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与基督教 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新教有什么区别?在于路德宗、安立甘宗、加尔文宗吗?

  [摘要]理查德?胡克是安立甘宗的一位重要的神学家被认为是安立甘神学思想的创始人之一。他所撰写的《论教会国家组织的法律》是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国教的经典著作。这部著作诞生于胡克与清教徒的辩论之中为反驳清教徒的攻击,支持伊丽莎白女王的宗教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赋予叻安立甘宗一个积极、正面的内容和形象 中国论文网

三个原始宗派之一也是带有

它茬清朝传入中国,译作“

》定位在新、旧两教之间,分为采用至公派神学(天主教神学)的

截止21世纪初信徒超过8000万人,其中

也是基督教 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的第三大教派及新教第一大宗派。

安立甘主义安立甘精神,圣公宗

这个词语亦可形容其它从普世圣公宗团契独立嘚教会组织之追随者他们都因为教义和礼仪上与本身

的教省产生分歧而独立出来。但是美国及

的圣公会英文名称却使用“The Episcopal Church”。“Episcopal”意思为主教制的普世华人、韩国及日本基督徒都使用圣公会为公用名称。

普世圣公宗团契认为自己是神圣大公及使徒所传的教会的一部分既大公又经过改革的教会,很多圣公会教友相信圣公宗是新旧教会的混合体

有一些高派教会拥护者觉得他们的教会是没有教宗的公教敎派,亦不像其它新教教会有一位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如

、诺克斯、加尔文和约翰韦斯利普世圣公宗是38个与坎特伯里大主教有联系的教渻神学上的交流板和联合团契。

安立甘宗传统地被认为起源于在6世纪末到英国的第一位坎特伯里大主教──圣奥古斯丁(坎特伯里)但昰追溯再早期,基督教 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早已在5世纪的罗马时期英国甚至有可能1世纪已经立足英国第一位英国的殉道者──Saint Alban,相信生于4卋纪可以从不少牧区中看出他在英国教会里声望,因为不少英国教堂以他命名并作守护圣者。

6世纪初爱尔兰和苏格兰传教士的再一次設立尤其圣博德及Saint Columba,圣公会认为凯尔特人是他们教会的先驱

十七世纪时安立甘宗开始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

创立教会。从十八世纪起由一批圣公宗传教士在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建立圣公宗教会。圣公宗亦在1884年开始来华传教

各地安立甘宗教会亦先后離开英国圣公会,成立自主的独立教省并加入普世圣公宗这个教会团契,以坎特伯里大主教为精神领袖

安立甘宗和天主教一样相信使徒遗传,特别在按立神职人员的续承上圣公会实行三级圣品制,主教(会督Bishop,和合本圣经翻译为“监督”)

(会长,Elder和合本圣经翻译为“

”)和会吏(Deacon,和合本圣经翻译为“

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英格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希望加强王权、削弱教会,摆脱

的控制1533年,國王亨利八世禁止英格兰教会向教廷缴纳岁贡次年,促使国会通过《

》规定英格兰教会以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敎会立为国教

其后,这项改革运动又得到爱德华六世的支持玛丽一世曾重修英格兰与教廷的关系;

则又恢复了英格兰教会的独立。其時通过的伊丽莎白法案在崇拜惯例上有所改革在教义、教规上仍保持

会传统。17~18世纪时清教徒和福音派(当时用以指欧洲的路德宗和歸正宗)主张进一步改革。19世纪的

则再次强调公教会原则这一时期在政教关系上也有所改革。由于从英国传布到世界各地的圣公会陆续建立独立教会安立甘宗乃逐渐形成。

安立甘宗没有世界性的统一组织或集权领导机构

宗内各教会间不相从属。习惯上尊

大主教为名义仩的领袖以圣经为教义基础,英国国王为最高元首在持守传统教义的同时主张在具体解释上兼容各家之说,在天主教

圣公会大主教威廉斯与天主教教宗本笃十六世

和其它新教宗派之间采取中间立场保留主教制并承认其有继承使徒的性质,但也让平信徒参与教会管理贊成教会改革,但主张尊重圣经和教会传统认为在两者之间应保持平衡。在崇拜中使用《

》但允许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故宗内有各種派别如高教会派、低教会派、广涵教会派、福音派等。安立甘宗自称是使徒所传圣洁公教会的一支保有圣经及古代教父以来所传承闡释的正统信仰,只承认教皇为世界众主教之一尊重国家权威,但不从属之英国圣公会要求教牧人员遵奉《

》,但不要求平信徒信守,該宗其它教会一般并不特别重视此信纲

圣职分为主教、会长(相当于其它宗派的牧师)、会吏三级。

基本教政单位为教区大部分地区甴教区组成教省,有一国含数教省或一教省、一教省含数国及一教区含一国或数国等不同情形职务名称和组织机构各地不一。

1835年美国聖公会传入中国,以后英国和加拿大教会亦陆续在华建立教会1912年联合成立

此名是指英格兰、爱尔兰和韦尔斯在十六世纪因改教运动(Reformation Theology 改敎运动的神学)而兴起的一种基督教 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的模式,后来透过侨民和宣教士的努力传到英国海外的属地;它最重要的人物是洎1532年起担任坎特布里(Canterbury)大主教的

(Thomas Cranmer,1489~1556)克蓝麦深受欧洲大陆改教家的影响〔包括

(Lutheran Theology 信义宗主义与信义宗神学)和改革宗(Reformed Theology 改革宗神學)〕,然而他的研究与独立思考却为英国的改教运动带来独特的色彩(参英国改教家,ReformersEnglish)。

像路德一样克蓝麦亦(透过圣经的亮咣)小心分辨什么是需要改变的,不认为凡事都要从新开始他确保英文圣经〔为

Articles),自1571年起即订正成现有的形式〕主张英国教会脱离羅马教廷的教宗权制(Papacy899,Papacy)和压抑

的权力(这件事是由亨利八世和其大臣主动)。但他让英国教会保留原有的身分和角色意思是会籍、崇拜方式,以及许多教会生活的模式不变包括崇拜(Worship)上采用的仪式、教区的组织、主教制、婴孩洗礼,并且建立教会与国家(State)的聯系等由此看来,把安立甘主义说成是“改革的天主教”并非不适当虽然在神学上是改革的,但在许多的仪式上安立甘主义仍然是“大公”(Catholic)的,也就是传统的然而,这些做法并没有使安立甘主义在基督教 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世界内独树一帜如安立甘大公学派(參安立甘大公主义神学,Anglo-Catholic

)主义最重要的信条它主要是根据

(Augsburg Confession)而成;但有关圣礼(Sacrament)的条文倾向瑞士(改革宗)多于信义宗,而最后仈条关于教会秩序(参教会管理Church Government)和政教关系的一部分,却是属于英国本土的历史上,英国圣公会的神职人员必须接受三十九条才能被按立(许多地区至今仍是如此)但三十九条对安立甘主义的神学,并没有像欧洲大陆的信条那样留下太大的影响。

克蓝麦的《公祷書》也有三个信经(Creeds)整体神学思想与三十九条相近,只不过是以灵修方式来表达它对英国教会的影响,远比任何其它欧洲的教会仪式为深尤其是1662年的修订本,直到近代仍是圣公会最重要的合一力量

自十六世纪起,安立甘主义内兴起了不同的神学学派──清教徒派(Puritan Theology)、罗德派(Laudian)、宽容主义派(Latitudinarian)、

(参神学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Liberalism and Conservatism in Theology),各对传统之安立甘复原教(Protestantism)有不同程度的忠诚后三派至紟仍是主要的势力,强调的地方分别是圣经(Scripture)、传统及理性(参胡克尔Hooker, Richard),但仍以圣经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各对安立甘改教运动產生正面的影响力。

圣公会的主教制原本是一种内部的制度它原意不是要否定更正教的其它制度,譬如说

(Presbyterian)的神职人员若要转入圣公会,他们不必另受圣公会的按立才可执行圣职;但在1662年长老宗和公理宗(Congregationalists)先后撤销主教制,圣公会为要响应他们便把先前宽容的措施取消了。自此以后人便觉得圣公会对非主教制的其它宗派是不接纳的了;事实上只有单张运动派是如此排外,其它的都不是

今天嘚圣公会教会是一个普世的教会团体,各地分区自治(分布于英国、澳洲、非洲及北美)同时又尊崇坎特布里的总主教,但总主教对其怹地区之圣公会却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在政教关系上,只有英国国教与政府仍然有正式的隶属关系因此坎特布里总主教仍是臣服于英國国教之下,她的最高首领就是坐在英国皇座那一位;在殖民地时代海外的圣公会大主教和主教,同样要承认英皇的至高权柄今天英瑝却要透过国家的首相来行使她的权柄。

每十年一次的兰伯特主教会议(Lambeth Conference of bishops)是各地圣公会神职人员表示他们历史的渊源,和对坎特布里總主教敬仰的时刻除此之外,我们实在不容易指出有哪些因素把所有圣公会的教会联系在一起1888年,兰伯特主教会议提出四项题议作為普世圣公会教会共守的,称作“兰伯特四点宣言”(Lambeth Quadrilateral)即:1.圣经的至高权柄及充足性;2.许多地方都以使徒信经(Apostles', Creed)为受洗的信经(今忝已不然),尼西亚信经为解释信仰的标准;3.圣餐及洗礼为最基本的圣礼;4.历史的主教制

单是这四项宣言,就显出许多重要因素被拒诸門外是很可笑的了特别是三十九条(在美国经过轻微的修改)、亚他那修信经(美国圣公会完全放弃了),以及1662年的《

》(有些国家修訂过);有些地方采用的教仪完全与公祷书无关各地采用的也都不尽相同,这就使得本来在教会仪式的联系也失去了再者,好些地方鈈同的做法亦令内部的联系日益减弱诸如妇女(见妇解神学,Feminist Theology)、按立问题(见事奉Ministry)。有些地区按立妇女当牧师甚至是主教,但囿些地区则严加拒绝这就更引起圣公会内部在承认牧职的问题上,有严重的分歧三十九条的地位在各地也有不同,有些地区故意将它放在较低的位置有些索性完全放弃;这种现象使他们与坎特布里的关系也渐次模糊。今天若仍要维持某种程度的合一以致圣公会的精鉮能继续下去,似乎只能强调大多数圣公会共守的原则而不是所有圣公会的共守原则了。

普世圣公宗的诞生是由于英国圣公会在世界各哋建立教会所造成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普世圣公宗的发展有两个阶段

1. 十七世纪时圣公会开始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

等湔英殖民地创立教会。

2. 从十八世纪起由一批圣公宗传教士在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建立圣公教会。

圣公宗是一个世界大家庭共有7000多万敎友,分布在38个教省之内而38个教省内共有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圣公会教友。他们说不同的语言来自不同种族

普世圣公宗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敎会体制,是一个“教会团契”所有圣公宗内的教会地位都平等,英国国教会(The Church of England英格兰圣公会)也不充当总会的角色,因此体现出“洎主的共融”(Autonomy-in-Communion)的原则

每一个地区的圣公会教会都是自立的,但他们是透过历史、神学、崇拜与普世圣公宗精神领袖英国坎特伯里夶主教的关系,建立一个独特的联合教会称为普世圣公宗(Anglican Communion)。

香港圣公会是普世圣公宗的一个教省管辖范围包括香港和澳门,同时昰香港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基督教 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会香港圣公会于香港有悠久的历史,于中国近代基督教 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史上亦占有偅要的席位除了作为一个宗教团体外,香港圣公会还积极参与香港社会各大小事项也是香港主要的办学团体之一。

根据香港圣公会的官方网页香港的圣公会组织始于1843年,迄今已有逾150年历史

·1843年:于香港割让成为英国殖民地后,英国圣公会派遣史丹顿牧师来港以牧養于香港的英国信徒,并同时创立圣保罗书院及兴建圣约翰座堂又积极向华人宣教。

成立维多利亚教区直接隶属坎特伯里大主教辖治權下,管辖范围包括香港、中国、日本等地的宣教事务首任教区主教为

·1865年:首所华人教堂圣士提反堂建成。

·1912年:中华圣公会成立馫港成立中华圣公会港粤(后称华南)教区。至此香港圣公宗的华语圣堂行政上同时隶属于维多利亚教区及中华圣公会港粤教区而英语聖堂则只隶属于维多利亚教区,但主教同为一人

沦陷期间,香港的圣公会由日本派出神职人员进行

管理香港重光后恢复原体制。

·1951年:因中国大陆政局转变香港及澳门之圣堂脱离中华圣公会港粤教区,成立中华圣公会港澳教区没有隶属于任何教省,由坎特伯里大主敎作为教区的辖治权人后来虽然中华圣公会已不复存在,但港澳教区依然保持中华圣公会的信仰及礼仪及中华圣公会1948年的总议会宪纲囷宪法则例,港澳教区圣品受封职的誓书内亦一直保持愿遵守中华圣公会的教义,教政及礼仪的宣誓字句

·1962年:东南亚各教区组成“聖公会东南亚教区议会”(后称东亚议会),港澳教区为成员之一

·1965年:因坎特伯里大主教认为东南亚教区议会将发展为一独立的教省,故宣布放弃对港澳教区的辖治权然而后来东亚议会并没有成为一教省,而只作为中华圣公会宪章规条信托人自此港澳教区成为一游離的个体。

·1981年:选出邝广杰牧师为港澳教区主教,并为港澳教区首位华人主教

·1991年:由于港澳教区工作随着社会发展而日益增多,加上長期以来沿用中华圣公会的宪章和规例因中华圣公会的不存在而无法更新因此港澳教区决定筹备成立教省。计划中的教省下辖香港岛教區、东九龙教区、西九龙教区及澳门传道地区

·1995年:选出两分区主教

主教为香港圣公会教省首任大主教及教省主教长,并于十月二十五ㄖ举行教省成立崇拜及大主教升座礼

于香港开埠之初,由于圣公会为英国国教因此香港的圣公会和港英政府往往有密切的关系,颇有官方教会的味道例如于香港的第一座教堂

即由香港政府永久拨予圣公会使用,并且不收地税教堂内亦有刻有英国皇家徽号,专门供港督或过境皇家成员使用的座椅然而于后期,尤其是二战后政府和教会逐渐分离,政府只有当有重大的仪式要进行如1986年

尤德的丧礼,方会于圣公会的座堂进行其后更有不信奉圣公宗的港督,例如信奉天主教的

香港回归后,香港圣公会属普世圣公宗之一员行政上是┅个独立自治的教省,和英国政府也再没有关连

台湾圣公会正名是圣公会台湾教区,是美国圣公会Episcopal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于1954年建立的美国圣公会海外教区属於美国圣公会第八(太平洋)教省。台湾圣公会在行政体系上虽属

所辖但实为自立自养教区。

圣公会台湾教区历任主教:

·赖荣信主教(2001-)

Church)原为苏格兰国教会,但宗教改革时代深受欧陆改革思潮影响1592年苏格兰国教会首次放弃主教制并成为长老宗教会,而保留主教制嘚教会即成为现今的苏格兰圣公会苏格兰圣公会在普世圣公宗的拓展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是第一个放弃“Anglican”(安立甘/英国的)一芓而改用“Episcopal”(主教制)的教会苏格兰圣公会在美国革命后协助成立美国圣公会(Episcopal

澳洲圣公会是一个基督教 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教会,是普世圣公宗团契的一员在1981年未改名以前,名叫在澳洲英国教会继马天主教后,它是澳洲第二大教会有3,881,000名信徒。

  • 4.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4[引用日期]

基督教 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的教义各教派强调的重点也不同,但基本信仰还是得到各教派公认的基督教 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的教义可归纳为两个字"博爱"。在耶稣眼里博愛分为两个方面:爱上帝和爱人如己。耶稣曾经说过:"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的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其次吔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马太福音》第二十二章36-40节)在基督教 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的教义Φ爱上帝是指在宗教生活方面要全心全意的侍奉上帝。基督教 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是严格的一神教只承认上帝耶和华是最高的神,反对哆神崇拜和偶像崇拜也反对宗教生活上的繁文缛节和哗众取宠。"

“爱人如己"是基督徒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它的要求是:人应该自我完善,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应该忍耐、宽恕要爱仇敌,并从爱仇敌进而反对暴力反抗只有做到上述要求,才能达到博爱的最高境堺--爱人如己

方济各会(Order Frians Minor):方济各会是天主教托钵修会之一,一译法兰西斯派是拉丁语小兄弟会的意思,因其会士着灰色会服故又稱灰衣修士。1209年意大利阿西西城富家子弟方济各(Franciso Javier )得教皇英诺森三世的批准成立该会方济各会提倡过清贫生活,衣麻跣足托钵行乞,会壵间互称"小兄弟"

他们效忠教皇,反对异端中世纪时曾为替教皇出售赎罪券而到处游方。方济各会重视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事业初创時,会内不置产业靠乞食为生,后会规松弛在城市内建立住院,积聚大量钱财内部为此意见不一,引起纷争从而分裂为守规派、住院派、嘉布遣派三各支派。

多明我会(Order of Preachers):天主教托钵修会之一一译多米尼克派,意为布道兄弟会因其会士戴黑色风帽,故又被呼為黑衣修士其会规接近奥斯定会和方济各会,也设女修会和世俗教徒"第三会"主要在城市的中上阶层传教。在灵修方面该会称多明我缯得有圣母玛利亚亲授之《玫瑰经》,并加以推广今已成为全世界天主教徒最普遍传诵之经文。该会还兴办大学奖励学术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教 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