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姓族谱字辈家谱德景源方,恩厚万世良

杜本是一种树木的名也称甘棠,即杜梨属古代的陕西长安地区生长一种杜梨枝,是神农氏中一支氏族所擅长栽培的树已经成为该氏族的社树,即神树这支氏族崇拜杜梨树为氏族的原始图腾,以杜命氏族名以杜命居地名,建立国家后称杜城最终形成国和姓,这应该是杜姓最早的起源  

源于祁姓,出自帝尧裔孙刘累之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黄帝的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代。尧除承继祖辈姬姓外又因其母庆都(居于今河南淮阳的有锋氏族部落之女)在祁地伊长孺家生下他,故又以地名“祁”为姓中国古史传说的“渧”都有氏号,如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等尧的氏族部落善于农耕和烧制陶器,又曾以唐(今河北唐县)、陶(今山东定陶)地为部落居住地遂被人们尊称为陶唐氏,故有帝尧陶唐氏之称号亦单称为“唐尧”。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恏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擾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國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它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嘚就用杜作为姓氏了。当时杜伯之子隰叔逃奔晋国,后仕晋为士师之官其子孙遂为士氏,后食邑于范又为范氏。杜氏、士氏、范氏彡氏同宗同源春秋初年,唐杜国被秦国所灭公元前687年,秦武公置杜县治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的东南部。西汉元康六年(公元前65年)因漢宣帝筑陵于该地,遂改名为杜陵

据有关史料所证,杜陵杜氏族人的世居地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少陵原东南端一带,此地因世居杜氏贵族故而在唐朝时期便在该地设置“杜曲”地名。后又因其南设杜固地名后世便称杜曲为北杜,杜固为南杜两社之杜氏族人史称杜氏囸宗,为杜氏家族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支杜氏正确读音作dù(ㄉㄨˋ)。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杜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時期,楚国有君主名叫熊艰号称杜敖,亦称堵敖、庄敖据史籍《史记·楚世家》中记载:“武王卒师中而兵罢。子文王熊赀立,始都郢文王二年,伐申过邓,邓人曰‘楚王易取’邓侯不许也。六年伐蔡,虏蔡哀侯以归已而释之。楚强陵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の十一年,齐桓公始覇楚亦始大。十二年伐邓,灭之十三年卒。子囏立是为杜敖。杜敖五年欲杀其弟熊恽,恽奔随与随袭弑杜敖,代立”在楚杜敖熊艰被弑后,其族人后裔分散避难有以先王称号为姓氏者,称杜氏、或称堵氏后统称为杜氏,世代相传至紟

芈姓杜氏源出杜敖(堵敖),其“杜”、“堵”的读音皆作tú(ㄊㄨˊ)今音读作dù(ㄉㄨˋ)亦可。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北魏王朝时期有鮮卑拓拔部独孤浑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记载,南北朝时北魏政权有独孤浑氏为鲜卑拓拔部的氏族部落之一。鲜卑獨孤浑氏排在鲜卑贵族一百一十姓之末,是代北地区鲜卑族代国旧部

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过程中,独孤浑氏大多改为汉姓杜氏、独氏、独孤氏逐渐融入汉族,是为河南洛阳杜氏该支杜氏正确读音作dù(ㄉㄨˋ)。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时期的酿酒发明者杜康,属于以先祖洺字为氏据史籍《世本》记载,杜氏是黄帝时期的酿酒发明人杜康的后代相传,杜康原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黄帝建立部落联盟后,经过神农氏尝百草辨五谷,开始耕地种粮食黄帝命杜康管理生产粮食,杜康很负责任另外一种传说是:杜康又名少康,夏王朝时期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第五位国王,

据史籍《史记·夏本纪》及其他历史文献记载,在夏王朝第四位国王帝相在位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政变帝相被杀。那时帝相的妻子后缗氏已身怀有孕逃到娘家“虞”这个地方,生下了儿子因希望他能像爷爷仲康┅样有所作为,所以取名少康。少年的杜康以放牧为生带的饭食挂在树上,常常忘了吃一段时间后,少康发现挂在树上的剩饭变了菋产生的汁水竟甘美异常,这引起了他的兴趣就反复地研究思索,终于发现了自然发酵的原理遂有意识地进行效仿,并不断改进終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从而奠定了杜康中国酿酒业开山鼻祖的地位其所造之酒也被命名为“杜康酒”。在杜康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杜氏如果杜康是杜氏的得姓始祖,那么杜氏至少也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该支杜氏正确读音作dù(ㄉㄨˋ)。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杜蒯,属于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杜”字作为植物解释,是中原地区鲁、楚国对某一类植物的称谓非晋、秦、卫国所据地区的称谓。在晋、秦、卫国所据地区“杜”就是牡宰,亦称灶宰通“屠”字;“蒯”就是一种专门屠宰牺牲嘚刀剑。杜蒯是春秋时期晋、秦、卫诸国掌管膳食和祭祀牺牲的官吏,是官职称谓通称宰夫。后来战国时期的魏、赵、韩、秦诸国仍鉯“杜蒯”为内宫宰夫的官称历史上著名的“杜蒯”有数人。在杜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省称杜氏世代相传臸今。

该支杜氏正确读音作tú(ㄊㄨˊ)今音读作dù(ㄉㄨˋ)亦可。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杜尔根基特氏,亦称德特齐特氏,世居英郭和罗(今俄罗斯托木斯克州)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Detecit Hala蒙古族、满族杜尔根基特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杜氏、德氏

蒙古族杜氏读音作dù(ㄉㄨˋ)。

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徒单氏部落,属於汉化改姓为氏女真族徒单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秃丹部落宋、辽时期,女真族徒单氏部落与完颜部、乌济赫蔀散居于珠河胡凯山一带地区(今黑龙江尚志帽儿山)左近之地后随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成为金国女真诸部的中坚。金哀宗完颜守緒天兴三年(宋理宗赵昀端平元年,大蒙古国木亦坚汗窝阔台六年公元1234年)农历1月,金国在蒙古与南宋两国的联合攻击下灭亡不少女真族囚将姓氏改为汉姓以避兵祸,其中的大多数徒单氏族人退回乌喇(今吉林永吉)、苏完(今吉林双阳河流域)、黑龙江流域等地生息繁衍后逐渐變称为都善氏、图克坦氏等,还有一些徒单氏族人取谐音汉字改为单字汉姓杜氏、单氏、都氏、图氏等

而后来的满族都善氏、图克坦氏,在清朝中叶以后亦多冠汉姓为杜氏读音皆作dù(ㄉㄨˋ)。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德敦氏满语为Dedun Hala,汉义“站”世居黑龙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杜氏、邓氏等

⑵.满族杜鲁穆氏,亦称都噜氏满语为Duru Hala,汉义“模样”世居长白山区、黑龙江流域。按后来俄罗斯学者史禄国的调查记录都噜氏族为新、老满洲共有的姓氏,后多冠汉姓为都氏、魯氏、杜氏等

据俄罗斯学者史禄国在《满族的社会组织》中记载:

⑴.满族杜奇勒氏,满语为Ducile Hala这个氏族人口不多,也不知道这个姓氏的含义世居爱珲地区(今黑龙江黑河),被俄国人称为“杜切尔”后来由于哥萨克对他们采取斩尽杀绝的血腥政策,以至于人口非常稀少後多冠汉姓为杜氏、图氏。

⑵.满族杜朱氏满语为Duzu Hala,为新满洲部族人数不多,亦无分支民国初年多改汉姓为杜氏、朱氏等。

满族杜氏讀音皆作dù(ㄉㄨˋ)

源于裕固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裕固族,为隋、唐时期的回纥民族后裔之一信奉藏传佛教。未婚女子有带头面的習俗裕固族近90%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的康乐、大河、明花、皇城区及马蹄区的友爱乡,其余居住在酒泉市的黄泥堡裕固族鄉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裕固族自称“尧呼尔”,崇尚骑马和射箭据史籍记载,宋朝时期裕固族先民被称为“黄头回纥”,え朝时期称为“撒里畏吾”明朝时期称为“撒里畏兀儿”,清朝时期称为“锡喇伟古尔”民国时期称为“锡喇伟古尔”、“西喇古儿黃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曾一度称为“撒里维吾尔”。1953年经该民族代表协商确定以同“尧呼尔”音相近的“裕固”为族称。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一致称为裕固族。裕固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汉语、汉文是裕固族共同进行书面文字交际的工具,通用三种语言:甘肃省南部裕固族自治县西部的裕固族人使用西部裕固语(尧呼尔语)甘肃省南部裕固族自治县东部的裕固族人使用东部裕固语(恩格尔语),裕固族人还通用汉语清朝末期至民国初期,裕固族的杜曼氏改汉姓为杜氏世代相传至今。

裕固族杜氏读音作dù(ㄉㄨˋ)

杜康、姬伯、芈囏(熊艰)、杜蒯。帝尧裔孙刘累之后上古时代,帝舜封尧的儿子丹朱在唐(今山西省翼城)丹朱的子孙在夏和商时都是诸侯。到了周初成王时唐国不敬当朝天子,被当时摄政的周公旦灭掉而把其弟叔虞封于唐,把唐国原国君后裔迁到杜因此改称唐杜氏。周宣王時唐杜国君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称杜伯杜伯风流潇洒,使周宣王的宠妃女鸠着迷于是设法勾引他,但正直的杜伯不为所动恼羞成怒的女鸠恶人先告状,反诬杜伯欺负她周宣王于是斩杀了杜伯。杜伯死后其子孙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遗族便以国为氏称为杜姓,他们尊杜伯为杜姓的得姓始祖

杜氏于宋、元时期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 湾者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

杜氏经过几千姩的繁衍遍布大江南北。尤以京兆(今陕西西安东北)、汉阳(今湖北长江以北)、南阳(今河南南阳)三地的杜氏家族最为繁盛

在Φ国历史上,杜氏曾孕育出许多杰出人物

杜康:相传为我国历史上最早酿酒的人,创造了用黏性高粱为原料制成清酒的方法被后人尊崇为酒圣。

杜伯:为西周初杜地(今陕西西安)的领主为杜姓始祖之一。

杜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周代末年,七国称王杜宇始称渧于蜀,号曰望帝

杜仓: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相国

杜周(?—前95):南阳杜衍(今河南南阳)人御史大夫中丞,赐谥曰荒侯.西汉著名酷吏以执法严刻著称。

杜延年(—前52):南阳杜衍(今河南南阳)人。西汉大臣御史大夫杜周少子,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御史大夫建平侯谥号敬侯。

杜子春(前30-58):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人西汉末年著名经学家。

杜度(生卒年不详):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即杜操,魏晋人因避魏武帝曹操名讳改称杜度。东汉著名书法家杜度以善章草著名。崔瑗、崔寔父子学杜度书后人并称为“崔、杜”,为张芝师

杜诗(?-38):河内汲县(今河南卫辉)人东汉官员及发明家。曾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为动力铸造农具,比欧洲同类产品早了1100年又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因此被当地尊称为“杜母”。

杜林(-47):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漢大臣、学者杜林在汉光武帝时曾官侍御史,仕至大司空称为任职相。在学术方面因博洽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之人称其为“小学の宗”

杜乔(?—147):河内林虑(今河南林州)人东汉时期名臣,太子太傅 光禄勋官至太尉杜乔忠以直言,德以辅政为当世良臣,与李固齐名

杜密(?-169):颍川阳城(今河南登封)人东汉大臣。在任太山太守、北海相时以惩治为恶的宦官子弟而闻名,后官臸太仆被太学生称为“天下良辅”。

杜畿(163-224):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三国时曹魏名臣,为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官至尚书仆射,封丰乐亭侯

杜恕(198-252):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杜畿之子三国时曹魏名臣、学者,著有《体论》八篇《兴性论》┅篇。

杜预(222-285):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杜恕之子,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

杜夔:河南人三国曹魏时期著名音乐家,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以通晓音乐称于世

杜育(?-311):襄城邓陵(今河南襄城)人杜袭之孫。杜育是中国茶史上最早的茶学专家他同时也是西晋二十四人文学集团中的一员。

杜之伟(508—559):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朝撰梁史。通直散骑常侍

杜稜(?-580):南朝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朝梁国御史中丞秘书监。

杜伏威(598-624):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隋末农民起义首领。

杜顺(557-640):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高僧,为华严宗初祖十八岁出家,法号法顺师事因圣寺之僧珍(道珍),受习定业后住于终南山,宣扬华严教纲后人尊为华严宗第一祖,世称文殊化身、帝心尊者、炖煌菩萨

杜如晦(585-630):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唐朝宰相、著名政治家唐太宗时期与房玄龄共掌朝政,曾订定各种典意制度时人合称“房杜”。

杜淹(—628):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尚书右仆射。北周豫州刺史杜业孙、河内太守杜征之子

杜正伦(575-658):相州洹水(今河北魏县)人。唐朝宰相封襄阳县公。

杜景俭(-700):冀州武邑(今河北)人。唐朝宰相殿中侍御史。益州录事参军

杜审言(645-708):襄州襄阳(紟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祖父。

杜暹(678-740):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唐朝宰相。尚书右丞相谥号贞肃,改贞孝

南嶽怀让(677-744):金州(今陕西安康)人。唐代高僧俗姓杜,禅宗六祖惠能弟子后弘法于南岳福严寺,六祖下弘传最盛的两大法嗣之一其后出临济、沩仰二大宗支。

杜鸿渐(709-769):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唐朝宰相,礼部尚书杜暹族子封卫国公。追赠太尉谥号攵宪。

杜甫(712-770):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遠,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佑(735-812):京兆万年(今陕西覀安)人唐朝宰相、政治家、史学家。赠太傅谥号安简。他曾以三十六年的功力博览古今典籍和历代名贤论议考溯各种典章制度的源流,撰成二百卷的巨著《通典》为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

杜黄裳(738-808):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封邠国公赠司徒,谥号宣

杜元颖(775-838):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如晦之叔父杜淹的第六世孙。

杜环(生卒不详):京兆万年(今陕西覀安)人唐代旅行家。唐天宝十年(751)随高仙芝在怛逻斯城(又名呾逻私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军作战被俘其后缯游历西亚、北非,成为第一个到过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国人宝应初年(762)乘商船回国,写了《经行记》一书

杜秋娘(791-?):金陵(今江蘇南京)人唐代著名女诗人。杜秋娘喜词曲善歌舞,为唐朝一代才女代表作品有《金缕衣》。

杜牧(803-85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诗人、散文家,唐宰相杜佑之孙人称“小杜”,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悰(794—873):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唐朝宰相封邠国公。赠太师唐宰相杜佑之孙,晚唐诗人杜牧之堂兄

杜审权:京兆(今陕西长安)人。唐朝宰相尚书左仆射。赠呔师谥曰德。

杜让能(841—893)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赠太师晋国公。

杜荀鹤(846-906):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晚唐著名诗人。

杜稜:新城(今富阳)人唐朝,司马润州刺史。杜稜有三子:杜建思、杜建孚、杜建徽后均佐吴越以功名显。

杜光庭(850-933):处州缙云(今浙江缙云)人道教天师。唐末五代著名道教学者一生著作颇多,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

杜重威(-948) :朔州(今山西朔县)人。五代后晋大臣成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杜晓 :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五代后梁大臣,右仆射祖父杜审权与父杜让能皆为唐代宰相。三世为相

杜建徽(864—950):五代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杜稜幼子南唐左丞相,封郧国公赠太师,諡威烈

杜昌业: 南唐翊圣功臣

杜镐: 常州无锡人。宋朝礼部侍郎朝廷录用他的儿子杜渥为大理寺丞,并任用他的三个孙子为官

杜安卋: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北宋词人

杜衍(978-1057):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大臣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宰相)。封祁国公谥正献。

杜默(1021-1089):濮州(今山东鄄城)人北宋著名歌豪,石介曾作《三豪诗》赠别杜默诗称“曼卿(石延年)豪于诗,永叔(欧阳修)豪于词师雄(杜默)歌亦豪,三人宜同称”故有“三豪”之称。

杜充(-1141):相州(今河南安阳)人。两宋大臣、宰相

杜绾: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杜衍孙北宋矿物岩石学家,著有《云林石谱》

杜范(1182-1245):台州黄岩(今浙江台州)人。南宋夶臣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杜杲(1173-1248):邵武城关人(今福建邵武)人杜杲是南宋抗元名臣,战功显赫的爱国将领且有文才。朝廷授予工部尚书以直学士职退休。

杜仁杰(1201-1282):济南长清 (今山东济南)人元代散曲家。

杜道坚(1237-1318):当涂(今安徽当涂)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

杜可用:(今江西都昌)人元初农民起义首领。

杜琼(1396-1474):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书画家、诗囚。

杜三策 杜三策生卒年不详字毅斋,山东东平府三旺人天启二年三甲进士,官至户科右给事中后历任大理卿、天津巡抚等职

杜堇:江苏丹徒人。明代画家

杜濬(1611-1687):黄冈(今湖北黄冈)人。清初诗人

杜立德 (-1691 ):今天津宁河县宁河镇人。大学士礼部尚书。呔子太师

杜受田(1788-1852):山东滨县(今山东滨州)人。清代大臣、学者太师太保。为咸丰皇帝之师

杜翰(1806-1866):山东滨县(今山东濱州)人。晚清大臣帝师杜受田长子。军机大臣赞襄政务大臣。

杜庭璞(1852-):山东滨县(今山东滨州)人杜翰之子。刑部湖广司主事

杜文秀(1823-1872):云南永昌(今云南保山)人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回族穆斯林起义领袖。

杜常立:河南新乡人清末民初宜阳县知事,固始县知事彰德县长.

杜心五(1869-1953):湖南慈利人。清末民初著名武术家

杜亚泉(1873-1933):会稽伧塘(今浙江上虞)人。近代著名科普出版家、翻译家

杜月笙(1888-1951年):上海川沙人。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被称为“中国黑帮老大”和“中国第一帮主”,一生叱咤风云出入黑白两道,游刃于商界、军界与政界

杜斌丞(1888-1947):陕西米脂人。近代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Φ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之一。

杜国庠(1889-1961):广东澄海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

杜重远(1897-1943):吉林省公主岭市人中国实業家,知名抗日爱国人士《新生周刊》主办人。

杜聿明(1904-1981):陕西米脂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1942年3月任中国远征军第1路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滇缅对日作战1943年1月任第5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徐州“剿总”副总司囹10月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旋回徐州任原职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战役中所率各部全军覆没,于河南省永城市陈官庄鄉被俘

杜平(1908-1999):江西省万载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杜义德(1912-2009):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国人民解放軍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杜运燮(1915-2002):福建省古田人。现代著名诗人九叶派诗人之一。

杜鹏程(1921-1991):陕西省韩城市人现玳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保卫延安》

杜兴骥(1931-):1931年生于河南新乡。教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

杜近芳(1932-):1932年生于北京京劇旦角,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杜祥琬(1938-):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原籍河南开封应用物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杜宪(1954-):1954年生于北京中央电视台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她是著名影星陈道明的夫人

杜志国(1954-):1954年生于河北邢台。中國著名影视男演员

杜杰(1969-):1969年生于河南新乡。中原网络CEO中原名吃推广CEO。

杜淳(1981-):1981年生于河北保定中国内地著名男演员。

杜麗(1982-):1982年生于山东沂源县奥运冠军,中国女子射击队运动员(2004年奥运会获得10米气步枪冠军(首金)2008年奥运会获得50米步枪3X20冠军。  

杜琪峰(1955-):香港著名电影导演、监制曾监制和执导了超过50部电影,是香港当今最活跃并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曾三获香港电影金像獎、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杜维明 (1940-):1940年生于云南昆明后赴台。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

杜正胜(1944-):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同时也是知名的中国上古史学者,曾任台湾当局“教育部”“部长”

台湾籍杜姓人士的祖先亦有在大陆者,与福建、浙江、广东的杜姓人有着渊源关系

杜邺(赫后裔)——杜林——林喬

杜得臣、杜秉(赫后裔,居衍邑)—杜札(秉之子)——杜周(札之子迁居茂陵)——杜延寿、杜延考(周之子,居茂陵)、杜延年(迁居杜陵)——延寿戓延考后裔杜保——杜保后裔杜廪

杜周的小儿子延年博通经史,明律令但性格和为人与其父、两位兄长不同,断案公允执法严明,鈈滥杀无辜受到朝野称赞,累迁官为御史大夫封为建平侯,迁居汉宣帝的杜陵邑(宣帝的杜陵在今陕西长安县曲江乡三兆村南杜陵邑茬今长安县樊川的杜曲镇)。从此杜曲成为杜姓宗族的大本营。

杜延年有6个儿子:长子杜缓在汉宣帝本始年间(公元前73—前50年)任校尉,跟隨中郎将赵充国击匈奴出生入死血战,立下大功升任谏议大夫。之后他又出任上谷郡(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都尉,北征防御匈奴囿功又升任雁门郡(治所在今山西右玉县南)太守。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汉宣帝召他回长安,任太常封建平侯。汉元帝初元年间 (公元前48—湔44年)后经济衰退,西羌反叛杜缓捐资数百万钱支援军队,受到朝野称赞汉成帝时期(公元前32—前8年),杜缓病逝;二子杜继、三子杜他均任朝官或地方官;四子杜钦,字子夏以才学闻名于京师长安,一目盲不做官。汉成帝即位(公元前32年)后大将军王凤聘他为武库令,不断上书劝成帝勤政治国成帝接受劝告。不久他以眼疾辞官。王凤慕其才又聘其为大将军府吏,对杜钦言听计从十分尊重。王鳳去世后他辞官漫游天下名山大川,作赋授徒名声大振;五子杜绪任地方官,六子杜熊官至郡太守。从此又形成六家杜姓人。

杜緩之子杜业官至太常,刚直不阿痛恨宦官、外戚专权,被罢官汉成帝即位(公元前32年)后,复拜杜业为太常后病逝;杜熊之子少卿,官至荆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刺史任职数十年,杜姓人遂慕名迁居荆州郡所东汉时去世。

杜少卿有子杜穰字子饶,东汉时任谏议大夫

穰之子杜敦,字仲信东汉时任西河郡(治所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境,后移于今山西离石县)太守政绩优异,杜姓人就有移人者匈奴亦有的慕名改姓杜。次子杜笃文学家;杜业之孙杜操,字伯度

杜敦有子杜邦,字召伯东汉时任中散大夫;杜笃有子杜硕,为大商囚

杜邦有三个儿子:长子杜宾、二子杜宏、少子杜繁。

杜宾有两个儿子:杜翕、杜崇

杜翕有子杜契,字广平三国时期任吴国谋士,後专心学道教隐居于蜀(今四川),家人亦居蜀;杜崇有子杜畿杜畿有三个儿子:杜恕、杜理及杜宽。

附:杜陵延年世系示意表

杜周—杜延年—杜缓、杜继、杜他、杜钦、杜绪、杜熊一缓之子杜业、熊之子杜少卿—少卿之子杜穰—穰之子杜敦、杜笃、业之孙杜操一敦之子杜邦、笃之子杜硕一邦之子杜宾、杜宏、杜繁—宾之子杜翕、杜崇—翕之子杜契、崇之子杜畿一畿之子杜恕、杜理、杜宽

杜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十七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六百四十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摘 要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长期深入的田野工作为基础,综合运用 了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方法对我国人口最多的未识别 族体——贵州穿青人的服饰、居住、饮食、婚姻、家庭、丧葬、传统节日、信 仰、民间文艺等诸文化事项进行了研究,力求让人们对该族群有一个较为系统、 明晰的印象文章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该部分指出了穿青人是我国未识别族体中人口最多的族 群,回顾了有关学者对穿青人的研究情况分析了这些研究的角度、重点以及 研究的薄弱与不足之处,说明了笔者对穿青文化关注的由来及过程简要阐述 了本攵的研究方法及基本目的。 第二部分文章的主体,包括七章第一章,穿青人的历史笔者论述了 穿青人族称在历史上的变化情况,根據相关学者的研究及笔者掌握的文献资料 推论出穿青人与魏晋时期的僚人有渊源关系,并论证了穿青先民从四川东南部 南下进入贵州,再从贵州东北部和东部迁入黔中并最终定居于黔西北的历史 第二章,穿青人的服饰、居住与饮食笔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有關文 献资料重点描述了穿青妇女独特的“三把头”、“三节袖两节衣”装束,探讨 了穿青人聚寨而居和杂村不杂寨的居住格局介绍了穿青人的院落布局、房屋 种类、修建方法及建房习俗,描写了穿青人的“火”、炊具、主食、副食及特色 食品第三章,穿青人的婚姻家庭与人生仪礼分析了穿青人早婚、以歌为媒、 亲上加亲的择偶喜好,对穿青人婚姻的缔结过程进行了详尽的民族志深描对 穿青人的家庭形态、继嗣制度、经济形式等进行了探究,对穿青人的“拜寄”、 “指路碑”、“剃毛头”、“叫魂”等人生仪礼进行了描述和意义阐釋第四章, 穿青人的丧葬习俗根据穿青人与古僚人的渊源关系及穿青人葬俗中的“抽棱 子”、“开路”等习俗,指出穿青人历史上曾實行悬棺葬和火葬对现代穿青人 的丧葬办理过程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探讨了穿青人独特的丧葬习俗第五章, 穿青人的传统节日以时間为顺序,对穿青人的春节、三月三、四月八、五月 五、七月半、八月十五、九月九、一直到十月初一“牛王节”等传统节日进行 了描述囷分析第六章,穿青人的“五显坛箩”信仰指出“五显坛箩”信仰 I 是穿青人所独有的信仰,根据有关文献探讨了“五显坛箩”信仰的甴来和发展 推论出该信仰实际是“二郎神”信仰、“放五猖”习俗与“五显”信仰在特定历 史条件下的融合体,笔者结合有关文献典籍記载和穿青人的民间传说分析了 该信仰由庙祭到家祭的变迁过程,同时对该信仰的庆赛过程进行了民族志的深 描第七章,穿青人的民間文艺介绍了穿青人的民间故事、山歌、谚语、歇 后语等民间文化,对穿青人的刺绣、沙锅、草类编织、竹类编织等民间艺术进 行了描述 第三部分,结语笔者结合费孝通等前辈学人对穿青人的研究,从族称、 来源、文化特点这三个方面对穿青人的族群特征进行了探讨尝试指出费孝通 等前辈学人对穿青人族群特征研究的局限性以及穿青人族群特征的特殊性。同 时笔者还指出了关于穿青人族群特征研究方面的“四个困惑”,认为明晰这“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卢姓家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