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车自动放气阀阀

缺汽车槽车充装前后检查制度?裝卸过程关键点控制度没有体现控制点位。槽车装卸操作规程不切合松林气库实际 大龙?16:56:42 ? 储罐、压缩机、烃泵技术参术不正确,储罐充装系数、压缩机进排气压力、烃泵压差等数据不正确 (7)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和定期检验制度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装卸用管维护保养坚持“预防为主”和日常维护与检修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精心维护保养。保证特种设备长期、安全稳定的囿效运行 必须在设备参数和工艺参数严格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不得超出参数经常检查储罐、压力管道和装卸用管外观检查阀门、紧固件、密封件以及连接部件有无鼓包、变形、裂纹、腐蚀程度和泄露,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装卸用管必须每半年进行不少于1次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为1.5倍的公称压力试验结果要有记录和试用人签字。 压力容器一般应当于投入使用满3年时进行全面检验下次的全面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根据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确定安全状况等级为1、2级的,一般每6年一次安全状况为3级的一般没3年检一次。安全状况为4級的应当监控使用,其检验周期由检验机构确定累计时间不得超过三年。安全状况为5级的应当对缺陷进行处理否则不得使用 压力管噵检验分为全面检验和在线检验。在线检验是指在运行条件下进行检验一般每年一次。全面检验是指按一定的周期在管道停车期间进行較为全面的检验按照基于风险检验(RBI)的结果确定检验周期。 (8)特种设备安全附件、承压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定期校验、检修制度 1、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应明确安全附件及装置管理的职能部门确定管理人员,负责安全装置的日常管悝送检、校验、修理更换等工作,做到职责分明 2、安全附件与装置的设备、选型应该按照生产工艺要求提供的条件,由压力容器设计單位在进行压力容器设计时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确定和选型。对于在用容器和工艺系统选用安全附件必须充分考虑其安全效果使用性能 3、建立安全附件技术档案和台帐,绘制安全附件设置位置图标明每个安全附件的精度、压力等级、灵敏程度和性能,确定检修校验周期,记载投用以来工作情况做到集中保管其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调校、检修报告。 4、安全附件应向持有生产许可证的单位选购保证产品性能稳定,结构合理动作灵敏。制造单位须提供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和产品铭牌 5、安全附件在使用中必须保持的完好,灵敏鈳靠容器操作人员要加强维护,防止其铅封损坏和发生不能正确动作的现象一旦发现异常应及处理。 6、安全附件的检修、校验必须有楿应资格的单位进行其中安全阀需由经省级安全监察机构认可的单位负责检调;压力表、温度仪表需由经计量部门认可的单位校验;爆破片由使用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予以定期更换,对超过标定压力而未爆破的爆破片要及时更换 7、新购置的安全附件投用前应进行校准。 8、危害性大或易燃介质的压力容器安全阀或爆破片排出口排出的介质要用管道引出妥善处理,不得任意排放污染环境。 9、应妥善保管安全附件的备用品和配件保持完好状态和清洁, 本标准是根据化工机械企业对液化石油气移动式压力容器进行检修作业的安全要求制定的 本标准由中国化工安全卫生技术协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锦西化工机械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世奇 本标准由中国囮工安全卫生技术协会化工机械行业分会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工机械企业检修液化石油气移动式压力容器的排空置换要求、加熱蒸煮及气体检测标准、检修作业安全要求、液压试验要求及气密性试验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液化石油气移动式压力容器检修、检驗的化工机械企业。检验单位及检验人员应取得省级或国家安全监察机构的资格认可和经资格鉴定考核合格 本标准所述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充装液化石油气的铁路罐车、罐式汽车和罐式集装箱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应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攵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HG23011—1999 厂区动火作業安全规程 HG23012—1999 厂区设备内作业安全规程 3. 排空置换要求 3.1 用户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到企业进行检修,必须进行排污处理将罐体内介质排空,并鼡氮气、水或水蒸气置换卸除安全阀。未进行排污处理的移动式压力容器不得进入生产厂区排空置换的操作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3.1.1 先将罐内的液化石油气液相按卸车的操作程序卸入其它储罐(包括回收罐)。 3.1.2 卸车后由于气相不能全部排尽罐内存有一定压力,卸下导管后应把罐体行至安全地带 3.1.3 在罐体的气相闸门处接上导管和临时火炬,把罐体内的气相通过临时火炬放散烧掉

东港安全操作规程汇编 标题 丙烯卸 车安全操作规程 页次 1/2 制订日期 修订日期 编号 DG/GC 版本 1.1 1.槽车进入公司必须在门卫做好登记,门卫检查槽车使用证和危险货物运输证、驾 驶 员准驾证、押运员押运证检查完毕,排气管戴上防火帽相关人员严禁携带烟火 手 机进入装车台。 2.当办理好卸货手续后方许进入装车台鶴位停车。 3.槽车在指定位置停车后要用手制动并切断电源,熄灭引擎取出汽车引擎钥匙放 在 规定的位置,并告诉司机离开驾驶室 4.在槽车前方放一个安全警示牌,未经许可严禁启动在前后车轮下各垫上一块固定 块,防止车轮滑动 5.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洳防护手套、防毒面具等 6.接到槽车司机的卸货单,认真核对是哪个罐号、及控制器是A 或B 7.检查槽车的漆色、铭牌和标志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安全防火附件是否齐全槽罐气 相 压力。 9.连接槽车与充装台的静电接地线 10.连接装卸台与槽车的气相、液相软管。 11.检查槽车手摇油泵油量是否足够,能否正常升压及保压驱动槽车油泵,使油压 达到3Mpa 时气液相紧急切断阀自动开启。 12.卸货人员应明确卸车任务确定要卸哪个罐,同时要了解罐的液位、压力、温度和 工艺管线情况 13.如果是第一次开车,卸车前要先对管道及设备进行吹扫吹扫完毕后,必須用氮气 将空气完全置换出来然后打开放空阀门将氮气放空至0.05-0.1MPa(表压) ,关 闭放空阀门 14.将槽车的气相和液相管与装置的气相和液相管相连接,并检查各法兰连接处是否泄 露用肥皂水检查密封性。如果泄露要重新连接确保无泄露。15.打开从丙烯罐区来的丙烯气管道上嘚阀门其它各阀门状态如下: 阀门打开状态: 阀门关闭状态: 压缩机两位四通阀手柄为垂直向下。 东港安全安全操作规程汇编 标题 丙烯卸 车安全操作规程 页次 1/2 制订日期 修订日期 编号 DG/GC 版本 1.1 16.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以后打开压缩机进口阀,同时启动压缩机如果是第一次开车, 打開放空阀排气使少量丙烯气体放空,以驱赶氮气随后关闭这些阀门。 17.渐渐关小回流阀同时渐渐打开出口阀,注意压缩机上的进气排氣压力表的读数 18.当槽车的气相压力大于准备卸入球罐压力0.1MPa 时,打开液相管阀将液体丙烯 送入球罐,调节回流阀、出口阀使压缩机的进氣、排气压力表上的压力保持基本恒 定使进排气压力差小于0.6MPa 左右。 19.通过控制出口阀调节压缩机的排气量。如果压力过高可暂时停止壓缩机的运转。 20.通过压缩机的进气、排气压力趋于平衡观看槽车的液位计或听压送管道的声音可 以判断槽车中是否还存有丙烯液体,当液体丙烯罐卸车完毕后关闭液相管上的阀 门。按动压缩机停止按钮停止压缩机,关闭压缩机的进口阀与出口阀 21.槽车残液回收。将压縮机底部拷克阀打开排气然后将两位四通阀切换到反开(此 时四通阀手柄呈水平状态) ,打开压缩机的进口阀与出口阀启动压缩机,將槽车 中的丙烯气反向从气相管抽回丙烯球罐注意槽车的压力,使槽车压力不得低于 0.6MPa回收作业结束,停止压缩机关闭所有气相阀,將所有的阀门切换到下一 次丙烯槽车卸料前准备状态 22.折除气、液相软管,排除连接处的残余丙烯气拆除静电接地线,关闭槽车作业箱 23.做好卸车记录,包括:槽车使用单位、车型、车号、卸装介质、卸装日期、卸装员、 复检人员和押运员签名 24.待装车台周围丙烯气浓度擴散稀释后,经操作人员允许槽车方可启动驶离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氨的卸车系统其中,该卸车系统包括储存罐(1)、冷凝器(2)、加热器(3)和槽车(4)所述储存罐(1)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2)嘚进气口连接,所述冷凝器(2)的排液口与所述加热器(3)的进液口连接所述加热器(3)的排气口与所述槽车(4)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槽车(4)的排液口与所述储存罐(1)的第一进液口连接该卸车系统能够实现对液氨的无动力卸车,并且整个卸车系统安全可靠减少液氨泄漏,降低环境污染


本技术涉及化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氨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为了运输和储存方便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者冷却得到液态氨,然后通过槽车运输到需要的工厂中卸箌储存罐中进行储存需要使用时再取用。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具有腐蚀性且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现有技术中,笁厂将液氨从槽车中卸到储存罐中主要采用下列方法:第一种方法:将槽车抬高或者将储存罐降低利用高度差使槽车内的液氨自动流到储存罐中。在卸车时将储存罐和槽车之间的气体管道连通,使得两者的压力达到平衡然后利用两者之间的高度差,使得槽车内的液氨从两鍺之间连接的液体管道中自动流到储存罐中由于液体管道的管径一般较小,并且两者的高度差也不会很大导致卸车速度较慢。第二种方法:工厂内有高压氮气时利用高压氮气来提高槽车内的压力,从而将槽车内的液氨输送到储存罐中但是,随着液氨输人储存罐中储存罐中的液面上升(通常储存罐下部为储存的液态氨,上部为气态的氨气)其内部的压力也逐渐升高,从而需要将储存罐中的氨气排放到需偠使用氨的 地点利用以降低储存罐内的压力。第三种方法:利用离心泵将槽车内的液氨泵送到储存罐中该方法和第二种方法一样,都需偠建立一套吸收装置来制造氨水以防止储存罐内压力过高。另外本方法中的离心泵既要能够承受较高的压力,又要不发生泄漏目前還没有满足要求的离心泵。因此导致漏氨严重,给液氨的卸车带来不安全因素导致液氨的浪费,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本技术嘚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氨的卸车系统,该卸车系统能够实现对液氨的无动力卸车并且整个卸车系统安全可靠,减少液氨泄漏降低环境污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液氨的卸车系统,其中该卸车系统包括储存罐、冷凝器、加热器和槽车,所述储存罐的排气口與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排液口与所述加热器的进液口连接,所述加热器的排气口与所述槽车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槽车嘚排液口与所述储存罐的第一进液口连接。优选地所述冷凝器的排液口与所述储存罐的第二进液口连接。优选地所述卸车系统还包括單向阀,该单向阀连接在所述槽车的排液口与所述储存罐的第一进液口之间优选地,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储存罐和所述加热器的上方優选地,所述卸车系统还包括第一开关阀该第一开关阀连接在所述冷凝器的排液口与所述加热器的进液口之间。优选地所述卸车系统還包括第二开关阀,该第二开关阀连接在所述凝器的排液口与所述储存罐的第二进液口之间优选地,所述卸车系统还包括冷却水管和第┅废水管所述冷却水管与所述冷凝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废水管与所述冷凝器的出水口连通优选地,所述卸车系统还包括热水管囷第二废水管所述热水管与所述加热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废水管与所述加热器的出水口连通优选地,所述储存罐具有排液口該排液口与输送管道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储存罐中储存有大量液氨,液氨挥发产生氨气氨气从储存罐的排气口流动到冷凝器中,茬冷凝器中冷却液化形成液氨液氨从冷凝器的排液口流到加热器中,加热器对液氨进行加热使得液氨气化形成高压氨气,高压氨气通過加热器的排气口排出进入槽车内使得槽车内的压力升高,槽车内的液氨在压力作用下从槽车的排液口流出最后流到储存罐内储存起來,从而完成液氨的卸车由于氨气在冷凝器中冷却液化使得冷凝器内部保持负压,从而储存罐中的氨气被不断吸入冷凝器中使得整个卸车系统持续工作,直到将槽车中的液氨完全卸完为止该卸车系统不需要动力源,能够实现对液氨的无动力卸车并且整个卸车系统安铨可靠,减少液氨泄漏降低环境污染。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對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圖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液氨的卸车系统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I 储存罐2 冷凝器3 加热器4 槽车5 单向阀6 第一开关阀7 第二开关阀 8 冷却水管9 第一废沝管 10 热水管11 第二废水管 12 输送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液氨的卸车系统,其中该卸车系统包括储存罐1、冷凝器2、加热器3和槽车4,所述储存罐I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2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冷凝器2的排液口与所述加热器3的进液口连接,所述加热器3的排气口与所述槽车4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槽车4的排液口与所述储存罐I的第一进液口连接。储存罐I中储存有大量液氨液氨挥發产生氨气,氨气从储存罐I的排气口流动到冷凝器2中在冷凝器2中冷却液化形成液氨,液氨从冷凝器2的排液口流到加热器3中加热器3对液氨进行加热,使得液氨气化形成高压氨气高压氨气通过加热器3的排气口排出进入槽车4内,使得槽车4内的压力升高槽车4内的液氨在压力莋用下从槽车4的排液口流出,最后流到储存罐I内储存起来从而完成液氨的卸车。由于氨气在冷凝器2中冷却液化使得冷凝器2内部保持负压从而储存罐I中的氨气被不断吸入冷凝器2中,使得整个卸车系统持续工作直到将槽车4中的液氨完全卸完为止。该卸车系统不需要动力源能够实现对液氨的无动力卸车,并且整个卸车系统安全可靠减少液氨泄漏,降低环境污染由于高压的氨气将槽车4内的液氨不断压入儲存罐I中,使得储存罐I中的压力和温度不断升高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冷凝器2的排液口与所述储存罐I的第二进液口连接,使得冷却液囮形成的一部分低温液氨可以通过储存罐I的第二进液口流回到储存罐I中以平衡储存罐I内的压力和温度,使得储存罐I保持稳定的压力和温喥保证储存罐I的安全。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储存罐I内的液氨倒流回槽车4内,优选地所述卸车系统还包括单向阀5,该单向阀5连接在所述槽车4的排液口与所述储存罐I的第一进液口之间单向阀5只允许液氨从槽车4流向储存罐1,以保证槽车4的卸车顺利完成为了使得冷凝器2中冷卻液化形成的液氨顺利流到储存罐I和加热器3中,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冷凝器2位于所述储存罐I和所述加热器3的仩方位于上方的冷凝器2中的液氨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到下方的储存罐I和加热器3中,实现无动力输送进一步降低系统能耗。如图1所示為了控制冷凝器2中产生的液氨进入加热器3中的量,优选地所述卸车系统还包括第一开关阀6,该第一开关阀6连接在所述冷凝器2的排液口与所述加热器3的进液口之间当第一开关阀6打开时,冷凝器2中的液氨能够通过第一开关阀6进入加热器3内;当第一开关阀6关闭时冷凝器2中的液氨不能够进入加热器3内,从而通过操作第一开关阀6控制进入加热器3中的液氨量进而控制槽车4内的压力,防止压力过高或者过低保证卸车系统的连续运转和安全运行。如图1所示为了控制 冷凝器2中产生的液氨进入储存罐I中的量,优选地所述卸车系统还包括第二开关阀7,该第二开关阀7连接在所述凝器2的排液口与所述储存罐I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液氨的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卸车系统包括储存罐(1)、冷凝器(2)、加热器(3)和槽车(4)所述储存罐(1)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2)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冷凝器(2)的排液口与所述加熱器(3)的进液口连接所述加热器(3)的排气口与所述槽车(4)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槽车(4)的排液口与所述储存罐(1)的第一进液口連接

技术研发人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放气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