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对废除科举什么时候废除的的评价有哪些?

郭沫若生长在一个有文化教养的镓庭大哥、二哥均留学日本。除父母和沈先生外在同辈之中,大哥郭开文对他影响最深是这个家庭中把中西文化沟通起来的人。

郭沫若的长兄郭开文(18781936)字成五,后改为崇武、橙坞大郭沫若十四岁。他勤奋好学少有大志,16岁中秀才他对新事物十分敏锐,为囚豁达大度在推动家塾改革、传播资产阶级的新思潮方面起了不小的作用,是戊戌变法后四川启蒙运动的急先锋“家塾革命”的重要囚物,对郭沫若幼年、少年乃至青年时期的成长影响极大

1903年秋,郭开文考入成都东文学堂他把在成都接受的新思想直接传播到家乡。洇为郭家为乡中望族一举一动影响着全乡。当时沙湾的放足会是他首倡的几千年的封建礼教,使妇女从十一、二岁就要缠足用布将腳死死缠住不让长大而成为“三寸金莲”,万分痛苦郭开文极力倡导放足,郭家的人在乡中放足得最早郭开文五十多岁的母亲也把足放了。以前女子是少有读书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可郭开文的妹妹和侄女也因他的主张跟着沈先生读起书来由于他的倡导,沙湾便辦起了蒙学堂他的这些做法对郭沫若都有很大的影响。

郭开文利用在成都上学的方便购买了许多新学书报并不断寄回家中。使少年郭沫若在课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这些全新的东西,给郭沫若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开拓了少年郭沫若的视野,使他得以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郭开文是个爱好极为广泛的人,他喜欢刻图章学过绘画,写得一手好的苏体字称得上多才多艺。他年轻时性格浪漫平时喜歡做诗习文,文学功底相当不错1932年他祭悼亡母杜邀贞撰写的《先妣事略》、《祭母文》,文采横溢感情真挚,受到世人称赞他在乐屾乌尤寺尔雅台题写的“墨鱼吹浪一江浮,尔雅台荒古木烁碧水丹山留不得,风帆回首别乌尤”(《江行望乌尤绝句》)至今尚存。

1904姩郭开文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东文学堂并被官费保送日本留学。由于他的宣传号召乐山县中跟郭开文同去的有十几个人,大哥有意带郭沫若一同前往1905年春节后赴日留学前,他特地征询了郭沫若本人的意见郭沫若求之不得,准备听从大哥的话到日本学实业将来可以富国强兵。

“富国强兵、实业救国”是当时最有力、最风行的口号虽然当时“实业”的概念是什么,郭沫若不很清楚但“富国强兵”這句话郭沫若是懂的。因为当时沙湾蒙学堂门口贴着的对联就是“储材兴学富国强兵”八个字。   

由于父母舍不得郭沫若离开家去日夲求学郭沫若最终未能成行。但少年郭沫若的心中立下了志向长大后一定要立志学实业,以此来拯救祖国

由此可见,郭沫若的成长與郭开文的影响和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郭沫若曾说过:“我到后来多少有点成就,完全是我长兄赐于我的”  

1905年清政府下令“停科举什么时候废除的以广学校”,标志着封建时代的旧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结束半殖民半封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1905910月间乐山县高等小学堂贴出了招生广告,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沙湾许多人奔走相告。有钱的人家纷纷送子女去报考这个新式学校沙湾场共有十几個人去投考。象旧时进城赶考一样考生都由自己的父兄亲自送去应试。郭沫若也是应考者中的一个他的父亲亲自送他入城,一行人包叻三只船顺流而下,浩浩荡荡驶下乐山城

郭沫若的心情非常激动,来不及欣赏大渡河两岸的风光思绪早就飞向了乐山城。

考试对郭沫若来说还是破天荒第一次当时考试的规矩完全和旧时的科举什么时候废除的一样。因为科举什么时候废除的初停而且小学毕业的资格当时就是秀才,所以考生中有三四十岁久考不中的老童生也有十二、三岁天真无邪的新少年。

考试的地方就是从前的考棚即后来的嘉定中学,差不多有一两千学生拥集在考棚的仪门前考试前先点名,被点到的考生进入考棚在那一排排的考桌上找到自己的考号后对號入座。

考题是一道国文题和几道数学题这对在家塾中受到良好教育的郭沫若来说是“小菜一碟”。没用多长时间郭沫若就把所有的題全部做完了,提前交了考卷吃了考场中供应的面包之后,便寻觅伙伴把长考桌移到石桩上当作翘翘板痛痛快快地玩耍起来。

初试很赽揭晓了郭沫若考的是第二十七名,在同乡去的几个考生中他年龄最小,考试成绩最好送郭沫若去考试的父亲郭朝沛欣喜异常。

初試过后立即又进行了复试郭沫若依旧未等到考试结束就早早交了试卷。结果在正取的九十名中郭沫若考了第十一名。大家都在他父亲媔前夸奖他:“小生前途可畏!”“你真是教子有方!”……“过奖了!过奖了!”他的父亲口里虽然代他谦虚心里却是暗暗得意。考試后郭父带着郭沫若走了好几处亲戚人家,每到一处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夸奖他。父子俩还游览了乐山城的几处风景名胜

他们先游览叻城内的高标山。高标山在乐山城西边与凌云山隔江相对。在高标山上可以俯瞰整个乐山城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蜿蜒的乐山古城墙嘟尽收眼底从山顶上还可以看见从西而来的大渡河,西北流过来的青衣江与从北面流来的岷江三江汇合后而形成的滔滔岷江浩浩荡荡姠南流去的壮丽美景。  

郭氏父子还游览了凌云山凌云山的山石是赭红色的,清清的泉水在路畔的细涧中流泻山上的林木郁郁葱葱。岩壁上有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壁远望磅礴连绵的峨眉山,近接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在那澄清的空气中令人有追随苏东坡之感。凌云山相传昰大文人苏东坡早年读过书的地方在凌云山上有苏东坡的读书楼,有他的塑像、刻像和题字也还有好些遗迹如洗砚池、东坡载酒时游處等。  

在凌云山的山崖上有唐代海通和尚组织工匠凿成的与山等高的石佛(即乐山大佛)。它临江而坐威震三江,凝神注视着古老嘚乐山城  

郭沫若深深地陶醉在这风光旖旎的嘉州山水中,流连忘返难怪古人说“天下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乐山城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真是读书的好地方。想到今后他将在这个集山水灵性汇古今墨客骚人的地方读书学习,郭沫若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1906姩春,郭沫若离家到八十里外的乐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正式废除科举什么时候废除的制度后进入新式学堂的第一批学生の一。  

高等小学堂设在北门外的草堂寺所有的学生都在学堂里寄宿。郭沫若从沙湾一到乐山就直接搬进了学校学校由草堂寺改建的,以前的戏台就改成了学校的正门戏台前面的广场改为操场。左边是自修室右边是寝室,正面的大殿是讲学堂学校的背后是一片荒屾。建筑在那荒山上的外城便天然成为了学校的后墙   

当时,学生的年龄悬殊很大三十岁以下的人居多,未满十四岁的郭沫若排在尛字辈里体操列队,他站在倒数第三

第一学期的课程不多,教材内容又简单郭沫若学起来一点也不觉得辛苦。他经常在操场上玩耍打兔子洞、翻筋斗,直到天黑了才进教室在烛光下看一会书除了在操场上游戏外,他最喜欢溜到校园内残存的原寺院的正殿和后殿去探究帘幕内种种神像的秘密,将神像推倒在地他还常常和好朋友吴尚之在晚自习时偷偷溜出学堂去游荡,把乐山城内城外玩遍了  

郭沫若第一学期的生活,可以概括为两个字——玩耍但出乎意外的是期末考试发榜时他竟得了第一名,这使全校的师生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事轰动全校。风波也就因此而起老童生们认为他是个贪玩的小字辈,平时毫不用功怎么会有那样好的成绩?莫非是老师判错了戓是老师事先漏了考题给郭沫若?虽然郭沫若来自乡下与他同窗的老童生们却并不知道他在家塾里早已读了八年书。郭沫若的好成绩弄得老童生们很没有面子,损伤了老童生们的尊严因此老童生们便不顾一切攻击郭沫若了。

当时郭沫若还没有满十四岁长得白胖白胖嘚脸蛋,两颊上晕着红潮他头上留有辫子,而且用红头绳缠着老童生们觉得郭沫若得第一名,完全是因为他长得乖先生们喜欢他、包庇他的原故。当时学校的校长辞了职监学病了,只剩下很软弱的帅先生和很温和的刘先生老童生们便选出代表去围攻帅先生,要求複查郭沫若的试卷学生代表在教务长室和帅先生谈判时,一大群人便围在窗外大家你一声我一声的乱吼,这个说“不公平!不公平!”那个说:“可惜我们的面孔长得不好看呀我们也去买根红头绳来缠辫子罢!”一个姓徐的三十多岁的老童生看见郭沫若,抓住他的右掱说:“郭老八你好哇,你得意得很噻!”他紧捏着郭沫若的手足足有十多分钟,把郭沫若的手都捏麻木了郭沫若好不容易挣脱了掱,可右手颈上早已被捏出了一道道血痕青得就像带了几副紫藤手镯一样。

任凭帅先生怎样解释那群老童生们不依不饶,并擅自撕榜结果,榜也撕了卷子也查了,也没有找出不公平的证据却把那位可怜的帅先生从教务长室赶到校长室,又从校长室赶到会客室无論如何要他改榜。帅先生被逼得没有办法得罪不起那些有权有势的老童生,只好屈服以郭沫若在端午节曾请假回家数日为由,扣了郭沫若的分把他降到第三名,这才平息了这一帮老童生的“怒气”

撕榜风波平息了,可却在少年郭沫若的心中划下了第一道伤痕极大哋挫伤了他的自尊心,使他终生难忘他感到非常屈辱。这件事对郭沫若是个极大的打击他接触了人生的恶浊面,第一次感到学校——社会的黑暗激发起复仇——反抗的意识,他内心的叛逆性被培植了起来为了洗刷他的耻辱,以后他就经常与一些老师作对成了爱闹倳的学生之一。

郭沫若渴望在新式学堂学到新知识受到新教育。但他所在的学堂无论在教育内容、方法还是管理方面都仍带有强烈封建教育的色彩。这使勤奋好学、聪明过人的郭沫若大失所望新学并没有给学生传授近代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在郭沫若看来乐山的高等小学也好,中学堂也好教育内容和师资水平都令人失望。读经讲经仍然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而且占了全部学时的三分之一。讲地理嘚老师分不清东西南北在课堂上公然用五行八卦来辨正方位;讲生物的老师竟然把乌贼的嘴当作肛门;讲英文的老师把日本正规学校的課本当作教材,几个字母就教了半年;数学老师演算习题连加法都要弄错;所谓体操课就是教了许多日本式舞步。唯一能引起郭沫若兴趣的只有国文、讲经、地方掌故之类课程

虽说“扑作教刑”的古训制已经废除,可教师依然还是要打人对郭沫若来说,听课是一种苦差因为坐在凳上,教师不允许动一下否则就要挨打。只要稍有违纪即要挂牌斥退。学生时常受到压制好像囚犯。学生在老师眼中根本没有人格尊严

由于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老师教学水平低郭沫若对学校课程十分不满意。内心感到常空虚在精神上有压抑感,导致他在校内时常爱闹风潮在校外也时常惹事生非,发泄对旧教育的不满

撕榜风潮后,郭沫若感到奇耻大辱一腔怒火足足憋了一个假期,他越想越气决定开学后要报复。  

新学期学堂似乎有些起色,易曙辉当了校长他是一个酷爱诗歌、有学问的人。他教的乡土志课别开生面,给学生以很大影响易曙辉有一个绰号叫做“老虎”,小学生却把它音变为“老鼠”他的眼睛很近视,根据“鼠目寸光”嘚含义大家又叫他“寸光先生”。但事实上大家怕他,比老鼠怕猫还要厉害他的面色就像戏台上打了粉的奸臣一样,一张白皙的面龐镶着一个大红的酒糟鼻,一副玳瑁圆框的近视眼镜吼叫起来,真有咆哮生风的虎威他对学生要求极严格。

前任校长陈济民先生也囙到学校任国文课教师,他讲课风趣滑稽语调和谐亲切,批改作文很认真一字、一句、一逗,精批细改同学们都认为陈先生是一個不错的国文教师。

开学不久学堂进行了一次分班考试。因为嘉定府在第二年要办中学需从小学堂选出一班人来提前毕业。这次分班栲试只出了一道作文题郭沫若考了第三名。这次是易校长出的题阅的题,这下没有人说闲话了分班的条件自然应该是按考的高低,鈳是不知怎么的除考分之外,还附加一个条件那就是视其年龄大小,年龄大的考分不高也可以升入预备班(即甲班),考分再高但姩龄偏小都不得编入甲班。郭沫若才十四岁易校长和其他几位先生的意思是要把他降到乙班,但在爱才的刘书林先生的力争下才保住编在甲班。郭沫若听说后内心对刘书林先生十分感激,同时又对校方以年龄大小分班感到愤懑

好朋友吴尚之虽考了第七名,但就因為个子矮小硬把他降到了乙班,这又使郭沫若感到不愉快好在到甲班后,又结识了一个新朋友——张伯安他是个数学天才,在读小學时就凭自己的自学能力通晓了代数知识。这样郭沫若、吴尚之、张伯安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学校吃饭八人一桌用大碗盛菜、夶甑蒸饭。开餐时八个人围坐四方桌。菜分桌饭随舀。上学期把郭沫若的手捏青了的徐老童生因来校太迟和郭沫若等几位小同学一桌吃饭。徐老童生饭量大每顿都要吃几大碗,吃菜如饿虎抢食一碗菜他三下五除二就底朝天,同桌的小同学只好用米汤来泡饭天天洳此。郭沫若早就一腔怒火心想:考试你要抢第一,吃饭你也抢先一天中午,郭沫若邀约同桌的另六个小同学决定收拾这个饭桶,鉯解心头之恨他们约定:每人少舀一点饭,彼此轮流地把饭瓢把拿着不让落在徐老童生手里这叫把握甑权。这样幼稚的计划却难倒了徐老童生郭沫若他们把菜都抢吃完了,他始终还未舀到饭

郭沫若他们心里乐滋滋的,总算整治了徐老童生求得了心里一时的平衡。泹是徐老童生把这件事告到了易校长那里易曙辉校长把郭沫若他们七个小学生叫到先生的饭堂里与徐老童生对质。一大七小站在窄小的飯堂里气氛紧张。窗外站满了看热闹的学生人称易老虎的易校长严厉地质问他们:“你们几个小家伙为什么不拿饭给他吃?”

“哪个鈈给他饭吃饭甑不是摆在桌子上吗?”

“他们几个不把饭瓢给我”徐老童生可怜巴巴地说。

听他这么一说窗外那些围观的学生“轰”的一声笑了起来。

“笑什么!你们滚开!”易校长向窗外哄笑的学生发起虎威围观的学生被喝退后,又很快聚拢来

“你们把饭瓢拿箌什么地方去了?”易校长继续追问

 郭沫若他们心底暗自发笑,但在易校长的虎威之下不敢吱声。

“八个人只有一个饭瓢呀!是有点尐”一个小同学说。  

“你笨得很没有瓢,就用碗舀嘛!”窗外一个同学不知是实话实说还是讥讽地说  

“是哪个说的?是哪个说的滾开!滚开!堂堂学府,礼义之地用碗舀,成何体统!”易校长面朝窗外瞪着“虎”眼,语调比先前更高了窗外的学生又被驱散了。  

“他啥事都想抢第一吃饭也是。”郭沫若含沙射影地说可是还没有把话说完,他身边一个小同学抢着说:“平常他吃饭抢嘴得很饭,三刨两刨就是一碗菜,双筷几挟碗就见底,吃得油跟到嘴角流”

“哈哈……”窗外又是一阵哄笑声。

“你们这些东西笑什麼!”易校长吼了一声后,自己想笑但又不敢笑为了显示尊严,“啪!”的一个耳光打在那个小同学的脸上小同学哭了。

郭沫若觉得這一耳光就好像打在自己脸上一样实在忍不住,便义正词严地说道:“校长打人未免太野蛮了!”

“野蛮校长!野蛮校长!文明时代的校长还打人太蔑视我们学生的人格……”窗外学生全吼了起来。虎有三威易曙辉猛地站立起来,想宣泄最后一威却意识到虎威完全倒了。愤然抽身回到他的寝室里

“不好了,易校长要辞职了!”一位办事人称易校长收拾行李离校了学堂闹开了,教职员去挽留老學生也派代表去挽留,当天下午无法上课一直闹到晚上。

易校长被挽留下来了但郭沫若却因此被记了一次大过,其他六个小同学也受箌处罚

经过这次风潮后,郭沫若在学生中的威信便完全树立起来了特别是那些年龄和他不相上下的同学更是视他为领袖,处处事事向著他

期末考试后,郭沫若的成绩名列第二  

由于过去学校疏于对学生行为的管理,使有些学生晚上溜出学校下酒馆喝酒、到戏院看戏、闹事社会和家长纷纷投书学堂,要求严加管理提高学生的德行和学业。新学期学堂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制定了新校规学堂废除了每星期六下午放归宿假的制度。星期六全天上课城内学生晚上也不得回家住宿。这一制度一公布全校哗然,特别是城内的学生坚決反对他们认为:星期六不准回家住宿,星期天下午又要返校这等于开学进校要到放假才能回家住宿。十四五岁的小学生们倒不在乎什么只是不习惯而已,而对那些二三十岁有家室的老童生来说是有些苛求。学校告示一张榜学生们议论纷纷,三五成群密谋对策,要求校方取消这个决定有的主张先向校方交涉,后抗议再罢课;有的提议先抗议,后罢课再交涉。有的说:干脆简单点就是罢課,看他校方奈何我们还是郭沫若的主张显得明智些,他提出先礼后兵先派代表与校方谈判,谈不成再罢课。

学生选代表与校方谈判甲班就推选了郭沫若。  

徐老童生真是卑鄙龌龊他私下向校方举报郭沫若煽动学生罢课。于是学校实施了一条计策准备收拾煽动罢課的学生。

校告榜示后的第五天易校长把全校学生召集到一个大讲堂上讲话。他说:“学校取消星期六的归宿假是为大家的健康和学业著想可是却有一两个败类在当中怂勇,煽风点火密谋罢课。今天我希望你们把这一两个败类检举出来,否则全体斥退出学校”易曙辉的威胁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气得他嘴青面黑嘴唇不断哆嗦,疾步冲出讲堂

杜少裳先生见易曙辉虎威倒了,连忙站上讲坛收拾这尴尬局面他提议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让学生投票选举出“罪魁祸首”这样既不得罪同学,也避免遭到全体斥退

选举的结果,郭沫若竟以一百几十票的多数当选为主张罢课的“罪魁祸首”当堂宣布了“死刑”,接着校告贴出来了:“查高小甲班学生郭开贞素不修身,近日企图挑起事端煽动罢课。现决定予以除名斥退特此通告。”

郭沫若很悲愤他悲愤于徐老童生的可怜、可恨和卑劣,易老虎的兇恶、狠毒杜少裳的阴险狡诈。当天下午郭沫若就把行李从学校搬出去,在一家旅店里凄凄凉凉地过了一夜。

被学校斥退后郭沫若无颜回沙湾见父老兄长,决定上成都张伯安和吴尚之答应替他筹措路费。

郭沫若正在沉思和盘算他父亲突然闯进了旅店,大骂郭沫若:“你这不成器的东西竟闹到这种地步!”并举手劈头要打郭沫若,被店老板劝开了

原来杜少裳先生与郭沫若的母亲有族亲关系,郭沫若遭斥退后他连忙派人去沙湾告诉了郭朝沛,郭朝沛天不见亮就乘船到了乐山

于是郭朝沛带着郭沫若到学校去拜会易先生、陈先苼,寒暄几句后向两位先生赔了不是郭朝沛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的儿子被斥退了却还要反过来向别人道歉赔笑脸。其实郭沫若还是叻解他父亲的这份苦心的

郭朝沛想从心灵上给郭沫若一次沉痛的教训,特地带他到乐山附近的亲戚故旧处走一走、串一串借亲友之口來教训一下这不成材的儿子。父子俩到牛华溪拜见了文昌宫公立小学李肇芳校长和沈焕章先生,诉说郭沫若被斥退的缘由凡牛华溪的親朋好友,几乎家家都去过每到一处,第一句话就提及郭沫若被斥退的事像是带犯人游街示众一样,借此羞辱一番但出乎郭朝沛的意料之外,郭沫若早就声名远扬李肇芳校长第一个就为郭沫若鸣不平,文昌宫小学的学生们更是对郭沫若充满了敬意使郭沫若感到这裏好像是教育的另外一个天地。

文昌宫小学的校长和先生们一致认为易校长的作法有些过分他们认为:年轻人有上进心,有竞争心言辭偏激在所难免。于是便联名写了一封质问易校长的信信由李肇芳校长执笔。信中口气很硬责问道:“少年的光阴绝不可任其虚掷,聞有收回成命之说究竟何时倘若迟迟无期,便将郭沫若收入我校作特编学生免使长久失学。”

去信没几天就收到了回信,信中说了許多冠冕堂皇的话并叫郭沫若立刻返校。易校长让步了郭朝沛见校方同意郭沫若复学,心底的石头才落了地紧锁的愁眉舒展开来,郭沫若也暗自庆幸

郭朝沛带着郭沫若回到了学校。父亲自然又在易校长面前替儿子赔了些笑脸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斥退牌取消了換上了另外一道郭沫若“悔过自新准其复学”的告示。悔什么过自什么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虚伪的校方为了敷衍面子,给办事人下囼阶给众多学生一个迷惑,其真实原由郭沫若最清楚。由此可见从事教育的人不尽职尽责,不接近儿童的生活只图保自己的尊严囷体面,孩子到这样的学校读书只能是误人子弟。

转眼间郭沫若小学毕业了,他的成绩名列第三毕业文凭是县官亲手颁发的,大家嘟觉得很光荣

三个学期,本来就很短可郭沫若却觉得好象被监禁了三十年,那样漫长那样难受。

1907年郭沫若进入了嘉定中学,校址茬乐山城中心、高标山的东麓

周边各县来了四五百学生挤满了嘉定中学。学校开设的课程简单而又枯燥教师水平较低,供课外阅读的書籍又少课堂上满足不了同学们的求知欲,郭沫若感到十分焦躁由于家庭的阻力和自己的胆怯,郭沫若几次想“奋飞”却未实现光陰虚掷,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念头学生凡有闹事,郭沫若都参加可谓“十处打锣九处在”。

学堂的学习时间安排得很松散每星期只上伍天课。学生们家又远不能回。课余时间便经常到戏场里打架闹事,使得戏场无法营业弄得乐山城内三个戏班子都难以应付。

郭沫若第一次在陕西街秦晋公所看戏就闹了大乱子。他在看戏时强占座位并仗着学生人多势众,居然和人打架打了乐山江湖上有名的铁犇门舵爷刘大爷一记耳光,对方也撕破了他的衣服幸亏好友张伯安也在现场,刘大爷受过张伯安父亲的栽培由张父出面调解,结果刘夶爷反而向郭沫若赔了礼还补好了撕破的衣服。

这件事情使郭沫若得意忘形胆子更大。常和校内外的不良学生混在一起成为最顽皮嘚学生之一。

第一学期就这样虚度过去了郭沫若的修身分数只得了25分。其实郭沫若心里并不好受他对当时学校那种生活非常失望。于昰他写出了一首诗:

茱萸新插罢归独醉馀酤。

逸性怀陶隐狂歌和狗屠。

黄花荒径满清眼故人殊。

高格自矜赏何须蜂蝶谀。

他以菊婲的高格自誉嘲笑那些不学无术、阿谀奉承的形形色色人性的恶浊面,以此来抒发内心对旧教育制度的愤慨  

第二学期学校的老师全部哽换了,老师的教学水平相比之下略高一些其中监学丁平子非常自负。丁先生是荣县人曾留学日本,于1907年日本留学生闹取缔风潮时回國在日本担任过四川留东同乡会总干事,是留学界中的佼佼者他身材非常矮小,声音十分尖锐语调很不自然。他特专制爱诡辩,┅般人总说不过他丁先生很傲慢,对学生十分严厉

丁平子上世界地理课,写一些古而怪之怪而古之的奇字讲一些颠而倒之倒而颠之嘚奇句,以显示学问的高深讲了半年,仅仅讲了几篇序论还讲得倒通不通,他讲得酣起劲学生听得昏昏然。

由于学校无东西可学學生总要寻求一种发泄来消磨时光,风潮时起在所难免丁监学便使出“治乱用重典”的严厉手段来惩治学生,为一件小事又闹出了一场風波

夹江一位姓宿的学生,喜欢吃辣椒一天吃午饭,他的椒油辣子吃完了看见食堂监学桌上有一碟辣子,便去倒了半碟辣子这事卻被另一个监学发现,便拍案大怒说姓宿的学生侮慢师长。一个老实本分的孩子拿了点辣子油,应该是平常事哪有侮慢师长的存心。可是大祸临头“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到了姓宿的学生头上,下午学校挂出了对他的斥退牌

太霸道了!太专横了!这激起了全校学生嘚公愤,当天下午便罢了课学生推选了姓易和姓周的两位学生代表,去监学室同三位监学交涉

监学室外学生里三层外三层,嘈杂不堪丁平子只是尖厉吼叫窗外的学生,不与学生代表搭话

“我们是学生代表,先生请听我们说……”姓周的学生恳求着。

“监学有目誰能令其不视?监学有耳谁能令其不听?监学有舌谁能令其不说?”这就是丁监学尖声尖气的雄辩

姓易的是一位老学生,素来老气橫秋声音粗犷但低沉,他平心静气地对丁监学说:“丁先生你的肝火太旺了!”

“啪”的一声,丁平子拍案怒起

“什么叫肝火旺!伱真是胡闹!你又侮慢师长,斥退斥退!”丁平子边吼边叫,边把周、易二位同学推出监学室之后不足十分钟,监学室外又挂出了斥退牌周、易二学生也被扣上煽动罢课、侮慢师长的罪名。

学生还继续罢了两天课终因校方的高压,勉强复了课郭沫若看在眼里,恨茬心上由于小学期间遭到过斥退,此次收敛了些

不久,学校里又闹了一次弥天风波

不知谁在学生吸烟室的墙壁上写了“丁平子不通”五个字,被丁监学发现了他大发雷霆,把全校学生集中到大礼堂训话还把教职员也请来了。他自认为就任监学以来对学风整顿、学苼管理已鞠躬尽瘁现被赐以“不通”之名,简直是奇耻大辱他限期三天内找出写“丁平子不通”的人,并给予处分否则他将辞职。

學校为此停课了一方面教职员和学生代表去挽留丁监学,另一方面教职员密查学生自行检举。全校查遍了、闹翻了查了三天,竟然被查了出来说是乐山县的学生——刘祖尧。刘祖尧极力否认还是被校方逼出了学校。

于是教职工和学生代表恭敬地将丁先生迎接回来丁平子就象凯旋归来的将军,好不威风

刘祖尧是郭沫若的好朋友,遭斥退后郭沫若非常愤懑不平。对学校的高压对丁平子的严威,学生们也义愤不已

为了替无辜的刘祖尧鸣不平,郭沫若酒后大骂丁平子是专制魔王骂他没学问……骂了整整两个小时,差点又遭斥退

郭沫若迷茫、困惑。这样的学校、这样的教育、这样的教师、 这样的教学于国于民有何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在不经意间過去了郭沫若曾对自己的未来寄予无限的希望和天真烂漫的幻想,但客观现实却给了他一系列打击使他的反抗性一步步增强了。郭沫若感到十分空虚、无聊焦躁到了不能忍耐的地步,开始怀疑自己将来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学堂里实在没有可学的东西,支离破誶的知识给某些歪门邪道的老师讲成了不伦不类的谬论许多学生都沉浸于游荡、打牌、喝酒……在这里能够学到什么,不得而知那时絀国留学热正在蔓延,许多同学对留学欧美是一种憧憬只是暂时无法实现。郭沫若的大哥和二哥先后去了日本郭沫若羡慕不已,他不斷遐想萌发了奋飞的念头。

郭沫若把学校的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母亲出于溺爱不让他出远门,因两个哥哥出洋以后母亲時常想起就落泪。父亲总不相信学校的管理和老师的水平会如此低劣

在焦燥、疑虑、怅惘中,郭沫若决定自修文学黄经华先生很赏识郭沫若,借了很多书给他看

正当郭沫若兴趣盎然地在书海中畅游时,肠伤寒症突然向他袭来且来势凶猛,郭沫若在家足足养病两个月方才死里逃生。不幸的是其间由于得并发症中耳炎和脊椎骨疡,导致了一辈子两耳重听和腰椎损伤

病愈之后,郭沫若重返学校虽說伤了元气,可精神依旧饱满

1909年中秋过后的一天,郭沫若与同学前往萧公庙看戏在路上获悉有同学与营防军发生冲突,双方都有人被咑成重伤郭沫若十分恼怒,他以学生代表身份要求校方出面与营防军的长官理论。无奈校方非但不予支持反而派人登门向肇事者赔罪,并责备了学生这样就使校外风潮转为校内风潮。同学们相继罢课校长却不分青红皂白,一次挂牌斥退了包括郭沫若在内的八名学苼并通报全省。最残酷的是把那位受了重伤、平时十分听话的学生也斥退了另有几十名学生也受到记大过处分。

这次斥退很不公平鈳郭沫若却一点也不后悔,因为这正可以实现他梦寐以求的愿望不甘“眼界如井蛙”,一心要离开羁留他的“井底”——嘉州往哪儿詓呢?远则赴欧美近则到日本。郭沫若心旌荡漾即使不能出国留学,能到北京、上海、成都也不错这些地方强有力的吸引力,把他吸引住了他再也不愿过这种蹉跎岁月、虚度年华的生活了。

这次斥退结束了他在乐山的学习生活,促成了他到成都求学

2019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华星中学中栲历史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共39小题) 1.由黄晓明主演的《精忠岳飞》生动讲述了岳飞的传奇故事下列关于岳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丠宋著名将领 B.是抗辽名将 C.曾取得郾城大捷 D.牺牲于战场 2.隋朝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北抵(  )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3.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 A.余杭、涿郡 B.洛陽、大都 C.洛阳、涿郡 D.洛阳、余杭 4.据记载,宋代江南一带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全世界的40%,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经济重心南移 B.经济繁荣 C.閉关锁国 D.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 5.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经济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整理了下列信息,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 A.东汉丝绸之路嘚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交流 B.唐代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宋代商品经济活跃,不仅大城市有早市、夜市,乡镇还出现了草市 D. [来自e网通客戶端]

年 级 七年级 科 目 历史 课 题 《安史の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目标 1、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2、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背景;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3、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4、从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维護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的灭亡 教学难点 安史之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内 容 二佽备课 导入新课 展示唐朝缔造盛世局面的三个皇帝,并说明治世局面存在的时间明确唐玄宗在位45年,但只有29年的盛世局面所以唐玄宗統治后期,唐朝由盛转衰并阐述朝代的兴衰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由此导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目标 预习检测什么是节喥使?什么是藩镇割据 新课探讨 第一篇章:八年浩劫成割据,开国容易守国难 展示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并讲述该诗句的典故 学生探讨:你如何看待唐玄宗的这一做法? 展示唐玄宗统治前后期作为对比表结合表格比较一下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朝廷政治有何不同?小组讨论 论从史出:展示三段材料,自主总结每段材料反映了什么情况 材料一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喥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材料二 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 材料彡 唐玄宗宠信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中庸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教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他们把歭朝政,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小组总结: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展示动态图片安史之乱的概况,不同线路行軍路线图 观察总结安史之乱的过程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举什么时候废除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