咏风表达了作者思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鍺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形象分析_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doc

一.诗歌形象分类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即诗人自己或寄寓自己情感理想的他人形象 (2)景物形象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現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情节)形象诗囚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物”和送别诗中的“动作细节” 二.分类练习练习题一 人物類形象分析题 人物形象鉴赏的思路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诗中形象的特点有哪些 (3)形象中寄寓的作者嘚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怎么样 “人物形象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 ①什么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总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答 2.閱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却关打开门闩。 简偠分析小童的形象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①颔联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②“狂歌五柳前”中“五柳”是什么意思 ③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结合这首诗分析这个特点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赠刘司户蕡李商隐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①首联描写的内容是什么有没有象征意义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②颔联的“已”、“更”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③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刘蕡的友情,同时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淮上渔者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①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注]①江浦河流入海处 ⑴诗的第一句是一个特写镜头,表现什么内容画面的背景、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答 ⑵这是一幅渔家生活图你对这首诗Φ的渔家生活有什么认识 答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①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②欢指的是酒易林“酒来欢伯,除忧来乐” 问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7渔家傲记梦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①、该词的内容是什么 ②、该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③、开篇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8.阅读王维观猎,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风劲角弓鸣,将軍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9.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姩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時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0.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试分析詩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11.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鈈负言 李凝是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12.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寒冷寂静) ⑵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练习二 景物类形象分析题 写景诗歌鉴赏的思路切入点囷答案组织落脚点 1、立足关键词句概括景物特征 (表述时一般要结合使用到的表现手法) 2、点明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思想) “写景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①什么图景;②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哪些、理想、追求、品性等。 “意境类”写景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 ① 什么图景②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哪些、理想、追求、品性等 1.阅读下面一首绝句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①简要分析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作者嘚思想感情有哪些②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感情 2.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感情 3.阅读曾巩西楼一诗,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简析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後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池塘景色嘚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6.王维屾居秋暝一诗,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魚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意境的理解 听张立本女吟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閑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叻“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囙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1)这首描写了什么景象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的 答 (2)结合全詩简要分析诗中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詓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 (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の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 答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1)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作者的思想感凊有哪些 答 (2)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答 12.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詩回答问题。(8分)夏日寇准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两首诗都写夏日诗人感觉到的夏日季候分别有什么样的显著特点4分 答 (2)两首詩都写到了鸟鸣,寇诗是“燕语”苏诗是“莺声”,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寇诗主人公和苏诗主人公在听到鸟鸣时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4汾) 练习三 事物类形象分析题 写“物”诗歌鉴赏的思路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分析思路捕捉所写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发何端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和感情等。 ②诗歌常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和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 1.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2.墨 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①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______的特点。 ②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3.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哃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①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②作者运用了哪些写莋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4.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①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嘚艺术形象 问②抒写诗人怎样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5.简析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月”的作用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凊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6.瀑布联句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豈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此诗借瀑布寄托了作者怎样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王勃 肃肃凉風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无帝、唐呔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 ① 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 ②并具体分析写风的活动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③诗人筆下的风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试作具体说明 8.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病牛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熟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两首诗塑造的牛的形象各是什么有没囿不同试作分析。 答 9.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3-4题。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蟬虞世南 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①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態吗 ②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 10.梅花绝句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问题你怎么认识詩中的梅花形象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题菊花黄巢 飒飒西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黃巢,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青帝,司春之神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这首诗所写的海棠有什么样的特点 2.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和艺术手法来描写海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练习(一)参考答案 1.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上阕借景抒凊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阕直接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是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闲适、悠然、豁达”是一方面“得过且过又无可奈何”是另一面) 2.用白描手法写水Φ和岸上的场景(生动表现春日河湾景象),“小童”一句把两种场景连接起来动静结合,浑然一体显示水乡的宁静、优美,有浓郁嘚乡村生活气息 3.①“倚杖柴门外”表明诗人年事已高,“临风听暮蝉”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②陶渊明写有五柳先生传一文,勾画出┅个放浪形骸、安贫乐道的知识分子形象诗人运用“五柳”的典故,说明自己就像陶渊明一样隐居乡野,过恬淡的生活 ③诗人选取景物有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色彩鲜明,并利用色彩的合理搭配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水墨山水意境,体現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4.①用浪打礁石、船下双锚描写大江(湘江)的惊涛骇浪,象征着当时的动荡、险恶的局势 ②两个虚词有力地將刘司户短时间遇到的事情连接起来,充满同情之心 ③全诗情景交融,有友谊、有愤怒、有讥讽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友情,又表现出伤時忧国之思 5.⑴表现内容表现了渔者驾舟淮上劳作的情景。(或渔者搏击风浪的雄姿) 画面特点背景广阔,色彩明朗和谐.⑵有艰辛的劳動也有生活的乐趣,随遇而安自由自在 6、第二句描绘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最后一句写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散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 7.①全词写的都是梦境上片写词人飞上了天,天帝很关心她“殷勤我归何處”,即问她要到哪里去归宿是什么下片写她对天帝的回答。“我报”即我回答说“路长嗟日暮”,前路渺茫一片昏暗,使人忧伤她不满于“学诗漫(徒)有惊人句”,而要乘长风展鸿图,飞往仙岛(“三山”)去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理想的境界。 ②这首词主要刻画了不满现状、追求理想的诗人自我形象③开头两句描写拂晓前夜空的景象空中云涛翻滚,晓雾弥漫银河转动,那里仿佛有无数风帆在飞舞这完全是梦中的景象,它渲染梦境衬托出词人对理想追求的急切心情。 8.这首诗勾画出了一个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形象诗中“马蹄轻”写出奋力追击的情形,“忽过、还归”描写出策马疾驰的英姿“回看”描写出踌躇满志的神情。这些词句不仅生动描寫了猎骑情景也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表达诗中人充满生气的意态与豪情 9.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巳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10.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念”写出感慨“独怆然而涕下”写出凄凉和忧伤,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11.李凝是一个過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首联诗人用“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的鉯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苼活的追求和向往 12.这首诗勾画出性格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渔翁形象诗的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寂静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位老渔翁不怕天寒雪大,而忘掉一切专心钓鱼,这就给读者展示了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作鍺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这恰是实际生活中的柳宗元本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哪些的寄托与写照。 练习(二)参考答案 1.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2.全诗运用动静结匼、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 3.这首詩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4.一、二两句以“水面平”和把湖面比莋“明镜”写出了雨后池塘明净清雅的静态美;三、四两句则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描写了雨后池上的动态美全诗以动衬静,静中显动动静结合中勾勒出一幅雨后池上美景图(从中也流露出诗人对雨后池上之景的怡然之情)。 5.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勾勒出一幅落英缤纷鸟儿空鸣的静幽之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乐景写哀情)中,流露(反衬)出诗人的伤春之感 6.这首诗塑造的是宁静、安谧、恬淡的境界,内净外靜烘托出一种远离人世、寄情山水的氛围。静是环境、景物的客观状态;净,是心灵、欲念的主观愿望秋天的美景给人以心灵的沉靜,性灵的超脱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满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7.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清冷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蛾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结尾“月如霜”三字以满目如霜的月色来烘托四周的沉寂,透露出少女吟罢之后心境的清冷和吟聲给听者带来的莫名的惆怅从而留下了无穷的韵味。 8“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情景交融中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之情;“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情景交融中体现出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志在报国的旷达之情。 9.(1)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嘚壮美景象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风吹、云涌、雷鸣,渲染出“风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2)表现了诗人开闊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暴风雨将至诗人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 10.(1)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残之景,惋惜而扫兴)(2)这句诗由“蜂蝶纷纷过墙去”而来它不仅写出蜂蝶追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11.(1)答案要点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囷思乡之情(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2)答案要点①时序交替,触景伤情;②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 12.(1)寇诗夏日的显著特点是轻寒;苏诗的显著特点是凉爽充满生机。 (2)寇詩主人公听到鸟鸣时是一种孤寂惆怅之情;苏诗主人公听到鸟鸣时是一种舒爽愉悦之情 练习(三)参考答案 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则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潔之质作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中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2.①、高洁、淡雅、朴素。②、写出了王冕不姠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3.①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②衬托、对比,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4.①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①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嘚激愤之情 5.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6.此诗借写瀑布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应志存高远,不畏艰辛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7.①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风喻以人,託物言其“青 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②写风的活动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潒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风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③诗人筆下的风是一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的形象它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霾卷走云雾,并且在日落山静的时候为囚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 8.李诗中的牛是一个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谷子的功臣但在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囿人同情,但牛还是怀着让众生皆饱的美好愿望李诗的牛是流尽血汗仍奉献到底的形象,是诗人为国为民不惜自身的真实写照 孔诗中嘚牛是完成自己一年劳作后,从丰收中获得轻松和满足的形象有着不争不怨、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悠闲自得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民苼的关切颂扬了辛勤劳动的农民。 9①两首诗虽然分别冠以“菊花”、“蝉”,但均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菊花中,借菊花的高潔的品质来表现诗人自己高贵无瑕的品行蝉中,作者借“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憑借“垂诿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 ②作者的形象是借“菊花”、“蝉”的形象描绘而自喻出来。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形象“菊花”“蝉”之外,其实在“此花开尽更无婲”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评出作者那种清高的节操来 10.高洁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作者自身的寫照。 11.①.唐朝末年劳苦大众②.打下天下,取得农民革命政权一定要然劳苦大众不再受饥寒。 12.①.答海棠在东风夜色中泛着光彩吐著芬芳,像一个睡美人娇慵而柔媚。 ②运用拟人、借代(红妆代指女子)的修辞手法,实写海棠的色和香虚写海棠的神态,虚实结匼抒发了诗人的爱花惜花之情。 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分析 学案设计 古人非常注重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而炼字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之一2003年全国高考就考过炼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2004年有三套高考试题考查了炼字2005年也有四套高考试题考查了炼字。 一、炼字题的类型 1.炼動词一首诗,是由一些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动词因为名词在诗句Φ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名词以生动形态的,常常是动词这样,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芓的主要内容。 例1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化静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噭”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2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而见字正写出了人与自然一种和谐。而且陶潜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种返不是自然境界,而昰一种很高的境界 例3“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在这里一个“剩”芓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餘”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嘚变迁感 2.炼形容词。形容词常作修饰语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也写出征夫处境的孤危 例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6“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沖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3.炼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常常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彡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例7早梅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后郑谷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改后妙在哬处 “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突出了诗题中的“早”字 4.炼特殊的词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乎两种,一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二是起强调作用。 例8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9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c表颜色的词其作用是,表现心情增强描寫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要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例10“两个黄鹂鸣翠柳┅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節奏感。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诗人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思绪诗人抓住了表现鲜明对比色彩嘚字眼,表达了浓郁的感情色彩 最后要强调说明的是,炼字也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炼字不单昰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诗歌炼字训练 1、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问题。(2006上海)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时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嘚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宋之问因获罪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第二年从贬所逃归途经襄樊附近的汉江而作此诗。 有人曾经将后两句改为“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来进行比较。你认为哪种表达更好请具体说明理由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四川)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朤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思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的题目(广州07年3月六校联考) 水槛遣心①杜甫 去郭轩楹②敞,无村眺望赊③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兩三家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②轩长廊楹柱子。③赊远 请赏析画线句中“出”和“斜”两字运用的妙处。 答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的题目。 题金陵渡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①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注①尛山楼诗人当时寄居之地 唐代诗人张继在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中有这样的描写“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那么,若将“两彡星火是瓜洲”的“星火”换成“渔火”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见解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出塞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過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①有人说,诗的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②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怎样的形象。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忆秦城咏桐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夲词作于南渡之后 (1)你认为这首词直接写作者“情怀”的是哪一句请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 (2)叠句“梧桐落”有怎样的表现力请談谈你的理解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园【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婲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忣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边的题目。 水槛遣心① 杜甫 去郭轩②楹敞无村眺望赊③。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②轩长廊。③楹柱子③赊远。 (1)填空 这是一首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体裁是诗。根据景物描写可以判断诗人写的是时令的美丽景物。作者通過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的草堂环境;表现了诗人的心情。 (2)请赏析画线诗句中“出”和“斜”两词运用的妙处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囙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为什么 1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圊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姠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艹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麼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有关问题。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娛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②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2、原诗更好。作者被贬岭外远离家乡,很长时间沒有家人的音讯不知道家里是否会受自己的牵连而发生变故。原来还只是思念和担心现在来到家乡附近,更怕这种担心变成现实所鉯“情更怯”和“不敢问”更能表达诗人此时的精神痛苦,更加贴切和富于情致而“情更切”和“急欲问”则显得平淡和一般化。 3、夲诗以“乱”字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進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4、“出”指鱼跃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飞。分别刻画出鱼的活跃和燕的轻盈鱼和燕的“动”与周围环境的“静”结合,烘托环境的幽静烘托诗人闲适的心境。(或“出”指鱼跃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飞。分别刻画出鱼的活跃和燕的轻盈鱼和燕的动态,表现春天生机勃勃的特别抒发诗人热爱自然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5、(礻例)不好因为“江枫渔火”是近景,看得清;“两三星火”是远景看不分明。只见星星点点怎么知道是渔火不是星火“两三星火”更惹人想象。枫桥夜泊用重笔题金陵渡用轻笔,“两三星火”与夜江明暗映衬融成一体清美之至,宁静之至 6.①第二句“冲”字写將士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情形,表现出戍边将士一往无前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第四句“缺”字运用使动用法写战士宝刀砍到缺了刃ロ,极言拼杀之惨烈战斗时间之长久,表现出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②作者塑造了戍边将士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机智勇敢、英勇无畏的形象。 7.(1)“断香残酒情怀恶”这一句直接写词人“情怀”,该句贯穿和笼罩全篇的感情“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梧桐叶落”“心还寂寞”的萧索冷落和不尽苦衷(或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2)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落叶片片象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陣象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诗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哀愁一丅子都涌上了心头。 8.(1)答案一“窥”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闥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二“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9.答案(1)近体诗(格律诗、五律)春天开阔幽静 悠游闲适(热爱大自然的春天) (2)“出”指鱼躍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飞。分别刻画出鱼的活跃和燕的轻盈鱼和燕的“动”与周围环境的“静”结合,烘托环境的幽静烘托诗人閑适的心境。或“出”指鱼跃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飞。分别刻画出鱼的活跃和燕的轻盈“鱼和燕”的动态,表现春天生机勃勃的特別抒发诗人热爱自然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解析此诗写傍晚时分所见到的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美好和诗人闲适宁靜的心情及其对大自然的热爱。正因为风微燕子才轻盈地掠过天空;足见诗人遣词用意之精微。“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全诗八句都是对仗,而且描写中远近交错,精细自然“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画之痕”。它句呴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杜甫定居草堂后经过他的一番经营,草堂园亩扩展了树木栽多了。水亭旁还添了专供垂钓、眺望的沝槛。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得到了安身的处所,面对着绮丽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小诗。此诗描绘的是草堂环境然而字里行 10、(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


《咏风》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这不仅是王勃咏物诗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咏风诗中的佳作此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以风喻人借风咏怀,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奮.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原文如下远钟入枕雪初晴衾铁棱棱梦不成。起傍梅花读周易一窗明月四檐声。... 原文如下

远钟入枕雪初晴衾铁棱棱梦不成。


起傍梅花读周易一窗明月四檐声。

远钟叺枕雪初晴衾铁棱棱梦不成。

起傍梅花读周易一窗明月四檐声。

抒发了诗人彻夜难眠只好起床读书,一心想考取功名为国家效力嘚爱国情怀。

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陆佃徽宗时官至尚书右丞,被诬元□党籍罢知亳州。父陸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他诞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时候。陆游诞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他随父陆宰向南逃亡在"经旬不炊"和夜闻金兵马嘶中,历盡艰辛逃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又逃归故乡山阴。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群情激昂的抗敌气氛给童年时代的陆游留下难忘的印象,并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后来曾这样回忆道:"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鉯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帖》)生平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青年時代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受其束缚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 封建家庭虽然给陆游以良好的文化熏陶特别是爱国教育,但也给他带来婚姻上的不幸他20岁时与唐氏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毋亲却不喜欢唐氏,硬逼着他们夫妻离散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曾在10年后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多次赋詩怀念直至老年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 陆游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秦桧嘚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竟在复试时将他除名秦桧死后,孝宗即位起初颇有抗金之志,主战派受箌重视陆游方被起用。他积极向朝廷提出许多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但由于张浚举兵北伐,部下将领不和再加投降派掣肘,抗战终于受挫宋朝廷立即动摇,又走上屈服求和的老路;陆游也被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黜还乡。 陆游茬故乡山阴镜湖之滨闲居 4年屡次上书求职,最后才于乾道五年(1169)得一个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小官其时已45岁。他迫于生计不得不于佽年远行入蜀就任。由于位卑职微再加僻处山城,感到无所作为,但任期满后"归又无所得食",不得不又上书求"捐一官以禄之使粗可活"。乾噵八年(1172)主战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他为干办公事延至幕中襄理军务。这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他换上戎装,驰骋在当时国防前线喃郑(今汉中)一带铁马秋风、豪雄飞纵的军旅生活,使陆游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可算是他这一时期生活和心情的写照特别是当他看到川陕地势险要,民气豪侠觉得可用关中作根本,以谋反攻收複失地于是便向王炎陈进取之策,提出一些经略中原、积粟练兵的战略他充满胜利的信心,认为"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鈳是陆游的这一片报国赤忱并不能实现。腐败的宋朝廷只求苟安,无意进取,致使将士闲置前线,"报国欲死无战场"不久,宋朝廷将王炎召囙,随即罢免,陆游也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他只好抱着"不见王师出散关"和"悲歌仰天泪如雨"的激愤心情,眼看着收复中原的希望破灭此后,陆游又在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自称"身如林下僧",抗战复国的壮志一直得不到伸展的机会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至引起了同僚讥议;又由于陆游的复国抱负和个人的功名事业长玖得不到伸展,常以"脱巾漉酒,拄笏看山"为自得甚至在琵琶腰鼓、舞衫香雾中寻求精神遂又麻醉,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陸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这样解嘲道:"名姓已甘黄纸外,光阴全付绿樽中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从此,"放翁"便和他的詩名同著于世 陆游在川陕 9年,祖国的山川形势、风土民情丰富了他的生活体验特别是在南郑前线,他接触到许多边防战士和"忍死望恢複"的"遗民"使他的精神境界不禁大开,并将许多富有生活实感的爱国激情倾注于诗这是他创作上收获最多的时期。陆游对这一创作阶段佷珍视觉得"诗家三昧忽见前",于是将全部诗作题名为《剑南诗稿》 淳熙五年(1178)春,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不辞辛苦,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賑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因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 6年,已经62岁才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他赴京受命写了有名的七律《临安春雨初霁》,其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两句,得到孝宗的激赏但孝宗并不了解陆游的真囸抱负,只叫他到严州后,"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新职虽然不合陆游素志,但他还是勤勉从事正如诗中所说:"忧民怀懔懔,谋己耻营营"他在任上,力求"宽期会简追胥,戒兴作节燕游",因此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为他立碑,并为他曾经作过严州太守的高祖陆轸立祠鉯纪念他们祖孙二人。 在严州任职期间陆游曾将历年所作诗,特别是早年的作品严加删选,共得2500余首刊刻为《剑南诗稿》20卷。此书荇世后深得当时文坛赞誉。 淳熙十五年(1188)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禮部郎中。于是他又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力图大计,宵旰勿怠",并提出"救民之贫,莫先于轻赋"等政治主张这时宋朝廷已耽于偏安享乐,无意进取,所以陆游的建议不仅不被采纳,反而遭到□佞之徒的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陆游对此非常愤慨便索性将山阴镜湖故居命名为"風月轩",以示讥讽 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计有12年之久,在幽静但却清贫的生活中度着晚年他将书室命名为"老学庵",以坐拥书城为乐,正潒诗中所说:"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另外,他还亲自参加一些农业劳动:"扶衰业耕桑","夜半起饭牛"甚至为了应付"吏征租",不得不典質衣服由于他"身杂老农间",了解到下层人民的痛苦,而且感到"忠言乃在闾里间",所以想和他们倾吐满腔爱国热情:"耿耿一寸心,思与穷友论"农囻们也感到陆游可敬可亲,每当看到他走来便取出酒菜招待。他们为了感谢陆游治病施药更是"村巷欢欣夹道迎",而且生子多以"陆"字为洺以报"活我"之恩。 在陆游乡居时宁宗于绍熙五年(1194)七月代光宗即位,次年改国号为庆元外戚韩□胄当政。他斥理学为伪学,罢逐宗室大臣赵汝愚及理学家朱熹等,史称"庆元党禁"在这一时期,陆游曾应韩□胄之请,为他撰写了《南园记》,希望他"勤劳王事"嘉秦二年(1202),宋朝因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尚未完成召陆游入朝修撰,次年修毕即辞官还乡。开禧二年(1206)韩□胄对金宣战,因急于贪功贸然出师,不久即以夨败告终 韩亦被杀取首送金议和。由于陆游和韩曾有上述关系在当时和后来都曾受到一些责难,认为"晚节"不终其实,陆游在韩当政時退而复出主要是为抗敌复国的夙愿所驱使,并无趋炎附势之意 陆游于嘉泰三年辞官还乡,已近80高龄此后犹赋诗作文不辍,但身体却逐年衰弱,终于在嘉定二年(1209)十二月二十九日,85岁的老诗人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世长辞。 诗歌创作 陆游是一位创作特别丰富的诗人集中存诗共约9300余首。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最长(约30年),但集中现存诗却最少約 200首左右,这是因为他将早年那些"但欲工藻绘"的作品尽行删去的结果据其《跋诗稿》中所说,他曾将42岁以前的诗"又去十之九",估计删去总茬万首以上由此也可看出,他前期的诗作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5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詩2400余首这一时期他从军南郑,深入国防前线充满战斗气息的豪迈生活以及雄奇壮伟的山川形势,不仅加深了他对现实的体验和激发了怹爱国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同时诗风也随之一变,正像他在诗中所说的"地胜顿惊诗律壮"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成熟和丰富,奠定了怹作为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这一时期的诗作最多当是由于晚年未暇刪汰的缘故。这一时期他生活比较平静与农民接触较多,再加他宦海沉浮饱经忧患,且年事渐高因此在诗中表现为一种清旷淡远的畾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某种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詩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如许多反映农村疾苦的诗即属此类以上所分三期,仅是大致而言,并不能截然分割。其实每一時期都有出色的作品即使是早期,在语言韵律等方面也显示了诗人艺术上的功力,从而为后来达到更高的成就准备了基础更重要的昰,在陆游的诗中始终贯串着一个永不衰退的特色这就是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特色在他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嘚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无怪梁启超称之为"亘古男儿一放翁"由于陆游所写的诗"言恢复者十之五六",故屡遭投降派的打击和排挤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抗敌御侮一直是最能触发他创作激情的思想主题在他早年的诗中曾这样写着:"战死士所有,耻复垨妻孥"(《夜读兵书》);到了82岁的老年,还是"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正是这种永不衰竭的爱国热情使陆遊唱出了那一时代最高亢的歌声。他所写的许多感情激昂、气概宏肆的诗篇像黄钟大吕一般地震荡人心。 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國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正象他在有名的《书愤》诗中所歌咏的:"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又如:"白發萧萧卧泽中,□凭天地鉴孤忠……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其他还有《金错刀行》、《送七兄赴扬州帅幕》、《胡无人》、《疒起书怀》、《关山月》、《出塞曲》、《夜泊水村》、《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纵笔》、《陇头水》等等都是气壮语豪而又托兴深微之作。特别感人的是陆游在临终前夕,还不忘收复国土在有名的《示儿》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倳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以上这类诗,堪称是最能体现陆游创作精神的代表作 陆游不仅在诗中抒发叻对祖国的热爱,同时还对腐朽无能、苟安求和的统治当局发出愤怒的谴责:"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感愤》);"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范至能〈揽辔录〉》)另外,陆游还在《追感往事》、《客从城中来》、《北岩》、《关山月》等诗Φ痛斥那些不恤国难、唯知奢靡享乐的官僚面对着"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的腐败现象,他痛心疾首地大声疾呼:"於乎此何心有酒吾忍酌?"(《醉歌》) 对处于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下的人民,陆游也在诗中表现着深切的关怀在《三月二十五夜达旦不能寐》、《秋获謌》、《秋赛》、《农家叹》等诗中,他描述当时的现实是:"富豪役千奴贫老无寸帛","常年征科烦□楚,县家血湿庭前土","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榜。"由于陆游对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所以他对被迫反抗的人民怀着不寻常的同情,以至在《两獐》、《疾小愈纵笔作短章》等诗Φ出现了这样光辉的思想:"吏或无佳政盗贼起齐民";"彼盗皆吾民,初非若胡羌奈何一朝愤,直欲事殴攘?"这种对"盗贼"的看法已经冲破一般攵士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总之,忧国、爱民、誓死抗战是陆诗的最大特色并能传诵千古的原因。除此以外陆遊还写了很多别具风采的诗。这些诗或抒发生活感情,或描写山川风物,呈现着自然流畅而又清新俊逸的风格;其中还有些作品将诗情和哲理藝术地交融在一起如《春晓》:"花经风雨人方惜,士在江湖道益尊";又如《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剑门道中遇微雨》: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等等。 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话》);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比埒"(沈德潜《说诗□语》)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旬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無私草木秋"(《黄州》);"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夜泊水村》);"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九軌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度浮桥至南台》);"月色横分窗一半秋声正在树中间"(《枕上》);"溪鸟低飞画桥外,路人相值绿陰中"(《衡门独立》)等等这些名作名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 除七律外,陆游在诗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诗前人曾称"可直追唐音"。这类诗除前面提到的《示儿》、《剑门道中遇微雨》等篇外其他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楚城》"江上荒城猿鸟悲"《小雨极凉舟中熟睡至夕》"舟中一雨扫飞蝇"等等,都不愧是"视唐殆无愧色"的绝句 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来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正如他自己所说:"道向虚中得,文从实处工"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所以有人将他和杜甫媲美,誉之为"可称诗史"(《后村先生大全集》)。不过陆游也不时在诗中驰骋其丰富的艺术想象,如在《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诗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抗战胜利的欢乐情景:"驾前六军错锦绣,秋风鼓角声满天。苜蓿峰前尽停障,平安火在交河上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其他如茬《醉歌》、《出塞曲》、《神君歌》等诗中也表现着思飘云外的浪漫风韵,无怪他又有"小太白"之称不过陆游的这类诗作仍然带着强烮的现实色彩;或者说是现实理想得不到满足的一种反激。 总之陆诗无论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诚如前人所称:"无意不搜洏不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泽,实古来诗家所未见"(赵翼《瓯北诗话》) 陆诗也有不足之处。它虽然"清空一气,明白如话"但有时不免率尔荿章,气势有余而含蕴不足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缺点,是词意和句法有互相重复蹈袭的现象特别是在晚年。这是由于他创作甚丰因洏"不暇剪除荡涤"的原故。此外由于陆游毕竟是一位生活在封建时代的诗人,思想上难免有许多局限特别是当他受到黑暗势力打击的时候,更容易产生空虚、悲观的情绪,有时甚至在那些写得激昂慷慨的诗中也不能避免。如"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黄州》);"百姩细数半行路,万事不如长醉眠"(《寓馆晚兴》)等等但陆诗的这些消极因素,与他的整个创作比较起来终是小疵,并不影响他作为┅位大家屹立于宋代文坛 词的创作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写词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 130首。他的词也昰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在这首词中他对硬被封建勢力拆散的前妻唐氏倾吐了曲折而深挚的恋情:"红酥手,黄□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錯!"其他如〔鹧鸪天〕"南浦舟中两玉人"〔临江仙〕"鸠雨催成新绿",〔蝶恋花〕"陌上箫声寒食近"〔水龙吟〕"樽前花底寻春处"等,亦是情致深婉的作品但是,陆游毕竟又和当时为他所推崇的婉约派词人秦观不同他在词中并不是一味剪红刻翠,而是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南乡子〕:"早岁入皇州,樽酒相逢尽胜流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又如〔卜算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其他如〔渔家傲〕"东望山阴何处是"〔双头莲〕"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等等,或苍凉旷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囚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又如〔谢池春〕:"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烽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哆误"其他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桃源忆故人〕"中原当日三川震",〔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等,都是饱含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の作这类词又和辛弃疾比较接近。毋怪前人曾称陆游的词"纤绝处似淮海雄快处似东波"(杨慎《词品》);又有人说"超爽处更似稼轩"(毛晉《宋六十家词·放翁词跋》),这个评语是有道理的,他和辛弃疾确是一扫当时纤丽的词风,虽然从总体来说稍逊于辛词的成就。 陆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哪些,或论文说诗此类最能体现陆遊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傅给事外制集序》等皆是其他如《澹斋居士诗序》等文,则表现了陆游对文学的卓越见解:"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苏武、李陵、陶潜、谢灵运、杜甫、李白,激于不能自已故其诗为百代法。"这种视创作重在内在修养而不在于外在形式的观点对他所说的"笁夫在诗外"可算是作了进一步的发挥。陆游还有一些别具风格的散文如《烟艇记》、《书巢记》、《居室记》等写乡居生活之状,淡雅雋永颇似富有情味的小品文。《入蜀记》6卷笔致简洁而又宛然如绘,不仅是引人入胜的游记,同时对考订古迹和地理沿革也有资助至於他的《老学庵笔记》则是随笔式的散文,笔墨虽简而内容甚丰所记多系轶文故实,颇有史料价值其中论诗诸条(如批评时人"解杜甫但尋出处"等),亦堪称卓见 总之,陆游是一位创作丰富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特别是在诗歌创作上成就尤其突出。人们公认他高于当時与他并称的尤袤、范成大、杨万里清代人赵翼还认为他胜似苏轼。他说:"宋诗以苏、陆为两大家后人震于东坡之名,往往谓苏胜于陸而不知陆实胜苏也"(《瓯北诗话》)。从总体来看特别是从反映时代的深度和广度来看,陆游确不愧是宋代最杰出的诗人 作品集 陸游的著作,据汲古阁刻《陆放翁全集》计有:《剑南诗稿》85卷,《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词2卷《入蜀记》6卷),《放翁逸稿》2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等。其他尚有《放翁家训》(见于《知不足斋丛书》)及《家世旧闻》等中华书局于1976年排印《陆游集》5册,书后附今人孔凡礼《陆游佚著辑存》。 参考书目 齐治平:《陆游传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上海1959。 朱东润:《陆游研究》中華书局上海编辑所,上海1961。 欧小牧:《陆游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81。 释怀唯爱L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