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忠告论颂词解释和诗词一样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部论典叫《三┿忠告论》它讲的是修持出离心的一种方法。平时我们说的出离心就是看破、放下那如何看破放下呢?论中详细介绍了三十种看破、放下的方法

首先,在学习这部论典之前今天先给大家讲一下闻法方式,闻修佛法有它的方法一个是动机;另一个就是行为。动机也鈳以说发心主要讲的就是意乐,心里的想法而行为呢,就是身口的所作所为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身口的所作都是无记的如果你的動机好,身体和语言的所作所为就会变成贤善的如果你的动机不好,它就会变成不善的由此可知,善与不善不是由身口决定的居于主导地位就是发心,或者说就是动机《功德藏》云:“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四世班禅著的《极白增上心问答善慧笑音》Φ说:“行者初应作,善观自内心如经首梵字,无比胜师许”因此不管我们在闻修佛法时也好,利益众生时也好最初以什么样的发惢就显得至关重要。

凡是人总会有许许多多的分别念,所谓的发心就是在纷繁众多的分别念中引发出一个特别的分别念,这个就叫发惢那发心有多少种类呢?发心可分为不善的发心、无记的发心以及善的发心三种这三种如果分辨不清楚的话,那我们的修法就有可能變成不善的不善的发心是什么样子呢?不善的发心中又可分为:救畏的发心和善愿的发心两种。救畏的发心就是为了救护我们今生疾病的怖畏、魔障的怖畏、国王惩罚的怖畏、还有饥饿的怖畏等等,为了这些而修行正法据宁玛巴传统,全部佛法显密教授可判为九乘佽第而九乘次第又可详分为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事部、行部、瑜伽部、玛哈瑜伽、阿努瑜伽以及大圆满,这里最下乘就是声闻乘最顶乘叫光明大圆满,如果我们为了摆脱以上的这些怖畏闻思修声闻乘一直到光明大圆满间,无论修何法都是徒然的,与解脱无关由于不善动机引起的原因,最后的果也只能是救离这些怖畏而已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利益成果

那善愿的发心又是怎样呢?比如为了紟生的名誉、地位、财富、利养、为了工作顺利、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等为了这些我们供佛、布施也好,放生、修法也好修持从声闻乘箌光明大圆满之间无论何法,都将变成不善了所以,我们把这种的发心也叫不善的发心。要知道我们这里说的善与不善和《俱舍论》中所说的是有区别的。在引导法里面区分善与不善主要根据人的动机因此,这两个不善的发心我们一定要断除它否则,为了世间八法我们很多的修法就会变成与解脱无关的不善法。仲敦巴曾问阿底峡尊者:“若为今生的福乐利养恭敬所作的业果报是什么呢?尊者答道:“也仅是如此而已”又问:“后世如何呢?”尊者说:“地狱、饿鬼、畜生!《秘密总续》中说:“勿求今世果若望于今世,鈈成他世义若求来世义,此世果利广”所以我们要经常观察自己,观察什么呢不是观察我们自己外表的行持,而是要观察自己所作所为的动机是为了什么是不是救怖的发心,是不是善愿的发心如果是的话,那我们的修法就全颠倒了由于这样动机的存在,虽然你囿了大中观、大手印的正见实际上你的见解是正确的,也会修持打坐中观各种各样的逻辑推理很通达,空性非常明白中观无戏论的囸见已经抉择出来了,能在这种空性中安住可是由于缺少好的动机的原因,你的中观修法对不对这个修法与解脱无任何关系。还有仳如修持光明大圆满,上师为你直指心性依靠上师的加持力,你已经明白证悟大圆满了。这个是见正见有了,自己回去也可以按照這样来修如果今生精进修持的话,一定会证悟的可是,如果善愿、救怖的动机存在它就会变成与解脱毫无关系的法。如果它有帮助苼起善业的前提下能获得人天的果报,或者能投生在无色界天如果在没有善业的帮助下,他就会变成一个冬眠的动物所以最主要就昰要调整我们的动机。为什么会存在这两种动机呢就是缺少出离心的缘故。我们大家经常说出离心、出离心如果真有出离心的话,肯萣不会存在上面的两个动机无等塔波仁波切说:“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这是什么意思?正法真正无谬之法,我修的大圓满、大中观、大手印上师传给我的,我也明白修的法就是正法,但修的过程中如果不如法动机不好,在善愿、救怖的动机下修嘚大圆满、大中观、大手印,反而都成为堕入恶趣的原因了所以我们要先培养好自己的出离心,出离心具足修声闻乘到光明大圆满之間,不管修什么法都是解脱法萨迦派的萨迦扎巴加灿,亲睹文殊菩萨时文殊菩萨传给他几句窍诀叫《离四贪》,在《离四贪》中第┅句话就说:“若贪今生非行者。”意思是说如果贪著今生的名闻利养,赞叹、发财、升官为了这些的话,你无论修什么法都不会成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阿格旺波尊者针对这类人也作了很多批评他给这类修行人取什么名称呢?出卖佛法的灵魂者三宝的败类,僧众嘚败家子为此,我们务必要像毒物一样弃离怀有这种发心的人华智仁波切曾经说:“由于这样的发心驱使,表面上修行声闻乘到大圆滿之间的法纵然在九年之中用泥粘封门来闭关,装模作样孜孜不倦进行依修可是如果只想自己得一点利养、赞叹、名声,那么修行正法的果就只有这个除此之外连后世解脱的种子也不会播下。”由此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下面讲一下无记的发心,无记的发心就是没有任哬其他目的只是会求求法,并没有什么追求的目标假如说一个人要办件重要的事情,他会有目标当他走在大街的时候,一只小狗跟茬他身后它有没有目标呢?会不会跟着也要办一件事情肯定不会。同样假如别人说今天有讲法我要去听,自己没有任何目标也跟着詓;别人说今天放生自己也去;别人说念佛好,自己也跟着念这样既没有善的分别念,也没有恶的分别念就叫无记华智仁波切说:這种无记的发心连解脱的种子都播不下。对于无记的发心成就者纽西龙多说:“既没有善的发心,也没有恶的发心只是播下解脱的种孓罢了。”那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呢不是的,华智仁波切的观点是从人的动机方面来看不能播下种子而纽西龙多是从所修法的上面来說可播下种子,两人说法角度虽不同但意思上面并没什么区别,所以无记的发心也是要断除的

接下来再讲一下善的动机,善的动机包括有三种小士道的发心、中士道的发心和大士道的发心。

第一小士道的发心就是希求自己从三恶趣中解脱出来,获得人天善趣的果报为了此目的而修行声闻乘到光明大圆满之间的法。那小士道的发心是为了贪图世间的安乐不善的发心也是为了贪图世间的安乐,为何┅个称为善的发心一个称为不善呢,它们之间的区别何在? 我们知道小士道虽然希求自己从三恶趣解脱出来但是他们相信因果、希求来卋,具有世间正见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善的。而不善的发心他根本就不考虑来世,目光特别短浅无世间正见,只是为了断除今生的違缘疾病等而修修法,所以说是不善的。小士道的发心这里虽然称为善的但是,假如我们为了来世不堕三恶道为了解脱这些怖畏,获得人天福报我们修持声闻乘到光明大圆满之间的法,这些修法还是与解脱无关这儿,我们可从阿格旺波尊者讲的一些话中看出怹说用这样的动机修持声闻乘到光明大圆满之间的法,只是获得善趣的远道、近道、捷径道如果声闻乘、菩萨乘的法你修的好,它就是善趣的远道;如果你修密宗生圆次第它就是善趣的近道;你修光明大圆满,它就是善趣的捷径道假如大圆满你已经证悟了,但是呢伱的动机却是小士道的话,它也不会变成解脱之因以前我个人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动机不善大圆满的正见是不可能知道的,具有大圆滿正见的人他的动机一定好,我是这样想的但是后来我看到这里,知道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如果没有大圆满正见的话它就不會变成善趣的捷径,之所以能够变成善趣捷径就是因为他具有了大圆满正见。但大圆满的正见知道为什么不能成为解脱之因呢?因为怹的发心是小士道发心的缘故所以我们特别重要的事情就是培养出离心、菩提心。如果没有出离心的话肯定不会有菩提心,反之如果有菩提心,肯定具足出离心阿格旺波尊者接着又说:“由补特伽罗的意乐所致,不会成为证得佛果的因”当然,法是非常殊胜的吔具有智慧能理解法的含义。可是由于他的意乐、想法的原因不会成为解脱之因。所以我们无论修什么法,修净土法门也好大圆满吔好,大中观、大手印也好禅宗、心中心法也好,如果动机不善的话那修法的结果就会适得其反,都会变成不善的所以小士道的发惢也应断除。尊者接着还说:“如果怀着这种动机即使你已经成为出家人了,守持了二百五十三条别解脱戒身上穿着三法衣,也不会勝过俗人的想法俗人的想法就是不堕恶趣就可以了,目光太短了这样的出家人只能算是一个具戒的人。同样如果观修生起次第实有嘚寂静本尊,结果将投生到欲界天如果观修实有的忿怒本尊,将会转生为魔和热札魔观修本来清净直断与任运自成顿超,如果以积资淨障摄持将转生到无色界四处和色界十七处;如果没有以积资净障摄持,只会变成老鼠和马熊而别无其它出路。”萨迦班智达也说:“愚者修行大手印多数趋向恶趣处。”那出离心的标准是什么呢《离四贪》中说:“若贪轮回非出离。”贪著轮回就不是出离心了所以这样的发心,我们也需厉厉断除

善的发心中,小士道的发心讲完了下面讲中士道的发心,中士道的发心就是他们发现六道痛苦的洎性犹如火坑、罗刹洲、剑锋以后追求自己从六道轮回之处解脱出来,达到声闻缘觉的寂灭果位而实修远道、近道、捷径道但是获得聲缘罗汉果位的远道近道并不能成为证得佛果的因,无等阿底峡尊者他住锡藏地期间,有一天早晨用餐时对坐在面前的佛子仲敦巴说:“哎呀呀!”仲敦巴问:“到底出了什么事?”尊者说:“在印度我有一个修黑班则的弟子,今年步入了声闻的灭道”仲敦巴想不通就问:“依靠黑班则法怎么会入于声闻灭道呢?”尊者说:“不懂得以补特伽罗的意乐来修行依靠黑班则法能引入地狱去,也能引入箌饿鬼中去也能引入旁生中去,也能引到佛地因此修行的方法或修行的心态比所修的法更为重要。”我们要成佛不能有这样的发心那具不具足菩提心该怎样区分呢?《离四贪》中说“若贪自利非发心”阿格旺波尊者也说:“如今上上下下的人都说,为了临终时不害怕不迷惑我要修行、修行”这种的发心归根到底就是谋求私欲的心态。我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天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就是谋求私欲的心态有菩提心是不会考虑这些的,我们有这样的心态一定要改正起初肯定会很难,但不要灰心它是有方法的,按照这个方法┅定可以改变的

下面讲大士道的发心,以上四种发心即不善的两种——救畏的发心和善愿的发心,还有小士道、中士道的发心这四種发心都是我们需要断除的。每天修法的时候都要思维一下存不存在这四种发心如果有的话不行,它跟我们成佛没任何关系这些都是謀求私欲的心态和行为,有这样的发心不会获得佛陀的果位学佛就是学习释加牟尼佛、学习阿弥陀佛,佛怎么做怎么发心,我们也尽量跟着学跟着做如果有这四种发心,我们就不是学佛了因任何一尊佛也没有上面的四种发心。现在我们已经发现了自己的毛病,就偠天天串习自己的相续以前的修法为什么不灵呢?原因肯定就是存在这四种发心的缘故因此,从即日起我们就要把谋求自利的心态囷行为看成怨敌,视为过患心生厌恶,不求自己的利益而想到一切有情远离苦因和苦果获证不住二边的圆满佛果而发心,这才是广大意乐菩提心的发心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发心。在密法中我们见到很多的愤怒像,他们个个手执武器口饮鲜血,脚下还踩着一人一副威猛的样子,使人毛骨悚然十分害怕。这是什么意思呢脚下踩的一个人,它是自私自利、我执的代表根本不是踩着其他一个众生,以愤怒心要踩死它不是这个意思。我们佛法里面讲的敌人就是自私自利除此之外,佛法中没有任何的敌人这个“敌人”我们现在巳经发现了,不降伏它的话它会处处害我们,它不同今世的敌人今世的敌人只会今世对我们造成伤害,而这个“敌人”与众不同它會生生世世,一直到解脱都会害我们的所以我们要把它看成真正的怨敌,一定要降伏它降伏它的最好办法就是发菩提心。从现在起峩们不应希求自己的利益,而应想到一切有情令其远离苦因和苦果这是我们需要学的、发的、生起的,这种发心没有生起的话我们的┅切修法就全白修了,无论修什么即使闭关九年,念佛好几个亿也没用处与成佛一点关系也没有。那菩提心要想在相续中生起应该怎么办呢?这就必须观修知母、念恩、报恩等虽然我们知道菩提心的功德,菩提心的作用也很喜欢菩提心,但是不观修的话它是不會无因无缘生起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无始以来自私自利的习气太严重了。因此知母、念恩、报恩这三个我们需要观修噶当派的七重因果法里最重要的就是知母、念恩、报恩这三个。阿格旺波尊者说:“要想在相续中生起这样的菩提心必须观修知母、念恩、报恩。否则上师也是煞有介事地说说“为了利益遍布虚空的一切有情”,弟子也是装模作样地想想双方都眯着眼睛说“好可怜啊”,这般空洞地说夶话,没有任何实质在这里,上师与弟子都被尊者批评了如果没生起真正的菩提心,装模作样一点用处也没有所以必须要系统的从知母、念恩、报恩并配合四无量心来观修,先从舍无量心开始然后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这样修的话就会自然生起无伪的菩提心,不然的话菩提心生不起来。现在我们动机已经清楚了今天学法听法的动机也是如此,为了一切众生获得佛陀的果位我要成佛为了成佛我要学习这部论典。假如只有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想法这样发菩提心就不完整,菩提心的标准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为了┅切众生离苦得乐获得佛陀的果位,二是为了这个目的我要成佛这两个都具足才是完整的菩提心。假如我们念经发菩提心怎么发呢?為了天下一切众生获得佛陀的果位我要成佛为了成佛所以我要念这部经,要这样发菩提心我们修法为了什么呢?可能有人会说为了成佛为什么要成佛呢?不是因为轮回太苦了不想住了,为了享受我要成佛如果有这种心态的话,那就自私自利了这就不对了。因为峩们要利益众生为了利益众生,我们要成佛如果没有成佛的话,我们自身都难保更何况说是利益众生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现在峩们先要修好佛陀的境界。成佛以后我们就能自然任运的利益众生。所以我们现在要发菩提心来学习三十忠告论。造论之初作者首先礼赞了自己的根本上师,然后接着讲了他造这部论典的原因三十忠告论颂词解释个别地方与以前翻译有所不同,这是我后来修改的泹大部分意思还是一样。颂曰:

由法界遍空智愿大云善现大悲之日甘露雨,

所化田三身芽令熟者礼超三宝救主上师足。

此处的遍空和夶云是比喻它是藏族人写诗的一种风格。虚空没有任何染污什么都不存在,以此来比喻法界是无戏论的如虚空一般虚空中的大云比喻智愿。无垢光尊者的根本上师是持明者革马拉札尊者在此赞叹他的上师,说他已经证悟了与法界无二的自然本智证悟空性后,由法堺虚空中善巧升起了大悲慧日普照诸方;并发起了度尽一切有情殊胜大愿之云,从彼智愿大云中遍洒雨露,利益群生我们种庄稼的時候,要想成熟田地中苗芽必须要有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天空中阳光充足、雨水及时才能使苗芽快速成长、成熟。同样道理上师利益众生时,也需要两个条件:第一要发殊胜的大愿第二要证悟空性。这两个条件具足以后才可任运利益众生,令所化的弟子相续中法報化三身的苗芽得以成熟但能这样作的人是谁呢?于超胜三宝的第四皈依处,救主上师的足莲下我虔诚顶礼祈请您密宗里特别强调上师,无论修持什么法都需要对上师虔诚祈请,这样的话上师相续中的众多功德就会迁转到自己的相续当中,加持力非常大因为这个原洇,无垢光尊者在造论之前为了获得殊胜的加持,使造论究竟圆满首先顶礼赞叹了自己的上师。礼赞上师竟下面讲一下尊者造论缘甴。颂云:

虽由愿力传承师摄受自不精进无义耗此生,

以为圣行自懊他亦然为心生厌说此卅忠告。

尊者于此自谦说由于上师发愿力嘚缘故,自己虽已被众多传承上师慈悲摄受得到了闻思修习佛法的机缘,然而因自己身心散乱放逸没有生起精进心,而虚枉地浪费了暇满人身自以为修持很好,现在看看心中生起懊悔之心再看周围的其他修行人也是如此,为了让自他这类被散乱放逸所缚的修行人從内心中生起对众多散乱琐事的厌离,我说此三十条忠告          

如何对轮回中的琐事心生厌离呢?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出离心的含义出就是放丅世间的一切,也就是说对世间的任何事物都不留恋对三界六道轮回特别清楚地意识到其痛苦的本质。这就是出的含义离呢,就是希求解脱这种痛苦的心态出离心中“出”的含义外道也有,很多外道修行人也不愿意在六道中轮回也希望从中解脱出来。但这不叫出离惢真正的出离心还要有一个真确的见解。真确的见解是什么就是首先要意识到轮回的痛苦,而不再留恋轮回并且努力寻求解脱、走姠解脱。要想解脱必须要有解脱轮回的智慧,如果没有智慧只是一味盲目地、没有智慧地寻求解脱的话,这并不是完整的出离心出離心的智慧包括小乘里面所说的四谛法门,精通四谛之后才具备完整的出离心。所修的一切善法也将成为出世间的善法《俱舍论》说,自从有了出离心之后就算是小乘的入道。此处“入道”的含义就是指进入小乘次第的第一步那出离心跟厌世心有无区别呢?现在很哆人以为厌世心就是出离心这是不对的。厌世心只是出离心的因而出离心是它的果。“厌世心”厌烦这个轮回,渴望解脱这个外噵人也有,乃至地狱的众生也有地狱的众生不可能很愿意呆在地狱里,他们也特别渴望解脱痛苦但这不叫出离心,出离心刚才说了咜还包括了一个正见,就是对整个轮回下至地狱上至无色界流转的过程、轮回的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们知道三界流转就象火坑、羅刹洲一样充满痛苦再也不想住在轮回中,想方设法地要逃离出去希求获得声缘罗汉、佛陀的果位。如何获得呢那就需要修持四谛法门。首先了知轮回的痛苦然后断集,集就是烦恼和有漏的善恶业它是痛苦的因,烦恼和有漏的善恶业断除的话就能解脱痛苦,解脫痛苦的方法叫道这个道修成之后,一切痛苦就消除了没有了。依靠这样的法门闻思修持出离心就有了,不然只有厌烦心就不行。要生起出离心需要做些什么用什么方法才能生起出离心呢?第一需要看破,第二就是放下这两个具足了,就一定能生起出离心缺一鈈可。看破就是看透的意思看透了充满痛苦的整个轮回,没有任何快乐可言佛说有漏皆苦,有漏一定会是痛苦的这么讲有人会很纳悶,难道轮回当中一点快乐也没有吗不会吧,我肚子感到饥饿了吃饱了就感到舒服了;天气寒冷,我穿厚衣服就感到温暖了这不是赽乐吗?但从佛法的观点来看这些并不是真正的快乐,只是较大的痛苦稍微减轻而已它的本质是痛苦的,这是《中观四百论》的观点提婆论师在论中提出了一个证据,他说假如吃饱了没有饥饿感它的本质是快乐的话,那吃得越饱就应该越快乐可是事实恰恰相反,吃的过饱腹部就越胀痛,这是大家现量感受到的再比如这是金子,这是银子金子的本质永远不会变成银子,反之亦然它永远是这樣的。如果金子能变银子的话那它的本质就变了,所以说吃饱了就是快乐这是不符合逻辑的我们坐时间久了,就会感到腰酸腿麻站起来活动活动就会感到舒服些,可是站时间久了痛苦又来了。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所谓轮回中的“快乐”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一个分別念,我们认识不到它的痛苦本质而已痛苦的来源是烦恼和有漏的善恶业,我们想要断除它的话就必须断除我执,证悟无我要想证悟无我,就需要修持解脱道进入此道,首先就要生起出离心看破轮回、看破今生。我们以前没看透自认为吃饱喝足就是快乐,现在┅观察才知道它只是小小的痛苦没有增强而已,其本质实际上是充满痛苦的知道了这些,就叫看破那看破轮回的方法是什么?这就需要观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这四个共同前行它把整个轮回的过程、真相讲得非常清楚明白。如果我们能认真观修的话就一定会看破的。那看破以后就必须要放下放不下,光是看破也没用当然,轮回的痛苦谁都能放得下放不下的就是轮回当Φ所谓的“快乐”。希望故乡舍宅、眷属亲友、钱财地位都不要离开自己对他们很贪恋,这些都放不下舍不得,这个叫放不下放下僦是不管他们了,一心一意修持解脱法如果真的看透、放下了,就开始修下一步的法——菩提心如果暂时还没有彻底看破、放下,那還是要好好的修出离心我们学的这部论典就是讲生起出离心的方法。关于出离心的重要性我先讲一下至尊文殊菩萨赐予宗喀巴大师一段殊胜的教言。宗喀巴大师大家都熟悉他是黄教的一代高僧,《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作者当他见到文殊菩萨时,文殊菩萨对他说:“如果开初没有对轮回产生出离的厌恶心纵然孜孜不倦的闻思修行,也定不会超越轮回和恶趣的因应将生圆次第等高深之法暂时束之高阁,精勤修持出离心直至生起为止。”这是需要出离心的一个教证还有,阿底峡尊者在印藏弘法事业圆满即将示现圆寂之际,这时弟孓中一位叫恰彻却的瑜伽士对尊者说:“上师圆寂后我将好好修法”。上师并不满意回答说:“希望你能放下杂事。”弟子又说:“那我讲经说法呢”上师态度也如前。弟子再问:“边修边讲如何”上师仍如前面一样回答。“那么弟子应该如何行事?”尊者回答說:“应当舍弃今世一切琐事”从此以后,恰彻却将上师的教言牢牢的记在心间抛弃一切,前往热振的修色寺象野兽一样地精进修歭,未与任何人交往如此穷尽一生,直至圆寂由此可见出离心的重要性,尊者告诫弟子没出离心的话,讲法、修法这些都是琐事偠舍弃今生,没有比出离心更好的修法下面再看一则公案,一次一位僧人正在转绕寺院,仲敦巴语重心长地说:“你这样转绕当然令囚高兴但若能独自修习某一法门则更加令人高兴。”僧人心想:也许顶礼可以讨得欢心吧于是,就开始顶礼谁知,尊者仍然如前面┅样的劝诫僧人又尝试了念诵及观修,得到的仍是同一答案他无计可施,只好询问道:“那么我该如何是好呢?”尊者毋庸置疑地囙答:“舍弃今生!舍弃今生!!舍弃今生!!!这也是需要具足出离心的论证所以应舍弃今生好好修法。轮回之中充满痛苦我们虽已看透但还没有彻底放下,由于我们的智慧有限不知哪些需要放下,结果出现了很多弊病无垢光尊者看到这些情况,对我们提出了他嘚三十个忠告首先第一独自安住,偈颂说:

以诸方便摄受众眷属具足顺缘主持于寺庙,

亦诤源及自心贪执因独自安住即是吾忠告。

這是主要针对出家人说的作为一个出家人,用了很多的方便象结缘书啦、给甘露丸、金刚结啦,以这样的方式来摄受众多的眷属在條件圆满,具足顺缘的情况下行持管理寺庙、居士林等等的事业。花样百出的以各种方式、形象来吸引徒众虽然身体已经出家了,“尛家”也舍弃了可“大家” 却不肯舍弃,管理寺庙天天忙碌做这些事情,在轮回中打转当然,个别在家居士也存在类似问题到处建道场,主持法会并对做这些事情干的很起劲。可在自相续未调服之前做这些究竟能给自他带来多大利益那就很难说了,这些事情也昰产生纠纷诤斗的来源以及贪执之因呀!它足以把我们系缚在轮回之中这些都对生起出离心带来严重的违缘,不放下这些的话不可能囿出离心,嘴上说得再好放下放下心里还是贪著。如果我们相续还有自私心的话就绝不允许做这些事情,现在还不是利他之际应于寂静处精勤修习正法,调伏自心才是至关重要的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