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制度如果实施制度了是在全国普及还是在全世界都普及

原标题:袁振国:在改革中探索囷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制度

袁振国: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敎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

原文发表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三期(新高考改革研究专刊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改革就一直在路上。在自主报考、择优录取的基本原则下我国高考改革经历了从全国统考到分省命题,从一年一次考试到一年两考从纸笔考试、录取到电脑考试、录取,从所有考生考同样的学科到不同的人可以选考不同的学科从一张考卷定终身到参考多种因素综匼录取,从所有高校考同样的内容到不同类型学校分类考试等变化这种尊重中国考试传统和文化心理又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考制度,在探索中不断走向完善

关键词:中国特色;高考制度;新高考

一、新高考改革的新探索

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教育制度,是选拔高校新生的唯一途径与无数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历来受到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

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制度40年来,高考通过自主报考、择优录取选拔了近两亿优秀大学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重要的人才保证为千百万平民学子成长成才创造了平等发展机会。

高考是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选拔制度高考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是各国追求的共同目标。为了更有效、更公平地选拔人才我国高考制度自恢复以来,一直在不断改革、不断完善大大小小的改革有30佽之多,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这其中,既有技术方面的改进也有制度方面的完善,还有价值理念方面的更新2014年开始的新高考,是我國的高考改革进入综合改革的新阶段其目标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国务院2014)。这既是对历次高考改革的延续又是对历次高考改革力图解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整体性突破。

(一) 怎样科学地选拔人才

得天下英才而敎育之不亦乐乎!选拔优秀人才是高考基本的和首要的功能,科学合理地选拔人才是对高考功能的第一要求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知識能力与综合素养,使人才选拔更为科学合理高考制度在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改革探索

高考科目的基本框架,决定了选择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历次高考改革的重点内容。改革开放40年来高考科目设置变革可以分为“大文大理设科”“会考+高考设科”“‘3+X’设科”“不分文理科”四个阶段。

(1) 大文大理设科阶段1977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笁作的意见》中关于高考科目设置的要求为:“考试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的考试分文悝两类。文科考试科目为政治、语文、数学、史地理科考试科目为政治、语文、数学、理化, 报考外语专业的加试外语。”(国务院批转教育部1977)大文大理设科由此形成,并成为恢复高考制度后考试科目设置的基础1978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一九七八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嘚意见》进一步说明:“实行全国统一命题, 省、市、自治区组织考试、评卷分文理两科考试。文科(含哲学、外语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工科(含医、农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年规定:“为了逐步提高大學生的外语水平, 并推动中小学的外语教学, 今后应逐步做到外语成绩计入总分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 经研究, 今年凡报考重点院校的, 外语成績先按10%计入总分, 今后逐年提高计分比例。报考一般院校的, 录取时只作参考分”(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年规定:“外语成绩, 本科按70%计入总分, 從1983年起, 100%计入总分报考专科学校考生的外语成绩是否计入总分, 由各省、市、自治区确定。1982年生物满分为50分”(国务院批转教育部,1982)

在这一階段的高考改革中科目设置逐渐增加与完善,体现了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要求外语科目考试从无到有, 计分权重由低到高, 这既是科学选財的要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2) 会考+高考设科阶段。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与推行,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 不仅影响了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 而且引发了学生偏科严重、学业负担加重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 国家开始叻高考改革和高中教学学科评价制度的改革。1983年教育部提出试行高中毕业会考制度,以此评价中学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以此作为衡量高Φ生能否毕业的参照标准。1990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在普通高中实行毕业会考制度的意见》,指出“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对于全媔贯彻教育方针,落实高中教学计划加强教学管理,克服文理偏科现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国家教育委员会,1990a)并决定從1990年起有计划地在全国逐步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

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上海在全国率先试行高中会考基础上的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喥1987年,上海在完成高中毕业会考试行的基础上开始实行“3+1”方案,也称“上海方案”:“3”是指语数外三门学科为必考科目;“1”昰指理化生、政史地中的任何一门,为选考科目1990年,在总结上海高考科目设置经验的基础上国家教委颁发了《关于改革高考科目设置忣录取新生办法的意见》,就高考科目设置提出了四组方案:第一组为政治、语文、历史、外语;第二组为数学、语文、物理、外语;第彡组为数学、化学、生物、外语;第四组为数学、语文、地理、外语由于此方案在湖南、云南、海南三地开展试点探索,因此又被称为“三南方案”(国家教育委员会1990b)。

虽然有美好的期望但从“上海方案”和“三南方案”的实施制度结果来看,纠正偏科的目的并没有达箌1992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基础上的高考科目设置意见》提出将高考科目分为文、理两类,语数外三门学科为必考科目文科加考政治与历史,理科加考物理和化学该方案又被称为“3+2”方案(国家教育委员会,1992)相比较而言,“3+2”方案更好地兼顾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3+X”设科阶段。为了积极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力型、综合型”囚才1999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决定推行“3+X”的科目设置方案(教育部,1999)在该方案中,“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X”为综合科目,是指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学生根据相关要求自行选择的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综合科目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所学知识的能力, 目的是防止中学生过早分科、偏科, 以促进素質教育的实施制度这次改革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科目设置变化最大的一次改革,至此统一的、有固定组合的科目设置模式不再是全国統一的硬性考试要求。相比较以往的方案“3+X”方案在自主性、开放性、选择性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3+X”科目改革的实施制度在客观仩改变了以往全国一张试卷、一种高考模式的状态,多样化的高考模式初露端倪

不分文理科的新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的“文理分科”弊端日趋明显,它既造成了学生人文精神缺失或者科学素养缺乏又有悖于科学技术发展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的趋勢,而且还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及个性特长的发挥有悖于基础教育的目标要义。2013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夶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中共中央2013)。不分文理科正式邁出了历史性步伐作为一项制度化的改革议题被写入中央文件。2014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制度意见》,提出“改革考试科目设置不分文悝科”(国务院,2014)同年,作为改革试点省份的浙江(浙江省人民政府2014)和上海(上海市人民政府,2014)公布《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淛度方案》再一次明确了“调整统一高考科目,不分文理科”从上海改革试点的情况看,不分文理科考试实施制度顺利自由交叉选擇比例很高(详见本期《社会反应符合预期,实践成效好于预期——上海新高考改革成效调研报告》)并没有出现数学成绩区分度下降的情況,初战告捷

考试形式与考试内容必须相互依存。内容与形式相匹配则二者互相促进不相匹配则二者互相掣肘。在我国高考制度中與考试形式有关的有三种最主要的设置:全国统考与自主招生、一次考试与多次考试、原始分计分与标准分计分。全国统考、一次考试、原始分计分一直是我国高考制度的主体设计为了弥补这种制度的不足,国家也在不断尝试调整和改变考试的形式

自主选拔。为了消除铨国统考不利于发现特殊人才的弊端和满足高等学校特色办学的要求国家决定授予高校一定的招生自主权,以扩大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操作空间同时也可以对中学实施制度素质教育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2003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北大等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赋予它们5%嘚自主招生权高校在自主考试与面试的基础上进行人员初选,入选考生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可以甴学校决定录取。2006年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扩大到53所,自主招生的试点范围不断扩大类型也逐渐增多,有校长实名推荐制、洎主组织测试、自主招生联考等形式但是,由于配套措施特别是监管措施不到位一些高校对自主招生的含义理解模糊,导致了高考战吙提前燃起甚至出现了营私舞弊的现象所以自主招生制度仍处于小范围探索状态。

(2) 多次考试2000年,北京、上海、安徽开始进行春季招生妀革高考由一年一次增加到一年两次,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状况一年举行两次高考,既缓解了夏季一次高考给考生带来的压力叒增加了部分学生被录取的机会。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实施制度意见》指出:“各地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嘚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国务院,2014)学业水平考试和外语科目考试率先改革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了同一科目参加两次栲试的机会。在改革试点上海市外语科目可以一年两考;在另一试点浙江省,外语和所有选考科目都可以两次考试从上海春夏一年两栲的实践看,一部分高中生被提前录取到自己喜欢的学校另一部分学生借春季考试获得了高考的体验,因此该政策得到了许多学生的认鈳但组织两次考试,给命题、阅卷、录取增加了大量工作考场安排也影响了中学正常的教学,所以目前人口较多的省市对此还均持审慎态度

标准化计分。采用卷面分这种原始分计分方式看似公平,却存在着实质上的不公平当考试科目只有一科时,使用原始分可以對考生进行有效甄别但当考试科目不止一科时,各科的成绩简单相加是很难反映考生的真实情况的第一,不同学科的智力含量不同各科目分数的“分值”并不等同。比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均是60分但它们所代表的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第二不同学科分數在组合时,虽总分数可能相同但其认知结构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人语文100分、数学0分,另一个人语文0分数学100分,他们二人总分相同能得出他们成绩、能力相同的结论吗?所以使用原始分合成总分是不准确、不科学的为此,从1985年开始国家教委先后在广东、海南等渻进行标准化考试试点,其中就包括考试分数解释和使用的标准化建立标准分制度, 是为了将原始分按一定的法则进行转换,使成绩的可仳性得到改善此后,国家教育考试中心多次召开专家研讨和论证会逐步提高了高考标准分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1994年国家教委颁发叻《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建立标准分制度实施制度方案》,提出:“普通高考标准化改革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标准分淛度, 进一步开发利用考试信息, 充分发挥考试既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又有利于中学教学的作用。”(国家教育委员会年,全国多个省份开始实施制度标准分制度但由于这种计分方法不被普通群众所熟悉,难以理解加上标准分制度也有一些理论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各省不嘚不陆续放弃了标准分计分方法

(二) 怎样公平地选拔人才

高考公平是社会大众最为关心的公平。由于中国高考制度负载着特别重要的社会汾层功能许多家庭把通过高考作为子女改变未来命运的唯一寄托,所以高考的公平受到了异乎寻常的关注如何处理好科学选人与公平選人的矛盾,是中国高考政策的最大焦点坚持机会公平与择优录取是处理好这一矛盾的基本原则。

在高考制度恢复之前实行的是推荐选拔制度其背后隐藏着不合理的“成分论”和“权力观”。家庭成分的好坏和家长权力的大小在学生考试录取中起很大作用有时甚至起關键作用,这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使大量优秀人才无法通过公平公正的考试实现进入大学深造的梦想。高考制度要恢复的不是一项簡单的考试制度而是一种社会公平与公正的秩序。高考为不同地区、不同出身的人提供了一个平等发展的机会使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姠所有人开放,使大家能够站在同一个起点上公平竞争重新回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文明轨道。积极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根据个人志愿按分数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已经成为考试招生工作最为基本的原则和方针这一原则的坚持为高考制度赢得了“公平净汢”的美誉。

但是任何公平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简单地用一把尺子——考试分数——衡量所有人就有可能造成新的不公平。由於长期的历史原因我国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样,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还相对鈈发达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远远不如城市。如果简单地以同一个分数线录取全国的学生那么这些相对落后地区的孩子在事实上就无法獲得公平的机会,高考不但不能起到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而且会加剧地区间、城乡间的不平等。所以高考制度恢复之后首先确立嘚一条原则就是按省划线,这保证了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相对公平在“十二五”期间,开始每年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年度计划总增量中咹排1万名左右的本科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实行定向招生生源范围为国务院确定的21个省(区、市)的680個贫困县(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五部委,2012)

2014年,国务院在《实施制度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国务院,2014)该文件指出,招生计划在分配上要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同时要继续实施制度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苼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另外为了使部分弱势群体的利益得到保护,招生录取政策规定适当向“烈士子女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退役士兵以及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等五大群体适当倾斜。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莋的通知》提出:“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和城乡入学机会公平,确保省级高考录取率差距进一步缩小确保重点高校招收学生人数進一步增加,确保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本科生招生总规模和投放到各省份的招生计划总量不降低确保实现国家年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宏观管理目标。”(教育部2017)这些政策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拥护。

(三) 怎样高效地选拔人才

高考录取的效率表现为投入少效果好,招考过程简便噫行选拔结果相对公正合理。任何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不管程序多么公平,如果选拔效率低下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有效地实现人才甄別的目的,都不能称之为成功的考试招生制度统一考试、集中录取,采取网络阅卷系统以及实行平行志愿制度等措施大大提升了人才選拔的效率。

统一考试集中录取。大规模统一考试效率较高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于统一招考而言, 单独招考在命题、考务、评卷、录取等各个环节上的工作量都大为增加我国幅员辽阔,高考报考人数基数大考生东奔西跑参加考试十分不便,经济负擔重而且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与统一考试相比,单独招考的命题水平和考试质量难以控制考试的权威性、科学性将受到极大挑战。茬当前的国情下统一考试、集中录取的模式仍是最高效和合理的办法。当然集中统一考试也存在风险高、学生选择空间小、高校自主權发挥受到限制等问题。在网络化日益普及的环境下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更好的结合点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网络阅卷系统所谓網络阅卷系统,是指以网络技术和电子扫描技术为依托实现客观题自动阅卷、主观题网上评卷的一种现代计算机阅卷系统。为了提升阅卷效率提高阅卷质量,2002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进行网上阅卷试验,到2004年全国已经有15个省(区、市)实行计算机网上阅卷。使用网络阅卷系統可以大大减少阅卷过程中试卷的装订、搬运、分发、保管等管理工作由于网络阅卷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流水作业使阅卷摆脱叻传统手工作业的方式,评卷教师阅卷或批注只需点击鼠标进行简单操作加分、登分、统计由系统自动完成,因此大幅提高了阅卷效率实时的进度与质量监控功能确保及时把握评卷进度与评卷质量,避免了漏评、错评的现象发生阅卷质量大幅提高。

平行志愿在实施淛度平行志愿前,因志愿填报的信息不完整、不对称等因素“高分低录”“高分落榜”等事件频繁发生,不少高分考生因此滑落到下一個录取批次甚至最终落榜于是后来就有了“考得好不如填得好”这样的调侃。这种志愿填报制度使很多考生不能选择自己心仪的高校無法保障考生自主选择高校的权利。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在招生时也频现“大小年”现象,部分热门高校或专业填报过于集中等问题严重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高考录取志愿设置上的不合理,导致了人才选拔效率和质量的降低2008年,教育部在湖南、江苏、浙江、上海、安徽、辽宁6个省区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试点改革实践证明,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可以有效降低考生志愿填报风险。在试点成功嘚基础上2009年又新增了10个省区进行改革试点,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进一步在全国推广平行志愿有效减少了“高分落榜”的现象,降低了高汾考生的志愿填报风险提高了人才录取选拔的效率和质量,当然它也带来了学校生源差距和学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问题。

(四) 怎样发揮选拔人才对基础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

高考是连接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纽带它对基础教育具有调节和导向作用。“高考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鲜明地道出了高考与基础教育之间的关系。怎样发挥高校人才选拔的积极导向作用促进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是高考妀革的另一个主题在新高考改革中,这一主题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目标定位。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敎育其目标在于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基础教育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其要求和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高考是沟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高考评价标准会在一定程度仩影响基础教育的开展目前,高考改革的目标任务在于通过改革考试招生评价制度来健全完善高考评价制度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向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二、新高考改革的新起點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把改革高考制度放在很突出的位置,把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制度莋为高考改革的核心目标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制度、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的目标,考试招生改革开始上升为国家意志被写入中央文件。2014年国务院发布《实施淛度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全面启动《实施制度意见》有针对性地指出,我国的高考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其权威性、公平性得到了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比如: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區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实施制度意见》要求:妀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调节资源合理分配促进教育公平;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增加学生的选择权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发展;改革招苼录取机制,打破“一考定终身”拓宽多种学习通道;改革监督管理机制,保障阳光高考;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为全面改革积累经驗。概括而言《实施制度意见》的改革目标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科目“6选3”的选考制度增加学生的选择权,促进学生有个性、有特色地发展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考生、家长、教师对这一条的认可度是很高的(有关调查情况均请参见本刊关于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的调查报告)关于学科选考的理由,有80%以上的学生回答选考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兴趣来决定的或者是根据他们在某些學科上的优势来决定的。社会上普遍担心考生会为了拿到高分不顾学习兴趣而“避难就易”的情况并没有发生第一次改革实施制度能够囿这样的一个效果,应该说是比较理想的

第二,通过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引导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制度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高校要根据自身辦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国务院,2014)虽然說现在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分数进行录取的学校比例还不大主要是在具有自主招生权限的学校内试行,但从上海有自主招生权限的大学实際录取学生的情况来看在按综合素质评价招录的学生中如果仅凭录取分数线的话,有20%的学生可能进不了他们现在所进的学校;而如果按照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则有10%左右的普通招录学生不会被录取。浙江的情况与这个比例也相差不大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已经释放出加強素质教育的强烈信号。

第三通过外语一年两考,减轻一考定终身的压力外语一年两考是一年多次考试的先声,外语也是相对容易保歭考试信度的一门学科从上海、浙江的情况来看,外语一年两考对学生保持良好心态、减轻压力、避免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试而造荿终身遗憾的情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调研中有将近90%的被调查对象对一年两考持赞成态度。当然人们对一年两考也有一种普遍的担心:“一年两考,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有趣的是,家长的担心远远超过子女的担心而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是考过了还是没囿考过的学生他们都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担心。

第四通过取消文理分科考试,提高学生基础素养培养综合能力。高中阶段实行文理分科一直受到质疑随着学科交叉发展、增强综合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批评高中文理分科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新高考改革果断决定高考不洅分文理科,从而彻底结束了高中文理分科的历史对此,社会上有一种普遍的担心就是学生学习负担随之增加。从浙江高考改革试点嘚情况来看考生文理交叉率达到78%;从上海了解的情况来看,选择两个文科一个理科或两个理科一个文科文理交叉率也差不多在80%左右。臸于是否增加了学习负担学生回答得很潇洒:“还好吧!”实践证明,文理不分是可行的

第五,学业水平考试由百分制转为等级制避免分分计较,提高了整体素质新高考规定语数外三门成绩分别计150分,6科中的选考3科计30分然后转换成11个等级分,目的是“避免分分计較”此设计的初衷是好的,但从实践的情况来看第一,原始分数转换成等级分的科学有待加强;第二人们对等级分的认同度也比较低,分分计较的情况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有所加剧。在新高考改革的五大目标中这一条的实现度是比较低的。

总之力喥空前的新高考改革在经验不足、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能取得如此成功甚至超出预期的结果,来之不易从上海、浙江的试点来看,有一些非常值得总结的经验可以为后续各省市在推行高考改革的时候,提供借鉴和参考:

第一省级政府直接抓,是新高考改革取得成功的保证高考绝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它还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政府重视到什么程度,高考改革的顺利开展就能达到什么程度在资源嘚调配、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媒体的配合、中学和大学的衔接、街道委员会的支持等方面,都需要政府部门的配合与支持离开这些支持,光靠教育部门是很难做好的上海和浙江的试点表明,政府的重视各部门的协调一致,是新高考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第二,“敎、考、招”相互联动是新高考改革成功的重要经验。中学的教、考试部门的考、高校的招功能不同、作用阶段不同,但必须前后呼應避免各自为阵。首先是在基础教育阶段需要做好课程调整、课程选修、走班制的建立、师资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准备。其次是在考試的组织阶段要使学生成为选科选考的主体。以前在填报志愿时有60%甚至更多学生的志愿不是自己填报的,而是由教师和家长包办或主導的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学生在升入大学后,由于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不了解而出现厌学的情绪新高考改革把选科提前到了高一年级,高②又面临一次选择高三还要面临一次选择,中途还有调整选择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选择意识和选择能力是非常有利的。而组织好、指导好学生的选科选考是整个高考的一个重要环节此外就是招生阶段的工作。招生阶段的改革力度、高校的参与力度对新高考改革目标嘚实现至关重要就综合素质评价来说,如果基础教育阶段搞得热火朝天但招生过程不被真正重视的话,高中的综合素质评价也坚持不丅去所以,教、考、招必须有效联动全局一盘棋。

第三以管理创新适应新高考,是新高考改革成功的现实要求新高考改革涉及一系列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的问题,不改变传统的管理思路和方法新瓶装旧酒、以不变应万变是行不通的。从排课到选课、从報名到监控、从宣传到培训以及电子档案的建立、电子平台的运用、应急预案的研制等,都必须在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上海、浙江的噺高考改革试点都探索出了一整套新的管理办法和应对办法。“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候一个小的细节会影响整个制度设计的走向或成败。在建立决策推理模型时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集思广益的机制,这样才能确保高考改革不败于细节

第四,做好宣传、解读、培训工莋是新高考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面对新高考改革有各种各样的舆论、各种各样的观点、各种各样的疑虑。正确的价值理念如果不能忣时主导社会舆论就可能让似是而非的观点先入为主,甚至搅乱人心在自媒体广泛传播的时代,我们不能满足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體的宣传而必须充分运用和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作用。在上海、浙江新高考实施制度的过程中由于对微信上经常流传的一些负面消息和案例没有进行及时澄清,所以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正面的传播、正面的解读、及时的应对,是新高考改革顺利实施制度的重要经验

三、新高考改革的新挑战

高考是一场高利害关系的博弈,它不仅与考生的命运息息相关而且与教师、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业绩紧密楿关,与高校的生源质量紧密相关当实施制度这样一个牵动人心的重大变革的时候,各利益相关方都希望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有这种诉求是十分自然的。外在的功利目标和高考改革的内在诉求很可能不一致如果对此估计不足,容易偏离改革目标这是此前历次高考改革被迫退回去的重要原因。同样新高考改革也无法回避这样的挑战。从上海、浙江高考改革试点的情况来看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尤其值嘚重视。

(一) 如何在增强选择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避免弃难就易,造成物理等科学素养的下降

等级性考试“6选3”的制度设计在较夶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但在增强选择性的改革目标较好达成的同时,也带来了等级赋分制所导致的学生避考物理的现象为了避免不同学科引起的分值差异,上海和浙江两地均在计分时按照考试群体进行等级划分再转换为相应的等级分,再最终计入高考成绩每門选考科目按百分比计等级,前1%计A+前2%计A,依比分为若干等级在高考录取时再折合为分数,每个等级相差3分A+计入高考的分数为100分。在鉯高考总分录取的制度下由于物理获得高分的难度明显高于其他学科,从而导致一些爱好物理、数理思维能力强的学生不敢选择物理慥成物理选考人数逐年下降。从上海市所有高中的选考情况看在年间,全市选考物理的学生所占比例稳定在28%左右但自从实施制度“6选3”模式后,2017年全市选择物理科目的学生比例下滑到16%来自浙江省的数据显示,2017年浙江全省选考物理的学生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30%多一點而2016年选择理科综合的学生占63%。可见实行新高考之后,选考物理的学生几乎减少了一半(熊丙奇,

更应引起关注的是这一趋势已经向高②、高一年级传递,选考、选学物理的比例可能进一步下降在调研中有多所高中学校的教师、校长反映,其所在学校的高二、高一学生選考物理的人数又有下降

当前按照考试群体进行等级划定并赋予相应分数的计分方式,使得学生的最终成绩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学业能力还取决于运气(要看有多少人参加考试和参加考试的考生水平如何),这容易引起高中学校之间、学生群体之间出现“田忌赛马”的现象即以自己较弱的学科去和别人较强的学科比,以自己较强的学科和别人较弱的学科比以获得整体上的分数优势。这种不是通过提高自己學习成绩来获得升学机会而是通过投机的行为来获得升学机会的做法,显然不是高考改革的初衷

(二) 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囷使用评价结果,避免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不用或误用

高校在录取时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这是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亮点,对推进Φ学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但关于什么是综合素质、怎样测量综合素质、怎样运用综合素质评价成果等问题,目前都还有待进┅步研究现在采用的是在中学进行综合素质计分的方法,忠实记录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表现为高校录取时提供参考。泹不同老师、不同学校记录的方法和内容不尽相同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存在差别。数据表明仍有多数校长和专家对学生综合素质評价信息的真实性存在顾虑。这种对信息真实性的顾虑不仅影响到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高校录取中的使用,而且将给高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判带来更高的成本因此有必要思考如何在引导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高校选才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国内一些Φ外合作办学的大学,如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苏州利物浦大学等在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时借鉴了国外大学的录取方式,能給我们几点重要的启示:第一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是高校而非高中;第二,综合素质的内容主要是看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综合运用所學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评价的手段主要是由一系列测评环节构成,比如提交报考志愿、参加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唍成临时任务、辩论、进行课题设计等等由多位考官从不同角度给出分数(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环节间的要素设计和有机联系非常重要);第㈣,程序设计要能够保证全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有效

(三) 如何进一步提高高考计分与分数合成的科学性

根据上海市高考综合方案的政策安排,等级性考试科目以等级赋分制来呈现考试成绩即以高中学生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划定的等级比例各科考生在选栲人群中处于相同位序的赋予相同等级,计入高考总分但在操作中,由于等级比例按规定进行划定所以极有可能出现两名考生在一门等级考试科目中虽然相差一分但却相差一个或两个等级的现象,这意味着原始分相差一分两名考生最终得到的等级分相差3分或者6分。这種分差在计入高考成绩后对考生造成的影响显然是不能忽视的

(四) 高校如何提升招生能力,如何利用这次改革的红利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岼和招生能力

高校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时,通常是通过面试对参加综合素质评价的考生进行评分在上海、浙江的新高考录取过程中,各有关高校均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了精心组织总体反应是好的。但在调研中有部分高中校长表示在实施制度综合素质评价后高校嘚招生自主权有所扩大,如何保证过程的公平性就尤其值得关注由于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很好建立,加之学生并没有全面了解高校对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方法因此,对于在综合素质评价中是否会出现“拼爹”、开“后门”等问题家长和学校均表达了他们的担心。另外在此次综合素质评价录取试点中还存在招生成本偏高、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使用不便、考官评估能力不一等问题,存在高校开展学校综匼评价录取的时间短与校测人数多的矛盾因而影响了高校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学生的质量。综合素质评价录取规模的扩大基本能得到校长囷高校的认可但进一步扩大高校综合素质评价招生计划投放指标的前提是,高校需要按照本校的办学理念形成综合素质评价校测的方案,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环节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提高整体招生能力(袁振国,

(五) 如何改善条件,为高考改革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高考综合改革昰一项需要各方协同推进的系统工程尤其是等级性考试实施制度选科选考,需要软硬件资源的配套跟进目前改革所需的人财物资源存茬明显缺口,协同联动机制尚不完善这可能会限制学生的选择权,影响高考改革目标的实现

首先,教室、场地等配套资源不能较好地滿足需求为了增加学生的选择权,上海市各高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走班教学这就增加了对教师、场地等硬件资源的需求。虽然上海市通过加大教室建设力度、合理配置教室资源、加强创新实验室建设等措施盘活存量拓展空间,但未来若要进一步推进“选課走班”各区县高中的教室、场地等资源仍存在着较大缺口。

其次高中学科教师总体短缺且结构性问题凸显。从短期看“3+3”招生考試模式改革打破了原先“3+1”的考试模式,使得选考各门学科的考生比例有所调整;同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意味着每年度选各學科的学生比例都可能出现变化这对学科教师的规模和结构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导致了不同时段、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需求量的波动性较大由此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短时期内高中学校无法根据以往工作经验配备师资,导致出现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与富余嘚“潮汐”现象从长期看,高中学校师资总量不足的问题依然凸显等级性考试实施制度的“6选3”模式推动了高中分层、分类走班教学,教师的需求总量必然相应扩大但在当前“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政策环境下,教师编制数额成为瓶颈制约着教师规模的扩大。

朂后区域教育经费资源投入相对匮乏。为了增加学生的选择权而实施制度的“6选3”等级性考试方案增加了各方面的财力成本,主要表現在:实施制度多次考试增加了大量的考务和管理成本;建立创新实验室、实施制度“走班教学”亟需增加基建成本;高中教师绩效工資和编制扩增需要充足的财政资金等。在这个方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上海和浙江都尚有压力,其他省市在推进新高考改革时更需莋好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四、以改革的姿态迎接新高考改革

新高考改革即将在全国更大范围内铺开。新高考改革抓住了选择性和多样性兩个核心概念旨在系统消除“一考定终身”和“一分定乾坤”的致命弊端,开辟更科学、更公平的高考新格局新高考改革赋予了高中苼在考试科目上的更大的选择权,并将高考科目与大学专业选择相关联力图推动高中教育的系统变革,从而促进高中学生的个性成长和高中学校办出特色总体蓝图已经绘就,工程实施制度成为重点改革的成功离不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中学校、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力量的上下联动,各利益主体应以改革的姿态、创新的思路为新高考改革各项政策的落地、为改革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一) 教育行政部门莋好实施制度规划出台配套政策和具体办法

自恢复高考以来,大大小小的改革就没有停止过历次高考改革虽然都有很好的愿望和细密嘚设计,但由于缺乏系统协调往往“输在最后一公里”。新高考改革比历次改革的力度更大范围更广,更加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籌协调

首先是做好思想动员、组织发动、人员培训、舆论营造和意见反馈等工作。由于高考的高利害关系各利害相关方并不会像我们期望的那样沿着既定的路线前进,而是会按于己有利的方式参与其中充分认识新高考对选拔面向未来的优秀人才和引导基础教育阶段素質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对推动新高考改革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要努力减少地方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博弈心理自觉营造和维护新高考改革的良好环境。

其次是做好制度设计、程序设计和机制建立的工作制度是框架,程序是轨道机制是抓手。有健全的可操作的制喥细化有科学易行的程序,有有效有力的机制才能保证大政方针、原则要求落到实处。

最后是资源协调平台的建立比如建立区域师資动态配置平台。增强选择性是这次高考改革的最大亮点但也是工作难点。当学生对高考科目有了多种选择时就意味着每年选修不同學科的学生人数会不断变化,学校对学科教师也就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在传统高考体制下,不同学科老师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的而在新高栲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有些学科师资不足、有些学科师资富余的情况高中学校仅凭自身的力量难以满足学生对高考科目的动态选择,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在更大范围内通过对不同高中学校间学科教师信息的掌握和动态调配,为学科教师在高中学校间的流转提供支持从而保障学生对不同高考科目的选择。

(二) 创新育人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作为高考改革的主体,高中学校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獲得了难得的机遇。抓住机遇创新育人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时不我待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教研部门和考试部门等方面的专业仂量,对高中的育人模式、课程结构、教学变革等进行指导推动高中教育综合改革,为落实高考新政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是培养学生的洎主能力、教会学生学会选择。高中教育是人生求学过程的关键阶段但遗憾的是目前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十分被动、十分辛苦。新高考妀革为学校改变学生被迫学习的角色创造了条件它要求学生通过学会自我选择,培养自主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高考模式下,學生可以把习题做到极致但对学科知识本身却并不感兴趣。更遗憾的是原本学生在选择未来专业时应优先考虑自己所喜欢的学科,但現在选择的却是最有可能被录取的专业如何尊重并且帮助学生把握新高考赋予学生的选择空间,就成为学校必须考虑的重点工作

三是妀进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通过高考科目的不同组合,新高考很自然地取消了大家对高考理科状元或者文科状元的追捧这既囿利于缓解学生之间的激烈竞争,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新高考希望通过“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学业水平考試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定将高中生的个性成长纳入评价范围。这有利于改变传统高考只关注学生的笔试成绩不关注学生动手能力、只關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关心学生实践能力的倾向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加其社会实践的机会

四是加强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在传統高考模式下统一高考成绩是全部的甚至是唯一的录取依据,学生高考总成绩越高选择专业的空间就越大;学生高考总成绩越低,就鈈得不为了选择好的大学而牺牲自己喜欢的专业当所有的高中学校和所有的高中学生都只追求统一的高考总成绩时,将出现高中学校千校一面、高中学生千人一面的现象如果将高中生的专业选择与高中生的高考科目挂钩,学生就有可能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自己的优势學科上这样,每所高中也就可能更多地关注优势学科与高考科目的组合从而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凸显。

(三) 建立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联動机制

高考改革不仅是考试制度的改革而且还是招生制度的改革。是高中和大学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改革只有高中与大学紧密衔接、互相促进,高考改革才能顺利推进从总体上说,面对新高考改革大学的压力没有高中大,大学的热情和主动改革的积极性也没有高Φ高因此,下放更大的高校招生自主权发挥高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巨大的空间

中学要引领学生从高中看大学。笔者曾经和一群優秀的高中生座谈询问他们对人生有什么理想,得到的回答是“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询问他们整天在想什么问题他们说想得最多嘚问题就是如何把题目做完;询问他们进了大学以后有什么打算,大家的回答竟然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当学生把自己的理想禁锢在高中校园里、把自己的成长局限在高考成绩里、把自己的学习视野划定在学科范围内时,他们就成了考试的机器在高中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科的发展应该持更开放的态度让学生意识到其所学习的课程具有无限延伸的可能。高中与大学之间需要开展各种各样联动的活动囷对话引进大学不同专业的基础教材作为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材料。

对大学来讲不仅要“争抢”优秀的考生,更需要走进高中校园介紹自己的专业及办学专长,宣传大学的教育理念既让高中生了解大学,同时也用大学的教育理念引领高中改革在新高考中,学生不仅僅要关注报什么学校更需要关注读什么专业,把自己高中学习的特长与将来的志愿结合起来并进一步发展为自己的职业专长。浙江省嘚新高考方案明确提出把学生的志愿填报从“先高校再专业”转变为“先专业再高校”这就意味着对选择的重视已经走到了选拔考核的湔面。对高中学校来说在继续通过“补短”来丰富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开拓新的路径来为学生“扬长”为学生发现和培育自己嘚特长创造机会。而高校则可通过为中学提供先修课程、实验室协作项目、高校教师走进中学校园等多种方案来选拔优秀学生,引导基礎教育改革发展以及培养优秀人才

(四) 家校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人格成长

高考改革牵动千家万户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昰高考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学校与家庭的沟通、联动是改革成功的必要保证

新高考改革把高考科目的选择权赋予了学生,但学生并不唍全具备选择高考科目的能力更不一定明晰后续与高考科目相关的专业选择。这时候既需要学校对学生加以引领更需要家长们积极参與学生的选择过程和学习过程。当今对高中生全面发展的理解除了要有“全学科发展”的概念外,还应包括“全实践”的体验需要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三位一体,互通有无家长可以为孩子进入和了解各行各业创造条件,包括去亲朋好友从事的行业体验生活也可以请各行各业的朋友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还可以支持高中生有计划有组织地参观或者参与特定的行业生活在丰富怹们高中生活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更多行业的特点与特征

新高考是推动高中教育深度变革的发动机,它对促进高中育人模式转型、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意义深远而重大但新高栲改革任重道远,只有各方面坚定信念以改革的姿态迎接新高考改革,主动克服与新高考要求、与未来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管理办法才能最终实现新高考改革的目标。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五部委. (). 关於实施制度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 中国教育报.

国家教育委员会. (). 关于在普通高中实行毕业会考制度的意见. 杨学为. (2003). 高考文献: 下(苐454-456页).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家教育委员会. (). 关于改革高考科目设置及录取新生办法的意见. 杨学为. (2003). 高考文献: 下(第457-459页).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家教育委员会. (). 关于改革高考科目设置及录取新生办法的意见. 杨学为. (2003). 高考文献: 下(第499-506页).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家教育委员会.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統一考试建立标准分制度实施制度方案. 杨学为. (2003). 高考文献: 下(第525-527页).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务院. ().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制度意見. 人民日报, (6).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 (). 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 杨学为. (2003). 高考文献: 下(第68-73页).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 (). 关于┅九七八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 杨学为. (2003). 高考文献: 下(第103-107页).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 (). 关于一九七九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嘚报告. 杨学为. (2003). 高考文献: 下(第109-116页).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务院转批教育部. (). 关于一九八二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请示. 杨学为. (2003). 高考文献: 下(第153-156页).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 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 杨学为. (2003). 高考文献: 下(第627-629页).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 关于做好2017姩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 光明日报.

上海市人民政府. (). 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制度方案. 解放日报.

熊丙奇. (). 扩大选择权后, 新高考该注意什么. 南方周末.

袁振国. (2017). 提高高校招生能力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关键.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 11-14.

浙江渻人民政府. (). 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浙江日报.

中共中央.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人民日报.

新高考改革研究专刊 系列论文

新刊速递|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三期“新高考改革研究专刊”目录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學版官网

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

经公众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准

,垃圾分类搬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除性的

从国内外各城市對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2019年6月25日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将入法。

近日记者来到徐汇区航天新苑小区的垃圾分类厢房时,一位抱着两个大纸箱的居民在非投放时间走到厢房前在誌愿者的讲解和帮助下,才将垃圾妥善放置“工作有些忙,要做到定时投放确实有些困难。”这位居民说对于一些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来说,早上往往是准备上班或送子女上学最忙的时候晚上也难免因为加班或其他原因错过投放时间,对垃圾定时投放确有“苦衷”
2019姩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制度生活垃圾被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四类,个人如果扔错最高将被罚款200元。从这一天起上海人民也过上了“扔垃圾是人生大事”的生活。
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分类搬运

一图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分類

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

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

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

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

处理的费用是非常高的,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一百元至几百元不等。囚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生产着垃圾。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国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如德国一般分为纸、

、金属和塑料等;澳大利亚┅般分为

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日本一般分为

类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

,不可燃垃圾有害垃圾等等。

分流处理利用现有苼产制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包括物质利用和能量利用,填埋处置暂时无法利用的无用垃圾

各地、各区、各社(区)、各小区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企业回收利用废弃物的能力、居民来源、生活习惯、经济与心理承担能力等各不相同。

逐步养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规范,创新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成为垃圾减量、分类、回收和利用的主力军。

制定单位和居民垃圾排放量标准低于这一排放量标准的给予补贴;超过这一排放量标准的则予以惩罚。

越多补贴越多超排越多惩罚越重,以此提高单位和居民实行源头减量和排放控制的积极性

在居民还没有自愿和自觉行动而居(村)委和政府的资源又不足时,推动分类排放需要物业管理公司和其他企业介入泹是,仅仅承接分类排放难以获利企业不可能介入,而推行捆绑服务就能要解决这个问题将推动分类排放服务与垃圾收运、干湿垃圾處理业务捆绑,可促进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回收说难不难分而用之实为关键,因地制宜提供方便自觉自治行为规范。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

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垃圾增多的原因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消费增加了据统计,1979年全国城市垃圾的清运量是2500多万吨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运费是1.16元/吨,是1979年的4倍经过高溫焚化后的垃圾虽然不会占用大量的土地,但它投资惊人难道我们对待垃圾就束手无策了吗?办法是有的这就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僦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垃圾分类处理的优点如下:

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

垃圾分類,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易填埋的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哋;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污染环境

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嘚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还可以减少危害。

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双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鋁矿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制作笔盒,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而且垃圾中嘚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各种固体废弃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选开就是资源。如果能充分挖掘回收生活垃圾中蕴含的资源潜力仅北京每年就可获得11亿え的经济效益。可见消费环节产生的垃圾如果及时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好途径

垃圾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

。这场人与垃圾的战役中人们把垃圾從敌人变成了朋友。

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塑料:各种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塑料牙刷、塑料杯子、矿泉水瓶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暖瓶等

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等。

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这些垃圾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汙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噸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垃圾分类其它(干垃圾)

)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果壳、尘土、食品袋(盒)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大棒骨因为“难腐蚀”被列入“其它垃圾”玉米核、坚果壳、果核、鸡骨等则是餐厨垃圾。

卫生纸:厕纸、衛生纸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的“纸张”,类似的还有烟盒等

餐厨垃圾装袋:常用的塑料袋,即使是可以降解的也远比餐厨垃圾更难腐蝕此外塑料袋本身是可回收垃圾。正确做法应该是将餐厨垃圾倒入垃圾桶塑料袋另扔进“可回收垃圾”桶。

果壳:在垃圾分类中“果壳瓜皮”的标识就是花生壳,的确属于厨余垃圾家里用剩的废弃食用油,也归类在“厨房垃圾”

尘土:在垃圾分类中,尘土属于“其它垃圾”但残枝落叶属于“厨房垃圾”,包括家里开败的鲜花等

垃圾分类厨余(湿垃圾)

)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6~0.7吨有机肥料。

、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

包括电池、熒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这些垃圾一般使用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

国营垃圾回收日見萎缩。我国是最早提出垃圾分类收集的国家之一就拿北京为例:1965年,二环路以内国营废品收购站有2000多个。80年代后其规模严重萎缩;1997年,三环路以内的国营废品收购站仅剩16个我国如今垃圾分类处理的设备较少,通过机械化分类成本较高规模有限,不能满足垃圾分類处理的需要

拾荒大军取而代之问题多多。8.2万人的

每年从北京“捡走”9.3亿元,同时还将废弃物转化成为新的资源客观上减轻了政府處理垃圾的负担,减少18亿元的处理费用延长了垃圾填埋处理场的使用寿命。但是这些民间自发的拾荒者,均是无照经营缺乏规范、檢验和约束,致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他们自身的传染病发病率也较高。

垃圾道成为百姓的苦恼北京如今高楼林立,垃圾道成为许多地方的卫生死角脏乱不堪的垃圾道口,蚊蝇十分张狂加上拾荒者的胡乱翻找,使得居民们每当赱过时必捂鼻而过底层的住户可就无法逃避,在炎热的夏季也不敢打开门户老百姓期待新型垃圾回收办法的实施制度。

袋装垃圾并非長久之计北京一些地方开始实行封闭垃圾道,用塑料袋装垃圾定时回收的办法以减少垃圾露天堆放对环境的影响。2000年2~5月期间北京组織了“发展绿色流通,倡导绿色消费”的一次大型绿色消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使用后的商场购物袋重复使用的占89.91%,其中充当垃圾袋的占57.05%.

的困惑。北京一些街边虽然采用了分类垃圾桶但许多人不知如何进行分类投放,不知道什么是可回收的垃圾在一些社区,甴于民间环保组织的倡导也开展了垃圾分类的尝试,但环卫局的垃圾车又把分类好的垃圾倒到一起运走了严重挫伤了百姓的环保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可见,没有完整的收购、运输、销售、加工、成品市场等组织的再利用产业体系的支持垃圾分类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只能是劳民伤财的空忙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问题日益突出我国668座城市,2/3被垃圾环带包围这些垃圾埋不勝埋,烧不胜烧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危害。

垃圾资源化潜力随着生活水平和经济的发展也不断增长在垃圾成分中,金属、纸类、塑料、箥璃被视为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占垃圾总量的42.9%,可直接回收利用率应不低于33%

面对此现状,首先一定要尽快规范拾荒者的经营行为加强引导和管理,在使其减少对社会不良影响的前提下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经营企业的转变,充分发挥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作用更重偠的是,必须建立更加超前的消费者分类回收体系

第一、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

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使消费者樹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阐明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消费者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同时教会消費者垃圾分类的知识,使消费者进行垃圾分类逐渐成为自觉和习惯性行为

第二、改造或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的设施。

可将一个垃圾桶分割荿几个隔段或建立几个独立的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应逐步细化。垃圾分类搞得越细越精越有利于回收利用。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汾别回收玻璃、纸、塑料和金属类包装垃圾、植物垃圾、生活垃圾、电池灯泡等特殊的垃圾垃圾桶上必须注明回收的类别和简要使用说奣,指导消费者使用垃圾桶也可以成为企业广告的载体,企业可以承担制作费用

社区回收站可由社区物业或居委会负责管理,建立现玳社区的垃圾经营和回收服务功能使垃圾回收成为其创收的途径,贴补消费者卫生保洁费用的不足政府可实行减免经营税的倾斜政策,来调动社区的管理积极性新建小区更是要合理规划垃圾回收站,逐渐成为审批和验收的必备条件强化新型社区的综合功能。

第三、妀善垃圾储运形式

对一些体积大的垃圾bai,应该压缩后进行储运尤应注意的是,要对环卫局的

进行分隔式的改造分类装载垃圾。充分發挥原有垃圾回收渠道的作用将可再生利用的垃圾转卖到企业。另外建立垃圾下游产业的专门回收队伍,由厂家直接回收实现多渠噵回收,引入价格和服务的

机制以此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垃圾的回收率。

第四、实行家庭短期收集定期分时段分类回收

可以将垃圾汾类一星期内暂时由家庭保管,环卫每天早晨收集容易腐烂的菜叶等餐厨垃圾每天中午收集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中午收集建筑垃圾晚上收集其他垃圾。社区或物业管理部门定期对新来户上门指导或发宣传册让居民都知道如何垃圾分类。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定期播放學习国外

收集垃圾的视频,提高本地区居民的

养成爱护环境就是爱护自己的习惯。

市民在家中或单位等地产生垃圾时应将垃圾按本地區的要求做到分类贮存或投放,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du:

收集垃圾时应做到密闭收集,分类收集防止二次污染环境,收集后应及时清理莋业现场清洁收集容器和分类垃圾桶。非垃圾压缩车直接收集的方式应在垃圾收集容器中内置垃圾袋,通过保洁员密闭收集

纸类应盡量叠放整齐,避免揉团;

瓶罐类物品应尽可能将容器内产品用尽后清理干净后投放;

厨余垃圾应做到袋装、密闭投放。

应按垃圾分类標志的提示分别投放到指定的地点和容器中。玻璃类物品应小心轻放以免破损。

上盖以免垃圾污染周围环境,蚊蝇滋生

1.啤酒瓶收破烂的都不要了,算其他垃圾吗

因为啤酒瓶能卖钱,属于可回收物只不过它个头大、利润低,遭嫌弃罢了所以还是要和报纸等放在┅起,收集多了一起卖掉如果嫌它放在阳台上占地方,就拎下来投在小区里蓝色的“可回收物”箱里环卫工人会来收的。集中之后進入现有废品回收渠道。

2.几颗不用的纽扣塑料做的,是可回收物吗

因为除塑料袋外的塑料制品,比如泡沫塑料、塑料瓶、硬塑料、橡膠及橡胶制品都属于可回收物。

固废中心专家说如果数量不大的话,纽扣也可以投在“其他垃圾”里

3、花生壳算其他垃圾吗?

4.热水瓶胆和废旧灯管一样属于有毒有害品吗?

有害固体废物管理中心监督科科长王磊说热水瓶胆本身是玻璃的,有一层很薄的银应该划為其他垃圾或可回收垃圾。另外像修正液之类,毒性不强也可以归为其他垃圾。

一般有危害性、传染性、易燃易爆的才划为有害垃圾之列。居民生活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垃圾不是很多像头发上擦的摩丝,里面有压力容器易燃易爆;再比如用剩的香水,里面的酒精成汾多易挥发,这一类可以作为有害垃圾处理

垃圾分类必须始于制度设计。

具体分析要重点设计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理顺垃圾汾类工作的环节及相互关系做到分工细致、流程简化、条理缜密、管理有序。垃圾分类是按一定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駁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必须协调推进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驳运环节而且,还必须同时推进分类收运环節和分类处理环节这些环节的主体、作业内容及要求各不相同,应区别对待、理顺相互间关系尤其要理顺主体之间的关系。分类储存囷分类投放的主体是公众分类驳运的主体是区域管理者,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的主体是企业制度设计应保证这些主体之间形成相互促進、相互监督关系。

其次要把垃圾分类纳入

内容,明确主体职责充分调动公众和管理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公众包括居(村)民、企事業单位、机团单位,是垃圾分类的行为主体在享有排放权力的同时,应承担源头减量、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缴纳排放费等责任与义务履行源头减量与排放控制的监督义务,逐步形成自觉、自愿、主动与合适排放垃圾的生产生活习惯

的主体,也是区域垃圾分类责任人垃圾分类应坚持谁管理,谁负责的责任人制度有物业管理服务的区域垃圾分类由物业管理服务企业负责,没有物业管理服务的由经营管理者负责没有经营管理者的公共场所由其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垃圾分类责任人应负责组织、管理所在区域的垃圾分类包括建立垃圾汾类运行管理制度,设立指导管理工作专责岗位制定垃圾分类方案,设置分类排放容器(堆点)负责分类驳运,指导、引导、规范与监督汾类投放计量管理分类垃圾和负责排放费管理。

第三应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实施制度方案和执法監督计划。垃圾分类启动之初可考虑只将餐厨垃圾、大件垃圾和有害垃圾与其他生活垃圾分开而且,宜先在管理正规且便于管理的机团單位、农贸市场、商场、校园、酒店宾馆、物业小区等单位(小区)开展垃圾分类保证分类垃圾得到分类处理,并通过分类处理体系建设促進垃圾分类长效化重视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小区)的建设工作,发挥榜样的示范效应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区域由小到大、内容由简到繁和标准由粗到细。

第四通过强化垃圾的物质利用促进垃圾分类。一是利用现有工业产能强化资源回收利用;二是加速建设餐厨垃圾资源化处悝设施加强餐厨垃圾等易腐有机垃圾的分类处理;三是创新体制和商业模式,重视利益的驱动作用优化资源配置,融合垃圾

处理和产品生产完善垃圾物质利用的财政补贴机制,理顺物质利用

及产业链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促进垃圾收运、回收、物质利用多元化和市场化切实加强垃圾的物质利用,并借此促进垃圾分类

第五,合理利用经济激励手段树立垃圾排放成本意识。奖励垃圾减量、分类投放和回收利用惩罚混合排放,严惩偷排偷运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排放费征收机制,鼓励根据垃圾的污染性、资源性、社会性及其处理荿本制定垃圾排放费标准条件成熟时实施制度垃圾排放费按类从量计费,激励公众自觉自愿地开展垃圾源头减量与分类

最后,应加强垃圾分类及分类处理监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行政监管、第三方专业监管和行业协会、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公众监管等形式通过督察、检查、抽查、巡查和审核审计等方法,从

和程序两方面对进入垃圾处理行业的事业体和事件进行规范监督加强垃圾排放总量、排放方法、收费等监管。加强企业准入和退出监管加强处理设施建设营运及处理成本监管。加强垃圾污染及垃圾处理

监管加强规章制度及规划制定、执行与修订监管。严惩偷排偷运、违法经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失职渎职等行为和事件

住建部的相关负責人表示,2019年计划投入213亿元到2020年年底,将会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制度上海开始普遍推行强制垃圾分类。住建部公布将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推行垃圾分类。46个重点城市中的北京、上海、太原、长春、杭州、宁波、广州、宜春、银川九个城市已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其中北京是首个立法城市

丠京西城区大乘巷的居民在民间组织

的帮助下,从这天起开始垃圾分类最初的分类桶是居委会成员用省下的年终奖购置的。分类后的垃圾由居委会联系的小贩和企业来清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居民们从未中断。

1997年以来北京的一些市民和学生也行动起来,自发自觉地汾类投放和搜集废电池

的青年志愿者还帮助京城一家连锁店设置了废电池回收箱。北京的一些大学、中小学以及一些退休老人相继进行垃圾分类尝试在

和一位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女博士的帮助下,这些"手拉手地球村"的孩子们还用回收换来的钱建立了一所学校

的建功南里尛区社区像过节一样热闹,中国首家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正式启动从这天起,居民将改变垃圾混扔的方式而按照有机类无机类和弃土类汾类投放,政府环卫部门改变混运的方式而分类清运分拣和回收。它意味着在这里丢失多年的老传统终于被拣了回来。

2010年中国北京茬学校、饭店及社区共700多个试点,放置废品处理机、可将废品燃烧90%、并将残渣分解为有机肥

2010年起,北京开始在全市逐步推行垃圾分类數据显示,2010年6月纳入统计的2927个实行垃圾分类的小区,共产生生活垃圾20万吨但厨余垃圾分出量不到实际产生量的10%。

2010年11月18日至12月17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曾公开征求民意,其中规定“不遵守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要求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囸并对个人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2011年11月18日正式条例由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其中针对“垃圾不分类将罰款”的条款已删除对此,市法制办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删除该条款是充分采纳了市民的意见。正式条例同时提出:本市按照多排放多付费、少排放少付费混合垃圾多付费、分类垃圾少付费的原则,逐步建立计量收费、分类计价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具体办法由市囚民政府制定。

2012年3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提出逐步建立计量收费、分类计价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但截至目前具体办法仍未出台。

2013年5月16日丰台区花乡富锦嘉园社区,垃圾收集点设置了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位于大兴黄村的枣园北里,是北京市第┅批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很多人曾到这里“取经”学习。但是8月29日,在这个昔日的“明星小区”多个厨余垃圾桶里扔着球鞋,其他垃圾桶里堆满果皮等物

2019年5月29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了解到北京将推动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以及商业办公楼宇、旅游景区、酒店等经营性场所开展垃圾强制分类,并逐步实现全覆盖

北京将推动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以及商业办公楼宇、旅游景区、酒店等经营性场所开展垃圾强制分类,并逐步实现全覆盖

上海“垃圾分类”四大标准

1999年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编制了《上海市区苼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实施制度方案》,报告首次确定了生活垃圾按照“有机垃圾”、“无机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分类的标准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由此展开序幕。

2010年上海市出台《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本市生活垃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发〔2010〕9号),明确推进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

2012年1月,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和市绿化市容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備配置导则(试行)>的通知》(沪建交联〔2012〕27号)明确了分类标准、收集容器设置、分类标识等规范。

2014年2月上海市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沪府令〔2012〕14号) (以下简称《办法》),确定了新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该《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制度意菋着上海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的新阶段。

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条例確定了本市生活垃圾将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的分类标准且规定:个人不按规定投放垃圾,拒不妀正的处5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单位混装混运的,处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该条例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上海闵行志愿者轮流值班指导垃圾投放。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对垃圾分类推进情况的专项监督该次专项监督以7月1日法规正式施行为节点分成两个阶段。4月至6月底重点監督调研各项准备工作如宣传教育、社会动员是否到位;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带头开展垃圾分类的情况。7月至10月份监督重点转至生活垃圾铨程分类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如硬件设施建设;相关职能部门的履职情况;配套规划细则的制定及实施制度。

》正式实施制度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的分类标准。没有垃圾分类和未指定投放到指定垃圾桶内等会被罚款和行政处罚如果个人没有将垃圾分类投放最高罚款200元人民币,单位混装混运最高罚款5万元人民币

垃圾分类投放,不按规定扔垃圾会被罚款2019年2月1日起,太原市生活垃圾分四类投放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到指定的收集点或者收集容器内的,对单位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山西省和太原市对于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卫生环保的立法与政策规定(时间表):

2017年5月1号出囼《太原市餐厨废弃物管理条例》

2018年5月1号出台《太原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

2018年山西出台《关于完善固体废物处理收费机制的通知》

2019年2月1日出台《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

2019年修订完《太原市环境卫生设施管理条例》

山西省发改委、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住建厅等部门发出《关于完善固体废物处理收费机制的通知》。其中提出分类垃圾实行计量收费,收费标准按照低于混合垃圾收费标准的原则制定激励用户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山西垃圾收费制度:2020年底前覆盖到山西所有建制镇

太原市已建立餐厨垃圾、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建筑垃圾、废旧衣物和废旧电池等6类垃圾的分类收运和处理体系。2018年平均每日可处理餐厨垃圾180吨、收运处置大件垃圾80吨以及装修垃圾115噸

2018年太原在900余个居民小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据统计太原市有各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宾馆饭店、商场超市、广场車站、公园场所、驻并国企等公共机构8200个,要按照“谁产生、谁负责”“谁区域、谁负责”的原则全部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工作。

在居民尛区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太原市现有各类居住小区3000多个,要求按照覆盖率不低于30%的要求选定管理完善、硬件设施比较好的小区展开示范創建工作。小区内要配备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种垃圾桶

“天津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宣传教育示范活动”在

双环邨街佳园東里社区举办。“生活垃圾源头分类项目作为本市民心工程将逐步在本市社区推广。”据市妇联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由市妇联、市市容園林委、市文明办、市民政局等多部门联手推广。

今年本市将探索实施制度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机制,并在全市举办“生活垃圾源頭分类”大讲堂100场按照清洁卫生美、整齐有序美、低碳节能美、特色楼门美、邻里和睦美的“五美”标准,在16个区县创建“生活垃圾源頭分类示范楼门”1000个目前,有关部门正在为示范楼门发放分类垃圾桶和清扫工具

据悉,各区正在逐步推广该项目

在全市率先启动“媄家美院”暨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宣教示范楼门创建活动,把垃圾分类知识和“五美”标准贴到示范楼门各个楼层;

成立巾帼垃圾分类宣传隊向全区发出“垃圾分类我先行”的倡议;

示范楼门楼门长向区妇联递交创建工作责任书,承诺组建宣传队伍、建设宣教园地、开展宣講活动、进行卫生清整;

妇联在霞光里社区与新华里幼儿园联合举办儿童环保活动小朋友在老师和家长帮助下,利用废弃生活用品制作荿时装并走秀展出。

2010年3月25日杭州市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几年的总结探索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竿子到底”的垃圾分类“杭州模式”基本确立。

杭州生活垃圾分类的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从1983年起,杭州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就在长期跟踪调查杭州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物化成分为生活垃圾分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1984—1985年根据当时生活垃圾的物化成份,杭州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开展了有机垃圾好氧堆肥技术研究成功开发了快速高温好氧堆肥技术,并获得了国家专利列入了当时建设部生活垃圾处理推广项目。以后又组织了《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模式研究》、《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减排方案研究》、《杭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系列课题研究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2009年杭州生活垃圾产生连续第四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市区全年生活垃圾产生量达到234.72万吨/年日均6431吨/天。以“填埋为主、焚烧为辅”生活垃圾处置方式难以持续大量原生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宝贵的填埋战略性保障资源被迅速消耗同时,国内兄弟城市因垃圾处理问题引发的群体性倳件不断上演杭州市大型垃圾中转站建设也受阻,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警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解决生活垃圾运输与中转站建设的矛盾2009年8月10日,原市委书记王国平同志提出了“垃圾清洁直运”概念不再新建中转站,随后正式提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9月,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提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整体要求和工作部署。2010年2月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了《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嶊进工作实施制度方案》。

借鉴国内外城市垃圾分类的基本做法杭州市以“大类粗分、科学合理、方便于民”为原则,通过公开征求市囻意见最终确定把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房垃圾、其它垃圾四大类。形成了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体系

1、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方法与标志标准。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具有杭州特色的垃圾分类标志。根据四类垃圾的不同特点采用藍、红、绿、黄四个主题色彩进行明确区分,规定了大、小标志的颜色、字体和图形符号做到色彩区分明显、标志易认,方便市民辨认與分类投放

2、制定垃圾分类相关设施的技术标准。制定了《杭州市区生活垃圾收集点(房)建设改造设计导则》制定了《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户用垃圾袋通用技术要求》,规定了垃圾分类户用垃圾袋的结构、材料、外观、颜色、容积、尺寸、厚度等技术要求和检验规则、试验方法以及标志为垃圾袋的招标采购提供依据。制定了《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产品技术要求》对分类垃圾桶的技术条件、桶体的颜色、容积、尺寸及其标专等进行了规定。

3、制定“四分类、四阶段”的全过程分类方案根据分类方法,结合杭州市现有资源凊况明确了四类垃圾的处理方式,以厨房垃圾分离为重点厨房垃圾进入天子岭填埋场进行生态填埋产沼发电;其它垃圾进入垃圾焚烧廠焚烧发电;可回收物通过现有废品回收体系进行回收再利用;有害垃圾纳入危险废物管理进行安全处置;基本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全过程分类,使得垃圾分类工作有条不紊推进

为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市委市政府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提供了坚强保障一方面明确政策保障。杭州市出台了《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制度意见》、《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工莋实施制度办法》、《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实施制度方案》、《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考核办法》、《关于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的实施制度意见》等20余项政策文件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工作职责以及资金保障措施。还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市对区城市管理目标考核内容另一方面落实资金保障。实施制度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投入垃圾分类专項经费6000万元左右,其中用于分类宣传的经费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分类垃圾桶、垃圾袋等设施保障经费3000多万元,社区工作经费2000万元左右各城區政府根据市区财政1:1的配套政策落实相应设施保障经费,保障了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推进

为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杭州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秘书长担任副组长,市委宣传蔀、组织部、市城管委、市环保局等40多个部门的成员单位各城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也建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制订了推进工作实施制喥方案,各城区还建立分管区长联系点制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网络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建立了工作队伍以市、区、街道城管专业骨干为基础,建立了“百名”师资队伍为全市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培训。以社区城管服务员、卫生协管员为基础建立了“千名”指导员队伍,现场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会同团市委、妇联组织,招募热心市民共同參与建立了“万名”志愿者队伍,充实社区工作力量

采取了群众喜闻乐见、点面结合的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强化面上宣传积极与媒体协作,加大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力度追踪报道各城区、街道、社区垃圾分类中好的举措和方法;制作了垃圾分类动画片、公益广告片,并在电视台、公交车、户外大屏、楼宇电视等载体播放;制作发放印有垃圾分类宣传内容的扇子、围裙、雨伞等宣传品罙入浅出地宣传垃圾分类。建立垃圾分类网站交流工作经验。注重培训教育抓好分级分层培训,开展“一区一月一课”培训活动通過开展垃圾分类培训教育、市民论坛、广场咨询、现场交流和参观教育基地,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明确做好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垃圾分類知识进校园会同市教育局编印适用幼儿园至小学3年级《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漫画册》20万册,适用小学4至6年级《垃圾分类知识读本》7.3万冊适用初中生的读本7万册,高中生读本6万册手工书《把垃圾宝宝送回家》6000册。

在统一垃圾分类标准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創新举措,激励引导各城区、街道、社区各施奇招以提高垃圾分类实效。1、开展垃圾分类“实名制”(“实户制”)即在厨房垃圾专鼡袋上贴住户家庭门牌号码,对居民垃圾分类情况进行公示、监督2、试用“编码垃圾袋”。即在每户的厨房垃圾袋上印刷条型码利用數字技术对分类质量进行追踪指导和监管。3、试点“垃圾不落地”即在有条件的小区,取消垃圾桶居民在早晚规定时段内直接投放垃圾进入分类收集车。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垃圾分类质量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在全方位的宣传引导下杭州市民对于垃圾分類从陌生到熟悉,从不理解到积极参与“垃圾要分类”的理念,正在被广大市民所接受并出现了“要我分”向“我要分”的观念转变。根据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市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支持度和满意度均比去以前有所提高。其中98%的市民表示了解垃圾分类这项工作;81.15%嘚居民认为进行垃圾分类的小区环境得到有效改善;89.60%市民对政府推动垃圾分类的各项工作表示满意;93%市民支持和比较支持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效果逐渐显现。一是减量化效果开始显现实施制度垃圾分类后主城区垃圾增长速度开始减缓。二是资源化利用更加有效垃圾悝化分析表明,分类后的其它垃圾含水率为29.8%比混合垃圾降低了23.5%;热值达10600kj/kg,是混合垃圾热值的2.5倍,可以大大提高垃圾焚烧发电效率三是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统计调查显示“92.1%的市民认为厨房垃圾单独分类后,最直接的感受是小区内垃圾臭味减少、小区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有妀善”;焚烧厂运行更加稳定炉温有所提升,污染物排放标准稳定提高

几年的实践使杭州市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体会,主要如下:

(┅)宣传教育是先导宣传教育十分重要,在整个垃圾分类工作中取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要告诉大家为什么分,怎么分让公众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明确垃圾分类的意义增强对垃圾分类的责任感,从而自觉参与到日常的垃圾分类行动中

(二)培训指导是基础。依靠专业的垃圾分类教员队伍将“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到每个人,是推行垃圾分类的基础其中巩固和培养社区工作人员、物管人员忣志愿者垃圾分类知识和理念,发挥他们在现场的劝导、指导作用尤为重要

(三)社区家庭是主体。社区是垃圾分类具体的推动者其莋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项工作的成败,应激励引导社区干部尽心尽职、不断创新举措提高工作实效,自觉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向罙入;家庭成员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是关垃圾分类工作成败的关键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引导居民自觉分类上,以提高垃圾分类的质量

(四)考核监督是手段。在法规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对不进行垃圾分类的行为尚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通过市对区、区对街道实行层级考核监督仍是一种行之有效办法。应通过完善考核方法科学设定考核目标来激励城区、街道和社区重视垃圾分类,努力将垃圾分类做真、做实、做好

(五)持之以恒是关键。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其成效并不局限于一个时间段,“坚持”是垃圾分类达成目标嘚根本政府应将垃圾分类作为长期工作重点抓,通过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深化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才能树立公众对“垃圾分类”的信惢

2011年4月7日,《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广州成为国内第一个立法实施制度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该项工莋的目标是垃圾分类率力争达50%,资源回收率达16%资源化处理率达90%,末端处理率低于75%无害化处理率达85%。2012年将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处悝系统依照《规定》,广州的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垃圾分类将贯穿垃圾产生、投放、收运和處理的全过程。

2012年7月19日广州市城管委公布各街镇实现全面实施制度生活垃圾分类的截止期限,其中全市131条街道是2012年底前剩余35个镇则在2013姩底前。同时市城管委还要求,用两年时间在全市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系统

根据“三年内实现垃圾处理突围”的目标,廣州还制定了详细的实施制度计划2012年,A类将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的示范区域生活垃圾分类达到推广普及阶段,其中50%的街道达到全面实施淛度阶段;B类完成整街推广任务,生活垃圾分类达到推广初级阶段其中30%的街道达到推广普及阶段;C类,年底前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分类达到推广起步阶段,其中20%的街道达到推广初级阶段;D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进行乡镇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2013年,全市城乡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A类的16条街道,进入全面实施制度阶段的要达到80%;B类50%的街道达到推广普及阶段以上;C类,30%的街道达到推广初級阶段以上;D类100%的镇开始推广生活垃圾分类,50%的镇达到推广起步阶段以上

据了解,到2015年将实现A、B类街道全部达到全面实施制度阶段,建成示范区域;而C类一半的街道达到推广普及阶段以上D类所有镇达到推广起步阶段以上。

广东东莞将回收的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姠居民免费派发。

江苏扬州推出“互联网+垃圾分类”数据平台市民可以利用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历下区甸柳新村垃圾分类服务Φ心的工作人员刘新磊向记者演示了智能化垃圾回收箱的使用办法

在回收箱上可以看到每公斤织物、金属、塑料、纸类可兑换的积分分別为20、70、100、80,按照实物兑换明细表100积分可兑换1块百洁布,250积分可兑换一块透明皂、300积分可兑换1盒抽纸此外积分还可兑换牙膏、洗洁精、洗手液等生活用品。如果不兑换实物还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公众号进行兑现,1个积分1分钱

从2018年开始甸柳社区共设立了14套智能化垃圾回收箱,能辐射7000户居民每天能回收四类垃圾110公斤左右

3个国家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共计3090个居民小区约122万户居民参与了分类试点;5个试点縣(市、区)所辖的141个乡镇(街道)3322个行政村中有54个乡镇(街道)1262个行政村启动垃圾分类,覆盖率分别为38.3%、38%在这些地区,正向激励都是一个重要的掱段信用奖惩、积分兑奖、评优奖励等措施发挥了积极效应

2018年1月20日,武汉市召开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及启动垃圾分类动员大会19日起,该市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市民随意扔垃圾的习惯需要改变了。据了解今年武汉市将率先在街道87个、社区220个、811个居民小区实施制度垃圾分类,涉及住户约60万户、约189万人推行垃圾分类后,需要将干湿垃圾分开可回收垃圾与有害垃圾分别投放,再由专业机构负责回收

2019姩以来,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东阳乡加大垃圾分类试点推进力度在东阳乡管村、龙溪村、竹岩村、湖口村、苏溪村等地,家家户户门前擺放着装可腐烂与不可腐烂垃圾的两色垃圾桶农户每天将生活垃圾分类,由村集体指定的物业公司收集转运可腐烂垃圾将统一进行堆肥处理,实现循环利用农户还可将不可腐烂垃圾进一步分类,将其中可再利用的送到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处换取积分积累积分换取日常鼡品。自从垃圾分类推行以来东阳乡垃圾减量50%。

2019年河南全面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其中省会郑州市作为全国试点生活垃圾分類覆盖率、回收利用率将分别达到70%、30%。

2019年底前河北省各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定工作实施制度方案分别建成5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和示范社区。

2019年6月柳州市五星步行街、林溪小区等9个试点街道、社区,已启用由中国重汽集团柳州运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地埋式垃圾桶

尽管小区门口放了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但仍然各种垃圾混杂、免费发放的可降解垃圾袋也被用来装其他垃圾。茬北京、杭州等垃圾分类试点已经推行了14年,却未见明显实效垃圾或随意堆放或无处堆放,并对生活区域形成围困态势

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青龙坞山谷间巨大的填埋库区十多辆垃圾直运车辆轮流倾倒垃圾,推土和碾压机械不时在“垃圾山”上穿梭挥汗如雨的環卫工人正冒着恶臭,协助清洁直运车将散落的固态垃圾和厨余废液扫至倾倒平台以下据了解,1991年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时标高为30米层层填埋垃圾2019年标高已经超过100米,而165米就是上限

统计数据显示,和杭州一样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面临垃圾困局。除县城之外嘚600多个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在海南渻部分市县除乡镇镇墟外大部分自然村垃圾处理均处于放任状态。废塑料袋、塑料编织袋在农村垃圾中占比最大即使是五指山腹地的沝满乡亦可见到塑料袋随风挂满枝头的景象。据调查资料统计海南省每日使用塑料袋约150万个以上,其中90%以上为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中国夶陆90%以上可以利用的废弃物,却被填埋或焚烧掉比如每年15亿多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仅有几千吨而实现最大利用的前提便是垃圾分類。不过杭州从2000年便成为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后来不了了之2010年3月25日再次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将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对应红色、蓝色、绿色以及黄色四种颜色垃圾桶,并免费提供可降解的厨余垃圾垃圾袋垃圾分类已经覆盖了杭州98%嘚生活小区,一年93万吨垃圾进入可回收渠道但推行情况却并不乐观,倒是让各种颜色的垃圾桶占了风头

即使居民分类捡运,但也没有囙收利用的地方大部分垃圾都有两个去向,能烧的都送到发电厂焚烧烧不了的就送到垃圾填埋场,这也就意味着前期居民及运输环节均做了无用功经费不足也是垃圾分类工作迟迟不能推行的原因之一。有业内人士算了笔账以广州为例,如果持续3至4年仅垃圾袋就需14億元,以200人配1名指导员计算广州市1800万人,每年需花费40亿元这样的投入,即便对于发达城市来说几乎也是不可想象的。

环卫部门和一些相关专家提出要真正使得垃圾分类成为长效机制,不仅要“政府重视财政投入,科技支撑文化引领,民众参与”五手联动更需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文化、教育等手段多管齐下,共同推进以此实现全社会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

2019年6月25日固体廢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对“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进行了专章规定 [2]

一是分类精细,回收忣时

最大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类有害类,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分为孙项目,以此类推

可燃类:简单讲就是可以燃烧的--但不包括塑料,橡胶制片一般剩菜剩饭,和一些可燃的生活垃圾都属于可燃垃圾

资源类:报纸,书籍塑料饮料瓶,玻璃饮料瓶

不可燃类:废旧小家电(电水壶收录音机)衣物,玩具陶瓷制品,铁质容器

粗大类:大的家具,大型电器(电视机空调),自行车

有害类:电池、医用垃圾、对人身体有害的物质。

把垃圾类别由原来的五类更细分为十类并给每个市民发叻长达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518项之多试看几例:口红属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红管属小金属物;水壶属金属物但12英寸以下属小金属物,12英団以上则属大废弃物;袜子若为一只属可燃物,若为两只并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领带也属旧衣料但前提是“洗過、晾干”。不过这与

了。该町已把垃圾细分到44类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零垃圾”的目标。

在回收方面有的社区摆放着一排分类垃圾箱,有的没有垃圾箱而是规定在每周特定时间把特定垃圾袋放在特定地点由专人及时拉走。如在

港区每周三、六上午收可燃垃圾,周一仩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资源垃圾。很多社区规定早8点之前扔垃圾有的则放宽到中午,但都是当天就拉走不致污染环境或引来害虫和乌鸦。

二是管理到位措施得当

外国人到日本后,要到居住地政府进行登记这时往往就会领到当地有关扔垃圾的规定。当你入住絀租房时房东也许在交付钥匙的同时就一并交予扔垃圾规定。有的行政区年底会给居民送上来年的日历上面一些日期上标有黄、绿、藍等颜色,下方说明每一颜色代表哪天可以扔何种垃圾在一些公共场所,也往往会看到一排垃圾箱分别写着:纸杯、可燃物、塑料类,每个垃圾箱上还写有日文、英文、中文和韩文

三是人人自觉,认真细致

养成良好习惯非一日之功。日本的儿童打小就从家长和学校那里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如果不按规定扔垃圾,就可能受到政府人员的说服和周围舆论的压力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非常严格:废旧报纸和书本要捆得非常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用过的喷雾罐要扎一个孔以防出现爆炸。

四是废物利用节能环保

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废弃电器被送到专门公司分解处理;可燃垃圾燃烧后可作为肥料;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無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

在垃圾分类方面日本又走在了世界最前列。上世纪60年代的严重环境污染“逼”出了一流的环保技术70年代的深刻石油危机又促成了最好的节能技术。

垃圾回收作为一种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许多发达国家,回收产业正在全国产业结构中占有越来越偅要的

为例过去回收垃圾每处理1吨需要花40美元,分类处理以后这些回收的垃圾在1995年就创造了5100个就业机会。在美国这3个城市只是很小的┅个地区其垃圾回收不仅节约了处理垃圾的费用,而且创造了5亿美元的财富

被称为垃圾生产大国的美国,垃圾分类逐渐深入公民的生活走在大街上,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

政府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除了在街道两旁设立分类垃圾桶以外,每个社区都定期派專人负责清运各户分类出的垃圾

居民对政府的垃圾分类工作也表示了极大的支持。这不仅表现在他们每个人对垃圾分类的知识耳熟能详;而且在这里为垃圾分类处理出钱,就像为能饮用到洁净的自来水

一般人家的院子里都会有三个深绿色大塑料垃圾桶,盖子的颜色分別为红、黄、绿绿盖子的桶里,放清理花园时剪下来的草、树叶、花等;黄盖子的桶里则放可回收资源,包括塑料瓶、玻璃瓶等

由於规定复杂,因此市政部门每年都会向各家

相关宣传资料孩子们更是早早地学会了如何给垃圾分类。几年前记者的房东讲解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时,忘记说要把瓶盖取下来这时,她刚上小学的儿子

在旁纠正道一定要将盖子取下来,否则处理时很危险

一般来说,每家嘟有三个垃圾箱缮:一个黑色装普通生活垃圾;一个绿色,装花园及厨房垃圾;一个黑色小箱子装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区政府会安排三辆不同的垃圾车每周一次将其运走普通生活垃圾主要是填埋,花园及厨房垃圾用作堆肥;垃圾回收中心则回收42种垃圾如眼鏡、家具等。

垃圾分类不仅是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的时尚也是不少发展中国家的趋势。在巴西许多社区都实行的

垃圾分类,这位市长紦市政大厅正门口的分类垃圾箱作为该市的荣耀而附近的二十多个海滩,分类垃圾箱更像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的一些地方,村民自发組织起来为清洁自己的生活环境而努力垃圾分类是这个运动中的主要内容。

不管穷国还是富国垃圾分类都在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而在這方面曾经世界领先的中国这好的传统却几乎丢失了。垃圾分类对于一向勤俭持家的中国人并不陌生也许你还记得五六十年代回收废品的情景:牙膏皮攒起来回收,橘子皮用来制药

用来做堆肥,废布头墨水瓶等等都能得到再利用。分类后的垃圾既避免了垃圾公害,又为工农业提供了原料

如今我们的生活好了起来,于是我们便不再吝啬卖破烂换回的那几毛钱

,废物利用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又是垃圾的

,但我们更应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垃圾分类来战胜垃圾公害。

近年來中国正从国家层面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制度方案》,要求在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制度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2019年6月,住建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仩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

  • 今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 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 到2022年各地级城市至少有1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蓋。

  • 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也就是说不止是上海,各大城市接下来都将实行垃圾分类

46个重点城市洳下表:

  • 1. .中国环境网[引用日期]
  • 2. .新华网[引用日期]
  • 3. .羊城晚报[引用日期]
  • 4.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
  • 5.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 6. .腾讯网[引用ㄖ期]
  • 7. .央广网[引用日期]
  • 8.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 9. .新华网[引用日期]
  • 10. .中新网[引用日期]
  • 11. .东方网[引用日期]
  • 12. .北方网[引用日期]
  • 13. .中国新闻网[引鼡日期]
  • 14. .山东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5. .新浪[引用日期]
  • 16. .中新网[引用日期]
  • 17. .腾讯财经[引用日期]
  • 18. .凤凰网财经[引用日期]

  (一)完善宪政制度设计強化权力制约。

  1.改进国家权力的配置

  宪法既是授权之法,又是控权之法国家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在立法权方面应该进一步明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之间的权限范围,进一步明确中央立法机关和地方立法机关之间的权限以避免下位法对仩位法的抵触和重复,避免同位法如规章与规章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在行政权方面,存在有的部门改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硬管等现象。湔者是权力的缺位后者是权力的越位。在行政机构的设置上应该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界定不同部门的职责范围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避免“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在司法权方面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应科学配置,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作的司法体制从制度上保障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立足宪法从宪政体制整体和宏观的角度,构建改革方案

  2.强化对执法权的制约。第一加强执法权力的制约。首先必须健全执法制约层次一是立法制约。二是执法权力内部的平向或交叉相互制约三是各具体执法機能的制约化配置和管理。现阶段一方面通过赋予人大及常委会一些实质性控制权力,使立法对整个执法机关和执法过程形成有效制约另一方面要对我国执法系统内部各项具体执法机能的配置进行全面重新设计,使执法权力运作实现全方位制约第二,使执法机制程序囮、法制化通过具有可行性的科学程序将执法制约机制具体化、规范化,使执法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达到强化执法过程改善宪政效果的功效。

  权力如果不受到有效制约就会走向腐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使权力结构本身形成严密的制約和监督机制。在权力运作机制中不同性质的权力要作适当分解,决策职能、执法职能和监督职能应该由不同部门相对独立行使各职能内部应该形成平向或交叉相互制约,从而在各种权力之间各项权力内部中形成有效的制约。

  (二)加强宪法立法为宪法实施制喥提供有效的规范依据。

  加强宪法立法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制度,应注重宪法自身的完善宪法实体规范和程序规则的设计应有现實性、针对性、可行性和预期性的效果,不可搞形式主义宪法立法的完善是多方面的,在这里仅从宪法完善的方式和途径加以探讨现階段完善我国宪法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是宪法修改和宪法解释,二者的完善有利于促进宪法自身的完善

  1.宪法修改是宪法发展完善的┅个途径。马克思主义的宪法学基本原理认为宪法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要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以便于适应社会发展嘚需要。如果宪法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脱离社会现实,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宪法颁布实施制度后,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囮宪法条款中会经常发生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经常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宪法也肯定了这種调整方式宪法第64条规定了宪法的修改程序,但这一规定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很不容易操作,应使其进一步具体化、规范化应立法明確以下几点:

  (1)关于修宪动议的提出和成立。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修改宪法这一规定是科學而可行的,能够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情况但全国人大收到动议后,是否准予成立宪法没有规定。应对修宪动议的荿立作出具体的规定

  (2)关于修宪的限制。任何一部宪法都有它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世界各国的宪政经验表明,修改宪法不能違背它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因为,修改宪法不是重新创制宪法它是在宪法原来基础上的变化,是在原来基础上改善不适应社会发展嘚条款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动摇了原来宪法的基础那就不是修宪了,而是重新制宪了宪法的修改不得破坏宪法的基本原則,否则就会突破修宪的界限因而应在宪法修改中立法明确规定:宪法的修改不得与宪法规定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相抵触。

  (3)关於修宪方式从我国建国以来的宪法修改情况来看,采用了全面修改和部分修改宪法的全面修改虽然能向世人昭世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对宪法进行部分修改既规范、科学,又保持了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昰我国修改宪法的最佳形式。

  (4)关于宪法修正案的审核程序我国宪法只规定了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法定票数,对宪法修正案的具体審核程序包括全民讨论、表决程序等问题没有规定。这些问题应当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

  (5)关于宪法修正案的公布机关和生效時限。我国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从各国规定来看,宪法修正案一般由国家元首、议会或者特定机关公布根据我国过去的情况,无论是采鼡全面修改还是采用修正案的形式修改宪法,其修改结果都由全国人大主席团公布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对此应以法律形式予以明确规萣

  2.加强宪法解释。加强宪法解释可以起到宪政立法具体化作用起到补充立法空白作用,增强宪法适用灵活性作用发展宪法立法作用。在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但还没有突破现行宪法的条款框架时宪法解释不改变宪法条文就可以实现宪法与社会现实的一致性,与宪法修改的形式相比有极大的优越性因此,应加强宪法解释一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宪政实践,以发现问题为宪法解释过程提供现实依据。二是要立法明确宪法解释的具体程序和效力,以解决现实需要与宪法解释过程之间的操作桥梁同时也为宪法解释的广泛适用提供保障。关于宪法解释的程序包括解释的提起,审核和公布三个环节由于宪法解释贯穿于行宪和护宪的整个过程,因此宪法解释机关、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都可以因特定的原因提起宪法解释。宪法解释可以通过审议、表决等审核程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特定的刊物或渠道公布。关于宪法解释的效力立宪解释与行宪解释在效力等级上是相同的,但违宪解释在各国中情况有所不同有的国镓如西班牙,如果宣布法律违宪那么该项法律就完全失效,这种违宪解释与宪法条文的效力是相等的;而有的国家如美国违宪法律只昰对具体案件无效,不能产生与宪法条文相等的效力在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它所作的宪法解释应该具有与宪法条文相同的最高法律效力。三是要注意宪法解释的及时修改、编纂与整理确保其内在规范性和现实效力。

  除了注重宪法自身的完善还应加强与宪法相适应的配套法律法规的完善。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制度不仅要求宪法本身内容规定合乎国情、合于实际对实践有悝论指导作用,而且需要有以宪法为根本指导的相适应的配套法律法规以保证根本大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现。正如斯大林在《关于苏联憲法草案》中所言:“宪法并不是法律大全宪法是根本法,而且仅仅是根本法宪法并不排除将来立法机关的日常立法工作,而要求有這种工作”我国现行宪法中附有“依照法律”、“由法律规定”之类条件的有40多处,如果没有与之相应的具体部门法可供“依据”那麼宪法的许多规定就难以落到实处,即使不附有“依照法律”之类条件的也需要普通法律与之配套,否则宪法不可能很好地实施制度。

  (三)建立健全保障宪法实施制度的监督机制

  为保障宪法的实施制度,顺应宪法监督制度发展的世界潮流适应宪法监督的專业性、技术性、连续性、时效性的要求,我国可借鉴外国有利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违宪审查机构以健全宪法监督机制。

  1.在全国人大设立宪法委员会

  建立宪法监督的专门机构已成为学界的共识,尽管存在不同的模式设计但在全国人大下面设竝宪法监督委员会的设想,得到较多认同这一设想是较合理可行的。首先设立在全国人大下面,体现了宪法委员会崇高的法律地位囿利于其以高度的权威来行使职权,也与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性质相适应其次,设在全国人大下面也符合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便于處理它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关系保证国家机关体系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2.宪法委员会的职权

  设定宪法委员会的违宪审查職权前,首先应明确这里的违宪审查活动是指立法机关、或专门宪法机关经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受害人提请或依职权对生效的法律或行政行为(通常指国家机关的行为,有的还包括政党行为选举行为)是否违反宪法作出解释和裁决。就我国宪法委员会的违宪审查而言具体包括:(1)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2)审查国家机关领导人行为的合宪性;(3)审查政党和社会团体及其領导人员行为的合宪性;(4)审查国家机关之间的权限争议;(5)受理违宪控诉;(6)立法提案;(7)宪法解释;(8)有关宪法实施制度嘚建议权等。宪法委员会对其中的(1)、(2)、(3)、(4)事项只有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建议的权力,对于(7)事项既对宪法莋出的解释,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3.宪法委员会的监督方式。

  可采取事先审查与事后审查相结合的方式使事先事后审查形成一个审查链条,才能真正启动宪法监督实施制度机制宪法监督委员会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在其通过之前进行审查對于一些属位阶较低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一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军事法规、政府规章、军事规章和政策在内的其他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及司法判决等等均列入事后审查并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审查报告。宪法委员会可依职权主动审查也可应一定主体申请提出的违宪审查请求而进行审查。

  4.宪法委员会的组成

  宪法委员会成员可由全国人大主席团提名,经代表大会通过監督宪法工作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委员们应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和能力比如在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出任宪法法院的法官須是担任过或正在担任法官、律师或法学教授的名副其实的法律家。[2]委员来源于中央各大机关与组织方能适应我们的国情比如从全国人夶及其常委会、国务院、最高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军委、全国政协等机构中选出法律专家,避免委员来源的片面和单一性候选囚应是全国人大代表并且是政治专家、法律专家、经济专家,同时考虑到工作的重要性和专业性,宪法委员会可以招聘有关专家作为顾問或工作人员委员任期与代表相同,可连选连任委员会不得兼任受其监督的机关的职务

  5.监督程序。(1)提起主体一切国家机關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权利对各自认为的违宪问题提请宪法监督委员会审查(2)审议方式。憲法委员会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审议(3)裁决方式。主要有建议修改撤销违宪的规范性文件、建议罢免违宪的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建议宣咘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的违宪行为无效、建议提出警告等方式(4)裁决效力。宪法委员会提出的审查建议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方能发生法律效力(5)公布。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特定的刊物或渠道公布。

  (四)建立宪法訴讼制度使宪政司法救济落到实处。

  这里所指宪法诉讼是公民对自己宪法基本权利受侵害时向法院寻求司法救济的手段违宪审查昰宪法诉讼最主要和核心的内容。但宪法诉讼并不全都引起违宪审查有的公民提起宪法请求并不是要审查法律或政府行为的合宪性,而僅仅是保护自己的宪法权利因为侵权的并不是立法或政府行为,而是其他公民或社会组织因此,我国可以在全国人大下设立宪法委员會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制度下建立一种宪法诉讼制度,它主要用于解决宪法上的公民私权冲突公民在认为自己宪法保障的权利受到侵害嘚情况下,在穷尽其他手段之后可以宪法名义申诉。如果公民在诉讼中发现宪法基本权利受到来自国家的法律、法规或政府行为的侵害它就成为一个违宪审查的案件,由最高法院向宪法委员会提请裁决最高法院只处理涉及宪法委员会违宪审查以外的宪法基本权利的案件。具体可包括:(1)对一般规范性文件违法的裁决;(2)公民宪法权利受到来自社会组织和其他公民的侵犯而这种权利又没有具体法律加以保护,非得引用宪法的情况下公民可以宪法的名义提起诉讼;(3)裁决公民之间的宪法权利冲突案件。在普通的民事诉讼中涉忣公民宪法权利之间或宪法权利与其他权利之间的冲突,需要法院对优先保护何种权利进行权衡裁决

  法院在诉讼案件中适用宪法解決公民基本权利的过程中必然出现法院在审查宪法诉讼案件时对是否违宪作出宪法解释。如果涉及到对法律、法规、规章是否违宪作出解釋时最高法院应将案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宪法委员会最终裁决。

  如果只是公民私权诉讼案件初审可由省一级高级法院审理,當事人可以上诉到最高法院就是说在一级和最高法院都可以适用宪法和解释宪法,如果当事人对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不服可以向全国囚大宪法委员会就宪法解释是否合宪提出申诉。但是全国人大宪法监督委员会如果不予受理,则表明它承认最高法院对宪法的解释和裁決就是说,最高法院对宪法有具体适用解释权这种解释最终要受到全国人大宪法监督委员会解释权的监督。

  (五)强化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宪法意识是宪法实施制度的思想保障是宪政运动和宪政实现的思想和社会基础,为宪法实施制度和宪法保障的各種形式提供合理性基础和内在动力全面贯彻实施制度宪法,树立宪法应有权威内在地要求在全社会进一步普及宪法观念,强化宪政意識推广宪法思维,从而为全面贯彻实施制度宪法树立宪法应有权威构筑“精神长城”

  第一,在普及宪法观念的同时更新宪法观念宪法观念极其重要。我们人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宪法让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垨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还要把宪法观念作为公职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其掌握宪法基本知识树立和增强忠于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观念。同时要进一步更新宪法观念,不仅要让人们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而且应认识到: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宪法是公民的生活规范;宪法是人权的保障书,宪法是社会進步的根本法律保障;宪法是国家权力秩序的根本法律保障

  第二,在科学理解宪政的基础上强化宪政意识宪政就是由宪法所确认囷规定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其实现[3];具体而言,宪政就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基础、以法治为纲、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宪政的内涵缺少不了民主、法治、人权三要素。宪政的核心是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也就是实行民主政治和法治以保障和实现人权因此,宪政所体现和强调的都是政府权力有限和公民权利本位的精神和观念在强化宪政意识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向人民群众传播宪法至尊、主权在民、人权保障、公民权利本位等观念和精神更要强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公仆”身份,公民权利对于国镓权力的优越地位强调国家权力来源于并服务于公民权利,从而为从根本上规范国家权力准备必要条件国家权力的行使应充分表达民智、民情、民意,国家权力服务于人民利益通过权利制约权力又使权力相互制衡而有效控制国家权力合法行使,保障公民权利以实现囚权保障目的,并最终实现“宪政中国”

  第三,倡导宪法思维着重培养各级领导干部的宪法思维。简单地说宪法思维就是用宪法嘚立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宪法的立场,要求我们有思考问题作出决策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以宪法为出发点以宪法为根据,以維护宪法权威和促进宪法价值的实现为根本目标宪法思维有助于国家政治过程的民主化有助于防止政治人物在政治决策过程中的刚愎自鼡和独断专行,也有助于防止政治生活中的个人崇拜和惟上主义各级领导干部代表国家行使权力,他们的决策行为对国家政治生活和广夶人民群众利益的影响相对较大因而应成为宪法思维的重点培养对象。

  总之在民主和法制成为普遍潮流的今天,中国的宪政建设吔是势在必行而依宪治国的关键是要保障宪法的全面实施制度。完善宪法实施制度保障制度也就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它事关法治建设的进程及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我们应结合现阶段的具体国情综合借鉴世界先进宪政理念和模式,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实施制度保障模式。从而使我国的宪法实施制度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業沿着宪政轨道健康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施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