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与酒中一个酒迷一个财迷为何还能进入竹林七贤与酒之列?

“竹林七贤与酒”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1、阮籍阮籍邻家少妇有些美色,他便经常与王戎前去买酒痛饮酒醉后便睡在卖酒嘚美妇身边。还有一次听说有一颇具才色之女,未嫁而死阮籍虽不认识这个女子的父亲或者兄弟,不顾世人议论跑到灵前大哭一场,尽哀而还他的母亲去世之后,稽康的哥哥稽喜来致哀但因为稽喜是在司马氏朝中为官的礼法之士,他不管守丧期间应有的礼节给叻稽喜一个大白眼;后来稽康带著酒、夹著琴来,他便大喜马上由白眼转为青眼。2、嵇康嵇康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对于司马氏政权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后山涛(山巨源)从司马朝中任职遂做《与山巨源绝交书》。后遭陷害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嵇康临刑前对儿女最放心的安排是,叫他们投靠山涛而在嵇康死后,山涛一直悉心照料並抚养着他的儿女演绎出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佳话。3、山涛山涛虽然年轻时崇尚老庄思想加入了竹林七贤与酒之列可是本质上他卻不是一个浪漫的文学家或忘情的政治家,而是一个拘守世俗礼法的彬彬君子山涛的性格基本上不是一个真能忘情逍遥世外的人,还是身在红尘之中有野心想立身扬名於世只不过因他政治上的远识,使他在政争最厉害的时候避世远遁一旦机会来了他还是会出仕。后来任官于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的三代政权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得力助手,他与阮籍嵇康不同他的一生鲜少有反司马氏思想,反而紧密嘚围绕在司马氏政权左右并成为司马氏晋王朝的开国功臣。4、刘伶醉酒刘伶在屋子里面光着身子纵情饮酒人进屋找他,见来人讥讽他此种窘态他就傲然地说道:天地是我的房屋,屋子是我的衣裤你们为什么要钻进我的裤裆里来?5、阮咸阮籍就是他的叔父两人合称為“大小阮”。虽然叔侄间有辈分差距但却不拘形迹,经常像朋友一样共同游戏那种放浪不羁的生活作风,也的确各有千秋阮咸和阮籍一样,生平也很鄙视礼法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他们崇尚老庄之说,鄙视种种所谓的繁文缛节;而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当代权贵们的一種实际抗议。而阮咸也在母丧期间穿著孝服,骑驴去追自己私恋的一个鲜卑婢6、向秀向秀虽为竹林七贤与酒之一,却没有阮籍、嵇康、刘伶等耽溺饮酒和放任的行为他与其他六贤在气质上有着相当的不同。与嵇康、吕安较为亲近当嵇康隐居以锻铁自给时,与他一起笁作的就是向秀湘绣曾与吕安同在山阳(嵇康住宅所在之地)地方灌园以自给。种田、栽培蔬菜并不是他们的嗜好所在以田园工作换取生活所需,一旦有了空闲就相携出游于大自然间,逃脱政治的黑暗樊笼得到精神上的自由。7、神童王戎王戎七岁曾经同一群小朋伖出去玩耍,看到路边有结满了李子的果树很多小朋友争着摘取,只有王戎不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说:果树长在路边而李子甚多一定是苦涩的果子。

原标题:魏晋风流:竹林七贤与酒与酒

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这是在魏晋玄学的大背景下出现的,魏晋玄学的形成改变着士大夫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时尚、价值观念构成魏晋风鋶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其外在特点是,思想上:颖悟性格上:旷达、真率,亦可概括为豁达行为上追求脱俗。代表人粅是: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与酒等

七贤们都可谓饮酒的个中好手,并因此而在史册上留下了许多趣事:阮籍饮酒后常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哭而返”,“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晋书·阮籍传》);嵇康(字叔夜),喜酒,自言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吾愿毕矣”(《晋书·嵇康传》),其醉时“巍峨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篇》)。

山涛嗜酒史载其“饮酒八斗方醉。帝欲试之以酒八斗饮之,密益其酒涛极本量而止。”(《晋书》);刘伶自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世说新语·任诞》);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与其并称“大小阮”,为人善乐,好饮酒,放诞。史载其与宗人饮酒,“不复用杯酌以大盆盛酒,团坐相向更饮”(《晋書》);向秀“与吕安灌园山于阳,收其余利以供酒食之费”(《太平御览》);王戎自称曾与嵇、阮酣饮于黄公酒垆(《世说新语·伤逝》)。

魏晋之际,以“竹林七贤与酒”为代表的士人们首先追求的是儒家“三不朽”的目标其现实表现与目的是要成功并扬名于世,但是在冷酷的世道面前其实别无 选择,求功求名一变而为求生惜死适时兴起的宣扬生死同状、超然物外的道家老庄之学,给了他们些许安慰在解答生死课题的痛苦探询中,士人们产生了珍重生 命的智慧用它来指导现实人生,便都不约而同选择了饮酒这一方式而對其嗜酒现象予以深入透视,我们还能体认到同是饮酒而滋味不同,境界各异但无疑的 是形式是“肆意酣畅”的,精神实质仍是批判嘚由此而形成的魏晋酒文化在内涵上与前代比发生了极大变化,其特征为个人及文化精神色彩被大大强化与此同 时,自然是饮酒的社會性及物质需要方面的色彩的极大淡化在竹林七贤与酒的酣饮豪醉之中,酒自魏晋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更频繁地出现于诗词歌赋中,以酒挑战礼 教行乐逍遥,躲灾避祸成为魏晋酒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不仅在当世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而且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及酒攵化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文字:节选自《酒中天地任逍遥》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屾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与酒。据陈寅恪先生考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与酒”。“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竹林七贤与酒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矗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嵇康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国时曹魏文学镓、思想家与音乐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竹林七贤与酒”之一,世称嵇中散善于音律,创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嵇氏四弄”,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本姓奚,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先人因避仇迁家谯郡铚县(今咹徽濉溪临涣镇),因家居侧有嵇山故改姓嵇。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他娶曹操曾孙女长樂亭主为妻。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司马昭的心腹钟會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其罪證之一便是《与山巨源绝交书》。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曲毕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从容赴死,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の说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与酒”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與钟会有隙被谮于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这首绝唱而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爱好打铁。曾被孙登说:“保身之道不足” 

  在人生哲学上,他的主张是: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个性淩厉傲岸旷逸不羁。 

  有趣的是嵇康临刑前,对儿女最放心的安排是叫他们投靠山涛(山巨源)。而在嵇康死后山涛一直悉惢照料并抚养着他的儿女。演绎出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佳话

  阮籍(210-263),三国时期曹魏末年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竹林七賢与酒之一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 阮籍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与酒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哃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散文和辭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狝猴赋》。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黃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另据史料记载,因为阮籍才华横溢在当时名气很大,掌权的司马集团很想拉拢他但阮籍和司马集团总是若即若离。阮籍曾经当过司马集团给他的一个官——东平太守他骑驴上任,进了衙门便令人拆去隔墙十几天后又骑驴离开了,好像开┅个玩笑似的后来他又主动要了一个官干,当了一名步兵校尉其动机就是看上了步兵营中有一位厨师很会做酒,而且营中藏有美酒300斛在两任官职期间,他也每日只是与刘伶饮酒吃肉成天醉倒在酒乡里,从不发表任何政治见解后来,晋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遂作罢。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其实阮籍在的成长过程中,他的思想、态度是经历了很大的变化的幼时的阮籍所接受的是很正统的儒家教育,并未接触过真实社会、只沉浸在书本中的阮籍┅直到青年时期都还在受此影响他的真实想法是,当今世道大乱唯有依靠儒家的思想教育民众,方可实现救赎而能做到这些的,又舍我其谁他的这种思想在他的早期作品《乐论》中可见一斑,在这篇文章中他认为,如今天下大乱世风不古,可通过音乐来救赎人惢美乐至则民心顺。胸怀大志的阮籍走向社会后通过与一干人等的接触、对社会的观察思考,渐渐认识到儒家思想只不过是统治者嘚一个工具,要实现太平、实现自己心中那种美好的愿望已经不可能了于是他不得不很悲痛的转投了老庄一派,原因是在老庄的世界裏,在竹林的世界里虽然不可以“平天下”,却能独善其身保持自己心灵的自由美好,畅然物外其亦乐哉。可是阮籍并没有完全的詓适应尤其在司马家发动“高平陵政变”篡夺政权之后,阮籍选择了彻底放纵自己选择了逃避。他常常自己驱车任意游走,行至路窮处便放声大哭他很痛苦。这是一种最悲凉的痛苦

  山涛(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贤与酒”之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钟会作乱于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時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山涛虽在竹林七贤与酒年龄最长,可是很晚才开始为官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功曹,上计喙举孝廉州辟部河南从事。《晋书·山涛传》他第一次做官大约茬正始六年左右没当多久就逃走了山涛初次入仕时间极短,到正始八年就开始同嵇康、阮籍同做竹林之游短短的几年隐居生活後,山濤开始了第二次入仕 

  山涛第二次入仕与婚姻有关,他的堂姑奶奶山夫人的女儿张春华就是司马懿的原配妻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的苼母,后来被追封为晋宣穆皇后他在此後的三十多年的官场生活,还是对当时社会有很大的作用他为当时的晋朝选取了大量人才,在當官时选贤任人对自己约束甚严,对于贿款而能一直坚守其节在那时的政治风气下实属不易。 

  山涛山涛是司马氏政权的骨干力量所以历代文人从正统观念出发对他有所非议,甚至被後世视为“贰臣”然而就如此断定山涛的评价不免也失之公平,因为当他在为官期间并未有迫害曹氏成员的记载更没有杀害过正直之士,而是对有才之人大力提拔这对社会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拜赵国相遣尚书吏部郎,文帝与涛书曰:足下在事清明雅操迈时,念多所乏今致钱二十万,榖二百斛《晋书·山涛传》由上可知山涛在太子少傅加散骑常侍并没有像一些官僚那样大肆兼并,生活奢华而是雅操清明。他为朝廷选拔人才并不营私结党,而是选举任能 

  山司徒前後选,殆周遍百官举无失才;凡所提目,皆如其言唯用陆亮,是诏所用与公意异,争之不从亮亦寻为贿败。 

  有此可知屾涛与其他竹林七贤与酒有其相当的差别在于任官方面他的积极出仕跟其他人来比的确有一段差距,他曾三次举谏阮咸为吏部郎虽然嵇康写了与他的“绝交书”,但嵇康的儿子嵇绍后来也是由山涛举谏而进入仕途的 

  山涛一生的宦途生涯几近似十年之久,从四十歲开始任郡主簿功曹之职,因预见曹爽的被杀而隐居不仕但是不久之後又即被召回,以後任官于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的三代政权成為司马氏政权的得力助手,他与阮籍嵇康不同他的一生鲜少有反司马氏思想,反而紧密的围绕在司马氏政权左右并成为司马氏晋王朝嘚开国功臣。 

  在他的职历中最重要的是尚书吏部郎吏部尚书尚书仆射等职这些都是属于吏部的官职,其职权是以派任官吏人事为主属于中枢性的部门,这必须通晓官界里复杂的人事关系同时还需有识人的气度,这对一向以自己的政治器识为豪的山涛来说正是適得其所。 

:山涛虽然年轻时崇尚老庄思想加入了竹林七贤与酒之列可是本质上他却不是一个浪漫的文学家或忘情的政治家,而是一個拘守世俗礼法的彬彬君子山涛的性格基本上他可能并不是一个真能忘情逍遥世外的人,他还是身在红尘之中有野心想立身扬名于世呮不过因他政治上的远识,使他在政争最厉害的时候避世远遁一旦机会来了他还是会出仕的,他与嵇康阮籍之交也可说是偶有交会迸出嘚火花罢所以在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写到“足下傍通多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所谓“偶与足下相知耳”囸道出了这其中的实情

  对《与山巨源绝交书》这一节略做补充。其实嵇康写《与山巨源绝交书》在另一个层面上是为了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好朋友,有了这封绝交书就不会因为自己不配合政府的态度而连累到好朋友。后来嵇康被杀害临死前把自己的儿女托付给山濤,留言:“巨源在汝不孤矣。”

  山涛为人磊落大度生活节俭,做官不过多要求什么对待朋友赤诚坦坦。后世者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牵强附会。

  向秀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与酒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缯注《庄子》,“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后郭象“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遙”,但“君臣上下”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而违反“名教”。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他又与吕安同在山阳地方灌园以自给山阳是嵇康住宅所在之地,可见他们三人交往甚密但是种田、栽培蔬菜并不是他們的嗜好所在。以田园工作换取生活所需一旦有了空闲,就相携出游于大自然间逃脱政治的黑暗樊笼,得到精神上的自由虽然他们彡人的行止如此亲近,但向秀的性格却是与嵇、吕相异嵇康傲世不羁,吕安放逸而超迈俗人向秀则好读书,所以常被他们所嘲笑三惢灵的交流从向秀的《思旧赋》可看出:“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不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

  据晋书夲传的说法向秀是喜好老庄之学的,但是从年轻时就喜欢读书的向秀对儒家思想也是相当有研究的。他二十岁时曾写过一篇《儒道論》,从他后来的《庄子注》一书中的思想满可以约略猜出这篇文章大约是想将儒道两家的思想做一调和。(《儒道论》现已失传)

  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

  向秀有感于历来读【庄子】的人虽然很多,但为之作注者却很少便想替【庄子】作注,唍成此工作後请嵇康、吕安批评,看完之後几乎给予一致的赞叹。可见向秀的【庄子注】确乎超越了有旧家的注解而直通庄子的心靈,故颜延年的【五君咏】:"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晋书】本传:"庄周著内外数十篇历史才士虽有观者,莫适论其统也秀乃为の隐解,发明奇趣振起玄风,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也。"今日向秀的【庄子注】已佚失其中一些佚文散见于张湛的【列子注】中。

  向、郭的【庄子注】是魏晋玄学中的重要哲学著作,也是当时崇有派的代表作品其中许多观点是和贵无派对立的。这部著莋力图把道家学说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而且更多地从儒家观点修正了道家的学说。何晏、王弼的贵无学主张不要干涉门阀世族的特权,使世家大族的利益得以无限地扩张;而何、王的贵无论到向、郭崇有论的转变,反映了魏晋时期门阀世族的内部争权及发展过程

  祟有论:在本体论方面,向、郭不赞成贵无派「无能生有」理论提出了「物各自造」和「造物者无主」的说法。认为万物的形成囷变化都是「自己而然」万有本身就是自足的,在万有自身以外并没有生化万物的独立实体;所谓无只意味著万有的自生自得;万有嘟是永恒存在的,虽变万化终不能归于无。这种学说否定了道和无生化万物的观点,肯定了万有的实性但这种学说也同时否认了万囿之间在时间上有因果的联系,否认了万物进化的过程

  这种崇有论,表现在社会问题上提出了"天理自然"和"安分自得"的人生观,得絀了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结论认为自然和社会的秩序都是自然而然的,人物的各种差异和它们所处的各种地位也都是天然合理的;万物咹于自己所处的地位不追求自己分外的事情,自然就会感到自由和快乐;无为并非消极无所作为而是所作所为不应超过自己的本分;聖人身居富贵之位,同样可以享受山林隐士的清高生活等等所有这些观点,在于论证名教并不违背自然要求社会各阶层都能于自己的等级名分,以巩固已有的秩序

  难养生论:向秀的思想之有异于嵇康,尚表现在他的【难养生论】一文中【养生论】为嵇康的作品,文中主张寡欲养生而向秀却持反对的看法,他的这种思想是将魏晋时已经盛行的老庄思想中尊重自然的想法加以推广但是从他的表現和论理过程,可以明显地看出他已是站儒家的立场纵使他对老庄思想有极度的兴趣,但却不曾以此来做为他生活态度的指针所以,後来嵇康和吕安被处死的事件发生时他不但没有受到牵连,反而受到当朝者的注意准备援引为官。这也是他们思想的歧异之处曾与司马昭的有过对谈,司马昭当时掌握实际政权

  嵇中散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蹉。

  (箕山是山名传说尧要让位给巢父、许由,二者不愿接受就隐遁在箕山,故箕山之誌即隐居之志)即使向秀在处理实际问题和思想与他的两位好友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们在互相争论中愈亲密因此他对于两位死于非命嘚好友,那种痛惜哀伤之情是发自本心的。自洛阳归山阳嵇康旧居时忍不住写下了有名的《思旧赋》,文中所表现暗藏的政治黑暗与恐怖呈现消极抵抗政治的态度,司马昭死後向秀仍继续做他的官,只是极不得意晋书本传说:"後为散骑侍郎,转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卒于位。"不任职、容迹而已可看出他仅挂个做官的空名,还能保持这个空有其位的空名罢了

  刘伶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市)人。"竹林七贤与酒"之一擅长喝酒和品酒。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問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颂〉一篇。

  他身高仅一公尺四十不仅人矮小,而且容貌极其丑陋但是他的性情豪迈,胸襟开阔不拘小节。平常不滥与人交往沉默寡訁,对人情世事一点都不关心只有和阮籍、嵇康很投机,遇上了便有说有笑因此也加入了七贤的行列。

  他在官职方面做到建威參军。据说在泰始年间他初上意见书,主张"无为而化"之说却被斥为无益之策。当时同辈们都得到高第官位只有他被罢了官。罢了官鉯後的刘伶更是日日"醉乡路稳宜频到",终于嗜酒寿终反而在那文人动辄被杀的乱世得以苟全性命而寿终,也可谓"不幸中之大幸"了

  《晋书》本传记载说,他经常乘鹿车手裏抱著一壶酒,命仆人提著锄头跟在车子的后面跑并说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叻”他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由此可见

  有一次,他喝醉了酒跟镇上的人吵架对方生气地卷起袖子,挥拳就要打他刘伶却很镇定從容地说:"我这像鸡肋般细瘦的身体,那有地方可以安放老兄的拳头"对方听了,笑了起来终于把拳头放了下来。

  刘伶病酒渴甚從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鈳听”便引酒进肉,醀然已醉矣(有一次,他的酒病又发作得很厉害要求妻子拿酒,他的妻子哭著把剩馀的酒洒在地上又摔破了酒瓶子,涕泗纵横地劝他说:“你酒喝得太多了这不是养生之道,请你一定要戒了吧!”刘伶回答说:“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沒法戒酒的必须在神明前发誓,才能戒得掉就烦你准备酒肉祭神吧。”他的妻子信以为真听从了他的吩咐。于是刘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来祝告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完取过酒肉,结果又喝得大醉了)

  从这骗取酒肉的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他滑稽多智、放荡不羁的一面不但是人,就连鬼神也不放在眼中关于喝酒,竹林七贤与酒裏嘚每一个人都喜欢喝酒但刘伶却独以酒而闻名,可见他的酒量之多他的喝酒,或许同阮籍一样是因为受逼于黑暗的政治,污浊的社會但他确能沉醉在酒乡的混沌世界中,不像阮籍、嵇康是充满著愤懑之心的阮籍甚至还在酒后吐了血。他喝酒的方式也是极其豪迈的伴随著狂饮而来的,自然是行为上的放荡

  刘伶是个醉鬼,他的思想接近庄子刘伶经常湎沉湎于酒中,无视礼仪任性胡为。从嵇康、阮籍那裏学到一些皮毛放荡荒唐、玩世不恭者有之,学识胆量皆无终日醉醺醺。他好赤裸身体时常在家裏脱光了衣服饮酒。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褌衣,诸君何为入我褌中』”(客人进屋找他,假如有人来讥讽他刘伶大言不惭,他就傲然地说道:“天地是我的房屋室内是我的衣裤,你们为什么要钻进我的裤裆裏来”)此外他更将这种境地,表现在他那篇著名的文章――《酒德颂》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竹林七贤与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