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雷杜富国怎么走啊。。'这个情况经常出现。求大佬们指教一下

12月21日16时35分G2854列车缓缓驶入重庆西站。从1号车厢里下来一位戴着墨镜的军人。前来接站的西南医院工作人员对他行了个标准的军礼铿锵有力道:“英雄杜富国,您好!”

英雄杜富国的身体情况一直牵动着大家的心。12月13日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接到926医院转诊申请希望扫雷杜富国英雄杜富国能到西南医院接受后续治疗。第二天西南医院即成立救治工作组,对他的前期治疗情况进行了解汇总,确定杜富国收治该院康复理疗科进行后继治疗

为了更好的救治杜富国,康复理疗科病房立即着手进行修缮12月17日修缮完毕,在病房里安装了智能马桶、电动病床等新的设施

同時,为了满足杜富国家人的住宿需要该院后勤部门专门在医院家属区,收拾出两套宿舍精心布置,已供杜富国家人临时居住

12月21日早仩,六点半杜富国就起床了吃过早餐,收拾停当八点一行13人从云南开远准时出发。一路上杜富国状态不错还进行了午休。期间妻孓王静也贴心地为他摘下眼镜,更换了三次纱布

12月21日16时12分,由西南医院康复科和急救部组成的医护人员组织专家团队抵达重庆西站随著列车的缓缓驶入车站,16时40分英雄走下列车。

17时杜富国乘车抵达西南医院康复理疗科。

医护人员正在为杜富国检查身体

17时10分医院组織呼吸科、心内科、眼科等15个科室专家听取前期治疗情况,进行第一次全院会诊

下一步,西南医院将根据会诊情况对杜富国进行相关檢查检验,完善治疗方案同时,对英雄进行24小时的专业陪护营养科将针对杜富国的治疗方案,配制专业的营养膳食医院将尽快拿出具体的身体机能、心理健康等诊治及康复方案,尽全力为其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杜富国,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人1991年11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陆军原云南扫雷杜富国大队四队五班战士他主动请缨参加边境扫雷杜富国任务,2015年7月进入云喃扫雷杜富国大队后先后进出雷场1000余次,累计排除爆炸物2400余枚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服役期间荣立一等功1次,多次获嘉奖分别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

2018年10月11日下午杜富国和同组作业的战友艾岩在位于麻栗坡县老山西侧的坝子雷场作业时,发现一枚少部汾露于地表的加重手榴弹身为作业组长的杜富国深知这种手榴弹当量大、危险系数高。他在报告险情后接到上级“查明有无诡计设置”嘚指令后对艾岩说了一句“你退后,让我来”便小心翼翼地按照作业规程,用小刷子一点一点清除弹体周围浮土突然,“轰!”一聲巨响他倒在了血泊里,保全了战友自己失去了双眼和双手。在手榴弹爆炸的瞬间杜富国的身体向左倾斜,阻挡了扑向同组搜排战壵艾岩的冲击波和弹片避免了他身边战友遭受更大的伤害。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文翰

在中越边境云南段约130万枚地雷遍布161个混乱雷场,它们隐匿在农田或山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地雷性能已经极不稳定一场大雨、一块碎石,都可能导致地雷爆炸

戰争遗留下来的雷患,让不少村寨成了“地雷村”猛硐乡近2万余亩耕地因雷患而撂荒,影响着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也制约着当地经济建设发展。

杜富国参加的中越边境第三次大规模扫雷杜富国任务自2015年启动。参加此次扫雷杜富国行动的官兵主动请战到边境扫雷杜富國。他们是清一色的90后27岁的杜富国只是其中的一员。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杜富国(右四)和战友手拉手踏過中越边境一块清排完毕的雷场。杨 萌摄

杜富国负伤一个月后扫雷杜富国军人继续奋战在南疆扫雷杜富国一线——

英雄,永远不会独自湔行

■欧阳治民 姚劲杰 解放军报记者 钱晓虎

当军绿色的运兵车排成一个车队有序行驶在街道上,54岁的村民盘金良会产生某种错觉仿佛叒回到当年的岁月。那是1984年还是民兵的他扛着担架上阵地,运送伤员

清晨7点30分,两辆军用卡车和一辆救护车从南部战区陆军扫雷杜富國大队扫雷杜富国四队营区驶出沿街摊贩和乡亲们都会停下手里的活计,挥手致意这场景像极了当年。

这里是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西南边陲的一个小镇,与邻国仅一山之隔那场战争已经过去近40年了,战争带来的创伤至今随处可见在猛硐乡,总能看到失詓双脚或者小腿被截去的人。

在中越边境云南段约130万枚地雷遍布161个混乱雷场,它们隐匿在农田或山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地雷性能已经极不稳定一场大雨、一块碎石,都可能导致地雷爆炸

战争遗留下来的雷患,让不少村寨成了“地雷村”猛硐乡近2万余亩耕地洇雷患而撂荒,影响着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也制约着当地经济建设发展。

杜富国参加的中越边境第三次大规模扫雷杜富国任务自2015年启動。参加此次扫雷杜富国行动的官兵主动请战到边境扫雷杜富国。他们是清一色的90后27岁的杜富国只是其中的一员。

“擦干眼泪我会繼续奋战”

从营区前往杜富国负伤的坝子雷场途中,道路外侧以及山崖上印有骷髅标志的石碑随处可见“雷区,禁止入内”的醒目大字让人不寒而栗。

山路绵延10余公里手机信号时断时续。一个多小时后记者抵达位于老山主峰之下的坝子雷场。

杜富国的战友、扫雷杜富国四队官兵正在一个斜坡上搜排地雷扫雷杜富国器发出的“滴滴”警报声,此起彼伏

一旦探测到金属,在退后10厘米的地方插上小紅旗,官兵们或蹲或趴用探雷针沿着45度角轻轻测探。确定位置后再用小刷子慢慢刷去浮土,直到一枚地雷浮现整个作业过程,必须謹慎细致官兵与死神近在咫尺。

今年22岁的中士窦希望与杜富国感情要好。杜富国负伤后他日夜守护在战友床前。坝子雷场清排任务偅启后他含泪惜别杜富国,继续参加排雷作业

走下雷场,摘下防爆头盔窦希望的头发已被汗水浸湿。提到战友杜富国他沉默许久:“他是我兄弟,他不能参加的任务我们会帮他完成。”

也许是内心的伤口还没愈合窦希望不想再重复那惨烈的一幕。作业休息时间鈈长他匆匆喝上几口水,再次走上雷场

雷场外,一辆军用救护车照旧守在那里车内的军医做出随时冲锋的姿势。扫雷杜富国四队队長李华健说:“真希望再也用不上它”

10月11日,李华健和扫雷杜富国四队分队长张波一起抬着担架将负伤的杜富国抬上救护车。杜富国鉯微弱的声音说:“能不能把我的鞋脱了”那一刻,李华健的心一沉“那时他可能就感觉不到双手,想知道脚怎么样了”

亲眼目睹杜富国负伤,李华健心里难过即使在一个多月后,他依旧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

李华健的家乡就在麻栗坡,曾两次赴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務排雷的艰险,他比谁都清楚2015年,部队第三次接受执行维和任务时正赶上组建扫雷杜富国队。这一次李华健选择了“扫家乡的雷”。

“黎巴嫩的雷场地雷位置都有草图,用探雷器按图索骥像拔萝卜一样,定点清除与黎巴嫩相比,中越边境雷场更为复杂这,栲验着扫雷杜富国军人的技术和胆魄”李华健说。

危急关头杜富国用身体护住战友艾岩。此刻雷场上的艾岩肩负着杜富国的嘱托:替我坚守下去,我等着你们凯旋“没有他,也不会有今天的我”艾岩说,“擦干眼泪我会继续奋战。”

杜富国所在的五班班长刘贵濤家在麻栗坡天保镇,从小在雷场旁长大爷爷触雷离世,一家老小饱受雷患之苦3年前,原本在边防连队服役的刘贵涛听到组建扫雷杜富国队的消息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他一次次在家门口的雷场排雷却很少回家探望:“雷患不除,何以为家一定要让战争的伤害止于我辈。”

扫雷杜富国二队原教导员杜文凯出征雷场时已达最高服役年限。为了参加扫雷杜富国他请求超期服役。参加扫雷杜富國任务以来他上雷场走在最前、撤下雷场走在最后,把危险留给自己“我的军旅人生是从扫雷杜富国开始的,雷没排完我不离开。”

英雄永远不会独自前行。除了杜富国还有更多官兵奋战在扫雷杜富国战场上。

“坝子雷场已彻底清排完毕移交当地政府。”11月16日坝子雷场验收完毕后,艾岩前往医院探望杜富国得知战友凯旋的消息,病床上的杜富国脸上露出了笑容。

老山主峰附近的一处山丘仩用沙袋构筑的工事和壕沟清晰可见。“地雷布在四周机枪架在高处,手榴弹放在手边……一阵对峙过后就形成了如今的坝子雷场。”盘金良回忆说

坝子雷场海拔1400米,坡度达50度当年的炮火停息之后,焦土上生长出野生竹林这个季节的猛硐山区,仍是一派盎然景潒漫山的竹林既是美景,也潜伏着危险—由于竹根过密相当于在肉眼看不到的地下铺了一层网,这些看不到的根系与地雷触发装置交織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爆。

走上雷场官兵们两人一组,迅速进入战位

排雷的第一步需要用炸药“开路”,即用爆破筒炸出一条安全通噵11节红色爆破筒连接起来,长达6米重量近20公斤,最前端是蓝色的拒爆筒两名官兵像捅竹竿一样,把这个长长的“大家伙”布置在雷場中

“拒爆筒触地,万一前段触雷发生爆炸拒爆筒不会被诱爆,能够有效地保护作业官兵”李华健说。

在爆破筒巨大的爆炸声中60厘米宽的安全通道被开辟出来。官兵们接着又在不同方位开辟出几条作业通道随后,大家穿着防护服走进雷场脚踩通道,手持探雷器搜索地雷。

为了集中精力排雷手彼此间禁止交谈。山地高温潮湿不到半小时,人人浑身湿透

在这里,别说是地雷哪怕一根铁钉┅枚硬币,都要探测出来探雷器探到金属,会发出“滴滴……”的声响常人觉得并无玄机,扫雷杜富国官兵却能听出端倪“地雷是沉闷的滴声,硬币声响强而短铁钉声略长。”艾岩说

艾岩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排雷时的情景:那是一枚防步兵地雷,他的手不停地颤抖用了几分钟时间平复,心里紧绷着一根弦……用拇指和食指捏起这枚地雷的时候他感觉,呼吸都快停止了

艾岩说,每一次排雷都偠像第一次排雷时那般谨慎,一旦失手生命将会定格。

战士汤儒回忆他经历最惊险的一次是在马嘿雷场,当时他一手扶着背上的器材一手握着安全绳,顺着刚开辟的一条通道向山下走去一不小心滑了一跤,竟从覆土里踢出了一枚爆炸物……

“即便地雷就在眼前也鈈能轻举妄动。”李华健说还要检查有无诡异设置,为了作战需要往往地雷下面还可能连着地雷,一碰就炸

2016年6月,也是在执行边境掃雷杜富国任务过程中扫雷杜富国三队下士程俊辉牺牲。除了定期报平安从来不在家人面前提及部队事的杜富国,向父亲讲了战友牺牲的事

杜富国知道,虽然身处和平年代脚下的雷场就是战场、残酷的生死场,但却一步也不肯退缩

每扫完一块雷场,官兵们都会手拉手走过每一寸土地。艾岩和杜富国曾手拉手多次走过自己清排的雷场。

“我相信我的战友我们扫过的雷场,每一寸土地都是安全嘚”艾岩说,“我也相信自己会用穿越生死的勇气坚持到底。”

扫雷杜富国官兵面对的不只是生死考验付出的也不只是汗水与鲜血。

中士孟凡荣记不清自己排除过多少颗雷但说起初上雷场的经历,他打开了话匣子:“拿着探雷器进雷场半天不敢迈步。当时脑子里赽速回旋的是上课时的场景和书本上的理论……”孟凡荣永远记得,扫雷杜富国四队分队长张波的那句鼓励:“踏着我的脚印走”

扫雷杜富国四队分队长张波,从西藏军区部队志愿加入扫雷杜富国队来扫雷杜富国大队报到头一天,妻子正好随军到拉萨得知张波又要遠行,妻子默默地为他收拾行装支持他的选择。

走上雷场生死置之度外,家庭重担留给家人扫雷杜富国官兵大都如此。

2015年中士孟囹冲与相恋5年的未婚妻打算年底结婚。家人将婚礼准备妥当孟令冲听说了组建扫雷杜富国部队的消息。“从军几年能为祖国和人民排雷是一种荣誉。”他说服了未婚妻递交了申请书。为了扫雷杜富国孟令冲一再推迟婚期,直到去年俩人才牵手走进婚姻殿堂。

扫雷杜富国二队队长付小科的迷彩服口袋里放着女儿写给他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你去扫雷杜富国后,我好久没见到你了要是我有一雙翅膀,能飞到你身边去看你多好啊!”这封信付小科看了一遍又一遍,纸上已满是折痕每次读完信,他都用防潮袋包好小心翼翼裝进口袋。

雷场外下士李洋始终不肯多聊他的家人。扫雷杜富国大队官兵有个默契—微信朋友圈从不转排雷的事跟家人打电话从不说洎己在雷场上的事。

3年过去了还有四分之一的扫雷杜富国官兵没跟家里说参与扫雷杜富国任务。窦希望对父母说他在部队养猪。

负重湔行只为岁月静好。这群年轻的90后经过雷场的历练,早已坦然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险情在生死面前,在得失面前他们一次次用冲鋒姿态征服“死亡地带”。正如杜富国的妻子王静所说:“他热爱扫雷杜富国因为他坚信,军人的价值在战场”

英雄,永不独行杜富国的身后,许许多多人在牵挂着他许许多多温暖汇聚在英雄周围。那天猛硐乡的群众,颠簸了7个小时赶到医院探望杜富国曾在边境作战中光荣负伤的战斗英雄安忠文、一等功臣王曙光、英雄山主攻营营长臧雷,特地赶到医院为他鼓劲病房外的走廊上,总能看到有囚悄悄送来的鲜花

一年前,杜富国和战友排雷作业后将再无雷患的四号洞雷场交还边疆群众。如今雷场警示碑倒下的地方,一茬茬莊稼正在生长等待着来年的收获。

在扫雷杜富国官兵眼中这也许是边关最美的风景—在他们用汗水和鲜血浸染的口岸通道,满载货物嘚卡车川流不息;在他们曾经战斗过的雷场处处呈现一派生机,处处都有欢声笑语

(“扫雷杜富国英雄”杜富国圖片来源:网络)

10月11日下午,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杜富国大队四队在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猛硐乡老山西侧进行扫雷杜富国作业危急时刻,扫雷杜富国战士杜富国挡开战友自己却被一颗加重手榴弹炸伤致残,失去双眼、双手

麻栗坡,这是一个让老一辈刻骨铭心的地方上个世纪那场守护祖国的边境战斗,多少热血青年、英雄儿女舍生忘死用鲜血浇筑了和平与安宁。但中越边境地区在战争时期遗留下來的地雷等爆炸物也一直威胁着边境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排雷为了百姓的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和平年代雷场就是战场,排雷就昰打仗为了能给百姓安全,多少年轻战士踏入这片“死亡地带”踩“鬼门关”,走“阴阳道”跳“刀剑舞”,使的是“绣花针”拔的是“虎口牙”,让脚下的这片土地变为“和平之地”他们忍受高温酷热、伤病困扰、毒虫袭人……扫雷杜富国每前进一寸,排雷战壵都要付出十分艰辛

为边境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青春无悔,这是英雄的模样在中越边境扫雷杜富国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嘚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高喊“你退后,让我来!”他没有豪言壮语,却将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了国家和囚民,自己永远陷入了“黑暗”

11月16日下午,就在杜富国负伤的中越边境文山州麻栗坡县老山西侧坝子雷场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杜富國大队官兵用手拉手徒步检验的方式,把最后一块已扫雷杜富国场移交当地百姓向老百姓说明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安全的。

有一方安铨之地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富国富民手挽手的,不只是一个“富国”正是无数个“富国”无悔青春,用自己的奋斗与牺牲护卫着國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幸福。这些年来抗洪大堤上“最美睡姿”,火灾现场中“最美逆行”长江浊流里“最美潜游”,每到危急时刻、緊要关头总有一群人不畏流血牺牲,勇挑重担很多像杜富国一样的排雷英雄,始终牢牢记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用他们的生命构筑起众志成城的铜墙铁壁,让我们见证了中国青年的本色、中国军人的风采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哪有什么风岼浪静只是有人不惜生命。”杜富国永陷“黑暗”但绽放在“死亡地带”的无悔青春依然闪耀。为了那份像火一样藏在心底的信念哆少青年像杜富国一样,在和平年代奉献青春年华甚至付出了生命。青春之路有千万条哪一条才能让青春绽放夺目光芒?“只有承担過的青春才会更加厚重”这是一个朴素却不失深刻的道理。

英雄是时代的标杆我们不会忘了像杜富国一样的英雄,更会以他为榜样茬自己的岗位上勇挑重担,为更多人分担热血铺就的长路,生命熔铸的丰碑新时代,英雄精神永远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青春终会逝詓,英雄从未落幕以杜富国为代表的英雄们,是新时代青年的标杆更是我们这代人的荣光。以英雄为榜样让爱国奉献精神成为时代嘚价值追求,让奉献精神永远熠熠生辉(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李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扫雷杜富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