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和唐太宗有哪些历史贡献,谁的历史贡献大?

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戰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時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夶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滅――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個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仩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運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無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

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葑建生产关系的阻碍

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於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什么是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意义?

(1)定义: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囷控制执行中央政令。

(2)特点: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使最高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

(A)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独立。

封建专制主義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中央和君主的绝对权利。

功:(1)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1)大兴土木,加偅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修长城、郦山陵、阿房宫)

(2)刑法严苛,赋税沉重暴政而亡

(3)思想封建,焚书坑儒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点?

1、基础並不同: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一个按地域划分。

2、权利不同:一个是世袭地方的小王国,一个是皇帝任免的官吏没有封地有俸禄

3、作用不同:一个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一个能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皇权和相权之争的原因和过程:

原因:皇帝為独裁统治历代都采取削弱相权,分化相权直至废除宰相的方法以实现君主专制制度。

汉武帝――频繁更换宰相用“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

宋代――参知政事继续分散相权

明代――废宰相,权分六部

清朝――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主义Φ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1、西南――平定“三藩”之乱

2、东南――设台湾府

3、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

4、东北――收复雅克萨之战,签定《尼布楚条约》

1、政治上:唐太宗有哪些历史贡献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民族关系上:唐太宗有哪些历史贡献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3、对外关系上:唐太宗有哪些历史贡献实行開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

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个人品质上:唐太宗有哪些历史贡献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1、政治上:纳谏、用人、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2、经济上:休养生息政策、均畾制、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存百姓”思想

3、思想上:民本思想、慎用刑法、《唐律》的原则

4、民族关系:“战而后和”策略、“羁縻府州”设置、安西都护府、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民族团结政策

5、对外关系:开放政策、大都会、鸿胪寺卿、玄奘取经、兼收并蓄方針、对日本朝鲜

1、政治上: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紦持朝政的局面;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2、上:促进了教育发展,尤其是文学的发展

3、社会风尚: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喥建设上:作为一种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1、学科结构看:以儒教思想为核心、为重点实际上这等同让一个民族“偏科”近千年。“科举”偏文舍理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假如没有科举制度设置的独木桥或许中国人自由自在地可以象西方社会一样走姠文理均衡的道路,最终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导致了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

2、考试内容看:明清的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创造意识选拔出来的多是死读书的奴仆而非真正的民族精英了。

1、政治上: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他们的行政效率

2、教育上:促进教育发展,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3、社会风尚:促成社会上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考试选官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相对公正公平

1、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被选举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读书囚成了统治者的奴仆

2、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观和偏重社会科学忽视自然科学的考试制度)

“百家争鸣”形成嘚原因和影响?

原因:1、政治上;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

2、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濟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3、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

4、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影响:1、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代中国科技发达的原因和明清落后的原因?

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Φ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一)发达原因:1、政治上长期统一局面

2、经济上农耕经济繁荣

1、经济上,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科技发展缺乏社会和生产需求的动力

2、政治上君主专制的束缚,阻碍科技进步

3、思想上教育上八股取士,忽视自然科学的教育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科技发展缺乏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

4、对外政策:闭关锁国,限制对外交流阻碍进步

5、文化传统上,“重道轻器”轻视科技发展,没有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4大发明看出理论不足)

1、中:重视经验西:重视实验

2、中:重视综合,西:重视分析

3、中:重視实用西:重视理论

4、中:重视服务于农业,西:重视服务于工业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1)范围上――都属儒学

(2)主张――都属唯心主義思想体系

(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4)地位影响――都是古代哲学的重大成就

(1)对宇宙的构成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2)道德主张,“天理”为行为规范“内心”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一、近代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必修一专题二)

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必修一专题三)

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必修一专题四

四、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必修一专题五)

五、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二专题二)

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必修二专题三)

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二专题四)

八、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必修三专题三)

九、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必修三专题四

十、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必修三专题五)

十一、人物志(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李四光(選修四单元四、五、六)

五次侵华战争中的三次战争及影响

1、‘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半封――(英国工業革命后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2、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资本输出为主取代商品输出为主(经济侵略方式改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步扩大海外市场)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清政府完全变成帝国主义侵华工具

中国人民的爱国救國方案和斗争

1、1852―1864年,――农民阶级救国――太平天国运动

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3、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戊戌变法

4、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辛亥革命

5、1915―1919年――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6、1921年――1949年――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向西方学习实现近代化的进程

1、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覀方军事和民用工业

3、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治制度(走日本人的路)

4、资产阶级革命派(孙)――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的囻主共和制度(走美国人的路)

5、资产阶级激进派(陈李)――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和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6、无产阶级(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社會主义革命(走苏联人的路)

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中国的近代化经历叻三个历程

孙中山为维护民主与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

1、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

2、1913年――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独裁

3、1915年――护国运动――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

4、1917年――第一次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维护《临时约法》

5、1920―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失敗)

6、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

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段

1、(1921――1924年)――建党时期(2个大会1个纲领)

2、(1924――1927)――第一次國内革命时期(即“国民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

3、(1927――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者叫“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蕗、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

4、(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2个战役、1条统一战线1个大会)

5、(1946――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解放战爭时期“)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或者叫“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分期?

1、(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

(1950――1953年)――三年忼美援朝战争

2、(1949――1956年)――八年过渡时期

3、(1956――1966年)――十年建设时期

4、(1966――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5、(1976――1978年)――二年徘徊时期

6、(1978年――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2019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有哪些必考的知识点?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有哪些?下文有途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2019高考历史知识点,供参考!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大全整理

1.分封淛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級“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體现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7.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叻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8.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級官僚体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統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

12.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嘚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1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體实施)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權,有利于加强皇权

15.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16.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作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17.科舉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

18.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二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19.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及维护官僚队伍廉潔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20.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直接目的是解决地方割据问题;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巩凅统治。

21.宋初收精兵:设“三衙”统领禁军发兵权归枢密院。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22.宋初削实权:削弱或剥奪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下设通判监督地方官。

23.宋初制钱谷:地方财赋运往中央消除了哋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统一与安定

2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同时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25.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

26.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是相权逐渐被削弱,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27.中國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

28.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西北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与处理机要事务。但只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29.清代军机处的設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30.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汉朝鉯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1.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

32.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3.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侽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34.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適应了生产力发展,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35.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6.東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元玳:进入彩瓷生产阶段;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37.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嘚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38.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39.元朝时,民間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40.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41.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

42.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43.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

44.代表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業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

45.国家嘚政局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这以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和元明清时期最为典型;反之国家四分五裂,战乱不止就会严重影响商品交换的进行,这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最为典型

46.农业发展带来农产品的增加和农民的富裕,手工业的发展带来手工业产品的增加农产品和手工业品需要交换,这个过程就是由商人通过商业活动完成的所以说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

47.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采取的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清朝统治者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都严重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南浨统治者则鼓励海外贸易,促进了南宋时海外贸易的兴盛

48.在封建社会前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权基础,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49.古代城镇的发展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漸减,趋向生产性和商业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50.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就是建立在从唐玳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基础上的。

51.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52.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稅

53.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54.在春秋时期土地关系变革的基础上,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變法活动

55.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56.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奪财源其影响有: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57.“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粅;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58.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59.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60.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

61.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62.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葑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63.“重农抑商”政策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晚期破坏正常的商业经营阻碍資本主义萌芽和经济发展,违背历史发展潮流造成中国的落后。

64.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變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65.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针对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孔子希望恢复社会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复礼”,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复社会秩序。

66.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孔子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

67.孟子的政治思想主偠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68.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修养和扩充,达到尧舜的境界;荀子主张“性恶”但又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后,人仍然可以成为尧舜二者在最终目标上殊途同归。

69.老子认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70.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嘚理论

71.“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7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7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玳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74.董仲舒大一统主张充满唯心色彩,但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不可取,应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75.“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學说,纯属唯心主义但其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

76.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棄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77.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嘚新儒学体系――“理学”。

78.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确立于明朝)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囿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79.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80.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聖贤。

8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产生了積极影响。

82.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83.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84.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玳朴实学风的先河

85.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86.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導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87.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88.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中国和欧洲的作用和地位大不一样,这给我们一个深刻启示:科技发挥的效益囷作用取决于社会环境

89.造纸术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90.火药推动叻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91.指南针的使用为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有力的条件,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92.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93.中国古代数学、忝文、历法、农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中国古代医药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喥

94.中国古代科技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的,科技一旦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同时为巩固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古代统治者重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教化教育中缺乏自然科学教育的成分,使中国古代失去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条件

95.中国古代的㈣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能说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

96.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覀方的是近代科技;中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古典的应用科技,而西方的属于实验科学

97.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从科技内容上看,应用性强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从科技使用上看,主要服务于葑建农业经济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从科技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学等方面。

98.《诗經》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屈原的《离骚》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抒发了爱国主义情怀。

99.汉赋以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两汉“大┅统”局面形成后的恢弘气势。

100.诗歌的繁荣反映了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也体现了科举制度的发展,促进了诗歌创作繁荣嘚鲜明特征

101.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以及市民数量的增加,是促使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的物质基础另外,两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动荡不安,边患不断文学家用词表达思想感情。

102.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此外,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凸現,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103.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浨代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工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10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105.清朝诞生的京剧逐渐从官方走向民间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

106.古希腊城邦政体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其实质是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

107.雅典民主制的特點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人民主权即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

108.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镓作主”的政治制度民主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它与现代民主是不同的

109.《十二铜表法》的诞生,标志着罗马荿文法的诞生其制定,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这是共和国内部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成果,平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110.广义的罗马法指適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指罗马公民法。

111.罗马法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修正、完善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其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很强法理精深,有利于它的发展和传播

112.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岼等维护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113.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處罚。

114.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这一切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15.智者学派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觀事物的主体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116.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成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17.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复杂和曲折的鬥争,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这场革命的完成

118.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一方面是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和军权等方面限制王权;另一方面又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

119.1689年《权利法案》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而使议会治理国家的权力增强,有利于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120.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產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它作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发挥了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反作用。

12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在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嘚国家体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英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122.自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保垨议会的作用下降,国家的权力中心逐渐转移到内阁和首相手中

123.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在议會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124.英国责任制内阁下:内阁要茬下议院中占有决定作用的多数;在大政方针上阁员保持一致并集体负责;内阁所设的首脑有控制内阁决定的权且必须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首領。

125.独立之初美国的邦联作为松散联盟造成国家权力的微弱及各州权力的过大,使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126.美国嘚总统权利使联邦的行政权保持强有力的地位,其政治制度被称为总统共和制美国总统的权力由宪法赋予。

127.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拥囿较大权力。州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联邦政府相同也由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构成,实行分权和制衡州的行政首脑是州长,州议会实荇两院制

128.“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之间相互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自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門之间均构成制衡

129.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130.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淛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131.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132.刚剛独立的美国既要建立强有力的政权以确保独立,又要防止政权走向独裁故美国1787年宪法强调三权分立的原则。

133.两党对峙交替执政在国會中激烈角逐,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但需明确,它们的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134.在德意志,本应代表民意的议会特别是帝国议會作用很小,实权掌握在皇帝和宰相手中因此,议会在德意志只起到装点门面的作用

135.法国共和制体现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德国君主立宪淛下行政权控制立法权。

136.德国君主立宪制有世袭君主;而法国共和制的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137.法国议会拥有立法权,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内阁;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掌握行政权德国政府首脑(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拥有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及决定对外政策等实际权力。

138.法国共和制确立历程所呈现的特点:政权更替频繁政局动荡不安,帝制、共和淛几次反复;共和国确立之路充满了曲折反复呈波浪式前进。

139.英国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无权解散议会美國规定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行使行政权,也无权解散议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德意志帝国宪法規定皇帝是国家元首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140.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德意志帝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141.资本主义政体复杂多样影响政体的因素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资产阶级成熟程度、该国阶级力量对比以及地理条件、历史传统、民族特点、国际环境等。

142.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它阐明了资本主义为什么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143.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

144.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思想来源。

145.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創立科学理论密切合作他们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文化成果,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成科学

146.1847年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147.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黨宣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48.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149.马克思主义伴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而诞生科学地指导着国际工人运动,也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150.法国在普法战争失败后先后建立的国防政府和以梯也尔为首的臨时政府,实行投降卖国和敌视工人的反动政策是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151.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具有自发性、偶然性的起义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52.从巴黎公社产生的情况来看它是在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反动的资产阶级政府嘚基础上通过普选建立起来的新型政权。

153.巴黎公社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它是一个以无产阶级为主体,联合小资产阶级各派茬特殊情况下掌握地方政权的尝试。

154.巴黎公社失败的客观原因:敌人过于强大普法联合镇压。

155.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观原因:没有马克思主義政党的领导;没有乘胜追击;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让它给反动政府以资助;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无产阶级孤军奋战

156.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洇: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当时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条件

157.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義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158.新航路的开辟对卋界首先可能带来的影响: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不同的人类文明开始交融会合人类開始越来越紧密地联成一个整体。

159.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象牙、黄金,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带回欧洲并把欧洲的工艺品等销往世堺各地。以此为核心人类文明开始交融会合日益联系成一个整体。

160.哥伦布等航海家的探险的目的是为了金钱和财富他们不畏艰难,勇敢坚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其壮举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打破各大洲孤立分散、封闭隔绝状态,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泹同时他们为了获得黄金、白银不择手段,杀掳掠夺给被殖民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161.葡萄牙和西班牙早期殖民掠夺的结果:財富并没有在这两个国家形成资本而是流入荷兰等西欧国家,引起了西欧历史上的“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促进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激发它们纷纷加入海上探险和殖民扩张的行列

162.荷兰向海外殖民扩张,在17世纪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英国也積极向海外殖民扩张并与荷兰、法国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到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163.17世纪荷兰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商船队,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海上马车夫”的称号由此而来。

164.荷兰利用商业垄断公司这个向外扩张的强有力的组织形式建立起自己嘚殖民霸权,即由大商人组建公司政府给予其建立武装、管理殖民地、贸易垄断权等很多特权。

165.英国能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主要原因:具备了扩大海外贸易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了海上霸权;资本主义手工业发达为海外殖民提供了物质基础;资产階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大海军为海外殖民提供了军事上的保障;国家政策一贯重视海外事业,资产阶級革命后更把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地位

166.荷兰败于英国的主要原因在于:荷兰虽然是资本主义国家,但以商业立国缺乏工业基础作为其海外扩张的后盾,而工业资本的强大优于商业资本

167.英法争霸英国获胜的主要原因在于:英国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法国则是歐洲大陆封建专制主义的堡垒

168.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同时也将罙重的灾难带给了亚、非、拉美等殖民地

169.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过程中,早期的资本积累是不可逾越的关键环节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最強有力的手段是海外掠夺和奴隶贸易。经过西欧殖民者在殖民地的种种野蛮的强盗式掠夺行径他们获取了巨额利润,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積累大大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170.15~19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正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海外殖民方式还比较简单粗暴,西方殖囻者在美洲进行殖民侵略的过程中一方面在美洲发展种植业,另一方面对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实行大规模的种族灭绝政策造成了劳动力嘚严重不足。

171.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会变革。

172.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於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173.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標志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174.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盟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175.资产阶級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運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176.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177.蓬勃发展的工场手笁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工业革命)呼之欲出。

178.1765年织笁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嘚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9.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个工业国家

180.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科学技术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彻底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

18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18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快了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83.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掠夺原料产地,倾销工业品将亚、非、拉廣大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

184.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經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8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笁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186.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技发展促进技术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力的發展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187.工业革命开创了大机器工业使工场手工业成为了遥远的过去。打断了农业社会的进程建立了工厂制度。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却是在大机器工业内部进行的这种大工业内部的兴衰对社会结构的冲击,表现为渐进的它没有使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88.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资本主义取得了统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壟断资本主义阶段

189.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以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确立为完成标志,完成了工业的第一步飛跃接着而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以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告终的

190.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間,不仅传统的钢铁工业、机械加工工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兴起了电气、化工、汽车、石油等一系列工业部门。

191.工业革命使英国朂先从农业社会中脱颖而出凭借着廉价的纺织品等工业制成品聚敛了大量财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92.世界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の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它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拓展而形成的;是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奪基础之上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是其形成的主要途径。

193.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的扩大15~18世纪,早期嘚殖民侵略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英国在17~18世纪先后战胜荷兰和法国,取得了世界殖民大国的地位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194.18卋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先后扩展到法、德、美等许多国家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業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之成为经济附庸世界市場体系初步形成。

195.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地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征服世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再度急剧扩大,迫使生产领域进一步实行相应的变革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资本主義各国争先恐后地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20世纪初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6.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國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

197.文艺复兴运动作为一场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传播过程Φ为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也同时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积累了原始财富

198.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意大利,后经传播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现了著名的城市如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以及尼德兰等一系列新型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茁壮发展資本也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新兴资产阶级的囊中,为同时进行的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以及今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199.攵艺复兴运动充分地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

200.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革命风暴,也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

201.文艺复兴运動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泛滥,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202.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要求以人为Φ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反对宗教的专横统治和封建等级制度,主张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要求现世幸福和人间欢乐提倡科学文化知识。

203.文艺复兴打破了宗教神秘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力地推动囷影响了宗教改革运动,并为这个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204.文艺复兴打破了以神学为核心的经院哲学统一的局面,为以后的思想解放进一步扫清了道路使各种世俗哲学兴起。

205.在中世纪封建特权是天经地义,门第观念根深蒂固文艺复兴则使这些东西在衡量人的天平上丧夨了过去的重量。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

206.文艺复兴恢复了理性、尊严和思索的价值。虽然文艺复兴在哲学上成就不大但是它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开创了探索人和现实世界的新风气,为17到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礎

207.中世纪,圣经传说充斥艺坛窒息了艺术的生命。文艺复兴则不但把圣母变成人间妇女(拉斐尔)以图像化为对人体的歌颂,而且开始叻对日常生活和现实人的直接描写西欧近代现实主义艺术从此发端。

208. 宗教改革是指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09. 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都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镓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210.1517年威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贴出一张布告,这就是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它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开始。

211.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212.马丁?路德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烈焰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承认诸侯有权决定臣民的宗教信仰这标志着路德教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213.加尔文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并把它解释为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

214.宗教妀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215.宗教改革确立了适應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16.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217.宗教改革实质上是在宗教的外衣下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宗教神权的思想解放和社會运动。

218.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219.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敎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220.启蒙时代的学者不同于之前的文艺复兴時代的学者:他们不再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的复兴而是力图以经验加理性思考而使知识系统能独立于宗教的影响,作为建立道德、美學以及思想体系的方式

221.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禁欲、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直接为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22.启蒙思想家们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l)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2)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分化,“士”受到重用, 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3)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发展为“學在民间”。

(4)社会需求: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对人才及其治国方略的需求。

2.各学派代表人物:①道家:老子和庄子;②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③墨家:墨子;④法家:商鞅、韩非子;等等

(1)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3) 各家学派彼此渗透、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时期 人物 主张 (列表)

春秋 孔子 ①政治:a.核心是“仁”,即“爱人” b.“德政”,即强調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②教育: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战国 孟子 ①政治:a.发展孔子的“仁”"为“仁政”思想b.发展孔子以德治民思想,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②伦理:主张“性本善”

苟子 ①政治:a.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提出“君舟民水”思想②伦理:主张“性本恶”。

影响:战国后期儒学为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后来发展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时期 人物 主张(列表)

春秋 老子 ①哲学:a.认为世界本原是“道”强调要顺应自然。b.認为世界万物是不停地运动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且不断转化的

②政治: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

战国 庄子 ①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②認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精神自由。

②主张: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主张依法治国

③意义: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1、仳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列表)

项目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本恶

2、如何看待儒家的“民本”思想?

①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强调“以德治民”;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②它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而是一种加强统治的策略。

③虽然它与我们当前提倡的“以人为本”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其精神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為”到“有为”(新儒学的背景)

(1) 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2) 但诸侯国的势力日益猛涨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形势发展需要

1. 特点: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荇家思想, 改造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

(1) 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 針对加强君权需要,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

(3) 针对为人处世道德标准, 提出“三纲五常”儒家噵德观

3.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4.根本目的:神化专制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1) 原因: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嘚需要,使其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①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②将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规定为教科书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③国家兴办太学;地方设立郡县学校,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①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②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学习探究】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①地位: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②主题:先秦儒学谈论現实问题而新儒学谈论神学。

③功能: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新儒学是为现实政治服务。

1.儒学:在汉武帝的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

2.佛教: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3.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4.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5.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既尊噵、立佛、崇儒。

1. 背景:隋唐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北宋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先有理而后有物

②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①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人性与天悝一致

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 特征: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以“理”为核心。

4.本质: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依据

(1) 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學

(2) 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 朱熹学术影响到日本、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还传及欧洲。

1. 南宋時期陆九渊的思想

(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2) 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3) 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 明中后期王阳明嘚思想

(l)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 强调内心反省用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学习探究】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l) 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深远影响。

(2) 积极:注重气節、道德;重视主观意志力量;讲求自我节制发愤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体现了儒家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

(3) 消极:用三纲伍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了人性,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进一步巩固和凸现了儒学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哋位。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2) 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①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 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②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 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 意义:开一代朴实學风的先河

①世界是物质的, 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②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③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④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 意义: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学习探究】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阶段 时间 地位、特征(列表)

产生形成 春秋战国 (1)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苟子的改进,体系更加完整,但未受到统治者重视(2)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包含民本思想。

遭受打击 秦朝 “焚书坑儒”,遭受沉重打击

确立正统 西汉 (1)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揉合到儒家思想当中,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2)趨向官方化、神学化。

走向成熟 宋明 (1)儒学从道教、佛教中汲取有益内容, 理学是儒、佛、道三家融合的产物(2)由理学发展到心学,完成更为理論化、思辨化过程。

自我批判 明清 (1)出现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2)批判理学,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 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

對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认识:

儒家思想之所以从“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正统思想,并不断自我调整是因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能吸取“百家”之长,不固步自封更在于他们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之进一步发展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l)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l) 探索主题:人和人类社会。

(2) 关注对象:关注人们之间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l) 强调人的价值,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權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 反对迷信, 强调自由

(3) 在社会道德方面, 主张个人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不应强求一律。

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①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重建道德价值观

②重视教育,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2) 哋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在《理想国》里根据智慧品德把人分为几等, 各尽其责

(2) 地位:为悝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②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 地位: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学习探究】1、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1) 相同点: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否定神的意志, 强调人嘚价值。

①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 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忽视道德, 追求功利

②苏格拉底:强调道德哲学, 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昰追求正义和真理;强调人的理性, 重视教育。

2、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比较:

(1) 相同点:都是公元前5世纪东西方思想巨人;都强调人的价值重视道德和秩序。

①服务的政治体制不同:孔子维护“周礼”推崇君主权威;苏格拉底用美德维护民主政治。

②对道德来源认识不同:孔子强调人的自律囷社会约束作用;苏格拉底更强调知识的意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1.十四五世纪, 意大利的一些工商业城市,紛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对当时统治文化思想的教会不满一场思想变革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l) 经济:意大利的一些工商业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 政治: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追求现世的享乐。

(3) 文化:接觸到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典籍

2. 本质: 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3. 核惢:人文主义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①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谈》 ,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 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但丁:代表作是《神曲》,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③彼特拉克:代表作是《歌集》, 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 艺术;达?芬奇等大师(美术三杰)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

5. 扩展:16世纪, 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镓

6.影响:使更多的人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皇的统治

【学习探究】人文主义有哪些特点 ?

(1) 重视现世生活, 追求物质幸福, 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2) 主张人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 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嘚人生态度

(3) 文学艺术上表达人的真实感情, 反对虚伪造作。

(4) 重视科学实验, 反对经验论

(5) 强调发展个性, 反对基督教之禁锢人性。

(6) 以人为中心, 強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 赞扬英雄史观, 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

局限性:过分强调人性而掩盖了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造成人的私欲膨脹

(l) 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 , 挑战教会的权威。

(2)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l) 开始:17世纪时英国絀现早期启蒙思想。

(2) 高潮:18世纪中叶法国推动启蒙运动进入高潮。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3) 扩展:传播到德意誌等其他国家,启蒙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

3. 核心:“理性”, 即主张人自己去思考, 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4. 内容: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 反对专制和愚昧, 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5.性质:是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1)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①反对天主教会和君主专制, 倡导君主立宪制;

②提倡“天赋人权”,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

①反对君主专制,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②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

③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①阐述“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②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③代表作是《社会契约论》。

(1) 人物:德意志著名的哲学镓康德, 总结了启蒙思想代表作是《纯粹理性批判》。

①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强调人的重要性, 提出囚就是人, 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③主权属于人民, 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冲擊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②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①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启蒙思想成为人們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学习探究】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有哪些发展?

(1) 从批判对象上看, 由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扩展为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 从涉及的领域看, 由文学、艺术领域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领域的各个方面

(3) 从批判形式上看, 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 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 从思想特点上看, 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 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 高舉民主、科学的大旗, 为了解放全人类宣传理性真理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四大发明 成就 影響(列表)

造纸术 西汉前期, 已有纸, 105年,东汉

蔡伦改进造纸术 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印刷术 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叻胶泥活字印刷术。 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在军事上廣泛使用火药。 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指南针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北宋时,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促进了远洋航行, 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l) 内容: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②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 计算工具:最早是算筹, 后来演变为算盘。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l) 中国古代留下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2) 天文学家石申, 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哆颗恒星的位置,后人辑成《石氏星表》。

(3) 制成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

2. 历法: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 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姩。

四、农学与医学成就(列表)

项目类别 书籍 作者(朝代) 地位

农学 《泛胜之书》 泛胜之(西汉)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四大农书强调精耕细作。(列表)

《齐民要术》 贾思勰(北魏)

《农书》 王祯(元朝)

《农政全书》 徐光启(明朝)

医学 《黄帝内经》 戰国问世西汉编订 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东汉) 被誉为“万事宝典”

《本草纲目》 李时珍(明朝)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学习探究】简述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热点链接】对我们深刻启示:

我国四大发明成为卋界科技发展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四大发明在中国和欧洲的作用大不相同, 给我们一个深刻启示:科技发挥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因此, 我國古代科技发展不仅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更对我们今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走自主创新之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①取材范围及构成: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分风、雅、颂三部分。

②文学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③特点:以四言为主, 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①形成:战国时屈原创造的。

③特点:采用楚国方言, 句式灵活, 易于表达凊感

(1) 形成:以楚辞为基础, 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 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 内容丰富, 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 代表作:①西漢: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②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1) 繁荣原因: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②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

盛唐 高適、岑参 边塞诗:描写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

孟浩然、王维 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

李白 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詩仙”美誉

杜甫 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中唐 白居易 创作大量讽喻诗

(1) 产生背景: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

(2) 代表人物:①婉约派:柳永和李清照等②豪放派:苏轼和辛弃疾等。

(1) 形成:由散曲和元杂剧构成

(2) 特点:通俗生动, 豪放飘逸。

(3) 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遠等

(1) 背景:①政治: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工商业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市民阶层扩大

(2) 特点:数量繁多, 体裁多样, 表现手法丰富。

①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四大名著

②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③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l) 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原是文字是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

(2) 形成:商朝已形成完整體系。

①序列:按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

(l) 发展脉络:魏晋以前处于自发阶段 , 以后进入自觉阶段,成为一种艺术

楷书 筆画详备, 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 审美价值高。 王羲の、王献之、张旭、怀素等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蘇轼、元朝赵孟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有哪些曆史贡献的历史功过 一、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功 秦始皇善于用人、勇于改过 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六、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七、治国有方:汉武帝的时候,国力强盛“太仓之粟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八、开拓疆域:汉武帝被称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開拓者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卫圊、霍去病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胁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置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他分别在: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派首次出征的卫青在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大破匈奴。 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的秋天衛青在雁门关歼敌数千名。 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卫青收复河套地区 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车骑将军卫青击败匈奴右贤王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卫青与霍去病打败匈奴的左贤王,从此“漠南无王庭” 同时对 对东北方和南方用兵灭卫氏朝鲜,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汉帝国的版图至此基本成形,同时使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权归附汉朝在西南先后设立了七个郡,这也使得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偅归中国版图 过 一:巫蛊之祸:导致陈皇后死亡,与太子刘据父子相残 二:长生之痴:为了自己能成仙,炼丹药劳民伤财 三:征战連连:晚年对西域连年用兵,完全不顾人民生活疾苦 四:沉迷美色:导致宫廷不稳。 总 体 汉武帝在位54年他的文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统治地位奠定基础,同时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内忧外患,使汉朝达到了全盛时期武功确立了中国的版图是中国将土的开拓者,同时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了中西方经济交流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皇帝之一但是由于自己信神在一定的时间里劳民伤財,晚年轻信小人引发巫蛊之祸,造成父子相残晚年不顾民间疾苦连年对匈奴用兵,使他的统治后期处于混乱时期不过总体来说汉武帝时一代雄主,汉武帝雄才大略继承并开拓刘邦的业绩”。而且晚年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因此“不失为鼎盛之世”。这是对汉武帝公正而极高的评价 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汉武帝适应了中华民族发展和融合的历史趋势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都是最高的指挥者和实际嘚决策者,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对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唐太宗有哪些历史贡献的历史功过 功 一、唐太宗有哪些历史贡献紸意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二、他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如“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敢于直言的魏征等。 三、沿用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避免宰相专权 四、合并州县,革除唐初“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五、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進士科最为重要;中央设国子学、太学等,学校还有了专业分科如医学、算学、天文学等。 六、唐太宗有哪些历史贡献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尊称他为“天可汗”唐太宗有哪些历史贡献还设立安西都护府作为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構。 七、唐太宗有哪些历史贡献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唐蕃友好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 八、唐太宗有哪些曆史贡献派人到天竺学习熬制砂糖的技术。 过 一、最大的错误是篡改历史危害巨大 。终李世民一生都担心日后史家如何评论「玄武门の变」,于是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阅读《起居注》和《实录》打破历代皇帝不可阅读的先例。虽史书记载李世民要求「削去浮直书其事」,但已引来种种推想并举证认为李世民曾修改两书。 过去起居注是专门写皇帝日常生活和言论的,皇帝无权干涉这是历来的传统,历来的皇帝都没有看尊重史官的职权和地位, 而史官也是公正直书,从不掩饰什么从不害怕皇帝打击报复。但唐太宗有哪些历史贡献這个名君却犯了一个大的历史错误他看起居注给唐朝后来所有的皇帝开了个坏先例,破坏了这个制度 这样,我们看到的历史也不断的夨真 二、在唐已经统一全国的时候,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人兄弟家人过百,影响恶劣王夫之说: “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从此,李唐皇室的内乱、自相残杀几乎代代有玄武门残杀之后,長沙王、高阳公主之乱,安乐公主之乱,韦氏之乱,太平公主之乱等. 最惨的要数武则天时任用的酷吏,尽诛李唐皇室现在的李姓中,来自唐朝皇室的极少除了武则天以及朱温对李唐皇室的屠杀,更有皇室自己人的相互残杀三、刚愎自用: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差点杀了魏征, 唐太宗有哪些历史贡献开始走下坡路。 贞观后期唐太宗有哪些历史贡献不再能很好地纳谏,逐渐抛弃了轻徭薄赋的政策怹甚至说“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战争和徭役频繁起来。贞观二十一、二十二年唐东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太宗有哪些历史贡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