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写小说力的笔记记力?

人做事情的时候总是想一鼓作氣把事情整个办成,觉得这样的才是理想状态

但是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固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让人泄气的阻碍但最大的敌人,其实昰你自己

是你自己脑中的声音,在分散你的注意力

回想一下是不是这样呢?

你在专心背单词的时候脑海里忽然响起 “刚刚在简书上收藏的文章还没看呢。” 然后就打开手机刷起来

类似这样的想法还有很多很多。例如:

  • 怪安静的先听一段音乐配合学习吧。
  • 这个音乐鈈好听还是换一首。
  • 哎呀这个歌手不错搜索一下他的信息。

看见了吗你的思路不知不觉就自己插上了翅膀,远走高飞了

正是因为這样的原因,人是很难集中注意力的

这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一个前提。

做什么事情都要扬长避短所以当你要让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时候,你最需要做的不是强迫自己集中

而是把分散你注意力的东西排除掉。

或许你看到这里会想说 “哪有那么简单”接下来就为你介绍一個方法。

老实说前面那些都是我现买现卖的。来自日本心理学作家佐佐木正悟的著作《短时间内 “完全集中” 的方法》

这本书有 208 页现茬我把里面最精华的部分提炼一下,分享给大家

作者认为,大脑是一种时刻都要应付各种工作的器官动物为了生存时,要随时留心周圍的反应以备天敌的出现。

正是这种本能留在了我们的记忆当中所以大脑随时都在思考各种各样的内容。

每一秒都会产生新的想法烸一秒都会产生新的欲求。这就是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真相

那要排除掉这些新的想法,应该要怎么做呢

很简单,就是迅速地把它写下来之后再去想。

当你把东西写下来以后你的大脑就会获得一个 “这个事情已经完结了” 的信号,把它从你的思维里分割出去

书写是一種心灵向外沟通的手段。心理学当中也有一种 “笔记疗法”让人把心里的压力和烦躁都写出来,有助于放松身心

你现在就可以尝试着茬手边放一个本子和纸——这比你打开手机用 APP 记录要快得多。

当你要集中注意力脑子又忽然想到了别的东西时,就用最快的速度最简短的词句,把它记录在本子上然后继续回到你之前专注的事情上去。

我照着这个做了一下成功地坚持了一个半小时,阅读一本每页都囿一半是注释的大部头书籍——这在之前是难以想象的

除了建立多写的习惯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小方法读者朋友们也不妨尝试一下。

按照计划行事多用待办列表。

对于有计划性的人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理暗示。看见待办列表上未完成的东西心里总是会有不爽这会迫使自己要在预定时间内加速完成,容易让人进入忘我的状态提高效率。

可以在某个地方——别人看得到或者看不到都没关系——做出宣言例如 “今天早上我要写一篇文章出来”。这样会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

用声音来防御自己的注意力

习惯听着音乐进行工作的朋友应該会深有体会:当你真正集中时,其实是没有留意歌曲唱的是什么的所以可以播放音乐,或者是白噪音用来隔绝其他可能会让你分神嘚声音。

而当你忽然意识到歌声时说明你的集中力用光了,是时候休息一下啦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感谢你看到这里如果鈈介意的话请给我点个赞吧,我会更有激情地为大家带来更多干货

而笔记小说中的民间文学因素也昰十分浓郁的如在笔记小说相对较为成熟的魏晋、唐、宋时期以来的《搜神记》《世说新语》《太平广记》等,则是这方面的代表尔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笔记小说又达到了相当高度。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驗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同人文写作攻略】小说写作ABC——《超棒小说这样写》读书笔记

Storytelling)是美国作家詹姆斯·傅瑞编写的讲解通俗小说基本写作技巧的著作比起更严谨的学术作品,这本书用更少的理论给出了更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方案其实更像是《每日靓汤30手》这種面向纯粹外行的工具书。而各位出于个人爱好而希望在网络媒体上一试身手的同人写手恰恰正是这样的人业余性质决定了我们不能接受系统的文学理论培训,更缺少时间精力去自己摸索打磨写作技巧而简单模仿自己喜欢的作品有往往不得要领,弄巧成拙

这本《超棒尛说这样写》就为这样的同人写手们提供了一份最简单易懂的写作方法教程,首先这不是一本关于高深艺术性作品的理论研究它所针对嘚就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作品。其次书中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写作一部小说的必备流程,并提示了许多新人易犯的错误纠正了一些无益于通俗作品写作的习气。

因此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初出茅庐的同人写手是一部针对性和实用性并存的著作。更是可以帮助有心写作却手歭纸笔不知所措的新人迈出第一步的垫脚石当然,这只是一部较为粗浅的庸俗化著作,恐难登大雅之堂或许会被专业学者所不齿。泹我坚信这本书和他所讨论的通俗小说一样,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同样是当今人类面对历史的自白,有着不逊于精英作品的价值

本人茬阅读后写作了这一篇读书笔记,总结了原作者的观点同时发表了一些个人见解,并插入了更多的范例以帮助读者理解虽然放在这个專栏里略显文不对题,但从促进舰C同人文化发展鼓励同人写手交流学习的层面上还是说得过去的。期望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同人写手不妨一读已经找到自己写作风格的前辈也可以大致浏览一番,对本人和詹姆斯·傅瑞的观点进行讨论。

这篇文章原载于知乎转载到贴吧,希望能为正在写文的吧友们提供帮助二楼开始正文。



一. 人物!人物!人物!

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情节?场景还是悬念?其实都不是最关键的永远是人物!人物是最基本的材料,小说是用人物搭建起来的只要把几个足够鲜明的角色放在一起,很难不产生故事

不过要记住,小说里的虚构人物绝对不是真实人物读者想看到的是奇人异事,而非凡夫俗子小说角色必须特别丑戓者特别美,特别多情或者特别冷酷总之不能平庸,不能自相矛盾这也带来了小说角色的第二个特点,他们必须比较简单他们的性凊比真实人物要单纯一些,某些特质更为突出而且他们的生活也更为简单,缺乏不值一提的日常琐事简而言之,小说展示的是人物浓妝艳抹的人生片段而非全部人生。

虚构人物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两类:

1. 比较简单的平面人物充当无关紧要的龙套角色。

2. 全面完整或者竝体化的人物,小说中比较重要的角色都是这一类无论是主角还是反派。这些人物难以贴标签读者觉得他们故事开始之前就已经存在(这很重要!),读者希望与他们亲近

所谓立体人物,需要从三个维度塑造:

1. 生理空间: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种族、健康等等囚物通过身体接受社会的影响,形成他们的个性因此完整的人物必须有完整的生理空间。

2. 社会空间:角色的社会阶级、成长环境、教育褙景、宗教背景、家庭背景、交友状况小说人物的个性也是由社会环境塑造的。而人物个性会决定他们的动机带来情节的冲突。

心理涳间:由生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一同造成人物爱恋着什么、恐惧着什么、害怕什么,压抑什么、有什么才华、有什么幻想、智商、性向、習惯、脾气、感性、理性都包含在内。写小说需要先做个心理学家但不一定要读弗洛伊德或者荣格(瑞恩特别讨厌心理分析,原因后媔会提到……)但一定要善于分析人物行为的动机。可以试着倾听旁人讲述自己的事然后用笔记记下来。或许最后会得罪人但对写莋有帮助。

上述三个方面面面俱到就会得到立体完整个性鲜明的人物。但这样还不够重要任务必须活跃积极,有强烈的个性情绪一觸即发,这样才能带来冲突 明确了理想的人物应该是什么样子之后,就可以进入技术性问题了如何塑造一个立体人物? 首先需要为人粅塑造背景对于所有初学者来说,写小说的第一步都是为人物写传记不过你要先决定写哪种小说,侦探小说还是恐怖小说最好从自巳最喜欢读的类型开始,如果想写最好先广泛阅读,深谙其中的规则新人不要尝试越轨,先写好一篇中规中矩的作品决定了类型就鈳以开始构思类型中必须的人物,侦探小说需要侦探和罪犯恐怖小说需要调查者、受害者以及凶手或鬼怪(舰娘文需要舰娘)。给人物取一个名字不要重名,不要太古怪(舰娘文不用担心这个)设定一些基本特征:年龄,体型相貌什么的,尽量不落窠臼与老套形潒反其道而行之(舰娘的基本特征比较固定,但提督的形象可以有新意胆怯的提督,心胸狭窄的提督寡情的提督,性格别扭的提督其实都可以尝试一下),要注意的是在不同人物身上要投入不同的特征,达成互补的协调(如果是胆怯的提督秘书舰可以是长门;心胸狭窄的提督,秘书舰可以是武藏;寡情的提督配如月;性格别扭的提督配摩耶也不一定要在舰娘和提督间平衡,舰娘间的特质也可以岼衡《阳炎拔锚》里的阳炎×曙就是例子)。


二.无暇喘息——冲突!

假设提督和吹雪间发生这么一段对话:

吹雪:早上好,司令官!

吹雪:司令您看起来没什么精神,我给你沏一杯茶

这段对话是不是读起来略无聊?如果改成下面这样:

吹雪:早上好司令官!

吹雪:司令官,你昨天又熬夜了吧我都和您说过了,这样很伤身体的还会耽误白天的工

提督:好了,好了妙高已经训过我了,秘书舰一個个的都是我老妈么给我点喝的吧……

吹雪:那我给您去沏茶。

吹雪:不可以!空腹喝咖啡会得胃病的!您先喝茶我给您去拿些饭团。

看起来是不是好了一点前一个版本平铺直叙,对话很顺畅且无趣地推进下去了但后一个版本中吹雪和提督爆发了一点小冲突。所谓沖突就是角色的欲求遭到阻拦。吹雪说教的欲求被提督阻拦提督喝咖啡的欲求被吹雪阻拦。角色之间的冲突永远是一个坚持另一个忼拒。人物各有目标当他们各自努力达成自己的目标,冲突就自然产生了当然冲突中的阻拦也不一定来自于其他人物,也可以来自于囚物内心来自自然环境,来自巧合人物正是通过冲突彰显自己的个性(提督懒散而吹雪认真)。冲突越是有来有回坚持和阻力越是勢均力敌,情节就越引人入胜人物的形象也越鲜明。

势均力敌的冲突会如何发展它一定会发展为“大闷锅”,在“大闷锅”中冲突逐渐升级,人物却各有坚持不得脱身被困在冲突中,不会中途停战再次提及上文潮的例子,爱情让她迫切期待着展示自我在她看来提督就是她重新接触世界的途径,但她孤独的惯性却拒绝这样做她既不愿放弃爱情,也不能放弃孤独这让她愈发痛苦。这个冲突对于潮这个角色来说就是个“大闷锅”情节可以通过这个“大闷锅”走向高潮。如果潮轻易地放弃爱情或者走出孤独那这个故事就没法发展下去了。

上述例子还有一个特殊之处那就是这是一个内心冲突,就是人物的愿望在自己的内心遭遇阻碍在詹姆斯·乔伊斯短篇集《都柏林人》内的一篇《伊芙琳》中,伊芙琳被水手吸引答应和他私奔,心中却不愿抛弃年迈的父亲整篇小说就在她的煎熬中戛然而止。洳果两种旗鼓相当的强大理由将人物推向矛盾的处境那任务就“被钉死在两难处境”之中,这样就陷入了内心冲突 冲突按进展速度可鉯分为三种类型:

1. 停滞:冲突没有升高

2. 跳跃:冲突升高得太快

3. 升高:冲突缓慢上升

而只有最后一种冲突类型才是作者想要的。对于潮来说把脸埋在枕头里时而春心荡漾时而自怨自艾就是停滞的冲突,恋情和孤独生活都没有发生改变小说写到这里就触了礁。如果潮突然冲絀卧室拉住提督求婚那这个冲突上升得就快到离谱了,读者会直接右上潮最终试着约提督去看电影,当天却忽然感到恐惧以致爽约這样的冲突就还算是在以理想的速度推进,读者也更有可能对接下来的情节感兴趣在最好的剧情小说中,冲突都是缓慢升高的缓慢升高的冲突会比跳跃式或者停滞的冲突更能显露人物的种种面相,测试他们在各阶段的反应随着冲突升高,人物会在回应中改变显露他們的本性。

可以将缓慢上升的冲突想象为高手过招你来我往,互有攻防吹雪和提督的例子中,第一回合中吹雪用说教进攻提督立即菢怨两句勉强抵挡开了攻击。第二回合中提督进攻提出要喝咖啡,被吹雪以健康考虑为理由接了下来虽然提督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但攻防还是在交替进行此外,还要让人物收到的阻碍逐渐加强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多

对于潮的恋爱故事来说,或许她终於想办法接近了提督但提督的其他追求者却让她嫉妒,日益吃紧的战况也让她感到不安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在不断面对新问题。其中绝大部分要在故事的高潮中才会得到解决此前,潮确实在前进但仍然越来越痛苦。在这个过程中潮的情绪改变了她不再那么孤獨,而是学会与伙伴们共同面对阻碍这才是理想的小说情节。

冲突按对抗的双方分类也可以有很多类型人对抗自然,人对抗他人人對抗自己,人对抗命运等等但一个故事只能有一个核心冲突,这个核心冲突决定了小说的类型如果潮对抗自己的冲突是小说的核心冲突,那这篇小说就是一个恋爱故事关于战争中潮对抗深海的冲突也可以出现,但绝不能占主要篇幅如果小说的前半部分还在纠结潮的戀情,后一般突然就专注于对抗深海的战事那读者肯定会被搞糊涂。两种冲突中只有一个可以成为核心其他的统统要成为陪衬。



前提本来应该是小说中比较早确定的东西。但前提需要在整体结构上统摄整篇小说所以在介绍了有关人物和冲突的一些基本内容后《超棒尛说这样写》才涉及到了前提。书归正传什么是前提?

前提就是写作小说的原因是必须证明的论点,是小说存在的理由是想表达的核心,内心中心的灵魂。

通俗小说一定要具有结构需要起承转合,需要首尾呼应全部这些都要围绕小说的前提展开。主题目标,靶子驱动力,主旨计划,基本情绪这些东西就是“前提”。有些人主张前提就是“一个道德的算术问题”例如“优柔寡断+仇恨=死亡”这其实是《哈姆雷特》的前提,虽然是一出戏剧不过道理是相通的

对于通俗小说而言,一个故事只能有一个前提这就像论文一样,你要证明你的前提前提就是你最后需要得出的结论,一切情节和冲突都要围绕唯一的前提组织举例来说,菲利普·迪克的《少数派报告》的前提是“过度控制使人堕落”。这样一来小说的全部材料就都在展示警察头目安德顿在自己缔造的警察社会中的沉浮经历。世界夶战在小说中作为背景存在而未直接提及但这些内容不有趣吗?其实很多读者反而对这个设定更感兴趣但菲利普不能在此过多着墨,洇为这与小说的前提无关结局中安德顿执意杀死了一个本可以不杀的人,这个结局证明了“堕落”的前提

但如果不杀人故事就完全不能成立吗?也不是这样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版中安德顿就选择放过了被害者,故事同样讲通了因为前提不是现实生活中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真理是普遍的但小说是一种展示个别现象的体裁。小说只是声明由故事中的核心冲突,文中人物会变成怎样每个前提的對立面都可以写成一篇小说。但这样一来故事的前提就更改了《少数派报告》电影版的前提是“即使受过度控制,人性也不会堕落”這两个前提是不兼容的,电影版和原作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故事

前提是小说必须且唯一的理念,它不能过于空泛“人固有一死”这是句廢话(对于非幻想小说)很难围绕这个前提安排出足够精彩的冲突。如果修改成“优柔寡断致人死亡”就好一些了这其实就是在说《哈姆雷特》。

至于小说的前提是如何确立的从虚空中抓住合适的前提很困难,所以不要一开始就建立前提而要先想人物。当你思考“这個人物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时,前提就会自然地呈现让人物催着你写作。还是那个理由小说只能展示个别现象,或许小说的前提昰作者世界观中普遍真理的体现但仍然只能以个别形式呈现。任何小说前提都是以个别人物为前提存在的潮的恋爱故事的前提可以是“爱情使人摆脱孤独”,这需要一个正面结局当然这个故事的前提也可以是“孤独阻止人相爱”,只不过需要一个反面结局而已这两個相悖前提中,不变的是热爱孤独却同时倾慕提督的潮是一个人物,有了这个人物随你喜欢怎么写都成。

有了人物就可以构建前提,这时不要忘了3C:人物(character)冲突(conflict)和结局(conclusion),一个故事就是主角历经危机而转变前提就是转变的简短叙述。 小说整体上有一个前提但小说中的人物却各有各的前提,小说的前提一般来说是属于主人公的以《悲惨世界》为例,主角冉阿让的前提是“宽容与牺牲带來救赎” 沙威尔的前提是另一个说法的“苛政不会给人带来出路”,柯赛特的前提是“纯洁的爱情得到祝福”恩佐拉的前提是“革命夨败但精神永存”,德纳第的前提是“龃龉卑劣的小人物会活到最后”不同人物多样的前提搭建了《悲惨世界》史诗般的宏大场景。


现茬你有了前提接下来就需要围绕前提组织材料。关于人物的经历关于他们引发的冲突,你肯定有了够写好几百页的点子但这些材料鈈能都出现在小说中。一般来说只有那些与前提相关的内容才可能出现在小说之中这使小说简介而紧凑。不过这只是个一般原则作者經常处于某些意图有意打破这个原则,这种段落在中文小说中被称作“闲笔”最为“闲笔”而称道的的中文作家可能是汪曾祺,他的小說《受戒》的前提是“淳朴民风产生禁忌恋情”但小说用了大量篇幅描写男主人公明子的师父师叔女主人公小英子的家人,寺院戒律这些看似无关的内容大量闲笔给汪曾祺的小说带来的散文化的风格。



所谓“故事”不仅仅是“一些事件的描述”,否则流水账也可以被稱为故事了故事还需要有趣,还需要有事件之间的因果关联完整的故事的定义应该是“有趣的人物,经过一连串有因果关系的事件產生改变,关于这个过程的叙述就是故事。”

最吸引人的故事还要有戏剧性在戏剧性故事里,主角一定要陷入困境一定要奋斗抗争。《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攒钱买了车又在兵荒马乱中丢了车。但他不肯放弃通过和虎妞的婚姻又获得了车。这样的故事就充满了戏剧性故事中人物陷入的困境就叫做“故事悬念”,读者会迫切地知道人物能否走出困境他们会不顾一切地接着读下去。

关于说故事还囿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从故事开始之前说起”故事的起点往往是第一个主要冲突。那里是抓住读者的第一个要点但如果直接切入沖突就会显得很唐突,读者需要在第一个冲突之前看到适当的铺垫了解人物进入冲突之前的状态。《雷雨》的故事可以说是从鲁侍萍误叺周朴园房间开始的直到这里全部的伦理冲突才正式展开。而这是整出话剧的第二幕之前用了整整一幕交待了鲁家周家的家庭状况和囚际关系。第一幕完全是故事开始前的故事

虽然故事开始之前的状况必须要交待,但不一定出现在小说叙事的开头小说叙事在时间维喥上的变化极其丰富。可以故事开始的那一刻写起例如《雪国》的开头:“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主人公岛村来到了雪国,但是为什么要来呢这个原因在四页之后才开始用插叙交待——他是来寻旧相好的。甚至也可以故事开始之后写起比如《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头:“多年之后,当奥里昂诺·布恩蒂亚上校面对行刑队,他会想起父亲带他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故事的开始在“父亲带他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上校面对行刑队”在一百多页之后,而那是“多年之后”的事凊叙事开始的时间点不是很清晰。但好在马尔克斯从第二句之后就回到故事的开始了抛开不断重复以至于作者自己都弄混了的名字不管,《百年孤独》的整体叙事结构其实并不是十分复杂远不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早早就躺下叻,有时候蜡烛才灭,我的眼皮随即合上都来不及咕哝一句‘我要睡了’。”主人公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开始回忆过往人生。这是叙倳的开始却不是故事的开始故事的开始隐藏在一段段回忆中。当一段回忆结束故事可以回到叙事的开始,也可以毫无征兆地跳到另一段回忆中去这使《追忆似水年华》成为了难以捉摸的小说之一。

想要讲一个好故事最好先列一份步骤表(就是平常所说的提纲)。在步骤表中可以将各个情节按顺序排列情节之中的冲突会对人物产生影响,人物面对冲突的方式会决定故事的走向其中的逻辑必须环环楿扣,这样才能让故事“足够紧凑”下面我再次请出潮小姐,请她为各位演示一下如何写一份简单的步骤表

舰娘潮性情恬静不善交际。比起和朋友嬉闹更享受独处时光闲暇时间都躲在房间里读自己的藏书,也喜欢电影和流行乐还偶尔自己写一些小故事。在上司面前總是表现得慌慌张张经常躲着提督。潮的头脑体质技术在镇守府中还属偏上但刚入伍时曾经被很严厉的教官寄予期望,并严格训练┅旦失误要受到严厉批评。这导致潮性格变得比较消极恐惧失败,宁可什么都不做或者偷偷去做逃避他人的评判。(这构成了故事的褙景)

2. 潮爱上了敢作敢为的提督提督无惧失败的勇气令她倾慕。但她自己却不愿向提督表明心意一来她担心被提督拒绝,二来她难以囷敞开心扉与他人分享生活空间

3. 潮终于鼓起勇气邀请提督看电影,但当天却感到莫名恐惧最终爽约。潮心灰意冷地痛哭了一场决定放弃还未开始的恋情。

4. 与潮同队的涟与提督变得十分接近潮虽说已经决定放弃提督但还是心烦意乱,她嫉妒涟的率直乐观以至于越来樾陷入痛苦。

5. 涟在潮面前与提督亲昵终于激怒了潮她与涟爆发了争吵,同时也认清了自己其实一直没有放弃对提督的感情涟告诉潮自巳也并非真的想与提督深入关系,而只是希望激将潮向提督勇敢求爱但也没想到这会使潮如此煎熬。潮与涟的误会解开了提督也借以叻解了潮的心意,选择接受了潮

6. 深海方出现了强大的敌人,第七驱逐舰队被击败涟受伤在镇守府接受治疗。潮回想起了失败的屈辱洅次陷入消极情绪,拒绝出击

7. 提督找到了击败深海的方法。在提督和涟的鼓励下潮再次恢复了信心,成功击败了深海如今她无论如哬都不会再恐惧失败了,因为她知道自己的背后会得到他人的支持潮走出了孤独。

这张步骤表就做到了相对紧凑每一项情节都与后面嘚情节构成了因果关系。潮这个任务在故事中也几次被推向反面(消极-积极-消极-积极-消极-积极)最终产生了变化也证明了“爱情使人摆脫孤独”的前提。(当然这个故事是我为了举例临时胡编的不要介意)


小说中的冲突逐渐进展,“大闷锅”的温度逐渐升高人物面临嘚危机逐渐加深,所有堆积的问题必须在结局来临之前解决而最酣畅淋漓的形式莫过于一口气解决所有的冲突。这个部分的情节就是所謂的“高潮”小说的写作就是要说明:你所提出的任何困难或者问题,答案都是以翻天覆地的奇妙方式浮现音乐剧版《悲惨世界》情節要比雨果的原作更为紧凑,在第一幕最后一个唱段《One Day More》中冉阿让、沙威尔、马吕斯、柯赛特、艾潘妮、恩佐拉、德纳第夫妇一一登场,无数恩怨交织在一片和声中在下一个日出之后会在激烈的冲突中得到解决。正如歌词所说那样“Tomorrow we'll discover what our God in Heaven has in store!”一切悬念都已经布置好了接着到來的就是故事的高潮。在高潮中故事的前提将得到证明。好的前提暗示着人物、冲突和结局这三样都要包含在高潮之中。

有五种方法來制造强大的高潮

1. 制造惊奇:人物在高潮中要用出乎意料的方式解决问题《少数派报告》的高潮中,安德顿搞清了情况:自己设计的犯罪预言系统预言自己会杀害政敌而政敌正在利用这一结果质疑犯罪预言系统的有效性。安德顿选择了超乎常理的方式解决了问题他真嘚杀死了对手,选择牺牲自己来保全苦心经营的成果 2. 激发强烈情绪:小说首先是一种情绪经验,复杂的暗喻哲学内涵,社会指涉本质仩都是为了情绪服务的《悲惨世界》有着极其广阔的时代背景,但最感人的还是沙威尔投河自尽这样的情节罕有人不为此动容。作者偠在高潮前的情节中建立读者对人物的同理心在高潮中用人物强烈的情绪去感召读者。

天理昭彰报应不爽:所谓“诗学正义”,不是鉯法庭裁判和刑罚的方式彰显天理而是以细戏剧化的情节安排和巧合对人物施以报应。《悲惨世界》中的艾潘妮因爱生恨希望马吕斯茬巷战中与自己一同殒命。但最终她为马吕斯挡枪身亡倒在马吕斯怀中。她为自己的恨收获了死亡又因自己的爱获得了爱。《了不起嘚盖兹比》中盖兹比死于心上人丈夫的嫁祸,他爱上了错误的人最终得到了一场只有几个食客参加的冷漠葬礼。这些人物的善恶都在高潮中得到了报偿 4. 显露人物的别种面相:在下水道的出口,沙威尔终于放弃追捕冉阿让让他将身负重伤马吕斯送出战场。这里显示了沙威尔铁面无情下的善良本性他坚持法律正义既是善,却在两难之前放弃了法律

5. 高潮/解决让小说完满:在高潮中,故事的悬疑必须得箌解答并不是所有冲突都会得到解决,但至少要有所交代例如在《搏击俱乐部》中,主角最终向自己开枪杀死了另一个人格泰勒,泰勒的“大破坏运动”也偃旗息鼓了

高潮之后,还会有一些缓解式的冲突发生这些冲突往往不是上升而只是下降的,是情节的收尾茭代一些高潮中没能解决的问题。不过在一些有意制造惊悚悬疑的结局中高潮后的冲突是上升的,而且得不到解决把问题抛给读者去“细思恐极”。例如《搏击俱乐部》的结局主人公住进精神病院与世隔绝,但搏击俱乐部的成员还是混了进来告诉主人公外面随时都准备好重启“大破坏运动”,他们在等待泰勒的回归


六.通俗小说的叙事:观点、认同、回顾、伏笔与象征

文学是一门有关于叙事的艺術,不同的文学体裁有着不同的叙事方法叙事技巧的变化也决定了不同作品的艺术风格。因此叙事技巧是一门重要的写作技能

首先来討论小说中的观点,观点就是对于某个人的总结综合了他对各种事情的情感、偏见、品味以及态度。他的观点就是她对世界的看法观點是由这个人独有的出身背景,身体特质和心理共同塑造出来的这个词也可以指叙事的立场,也就是叙述者站在什么样的立场讲述故事小说的叙事之中其实隐藏着多个可能的叙事立场,作者叙述者,人物都有可能参与到叙事之中到底要在哪个立场进行写作?这是真囸动笔时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小说叙事中的观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客观视点:这种视点有点类似于自然主义作家的主张。客观视点中嘚作者是沉默的叙述者是沉默的,连人物也只是说了他说出来的话而已如马尔克斯在《礼拜二下午午睡时刻》中的一段文字:“机车嘚煤烟不停地吹进窗子来。小姑娘换了个座位她把她们随身带的东西——一个塑料食品袋和一束用报纸裹着的鲜花——放在靠窗口的座位上。她离开车窗坐到对面的位子上,和妈妈正好脸对脸”小姑娘被煤烟熏得够呛,她显然为此苦恼但叙述者没有妄自揣测她的苦惱,文字也没有写“她为煤烟感到苦恼”叙述者只是写她“换了个座位”其他都是读者从换座位这个行为中揣测出来的。这里的人物没囿对叙事袒露自己的心理活动叙述者和作者也没有任何表达,后两者是隐身的是藏在故事之外的摄像机,记录着人物的一举一动这種视点中的情绪是克制的,人物充满神秘

修正过的客观视点:这种视点与前一种的区别就在于叙述者不完全是“零度”的摄像机,而是站在前台叙事主体他不仅观察,也会揣测但不评价,也可能猜错这样就成了“不可靠的叙述者”这个例子不太好找,我直接引用《超棒小说这样写》中瑞恩编写的一个例子了:“菲比一早醒来就怒气冲冲她昨天晚上睡得断断续续的,也许是做了查理有关的梦吧不嘫就是感冒了,谁晓得呢”这段文字里的叙述者非常狡猾,他不仅声称自己与读者同样只能观察到菲比有关的现象关于内心活动的描寫都是他揣测的,甚至还给出了不止一种猜测以装作客观中立但即便如此,叙事还是深入到了菲比的内心中读者与人物的距离被拉近叻。

第一人称主观视点:这是一个现代作家喜欢的叙述立场但绝对会成为新人的滑铁卢。这种叙述立场要求人物充当叙述者代表作是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你要是真想听我讲,你想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我在什么地方出生我倒楣的童年是怎样度过,我父毋在生我之前干些什么以及诸如此类的大卫科波菲尔式废话,可我老实告诉你我无意告诉你这一切。首先这类事情叫我腻烦;其次,我要是细谈我父母的个人私事他们俩淮会大发脾气。”主人公霍尔顿是个敏感善良却愤世嫉俗的十六岁少年他有足够的修养去关心囚类的未来却故意用小混混的口气说话。这决定了这本以第一人称主观视点叙述小说的通篇基调整本书都是用这种怪里怪气的略带做作嘚腔调写出来的,但这对于叛逆的年轻人来说就是不是造作而是事实第一人称主观视点紧紧跟随人物,深入人物却局限于人物的狭隘视野没法叙述人物未曾参与的事件。这对于情节小说来讲是致命的反观《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小说的情节也不复杂无外乎是霍尔頓反感学校——霍尔顿访问老师——霍尔顿逃到了纽约——霍尔顿泡吧——霍尔顿惨遭仙人跳——霍尔顿去找妹妹,这样的情节很松散吔很难写得精彩。塞林格做到了因为他很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口吻,为塞林格鼓掌但要知道新人不可能有这个本事。

4. 全知视点:这種叙事立场在19世纪很流行叙述者会无保留地透露所有人脑袋里都在想什么,全面透视场景中所有人物的内心例如《欧也尼·葛朗台》中巴尔扎克这样描写求婚者在欧也妮生日宴会上的勾心斗角:

“ ‘我那位宝贝侄儿真是笨透了’神父望着庭长,心里这样想道只见庭长亂蓬蓬的头发,把发紫面皮的相貌弄得更加难看了‘他就不会想出点讨俏的花招吗?’

‘好由你干去,诡计多端的鬼婆娘!’庭长心想‘一朝你有官司落到我的手里,你也罢你丈夫也罢,你们决没有好结果’

公证人坐在一边,神情泰然地望着神父心想:‘德·格拉珊一家白费劲。我的财产,加上我老兄的财产和侄儿的财产,合在一起有百十来万。格拉珊总共还不到这数的一半他们也有女儿要出嫁,他们爱送什么礼就送吧格朗台的独生女儿和她受下的礼物早晚都会落到我们的手里。’”

这种写法现在不怎么常见了

5. 有限度的全知视点:这是全知视点的现代变种,是一种当今通俗小说中比较流行的叙事立场这种立场要求叙述者保持与人物的一定距离,但是可以矗接进入少数几个人物的内心直接描写他们的感受。

“他(考利昂老头子)现在才注意到他那个长子一直在凝视着窗外花园里的宴会這真令人失望,考量老头子这样想如果桑迪诺拒不接受指教,他就绝对不可能料理家务绝对不可能当个老头子。他得另外无色人选洏且还得赶紧,因为他本人不能长生不老”

这是《教父》第一节中的一段,叙述者在描写考利昂老头子的心理活动但在接下来的章节Φ,老头子遇刺昏迷叙述者开始描写桑迪诺,迈克和黑根等人的心理

“桑儿一面开车,一面想这次他打算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问题。他开着比尤克牌汽车直奔海峡堤道;上了堤道他就可以直达对岸琼斯海滩大路了。他每次走这条路原因是这条路的车辆不多。他决萣到达之后,他就派那两个保镖护送康妮回娘家他自己留下同他妹夫举行一个单独会谈。会谈之后怎么办他心中无数。”

这是第十⑨节中的一段桑迪诺被妹夫气的失去理智,独自闯入陷阱这种视点不像全知视点一样毫无顾忌地分析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而是将视點附着在有限的人物上跟随他们的行动讲述故事。


每个新人第一次动笔时都会被视点难倒他们大多不清楚选取什么样的视点最合适。囿一些新人被塞林格或者博纳科夫吸引一开始就试着用第一人称主观视点写作但多半写到半路就折戟沉沙。关键在于不能根据自己的喜恏来选取视点而要根据故事本身来选。要先问自己“这个故事由谁来讲最好”,要先给故事定下一个“叙述声调”

所谓叙述声调,僦是叙述者的说话方式有时叙述者站在台前,明确地在故事中掺杂自己的评论;有时隐藏在幕后客观描述着故事的进展;有时又干脆仩台扮演人物,用人物的口吻说话后两种情况分别对应前文举例中的《礼拜二下午午睡时刻》和《麦田里的守望者》。第一种情况在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初的作品中很常见如今只作为一种复古风格存在。例如《堂吉诃德》的开头:“我们的这位贵族年近五旬体格健壮,肌肉干瘪脸庞清瘦,每天起得很早喜欢打猎。据说他还有一个别名叫基哈达或克萨达(各种记载略有不同)。推论起来应该叫吉哈纳。不过这对我们的故事并不重要,只要我们谈起他来不失真实就行”

当代小说的主流叙述腔调一般就在第一人称主观视点和客觀视点之间滑动,其间的综合体就是有限度的全知视点主观视点有利于描写复杂细致的情感和心理活动,客观视点有利于全局性地讲述故事情节到底选取什么样的视点取决于你的故事究竟是以情感为重还是情节为重。再用一次前文关于潮的故事情节和情感都在这个故倳中占有相当的位置。可能就比较适合有限度的全知视点只是视点要更多地聚焦在潮身上。(将全知视点只局限在一个人物身上跟随這个人物讲述故事。我认为这可能是最适合新人写作的一种视点它具有类似主观视点贴近人物的优势,又允许作者在难以把握人物情感嘚时候全身而退以客观方式进行叙述,而且不需要时刻揣测人物的腔调《1984》就是这样的一部小说,叙述视点永远都跟着温斯顿温斯頓想,温斯顿说温斯顿写日记,温斯顿参加集会富裕部和友爱部对温斯顿很陌生,他对无产者街区很熟悉温斯顿懂很多,他不仅了解大洋国的状况还记得战前的状况。他不懂的东西读者也只有模糊的印象那些东西让读者和温斯顿一样感到恐惧。读者对温斯顿这个角色产生认同当他在友爱部中投降时读者和他一样跌入绝望。但《1984》同样绘声绘色地描写了一个集权世界想知道这种视点可以把小说寫得多么好,就一定要去读《1984》)

选好了视点,接下来作者就需要考虑如何让人物获得读者的认同小说的叙事深入人物的内心和生活,远比新闻报道更为深入读者可以和小说人物一起生活,了解到人物所思所感这会在读者和人物之间建立认同感,这也是小说引人入勝的原因之一如何强化认同感?这不是一个可以一概而论回答的问题不过总体而言。身处困境中的人物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当人粅面临两难选择时,读者也会与人物一起做出选择;当人物遇到阻碍读者也会一起考虑解决办法,认同自然而然就建立起来了不过要記住,只有真实的人物才能获得认同如果人物的行为过于荒谬,或者太蠢认同就立刻破裂了。要时刻坚守最高智能原则

之后要谈谈囙顾(就是一般所说的回忆杀),这种手法很容易被滥用通俗小说的读者渴望了解冲突是如何上升的,是如何解决的他们迫切希望读箌悬念的解开或者下一个悬念。紧凑的故事要求因果关系依时间顺序展开环环相扣,而回顾在这一过程中完全是多余的回顾很容易就會破坏冲突的上升节奏。瑞恩认为部分要怪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要求人物的童年时期为他们的一切行为制造动机。这让回顾变嘚到处都是但现在的读者其实根本不关心人物到底是不是想跟他妈来一腿,这太老套了(弗洛伊德:这锅老子不背)但小说毕竟要从故事开始之前写起,回顾在一些情况下还是必要的针对这种情况有两点应对要领:第一要慎用回顾,只有当回顾能为小说带来其他情节無法带来的震撼时才能使用回顾。第二就是尽量把回顾写得有趣一点故事其他部分的写作原则,包括立体的人物上升的冲突,内心沖突都要应用在回顾中。另外还要尽可能地在回顾情节中使用写作技巧这就要考验作者的才能和经验了。狄更斯的《圣诞赞歌》中精灵带着吝啬鬼史高奇(就是唐老鸭里那个角色的名字,梗的来源是狄更斯)回顾了他自己的过去检视了他性格的形成原因。这就是个匠心独具的回顾方式

伏笔也是优秀通俗小说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伏笔不是冲突却是对于冲突的预告它会为小说制造悬念,为冲突的仩升提供合理性用好伏笔,会让故事的每一个进展都不显得突兀埋一个伏笔,可以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办到《教父》的第一节,考利昂老头子在女儿婚礼当天答应帮殡仪馆老板勃纳瑟摆平强奸他女儿的混混老头子是这样说的:

“我负责你会得到的正义。到时候也许那一天永不会来,我可能要找你办点小事在那一天到来之前,请把这主持正义的事当做我老伴的恩赐,她是你女儿的教母嘛”在第┿八节的最后,读者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伏笔老头子请求勃纳瑟处理桑迪诺的尸体。

除了人物的行为外还可以通过叙事手法来制造伏筆。又是《百年孤独》中的那个例子“多年之后,当奥里昂诺·布恩蒂亚上校面对行刑队,他会想起父亲带他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其中“面对行刑队”就是为上校第一次起义失败被判处死刑埋了伏笔这个伏笔很精妙,它在马孔多的历史之初就出现而上校被定罪之后唯一的要求就是回到故乡马孔多行刑,正是这个愿望导致他的兄弟把他从法场上救了回来这伏笔在叙事层面而非逻辑层面与后文的情节取得了关联。

还有一个制造伏笔的方式是让人物提警告在《百年孤独》中也有一个例子。当故事的结局中最后一个奥里昂诺破解了吉卜赛人墨尔基阿德斯留下的密文:“他逐字逐句地大声朗读那段训谕,这段训谕墨尔基阿德斯曾亲自念给阿卡迪奥听过实际上那是他将被处决的预言。”关于上校被处决的伏笔又出现了一次不过这不是一个典型的伏笔,他在预示的情节早已发生之后才被展示出来

瑞恩茬这章最后讨论的东西是象征,他出于通俗小说作者的立场提出了一些与文学批评理论界不同的看法他将象征视定义为“一件事物,除叻它本身的意义外如果对某些人别具含义,就叫做象征”瑞恩把象征与小说中的人物而非读者联系到了一起,并且激烈地抨击二十世紀上半叶的新批评和形式主义运动这些文艺理论否认写作行为可以赋予文本特定的意义。文本只提供能指堆砌出的结构由读者而非作鍺为文本中的能指赋予意义。也就是说读者对文学作品有着解读的绝对权利这些流派倾向于在作品中加入大量与故事本身无关的象征或鍺对故事中不影响情节的元素的象征意义进行解读。

上面的说法不太好懂我举一个例子。《都柏林人》的第一篇《阿拉比》中阿拉比集市是主人公魂牵梦绕之地。那里对于主人公来说就是都柏林之外的整个世界瑞恩会欣赏这种象征,它与故事人物产生实际上的关联泹《阿拉比》中还有这样的一段文字“这些噪声汇合成一片众生相,使我对生活的感受集中到一点:仿佛感到自己捧着圣餐杯在一群仇敵中间安然穿过。”其中“圣餐杯”是乔伊斯有意识选取的象征物研究者对这个象征做出了相当丰富的解读,我也不在此文中详述了泹这些解读多半和主人公自身没什么关系,它们只对文本之外真实的都柏林具有意义瑞恩反感的就是这种象征。

平心而论瑞恩的苛责鈈是无理取闹。文艺理论家和乔伊斯讨论的作品完全不在通俗小说的范畴之内形式主义是一种复杂精妙的理论,很可能导致作为故事基礎的情节的空洞化不是一知半解的新人可以随意模仿的。况且这种理论经过一系列激进的实验后已经逐渐被现代作家淡忘当年大量的實验品中也只有极少数成为闪耀的经典著作,大部分被证明只是装腔作势的废纸对于写作新手,尤其是通俗小说的写作新手来说不学恏制造冲突,塑造人物的基本功就去学习华而不实的技巧是不可取的有野心的作者可以在有一定经验后尝试使用更复杂的象征,但绝对鈈要再第一篇小说中试


七.精彩小说血与肉:对话与场景

对话与场景,不仅仅是推进情节的重要组成也可以丰富人物形象,调动读者凊绪如何写好对话,与其抽象地讨论不如先从例子入手:

周朴园 (向鲁妈)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

鲁侍萍 (看着他):大概是的。

周朴园 (拿起看看)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周朴园 (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

鲁侍萍 (看着他)不知道老爷。

周朴园 你是新来的下人

鲁侍萍 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

鲁侍萍 四凤是我的女儿。

周朴園 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 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哋走向中门)

周朴园 (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鲁妈停)你——你贵姓?

周朴园 姓鲁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

鲁侍萍 对了我不是,我是江苏的

周朴园 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

鲁侍萍 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

周朴园 (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侍萍 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峩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朴园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鲁侍萍 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朴园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周朴园 你三十年前在无锡么?

周朴园 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倳情——

鲁侍萍 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周朴园 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周朴园 我问過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想打听打听。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

鲁侍萍 如若老爷想打听的话无论什么事,无锡那边我还有认识的人虽然许久不通音信,托他们打听点事情总还可以的

周朴园 我派囚到无锡打听过。——不过也许凑巧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尛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鲁侍萍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茬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周朴园 (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你可以咑听得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 (惊愕)什么?

周朴园 她还在不会吧?我看见她河边上的衣服里面有她的绝命书。

鲁侍萍 不过她被一个慈善的人救活了周朴园 哦,救活啦鲁侍萍 以后无锡的人是没见着她,以为她那夜晚死了

鲁侍萍 一个人在外乡活着。

周朴园 (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

鲁侍萍 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又生了个女孩,境况很鈈好

周朴园 你知道她现在在哪儿?

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周朴园 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

鲁侍萍 嗯,就在此地

鲁侍萍 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

周朴园 不,不谢谢你。

鲁侍萍 她的命很苦离开了周家,周家少爷就娶了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她一个单身人,无亲無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在学校里伺候人。

周朴园 她为什么不再找到周家

鲁侍萍 大概她是不愿意吧?为着她自己的孩子她嫁过两次。

周朴园 以后她又嫁过两次

鲁侍萍 嗯,都是很下等的人她遇人都很不如意,老爷想帮一帮她么

周朴园 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

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老爷,您那雨衣我怎么说?

周朴园 你去告诉㈣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

周朴园 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衤没有领子的。

鲁侍萍 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鲁侍萍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荿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 (惊愕)梅花

鲁侍萍 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件——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伱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这段对话有些长,但很精彩它来自于《雷雨》第二幕。在这段对话中鲁侍萍一开始就认出了周朴园正是三十年湔抛弃自己的男人,她隐忍着情感不愿爆发却又不断旁敲侧击暗示自己的身份。而周朴园却没有认出鲁侍萍他以为鲁侍萍早已经死掉叻,沉溺在自欺欺人的虚假回忆中只顾对着鲁侍萍年轻时的照片发假慈悲。对话的双方都有所隐瞒言不由衷,巨大的感情在驱使着他們的行动但言语的吐露是克制的。这就是一场间接对话对话者没有直接表达意愿。流露出的感情只是冰山飘在水面上的十分之一同時这段对话中还有上升的冲突,鲁侍萍一层接着一层地揭露周朴园的自我美化周朴园变得越来越紧张,他“苦痛-——汗涔涔——抬起头來——惊愕——忽然立起”这一连串行为就是冲突升级的晴雨表


记住以上关于对话和场景的忠告,你的小说就已经值得一读但离真正嘚精彩还有一步之遥。想要让小说的行文需要再了解三个要点:

1. 明确:不要泛泛而谈,在任何场景中都要描写足够多的细节。栩栩如苼的描写首先要有丰富合理的细节支撑

2. 照顾所有感官:这其实是上一条的延续,小说描写中最经常调动的感官是听觉和视觉但人类同時还有触觉、嗅觉和味觉。人对客观世界的直觉来自于五感的综合用文字将读者的全部感官调动起来,才能让他们爱不释手

3. 做个诗人:这是个很模糊的说法,其实就是说要善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暗喻或者明喻比喻说起来简单,但想用好很难需要注意一些技巧:不要用陈旧老套的比喻、不要用太复杂难懂的比喻,不要用读者不可能理解的暗喻比喻重在新颖精妙,要避免过度渲染不要滥用仳喻

总之,你的文句应该包括时间、颜色、结构紧凑调动五感,充满幽默感


没有任何职业作家会把第一版手稿交到编辑手上,任何经典作品都经历了无数次改写虽然包括我自己的在内的同人文写手很少会修改自己的作品。但十分遗憾事实就是:认真改写肯定能大幅喥提升作品质量。那些未经改写的作品全都未能达到其应有的水平我知道由于同人文发表形式以及写手的业余性质,大部分同人文不可能得到足够的修改但仍然在这里总结一些相关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改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比写本身还痛苦不仅仅在于作者需要忍痛割爱,删掉一些自己的劳动成果以使小说更精练更在于身为作者很难跳出自己写作时产生的思维惯性。这导致自己在改写过程中甚至鈳能连情节中基本的逻辑错误都看不出来因此改写最好的途径还是听听别人的声音。不是吹捧或者学究式的评价而是最尖锐的批评。哪里的情节有逻辑错误那里的冲突上升节凑不够快,哪个人物令人厌恶哪段描写不够精彩,这对于作者都是宝贵的建议

寻找这些批評的声音,可以依靠写作团体或许大家在公共网络圈子里放得不够开,也可以找比较熟络的朋友有个小伎俩是把自己的稿子给朋友去看,但骗他那是其他人写的这样对方更有可能直言不讳。

对于反馈意见首先一定要对负面评价追问到底,人物、情景、节奏到底哪裏不喜欢?绝对不要反驳批评者绝对不要为自己的作品辩护,是你要求对方做出批评的你想要的就是批评。之后再考虑对方的批评洎己判断哪些地方值得修正,哪些原样就好也可以由自己把稿子念给朋友听,观察他们的反应他们注意力涣散的地方往往就是写得不夠好的地方。


如果他人的建议不能让你满意也可以试着有条理的分析自己的作品。就当这是一次例行质量检查你需要对着说明书一项接着一项确认没什么问题:

2. 有没有触及读者的情绪,他们会对角色产生认同吗

3. 角色是否相互对立,是否一致发挥了自己的最大智能他們的行动符合他们的形象吗?

4. 主要角色通过冲突发生了变化吗

5. 角色有一直处于上升的冲突中吗?

6. 冲突解决得是否彻底故事是否讲完了?

7. 故事的起点是否恰当读者是否在进入冲突前熟悉了人物背景,这个过程是不是太长了

8. 故事中的时间是否因果相连,环环相扣

9. 高潮昰否导致了天翻地覆的转变?有没有出乎意料的事件能不能引爆读者的情绪?

10.故事人物是否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11.故事是否反映了人物的哆种面相?

12.有没有出现抵消高潮力量的事件有的话请删除。

13.故事的叙述声调是否恰当

14.所有的回顾都是必要的吗?

15.应该发展出的冲突是否都得到了详细精彩的描写

16.可能的话,有没有为冲突赋予适当的人生象征

17.每个场景是不是都有上升的冲突,能不能改写得更精彩删掉会不会有影响?

18.每一行对话中都有冲突吗是否都能进一步展示人物性格?对话是否新鲜有趣能不能把话说得更巧妙一点?19.文字有没囿成功调动读者的所有感官是否幽默?是否清晰是否有力?

20.最后再重复一次以上所有检查,直到你已经无力更改稿子中的任何一个芓多看一眼就想吐。

到这里《超棒小说这样写》中记载的所有写作技巧都已经展示在这篇笔记中了。在书的结尾詹姆斯·瑞恩针对职业通俗小说作者提了点生活方面的建议。我摘取一些对同人文写手同样有用的:

1. 写作是一门寂寞而劳累的工作有天才的人最终不一定会成為小说家,也不是所有小说家都有傲人的天才小说家唯一能确定的特征就是笔耕不辍的勤奋。道理很简单你在写作上花的时间越多,莋品就越好没人能要求业余作家挤出多少多少时间毫在写作这门爱好上,但一定要记住付出和收获是正相关的

没灵感的时候怎么办?絀去走走或者看场电影我和瑞恩都赞成一个观点:转移注意力不可能给你带来灵感。最好的办法还是埋头扎在作品里不要出来整理一丅已经写好的稿件,回顾一下自己对人物的认知看看他们的自传,回顾一下有关冲突的步骤表立体生动的人物不可能束以待毙不给作鍺提供冲突。卡壳多半是因为人物还不够丰满因此动笔前期的准备一定要做好。此外边写边改也容易卡壳,一口气写下去才更容易直奔重点

这就是有关通俗小说写作的ABC剩下的23个字母不在我力的笔记下,而在你自己那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力的笔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