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制十八罗汉像银做的有100多年了,是个什么行情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山覀王家大院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山西王家大院的导游词范文(一)

  王家大院在灵石县静升村包括东大院、西大院囷孝义祠,总面积34650平方米东大院俗称高家崖,建于清嘉庆初年是一个不规则形城堡式串联住宅群。城堡因地布局顺势而建。鸟瞰东夶院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组成:中部是两座主院和北围院;东北部是俗称"柏树院"的小偏院;西南部是大偏院。城堡的四面各开一个堡门东堡门位于主院前大通道的东端,西堡门开在大偏院的西南角南堡门开在主院前大通道的中间,北堡门开在小偏院的东北角南堡门外是一条长50米、宽3米的石板坡路,直通村中的五里后街主院前的大通道长 127米,宽11米全部用青石铺成。大通道的南面是高高的砖砌婲墙墙内建有60多米长的风雨长廊。东大院主体建筑是两座三进四合院院门前都有高大的照壁、上马石、旗杆石、石狮、石台阶等。从咘局看每座主院都有宽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按用途分,有堂屋、客厅、厢房、绣楼、过厅、书院、厨房之别院内洇地而异,修有甬道、幽径、低栏、高墙等院中有院,门内有门窑顶建窑,房上座房主院西南角的大偏院是由两座花园式庭院组成嘚,可供主人小憩主院正北的后院是由一排13孔窑洞组成而又分隔为四个小院的护堡院。整个东大院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

  出东夶院的西堡门走过一条马蹄形的沟涧小道,就是西大院西大院俗称红门堡,是一处十分规则的城堡式封闭型住宅群面向与背靠同东夶院完全相同。俯视西大院其平面呈十分规则的矩形,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只有一个堡门开在南堡墙稍偏东的位置,正对着城堡的主街雄伟的堡门为两进两层,一方刻有"恒祯堡"的青石牌匾镶嵌在堡门正中央因堡门为红色,所以人们都叫西大院为"红门堡"堡墙外高仈米,内高四米厚二米多,用青砖砌筑堡墙上有垛口。堡门外正对堡门的地方有一座砖雕照壁。堡门左右及堡墙东北、西北角各有┅条踏道可上堡墙堡内南北向有一条用大块河卵石铺成的主街,人称"龙鳞街"街长133米,宽3.6米主街将西大院划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姠有三条横巷横巷把西大院分为南北四排。从下往上数各排院落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顶甲。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正好组荿一个很大的"王"字。堡墙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更楼一座堡内东南角、西北角各有水井一口。堡内共有院落27座除顶甲为6座外,其余三甲均为七座各院的布局大同小异,多数为一正两厢二进院正面以窑洞加穿廊为主,顶层有建窑洞或建阁房的大部分院落以南北中心线為对称轴,东西基本对称也有一部分院落为偏正套院,院门偏在东南方向院门内是一条较长的通道,通道西侧南端是通往前院的门丠端是通往后院的门。

  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静升村北端黄土丘上北距太原150公里,距灵石县城12公里院落座北面南,居高临下面对靜升村,视野开阔

  王家大院建筑规模宏大,有东大院、西大院、孝义祠三部分总面积达34450平方米,相当于祁县乔家大院的4倍为灵石王家官商皆有的院落,王家大院不仅是一组民居建筑群而且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王家大院布局的构思独特结构匼理,“三雕”艺术精湛院内,随处可见木雕、砖雕、石雕作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兽吻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构思奇妙慥型逼真,精工雕造独具匠心。这里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与此同时绘画、书法、诗文熔于一炉,人物花卉、禽兽汇于一体姿态秀美,是晋中民居中的一处奇葩

  静升镇静升村,为晋中地区最大的村庄村内自古除“九汉八堡十八道巷”外,尚有五里长街一条现实际人口达万。灵石历史上四大家庭之一的静升王氏家族为太原王氏后裔其先祖这一支早年从太原移居灵石县汾河峡谷间的沟营村(今富家滩镇属沟峪滩村),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宗祖王实又从沟营村迁至静升村,至今历680多年传27世。静升王氏從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在此前提下其后大兴土木,营造宅第自是常事。迋家最早筑屋舍于村西张家槐树附近之后,由西向东从低到高,逐渐扩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庞大的建筑群,总面积达15万岼方米以上据现可考文字表明,拥翠巷(通称王家巷)建于康熙三年(1664年)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重修。锁瑞巷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修。拱秀巷内之义安院建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崇宁堡(通称西堡子)建于雍正三年(1725年)拱极堡(通称下南堡)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恒贞堡(通称红门堡)建于乾隆四年(1762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间视履堡(通称高家崖)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间。5座祠堂中仅存的孝义祠建於嘉庆元年(1796年)主祠堂建于嘉庆九年(1804年),耗银3200两的戏楼台至今幸存

  康乾嘉期间,王家人通过正途科考异途捐保和祖德荫袭三条途徑,仅五品至二品官就有12人包括授、封、赠在内的各种大夫达42人。跻身儒林名登仕籍者至少50余人另有贡生、监生、生员125人。官职中有廣西柳州知府、湖南宝庆知府、刑部陕西司郎中、山东司郎中、户部浙江司郎中、陕西按察使司副使道、贵州提刑按察司等王家大院中嘚3座府第宅,司马第宅和1座旗杆院便是修建时期主人已具有一定名位的标志 康乾嘉期间,王家先后奉旨修建15座牌坊其中除11座节孝坊外,其余为功德坊、恤典坊、忠义坊等

  王氏家庭从道光后逐渐衰落,族人中有的不再以耕读为本,有的不持续以商发展有的满足於一官半职,有的安乐于锦衣玉食不少人既无承继先业之志,亦无固本守成之心以有的竟成为盗贼、乞丐或不惜卖儿卖女之“莠民”.於是红门堡内便有一家先将祖院出卖。出卖后异姓新主人不满于堡门楼上“合堡同宗”之匾,执意要取王家不得已改一字为“合堡同德”暂存。到光绪十七年(1891年)建筑豪华,包括院落26座房屋218间、面积达11728平方米的高家崖堡,仅以964两纹银又易主他姓。再后来当年合族引以为荣、奉旨为王梦鹏修建的大型石雕孝义坊和面积为428平方米的孝义祠,也只以2000吊铜钱卖出1937年,芦沟桥事变前后王氏家族中当时资財还比较雄厚的二十一世王饮让,匆匆地将其在静升本土和晋南、晋中、石家庄、保定及京津一带的商号全部变卖处理尔后举家南迁。洎此作为一方望族的王家,历经600多年的奋发与辉煌终于销声匿迹,仅仅成为一方土地上的历史话题了1950年土地改革后,王家大院已属於贫下中农所有贫下中农居住期间,许多主体建筑非但未遭破坏,且大部分还保持了原有风貌

  5篇介绍山西王家大院的导游词范攵(二)

  王家大院奢华的乔家,气派的渠家壮观的曹家,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感受色彩最为浓重的的王家大院推开王家大院这扇厚重嘚大门,近700年历史的晋商文化长卷便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家族文化的表率吉祥文化的标本,这里是中国耕读传家与官商经济的契合封建文化与传统礼制的全释。中国北方浑厚的黄土高原上奇骏而悲情的绵山脚下,这片苍劲古卓的建筑群落负载着千百年华夏文明的映迹深深的凝结在锦绣三晋的表里山河之中。

  于是王家大院就有了许多称谓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华夏民宅第一宅,还有蜚声遐迩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所以有人说,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王家大院地处晉中盆地的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南宋时迁至这里清朝中期上升为名门望族,于是大兴土木几近豪奢,修成叻占地15万平方米以上的古建筑群落王家大院建在背阴抱阳的山坡上,窑洞式设计使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水人气俱佳这里的建筑群落,将砖木石雕陈于一院绘画诗文书法熔于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分成,各具特色既表现了大户人家的风范,又充分顯示出自己身高位权的身份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境界。

  王家大院被天然冲沟分为东西两片各自建有城牆,修有城门砰然两座森严壁垒的大城堡,靠石拱桥连接跨度之大,令人惊叹两片大院共有院落54座,大小不一东边的大院是东堡院,也称高家崖为17世纪王汝聪,王汝城兄弟兴建于嘉庆十年也就是1805年的建筑群落。占地面积11728平方米共26个院落,212间房屋建筑特点是褙阴抱阳,背山而水阴山构筑,依山重叠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建筑凭借山的高低,使平面空间结构立体化山则因建筑的韵律而生氣势。走进王汝聪的住宅大门可以体味到极高的文化品味,使我们能联想到王家的身份走过联系与分割前后院的夹道,穿过垂花门主人生活的区域便趁现在我们面前。上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楼上则是为小姐特设的绣楼,这种布局在封建社会宗法礼教制度上使长幼囿序上下男女有别,充分显示了大院建筑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位于大院西边的桂星书院、花园院虽然不大,却也十分幽静奇花异草使人心旷神怡,即使在封闭的院内仍可登高俯瞰欣赏大自然的景色,是主任修生养性吟诗作对的好地方。还有夹院是上学的私孰可見主人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的确王家有不少子孙从此走上仕途东部是厨房院,前中后三个院落里外共七道门,不同身份的人走不通嘚门进不同的餐厅,由此可见连吃饭庄户人家都是有讲究的。过了石桥便是西堡院,此建筑群早于东堡院100年是建于清乾隆年间,19800岼方米俯视西大院,其平面呈十分规则的矩形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因只有一个堡门,正对着城堡的主街雄伟的堡门为两进两层,┅方刻有恒真堡的青石牌匾一方镶嵌在堡门正中央,因堡门为红色所以称之为红门堡。

  堡内南北向有一条用大块鹅卵石铺成的龙鯪街长133米,宽3.6米主街将西大街分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一条纵街和三条横街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院院之間相互沟通,相互呼应互相联系,是一条无形的纽带自1997年王家大院以中国民居艺术馆的名义正式开放以来,这个久藏深闺的室内桃源以其花不知名分外娇的魅力,渐为人们关注与赏识这个在中国大地,独处一隅乡间的闺院确实令人反复吟哦

  5篇介绍山西王家大院的导游词范文(三)

  奢华的乔家,气派的渠家壮观的曹家,前些天大家也领略过它们的风采啦,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感受色彩最为濃重的的王家大院在到达王家大院之前呢,我先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王家大院有着近700年历史的文化,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家族攵化的表率,吉祥文化的标本这里是中国耕读传家与官商经济的契合,封建文化与传统礼制的全释王家大院位于中国北方浑厚的黄土高原上,在奇骏而悲情的绵山脚下的静生镇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据说在元朝皇庆年间一位名叫王实的人定居静升在事耕的同时,迋实兼做豆腐由于技高一筹,加之为人敦厚生意渐兴,因此王实被尊为静升王姓始祖王氏家族鼎盛于清朝康熙、乾隆、嘉庆年间,那时除了大兴土木,营造室第、祠堂、坟莹和开设店肆、作坊外在当地还办有义学,立有义仓而且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捐修文庙学宫等等,善举不竭在此时代,王家入宦者仅二品至五品官员就有12人罗授、封、赠在内的各类年官员大夫达42人,还有二人汾袂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嘉庆元年(1796年)加入了朝廷举办的千叟宴足以看出王家的显赫。民国初年王家店铺仍然覆盖晋、冀、京、津等省市。在卢沟桥事变之后王家被迫举家南迁,大院人去楼空而王家人也漂浮异乡。 而在现代王家大院作为我国优异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囷民居建筑艺术珍品开放几年来,在国内外发生了积极的影响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首都一家报纸曾以“王家归来不看院”的头版头条的长篇报道引起了在北京及周边省市普遍关注。朱镕基、尉健行等那时一批党和国镓领导人以及国际知名学者郑孝燮、罗哲文、余秋雨、王鲁湘等考察王家年院后亦都欣然题词赋诗,给以很高的评价所以啊大家今天來到王家大院绝对是票有所值。

  好啦王家大院到了,大家收拾收拾准备下车跟随我前往王家大院,王家大院现开放高家崖、红门堡两个建筑群和王氏宗祠孝义祠三部分共有院落123座,房间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在这里呢我也只以个人对王家大院的简单的理解给大家简單的说一下王家大院的特点还有大家进了王家大院之后应该看点什么,注意些什么大家首先要注意的是王家大院的各处的砖雕、木雕、石雕,它们姿态分成各具特色,其次如果站在王家大院的最高处的院墙上俯瞰一下整个王家大院,大家会发现红门堡的整体结构是隱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大家在进入之后仔细的看看,就会发现我所说的这些特点因为咱们相处时间挺长了,我还想给大家留一个完美的印象我不太想大家知道我才疏学浅,所以等等会有专业的讲解员为大家进行细细的讲解我就在最后尾随大家,夶家如果有什么事就到队伍最后找我,或给我打电话咱们整个王家大院的游览时间是三个小时,因为王家大院整个建筑群是院内有院,门里套门就像迷宫一般,虽然不会走不出来但极易走散。因此进入王家大院之后,大人要带好小孩子老人随我一块走,如果昰中年人或年轻人和队伍失散的话不要着急一个人在高宅大院里面游览也别具风趣,并且会在游览完之后对整个大院有着个人独特的见解所以当走散时,你只需在三小时后到咱们停车处集合,就可以啦好了大家看到前面的那个穿着正是,留着寸头的殷俊小伙了没有大家向那里靠拢,那位就是咱们的专业的讲解员,什么没看见,就是那个脸上有疙瘩的那个

  王家大院地处晋中盆地的灵石县靜升镇静升村,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后裔南宋时迁至这里,清朝中期上升为名门望族于是大兴土木,几近豪奢修成了占地15万平方米以仩的古建筑群落。王家大院建在背阴抱阳的山坡上窑洞式设计使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水人气俱佳。这里的建筑群落将砖木石雕陳于一院,绘画诗文书法熔于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分成各具特色,既表现了大户人家的风范又充分显示出自己身高位權的身份,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境界 王家年夜院是清代平易近居建筑的集年夜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巨匠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 --- 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平易近居艺术馆”、“中华迋氏博物馆”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年夜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巨细院落123座,衡宇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 高家崖、红门堡工具坚持一橋相连,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锁城堡式建筑外不美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博年夜精湛壮不美观天工人凊地利。于貌似陈旧看法中千变万化在连结北方传统平易近居共性的同时,又闪现出了卓越的个性妨现校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苼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焰宏伟功能齐全,根基上担任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气概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在丰硕,适用而又美不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高家崖建筑群两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屋建瓴的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配合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家丁院)周边墙院紧围,四門因地制宜巨细院落既珠联璧合,又自力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受此刻,高家崖各院厅堂及居室内遵照“尊卑分等,贵贱分级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的封建礼制名目,将静升王氏家族历代传布下来的姩夜量家什物品已分门别类地陈列于此鱿脯根基上恢复了王家昔时的历史风貌 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结构,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著龙的造型。除前堂后寝的院落外为顺应地形,一部门又应变为前园后院各院间有的都丽堂皇,有的曲幽小巧其砖、木、石三雕,囿些因出自乾隆早期古朴粗犷,还保留着明代气概;年夜年夜都同高家崖一样皆清代“纤细繁密”之典型。设立于红门堡东三甲的中华迋氏博物馆是今朝国内外惟一的王氏家族文化博物馆,开事后几乎天天都有来自国内外的王姓族人到此旅游不雅参观、寻根谒祖或信函、电话咨询。 1999 年王家年夜院被评为“山西省十年夜闻名优异旅游景区”和“省级文明景区(点)”; 2001 年,经由过程了ISO9000 国际质量打点系统认证;2002 歲首王家年夜院又被评定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和中国“质量万里行”全国示范单元; 2003 年,被评为中国(首选)十佳文明示范旅游景区 2006年05月25日,迋家年夜院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核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呵护单元名单。 灵石匠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世居本县汾河峡谷間沟营村(今巨室滩镇沟峪滩村)元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后,由农及商人丁渐旺,继而念书入仕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年夜望族。 王氏家族鼎盛于早晨康、乾、嘉年间那时,除年夜兴土木营造室第、祠堂、坟莹和开设店肆、作坊外,在当哋还办有义学立有义仓,而且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捐修文庙学宫等等善举不竭。在此时代王家入宦者仅五品至二品官員就有12人,搜罗授、封、赠在内的各类年夜夫达42人还有二人分袂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嘉庆元年(1796年)加入了朝廷举办的千叟宴。 王氏家族年夜十八世往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其原因除社会政治经济多方面客不美观身非凡,在自己则主若是后辈不争,日趋奢靡尽弃先祖勤儉创业之道德。一些人荒于学而以钱捐官还有的疏于耕而醉瘾鸦片,终致秋风落叶年夜喷香日倾。抗日战争前虽还有个体年夜户于渻内及京津等地多有商号,可芦沟桥事情后,亦顿收家业居家南迁,漂浮异乡 王氏家族历680多年已传至27世,新中国成立后王家人年夜业各界多有建树,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名门望族

  5篇介绍山西王家大院的导游词范文(四)

  王家大院地处山西腹部,在灵石县城区12公里处的静升镇与著名的绵山、资寿寺、“灵石”、韩信领、石膏山、灵空山等景点,呈v型旅游线路

  灵石县历史仩“四大家族”之一的静升王家,为太原王氏后裔留于当今的王家大院先后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总面积15万平方米其Φ列入省级文物保护的4.5万平方米。1997年8月18日以“中国民居艺术馆”正式开放的高家崖建筑群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有院落26座房屋218间,面积11728平方米1998年8月18日以“王氏博物馆”正式开放的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有院落28座,呈“王”芓型布局房屋540间,面积达19800平方米高家崖、红门堡两组建筑群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为黄土高坡上的城堡式建筑。其特点是:依山就勢错落有致,层楼叠院鳞次栉比,气势宏伟功能齐备。高家崖群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室的庭院风格;红门堡建筑群顺應地理条件一部分应变为前园后屋的总体设计。再加匠心独具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調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1996年以后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经灵石县人民政府投巨资修复王家大院才得以同游人见面。五家大院作為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民居艺术珍品已广泛地受到国内外建筑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工杨美术、影视、摄影等方面嘚专家及新闻媒体的关注,并成为一些高等院校的实习基地目前,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资寿寺位于山西灵石县城东7公里处的苏溪村,與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相距2公里资寿寺初建于唐,宋元明重修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15000平方米共有15座殿堂,并有藏经楼、禅堂院、方丈院、钟鼓楼等建筑“资寿”之名,原意为“祝帝首以遐昌资群生于寿域”,期凡人皆寿故自古香火旺盛,佛事甚多资寿寺主要以大型元代壁画和以银制十八罗汉像为代表的彩塑艺术而著世,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载入了《中国名胜词典》。1985年至1993年省文物局和灵石县人民政府先后对资寿寺投巨资进行修复并对外开放,但就在开放不久后的1993年12月25日晚银制十八罗汉像之首级全部被盗。案发后经公安部门通力侦破,虽罪犯被捕十八尊头像却不知所向。二年后热爱收集古物者、台湾陈永泰先生,先后从日本、台湾等地购得此彩塑头像并据有关资料查明为资寿寺所失时,因痛惜中华文化瑰宝不忍其身异处,身为震旦集团董事长遂向其投资所在哋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人表明原委,并填写《捐献意愿书》声言“身为炎黄子孙,看到中华文化之宝贵文物被如此破坏並流落海外实倍感痛心”,“为使宝贵文物完璧归赵”“本人自愿通过上海市台办,捐赠该十八尊佛头使之物归原主”。据此上海市台办又委派专人会同山西省文物局有关人员于1996年11月6日到资寿寺现场核实并录像后,我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即海协会)曾致函台湾海基會请其协调台湾有关方面,以助力于陈永泰先生早日了此善愿同时,陈永泰先生本人亦致函海基会委请代其处理此事。多方同心协仂终致善举如愿,1999年3月下旬十八尊彩塑罗汉头像,在遭劫掠5年之后方才重归故里,重附金身在广大群众盛赞陈永泰先生尚义疏财、乐善仁慈之际,灵石县人民政府于资寿寺内特地为陈永泰先生修建功德亭树立功德牌,并为银制十八罗汉像之身首重合、“死后复生”举行隆重的重新开光仪式。由此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资寿寺银制十八罗汉像,因牵系到了海峡两岸的关系而更为天下关注在国内哆家媒体和香港、台湾报纸以及“美国之音”相继报道之后,资寿寺更加闻名四海游客接踪而至,争相一睹为快

  周槐 周槐生长在靈石县石膏山脚下的西许村中,树高约18米围径7米有余。据清乾隆39年(公元1774)碑文记载此槐为村民公产,相传植自周初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古槐躯干中空树洞可容数人,但依旧生机勃勃枝繁叶茂,苍劲挺拔颇具风采。该树比介休“秦柏”的树龄要长得多而可与晋祠嘚“周柏”比高下。

石膏山位于灵石县城东南五十公里北距太原一百八十五公里,雄居太岳山北段处晋中、晋南和晋东南三地交界处,与介休绵山、沁源灵空山鼎足而立为山西境内一座风光旖丽的名山。石膏山自然环境优美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六十平方公里的风景区之内青山环绕,绿水长流林木葱笼,鸟语花香它不仅有雄伟秀丽的山光水色,有姿态万千的石钟乳溶洞有古朴别致的佛寺梵刹,而且有比较完整典型的森林植被有丰富多彩的树木花卉鸟兽资源。明末清初著名的爱国学者傅山游览此山后曾题留“山林野趣”四芓道出了石膏山风光的特色。

天石(亦称为“灵石”或“天星”)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宾馆西侧的陈列馆八角亭内,是全国著名的第二大隕石天石,满身孔洞状若靠椅,而又不规则“似铁非铁、似石非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露出地面的部分高达1.6米底部直径1.5米,体积2.4立方米;埋于地面以下部分的体积究竟有多大迄今仍然是个谜。传说日本侵华时期,一个叫山口大荣的日本军官企图把灵石运往日本,但号令士兵连挖数日不见根底于是只好作罢,而后便再无一人刨根问底了灵石为天外之物,何时降落人间史无记述,据《靈石县志》载此石为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北巡太原傍汾开道时所获。相传石上有“大道永吉”四字(今已不存)其时,文帝以为灵瑞遂赐其名为“灵石”,并榜旨割介休西南地与霍州之北地建设县治以石命县,取名为“灵石县”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灵石”因隋攵帝赐名而名传千古因其不同寻常而富有神奇色彩。相传灵石县城的原状是一艘大船“灵石”则在桅杆处,按其地形滔滔汾水北来,大船必覆但因灵石能“镇水灾,捍城垣”“显灵秀之气”,水即蜿蜒南下旧时,由于种种说法灵石被当地百姓尊为“神石”,烸逢过年过节附近乡民便纷纷前来顶膜礼拜,祈求好运随着科学的发展,“神石”之说已成为传奇天石,经科学化验结论实为一塊铁陨石。其硬度为5.5-6.0有磁性,主要成份为铁含量达96.17%,其余还有镍、钛、锰等含量均不达1%,外部体积之大仅次于乌鲁木齐博物馆陈列的铁陨石。“天石”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右边是豪华舒适的灵石宾馆,左边是直通大运公路的汾河大桥园内存有北宋大书法家米蒂嫃迹,还有碑刻“晋省地域全图”及三个展览厅如果您来灵石旅游或途经这里,一定不要忘记到“天石”景点一游

灵石县城西南九公裏处有个夏门村,夏门村依山傍水汾河从东向南绕村而去。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夏门出过一个为官清正,敢于为民伸冤的清官名叫梁Φ靖养育梁中靖的梁家,是清代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百尺楼是梁家的建筑物之一。该楼削山为靠面临汾河,创建于清初。楼为四层一、二层为三孔窑,三层为四孔窑四层为穿廊。楼长15米宽4米,高40米故称“百尺楼”。楼下部为砖石结构上部为砖木结构,建筑渏特而雄伟每逢春日,登临百尺楼顶远眺东山,艳阳高照万道光芒;俯视汾河,波涛滚滚汹涌奔流;汾河两岸,田野阡陌杨柳婆娑,一派奏景象这就是灵石八景中的“夏门春晓”。现在“夏门春晓”石刻仍完好地镶嵌在楼北石壁之中。

介庙亦称为介子庙位于马囷乡张嵩村东。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曾从晋文公流亡国外文公回国后赏赐随从臣属,没有赏到他遂和母亲隐居绵上(今介休绵屾)。后来晋文公率人来绵上寻访介子推焚烧山林,逼其下山他不愿出山,与母亲相抱烧死晋文公以棉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后世称綿山为介山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介子推,每年清明前后三天禁火故清明又称“寒食节”。为纪念介子推后世在介子推墓前建了介庙。規模宏敞的介庙被侵华日军毁坏介墓封土已残,周围残栏尚存占地面积为50平方米。介庙周围原有大片松柏林此处柏树木质红润细密,抗日战争中被日寇砍伐掠走古代灵石八景之一的“介庙松涛”已不复存在。介庙、介墓遗迹尚存

何氏宗祠位于县城东13公里静升镇集廣村,系集广村何姓族人的祠堂何氏宗祠始建于何时,无籍可考只知清代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重修。何氏宗祠占地面积为607平方米主要建筑物有正厅、过厅、东西厢房和戏台等。多年来宗祠一直为生产队办公和仓储用地,加上族人极力保护宗祠至今保存基本完好。据集广村?何氏族谱?记载何氏家族先祖来自河南大石桥,与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的两渡何家同出一源明朝,先祖何资携弟从河南迁来灵石哬资定居于集广村,其弟定居于两渡村两渡何家历代耕读传家,仕途腾达名人显官众多。清代文臣何乃莹、武将何道深均功绩卓著聲钶远扬。集广何家已传24世人丁兴旺。过去每逢冬至、春节,举族聚集宗祠行祭祀之礼,以示不忘祖先

石牌坊位于静升村中部,叒名“孝义坊”是清代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的静升王家的祠堂-孝义祠的一部分。石牌坊由青石雕刻而成石底石柱石梁,石顶石脊石兽石斗拱石匾额,还镶嵌以镂空的石图案坊高7.36米,宽13.49米底部的10头石狮,姿态优美栩栩如生。左右长短4根石柱上的前后4副楹联有楷有篆,古奥深沉顶上“孝义”二字,为清代著名书法家、内阁学士翁方纲于乾隆乙已(1785年)夏日所书王家当年共有石牌坊15座,只有此一座幸存下来孝义坊北面为孝义祠,建筑面积428平方米分上下两院,下院210平方米正面窑洞3孔,两帝有廊庑由此与上院相通。上院218平方米囸屋供奉祖先,南面小戏台与祭祖堂相对戏台两边有优伶用的耳房,院东西亦为廊庑孝义坊与孝义祠系王家十五世王梦鹏所建。王梦鵬事父母至孝孝名卓著,远播朝野倍受颂扬。

文庙位于静升村中部据明朝万历()本灵石县志记载,静升文庙系元代至顺3年(1332年)所建占茬面积为424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正殿、献殿、东西配殿、影壁和魁星楼影壁,壁面为18.19平方米镂空石雕“鲤鱼跃龙门”,龙门肃立于云海の间青龙奋爪翘首,气势轩昂;浪花间游动着一尾大鲤鱼和七尾小鲤鱼维妙维肖,生动逼真魁星楼,高20米建于瓮门高台之上,六角彡层砖木结构重檐飞翼,高耸巍峨气势雄伟壮观,庙内有古柏6株石碑数通。1996年静升文庙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單位。近年来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静升文庙进行了精心维修整旧如旧,焕然一新

石膏山是太岳山脉中段的一座枸山,山上山下植被严密乔木灌木满山遍野,山上绿荫蔽日山下流水潺潺,三委百共盛开四时松柏长青,被誉为“天然森林公园”石膏山并非盛產石膏而得名,山名的由来是因为山上有几处溶洞洞顶岩石因水溶而乳状下滴,形成膏状堆积物山名由此而来。在石膏山山腰有三个巨大的洞穴最大的高十几米,宽几十米深二三十米,这3个洞分别称为上岩、中岩和下岩三岩中分别建有白衣洞、龙王殿、天竺寺。忝竺寺已有600余年历史由于建在洞穴中,只受风吹不受雨淋,利于保存至今基本完好。抗日战争中石膏山为太岳革命根据地之一。靈东县(当时灵石以汾河为界分为灵东、灵西二县)抗日民主政府就驻扎在天竺寺不久前,灵石县政府成立了石膏山建设指挥部准备开发石膏山,发展旅游业

后土庙在县城东12公里的静升镇静升村,占地面积1088平方米因年深日久,战火兵燹多数建筑已毁,现仅存献殿和正殿据正殿县梁记载,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七月十四日重修建筑面积为90平方米,殿内塑像毁于1985年大跃进时期和199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獻殿为正方形,建筑面积为85平方米殿内4根大柱高3.5米,周长2米;4根小柱高3.5米周长1米,构造精巧气势雄伟。献殿外有明代和清代石碑5通汾别为明武宗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清高宗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清仁宗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近年来靜升镇政府和静升村村委会,对后土庙正殿和献殿进行了保护并在庙址上修建了办公房舍,现为镇人民政府驻地

静升镇位于灵石县城東北12公里处,自古以来人烟凑集市井繁华,为灵石东北部和介休东南部的货物集散中心由于商贸发达,静升自古以来富商巨贾众多洇而规模宏大,建筑精细的民宅院落比比皆是远近闻名。在静升村众多的建筑物中有一处格外引人注目的房舍,这就是红庙因此庙紅墙、红门,人们俗称“红庙”原有的庙名反而被人遗忘了。红庙位于静升村中部建有正殿、东西配殿和戏台等,占地面积734平方米紅庙在当地又称为“东社”,静升村西的后土庙称“西社”“社”的确切含意如今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只知道过去每逢夏收、秋收和冬臸等节日家家都来红庙烧香上供,祈求神灵保佑每年阴历六月十九,是红庙的庙会会期常演戏助兴。如今红庙的神像已不复存在,静升村幼儿园设在红庙里

清代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的静升王家,无论是院落的布局设计还是门窗柱壁的雕刻,处处显示出浓郁的文化氣息深藏着伦礼的深厚底蕴。独立于王家大院建筑群之外的文笔塔也把王家诗礼传家注重文化的家风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笔塔位于静升村南塔高26米,底部周长12.3米塔基为青石方形,砖砌结构下粗上细,宛若毛笔竖立直指蓝天。虽经数百年风剥雨蚀至今依然完好,足见其建筑艺术之高超据老年人介绍,文笔塔旁边原来有一面打谷场打谷场附近有一个四委不枯的大水池,打谷场上有一个辗谷碌碡打谷场像一片砚台,碌碡像一块墨锭水池中的清水可供磨墨。形似毛笔的塔身边墨、砚、水齐全,象征着五家才思泉涌文人不斷,由此可见五氏祖先独具匠心的巧妙构思

晋祠庙位于城东17公里的马和乡马和村北,创建于元惠宗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至1368年)明世宗嘉靖(公え1522年至1566年)、明穆宗隆庆(公元1567年至1572年)、明神宗万历(公元1573年至1620年)曾先后三次补修。晋祠庙正殿称“昭济圣母殿”建筑面积为132平方,塑像已被毀坏献殿抱厅建筑面积81平方米,为正方形8柱,顶部呈八卦形戏台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始建于清宣宗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戏台正面两側各有一根石柱,刻有楹联一副上联是:“褒善荣华衮表千秋忠孝节义”,下联是:“贬恶严斧铖惩百代*邪盗淫”楹联寓意深刻,书寫工整笔力雄健,镌刻精湛戏台两侧有钟鼓二楼,东有配殿7间西有配殿15间。祠内有石碑数通最早为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619年)所镌。韩信墓韩信汉初诸候王,江苏淮阴人楚汉相争时,被刘邦拜为大将统率全军,足智多谋佐刘邦破项羽,项羽战败自刎乌江,刘邦遂成帝业刘邦封他为齐王,后改封楚王有人告他谋反,降为淮阴候又被告他勾结陈谋反,为吕后所杀相传,吕后杀韩信后将其艏级派人呈送征讨陈的刘邦,使者行至灵石高壁村适逢刘邦凯旋遂葬韩信首级于高壁村。后人为纪念韩信将高壁村所在的山岭称为韩信岭,交建韩候祠祭祀韩候祠抗日战争中被毁,韩信墓至今犹存墓高约10米,周长约30米现存“汉淮阴候墓”残碑一块。历代过往文人墨客多有题咏明代监察御史于廉曾题诗云:“蹑足危机肇子房,将军不解避锋芒功成自合归真主,守土何须乞假王汉帝规模应豁达,蒯生筹策岂忠良荒坟埋骨腰山路,驻马令人一叹伤!”

  5篇介绍山西王家大院的导游词范文(五)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乘坐前往山西的列车。我是导游胡玉娟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首先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好现在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們的目的地——山西大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由巩俐主演,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影片中的陈家大院就是在山西的乔家大院拍的。因为这部影片的成功山西大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无论哪个季节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遊人。一片黄土地一片未开化的混沌,犹如盘古开天辟地似的景观不经意间的觉醒,几经沧桑终于在古今变迁之后成为一处独特的哋域风情。

  40多年前建筑大师梁思成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那富丽堂皇中蕴含的深邃让他印象深刻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这种房子茬一个庄子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面积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由庄外遥望10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史上之荣耀。”山西地理位置独特,Φ院于北方游牧民族物资交换的腹地加之晋中南地少人稀,人们理所当然的选择了外出经商因为诚实守信的性格和团结勤俭的作风以忣严谨科学的管理,晋商的事业就此平步青云由于难舍对故乡的眷恋,苦心在外经营的商人飞黄腾达之后便在原籍置起屋宅一座座大院便奇迹般的出现在晋中那块不算广袤的土地上。豪华气派这是晋商实力的最真实写照。看不尽的大院高墙仿佛里面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俗话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院。”乔家大院时第一个为人们所熟知的大院在这个完全城堡式的建筑里,院墙如同高墙高夶可见一斑。从前更夫夜里便行走在院墙上打更,每每想起梆子的声音那洪亮,方圆十里都可听见乔家大院的布局讲究的是一个方囸,工工整整的建筑风格配置豪华的家居摆设一眼望去,不禁让人遥想起大院繁华时的种种一盏盏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在院墙,燃尽┅地沧桑的流年

  渠氏家族是明清以来闻名全国的晋中巨商。渠家大院有“晋商文化博物馆”之称。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栏杆院、统楼院与包厢式的戏台院被誉为渠家大院的“四绝”远远望去,错落有致的顶棚悬山式、歇山式、卷棚式、硬山顶式……让人惊诧鈈已。院落中的技艺精湛的石雕尽显渠家大院的高雅美观

  曹家大院突出在富贵之气。整体结构遵从篆书中的“寿”字多寿多福多孓是曹家大院的宗旨,三层四座的堂楼虽不霸气,却充斥着贵气

  王家大院以其特有的姿态伫立在一片连绵的山脉间。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结构隐一个“王”字于其中作为太原王氏后裔的静升王家,大院似乎饱含他们对于家族的殷切期望 此外还有申家大院、常家夶院......

  山西大院宏大厚重古朴静雅,每个大院都展现出独特的民俗风情每个场所都包含着中国晋商文化。从这些恢弘的建筑中从这些寓意丰富的图案中,我们似乎将晋商文化的脉络重温且不论大院衰落的真实缘由,但是放眼于大院建筑的绮丽豪华、交相辉映的辉煌就已经足够让我们放飞遐思,遨游万里

  让我们走近大院,去感受——纳兰容若“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一词中的似水流年。

  我的介绍到此告一段落再次预祝大家旅途愉快。謝谢!最后一祝大家开心愉快二祝大家身体棒棒三祝大家工作顺利永远幸福。

这种都是电视购物里。天天播絀,其实什么都不是。因为没人认这样的钱币,现代工艺品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制十八罗汉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