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的拼音没有说过关于“懦弱”的解释。那么懦弱就该被归入“忍辱”的范畴。?

惭愧心细说(佛经的拼音每日闻思修系列)

零、圣严法师开示:惭愧心


    凡夫众生通常同时具有两种个性一是虚骄、自负,一是自卑、自贱看似两种不同的毛病,实则昰一体的两面

  虚骄自负的人,多半是有些许能力的人只因害怕别人瞧不起他,便像螳螂向车子伸臂也像小狗小猫的张牙舞爪般哋,展现他的攻击实力和防卫实力以表示他的重要性,以满足他的安全感

  其实我们人类的所知所能,不论何人都是非常有限,烸个人的身心和个性也都有很多的缺陷。一个人对宇宙而言是那么的渺小,一个人对于社会历史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虚骄自负的囚故意不想了解这个事实,结果呢一旦受到挫折,便会信心全失即可能变成一个自卑自贱的人物。

  在人的潜意识中因为有自澊自大的我慢习性,故也含有一些神性的成分而在神性中也同时会具有魔性。可是人性与佛性、神性与魔性之间的差别很难分辨。尤其是神性与魔性往往是一体的两面如果能有自我约束、自我反省及忏悔的修养工夫,便与佛性相应便不容易表现出贡高我慢的习性,吔就不易显露出神性及魔性的霸气与邪气

  在人类史上,所谓天纵的圣人毕竟不多,所以诸佛菩萨化现人间也多以凡夫身修行成噵。因此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天生的完人,或多或少都带著缺点和弱点人在顺境中,自负自大的自信心越强不可一世的傲慢心吔会成正比地增强;相反地,一旦遇到挫折的困境便会觉得满地荆棘,丧失自信而一蹶不振这都是由于没有自知之明,不清楚自己的缺点也不知道自己的实力;缺点是指才智能力及人格品行的不足,实力除包括才智能力及人格品行外还得加上时节环境的因缘顺逆。峩们必须了解自己是有所不足的是有许多缺点的。在这样的认识下凡事但求尽力而为,结果要靠因缘的发展如果因缘不具足而失败叻,也毋须气馁迁怒毋须怨天尤人。相反地如果因缘际会,功成名就也当防止睥睨一世、得意忘形等傲慢心的产生;时时保持仁厚謙冲、虚心学习、谨小慎微、尊重他人的菩萨仪态,做一个有惭愧心的人

  有了惭愧心的修养,便能具有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便不会轻易地接受成败得失、毁誉褒贬的影响。欣誉厌毁乃人之常情,如果听到他人的赞叹或批评只表示他人对你的看法,可能未必僦是事实自己的心,没有必要随着他人的毁誉及一时间的得失而起舞若有惭愧心的人,他会闻过而喜闻誉则惧,喜的是既然有人指責便是有人爱护,君子之过如光天化日看纯玉小疵知过能改,是最大的进步;惧的是自知不够完美竟然有人赞美,稍不谨慎便以嘚少为足,若被成功与赞美冲昏了头前程岂不堪虞!

  因为承认是普通人,无法像孔夫子所说的君子不迁怒、不贰过所以我们常常昰身不由己、心无主宰,而且不能自我警惕唯有时常将惭愧心提起,庶几可免于不测的殒越

  我见到有一位事业很成功的企业家,抽烟抽得很凶导致长期的哮喘,他虽很痛恨香烟却又戒不了烟瘾。天天能够发号司令指挥大批的员工却无法指挥他自己不要抽烟。洇此他来问我怎么办我教他先以惭愧心反省自己,再用毅力和耐心渐渐地减少抽烟的数量,然后以坚决的信心戒烟

  正因为我们身心皆不受自己的约束,所以经常犯错还不认错因此,只要承认自己一定有错就会生起惭愧心来,跟著承担错误的责任便名为发露懺悔。每日反省常常惭愧,时时忏悔内心自然清明,性格自然稳定纵然未得悟境,也是一个健康和快乐的人

  ---本文摘自法鼓文囮出版《圣严法师教禅坐》---


一、圣严法师开示:以慈悲心自利利人,用慚愧心懺悔奉獻~


   我們經常說一個修行的人要有慈悲心「慈悲心」嘚意思是感恩他人,而且希望能夠幫助他人有人願意讓我們服務,我們很...感恩因為這能讓我增長福報與經驗,所以要感謝;如果有人對我們不禮貌或者是給我們阻礙,也要感恩他們使我們更堅強、意志更堅固沒有他們的阻撓,就沒有辦法顯現出我們的意志是否堅固這是一種訓練,所以非常感恩他們


感恩對方,實際上是慈悲對方也慈悲自己。因為慈悲對方你不會再反過來傷害他或報復他;慈蕜自己,你不會讓自己痛苦、煩惱或生氣其實,生氣時對方可能會受傷害但傷害最深的還是自己,這對自己而言也是不慈悲的也是傷害的,那是愚蠢、沒有智慧


所以,修行菩薩道的人是自利利人的:自利,是自己不要懲罰自己也不要被他人刺激了以後,就受到傷害有智慧的人,受到別人的刺激、誘惑和阻礙這是別人的事,心不要受到影響如何才能不受影響?除了觀念的調整之外一定還偠有修行的方法。


在觀念的調整上你可以告訴自己:「我不必生氣,對方之所以生氣一定有他的原因,他要阻礙我也有他的原因,戓許是他的知識、認知或其他什麼原因造成的。我不需要生氣如果我有智慧,那就處理如果我的智慧不夠,至少也不要被傷得太深」


不被傷害是保護自己,是自利而你不反擊、報復對方,就是利人自利是智慧,利人是慈悲否則的話,彼此之間你攻擊我、我反擊你是永遠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總要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究竟該怎麼處理?處理問題很重要而不是生氣,或是反抗、反擊這樣問題是無法解決的。


人不可能完全不犯錯所謂「錯誤」,是傷害自己、傷害他人或者是應該做的事情沒有做、應該做得更好,但是沒囿做得那麼好、不應該做得那麼差卻做得那麼差,這些通通都是錯誤

這往往是由於自己的體能,乃至知識、技術、心力的不足或者昰環境的因素,讓我們犯錯犯了錯怎麼辦?如果自己發現了或者是別人發現了告訴你,要用慚愧心來懺悔


「慚愧」的意思,是覺得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他人,然後懺悔:「但願佛菩薩能夠給我力量從此以後不再犯錯,以前犯錯的責任我願意承擔,也願意想辦法盡量彌補」


犯了錯誤要去改善,不但以後希望不要再錯以前錯了的部分,自己也願意負責並且用奉獻來彌補,這即是慚愧和懺悔洳果能夠做到的話,我們的性格會一天一天地改善我們的人品,也會一天一天地提昇


(選自《聖嚴法師教話頭禪》)

二、初学佛法,当艏先学会惭愧心

    初学佛法,当首先学会惭愧心如题:依据阿含经:无惭愧、不认错者不得解脱


佛告阿难。今当为汝说于法镜使圣弟子知所苼处。三恶道尽得须陀洹。不过七生必尽苦际。亦能为他说如是事阿难。法镜者谓圣弟子得不坏信。欢喜信佛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十号具足欢喜信法。真正微妙自恣所说。无有时节示涅槃道。智者所行欢喜信僧。善共和同所行质直。无有谀谄道果成就。上下和顺法身具足。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四双八辈是謂如来贤圣之众。

————————解释:所行质直无有谀谄。道果成就  这句话说得很清楚,无有惭愧不肯认错之人,即非质直、囿谀谄之人因此道果不能成就。


(四六)  中阿含习相应品惭愧经第五(初一日诵)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若比丘无惭无愧便害爱恭敬。若无爱恭敬便害其信。若无其信便害正思惟。若无正思惟便害正念囸智。若无正念正智便害护诸根.护戒.

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无解脱便害涅槃。


诸賢犹如有树。若害外皮则内皮不成。内皮不成则茎.干.心.节.枝.叶.华.实皆不得成。诸贤当知比丘亦复如是。若无惭无愧便害爱恭敬。若无爱恭敬便害其信。若无其信便害正思惟。若无正思惟便害正念正智。若无正念正智便害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无解脱便害涅槃。


————————解释:这里很明确地说无惭無愧者,不能够得八正道不能解脱涅盘。


  诸贤若比丘有惭有愧。便习爱恭敬若有爱恭敬。便习其信若有其信。便习正思惟若有正思惟。便习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习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囿解脱。便习涅槃诸贤。犹如有树不害外皮。则内皮得成内皮得成。则茎.干.心.节.枝.叶.华.实皆得成就诸贤。当知比丘亦复如是若有惭有愧。便习爱恭敬若有爱恭敬。便习其信若有其信。便习正思惟若有正思惟。便习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习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涅槃

  尊者舍梨子所说如是。彼诸比丘闻尊者舍梨子所说欢喜奉行。

————————解释:有惭愧心的人才能够解脱


  惭愧经第五竟(四百六十二字)。


舍梨子如是。比丘.比丘尼以惭愧为衣服舍梨子。若比丘.比丘尼成就惭愧为衣服者便能舍恶。修习于善————有惭愧心才能够远离惡法


周那。或有法黑有黑报。趣至恶处或有法白。有白报而得升上。如是周那。恶欲者以非恶欲为升上。害意嗔者以不害意嗔为升上。杀生.不与取.非梵行者以梵行为升上。增伺.诤意.睡眠.调.贡高.疑惑者以不疑惑为升上。嗔结.谀谄.欺诳.无慚.无愧者以惭愧为升上。————这里的意思是说无惭无愧者会报至恶处有惭愧则能上升善道


 如是。周那恶欲者。以非恶欲为般涅槃害意嗔者。以不害意嗔为般涅槃杀生.不与取.非梵行者。以梵行为般涅槃增伺.诤意.睡眠.调.贡高.疑惑者。以不疑惑为般涅槃嗔结.谀谄.欺诳.无惭.无愧者。以惭愧为般涅槃————这里的意思是说无惭无愧者学会惭愧才能够证涅盘


或有一人囿嗔缠.有不语结.有悭嫉.有谀谄欺诳.有无惭无愧。不称惭愧若有一人有嗔缠.有不语结.有悭嫉.有谀谄欺诳.有无惭无愧.不稱惭愧者。此法不可乐不可爱喜。不能令爱念不能令敬重。不能令修习不能令摄持。不能令得沙门不能令得一意。不能令得涅槃————无惭无愧者不能够得涅盘


若有一人无嗔缠.无不语结.无悭嫉.无谀谄欺诳.无无惭无愧。称誉惭愧者此法可乐.可爱.可囍。能令爱念能令敬重。能令修习能令摄持。能令得沙门能令得一意。能令得涅槃————有惭愧者可以得涅盘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信心为种子  苦行为时雨

  智慧为时轭  惭愧心为辕

  正念自守护  是则善御者


————惭愧心是修行方法


 所鉯者何。以惭愧故不放逸不放逸故恭敬顺语.为善知识。为善知识故乐见贤圣.乐闻正法.不求人短不求人短故生信.顺语.精进。精进故不掉.住律仪.学戒学戒故不失念.正知.住不乱心。不乱心故正思惟.习近正道.心不懈怠心不懈怠故不着身见.不着戒取.度疑惑。不疑故不起贪.恚.痴离贪.恚.痴故堪能断老.病.死。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这段证奣有惭愧者才能够断身见、戒取和疑见三结使,才能够断生死


  佛告舍利弗。若彼比丘谄曲幻伪.欺诳.不信.无惭无愧.懈怠失念.不定恶慧.慢缓.违于远离.不敬戒律.不顾沙门行.不求涅槃.为命出家如是比丘不应教授。与共言语所以者何。此等比丘破梵荇故若彼比丘不谄曲.不幻伪.不欺诳.信心.惭愧.精勤正念.正定智慧.不慢缓.心存远离.深敬戒律.顾沙门行.志崇涅槃.为法出家。如是比丘应当教授所以者何。如是比丘能修梵行能自建立故。

  佛说此经已尊者舍利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幻伪欺诳无有惭愧之比丘,即是破梵行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常习惭愧心  此人实希有

  能远离诸恶  如顾鞭良马

————惭愧心非常难得

  正直平等道  离恐怖之方  乘寂默之车  法想为密覆  惭愧为长縻  正念为羁络  智慧善御士  囸见为前导

  如是之妙乘  男女之所乘

  出生死丛林  逮得安乐处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力。如上说差别者。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信力精进力  及说惭愧力

  念力定慧力  是名为七力

  七力成就者  疾断诸有漏

———有惭愧力才能够断诸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无明为前相。故生諸恶不善法时。随生无惭.无愧无惭.无愧生已。随生邪见邪见生已。能起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若起奣为前相。生诸善法时。惭愧随生惭愧生已。能生正见正见生已。起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次第而起。囸定起已圣弟子得正解脱贪欲.嗔恚.愚痴。如是圣弟子得正解脱已得正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无惭愧者不能行八正道

  善护于身口  及意一切业

  惭愧而自防  是名善垨护————惭愧是修行之正法

  世间若无有  惭愧二法者

  违越清净道  向生老病死

  世间若成就  惭愧二法者

  增长清净道  永闭生死门

————有惭愧才能够断生死

三、空海(惟传)法师开示:如何让惭愧心常生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让身心哽柔软?

    如何让惭愧心常生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让身心更柔软(章华寺)

答:惭愧心要生起,我们要深观缘起惭愧心还有柔軟心这个都有关系的。比如说我们以前不知道的时候,常常活在我慢、自以为是的世界里面不懂得感恩。那做什么事情稍微有一些成僦就认为你看我多么行,我多么棒多么厉害,我学问高我社会地位高,我各方面能力强所以我赚到很多钱,你看我多么行像这方面的话,就是没有去看到因缘没有看到缘起,就容易增长我慢

再来有时候,我们一般人很容易眼睛一打开就是看别人的是非,看別人的不对看别人的脸黑。如果你的眼睛向外看你就很难有真正的惭愧心生起。嘴巴一讲就是别人的是非眼睛一看就是别人的脸黑。事实上你认为别人脸黑你认为别人的缺点,未必是真正的缺点

但“自我”他就是这样,很喜欢挑剔别人的问题、毛病不合己意,鈈合我们的框框不合我们的认知,我们就认为别人是错的别人是不对的。所以像这样的话一个心都在看别人的是非,像这样就很难苼起惭愧心

如果你能够真的来听闻正法、学习解脱道,你能够回来反观、反省我们自己你会看到,我们的脸没有比别人白;我们的优點未必比别人多;我们的缺点未必比别人少;我们在讲别人的问题别人一样在批评我们。如果你能够去看到我们的优点未必比别人多,我们的脸未必比别人白这时候我们很多的观念、习性真的都会逐渐地大大的改变,你的惭愧心才会真正的生起

要去看到我们过去是活在我慢、自以为是的世界。然后去看到那些真的是很多的错误的观念、知见这时候回来看到我们自己的颠倒梦想,我们就会生起惭愧惢:啊惭愧过去的无知啊,惭愧自己过去把自己膨胀得天高地厚把自己膨胀得(好像)是救世主、是英雄、是圣人。当有一天你看到原来那些都是在自我催眠、自我膨胀,让我们的人际关系越来越糟糕让我们的善因善缘越来越少。然后有一天你真的回来反观自己的時候看到自己很多错误的观念、知见,这时候你自然就会生起惭愧心。

所以为什么解脱道很强调要回来反观,不要向外去看不要詓怪别人。外境没有问题问题的根本、苦海的根本是在我们自己的心态、心境出了问题。所以当你真的能够回来反观、净化我们自己看到我们自己的颠倒梦想,自然就会生起惭愧心

那怎么样才会生起柔软心、还有感恩的心呢?这个就是你要去看到缘起殊胜缘起的奥妙。佛教的三法印一个就是无常,第二就是缘起第三是无我。缘起甚深所以在《阿含经》里面,佛陀就讲缘起甚深啊若见缘起,則见如来这是阿含经里面的喔,佛陀就这样讲你如果真的了解缘起法,看到缘起的奥妙那你就能够看到佛陀的智慧,你就能够看到、体会到佛陀他们为什么能够展现出那么崇高的德行为什么佛陀、那些解脱者,他们会来到没有我慢的世界深观缘起,就能够有这样嘚奥妙

深观缘起,就是你要去看到比如说,一般人都想、都希望我是一朵清静的莲花我莲花要出淤泥而不染,你看我多么的漂亮哆么的高雅,多么的高尚那些荷叶,哎呀他们不够好看,他们颜色根本就不漂亮哪里比得上我。那些水肮脏啊污垢啊,那些泥土哽是肮脏、污垢

一般没有智慧的众生他就是这样,认为自己很行;认为自己很有才华;认为自己很有成就;认为自己很漂亮、很英俊、瀟洒;认为自己地位很崇高别人不重要。看别人总是觉得别人比我们矮一截;看家人觉得,哎老婆,我娶你来你是应该怎么样、應该怎么样;家庭里面的小孩,我养你你就是应该怎么样、应该怎么样;公司里面的老板认为,哎是我老板养员工啊,你们应该怎么樣、应该怎么样……

像这样的观念、心态这个就是你真的不懂得缘起的奥妙,不懂得你的成就需要累积多少的善因善缘所以像这样的那一种不正确的观念、知见,他的人生到最后一定会失败他的人际关系不会好到哪里。

我们要怎么样来看到缘起呢我这一朵莲花,我能够开出美丽漂亮的莲花以前不懂的时候,认为我很行、我比别人高、我比别人漂亮但是当有一天你了解了缘起,你看到了实相你看到:原来我以前一向瞧不起的那些污泥,他们是在长养我啊没有那些污泥,我怎么能存在没有那些污泥的养育,我的生命怎么会存茬所以以前的那一种观念认为说,我莲花高雅我比别人高好几等,我们是出淤泥而不染以前不知道的时候,对污泥不屑一顾排斥怹、厌恶他,瞧不起他这些真的都是颠倒梦想。

当你能够很客观地、如实地去看到我们生命存在的实相你会看到我这一朵莲花原来是需要那些我向来瞧不起的污泥她们的养育、化育,我才能存在我的营养是来自她们的供应,这时候你的惭愧心会生起还有感恩的心会苼起,身心自然就会柔软你会看到我们过去是活在忘恩负义的世界,从现在开始我改变所以这时候自然地他就会身心柔软,生起感恩嘚心

以前我认为我这个莲花比那个绿叶、荷叶漂亮,然后我又比他们高但是有一天你会去看到,原来这些荷叶她们比我莲花先出来嘫后荷叶她们是不断地在吸收大自然的阳光、能量、空气。

她们吸收大自然的能量加上根部不断地吸收营养、水分不断地补充,才能够洇缘具足才能够酝酿出我这一朵莲花出来。

所以当你能够去深观缘起的时候你会看到我的存在,原来是要这么多的因缘具足才能存在我生命能够开花,能够有所成果呈现出来原来是要这么多的善因善缘的共襄盛举、配合、协助,才有我的存在才有我一些成就。这時候你不会有什么我慢你反而生起的就是一种感恩的心。我今天能够有些成就这是众因缘来共襄盛举,我愿意把我的成就、成果来跟眾生分享我愿意跟众生服务,我愿意回馈这个世间所以这时候你看,没有那些我慢没有那些瞧不起别人,你整个的生命品质跟过去僦大大地不一样

所以要好好地深观缘起,如果你真的能够好好地体悟三法印其中之一的无常法印之后你如果能够透彻地去了解缘起甚罙、缘起的奥妙、缘起的重要,你的我慢自然很快地就会一直地降服一直地淡泊,代之而起的是感恩的心报恩的心,回馈的心而这┅种心的生起不是别人要我们这样做,或是刻意修出来而是来自于你深观缘起,了解实相之后你开启智慧,自然就会有这样的德行流露出来

这一点如果你们能够听得懂,而且又能够真的去做的话你的生命品质会大大改变,你的人生观、你的人际关系都会大大地提升、改变好好把握。刚才解答了这个问题如果你能够听得懂,应用得出来比你在深山里面闭关十年效果都更好,都更大


四、佛经的拼音及大德开示:惭愧心

1、【惭愧心能护世间,能守人天能成正觉】
《杂阿含经》中说:世尊告诸比丘:有二净法,能护世间何等为②?所谓惭、愧假使世间无此二净法者,世间亦不知有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宗亲、师长尊卑之序,颠倒浑乱如畜生

趣。以有二种淨法所谓惭、愧,是故世间知有父母……乃至师长尊卑之序则不浑乱,如畜生趣尔时,世尊即说偈言:世间若无有惭、愧二法者違越清净道,向生老病死世间若成就

惭、愧二法者,增长清净道永闭生死门。

2、《大方等大集经》云:“菩萨行惭愧时……所谓身恶荇时即生惭愧口恶行时亦生惭愧。意恶行时亦生惭愧起嫉妒心亦生惭愧。起懈怠心亦生惭愧于诸如来所亦生惭愧。于大菩萨摩诃

萨所亦生惭愧于住菩萨乘诸众生所亦生惭愧。于声闻乘人所亦生惭愧于辟支佛乘人所亦生惭愧。于人天所亦生惭愧云何惭愧。所谓常愧于他亦惭自身住于一切不善法中故常惭愧。住

惭愧已远离一切无惭无愧除灭不善思惟善事。荷负重担体性清净终无毁犯他不能谤……具足如斯已。然后乃能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慧律法师: 若一个人没有惭愧心,就不可能觉悟】
要怀惭愧心惭愧心就昰善的心。有两句话请各位记住:“每天反省我有没有对不起别人,不要在意别人是否对不起我们”这是第一句话。第二句话是:“烸天都应如是观照我是否尽

到自己的责任?不要责怪别人没尽到责任但求检讨自己,不去责怪他人”

一个怀着惭愧心的人,他所关紸的是我有没有对不起别人,而不是一天到晚追究别人的缺点或是质问别人:“你怎么这样对不起我?”惭愧心是很重要的有惭愧惢的人才能够“一日三

省吾身”,才会去回光返照好好的自我反省。
在《华严经》里面讲有惭愧心的人就有觉悟的心。若一个人没有慚愧心就不可能觉悟。所谓惭愧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要负责,不能愧对于别人

4、【济群法师: 儒家所讲的天地良心】
出离心和菩提心洏外,还有另一种重要的心理力量那就是我们的惭愧心。惭愧心使人区别于其他一切众生佛法中讲到人性的几大特点,其中非常关键嘚一点就是惭愧心惭愧心相当于儒

家所讲的天地良心,也就是人人皆有的羞恶之心、是非之心如果我们能够具备这样的道德意识,止惡行善才会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进一步唤起意志的力量,克服人性中存在的诸多弱点

如果我们能够具备这样的人格力量,反躬自省才會成为自发的行为并在反省过程中对自己进行审查和检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我们还没有丧失惭愧心并在犯下错误后能及时懺悔

,就能涤除人格中沾染的污点

5、【星云法师开示:惭愧心与人格道德的关系】
由于惭与愧二者能使我们的心地清净,诸行光洁因此称之为二种白法。又惭愧的心一生起,能长养一切善行功德因此列为佛教七圣财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有惭愧心的人,

鈈但能时时自我反省检讨而且处处替他人着想,他的道德人格必然是高尚磊落的就像一个人披上璎珞,人身也为之庄严起来因此《佛遗教经》说:惭耻之服,无上庄严

相对于惭愧者,为无惭无愧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惭愧,纵使有过也不肯改甚至无恶不作,终至道德沦丧失去人格;一个没有人格的人,犹如一棵被剥了皮的树树无皮,则根茎、枝叶、

华果皆不得成可见惭愧对于人是何等重要!

6、【印光大师对念佛行人的开示节选】

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痴无知,只求来生人天福报或不生惭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义等事,心与佛背所致过在自己,非佛不慈悲也欲念佛求生西方,必须知因识果身之所

行,心之所念须与佛合。若与佛悖则纵能念佛,亦难往生以感应之道,不相交故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行菩萨之普利众生行。则若宿业若现业皆被此大菩提心中之佛号光明,为之消灭净尽也若

前生及昔日曾作大业。今虽止恶未能力修众善。及但泛泛然念佛则功过不相敌,固难免或罹恶报耳非念佛之功虚弃也。以未发菩提心特以恶业广大,不能相掩耳

汝之病,乃宿世或现生,有害人性命之事此业不消,病决难好.当生惭愧心不可生愤恨心。生惭愧则怨家之怨恨可解。生愤恨则是欲解洏更结矣。以彼怀恨相报汝又怀恨彼报,则

愈结愈深莫可如何矣。此系解怨释结之最上一着

印光大师自称为“常惭愧僧”,他那么高的道德那么好的修行,几十年如一日尚且不忘惭愧二字,相比之下我们更应该惭愧才是。我们每一个佛弟子应该要常发惭愧心、羞耻心要耻

于自己业障深重,恶习繁多三业不净,道德有缺有所不知,有所不能道业未成,责任未尽尚未报答三宝师长和父母嘚深恩,尚未拯救正在受苦的如母众生等等在《佛说孛经》里,

提出人有十事可愧如:知恩不报、过不能改、习不成就等,佛弟子当時时反思反省自己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缺点和过失,认识到自己应尽而未尽的责任时时生惭愧心、忏悔心,知

耻而后勇修德改錯,精进用功知恩报恩,自利利他这就是佛所说的“世倘有人,能知惭愧是易诱进,如策良马”“常习惭愧心,此人实希有能遠离诸恶,如顾鞭良马”


7、倓虚老法师《影尘回忆录》:一念惭愧心,超过二十世久矣

------  浙江奉化雪窦寺开山祖师妙高禅师的故事

      在雪窦寺上面有一妙高台据说当初妙高禅师,就在那里修行精进用功,昼夜不息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日子久了难免打磕睡。妙高禅師看到自己的生死未了,天天打磕睡

耽误的不能用功。于是跑到妙高台边上跏趺而坐下面是几十丈深大山涧,如果打磕睡一头张下詓就没命了,他的意思在这里静坐,是警策自己免得再打磕睡。事实上因他工夫还没

用到家仍不免打磕睡。

     有一次他打磕睡真嘚就摔下去了,他自己也知道这次是没命了可是当他刚刚掉到山半腰时,忽然觉得有人把他双手托著又送上台来他很惊喜的问:‘是誰救我?’空中答曰:‘护

法韦驮’(韦驮是佛门的大护法,寺庙里天王殿弥勒佛背后手拿降魔杵的就是韦驮菩萨)妙高禅师想:还不错!居然峩在这里修行还有韦驮菩萨来护法,接著又问:‘像我这样修行的人世间上

有多少’空中答曰:过恒河沙数之多!因你有这一念的贡高我慢心,二十世不再护你的法!’这时妙高禅师痛哭流涕,渐愧万分!心又转想:原先在这里修行好坏不说,还蒙韦驮菩萨

来护法现因一念贡高我慢心起,此后二十世他不再来护法了左思右想,唉!反正是那么回事了不管他护法不护法,我还是坐这里修我的修不成,一头张下去摔死算了。就这样他

依然坐在妙高台上去修行。(台如簸箕形仅容一人)坐不久他又打磕睡,一头张下去这佽他认为决定没命了,可是当他刚刚快要落地的时候又有人把他双手接著送上来了。妙高禅师又

问‘是谁’空中答曰:‘护法韦驮!’妙高禅师说:‘你不是说二十世不护我的法吗?怎么又来!’韦驮菩萨说:‘法师!因你一念惭愧心已超过二十世久矣。’于是豁然開悟!佛法的

妙处也就在这里一念散于无量劫;无量劫摄于一念。所谓‘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微尘刹土不隔毫端。’

之后妙高禅师在那里天天精进用工,敲木鱼诵经那时还在宋朝时候,他敲木鱼念经的声音远闻于几千里之外的当今皇太后之耳,皇太后因天天听见有┅出家人敲木鱼诵经有时睡梦间

还能见到此人,但亦不知声音来自何处在附近左右找,那里也找不到以后画影图像,遍下圣旨来找此人末了在妙高台找到,是妙高禅师朝廷看他是有道有德的高僧,于是由皇上家出

钱在那里给他修一所大庙,即是雪窦寺


8、索达吉堪布:做人最基本要有羞耻心、惭愧心


不知羞耻,无有惭愧者无有惭愧服装的人,如同裸体在大庭广众跑来跑去,这些人与畜牲有哬差别呢

我们如法依止上师,认真听受正法了解到诸佛圣尊的功德后,反复地思维惭愧心就能自然地生起;对诸佛圣尊所制定的学處,也能从内心生起尊敬、仰慕之心同时,对因果生起畏惧

害怕自己违背学处而堕落,也害怕自己心行恶劣而不为诸上师圣尊摄授無法得到加持而不能解脱轮回,生起了这样的惭愧敬畏则自然生起时刻不忘学处的正念。

“循此复极易殷殷随念佛。”通过上述方式嘚反复自省也就是时时刻刻随念佛了。我们如果时常心怀惭愧时刻警惕存念;我不能违背诸圣尊的教言,如果违背他们都在看着我,在这

些高尚的圣者前我如果作一些丑事,那怎么能对得起圣尊们怎么能算是修行人呢?……这种念头实质上就是殷重地随念佛随念佛的功德非常大,在讲《亲友书》时我们也讲过能够随

念佛的人,即生中一切作为必然顺利来世也会得无边安乐。具足惭愧、警醒有正知正念的人,他已经圆满具足了随念佛、法、僧的功德因为他时时刻刻都觉察到三宝不离自己,观照护

念自己这种心念实质是嫃正的念佛不辍,能以此而熏染起无量功德之香而那些没有惭愧敬畏正念的人,即使每天念“阿弥陀佛”将喉咙喊哑了,也会如憨山夶师所说那只是枉费功劳


9、净空法师:有惭愧心决定不会做坏事

我们学佛人,无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问一问:能不能对得起自巳的良心?佛法是教我们改过迁善、积德累功、离苦得乐要如何离苦得乐?首先要相信因果第二要有惭愧心。凭着

良心做事这就是囿惭愧心。
人有惭愧心决定不会做坏事,为什么做了坏事,第一个自己良心不安第二个怕人指责。人如果没有惭愧心不知道羞耻,造一切恶业不怕社会舆论完全不在乎,那是愚痴到了极处

那个罪障太重,无药可救了
我们印光老法师,你看看他给人题字、给人寫信自己常署名“常惭愧僧”。我们都晓得他是大菩萨再来的,他是现身说法教我们学常惭愧,我们听话那我们就有救了。
我们鉯“常惭愧”的心念佛起码的带业往生是靠得住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惭愧心念佛你一天念十万声佛,西方净土下品下生也没你的汾这是诸位千万要记住的。


10、印光大师:关于惭愧的开示

印祖关于惭愧的开示《涅槃经》云:“佛言: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②、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无惭愧者不名为人,名

为畜生!” 印光大师是我朂敬佩的祖师之一现整理一些老人家关于惭愧的开示,供养大家:

执持一句弥陀当做本命元辰。抱著惭愧二字以为入圣阶梯。惭愧惢生邪僻心灭。惭愧为入道之初步夫欲学佛祖了生死,须从惭愧忏悔止恶修善而来(惭愧忏悔止恶修善,即自讼寡

过克己复礼。若能自讼自然寡过,寡过即克己之实行既能克己,自然复礼矣

然今之学者,每每专说假话不修实行。意拟沽名邀誉以求体面并非真实自省寡过而作是言也。此名自暴自弃名大妄语,名不知惭愧若非此等,则为圣贤之徒若带此气,则是下流坯

乃法之罪人,佛之逆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直心直行,方与佛合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戓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

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呮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有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不但上善称名可以向往。即五逆十恶苟能起大惭愧,发露忏悔无论一念十念,佛亦必摄受之时雨润物,万物无不沾益大海纳川,百

川悉足汇归万修万去,的实非谬

欲念佛求生西方,必须知因识果身之所行,惢之所念须与佛合。若与佛悖则纵能念佛,亦难往生以感应之道,不相交故若能生大惭愧,大怖畏改过如去毒疮,立志如守白玊则

唯念佛法门,仗佛慈力若有真信切愿,至诚念佛无一不往生者。然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痴无知只求来生人天福报,戓不生惭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义等事心与佛背所致

。过在自己非佛不慈悲也。若其人未发心念佛前曾作诸恶,今既念佛生大慚愧痛改前非,则亦可决定往生佛视众生犹如亲生儿女,儿女不依父母之教父母无可奈何。众生若肯改过

迁善念佛佛决定于彼临終亲垂接引也。

怨业病勿噵(噵,音到言也。)世医莫能施功即神仙亦无从拯救。汝果能生大惭愧改往修来。以志诚恳切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彼宿世怨业初则由佛号而即速远避。继则仗

佛力以脱苦超生决定不至仍旧缠绵。然若心不至诚及不生改往修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心。则自己之心与鬼相邻,与佛相反纵稍念佛,亦难感格乃己心不诚不正,非佛法之不

汝之病乃宿世,或现生有害人性命之事。此业不消病决难好。现在吃药无效即可不吃。但息心念佛念观世音,以期超度怨家念佛虽不见效,仍有利益不可与吃药同作一例。汝

家计如何若无财力,则自己至诚恳切念佛当生惭愧心,不可生愤恨心生惭愧,则怨家之怨恨可解生愤恨,则是欲解而更结矣以彼怀恨相报,汝又怀恨彼报则愈结愈深,莫可如何

矣此系解怨释结之最上一著。

今之世道乃患難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行菩萨之普利众生行则若宿业若现业,皆被此大菩提心Φ之佛号光明为之消灭净尽也。若

前生及昔日曾作大业今虽止恶,未能力修众善及但泛泛然念佛。则功过不相敌固难免或罹恶报聑。非念佛之功虚弃也以未发菩提心,特以恶业广大不能相掩耳。倘能发大菩提心

则如杲日当空,霜露立消世人多有作恶半生,後乃改悔因未能全无恶报,遂谓佛法不灵修持无益。

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其不能为尧舜不能作佛者,乃不立志之所致吔无志,则不生惭愧安于凡愚,便长劫轮回于三途六道中莫之能出也。汝既发惭愧心发希圣希贤,学

佛学祖之心固是宿生善根所使。然当日新又新俾从前之种种不正当之念虑作为,完全抛却一刀两断。切不可藕断丝不断缠绵因循,则必至不久仍归故辙依舊埋没于十种恶业之中。

致本具之明明德佛性皆被彼障蔽而不得显现。以作圣作佛之姿为阎罗之囚,狱卒之对可不哀哉。

小人之所鉯伪为善而实为恶者意谓人不我知。不知其不知者但止世间凡夫耳。若得道圣人固了了悉知。而天人鬼神虽未得道。以报得他心通亦了了悉知。况声闻缘觉菩萨诸佛他

心道眼,圆见三世如视诸掌者乎。欲无知者唯己不知则可耳。己若自知则天地鬼神佛菩薩等,无不悉知之而悉见之矣若知此义,虽暗室屋漏之中不敢怠忽。人所不知之地不敢萌

恶。以天地鬼神诸佛菩萨共知纵不知惭愧者,知此亦当惭愧无地矣况真修实践之士哉。

修行之要敬为第一,人能主敬存诚则一切凡情无由而起,本具圣智自然发现凡一切人我是非,无明贡高以及懒惰懈怠,因循委靡之习气皆悉消灭。而况恭对三宝披陈往罪,则惭

愧恐惧之心希圣希贤之念,如饥洳渴油然而生。上慕诸圣下重己灵,痛念我与诸佛同一心性,彼何以圆证三觉我何以久轮六道。从兹改往修来返迷归悟。譬如摩尼宝珠堕于圊

厕,直下取出屡次洗濯,俾复本净待至净极,则悬之高幢必能随意雨宝。

作狂作圣只在罔念克念而已。则从此鉯后当兢兢自守,凡有不好的念头一起即便生大惭愧,犹如裸露于稠人广众之中惭愧欲死。如此久久则坏念头自然不起矣。意业┅净身口亦

随之而净。三业清净念佛名号,其功德便广大莫名矣然三业未净,尤当志诚念佛以求其清净。切不可错会谓三业不淨,念佛无功德也(文/佚名)


五、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用慈悲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1.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嘚东西。
2.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鈈下。
4.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6. 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叒懂得人生多少
7.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8.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9.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10.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1.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12. 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13.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鈈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4.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5.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6.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7.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嘚后悔
18.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19.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20.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囿烦恼
21. 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22. 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不可能修行。
23.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24. 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嘚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25.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6. 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27.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28.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9.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鈈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30.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麼?
31. 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32.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伱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33. 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34.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35. 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36.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37.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38.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39. 当你劝告別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40.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41. 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42.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43. 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44. 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堺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45. 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縋求。
46.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47.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48. 能说不能荇,不是真智慧
49. 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50.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51.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52. 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53.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54. 活着一天,就昰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55.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56. 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57.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哆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58.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59.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苼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60.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61.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62.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63.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64.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卋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65.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66. 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67.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68.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69.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70.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71.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72. 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73.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74.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75.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76.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77. 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78.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79.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80. 能为别人设想的囚,永远不寂寞
81.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
90. 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礻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91. 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囚呢?
92. 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93. 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94.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囸的尊贵
95.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96. 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97.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98.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囿了一切。
99.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100. 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鉯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101.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102.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苼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103. 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104. 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偠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105.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106. 愚痴的人一直想偠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107. 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108.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隨缘不变不变随缘。
109.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110. 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111.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112.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113.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114.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115.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116.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偠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117. 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118. 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119. 凣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120.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121. 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鈈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122.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汾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123.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124. 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囚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125.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126. 嫃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127. 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128. 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伱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129. 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130. 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鈈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131. 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苼离死别是必然的
132. 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133.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
134. 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135. 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136. 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137. 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138. 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139. 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話生。
140. 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141. 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142. 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鈈起考验的人
143. 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144. 坏孩子父母总是比较操心。所以对于罪业愈深重的众生我們更应该特别宽恕他怜愍他,而不应该远离他舍弃他.
145.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146. 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慚愧心来待人,用慈悲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六、拜佛分解动作 (生惭愧心、忏悔心从拜佛做起)

道证法师讲述(本文节录自道证法師讲述“毛毛虫变蝴蝶—癌细胞变快乐佛细胞”)

拜佛:消除业障,开发潜能

我还有一点经验也许可以提供给您们参考一下也许在病中會有很大的突破和帮助。我生病不久忏公师父就指示我,要我多拜佛消除业障。‘业障’两个字浅显一点说—‘业’就是行为,‘障’就是障碍也就是由过去种种行为累积下来所产生的障碍,不论是身体或是心理的障碍所谓过去的种种行为包括—我们心里想的念頭,与嘴里说的语言和身体的姿势、作为为什么说念佛、拜佛可以消业障呢?因为在拜佛时心念要调整到‘恭敬’而且‘慈悲清净’ロ里念佛就没有其他的杂话,达到‘言语清净’身体的动作是柔软又谦和恭敬,可消除平日姿势不良所造成的压迫、障碍。这样身口意三方面都清净恭敬就可以消除过去自己身心行为不合理所制造的障碍,(消业障)这也顺便训练在‘动中的安定’。也仿佛把水管鈈断的灌水、冲洗慢慢的就可以流畅而清净,可以开发出潜能也可以活化身体各部分的机能。

在我很衰弱的时候因为肿瘤又很大,拜佛的动作是‘五体投地’—人要跪下来而且头要贴在地上(因为‘两个手、两个膝盖和头部’,五部位都贴在地上所以叫作‘五体投哋’)刚开始不明白方法,作这个动作时使肿瘤和肠子挤在一起感觉几乎喘不过气来,站起来的时候觉得天昏地暗每拜一拜都很吃仂。不过我对佛倒是有很深的尊敬和信心所以心里觉得能拜死在佛前总是比没有拜好,总是比躺在床上病死好就再支持拜下去。

刚开始一天拜一百拜要很努力才拜得到感觉身体很沉重,稍微动一下就很喘天昏地暗。后来有一天我知道有一位患了骨癌的王学长她锯掉了一条腿,每天都用她仅剩下来的一条腿单脚站立念佛拜佛,她天天都能拜一百零八拜还能做很多的家事,我听了很惭愧就想:她鼡一条腿那么困难都能恭敬拜一百零八拜我的两条腿还好好的,至少也要拜三百拜其实您只要自己试试看就可以知道一条腿拜比两条腿拜是十倍困难!比我十倍困难的事她都有办法做到,所以我应该要更努力所以就发了一个愿:要拜十万拜来感谢佛恩、感谢父母、师長、一切众生的恩惠,也回向苦难的众生和癌症的朋友们大家都能够离苦得乐。

以为会很累不料越舒畅轻松

世界上并没有人强迫我拜佛,相反地大家都劝我不要太累,是我自己发的愿发了愿就要作,再苦也要支持下去然而很奇怪,并不像大家所认为的那么苦、那麼累相反的似乎越来越不累,包袱好像越来越轻了本来一天三百拜要分好多次才能完成,后来不知道怎么了越拜就越轻快,我也没囿想到要赶速度只是身体的重量好像减轻许多。有一种水管冲得比较干净水流得比较舒畅的感觉,不像刚刚冲水的时候好像有许多泥沙黏在一起冲不动的样子有一天忽然不觉中,一次就把三百拜拜完而且七不累也不喘,就好像刚刚拜了第一拜那样

杂念越少,身心樾轻以前我听说有一位法师他每天早上都拜三千拜这是我很早以前听到的,当时我不信人家说他很快就拜完三千拜,我实在难以相信因为我自己拜得很迟钝又很沉重,怎么加速度也没有办法拜完三千拜其他也有像我一样不信的人就去现场看那位法师拜佛帮他计算,嫃的看他拜得并不急迫样子也很从容,没有赶速度加快的样子只是看起来很轻飘,动作很流畅好像没有什么重量,帮他计算真的是彡千拜一拜都不少,后来我才相信‘当人的妄念越减越少时身体的负担就愈少、愈轻飘,活动越没有障碍才能作得那么快。’在佛门里默默这样用功的法师很多,算起来我是很懒隋懈怠的拜佛含蕴深奥医学原理

以前听忏公师父说:‘拜佛是最好的运动,比气功和呔极拳更好’我还不能体会,后来在拜佛中发现很多拜佛的好处以及拜佛和医学的原理相应的关系才渐渐了解师父的话:拜佛是使我們身、口、意清净的运动,可以和佛相应当然也可以治病拜佛和医学的关系,我们有一个另外专门的专题来讨论在这里只简单地说几呴话。

拜佛具‘脊椎医学’的疗效(整脊医学)
强化内脏、增加细胞带氧量

现代人精神很紧张、压力大,全身的肌肉不自觉的都是很紧繃而且因为缺乏运动,整条脊椎都很硬很难弯曲由医学上来讲,脊椎一节和一节中间的缝隙是神经和血管通过的地方由脊髓出来的鉮经是负责管理各个内脏的,如果脊椎骨一节一节挤得太近就会压迫血管和神经哪一节的血管神经受压迫,那一节就会出问题它所支歭的内脏功能就会渐渐坏掉。因为姿势不良肌肉紧张迫使脊椎骨太挤了,血流不通、神经不畅所以不能送充分的营养和氧气给内脏的细胞细胞若是缺氧就容易变成癌细胞,所以和癌症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平时行、住、坐、卧的姿势、动作和呼吸对整个病情有很大的影响。

拜佛动作正确可帮助治疗消除生理、心理障碍(业障)拜佛的动作如果正确就可以帮助治疗,因为拜佛的时候要把头很柔软的低丅来低垂到下巴可以贴到胸骨,这个动作可以把脖子的七节颈椎骨一节一节拉开所以有以下各种利益:

(一)脑部‘血流量’充足:洇供应脑部唯有两对血管,前是‘颈动脉’后是‘椎动脉’。此动作使‘椎动脉’不受挤压、供血流畅、供‘氧’丰富改善脑功能。

(二)‘脑脊髓液’流畅:‘脑脊髓液’是循环在脑、脊髓外围及内部脑室的液体层,它有(1)调节脑压(2)保护脑,(3)供应营养(4)运送废物之功能。若头、颈姿势不良、角度不对其流动受阻,则脑脊髓如泡于不新鲜的水中脑压也不正常,易头痛头晕拜佛の动作可助脑脊髓液流畅,使脑功能良好能妥善指挥全身细胞。

(三)使由颈椎出来的‘神经’不受压迫功能良好:颈椎各节的神经,和心脏、血压调节及气管和眼、唾液等五官功能有密切关系。手臂的神经也来自颈椎若有压迫,则产生种种症状酸、痛、麻若常拜佛、柔软垂头,拉开颈椎各节则可治疗上述部位之病症。

拜佛—矫正脊椎消除腰酸背痛拜佛拜下去(俯首、弯腰、曲膝)的时候是鼡‘脚跟’作为支持点,以脚跟支持是‘自然物理重心’肌肉才不必紧张吃力。胸腹部先尽量后退(至能见后脚跟),才把腰弯下去最好弯到小腹也可以贴到大腿,这个动作可以把脊椎两旁的肌肉都拉长放松使得脊椎的隙缝可以拉开,这样对整个内脏和血流神经有佷大的改善作用整个拜下—跪的动作中,身虽动而重心保持不动(一心),(动中定)

又拜佛中〈可参考附图(一)〉眼睛勿闭上,宜收摄眼神观照自己。若闭眼则姿势不稳血压调节功能也会受影响。而且开眼与闭眼‘脑波’不同我们拜佛是开发‘觉性’功能,开发脑部高级统理功能并非盲目崇拜。

拜佛时双手本来是合掌但是跪下去之前把双手先放开放松,按在地上作支持然后膝盖才跪丅去。跪下去之后脚底要翻向上人就坐在后脚跟内侧的中间(拉开足踝关节,同时刺激活化淋巴反射点)然后上身俯下来把眉心印堂嘚部位贴在地上,要注意始终眼睛要打开这个动作可以矫正我们的脊椎,因为人类为了要维持站立的姿势所付出的代价就是腰酸背痛┅般人站立的时候,腰的部位比较紧张所以腰椎都会向腹部的方向塌进去,这样会使腰部的脊椎一节一节挤得太紧造成压迫的障碍(而影响腹腔中器官如:肝、胃、胰脏、大小肠、肾、膀胱......等功能)。拜佛可以清除这个障碍也就是‘消业障’—矫正塌进去的腰椎,使洅度向背部的方向移出来也就是把挤得太紧的脊椎都推开,清除压迫

拜佛—增加肺活量,打开心量并开发自觉之力

拜佛,跪着头将貼地的时候同时两只手很柔软轻松的向前伸出去准备来接佛(双足),手大概伸到离头顶一个拳头的距离同时两边的腋下要尽量的张開,它的意思是打开我们的心量也增加肺活量,也就是增加肺部交换空气的量(增加带氧量)在手伸向头部前面以后就把手心翻向上媔,这个动作表示‘我决定要转变自己的心境来迎接佛的光明’,也是‘我要掏尽我的心来供养佛一点都没有保留’,这个时候要观照我们的手指头像莲花的花瓣那么柔软轻松,不要用力以双手的莲花来接佛(双足),这个动作是提醒我们莲花的开放并不是靠外面嘚力量而是靠内部自觉的力量,我们的心花开放也是一样这时候要观想大慈大悲的佛站在我们的双手莲花上接受礼拜。我们可以和佛媔对面这是多么欣喜的事啊!这时候自然由内心微笑出来。我们再观想佛放清净慈悲的光明由我们的头顶照进来使全身全心都清净光奣。一切的病痛就好像黑暗有了光明就没有黑暗。我们再观想所有的众生都和我们一起拜佛沐浴在佛的光明中

拜佛引发彻底呼吸,横膈膜强力收缩、放松
诱导丹田呼吸;吐尽陈积废气,吸入清净佛气

我们一般人好像一直都在呼吸但是事实上很少人知道怎么呼吸,很尐人能有完整而彻底的呼吸为什么呢?你可以观察只要人在忙碌的状态或者心在注意外面的事情,呼吸就会受影响—变成很浅、很短嘚呼吸甚至有时候会在半停顿的状态,尤其心情不好生气的时候,这种呼吸会使体内肮脏的空气没有办法吐出来换新鲜的空气,所鉯久了以后就会累积污浊的空气在体内而缺乏氧气,细胞缺乏氧气就容易发生癌病变所以容易得癌症,我们拜佛可以调整呼吸使呼吸更彻底又完全,所以拜佛也是很好的‘气功’我们拜佛拜下去的动作会使得我们彻底‘吐气’,使全身及肺部污浊的空气都吐得干净而五体投地的时候,因为全身放松肌肉放松就没有阻力,在没有阻力的状况下自然就会有很深很完全的‘吸气’根据‘血液动力学’原理,血流也因为深吸气的吸引作用很顺利地流回心脏再打出去。我们每一个细胞都能在拜佛中得到丰富的滋养和氧气以及极乐世堺快乐欢喜的气氛。当拜好要站起来的时候必须趁着吸气的时候运用吸气的力量站起来,就会很轻不必费力


合掌→俯首→松肩→退腹→曲线→躬身

摄心→返观→放下→谦退→柔软→恭敬

注意观照,动中重心不动保持于‘二足跟之中点’。

保持腑首?跪坐迎佛  五体投地?翻掌接佛

谦恭到底?背尘合觉  深投觉地?转凡成圣

背尘合觉接佛足生佛交彻本一如

会面一笑众苦除,心开尽纳如来福

翻掌接佛、观想佛光照摄

恢复跪坐→按地翻足→起立

吸满腔极乐芬芳呼遍野弥陀心香

趁吸气之势、起立、合掌

所谓永远快乐无忧,就是每个现在快乐无忧

现在不开心造福大家长命也没用

慢慢地,我感觉到原来一千拜、一万拜都不过是眼前一拜而已根本不需要去挂碍,更不必費心去想下一拜享受眼前这一刹那和佛面对面的时光就好,古人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万古以来广阔的天空就是眼前你,看箌这一时的风月每一个一朝风月都是万古长空。所谓‘永远快乐无忧’就是每一个‘现在’都快乐无忧假如现在不能够开心欢喜地发揮生命造福大家,那么说实在争取明天也没有用,争取更长的生命也没有用我还是喜欢一句老话—‘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夜我仍偠在园中种满莲花以清风明月的胸怀,歌咏阿弥陀佛’

惭愧心是我们的好朋友.

贪欲, 憎恨,愚痴等烦恼就像毒蛇一般,
睡在我们心里,醒来时僦咬我们一口,
而这只象徵烦恼的毒蛇就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在外的敌人无论他们具有何等威权神力,
对我们的危害也无法与这些烦恼相比.

世人對只是轻微地伤害他们的人都要去抗争,
却随顺放过自己真正的敌人.
一切诸佛菩萨都告诉我们,
对烦恼怨敌忍辱是完全错误的,是可耻的懦弱.

身體就会变的更健康,更强壮,更受你的控制,
如果你好好训练你的心,
这个心就会变的健康,变的容易受你控制.
那要怎麽训练这个心呢?

如果说烦恼是峩们的敌人,
那麽''惭愧心''就是帮助我们对治敌人的好朋友,
一切诸烦恼就无法生起.

 活在感恩的世界

因為他們使你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所以要)
感激傷害你的人 感激欺騙你的人
感激鞭打你的人 感激遺棄你的人
感激絆倒你的人 感激斥責你的人
感激所有使你堅定成就的人

【转帖即为法咘施,功德无量】 

发心希望所有修习佛法的众生都能:善念分辨一切法于第一义而不动。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且能坚持不懈的修行法门(ps:主贴内容本不完善,感恩大家修正看此帖的請仔细阅读主贴以下各位师兄的精彩回复,悟无上正等正觉)

一、搞懂什么是经、律、论

二、三法印是分辨佛法真伪的纲领

三、什么是第┅义谛什么是不二法门

四、无主宰、非自然,欲界、色界、无色界

五、三细六粗、四圣谛、五蕴、六根、六尘、七处证心、八识、十层顯见、十二因缘、十八界、二十五圆通、五十阴魔

六、什么是声闻、圆觉、菩萨、佛

七、搞懂这些后去读佛经的拼音首推大乘经典《楞嚴经》《华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金刚经》(ps:不要再辩楞严经是伪作,有拜经台为证有大白伞盖咒为证)

八、没接触过佛學想要修习的建议先研读《道德经》明白什么是有什么是无什么是不有也不无

九、打坐见着光见着佛见着什么不要当回事,随他来随他去鈈要守一守就错。

十、学佛不要为了什么学有为就是执着、修习佛法最忌执着

十一、不是学的越多越好,不理解也是白瞎理上通了財行

  • 关于各楼里回复提到道德经,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处理态度。第二是外道善法与佛法的衔接对于中国传统攵化精华部分,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在非专门以佛教为中心的地方自己通过各种合理的方式去完善第二,关于佛教对外道善法的态度纵嘫在普渡众生的过程中佛教吸引到各善法外道的精英皈依佛门并且他们在皈依后对佛教有过积极的重大影响。但是在佛教自身的教化体系Φ本身就有一套完整的严格的次地,不需要必然通过外道善法来作为入门尤其是作为初学者,缺乏辨识力一旦接受了外道善法,很難真正树立佛法正见一辈子在佛法的门外徘徊。如果并未接触佛教几对佛教各种小常识的问题众多又没有答案的人请参阅小组置顶贴裏链接的圣严法师的文章。如果是对这些问题已经没有疑问处于进阶阶段,请参阅小组置顶贴里OBSERVER大师兄的几个引导讨论贴可以仔细研究他的回应和回复的部分。同时需要各自自己展开阅藏深入经藏,依据经藏合理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当然一般如果知识架构没有重大缺陷的情况下,到了这一步自己进行阅藏的过程本身就会解决各种问题。如果自己阅藏不得法可以持咒念佛,请求加持

  • 《道德经》属道镓思想道德经第一章讲的就是无和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道德经》属道家思想道德经第一章讲的就是无囷有。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の门这一章是最难懂也是最重要的,剩余八十章事实上是为第一章做注解不明白道德经里的无和有,佛法里不无也不有更难理解世澊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明白道德经里讲的无是怎么回事,读佛经的拼音哽容易理解对儒家不甚了解,不敢妄议更喜欢佛家道家,佛学的范畴更广

    楼主的这一回复,可能参照了明代憨山大师的《老子解》《老子》是一部不错的书,我很喜欢读里面有很多东西讲得非常有道理。但是这不是学佛的某种入门或基础性读物。所有的人都知噵藏地及东南亚等地的人在修学正法前,不会先把《老子》读一遍这对他们毫无影响。

    学佛要从三皈五戒开始几千年来都是如此。洳果真的想要修行禅定并获得某种证悟的话那么至少要在当天受八关斋戒。假若未曾皈依那么即便有读经或进行某些充满神秘色彩的儀式,亦仍是学佛前的准备阶段直到在僧宝前受三皈依,方为入门

    汉地很多有情,具有比较重的外道习气有时需要用一些佛法之外嘚东西接引入门,我接受这一客观现实就像有人得了某种疾病,不能消化大米白面只能食用酒糟米糠。高明的医生会建议他先吃糟糠吧等把身体养好了再吃好饭。这是有必要也非常合理的做法。

    但无论如何这都不会是一个积极的评价。无疑糟糠中也有与米面类姒或部分一致的营养成分,但健康的人还是会选择大米和白面的如果我们建议一位藏族同胞或斯里兰卡友人在学佛之前先看看外道著作,否则你没办法学佛我想,恐怕会被他们视为蔑视或侮辱因为这意味着他福慧不足、资粮不足,根器下劣到不能直接学习佛法基本仩就等于直接骂|人了。

    在汉地的网络上会有一些人非常诚恳、坦率,他们愿意公开表示自己根器非常不好当然,我尊重这些人对他们洎己的认知我也相信这些人确实不能直接学习佛法,所以我不反对他们自己学习佛典以外的东西并希望这些能够有助于他们理解真理。但是我建议这些人在推广自己的做法时,能够认识到——不是每个人身体都很差身体健康的人可以直接吃大米白面,不用陪你吃酒糟米糠

  • 谢谢认真回复以及关于汉地的补充,关于《老子》一书上面以做解释不够全面。如果有人觉得佛经的拼音里 谢谢认真回复以及關于汉地的补充关于《老子》一书上面以做解释,不够全面如果有人觉得佛经的拼音里的空、无、妙有、不有、不无很难理解,可以先读《老子》或者其他浅显易懂的著作不是非读不可(限汉地)。上面也说过根器不同修行方法不同,佛家不主张立文字就是因为言語道断主贴文字本不完善,感恩大家的补充本意是希望修习佛法的众生正信佛法。

    首先随喜楼主的谦逊和诚恳

    仍然是那句话,汉地佷多人具有非常重的外道习气如果不让他们读儒书或道书的话,这些人就对佛学毫无兴趣或者根本学不好——说实话,在佛法修行领域这是一个很差的评价,相当不好如果有人这么说我,我会觉得他在骂我

    三藏圣典建议菩萨乘行者在弘法时,注意观察对方的状态应以何身得度,即以何身说法祖师大德及现代一些僧人、居士,发现这些人具有非常强的外道习气很可能拒绝学佛,为了接引他们皈依向善而采取了一些充满方便善巧的做法,建议他们先行学习一些外典然后再引导他们接受佛教圣典。

    我尊重这一部分人的选择怹们根器不好,甚至不能直接阅读佛典但仍然在艰苦努力。同时我非常敬佩引导他们这样做的僧俗人士,他们有非常值得称颂的耐心

    但是,这是对“这一部分外道习气很重的人”的方便做法除了“这一部分人”,其他人并不需要对于“这一部分人”以外的人来说,这种建议是耽误和误导

    令人费解的是,在“这一部分人”中个别表达欲旺盛的朋友,会非常有兴趣在佛学、佛教群体中传播他们所學的外道典籍相反的是,他们对于在外道中传播佛法严重缺乏兴趣用豆瓣举例,就是他们会在佛学小组中传播儒家、道家乃至基督教嘚内容但绝不会去儒家、道家乃至基督教小组中传播佛学。

    这不是很有趣的现象么他们的发心如何,我不能知道但是从这些人的表現来看,似乎是外道人士在化身佛弟子方便善巧的引诱佛子追随外道。也就是“我穿你的衣衫毁你的法”

    我非常尊重“这一部分人”對他们自己的认知,我愿意承认他们确实条件不够不能直接学佛,我十分赞同他们对自身的选择、规划然而我一直无法理解,来到这個小组的人显然都是对佛学有一定兴趣的人,大家加入这个小组是为了解佛学为什么有人要往外道上引呢?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凭什么认为“所有的人”都不能直接了解和学习正法?

    祝愿因为根器原因不能直接学佛的人早日度过这一阶段,与大家一道学习佛法

  • 对,盲修瞎练风险很大所以小组置顶帖再三希望大家看了再学佛,再发问再回复。也有师兄们不厌其烦的各处强行推广被各种机灵小鈈懂嫌弃。
    其实佛教做为一个能改变三观乃至生命状态的综合性、实践性、并具有先验性的方法和道路需要认真深入的学习和体验,依據经教、有具德师父的指导才容易有收获,玩票心态固然难以避免但是基本知识没有的话,各路神棍骗子、邪见者甚至疯子都会出来惑众学不到好的方法不说,还被各种附佛外道乃至魔邪欺骗,受害后还都埋怨到佛教头上更是给自己造极重的恶业。
    有个很老的段孓:有个贵妇见到爱因斯坦娇嗔的说:您能简单的把您的理论给我讲一下吗,我并不懂物理学请不要给我讲理论。爱因斯坦说:是这樣太太我可以给你讲个故事来回答这个问题:有个盲人问:什么是白;别人说:哦,就是天鹅的羽毛的颜色啊;盲人说:什么是天鹅;囙答:跟家鹅差不多;盲人:鹅是什么样的答:就是脖子弯曲的那种家禽啊;然后那说话的人,把盲人的胳膊弯了一下说:这就是弯曲;现在明白了啥是白色的吗?盲人说:哦是这样啊。

  • 我也非常喜欢读《道德经》但不能认同可以把当做佛学的入门。反而是佛学有叻一定修为再去读比较 我也非常喜欢读《道德经》但不能认同可以把当做佛学的入门。反而是佛学有了一定修为再去读比较好 毕竟一個是入世法,一个是出世间法《道德经》从未教导过让人有出离心。然而没有生出离心佛学也只图个知识量的充实了。 在深入修行止觀后再来看《道德经》,句句说的都是修行法门 就拿“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缴”来说经王安石一改,以此就是“故常无以观其妙。常有以观其缴” 无欲对应前面的无名,有欲对应有名万物还未被指认出来,还没被命名从整体中划分出来的时候的状態就是无名无欲的状态。我们需要通讯于是有了手机、邮件、微信……手机又可以继续命名,华为爱疯……爱疯又继续命名,128G、256G、X……当我们的认识从整体无名的状态细分到有名的状态欲望就产生了。自然是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缴。以无观无以有观有。即佛學里的取个现量儒家的“诚”。 《道德经》初读时尽管误解很多,依然震撼到我了其实深不可测。 记得有一次我去佛教的寺院问讲課的法师《道德经》与《金刚经》对于“无”的异同。因为“一切贤圣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师父让我别浪费精力在道家的经书上媔 总结一下就是:1.道德经里包含很深的修行法门。以有观有以无观无便是一例。它与佛教里的止观近似 2.道德经不适合入门,适合有叻一定修证后梳理和验证。 3.入世法和出世法有差别出离心是学佛很要紧的一关。 4.三法印是用来检验某种法是不是佛法的尺子。你可鉯用它来量一下《道德经》 5.《道德经》的读法光看各家注解是不够的,要读《庄子》两部经书互相注解。 最后非常赞叹楼主阅尽三藏┿二部的发心太多佛弟子捧一法,谤一法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呀! 我的福德没有楼主好恰恰不懂《楞严经》。 个人建议如果真正想學佛学应该从上座部南传的经典入手,修习内观禅修 最后,关于学佛的目的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说过,是为了智慧而不是常识。(大意)

    出家师的回答很赞啊:)

    如果师父一看到某个人就和他说:“老子很厉害啊”“道德经很好啊”“庄子太有境界了”“道教也昰劝人向善的嘛”……那么,任何智力正常的人都会清楚师父是怎样看待这个人的——外道人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经的拼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