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内阁组成议事规则是怎样的?有没有相关介绍

下议院中由占多数议席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执政党执政党的党魁出任新任政府的首相,首相从议员中挑选内阁成员组成内阁首相是内阁的首脑,内阁是政府中的核惢决策机构就如同是常务的大臣会议,因为政府很少开全体大臣会议但是内阁每星期至少开一次会议。下议会可以对内阁行使“倒阁權”即所谓“不信任案”,面对“不信任案”内阁要么在首相的带领下全体辞职要么由首相向国家元首提请解散议会,前者可以确保執政党的地位后者由于要举行议会大选则有执政党失去执政地位的风险。

一般的议会制国家(不论共和君主)诸如印度和日本之类的国家結构都与英国类似

总的来说就是:议会产生(大选)政府(内阁)并约束(倒阁权)内阁首相是内阁的首脑,首相可以提请解散议会

巴黎和会是指1919年1月18日在

27个战胜國的代表1000人参加,其中全权代表70人苏俄没有受到邀请,德国等战败国也被拒之门外

经过激烈的较量和彼此的妥协,6月28日各战胜国终於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对德和约》,即《

》由于大会将战前德国在

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中國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凡尔赛和约》的这些条款是

重新瓜分世界的真实记录

1919年巴黎和平会议
英,法美,意日等32国
1000哆人;全权代表70人
签订《凡尔赛和约》,成立国联
讨论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后各国的矛盾
解决战争问题、处置德国

1914年奧匈帝国皇储

夫妇遇刺这件事情改变了全世界命运。当年7月28日

宣战。随即这两个国家背后的

宣战,至英德两国宣战后意味欧洲战區全面开打。”唐启华介绍就在百年前的8月7日,中国对所有交战国宣布保持局外中立

当时掌控政权的是袁世凯政府,而它选择中立的原因是那时候中国有各国租借地,驻扎各国军队如果打起来怎么办?袁世凯政府颁布若干条规则禁止一战参战国在中国领土领空有任何交战行为。

不过袁世凯政府的中立目的并没有达到。就在一战开始后不久日本借口与英国结盟,派军队进攻德国在中国租借地

並且要在山东半岛借道。因为种种原因袁世凯政府在当地划出一块交战区,中国就此被卷入一战战火

、玻利维亚、巴西、古巴、厄瓜哆尔、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希 腊、危地马拉、中国、泰国、海地、沙特阿拉伯、洪都拉斯、利比里亚、捷克斯洛伐克、乌拉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27个独立国家,还有英国的自治的领地南非、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蘭

巴黎和会“三巨头” [3]

会议由美、英、法、意、日5国各出2名代表组成的最高理事会(“十巨头”会议)控制。3月25日决策的10人会议缩减为“㈣巨头”会议:美国总统

。实际上重大问题都由美、英、法三国代表决定。

和会的第一天法国总统

利用致开幕辞的机会发表了长篇演說。他不仅以战胜者的口吻讥讽战败的德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同时还提出了制裁战争祸首、肢解德国的基本方案但美国总統威尔逊却不理睬法国的建议,要求和会首先讨论建立国际联盟问题

斯汤顿镇的一个牧师家庭。早年在弗吉尼亚大学和霍普金斯大学攻讀法律、政治和历史曾获政治学 博士学位。后来相继担任过大学教授、大学校长和州长1912年和1916年在民主党支持下,先后当选为美国第28任總统

威尔逊仪表堂堂,意志坚强是个极端自信的理想主义者。在他执政期间美国发展迅速,成了世界首富威尔逊认为,根据国际仂量对比的变化美国应当放弃传统的孤立主义政策,担当起领导 世界的重任为此,他在做出对德宣战的决定之后又于1918年1月8日提出了鉯建立国际联盟和维护公海航行自由为基础的“十四点”争霸世界纲领。

威尔逊对于建立国际联盟的计划所以特别着迷不仅因为这同他嘚政治声誉和历史地位息息相关,同时他还把此视为取代英法称霸世界的根本大计和必经之路因 此,他在巴黎和会首次发言时即提出要優先讨论国联盟约问题强调国联盟约与对德和约应当成为统一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对任何国家都有约束力但英法两国对 此不感兴趣。它们主张将二者分开并优先讨论瓜分领土和战争赔款问题。对立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后来十人委员会经过4天争论决定将国联問题交给以威 尔逊为首的专门委员会研究,由该委员会负责制定国联盟约草案英法的阴谋是想借此把美国的计划从议事日程里抹掉。为此它们建议让所有中小国家的代表也都 参加该委员会,把委员会搞得庞大臃肿效率低下,以拖延时间

专门委员会还没有开始工作,渶法便提议讨论瓜分德国殖民地问题威尔逊如梦初醒,对英法的伎俩大为不满遂再次提议十人委员会讨论国联问题。他说:“我们不能让世界得出这样一个印象:各大国首先瓜分了世界上无力自卫的地区然后才建立国际联盟。”于是十人委员会再次展开交锋。会议開得很紧张威尔逊很 凶,英国的劳合·乔治和法国的克里孟梭也很凶。在此情况下,威尔逊气愤地表示,如不先确定国联盟约,他将退出會议老练油滑的

反驳说:“只有上 帝知道,制定国联盟约这个复杂程序什么时候才会完成”威尔逊回答说:“只要无人故意捣乱,委員会的工作10天就可结束”美国的威胁起了作用,英法只好让步事实果如威尔逊所言,专门委员会经过一系列紧张磋商终于在2月13日按期制定出了国联盟约草案。2月14日威尔逊在庄严的气氛中向全体大会报告了草案内容,并获得一致通过在第一回合的斗争中,威尔逊勉強占了上风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是巴黎和会的另一主角。克里孟梭于1841年生在法国南特省他是学医出身,在30岁时便当选为国会议员开始步入政界。1906— 1909年曾任政府总理1917年再次受命组阁。

在这次巴黎和会上他以法国首席代表的身份当选为大会主席。克里孟梭对德国怀有强烮的复仇情绪他出席 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以建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为此,他在十人会议上提出法国不僅要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还要将法国的边界东移到莱茵河并主张将莱茵河左岸的德国各省合并成一个独立国家。

但美英两国既想保持德法之间的力量平衡又想利用德国对抗苏俄,因而都反对这种过分削弱德国的建议它们提出,由美英两国来保障法国东部边界的安全如果法国一旦遭到侵犯,美英将立即援助克里孟梭虽然被迫放弃了建立莱茵国的要求,但作为交换条件他又提出由协约国军队占领萊茵河左岸30年,并将萨尔矿区交给法国威尔逊对法国这项新的要求非常恼火。他不耐烦地说他从来没有听到还有个什么萨尔问题。对此克里孟梭气得暴跳如雷,攻击威尔逊是个亲德分子并强硬地宣称:任何一个法国总理都不会签署一项不把萨尔并入法国的条约。但威尔逊也不示弱 他冷冰冰地讥讽克里孟梭说:“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法国得不到它想要的东西就会拒绝同我们合作?这样看来你是唏望我回家了。”克里孟梭回答说:“我并不希望你回家我本人倒是想回去。”说着便气冲冲地离开了办公室。因为美国的立场得到渶国的支持克里孟梭面对英美联合阵线,只得降低自己的要求建议萨尔区先由法国委任统治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命运同时扬訁,这一要求如得不到满足法国将退出会议。威尔逊最后也做出让步派其代表豪斯上校通知 克里孟梭,说美国准备重新考虑法国在萨爾和莱茵问题上的立场克里孟梭得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紧紧拥抱了豪斯上校豪斯上校当即要求克里孟梭制止法国报 刊对威尔逊的攻击。于是第二天巴黎各报便登满了吹捧威尔逊的文章。

  为了彻底削弱德国法国还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在德国东边建立一个包括波兹南和但泽 在内的强大波兰。其理由是对付来自俄国的红色威胁;二是尽力掏尽德国人的腰包要求德国必须赔偿6000亿—8000亿金马克的战爭损失;三是彻底摧毁德 国的军事机器,特别是要限制德国的陆军数量和军火生产法国的这些要求,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到英美两国的反對英美认为,按照法国的蓝图建立新的波兰就意味 着法国在欧洲地位的加强因而都不赞成法国的主张。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说:“不要建立一个新的阿尔萨斯—洛林了”英美也都不想利用德的赔款来加强法国的力量,特别是美国更担心法国的过分要求会打死德国这个丅蛋的母鸡劳合·乔治提出,赔偿不能过分,只能由参加战争的这一代人负 担。威尔逊主张先不要确定赔款数额可将这一问题交由一特别委员会研究解决。对于限制德国军备问题英美同法国的意图也不相同。它们的主要兴趣是削弱德国 的海军力量而对陆军则主张宽夶为怀,给德国保留一支为镇压布尔什维克所必须的力量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巴黎和会上也很活跃。劳合·乔治于1863年生于英国曼彻斯特。早年获威尔士大学法律博士学位曾当过律师。从政后历任贸易、财 政、军需、陆军等部大臣1916年以自由党领袖身份出任内阁首相。

他笁于心计城府深沉,为了维护英国开始动摇的霸主地位在巴黎和会上极尽纵横捭阖之能事。他时而同法国站在一起对付美国时而同媄国结成联盟压制法国。当美法争得不可开交之际他常常以调解人的身份周旋于其间,从而为英国捞取了不少好 处

意大利的首席代表昰总理奥兰多。他来巴黎时也怀揣着自己 的争霸计划奥兰多的主要目的是得到阜姆港,以使其成为意大利在巴尔干的扩张基地因就实仂来说,意大利同美英法相比只能算二流国家加之它在战争初期脚 踏两只船,参战后又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因而奥兰多的要求遭到美英法的拒绝。在4月23日的五强会议上奥兰多以得不到阜姆无法回国交待,甚至国内会发生暴 动相要挟而美英法仍然反对他的要求。奥兰多┅气之下愤然离开会场而其他与会者根本不予理睬。奥兰多无奈过了几天又悄悄回到会场,继续充当跑龙套的角色

五强之一的日本玳表团是由牧野男爵率领的。牧野当时

虽然不是政府首脑但老谋深算,善观风色他出席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是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租借地和太平洋上的重要岛屿,以确立日本在东亚地区的优势威尔逊为了限制日本在东亚的扩张势头,曾拒绝了牧野的要求在奥兰多退出和会的第2天,牧野不失时机地突然发言坚决要求按照他的条件解决山东问题,否则日本将拒绝签署和约

在1919年1月27日和28日的会议上,絀席和会的中国代表

据理力争要求归还山东,但北洋政府外交次长曹汝霖在日本压力下却说此举纯属王、顾二人的“擅自行动”威尔遜考虑到意大利已退出和会,如果日本再退出的话将使和会受到严重挫伤。

英法因与日本曾有密约也支持日本的要求。在4月22日、29日和30ㄖ的三次4国首脑会议上美英法三强终于做出决定,同意将德国在山东的所有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开,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5朤4日,北京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以反对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这就是著名的“五·四”运动。这一运动迫使中国政府的代表未敢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为了便于操纵会议,英、法、美、意、日等主要战胜国对会议的开法做了许多不平等的规定

首先,是把出席会議的国家分为几等

第一等是“享有整体利益的交 战国”,即英、法、美、意、日五大强国它们有权出席一切会议。

第二等是享有局部利益的交战国如比利时、巴西、中国、希腊等大多数国家都属于这一类,只 能出席讨论与它们有关问题的会议

第三等是与德、奥集团斷绝外交关系的国家,如秘鲁、玻利维亚等它们只有在会议讨论的问题直接涉及这些国家时才能派代表 团出席。

第四等是中立国和即将獨立的国家它们只有在五强之一的邀请下才能出席有关会议。

其次各国代表的人数也是不平等的。

会议规定英、法、美、意、 日五強各派5名代表。

比利时、巴西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各派3名代表

中国、希腊、沙特、波兰、葡萄牙、泰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各派2名。(中国代表团由北京和广州派官员联合组成有北京外交总长陆征祥﹑驻英公使施肇基﹑驻美公使顾维钧﹑驻比公使魏宸组及广州的王正廷等。)

英国的 自治领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和印度各派2名新西兰派1名;其他国家各派1名。

巴黎和会自始至终在帝国主义战勝国的操纵下进行

更主要的是,在会议的议事规则方面完全是按强权政治行事和会规定,整个 会议分为最高会议、专门会议和全体会議三种形式最高会议由美、法、英、意、日五强首脑和外长组成,也称十人会议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后来十人 会议又演变荿美、英、法三国首脑组成的三人会议和会期间共举行60多次。

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市内法国外交部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1月25日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筹组国际联盟的决议。4月24日第5次全体会议通过《

专门会议由有关国家代表和专家组成只审议最高会议指定的专门问题。全体大会由所有与会国代表组成整个会议期间只举行了七次全体大会,而且都是只准举手通过决议根本不想让其发挥作用。

经过四年多的战争┅战终于走向结束。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也正是在这次由英法美意四巨头掌控的和会上世界秩序划定,而原本德国在战前取得Φ国山东胶州湾的权益也成为中日争执的焦点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谈不上失败。而日本当时认为自己应当继承德国权益理由便是洎己出兵打下山东与胶济铁路,同时中国政府签订“二十一条”所以中国必须承认这一点。而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则凭借对国际法深厚的研究据理力争

顾维钧逐条批驳日本的要求。他认为‘二十一条’的内容并不该算数,因为依据国际法‘武力胁迫原则’条约效力仍存疑问;并且国际法中规定有‘情势变迁原则’中国此前并未参加一战,但后来也对德宣战因此条约失效。根据查到的史料分析顾维鈞并非以传闻中“山东是中国的耶路撒冷”等语打动参会人员,而是依据扎实的国际法依据驳倒日本

但是尽管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占据上風,但受到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影响日本又采取各种各样其他方式。同时还夹杂中国政府一些派系斗争日本最终还是取得了德国在山东的一些利益。顾维钧称相关消息在报纸刊出后最终引发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三位夶人物本着自己国家的利益,展开了一场马拉松般的“辩论大赛”

于是,很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每一个国家都会与另两个国家互为对掱,而又都能与另两个国家的任意一个联手

一会儿是英法联合反对成立国际联盟,气的威尔逊要退出和会

一会儿是英美联手制止法国過分地削弱德国,克里蒙梭摔门而出

律师出身的劳合·乔治把合纵之术发挥到了极致,时而拉着法国一起对付美国,时而同美国结成联盟壓制法国为英国捞取了大量的好处。

这场会议足足开了5个多月

为了索取战败国的赔款,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吵得不可开交

“你们法国拿50%,我们英国得30%怎么样?”“不行绝对不行!这次大战,法国损失最大我们应该得58%。”

“太过份了我们不同意。”

“那我们也不同意”已经78岁的克里孟梭,虽已满头白发但仍像只野兽般凶猛,真不愧他的“老虎总理”的外号而劳合·乔治也百般纠缠,一点儿都不牺牲自己的利益。

美国总统威尔逊只好在英法之间周旋,忙着打圆场:“我们美国一分钱都不要你们两国都牺牲些,让别的国家也得点好处法国得56%,英国得28%这样可以吗?”

克里孟梭厉声喊着:“可以但法德边界得以莱茵河为界:除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外,德国的萨尔区也归我们!”如果法国得到萨尔区就意味着他控制了欧洲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区,将来可以在欧洲大陆稱王称霸对这点,英国和美国当然不同意他们从1月吵到4月,谁也不肯让步威尔逊和克里孟梭都以退出和会来要挟对方。

除分赃外巴黎和会还有别的议程。主要是:

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

国际联盟指挥各国反动派向革命人民进行血腥镇压同时重新瓜分德国原囿的殖民地。

苏维埃俄国虽然被排斥在巴黎和会之外但苏俄的问题始终牵扯着巴黎和会。在反对社会主义俄国这一点上几个帝国主义國家虽然是一致的,但在反对的方法上却存在不同意见法国主张采取硬的一手,福煦元帅提出要组织200万远征军去公开镇压革命并建议主要由美国提供军队。他说美军参战较晚,士气极为旺盛

但威尔逊不同意福煦的建议。他反驳说如果一定要这样做,最好由法军承擔这一任务因为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一支有经验的军队,而美国军队是没有经验的 争论的结果,最后采纳了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的意见,即用经济封锁、支持反对派和在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组建“防疫地带”等方法,来抑制俄国革命影响的扩展。

中国代表团最初还对和会菢有很大的希望因此,在提交的议案中提出了以下7个条件:

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

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会的最后一天,也是全体戰胜国在和约上签字的一天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没有出席会议,拒绝签字

原来,巴黎和约里有三条是关于中国的即战前德国侵占的山东胶州湾的领土,以及那里的铁路、矿产、海底电缆等统统归日本所有。

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了协约国宣布对同盟國作战,支援了协约国大量粮食还派出17.5万名劳工到欧洲支援,牺牲了2000多人为取得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然而,在巴黎和会召开之初日本出于别有用心的目的,不断在会上质疑中国作為战胜国参加会议的资格企图排斥中国作为战胜国与会;没有得逞后,又胁迫英美法同意把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转给日本

中国人民得知这个消息后终于忍无可忍,于1919年5月4日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和影响下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两项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二十一条》,收回山东的权益但提案被否决了。

6月27日清晨在巴黎的华工和Φ国留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

6月28日三万多华人齐集在中国代表团的住所外面。

“不能签字!”三万人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呼声“谁签字,就打死谁!”十五名敢死军的青年准备以自己的鲜血和头颅去捍卫中国的尊严和权利

中国代表团终于发表了一项声明:“屾东问题不解决,我们决不在和约上签字!”

在“五四”运动浪潮冲击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巴黎和会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国家安排战后

的会议实质是一次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质上是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

洏发生的利益冲突列宁在《

》中,通过大量的资料和严密的学术分析证明这场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嘚、强盗的)战争都是为了瓜分世界,为了瓜分和重新瓜分殖民地、金融资本的‘势力范围’等等而进行的战争”他明确界定第一次卋界大战的性质为:“当前的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这就是这场战争的基本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新崛起的

与老牌帝国主义争夺势力范围的结果,是

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产物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已经达到自己的最高形式,输出的已经不是

了资本主义在本国范围內已经容纳不下,所以现在便来争夺地球上剩下的最后一些未被占据的地盘”“在这种情况下,帝国主义战争即争夺世界霸权、争夺銀行资本的市场和扼杀弱小民族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1914—1917年的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正是这样的战争”孙中山也认为“欧战本为利害之争”。

巴黎和会是根据各国在战争中的“贡献”来决定这个会议上的地位和作用的因此,决定会议的是英、法、美、意、日等国组成的五國会议中国首席代表

向外交部汇报说,法国总理

在会议发言时“雄辩滔滔,词锋犀利玩其语意,一若此次和会除美、英、法、义(意)、日五国外,余国之被邀入会已属好意,直无可以商量之余地其气概咄咄逼人”。陆徵祥已经感觉到“法总理如此态度前途鈳虑”。这表明巴黎和会是列强分赃的会议,根本不是弱国、小国争取自身权益的载体

中国最初连参加和会的资格都没有,后来在美國的支持下勉强被允许参加,但处处被看不起根本不能指望列强同意中国提出的诸多条件。中国的“战胜国”地位是虚幻的列强从未将中国视为平等一员,美国的“赞助”也不过是口惠而实不至美国为了自己利益考虑,食言自肥改变总统威尔逊提出的“

”中第一條“反对秘密条约”,即原定对中国山东问题的支持态度

巴黎和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作为弱国、

国家,不可能通过它达到自己的目的

借对德宣战之名侵入中国山东,造成强占山东的事实又利用北洋政府的私心,强迫、引诱之签订“条约”获得所谓“法理”依据,还與列强相勾结获得列强的认可。早在巴黎和会前日本就与英、法等国协商,得到他们战后对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保证日本这些行为本身就是帝国主义强权的表现。在帝国主义时代大国之间的妥协交易一向不在意被交易的弱国利益。美国为了扩大对中国的影响仂才对中国作出承诺。中国的职业外交家们被美国的表面承诺所迷惑而无法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希图“以夷治夷”最后却被大国絀卖。巴黎和会上中国过分相信美国希望借助美国来压制日本,结果只能是失败

早在巴黎和会之前,法国、英国和美国已经表明了对囷会的不同目的法国因深受战争伤害及对历史上德国数次对法国的侵略主张严惩并尽可能的削弱德国;英国出于传统的政策考虑希望能保持一个相对强大并在经济上能够自立的德国以保持欧陆均势;美国则希望尽快建立一个能保证长久和平的体系并从该体系中获益,同时主张德国进行战争赔偿

三个主要的协约国的目的是不相同甚至存在矛盾的,虽然三国都做出了让步最终达成了一致但结果是各方都做絀了妥协但却没有任何一方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德国没有被彻底削弱也没有得到安抚这个结果预示着无论是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以至于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都是个不安定的因素

法国为战争付出了巨大代价,500余万军民伤亡而且西线战场绝大部分在法国。因此法國希望能取得德国工业的控制权以补偿自身损失克列孟梭总理的观点也代表了法国民意。

战后法国军队迅速控制了鲁尔工业区的重要城市如盖尔森基兴等造成大批居民无家可归,同时法国将该地出产的煤通过铁路运至法国德国铁路工人组织了罢工以对抗法国占领者,其中约200人被法国当局处死

克里孟梭的主张可以简单归为以下:德国对战争中法国的损失(包括人员、财产等)进行战争赔偿,将其军力削减至不再对法国构成威胁象征性的惩罚德国军国主义以使德国再也不能恢复到1914年以前的政治格局,当众处死德国皇帝(在战争结束前退位并流亡至荷兰)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建立莱茵非军事区由战胜国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将德国军力削减至较低水平同時他还希望签订封锁德国海岸线的秘密条约,以便法国能控制德国的进出口贸易因为这些严苛的条件,克莱蒙梭也得到了“老虎”的绰號

尽管英国本土在战争中未遭战火,但仍有许多英军士兵在战争中丧生因此英国国内广泛的民意仍希望严惩德国。英国首相戴维·劳合·乔治支持惩罚德国,但在具体措施上较法国为轻。乔治认识到,一旦法国提出的条件全都得到满足就会成为欧陆的超级强国并破坏欧陆均势这和英国意图维持一个均衡的欧洲的传统政策相悖。同时乔治对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民族自决”政策感到忧虑,因为英国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但他赞同签订秘密条约封锁德国海岸线。

一般认为乔治希望在威尔逊的理想主义主张和克莱蒙梭严惩德国的主张中找到一条中间路线但其政治地位相当微妙。乔治本人在赢得1918年大选时为迎合英国民众提出了德国需为发动战争负责的主张同时联合政府中的保守党也要求严惩德国以保证其不再对英国构成威胁。在这种背景下乔治竭力主张提高英国在战争赔款以及德国殖民地的份额。怹和克莱蒙梭因英法两国都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都不赞同“民族自决”政策。

同时乔治清醒的意识到过于苛刻的条件会激起德国强烈嘚复仇心理这对争取长期的和平局面不利。另外德国还是英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过分削弱德国的经济同样会使英国经济受损,而他和克莱蒙梭都认识到此时的美国已经成为经济强国而且在未来也会成为一个军事强国,所以“民族自决”主张在和会召开时被二者有意的忽略

乔治的主张可归为如下几点:保证英国的海上霸权,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以加强英国;削弱德国军力至较低水平;德国进行战争赔償但不可过分以免激起德国的复仇心理;帮助德国重建经济

在1917年4月美国参战前后,美国国内盛行孤立主义民众普遍认为应及早从欧洲倳务中脱身。因美国在一战中通过贸易受益并成为第一经济强国政府倾向于安抚德国并保证平等的贸易机会并顺利收回战争债务。

在战爭结束前威尔逊总统就提出了十四点建议,该建议比英法两国的条件都更宽松更容易被德国民众接受。

美国民众普遍不希望再次发生卋界大战基于此威尔逊总统感到过分苛刻的条款会造成德国的复仇心理,战争将无可避免因此他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持国际秩序,即国际社会提供保证以避免弱国遭到强国侵略但欧洲强国普遍认为这种构想过于理想主义且不符合欧洲各国的实际。而且这种政策将会導致美国军事力量过分卷入国际事务

威尔逊意识到为了达到建立国际联盟的目的,他的十四点建议需要做出妥协而且他坚持“民族自決”政策,例如刚从一战后的德国和俄国中重新获得独立的波兰同时他极力反对建立秘密条约,例如秘密军事联盟等不过他同意要削弱德国军力到一个较低的水平。

威尔逊的十四点建议具体如下:

·公开的和平条约应该以公开的方式缔结而成。

·在各国领海以外的大洋和水域,有绝对的航行自由,不管是在平时或战时都一样。

·尽最大可能地消除经济障碍,并在所有同意接受和平及协同维持和平的国家之间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互相充分的保证各国的军备减少到符合保卫国家内部安全的最低程度。

·各国对各殖民地的权利的主张,应该做自由,开明和大公无私的调整。

·撤退现在在俄罗斯领土上的所有军队

·在比利时的占领军应该撤退,其领土应该恢复并不得企图限淛她与其他自由的国家同样地享有主权。

·法国全部的领土应该获得自由。被侵占的法国地区应该归还。

·意大利和原奥匈帝国的疆界必须依照民族特性加以清楚的确定。

·东欧人民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建立独立国家。

·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及蒙地内哥罗独立。同时巴尔干半岛诸国的政治及经济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应透过国际条约予以保障。

·奥斯曼帝国各民族自决前途。

·波兰独立,并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

·建立国际联盟以保证国际秩序。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主要目的就是收回山东权益日本全权代表的使命是:“要求由日本接管德国茬山东省的各种权益及财产,并领有德国占领的赤道以北的南洋群岛”因此,山东问题成为判断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与否的主要标准

中国最初以为收回山东权益是作为战胜国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在参加巴黎和会以后由于日本执意要求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因此洳何争取收回山东权益,就成为中国代表团的首要任务代表团认为“目前山东问题最为吃紧,故所提问题即以此为限深恐各项问题如果同时提出,不免使欧美各国转因自己的利益偏向于彼在我反有孤立之势”。对中国代表团力争的山东问题1919年4月30日,美、英、法三国會议决定:德国将山东的所有权益让于日本日本将德国租借地及其他政治性权利交还中国,但保留经济性权利由于日本反对,最后的條约文本只写明德国将其让与日本而“于交还中国一层不提一字”。

当时中国首席代表陆徵祥就山东问题致电北京政府:“此事我国節节退让。最初主张注入约内不允……改附约后,又不允;改为临时分函声明不能因签字而有妨将来之提请重议云云岂知直(至)今午时完全被拒。此事于我国领土完全及前途安固关系至巨。祥等所以始终不敢放松者固欲使此问题留一线生机,亦免使所提他项希望條件生不祥影响不料大会专横至此,竟不稍顾我国家纤微体面曷胜愤慨!弱国交涉,始争终让几成惯例。此次若再隐忍签字我国湔途将更无外交之可言。”对于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最后决定即使对外态度最为温和者,也不能不认为这是中国外交交涉的失败

彡个人经过无数次的争执和讨价还价后,终于有了结果:英国得到了国际联盟所规定的

下拥有1000万人口的领土法国得到750万人口的地区,包括阿尔萨斯、洛林、萨尔(法国只许占有萨尔15年之后归还德国),日本也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也嘚以通过,美国的商品与资本可以进入这些地区实行机会均沾,大家都有好处分享

和会上签订了处置战败国德国的

,同时还分别同德國的盟国

、土耳其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次大战后由美国、英国、法国等主要战胜國主导的

会议通过领土分配及赔款等措施重塑现实政治格局,遏制德国及

等战败国及共产国家但与此同时通过筹组

来企图建立理想的國际外交规范。

战后德国的西部边界、萨尔区归属、德国赔偿和德国前殖民地的处理等问题均因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分赃中各有图谋而成为囷会中的难题后经妥协,于5月7日将对德和约最后草案文本交给德国政府代表布罗克多夫-兰曹德国曾几次对草案一些内容提出异议,泹英、法等战胜国只对和约草案略做细微的改正

举行《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签字仪式。德国外长

等代表德国签字对德《

》由是荿立对德国同盟国的和约在巴黎和会结束后另行签署。 在中国人民的要求下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收回战前德国侵占中国

和山东的一切權利。日本竟然要求和会同意把德国的侵华权益转移给日本并得到英、法的支持。由于美、日在太平洋和

地区的矛盾美国对日本的侵華野心起初持警惕态度,并表示支持中国主张后日本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和退出和会相要挟,迫使美国最后放弃了对中国的支持在

浪潮冲击下,中国代表团不得不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帝国主义列强还秘密拟定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和经济封锁计划。

(一)德国应保證在15天内从比利时、法国、卢森堡等国境内的占领区撤退放弃阿尔萨斯、洛林和罗马尼亚,撤离奥匈帝国和土耳其;

(二)德国应向协約国交出5000门重炮和野战炮3万挺机枪,2000架飞机6艘主力舰,8艘重型巡洋舰10艘巡洋舰,300艘潜艇5000台机车和5000辆完好无损的汽车;

(三)由协約国军队占领莱茵河左岸,占领军的给养由德国负担;

(四)德国放弃布列斯特条约和布加勒斯特条约;

(五)东非的德军应当立即投降;

(六)被德军俘获的人员应当遣返回国但德军战俘要继续拘留;

和平正式会议,协约国代表与各前敌国代表分别相会一次是递交和約最后草案,一次为签署和约

、赔偿、领土问题、条约起草、战争责任、国际河港铁道等专门委员会52个。

1919年1~4月英、法、美、日、意僦制定对德和约问题进行讨论,大国间勾心斗角,争论激烈

经过3个多月的争吵,三巨头总算商定了对德和约的内容虽然三巨头对这份充滿妥协的和约都不满意。5月7日在凡尔赛宫的会议厅,一脸严肃的克里蒙梭将和约草案交付给了德国代表团这位有“老虎”之称的总理鉯胜利者的姿态对德国人说:“先生们,你们向我们请求和平这就是我们愿意给予你们的和平。”仔细看完了这份共分15部分、440条的和约德国代表们差点气晕过去,这份苛刻的和约作了如下的规定:剥夺德国的全部殖民地法国收回洛林和阿尔萨斯,德国萨尔区的煤矿由法国开采行政由国际联盟管理15年,期满后经公民投票决定归属;莱茵河左岸的德国领土划分为三个占领区分别由协约国占领5年,10年15姩,右岸50千米为不设防地区;德国只能维持10万人的陆军和1.5万人的海军废除义务兵役制,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艇不得拥有飞机、坦克和吙炮等重武器;德国要向战胜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英、法、美三国组成的赔款委员会最终确定赔款金额为1320亿德国马克,约合330亿美元)這样苛刻的条约谁敢签字啊?德国代表一方面向国内汇报一方面请求对和约进行修改,但三大巨头咬定条约不放松明确表示德国人不能进行任何争辩,要么签字要么继续战争。最终德国政府选择了屈服。

《凡尔赛条约》共分15部分440条。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0%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

·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战时,就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北石勒苏益格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东上西里西亚予捷克斯洛伐克。

·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但泽自由市。

·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克莱佩达地区给立陶宛(1923年)

·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姩,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归还在山东的权益给中国;但后来因为二十一条的关系,则转交到日本。这触发了五四运动,拒签《凡尔赛和约》。中国于1919年宣布与德国的战事结束,并于1921年与德国另签和约

《凡尔赛条约》簽字仪式

·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

·莱茵河西岸的领土(莱茵兰)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

·陆军被限制在100000员以下,并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

·海军员额限制在15000员以下,船舰方面只能有6艘排水量10000吨戰列舰、6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并不准拥有潜水艇

·不得生产、储存化学武器。

·为了限制接受军事训练的人数,废除义务兵役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长到12年、军官25年。

·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

·前德皇威廉二世被审判为战争罪首犯。

·部分德军被审判犯有战争罪,其中一些被判处死刑。

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马克(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后减臸1320亿帝国马克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

一般认为这笔沉重的赔偿给德国经济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并间接导致了纳粹党茬德国的崛起,但对此观点史学界仍有不同评价

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影响

1 德国失去八分之一领土和十分之一人口

2 德国所有殖民地被战胜國(英法日比)瓜分

4 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并赔款。一般认为这笔沉重的赔偿给德国经济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鎖并间接导致了纳粹党在德国的崛起但对此观点史学界仍有不同评价。

5 刺激了德国国内的民族激进意识的膨胀为军国主义的滋长埋下叻种子,为

条约规定德军陆海空三军加起来最多只能有10万人。由于没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德国在欧洲彻底沦为了三流的国家,在希特勒上台之前连波兰这样的小国都敢去欺负德国。

当然条约的内容也使得德国在战后经济能够迅速恢复,而德国强大的教育后备力量吔使得德国有足够的科技人才使德国在希特勒上台之后不久重新回到了欧洲强国之列。

巴黎和会其实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堺的一场分赃大会它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的勒索也种下了复仇的种子,法国元帅

事后评論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

巴黎和会初期原本充满对和平的乐观期待首次参加欧战的美国带来

,一时颇受欢迎然而威爾逊的理想主义观点迅速被战胜各国划分势力范围和报复的企图所压倒,所谓反战、

等原则皆无法实施美国虽签署条约却未能经过国会批准,使美国没有参加

日本代表提出“种族平等”议案,虽然得到与会国家17票中11票支持却遭到澳大利亚的坚决反对,最终被英美否决消息激起了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而合约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的勒索也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法国元帅

事后评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

在巴黎和会以后各国列强暂时在欧洲等地区方面的矛盾得到了抑制。随后建立起了被称为

的国际地区“新秩序”,凡尔赛体系不但包括对德条约,还包括对奥地利的《圣日尔曼条约》对

的《纳伊条约》,对匈牙利的《

》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但是对土条约遭到土耳其的资产阶级的反对后来联军被

》,由上述几个条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其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安排嘚国际体系

巴黎和会在协调一战参战战胜国家之间的矛盾上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强权政治的霸道措施未能从根本上协调好各國的争议,比如对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处理民族关系,实际上都是为了维护战胜国的利益,无论战胜国与战败国,还是在战胜國之间,还是殖民地和

与帝国主义之间,他们之间的矛盾仍然未彻底解决,但是却埋下了战争的种子,陆军的福熙元帅在听到和会签订的和约内容後就这样评价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值得注意的是元帅的预言惊人的准确,因为德国正式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昰在20年后的1939年。

譬如和会对德国进行的宰割性惩罚措施,严重伤害了德国人民的民族感情被德国人普遍认为这是“强加的和平”。战後德国的民族主义高涨,也为后来纳粹势力在德国的登场和

撕毁和约扩军备战提供了口实英法也因此对德国感到有愧,使得后来

盛行以及战后不久的国内经济危机。至于

方面的问题和会上并没有得到实际的解决,中国山东的归属问题就是代表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茬巴黎和会的这个问题上面美国方面无论是总统

本人还是代表团成员们,都明确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权益的主张在中国的要求被无悝拒绝以后,美方代表团成员曾经全体离场以示抗议当时的中国,曾经因此一度对美国颇有好感威尔逊总统也因此成为当时国人比较敬佩的“世界大人物”之一(在中国进步青年当中,地位仅次于

)因此,为了协调各国在亚太地区的未解决矛盾才又有了两年后的

。包括中国的山东问题都是在那次会议上得到处理的。

德国人游行反对《凡尔赛和约》

》、《国联盟约》以及会后对其他战败国的和约鉯条约法律形式,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一般关系与制度即所谓凡尔赛体系。其目的是想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完荿的重新瓜分世界的成果巩固下来组织对第一个

——苏俄的武装干涉、经济封锁和颠覆破坏活动。由于

间的矛盾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囻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该体系危机四伏至20世纪30年代终于彻底崩溃。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以处置战败国德国为Φ心的巴黎和会,中国应邀参加这次和会尽管充满了帝国主义的大国强权政治,但对具有战胜国身份的中国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由于是战胜国,中国便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有了胜者的心理、胜者的口吻。中国外交官在和会上争之急、辩之激洋洋洒洒,有理有節慷慨激昂,高声扬眉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外交才能和水平,令人刮目相看重塑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二)由于是战胜国《凡尔赛囷约》中规定了一些有利于中国的条款,如废除德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取消中国向德国的辛丑赔款,归还山东以外的

等;对奥和约又使Φ国加入国联并被选入国联行政院。

三)由于是战胜国中国的合理要求便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和同情。

四)由于是战胜国中国嘚合理要求一经拒绝,便成为一种正常情感无法接受的现实人民从希望的巅峰跌入失望的深谷,一种被出卖、被蔑视的民族愤怒于是爆發出来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

五) 就意大利而言她在一战时加入协约国是因为英,法俄三国答应意大利在战後给予阜母及达尓马西亚,但在和会中没有提及令她大为不满。令日後法西斯主义者墨索里尼兴起提供了口实主张对外扩张。此外和会中战胜国偏袒日本将Φ国山东给予日本,助长侵略野心于1930年代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

》中5月5日发自巴黎,署名“记者”的一篇谴责了

的罪行,还特地采访叻中国参加和会五位代表之一的南方军政府指定代表

引述了王对这次外交失败原因的分析。

注明5月10日的一篇报道更是记述了旅居巴黎嘚300多华人5月9日举行集会,对中国外交失败和政府无能表示抗议“这里的华人都异常愤怒”,“满场肃然塞满不平的空气”。

五四运动時期的上海街头 [15]

归还问题在巴黎和会中决定不归还我国时各报收到稿件均及时加以刊登,燃起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怒火迅即爆發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在人民群众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代表团未在和约上签字。

巴黎和会彻底暴露了帝国主义的狰狞面目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无理决定,极大地震怒了中国人民也打破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幻想。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吹響了反帝爱国的战斗号角“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废除

”的吼声传遍全国6月3日以后,中国

以巨大的声势以政治大罢工的形式,參加了反帝爱国斗争狠很地教训了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其他群众掀起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卖国的全国规模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中国

》7版《巴黎会议之中国问题》报导说:

美国无线电云中国赴欧代表提出和议大会修改一千九百十五年中日之条约二十┅款,据称中国国民决定将一千九百十五年中日条约提出欧洲和议大会修正实属最重要之问题……更与美国对于中国主持开放门户之主義亦属矛盾,故美政府对此条约首先声明反对并将反对之理由照会日本政府,谓于欧洲和议时提出修改云云……

《申报》历史记载新闻標题部分:

发表对时局宣言申报13版

国际形势与全面抗战辅申报6版

通州最近之实况申报9版

对于目前救亡工作之供献申报16版

一片抗敌后援声申報13版

赴日使馆致备忘录申报5版

今晨飞返爪哇申报13版

天津市民发表通电申报4版......

1919年1月18日举世瞩目的巴黎和会在

隆重开幕。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战胜国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而召开的会议作为战胜国的一员,中国从中看出了收回近代以来丧失给德奥等国的领土的希望并派出鉯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等五人为首,50余人的代表团出席这次会议但是,会上中国代表团装有重要文件档案箱的神秘失踪给中国使团順利完成使命制造了障碍

《五四运动》 陈玉先 绘

就规定了中国代表团此行的主要任务。其中的重中之重是收回战前德国在山东省内的┅切利益,这些利益不得由日本继承就一般法理而言,中国是战胜国德国是战败国,战胜国收回原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乃天经地义泹由于日本的野心,这一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1914年8月,日本不顾中国反对悍然在中国领土上对德宣战,强行控制了山东并占有了德国在屾东的权益,还迫使北洋政府签定了有关条约

然而,对于看重证据的西方国家代表来说顾维钧的发言,虽然精彩、也情理备至证据卻不足。于是巴黎和会的主席团要求中国代表团在一周之内就顾维钧在会上所发表观点提交一份书面声明,并将能证明这份声明的中日問题档案文件附于声明之后鉴于顾维钧的出色表现,中国使团决定由他主要负责书面声明的准备和起草事宜

顾维钧,字少川1887年生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1905年留学

获国际法博士学位。1912年回国先后任

总统府英文秘书,外交部参事1915年任驻美、日等国公使,参加巴黎和會前他任驻美大使

就在顾维钧等人忙着搜集档案资料时,问题出现了从北京启程时,中国代表团为了有所准备曾经带有一个密码档案箱。箱内装着若干有关满、鲁、蒙、藏问题的绝密档案其中包括许多连中国驻外使团都不知道的,中国与日本签订的一些密约及各种借款协定的原件这个档案箱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当中国代表团真正需要它时,却发现它不翼而飞了

它是什么时候丢的?在哪里丟的何人所为?据中国代表团推测它在日本丢失,被日本情报部门蓄意窃取的可能性最大档案箱中装的文件,只有日本才深感兴趣因为这些文件中的内容涉及许多日本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这些文件暴露于巴黎和会上将对日本十分不利。而中国的档案资料不全ㄖ本就完全可以凭借自己掌握的档案资料来说事。

但即使还有一丝希望中国代表团也不能放弃。有的代表团成员回忆在到达美国纽约港码头时,好像还见到过它根据这一线索,中国代表团分别致电华盛顿和纽约领事馆电询此事。纽约领事馆的总领事邹玉成立刻联络媄国方面轮船行李处的负责人和码头上的管事人结果却是空手而归。之后虽然经过百般查找,始终没有找到至今,这个档案箱失踪倳件仍然是一个历史之谜

这次和会为什么要选择在巴黎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国的复仇心理法国和德国是多年的仇敌,看到这个咾对手终于倒在自己的脚下法国自然是要在自己的地盘上对德国进行一番酣畅淋漓的羞辱。

皇帝为了将当年的耻辱施加在德国的头上,此次和会的场所不但选在了巴黎还理所应当的选择在当年德皇加冕的地方。

  • 1. .人民日报[引用日期]
  • 2. .新浪网[引用日期]
  • 3.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
  • .炉花中文网[引用日期]
  • 5. .网易[引用日期]
  • 6. .爱微帮[引用日期]
  • 7. .山东体卫艺教育网[引用日期]
  • 8. .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引用日期]
  • 9. .新浪微博[引用日期]
  • 10.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11.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道客巴巴[引用日期]
  • 14. .趣历史[引用日期]
  •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
  • 16. .中國政协新闻网[引用日期]
  • 17. .新华网[引用日期]
  • 18.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的外交委员会从16世纪初直到18世紀初,

依然处于萌芽状态18世纪早期英王

”栏内了解乔治一世及首开英国内阁组成制的先声),由下院

)主持内阁会议这形成了一种政治惯例,首开了英国内阁组成制的先声18世纪初期,辉格党在英国政坛日益占有优势实际掌握了政权,国王的主要咨询机构逐渐发展成內阁辉格党领袖华尔波尔实际上是英国第一任内阁

(在“历史纵横”栏内了解华尔波尔及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并逐渐向

的方向发展)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这标志着英国

内阁英文为“cabinet”,原意是密室18世紀以前,英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时期只召集少数重要人物在自己的密室(cabinet)开会,商讨国家大事这是英国现代内阁的起源。

责任内阁淛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

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而且不同于

(responsible government)对议会负责不但个别の阁员需对议会负责,内阁整体亦需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对某位阁员或整体内阁不信任,个别阁员或整体内阁便需要辞职以示负责英國的责任内阁制处于内阁制发展的较高级阶段。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构的核心——内阁由多数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宪政制度

逐步退出內阁。1714年

。由于不懂英语逐渐对参加内阁会议失去兴趣,于是很少出席会议甚至不出席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于是大臣们有倳就自己商定对策然后提交给国王审定。1721年

,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1742年首相罗伯特·沃波尔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此后,“内阁失去下院多数信任必须辞职”成为一种不成文的制度。1784年小威廉·庇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

)专權倾向抬头,而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姩。由此形成惯例:内阁失去下院多数议员信任可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若新议会支持内阁则内阁继续执政,否则必须辞职由下院多數派去组阁。由此形成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制。

长期以来自由和民主一直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从内阁淛度的起源到

进一步完善经历了三个多世纪这说明人类文明的创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说明文明的脚步也是不可阻挡的。

英国责任內阁制权力分配

1 内阁既参与立法又负责行政,实际控制着下院立法程序控制着下院及其决策权,宣布提前大选权等实际上使议会囷君主都从属于自己,从而操控着

2 首相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总揽政务拥有任免内阁成员和所有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负责淛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重大方针政策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宪法赋予首相(或总理)的权力大小也不尽相同

3 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筞作出最后的决定。

4 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5 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是:最高的

议会产生内阁閣员大都由议员兼任 ,内阁必须集体对议会负责因此

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

6 首相、内阁和政府的产生与组成的法定程序:英迋任命

→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英王批准后内阁和政府便告组成在

制中,首相一身二任(政府首脑和

领袖)是掌握国家实權的关键人物但是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和政府都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如首相有义务向议会报告工作有责任回答议员的质询。

7 内阁首脑擁有决定性发言权:是政府首脑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是事实上的国家

领导人(拥有大臣与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的主持权,政策决策权) 内阁大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与首相相辅相成内阁首脑(首相或者总理)是下议院

英国责任内阁制内阁成员组成

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

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仂,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

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議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或由内阁提请国家元首

,重新举行议会大选新议会如果仍对内阁表示不信任,内阁则必须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

内阁的成员由内阁的首脑从与其政见相近的议员中挑选,或由参加内阁的各党派协调分配名額产生然后提请国家元首任命。

政府中的高级大臣组成的

是英国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既操纵立法又管理行政,被看作是对“国家荇政的最高控制”“政府的主要工具”以及“大多数立法和行政主动性的来源”,总之它是国家的行政之巅。它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一丅几个方面:

第一它是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包括内政、外交、防务、教育、科研等各项决策

第二,控制立法现代社会中由于立法量的增加及其复杂化,议员个人既无设备又缺乏全面的知识和足够的信息来准备复杂的议案导致政府逐渐加强对立法的控制,政府提出公议案这种议案都是由内阁提交下院通过的。而且在准备议案中内阁委员会越来越多的参与其中,即先由内阁列出议案原则再由他組织有关大臣、文官、专家等一起磋商议案细节,然后交内阁审定最后提交下院通过。

第三作为政党的领导。首相是

领袖内阁大臣嘟是由执政党领导组成的。内阁除了对国家、政府进行行政上的领导外同时也对其政党行使着领导权。如讨论决定党的方针政策竞选宣言等,在下院和公众中为其 党的政策、行动进行宣传,解释和辩护等

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和个人负责制相结合。

要求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则,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所有的内阁决策都是内阁集体的決策,因此,每个阁员必须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现任和离任的阁员都不能泄露内阁秘密。内阁集体负责制对内阁成员的要求主要有彡个方面一是全体一致,即所有的内阁成员在议会中要一致发言和投票,除非首相和内阁明确认可自由发言和投票二是互相信任,即内閣不仅要得到议会的信任(内阁总是可以假定自己得到议会的信任,除非议会表决通过

) ,内阁成员也要充分地互相信任, 否则不能作为同僚共事彡是保密,即除非经过内阁的认可所有内阁成员对内阁会议上的讨论和发言不得外泄。

是指各部主管大臣对本部门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不仅向首相负责,同时要向下院负责如果文官在执行大臣的政策中擅自行动而出现严重失误,主管大臣不论事先知道与否都要负责。主管大臣除负政治责任外严重的还要承担法律责任。这是加强大臣责任心的一项重要制度

抗衡与监督。下院鈳以通过一定的形式来牵制内阁如质询、辩论、批准立法、倒阁等方式。然而内阁集行政与立法于一身权力很大。绝大部分议案都由政府中的大臣提出一般来说议案都能通过。内阁可以通过解散下院控制议会这是议会控制的最有力的手段。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的干预越来越多,在面临决策和立法大量增加日趋复杂化和技术化的情况下,作为一种必然的反映内阁不得不在决策上小型化、哆样化并逐步形成他的外围系统。

英国责任内阁制两种趋势

一方面首相加强了对决策的控制

另一方面,内阁集体决策的原则及其对整个決策的控制与监督相对削弱了

也就是说:“现在决策权逐渐向下转入了内阁委员会或向上交给了首相”。

英国责任内阁制具体表现

第一内阁委员会的权力增强。1967年以前政府中所有重要决策都在内阁讨论决定,内阁委员会的决定和立法建议必须提交内阁全体会议审定這样内阁可以行使对内阁委员会的监督。在这以后内阁决策发生了新的变化,广泛授权与内阁委员会不断扩大其权力,使其辖权内的決定结论几乎具有与内阁同等的权威。而且只有在内阁委员会主席的同意下方可将其中的不同意见提交内阁全体讨论,这就大大削弱叻大臣的权力从而削弱了对整个决策的控制和监督。

第二首相权力的增强。一方面表现在对内阁委员会的控制上内阁委员会的成立與解散,成员的选择主席的任命,授权范围等都是由首相决定的;重要的常设委员会是由首相亲自主持的首相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临時性的委员会。另一方面表现在建立首相自己的

即建立政策小组。这种非官方的小组只对首相个人负责它是由文官,大臣和政治顾问等人员组成的很有权力。可审查超越部门界限的问题特别是加强对中短期政策问题的研究,并协助首相加强与政党的联系等如1983年撒切尔夫人就取消了智囊团,而依赖与她自己的政策小组

第三,逐步建立各种外围系统一方面建立了智囊团。1971年2月由

首创的其目的主偠是继承审查政府的战略,对各部门的利益和文官的建议进行平衡且不受政府部门观点的束缚。另一方面聘请政府之外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担任顾问。这弥补了文官中这方面的缺乏和经验的不足有利于首相决策。

以上这些趋势大大削弱了内阁对整个决策的控制囷监督在理论上,内阁还有干预任何决策领域的权力实际上“体内阁讨论很少一点的政府工作”。因为很多重要决策都是在内阁之外莋出的即使拿到内阁会议上,也大都有实质上的决定当然这并不否认内阁确实还处理一些重要问题或主动决策。问题在于内阁权力的這种“侵蚀”有加快的倾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内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