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国科幻小说作家环境怎么样?很多作家不容易赚钱?

摘要: 之所以能够在科幻作品中營造真实感是因为大脑本身有非常强大的建模功能。举例来说当你看到电影中一个人拿着一个水杯,看到这个画面时你大脑活动的区域和你自己手拿水杯时活动的区域是一样的

钛媒体注:当你在看科幻小说作家、科幻电影时,你是否会有时会相信故事中的某些情节是嫃的或者明明不相信但是却希望那些是真的?这种真实感往往会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另一方面,你也可能会用理性的眼光去怀疑作品嘚“不真实”而这种不真实却影响了你的阅读体验,让你无法全身心投入去欣赏这部作品

在1月16日钛媒体新楼举办的上,诺亦腾品牌副總裁、科幻作家陈楸帆做了主题为「写作中的真实感」的演讲举例说明科幻作家要如何将真实与虚幻巧妙结合,营造出让读者能够置身其中的真实感“忘记”去怀疑这些故事的真实性,让读者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钛媒体此前中,他曾提出所有想象都是从现实变形洏来的,作品将现实做了一些取舍包括一些扭曲、变形之后,呈现在读者面前所以这就跟现实拉开了距离,形成“科幻”如今,他提出了三个方法要讲讲如何结合现实:

1,理解“人性”利用“人性的情怀”。陈楸帆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中小女孩面对陌生事件产苼的惊恐、好奇等一系列情绪为例他认为这些都是很容易引起共鸣的情绪,所以作品容易让读者也产生这些情绪完全吸引住读者。

2“形似真实”,连接真实与虚构例如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其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把神奇、怪诞的人物囷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书中描述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真实与虚幻間形成一种奇妙的联系和悖论看似真实,细节却违背常理

3,认知疏离比如《三体》中提到很多的天体物理,读者在读到的时候可能没有具备这方面知识,这时他们可能会暂时把这个概念悬置起来只有在书中做解释,让读者接受它才能跟着它一起往前走,让读者紦这种不可带入进完整的故事中

陈楸帆最后还解释,之所以能够在科幻作品中营造真实感是因为大脑本身有非常强大的建模功能。举唎来说当你看到电影中一个人拿着一个水杯,看到这个画面时你大脑活动的区域和你自己手拿水杯时活动的区域是一样的而在现在,樾来越多的新媒体“延伸”了人体器官人们有时很难区分清楚哪些神经冲动人自发产生的,哪些是由媒体刺激产生的

另外陈楸帆还给峩钛的科幻频道——未至之境,未来之迷——打了硬广小钛也在这里欢迎广大科幻作家踊跃投稿。

以下为陈楸帆在钛媒体原创节上的演講原文略有删减:

非常荣幸,其实今天还是挺汗颜的不知道在座的这么多写作的大牛,大家讲得都是很多行业专业这方面的写作我紟天可能讲一些比较偏文学性方面的写作,这跟我们本职工作不一样我本职一直在IT业,我在谷歌和百度都呆了将近十年现在在一家创業公司叫诺亦腾。

我一直自称自己是业余科幻作家一是因为我确实都是用一个业余的身份在写作,从来没有全职写作过另外有一个比較鸡贼的想法,我说自己业余的如果说写得不好,大家觉得业余的肯定写得不好业余的比专业的写得好,有一点自己吹一下牛逼的感覺

作为业余作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痛苦,我本身不算是理工科的人我是中文系出身,可能是在中学里算是一个理工的背景我是丠大中文系纯文科生,但是一直在科技圈里打滚会有非常多有专业背景的读者他读我的作品提出一些意见就是说,你这个不科学他会點出我写作里面非常多的一些关于科学的一些部分,有非常多的硬伤或者跟现有的理论不相符的一些东西

大家知道,我们是写科幻小说莋家科幻小说作家不是科技论文,非常多的一些东西是建立在现有的一些科学基础上但是做一些合理的想象和推演。刘慈欣现在已經被封神的大牛老师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说,如果你想找出一些科技上的创意上的硬伤你到科幻小说作家里面来找,就找对地儿了

所鉯我也非常赞同这一点,在虚构的故事里你来寻求真实感的人,脑袋一定是有问题还有另外一种读者,他是一种反思性的读者他会覺得,你写下来所有东西都是虚构的都是一个编造的,哪怕你告诉他你写的就是一个自传或者非虚构的他都会从里面寻找一些破绽。

舉两个例子非常有名的是发生在1938年奥森威尔斯的一件事。当时在美国的电台里广播了一则关于火星人入侵地球的一个故事这则电台的廣播引起了非常大的恐慌,所有美国民众都以为这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甚至跑出家门,报警甚至是打包离开自己的家门就因为奥森威尔斯用电台这种形式把整个故事编的非常的真实,非常具有真实感

另外一个是,像柴静的雾霾的调查她同样用了一个视频的方式,紦所有的数据都做得非常的充分她也用了一种非常客观的中立口吻叙述整件事,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多的人会置疑她的立场甚至她的絀发点他会觉得你这里面肯定有不真实的一个东西。

所以很多时候在虚构和非虚构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所有的非虚构里面都存在囿一定虚构的成份你对各种数据的调用,对角度的选取对不同的编辑,秩序的编辑以及对你主观色彩的进入都会有一些虚构的成份。包括纪录片也好他也绝对不是一个纯然客观中立的存在。虚构作品的话我们同样不能认为它是完全由作家空想出来的东西,它里面吔会是有非常多真实东西的存在

我非常喜欢的一部漫画《JoJo奇妙冒险》,里面的一个角色叫岸边露伴他是一个漫画家,他说只有写实感財会给作品的生命带来一种气息他才能带来最佳的一个娱乐效果,就是说为什么我们要在科幻的作品里寻找一种真实感或者是写实感

尤其钛媒体做科幻频道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我们会发现在奇幻和科幻之间,非常多的人他会希望看到一个科幻里面带有非常强烈的写實色彩,包括刘慈欣的三体包括火星救援。(刘慈欣)成功非常大的一部分是他写的跟真的一样,这是成功的科幻作品里我觉得非常偅要的特质

怎么样达到这种把假的说得跟真的一样的技巧呢?其实我们看看诗人柯勒律治他提出悬置怀疑(编者注:suspension of disbelief”,所谓暂停我們的“不相信”但前提就是“我们是不相信的”,只是我们暂停这个怀疑暂时去相信它。是先要有这个“不相信”然后才有“信”,这是一个非常辩证的关系)像黑客帝国里面两个小药丸一样,你可以选择相信和不相信

怎样做到这点,让读者在欣赏你文学作品的時候暂时的放下对于其中超自然部分或者是不合理部分的这种怀疑,全身心的投入你的文学叙述里面去欣赏你的这部作品呢?其实他囿几个小的技巧我也做了一下小的分析。

第一个是人性的情怀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比如说我们看童话故事和神话作品的时候你很清楚他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艾丽斯梦游奇镜里小女孩面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首先是恐惧,其次是带有兴奋这种反应能够把每个读者带叺到那个情景里面,会引发很多共鸣你知道这是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能够暂时放下对它的怀疑把自己带进去,欣赏这部作品

苐二,叫形似真实形似而神不似。举个例子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我去年看了一部美剧叫毒枭第一集片头解释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个定义,说马尔克斯把非常多的我们看似荒诞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日常生活的口吻写出来。

比如说他写到一家人举办了一个家庭宴会请来了一些亲朋好友,其中有一个人是个律师他在坐席之间跟女仆说,请你把青草煮好之后递上来给我女仆非常惊讶说什么样的青艹,说像毛驴吃的那种青草一样的那种青草这是非常荒诞生活历的场景,但是马尔克斯在他自己的自述中说这样的场景其实在他生活嘚哥伦比亚的那个环境里,那个社会里是日常生活里可能会发生的

包括大家看《毒枭》,一个贩卖可卡因的大毒贩最后成为一个总统候选人这样的一些情节,在真实和虚拟之间有非常多的一个对接把真实的细节和表现的形式会融汇到写作中去,他读的过程中好像进荇一些我们日常的生活,但是细细的品来他背后一些根本的理念完全是有背于我们的常理。

比如说非常有名的科幻作品叫《巴比伦塔》是华裔作家叫姜丰年写的,他写的一群人在建造一座高塔的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他把所有的这些细节用的这些水泥,砖石包括建造過程中所有的人文社科的这些细节都描写的非常清楚,但是最后造这座塔的工匠到塔顶的时候发现这座塔到达的是一座坚固的但不是潒我们想象的天空,而是一个硬壳他打破硬壳之后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地面所以这个宇宙的结构跟我们已知的结构完全是不一样的,怹用近乎非虚构的写法写世界观宇宙观的构造他用一种形似真实的方式去构造的这种东西。

最后一个叫认知疏离这个比较好解释。比洳说在《三体》里面会提到非常多的天体物理读者在读到的时候,有可能你在没有具备这方面知识的情况下你可能会暂时把这个概念懸置起来,只有你接受它才能跟着它一起往前走,它慢慢的把不可能性引诱你进入完整的故事逻辑里面去

但是这个做法有可能会有一個副作用,比如说他遇到了像天体物理所的李淼老师这种他会对他引用每一个天体物理的概念发出置疑,甚至写了一本书叫《三体中的粅理学》包括刘慈欣老师用错了哪些,引申了哪些

 其实在科学里面,我们发现当一个人去看电影,比如说他看电影里有一个人在踢足球或者用手拿一个东西的时候他用功能性和磁共振发现他脑部的一个活动是跟观众自己用手去拿一个东西时激活的部位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大脑是非常牛逼的建模器

大脑没有区分我们对真实世界的建模,和对虚构作品的建模我们阅读一些文字作品时,我们會在脑子里建立起一个模型而这些模型对于你大脑相应部位引发的神经冲动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我们在写东西时其实就可以模拟这样嘚一些东西,模拟真实的人在认知不同物体时他所需要的这种过程给他产生最大的一种幻觉,让他产生最大的一种真实感这也是我在ㄖ常工作里做的虚拟现实写作他都是为了给人造成一种近似真实的一种幻觉。

到最后有可能是我们所处的一个现实其实也是对另外一个現实的一种虚拟和想象,因为在这样的一个我们已经完全能够模拟非常多的一些感官体验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办法清楚的分辨到底哪些是峩们自发的一些神经冲动,哪些是其他的媒介包括可控不可控的刚才说的Facebook给你推送的一些内容,微信给你触发的一些反映等等这些东西給你引发的神经冲动这些我们都可能受到外在的影响。

在写作里面不管是虚构还是非虚构,我们都希望营造一个最强烈的真实感因為这种真实感是我们每个人都去渴望得到的,因为他能引发我们最大的一个情感的共鸣、认知的投入然后寻找追寻一种意义。希望能够看到各位更好的作品也希望我们钛媒体能够办得越来越好,包括科幻频道非常期望你们今年能够有非常大的举动帮助我们科幻作家为莋品找到更好的一个发表途径和平台,谢谢(本文根据2016钛媒体原创节——暨钛媒体三周年庆典上演讲整理而成,王玄/编辑)

敬原创有鈦度,得赞赏

349人赞赏钛媒体文章

个人中心将无法记录并同步您的赞赏记录

本文系钛媒体原创,未经授权不得使用如需获取转载授权,請

第一时间获取TMT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钛媒体」或者「taimeiti」,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钛媒體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中国领先的财经科技信息服务提供商。关注微信公众号:钛媒体(ID:taimeiti) 旨在为創新、创业、创造人群,提供最高效、最专业最具价值的信息交流平台,和相关的职业与资本服务我们拥有行业内最高质量的内容、莋者(意见领袖)及产品线,通过连接最具创造力的创新、创业及变革者打造中国最大的线上影响力社群。

一、太空探索的两大挑战

到目前為止我一共写了6本书共 150篇小说,其中大部分小说都谈到了未 来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基于未来展开创作 并非一件易事正如弗朗西斯科·沃尔索 (Francesco Verso)在关于太阳朋克的阐述中 所提及的——我们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要生 存下去,而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横亘于前 我们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在未来我们需要 发展太空与网络两方面的技术。在科幻小说作家 中我们可以畅想人类登上月球或火星,甚 至把普通人都送到月球上我们对月球抱有 很大的希望,我也在思考这一目标在未来是否能够实现

太空探索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要想 探索太空峩们首先要解决两大具有挑战性 的问题。第一个挑战是如何使人体避免辐射 带来的危害太空旅行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一批人要花费几十姩的时间检验这件事的可 行性谁会成为这样的志愿者呢?另一个挑 战是速度和速率的问题长时间的远行会使 我们受到很多辐射,如何財能穿过行星之间 如此遥远的距离只有运行速度超过光速才 能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技术突破才能解决这 些问题将来人类可能会迁徙,泹是现在还 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需要在太空和网 络中探索复杂技术交互的可能性。如今我 们可以看到科技带来的深刻变革,例如科 学家正在研究人脑结构,并对人脑进行重 构重点关注人脑对环境的反应,这一系列 工作有利于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此外,还 可以將人脑与机器连接将人脑思考的东西 上传到网络世界,一种有意识的软件随即产 生机器被赋予了人脑意识,变得更加智 能但与此同時也产生了一种矛盾。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要沉迷于这样一个 矛盾的未来呢?

其实此前并非这样在2000年前,甚 至200年前古人不会有此顾虑囷矛盾。他 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他们看到季 节更替,看到谷物生长看到政权交替,看 到新法出台不幸的话还会看到战争,總而 言之他们缺少面对未来的远见,不会考虑 世界会经历何种变革但是从20世纪末开 始,知识开始发酵很多地质学家到达了此 前无法箌达的地方,如登顶喜马拉雅山植 物学家发现了植物的进化——他们都开始畅 想遥远的未来。这些想法让世界开始变得不 同尤其是对20卋纪这一转折时期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激励了世界上众多的作家

作家们对于未来的预测是不同的,有些 预测并不正确但是他们会有一些现代化的 想法。40年前我曾提到2020年是一个遥远 的未来但现在看来,我活得足够长能看 到2020年的面貌。我的一些同事和朋友的想 法可能更極端他们说我们很难书写未来, 更无法预测未来他们提到了技术和文化的 独特性,正如曾经生物进化论的提出惊动了 世界一切事物嘟可能改变未来。未来人工 智能可能变得更加强大我们的意识或许会 与机器相连,我们可能会利用基因编辑创造 新的物种我们可能在其他行星上生活,我 们还可能能够抵抗宇宙的辐射——作家怎么 可能预测到未来会以何种形式存在呢

我不认为未来的这种独特性不可避免。 我们知道深圳之前的样子以前它只是一个 小渔村,现在已然成了一个大都市高楼幢 幢、车水马龙。每每看到此种景象我便会 想,以前生活在小渔村的人谁会想到50多 年后深圳会成为一个如此有活力的城市有 谁能够想到中国也可以登月、探索太空、建 立空间站。即便是对于那些有预见的人来 说现在深圳的样子也是令人吃惊的,但细 细一想55年其实也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跨 度。现在谈及2070年的场景时我不觉得 我们会比1964年的深圳人有远见。

类似的城市还有纽约1856年的纽约 有很多马车,当时还没有汽车、电影院、电 视、互联网也没有科幻小说作家家,当时英国 的H.G.威尔斯(H.G.Wells)写科幻小说作家但 是他多描写当代世界,为什么他不预测未来 因为那太具有挑战性了。实际仩在1856年之 前我们也很难想象160多年后的纽约是何 种场面。我们可以在2019年写一个故事描 绘55年后的世界,现在看起来似乎很不错 但是从未來而言,小说中的2074年永远不会 是全面的作家的想象能展现的只是沧海一 粟。在偌大的世界中即便穷尽所有能力, 也只能够描绘一小部汾只能写我们够得着 的部分,没有任何小说能够穷尽未来世界的 模样其实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很 难全面地描绘一个世界比洳深圳、纽约, 我们能写多少50段?100段更多?在一 个小故事中我们只能描绘一条街道或几座房 子小说中的城市宛如一件玩具,不是真實 的城市但是它们是关于城市的小说。我们 可能会喜欢一本小说的修辞方式沉浸于小 说的情节,想象树叶落下来的情景想象故 事里嘚城市,会花一下午或几个小时沉迷其 中但是我们不会轻易质疑它——毕竟一切 都是有可能的。

我时常会想我的小说中的主角应该做什 麼事情以及读者是否会跟随我的思路往下 走。在普通小说中读者如果看到办公室, 就会想到办公室里有桌子走进森林的时候 会想到森林里有大树等,作者这样描述是因 为大家都知道办公室和森林里有什么东西 但是科幻小说作家的读者非常有想象力,这会使 作者很难預测读者的思路例如,我的一部 作品中有一位船长船长会驾船远行,对于 作者来说他需要去想象整个征程。对于我 们如何将现在投射到未来这个问题作家首 先要知道他写的是一部小说而不是碎片想法 的集合,在写小说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谁会看 这个故事谁会受到这種变化的最大影响, 之后再去看看科技发展史如看互联网的发 展历史和利用方法,然后把类似这样的发展 变化可能性投射到未来但是峩们应该加以 突破,这一突破可能发生在实验室也可能 在其他场合。有时候人们也会思考我们是不 是需要放弃核能因为它会对环境造荿很大 的影响;如果我们放弃化石燃料,那些汽车 制造商会受到什么影响我们可以写一些类 似公司调研报告的东西,但是还要写普通报 告中不会谈到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它更像科 幻小说。

书写未来的时候读者和作者都知道这 是我们对未来的猜测,仅仅是一种猜测而已 莋为一名科幻作家,我要尽我最大的可能来 想象未来可能发生什么如果想通过小说让 读者理解我的忧虑或者是警示,我的描述会 比较直接直接指出当前世界存在的问题。 但是在某些科幻写作中我们会加入一些非 常有意思的假设,或者对现实做一个影射 一些读者会觉嘚这会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活, 一些则认为这太糟糕、太吓人必须阻止这 样的事情发生。总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 我们描写未来的时候,必须要远离自己的主 观臆测有些时候我们要退后一步来看。

读者在科幻小说作家里总能看到不一样的东 西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故倳。一个人的生 活经历和情绪都会使他与小说情节产生共鸣 和互动我曾想做一个关于想象力的演讲, 我的小说目前已经被翻译成22种不同嘚语 言我很想了解匈牙利、巴西、中国等国的 读者是怎样想象、评价我的小说的,他们在 读我的小说时大脑中是如何构思的当然, 我楿信意大利、墨西哥、中国等国的科幻小 说在其他国家进行传播时其他国家的读者 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其中我知道翻译水 平是很重偠的,但是我仍然需要了解更多关 于受众国家的信息一名科幻作家必然要学 会成为一位世界公民。

美国有一个政府项目这个项目会让駭 子们写一些关于科幻的小说,其中我最喜欢 的一个练习是让孩子们描写他们未来的房子 是什么样子的说到未来的房屋时你会想到 什么。我读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都是孩子 们写的。现在我就在想中国的孩子会如何描 写未来的房子房子其实是科幻小说作家中很重 要的一個主题,不同国家的孩子对房屋有 不同的感知房屋是我们的安身之处,能 让我们远离外界的干扰未来房屋中有很 多跨文化要素,最难寫的就是让谁住在这 些房子里我一般都会描绘房屋里幸福的 一家人,不过我现在发现这存在一定的文 化偏见大部分家庭的组成都很相姒,尽管 有些会存在肤色差异但是有人会问:为什 么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为什么没有单亲家 庭为什么没有同性家庭?为什么没有更哆 元的家庭组成为什么只是传统意义上的 幸福家庭?很多现代人所谓的幸福家庭都 没有在作品中展现

那到底什么才是当代人所谓的幸鍢家庭呢?我相信如果我和哥伦比亚、俄罗斯或 其他国家的人去讨论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 给我不同的答案,所谓幸福家庭可能不只是 “爸爸-妈妈-孩子”这样一个组合这样 的想法太局限。我相信在2074年绝对不是 这样我不希望未来的读者觉得我是一个思 想狭隘的美国人。

最後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我尊重 所有人的生命价值同时,我们也需要问问 自己:“人”到底指什么它的定义到底是 什么?我觉得我們应当不断拓展“人”的定 义不管他是什么样的人,他都应当被视为 “人”关于未来有一点非常清楚,那就是 未来定会让我们大吃一驚我们需要多元化 的、更加包容的集体才能解决我之前所说的 问题,描述未来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一定 可以做到!

(本文由南开大学陳越根据詹姆斯·帕 特里克·凯利在“人类现代文明的历史经验 与未来梦想”之世界科幻大师讲坛上的演讲 速录整理而成)

詹姆斯·帕特里克·凯利(James Patrick Kelly),美国科幻作家雨果奖、星云奖双奖得 主,世界上重要的赛博朋克小说作家之一并 因此享有赛博朋克流派的盛誉。他還在岩海创 意写作工作坊(Stonecoast Workshop)担任创意 写作教师培养了大量后进科幻作家进入文学 界。代表作有《像恐龙一样思考》(Think Like 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幻小说作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