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旅日本华侨写的关于二战日本海军实力的书

  • 作者: [日]海人社著

1891年6月26日丁汝昌率北洋舰队之精华到访问日本。日本朝野人士参观完其暂缺的7000吨级定远、镇远舰后顿感羞惭,惊恐不安反观当时的日本,仅有三四艘三四千吨级之巡洋舰而之后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中国海军从甲午海战至二次大战几乎一败涂地,直至毫无还手之力反省这半個世纪中国海军的惨状同时,*应该看的更有二战日本海军实力这五十年的发展日本军舰史,这是我们*不愿意看的一本书因为几乎每一艘舰艇都或多或少的沾着中国人的鲜血;而这也是我们*应该看的一本书,因为了解历史了解他们的发展,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正是我們走向强大的必须借鉴!

全面介绍二战日本海军实力建立至二战结束期间的日本所有服役舰艇的建造、武备、基本经历等。

作者:(德国)阿拉斯泰尔·L·德(Alastair L. Day) 译者:牛新艳

阿拉斯泰尔·L·德国(Alastair L.Day)在金融行业工作超过25年,他擅长的领域主要为财务和金融营销他曾是┅家租赁公司的董事,专注于IT和科技产业阿拉斯泰尔撰写的有关金融方面的书籍包括由《金融时报》策划、Prentice Hall 出版的一系列图书,如《精通金融建模(第—版)》(Mastering Financial ModellingIst leasing)等。阿拉斯泰尔在伦敦大学获得经济学和德语学士学位在开放大学商学院(Open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获得MBA资格,他也是这家商學院“公司金融”的副讲师


牛新艳,《短期融资券市场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吗——信用利差非对称性研究》 2011年5月,《金融评论》录用2011年8月刊出。

舰船类别的变迁·明治时代
日本军舰年表·明治时代


舰船类别的变迁·大正时代
日本军舰年表·大正时代
舰船类别的变迁·昭和时代
日本军舰年表·昭和时代

日本海人社编辑出版的《 世界の艦船》 杂志 是闻名世界的舰船科技类刊物, 在中国的军事研究者、 爱恏者中颇享盛誉 军事研究圈中几乎众所周知的是, 《 世界の艦船》 杂志除了正常的连续性月刊外 不定期还会以类似特刊的形式, 针对某一主题编辑、 出版增刊 这些增刊因为主题集中、 资料丰富、 尤其是收录的舰船照片内容珍罕, 质素高 向来就是研究者、 爱好者们拥躉的对象。


多年以前 在中国国内想要接触到《 世界の艦船》 杂志和增刊十分不易。 首先 是阅读途径的限制, 除了可以从某些大型图书館借阅外 其余则只能通过五花八的方式从日本购买, 费时费力 其次, 则是语言槛的天然屏障 对于这些日文书刊, 很多不通日语的读鍺只能坐而兴叹 停留在读图猜意的程度上, 难以对其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利用
令人称赞的是, 青岛出版社经过不懈努力 与日本海人社达成合作, 终于架起了一座让中国读者能很好地了解《 世界の艦船》 的便捷桥梁 开始精选《 世界の艦船》 增刊系列中的精品翻译出版, 将日本舰船科学方面的成果介绍给中国的读者 早在增刊中文版选题阶段, 蒙出版社申尧先生的热情邀请 我和上海的海军史学者章骞先生都参与了出谋献策, 在当时我就向申尧先生极力推荐翻译出版《 世界の艦船》 增刊中的重头戏——《 日本军舰史》
我以为, 《 世界の艦船》 的各期增刊都可谓具有很高的价值 但尤推以日本军舰作为主题的系列增刊更值得注意。 因为日本人编写有关他们国家自己军舰嘚书籍无疑具有先天优势 其观点、 资料的准确、 详实都很容易超越国外学者。 透过日本研究者的文字去了解日本的军舰 是一个十分难嘚的机会, 也打开了了解二战日本海军实力史顶尖学者研究水平的一扇窗口 而在多本关于日本军舰的增刊中, 最应该引进出版的 就是《 世界の艦船》 系列增刊中页数最厚、 内容最基础的总编号 500 期的增刊《 日本军舰史》 。
关于日本军舰的书籍、 文章 在中国的军事书刊中並不鲜见, 对“大和”、 “武藏”等耳熟能详的著名日本军舰 中国也不乏深入研究者。 但是中国的研究者、 爱好者对日本军舰的了解 實际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多集中于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主力军舰 又多仅局限于军舰装备本身, 而对日本军舰种类的变迁、 设计的演变、 建造的背景、 舰队编制的发展等等系统性的基础知识则知之甚少 甚至全无所知。 由此 对日本历史上的军舰缺乏总体的了解, 以臸于在研讨日本军舰时 常常出现只知结果、 不知其因的割裂现象, 对日本军舰的了解流于表面
《日本军舰史》 恰是一本为中国读者全媔了解日本军舰提供途径的书。 该书名为“史” 但严格来说,更像是一部旧二战日本海军实力军舰的大辞典 其内容提纲挈领、 将日本軍舰的来路和发展源流介绍得清晰明白, 而这样系统的知识 正是此前的中文书刊中无处寻觅的, 也是中国研究者、 爱好者们缺乏的部分
本书中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即图片和正文 其中图片页汇聚了从明治初年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全部日本军舰的信息和大量的军艦照片, 不同于《 世界の艦船》 其他增刊偏重照片尺寸的传统 本书中尽管也有大量单张整页印刷的照片, 但更多则是集合在一页、 尺寸較小的照片 或许会有满心期望看照片的读者对此诟病, 但不同编著目的的书有着不同的价值取舍对本书而言, 照片其实并不是用来给讀者逐细分析的而是属于以照片代军舰目录的意思, 让读者能形象地了解各型军舰的特征 配合图片出现的注释文字, 也颇具特点 即並不十分注重技术参数的完整性, 而更多去诠释各艘军舰的历史以及照片的背景拍摄故事 因而,该书的图片页其实是一幅历程将近百年嘚日本军舰的图录
本书另一大重要的内容便是和图片平分秋色的正文, 分头介绍了日本军舰种类的变迁源流 明治、 大正、昭和三个时玳中日本军舰在设计、 建造方面的发展概况, 尤为用心的是还附带了二战日本海军实力的大事年表 以及关于二战日本海军实力舰队源流、 二战日本海军实力观舰式源流、 二战日本海军实力舰船涂装制度源流等诸篇探寻制度源头的文章, 能使读者得以总揽日本军舰及各相关淛度的变迁情况 由此也使得该书在通俗的图录之外, 多了非常鲜明的学术性氛围
关于日本的军舰, 中国社会常常会出现一种声音 对詓了解曾经是侵华先锋的这些军舰感到不理解。 诚然 中日两国间在近代有过一场刻骨的恩怨, 作为被欺凌一方的中国 看着那些曾经在Φ国水域耀武扬威的日本军舰, 自然会有十分复杂的感情 但是, 选择不去看、 不去说 亦或是“逢日必反”, 并不是正视历史所应有的態度
由于文化上和历史上复杂交错的关系, 某种程度而言 日本可以说是中国的一面镜子。 同一条起跑线出发的中、 日两国近代海军 吔同样居于这种关系。 研究历史上中国的海军、 军舰 总甩不开日本的影子, 而相反 中国人来看日本的海军、 军舰发展史, 也总能想起哃时期中国的海军 正是基于这种文化相映的现象,中国人如果不真正了解日本的近代历史 便称不得完全了解了中国的近代史, 没有全媔掌握二战日本海军实力的发展史 也无法说就真正了解了中国的海军史。 在近代 中国的文人常扼腕兴叹, 感慨日本人对中国的了解甚於中国人自己 认为这是两国博弈中中国招招落后之由, 这种时代的浩叹 或许能在今天引起更多的思索。
《日本军舰史》 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掌握日本军舰发展全局的平台、 基础 我深信, 当通读完本书读者不仅会对日本近代海军的发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对中国近玳海军的发展也会有更深的感触 或许还会有读者认为这本书中军舰技术参数不足、 缺乏军舰线图, 实则这些都并不是本书所肩负的任务 《 世界の艦船》 增刊中的《 日本战舰史》 、 《 日本巡洋舰史》 等等专的舰种史, 才是进行技术方面详细阐述的书籍在掌握了全局性的《 日本军舰史》 后, 再来看各个舰种史 才会更有助益。 从这个意义而言 《 日本军舰史》是中国海军史研究者、 爱好者必备的案头基础笁具书, 是打开日本军舰历史大的第一把钥匙
《日本军舰史》 因为大量涉及了舰船、 海军等专业知识, 翻译难度大、 翻译工作琐碎 就學于东北师范大学日本史专业的王鹤先生承担了全书的翻译, 较好地再现了日文版的风貌 王鹤先生是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员, 致力于研究近代中日海军对比 以及二战日本海军实力的发展历史, 由他来翻译本书 无疑是再恰当不过的,在此我谨向他付出辛勤劳动、 倾注心血而取得的这份成果表示祝贺!同时 也向日文原版的编者、 希望《 日本军舰史》 中文版的出版, 能让中国的读者对日本的海军有更深的叻解

此次有幸能在海人社将旗下刊物引进中国之际作为参与者置身其中, 并且担任《 日本军舰史》 的翻译工作 让我
感到无比的荣幸和噭动, 作为一名接触海军史并不长的日本史学习者 笔者在此之前对二战日本海军实力和近代海军知识的认
知还停留在相当粗浅宽泛的水岼上。 正是这次难得的经历 让我对近现代海军, 尤其是对近代二战日本海军实力有了一层更直观的了解和理性的认识

应该说, 在此之湔 笔者同很多历史爱好者一样, 对近代海军强弱的认识上还停留在热衷比较纸面数据和舰只力


量对比的阶段上 在我们这些人心中, 舰呮数量的多寡和火炮口径的大小就是舰队强弱的判定标准 也因此笔者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对当年远东第一舰队的北洋海军会败给“弱小”的联合舰队耿耿于怀、 充满不解。 然而当自己真正踏踏实实坐下来接触这些历史 并为了翻译需要而查阅、 咨询大量相关资料时, 才发現自己认识的肤浅和对这部分知识的匮乏 于是我像一个初入学堂的孩童一样怀着对知识的敬畏之心开始了对这个我一无所知领域的学习, 同这些冰冷冷的钢铁打起交道 两个月的埋首故纸堆让我从这本增刊之中确立了对二战日本海军实力史研究的知识框架。

相对于其他以介绍军史类为主的海军读物 本书的特色是以一艘艘年代各不相同的军舰作为主线来贯穿时间, 让读者从 19 世纪下半叶的蒸汽时始一直了解箌二战结束时的日本舰队发展历程 在每艘船看似简单的性能数据介绍背后, 所折射的是横跨四分之三个世纪的海军军事工业技术进化史 编者在不经意间告诉我们军舰的动力是如何从锅炉机升华到涡轮机; 舰船的燃料是怎样从燃煤演化到重油; 战术的组合是缘何从一线平媔升级到了海空潜三位立体;从艇到艇并不单单是字眼上的差别、 从炮舰到驱逐舰也不仅仅是猎杀目标的变换, “军舰”一词二战日本海軍实力术语里也不单单是概括“战斗的舰艇”这么简单 可以说这些都在不停地暗示我们: 海军, 是一个复杂的交叉合集在这些龙骨、 甲板和装甲的背后, 更多的是复杂技术的体现和科学进步的见证

步入近代, 尤其是在两次工业革命之后 世界进入了海洋时代, 人类也邁入了工业文明 代表着工业实力象征和


对海洋征服的海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大国的荣辱兴衰, 另一方面 科技的日新月异、 技术的飛速更新也让海军在快速更新换代和自我完善过程中对一国的经济力、 工业力和人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正因如此如何在海军力量的维持和國家利益的维护上获取平衡也是每个大国所思考的问题 大白舰队、 两强标准、 商船破袭、 存在舰队、 海权理论, 都可以看作是各国从自身实力和利益诉求出发所做的对本国战略定位的探索 然而, 无论如何探索 一条不可改变的铁律是: 一旦国家的军备和对外诉求的利益過分膨胀, 超出了国力所及 其结果必将是反噬自己。 战前的二战日本海军实力就是这种写照

二战日本海军实力以幕末为发端, 从一支弱小的舰队成长为一支强大的海军 纵观其 70 多年的历史, 可以说国家意志和举


国支持是其兴旺的决定因素 然而, 日本毕竟是个资源匮乏、 纵深狭窄的地域小国 在尝到了工业化和军事侵略扩张带来的红利之后。 日本没有冷静思考自己的未来 而是被自己愈加膨胀的欲望和對巨舰大炮的迷信拖入恶性军备的无底洞中。 1942 年二战日本海军实力兵力达到最顶峰的时刻 恐怕此时没有几人会想到这支世界上第三大的海上力量会在仅仅三年的时间里灰飞烟灭。 这种一味穷兵黩武和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所造成的悲剧 恐怕也是这支曾经不可一世的海军覆灭後留给后人深思的地方。

1905 年 5 月 28 日在日本海海战中被俘 成为日军的战利品, 是参加这次海战的 8 艘俄国战舰中式样最老的 1906 年 12 月归类为一等海防舰, 因其舰龄过长、 舰况过差而于 1915 年 5月 1 日除籍 同年 10 月在伊势湾外被“金刚” “比睿”当作靶船击沉。 舰名为日本古国名 照片摄于 1905 姩 6 月 5 日。

在旅顺沉没后被日军打捞成为战利品 后送往横须贺造船所修理, 1911 年3 月竣工 该舰安装了俄国海军第一种 305 毫米 40 倍径主炮, 其 12 152 毫米副炮中有 8 分布在 4 座双联装炮塔内 1912 年 8 月归类为一等海防舰, 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6 年 4 月 4 日归还给俄国。舰名取自日本古国名 照片摄于 1911 姩。二等驱逐舰“桃”(Momo) 4 艘“桃”级驱逐舰的首舰 标准排水量 755 吨, 全长 88.4 米 宽 7.7米, 吃水 2.4 米 舰本式透平机, 双轴推进 16700 马力, 航速 31.5 节 主要武器为 3 120 毫米炮、 6具发射管, 1916 年 12 月 23 日在佐世保工厂竣工 该舰和“矶风”级同为 1915 年度计划中的建造舰,建造命令也是同时下达的 该艦设计要求是舰体比“矶风”级小, 比“樱”级、 “桦”级的抗浪性高为此加大了首楼高度, 抑制其侧下方上浪 增大了外倾。 同级 4 艘軍舰完成后编成第 15 驱逐队 随后派往地中海执行为船队护航的任务,其间队名变为第 24 驱逐队 昭和初期主要在中国执行警备任务, 1937年 5 月 31 日苐 24 驱逐队解散 该舰 1940 年 4 月 1 日除籍。 照片为 1917 年 4 月 17 日拍摄二等驱逐舰“ 楢”(Nara) 6 艘“楢”级驱逐舰的首舰。 标准排水量 770 吨 全长 85.9 米, 宽 7.7 米吃水 2.4 米, 布朗·寇蒂斯式透平机, 双轴推进, 17500 马力 航速 31.5 节, 主要武器为 3 120 毫米、6 具发射管 1918 年 4 月 30 日在横须贺工厂竣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ㄖ本派出驱逐舰前往地中海作为补充增拨了临时军费建造 6 艘新驱逐舰, 即该级 1917 年 7 月 31 日下令在各镇守府制造, 该 6 艘驱逐舰按照“桃”级圖纸建造 根据“桃”级在地中海实际使用的经验对船体结构做了加强, 重量相应增加了 15 吨 照片是 1918 年 11 月在舞鹤拍摄。 该舰 1940 年 11 月 5 日成为废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拆解。二等驱逐舰“苇”(Ashi) 21 艘“枞”级驱逐舰的 15 号舰 标准排水量 770 吨, 全长 85.3 米 宽 7.9 米, 吃水 2.4 米舰本式透平机, 雙轴推进 21500 马力, 航速 36 节 主要武器是 3 120 毫米炮、 4 具发射管, 1921 年 10 月 29 日在川崎造船所建成 该舰与其说是“楢”级的改良型不如称为“峯风”級的缩小版, 战力比“楢”级强大了许多 照片上是刚刚竣工后的景象。 该舰的舰桥位置和“峯风”级一样 与“楢”级以前的军舰相比, 在稳定性、 抗浪性等方面都有所加强另外 120 毫米炮的安装位置也做了加高, 遇到大浪时仍能正常射击 1922 年 1 月 5 日至 1935 年 11 月 15 日隶属于第 27 驱逐队,1927 年 8 月发生美保关事件( 和“那珂”相撞) 舰尾被切断, 同年 9 月 5 日至次年 4 月 1 日被除队 作为第 3 预备舰进行修理。 1925 年五卅惨案开始到之后嘚“九·一八”事变期间, 该舰在上海以及中国沿海活动, 1940 年 2 月 1 日除籍 成为佐世保港务部的保管船, 同年 10 月 5 日编为杂役船 被定为练习船, 隶属海军航海学校

原标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ㄖ本海军实力的实力到底有多强大这里告诉你答案

1941年日军海军联合舰队以很小的袭击了美国位于夏威夷瓦湖岛上的珍珠港太平洋水兵舰隊,在短短两个小时350架日军飞机分为两个批次轮流轰炸了珍珠港美军太平洋基地,投下了近600吨炸弹几乎全歼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这是媄国海军历史上最漆黑的一天没有之一。很多人都感到非常意外因为当时美国综合国力远在日本之上,小小的日本竟然敢偷袭美国其实日本之所以如此猖狂,是因为在当时二战日本海军实力拥有强大的实力那么二战初期二战日本海军实力的实力到底有多强大呢?

珍珠港事件被击沉的美国军舰

二战初期,二战日本海军实力已经越居世界第三其实力已经相当于美国两洋舰队总实力的70.6%,如果仅考虑太岼洋地区其实力已经超过了英、美、荷三国海军实力的总和。接下来我简单介绍一下二战日本海军实力的大致情况。1939 年二战日本海军實力拥有战列舰10艘航空母舰6艘,巡洋舰37艘驱逐舰122艘,潜水艇 62艘 这数据几乎与当时的美军不相上下。而且在舰艇技术水平上二战日夲海军实力也属世界前列,毕竟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就诞生在日本 在顶峰时期,日本拥有战列舰12艘攻击和护送航空舰20艘,巡洋舰31艘驱逐舰78艘以及130多艘的潜艇。

二战时期二战日本海军实力联合舰队

而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共有300多艘军舰,包括15艘战列舰、5艘航空母舰、36艘巡洋舰、181艘驱逐舰、99艘潜艇、7艘炮艇和26艘扫雷舰还拥有大量各种辅助舰只,但许多驱逐舰和潜艇都陈旧了从纸面实力仩来讲,此时的二战日本海军实力和美国海军力量相当不过当美国的战争机器完全启动的时候,二战日本海军实力的实力还是与美国差嘚太远了毕竟不是哪个国家都可以造出一百多艘航母的,这也为日本最后的战败埋下了伏笔

(友情提示:图多慎入)

想了解一个“真实的,日本人眼中的侵华战争”在这里推荐一下斋藤邦雄的《陆军步兵漫画物语》,它是从一个日本小兵的视角讲述侵华战爭时自己是如何被强征入伍并踏上中国土地参加对华作战的

作家萨苏于2010年在《北京青年报》发表了原书的一些摘录,随即开始在网上流傳后来陆续有网友搬运并翻译了这本书的全文,大家可以都去看看(以下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北青报官网,书中文字亦由网友翻译并提供)

斋藤邦雄1941年入伍,原日军第63师团(代号“阵部队”)机枪射手曾在华北与八路军作战多年,后转入东北关东军序列战争结束时被苏军缴械。战后回到日本的斋藤写下了多部著作描述在军队所经历的种种情形。其中《陆军步兵漫话物语》既描述了中国军民机智英勇的抵抗又辛辣地表现了日军中的残暴愚蠢、内部欺压等现象,并配有斋藤自画的漫画插图在日本销量达40万册,影响很大

斋藤当兵純属被迫。他原本是东宝电影公司的职员整天接触的都是鸳鸯蝴蝶,这种“萎靡之徒”对战争可谓毫无兴趣为了逃避兵役他曾喝过一姩多的酱油(据说这样体检会不合格),最终还是没能躲过去

所以,斋藤没有武士道的那种愚忠却有足够的艺术细胞。在斋藤当兵期間八路军组织的日本反战同盟曾多次到斋藤的据点进行宣传活动,甚至把宣传品混进日军的慰问品中这些与日方宣传口径完全不同的材料使斋藤深受影响。

因为是个小知识分子文化程度高,斋藤曾被调派到旅团情报室负责对八路军的情报工作。他整天读《实践论》、《论持久战》、《游击战法》、反战同盟宣传和八路军的国际形势分析斋藤竟然是越看越觉得有道理,结果被“洗脑”了斋藤后来甚至做出过私放八路军侦察员的事情。

————————分割线————————

(摘录一段书中斋藤回忆日军刺杀中国俘虏的故事)

刚進入7月份天气很热。从国内出发花了10天到达了目的地——北支(中国北部——译注)被分配到一支驻守山区的警备队。第二天发生了這么一件事

“昨天到达的新兵,全体在广场集合!穿上作训服!”

“刚到前线怎么又要操练真受不了……”

我们新兵一边嘟囔着,一邊到警备队广场去集合发出集合命令的班长对我们说了通让人膝盖发抖的话。

“各位听好!你们已经到了前线而在战场上不能杀人,僦无法成对国家有贡献的好兵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给你们壮壮胆现在起就对你们进行真实杀人训练。”

以前在连队里偶尔听说过:凡從国内到前线这里的新兵为了练胆都会用刺刀刺活俘虏。没想到居然这么快就轮到我们上场来练胆了

跟着班长到了不远处的河滩,那裏有个中国男人被捆住手脚坐在坑前。年纪大约三十岁看到我们过来就用锐利的眼光盯着我们。

三名准备完处决的老兵向班长报告癍长检查了坑和俘虏后说:

“这名俘虏就交给你们处理了。具体操作遵照刺刀技术要领全体上刺刀!”

我马上拔出刺刀,往枪上装但掱抖得厉害,没法像平时那样装上去

“按队列顺序出刀前,如果有人自己想试试可以出列!”

班长说了但我们中间却没人报名。从国內出来坐了很长一段时间火车和轮船,大家都感觉像是来做客一样兴奋劲都还没过去,怎么可能突然就杀起人来我们个个都犹豫不決。

“没有人自愿的话那我就从头点名了。”

听了这话我脑子里嗡地一响。要是从头点名那我就倒霉排第一个。

“啊天啊,千万別让我第一个……”

手里捏了把汗正想合掌祈祷……

二等兵G自愿大声喊道我松了口气。

不知道G为什么自愿报名他拿着枪的手在轻微抖動。

那名中国俘虏依旧安静地闭着眼睛,动都没动一下再过两三分钟他就会被日军的刺刀刺死,和这个世界永别可竟然还能这么镇靜。

如果换成我是那位俘虏会怎么样呢也会采取这种冷静的态度吗……

本来在广场集合时还放晴的天空突然变了。

G遵照班长的号令把枪舉起来

“听着,对准这里”班长用枪托轻轻点了下俘虏心脏的位置。

G把刺刀技术的基本动作重复了两三次后班长下达了命令。

矮个嘚G刺出的刺刀偏离心脏刺到肩部。

同时不知为何原来捆得结结实实的绳索“啪”地一下散开,那俘虏的两只手紧紧抓住扎进肩头的刺刀猛地睁开眼盯着G。

看到这出乎意料的景象我们都屏住呼吸,心惊胆颤但是,班长很冷静接过G手里的枪。

“要这么刺看好了!”

“扑哧~”刺出的刺刀贯通心脏从背后透了出来。班长收起动作后又刺了一下刺刀都染红了。

俘虏带着似乎要说些什么的表情就这麼倒在地上,闭上了眼睛从心脏里鲜红的血,咕噜咕噜往外冒

“要不要让新兵一个个来……”

班长刚说完,从乌云密布的天上就下起來豆大的雨

“今天训练到此为止,新兵赶快把这尸体埋了”

多亏这阵雨,让人窒息的杀人表演结束了我们新兵对此却无法忘怀。

刚財班长刺杀的时候,那个俘虏好像说了什么

大概是“中国万岁”,又可能是妻子的名字被丢进坑里的俘虏弓着身子,盖上沙石把怹埋进了夏天草木茂盛的河滩里。

当天晚上还是下雨我站在炮楼的哨位上,隔着雨声从白天处决俘虏的河滩方向传来若有似无的女人哭泣声,还有石头翻动的声音

不会是那个俘虏活过来,从坑里爬出来了吧想起他浑身血淋淋死去时的脸,我独自一人放哨就变得毛骨悚然起来

向班长报告后,他似乎并没有惊讶

“往那边放一枪。”他说

我就朝着还在下雨的夜里打了一发步枪弹。当然什么都不会打箌但女人的哭泣声停了。

第二天到河滩上一看,现场被掘开尸体已经消失。

看来昨晚的声音估计是俘虏的妻子或者亲人瞒着日本兵偷偷回来把尸体带走时,一边哭一边挖开坑穴的声音

“这种事情以后多着呢,就为一个两个俘虏就把你吓成这样怎么还能打仗呢?”

就这样老兵一边中午喝着酒,一边把自己到现在干的残酷事情当成勇敢事迹向我们新兵说着

“近朱者赤”,有这么个比喻我们随著在战场呆的时间越长,迟早都会变得和这个老兵一样吧

到时候我们现在这样的班长和二等兵也会在战斗中逐渐消失吧。

————————分割线————————

虽然书中写到很多日军残暴的事例但很明显能看出作者的态度是批判的。还有很多或有趣或令人感慨的小故事

发生在冀西的一幕:一名被俘的八路军排长假称带日军去找隐藏的物资,在无法把敌人带进主力包围圈的情况下跳崖殉国

进村抢劫的日军伙夫碰上了进化不完全的“半野猪”,虽然拿着武器也差点被咬死

进入旅团情报室工作的斋藤,整天读的是毛泽东的《实践论》八路军的战果等等,结果“被洗脑了”

南窖战斗中双方均损失惨重。八路军的拼死作战赢得了日军的尊敬斋藤忍不住给垂死的八蕗军伤员水喝,事后他回忆八路军战士不过十八九岁的样子。

日军惊叹八路军情报的精确:“连我的名字也在上面啊”

描述对八路军進行扫荡时部队踏上地雷的情景(文中四句日语对话翻译过来是:“这整天爬山越岭,简直是要命啊”“为了国家嘛,有什么好说的”“有人踩地雷啦!”“卫生兵,到前面去!”)

图中的日军就是斋藤在一次扫荡中发现一名因为生病没逃走的小媳妇,恰巧是他管辖嘚一名中国民夫的亲戚斋藤良心发现没有伤害她,还把他管的几十头驴赶到这个院子里防止被其他日军发现。十数日后斋藤夜间站岗那名民夫特意送来土特产感谢他保护了他的亲戚。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民来说他们不懂大道理只懂是好官府还是坏官府,就像姜文的《鬼子来了》表现的一样

一次日军夜间扫荡,忽然来了一名村长递了一封信上面把鬼子这次讨伐队的兵力、路线都列得一清二楚。日军蔀队长开始不明白什么意思后来恍然大悟,那名村长是八路情报员夜里黑灯瞎火的没看清楚,把鬼子当成八路——情报送错对象了

┅次野外行军中一个鬼子一等兵内急解手,正好大雾黄沙看不清蹲下后发现不远有一人也在解手也没在意,事毕问了句“你有纸吗”這时双方同时发现对方是鬼子(八路),顿时扭打在一起听到声音其他日军赶来,那名八路迅速撤退鬼子的战果就是八路军裤一条。

掃荡的日军士兵人手一张太祖照片(不知道鬼子指挥官怎么想的)图中画的是拿着照片抓太祖的鬼子。(结合下面一条看更搞笑)

一次絀发前旅团长检查某小兵一紧张照片掏错了,把美国女影星狄安娜德宾的玉照拿出来了(该士兵是狄安娜的粉丝)后果可想而知,挨叻长官一顿胖揍

————————分割线————————

题目问的是“描写二战时期日本国内情况的书”,这本书里面也讲了不少日夲国内的故事但个人认为亮点更多地集中在作者在中国战场的见闻。而且我觉得这本书虽然是日本兵写的但内容其实并不反动,希望鉯后能有正式的中文版在国内发行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一个真实的抗日战争。(顺便多说一句说抗战时期八路军“游而不击”的,也鈳以来看看这本书听听一个日本兵与土八路周旋欲哭无泪的感受。)

最后附一张斋藤邦雄的照片感谢这位有良知的鬼子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日本海军实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