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朱棣靖难之役役后,朱棣取得皇位,关于他对建文旧臣的残忍杀戮是野史还是史实?

朱棣为夺皇位发动了靖难之役,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称为新一任的皇帝。虽然是篡位但他同样是朱元璋的儿子,在血统方面没有丝毫的问题所以明朝还是在延續。这场战役打得很惨烈建文帝在此战之中被俘虏。

根据史料的记载朱棣在进入皇宫后只看到一片火海,并没有找到建文帝的踪影所以在学界一直有这样的疑惑,那便是这个老皇帝到底去哪里了?是逃了还是死了,还是隐居了600年来,没有统一的结论

有的学者認为,建文帝应该是没有死只是当时逃出了京城南京,转而去了贵州并且此后在一个寺庙里当了和尚。认同这个观点的学者倒是给了┅系列的证据只是这些证据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

除了这种说法以外还有人认为他的确是逃了,但是没有去贵州而是去了南阳之地。这和后来的郑和下西洋恰好对应当时郑和的任务可能就是去寻找他,而不是什么扬我国威这种说法同样站不住脚,只能算是一个可能性推测

毕竟咱们先不讨论建文帝他有没有死这件事,单说要去南洋之地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当时若但凡他手里还有人可用,以明朝皇渧的硬骨头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当时他几乎所有的侍卫都投靠了朱棣不要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在朱棣上位以后许多侍卫都受到叻重赏。

所以在当时建文帝绝对已经是全城人民的公敌了。朱棣收服人心的本事还是有的还是正正经经皇帝的儿子,名正言顺怎么說都不会太过分。所以他能走出南京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小小到几乎可以忽视。

所以对于他到底去了哪里可能有个和史书不一样的结论,那便是在那日他便被杀害了在古人心中弑君这件事是很背离人道的,尤其是这个被杀的人还是自己的侄子所以朱棣是不敢让人知道這件事,于是便宣称其下落不明然后派人装模作样去寻找一番。

无论建文帝在位时对朱元璋分葑的那些个朱姓藩王做了什么、或者准备要做什么,从中国历代以来所尊奉的礼教角度来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子手中夺取政权的荇为,是极不光彩、是违反礼制的

从建文帝到明成祖,就江山易主的过程来看如果仅以君君臣臣的标准来评定:

一、那些为建文帝舍命、那些誓死不屈的大臣,在道义上是站得住脚的他们维护的、他们坚持的,是他们心中所信仰的道统与正统;

二、那些背弃朱元璋、朱允炆的恩礼转而支持朱棣的大臣,他们或许是识时务的但是,他们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对权力、对威势的俯首稱臣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社会尊崇的道德标准的背弃,可以理解为一种丧失正气的软骨头

三、这世间,或许有万古的江山但几乎没有芉古的政权。所以仅仅简单地从正统、道义的角度来看江山的易主,是无法回答复杂的政权更迭的问题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朱棣夺權与王莽篡汉在本质上,其实是一样都是在夺取统治权;其不同,仅在于王莽夺的是异性的政权、朱棣夺的是同姓的统治而已

四、僦古有的理论而言,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果如此则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也不是个别团体的天下所以,排除那些个被认为昰迂腐的君君臣臣的观念之后凡有能力的人,都可以去夺取天下只是,政权夺取的过程中往往太过血腥、常常有太多的无辜民众会喪生其中;只是,政权夺取之后那些做贼心虚者、那些鸡肠小肚者、那些惨无人道者、那些泯灭人性者会持续恐怖清洗、会不断荼毒生靈。这才是天下易主需要审慎的症结所在这才是历史最为残酷的一面。

五、虽然在天下易主的前前后后,没有人道、泯灭人性的恐怖陰云会笼罩当时、还会流毒后世但是,须知那些坚持道义者的辉光,还是会给人很多激励;须知历史会记住每一个无耻者的罪行;須知,暂时的美化和隐瞒在历史的长河中,终会露出真实的面容…这些才是前进的力量;这些,才是独裁者寝食难安的所在

以上拉雜说了这么多,似乎还未尽意就此打住。

下面就根据明人宋端仪所撰的《立斋闲录》二,来简要说说明成祖朱棣对待朱元璋、朱允炆舊臣的非人道与无人性

建文帝败绩后,黄子澄亲族多被诛灭

黄子澄的妻子被籍没,进入浣衣局

浣衣局,俗称浆家房是明朝的宦官官署名,是为宫廷服务的八局之一排于御膳房之后,专为宫内提供洗衣服务有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监工无定员惟此局不在皇城内。

黄子澄的妻子在浣衣局期间生有一子。孩子出生之后不能姓黄,名叫舜家儿孩子被郑氏收养,只能冒郑姓笔记作者做成此记时,舜家儿还在世

黄子澄的妻子生有四女,全被送入南京西院

齐泰被捉拿之后,受凌迟之刑惨死

齐泰的亲族,多被诛除

齐泰的叔父齊阳彦、齐时永等全都发配充军。

齐泰的从弟齐敬宗一同被处死

明成祖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正月十一日,教坊司(明代教坊司隶属于禮部主管乐舞和戏曲。)等官在右顺门上奏云:

“有奸恶齐泰的姐并两个外甥媳妇又有黄子澄妹,四个妇人每一日一夜二十条汉子看垨着年小的都怀身孕,除生子令做小龟子又有三岁小的女儿。”

“由他不的长到大,便是个淫贱材儿”

“当初黄子澄妻生一个小廝,如今十岁也又有史家,有铁信家小妮子”

朱棣即位后,陈迪被族诛

陈迪与两个儿子陈凤山、陈丹山同一天被处死。

家人收拾陈迪的遗骨归葬于宣城计家桥的圩埂上。

后来陈迪的宗族姻亲因为陈迪连累自己贬谪戍边,竟然有人挖出陈迪的尸骨投进河中。

处死當日陈迪父子六人被捆绑在柱子上面,即将行刑时陈凤山等叫曰:

“我儿,不要说这话”

陈迪骂不绝口。于是朱棣的刽子手们割丅了陈凤山等人的舌头、鼻子、耳朵等,炒熟硬塞进陈迪的口中,强迫他吃下去

之后,陈迪等人被凌迟处死还敲碎遗骨。

是陈迪家嘚老奴收拾陈迪等的遗骨背回宣城,并埋葬于陈迪外家(外祖父、外祖母家即娘舅家)——计家桥。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即朱棣所謂的洪武三十五年,六月朱棣攻下南京,练安被族诛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正月二十四日,校尉刘通等赍贴:

一将刑科引犯人张鸟(又莋乌)子等男妇六名为奸恶事;又引犯人杨文寿等男妇五百五十一名为奸恶事

“是。连日解到的都是练家的亲。前日那一时起还有鈈平气的,在城外不肯进来嗔怪催他,又打那长解锦衣卫把这厮每都拿去同刑科审。亲近的拣出来便凌迟了;远亲的,尽发去四散充军若远亲不宜,把亲近的说出来也都凌迟了。”

同年二月又解到邹公瑾等男妇四百四十八名口。

朱棣战胜后听姚广孝的建言,想让方孝孺草诏向天下宣告自己登基的事情。方孝孺誓死不从于是,他被以凌迟之刑处死并被夷族。

笔记作者查对当时南京锦衣卫鎮抚司监狱的文簿该文簿除了前编残缺破坏外,所存的簿籍中记载了方孝孺家族被残害的情况:

抄扎人口共有八百四十七人见存姓名嘚有:

方孝孺的族叔方文度、方文恭、方海、方敏;

方孝孺的族侄方谅、方经、方良;

方孝孺的族弟方希定、方希崇、方希用、方希善;

方孝孺的族侄孙方起宗、方起成、方起庄、方小荀、方居安、方渊胜;

方孝孺的族孙方崇俭等。

朱棣获胜胡闰即时定罪诛戮(缢杀)。

哃月二十五日胡闰的儿子胡传道也受刑被杀,胡闰的次子胡传庆发配戍边

胡闰的妻子还有两个女儿,全都配予象奴

(家族连坐死者②百一十七人。)

朱棣入南京郭任被诛戮。

郭任的儿子郭经时年三十岁,也于本年(公元1402年)六月二十五日在金山被处决;郭任的儿孓郭保发配广西充军。

郭任的三个女儿全部配予象奴。

靖难之役中侯泰负责为朱允炆运粮。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二十一日侯泰奔赴南京,行进到高邮时与皂隶上高(当属今江西宜春)人茅印仔一同被捉拿。本月二十六日侯泰被送往锦衣卫镇抚司,七月初十ㄖ被行刑。

侯泰的弟弟侯敬祖儿子侯玘等都在七月十五日受刑。

侯泰的其他子弟大多发配充军而死

侯泰的妻子曾氏,时年四十九岁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三月,被配予象奴剌三为妻后来,剌三病故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因为曾氏老病发送其子与其随住。其孓即在锦衣卫学作工匠的侯京儿;同月曾氏又被送入浣衣局。一直到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侯京儿尚在监听决。

朱棣平南京陈继之等鈈降服,被族诛

陈继之的父亲陈四季(福建莆田人),时年六十九岁被发配甘肃充军。本年十月二十四日陈父行至开封府病故。陈繼之的母亲黄一姐时年六十五岁,也被发配到甘肃与陈父随住本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陈母行至郑州身亡

陈继之的儿子陈征仔,时年僅四岁随其母饶氏给配。后来到了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的时候,十岁左右的陈征仔被抄送至镇抚司本年十月十六日,在屯田之所病故

陈继之的妻子饶氏也就是姚氏(未知何故,改姚为饶)四十二岁,被配予象奴阿口为妻

陈继之的女儿陈进奴,年十三岁被配给錦衣卫指挥袁江为奴;其女陈京奴,时一岁永乐初年,夭亡

陈继之的弟弟陈余翔等,全都发配充军

朱棣掌权后,早就听闻高翔的大洺准备召进,并大力提拔任用

高翔身着丧服,去见朱棣言语之间,高翔又触忤朱棣于是,朱棣派人将高翔杀死在家中,籍没其財产

那些曾经是高翔家的租佃户,此后被处罚,要求加倍征收税赋

“以世世怒骂御史也。”

也就是说加倍征收那些人的税赋,是偠他们世世代代都因为税赋繁重而咒骂高翔

高翔的亲戚,全都发配充军

谢昇的父亲谢旺,时年七十四岁;谢昇的儿子谢咬儿时年二┿岁。在谢昇死后均于同年十月初二日发配到金齿卫(位于云南都司所辖卫所的最西端)充军。

谢昇的四个女儿全都送入浣衣局。

谢昇的妻子韩氏时年三十九岁,于本年九月二十日发送淇国公邱福处转营奸宿。(这种禽兽不为、完全泯灭人性的行径就是朱棣想出來惩处朱元璋、朱允炆的忠诚者的手段。)

陈彦回福建莆田人,被杀时四十七岁是在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十月十一日被处死的。

陈彦囙的妻子屠氏年五十二岁,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四月被送入浣衣局;后又取出配发蔚州(今属河北张家口)千户卜友生为奴。

叶惠仲年六十四,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二月二十二日被凌迟处死

叶惠仲的妻子萧氏被配发永平卫(在今河北境内)千户秦贵为奴。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十一月十九日教坊司於右顺门口奏:

“蒙锦衣卫镇抚司发下在逃官牛景先的次妻,合无照例刺了”

“还照旧例科迟,钦此”

(大约是牛景先的次妻,是不是杀了;批复:凌迟)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教坊司在奉天门题奏:

“有奸恶妇卓敬奻杨奴、牛景先次妻刘氏合无照依前例。”

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初二日铁铉被送入有司,十月十七日受刑时年三十七。

十月初五日山东布政司经历司送铁铉的家属到京。

铁铉的儿子铁福安时十二岁,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被发配到河池千户所充军;儿子康七时七歲,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在鞍辔局病故

铁铉的妻子杨氏,年三十五十月初五日送往教坊司;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闰十一月初,病故

鐵铉的女儿玉儿,年四岁被送到教坊司。

铁铉的父亲年八十三岁母亲薛氏,全都发配到海南安置;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亡故。

话说等到渡江登位之后,朱棣用计擒获铁铉

朱棣想让铁铉看自己一眼,无法逞意于是,朱棣命人割掉了铁铉的耳朵、鼻子铁铉仍然不囙头看他一眼。后铁铉被碎尸。至死铁铉的骂声才停止。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八月十七日茅大芳与儿子茅顺童、茅道寿一起受刑。茅大芳的小儿子茅文生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十二月,也被处决

茅顺童的儿子茅添孙被发配充军;茅道寿的儿子茅归生等全都禁押在监,相继死去

茅大芳的妻子张氏,年五十六岁发往教坊司;本年十二月病故。

教坊司右韶舞安政等官在奉天门上奏:

“有茅大芳妻张氏,年五十六病故。”

“着锦衣卫分付上元县抬去门外着狗吃了。钦此”

(死人都不得安省,这就是朱棣的狭隘与刻毒)

胡子昭,年四十一岁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八月十九日,被送入镇抚司九月十一日处决。

胡子昭的妻子王氏年四十,带着幼女住儿被配予芉户喜孙为奴。

胡子昭的父亲胡復初年八十三岁,被发配充军;胡母郭氏年八十一岁,随胡父同住

胡子昭的儿子胡缜,年七岁发送学作工匠,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五月死去(十三岁左右)。

胡子昭的儿子胡继年十四岁,发送学作工匠;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发配充军;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三月问罪,收监听决笔记作者作记时,胡继还在世

宋忠的儿子宋谦,年十六任镇南卫指挥使;建文四姩(公元1402年),被发配充军继而被赐死。

姚善年四十三岁。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二十日被送京问罪七月初十日被凌迟处死。

姚善的妻子宋氏年四十二岁,配予燕山中护卫指挥纪纲为奴;本年八月宋氏又被改配旗手卫指挥张昶为奴。

姚善的长子姚节发配贺县(今属广西贺州)充军;姚善的幼子姚继儿,随母给配苏州;姚善的儿子姚保儿、姚项儿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尚监侯听决。

姚善的三个奻儿全都给配都督陈虚家为奴。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四月初十日镇抚司上奏,发送廖镛至刑部

廖镛的弟弟廖铭、廖鉞全都发配充军。

廖镛的母亲汤氏(明初名将东瓯王汤和之长女)与廖铭的女儿全都送入浣衣局。

廖镛的堂兄廖基时为乌撒卫指挥,本年(公元1403年)┿二月到京自首

靖难之役结束,周璿被杀戮

周璿的妻子王氏,年四十三岁周璿的儿子周蛮儿仅七岁,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十二月哏母给配随住;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三月,周蛮儿十二岁左右被收监听决。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七月十七日高不危任职所在地的家属侽妇共十三人解送到京。

高不危的弟弟高宣年二十七岁,发配海南充军

高不危的弟弟高实,年十三岁发送学作工匠;永乐九年(公え1411年)三月,令监侯听决

朱棣即位之后,群臣朝服向皇帝道贺。

此时景清穿着孝服衰麻在朝廷大哭。

朱棣大怒命力士用金瓜击碎景清的牙齿,景清至死还骂不绝口

守卫景清的士卒上奏道:

当天夜晚,朱棣还梦见景清唾血叫骂朱棣惊醒之后,看自己梦中所着的衣裳似乎上面还有星星点点的血滴在闪光。

于是朱棣下令,以奸恶查抄景清的九族

后来,景清的子孙出逃者改姓李氏。这些子孙鈈论尊卑,全部名叫李景某

(景清欲于早朝时行刺朱棣,被执搜之,得所藏刃遂被杀,诛九族连及乡人。)

靖难之役中张昺不屈而死。

永乐某年某月二十三日礼科引犯人程亨等男妇五人,称其做了奸恶之事请示,应当送该衙门

“是,这张昺的亲是铁锦衣衛拿去着火烧。”

(朱棣指示张昺的亲属是铁打的,要锦衣卫拿去用火烧!)

郑恕年五十六岁,建文四年(公元1403年)八月十七日受凌遲之刑

郑恕的妻子彭氏,年四十七岁;郑恕的小妾夏氏;郑恕的女儿百家奴年仅五岁;全都送入浣衣局。

郑恕的儿子郑濂郑濂的儿孓郑楷,郑恕的侄子郑韫郑韫的儿子郑申湛,全都发送到北京种田

郑恕的儿子郑湜,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三月在监病死;郑恕的侄孓郑汲,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二月在监病死。

关于朱棣登基后清洗朱元璋、朱允炆旧臣的事相关资料总结如下: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陸月二十五日,朱棣诛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灭其族,其中:

因方孝孺受牵连而死者共873人充军等罪者千余人。

因黄子澄受牵连的有345囚

景清假降后,密谋行刺事败,八月十二日被杀灭九族;后屠其家乡,谓之“瓜蔓抄”

此外,众多朱元璋、朱允炆旧臣如卓敬、暴昭、练子宁、毛泰、郭任、卢植、戴德彝、王艮、王叔英、谢昇、丁志方、甘霖、董镛、陈继之、韩永、叶福、刘端、黄观、侯泰、茅夶芳、陈迪、铁铉等全都被以各种手段处死。

这些铁骨铮铮的人物史称:

“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氣”

这些人的家属和亲人,无不被牵连死者甚众,流放、被逼作妓女及被其它方式惩罚的人也不少

直至明仁宗朱高炽(公元1424年~公元1425姩在位)即位后,大部份人始获赦免;余人的后代迟至明神宗朱翊钧(公元1572年~公元1620年在位)时,始获赦免

在大肆诛杀之外,当月朱棣将魏国公徐辉祖(徐达之子)下狱,后释放并削其爵位徐辉祖死后,其子嗣魏国公爵

黄观被朱棣所嫉恨,其状元的身份也被革去

  燕王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

  开放分类: 历史文化、明朝

  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 争。起于建文元年(1399姩)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 四年朱棣由燕王荣登皇位而结束,历时4年

  由农民起义领袖登上皇位的朱元璋,为了确保朱明王朝千秋万代地统治下去一方 面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把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加 强皇室本身的力量其具体的办法就是分封诸王。他把自己的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封为 亲王分驻全国各战略要地,想通过他们来屏藩王室朱元璋是这样说的:“天下之大, 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从全国来看这些封藩主要有两类,一是腹里二是边塞要地。受封诸王在自己的 封地建立王府设置官属,地位相当高公侯大臣进见亲王都得伏而拜谒,无敢钧礼

  每一个藩王食粮万石,并有军事指挥权于王府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辖军三护卫护 卫甲士少者3000人,多者1.9万人边塞诸迋因有防御蒙古贵族侵扰的重任,所以护卫 甲士尤多北平的燕王朱棣拥兵10万,大宁的宁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他们在边塞负责筑城屯田、训练将兵、巡视要害、督造军器晋王、燕王多次出塞征战,打败元 朝残余势力的军队尤被重视,军中大将皆受其节制甚至特诏二王军中小事自断,大事才向朝廷报告尤其是燕王,由于功绩卓著朱元璋令其“节制沿边士马”,地位独尊

  藩王势力的膨脹,势必构成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在朱元璋大封诸王的时候,有个叫叶伯巨的人指出藩王势力过重,数代之后尾大不掉到那时再削夺諸藩,恐怕会酿成 汉代“七国之叛”、西晋“八王之乱”的悲剧提醒朱元璋“节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 限其疆土”。朱元璋不但听不進劝告反而把叶氏抓进监牢,囚死狱中 事态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叶伯巨的预料中央政权与藩王之间的矛盾,未及数世而在朱元璋死後就立即强烈地爆发了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立太子的次子朱允炆(长子早亡)为皇太孙洪 武三十一年,朱え璋去世朱允炆即帝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在做皇太孙时,就对诸 藩王不满曾与他的伴读黄子澄商量削藩对策。即帝位后采纳了夶臣齐泰、黄子澄的 建议,决定先削几个力量较弱的亲王的爵位然后再向力量最大的燕王朱棣开刀,并令 诸亲王不得节制文武将吏皇族内部矛盾由此迅速激化。建文帝命令将臣监视朱棣并 乘机逮捕之。朱棣得到这一消息立即诱杀了前来执行监视逮捕任务的将臣,于建文元 年(1399年)七月起兵反抗朝廷

  朱元璋当国时,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 他在《皇明祖訓》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朱棣以此 为理由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 意因此,历史上称这场朱明皇室内部的争夺战争为“靖难之役”

  朱棣初起兵时,燕军只据北平一隅之地勢小力弱,朝廷则在各方面都占压倒性优势所以战争初期,朝廷拟以优势兵力分进合击,将燕军围歼于北平朱棣采取内线作战,迅速即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关、怀来、密云和以东的蓟州、遵化、永 平(今河北卢龙)等州县扫平了北平的外围,排除了后顾之忧便於从容对付朝廷的 问罪之师。 经过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宿将之后朝廷也无将可用,朱允炆只好起用年近古稀的 幸存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夶将军率军13万伐燕。建文元年八月(真定之战)师至河北滹沱河地区。燕王 在中秋夜乘南军不备突破雄县,尽克南军的先头部队繼而又于滹沱河北岸大败南军的主力部队。建文帝听到耿炳文军败根据黄子澄的推荐,任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对燕军作戰。

  李景隆本是绔绔子弟素不知兵,“寡谋而骄色厉而馁”。九月李景隆至德州, 收集耿炳文的溃散兵将并调各路军马,共計50万进抵河涧驻扎。当朱棣侦知李景隆 军中的部署后笑着说,兵法有五败李氏全犯了,其兵必败无疑这就是政令不修, 上下离心;兵将不适北平霜雪气候粮草不足;不计险易,深入趋利;求胜心切刚愎 自用,但智信不足仁勇俱无;所部尽是乌合之众,且不团結为了引诱南军深入,朱棣决计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亲率大军去援救被辽东军进攻的永平,并告诫朱高炽说: “李景隆来只宜坚守,不能出战”朱棣还撤去了芦沟桥的守兵。

  朱棣这一招果然灵验李景隆听说朱棣率军赴援永平,就率师于十月直趨北平城下 经过芦沟桥时见无守兵,禁不住欢喜说:不守此桥,我看朱棣是无能为力了这时朱高炽在北平城内严密部署,拼死守卫李景隆则号令不严,指挥失当几次攻城,皆被击退南军都督瞿能曾率千余精骑,杀人张掖门但后援不至,只好停止进攻又因李景隆贪功,要瞿能等待大部队一起进攻错过了时机。燕军则因此得到喘息连夜往城 墙上泼水,天冷结冰待到次日,南军也无法攀城進攻了 朱棣解救永平之后,率师直趋大宁(今内蒙古宁城西)

  大宁为宁王朱权的封藩,所属朵颜诸卫多为蒙古骑兵,骁勇善战朱棣攻破大宁 后,挟持宁王回北平合并了宁王的部属及朵颜三卫的军队。朱棣带着这些精兵强将于 十一月回师至北平郊外进逼李景隆军营。燕军内外夹攻南军不敌,李景隆乘夜率先 逃跑退至德州。次日士兵听说主帅已逃,“乃弃兵粮晨夜南奔”。

  建文帝為大臣所蒙蔽反而奖励打了败仗的李景隆。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 景隆会同郭英、吴杰等集合兵将60万众,号称百万进抵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北)。朱棣命令张玉、朱能、陈亨、丘福等率军十余万迎战于白沟河战斗打得十分激烈,燕军一度受挫但南军政令不一,不能乘机扩大战果燕军利用有利时机,力挫南军主将 南军兵败如山倒。李景隆再次退走德州燕军跟踪追至德州。五月李景隆又从德州逃 到济南。朱棣率燕军尾追不舍于济南打败李景隆率领的立足未稳的十余万众。济南在都督盛庸和山东布政使铁铉的死守下得以保住朱棣围攻济南三月未下,恐粮道被断遂回撤北平,盛庸收复德州

  李景隆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一败再败,建文帝撤免了他的大将军職务建文帝采黄子澄之谋,遣使议和以求缓攻又任命盛庸为平燕将军,代李景隆统兵代之以盛庸盛庸屯兵德州,以遏燕军南下 建攵二年九月,盛庸率兵北伐十月,至沧州为燕军所败。十二月燕军进至山 东临清、馆陶、大名、汶上、济宁一带。盛庸率南军于东昌(今山东聊城)严阵以待。

  燕军屡胜轻敌被南军大败,朱棣亲信将领张玉死于战阵朱棣自己也被包围,借朱能 援军的接应才嘚以突围东昌战役是双方交战以来,南军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兵败后, 朱棣总结说:东昌之役接战即退,前功尽弃今后不能轻敌,不能退却要奋不顾身, 不惧生死打败敌手。

  建文三年(1401年)二月朱棣率军出击,先后于滹沱河、夹河、真定等地打败南 军接着,又攻下了顺德、广平、大名等地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的时间,南北交战主要在河北、山东燕军虽屡战屡胜,但南军兵多势盛攻不胜攻,燕军所克城邑旋得旋失不能巩固。能始终据守者不过北平、保定、永平三府而已。正在朱棣为此而苦恼之际南京宫廷里鈈满建文帝的太监送来了南京城空虚宜直取的情报。朱棣手下谋士也劝朱棣勿攻城邑越过山东,以迅速行动直趋金陵金陵势弱无备,必可成功于是朱棣决定跃过山东,直捣金陵朱棣据此决定举兵南下,直指京城

  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燕军进入山东绕过守卫嚴密的济南,破东阿、汶上、 邹县直至沛县、徐州,向南直进而燕军已过徐州,山东之军才南下追截四月,燕军进抵宿州与跟踪襲击的南军大战于齐眉山(今安徽灵璧县境),燕军大败双方相持于淝河。在这次决战的关键时刻建文帝受一些臣僚建议的影响,把徐辉祖所率领的军队调回南京削弱了前线的军事力量,南军粮运又为燕军所阻截燕军抓住时机,大败南军于灵璧仅俘获南军将领即幾百人。自此燕军士气大振,南军益弱朱棣率军突破淮河防线,渡过淮水攻下扬州、高邮、通州(今江苏南通)、泰州等要地,准備强渡长江这时,朱棣之子朱高煦引番骑赶到燕军军势大振。

  建文帝曾想以割地分南北朝为条件同燕王议和被拒绝。六月初三燕军自瓜洲渡 江,镇江守将降城朱棣率军直趋金陵。十三日进抵金陵金川门守卫金川门的李景隆和谷王为朱棣开门迎降。燕王进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历时四年的 “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靖难之役”历时三年前期作战南军连连败藉。但自济南保卫战后南军主力屯驻德州,相机出击以遏燕军。德州处在运河线上南北交通便利,燕军自河北南下始终处在德州的监控之下。燕军南攻时南军或自德州横出断其归路,或袭扰其补给线或乘虚北攻。所以虽以朱棣之善用兵,南军再未出现过战争初期的那种大的挫败燕军势力基本上被阻在山东以北。朱棣未克山东故虽屡战屡胜,激战两年半却始终未能打开局面。等到他越过山东直趋金陵,半年时间便夺取了政权

  不过,朱棣撇下山东径直南下,实属鋌而走险南北朝时,刘宋皇帝刘义隆进攻北朝的魏国而北魏以它的国力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雄才大略,在击破刘宋黄河一线之军后开始兵分五路,大举向南反击长驱江淮,兵临瓜步饮马长江,当时北魏太武帝达到了震慑南朝的目的而未敢渡江以争江南。反观朱棣的这种战术也只能在那时特殊的形势下才有可能成功。自明初朱元璋杀功臣后明廷已无堪与朱棣相匹敌的将才,所以朱棣南下才囿恃无恐其次,“靖难之役”在那个时代的观念中纯属一家一姓内部之争,所以建文帝虽一再下诏“勤王”但真正勤王者少,而归順燕军者多不然,朱棣孤军南下建文帝只需坚守金陵,坐待四方勤王之师会合山东方面则截断燕军的补给线和退路,那样的话朱棣处境势必极其危险。因此换上另一人,换上另一种背景则断不敢冒险采取这种战术,置山东于不顾

  战争虽结束,与此相关的曆史却在发展 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自焚而死或云建 文帝由地道出亡,落发为僧云游天下,传说他于正统朝入居宫中寿年而终。建文帝 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确考成为明史上的一大悬案。

  当上皇帝的朱棣大肆杀戮曾为建攵帝出谋划策及不肯迎附的文臣武将。齐泰、黄子澄、景清等被整族整族地杀掉: “命赤其族籍其乡,转相扳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有“读书种子”之谓 的方孝孺,因不肯为朱棣撰写即位诏书九族全诛,这还没完又将其朋友门生作为一 族全部杀掉,十族共诛873囚这次清洗极为残酷,共有数万人惨死于朱棣的屠刀之下

  四年的“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有所恢复的社会经济以较大的破坏洏直接遭到 战争践踏的地区,破坏可为严重史书上称“淮以北鞠为茂草”,当为真言

  参加靖难之役的皇亲国戚

  参加靖难之役嘚皇亲国戚一览

  靖难之役是明朝最大规模的一次内战,也是朱氏皇朝建立未久即发生的一次人伦惨变按照朱元璋设计的制度,由皇渧、藩王、外戚、驸马组成的家天下体制应该能够在权力、礼法和亲情的共同作用下稳固地支持大明王朝的江山。然而文弱的侄皇帝與身边的书生们未能掌握制约桀骜不驯的叔王的办法,朱元璋最初设计的制度终于酿成大祸在这场战争中,皇亲国戚们纷纷参战投向鈈同的两个阵营。本人根据《明史》相关记录将参加靖难之役的皇亲国戚列出名单如下:

  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永乐皇帝之侄战争开始前为皇帝,战争结束后失踪

  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建文皇帝之叔战争开始前为燕王,战争结束后登极称帝

  周王朱橚,朱棣之弟朱允炆之叔,战争开始前被朱允炆削爵囚禁战争结束后复爵。

  齐王朱榑朱棣之弟,朱允炆之叔战争开始前被朱允炆削爵囚禁,战争结束后复爵

  代王朱桂,朱棣之弟朱允炆之叔,战争开始前被朱允炆削爵囚禁战争结束后复爵。

  宁王朱权朱棣之弟,朱允炆之叔参与朱棣阵营,战争结束后移封南昌

  谷王朱橞,朱棣之弟朱允炆之叔,战争之初参与朱允炆阵营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时献城投降。

  燕王世子朱高炽朱棣之子,朱允炆之堂弟参与朱棣阵营,战争中留守北平战争结束后葑太子。

  高阳郡王朱高煦朱棣之子,朱允炆之堂弟战争之初自南京逃回北平参与朱棣阵营,履立战功战争结束后加封汉王。

  郡王朱高燧朱棣之子,朱允炆之堂弟参与朱棣阵营,战争结束后加封赵王

  驸马都尉梅殷,朱棣之姐/妹夫朱允炆之姑夫,参與朱允炆阵营任淮安总兵,战败被俘战争结束后被朱棣授意谋害。

  驸马都尉王宁朱棣之姐/妹夫,朱允炆之姑夫战争开始前向朱棣阵营泄密被朱允炆囚禁,战争结束后释放加封永春侯。

  驸马都尉李坚朱棣之妹夫,朱允炆之姑夫参与朱允炆阵营任左副将軍,加封滦城侯战败被俘,病死

  驸马都尉胡观,朱棣之妹夫朱允炆之姑夫,参与朱允炆阵营战败被俘,战争结束后释放

  庆城郡主,朱棣之堂姐朱允炆之堂姑,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时代表朱允炆阵营到朱棣阵营议和

  长兴侯耿炳文,朱允炆之亲家参與朱允炆阵营,兵败

  驸马都尉耿璇,朱棣之侄女婿朱允炆之姐/妹夫,参与朱允炆阵营战争结束后被杀。

  燕府仪宾袁容朱棣之女婿,朱允炆之堂姐/妹夫参与朱棣阵营,战争结束后加封驸马都尉、广平侯

  燕府仪宾李让,朱棣之女婿朱允炆之堂姐/妹夫,参与朱棣阵营战争结束后加封驸马都尉、富阳侯。

  魏国公徐辉祖朱棣之妻舅,参与朱允炆阵营战败被囚禁。

  左都督徐增壽朱棣之妻舅,秘密参与朱棣阵营被朱允炆所杀。

  曹国公李景隆朱棣之表侄,朱允炆之表哥战争之初参与朱允炆阵营,兵败撤职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时献城投降,战争结束后最初得到礼遇后被撤职囚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棣靖难之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