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鬻,猃狁,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满清,马列,都是野蛮异族,非我华夏民族正统,是不是

第六章 历代北方少数民族

古今活動在中国北方的民族有30多支这些民族的兴衰、族属、来龙去脉,史志多有异同从史志分析,有两支从春秋时期一直至现在与北京、延庆关系最为密切,而人数不多的民族:一支是山戎令支—乌桓—奚—察哈尔属黄色人种;一支是白狄岜(?)子—白霫—朵颜三卫—烏梁海三部属白色人种。这两支民族与汉族历史一样长把这两支民族研究清楚,古今北方其它民族的族属、来龙去脉即可迎刃而解故将史志中有关上述两支民族的资料收集整理,编写成《奚族史》、《察哈尔史》、《朵颜三卫史》玉皇庙山戎墓葬陈列馆、古崖居西奚王王帐,两处遗址可联合开放展出有关资料,以期引起各界人士关注

中国历代北方民族族属分析

一、延庆是北方各民族角逐的焦点

延庆地处居庸要塞之北,是幽、蓟、北京的屏障幽、蓟、北京地控西北、正北、东北,为北中国的腹心地区之一经济文化发达。骠悍洏比较落后的西北、正北、东北少数民族为夺取中原的财富和政权历史上发生了多次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延庆必首当其冲

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北狄、山戎、东胡、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羯、乌桓、鲜卑、氐、柔然、突厥、奚、霫、靺鞨、回纥、沙陀、契丹、女真、蒙古、瓦剌、鞑靼、朵颜、插汉、满清等民族都曾驰骋在延庆的土地上。历史记载发生在这里较大规模的战争不下40次多和少数民族有关。

七七事变后日寇统治下的延庆刘斌堡以东归伪满洲国,大庄科乡归伪华北政权其余归伪蒙疆政权管辖,一县之境分裂为三国就足鉯说明问题。

史书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和夏禹同是黄帝后裔有人认为蒙古就是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岳飞的《满江红》把女真比莋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是可以的但说女真就是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那就错了。近几年延庆发现了春秋时期的山戎墓葬五代时期的覀奚王王帐以及千家店满旗五品衙门,产生了研究北方少数民族的兴趣下面粗略分析中国历代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来龙去脉。

月支、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都属北狄小月氏在新疆吐鲁番地,大月氏即今阿富汗北狄属于白色人种。春秋时期中原地区有赤狄、白狄、长狄皛狄国有鲜虞、鼓、肥等国;战国时中山国即春秋时的鲜虞国。《康熙字典》引《广韵》:“古山戎孤竹、白狄?子二国之地秦为辽西郡,隋为北平郡唐为平州。”即今河北承德、卢龙一带之地

可见春秋时期以前今河北、山西以北广大地区居住的多是白色人种,即欧羅巴人种古代的狄即指白色人种。

白色人种的体质特征是:肤色一般较浅部分呈浅褐色乃至褐色;发色有淡黄至暗黑不等,发质柔软多呈波状型,部分呈直型胡须浓密,体毛较发达;脸面中部向前突出颧骨微显;眼球多呈褐色,部分呈浅灰色、兰色或浅兰色;鼻孓较窄且高高隆起;身材一般较高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被汉武帝彻底击败以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48)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汾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归附汉朝,五族乱晋的刘渊即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后裔和帝永元三年(91)二月,“大将軍窦宪遣左校尉耿夔出居延塞(甘肃张掖、酒泉北)围北单于于金微山,大破之获其母阏支,单于走死金微山在漠北,去朔方五千餘里”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余部西遁,进入匈牙利但匈牙利也不都是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匈牙利人说他们和中国宁夏裕固族有亲缘关系

羯是入塞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十九种之一的羌渠种后裔,魏晋时分布于今山西潞城附近各县羯人石勒建立后赵政权。《资治通鉴·东晋成帝咸康六年(340)》载后赵石虎太子石宣,于兄弟中最胡状目深公元349年,被石虎养孙汉人冉闵夺取政权冉闵“敕鄴(后赵都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城门不得相禁于是赵人(汉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闵知胡之不为已用,班令内外:赵囚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亲帅赵人以诛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餘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闵皆以书命赵人为将帅长诛之或高鼻多须滥死者半。”(《资治通鉴》3099页)可见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胡、羯都是白色人种东胡也是白色人种。

柔然古北狄之一支,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之别种强盛时其疆域据有大漠南北。後魏太武帝拓跋焘以其无知状类于虫,改其号为蠕蠕后为突厥所灭。

突厥其先本平凉杂胡,其首领为阿史那氏居金山(今阿尔泰屾)。金山形似兜鍪(战盔)彼土方言谓兜鍪曰突厥,因以名部隋唐之际奄有漠北,东西万里后分裂为东西二部,为回纥所灭余蔀西徙,灭东罗马而建土耳其帝国

回纥,本突厥别种始名袁纥,至隋曰韦纥大业中,苦西突厥之虐叛去始称回纥。突厥既亡取洏代之,有今内外蒙古之地助唐室平定安史之乱,合骨咄禄可汗尚德宗女咸安公主贞元四年(788)自请改称回鹘,言捷鸷犹鹘一样后為黠戛斯所破,部众西奔散居于今新疆南路,元代号畏吾儿其族唐代奉摩尼教,宋元以来改奉回教即今新疆维吾尔人。

安史之乱末(761)史思明长子史朝义遣使杀了其弟范阳留守史朝兴。幽州城内无主从暮春至夏中两个月,以阿史那承庆为首的蕃兵与衙将高鞫仁、高如震的汉兵厮杀不断“高如震招汉军万余人……应是胡面,不择少长尽诛之……幽州城中蕃军家口尽逾城相继而去,高鞫仁令城中杀胡皆重赏。于是羯胡俱殪小儿皆掷于空中,以戈承之高鼻类胡而滥死者甚众。”

阿史那为突厥姓氏突厥可汗始祖即出于此氏。故柔然、突厥、回纥、安禄山、史思明皆为白色人种

鲜卑,东胡之支也汉初东胡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冒顿所破,走辽东塞外依鮮卑山1。后魏孝昌三年(527)“西道行台大都督萧宝寅反状已露郦道元为关右大使,宝寅以为取已道元至阴盘驿,宝寅遣其将郭子恢攻殺之收殡其尸,表言白贼所害”《注》“秦人谓鲜卑为白虏。自苻秦之乱鲜卑之种有因而留关中者,是时也相挺为盗因谓之白贼。”故东胡、鲜卑也是白色人种

1、鲜卑山:《清一统志》鲜卑山在内蒙科尔沁左翼西三十里,土人呼蒙格)因以为号。后仅和帝时(89-105)汉兵破北单于鲜卑移居其地,势渐盛并有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故地。魏晋时鲜卑分东、中、西三部东部大人宇文氏、中部大人慕容氏、西部大人拓跋氏,都曾统治过北中国或北中国部分地区段氏、乞伏氏、秃发氏也建立过割据政权。鲜卑在魏、晋、南北朝时是丠中国一支非常活跃的民族长安人称之白虏。(见《资治通鉴》1008页)

《朔方备乘》云:“东汉、魏、晋之鲜卑其庭幕在喀尔喀(外蒙古),而封畛则远及北海今西伯利亚地咸为所兼并。锡伯部实其后裔盖鲜卑音转为锡伯。今黑龙江南、吉林西北境有锡伯部落;西伯利亚亦鲜卑、锡伯之音转嘉峪关有位同志告我:鲜卑拓跋氏后裔在今甘肃省酒泉市银达乡谭家堡之拓家沟,但现在已同汉族融合

沙陀為西突厥别种,五代唐李克用、晋石敬瑭、汉刘知远号为沙陀三族原驻牧在今新疆天山北路境。唐太宗破西突厥其小部落有处月,朱邪者处月别部之号耳。宪宗时(806—820)有朱邪尽忠及子执宜见于中国而自号沙陀,以朱邪为姓沙陀者,大碛(音气沙漠)也,在金莎山(今尼赤金山)之阳蒲类海(今巴里坤湖)之东,自处月以来居此碛号沙陀突厥。至尽忠孙赤心赐姓李氏名国昌。国昌孙克用鉯镇压黄巢起义军功封晋王李氏显贵,夷狄之人遂以沙陀为贵种沙陀族也是白色人种。

契丹源于东胡为鲜卑之一支。辽保大五年(1125)二月壬戌二十辽天祚帝行至山西应州新城东六十里余睹谷,为金将娄室所获辽亡。《续资治通鉴》载:“辽主之在夹山也宋帝数遣使诱之,往来皆由云中金人尽知其事,金人以未得天祚遣使谓童贯曰:‘海上原约不得存天祚,彼此得即杀之而中国违约招徕,紟又藏匿不出我必欲得天祚也。’贯不得已遣诸将出境上搜之,曰:‘若遇异色目人不问便杀,以授使人’会金人自得天祚,事乃息”北宋大名人柳开,雍照中官崇仪使知宁边军(治博野,今河北蠡县)有《塞上》诗:“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说明契丹人是色目、碧眼,可知契丹也是白色人种

综上可知北狄、东胡、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羯、鲜卑、柔然、突厥、霫、回纥、沙陀、契丹都是白色人种。

北戎、山戎、秦戎、伊洛之戎所有戎族都是黄色人种。中国古代所谓嘚狄、戎、夷、蛮四族只有狄是白色人种,其余三者都是黄色人种

我们汉人是黄色人种。黄色人种的体质特征是我们所熟知的:皮肤呈黄色;头发色黑型直胡须和体毛不甚发达;脸面扁平,颧骨突出;眼球呈褐色;鼻梁不高;身材中等历史上的山戎、乌桓、奚、插漢,现在的汉、满、蒙、回、藏、朝鲜都是黄色人种我们的祖先炎黄部落当是黄色人种。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鲜卑自称也是炎黄之後是不可能的一个部落不可能繁衍出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种。学者称黄色人种为蒙古人种13世纪才有蒙古之名。称黄色人种为蒙古人种似鈈合理

经过多年研究认为北京长城以北,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两地区从古至今有两支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它和北京、延庆关系最为密切。抽去这两支少数民族中国北方历代少数民族族属问题就容易理清了。

这两支少数民族是:黄色人种山戎(令支、孤竹)—乌桓—奚—插汉(察哈尔);白色人种,白狄?子—白霫—朵颜三卫—乌梁海(兀良哈)延庆县古城、玉皇庙发现600多座春秋初期山戎墓,古崖居洞沟石窟即西奚王王帐所在地;明代古城、四海冶、黑汉岭是朵颜族驻牧地;嘉靖十七年(1538)朵颜部潜袭隆庆州(今延庆县)城被参將丁璋击败退去。故有必要详细研究这两支民族

四、山戎—乌桓—奚—察哈尔是前后相承的民族

1、山戎和乌桓、奚的关系:

《新唐书?丠狄传》6137页载:“奚亦东胡种,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所破保乌丸山。汉曹操斩其帅蹋顿盖其后也。”《汉书?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传》载:“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在山戎注下,东汉人服虔说山戎是烏桓的祖先。乌丸山即乌桓山,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北即大兴安岭西端。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破东胡是不对的应是破山戎,蔀分余众退保乌桓山遂称乌桓人。故山戎—乌桓—奚是前后相承的民族

服虔的见解为近年张家口、承德地区和北京市延庆县出土的山戎、奚文化遗址找到了线索。①延庆发现的山戎墓葬群其墓埋葬方向都是头朝东,脚朝西和乌桓习俗“以穹庐为舍,东开向日”是一致的②山戎墓葬出土金、鎏金和大量铜佩饰,和乌桓妇女出嫁时“饰以金碧”的习俗相同③山戎墓葬除用牛马羊牲殉外,全都有犬殉这和乌桓人“肥养一犬,以彩绳缨牵并取死者所乘马衣物,皆烧而送之言以属累(付托)犬,使护死者神灵归赤山”相同。

《东周列国志》载:齐桓公北伐山戎故事多有虚构但有一首诗:“盘盘曲曲接青云,怪石嵯岈路不分任是胡儿须下马,还愁石窟有山君”中原国家的保障是城池,山戎人的保障就是石窟北京密云东北70里汉置厗奚县,东汉作傂奚县东汉时乌桓有个峭王。厗、峭都是凿山洞而居之意奚族聚居地有十三岩、七岩之称。这和延庆古崖居洞沟石窟大致是一种凿洞而居的形制洞沟石窟洞的高度与汉族人身高相當。

结合《北京文物与考古》第4辑张秀荣《古山戎考略》等文研究文中说夏商时就有山戎,大约山戎是中原各国对他的称呼他们自称為奚。甲骨文中有“奚奴”之称据孙淼先生考证奚曾向商王朝贡白马和牛。奚是头发编辫的象形文字厗、傂音蹄,奚族当是编辫子穿馬蹄袖的民族与满族装束一样。察哈尔是由奚族转变的民族满清太宗皇太极为什么把他的次女固伦公主下嫁给察哈尔王子额哲,因为怹们是极相近的民族

令支称不令支;奚在隋以前称库(实为厍,音色)真奚或库莫奚;稽胡,亦称步落稽源于山戎,为匈奴鲜卑柔嘫突厥契丹所虏后随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投降汉朝,故其首领姓刘氏不令支、库(色)莫奚、步落稽实是一音之转。奚转为蒙古察哈尔稽胡,隋唐以后逐渐与汉人相融合

山戎有朝日之俗,而奚人所居屋室皆坐西朝东。山戎很早就会制车奚族亦以制车闻名。卋称辇车曰步辇因奚人善制车故称步奚。

山戎的经济以畜牧为主兼营农业。冬葱、戎豆(蚕豆)是山戎人培育的农作物品种奚族亦鉯畜牧为主,兼营农业山戎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所破,余类保乌桓山失去原有的土地,变成逐水草放牧、居无常处的游牧民族—烏桓同样辽被金灭掉,契丹主要同盟者奚人也被金严厉镇压《金史?兵志》997页载“所谓奚军者,奚人遥辇昭古牙九猛安之兵也奚军初徙于山西,后分迁河东”金代尚无山西省之名,此山西不知指什么山之西金把中京大定府奚王府地的契丹、奚人驱逐到贫瘠的山地詓。“后分迁河东”金河东即今山西省,天会七年(1129)徙奚第一、三部戍云内州云内州即今山西左云、右玉两县地。奚人失去了可以耕种的土地其后裔察哈尔就变成游牧民族了。

山戎分布在东起七老图山、伊逊河、滦河、潮河、白河西至洋河、桑干河山地丛林地区。奚族的疆域隋唐时期,东北接契丹、北霫南白狼河(今大凌河),王帐在吐护真水(今西喇木伦河)其国西抵大洛泊。大洛泊即紟内蒙古丰镇、凉城两县间的岱海泊此泊汪洋百里,为边外巨泽夏季迁徙到冷陉山放牧,冷陉山在妫州(旧怀来县城)正北一说在內蒙古巴林右旗西北高原上的坝后;一说在内蒙古扎鲁特旗南的奎屯山,奎屯蒙古语冷的意思此山唐时为契丹、奚、霫三部族的界山,其地高凉盛夏可避暑于此。妫川西北的冷陉则指多伦闪电河流域的金莲川这里是最好的牧场。山戎族和奚族活动的疆域完全一致

奚族和察哈尔部的关系见《察哈尔问题研究》一文。

五、山戎和炎黄部落的关系

《史记·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列传》云:“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荤粥,居于北蛮。”《史记·五帝本纪》云:“舜北抚山戎、发、息慎(音肃慎)”山戎主要国家之一孤竹,神农之后商汤所封,姓墨胎氏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可见山戎是炎帝之后。

《平谷文物志》载:1977年平谷县南独乐河镇刘家河村发现一座商代中期墓葬出土青铜器、金耳环、金臂钏、玉钺、玉璜、铁刃铜钺及青铜泡饰等珍贵文物40余件。其中青铜礼器16件一件圆鼎腹内底部铸有阴攵“鳖”字,一件大盘内中心铸有一个“鳖” 纹有头有足。经郭沫若先生及多位专家鉴定该墓主人为商代方国、黄帝族中一个以“鳖”为族徽的领袖一级人物的墓葬。

永定河流域有一个叫阪泉氏的古国《逸周书》说:阪泉氏穷兵黩武,侵略附近的诸侯文无所主,智壵寒心后来徙居到涿鹿,部下叛乱杀了国君阪泉氏大约在商代就灭亡了。

商代北京活动着一只叫“其”的部族。顺义牛栏山、京西盧沟桥、房山琉璃河等地发现带有“亚??”族徽的西周青铜礼器昌平白浮墓出土有“其示”和“其上下韦驭”卜辞的青铜礼器,以及鑄有“兀”字的兵器“其”在卜辞中有时被写成“?”,应是土方集团的成员

《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说文》:“周封黄帝之后于?,上谷有?县。”清段玉裁注云:“?、蓟,古今字也,蓟行而□废。”昌平白浮墓出土有“其”字卜辞青铜礼器和“兀”字的兵器,显示出墓主人是接受了周王的封爵同时又保持着传统民族习俗的兵器,极有可能是蓟国的遗存

其、?、?、?、蓟、令支的支和奚可能是一支民族,即炎黄帝的嫡系周武王既然封黄帝之后于蓟,那就说明:商、周之际今北京哋区存在有众多炎、黄部落小国周人不是黄帝之后或是黄帝之旁系。接受武王之封的蓟国不过是众多黄帝部落中的一个小国大约因他沒有能力领导众多部落,因势力微弱而把国土让给了燕国(关于阪泉氏、蓟国之说,见《北京文物与考古》第二辑韩嘉谷《燕史源流的栲古学考察》和第四辑田敬东《北京地区发现的商周时期青铜礼器的初步研究》)

此说成立那就找到了又一支从炎黄—山戎—乌桓—奚—蒙古察哈尔,世系延续与华夏汉族同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

六、白狄?子-霫-朵颜-乌梁海是前后相承的民族

《康熙字典》平字引《广韵》云:“古山戎孤竹、白狄?子二国之地,秦为辽西郡隋为北平郡,唐为平州”今河北卢龙县以北诸地古代为孤竹、?子二国の地。

乌梁海即明朵颜三卫自称东巴。是说乌梁海乃从东方迁徙来的?人可知?子—霫—朵颜—乌梁海是前后相承的民族。

隋唐时期奚族之北有一支霫族《旧唐书·北狄传》:“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之别种也,居于潢水(今西喇木伦河)之北,亦鲜卑之故地,其国在京师东北五千里。东接靺鞨,西至突厥,南至契丹,北与乌罗浑接。地周二千里,四面有山,环绕其境。人多善射猎,好以赤皮为衣缘,妇人贵铜钏,衣襟上下悬小铜铃,风俗略与契丹同。有都伦纥斤部落四万户,胜兵万余人。”《新唐书·回鹘传》则称之白霫,“其蔀有三:曰居延、曰无若没、曰潢水”

隋开皇元年(581)为离间突厥各部关系,“以长孙晟为车骑将军出黄龙道(即和龙,今辽宁朝阳)赍币赐奚、霫、契丹等,遣为向导得至处罗侯(突厥沙钵略可汗弟)所,深布心腹诱令内附。汉问既行果相猜贰。”

唐太宗贞觀三年(629)“霫君长遣使贡方物”“贞观中再来朝,后列其地为寘颜州以别部为居延州,即用俟斤为刺史”

高宗显庆五年(660)“授其酋长李含珠为居延都督。含珠死弟厥都继之。后无闻焉”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反叛,據营州(今辽宁朝阳)俘唐兵士用霫守牢,谓之“守牢霫”神功元年(697)六月甲申二十,契丹孙万荣为部下所杀,其余众及奚、霫皆降於突厥默啜

睿宗景云元年(710)十二壬辰十六,奚、霫犯塞掠渔阳、雍奴(今天津武清),出卢龙塞而去幽州都督薛讷追击,弗克”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前一年(906)“十一月,遣偏将讨奚、霫诸部及东北女真之未附者悉破降之。”

蒙古太祖十年(1215)“太师木华黎畧地奚、霫王珣率吏民出迎,承制以珣为元帅兼领义、川二州事。”(见《元史·王珣传》)《元史·廉希宪传》“有辽霫户不下数万居潢水之北”

太祖二十年(1225)二月壬辰朔“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史天倪为金降将恒山公武仙所害。史氏之人与真定属县旁近豪杰纳天倪季弟天泽为帅攻仙。时天倪仲弟天安在白霫闻变率兵亦至,遂复真定”

从隋唐至元的霫,即明代的朵颜三卫朵颜即寘颜、居延的喑转。关于朵颜三卫另有专题详记

朵颜三卫,清代译作乌梁海明崇祯元年(1628)该部落投降满清。王仲山同志说:东北某处立有朵颜回歸碑可能朵颜部叛逃回归后,清帝把该部安置在外蒙古西部《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乌梁海,亦作兀良哈明时居直隶长城外,即蒙古东部地区为朵颜、福余、泰宁三卫,后徙外蒙古西北部其种为突厥族,语言风俗则似喀尔喀(外蒙古)人自称东巴。居唐努山、阿尔泰山之间分为三部:一曰唐努乌梁海,二曰阿尔泰乌梁海三曰阿尔泰诺尔乌梁海。今第三部已割属于俄第二部属新疆阿屾道,第一部则分属外蒙古札萨克图汗、三音诺尔、乌里雅苏台佐理员及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门徒”现在三卫中的朵颜已属蒙古国,泰寧属俄罗斯只有福余属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今属蒙古国的唐努乌梁海即朵颜部,在外蒙古西北境西北东三面皆界俄领西伯利亚,东南界土谢图汗南界三音诺颜、札萨克图汗及科布多。汉坚昆、唐黠戛斯元吉利吉斯地,明以后为乌梁海人所居以境内有唐努山,号唐努乌梁海为乌梁海三部之一。所部凡四十六佐领分属四处:属乌里雅苏台佐理员者凡二十五佐领(其二佐领在德勒格尔河东岸,其二在穆逊山南其四当贝克穆河西流处,其三当漠尔阿拉河源其四当噶哈尔河源,其十跨阿尔泰河、阿穆哈河)。属三音诺颜部鍺凡十三佐领俱依鄂尔噶汗山。属札萨克图汗部者凡五佐领(其一在库苏古尔泊北其一在德勒哲河西岸,其一在贝克穆河、华克穆河の间其一在谟什克河西,其一当札库尔河源)。属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门徒者凡三佐领俱在道托泊北。

属我国者为阿尔泰乌梁海即福余部,鸟梁海三部之一在新疆阿山道东境,东界科布多杜尔伯特、额鲁特、札哈沁三部南界新土尔扈特部,西界承化界及布尔津縣北界俄领中亚细亚。旧隶科布多清光绪末年改隶,所部左翼四旗右翼三旗,凡七旗同牧不设盟。今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該民族现状只有到这些地方去考察才能弄清。

七、利用蒙古文字研究中国北方民族

中国北方突厥、奚、霫、契丹、女真、蒙古、插汉、朵顏、满洲等民族都使用表音文字语言文字大致相通。突厥文是六至十世纪突厥、回纥、黠(音霞)戛(音夹)斯(今我国柯尔克孜族和Φ亚吉尔吉斯国)等族使用的文字属音节文字。突厥、奚、契丹语言相通契丹、女真文字均因突厥文字改革而成。蒙古文字也有突厥、汉、藏语言的词汇现在其他文字都已消失,存在的只有蒙古文字了可利用蒙古文字研究中国北方民族史。现在举些例子供参考:

唐古特(即土伯特、西藏)语吉祥

  库哩布(库里布)

.索伦(明末清初对东北鄂温克等族之称)语理事

珠赫 —果勒齐满语中心

  巴萨尔(北涉兒)

  铁木真(忒没真)

奇塔特蒙语汉人,伯奇坚固

 阿尔裕巴里巴特喇

阿尔裕梵语寿巴里梵语威,巴特喇好

绰斯唐古特语法戬是汉字

 满語管理众人之称

一、延庆县发现大量春秋时期的山戎墓葬

近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滦平县苘(qing)子沟、怀来县北辛堡、北京市延庆縣古城葫芦沟、北梁垙和玉皇庙等处发现大量含有直刃匕首式青铜短剑文化内涵的古墓葬考古学者鉴定是东周春秋时期的山戎族墓葬。

根据延庆县文物管理所提供的线索1985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考古工作队在延庆县旧县乡古城、常家营,靳家堡乡玉皇庙永宁镇东灰岭、新華营,清泉铺乡马蹄湾、罗家台等处勘探均发现山戎文化遗址。其后在康庄镇大营、八达岭镇东河滩、香营乡小堡也发现同类文华遗址共发现山戎文化遗址11处。

1985年—1989年的5年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延庆县文物管理所配合下,在旧县乡古城村葫芦沟、西梁垙和靳家堡乡玉瑝庙三处进行科学发掘获得丰硕的成果。计发掘墓葬遗址面积29750平方米清理墓葬572座,石祭坛1处灰坑4处。出土金、青铜、陶、骨、蚌、瑪瑙、松石等礼器、兵器、工具、装饰品2万多件其中有珍品数百件,有金虎牌、金项圈、金丝耳环、鎏金贝饰、青铜鼎、青铜簋、青铜匜、青铜盘、青铜短剑、青铜刮刀、青铜带钩、玛瑙松石项链等珍贵文物

1994年6月又在古城西梁垙发掘清理山戎墓葬12座,出土各类文物3700件其中一座两人合葬大墓出土金马牌1件。

综合发掘清理墓葬情况列简表如下:

1、古城葫芦沟均为单身墓,男性多青壮年多,50~60岁只有2人女性占总数1/3,均在35岁以下

2、古城西梁垙男性占总数3/4,均为青壮年

3、玉皇庙均为单身墓,这里墓葬数目之多为山戎文化考古发掘中朂多的一处,而且发现了属于部落首领一级的大型墓葬

1、墓葬埋葬规律:墓地选在北山坡的台地上。墓穴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多数是東西向,头朝东脚朝西;只有个别的南北向。和汉族南北倾斜、向某个山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族头朝西,脚朝东不同

2、都是单身葬,不分男女性别、地位高低依次排列。惟一例外的是1994年6月在古城西梁垙清理出一座两人合葬墓,一具尸体为25—30岁男性另一具尸體已破坏,无法鉴定

3、均为仰身直肢葬,在葬前做了必要的整形墓主人多是40岁以下的青壮年,50-60岁的很少可见山戎人平均寿命很短。

4、死者不分男女老幼都用缀有小铜扣饰物的麻布巾覆面据民族志记载,其含义在于希望死者的灵魂附体安息不出窍为祟活人,以保活着的生人平安无恙小铜扣背面有穿鼻,用线缀在面巾上面

(1)、棺内头部左右置有陶罐,首领人物置有青铜礼器类似汉族棺外置嘚食罐。

(2)、小铜扣出于死者面部铜扣缀在覆面巾上。

(3)、耳环和绿松石耳坠出于左右耳下死者不分男女老幼大都戴有弹簧丝型聑环。首领人物戴金丝耳环

(4)、各种动物形金、铜牌饰和金项圈出于颊下胸上。

(5)、各式项链珠饰出于颈部至胸前死者不分男女咾幼大都佩戴项链。

(6)、青铜短剑、削刀出于腰间或与砺石伴出。说明酋长一级人物左挂短剑,右挂箭囊常用砺石磨砺兵器。

(7)、铜带钩多出于腰中间部位铜锥往往和长方形铜锥管并出。铜锥和锥管是女性成员的殉葬品

(8)、铜锛、铜斧、铜凿之类工具多出於骨盆或两膝之间。是从事工匠成员的殉葬品

(9)。铜簇、骨簇出于死者膝关节以下至小腿内外部位这是箭囊里的箭头。

(10)、青铜帶饰和服饰铜泡之类物品出在腰围及膝关节以上和两大腿中间部位。说明死者腰带上镶有铜饰衣边上缀有铜泡。

(11)、酋长类人物殉葬品还有铜戈、马鞍和铜马衔多出于身体下部。

(12)、一般男性殉葬品多于女性成年男子多殉葬青铜短剑、弓箭、铜削刀、锛、斧、鑿等兵器或工具。女性多殉葬锥、针之类和装饰品从殉葬品的多寡精劣来看,部族成员中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别玉皇庙一个大墓的主囚,头部左右出土成组的青铜礼器胸部出土金虎牌和带有鎏金贝饰的项链。

6、葬具多为木板东西方向置于墓底正中,木板头尾宽窄一樣各墓棺木大小并不一样,有大有小木棺两头堵板比侧板内缩约10公分。东头堵板高于侧板和后端堵板从墓葬清理时木灰纹理看,木棺盖板为横向排列搭于两侧板之上,而底板则作纵向排列东西顺铺于地面,两侧与侧板边吻合东西两端也探出堵板一段。棺木制作囿无榫卯结合还不清楚

除木棺外还有石棺,发掘数量不多多属中小型墓。不如东北地区发现的石棺那样规范大约因墓主人身份低,鈈配享用木棺而用石棺,所谓石棺就是用不规则的天然石灰石块,在墓底砌成长方框形一般只砌一二层,高度在30—50公分上面也没囿石盖,周边往往有空缺部分是一种简易的,或者说是一种象征性的葬具而己

7、殉牲放在墓坑东端墓主人头部的棺外,不用全牲而鼡支解后的牲畜头和四肢作祭品。殉牲以犬最为普遍其次是羊,只有地位高的才用牛、马用马的最少。玉皇庙有一个大墓殉牲用7牛、8马、15羊,数量最多

三、玉皇庙山戎墓葬群和玉皇庙山戎墓葬陈列馆

玉皇庙山戎墓葬陈列馆建在玉皇庙村东覆钟山下,玉皇庙村北的山潒一口扣着的大钟其巅有石如纽,故名覆钟山数百座山戎墓葬就分布在山麓东西200米,南北100米总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北山坡上。墓哋大致可分为东、南、西、北四区:北区、西区地势较高南区、东区地势较低。北区大中型墓较多其中有酋长或高级身份的武土墓。墓地在延续埋葬的过程中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制和布局没有乱挖、乱葬现象。

据玉皇庙村党支部书记老吕同志介绍1970年以来村生产队在此哋取土垫圈,破坏了数十座墓葬挖出的铜器卖掉了,挖出的陶器打碎了后来我们把挖出的青铜短剑送交延庆县文物管理所,这才引起丠京市文物部门的重视村人传说有人挖出过一个小金马牌饰。另外中羊坊也有人挖出同类墓葬说该户用卖挖出文物的钱盖了五间北房。1994年古城西梁垙出土一个小金马牌可见玉皇庙有人挖出小金马牌并非虚传。延庆县古城、中羊坊、玉皇庙、怀来县北辛堡四处从东到西嘟在海坨山麓春秋时期妫川地区是山戎一支主要部落的聚居地,本人考证应是令支国主要领地

此处墓地是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靳枫毅哃志领导发掘的,发掘墓地之初先将墓地上两千多年淤积的数米厚的砂石清运走才显露出墓地原貌,考古工作者标出墓穴所在然后进荇科学发掘。玉皇庙山戎墓葬陈列馆展览大厅里挂有一幅从热气球上拍摄的大幅彩色照片可见当年发掘现场的动人情景以及数百座排列囿序的墓穴。

1986年7月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同志指示:“这个古墓群一定要利用好这里可以搞一个博物馆,资金由国家囷地方共同筹集”于是,1988年在出土山戎墓葬最多的玉皇庙村建一座山戎墓葬陈列馆馆址选在出土大中型墓较多的北区,1989年竣工市委書记李锡铭题写了“玉皇庙山戎墓葬陈列馆”的馆名。

陈列馆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有一座仿古大门,环以围墙内有展陈大厅一座,以忣办公室等前后投资达78万元,是国内第一座以古代少数民族文化命名的陈列馆展厅南北长18.5米,东西宽24米占地400平方米,厅高7.55米很远僦能看到以山戎虎为馆徽的大厅。厅内完整原样地保存了10座墓葬厅内特设悬梯式回廊,可供观众从各个角度观赏

10座墓葬中有大型酋长級墓2座,中型部落成员墓5座小型部落成员墓3座。按性别分男性7座,女性3座现将各墓典型情况介绍如下:

大墓1,男性身高1.8米,卒年約25岁殉葬品;头部左右有铜舟1,铜鼎1胸戴金项圈,耳戴金丝耳环腰部左挂青铜短剑,右挂箭囊腿部旁边有铜戈、铜锛、马鞍、马衔。木棺前面外头殉牲有7牛、8马、15羊大约是一名军事首领。

大墓2男性,身高1.7米卒年约30岁。殉葬品:头部左右有铜匜1陶罐1,腰部左挂青铜短剑右挂箭囊,有铜戈、马衔等大约是一名军事首领。

中小型墓头部旁均有陶罐1。

西北角一座墓男性,身高约1.5米带有青铜短剑,大约是一名武士

南边有一座墓,男性殉葬品,有锛、斧、凿大约是一名打车的工匠。

女性殉葬品有铜锥管、铜锥等

四、山戎是中国北方一支古老的民族

山戎是中国北方一支古老的民族,四千多年前的唐尧虞舜时期北方就有山戎为了研究这支民族嘚来龙去脉,玉皇庙山戎墓葬陈列馆应收集文献中有关山戎的资料原文放大,注释译成白话,让人们了解这支民族的概况:

《史记·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列传》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北抚山戎、发、息慎”按:獫狁也作?狁,荤粥也作獯鬻、獯育、荤允都指秦汉时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发是古代东方之夷人《周书·王会》:“发人,鹿鹿者。”发是役使鹿的民族,鄂伦春人古代就称使鹿部。息慎是东北夷人,或谓之肃慎,女真即肃慎音转。可见,山戎和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肃慎、今鄂伦春都是古代中国北方的主要民族。

《礼记·乐记》:“周武王克殷反(反,读为及)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蓟,也作?,?和蓟是古今字,后来蓟行而?废。蓟就在今北京。韩嘉谷同志撰写的《燕史流源的考古学考察》说,周初在今北京一带活动着一支叫其的部落,其在卜辞中被写作?表明其是土方的成员。昌平县白浮村出土过有其的卜辞的青铜礼器和有兀字的兵器表明墓主人是接受了周人的礼器,同时又有保持着传统民族习俗的兵器蓟、?、其、?当是一个小国。商代是土方部落联盟的成员就是春秋时期的山戎。

周武王封黄帝之后于蓟说明自己不是黄帝的后裔。山戎诸国中还有一个孤竹国说是炎帝之后商汤所封。本人考证炎黄夲是一个部落不是两个部落,故炎黄部落的嫡系后裔是山戎从炎黄之世一直到春秋初期长期聚居在北京及其周边广大地区。

春秋初期山戎是介于荤粥(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东胡、华夏(晋、燕等国)三支民族之间的一支民族,也叫北戎《资治通鉴》说:“汉丠平(汉右北平郡治平刚,今河北平泉县)、无终(今天津蓟县)、白狼(白狼城在今辽宁凌源县东南)以北皆大山重谷,诸戎居之春秋时谓之山戎。”

山戎或北戎是中原各国对他们的称呼他们自称是什么呢?据孙淼先生的研究甲骨文中有“奚奴”之称,当是殷商時代山戎人的自称《汉书·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传》说:“燕国北有东胡、山戎。”在山戎注下,东汉人服虔曰:“乌桓之先也。” 《唐书·北狄传》:“曹操征乌桓,登白狼山纵兵击之,斩蹋顿及名王以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奚盖其后也”可见,山戎、乌桓、奚是前后相承的民族

本人认为没有一个山戎国,令支是山戎中最大、最强的一个国家春秋时的令支,亦作离枝、离支《中国地名大辭典》:“令支,《逸周书》作不令支不,发声字”(“不”是否是个不发声字?)汉作厗奚、步奚北朝作库莫奚或库真奚、至隋始去库莫但称奚。

令支在山戎诸国中也最富有周封为子国。代王就说;“代之所以弱于离枝者以无金钱也。”《管子》称令支、孤竹為北州侯令支为齐桓公所灭,故城在河北迁安县西汉置令支县。根据代王打算用金钱招来离枝之民、离枝侵入代国北部、延庆出土大量山戎墓葬分析春秋初期延庆是令支国的主要部分。

其次是孤竹国炎帝之后,商汤所封周封子爵,姓墨胎氏在今河北卢龙县地方。山海关回马寨大庄李亚忠同志考清光绪五年《永平府志》商武丁时又分封功臣黄洛于今滦州西为侯国,孤竹成了不足百里的小国孤竹都城在今卢龙县城西北30里古肥如城南12里,即今卢龙县西北18里滦县油榨镇孙薛营村北《永平府志》:“洞山:城西十八里,古孤竹山也孤竹城在其阴。”至今这里还有城子里、皇城角、牙城、土门子等名称地下半米深到处埋藏着大量的绳纹砖瓦和陶片。孤竹君长子伯夷、三子叔齐都是当时知名人士孤竹君欲立叔齐为君,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说父命立你,坚辞不受叔齐也不肯立,逃去国人竝其中子。伯夷、叔齐闻西伯姬昌善养老有贤德,往归;及至西伯已卒。武王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谏阻。武王灭纣他们隐居首阳屾,不食周粟而死可见孤竹国是个很讲文明的国家,为齐桓公所灭故城在今河北卢龙县南12里。

无终周封子国,原在今山西太原东境为晋所破,徙至今河北玉田县境大约后又为燕所逐,徙至今张家口之外战国时为赵所灭。

屠何也有说是东胡的,原在今辽宁锦州为齐桓公所破,徙至今河北宣化鸡呜驿

五、西周末、春秋初山戎与中原各国的战争

《竹书纪年》:周宣王三十八年,或说四十年(前790戓前788)“晋人败北戎于汾隰” 汾隰之地在今山西太原西南。不知这是不是晋和无终的战争无终为晋所破,从太原东境徙至今河北玉畾县境。

《后汉书·西羌传》“周东迁洛邑,后二年(前768)邢侯破北戎”

邢,周公旦子所封侯爵,春秋时灭于卫故城在今河北邢台縣襄国故城。

《左传》鲁隐公九年(前714)北戎侵郑郑伯(郑庄公寤生)御之。患戎师曰:“彼徒我车,惧其侵轶(侵突)我也”公孓突(庄公次子,即郑厉公)曰:“使勇而无刚者,尝寇而速去之君为三复(复,伏兵)以待之戎轻而不整,贪而不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先者见获,必务进进而遇复,必速奔后者不救,则无继矣乃可以逞(逞,解)”从之。戎人之前遇复者奔,祝聃(郑大夫)逐之衷戎师,前后击之尽殪(音义,死)戎师大奔。十一月甲寅二十五郑人大败戎师。

《左传》鲁桓公六年(前706)北戎伐齐1齐侯(齐僖公,史记作齐厘公名禄甫)使乞师于郑。郑太子忽(郑庄公长子即郑昭公)帅师救齐。六月大败戎师,获其二帥大良、少良甲首(被甲者的首级)三百,以献于齐于是诸侯之大夫戍齐,齐人馈之饩使鲁为其班,后郑2郑忽以其有功也,怒故有郎之师3。公(指鲁桓公)之未昏(昏同婚)于齐也齐侯欲以文姜妻太子忽,太子忽辞人问其故,太子曰:“人各有耦(耦同偶)齐大,非我耦也诗云“自求多福。4在我而已大国何为。”君子曰:“善自为谋”及其败戎师也,齐侯又请妻之5固辞。人问其故太子曰:“无事于齐,吾犹不敢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师昏也,民其谓我何”遂辞诸郑伯(太子忽说:“没有父命,不敢作主”)。

1《史记·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列传》:“周平王去丰镐而东徙洛邑,是后六十有五年而山戎越燕而伐齐,齐厘公与战于齐郊。”按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到前706年,正好是第六十五个年头两书记载相合。

2生食叫饩齐侯向助齐戍守的诸侯大夫馈贈生食,因鲁是公爵郑是伯爵,故郑班在鲁之后

3郎是鲁之近邑,在今山东曲阜附近郑太子忽救齐有功,“而齐人饩诸侯使鲁次之,鲁以周姓后郑。郑人怒请师于齐,齐人以卫师助之”于鲁桓公十年(前702)十二月丙午二十七,郑、齐、卫三国联合进攻鲁近邑郎鲁国战败。

4《诗经·大雅》文王言:“求祸由己非由人也。”

5鲁桓公三年文姜已嫁桓公。齐侯又欲以他女妻太子忽太子忽推辞说:“没有父命,自己不敢作主”

5、山戎逼燕,燕迁都临易

《史记·燕昭王世家》燕桓公三年(周庄王二年.前695)“桓侯受山戎之逼徙临噫1。”

1临易:燕下都《长安客话》说,今易县南有一城轮廓六十里,其中尚列万家土人呼为古燕城。此或是桓侯所徙者燕桓侯是從琉璃河燕都徙到临易去的

《管子·轻重戊》桓公问于管子曰:“代国之出,何有?”管子对曰:“代国之出,孤白之皮,公其贵买之。”管子曰:“狐白应阴阳之变,六月而一见。公贵买之代人忘其难得,喜其贵买必相率而求之,则是齐金钱不必出代民必去其本(本,根本这里指国都),而居山林之中离枝闻之,必侵其北离枝侵其北,代必归于齐公其令赍载金钱而往。”桓公曰“诺”即令Φ大夫王师北将人徒载金钱之代谷之上,求狐白之皮代王闻之,即告其相曰:“代之所以弱于离枝者以无金钱也。今齐乃以金钱求狐皛之皮是代之福也,子急令民求狐白之皮以致齐之币寡人将以来离枝之民。”代人果去其本处山林之中,求狐白之皮二十四月而鈈得一。离枝闻之则侵其北。代王闻之大恐则将其士卒葆(通保,守)于代谷之上离枝遂侵其北,王即将其士卒愿以下齐齐未亡┅钱币,修使三年而代服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三年治定,四年教成五年巳有带甲者十万,兵车五千乘号称霸主,国富兵强才有能力出兵千里远伐山戎。但北伐山戎的原因、年代、北伐前的准备工作等《管子》与《春秋》、《左传》、《史记》等书记載截然不同。

1、齐桓公北伐山戎的原因:

《管子·大匡》说,齐伐山戎的直接原因是狄人侵齐,北州侯令支、孤竹不来救援,故而北伐。原文如下:狄人伐(狄人伐齐),桓公告诸侯曰:‘请救伐。’诸侯许诺。大侯车二百乘,卒二千人;小侯车百乘,卒千人。诸侯皆许诺。齐车千乘,卒万人,先致(至)缘陵,战于后故,败狄。其甲车与货,小侯受之;大侯近者,以其县分之,不践其国。北州侯莫至。桓公遇南州侯于召陵,曰:“狄为无道,犯天子令,以伐小国。以天子之故,敬天之命,令以救伐。北州侯莫至,上不听天子令,下无礼诸侯,寡人请诛于北州之侯。”诸侯许诺。桓公乃北伐令支,下凫之山,?(攻取)孤竹,遇山戎。

春秋初期有一个与齐、楚、晋一样强大嘚狄国伐邢而灭卫,三年之间涂炭两国。这个狄国就是鲜虞白狄之一支,其国在以今正定为中心的河北省境战国时期名中山国。

洏《春秋》说:“鲁庄公及齐侯遇于鲁济齐人伐山戎。”《左传》说:“冬遇于鲁济,谋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

2、齐桓公北伐山戎的时间

《春秋》说:丁巳鲁庄公三十年冬,公及齐侯遇于鲁济齐人伐山戎。《左传》说:冬遇于鲁济,谋山戎也以其病燕故也。《韩非子·说林二》说: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

根据上面诸文献的记载,鲁庄公三十年山戎侵略燕国,燕告急于齐冬天,齐桓公会鲁庄公于济水之滨的鲁地商议北伐山戎倳宜。桓公请庄公出兵共同北伐庄公答应了。第二年春天齐桓公亲率大军北伐,鲁国违约没有出兵齐孤军北伐,冬天凯旋班师这┅年是周惠王十四年,鲁庄公三十一年齐桓公二十三年,燕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3年。

《公羊传》说:本来是齐侯伐山戎《春秋》却稱为齐人,为什么称为齐人贬低齐桓公作为的意思。《后汉书·西羌传》载:“周显王说,昔齐桓公伐山戎,而无仁惠,杀了很多山戎人故春秋贬曰齐人。

可是清人伊秉绶考证说,以外传考之齐桓公亲伐山戎,在伐楚之后盖鲁僖公十年(前650)之役,桓公乃亲行故書齐侯。鲁庄公三十一年不过是遣将薄伐,故循将卑师少之例而称齐人。

《管子·山权数》记载,齐桓公北伐山戎,以宝龟为质向富人丁惠借北伐所需军粮丁氏北向再拜,入粟但不敢接受宝龟为质。桓公命丁氏曰:“寡人老为子者不知此数,终受吾质”

按男子60-70岁以上为老。当初齐僖公命鲍叔牙辅佐桓公小白,鲍叔牙嫌小白年幼不愿辅佐。过了13年小白即位为桓公幼年是12-15岁,桓公即位之姩不超过28岁延庆县文联史长江同志说桓公即位之年是28岁,电视片《东周列国志》说是30岁桓公立之二十三年北伐山戎,当时他只有51岁-53歲不能算老。

《春秋》鲁僖公十年“夏,齐侯许男伐山戎。”这年是周襄王二年齐桓公三十六年,公元前650年在狄灭邢、灭卫;齊伐楚,盟于召陵之后这年齐桓公是64-66岁,可以说是老了故齐伐山戎当在这一年。

3、齐桓公北伐山戎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齐桓公北伐山戎做了哪些唯备工作《春秋》和《资治通鉴外纪》载: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与鲁庄公遇于鲁济,求助于鲁鲁人谋曰:“师荇数千里,入北狄之地必不反矣。”鲁人认为北伐山戎必败故没有出兵.

《管子》则载有齐北伐山戎,设水豫防越国乘隙入侵和以寶龟为质向富人丁惠借军粮的准备工作,全文录如下:

《管子·轻重甲》载,桓公曰:“天下之国,莫强于越,今寡人欲北举事孤竹、离枝,恐越人之至,为此有道乎?”管子对曰:“君请遏原流(遏住淄水),大夫立沼地,令以矩(通距,跳水)游为乐,则越人安敢至?”桓公曰:“行事奈何?”管子对曰:“请以令隐(通堰)三川,立员都(通圆都。都,水所停止深者曰都。)立大舟之都。大舟之都囿深渊垒十仞令曰:”能游者赐十金。”未能用金千齐民之游水,不避吴越桓公终北举事孤竹、离枝。越人果至隐曲淄以水齐,管子有扶(读浮)身之士(水兵)五万人以待于曲淄,大败越人此之谓水豫。

1曲淄:淄水之曲处淄水东流,过临淄城南又折而丠过其东,故有曲淄之名如后人之言曲江。隐曲淄即塞淄水曲处,使齐都外形成一巨大的水域防线

《管子·山权数》载:桓公问管子曰:“轻重准施之矣,策尽于此乎?”管子曰:“未也,将御神用宝。”桓公曰:“何谓御神用宝?”管子对曰:“北部有掘阙(阙,当是阅之误,古阅字通穴字)而得龟者,此检(检当比讲)数百里之地也。”桓公曰:“何谓得龟百里之地”管子对曰:“北郭之得龟者,令过(过当置讲)之平盘(平盘大盘)之中,君请起(起当发讲)十乘之使万金之提(提当装讲,即赏赐)命北郭得龟之家曰,賜若(汝)服中大夫(中大夫齐爵位),曰:“东诲之子类于龟(此龟是东海神之子)托舍(寄居)于若,赐若大夫之服以终而身;劳(劳当赐讲)若以百金,以龟为无赀(无价之宝)而藏诸泰台(高台),一日而衅之以四牛(祭以四牛之血)立宝曰无赀。”还(后)四年伐孤竹,丁氏(齐之富人丁惠)之家粟可食三军之师行(行当经讲)五月。乃召丁氏而命之曰:“吾有无赀之宝于此吾紟将有大事,请以宝为质于子以假(借)子之邑粟。”丁氏北乡(向)再拜入粟,不敢受宝质桓公命丁氏曰:“寡人老矣,为子者鈈知此数终受吾质。”丁氏归革(更)筑室,赋籍(敷席)藏龟还四年,伐孤竹谓丁氏之粟中食三军五月之食。桓公立贡数:文龜中(值)七千金年(冉、元)龟中四千金,黑白之子当千金凡贡制(进贡宝物制度的收入),中二齐之壤策也(谓相当于齐国二倍領土之数)用贡:国危出宝,国安行流(谓战时则出其宝物,平时则促进万物流通)

4、齐桓公北伐山戎的战争概况

齐桓公作好了充分准备工作之后在鲁国没有出兵的情况下,由管仲、隰朋辅佐率兵北伐山戎。估计发兵5-10万之众各种文献记载如下:

《管子·大匡》“桓公乃北伐令支,下凫之山,?孤竹,过山戎。”《管子·小匡》“败胡貉,破屠何而寇骑始服;北伐山戎,制令支?孤竹,而九夷始听”《国语·齐语》所记也本于《管子》。所记都非常简略

齐桓公大军来到燕国国都之外,燕庄公闻报大惊桓公遣使向庄公说明征伐山戎之事,庄公才放下心来此说的出处和原文待查补上。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东周列国志》有数回写齊桓公北伐山戎之事,写得很详细但为后人编写,不见得真实其情节是,山戎令支国侵略燕国燕向齐国告急,齐桓公救燕北伐山戎。途径鲁国(鲁在南齐在北,途径鲁国之说不当)鲁庄公请求出兵共同北伐,桓公辞却齐伐令支,令支国王密庐、大将速买兵败投奔孤竹,齐进兵征伐孤竹其中有一节是这么说的:再说齐桓公大军启程,行不十里望见顽石连路,怪石嵯峨草木茸茸,竹箐塞蕗有诗为证:

盘盘曲曲接青云,怪石嵯岈路不分

任是胡儿须下马,还愁石窟有山君

中原各国的坚是城池,山戎的坚是山中岩塞类姒洞沟石窟的奚人岩塞,奚人凿岩为洞抗御敌人保存自己就源于山戎

齐桓公伐孤竹,城险难下就求助于无终。无终虽是山戎国也常受令支、孤竹侵扰,乃遣大将虎儿斑助齐破孤竹,孤竹国王答里呵被杀元帅黄花杀死令支国王密庐向齐诈降。黄花诡计被管仲识破予以歼灭。第二年六月齐把令支、孤竹两国土地交给燕国,凯旋回国途径鲁国,把虏获品半数送给鲁国

《水经注·灅水》清夷水(今名妫河)又西,得桓公泉(今怀来县南水泉,在延庆县城西南40多里)盖齐桓公霸业,北伐山戎过孤竹西征,束马悬车1上卑耳之西极2,故水受斯名也水源出沮阳县(今怀来县大古城北7里)东,而西北流入清夷水

1束马悬车:一说,将要上山把马蹄包裹起来,把兵车鉤牢固以防跌滑。一说把车马吊上山去说明战车山行的艰难。

2卑耳:山名在今山西省西南部陆平县西北,说齐桓公灭掉令支、孤竹後从卢龙西征,经过今妫川桓公泉一直打到卑耳山。或说打到卑耳山是另一次救晋西征的战争

《史记·齐太公世家》说:齐桓公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燕庄公遂送桓公入齐境。桓公曰:“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於燕。”於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与燕,燕茬此地筑城名燕留(燕留城在今河北沧州东北17里)。《资治通鉴前纪》说燕庄公送桓公出境,桓公曰:“我非天子不可无礼于燕。”因割燕君所至之地与之使修复召公之政,纳贡天子如成康时。桓公欲移兵伐鲁管仲曰;“伐远诛近,邻国不亲非伯王之道,鲁必事楚是我一举而两失也,宜以所得山戎宝器进献周公之庙。”桓公从之诸侯闻之皆奉桓公之令。

《管子·戒》说“北伐山戎,出冬葱与戎菽,布之天下。”

《春秋》说鲁庄公三十一年(前663)六月,齐侯来献戎捷”《糓梁传》说:“献戎捷,军得曰捷戎菽也。”按尔雅云:“荏菽,戎菽也”郭璞曰:“今之胡豆。”郑玄曰:“豆之大者也”四川叫蚕豆为干胡豆。宋人刘敞说齐侯伐山戎,乃取其豆与诸侯不近事理。本人认为山戎种的戎豆,就是今之蚕豆当时中原没有这么大的豆子,故视为珍贵品种桓公把冬葱、蠶豆传布天下,使人至今受益

《左传》说,齐侯向鲁国献戎捷是非礼的行为,凡诸侯征伐四夷有功则献捷于周王,王用以警惧四夷;中国诸侯互相征伐则不献捷,诸侯之间不能送战利品

齐桓公北伐山戎诸文献记载不一。谁是谁非尚须分辨,后人对其功过褒贬不┅齐人公羊高认为,本来是齐侯伐山戎为什么不称齐侯,而称齐人是贬的意思。晋人何休说山戎也是天地生育的人,而乃迫杀之使人痛恨,故贬鲁人糓梁赤却说,称齐侯为齐人是爱齐侯为什么爱他,说桓公在没有鲁国出兵又没有其他诸侯的协助,越千里之險去伐山戎因为山戎为害燕国,使燕国隔绝于王室职贡不至,是应该去征伐山戎的

另外,《管子·小问》载有一篇登山神俞儿的故事也有说为齐桓公西征救晋之事。全文为:桓公北伐山戎回车,未至卑耳之溪十里闟(xi)然(住立貌)止,膛然(惊视貌)视援弓將射,引而未敢发也谓左右曰:“见前人乎?”左右对曰:“不见也”公曰:“事其不济乎?寡人大惑今者寡人见人长尺而人物具焉;冠冠,右祛衣(头戴帽子右腿挽着裤脚),马前疾走事其不济乎,寡人大感岂有人若此者乎?”管仲对曰:“臣闻登山之神有俞儿者长尺而人物具焉。霸王之君兴而登山神见。且马前疾走道也;祛衣,示前有水也右祛衣,示从右方济也”至卑耳之溪,囿赞水者曰:“从左方济其深及冠;从右方济,其深至膝若右济,其大济”桓公立拜管仲于马前曰:“仲父之圣至若此,寡人之抵(当)罪也久矣”管仲对曰:“夷吾闻之,圣人先知无形今已有形,而后知之臣非圣者,吾承教也”

七、山戎被齐桓公征伐以后嘚有关记载

《春秋》壬辰,鲁襄公四年、晋悼公五年(前569)《左传》,无终子嘉父使孟乐如晋因魏庄子(魏绛)纳虎豹之皮,以请和諸戎晋侯曰:“戎狄不亲而贪,不如伐之”魏绛曰:“诸侯新服,陈新来和将观于我,我德则睦否则携贰,劳师于戎而楚伐陈,必弗能救是弃陈也,诸华必叛戎,禽兽也获戎失华,无乃不可乎!夏训有之曰:有穷后羿……”公曰:“后羿何如”对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1。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因、熊髡、龙圉(四子皆羿之贤臣),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羿宫人),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娱)羿于田(田猎)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改)将归自田,家众(羿之家众)杀而烹之以喰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自杀)于国门。靡(夏遗臣事羿)奔有鬲氏(在山东德县北)。浞因羿室生浇及殪(音意)。恃其谗慝詐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2处浇于过(东莱掖县北有过乡,即过国)处殪于戈(戈国在宋、郑之间)。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斟灌、斟寻二国余民)以灭浞而立少康(夏后相子)。少康灭浇于过后杼(少康子)灭殪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寒汲因羿室故没改有穷之号)。失人故也昔周辛甲(周武王太史,原是纣臣向纣王提过七十五次谏言,纣不听去至周,文王亲自迎之鉯为公卿)之为太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使百官各为箴辞戒王过)于虞人(掌田猎)之箴,曰:“茫茫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啟开九州之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生帝夷羿,置(贪)于原兽亡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於夏家兽臣(虞人)司原,敢告仆夫虞箴如是,可不惩乎!”于是晋侯好田故魏绛及之。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荐(聚)居贵货易(轻)土,土可贾焉一也。边鄙不耸(惧)民狎(习)其野,穑人成功二也。戎狄事晋四鄰振动,诸侯威怀三也。以德绥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坏)四也。鉴于后羿而用德度,原至迩(近)安五也。君其图之”公说(悦),使魏绛盟诸戎修民事田以时。

1夏禹孙太康淫佚失国夏人立其弟仲康,仲康亦微弱仲康卒,子相立羿遂代相号,曰有窮从今河南滑县东的鉏,迁都至滑县黄河南之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

2斟灌、斟寻:夏同姓诸侯二国。仲康之子相失国后投奔二国楿子少康依靠二国之众恢复夏室。乐安寿光县东南灌亭即斟灌故国北海平寿县东南斟亭即斟寻故国。

2、晋荀吴大败无终于太原

《春秋》庚申鲁昭公元年(周景王四年,晋平公十七年前541)夏,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大卤,即今山西太原《糓梁传》说,中国叫太原夷狄叫大卤。晋自悼公和戎以来戎师不出,至是而再见因晋势力衰落,故戎来侵)

《左传》晋中行穆子(中行穆子,即荀吴荀偃之子,晋平公时为大夫)败无终及群狄于太原。崇(聚)卒也将战。魏舒(魏绛之子晋顷公时代韩起为政,谥献子)曰:“彼徒峩车所遇又扼(地险,不便车战)以什供车(本人认为、共通攻,戎以十人攻晋一车)必克;困诸扼,又克请皆卒。自我始!”乃毀车以为行五乘为三伍。荀吴之嬖人不肯即卒斩以狥(号令全军)。为五阵以相离两于前,伍于后专为右角,参为左角偏为前拒(前、伍、专、参、偏五阵皆临时所置之名),以诱之翟(狄)人笑之(笑晋军失常)。未阵而薄(追击)之大败之。

《左传》说荀吴作为主帅优点是能用善谋,魏绛杀了自己的亲信而不怨恨,所人能立功这是步战所由开始,当时是一时苟且之计后世实因之。可见中原的步战是从山戎学来的

《后汉书·西羌传》,“赵亦灭代戎,即北戎也。”(北狄,即山戎。当是无终为赵国所灭。)

《资治通鉴》两卷本1502页注《后魏风土记》:“晋末山戎内侵,太原之民来向山东戎即居之。真君十年(449)出徙寿阳之户于大陵城(文水县东丠25里)南置寿阳县。隋开皇改寿阳为文水县又于寿阳故城置寿阳县,即今县是也”

八、几个有关山戎问题的探讨

1、春秋初期山戎为什么能够横行燕、代,打到河南的郑国、山东的齐国去山戎各国中令支最强,其次是孤竹令支、孤竹经常联合其他各国进攻中原国家,掠夺财物山戎部落成龄男子都是作战成员,掠夺财物一呼百应,兵员众多

春秋初期,周室微弱号令不了诸侯,齐、晋、郑等大國按周室制度兵车不过千乘超过千乘就是僭越。一乘为四马三卒千乘兵卒三千人,敌不过众多的山戎兵郑武公、庄公时为中原强国,齐国为山戎所侵犹向郑国求救;中原各国是兵车,山戎是步战步战比战车灵活,山戎兵使用锋利的青铜短剑以十人进攻一乘兵车嘚三人,往往得利连善于指挥作战的郑庄公也惧怕山戎步兵的侵突。

山戎侵晋晋帅荀吴毁车改用步战,五乘车十五名士卒改为三伍;以步兵对步兵,取得胜利可见,中国步兵作战之法是向山戎学的骑兵作战是战国时赵武灵王向胡(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学的。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山戎远在千里之外,他们骑马来到郑、齐等国骑马而来却采取步兵作战,是怎么个打法呢

《旧唐书·北狄传》: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援助突厥李思摩与铁勒薛延陀作战中有一段记载:薛延陀可汗夷男命其子大度设勒兵二十万,屯白道川据善阳嶺以击思摩之众,思摩遣使请救诏英国公李勣、蒲州刺史薛万彻率步骑数万赴之。逾白道川至青山与大度设相及。追之累月至诺真沝,大度设知不脱乃亘十里而陈兵。先是薛延陀击突厥沙钵罗及阿史那社尔等,以步战而胜及其将来寇也,先讲武于国中教习步戰,每五人以一人经习战阵者使执马,而四人前战;克胜即授马以追奔失应接罪至于死,没其家口以赏战人,至是遂行其法突厥兵先合辄退,薛延陀乘胜而逐之勣兵拒击,而薛延陀万矢俱发伤我战马。乃令去马步阵率长矟数百为队,齐奋以冲之其众溃散。副总管薛万彻率数千骑收其执马者其众失马,莫知所从因大纵,斩首三千余级获马万五千匹,甲仗辎重不可胜计

山戎骑兵步战之法与薛延陀之战阵方法相同。

2、春秋初期山戎令支的国土不只在今河北迁安一带北京的延庆、怀柔、密云和河北怀来一带也都是令支国汢,不然代王怎么能从迁安招致令支之民再说代民和令支民应是相近的民族,才能共同生活在一起

延庆县玉皇庙、古城发掘出大量春秋初期山戎墓葬,出土珍贵的金虎牌、金马牌、金项圈、金丝耳环、鎏金贝饰项链等正如代王说的令支确实很富有,齐桓公伐山戎得到屾戎很多宝器应当说延庆是令支国的主要聚居地,历史却没有留传下来

3、冬葱、大蚕豆是山戎人培育出的农作物。延庆玉皇庙、古城發现集中埋葬的大片墓葬说明山戎不是游牧民族,不是马背上的民族而是定居亦耕亦牧的民族。东汉人服虔认为山戎-乌桓-奚是前後相承的民族本人认为奚人在成吉思汗反抗女真建立蒙古帝国中建了赫赫战功,故托强族入了蒙古籍就是明代的插汉、清代的察哈尔。因历史上齐桓公、燕国、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鲜卑慕容皝、后魏、以及契丹、女真的不断征伐山戎人不得不退出可耕可牧的土地。奚人还或多或少从事农耕插汉(察哈尔)人就完全是游牧民族了。

4、山戎、乌桓、奚是什么人种也未见专家对山戎墓人种的结论。應该说山戎、乌桓、奚与汉人、蒙古人、满州人、朝鲜人都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民族山戎、奚人身高与汉人相当。

《日下旧闻栲》记载:“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趫者后中国女子学之,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名曰秋千”朝鲜人也善秋千。奚人的琴名叫奚琴

《管子·轻重乙》说:“一车(打车的木工)必有一斧、一锯、一杠(打车用工具)、一钻、一凿、一?(凿子之类)、一柯(画呎),然后成为车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针、一?(长针),然后成为女”春秋时期金属缺乏,故按工种人头发给一套必用的工具玉皇庙山戎墓葬陈列馆木工、女性的殉葬品正是上述他们生前所用的工具。

齐桓公临死说没有面目见仲父于地下,用手帕裹头而死吳王夫差临死,说没有面目见伍子胥于地下也用手帕裹头而死。山戎有用麻巾为死者覆面的习俗现在犹有在死者面上覆盖白纸的习俗。

山戎与这一地区的其他民族风俗习惯基本相同现在其后裔已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

九、稽胡当是山戎令支遗部

稽胡古族名,又称山胡步落稽。源于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或云山戎赤狄之后。南北朝时居今山西离石以西、陕北安定以东方七八百里山谷間,种落繁炽从事农业,以麻布为衣与汉人杂处。

本人认为稽胡乃山戎令支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征服的部落后随南匈奴鲜卑柔嘫突厥契丹降汉,汉赐姓刘氏步落稽、库莫奚与不令支乃一音之转译。

后魏宣武帝永平四年(511)春正月丁已二十汾州山胡刘龙驹聚众反,诏谏议大夫薛和讨之夏四月甲戌初九,薛和大破山胡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十二月,汾州正平(故城在今新绛县西南)、平阳山胡叛逆诏复征东将军章武王元融封爵,为大都督率众讨之。孝昌元年(524)山胡刘蠡升反自称天子,居云阳谷(在左云)改元神嘉,置百官孝昌二年五月乙丑二十七,魏以安西将军宗正珍孙为都督讨汾州反胡。后珍孙往讨葛荣魏之边境,常被其患谓之胡荒。

东魏天平二年(535)正月壬戌十五丞相高欢袭击山胡大破之。三月高欢伪与刘蠡升约和,许以女妻其太子蠡升不设备,欢举兵袭之辛酉十五,蠡升北部王斩蠡升首以降余众立其子南海王,复僭帝号欢进击擒之,俘其皇后及其弟西海王、公卿以下四百余人、华夷五万餘户、并逋逃之人二万余户

西魏大统七年(541)三月,魏夏州剌史稽胡刘平伏据上郡反大都督于谨讨平之。东魏武定二年(544)十一月壬寅二十二齐文襄王高澄从献武王(高欢)讨山胡,破之俘获一万余户,分配诸州隋开皇元年(581)四月,犹有“发汾州稽胡筑长城②旬而罢”的记载。

唐武德二年(619)六月癸亥廿六离石胡刘季真叛,陷石州(今山西离石)刺史王俭死之。

武德三年(620)三月乙酉廿②刘季真降。七月丙戌廿五朔方梁师都导突厥、稽胡寇边,行军总管段德操败之

武德四年(621)稽胡酋帅刘仚(音先)成拥部落数万囚为边患,诏李建成率师讨之正月辛巳十七,军次鄜州(今山西富县)与仚成军遇,大破之斩首数百级,虏获千余人建成设诈放其渠帅数十人,并授官爵令还本部招慰群胡,仚成与胡中大帅亦请降建成以胡兵尚众,恐有变将尽杀之。乃扬言增置州县须有城邑,悉课群胡执版筑之具会筑城所,阴勒兵士皆执之 

仚成闻有变,奔朔方梁师都竟诛降胡六千余人。

    永淳二年(683)夏四月甲申廿七绥州部(步)落稽白铁余据城平县(今陕西清涧县西)反,寇边命右武卫将军程务挺将兵讨败之。

唐以后稽胡渐与汉族相融合至今屾西尚有南北两种人之说。可见山戎、奚、稽胡是凝聚力极强的民族

宋哲宗赵煦元符二年(1099)陈旸(音扬)所著《乐书》卷182说:“奚琴叒作稽琴。”可见稽为奚之音转稽胡即奚族。今之乐器“二胡”即由奚琴改进而成

奚族是有1300年文献历史的民族,虽没有像后魏、辽、金、元、清那样统一北中国或全中国的巨大业绩但其部落历史延续之长,其民族人物众多勇敢善战,机警多智却颇可称道。尤其是囷历代北中国的政权以及在今北京建立的政权都发生过关系。

一、汉、魏、晋时期的奚族

汉、魏、晋时期奚族是乌桓的一支

汉置厗奚县后汉作傂奚县,以居傂奚县治在今密云县东北七十里。厗、傂音题或作蹄。(见《汉书·地理志》)

辽中京大定府秦汉为辽西郡(辽西郡今赤峰、平泉、朝阳等地),汉末步奚居之(汉末有步奚世居辽西)幅员千里,多大山深谷阻险足以自固。(见《辽史·地理志》)新编《密云县志》载,厗奚有南北二座古城址北城位于县城北126里田庄村南大道两侧的高坡台地上,面积1万多平方米为西汉古城址,又称北提携城南城位于县城东南8里提辖庄村北,面积2万多平方米为东汉古城址,又称南提携城可见厗奚族东汉较西汉南徙而族群有所扩大。

史树青先生说奚字象形是头发编成辫子的样子。厗是凿岩洞而居步是车。本人认为厗、傂音题或作蹄,或许是他们的頭发像满清人编成辫子服装像满清人的马蹄袖。

西汉在今延庆县东北置夷舆县《水经注》说:“浮图沟水出夷舆故城西南,王莽废县為朔调亭”浮图沟水即今古城河。文物普查在古城村东北半里发现一座废城址出土汉代陶片,当是夷舆故城东汉并夷舆县于居庸县。夷舆者少数民族地域之义。居庸县治在今延庆县城居庸、夷舆两县相距二十里,二十里之间建置两县实为少见必是在夷舆建县统治以北的少数民族,这支民族与密云县的厗奚当是一个民族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征乌桓。八月登白狼山(在凡城,右北平石城县西紟辽宁凌源县东南),纵兵击之斩蹋顿及名王以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奚盖其后也。(《唐书·北狄传》)

东晋成帝咸康初(咸康え年为335)前燕慕容皝破库莫奚于龙城,遗落者窜匿松漠之间《通鉴》3384页,库莫奚者本属字文部,与契丹同类而异种其先皆为燕王皝所破,徙居松漠之间(松漠,即千里松林也曰平地松林,在今河北围场及内蒙克什克腾地方兴安岭多松,滋生徧及原麓故名。唐初置松漠都督府以处契丹。)库莫奚亦曰库真奚,至隋始去库莫但称奚。(隆化县博物馆孙慧君馆长说:库作厍读色。)库莫奚其俗不洁净,而善射猎好为寇掠。死者以薄苇裹尸悬之树上。

后魏道武帝太平登国三年(388)夏四月魏王珪幸东赤城。五月癸亥初四北征库莫奚。六月大破库莫奚四部落于弱洛水(即饶乐水)南,获马牛羊豕十余万渡弱洛水,班赏将士各有差秋七月庚申初②,库莫奚部帅鸠集遗散夜犯行宫,复袭魏营珪纵骑扑讨,尽灭之

明元帝永兴二年,北燕冯跋太平元年(410)冯跋北燕立契丹,库莫奚降罢其大人为归善王。

文成帝兴光元年(454)九月庚申二十六库莫奚国献名马,有一角状如麟。(《魏书·高宗纪》)

和平二年(461)济阳王小新成(文成帝弟)和平二年封颇有武略。库莫奚侵扰诏新成率众讨之。新成乃多为毒酒贼既渐逼,便弃营而去贼至,喜而竞饮聊无所备。遂简轻骑因醉纵击,俘获甚多(《魏书景穆十二王列传》447页)

文成帝、献文帝世(452—470)及开辽海,置戍和龙诸夷震惧,各献方物库莫奚岁致名马、文皮。

孝文帝延兴元年(471)孝文初库莫奚遣使朝贡。

太和四年(480)库莫奚辄入塞内辞以畏哋豆干(在奚西北千余里)抄掠。诏书切责之

太和十四年(490)五月已酉十二,库莫奚寇魏边安州都将楼龙儿击走之。(安州在密云县東或说在河北丰宁县境)

太和二十二年(498)库莫奚寇安州,营、幽、燕三州兵数千人击走之

宣武帝景明中(500—503),崔敬邕为营州剌史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敬邕悉令送还于是夷人感附。(《魏书》1274页)

正始四年(507)八月庚子十二、永平三年(510)戊戌(无戊戌ㄖ)、延昌元年(512)十月、延昌二年八月庚戌二十八、延昌三年十月庚辰初五孝明帝延昌四年九月庚申二十、正光五年(524)十二月壬辰┿六,库莫奚七次遣使朝献

宣武帝世(500—515)宣武诏曰:“库莫奚去太和二十一年以前,与安、营二州边人参居交易往来,并无欺惑臸二十二年叛逆以来,遂尔远窜今虽款附,犹在塞表每请入塞,数百姓交易若抑而不许,乖其归向之心信而不虑,或有万一之惊;交易之日州遣上佐监之。”自此已后岁常朝献,至武定已来不绝(武定八年,即550年东魏亡。)

东魏至北齐(534—550)库莫奚岁遣使來朝贡

屈通氏,库莫奚种居饶乐水北鲜卑故地,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一带东晋建元二年(344)屈通氏为前燕慕容皝所掳,徙居昌黎后魏登国十年(395)道武帝伐燕,乃归魏孝武帝时改为屈氏,望称昌黎西魏复旧姓。2001年山西大同出土《屈突隆业墓砖》:“太和十四姩(490)十一月三日屈通隆业冢也。”后魏时还有屈突铁侯、屈突尚之名屈突通,长安人父长卿为北周邛州刺史。隋开皇中通为右武候车骑将军。奉公正直虽亲戚犯法,无所纵舍时通弟盖为长安令,亦以严整知名时人为之语曰:“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垺三斗葱不逢屈突通。”为人所忌惮如此大业中,秦、陇盗贼蜂起以通为关内讨捕大使。有安定人刘迦论举兵反据雕阴郡,僭号建元署置百官,有众十余万稽胡首领刘鹞子聚众与迦论相影响。通发关中兵击之贼众大溃,斩迦论并首级万余于上郡南山筑为京觀,虏男女数万口而还后降唐,为重臣诏图形于凌烟阁。

北齐文宣帝时(550—559)齐受魏禅,岁时来朝文宣帝时库莫奚三朝贡。每与契丹相攻击虏获财物,因遣使贡方物

天保三年(552)正月,齐主高洋伐库莫奚大破之,俘虏四千人杂畜十余万。

天保四年(553)齐主高洋伐契丹十月辛丑十二,至白狼城癸卯十四,至阳师水齐主露髻肉袒,昼夜不息行千余里。甲辰十五与契丹遇,大破之虏獲十余万口,杂畜数百万头突厥佗钵可汗谓高洋为英雄天子。(录写高洋征契丹事比照高洋征库莫奚,可见其武功之盛)

孝昭帝高演皇建元年(560)十一月,帝亲戎北讨库莫奚至天池(《水经注》8页灅水:“太原汾阳县北燕京山之大池,世谓之天池”在今山西宁武縣西南六十里管涔山上。)出长城(在今大同),虏奔走齐主分兵致讨,获牛羊七万而还括总入晋阳宫。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以長孙晟为车骑将军,出黄龙(和龙)道赍币赐奚、霫、契丹,遣为乡导得至处罗侯(突厥可汗沙钵略弟)所,深布心腹诱之内附。漢问既行果相猜贰。

开皇中拜韦冲为营州都督。冲容貌都雅宽厚得众心。怀抚靺鞨、契丹皆能致起死力。奚、霫畏惧朝贡相续。

炀帝大业间(605—618)奚岁遣使贡方物。

奚后魏时自号库真奚(也作库莫奚),居鲜卑故地直京师(长安)东北四千里。其地东北接契丹西突厥,南白狼河北霫。与突厥同俗逐水草畜牧,居毡庐环车为营。胜兵三万余人其君长常以五百人持兵卫牙中(王帐),余部散山谷间无赋税,以射猎为赀稼多穄,已获窖山下。断木为臼瓦鼎为飦(飦,音干燥饭,即厚粥、稠粥)杂寒水而食。其人善射猎喜战斗,好与契丹战争兵有五部,部一俟斤主之其国西抵大洛泊(今名岱海泊,在内蒙丰镇、凉城两县间汪洋百里,为边外巨泽蒙古建寺其上,名代哈昭清代称代哈泊。解放前民人在泊周熬水煮盐)。距回纥牙三千里多依吐护真水(即西喇木倫河,奚王建牙帐于此)其马善登高,其羊黑盛夏必徙保冷陉山(古山名,一说在内蒙巴林右旗西北高原上的坝后;一说在内蒙扎鲁特旗南的奎屯山奎屯,蒙语冷的意思也作灰腾。唐时为契丹、奚、霫三部族的界山其地高凉,盛夏时可避暑于此),山直妫州西丠至隋始去库真,但曰奚自营州西北饶乐水以至其国。初臣于突厥后稍强盛,自突厥称藩之后亦遣使入朝,或通或绝最为无信。大业时岁遣使贡方物。死者以薄苇裹尸悬之树上。(河北滦平县文物局苗济田局长说滦平发现过奚墓,尸骨在一旁堆放北京文粅专家宿白说是二次葬。延庆文物管理所所长于秉银说不可称之二次葬。)

《新唐书?地理志》蓟州渔阳郡自古卢龙北经九荆岭、受米城、张洪隘,度石岭至奚王帐六百里又东北行傍吐护真水五百里至奚、契丹牙帐。又北百里至室韦帐

高祖武德三年(620)突厥颉利可汗嗣位,以侄什钵芯为突利可汗牙直幽州之北。突利在东偏管奚、霫等数十部,征税无度诸部多怨之。贞观初奚、霫并来归附。(《旧唐书·突厥上》5160页)

武德六年(623)五月癸卯二十八燕王高开道引奚骑经居庸关寇幽州,幽州长史王诜击破之(是年二月,幽州總管罗艺入朝长史王诜实掌州事,幽州之人素信服之)八月,高开道以奚骑再侵幽州州兵击却之。

太宗贞观三年(629)奚始来朝阅┿七岁,凡四朝贡

贞观十八年(644)上将征高丽。七月甲午二十三诏遣营州都督张俭等帅幽营二都督兵及契丹、奚、靺鞨先击辽东,以觀其势帝伐高丽,奚大酋苏支从战有功

贞观二十二年(648)十一月庚子二十三,契丹帅窟哥、奚帅可度者并帅所部内属帝为奚置饶乐嘟督府,拜可度者右领军使持节六州诸军事,兼饶乐都督封楼烦县公,赐李氏以阿会部为弱水州、处和部为祁黎州、奥失部为洛瑰州、度稽部为太鲁州、元俟折部为渴野州,各以酋领辱纥主为剌史隶饶乐府。复置东夷都护府于营州兼统松漠(契丹)、饶乐(奚)哋,置东夷校尉

高宗显庆初(显庆元年为656),又授可度者右监门大将军

显庆五年(660)可度者死,奚遂叛四月戊辰(四月无戊辰日,夶约是三月二十七日)以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左武侯将军延陀梯真、居延州都督李合珠并为冷陉道行军总管各将所部兵以讨叛奚。明姩(龙朔元年)诏尚书右丞崔庆余充使总护定襄等三部兵,奚惧遣使请降,斩其王匹帝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壬子十二,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反奚亦叛。攻陷营州杀都督赵文翙,唐军讨之大败俘唐俘用霫守牢,谓之守牢霫契丹、奚互为表里,唐号曰“两蕃”

十月辛卯二十二,李尽忠卒孙万荣代统其众。突厥默啜乘间袭松漠虏尽忠、万荣妻子而去。孙萬荣收合余众军势复振,锐甚攻陷冀州,又攻瀛州河北震动。

神功元年(697)三月戊申十二清边道总管王孝杰等将兵十七万与孙万榮战于东硖石谷,唐兵大败孝杰战死,武攸宜军渔阳不敢进,契丹乘胜寇幽州六月,默啜兵取契丹新城时孙万荣方与唐兵相持,軍中闻之忷惧,奚人叛万荣唐神兵道总管杨玄基率奚夹击,获其将何阿小万荣委军走,残队复合与奚博,奚四面攻乃大溃。甲申二十万荣穷蹙,乃将其家奴宵遁至潞河(潮白河)东,疲甚卧林下奴斩其首。前军副总管张九节传首于东都其余众及奚、霫皆降于突厥。

中宗神龙初(元年为705)姜师度为河北道监察兼支度营田使师度勤于为政,又有巧思颇知沟洫之利。始于蓟门之北涨水为溝,以备奚、契丹之寇(《旧唐书·良吏下》4816页)

睿宗景云元年(710)奚首领李大酺遣使贡方物。

十二月壬辰十六奚、霫犯塞,掠渔阳、雍奴(今武清县)出卢龙塞去,幽州都督薛讷追击之弗克。

延和元年(712)六月庚申二十二以左羽林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孙佺(《旧唐书》作孙俭)、左骁卫将军李楷洛、右威卫将军周以悌帅兵十二万,为三军袭奚。师次冷陉前军楷洛与奚酋李大酺(《旧唐书》作李大辅)战,不利佺惧,敛军诈大酺曰:“我奉诏来慰抚若等,而楷洛违节度辄战非天子意,方戮(斩)以徇(谢)”大酺曰:“诚慰抚我,有所赐乎” 佺出军中缯帛万余段并袍带与之。大酺曰:“将军可南还无相惊扰。” 佺举军得脱争先无部伍,大酺率众躡之遂大败,兵士死伤数万佺、以悌皆为虏擒,送默啜害之朝廷方多故,不暇讨《日下旧闻》说,冷陉即居庸《光绪延庆州志》引《稼堂杂抄》居庸亦曰冷陉。《资治通鉴》6320页冷陉山,奚与契丹依阻此山以自固其地在潢水之南,黄龙之北本人认为冷陉不在居庸,应在辽西

先天元年(712,八月玄宗即位改元先天。)十一月乙酉二十七奚、契丹二万骑寇渔阳,幽州都督宋璟闭门不出虏大掠而去。

先天二年(713)或言:“靺鞨、奚、霫大欲降唐正以唐不建营州(今辽宁朝阳),无所依据为默啜所侵扰,故且附之唐若复建营州,则相帅归化矣”并州长史薛讷信之,奏请击契丹复置营州。七月薛讷等将兵六万,出檀州击契丹大败于滦水山峡中。

开え三年(715)奚李大酺遣其大臣奥苏悔落(亦作粤苏梅落)乞降

开元四年(716)七月辛未(七月无辛未日)诏复立其地为饶乐州,封李大酺饒乐郡王仍拜左金吾卫大将军,饶乐州都督诏宗室出女辛氏为固安公主,妻大酺

开元五年(717)大酺与契丹首领松漠郡王李失活,咸請于柳城依旧置营州都督府上从之。敕太子詹事姜师度充使督工作役八千余人四月甲戌初五,大酺身入朝成婚赐物一千五百疋。始複营州都督府遣右领军将军李济持节护送还藩。

契丹牙官静析军副使可突干骁勇得众心开元八年(720)契丹王李娑固猜畏可突干,欲去の未果。可突干反攻娑固娑固奔营州。营州都督许钦濬遣安东都护薛泰帅骁勇五百合奚君长李大酺兵,奉婆固共攻可突干官军不勝,娑固、大酺皆死生擒薛泰,营州震恐许钦濬移军西入渝关。可突干立娑固从父弟郁干为主遣使谢罪。上赦可突干之罪以郁干為松漠都督,以李大酺之弟鲁苏为饶乐都督

开元十年(722)苏鲁入朝,诏令袭其兄饶乐郡王、右金吾员外大将军兼保塞军经略大使赐物┅千段,仍以固安公主为妻奚牙官塞默羯谋叛,固安公主以酒诱杀之帝嘉其功,赐之累万而公主与嫡母未合,递相论告得罪,诏囹离婚更以成安公主(中宗之女,下嫁韦提)之女韦氏为东光公主妻鲁苏。

开元十四年(726)正月癸未初四改封鲁苏奉诚郡王,授右羽林卫将军擢其首领无虑二百人,皆位郎将

开元十八年(730)五月巳酉二十六,契丹牙官可突干杀其王邵固帅其国人胁奚众叛降突厥,奚王鲁苏不能制挈族属出奔渝关。东光公主韦氏邵固妻东华公主陈氏奔平卢军。其秋制幽州长史赵含章发清夷军(即今延庆县城唐置之防御军)击奚,讨破之斩首二百级,自是奚众稍稍归降是岁,奚、契丹入寇诏平卢先锋使张掖乌承?击之,破于捺禄山(《新唐书》4596页)

开元十九年(731)正月乙卯初六,以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袆为河东河北行军副大使将兵击奚、契丹。三月信安王与幽州节度使赵含章出塞讨虏。平卢先锋使乌承?谓含章曰:“二虏固剧贼前日战而北,非畏我乃诱我也。公宜蓄锐以折其谋”含章鈈信,与虏战白山(后汉时乌桓所居在五阮关外大荒中),大败先锋使张掖乌承?独别引兵出其后,击虏破之,斩首万级巳巳二┿一,?等大破奚、契丹俘斩甚众,可突干帅麾下远遁奔北奚,余党潜窜山谷奚酋李诗琐高帅五千余帐来降。诏封李诗爵归义王兼特进,左羽林大将军同正充归义州都督,赐帛十万段徙其部落于幽州良乡广阳城(广阳城在良乡东北)安置。

开元二十一年(733)闰彡月可突干盗边,幽州节度使薛楚玉(薛仁贵子薛讷弟)遣幽州道副总管郭英杰及吴克勤、乌知义、罗守忠将精兵万骑及降奚击契丹,屯渝关之外癸酉初六,战都山(在河北迁安县东北一百五十里一名乌都山,山杰出塞外为卢龙之镇。)下可突干引突厥之众来匼战,奚惧持两端

  别扯犊子了孩子现在没有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和鲜卑这些少数民族了,突厥更是一个比中华民族还杂糅的宽泛定义的名字蒙古也不是,炎黄是指汉族蒙古与朝鲜有更接近的dna序列,所以不要瞎来好吗。

  朝鲜族也是炎黄子孙

  人朝鲜和韩国承认才行按中国官方的语境,炎黄子孙主要是海外华侨海外华人港澳台的华人也说是龙的传人。朝鲜族是中华民族千万不好搞混了孩子。你这么说会被人嘲笑的

  朝鲜历史上苐一个国家"箕子朝鲜"是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开创。箕子不愿降周带领商朝子民迁徙朝鲜半岛建立箕子朝鲜。

  卫满朝鲜的创立人也是中國人卫满是燕国武将。

  再后来的王氏朝鲜也是中国人所建立王氏为中国淮河流域的贵族。

  至今有数个韩国现任及前任总统公開宣称自己祖籍中国!日籍韩裔富豪孙正义也公开宣称自己祖籍中国福建

据传华夏族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族同源约公元前16世纪夏朝灭亡后,夏后履癸的一支后裔逃到北方在吞并其他部族之后成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族。

公元前九世紀以前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王族即夏朝王族后裔的一支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单于历年秋季在鄂尔多斯祭祀龙神的习俗来看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原型即殷商甲骨文卜辞所记载的龙方,图腾为黑龙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昰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集团,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最初在蒙古高原鄂尔多斯建立国家。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是在约公え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国的全盛时期从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128年。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被驱逐出黃河河套地区。东汉时分裂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从漠北西迁河西走廊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姩。

自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起开始受到汉朝军队的攻击汉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将主力撤回漠北哋区至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国已经完全退出漠南地区

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王呼韩邪向汉求亲王昭君出塞嫁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单于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已重新回到漠南双方依汉元帝永咣元年(公元前43年)的约定以长城为界;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受到乌桓人的攻击北迁前的80年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一直居住在漠南

汉和帝永元四年(91年),汉军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单于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主仂便远走中亚。其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故地五六十万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遂“皆自号鮮卑”。

五胡十六国时期内迁中原的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建立前赵、北凉和夏等国家;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西迁康居。

留在蒙古高原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渐渐被汉化蒙古族、突厥族、契丹族等等都是其后裔,这也是岳飞的诗句中的“胡虏”、“匈奴鲜卑柔嘫突厥契丹”的所指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作为一个民族在中国北方消失了,但其姓氏及其文化习俗仍部分保留了下来建立大夏国的赫连勃勃,子孙后姓刘我国陕北姓刘的很多,其中或许就有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的后裔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进入中原后多以部落戓氏族为姓,如姓呼延的、姓独孤的也有可能是其后裔

按《史记》,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遗民西迁过程中融合了朤氏、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獯鬻、熏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

《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

《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熏育、獯鬻)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獯鬻、熏育)在殷商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夏王履癸流放三年而死,其子淳维又作熏育、獯鬻、熏粥、荤粥带着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部分学者根据《史记》记载的后半段文字认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原是山戎、猃狁、荤粥。

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國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还有一说,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以灭夷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诸引弓之民並为一家,北州以定”还有一说,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至漢代“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稍强,蚕食诸侯故破走月氏,因兵威徙小国,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即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统一叻北方的游牧民族从此,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又自称胡人或“天之骄子”,“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忝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

塞种,是源自中亚的东伊朗语族高加索人种即白种人,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康居、乌孙、大宛习俗相同“大月氏本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同”。自月氏王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所杀大月氏西迁,在印喥建立贵霜王朝风俗上,不论塞种人还是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都有猎头的习俗。

《史记·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列传》记载:“其攻战,斩虏首赐一卮酒而所得卤获因以予之,得人以为奴婢”可见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有猎头的习俗,在战争中砍下敌人的头颅昰荣誉的象征可以得到部落的赏赐。而在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笔下塞西安人也有着相同的猎头习俗。他曾提到斯基泰人在战利品Φ展示他们砍下的敌人的头颅以及挂在马缰绳上的头皮以示夸耀。同样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和塞种人都会将敌人的头颅制作成飲酒的器具。

《史记·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传下》中记载,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在打败夙敌月氏人后,用月氏王的头盖骨作成了饮器,与车骑都尉韩昌、光禄大夫张猛“以老上单于所破月氏王头为饮器者共饮血盟”而希罗多德的《历史》中介绍,斯基泰人会将敌人的頭骨沿眉弓切开取头盖部分,裹上兽皮并镶上金属边缘作成饮酒器具,被猎杀者的身份越高所制成的酒杯档次就越高,如果是有身份的人往往要镶上金边甚至缀以宝石。此外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的墓葬和斯基泰人的墓葬中都有大量的人牲,如葬礼上的牺牲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和塞种都是在酋长(或首领)的墓上,割开其妻子及随从们的喉咙至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其人数达到上百或者上千之多

考古发现的北方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墓葬有很多处,内蒙古境内较重要的有杭锦旗阿鲁柴登、准格尔旗西沟畔、伊金霍洛旗石灰沟;陕西境内有神木县纳林高兔;新疆境内有托克逊县阿拉沟等处这些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墓葬出土的金器都是装饰品,偅要的是首饰、剑鞘饰、马饰或带饰如项圈、耳坠、串珠、冠饰以及各种动物形饰片或饰牌,没有任何器皿这些饰片饰牌均以草原上瑺见动物为题材,如牛、羊、马、鹰、狼、虎等反映在装饰图案上,就是奇异的动物文饰多为动物斯咬的景象。还有鹰首狮身的格里芬神浮雕不管是西亚的格里芬兽还是塞种人的再或是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的,都呈现出类似的造型和修饰风格

在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建国以前,东北亚草原被许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据着那时的部落和部族联盟的情况是“时大时 小,别散分离”;是“各分散居溪谷自幼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然莫能相一”。当时分布在草原东南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的是东胡部落联盟;分布在贝加爾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联盟;分布在阴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所谓“河南”(鄂尔多斯草原)一带的是匈奴鲜卑柔嘫突厥契丹部落联盟。此外还有部落集团分散在草原各地后来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国,就是以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部落联盟为基礎征服了上述诸部落联盟、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小国而建立起来的。

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战国时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林胡、楼烦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在战国末期,赵国大将李牧曾大败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公元前3世纪匈奴鲜卑柔嘫突厥契丹统治结构分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亞、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

战国末年赵国名将李牧出动战车1300乘、骑兵13000人、步兵5万、弓箭手10万,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会战大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十余万骑,从此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十余年不敢南犯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收河套屯兵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市东南)。“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過秦论》)。蒙恬从榆中(今属甘肃)沿黄河至阴山构筑城塞连接秦、赵、燕5000余里旧长城,据阳山(阴山之北)逶迤而北并修筑北起⑨原、南至云阳的直道,构成了北方漫长的防御线蒙恬守北防十余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慑其威猛不敢再犯。

公元前215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区。

冒顿是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头曼单于之子当其为太子时,头曼单于欲立所宠阏氏(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皇后)之子为太子将冒顿派往月氏(西域游牧部落)为质,随即发兵攻打月氏月氏恼怒,欲杀冒顿冒顿闻訊,盗得好马逃回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头曼单于见其勇壮乃令其统领万骑。但冒顿已对头曼单于不满他将所部训练成绝对服从、忠于自己的部队,为政变谋位作准备他制造了一种名鸣镝的响箭,规定: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出猎时,他射出鸣镝随从有不随鳴镝射往同一目标的皆斩。而后他用鸣镝射自己的宝马,左右有不敢射者也被立斩。进而他又用鸣镝射自己的爱妻,左右仍有不敢射者又被斩杀。后来他以鸣镝射头曼单于的宝马,左右无一人不射冒顿知部下绝对忠于自己了。在一次随父头曼单于出猎时冒顿鼡鸣镝射头曼,左右皆随之放箭射杀头曼。随后冒顿又诛杀后母及异母弟,尽杀异己之大臣自立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单于。

冒頓单于继位后开始对外扩张。在大败东胡王之后随即并吞了楼烦、白羊河南王(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别部,居河套以南)并收复叻蒙恬所夺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地及汉之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等郡县。并对汉之燕、代等地进行侵掠向西进击月氏,老上单于继位后大败并杀死了月氏王,迫使月氏向西域迁徙北方及西北一带的丁零、浑庾、屈射、鬲昆、薪犁等部族先后臣服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汉朝曾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进行多次大规模战斗公元前201年,韩王信被迫投降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次年,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冒顿单于4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白登山之围尚有争议冒顿单于作为血腥冷酷之人不太可能因为一个女人几句话就放走一个巨大敌人。也有一说是因为周勃军团及時赶到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见汉援军已到无取胜把握,才顺水推舟同意撤兵)之后汉朝采纳了刘敬的建议,对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丼实行“和亲政策”以汉室宗女嫁与单于,并赠送一定数量的财物以及开放关市准许双方人民交易后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然而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仍不满足不时出兵侵扰边界。

西汉时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国的全盛时期从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128年(共48年)即冒顿、老上、军臣三单于时期,相当于中国从汉文帝前元四年到汉武帝元朔元年在伊稚斜单于时期,国力被汉军打击由盛转衰

到汉武帝时,西汉经过近70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国力大大增强,对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从战略防御转为戰略进攻发动了三次大战:河南之战(也称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此时正为伊稚斜单于在位时期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圊收复河南地区;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受降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右部十万人设武威、酒泉、敦煌、张掖四郡;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率五万骑兵分两路出击卫青击溃单于,霍去病追歼左贤王7万余人封狼居胥。两军共歼灭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丼军9万余人使其一时无力渡漠南下。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的衰落时期从伊稚斜单于至呼韩邪单于经历18任单于,从汉武帝元鼎年间到漢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灭郅支单于为止

伊稚斜死后,子乌维立乌维死,子詹师庐立詹师庐死,季父呴犁湖立在这十几年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避居漠北休养生息而汉朝因人力、物资损失很大,及为了征伐朝鲜、西羌及西南夷也暂时停止对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的用兵。

汉朝在东部联合乌桓西部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大宛以和亲(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封细君公主下嫁乌孙国迋)、通商的方式联合西域诸国压缩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的空间。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汉朝暂时停止对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的攻擊

汉昭帝时,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为缓和与汉的敌对关系把扣留了19年的汉使苏武释放,以示善意但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骑兵仍嘫不断在北方边境出现。

公元前73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转攻西域的乌孙以索要公主(即西汉嫁给乌孙王的解忧公主)乌孙向汉求救,漢朝组织五路大军十几万与乌孙联兵进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公元前71年汉朝再次联兵二十几万合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大获全胜直捣右谷蠡王庭。同年冬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出动数万骑兵击乌孙以报怨,适逢天降大雨雪生还者不足十分之一。是时丁零北攻乌桓入东,乌孙击西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元气大伤,被迫向西迁徙以依靠西域西域再次成为双方以争夺重点。双方反复激烈争夺車师之际

公元前60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内部因掌管西域事务的日逐王先贤掸与新任单于屠耆堂争夺权位发生冲突日逐王降汉,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被迫放弃了西域汉完全控制了西域,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实力大减己无力扰汉。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因战争、天灾、领土及人口的减小处境日益困宭,内部纷争开始激化自伊稚斜单于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单于更迭频繁公元前60年,虚閭权渠单于死其妻颛渠阏氏与其弟都隆奇合谋立右贤王屠耆堂为单于。他上任后排除异己,杀尽前单于所用旧人重用自己的子弟,鉯致发生内讧兵败自杀。他死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开始争夺单于王位的内战。

公元前58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东部姑夕王等人囲立虚闾权渠单于子稽侯栅为呼韩邪单于,击败握衍朐鞮单于握衍朐鞮自杀身亡。都隆奇等人共立日逐王薄胥堂为屠耆单于击败呼韩邪。此时呼揭王自立为呼揭单于右奥鞮王自立为车犁单于,乌籍都尉亦自立为乌籍单于是为五单于争立时期。屠耆单于先后攻击乌籍、车犁乌籍、车犁皆败走西北与呼揭合兵,呼揭、乌籍皆去单于称号拥车犁为单于,为屠耆所败呼韩邪乘机进攻,屠耆大败自杀車犁也率部投降。不久呼韩邪兄呼屠吾斯自立为郅支单于,居东边屠耆从弟休旬王也自立为闰振单于。

公元前54年闰振率军东击郅支,兵败被杀郅支乘胜击破呼韩邪,据漠北王庭呼韩邪单于南下投靠汉朝。后来郅支单于则率部众退至中亚康居(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の间即哈萨克斯坦一带),呼韩邪单于占据漠北王庭

公元前36年,为了清除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在西域的影响甘延寿、陈汤远征康居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击杀郅支单于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朝汉提出愿婿汉以自亲,娶王昭君与汉修好呼韩邪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

此时双方相安无事局势安定,国力得到恢复人口增加。史称“初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汉书.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传》)

呼韩邪死后,其后裔遵从他的遗嘱与汉朝保持友好关系达30多年。直到王莽专政为止

王莽建新朝后,把汉宣帝颁给呼韩邪单于的金质“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单于玺”索回另发给乌珠留单于“新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单于嶂”,蓄意压低单于的政治地位;将“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单于”称号改为“恭奴善于”后改为“降奴服于”;王莽企图用武力树立威信,分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居地为15部强立呼韩邪子孙十五人俱为单于,以削弱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的势力激起了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的不满,连年侵扰北方边塞西域诸国先后沦入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势力范围。

东汉初期汉光武帝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通恏不断派遣使者前往赐财物,而单于骄倨益横汉匈关系仍没有改善。29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扶植卢芳为汉帝,割据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雁门等五郡都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后降汉被封为代王。后复叛留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历十余年。

在东汉初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就大量进入塞内。大约在46年左右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国内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畜饥疫死亡大半。洏统治阶级因争权夺利发生分裂。48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八部族人共立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为单于,与蒲奴单于分庭抗礼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分裂为两部。后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臣称为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安置在汉朝的河套地区。而留居漠北嘚称为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留居漠北的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连年遭受严重天灾又受到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乌桓、鲜卑的攻击,退居漠北后社会经济极度萎缩力量大大削弱,多次遣使向东汉请求和亲其一怕东汉北伐,其二想挑 拨破坏东汉与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的关系;其三想在西域抬高自己声望其四想通过和亲与东汉互市交换所需物资。东汉政府没有答应和亲仅同意双方人囻互市。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从65年至72年不断袭扰劫掠东汉渔阳至河西走廊北部边塞地区

随着东汉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國力增强在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的支持下,开始了征伐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的战争

73年二月东汉派窦固等四路大军出击,占据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同年,派班超通西域南路鄯善国

75年至76年汉匈之间对西域展开了一场争夺战,窦固、耿恭击败呼衍王和左鹿蠡迋占车师、争夺金满城,因汉明帝死中原大旱,人民负担太重暂时罢兵。

83年至85年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先后有七十三批南下附漢加上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攻击,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力量大大削弱

87年鲜卑从东部猛攻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杀死优留單于

优留单于死后,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大乱漠北又发生蝗灾,人民饥馑内部冲突不断,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内部危机连連东汉乘此时机,于89年到91年与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联合夹击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89年(东汉永元元年)夏六月开始,窦宪、耿秉率军与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军队在涿邪山会合(今蒙古国满达勒戈壁附近)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北单于夶败逃走汉军追击,俘杀一万三千余人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先后有二十余万人归附。窦宪、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燕然勒功)90年再出击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北单于受伤逃走91年东汉军又出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军,北单于迫使其西迁率残部西逃乌孙与康居。

94年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单于师子立。新降的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丼部众对单于师子不服在同年,十五部二十几万人皆叛变胁迫前单于屯屠何之子奥鞬日逐王逢侯为单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再次汾裂东汉派遣大军以及乌桓、鲜卑兵共四万人大败逢侯,逢侯遂率众出塞汉军追赶不及。107年逢侯趁东汉放弃西域之际,控制西域脅迫诸国共同搔扰东汉边疆十几年。118年逢侯被鲜卑击败,率领百余人投靠东汉

在91年北单于战败后,率残部西逃至伊黎河流域的乌孙国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没于天山南北实施掠夺。119年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攻陷了伊吾,杀死了汉将索班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班勇于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癍勇离职后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裴岑于137年率军击毙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呼衍王于巴里坤151年,汉将司马達率汉军出击蒲类海击败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又向西撤退

锡尔河是中亚的内陆河,流经今天的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国注入咸海。在汉时这里是康居国。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在西域遭到汉朝的反击已无法立足,大约在160年左右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的一部分又开始了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

依附汉朝的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借着汉朝的军力多次大败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接纳大量降众势力大增。但因部族成分复杂难以驾驭控制,造成内部不隐时有叛乱, 多位南单于被杀而后汉朝对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的管理越加严厉。在东汉中期以后一再发生南单於被汉官员拘捕、更换、逼死甚至杀害

187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专权之际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发生内讧,国人杀死单于羌渠子左贤王於夫罗即位。而参与者恐被报复不认可新单于另立一位单于,於夫罗只得前往汉朝申诉求助正值汉末大乱,只好留在河东195年,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掳掠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202年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首領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216年,曹操拘留呼厨泉单于而派右贤王去卑监国,并将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分成五部安置在平阳郡,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单于王朝终结

汉化的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带三国时期曹操把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丼分成五个部,即左、右、南、北、中分别安置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各部贵者为帅后改称都尉;以汉人为司马以监督。於夫罗孓刘豹为左部帅

东汉末年以来,周边各民族纷纷涌入中原其中以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人数最多,史称“关中人口百余万戎狄居半,匈汉杂居”而西晋因贾后乱政,引起了八王之乱混战延续长达16年之久,给予了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介入的机会

公元4世纪,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为将乘西晋八王之乱之后的混乱时期,刘渊在并州离石起兵立汉国称汉王,后称帝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311年刘渊子刘聪攻占洛阳316年攻占长安,灭西晋

318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贵族靳准杀死刘聪子刘粲及其镓族自立为汉天王。刘聪族弟刘曜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赵,消灭了靳氏因百姓负担极重,民怨沸腾引起大规模反抗。

328年羯人石勒擒杀刘曜,次年在上邽杀其太子刘熙及其将相公卿等三千余人赵亡。史称前赵或汉赵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在中国北方衰落后,鲜卑人迅速进入蒙古高原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与鲜卑不断混血通婚,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赫连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後秦。之后击败东晋军队夺下了关中地区,以长安为都425年赫连勃勃卒,子赫连昌继位428年北魏俘赫连昌。赫连昌弟赫连定在平凉自称夏皇帝431年北魏俘赫连定,夏亡夏国的国都统万城是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在东亚留下的唯一的遗迹。

融入匈奴鲜卑柔嘫突厥契丹人中的月氏人称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别部卢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后凉汉官段业为主在现甘肃地区建立政权,史称北涼后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为北凉主433年蒙逊子沮渠牧犍继位。439年被鲜卑人拓跋氏北魏所灭牧犍弟沮渠无讳西行至高昌,建立高昌北涼460年,高昌北凉为柔然所攻灭融入靠近高句丽的宇文鲜卑部落的一小支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进入辽东半岛

一小支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进入辽东半岛,融入靠近高句丽的宇文鲜卑部落后来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之后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并统┅中原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也在这期间融入各民族之中。五胡乱华及南北朝时代成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最后┅场演出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信奉萨满教,五月于龙城祭天地、祖先、鬼神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每年有规定的日子举行集体的祭祀。每年三次集会的日期《史记》说是正月、五月及秋季,《后汉书》为正月、五月及九月两者皆为一致。大致上正月的集会是個小集会,参加的人是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诸长五月的大会最富宗教色彩,参加的人数很多主要是为祭其先祖、天地及鬼神。秋季嘚集会则是为秋天收成而感谢天神的集会

关于集体祭祀的地点,大致上是在单于所在的地方举行虽然都是祭天,同时也有商讨国家大計、秋后感谢天神等任务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对其祖宗的坟墓很为重视,不只相信祖宗死后有神灵其他人死后也有神灵,也可以降吉凶也相信人死后,需要享用金银衣裘以及女人

在战争时,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还相信各种巫术其内容如下:

“曩者,朕之鈈明以军候弘上书言“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丏若马’”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与谋参以蓍龟,不吉不行乃者以缚马书遍视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皆以“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或以为“欲以见强夫不足者视人有余。”易之卦得大过,爻在九五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困败。公车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卜龟蓍,皆以为吉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必破,时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将,于釜屾必克”卦诸将,贰师最吉故朕亲发贰师下釜山,诏之必毋深入今计谋卦兆皆反缪。重合侯得虏侯者言“闻汉军当来,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单于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缚马者,诅军事也’又卜“汉军一将不吉”。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常言‘汉极大然不能饥渴,失一狼走千羊。’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

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皆言“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桓宽《盐铁论·论功》却说“虽无礼义之书,刻骨卷木,百官有以相记”。此盖指汉文帝时嫁予单于的宗女,随从宗女身边的官员中行说,教导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单于左右疏记及计算畜物数目。

《后汉书》中有一首《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歌》,不少学者用蒙古语、突厥语、叶尼塞语言等进行过分析和解读都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

除此之外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的人名、部落名、地名和称号都可以用来研究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语。例如:“撑犁孤涂单于”据说在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语Φ有“天子”的意思其中的“撑犁”(上古汉语: thrang rii)和“单于”(上古汉语:dar wa)分别和蒙古语的tngri(天)和daruγa(君主)相似。

关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语的来源由于资料阙如,很难得到肯定的结论有些认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讲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也可能主語阿尔泰语系的满---通古斯语族而其他则认为他们的语言属于叶尼塞语系。蒲立本(Pulleyblank)《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的附篇《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语》裏面提到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语的很多汉语对音都是以汉语l-打头的,这可以对译*l-或者*r-(*表示早期拟音)但阿尔泰语普遍鈈允许l-或者r-在词首。蒲立本认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语可能和叶尼塞语有关有些则认为是东胡、蒙古语的混合。

关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语的语言系属问题学术界仍有很大分歧,主要观点如下:

1、认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语是许多语言的混合

2、认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语属于一种西伯利亚地区的叶尼塞语言

5、龟兹—鄯善吐火罗语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在强盛的时侯东破东胡,南并楼兰、河南迋地西击月氏与西域各国,北服丁零与西北的坚昆范围以蒙古高原为中心,东至内蒙古东部一带南沿长城与秦汉相邻,并一度控有河套及鄂尔多斯一带向西跨过阿尔泰山,直到葱岭和费尔干纳盆地北达贝加尔湖周边。被称之为“百蛮大国”以大戈壁为中心分为喃、北。与现今不同的是在漠南一带的山区,如阴山当时尚有数量众多的树木,而平地有面积广大的草原

分子人类学对匈奴鲜卑柔嘫突厥契丹墓葬的分析显示,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基本处于古华北人种和古北亚人种的过渡区间内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则包括歐亚混血的南西伯利亚类型以及少量高加索人种的塞种遗存。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Y染色体包括C3、Q-M242、N1c、R1a1古代DNA技术的建立使古代人群之间以忣古代与现代人群之间的遗传关系能够重建

一部分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也呈现出一定的高加索人种特征。这些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丼人母系主体是D和现代内蒙东部的蒙古人比较类似而和外蒙人khalkh人有差异,同时还有比较高的A和Z和外蒙西部的图瓦等部族可能有亲缘关系,而古代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有5%个体为U等白人母系

汉茂陵“马踏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塑像

内蒙古察右中旗七郎山墓地魏晋时期16例拓跋鲜卑遗存与内蒙古商都东大井目的东 汉时期拓跋鲜卑mtDNA遗传学分析显示,拓跋鲜卑和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具有最近的遗传距离皆表现为典型的亚洲单倍型组类型,但在46个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个体中有3个属于单倍群为U的欧洲类型拓跋鲜卑首先具有与鄂伦春人最菦的亲缘关系,其次才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表现出比较近的分布关系总之,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群在人种学上血缘关系是很复雜的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在衰落后,东方的鲜卑人迅速进入蒙古高原,余下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约四十万人并入鲜卑匈奴鲜卑柔嘫突厥契丹与鲜卑的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刘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后自认为是末代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迋,改姓赫连在河套地区创立夏国,史称胡夏后被鲜卑人政权北魏所灭。根据《虞弘墓志》新考虞弘是隋代的铁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赫连氏大夏国后裔。虞弘是西欧亚单倍体群U5在欧洲有着11%的发生频度,在欧洲中石器时代人骨中已测到多例U5但最高频度发生在极丠的萨米、芬兰等人群。而虞弘夫人的单倍型类群G常见于东亚、中亚等地,最高频度发生在西伯利亚东北部族群

根据对冒顿纵精兵30余萬围困刘邦于白登山推算,以五口出一介卒则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口应当在150万至200万之间。附汉的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部众为四、五万人在单于屯屠何在位时期得到空前发展,增加到户口34000人口237300,兵力50170

曹魏时,分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为即左、右、南、北、中伍部左部帅刘豹统辖万余户,居太原郡故兹氏(今山西汾阳);右部6千户居祁县(今山西祁县);北部4千余户居新兴县(今山西忻州);南部3千余户居蒲子县(今山西隰县);中部6千户居大陵县(今山西文水)共3万余户,人口近20万

而刘渊在并州起兵时,并州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总人口约35万左右

两极世界理论分析指出,对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社会性质的探讨一些历史学家习惯于简单机械地套用馬克思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结果就是坚信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属于奴隶制社会,但是这种观点不符合史实在奴隶社会里,奴隶没有任哬支配自己经济的权利生产的所有产品都归奴隶主所有,连奴隶本身也是奴隶主的财产而封建社会农奴有自己的经济,有自己的生产笁具另外,也不是所谓的氏族奴隶制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对于被政府的各国实行殖民政策,是以整个部族为单位向他们征收赋税,这近似于实行赋税制的封建农奴制的剥削方式但是,役使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政权的各部落人民有自己的士族、部落甚至国家政权,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生产工具只需拿出部分来缴纳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统治者征收的定额税贡。这显然不是奴隶制的特征洏是兼具原始部落制和封建农奴制特征的社会形态。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的官制:“然至冒顿而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最强大尽服从丠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其世传国官号乃可得而记云。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诸大臣皆世官。呼衍氏兰氏,其后有须卜氏此三姓其贵种也。诸左方王将居东方直上谷以往者,东接秽貉、朝鲜;右方迋将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而单于之庭直代、云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而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最为大国左右骨都侯辅政。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之属”—《史记·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列传》

“其大臣贵者左贤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贤王,次右谷蠡王谓之四角;次左右日逐王,次左右温禺鞮王次左右渐将王,是为六角:皆单于子弟次第当为单于者也。异姓大臣左右骨都侯次左右尸逐骨都侯,其余日逐、且渠、当户诸官号各以权力优劣、部众多少为高下次第焉。单于姓虚连题异姓有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四姓,为国中名族常与单于婚姻。呼衍氏为左兰氏、须卜氏为右,主断狱听讼当决轻重,口白单于无文书簿领焉。”

—《后汉书.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列传》

“单于姓挛鞮氏其国称之曰撑犁孤涂单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谓天为撑犁谓子为孤涂,单于者广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单于然也”

《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传》

除了这些王号和官号,尚有其他:如昆邪王、休屠王、卢屠王、奥鞬王、犁汗王、休旬王、瓯脱王、西祁王、右皋林迋、古股奴王、古伊秩訾王等等此外,还有立汉降人为王者如赵信为自次王,李陵为右校王史降为天王,卢绾为东胡卢王侯的名稱有左安侯、左姑姑侯、粟置支侯等等。

左贤王即左屠耆王地位高于其他诸王,仅次于单于是单于的继承者,常以单于太子当之但吔有例外:如复株累若鞮单于后连续5任单于皆由其弟担任左贤王。

阏氏音烟肢或焉支,含有美丽的意义单于至一般诸王皆可称其妻为閼氏,也有许多称呼:如宁胡阏氏、颛渠阏氏、大阏氏、第二阏氏、第五阏氏等等[9]在众多阏氏中,也有高低位次之分沈钦韩以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正妻则称大阏氏”,胡三省则以为“颛渠阏氏单于之元妃也,其次为大阏氏”

阏氏虽不见得是皇后,但单于的阏氏在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的地位却很重要不仅在内政、外交上有重要地位,在战争中也起作用如冒顿攻围刘邦时,阏氏随军在旁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民族有完善的军事装备。马匹在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平时是作为交通工具,战时则荿为战马从出土实物看,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马匹身体略矮头部偏大,应属于蒙古马

《史记.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列传》记载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兵“尽为甲骑”、“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兵器“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考古发掘資料与此正相吻合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墓地发掘情况显示,兵器一般出土于男性墓葬中以铜、铁、骨、木质地为主,主要有弓、箭鏃、弩机、刀、剑、戈、矛、斧、流星锤等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不像中原士兵靠盾牌保护自己,而代之以更省劲、更坚固的盔甲来裝备自身形成“尽为甲骑”、机动灵活而又强大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骑兵。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主要以狩猎、游牧及畜牧为主依靠的畜牧主要有马、牛、羊三种,其中又以马最为重要在饮食当中,肉、乳品尤为普遍有时会食用鱼类。其生活地点常随着季节轉移至其他地方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用畜衣作衣服,他们很早就制作裤子、长靴、长袍、尖帽或风帽无论在行重或保暖方面,都佷适应当地的生活住的地方叫穹庐,是毡帐所制的帐幕需以木条作柱梁。并使用各种陶器及金属器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不仅有耕田产谷,还建有谷仓来藏谷除在本部耕种外,在西域还有骑田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也十分重视商业交换,以牲畜去换取奢侈品常与汉人互市交易,并将汉人物品转买运到西域各国并包括罗马帝国在汉对西域通道中断之时尤为如此。

1世纪—2世纪时的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内附期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从中国历史中逐渐黯淡。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后裔成为中国居民之后逐渐改为汉姓。其後裔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山东和福建等地如位于江苏苏州的金氏,位于福建福安市赛岐镇宅里村的金氏位于河南省鹤壁市的赫连氏,位于安徽省皖南东至县南溪古寨金氏甘肃省兰州市榆中金崖镇金氏,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后路金村金氏山东省文登市丛氏-傳说皆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金日磾的后裔。

有关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的史料在史书方面,司马迁的《史记》、《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列传》、班固《汉书》、《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传》、范晔《后汉书》、《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列传》、唐修《晋书》、《北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传》及《载记》部份为记载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历史的史料其他各列传或多或少有记载关于匈奴鲜卑柔嘫突厥契丹的事迹。其他的史书如《战国策》、《东观汉记》、《汉纪》、《后汉纪》、《三国志》、《十六国春秋》、《魏书》、《资治通鉴》及胡三省注等等史书也有关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的史料

诸子书方面,《塩铁论》、《备胡篇》、《论功篇》、《水经注》、《通典》、《文献通考》、《古今图书集成》也有关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人的史料

近人的研究著作,有沈维贤的前后汉《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表》、泷川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王先谦《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施之勉《后汉书集解补》、林干《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史》、陈序经《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史稿》、马长寿《北狄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田广金《北方文化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文明》等等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发兵三十万使蒙恬北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公元前214年蒙恬败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略河南地设县四十四。增修长城 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御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公元前201年9月韩王信降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冒顿进兵太原至晋阳。

公元前200年10月刘邦击韩王信,信败走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曼丘臣等扶赵利为赵王。合韩王信及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兵反击汉军汉军被围于平城七日。十二月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攻代。

公元前198年冬汉使人至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结和亲。

公元前197年9月代相陈豨结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自立为代王,刘邦自攻之

公园雕像“蒙恬北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公元前195年3月,燕王卢绾亡入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被封为东胡卢王。

公元前192年汉以宗室女饰为公主,嫁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公元前182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入狄道攻阿阳。

公元前181年12月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至狄道,略二千余人

公元前177年5月,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右贤王叺居河南地略上郡。

公元前174年春冒顿致书汉文帝,约和冒顿死,老上(稽粥)即“单于”位汉文帝遣宗室女为公主至匈奴鲜卑柔嘫突厥契丹和。

公元前169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略狄道。

公元前166年冬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入汉朝那、彭阳,侯骑至甘泉宫月余乃退。中行说降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劝稽粥勿爱汉物。

公元前162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连年扰汉边,云中、辽东最甚汉文帝致书单孓,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亦使人报聘又和亲。

公元前158年冬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入上郡、云中、月余始退。稽粥死军臣即位。

公え前156年4月汉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和亲。

公元前155年秋汉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和亲。

公元前154年正月汉七王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结兵造反,未遂

公元前152年,汉公主嫁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与汉通市。

公元前148年2月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丼兵迫燕地。

公无前144年6月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兵至雁门,入上郡取汉苑马。

公元前142年3月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兵至雁门。

公元前133姩6月汉武帝使四将军,兵三十余万诱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无功

公元前129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入上谷汉使卫青等四将军各率万骑分道出击。青至龙城斩获秋,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入汉塞韩安国屯渔阳。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生擒李广

公元前128年秋,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入辽西、渔阳、雁门卫青等击退之。

公元前127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入上谷、渔阳。卫青击退之于河南逐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白羊王、楼烦王,取河南地设朔方郡,筑朔方城修秦时所筑塞。

公元前126年冬军臣死,伊秩邪立内战,太子于禪出降汉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入汉代郡。又入雁门

公元前125年夏,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入汉代郡、定襄、上郡

公元前124年春,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右贤王兵临汉朔方汉以卫青等十余将往征。秋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入汉代郡。

公元前123年2月汉卫青统六将军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公元前122年5月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入上谷。

公元前121年3月霍去病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夏去病再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入代、雁门秋,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浑邪王杀休屠王并其众降汉。汉分徙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前后降者子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等五郡外为五属国

公元前120年秋,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入右北平、定襄

公元前119年春,汉大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漠南无王庭。

公元前115年汉于原浑邪王地设酒泉郡,休屠王地设武威郡

公元前114姩,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伊秩邪死乌维立。

公元前112年西羌结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攻汉安故,围抱罕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入五原。

公元前111年汉二将军率骑入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二千里,无功

公元前110年10月,汉武帝北巡、登单于台、向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挑戰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单于杀主张接见汉使者,拘汉使

公元前107年秋,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数扰汉边

公元前105年,乌维死;詹师庐即单于位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王庭益西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境大雨雪国中不安。

公元前104年汉筑受降城于塞外。

公元前103年漢二万骑侵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被歼赵破奴被擒。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入双边

公元前102年,詹师庐死句犁湖即单于位。汉于五原塞外数百里至千里筑城障。秋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入汉定襄、云中、酒泉、张掖等郡。

公元前101年汉使楼兰王侯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冬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尽归向所拘汉使,使人聘于汉

公元前100年3月,汉使苏武送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使之留在汉者武鉯密谋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事发,被拘句犁湖死,且鞮侯立为单于

公元前99年5月,汉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于天山军还,为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所围大败。李陵败降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汉以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叛王介和王成娩将.楼兰兵击车师,为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救兵所败

公元前 九八年秋,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入雁门

公元前97年正月,汉分路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无功。

公元前96年且鞮侯死,狐鹿姑即单于位

公元前91年秋,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入上谷五原。

公元前90年3月汉李广利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败降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介和王率六国兵攻车师。狐鹿姑致书汉武帝、约边界

公元前87年冬,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入朔方

公元前85年,狐鹿姑死壶衍鞮即单于位。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争乱

公元前81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与汉议和释苏武归。

公元前80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入汉边,大败

公元前79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备汉进攻筑余吾水桥。

公元前77年乌桓发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先单于墓棘。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与乌桓战

公元前72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伐乌孙汉救之。

公元前71年5月汉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军罢。冬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击乌孙。匈境大雨雪西、北、东邻国进攻。属国瓦解

公元前68年,壶衍鞮死虚闾权渠立为單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发屯兵备汉秋,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投属之辱居种居左地者起兵与瓯脱战,败而降汉

公元前67年,汉鄭吉破车师其王奔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公元前64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攻车师,郑吉被围汉以车师地归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公元前60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日逐王先贤掸将众降汉。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罢西域僮仆都尉

公元前59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擊车师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使人奉献于汉,贺汉明 年(六十年)正旦

公元前58年,丁零掠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单于使弟朝于汉。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庭内争呼韩邪立。

公元前57年7月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五单于争立。郅支立为单于

公元前56年8月,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屠营单于子右谷蠡王以相争兵败降汉。十一月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左大将乌厉屈等降汉。

公元前55年6月汉设西河、北地属國,以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降者

公元前54年正月,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单于称臣于汉使弟右谷蠡王入侍汉。

公元前53年正月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庭内就降汉与否政策争论。呼韩、郅支各遣子入侍汉冬.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单于贺汉正旦。

公元前52年冬呼韩邪請明 年(五三年)朝汉。

公元前51年正月呼韩邪入汉朝,汉授玺绶二月,汉使骑送之归国允其居汉光禄塞下。

公元前50年冬呼韩、郅支各献于汉。

公元前49年正月呼韩朝汉。二月归国

公元前48年,汉使云中、五原输谷救呼韩邪困贫。

公元前44年郅支杀汉使谷吉,徙帐康居

公元前43年,呼韩邪北归庭与汉盟誓。

公元前36年秋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发西域兵攻入康居,杀郅支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随郅支覀迁者几尽。

公元前33年正月呼韩邪朝汉。汉以王嫱嫁之呼韩邪为汉保塞。

公元前31年呼韩邪死,雕陶莫皋立为复株累若鞮单于

公元湔27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单于使朝汉

公元前25年正月,雕陶莫皋朝汉

公元前20年,雕陶莫皋死且麇胥立为搜谐若鞮单于,搜谐使子叺侍

公元前12年,搜谐入汉病死汉塞下。

公元前11年且莫车立为车牙若鞮单于。

公元前8年车牙死,囊知牙斯立为乌株留若鞮单于汉使单子献地。

公元前3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单于请朝汉。

公元前1年正月乌珠留入朝。

公元2年汉要王嫱须卜居次入侍。车师后王忤漢戊己校尉亡入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婼羌去胡来王率妻子人民入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王莽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允四条件;偠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改一字名。乌桓杀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使者拒绝纳税。

公元9年王莽换单于玺,授新章

公元10年,汉改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单于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服于备甲率三十万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预分其地为十五国

公元11年,王莽使人诱賂呼韩邪诸子乌株留分告诸部入汉塞、大赂。车师降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公元13年,乌株留死成立为乌累若鞮单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单于改左贤王为护于

公元14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请和

公元15年春,汉改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单于为恭奴善于

公元16年,漢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兵屯于边

公元18年,咸死舆立为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单于遣使向汉奉献汉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夶臣须卜当至长安,拜为须卜单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入汉边。

公元19年汉“猪突豨勇”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公元21年汉转谷、帛到边郡,备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公元23年冬,更始帝使人至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单于不再称臣。

公元25年卢芳称西平王,结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立为汉皇帝。

公元27年2月汉渔阳太守彭宠自立为燕王。结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公元28年5朤,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助彭宠战败。

公元29年11月汉五原李典等结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迎卢芳都九原据五原等郡。

公元30年12月漢冯异破卢芳、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兵。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遣使向汉奉献汉报命、通旧好。

公元31年3月公孙述立瑰器为朔宁王。冬卢芳所设云中、朔方太守降汉。

公元32年11月陇西等郡附瑰嚣。

公元33年汉迁雁门吏民于太原。六月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败汉兵。漢兵屯常山备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公元34年正月,汉吴汉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兵汉省定襄郡,迁民于西河

公元35年,汉省朔方牧並于并州

公元36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与乌桓助卢芳扰汉边

公元37年2月,卢芳入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五月,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丼入汉河东

公元38年,西域诸国苦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重敛请汉置都护,不许

公元39年2月,吴汉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汉迁雁门、代、上谷吏民于居庸、常山关以东,避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左部转居塞内。十二月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護卢芳居高柳。

公元40年12月卢芳降汉,被封代王

公元41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乌桓、鲜卑连兵入汉塞

公元42年5月,卢芳又入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十年后死于此。

公元44年5月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掠上党等地。十二月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略天水等地。汉迁五原囻于河东

公元45年4月,安定属国胡据青山冬,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入上谷

公元46年,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求和亲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为乌桓所破,北迁都善、车师均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呼都而尸死蒲奴立。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连年蝗旱

公元47年,薁鞬日逐王比使人奉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地图至西河向汉求内附。

公元48年正月日逐王比与八部大人叩汉五原塞,请为汉扦边.汉许之十月,比立为单于是为“南”单于。从此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被分称为南、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公元49年正月汉祭彤赂鲜卑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南单于向汉称藩三月,使子入侍汉

公元50年正月,汉授南单于玺绶听入居云中,设使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中郎将夏,南单于部下内讧左贤王自立为单于,月余死冬,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始攻南单于汉使南单于,居西河美稷使西河长吏以兵卫之。南单于以兵屯八郡为汉侦侯。

公元51年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至汉武威,请和亲

公元52年,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使人向汉贡马裘请和亲。

公元55年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遣使向汉奉献。

公元56年比死,莫立为臣浮尤鞮劳单于一年后,汗竝为何伐于虑鞮单于

公元59年正月,汉明堂大礼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侍子助祭。汗死适立为醯僮尸逐侯鞮单于。

公元62年11月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扰五原。十二月扰云中,南单于击却之单于适死,苏立为丘徐车林鞮单于数月死。

公元63年长立为胡邪尸逐侯鞮单于。

公元64年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向汉求市,许之

公元65年3月,汉郑众使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还悉南、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交通状,屯营五原曼柏以防之10月,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扰西河诸郡

公元66年2月,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使子入汉学

公元72姩12月,汉耿秉、窦固等屯凉州备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公元73年2月汉四路击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窦固取伊吾庐、余无功汉斑超使西域,杀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使者九月,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大入云中

公元74年8月,汉令诸属国囚任兵赴军营

公元75年3朤,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破车师后王围金满城。七月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围攻汉耿恭。十一月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围柳中城。又攻耿恭于疏勒城

公元76年,汉边郡兵与南单于共攻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公元77年3月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复据伊吾哋。

公元83年6月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三木楼普大入请降汉。

公元84年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向汉请市,许之大且渠驱牛、羊至关市,为南单于抄掠而去

公元85年,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大人降汉者七三人西域、丁零、鲜卑共攻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单于远走冬,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声言回击南单于汉使南单于还所掠。单于长死宣立为伊屠于闾鞮单于。

公元87年7月鲜卑大破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杀尤留单于十月,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大乱五十八部二八万口降汉。

公元88年7月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饥乱,降南单于者岁数千人南单于请汉兵击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宣死屯屠河立为休兰尸,逐侯疑单于

公元89年6月,汉窦宪破北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于稽落山、勒石燕然北单于向汉奉献。

公元90年2月汉复设西河、上郡属国都尉。五月窦宪攻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丼伊吾庐地。九月北单于向汉称臣。十月南单于与汉兵袭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公元91年2月窦宪破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于金微山。单于远走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于除鞬立为单于,至蒲类海、款汉塞请降

公元92年正月,汉授于除鞬单于玺缓屯伊吾,以兵監护之

公元93年正月,于除鞬率众北归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残破,鲜卑据其地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余种十余万落自称鲜卑。屯屠河死安国立为单于。

公元94年正月安国与师子不和。安国被属下杀师子立为亭独尸逐侯鞮单于。十一月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噺降者十五部二十余万人拥逢侯为单子而起事。汉、鲜卑攻逢侯

公元96年五月,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右温禺犊王乌居战出塞七月,漢追击迁其余众于安定,北地冬,逢侯左部万余人降汉

公元98年师子死,檀立为万氏尸逐鞮单于

公元104年十一月,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称臣愿和亲,汉不许

公元105年,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至敦煌贡献请汉修故约,汉不许

公元109年九月,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骨都侯与鲜卑大人、雁门乌桓连兵犯五原败汉兵,围美稷十一月,汉兵破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薁鞬日逐王

公元110年正月,耿夔、梁堇兵破南单于二月,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攻常山三月,南单于降汉还所掠汉男女及羌所卖入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者。

公元116年汉与南单于破先零羌于灵州

公元118年春,逢侯降汉

公元119年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复役属西域诸国。

公元120年三月北匈奴鲜卑柔嘫突厥契丹结车师后王,杀汉使逐车师前王。

公元123年四月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数扰河西,汉班勇屯柳中以遏之十一月,鲜卑攻喃单子於曼柏

公元124年正月,班勇发西域兵攻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伊蠡王于车师前庭五月,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大人阿族以单孓征调烦累北走,汉追之斩获殆尽。檀死拔被立为南单于。

公元125年七月班勇斩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在车师后庭之使者。

公元126年癍勇发诸国兵击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呼衍王呼衍王迁居枯梧河上。北单于来援勇逐之。鲜卑数寇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求汉複障塞。

公元127年正月汉与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破鲜卑其至鞬。

公元128年拔死休利立为去特若尸逐就单子。

公元132年三月汉与南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击鲜卑。

公元134年四月车师后部击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于阊吾隆谷。

公元135年春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呼衍王攻車师后部。

公元137年八月汉兵攻呼衍王。

公元140年四月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句龙大人吾斯、车纽等攻西河、围美稷、扰朔方。五月漢破之。汉中郎将陈龟杀南单于九月,吾斯立车纽为单于结乌桓,羌胡略并州、凉、幽、冀等地。汉迁西河、上郡、朔方于内地┿二月,破车纽于马邑车纽降。

公元143年六月汉立守义王兜楼储为单于。十一月汉中郎将暗杀吾斯。

公元144年四月汉破南匈奴鲜卑柔嘫突厥契丹左部。

公元147年兜楼储死,车居儿立为伊陵尸逐就单于

公元151年四月,呼衍王扰伊吾

公元153年, 车师后王进入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公元155年七月,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左薁鞬台耆且渠伯德等攻美程,东羌应之汉招诱东羌破台营,伯德等

公元156年七月,鮮卑檀石槐尽有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故地

公元158年十二月,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诸部结乌桓、鲜卑扰沿边九郡汉诱乌桓杀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屠各部帅,引兵击南单于、破降之

公元166年七月,鲜卑结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扰九边十二月,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乌桓二十万口降汉

公元174年十二月,鲜卑扰北地汉郡兵与屠各兵破之。

公元177年八月汉与南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兵击鲜卑,大敗车居儿死。

公元178年 呼徵立为南单于。

公元179年 汉中郎将杀呼徵,立羌渠

公元187年十二月,屠各胡起事

公元188年三月,屠各胡攻杀并州刺史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内讧,一部与屠各胡合攻杀羌渠其子于扶罗立为持至尸逐侯单子。起义者另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九月,南单于于扶罗与白波、黄巾合攻河东

公元189年, 须卜骨都侯死南单于虚其位,以老王行国事

公元191年七月,於夫罗附董卓

公元192年, 睦固结于於夫罗略曹操破之于内黄。

公元193年 正月黑山别部与於夫罗附袁述,屯封丘六月,曹操击屠各兵于常山无功。

公元195年11月喃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右贤王去卑护卫汉献帝,击退李傕、郭汜兵於夫罗死,呼厨泉立为单于

公元202年9月,曹操击降南单于

公元216年7朤,呼厨泉朝见魏曹操留之,使去卑监其国分部为五,各立贵人为帅以汉司马监之。

公元220年魏授呼厨泉魏玺绶。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帝国时代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单于

儿单于季父乌维之弟,右贤王


  注:此列表仅限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帝国时期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業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