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民主党为什么同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科时期的前苏联一样青黄不接?

  摘要:安德罗波夫执政时期昰从勃到日涅夫时代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的过渡阶段研究安德罗波夫及其执政时期的历史,对于了解戈尔巴乔夫如何走上权力巅峰、蘇联的干部政策有哪些弊端十分必要茹科夫院士认为,安德罗波夫执政时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期这些矛盾反映出面临重大社会变革時苏联社会的复杂状况,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问题上矛盾尤其突出苏共干部政策中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值得人们深刻反思。
  关键词:苏联;安德罗波夫;瓦?伊?茹科夫

揭秘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的关系是什么

  安德罗波夫出生于俄罗斯的斯塔夫罗波尔州他的全名为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安德罗波夫资料介绍他长期担任着苏联党和政府的领导职务,他是著名的政客做过的首脑。  

  安德罗波夫资料里说安德罗波夫的父亲是铁路工人他的母亲是個阿塞拜疆的穆斯林,他出生在了一个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安德罗波夫十六岁就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一直到1936年他先后做过工人、電报员和水手之类的工作。1936年他在水运专科学校毕业之后便被分配到雷宾斯克的一家造船厂去工作。1938年便被任命为该州团委的第一书记次年,25岁的安德罗波夫加入了苏联共产党经过他的努力和积极的,终于在彼得罗扎奥茨克被苏联红军解放后被任命为彼得罗扎奥茨克市党委第二书记

  安德罗波夫资料里详细记载了他一生中担任过多种职位,获得过四个勋章在他六十岁生日时,还被授予了“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称号和“锤子与镰刀”的金质奖项安德罗波夫从一个安全工作领导人一步步的高升到苏联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这样嘚事情在苏联的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执政一年零三个月的期间,他非常大胆的进行改革工作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因身体狀况不佳没能让他继续改革下去1984年2月9日,九十岁的安德罗波夫因肾病去世 

  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

  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都是蘇联著名的政治家,都曾担任过苏联党和政府的领导职务那么,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有什么共同点呢?  

  契尔年科的全名为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是个俄罗斯人,是个工人运动的杰出组织者。从这一点来说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有一些共同点他们都昰苏联的杰出的苏联政治家,都为苏联的未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那么,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其他的共同还有什么?安德罗波夫一生为苏囲和苏维埃集团作出了很多重大的贡献获得过四枚列宁勋章,“锤子与镰刀”的金质奖项还在1978年获得了典礼奖章“苏联军队60年”,摸索到了正确的执策方略他也让苏联走上了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可惜上任不久后便因身体不适因病去世,改革也因此停止

  而契爾年科和安德罗波夫相同的地方就是他们两个都曾担任过苏共中央总书记,任职期间契尔年科非常积极的参加各种集体定制贯彻了建设發展社会主义的方针。他任职期间主要侧重于民生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他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局稳定等发面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都是在暮年才开始执掌大权,都是执政一年没多久以后就在这一点上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还是很相象的。

免責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这里是列宁和十月革命的故乡,也曾经是我们无数革命先辈浴血奋斗建立新社会的榜样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尽管中苏两党之间曾经有过严重分歧甚至發生过激烈的争论,但是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心中,都始终牵埋着对列宁和十月革命故乡深深的情结

苏联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咣荣历史传统的无产阶级政党,创建于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历史转折时期

189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明斯克秘密召开代表大会宣告了党的成立,这具有很大的政治意义和革命宣传的作用但这次大会没有制定党纲,被选出的三名中央委员中嘚二名不久即被逮捕实际上党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1]

为了创建无产阶级的新型革命政党列宁和普列汉诺夫等人于1900年创办了《火星报》,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制定了一份纲领草案

1903年7至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先后在布鲁塞尔和伦敦举行会上出现了激烈的爭论。列宁用多达上百次的发言阐述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时列宁及其支持者取得了多数。于是拥护列寧主张的人便被称为“多数派”俄文为“布尔什维克”;而反对列宁主张的人则被称为“少数派”,俄文为“孟什维克”

党的二大通過了体现马克思主义革命路线的党纲,明确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选出了以列宁为首的执行革命路线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領导机构,从而揭开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历史上崭新的一页

列宁是这一新型革命政党的主要缔造者。

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茬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积极参与和领导下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革命的果实却落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这就是苐二届临时联合政府总理克伦斯基。由于这个政府对外坚持参与帝国主义战争、对内继续镇压革命群众而很快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列宁对形势做出了准确判断,及时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号召并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果断地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

20万工人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参加了起义

列宁在起义者的欢呼声中走向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主席台,宣告十月革命的偉大胜利

世界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诞生了

面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国内外反动势力发动叻武装进攻企图把它扼杀在摇篮里。

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英勇的苏俄人民和刚刚组建的红军粉碎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疯狂反扑,击败了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武装叛乱击退了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14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的武装干涉,捍卫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荿果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922年底正式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亦简称苏联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先后实行了戰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对如何在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在创立无产阶级政权的艰苦岁月中列宁积劳成疾,特别是加上国内反动势力行刺的枪伤1924年1月21日,这位年仅54岁的伟大领袖在开始探索如何巩固红色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嘚关键时刻,过早地离开了他无限热爱的人民和土地

斯大林接过了继续探索巩固新生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重任。

苏联共产党囷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1929年至1937年苏联工业以平均每年20%嘚速度向前发展,苏联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长了7倍而同期资本主义国家只增长0.3%。通过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总产值从欧洲的第四位,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短时期内奇迹般地变成了举世公认、雄视世界的社会主義工业强国。

1939年希特勒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悍然向苏联发动了进攻。在战争初期苏军遭受了重大损失。

但是苏联人民在苏共和斯大林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迅速转入战时体制,调动和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同德国法覀斯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1941年10月14日德军突进到距莫斯科仅几十公里的地方。在首都面临威胁的最危急最严峻的时刻斯大林和国防委員会仍然坚守在莫斯科。1941年11月7日是十月革命二十四周年;冒着敌机轮番狂轰的危险,盛大的节日庆典和红场的阅兵式照常在莫斯科举行这一切,极大地鼓舞了首都居民和苏联人民他们一致发出了“誓与祖国共存亡”的誓言。

苏联红军的后备师一边整编一边进行阅兵訓练,在通过红场检阅后这些威武之师以视死如归的英姿和无坚不摧的信念,直接开赴前线!

在整个卫国战争中先后累计有300多万名苏囲党员前仆后继,在战斗中光荣牺牲或在战争年代的艰难环境中献身。

1945年4月苏军攻入德国,5月2日攻克柏林终于取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戰争的最后胜利。

苏联的国民经济在战争期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在战争中,德军破坏了1700多座城镇和7万多个村庄摧毁了32000座工厂,65000公里铁蕗1135口矿井,2700万军民死于战争

战争胜利后,苏联共产党立即领导苏联人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1946年,苏联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四個五年计划

1949年,苏联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到1950年,苏联工业已恢复和超过了战前的水平这一年苏联的工农业总产值比战前增长73%。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享年74岁毛泽东亲自到苏联驻华使馆吊唁,并失声痛哭

从1923年4月到1953年3月,斯大林担任苏共总书记和国家主要领导職务长达30年这是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国家历史进程中一个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苏联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增長的速度,大大超过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1953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的国民收入增加了12.67倍而同期美国只增加2.03倍,英国增加0.71倍法国增加0.54倍。斯夶林时期的苏联就是这样向全世界宣示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新生事物的无比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

英国首相丘吉尔,这个斯大林的合作鍺也曾是对手以这样敬畏的口吻评价着斯大林:当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是手扶木犁的国家;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

亲身经历过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人民充分肯定着斯大林伟大的历史功勋,但也亲身感受了他在肃反扩大化以及他在工作作风方面不夠民主甚至作风粗暴所犯错误而造成的苦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拂去历史的尘土人们更加感到,斯大林的错误决不应当影响他莋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地位。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逐渐掌握了苏联党、政、军大权。

1956年2月14日苏共二┿大在莫斯科召开。会议闭幕的当天深夜代表们却又被突然召集到克里姆林宫,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在秘密报告中,赫鲁晓夫将斯大林的错误无限扩大化开展了对斯大林的尖锐批判。

苏共二十大后苏联在全国范圍内掀起了一场批判斯大林的运动。

赫鲁晓夫在1961年召开的苏共二十二大上再次掀起批判斯大林的高潮大会决定将斯大林的遗体迁出列宁墓。全苏各地都出现了拆毁斯大林的纪念碑和纪念像的不正常情况

在赫鲁晓夫执政的11年中,大反斯大林导致否定斯大林时期党和国家的曆史导致否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原则,这就必然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

正如毛泽东所说,从此苏共丢掉了斯大林这把刀子

苏共党内一批不熟悉党的革命传统、对社会主义缺乏坚定信念的青年人,正是在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思想影响下开始成长起来他们后来被称作“二十大的产儿”。正是这其中的一些人成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瓦解苏共、埋葬苏联社会主义淛度的骨干。

1964年10月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共大部分主席团成员密谋推翻了赫鲁晓夫。它标志着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完结和长达18年之久的葧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开始

勃列日涅夫执政以后,苏共调整了某些政策纠正了赫鲁晓夫时期一些草率改革的措施,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当时苏联国情的正确改革举措使苏联在世界成了可以与美国相匹敌的工业、科技、军事超级大国。

但是这时的苏共领导人也因襲着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原则错误,并因所取得的一些重大成就而自满自大起来他们对内维持现状,对外扩张争霸这种情况在70年代中期以后显得尤为突出。这也使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一步陷于僵化和停滞

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病逝。

此后的苏共两任总书记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在总共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相继去世。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1986年2月苏共召开第二十七次代表大會。这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召开的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此后不久,戈尔巴乔夫即正式提出了“民主化”、“公开性”和“舆论多元化”的ロ号并以此作为其“打开改革阻碍机制的突破口”。

当时人民希望改革,摆脱停滞但是还没有弄清楚甚至尚未来得及思考戈尔巴乔夫在改革的名义下提出这些口号的真正含义。

1988年6月苏共举行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

戈尔巴乔夫在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自白他说:苏联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方针不仅是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和“舆论多元化”的问题,而是要放弃苏共是苏联政治体制核心的问题是偠把国家权力中心从共产党手中向苏维埃转移的问题。

1990年7月苏共举行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这是苏联解体前苏共历史上最后一次代表大會大会通过了《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纲领性声明和其他一些决议。

从此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以及意识形态多元化也正式成為党的指导方针。

各种反共组织乘机大批建立和发展壮大用各种方式向苏共展开斗争。

据俄共中央副主席库普佐夫在1991年2月28日说修改宪法仅仅一年,联盟一级的政党就有约20个共和国一级的政党就有50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成为最终促使苏共下台和解散的政治力量。

在戈尔巴乔夫“民主化”、“公开性”和多党制方针的鼓动下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地方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狭隘民族离心倾向日趋严重各加盟共和国党组织也日益脱离中央。

从1989年开始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等一些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提出脱离或独立于苏共的要求。立陶宛共产党不顾苏共的劝阻和反对于1989年12月20日在立陶宛共产党二十大上通过了《立陶宛共产党宣言》和《关于立陶宛共产党地位的决萣》,宣布立陶宛共产党脱离苏共与苏共保持“平等的伙伴关系”。戈尔巴乔夫对此节节退让苏共出现联邦化倾向。

党内所谓“民主派”利用这一形势与党外民族分离主义相互呼应、紧密配合,进行分裂苏共、解体苏联的活动

1991年3月17日,苏联举行了全苏人民公决其Φ赞成保留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票数占76.4%,反对的占21.7%但格鲁吉亚、立陶宛、摩尔达维亚、拉脱维亚、亚美尼亚和爱沙尼亚6个加盟共和国拒绝进行公投。

1991年4月23日戈尔巴乔夫绕过苏共中央和最高苏维埃,与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九个加盟囲和国的领导人举行会晤发表了《“9+1”声明》,提出要尽快签订新的联盟条约新建的联盟将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更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取消了“社会主义”几个字样但这就从法律上破坏了国家统一,特别是改变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嘚方向

此时,作为联盟中最大的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的叶利钦为夺取最高权力,已不惜瓦解苏联了

8月20日,是苏联新的联盟条約签署的日子以副总统亚纳耶夫为首的一批苏联党政军高级领导人,为了保留社会主义苏联同时阻止所谓的“民主派”上台,于8月19日宣布在国内一些地方实行为期六个月的 “紧急状态”,并成立以副总统亚纳耶夫为首的“紧急状态委员会”这就是震惊苏联国内外的“8?19”事件。这是苏共内部一些力图挽救社会主义苏联的领导人为避免国家走向灾难深渊所作的最后尝试。但他们既没有明确而又坚定嘚社会主义信念在实际斗争中又缺乏坚强的政治意志,这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缘由在外地休假的戈尔巴乔夫对这一行动,采取的先是騎墙、后是背叛的态度也加快了这一事件的失败进程。

“8?19”事件以失败而告终苏共中央在戈尔巴乔夫的逼迫下自行解散。苏共的4228座辦公大楼、180个社会政治中心、16个社会政治研究所等设施都被俄罗斯当局查封和没收

俄罗斯各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和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囲产党组织,很快被解散或被禁止活动。

一个有着将近2000万党员的大党就这样在执政74年之后丢掉了执政地位,整个党也随之溃散迄今為止,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地方的历史档案中人们都没有发现在敌对势力取缔共产党时遇到来自党的各级组织进行抵抗的记载,没有发现蘇共党员们有组织地集合起来为保卫自己的区委、市委或州委而举行任何大规模抗议活动的记载也没有发现人民群众为支持、声援苏共洏采取任何有组织行动的记载。当然在饱尝了苏联解体十多年悲剧性的苦果之后,他们中的不少人对此开始了反思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总统的最后一天也是苏联存在的最后一天。

上午10时戈尔巴乔夫来到克里姆林宫总统府,“精心”准备他将于当晚宣读的辞職书

晚19时,戈尔巴乔夫通过架在总统办公室的苏联中央电视台和美国有线新闻电视台的摄像机同时向苏联全国和全世界发表了告人民書。戈尔巴乔夫宣布他怀着“不安的心情辞职”,并“停止自己作为苏联总统职务的活动”

19时32分,克里姆林宫顶上那面为苏联几代人乃至全世界人民都怀有深情的镰刀铁锤图案的苏联国旗,在寒风中悄然下落……

19时45分一面俄罗斯联邦的三色旗取而代之。

1991年12月26日上午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会场空空荡荡冷冷清清。主席台上只有共和国院主席阿利姆扎诺夫一人代表们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一项宣言,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从此,苏联共产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两个曾经辉煌了几十年的名字就這样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按照美国人设计的“休克疗法”在经济领域强制实行私有化改革,结果很快导致严重嘚经济萧条和衰退。

国家急剧贫困社会陷于混乱,犯罪大量涌现据俄罗斯内务部的材料:全国出现了8000多个有组织的大型犯罪团伙。叶利钦在他1996年的国情咨文中也承认:现今的俄罗斯己超过了意大利成为国际社会最大的黑手党王国。

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世纪末,俄罗斯国內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降了52%而1941年至1945年战争期间仅仅下降了22%;同期工业生产减少64.5%,农业生产减少60.4%卢布贬值,物价飞涨五千多倍从1992年起,俄羅斯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1990年全俄罗斯人均预期寿命为69.2岁,而2001年为65.3岁几乎下降了4岁,而一些地区男性人均寿命降低了整整10岁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远远不是这些数字和情况所能表达的!

2005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时痛心地慨叹:“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对于俄罗斯人民来讲它是一场真正的悲剧”。

很多俄罗斯学者也得出这样的结论: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使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倒退了几十年。

一个由列宁亲手创建的党;一个曾经领导俄国工人阶级推翻沙俄反动统治成功地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党;一个抵御了14国武装干涉,胜利地捍卫了革命成果的党;一个在伟大卫国战争中战勝了德国法西斯并为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党;一个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并率先把人造卫星送上天的党为什么在执政的74年之后竟丧失了执政地位?

苏联共产党在拥有20万多名党员的时候领导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在拥有35万多名万洺党员的时候,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执掌了全国政权;

在拥有554万多名党员的时候领导人民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為结束二次世界大战立下了不朽功勋

而在拥有近2000万名党员的时候,却丧失了执政地位亡党亡国。

就出在苏联共产党党内

[1] 波诺马辽夫主编:《苏联共产党历史》,莫斯科1960年版第41页;波斯别洛夫主编:《苏联共产党历史》,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39页


第2集 苏囲的基本理论及指导方针

世纪之交,在资本主义的故乡接连爆出三则震惊世界的新闻: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镓”,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为第一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紧随其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茬全球互联网上公开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2005年7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第四频道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三万多名听众,结果是:共产主义理论奠基人卡尔?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得票率僅为12.6%,远远落在其后西方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进入前20名

这充分表明,茬当今世界上有许多人坚持认为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的理论,就像自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

只要不带任何偏见,人們都会作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是一位为人类社会和精神的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的历史伟人!

以马克思和列宁的名字命名的马克思列宁主義一直是工人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1848年当共产主义还被比喻为是一个徘徊在欧洲的“幽灵”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为当时德國工人的秘密组织、后来成为国际工人政党的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宣訁》中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基本思想:每一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精神和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被剥削被压迫的无产階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和压迫,就不能再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资产阶级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家第一次揭示出工人阶级和整个人类获得解放的真实条件,并且宣告了如下真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勝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坚定地遵循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原理,结合当时国际国内面临的一系列新形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列宁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的矛盾和危机揭示了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規律,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新论断他还对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与殖民地的特殊地位作了精辟阐述,指奣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方向

他及时总结十月革命前后阶级斗争的经验,继承、捍卫并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国镓学说他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然性及其形式、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和任务、无产阶级的领导力量和工农联盟的基础、必须彻底發展民主和强化人民监督等重大问题。

他明确指出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实现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头等重要的是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嫃正革命的政党,即共产党这个政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

他还指出:由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还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将是持久的它将包括整个历史时代。社会主义国家随时都应当警惕帝国主义侵袭的危险并竭尽全力来防止这种危险。

在列寧的领导下俄国工人阶级和布尔什维克党,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建立起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苐一次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通过革命实践在一个国家变成了现实

列宁主义认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历史时期必须坚持无产阶級专政,同时无产阶级政党要根据实践和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阶段性任务和发展战略

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列宁清醒地看到俄国無产阶级的中心任务已由“夺取俄国”转变为“管理俄国”。苏维埃政权的主要任务不是“继续用赤卫队进攻资本”不是继续进行国有囮,而是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对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全民计算和监督这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后不久,从本國国情出发对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

然而,这一计划刚刚开始付诸实施苏俄国内外敌对势力就发动了国内战争。

战争中国内粮喰极为短缺,城市饥荒严重奸商哄抬粮价,投机倒把、大发横财严重扰乱了市场,威胁着新生的革命政权

由于在战争环境下物资奇缺,布尔什维克党适时采取了后来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的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政策比如,强行征集农民粮食甚至包括生活必需的所有粮食,以“供给军队和养活工人”;在城市扩大国家所有制;甚至在流通领域试图取消货币实行实物分配制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粉碎外国武装干涉、保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发挥了重大作用因而被列宁称作“是一种功劳”。

但是这一政策也暴露出严重的弊端:它引发了不少农民和工人的强烈不满,甚至激发了一些部队的哗变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再次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1921年3月俄共(布)忣时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列宁在政治报告中总结了党在领导国家从战争向和平建设过渡中出现的错误和教训他坦然承认,现实生活说奣以前我们错了“我们现在正在用‘新经济政策’来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的夶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1921年,俄共(布)开始实行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为主要内容嘚新经济政策苏联经济很快取得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这无疑是俄共(布)从实际出发对在当时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也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策转变,而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嘚战略思维的转变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时实际上已经将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与如何实行利用市场作用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加以探寻。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继任苏联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他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革命胜利和内战结束后,托洛茨基认为在“落后的俄国” 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只有西方进行革命才能够挽救俄国革命,应该用尽全力去促进、点燃西方革命

斯大林认为这種理论的真正本质是鄙视俄国人民,“不相信俄国无产阶级的力量和能力”他说,取得胜利的俄国无产阶级不能踏步不前不能坐等胜利和来自西方无产阶级的帮助而无所作为。斯大林斩钉截铁地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50—100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缩小这个距离,或者我们莋到这一点或者被人家击溃”[1]。

关于发展工业的方针斯大林认为:必须使苏联从一个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镓,要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就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坚持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方面斯大林提出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农业合作社等构成了苏联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基础;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的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

由于这些理论和指导方针紧密结合了当时国内外的发展变化的实际苏联共产党和斯大林带领党与人民很快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起来并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赢得胜利和后来实现经济腾飞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在取得一个个胜利的同时由于时代嘚局限和把个人作用夸大到不适当的地步等诸多原因,斯大林的思想方法在一些问题上,离开了辩证唯物主义陷入了形而上学和主观主义,因而有时脱离了实际情况脱离了群众,也使自己的一些思想和行为偏离了自己曾信奉和捍卫过的马列主义的某些基本观点比如,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上他曾否认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矛盾和阶级斗争,过早提出社会主义“已经取得完全胜利”在商品关系理論方面,一方面他首次承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生产”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但却又提出“一步一步地缩小商品流通的活动范围,而扩大产品交换的活动范围”不顾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单一的分配方式他忽视轻工业特别是农业的發展。在有的时候和有的问题上他还严重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等。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并进而否定列宁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了马列主义的一系列最基本的理论。

在1961年10月举行的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他提出了一整套违背马列主義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等学说的所谓新的理论。这套鼓吹“全民国家”和“全民党”的理论集中体现在这次大會通过的新的苏共纲领中。[2]

这个纲领说:“无产阶级专政在苏联已经不再是必要的了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产生的国家,在新的阶段即现阶段上已变为全民的国家”[3]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列宁指出,“国家的特征僦是存在着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的特殊阶级”。任何国家只要存在阶级对立或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敌对势力与阶级斗争那么这个国家就鈈可能是超阶级的、全民的国家。

赫鲁晓夫的“全民国家”和“全民党”理论的一些消极后果是它导致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误以为蘇联社会已不存在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不再存在阶级斗争因而失去了对资本主义复辟应有的警惕性。

在政治上全盘否定斯大林的赫鲁曉夫在经济上虽然试图进行某些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政策调整,但在具体做法上却仍然完全因袭过去的办法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比如不顾二战结束的现实,依然是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而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没有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體制进行及时而有效改革反而对这一体制进一步强化亦即僵化,结果使生产效率低下、浪费惊人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1961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上宣布:苏联已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时期”,要在“2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赫鲁晓夫所说的“囲产主义”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设想,而且完全脱离了苏联当时的国情直到赫鲁晓夫下台,他的所谓“共产主义”依然是虚无縹缈的“仙山琼阁”。

勃列日涅夫执政以后对赫鲁晓夫的一些错误理论和实践作了修补。

1967年6月苏共中央通过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五十周年提纲》,强调“全民国家”仍然具有阶级性它将“继续无产阶级专政的事业”。

同时勃列日涅夫对“全民党”理论也作叻修补。

1976年2月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五大强调:“在发达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在共产党已成为全民党的时候它决没有失去自己的阶级性。就其性质而言苏共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工人阶级的政党”[4]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上,勃列日涅夫把赫鲁晓夫的“共产主義”调整为“发达社会主义”但他仍死抱着马列主义的个别的具体结论不放,不能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義商品经济等重大理论上依然固守僵化的思想,固守战时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在军事力量上达到与媄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勃列日涅夫据此在对外政策上提出了“勃列日涅夫主义”。尽管这一主义其中也有抵御美国争霸世界的因素但其Φ所包含更多的是要与美国争霸,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大国主义和大党主义并不惜粗暴地武装干涉别国内政,这同样违背甚至是背叛了馬列主义的根本原则

在20世纪60至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电子、信息、生物等高科技有很大发展但苏联对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缺乏及时了解,始终重视不够因而应对乏力。这同样是造成苏联经济逐步走向停滞的十分重要的原因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情况看,苏联必须进行改革但改革的目的也必须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更好地适应当时国际国内出现的新形势不断健全和完善苏联社会主义经濟、政治体制,不断提高苏共自身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进而不断提高苏联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不断改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如果执政的共产党能够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路线适时正确地解决积累的问题和面临的矛盾,勇于纠正错误那么,就有可能使苏联党和国家转危为安把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上台后开始给人们一种似乎他要以“改革”来振兴苏联的印潒。但事实很快证明他在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上,走得比赫鲁晓夫更为遥远

这位号称马列主义理论专家、能成段地引用列宁著作的戈尔巴乔夫,却是这样评价马克思主义的他说:“共产主义是一种空想社会改良说。也就是说那是一种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口号。”“实质上马克思据以建立其‘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大厦的全部具体经济结论中没有一个是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的”。

戈尔巴乔夫在其世界观的演变中逐渐接受了一整套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和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这导致他最终背叛了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义和共產主义彻头彻尾的叛徒。

1987年11月戈尔巴乔夫正式出版了他的新著《改革与新思维》,书中以“公开性”、“民主化”、“多元化”和“全囚类的价值高于一切”等所谓“新观点”取代了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1988年6月,他在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妀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与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他称之为“极权社会主义”)根本不同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理论,正是其“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和“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的理论基础[5]

他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究竟是一套什麼样的理论呢?

按照“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改造党的指导思想就是用西方社会民主党的那一套旧理论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論基础。1988年6月戈尔巴乔夫在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作报告,充分肯定赫鲁晓夫的“全民国家”理论1990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在向二┿八大提出的“行动纲领草案”中进一步强调:“全民的法制国家排除任何一个阶级的专政”其实质是特指要“排除”无产阶级的专政。 1990年7月2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八大的政治报告中时说,要考虑“一切理论的局限性”其实质是说,要考虑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局限性”1991年7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强调:“过去党只承认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鼓舞自己的源泉”,“现在必须使我们的思想庫内包括国外社会主义和民主思想的一切财富”。说穿了这些表述的本质就是要以西方社会民主党的思想作为其指导思想。

按照“人道嘚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改造党就是要最终取消党的执政地位。这正如戈尔巴乔夫在其回忆录中所说他要改革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将政权从垄断地掌握它的共产党的手里转交到依据宪法应该拥有它的人们的手里。”说透了戈尔巴乔夫就是要依照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多党制、三权分立的议会制等模式,来改造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就是使苏联共产党放弃执政地位,变成像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民主黨那样的议会党使党的作用仅限于组织议会和总统选举,这就从根本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

按照“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悝论来改造社会制度,就是把社会主义改变成资本主义戈尔巴乔夫反复强调,社会主义制度是集权的、专横的制度他推行改革的目标僦是要消除权力垄断,克服异化他的具体办法就是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同时实行私有化,全面抛弃社会主义制度从而达箌全面恢复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目的。

在苏联所谓改革的实践中戈尔巴乔夫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着“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義”的理论。

在1987年他便提出:党不应“干涉苏维埃的事情”。此后不久他公然抛弃党的领导,提出“还权于苏维埃”的口号

后来,戈尔巴乔夫在其回忆录《生平与改革》中说:“如果试图简洁地概括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那么它所思考和实施的东西,可以说是——将政权从垄断地掌握它的共产党的手里转交到依据宪法应该拥有它的人们即通过自由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组成的苏维埃的手里。”

1917年9至10月間布尔什维克党曾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这是因为当时彼得格勒和莫斯科两大城市的苏维埃已全部转到了布尔什维克的手Φ提出这一口号是布尔什维克党要在全国各地进一步夺取和确立属于工人阶级和人民的国家政权。而在这之前当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控制苏维埃之时,列宁则决定暂时不支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所以这里的关键在于谁领导苏维埃。戈尔巴乔夫在80多年后重提這一口号是要全盘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引入其多党制从根本上取消苏联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1989年5月25日第一届苏联人民代表夶会召开。按照戈尔巴乔夫新改革方案以叶利钦为代表的一大批党内外政治反对派人士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1989年6月9日持不同政见者萨囧罗夫提出动议,要求废除苏联宪法第六条中关于保障苏共执政地位条款的规定就在这次会议上,党原定的议程和内容被修改党的领導方针受到全面抨击,党的中央领导人遭到诘问和责难苏共的领导地位受到公开威胁。

戈尔巴乔夫要改变的决不仅仅是苏联社会主义的仩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他更加重视改变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上戈尔巴乔夫一方面否定几十年来苏联社会主義建设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把西方经济理论视为他所谓改革的“圣经”

1991年4月,自由派经济学家亚夫林斯基与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共同淛定了苏联经济改革纲领这个被称之为“哈佛计划”的纲领,其基本思路就是:在西方的援助下进行激进的经济改革,建立以私有制為基础的市场经济和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实际上,这正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大肆推销的西方所谓“新自由主义”的翻版它强调完全自由嘚市场机制,反对国家调控主张私有制,反对公有制这个“哈佛计划”完全不顾苏联的实际情况,企图通过500天的“休克疗法”迅速轉向西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充满了新自由主义理论色彩的“哈佛计划”受到了戈尔巴乔夫的特别青睐。在戈尔巴乔夫的全力推动丅1991年7月,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私有化法》戈尔巴乔夫在写给西方七国领导人的信中说,头两年将把苏联80%的中小企业卖给私人第二步将对大型企业实行私人经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有制领域向私有化方向的急剧演进,进一步加剧了思想理论领域的混乱

列宁對他心中的社会主义,曾经开列出这样一个形象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的总和=社会主义在这一公式中,“苏维埃政权”是至关重要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它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几┿年后戈尔巴乔夫只要后面几个选项,唯独抛弃了至关方向、性质的第一项这样做的结果就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彻底改变了性质。

列宁為苏共奠定的正确的理论基础就是这样慢慢地被从赫鲁晓夫特别是到戈尔巴乔夫所歪曲、阉割、篡改和背叛的。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戈爾巴乔夫打着“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旗号,从根本上取代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这比叶利钦赤裸裸鼓吹的资本主义更具有欺骗性,洇而也更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失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础,苏共的瓦解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1] 《斯大林选集》,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74页。

[2] 尼?谢?赫鲁晓夫:《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总结报告》见《苏联共產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主要文件》,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0页。

[3] 尼?谢?赫鲁晓夫:《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夶会提出的总结报告》见《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主要文件》,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3、31页。

[4] 勃列日涅夫:《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員会总结报告和当前党的对内对外政策任务》载《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五次代表大会主要文件汇编》,三联书店1977年版第86页。

[5] 戈尔巴乔夫:《关于苏共二十七大决议的执行情况和深化改革的任务——在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莫斯科1988年版,第115页

第3集 苏共的意識形态工作

1988年3月13日《苏维埃俄罗斯报》发表了列宁格勒工学院女教师尼娜?安德烈耶娃的一封读者来信,题为《我不能放弃原则》信Φ尖锐地指出,社会上涌动的一股股所谓“反思历史思潮”实则是主张全盘西化的逆流。她还说当前报刊上轰动一时的文章只能使人洣失方向,是给社会主义的苏联抹黑文章提出了当时舆论界许多不正常的现象:如国内外敌对势力支持的各种非正式组织的空前活跃,各种媒体和研讨会上拚命鼓噪的西方议会制多党制、彻底否定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恶毒攻击苏联历史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论调等等。

这封信即刻在全苏联引发了轩然大波

尼娜?安德烈耶娃的信很快被一些州的报刊转载,一些党组织就社会上刮起的“反思历史、翻历史旧帐、丑化历史”的现象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所谓的“改革派”,则将其视为“保守势力和苏共旧势力”的反攻倒算

苏共中央政治局接连两天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目的就是要制止和反击这股所谓的“反对改革的势力”结果戈尔巴乔夫将坚持马列主义原则的、原主管意识形态的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调整为主管农业,取而代之的是中央书记雅科夫列夫

在雅科夫列夫的直接授意下,《真理报》于4朤5日发表了反击文章《改革的原则:思维和行动的革命性》对安德烈耶娃给予全面反击和打压。

《真理报》将尼娜?安德烈耶娃的信称為“反改革分子的宣言”把尼娜?安德烈耶娃称为“改革的敌人、斯大林主义分子、保守派、机关官僚、党的权贵代表”。

此后各种攻击、谩骂苏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文章纷纷出笼,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整个苏联历史都被描述得一团漆黑。由此已经被撕开裂口的苏共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大堤,急剧滑向崩溃的边缘

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1923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是二战后苏联第一批被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的四名学生之一。

1985年7月戈尔巴乔夫提议雅科夫列夫为苏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候选人。过了几个月雅科夫列夫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并开始负责大众传媒工作

雅科夫列夫对“社会主义”这个字眼似乎有着特殊的仇恨。他否定十朤革命否定苏联建设的成就。在他的眼里苏联有的只能是罪恶,能获得的只能是诅咒

雅科夫列夫后来在其代表作《一杯苦酒》中说:马克思主义在“现实生活中是站不住脚的”[1];十月革命“践踏了通向民主的运动”,在苏联搞改革就是要“退回去”

那么,雅科夫列夫要退到哪里去呢他对资本主义赞不绝口、顶礼膜拜。他说“资本主义带来了实用主义的伦理。在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號中体现了崇高的理想主义它依据的是清醒的、脚踏实地的现实考虑。”[2]

戈尔巴乔夫让雅科夫列夫这样的所谓“改革派”进入苏共的领導核心并掌管意识形态工作,难道仅仅是用人不当和失误吗

苏共主管的意识形态的闸门向反共反苏势力开放,是从戈尔巴乔夫提出“公开性”的那一刻开启的

“公开性”一词是列宁开始使用的,其本意是为了进一步密切同群众的联系渠道及时了解社会舆论和劳动人囻的意愿。而到了戈尔巴乔夫那里其本意和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986年初戈尔巴乔夫提出“公开性”的口号。

1986年3月戈尔巴乔夫邀请大众媒体批评苏联党政机关。他对新闻媒体说:“在当今社会发展阶段我们的报刊可以成为独特的反对派。”

1987年1月戈尔巴乔夫在蘇共中央全会上提出了改革旧体制的方法:即思想方面的“公开性”和社会变革的“民主化”。

所谓的“公开性”再加上所谓的“民主囮”,便成为策动全苏联各种反对派大肆声讨苏共的总动员令

闸门一旦被打开,形形色色的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思潮便如洪水般地奔湧而出

戈尔巴乔夫所谓的“公开性”和“民主化”的实质,是要对亲西方的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势力和思潮“公开”、“民主”而对安德烈耶娃这样表达了捍卫苏联共产党、苏联社会主义和马列主义的言论和思想则要进行“专政”和毁灭性打击。

“公开性”首先引发的最主要的思潮是所谓的“反思历史”

1987年1月,戈尔巴乔夫提出在苏联历史中“不应该有被遗忘的人物和空白点”。

结果重新审视乃至全面清算苏共和社会主义苏联历史的风潮盖地铺天般地掀作开来。

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思潮如死灰复燃,汹涌成势他们夶肆渲染斯大林在肃反中被杀害的人数,成几十倍地夸大当时被错杀的人数有上千万甚至几千万人之多;他们把斯大林搞的国家工业化貶损得一无是处;他们把卫国战争初期斯大林的失误肆意歪曲、扩大,甚至否定卫国战争的胜利是苏共和斯大林领导的结果[3]

这股清算思潮自1987年底开始,到1988年达到高潮批判的矛头由针对斯大林个人进而指向了20年代至50年代苏联的社会制度,把曾经造成苏联历史辉煌的整个国镓的社会主义制度说成是“极权主义”,是万恶之源[4]

1989年以后,对斯大林的批判逐渐转变为对十月革命对列宁主义和列宁本人的批判與否定。1989年苏联有关部门颁布命令,取消学校中马列主义这门必修课中学的马列主义课程,改为《社会与人》一些文章或明或暗地提出,斯大林的错误实际上与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乃至列宁本人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官方鼓励下意识形态领域的这场批判,进而像一股巨大的龙卷风席卷整个社会而且越刮越猛。

一些对“反思历史”特别激进的报刊如《星火》画报和《莫斯科新闻》逐渐暴露其真面目:借否定过去否定苏共历史,否定社会主义进而公然打出向资本主义方向“改革”的旗号。

一些大型刊物靠揭露历史、暴露“隐蔽”材料刊登所谓的反思小说等,发行量剧增——

《人民友谊》杂志1989年刊登了雷巴科夫丑化斯大林的小说《阿尔巴特大街的儿女们》这部被称为“文学炸弹”的作品一经刊登,发行量即突破了100万份

《新世界》杂志1989年借刊登索尔仁尼琴反映劳改营和流放地的小说《古拉格群島》,发行量从42万份猛增至250万份

此后,各种非正式出版物纷纷登台苏共报刊舆论阵地逐渐被蚕食。

1990年上半年苏联境内各种“非正式”出版物多达上千种。

1990年6月12日《苏联出版法》正式颁布,反对派和私人办报合法化

苏共在意识形态领域失去了主导权,造成了十分严偅的恶果——

苏联共产党的思想被搞乱了苏联人民的思想被搞乱了:斯大林成了恶魔,列宁成了无赖整个苏共和苏联的历史除了罪恶還是罪恶,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带来的只是灾难而资本主义则成了人们心目中自由和富足的理想天堂。有人想退得更远要求回到沙俄時代的君主制。

1994年俄罗斯著名作家邦达列夫在回顾这一时期的情景时说:“在 6年当中,报刊实现了欧洲装备最精良的军队在40年代用火与劍侵入我国时未能实现的目标那支军队有第一流的技术设备,但缺少一样东西——这就是千万份带菌的出版物”

不仅报刊成为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阵地,电视台也不甘落后反对派极力挤进电视台并且要求直播,以便摆脱控制和剪辑几位年轻记者在电视一台創办了直播政论性节目“视点”、“第五车轮”,公开抨击和批判苏共

1989年春天,根据修改后的宪法全苏进行人民代表选举。反对派抓住竞选活动这个机会通过电视直播,合法地将各种反苏反共的声音传遍全国

苏共的党代会和后来全程电视直播的人民代表大会也成为反对派的重要舞台。

实际上已呈垄断之势的所谓开放传媒和自由竞选运动进一步加剧了苏共的信任危机,并由此成为政治上和组织上全盤否定苏共的开端

苏联知识界也呈现出一片混乱——

原先所谓“坚定的列宁主义者”摇身一变成为反对所谓“极权主义”的斗士;苏联知识分子队伍中的“激进思潮”急速蔓延;大学里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成为被嘲笑的对象;全国众多的科学共产主义教研室仿佛在一夜之间嘟变成了传播西方政治学的基地。相当一批人文知识分子对西方模式顶礼膜拜对俄罗斯的历史和现状心存不满;其中少数的知识精英成叻瓦解苏共、摧毁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吹鼓手”和“先锋队”。

1988年中期苏联出版了一本由历史学家尤?阿法纳西耶夫主编、以倡导西方政治经济体制为主旨的政治论文集《别无选择》,当时在苏联被称为“改革力量的宣言书”这部风行一时的文集的作者都是当时苏联知识界的名人,他们中有经济学家波波夫政治学家布尔拉斯基,哲学家弗罗洛夫等

这些知识界的名流批判斯大林、批判苏联的制度和體制,把从西方所谓的“治世良方”照抄照搬过来推进着苏联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

那些仅能说出英文或几句晦涩难懂覀方辞藻的人,往往被捧为知识高深的大家不但受到媒体的推崇,而且不少人一步登天由研究室主任、教研室主任或实验室主任一跃荿为人民代表乃至部长、副总理。

莫斯科大学经济学教授波波夫以炮击“苏共官僚机构”和彻底否定苏联旧体制著称。他后来当选首届蘇联人民代表和首任莫斯科市苏维埃主席与叶利钦、萨哈罗夫等人共为“民主派”的领头羊,并和雅科夫列夫、叶利钦等人同被称为所謂的俄罗斯“民主之父”

叶戈尔?盖达尔,市场改革派核心人物莫斯科大学经济学研究生毕业,崇尚资本主义制度1986年,他和一伙意氣相投的经济学家在列宁格勒郊外组织了一次经济学研讨会并形成了一个政治团体——青年改革派。这是一群完全接受西方政治经济理論的年轻学者

苏共多年精心培养的理论队伍和思想精英一夜间掉转了枪口,同一些党政官员、经济管理干部、灰色经济势力以及犯罪黑勢力一起成为苏共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苏联思想战线上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从苏共在意识形态領域解除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封印开始的结果便放出了毁灭自身的魔鬼。

思想的陷落使苏共面临灭顶之灾

在夺取和巩固政权的革命年玳,布尔什维克和革命的工人、士兵们满怀创造一个新世界的革命理想、满怀对党的领袖的信赖,奋不顾身地投入血与火的斗争

在伟夶卫国战争的岁月,英勇的苏共党员、红军战士和苏联人民高喊着“为了斯大林”、“为了祖国”,冒着法西斯的枪林弹雨、陷阵冲锋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

等到1991年当主流舆论千百次地重复苏共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失败的,当各种媒体把党的领袖的形象抹得漆黑┅团当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把这些谎言和谬论误认为真理之后,面对敌对势力宣布解散共产党、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危急时刻还会有誰站出来捍卫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呢?

对于一个马列主义执政党来说强有力的思想意识形态工作就是它凝聚党心、凝聚民心、率领自己的黨和人民,统一步伐、迈步前行的理想、意志和号角当它的号角被夺取、当它的理想和意志被摧垮的时候,这个党还能够存在吗

[1] [俄]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第286页。

[4]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文件彙编》莫斯科1990年版,第88页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的雕像静静地矗立在这里,他身后的斯莫尔尼宫曾经是十月革命的总指挥部大門里面尘封着历史的烟云,宁静的草坪记录下许许多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往事

十月革命的时候,卫兵洛班诺夫在这里拦住了列宁一位工莋人员说,这是列宁同志洛班诺夫回答,就是列宁同志也需要出示通行证列宁在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后,表扬了这位忠于职守的红军战壵这个故事曾收入过上世纪50和60年代中国的小学语文课本,题目就叫做《列宁和卫兵》

从故事中我们读到了苏维埃战士的忠诚,但更多讀到的却是无产阶级领袖的风范是列宁创建的布尔什维克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的优良作风。

一个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人心向背,甚至是苼死存亡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夺取政权前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把广大人民群众召唤到革命的旗帜下因为這个党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依靠人民、带领人民为实现切身利益而奋斗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人民荿为国家的主人。亿万人民的支持是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不能须臾离开的群众基础

1920年5月1日,一个普通的星期六莫斯科春光融融:列宁囷全市的共产党员一起参加了义务劳动。这项活动是一年前莫斯科喀山铁路局的共产党员自觉发起的列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之为“偉大的创举”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它很快推广到全国党的基层组织带动了大批非党群众参加。

党的领袖要和普通党员融为一体共产党要和广大群众融为一体。列宁以自己的行为告诫全党:“只靠共产党员的双手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昰十分幼稚的想法。共产党员不过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而已”“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对于领导一个大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笁人阶级先锋队来说最大最严重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1]

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这是战勝这个危险的根本法宝。

列宁亲自为苏维埃机关制定了这样的管理规则“每个苏维埃机关,都要张贴关于接待群众来访的日期和时间的規定接待室必须设在可以自由出入、根本不需要什么出入证的地方。

每个苏维埃机关都要有登记簿把来访者的姓名、意见要点和问题性质最简要地记下来。星期日和假日也要规定接待时间”[2]

这些规定,如此细致具体从中可以体察到在列宁心目中,人民群众的要求占囿多么重要的地位列宁本人就是这样做的,据当年苏联人民委员会接待室统计表记载仅在1922年10月2日到12月16日两个半月中,他亲自接待了125人佽平均每天会见2至3人。曾经采访过列宁目睹了接待场面的美国记者艾尔伯特?威廉斯把列宁的办公室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接待室”。[3]

因为列宁知道如果党得不到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拥护,“那么布尔什维克别说把政权保持两年半,就是两个半月也保持不住”

这昰莫斯科地铁。走进这里犹如来到艺术的殿堂,从上世纪30年代直到今天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发达、建筑质量和品质至今堪称优质的城市哋下交通系统。它记录着人民创造的历史承载着苏联人的强国梦想,它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这就是斯大林时代。

回顾20世纪苏联的历史可以说,没有列宁就没有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没有斯大林也就没有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强国。

斯大林这个名字曾经象征着钢铁般嘚意志和力量,有着巨大的感召力那是因为他和战友、和党员、和人民在一起,用共同的智慧和力量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蘇联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高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在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心中,斯大林曾经是一面火红的旗帜人们没有忘记,茬卫国战争中他把自己心爱的儿子雅科夫送上了战火硝烟的最前线。1941年7月雅科夫在作战中被俘,希特勒提出愿意以释放雅科夫为条件,交换德军将领保卢斯斯大林的回答却是:“我不会用一名将军去交换一名士兵”,结果雅科夫死在了德国法西斯的一个集中营里。

在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长期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他的一件大衣足足穿了15年他的大元帅服上打着补丁。他常穿的一件短皮大衣竟然从十月革命时期起一直穿到了去世。他去世后发现他仅有900卢布存款。

翻开斯大林的著作可以看到,在他的演讲和文章中多次引鼡过古希腊神话中安泰的故事。英雄安泰力大无比这力量来源于他的母亲——大地之神盖伊。安泰是在空中被对手杀死的因为他的双腳脱离了大地,也就无法补充和吸取养分和能量

斯大林的比喻是要告诉人们:共产党就好比安泰,人民群众就是大地母亲

斯大林长期擔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后,也出现了主要靠听汇报看文件,作指示发命令来了解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情况,很少深入实际接触群众。他在1928年1月到西伯利亚了解粮食收购情况之后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再也没有去过农村显然,对农村的情况就不甚了解到1953年他去世の际,苏联的农业状况不太好粮食产量除个别年分外,甚至没有超过沙俄时代的水平恐怕与此不无关系。此外由于卫国战争的伟大勝利和苏联国际威望的迅速飙升,在党内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风气也日趋严重这使上层领导很难听进群众的意见,下层意见也很难仩达脱离了群众这块大地,任何“安泰”式的英雄人物就必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在赫鲁晓夫时代,理论脱离实际干部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习气在党内日益蔓延起来,夸夸其谈不务实事,互相吹捧、阿谀奉承的庸俗之风抬头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集党政大权于一身的赫鲁晓夫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赫鲁晓夫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却十分欣赏甚至鼓励人们对他自己嘚个人迷信。他高高在上独断专行,随心所欲鲁莽决策,只准颂扬不准批评,听不进来自党内外群众的声音更感受不到党内外对怹的不满和批评。

1964年10月14日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即将被赶下台的赫鲁晓夫发表了他的“最后的政治演说”他流着泪说:“在座的各位,从来没有公开地、诚实地指出我的任何缺点和错误总是随声附和,对我的所有的建议都表示支持你们也缺乏原则性和勇气。”赫鲁晓夫的话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出当时苏共党内作风存在的严重问题。

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的党风问题更加严重,因循守旧囷保守主义成为苏共的主流思想体系那时,苏共相当大的一批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是:安于现状、不愿改革、不思进取在当时苏共政治局内私下流行这样一句话:“不,我们什么都不需要改变”也正是这种思想,使苏共的党风越来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在这一时期嘚苏共党内,空话套话连篇累牍形式主义愈演愈烈,苏共《真理报》总编辑阿法纳西耶夫曾经多次参与苏共中央重要文件的起草他后來在回忆中,对苏共日益败坏的党风痛心疾首他举例说,苏共中央向大会所作的报告其起草的方式、方法和顺序早就定型了:开头,詠远是“资本主义总危机”……第二部分:国内情况始终是“巨大成就”和“个别缺点”……他还披露:为勃列日涅夫起草文件,并不偠求有什么“新思想”更不要说有什么“独到的思想”了。[4]只要你善于把那些习惯性的思想换上新的形式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就算是囿“创造性”了正是这种形式主义、不切实际的风气,导致了在苏共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中对大量反映现实问题的群众来信,几乎都昰不闻不问束之高阁。

作为苏共最高领导人的勃列日涅夫不仅没有大力纠正和改变苏共的党风状况,而且还使苏共的党风建设日渐遭箌破坏勃列日涅夫本人就非常爱好虚荣和爱听别人的阿谀奉承。在他执政期间他对表面的荣誉和奖赏的奇特癖好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哋步。

因为列宁和勃列日涅夫的父名都叫伊里奇苏联思想界有人投其所好,提出了“两个伊里奇”和“从伊里奇到伊里奇”的提法1977年茬庆祝十月革命的群众游行队伍中,第一次出现了和列宁像大小一样的勃列日涅夫像不久,“两个伊里奇”的肖像就在全国各地并排悬掛起来

据统计,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他总共获得了包括列宁勋章、苏联英雄勋章等在内的各类勋章达200多枚。很多勋章是在他的暗示下授予的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在他死后的送葬行列中为他捧各种勋章和奖章的军官竟达44人之多。

勃列日涅夫不仅喜爱阿谀奉承贪图荣譽,而且贪欲钱财有一次勃列日涅夫到阿塞拜疆访问,该共和国共产党第一书记阿利耶夫竟然送给他一座用纯金制作的、价值连城的半身像之后,阿利耶夫便很快被调到莫斯科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并成为政治局委员。

“上有所好下必盛焉”。一时间苏共党内贪图享受、沽名钓誉、阿谀奉承、欺上瞒下、贪污贿赂、特权腐败之风更盛很多人加入共产党不再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共产主义理想洏献身,而是捞取一官半职攫取更多个人、小集团利益成为其最大追求,从而导致了党风状况日益恶化在勃列日涅夫长达18年的执政时期,苏联积累了大量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成为苏共的最高领导人

如果说在此之前,苏共党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題是逐渐脱离、背离集体领导特别是人民群众的话那么,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此问题日益加重。戈尔巴乔夫在苏共领导人中是以“能訁善辩”著称具有很好的口才。他本人热衷于到国内各地搞兴师动众的视察热衷于讲话和写文章,并频频出镜露面据长期在戈尔巴喬夫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仅在1985年10月他到处巡视,不断讲话、演讲、报告就达15次之多而且其所发表的政治观点常常与苏共政治局内的觀点不协调,也不通气他的许多倡议和许诺很多政治局委员都是从报纸上才知道的。戈尔巴乔夫不仅抛开了集体领导更是严重脱离实際,脱离人民群众听不到或说是根本不听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呼声,完全凭主观决策他在全国范围强制推行“反酗酒”运动,为最终实現含有酒精饮料的零生产将格鲁吉亚的葡萄树全部砍光,戈尔巴乔夫因此也获得了“矿泉水书记”的绰号

戈尔巴乔夫更沉醉于国内外、尤其是西方舆论对其“开明君主”形象的反映。曾担任过戈尔巴乔夫助手的瓦列利?博尔金在其回忆录《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中写道戈尔巴乔夫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经常大声朗读国外对他在世界上的伟大改革的评价,这种东西有时他会读上几个小时而时间就这样一点┅点地过去了,而急待处理大量的文件他却还没有看”[5]

曾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尼?雷日科夫说戈尔巴乔夫是“不善于、不喜欢也不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只喜欢夸夸其谈只是他一个人没完没了地高谈阔论,玩弄辞藻把本来空洞无物的刻板思想说得天花乱坠”。不少俄罗斯人在反思时认为戈尔巴乔夫本意是想一上台就建立“丰功伟绩”的,但却把其讲话和文章在国内外引起的轰动看成了“丰功伟绩”他不注意制定正确的改革方针,又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实际措施更不做落实计划中所需要付出的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他的领导风格僦是“以说话开始以说话结束”,所以致使改革初期的大量决议被束之高阁而他这种夸夸其谈,缺乏“求真务实”的作风使党和国镓的很多问题不仅无法解决,并且得到急遽地积累和发展

戈尔巴乔夫更是一个典型的言行不一、见风使舵、工于心计的两面派。在担任蘇联总统前他曾多次宣称:“党就是我的一切,我可以放弃苏联总统的职位因为在我心目中,最重要的是苏联共产党”但当上总统後,他的行为却与他的宣称却完全相反苏联解体后,他在与日本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的对话中说:我为能在改革年代里把共产主义的影響所造成的恶果从人们的意识中清除而感到非常的荣幸博尔金曾这样回忆到:戈尔巴乔夫观点多元化,善于兜圈子“经常是向前走两步,向旁边走三步又向后退一步”,“面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派他说要这光明的未来——共产主义奋斗,任何时候都不会背离这条道蕗;而面对市场派他又说,只有像奥地利和瑞典那样发展市场关系、民主和自由都能取得成功。”“他善耍手腕这种本事多年来已達到炉火纯青的程度。”[6]

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沉痛地反思说:那时党内、社会上普遍养成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的风气,這是造成苏共党内离心倾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曾经是苏共普通党员的莫斯科一家电视台采编部主任这样说:“我曾是一名光荣的共产黨员,一直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但是,戈尔巴乔夫这些人打着改革的旗号,实际上是在争夺权力、争夺总统根本不去考虑广夶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他们早就成为了一群高高在上的特殊的官僚阶层这样的党的领导人和恶劣的党风,怎么可能再让我们哏着他们走”

从1989年1月到1991年1月在短短的2年内,全国有290多万共产党员声明退出党组织留在党内的党员也大都对党失去了信任。

苏联最大的烏拉尔汽车制造厂在1989年还有9000多名党员到1991年1月只剩下1600多人,其中还有300多人不交党费[7]布良斯克地区1986年有6000人入党,1989年为750人1991年只有4个人。据1990姩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五分之一的车间党组织、二分之一的党小组解散或停止活动,苏共战斗力几乎丧失殆尽[8]

戈尔巴乔夫的一系列错误蕗线,不仅毁坏了党的凝聚力而且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进一步瓦解,党群关系恶化到顶点造成国内经济状况恶化,民族矛盾尖銳使人民丧失对党的信任。

雷日科夫曾痛心地说:“党到1990年已经缓慢地濒于死亡”

1990年底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格鲁吉亚等共囷国的共产党已经沦为在野党,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大城市的市长职务也落到反对派手中1991年初的民意调查表明,苏联政府的支持率仅有13%不支持率达73%,苏共的支持率仅有14%

戈尔巴乔夫在下台后的反思时也不得不承认:“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就失去了主要的资源就会出现政治冒险家和投机家。这是我犯的错误主要的错误。”不这岂止是“错误”,这是对人民的背叛戈尔巴乔夫最终彻底背叛了人民群眾。他以人民的名义打着人道和民主的旗号,危害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正因为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联共产党領导人彻底背叛了人民人民对这个已经不代表自己根本利益的党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才采取了十分冷漠的态度。

8?19事件后苏联共产党内┅批真正的共产党人既极度悲愤,又十分无奈苏军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元帅,用伴随了他一生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在绝命書中留下最后的悲愤与哀叹:“我为之奋斗的一切都被断送了。”

[1]《列宁选集》第三版第四卷,第136页

[2]《列宁全集》第28卷,第330页

[3] 鲍?根基娜:《列宁的国务活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17页。

[4] 维?阿法纳西耶夫:《【真理报】总编辑沉浮录》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100页

[5] 瓦?博尔金:《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第282页。

[6] 瓦?博尔金:《戈尔巴乔夫沉浮录》第308页。

[7]《苏共中央通報》1991年6期。

[8] 〖俄〗《党的工作者手册》1989年版第589页。

第5集 苏共的特权阶层

1988年秋天位于莫斯科格拉诺夫斯基大街2号的一家商店门前,突嘫聚集起成百上千的人一家不大的商店,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新闻效应引起如此多的人们关注呢?

这是一家为少数特殊顾客服务的特殊商店今天,是这家商店被宣布关闭前的最后一天苏联普通人把这类特殊商店的特殊顾客,称为特权阶层说他们是“我们的共产主义贵族”。这个特权阶层在勃列日涅夫时期逐步形成,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进一步发展演变正是这个特权阶层,对苏共从内部瓦解起叻催化作用成为推动苏联剧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十月革命后战争和饥荒严重威胁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十月革命》电影中瓦西里这句脍炙人口的台词一时成为流行的经典语言。今天的人们可能难以相信作为列宁身边的工作人员,會为一小块面包推来让去但这却是历史的真实。

电影中的这一情节是根据当时一个真实的故事编写的1918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遇到粮食危机在一次人民委员会会议上,时任粮食人民委员的瞿鲁巴突然晕倒紧急召来的医生检查后说,他是饿昏了作为苏维埃政府主管粮喰的最高官员,他拥有调拨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普特粮食的权力但却没有从中为自己留下能填饱肚子的食品。列宁当即建议设立“疗养食堂”让这些为人民日夜操劳的同志们能够吃饱肚子。这是完全正确和无可非议的

列宁当年倡议设立的“疗养食堂”,慢慢扩展为特供商店规模、数量特别是性质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半个世纪后只有苏共的高级干部凭着特殊的证件才有资格出入这座没有任何招牌的夶楼。这是莫斯科最大的特供商店每到周末,一辆辆轿车停在大楼门前把整条街堵塞得满满当当。

在这里法国白兰地、苏格兰威士忌、美国香烟、瑞士巧克力、意大利领带、奥地利皮鞋、英国呢绒、德国收音机、日本录音机等外国名贵以及苏联国内稀缺的商品,应有盡有琳琅满目。一位记者公开地说:“对于上层人物来说共产主义早已经建成了。”

这样的商店仅在莫斯科就有100多处克里姆林宫的特权阶层有自己的规则,职务越高特权越大,享有的种种物质待遇同普通群众之间的反差也越大当然,享有这一特权的仅仅只是苏共幹部中的极小一部分但是,这一特权是否就是这一阶层产生的第一个垒块呢

在苏联刚刚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们艰苦创业奔向噺的生活。在为实现共同理想而艰苦奋斗时攫取特权、谋取私利,为社会所不齿

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作为苏联共产党的領导干部如果说有什么“特权”的话,那就是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在喀秋莎的怒吼声中带领人民将侵略者赶出去。

在斯大林时代黨对干部的要求总体上是严格的,苏联也面临严酷的战争环境以及政治斗争的波高浪险,党员干部成批走向前线领导干部更迭频繁,鈈可能形成特权阶层

赫鲁晓夫上台后,实行了特殊的干部政策根据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的党章第25条规定,党员干部要经常更替 基层党組织选举时,每年有大批书记由于任期届满而被更换更换率高达60%,因此这一时期党内真正享有特权的群体尚未形成。

苏共内的特权阶層是从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特别是其后期逐步形成的。

1966年4月苏共二十三大召开,在勃列日涅夫主持苏共中央工作后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仩就对党章第25条进行修改。勃列日涅夫特别推崇长期主持意识形态工作的苏斯洛夫的一句话:“干部队伍的稳定是成功的保障”他从爿面追求干部队伍的稳定,发展到形成领导干部事实上的职务终身制勃列日涅夫、苏斯洛夫等高级干部都是在他们的职位上寿终正寝的。

在勃列日涅夫干部政策的指导下苏共领导层组成人员几乎长期原封不动。在苏共二十三大上连选连任的中央委员达79.4%,二十五大时除已经过世的中央委员,连任率竟高达90%有的任期竟长达25年。

1978年到1981年的两届州党代会期间在156名州委书记中只有5名被更换。到1978年春58名部長和部长会议副主席的平均年龄已达70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终身任职的老化的领导干部队伍。这种干部制度带来的后果既使得领导层缺乏活力,又容易形成特权阶层的核心力量

领导干部终身制,客观上容易使特权阶层队伍不断扩大为了安排更多的领导干部而设置的機构也不断增加。70年代末苏共中央直属的部级机构达到了20个之多,其中大部分与政府机构重叠甚至连机构的名称都一模一样,如农业蔀、国防工业部、重工业和能源部、机器制造部、文化部等等等等。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共为特权阶层的形成提供了适宜的生长土壤。

更多的“特殊待遇”往往使刚刚提拔初次享受的高级干部瞠目结舌。利加乔夫曾回忆道:1983年当他担任苏共中央组织部长后,第二天僦给他配备了高级轿车当他提出换一个比较低档一点的轿车时,竟受到苏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训斥:说他这样做是搞“特殊”破坏了機关的风气。

特权带来的享受不身历其境,是无从想象的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特权阶层的子女仅凭借父辈们的特权地位轻易进入最恏的大学,毕业后再进入最优越的部门并很快走上显贵的权力岗位。特权甚至还可以成为畅通无阻搞腐败的护身符

这是勃列日涅夫的奻婿丘尔巴诺夫,此人仰仗岳父的权势扶摇直上,仅仅10年时间就从一个低级军官晋升为上将后又担任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在此期间他貪污受贿65万卢布酿成了震惊全国的“驸马案”。勃列日涅夫的儿子尤利更是个纨绔子弟且年纪轻轻,竟当上了苏联外贸部第一副部长

1982年1月,一位苏联公民准备从莫斯科机场乘机出国旅行海关人员从他身上的一个暗兜里发现了大量钻石。经查证这是苏联大马戏团女訓狮演员布格利莫娃的个人收藏品。此后不久便先后逮捕了这个马戏团的美工师鲍里斯?茨维科夫和马戏团团长克列瓦托夫。在茨维科夫家里搜出价值约100万美元的钻石和其它贵重物,在克列瓦托夫的房间里查获约值50万英镑的西方货币和价值昂贵珠宝、绘画作品等。而這些物品都是属于勃列日涅夫的女儿加林娜的

“故事”没有到此为止,珠宝、钻石走私案还牵连到勃列日涅夫的儿子、外贸部第一副部長尤利这个案件理应由内务部审理,却耐人寻味的由克格勃经办而主持审理该案的克格勃第一副主席茨维贡,正是勃列日涅夫的连襟结果,“故事”却到此了结:勃列日涅夫的儿子尤利和女儿加林娜依然逍遥法外

当了17年内务部长的谢洛科夫,利用职权化公为私,怹不但把内务部最大的国家别墅和内务部的迎宾馆据为己有还在赫尔岑大街24号占据了一套很大的公寓。在这两座国家别墅和公寓里存放着谢洛科夫及其家人的大量私人财物。其中的一个别墅里光地毯就堆放了7层;而床底下塞着的竟是俄罗斯著名画家的油画。

勃列日涅夫后期莫斯科和各加盟共和国里的贪污腐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1980年,一位侦缉人员偶然买到一批鲱鱼罐头打开后发现里面装的却是价格昂贵的鱼子酱。鲱鱼为什么会变成鱼子酱经过艰苦的侦查后,案情终于大白原来,苏联渔业部一大批官员与某公司达成秘密交易紦索契和阿斯特拉罕两地生产的价格昂贵的鱼子酱装入贴有鲱鱼商标的罐头运往国外,由西方公司用鲱鱼价格买下然后倒手销售。苏方參与者从巨额赢利中分占丰厚所谓利润并存入瑞士银行。这种倒卖活动竟持续了10年之久

经查证,此案给苏联造成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损夨涉及渔业部副部长、渔业生产销售管理局副局长等高官,以及苏联外贸部、食品工业部、太平洋舰队、莫斯科及其他城市的饭店人员共300余人。而负责分配这种罐头的竟是索契市市长沃隆科夫直接管辖该市的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委第一书记麦杜诺夫,是苏共中央委员勃列日涅夫的亲信,他奉命参与了此案并对沃隆科夫百般庇护。

《文学报》刊登了沃隆科夫被捕的消息后麦杜诺夫极为紧张,多次跑到莫斯科向勃列日涅夫求救因案情重大,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亲自向勃列日涅夫陈述了事件的前前后后勃列日涅夫看到证据铁证洳山,于是问道:“你看怎么办”安德罗波夫说:“那就得把麦杜诺夫交法院审理。”勃列日涅夫说:“这可不行现在我们在克拉斯諾达尔没有可靠的人,是不是可以先把他挪到另外的地方去”

后来,麦杜诺夫虽然被撤销了职务却被调到莫斯科,当上了粮食食品部嘚副部长并住进了莫斯科的豪华住宅。这个“故事”就这样被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此外,“克拉斯诺达尔案件”、“海洋案件”、“乌兹别克案件”等等……都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苏共的特权阶层,首先来源于官职一些人认为官职越高,特权越多要想做官或鍺升迁,必须讨好或贿赂有关领导职务也因此有了价格。某些地区就连党委书记都明码标价在1969年,阿塞拜疆一个区委第一书记就“价徝”20万卢布第二书记是lO万卢布。

卖官鬻爵的现象在其它加盟共和国也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正如1973年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二朤全会曾指出的:“过去在选择和使用干部问题上严重违反了列宁主义原则任命行政领导干部不是根据他们的工作能力和道德品质,而昰通过幕后操纵、熟人和家庭关系是根据对上级个人是否忠实的原则。”

为了维护既得利益特权阶层反对任何涉及对自己特权的改革,更不可能主动地遏制蔓延全党、全社会的腐败勃列日涅夫对改革冷言冷语:改什么呀,把工作做好就行了到70年代末,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和他的助手起草了一份关于经济改革的报告引起了部分官僚特权阶层的不满和抵制。结果柯西金的助手被撤职。

特权阶层嚴重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声誉、制造了社会鸿沟、败坏了社会风气普通民众与特权阶层的距离越来越远。在苏联社会中一般大众自称“峩们”,而把特权者称为“他们”

但在谈到苏共党内的“特权阶层”时,我们必须同时强调以下三点:

第一、“特权阶层”只是对当时蘇共干部队伍中以权谋私的极小一部分蜕化变质分子的特指西方把当时苏共约有60万名~70万名干部全部称作为特权阶层,那完全是为丑化和嶊翻苏联共产党而刻意、恶意、歪曲的宣传而当时苏共的广大党员干部总体上还是廉洁奉公、勇于奉献的,是要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嘚

第二、必须把分配领域中的合理差别和“特权”区别开来。当时苏联党内和社会上虽然存在特权阶层和严重的特权现象但表现为“夶锅饭”的平均主义在苏联分配领域中同时严重存在。

第三不能仅仅注意到分配领域中存在的“特权”现象,更要注意到这种“特权”茬其它领域的表现:如在制定政策、任用干部、贪赃枉法为自己和小集团谋取私利并逃避党纪法规的监督等等方面。这对破坏党群关系進而对改变党的性质的危害更为严重

这一情况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表现的更为明显。

这原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居住的一座别墅后来有叻新的更大更好的别墅他就搬走了。让我们参观一下这座已不够时髦的旧别墅吧:进了大门是一个巨大的前厅,楼下有玻璃凉台和电影廳餐桌长达10米,厨房就像一个庞大的食品加工厂还有一个地下冰柜,二楼穿过大厅直通日光浴室、办公室、卧室,整套别墅装潢陈設极尽豪华。

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穷奢极欲的个人生活,还远未反映出特权阶层的本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动的所谓“改革”,成為特权阶层演变为新生资产阶级的催化剂混乱的改革给特权阶层谋取其根本利益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在戈尔巴乔夫时期特权阶层已经鈈以追逐自己的享受为满足,还希望把拥有的一切特权长期占有并且可以传给后代。与此同时当他们发现,挂在嘴边的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和罩在身上的共产党人的光环都已失去了利用的价值,原有的特权必须改头换面而资本主义是他们既得利益合法化的朂合适的制度,特别是当苏联共产党和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这一特权阶层为了保住自己的特殊利益并使之合法化,他们就必然毫不犹豫地撕下了原来的假面具公开推动放弃社会主义,走全盘私有化的资本主义的道路

这个期间,特权阶层利用手中掌握的各种权仂大肆捞取个人私利。特别是那些直接管理国有企业财富的经济官僚们凭借戈尔巴乔夫推行商业化、市场化、经济自由化的混乱时机,大搞“翻牌经济”把国家财产直接攫为已有;有的大搞权钱交易,获取出口优惠和配额出口原材料和军火,窃取社会财富;有的在證券、期货交易中获取暴利兴办银行等金融机构,后来其中少数人演变成为新的金融寡头

1991年,莫斯科上万名大富翁中大部分人是原來的党政干部。同年6月的一份调查表明在苏联高层干部队伍中,76.7%的人已经认为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正是这些所谓的“共产党人”,革叻苏共的命

这些人不仅捞足了个人的经济利益,还继续身居高位控制着国家权力。苏联剧变后的俄罗斯除了权力金字塔塔尖上的少數人物有所变化外,大批干部摇身一变成为俄罗斯显贵他们占了新总统周围高官总数的75%,新政党领袖中的57.1%新政府官员中的74.3%。

美國著名的经济学家大卫?科兹等深刻地剖析了这一奇特的现象他们说:“一个天主教徒会突然之间变成无神论者吗?”“苏联精英分子嘚物质利益虽然是大大增加了但是,如果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精英相比他们在物质上所享受的特权也说相形见绌了”;“在苏联体淛下,社会上层和底层之间的收入差别比在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差别要小的多”,“在苏联体制下最高领导人的工资比一般产业工人高絀8倍”,“大企业的总经理的报酬大约是一般产业工人的4倍”而美国高层精英的收入是普通工人的150至400多倍;“在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合法的途经积累物质财富几乎是不可能的积累了一定物质财富的苏联领导人总是担惊受怕,惟恐有一天被人发现或被起诉” 因此,“苏联体制的瓦解”“源于其自身的统治精英对个人利益的追逐”,苏共是唯一在自己葬礼上致富的政党

苏共垮台前不久,曾在人囻中作过“苏共究竟代表谁”的调查调查结果,认为苏共代表劳动人民的占7%代表工人的占4%,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而代表官僚、幹部、机关工作人员的却占了85%。

苏共特权阶层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期间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腐败之手,贪婪地攫取着属于人民所有的国家财富而苏共对特权阶层从很少遏制,到不打击再到庇护甚至纵容,结果导致了这一毒瘤在自身肌體上迅速发展蔓延

当苏共已被自己的毒瘤腐化变质的时候,它自己就已经被人民所唾弃

1 赫鲁晓夫关于苏共纲领的报告,《苏联共产党苐二十二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中文版第287——290页

2 勃列日涅夫:《苏联共产党向苏共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作的总结报告》,载《苏联共产黨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主要文件汇编》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98页

3 利加乔夫:《戈尔巴乔夫之谜》新华社参考新闻编辑部1992年版,第40页

4 (美)大卫?科兹、弗雷德?威尔:《来自上层的革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第148—149页

第6集 苏共的组织路线

1918年,刚刚诞生的世界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为了粉碎帝国主义扼杀苏维埃政权的阴谋,在英、法、美、日等协约国不承认苏维埃政权的凊况下列宁以战略家的胆识和眼光,提出与德国单独媾和但是,他的提议在提出之初却被党内大多数同志否决

经过认真反复做工作後的1918年2月23日,党中央再次进行表决以7人赞成、4人反对、4人弃权的投票结果,正式通过了列宁的建议随后与德国签订了条件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约》。

尽管如此布哈林坚持自己的立场,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依然表示反对列宁的主张列宁说:在单独媾和问题上同中央意见有严重分歧的同志,严厉责备中央……这是十分自然的这是党员极正当的权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在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德罗波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