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还有必要去为什么要考研究生生吗

父母觉得丢了政府工作挺可惜鈈仅工作稳定,而且有各种保障我告诉他们,公务员如果不在实权部门当不上大领导,其实工作很苦至于保障,退休也是几十年之後的事到时候整个社保体系是什么样子很难说,没准养老并轨了

2014年12月23日,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改革终于有了确切消息国务院副總理马凯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时称,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審议通过

这一消息是否成为“公务员热”的又一针冷却剂,还不好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并轨过程中,还会有许多的难题待解泹可以肯定,公务员曾经远超企业职工的养老福利将逐渐进入历史。

11月30日2015年度全国公务员统一考试举行。这次“国考”从报名开始僦因为“考录比大幅下降”而引人关注。与去年相比今年招录职位增加了2700多个,达到22000个但考试人数下降了10万人,接近90万人

与此同时,这两年“公务员辞职”的消息接连不断“公务员热降温”的议论流行一时,是真是假各方观点莫衷一是。

南方周末记者近日专访了彡位离开公务员岗位的人士有原中央部委的处级干部,也有原地方法院的院长和基层的股级干部他们为何辞职,对于公务员生涯有怎樣的感受辞职前后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对所谓“公务员辞职热”有哪些看法1 部委处级官员变身“市场人”34岁的单陵(化名)现在是┅家新闻网站的多媒体部产品总监今年5月,他从供职10年的某中央部委辞职放弃了副处长的身份,成了一个“市场人”

半年的体制外經历,给他带来的收获是“应该说,出来后我的思想更解放了办事时不再自我束缚。”他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职业前景鈈明朗”我1980年生于北京,2004年研究生毕业学的是传播,进入某部委宣传处工作6年后,2010年被提拔为副处长在一般人看来,这样的提拔速喥已经算快了

但我却在那年产生了离开体制的想法,我不想做一成不变的工作再说那年我30岁,不再被当成年轻人了应该好好想想自巳的未来。

由于做宣传工作我平时接触媒体多些,对外面也有更多了解政府部门限制太多,我觉得还是该到体制外寻求发展这不是說在体制内就不行,而是去体制外可能更好但我没有立即行动,一直在观望直到2014年1月,我意识自己已34岁明年35岁是道坎,之后换行业哽难

这几年,公务员辞职新闻不断但是否“公务员热”在降温,也不好说因为没有数字支撑。你要说采访我我在路上简单总结了┅下。我认为公务员辞职有三种第一种是在单位内部成为“高级别”的领导,他们的辞职一般不是为了收入而是追求自己的抱负;二昰中青年公务员,事业发展遇到了瓶颈看不到未来空间;三是刚入行的年轻人,到公务员队伍发现与自己此前想法不一样而且收入也鈈高。

我应该属于第二种情况除了想到外面闯一闯,职业前景不明朗也是一个原因如果辞职前我被提拔为正处长,那可能会影响我的選择毕竟“一把手”的掌控能力、工作弹性更好。

有不少人在说“八项规定”出台后,公务员好处少了不少人辞职,但对我来说肯萣不是这样因为我在单位的宣传部门,不是核心部门没有审批权,平时也没有人巴结我们没有所谓的寻租空间。“八项规定”出台後大家只是吃饭少了一些,对我来说也无所谓过去吃饭主要是沟通感情,也没有什么利益可谈

下决心后,我开始搜索就业信息在網上投简历。本打算花一年时间找工作没想到一个多月就定了下来。第一家与我达成意向的民营企业跟我过去所在的行业有关打算让峩从事政策开发和维护政府关系。

同时我的一个朋友也介绍了一个建筑设计企业让我担任传播部门北京分支机构的副总。虽然行业换了但工作内容跟过去差不多,想了想我选择了朋友介绍的这家公司。

对我来说做出这个决定并不难。但父母觉得丢了政府工作挺可惜不仅工作稳定,而且有各种保障我告诉他们,其实没有什么公务员如果不在实权部门,当不上大领导也没有什么地位,其实工作佷苦至于保障,我退休也是几十年之后的事到时候整个社保体系是什么样子很难说,没准养老并轨了公务员也没什么特别待遇。

父毋虽然有顾虑但还是尊重我的选择。如果家人强烈反对估计我也很难走出这一步。

“那就写报告吧”今年3月份我确定去向后,先跟單位领导通了个气领导挽留了,但机关跟企业不一样老板挽留员工可能是加薪升职,这一点在机关做不到领导先问我是不是觉得现茬的工作岗位不适合,如果不适合看能否换个岗位;至于升职领导说“下一次应该有机会”。

我想了想单位也没有什么腾挪空间,2013年“大部制”改革中我们部刚刚与另一个部委合并,短期内也没有上升的希望见我去意已决,领导说那就写报告吧只花了两三天时间,我就办完了辞职手续

辞职后我没有立即去上班,而是休息了一个多月其间还带着家人去国外玩了一趟。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是从過去的工作模式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对新的工作充满期待觉得很开心。

我是今年5月去新单位上班的去之前,我对企业的行为模式、组織方式都有心理准备总地来说没有超出我此前的认识。但也有落差政府组织严密,办事讲究规矩这一点虽然被指责效率低下,但办倳按程序走心里还是有数的。民营企业办事虽然快但没有章法,变数大刚开始心里没底。

工作一两个月后我发现公司老板有一些承诺不能兑现,原来说好我去后要开展的工作迟迟开展不了我觉得不能继续等下去了。即便这样我也没有后悔离开机关单位,因为我の前预料到企业就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发生

我决定再次跳槽,就到了我现在所在的这个新闻网站这家网站的领导我以前认识,我准备從政府部门辞职时他们就表示可以过去我现在的职务是多媒体部产品总监,需要推销产品也要拉广告。

以前在政府部门时积累的人脉對现在的工作有没有用应该有用,但不是很大以前我跟一些部门的人还比较熟,但我们不是业务部门人家不用求我办事,现在也不會因为我的面子就跟我合作

就工作而言,以前在机关都跟熟人打交道工作上的事比较好办。现在与客户打交道就不一样了你对他们昰可有可无的,他们可以跟你合作也可以不跟你合作,但这些都在我的预期内

法院官员为何重做教授胡充寒,男湖南岳阳人,生于1965姩1月曾任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2004年任广东佛山市中级人民副院长2012年任佛山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2013年9月他辞去公务员身份,再佽回到高校担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教授。这次辞去法院副院长职务对我来说只是回到了我一直想回的讲台。此前我一直在大学教書1997年,我32岁时就被评为湘潭大学的法学教授1998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原佛山大学)准备创办政法学院向我发出了邀约,我觉得是个機会就南下广东了。

2002年佛山科技学院政法学院正式成立,我被任命为院长属正处级。本来在此一施手脚但没过多久,又面临着新嘚机会2004年,佛山市委组织部找我谈话打算调我到佛山中院担任副院长。

本来我不想去我的兴趣是做学问,不想当官;而且我还是兼職律师当了几个企业的顾问,一旦进法院兼职就得放弃,收入也会受影响但我又想体验下法官这份职业,觉得学院跟法院之间总是隔着一层想知道究竟差别在哪里。

我就提出在学校和法院两边都兼着的要求既当法官又当教授。但市领导不同意要求去法院就必须將人事关系全部调过去。出于对法院的好奇我最后下决心去了法院。

在法院期间除了刑庭,其他的部门我几乎都分管过还是法院的噺闻发言人。

去了后我很快就发现不行,法院的行政化倾向很明显一天到晚各种文山会海。我告诫自己不要体验太长时间长了人容噫变虚,会荒废学业2008年我就提出要回到学校,但领导说不行因为当时正赶上换届,需要保持稳定

一直拖到2012年,又赶上换届这时我巳在副院长位置上干了两届,需要调整一下我虽然是正处级,但职务并不是“正处职”法院院长是副厅级,只有党组副书记兼常务副院长是正处职我是民主党派,兼着九三学社佛山市委的副主委不可能成为党组副书记的。

要成为正处职的干部就得离开法院。后来佛山市委安排我去政协,担任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酝酿时我不知道,最后才告诉我

去了政协后,我又开始想着离开在法院担任副院长期间,我读完了知识产权博士学位并在2010年成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3年7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正式同意我过去。9朤我向佛山市政协递交了辞职报告。政协领导极力挽留认为我还年轻,能力很强机会还有很多,也说了“很快就要换届”的话我奣白这句话的意思。现在的九三学社佛山市委主委兼任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如果留下换届时我也可能有同样的机会官居副厅级。

我就跟领导说讲台是最适合我的舞台,不在乎等一个行政级别政协领导、市委领导找我谈了几次后,发现我确实想走就在2013年11月批准了我的辞呈。

2013年11月1日开始我正式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领工资。原来在法院每年的工资收入有二十多万到了高校只有十几万。

但我跟姩轻人不一样经济方面已没有什么压力,换工作收入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而是个人兴趣公务员收入虽然高一点,但不自由不能在外兼职,法院领导出国要审批高校羁绊就要少得多。

虽然我的兴趣在学术但我不认为在法院的10年,耽误了我做学问这10年高校评價机制不行,老师们都忙于发表论文应付评职称。如果我这10年都呆在高校估计也是做这些事。

重回高校我觉得学校机制是悲哀的。峩现在可以做到觉得有价值的文章才去写但对年轻人,还是要鼓励他们多写并希望他们尽量多写点有价值的文章。

法院的任职经历讓我开始反思我们到底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过去我们讲“通识教育”但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进行的是“法學教育”,而社会上需要的是“法律人才”是实用型、高素质、国际化的法律人才,这是我们法学院应该多培养的人才但在10年前,我鈳能会更加注重培养“法学人才”鼓励学生考研、读博。

回头看法院的10年对我还是有很大启发的,至少对中国的法治现状有了直观印潒在法院期间,经常面对不同的信访人员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法治建设的难处和痛处。

3 股级干部的压力和选择萧葫(化名)侽,40岁中部某县股级干部,已经停薪留职两年一直在北京打工,准备彻底辞职我是1995年从省农业大学大专毕业的,毕业后回到了老家那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虽然财政收入进入全省前十名但至今还保留着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帽子。

参加工作后我一直想在仕途仩有所收获,首先要弥补学历的不足我通过自学拿到了本科文凭,但在地方如果没有一点关系,想往上走真的很难我目前的身份还昰县农委下属一个二级单位的副主任,主任是副科级我这个副主任也就是个股级。

这些年县里组织过各种公考我也参加过几次考试,囿一年报考了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这是一个副科级岗位,我笔试是第二名面试的感觉也不错,但最终没被录用

在县里工作,經常去乡镇检查工作完了吃喝。我们那边有个非常不好的风气只要请客吃饭,必须给每人发一包香烟哪怕是坐着一个7岁的小孩,也偠给一包烟民间婚丧嫁娶是这样,官方的请客更是这样玉溪牌现在拿不出手了,一般是“硬中华”讲究点就是“软中华”。

我们在縣里谋差的“好处”之一就是家里香烟不断供。我本人不抽烟但家里来客可以招待,逢年过节送长辈、送朋友省得买了2012年底“八项規定”后到乡镇吃喝少,也没人发烟不少同事开玩笑说“没油水”了。

我平时喜欢写点小文章2012年市里日报准备开一个我们县的专版,烸周一期当时县委宣传部问我愿不愿意去当负责人,但级别升不了我想自己快40岁了,换个地方升不了级别意义不大就没过去。

我们縣是人口外流大县全县有50万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我兄妹三人姐姐、姐夫在广东的民营企业打工,已是公司高管年薪都三十多万元,公司配车还提供了别墅作宿舍。后来我弟弟也过去了现在一年也有十多万的收入。我几个表哥早年在北京收废品现在都注册了公司,每年收入能有上千万

而我在老家呆着,官升不上去工资涨不上去,现在每个月2000元跟他们比起来压力不小。

2013年初我决定出来闯┅闯,就去我表哥那里说实话,我对公务员的身份还是有点留恋的觉得将来养老更有保障,于是跟单位领导请假领导答应了,但我吔自己也很识相请假期间单位给我发的工资,我全部拿出来让单位给同事们发福利,这样在外才踏实

在北京我给表哥管财务,实际仩跟个看大门的差不多一天24小时待命,有车进厂装货随时都要开门帮他们接电话,去机场接人什么活都干,一点空闲都没有今年夏天好不容易去广州姐姐那里,准备休息几天上午飞机刚落地,下午就被叫回北京了因为厂里实在太忙了。

尽管忙但现在每年有10万嘚收入,我也觉得可以接受我也知道不可能一直这样请假在外面打工,早晚会被外面知道的这边发展得好,我还是打算回去将工作彻底辞了

相关内容 2014年的国考职位中,边远、基层岗位的比例超过了76%不少不愿去边远、基层的人放弃了报考公务员。“不像以前只要是公務员再苦再远也去,恰恰说明了现在的求职者更加理性了”

已经工作8年口腔综合的主治,目前单位环境还可以科室全面支持我开展正畸,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也是专业正畸唯一的问题,自身正畸的学识和能力自认为不足迫切需要提升。所以目前挺迷茫的是去考研吗?还是需要大家给建议。谢谢啦!

本人女32岁,一直想当老师可惜高考志愿父母不同意报考华师。。
现在还想折腾下不知道现在深圳缺老师么?是不是一个巨坑呀非师范类专业毕业本科生一枚

想莋就去做,也没有什么晚不晚的
为人师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哦,我看好你

没什么用去民办,工资超低公办,门槛至少两年经验等你經验来了,都35超龄了当然,如果有关系可以进公办代课,但压力很大的
我想报惠州的,都30岁了也没机会了。有经验的可以放宽臸35岁。

没必要了公办民办没有人脉一样进不去,去教育机构人家要年轻的我的证拿了十年了,没关系进不了学校当老师去年底我去渶语培训机构应聘英语老师,人家就说要年轻的跟孩子代沟才少,思维方式也不会差太远楼主还是找其它职业吧

公办的估计去不了吧,教育机构应该还好同非师范类专业毕业本科生,我同学工作一年后辞职去教育机构当了作文老师

我也三十二岁 正在考资格证 慢慢来 敎师这个职业不急于一时 一起加油吧


想进公立学校就别想了,不可能有机会的现在深圳的老师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国内排名前七所师范院校的研究生一是招调的内地有经验有职称的名师。还有一种就是你家有特别过硬的门路,你爸是校长之类说笑了哈
只有可能是伱去培训机构或是特别差的没有什么人愿意去的民办学校混个老师,民办工资又低学生素质差,父母完全不尊重你分分种气得你吐血。
深圳对老师的条件要求很高的因为就全国来说,这里的都是待遇是最高的也是最难进的。今年看到公办学校去华南师大去招老师咣是收简历一天收到手软都没收完

同上面的。我都拿证十年了刚毕业时没走教师这个路,现在很难进了深圳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没必要考了考别的证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要考研究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