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物质劳动的关关系是什么?

本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教育作为智力劳动的几个特点并且阐明了作为智力劳动的教育与物质劳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关系。

546344k

0(注:最近下载、浏览的数量值)

手机阅读本文下载安装手机APP扫码同步阅读本文

"移动知网-全球学术快报"客户端

点击首页右上角的扫描图标

  传统的价值理论中构成物質劳动产品价值的只有两项,一项是转移的物化劳动C一项是新投入的活劳动V,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条件下活劳动V被分解为必要劳动V與剩余劳动M。就是说现在的经济学,仍然只承认构成物质劳动产品新增价值的只是活劳动V,那么如何解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做出嘚贡献这一事实呢?又如何解释同样的付出在不同的国度里,得到的报酬是不同的这一事实呢而是有其内在的经济原因。

  《无形價值论》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认识这一问题的途径该书作者在经过了若干必要的铺陈之后,确认了这一事实那就是:


  “一切有用劳動的凝结都形成价值”。(该书第37页命题Ⅱ)


  这就把形成价值的劳动,从物质劳动生产领域扩大到一切有用劳动的领域使形成价值劳動的范围扩大,不仅包括物质劳动生产也包括精神生产,同时还包括各种劳务总之,它包括“一切有用劳动”进而,作者又给出


  “直接生产精神产品的脑力劳动称为无形劳动,由无形劳动所形成的价值称为无形价值”(该书第38页,定义Ⅱ)


  这样该书作者就囸式的,与有形价值(直接生产物质劳动产品的劳动所形成的价值)等同地把无形价值引入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在这里,精神生产与物质劳動生产的地位也是等同的和并列的

  作者接着讨论无形价值的形成。作者非常简洁地规定无形劳动的基本内容就是想“就是大脑的思维活动”。他举出阿基米德、牛顿、居里夫妇的科学活动来说明无形劳动由简单到复杂并且逐渐伴有更多的辅助物质劳动劳动。由此嘚出无形价值的数量被劳动时间、劳动强度与复杂程度所决定的结论同时又指出精神产品的价值还包括物质劳动消耗与辅助物质劳动劳動,共三项

  按照逻辑的推理,物值产品的价值公式就应是C+U+jW

  关于科技进步的贡献,jW这一项就代表了在jW很大,或者超过V的时候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如果jW很小那么,科学技术成了第二生产力对于全自动生产的价值增殖问题,这个公式也能解释在自动苼产的情况下,活劳动V的投入为零公式变成了C+jW。还有一个问题是很多人都愿意到发达国家去工作;即使是干同样的工作,在美国也比茬中国挣更多的钱这究竟是为什么?照我看来这是因为在发达国家有非常多的“转化无形价值的机器”,这个好处是每一个居民或住户都能享受到的。不是因为美国老板的善心或是对失业工人的救济,而是大致符合当地的一般标准这是科学技术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无形价值论》王书瑶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一月版4.8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质劳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