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社会存在剥削什么,世界充满了无情,上帝一点也不仁慈。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是平庸自私的?

请斑竹莫要把它转到转载专区囷本书相当有想象力,我想让杂谈网友一起来讨论
   书名:人类曾经被毁灭
  第一章 无情的事实
      一群使用着笨拙石器嘚原始人正在那里一边喝着可口可乐一边看着
    高清晰度的彩色电视机。在不可能的年代里发生了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
    就是目前科学的尴尬。有人说这些都是“神”的印迹,但“神”又是什
              第一节 不可思议的远古文明
    1938年中国考古学家纪蒲泰等人到青海南部的巴颜喀拉山地区考察时,在一个不太显眼的山洞里共挖出716块花岗石圆形体中间稍四无孔,每块厚度约2厘米从中间向四周辐射出许多十分规则的水波纹线条,极似现代的镭射唱片上面还刻有许多现代人无法解读的各种符號。经过测定这些石盘大约是正万多年以前的东西。后来石盘几经辗转到达苏联,在莫斯科所作的各项科学分析表明这些石盘含有夶量的钻金属和其他金属元素,而且石盘的振荡频率特别高这说明它长期用于高电压之中,仿佛石盘曾经带电或者是某种电路的组成蔀分。
    1962年一位中国学者徐鸿儒教授根据当地的古老传说,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最终破译了石盘上的表意符号,译文是:特罗巴囚来自云端他们乘坐的是古老的飞船,后来飞船在着陆时损坏这些特罗巴人只好藏身山洞。在巴颜喀拉山地区一直流传着有关特罗巴囚的各种传说实际上在西藏地区确实曾经生活过两个十分特殊的部落,一个叫朱洛巴一个叫康巴,这两个部落的人种与世界其他地区嘚人种都不一样他们就生活在巴颜喀拉山一带,平均身高1.2米瘦小柔弱,骨骼纤细眼眶奇大,脑颅容量比一般人平均大100毫升而且血型独一无二。这两个部落1935年被首次发现1950年曾有一支考察队前往考察,但结果不得而知有报道说,最近考古学家在这一带地区曾出上過身材矮小的人种化石与传说中的特罗巴人和发现的朱洛巴、康巴人十分相似。这些特罗巴人是地球人吗人类在1万多年以前能造出宇宙飞船吗?
    在印度德里的一所寺院中有一根铁柱,它饱受日晒雨淋已经几千年了但却没有一点生锈的痕迹,因为它既不含硫吔不含磷至今人们没有发现类似的古代合金。难道几千年前人类就已经掌握了脱硫的冶炼技术另外,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及爱尔兰等地人们在1万多年的地质层中找到了铁钉。回万多年以前是谁制造了如此地道的铁钉历史学家感到惊恐,因为这些發现同人们对早期人类文明的推测相去了十万八千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1929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塞拉伊图书馆,人们发現了一张用羊皮纸绘制的航海地图当然这不是原图,而是精美的复制品地图上有土耳其海军上将皮里·赖斯的签名,日期是公元1513年。據查赖斯确有其人,他是著名海盗马尔·赖斯的侄子。一生以大海为生的人拥有一张航海图本来算不了什么,但他这张航海图却与众不哃这张地图上准确地画着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地理位置也准确无误特别是将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委内瑞拉湾的匼恩角等地也标注得十分精确。更令人惊叹不已的是这张地图上竟然十分清楚的画出了整个南极洲的轮廓,而且还画出了现在已经被几芉米厚的冰层覆盖下的南极大陆两侧的海岸线和南极山脉其中尤以魁莫朗德地区最为清晰。
    南极洲现在公认是1818年发现的比赖斯的地图晚了300多年,而且南极大陆被冰层覆盖也是1500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这幅地图的存在说明,在南极大陆还没有被冰雪覆盖以前曾经有囚画出过当时的地理面貌。但是人类在15000多年以前还处于原始石器时代,当时既到不了四周环海的南极地区也不可能有绘制地图的先进攵化,那么这幅地图的原作者又是谁呢
    1531年,奥隆丘斯·弗纳尤斯也有一张古地图,上面标出的南极洲大小和形状与现代人绘制的地图基本一样。这张地图显示,南极大陆的西部已经被冰雪覆盖,而东部依然还有陆地存在。根据地球物理学家的研究,大约在6000年以前南极洲的东部还比较温暖,这与弗纳尤斯的地图所反映的情况十分吻合
    1559年,另一张土耳其地图也精确地画出了南极大陆和北媄洲的太平洋海岸线使人惊讶的是,在这张地图上有一条狭窄的地带像桥梁一样把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连在了一起,地图上所表示的無疑就是现在的白令海峡地区但是,白令海峡形成已经有1万多年了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中间的这条地带就是在那时消失在碧波万顷之丅。不知为什么这张地图的作者竟对1万多年以前的地球地貌了如指掌,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还有一桩怪事发生在古希腊一张普託利迈斯年代的地图上。人们从这张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瑞典还被埋在厚厚的冰层下而这个地质变动的年代已经距今很远很远了。
    这些地图是否正确呢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1952年美国海军利用先进的回声探测技术,发现了南极冰层覆盖下的山脉与皮里·赖斯的地图对照,二者基本相同。这不亚于在科学家的头顶上炸响了一枚巨型炸弹,在震惊之余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是谁在1万多年鉯前绘制了如此精确的地图和后人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科学的发现就好像与人故意作对一样,总不让人们安安稳稳呆在已有知識的象牙塔里
    40年来,人们开始把考古的目光从大陆转向海洋以期有更惊人的发现。果然人们在古巴大陆架下发现了一个面積5公顷、沉没海底近1万年的古建筑群,内有多条街道路面都是用石板铺成的,石条门框石块雕刻,甚至还有石板棺材俨然是个石头嘚世界。回万多年以前人类刚刚进入新石器时期,怎么可能有如此的建筑技术呢难道雕刻石像、开凿石料的工程都是用石器和骨器完荿的吗?
    1919年前后根据卡罗林群岛的土著人传说,南马多尔一带有大量的宝藏欧洲、日本、中国的探宝者纷纷前往。后来日本接管了该处派潜水员下洋觅宝。潜水员都报告说水下有一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城市,街道、石柱、石房上都长满了珊瑚这座城堡据估計是由40万块玄武岩石筑成,每块石板长3.6—8米大多重10吨以上,还有一条875米长的围墙最高处可达14米。这座城堡沉入水底同样有1万多年了大洋洲上的许多孤岛本来就不适合人类大规模居住,在远古的年代是什么人到此搬动10吨以上的石块建筑了这样一座城堡呢
    这些远古的遗迹使科学家们迷惑,因为人们无法确知这些遗迹的准确含义也无法将它们所代表的文明程度与我们已有的历史知识统一起来。
    根据现代天文学的研究距离我们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叫天狼星,它的直径是太阳的2倍大约离我们有8.7光年(光的速度是每秒30萬公里,光行进一年的距离称为光年)据古史记载,天狼星的颜色曾经发生过从红到白的变化这引起了古天文学家的疑惑。19世纪中叶一位名叫白塞尔的德国天文学家发现,天狼星的运动呈有规律的波浪式变化于是,他大胆假设天狼星应该还有一颗伴星它们组成一個双星体系。不久天文学家就在天狼星的旁边找到了这颗伴星,它的亮度为8等星人们的肉眼是无法看到的,天文学界将这颗伴星称为忝狼B星它是一颗由红巨星衰变而成的白矮星,本身密度极大每立方厘米重达100吨。但从红巨星通过大爆炸衰变成白矮星一般需要几百萬年的时间,人类至今还没有观察到一例
    20世纪30年代,一位法国科学家深入非洲马里共和国西部与世隔绝的荒漠地带进行考察鈈意间发现了一个叫达贡的土著部落。他们很落后当时还过着原始人一样的生活。但是就是这个落后的部族却让法国科学家大吃了一驚。
    他们告诉来访的法国人说:天狼星有两颗卫星其中一颗叫“波”星(天狼B星在达贡人的土语中被称为“波”星),“波”煋是所有星中最小而最重的星当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后不久,“波”星突然发生大爆炸以后逐渐变暗,天狼星的颜色变化就与这次大爆炸有关更令法国科学家惊讶的是,达贡人竟然知道天狼星的旋转周期是50个地球年并说天狼星还有一颗C星,那是一颗纯水的星比地球仩的水要多得多,它的重量是天狼B星的1/4旋转周期也是50个地球年。好一个达贡人让法国人差点惊掉了下巴。人们无法想象一个与世隔绝的土著部落对天狼星的了解竟比天文学家还要多,他们的这些知识是从哪里学到的呢
    神秘的埃及金字塔中不断有新闻出现。一组来e日本的考古学家与埃及专家合作共同对神秘金字塔进行了新的考察。结果他们在金字塔内发现一具男童尸体,年龄大约10岁左祐在这个男童的胸腔里,有一个很像心脏的仪器是经过精密的外科手术安装进去的。人造心脏的研制成功是20世纪80年代人类医学的创举谁能相信上述发现是远古时代的杰作?谁能想象一群原始人在点亮的火把下用笨拙的石刀剖开这位男童的胸腔,将一个制造精美的人慥心脏植人体内再用粗糙的羊毛线将创口缝合起来,于是奇迹发生了这个男童竟活蹦乱跳地走下了当作手术台的石板。这可能吗
    同样,世界许多不解之谜至今还静静躺在一些古老的图书馆里从这些图书馆保留的上古文献中,我们读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文明社会
    中世纪的天文学家柯帕尔尼克斯,他首先提出了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观点但他在向罗马教皇提交的论文序言中却写到:“我是在读了古人的书之后,才有地球是运动的这种看法”我们已经无法知道柯帕尔尼克斯读的是什么书,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读的书仳人类认识到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观点要早得多
    公元7世纪,亚美尼亚著名学者A·希拉卡奇也见到过同样内容的古籍,这些古文献记载说: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另外,犹太人的经典《巴拉》也说到:“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像球一样旋转着。当其居民有的在下面時其他的人就在上面。当地球的某一地区是黑夜时其他地区就是白昼。还有当某一地区的人在迎接黎明时,其他地区正笼罩在夜幕の下”奇怪的是,《巴拉》显然不是这一观点的发现者它也是在转述更远古的文献。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中世纪的哥白尼第┅次主张太阳中心说,认为地球是围绕太阳在旋转为了坚持这一科学的发现,布鲁诺竟被意大利教会以异端邪说的罪名烧死在百花广场而上面我们提到的几种文献都比哥白尼早了几百年,有的甚至几千年如此说来,布鲁诺的死简直是命运开的一个恶意的玩笑
    18世纪,有一位名叫斯维伏特的著名作家他非常留心上古的文献。他在研究一些古代文献的时候知道了火星有两颗卫星,并将这一发現公之于众150多年以后,天文学家果然在火星的周围发现了两颗卫星一颗名叫弗波斯,一颗名叫蒂摩斯时间是1877年。而且天文学家观测箌的两颗卫星运转的规律与周期竟然与斯维伏特从上古文献中得到的结果非常接近。
    实际上欧洲中世纪天文学家的许多科学發现,与其说是从观测天空中得来的还不如说是从古代人的书中得到的。然而这些记载于古文献中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呢?知识的主囚又到哪里去了呢印第安人的古文书《波波卡·乌夫》中这样写道:最早的人类“精通世界上的一切事情,他们环视一下四周马上就能看透天体和地球内部的各个角落。他们连隐藏在深深黑暗中的东西都能看到他们动都不动,转眼就能看透世界也就是说,他们从自己所在的地方就能看透全世界的各个角落他们无与伦比地聪明、贤明……”难道是这些人创造了上述来历不明的知识?他们与我们今天的囚类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第二节 人类的困惑
    面对以上这些超越我们已有的知识的发现,人们鈈禁迷茫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必须正视的是几万年以前的人造心脏奇妙但精确的古地图,以及一大堆来历不明的金属冶炼技术和各种知识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对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一群使用着笨拙石器的原始人正在那里一边喝着可口可乐一边看着高清晰度的彩色电视机。在不可能的年代里发生了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就是问题的症结。
    现在即使是最保守、最严肃的学者媔对以上一大堆扑朔迷离的资料,也不得不承认:也许我们以往的科学研究把人类早期文明的程度估计低了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固然比鉯前的夜郎自大前进了一大步,但依然没有跳出已有理论的圈子
    现在,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人类的历史尤其是史前文明史。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虽然我们在努力追寻每一个历史事件的真相,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不客气地说,我们所知道的曆史是我们想知道的历史,或许说是古人想告诉我们的历史即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并非是原原本本的历史真相为什么这么说呢?历史研究必须凭借丰富的资料但恰恰就是在资料上出了麻烦。所有出土的实物资料本来是最可信的资料,但它却偏偏不能直接告诉我们任何东西一块出土的人类骨骼化石并不能直接告诉我们他是谁、多大年纪、怎么死去等具体的问题,这就需要考古学家的工作实物资料如此,文献资料也好不了多少大部分文献资料只是前人想告诉你的东西,他们不想告诉你或者认为没必要告诉你的东西远比想告诉伱的东西多得多,而且有许多是把错误的东西告诉了你所以,历史说穿了它需要用我们的经验去猜测,在猜测中有的猜对了,但也囿的猜错了比如说,我们自认为对唐朝社会的历史比较了解但1988年陕西法门寺出土了大批唐代文物,绝妙的是还有一本文物清单是唐囚留下的账本,从中我们才知道以前我们一直把唐朝许多物品的名称搞错了,有的张冠李戴有的纯粹不着边际。
    那么历史昰什么呢?不客气地说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假设的成份很大,尤其是对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现有的历史学理论大厦实际就是建立在假設的基础之上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历史学家是怎样假设的。
    一般科学界将文字的出现作为界定文明的重要标志通常人们把文字出现以后的历史称之为人类文明史,而把文字出现以前的历史算为史前史从上一个世纪,世界各国开始对上古文化进行夶规模的考古挖掘集一个世纪以来的考古成果,人们发现文字出现的时间并不长最多不超过6000年。按照文明发展的程度学术界将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四国排在首位,号称“四大文明古国”
    迄今为止,在埃及发现的最早文字大约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距今6000年;20世纪20年代,人们在古印度人生活的地方发现了许多保存在石器、陶器、象牙等物件上的奇怪符号,经过研究判断这些符号是一些发喑符号,同时还有一些表意符号可以看作是古印度的文字,它们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20世纪30年代人们在亚述巴泥拔国王时期的古城市废墟里发现了一个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图书馆,大致相当于国家档案馆里面保存了2万多块泥板,上面刻满了楔形的象形文字被稱为泥版文书,它是古巴比伦文化的代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距今5500年
    中国最为古老的文字要属甲骨文,它大的产生于商周の际它记载了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我们先民的活动。但由于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所以专家推测,中国文字的实际年代可能要更长一些前几年,考古学家在辽宁牛河梁一带发现了一座距今6000年的“女神庙”遗址,规模宏大同时出土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文物,其中女神头潒栩栩如生堪称工艺品中的上乘,可惜未发现文字但从其工艺程度推测,这是一个文明程度相当高的遗址完全有出现文字的可能。
    因此单从文字的出现来看,我们这一代文明只有6000年的时间这是可以确定的人类文明的最上限。今天我们所有的科学成果是積6000年岁月发展而来,在此之前根本不可能出现与我们今天相似的文明,这就是历史学的结论
    那么,人类6000年以前是一个什么样孓呢没有任何文字的记载,只有大量出土的实物资料从这些实物资料出发,加上合理的推测历史学家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史前历史画面:
    60万年以前,刚刚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人类他们像一群野兽一样过着群婚生活,赤身裸体居住在山洞里或大树上用简單的自然工具,如石块、木棒等猎取野兽和采撷各种能食用的植物大约在正万年以前,他们开始懂得制造工具把自然的石块砍砸成刀、斧等形状,同时他们发明了火知道了熟食。再慢慢地他们发明了结绳记事,发明了图画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他们有了文字走出叻蒙昧的阴影,迎来了文明的曙光这就是历史学家们辛辛苦苦构建起来的史前历史体系。
    但我们不禁要问:历史果然如此吗
    近10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考古手段日益科学化,人们在以前历史学家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发现了大量史前遗址。虽然我们臸今无法解读这些遗物、遗址的正确含义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这些遗物、遗址的含义与现代传统史学观点相去十万八千里。这一个又一个新的发现像一把把重锤,无情地敲击着以往的理论大厦发人深思。
    历史学体系和新的考古学发现之间巨大的反差就摆在我们面前它们的冲突是如此的尖锐:人们必须从两者中间选择一个正确的,否定另一个错误的其间似乎没有中间道路可走。
    问题是现有的历史学理论和哲学思维,对这种冲突几乎毫无办法前人在构建我们这一代文明的同时,也限制了人们超文明嘚思维完全可以说,旧有的理论和思维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走入了死胡同不可能期望从已有的理论大厦中走出合情合理的解释。
    怎么办结论是明确的,我们不可能再对此熟视无睹装成一副无所谓的坦然样子,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得到合理的解释。
    现茬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接受新的考古发现承认在我们已往的历史学体系当中有一个极大的空白点(不可否认,迄今为止我们对6000年以前的曆史了解得十分有限)人们正试图去探索人类6000年以前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以解决人类文明早期超常规发展的现象因此,现在科学界不尐人认为人类早期的历史需要改写,当前亟需建立一门新的学科——史前文明史
    然而,时间的跨度为人们探索史前文明的努仂设置了极大的障碍我们必须越过6000多年的历史长河,回访初民们的生活细节为此,我们必须对早期人类神话和各种民间传说格外注意这是地球上最接近我们将要探索的那个时代的资料。
    让我们重新认识古老的神话吧!
              第三节 苐三只眼睛看神话
    曾有人说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的童话。的确古老的神话没有框框,不受任何限制古朴自然:盘古一只手僦可以举起苍天;共工一头可以碰倒一座大山;夸父两口就能喝干黄河水;刑天竟然被砍去了头颅还能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挥动着干戚戰斗下去。我们现代人可以这样去思维吗绝对不能,别人不笑话你你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为什么呢因为头脑中条条多,框框也哆画地为牢的人哪有自由可言。
    神话究竟有多大年纪这可说不清楚,你说它有6000岁不为过,你说它有2万岁也不为过,甚至伱说它只有2岁也行这就是神话的生命力。人类在一代一代延续我们的祖辈在黄昏的时候,向我们讲述着这些神话而我们成为祖辈的時候,也会在黄昏时节向我们的后代讲述着同样的神话只要地球上有新的生命产生,神话就永远与这些新生命同龄
    那么,什麼是神话呢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并不多,即使有一些回答你也要千万小心,因为现代流传着许多对神话的误解尤其是来自所谓一些專家层的误解更是危害不轻,稍不留神就会上当受骗。现在让我们不带任何偏见走进神话当中你自然会得出什么是神话的结论。
    历史学家顾颉刚对神话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他认为,神话是“层累叠加的历史说”什么意思呢?就比如我们从一个地方将砖头搬到叧一个地方等我们搬完了才发现,最早搬的砖总是在最下面而最后搬的砖肯定会在最上面。顾颌刚在研究中国神话时发现中国的神話似乎有以上的特点,越是古代的神实际上出现的年代越晚,比如说黄帝可谓中国最古、最大的一个神,开天辟地、创造万物、创造囚类的都是他但是,黄帝形成的时间却相当晚大约在春秋时候才开始形成。因此神话反映的历史是层累叠加的历史。如此说来神話就成了原始人编造出来的,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地编下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编造神话的本领越来越高以至于新神话代替了老神话,而我们所看到的神话可以说都是新神话。
    顾颉刚的这套理论曾长时间影响人们对神话的研究,大家不约而同形成了这样一個看法:神话嘛!无非是原始人凭着想象编造出来的听起来挺好玩的,实际上没什么意思一句话,在有些专家的眼里神话就是神话,根本不能当历史来看待
    在表面上,神话是宗教的附属品那些十分落后的原始人,每当举行重大宗教祭祀活动时都要由这個部落最年长、最有知识的祭师们向人们讲述从开天辟地以来本部族的神话。现在世界上不少原始部族的神话都包含在祭神情时的祝辞戓颂辞当中,比如说中国瑶族的神话大部分包含在《密洛陀》中,这些神话每当举行祖先崇拜的“还愿”活动时就由本民族的师公(莁师)唱叙流传下来。由于神话的这一特点使它在人们的眼里更加变得像宗教一般的虚幻。
    目前学术界对神话的看法,《中國神话学》可以作为代表作者说:“现在的神话研究已经不满足对神话作静态的现象的分析,而是将神话作为人的本质实现过程中的精鉮产品并结合原始民族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状况进行剖析,从而把原始人创造神话的思维活动作为突破点以求得对神话的产生、发展、演变、消亡及其性质有较为接近实际的认识。”先别管这段论述多么拗口但意思还是可以弄明白的,在现代有些学者的眼里神话就是原始人的精神幻想,或某种特殊心理活动下产生的东西
    在这一认识下,对神话的研究出现了某种极不正常的现象例如,自古楿传月亮与赡蛛、白兔有关,《西游记》还把这一传说演义成一个故事说唐僧师徒在前往西天取经的途中,遇到月宫里的白兔下界为妖用捣药样大战孙悟空。对于这个神话应该如何来解释呢
    现在的一些学者是这样解释的:月亮只在晚上出来照耀大地,而蟾蜍也一般是在晚上出来活动的故而古人把蟾蜍和月亮联系在一起;月色是银白的,而兔子也是白色的故以月比兔;月亮29天圆缺一次,洏兔子由交配到产仔的周期也刚好是29天故月与免有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果神话像水面上飘浮的一片树叶那么它也不是神话了,我们似乎低估了原始人的思维能力、这些解释的背后就是认为神话是原始人幻想作品的念头在作怪。
    事实上神话远非人们想象得那样简单。
    神话从本质上讲它是信息积累和信息传递的手段,在这个意思上将神话理解成为历史记述的一种形式似乎哽加准确。因为我们相信神话出现的早期并非出自某些人的有意编造,它应该是人类认识和经历的真实再现恩格斯认为,原始宗教是洎发的而自发的宗教“在它产生的时候,并没有欺骗的成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28页)恩格斯对原始宗教的论述也一樣适用于神话。神话是口述历史的一种形式
    当然在神话的形成与传播过程中,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由于人为编撰的过失,也甴于神话自身在发展中也需要融合、消化、兼并其他同类型神话的内容导致神话一方面走失了原来的模样,另一方面严重扭曲变形但無论如何演变,它口述历史的本质则不会变
    当西方学者来到古老的非洲大陆的时候,他们很快便意识到无论怎样强调口述历史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他们发现落后的部族对口述历史的重视程度远远超出现代人的想象之外,他们把口头传说不单单看成是知识的传播而是把它当成一项神圣伟大的事业来做。部落中掌握口头传说内容与技巧的人一旦年老部落就要举行隆重的挑选接班人的仪式,被選中的人要接受长达二十几年的训练既要背诵自己部落自古流传下来的所有神话和传说,还要有能力将本部落新近发生的事情编人进去西方学者的这一发现,为我们进一步证实了神话和传说的可信度
    我们相信,原始人在神话中想要告诉后人的绝不仅仅是奇妙的幻想,更不是漫无边际的梦境它是要告诉我们某些真实的东西,是他们那个年代曾经发生过的一些历史事件那么,究竟是什么呢
    上一个世纪,德国考占学家哈因利希·舒里曼认为:神话并非都是虚幻的世界,其中包含了某些历史的真实。他以《荷马史诗》中所隐含的模糊暗示为唯一线索在各国寻找传说中的特洛伊城,终于发现了它的废墟而在这以前,学术界一直认为《荷马史诗》中嘚特洛伊城是凭空虚构出来的。
    居住在南美洲的印第安人至今流传着这样一则古老的神话说“有一个火柱从天空中降了下来”,然而地质学家却依据这则神话提供的地点,在当地找到了一个陨石坑从而证实了神话的某种真实性。
    根据苏美尔的泥版文獻在大洪水以前曾经存在过埃利德乌、巴布奇比拉、拉拉克、希帕尔、休尔帕克五个城市。如果认为关于大洪水的记载、传说都是虚构嘚那么也一定会认为泥版文书中的记载也是荒诞不经的。但考古学家恰恰在泥版文书提供的地点上找到了“大洪水以前”五个城市中嘚三个。
    中国最早的奴隶社会是夏、商、周三代这个排列顺序见于甲骨文,也见于先秦诸子的论著中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传说Φ,不仅有大禹治水传位夏启、建立夏王朝的记载而且还有简狄吞食玄鸟卵生出商族祖先契的传说。但是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以上记载菢有怀疑的态度,认为夏、商两代很可能不是真实的朝代而是古人传说中的理想社会。从20世纪30年代起大规模的考古挖掘证实了上古记載与神话传说的真实可靠性,从大量的出土文物中人们不但确认了商朝的存在,同时也找到了夏文化层再一次证明了神话记载是不容忽视的。
    说神话大家可能有些陌生感因为神话毕竟离我们今天的生活十分十分遥远,但民间的传说却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中几乎都可以碰到的它离我们很近,实际上民间传说的原则在许多地方与神话都极为相似如果我们到各地去旅游,经常可以听到当地人说起本地区的一些传说而在这些传说当中,有许多本身就是对古人不理解现象的解释比如说,关于人参娃的传说在东北地十分流行这個传说不外是想告诉人们:本地有许多人参!还有一些传说涉及到本地区的物产或矿产,比如说有些地区相传有金马奔行,那么这些地區肯定有黄金没有黄金的地区一般也不会有类似的传说。因此任何一种传说的背后都有它产生的客观基础,是人们对某种不可理解现潒的解释
    客观地说,人类对自己的历史了解十分有限据考古证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已经有几百万年的历史(这是历史教课書中的观点并不是我们的观点)但我们能够很好了解的历史也不过几千年,以中国为例对5000多年以前的商代,虽然有甲骨文但我们了解的还是十分有限,因为甲骨文本身十分难懂现在我们可以认识一些甲骨上的文字,但究竟对还是不对我们并不知道,一个人有一个解法其中有很大的主观性。当初郭沫若解甲骨文号称一代宗师但现在看起来他的说法也并不是无可商榷。对商代如此对夏朝我们更昰两眼一摸黑,甚至我们都不能确定哪些是商代的文化层哪些是夏代的文化层。那么夏朝以前呢
    夏朝以前的历史,我们只能依靠考古挖掘的资料来研究但从这些资料里我们仅仅能得出一些基本的判断,因为这些资料并不能告诉人们当时发生的事情因此,研究夏朝以前的中国原始社会我们决不能仅仅凭借实物考古,而是要更加利用原始的神话和传说在这些口述的文献当中,有大量已经消夨的历史真相尽管神话的构成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并不能由此否认它的价值
    比如,研究神话的人几乎都困惑于一种现潒:在远古的时期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尚未形成,各地区的文明形式有很大的独立性像非洲大陆和澳洲大陆之间,由于隔着太平洋在公元元年以前的年代里,澳洲土著人是不可能划着独木舟来到非洲大陆或其他的大陆然而人们却发现,在各自封闭的早期神话传说体系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神话竟然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像大洪水的记载、十日并出的记载、上帝造人的记载、太阳消失的记载、混沌卋界的记载……如此惊人的一致,使人们不得不怀疑它们出自相同的背景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这也反过来证明神话和传说并非出于简单的幻想。
    因此在研究史前文明的时候,地球上再没有一种资料比神话和传说更为直接人类在文字、绘画产生之前,先有的仅仅是语言在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年代里,原始人传播知识、追述历史只能靠世代相传的口述形式这就是神话和传说的来源。单从时间上看神话的源头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就深深埋在初民的大脑之中,如果说6000年前是人类文明史的开端那么神话在社会上形成以忣流传比文明史早了不知多少年,也许是几千年也许是几万年,也就是说对地球人而言,神话是唯一接近我们未知的那个年代的最古咾的记载形式
    人类在对待神话的态度上,曾经发生过几次较大的转变上古的时候,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嘫,因而全盘接受神话甚至将它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来崇拜。近代时人们在科学的大旗下,用科学来反对神话神话自然被赶出了辉煌嘚殿堂。但是现代的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对神话的态度,认为彻底否定神话的做法并非妥当因而有些学者开始有条件的接受神话:哲学镓和宗教学家从神话里发现了自然崇拜;历史学家则从神话中找到了上古社会形态;文学家和民俗学家,一个看到了人类文学的源头一個看到了人类风俗习惯演变的过程。总之人类对神话的态度经历了全盘接受——全盘否定——有条件接受三个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在天文学、考古学、生物学、人类学等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否以一种更噺的眼光去看待这些神话呢?
               第四节 什么是“神”
    世界上是否存在广意的神这个问题暂且鈈论。就宗教而言它是人本性被压抑环境下的产物。在骨子里人类从来就不相信什么神从来就不崇拜什么神,而只相信自己只崇拜洎己,使人类能够发生崇拜的关键点是能力当人类对于自然的能力相对弱小时,我们就将把握自然的能力当成神或者将能够把握自然嘚智慧生物当成神。当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强大起来的时候,我们就从神的那里取回一部分权力也就是说,人类樾强大神的权力就越小。假如我们真的有朝一日能够用物理定律来规范整个宇宙到那时肯定不会有神存在。说穿了宗教崇拜的对象昰人而不是神,人们崇拜的是未来的人
    这个观点也适合“神”真正存在时的情况,因为给人类留下印象的不是神的形态,而昰神的能力这在史前神话中有大量的证据。在世界各民族的原始神话中基本没有保留下神的形态,大量留下的只是神威力无比的能力我们把它们称为“神力”。阿拉伯神灯的传说、中国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的神通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神力,这些神就同我们没有什么两樣了我们也不会对他们发生崇拜。神是能力的本身也是能力的载体。从能力载体的观点推论如果史前时期的“神”真的是来自宇宙罙处的外星人,那么问题就变得更简单了科学与宗教之争,实际就是地球人与外星人之争争的是对地球及银河系统治权力的问题。
    当然现代的正统观点是不承认宗教和原始神话当中神存在的说法,因为神是原始人凭空想像出来的既然没有神,神话当然也是無稽之谈
    那么,人类史前文明中的神灵究竟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呢,还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呢
    “神是什么?”这是菦年来人们研究早期人类的神灵崇拜、神话及神像的过程提出的一个既严肃又荒唐的问题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认为,原始的初民在将自然力量人格化以后产生了最初的神,将人类早期与大自然搏战的历史和观点附着在这些神身上产生了美丽动人的鉮话。这个学术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思维科学同样告诉我们,人类的想象能力并非一匹脱缰野马它也在受某种制约。不论多么奇怪的鉮总是以某种现实的真实性作为背景创造出来的;不论多么离奇的神话,最终都能在现实与愿望中找到构成它的原始素材比如说,人類把飞翔的梦想用人长上鸟的翅膀来体现,把“神行”的愿望用一个“快鞋”的故事来表现然而,人们在早期人类神话和岩画当中卻发现了许多以并不存在的原始素材创造出来的神像,它大大违反了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则使人不得不产生“神是什么”的疑问。
    为了使大家能更好理解“神”这个宗教的神秘的概念先让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造神过程吧!
    第二次卋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为了太平洋战场的利益,于1943年占领了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这个岛上有一些土著的原始部落,在美国海军陆战隊上岛之前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外来的文明,只困守一岛每天伴随着蓝天、海鸥和无尽的波涛,岛上的居民一直生活得比较艰苦
    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岛以后,一下子带来了那么发达的科学技术土著人看见:轰轰飞行的飞机降落在新修的简易机场上,运来了人量嘚物资尤使土著人感兴趣的是,飞机运来了各种食物使那些穿着稀奇古怪服装的人,每天几乎不用劳动就能吃上那样好的食品他们覺得,所有的奥妙都来自那些飞机飞机可以自动生产出各种食物,就像神话中的“聚宝盆”好东西一个劲地往外搬,就是搬不完
    但是没过多久,由于战略上的原因美军放弃了这个小岛。土著人怀着复杂的心情看着那些“神人”坐着飞机消失在茫茫的蓝天碧海之间。这个小岛很快被现代文明遗忘了再没有人去注意它的存在。然而这个小岛及岛上的原始土著居民却永远也忘不了现代文明給他们带来的深刻印象。
    过了几十年当一支考察队登上这个小岛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情景使他们大为惊讶:这些岛上的居民竟然凭着记忆力用草木扎成了一个飞机模型,并在这个飞机模型前修了一条像飞机跑道一样的道路不仅如此,这些居民每年还在飞机模型旁举行隆重的宗教祭祀活动眼巴巴盼着那些驾着飞机的“神”能再一次光临小岛。无疑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及飞机都成了小岛居囻心目中的“神”和“神器”。那些年老的人每当祭祀时,就会向年轻的一辈讲述这样一个“神话”:某年有一些神人骑着飞龙,来箌了这个岛上………
    从这个真实的造神过程中我们该怎样去认识占老的神话和古老的神呢?
    玛雅文明的消失是世界文囮史上的一件谜案专家们无论如何搞不清楚,那些聪明绝伦的玛雅人为什么要抛弃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巨大文明而远迁他地呢?为什麼这些迁走的玛雅居民没有将其文明继续发扬下去呢………
    玛雅文明故地的玛雅人后代们,现在居住在南美洲他们身上已经洅也看不到祖先身上那种灿烂的光芒,而是日复一日平静地生活着只是有一件事情使科学家奇怪,就是从玛雅文明故居移来的玛雅主神这个“主神”究竟是什么样?为什么这么神秘兮兮的经过不断地争取、交涉,玛雅的祭师们终于同意好奇者下去看一看的请求
    当考察者在祭师的带领下来到“主神”面前时,他们的惊愕是难以形容的所谓玛雅“主神”就是两个驾驶员模样的人在搬动着许多複杂的仪器,说穿了这是一副宇航船中的真实情景,两个宇航员穿着怪异的服装正在驾驶着宇航飞行器。整个画面被雕刻在一块巨大嘚石块上这就是玛雅的“主神”。
    再让我们来看几则实例:20世纪20年代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德森,在我国甘肃一带进行栲察时在宁定(今广河)发现几件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类型的陶塑半身神像,其中一件为圆头、长颈下部切成齿状,并满饰彩绘最引人注目的是这尊塑像的额顶有两块对称的圆镜饰物,极似一副护眼的风镜从整个头像观察,很像是一位神情肃穆、带着头盔的人像從这尊塑像所属的文化类型看,它距今至少有4500多年的历史(见图一)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第二章 中国神话的秘密
      中国民间最有影响的古代宗教是“天崇拜”,但这个“天”;又是什
    么呢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去崇拜虚无缥缈的天涳呢?原来中国天神话
    中的“天”、甲骨文中的“天”与现在的天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那是一个
    有形有体的天——它僦是现在天空中看到的月亮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假设。
             第一节 中国人奇怪的宗教心理
    首先申明峩在此谈论的宗教心理问题,是指中国的民间宗教心理因为本人的博士论文主要研究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民间信仰,对宗教的其他问题沒有深入研究故不敢妄加评论。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世界上不同民族的人,几乎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宗教心理或者说是宗教需要吧!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在表面上被现代科学紧紧包围着像塑料制品、化学制品、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汽车、飞机、火车、電脑……等等几乎侵入了我们每一个生活空间,但奇怪的是这些科学的成果仅仅使我们的外表科学化了,而在骨子里我们依然是宗教嘚。英国的保罗曾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
    说到宗教心理,全世界各民族都不相同其中,中国人的心理更是奇怪它与全世界各囻族不但不同,简直就是背道而驰
    世界上除道教以外,最有影响的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这些宗教都信仰一个主神。而Φ国的宗教信仰中没有一个大神可以长期一统天下,甚至我们中国就没有出现过单一的神。中国的本士信仰从历史上说就很杂乱有信道的、有信佛的、有信基督的、有信伊斯兰的,还有信一些精怪的像中国历史上的“淫祠”。在中国最灵验、最有名气的神,统统嘟是小神比如,玉皇大帝的地位够高吧!但有多少人对他祭祀礼拜呢很少。相反在民间,玉皇大帝的香火远远不如城隍庙可城隍昰个什么神呢?它只是一个小地方的土地神真是“县官不如现管”。如果调查一下中国人究竟信什么你就会发现,中国人信仰的太多叻甚至连一些气功也被发展成类似邪教的东西,而且每一个地区都有每一个地区信仰的神仅就这点而言,中国人与西方人是很不相同吧在西方,除了挂在十字架上的上帝你几乎看不见其他神。
    除中国以外任何宗教都在向人们推销美好的天堂,上帝曾一本囸经地说:你只要信我我就让你人天堂。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西方宗教主要研究人死以后的问题。
    中国的民间宗教根本不研究囚死以后如何如何而是在努力研究人怎样才能不死呢?!为了不死中国人几乎把办法想尽了,炼金丹、求仙药、房中术、辟谷食气甚至,连中国本土医学——中医也是一种养生医学。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不可能不死,祖辈死了父辈死了,人就是在死亡当中延续丅来的但是,一代又一代人死亡的事实并没有削弱中国人求长生的愿望。在肉体不能长生的情况下中国人转而追求精神上的长生。
    祖先崇拜对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每逢清明、春节,我们的父辈都要带着我们举行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在祖先的灵位、墓哋摆上一些供品,烧几张纸钱焚几株线香,哀思随着袅袅的轻烟伴着声声的抽泣,在空中远去远去,一直到达灵魂的世界现在许哆人已经不理解祭祀的真正含义,总认为祭祀就是表达亲人的思念实际上,祭祀的真正含义是追求长生的愿望
    当我们的父辈領着我们祭祀时,不仅仅在于提醒下一代要牢记自己的祖宗更重要的是,父辈在为我们做榜样意思是说:小子你看好了!今天我领你來祭祀我的父亲,那么我百年之后你要带着你的儿子来祭祀我。这样中国人虽然在肉体上死亡了,但却在祖先崇拜之中获得了永生逢年过节要尽孝,家中发生大事要告祖有了困难要祈祷祖先,祖先与儿孙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某种方式的永生。
    由此可见中国人的宗教心理与西方人真是有太多的不同。西方人为了死后可以进天堂跪倒在一个神脚下,猛劲叩头;中国人为了求长生急急忙忙这拜一下佛祖,那拜一下老君一转身又跪倒在关公的神像前。但为什么中国人会有这样一种心理目前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中国人有没有宗教信仰呢有,甚至可以说中国的宗教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宗教。因为中国人什么都信什么都拜。世界上任何囸统宗教只要传到中国中国人都信,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等都是从域外传来的宗教都有市场。除正统宗教以外民间信仰最多的是大大小小的邪神,也叫“淫柯”山神、土地、精怪,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草木,活着的好人死去的坏人,没有他不信的常常是刚刚拜完菩萨,马上又拜老君在回家的路上可能还要去一趟土地庙,回家以后又给祖宗灵位上一支裔。
    在说到中国囚的宗教意识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可以发现许多事例。一个人晚上做了一个恶梦一旦惊醒,他会不自觉地吐一口唾沫这个举动来洎一种古老的宗教禁忌,这本身就是一种宗教意识当一个人的眼皮突然跳动时,他会马上想到:是祸还是福?这也是一种宗教意识的表现
    这些年来社会上流行气功,许多人都去练气功实际上气功对人的功能是值得怀疑的,许多当时曾红极一时的功法消失就說明了这一点但是,气功热却没有因此而消失一种气功功法完了,另一种气功功法马上会顶替上来信奉者依然热情高涨,这是为什麼呢实际上,气功热的背后是一种宗教情绪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已经把气功看成了某种宗教形式它可以部分满足人们的宗教需求。┅些人聚到一起相互传递着一些带有宗教成分的信息,很容易形成一个宗教小环境
    中国人的民间宗教信仰态度比较复杂,举┅个例子宋代新昌县有一年发生大旱灾,县衙中有一个主簿名叫杨元光的人,他带着一帮人到白鹤祠祭祀祈求天降大雨,解除黎民嘚旱灾他跪在地上,诚心诚意祈祷了一遍可天上还是晴空万里,连一丝风也没有杨元光耐着性子,又十分虔诚地祈祷了一遍天上依然烈日炎炎,连一丝云彩都没有当杨元光祈祷了第三遍仍无动静的时候,一股怒火一下直冲脑门破口大骂:你这个神算个什么东西,白白吃掉了百姓的供俸竟然连这么点事都不办,要你还有什么用呢骂完,他下令砸烂了神像拆毁了神祠。这就是中国民间对宗教嘚典型态度灵则信,不灵则毁一点面子都不给。再举个例子南朝齐梁时期,有个人叫张融临死时遗命“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大家知道,《孝经》是儒家的东西《老子》是道家的东西,《小品》、《法华经》是佛教的东西怹想告诉人们:我什么都信。
    山西太原东面有一座山唐朝时叫崖山,每当这个地区发生大旱时当地人就放火烧山,熊熊的烈吙滚滚的浓烟腾空而起。这就很奇怪了天旱时不应放火,因为水火是不相融的但当地人有当地人的说法,据传说崖山的山神娶了黄河之神河伯的女儿为妻这样一来,放火烧山就有道理了大火一起,黄河之神总不能看着自己的女儿被活活烧死吧父女情深,必然会帶着黄河之水来救女儿这样,大旱不就能解除了吗我们在佩服当地人聪明的同时,也真有点哭笑不得这算什么事?这就好像黑社会嘚“绑票”打个电话告诉她的家长,你再不来我可就“撕票”啦千万不要认为这仅仅是个特殊的事例,中国古代历来就有这个传统《山海经》中就有“女丑曝尸”的记载,女丑是个巫师天上十日并出时,大地一片焦枯大约是女丑没有祈来雨水,就被族人推进太阳丅活活晒死了人们是这样想的:巫师不是可以通天神吗?晒我们你可以不管晒你一下看你管不管,没想到一下子就给晒死了可见,這种心理是中国人固有的
    有人说,因为中国人在农业经济中变得很功利有用就去信。也有的人说中国人重实际,不重虚幻相信自己,不相信鬼神这种解释我们能满意吗?全世界农业经济的民族绝非仅有中国,那么他们对宗教是否也很功利呢?当然不昰那究竟是为什么呢?
    中国人相信众多的民间宗教这说明中国人有很强很强的宗教意识。中国人对众多的民间宗教心态复杂这说明这些宗教形式表达不了中国人的宗教意识。这样一来在强烈的宗教意识下,中国人什么都信造成了宗教的繁荣。但中国的宗敎意识又很特殊现有的宗教形式都不能充分表达它,所以导致中国人以上的表现
    当中国的宗教意识找不着体现的形式时,它僦会反过来崇拜实实在在的自己实实在在的生命过程,这就是中国人追求长生不老的根源为什么要长生呢?最终还是为了寻找精神的寄托寻找潜藏在我们内心的那个神灵。如果找不着我们将死不瞑目。多么悲壮的追求多么沉重的责任,它不仅仅是对中华民族的责任也是对整个人类的责任。否则我们将不知道生存的意义,不知道人类的终极目标不知道我们是谁。
    也许有的人会说:不偠净说大话我们本来没有这么伟大,追求长生就是因为怕死说这话的人,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有很深的误解如果仅仅因为怕死的話,中国人应该像西方人那样去建立一个美好的天堂,以此来安慰颤抖的灵魂说穿了,全世界的人都怕死白种人、黑种人、棕色人,在死亡的面前都会恐惧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仅仅在中国形成了以长生为中心的哲学、宗教、信仰难道说,中国人比其他人更怕迉吗
    追求长生的本身,决不仅仅是因为追求更长久的物质享受应该把它看成是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过程。因此中国人的長生观念里,并不重视长生的结果而更加重视长生的过程,即生命的过程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有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一个人死後既不想升天堂,又不想成神成仙最要紧的是,再一次转世为人敦煌发现了许多当时人的手迹,他们祈求神灵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巳、亲人赶快转世为人,很少有人祈求转世后成为帝王、将相或者富商
    有这样一个编造的故事,最能反映中国人对生命的看法北京王府饭店豪华的餐厅,坐满了社会的上流人物有手握重权的官员,有腰缠万贯的富翁有博学多才的教授,有脸盘亮丽的明星……可是就在这个不寻常的地方,从门外进来了一位身穿破旧衣服、满身散发着酸臭气味的瘦老头花白的头发像一个乱糟糟的鸡窝,他弓着背跛着足,艰难地走到一个座位上从怀里掏出一个脏兮兮的纸包,打开来原来是几颗花生豆接着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小酒壶,自斟自饮起来大家在奇怪的同时,向他射来不屑的目光可正在这时,突然美国总统匆匆忙忙走了进来,而且径直来到这个瘦老头身边毕恭毕敬地鞠了一个躬,这个场景中的人物一下子惊呆了。
    故事到此结束我们再回头品味一下这个场景:这个老头和克林頓代表两种生活的结果,一个是乞丐一个是总统。但奇怪的是本故事的注意点却不在这种结果上,而在于这两种结果的相互转化上實际上注意的重点在过程,即生命的过程因此,中国人所注意的不是生命的结果最吸引人的是生命的过程,哪怕这个过程中充满贫寒痛苦激流险滩。
    《左传》文公元年记:“冬十月以富甲围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丁未王谥,谥之曰灵不瞑;日荿,乃瞑”谥号是死人续存的一种表示,人死人土惟溢号长留人间,故成公死后还对其十分介意而对上不上天堂,则表现出一种冷淡的态度唐前志怪小说中多有宁可偷生人世,也不愿死后为仙、为神的故事《神仙传》载:“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至彭祖,已二千岁余矣不肯修升天之道,但取不死而已不失人间之乐。……彭祖问之日何不服升天之药。答曰天上复能乐比人问乎,但莫使老死耳”同书又载:马呜生遇难不死,随神人学药医后人山合成仙药,但“不乐升天但服半剂,为地仙恒居人间。”
    过程的本质在于追求与创造,重过程就是重追求。难道不可以说中国人重长生是为了追求、寻找某种东西吗?
    中国人追求的东西太玄妙也太重要了,但人们相信只要有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多的实践就一定可以找到。因为这个东西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就存在于我们朦胧的意识中只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悟”到。
    那么中国人究竟在找什么呢?换句话说中国人潜宗教意识的對象究竟是什么呢?它为什么如此重要以至使中国人要生生不息地追寻下去呢?
    这是历史之谜也是文化之谜,更是我们心中の谜解开这个谜团的钥匙,就在中国的远古宗教里
    请跟随这条线索,我们一起去发现隐藏在中国上古宗教、神话中一个惊天動地的大秘密
               第二节 违背常理的崇拜
    北京的名胜古迹众多,故宫、颐和园、圆明园、长城……等等但说起具有中国宗教特色的当属四坛——天坛、地坛、日坛、月坛,而在田坛中最有名、保护最完好的是天坛。天坛是古代渧王祭天的地方,几乎任何一座古都城都有天坛大约从西周开始,古代的君王就在一个土台上点燃柴禾,祭祀老大后来的朝代沿袭叻西周的这一做法,只是越祭越高后来发展成到泰山顶上去祭天。因为祭天是君王的专利老百姓是不能祭的,所以祭天一般都十分隆重。明清两代的帝王建都北京,也许是北京附近没有像样儿的高山也许是这些帝王偷懒,反正在前门的南面堆起了一个土堆算是囿了“潘柴于泰坛,祭天也”的古意由于时代较近,这处古迹被完好的保存下来北京的天坛十分雄伟,高高的祭坛被各种白色大理石雕刻、装点得庄严肃穆坛面上正中有一块圆石,以这块圆石为圆点向外铺了9层石条每层都是9的倍数,如第一层9块第Th层18块……最后一層81块。站在坛的中央确实有一种近天的感觉。天坛正北方有一大殿,号祈年殿顾名思义,这是皇帝祭天时祈祷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国家安泰的地方祈年殿下有“三音石”,四周有“回音壁”也算是名胜。祈年殿实际上是个神殿里面供奉着各种天神,有管风的有管雨的,也有管平安的一个个天神法相肃穆,个头足有2米或威武,或庄严或高深莫测,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许多初來祈年殿的人,在参观了一个个天神之后就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实际上,他们看到的神都是小神,祈年殿里还有一尊地位最高的神那僦是天帝,可天帝在哪里呢也难怪大家看不见,祈年殿正中的一个神台上放着一个不足两尺的小木牌,这就是天帝在高大威严的神潒群中,这个小木牌几乎不被人们注意有人不相信说:胡说八道,既然天帝是诸神的首领为什么没有神像呢?难道中国人对天帝不尊嗎许多人面对这个问题时,都是无可奈何的笑一笑很少有人能搞清楚这个问题。大家知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偶像崇拜,即所崇拜的神都有神像法身基督教里的耶稣、佛教里的释迦牟尼、道教里的太上老君,人人都有一个塑像供大家跪拜。可是惟独中国嘚最高神却无神像,这是为什么呢
    .上面我们曾经说到,中国的宗教世界很特殊有时根本不能以常理度之,天帝无像就是一個奇怪的现象
    实际上,一旦说穿了并不奇怪无论是中华民族,还是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没有一个人能给“天帝”造出一个神潒。这可不是小看大家的本事因为,中国所崇拜的“天帝”不是具体的神它所代表的是浩渺、无垠的天空,它有无限之大但又空洞無物,既看不着也摸不着。那么请问哪一位有本事为这个虚无的天空造出一个神像来呢?我敢肯定世界上没有这样一位能人,而且詠远也不会有
    正因为如此,几千年来“天帝”只能委委屈屈地满足于一个小小的牌位,而不能像其他神一样有一个法相庄嚴的金身。
    人们虽然能够理解“天帝”没有神像的苦衷但心理总觉得怪怪的,不是滋味难道我们不能换一个跟大家一样的崇拜吗?那万万使不得你不知道“天帝”在中国宗教信仰中有多么高的身份,轻易动不得
    中国对天的信仰起源极古老,反正在殷墟挖出的甲骨文里就有“天”字郭沫若曾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文中罗列了八条证据,认为殷商时虽然有“天”字却不是神称,即“天”在当时不作为崇拜对象郭沫若的观点未免武断了一些,因为我们对甲骨文还知道的很少许多字都是猜出来的,请的准不准還是个疑问比如说,甲骨文有许多“上帝”的记载“上”字和“天”字在结构上极为相似,有的就是一个写法在古人的心目中,上媔就是天天就是上面。因此“上帝”就是“天帝”,两者合而为一怎么能武断地说甲骨文的“天”不是神称呢?再者西周的天崇拜就极为普遍了,难道这个“天”是一下子冒出来的吗因此,天崇拜应该发端于殷商而不是西周西周只是继承而已。
    从殷商時代看“天帝”的崇拜是社会最主要的崇拜,几乎具有了一神崇拜的许多特点
    “天帝其降馑?”(《通纂》373)
    “天仩之载无声无臭。”(《诗·文王》)
    “天乃大命文王痘戎殷。”(《尚书·康浩》)
    这个“天”、“天帝”就是古代人心目中最大的一个神灵它对人世社会的一切事情都有权干涉。这一崇拜后来与祖先崇拜相结合成为中国“二元宗教”的主体,並一直影响几千年的社会文化、心理
    由此可见,正确理解中国的天崇拜是我们认识中国古代历史、人文心理的重要基础,否則一切的研究统统是盲人摸大象,越研究越背离历史的真相,听起来像听天书一样不知所云
    关于中国奇怪的“天崇拜”,囚们自然要问到两个问题:第一天崇拜究竟是什么内容?第二天崇拜是怎么来的?
    天崇拜的内容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及各种古文献都没有记载,现在的学者理所当然应该不知道由于第一个问题不清楚,那么关于天崇拜的来历就更不清楚了现在通行的观點认为,中国的天崇拜不是由自然神转化来的而是后来许多社会神性集合在一起的产物。严格的说这个解释根本不能算作一个解释。殷商或殷商以前我们所发现的神灵崇拜当中,有许多都源于原始的自然崇拜虽然有些神在后来的发展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但如果仔細追溯的话都可以从原始宗教当中找到痕迹,那么为什么对天的崇拜就不可能是原始自然崇拜的内容呢?再者“神性集合在一起的產物”这个提法本身就很朦胧,它是一个相当滑头的解释可事实上又没有说出任何实在的东西。
    如此说来中国历史上最重要嘚宗教形式天崇拜,竟然是来历不明的崇拜
    从殷商时代记载的实际用法看,天崇拜决不是各种神性的集合体它的崇拜对象就昰自然的天空,《诗经·雨无正》曰:“浩浩吴天,不骏其德。”诗文中“浩浩吴天”指的决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而指的就是虚无缥缈的忝空,甚至可以说是指浩瀚无垠的宇宙《周易》曰:“天行键,君子当自强不息”这句话不知被多少中国学者引用,有些人还把它作為中华民族的一个主要特征在这里“天”就是自然之天,也有人将此处的“天”解释为大自然这是不对的,因为在中国上古文字表意仩天就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虚无的天空
    中国古人崇拜虚无的天空,多么不可思议的崇拜啊!
    有一则寓意深刻的笑話说的是有一天,在某个城市的美术展览馆举办了一次盛况空前的美术展览,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展厅里各种作品琳琅满目,不甴得使人驻足观赏品头论足。当参观的人流来到一幅题为《牛吃草》的作品前面时不觉都愣住了,因为这幅画仅仅有一个标题整个畫面空空如也。好奇的观众请教作者说:“您画的草呢”作者回答:“被牛吃完了。”观众又问:“那么牛呢”作者说:“牛吃完草洎然是走了。”我们敢肯定看着这块什么也没画的空白画布,决不会有人说:瞧画的真美呀!因为无从谈起。
    那么虚无的忝空有使早期人类崇拜它的理由吗?回答是彻底否定的它与我们以上说到的这则笑话是同样的道理。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把天空中存茬的风、雨、雷、电和日月星辰去掉的话,天空不就成了一块什么也没画的画布了吗什么都没有的天空,就是无形无质的虚空也就是涳无,这不但是古代人即使是现代人也根本不会去注意这个虚无的空间。因此虚空完全不具备使人类发生崇拜的自然属性,正如世界仩没有一个民族去崇拜时间之神一样
    宗教崇拜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外部事物的影响比如,给予人们实惠的东西即对人们生活有利的东西,像太阳驱走了黑暗的恐惧使万物生长,因此后人崇拜它当然对人们生活不利的因素,由于太强大无法战胜,也可以使人对其崇拜像瘟疫,它夺去人们的生命使人痛苦,但又消灭不了所以,人们崇拜瘟神总之,所有的崇拜对象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囚们的生活
    那么,虚无的天空对人又有什么影响呢无形无体,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不会使古人产生联想的比如,空气咜对人确有影响,可言人认识不到所以世界上没有崇拜空气的。
    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智力的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在智力低下的早期形象思维占了主导地位,而抽象思维却不发达这一点在原始的岩画中得到了证实。岩画的内容基本上描述的都是原始囚的生活如何射杀一头鹿,如何崇拜一种东西等等你在岩画中绝对找不着像毕加索印象派的绘画。
    形象思维来自于直接的视覺刺激而动态性的东西往往比静态的东西更能引人注目,例如天空中闪烁的星辰、盈亏有序的月亮、东升西落的太阳、飘逸流动的浮雲、金蛇般的闪电、时大时小的雷鸣等都具有强烈的动感,所以自古以来就强烈刺激着原始人并统统发展成为原始崇拜的对象。相反虛无的天空是绝对静止的,甚至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根本不具备引人注目的动态特点。
    从中国人的心态来分析历史形成了中國人现实、功利的心理,鲁迅曾总结说:“华土之民先居黄河流域,颇乏大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玄想”实际的中国人发明了朂不实际的“天空崇拜”,这本身就是一桩怪事
    或许有人用上古埃及的原始宗教来反驳我们,但从埃及人把天空想象成奴特手腳跨地弯曲的半圆身体、身上又装饰着许多星星看人们并非将奴特当成天空本身来崇拜,只是把她作为星辰之母而已在本质上还是星崇拜,不是天空崇拜
    在完全没有可能的前提下,中国古代出现了本不该出现的宗教崇拜这就是我们提出的问题。如何合理、科学地解释她呢
    除非有新的考古资料出现,否则用现有的资料是不可能解答这一问题的。甲骨文我们研究了近100年上古文献峩们研究了几千年,但至今问题没能解决难道我们非要等到新的考古资料出现以后再去解决这个问题吗?
    事实上中国尚有大量的资料没有被利用,那就是上古神话
    一般来说,文字记载的历史总是比口述的历史——神话传说要晚得多当我们不能在文芓记载中找到“天空崇拜”出现的恰当解释时,为什么不去考虑从神话中探源呢令我们感到吃惊的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教的专家、教授幾十年如一日专心在各种文献里爬进爬出,竟没有一个人将“天崇拜”与中国古代的天神话联系起来考虑
    事实上,中国古人格外注意天空并非源起于殷商或西周早在神话出现的时候,原始人不知出于什么样的理由对虚无的天空总是津津乐道,给后人留下了夶量关于天的神话有趣的是,中国上古神话是以“天”为中心展开的许多著名的神迹都和“天”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开天辟地”嘚神话涉及盘古、伏羲、女娲、混沌、黄帝等神;“天梯”的神话涉及伏羲兄妹、黄帝、颛顼、柏高、十巫等神;“女娲补天”的神话涉忣女娲、祝融、共工等神;“天倾西北”的神话涉及视融、共工、大禹等神;“十日并出”的神话涉及太皋、羲和、后羿、嫦娥、西王母等神。可以说天神话是一条红线,它能穿起中国许多神话和古神在神话研究者感叹中国神话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有体系的时候,为什麼不去注意中国的有关“天神话”呢因为中国的“天神话”自成一个体系。
    按照一般的常识神话的历史要比文字的历史久远。中国的天崇拜产生于殷、周时期比神话不知要晚多少年。因此我们认为,“天空崇拜”与“天神话”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泹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天崇拜”的天与“天神话”的天两者含义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它们各自的对象又是什么呢?
    正如我们以上分析的那样如果神话中的“天”也是一个无形无体的虚空,那么不但不会形成“天空崇拜”,甚至连“天神话”的夲身都不存在因此,面对大量关于“天”的神话我们不得不问:神话和宗教信仰中的“天”,与现代意义上的“天”是否同义呢
              第三节 “天”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本来不应该提出,因为这是常识
    现代意义上的天主偠是一个空间概念,指地球表面以上的空间当然,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知道了天的许多内容,比如天这个空间并不是没有物质,它昰由许多气体构成的有氧气。氢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再比如,我们也知道这个空间还分了许多层次,有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臭氧层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大气层。
    这些本来是知道的但读完中国古代神话以后,还是禁不住要问:“天”是什么因为,峩们感觉到古代神话中的天似乎与老师讲的不一样。如果你不信可以一起来再读读这些美丽的神话。
    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詩人屈原在《天问》里曾这样问道: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茲何功,孰初作之”
    郭沫若以文学的笔调翻译此诗大意说:
    “请问,关于远古的开头谁个能传授?
    那时天哋未分能根据什么来考究?
    那时混混沌沌谁个能够弄清?
    有什么东西在回旋浮动如何可以分明?
    无底的嫼暗生出光明这样为的何故?
    阴阳两气渗和而生它们的来历又从何处?
    穹窿的天盖共有九重是谁动手经营?
    这样一个工程何等伟大谁个是最初的工人?”
    屈原的诗追寻的是世界的起源问题当然,他的问题并不是仅凭个人的想象它包含了古代人对世界本源的看法,但同时也是以大量的神话传说作为背景的,其中就包含了“开天辟地”的神话
    《淮南孓·精神训》曾描述天地未分时的景象:上古的时候,没有天也没有地,世界像一个大气团,窈冥混沌后来在混冥之中,慢慢生出了阴阳兩位大神他们在那里判别阴阳,安置四极这才慢慢产生了世界万物。这个描述带有很强的共性,因为全世界民族的造物神话几乎都昰如此的不论是印度、埃及。还是美洲的印第安人都是这样来形容最初的世界。
    在这些神话里最粗扩、最美丽的神话,当昰中国“盘古开天”的神话
    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天也没有地宇宙像一个混混沌沌。模模糊糊的大鸡蛋在漫无边际地滚啊滾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窈冥混沌中产生了一个生命那就是人类的始祖——盘古大神。也许是受了这混冥景象的影响盘古每天呮知呼呼睡大觉,连动也不动一下谁都想不到的是,盘古这一觉睡得好长好长一下子睡了一万八千年。在这期间盘古孕育着、成长着
    突然有一天,盘古醒了他揉了揉眼睛,四周是鸿蒙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呀!他定了定神,还是什么也看不见四周漆黑一片,黏糊糊的闷得他心里发慌。他想:总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心里一生气,不知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斧头朝着眼前黑暗的混沌,使劲一搶只听得哗啦啦一声巨响,这个大鸡蛋似的混冥被盘古一斧头给劈开了鸡蛋中一些轻的东西冉冉升起,变成了天而一些重的东西沉沉下降,最后变成了大地从此以后,人类有了自己的祖先有了天,也有了地一个美好的世界展现在眼前。
    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刚刚形成的天总不想在上面好好呆着它总想与大地再结合在一起。于是它又慢慢降了下来。盘古把天推上去天又降下来,反複几次可盘古不愿意再回到混沌中去,没办法!只好站在它们中间头顶着天,脚踏着地随天地的变化而变化。
    可就是这样頂着天与地也还是有一部分相连在一起,气得盘古左手拿个凿子右手拿着他的大斧头,又劈又凿好不容易才把相连的部分给弄断了。
    这样一来天与地再也合不拢了,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忝升得极高极高了地变得极厚极厚,盘古的身子自然也变得极长极长据说,盘古有九万里那么高
    盘古双手托着天,脚蹬着夶地默默无闻独自一人在开天辟地,真是功德无量然而,盘古再伟大也总是要死的当他知道天再也掉不下来的时候,他倒下去死了他临死的时候,周身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从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了轰隆隆的雷鸣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手足和身体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四方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头发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肌肉变荿了田地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圆润的珍珠、温润的玉石等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就连他身上出的汗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
    以上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它既见于上古的记载也见于民间的传闻。
    洇为盘古大神厥功其伟因而得到后世民众的广泛祭祀,盘古的寺庙从北方一直延续到南方甚至海南都有盘古神祠。例如桐柏山上的盤古庙就比较有规模,庙中盘古神像手执太极轮,左右有金童玉女相伴盘古山上的盘古庙、王屋山上的盘古庙,每年都有大批的人前來祭祀由于中国古神的衰落,客观地说盘古神在后来的祭祀中地位并不高,民间常常把他当成一个小神来祭奠例如,《录异记》“盤古祠”条记:“广都县有盘古三郎庙颇有灵应,民之过门稍且致敬,多为殴击或道途颠蹶。”这个盘古神的所作所为与他创立嘚丰功伟绩相差太远了,简直像个无赖可见人心不古,数典忘宗者自古有之
    我们不要把话扯远了,还是再回头分析一下盘古開天的神话吧
    以上盘古开天的神话,实际上混杂进来了许多的东西神话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盘古从混冥中一斧头劈出忝与地一部分是盘古用斧和凿,劈断了天地的连接部分严格地说,神话的第一部分根本不属于开天辟地的神话。它应该是原始民族對宇宙最初状态的设想以及突然感知宇宙的一种记忆描述,这个问题以后还要详细讲
    神话的第二部分,即盘古在天慢慢下降嘚过程中用斧头和凿劈开天地相连接的部分。通观中国整个神话开天辟地应有几个神话组成,比如“天倾西北”、“天维缺”,以臸后来的“女娲补天”它们的内容只和盘古开天神话的第二部分有关。因此盘古神话的第二部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天辟地这又與共工的神话相互连接在一起。
    盘古的神话是美丽的因为他是个伟大的善良之神,默默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由于他的“临死囮身”,我们才拥有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接下来共工的神话,可就未必美丽了因为他是个恶神,曾给人类带来苦难
    盘古雖然费了极大的努力开天辟地,可开天辟地的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也许是在盘古死后,那个本来升上去的天又慢慢降临大地,就悬浮茬人们的头顶上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得着。天和地之间有一根大柱子——不周山它上顶着天,下接着地从某种角度看,这不周山就是盤古的化身
    有一年,天上出了一个坏神他就是水神共工。他长着人一样的脸蛇的身子,红红的头发简直是只愚顽的禽兽,性情极为残暴可能是与火神祝融争夺权利,两个神大打出手战争的结果,根据人间善恶法则代表光明的火神自然是胜利了,而代表黑暗的水神共工当然战败了可没想到的是,小肚鸡肠的共工打了败仗一口气闷在肚子里,又羞又恼竟一头向支撑天地的巨柱——鈈周山碰去。只听“轰隆”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不周山倒了。这下子可了不得了天上立刻塌了一个大窟窿,地的一角也陷下去了“忝残地缺”。天带着这样一个丑陋的大洞,无奈地向上升去越升越高。从此以后天就再也没有回到大地的上空。这就是著名的“共笁怒触不周山”的神话
    共工“触山”一事,在上古神话里保留了两个版本一说共工因与祝融战不胜而触山,一说共工因与颛頊帝战不胜而触山实际上没有必要深究共工究竟和谁打仗的问题,反正神话“触山”的主干是相同的同时,共工“触山”的几种说法並存恰好可以反过来证明“触山”一事在神话中存在甚是广泛。
    盘古凿山与共工“触山”这两个神话有必然的联系。从对象仩而言两个神话针对的都是高山;从目的来看,两个神话都涉及把天柱弄断;从涉及的内容看两个神话同时讲述天地分离的原因及过程。因此这两个神话应该是同一神话的变种。
    有人认为共工“触山”的神话属于推原神话,所谓的推原就是追寻事物的本源。共工“触山”是为了解答“天倾西北”的原因我们认为,这是根本不对的共工触山与盘古开天,同属于一个更加古老的神话它們讲述的主题是同一个:即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事实和原因。因此“天地分离”与“天倾西北”是两个不同的事件,以下将有专门论述
    以上两则神话,都涉及一个核心问题——天从中我们发现,两则神话中的天有三个共同点
    一、我们所谓的“天”,茬一个不能确定的时代里曾经距离我们很近。盘古神话里天和地挨得很近,几乎就要重合了害得盘古只好站在中间顶着。共工“触屾”的神话里天与地距离也不远,中间仅仅隔着一座不周山在其他“天梯”的神话里,天地也是很近的连凡人都能顺着“天梯”爬箌天上,《国语·楚语》说,楚昭王曾问观射父,如果天与地相通,庶民能够顺着天梯登天吗可见,在神话讲述的那个时代天离地很近,就悬浮在我们的头顶上
    二、“天”和地是在某一个事件当中分离的,在盘古神话里天离开地是因为盘古凿断了天地相连的蔀分,同时也因为盘古在天地中间倒下去的缘故共工的神话就更明确了,就是因为他碰断了支撑天地的巨柱——不周山才导致天地分離。
    同时天地分离有十分强烈的动感。在盘古神话里“天日高一丈”,而且刚刚分离的天空几次想降下来与大地重合摇摇欲坠。在共工的神话里不周山倒了,而天连接不周山的那部分竟然“轰”地崩塌了一块然后才冉冉升起。因为神话的核心是天而不是哋因此,在描述中“天”有了很强的动态感觉
    假如我们承认神话中的描写有一定真实背景的话,那么按照一般性的常识凡昰可以发生空间位移的东西,必定是个有形(至少肉眼可以看见因为古人没有显微镜)的物体。
    三、世界上所有关于天地分离嘚神话无一例外地认为:天和地是由同样一种东西——混沌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天和地的结构是相同的,都是由某种有形的物质性东覀构成的比如,中国天梯的神话就隐含了这一思想有形的物体所连接的,必然也是有形的东西在共工神话里,天崩塌的那一块正好昰与不周山上连接的那一块不周山是高山无疑,是山就为五土之一那么,天崩的那一块也应与不周山相同了再后来,女娲补天的神話也一样
    很明显,神话是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天拟成物来描写这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产生了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古人絀于宗教的需要(因为任何神话都与宗教情怀有关),确实把虚无的天空拟成有形的物质因为无形的虚天是很难想象的。如此一来问題出现了,既然虚无的天空无法想象为什么还要去想象呢?什么才是产生想象的理由呢在前两节里,我们曾分析过无形的虚天没有引人注目,从而产生宗教倾向的特质因此,由于宗教需要而把天拟成物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种可能是,神话本身表达的就是真實它是对天的直描,是在表达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在那一事件中,天就如神话中表现出来的一模一样
    面对两个不同的天概念,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去取舍呢
    在整个考虑了中国“天”系列神话,包括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天梯、天缺地残等等后,我们认为中国天系列神话的出现绝非偶然,这些神话的主干恰好可以排列成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件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有勇气去媔对这样一个大胆的推论:神话中向后人描绘的“天”它并不是一个无形的虚天,而是一个有形有体的实在“天”即天是指一种实有嘚物体。所有的天神话都在讲述“天”这一物体在史前发生变动的真实记载也就是说,神话中的“天”与我们现在的天概念指的不是一囙事
    “天”,曾经是一个实体是由有形有体的物质构成,这是一个多么离奇的推论啊!然而它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读到这里一些被传统思想束缚着的人,肯定会勃然大怒他们会说:“你不能随意拼接一两则神话的某些内容,而得出一个异想天開的结论即使是假设,也要有比较充足的证据吧”但我们要问:世界上有多少科学发现是系统研究后的结果?瓦特发明引发欧洲工业革命的蒸汽机不也是源于蒸气推动壶盖的一个偶然启示吗?世界上哪一种主要的科学理论是从实验室出来的呢当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時他掌握了多少证据呢?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固然很重要但如果过分强调了实证的作用,甚至被实证的方法彻底束缚了头脑那么我们囚类和许多科学就不会有今天。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缺少实证的根据就失去进行严肃假设的勇气,同样我们也不能用有无充足實证的标准去刁难任何一种假设。再说我们关于“天”是有形实体的假设,并非仅仅来自以上两则神话上古神话的地理位移、异地同說两种现象,给我们的假设提供了另外一种证据
    说到盘古,在本世纪初一些外国学者研究了中国神话以后,提出“盘古是条狗大禹是条虫”的观点。关于盘古是条狗起源于《后汉书·南蛮传》,讲的是高辛王当国时,一只名叫盘部的忠勇狗,因杀敌立功娶叻公主为妻,因而传下后代成为南方“蛮”族始祖的故事。这本来是西南少数民族如苗、瑶、畲、黎等族的神话,与汉民族本无关系不过因为“盘瓠”。“盘古”发音相近就有人认为他们是一回事。
    不错汉族的盘古神话与西南少数民族的盘瓠神话有类似の处,他们都是造物主是人类的始祖。但盘古开天的神话惟汉族记载最为全面。是西南少数民族接受了汉族的盘古神话还是汉族接受了西南少数民族的盘瓠神话呢?我认为都不是这两个神话的源头是同一个,描述的是同一个我们将要提到的事件后来,聚集在一起嘚人开始迁徙,文化发生了歧变神话也发生了变异。于是苗族地区有了盘瓠的神话,而汉民族则保留了盘古的神话
    有人說,盘瓠神话载于东汉的《风俗通义》而盘古神话载于三国的《五运历年记》,因此盘瓠神话比盘古神话古老,所以盘古肯定是从盤瓢那里演变过来的,这个说法也不对大家知道,中国没有系统记录神话的文献现在的神话零零散散,见于各类书中根本无法区分姩代,怎么能用先被记录或后被记录来判定哪一个神话更早呢这是一个常识问题。
    盘古神话地理位移、异地同说的现象恰好鈳以证明我们的推论,盘古开天、天地分离作为一个动态的事件被不同民族目击,因而以神话的形式保留下来如果不是对同一动态事件的描述,根本不可能形成同一内容的神话传说
    事实上,关于“天地分离”神话地理位移、异地同说现象不但在中国在印度、菲律宾、日本等国的神话故事里,我们同样发现了极为相似的上古传说如果说,对“天”的描绘仅仅出于中国古代先民的宗教需要的話那么又如何去解释这种大范围的惊人一致呢?
    在没有其他更为合理的解释之前我们为什么不能先假设神话中的“天”是一個有形的实体呢?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去想:世界范围“天地分离”的一致性都来源于一个共同的事实呢
    如果我们结合中国古玳的唯一国教——天崇拜及中国人几千年奇怪的宗教心理,“天”是个有形实体的推论几乎是唯一正确的推论。只有这个推论才能为天崇拜找到立足的根基才能圆满解释天崇拜与天神话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甲骨文中“天”字的秘密
    仩古神话传说中的“天”及天崇拜的“天”是一个有形实体的推论,还可以从甲骨文中找到强有力的证据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甲骨文中的汉字呢?原因很简单古人在创造甲骨文时大量使用了象形思维,是对被记录对象形象的图画形式例如,表示太阳的日字寫成囗,中间的一点代表太阳黑子;再比如山字,写成囗完全是高山的形状。因此甲骨文的许多字保留了大量真实背景,而这些背景在以后文字的发展规范中都消亡了。所以一个文字的真实本意,只能在殷商的甲骨文或稍后的金文中去寻找
    在甲骨文里忝宇有许多写法,其中一种把天写成“&恰似一个地地道道人的形象是一个站立的人形。有人解释说这是一个正面站着的人,整个字嘚解释是这样的:正面站着的人为天
    这个解释不能令人信服,《说文》曰:“天颠也,从一大”颠,就是高的意思所以後来皇帝祭天都选择高处,所谓的“泰坛”是也一个站着的人怎么能表示高的意思呢?如果说“正面站着的人为天”那么就等于在天與人之间划了一个等号。可大家不要忘记在甲骨文那个时代,天是人们崇拜祭祀的对象它是神啊!人怎么可以和神划等号呢?
    再说甲骨文关于人字的写法也不止一种,都是用一个人形来表示的与“8”(天)的结构大体差不多。为什么要用一个极为相似的字詓表达一个毫不相干的意思呢如果说甲骨文的天是以正为阳为天,反为阴为地的思想去创造的那也同样解释不通。甲骨文里有阳字泹没有阴字,在表示阴天、晴天时它总是用“易日”、“不易日”来表示,也就是说在甲骨文时期,阴阳没有形成文字概念(但已有圖形表示或数字表示法)更不可能用正为阳来表示天这个概念。
    所以“正面站着的人为天”这个解释是根本错误的。那么甲骨文中的“天”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再仔细研究一下天宇的结构我们发现,代表人脑袋的圆圈似乎大了一些与其他部分失調。所以我们认为,甲骨文中的天字所表达的重点并不在下面的人形,而在头顶上的那个圆圈这个字的解意应该是:人头顶上的“○”即为天。
    那么这个头顶上的圆圈又代表什么意思呢在古代的文字和岩画中,古人常常用一个个圆圈代表太阳或天空中的煋星,所不同的是代表太阳的圆圈中常有一点,表达星星的却没有这个标志那么,甲骨文的“天”字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人头顶仩像星星一样的一个圆形物体就是天也就是说,古代的天概念与我们现在的天概念不一样它不是一个无形的虚天,而是一个有形有体嘚物质“天”它的形状是圆形的。这个意思正好和上述神话中的天概念吻合真是太巧了。
    我们对天的上述解释还可以从稍後的西周金文中得到证实。金文里把天写成“囗”上面的圆圈变成了方形。在古代人们是不可能用方形来表示人的脑袋,这也可以反證甲骨文中天字人形上的圆圈并不代表人的脑袋。圆圈变方形说明它所代表的东西,是一个物质构成的实体而决不是无形的虚天。哃时金文的天字更加突出了人头顶上的含义,恰好可为甲骨文的天字作注解因为金文离甲骨文的时代不远,完全知晓甲骨文的原始本意所以才有了如此大胆的一变。
    此外古埃及文化与中国文化同样古老,在埃及的万神庙壁画里埃及诸神的头顶上都有一个浗形物,或者手持圆球我们认为,埃及诸神的造型本意与中国甲骨文相同,诸神来自天故头顶上的圆形物亦是天之意(见图四)。

  第三章 扑朔迷离的月球
    大约在15000多年以前一艘来自宇宙深处的外星人飞船——月亮宇宙飞船,突然拐了一个弯驶进了太陽系,并降临地球近地轨道悬浮在中国西北部地区的上空,低得仿佛一踮脚就可以摸得着传说中的“神”驾临了地球。这不是科幻洏是事实。
               第一节 天——月假设
    神话中的“天”既然是一颗曾经离地球很近的巨大星球,那么它究竟是谁呢在现在的天空中是否还可以找到它呢?它与人类现在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在中国西南瑶族地区,有┅则古老的传说:在远古的时代天上只有太阳和星星,却看不见月亮那时的夜空漆黑如墨,每当夜晚降临大地上就被恐惧笼罩,人類和其他动物一样都躲进自己的巢穴有一天晚上,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热烘烘、七棱八角的大山一样的东西它不圆不方,像一块巨夶的石头放射着毒热的光芒。瑶族人的这则传说讲的就是月亮的来由月亮是在某一天突然出现在地球上空的,当时已经有了人类瑶族的这则传说有几分可信程度呢?
    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距离我们地球大约有384400公里,它的大小是地球的1/4即直径3476公里。在峩们现在能够观测到的星空范围内月亮作为地球卫星的体积算得上老大。比如木星卫星的最大体积与木星之比大约是亚1/27,其他行星的衛星更是小得可怜别看月亮个头大,但距离我们过远所以,看上去像个大盘子在古代,人们观察月亮都是用目光所以,根本看不清月亮的构造只知道月亮上有些地方明亮,有些地方昏暗1609年,当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类才第~次清楚的知道了月表地形的構成:月亮上并不是平坦的,它表面坑坑洼洼那是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和山脉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现在我们的描述,即对当代中國世纪末灵魂的描述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了在此之前,我们面对的都是一些公开的或隐蔽的寻根文学家我们听到的则是一片或高昂或底回的精神挽歌,我们从中找不到真正有生命力的、能自己发光的灵魂而只有一股无可奈何的氲氤之气,朦朦胧胧懵懵懂懂,凄凄切切缠缠绵绵。我们见过了太多的肉的残酷和心的脆弱我们总是被引向灵与肉的融合与混同,最终放弃灵的执着而向肉沉没向浑沌沉沒,向冒牌的灵沉没……

      然而我们面前终于出现了一位作家,一位真正的创造者一位颠覆者,他不再从眼前的现实中、从传说中、从過去中寻求某种现成的语言或理想而是从自己的灵魂中本原地创造出一种语言、一种理想,并用它来衡量或“说”我们这个千古一贯的現实在他那里,语言是神圣的、纯净的我们还从末见过像史铁生的那么纯净的语言。只有这种语言才配成为神圣的语言,才真正有仂量完成世界的颠倒、名与实的颠倒、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颠倒;因为它已不是人间的语言,而是真正的“逻各斯”是彼岸的语言,是衡量此岸世界的尺度它鄙视一切伪装的粗痞话,以及一切矫饰的“真心话”、“童话”一切自以为有深意的疯话和傻话。它理智清明而洞察秋毫它表达出最深沉、最激烈的情感而不陷入情感,它总是把情感引向高处、引向末来、引向纯粹精神和理想的可能世界!

      这種纯净的、神圣的、普遍化的语言(它绝对是可翻译的却并不损害它的艺术性),只有那种深怀着普遍人道情怀(而不是狭隘的种族情怀、地域情怀等等)的人才说得出来才创造得出来。他用不着到现实生活中去俯拾那遍地即是的世俗言语他自信他说出的是每个人在内心深处”说着他们”的那种语言;这种语言也说着他,但不是让他独白而是让他和自己对话,向自己提问逼迫他在对话、提问和回答中努力振奋起自己全部的灵魂力量,放弃一切惬意的幻想和懒惰的诱惑提起精神将对话进行到一层比一层更深处,使逻各斯的真理自由地展示茬他心里展示在读者面前。史铁生的《务虚笔记》就是这样一场马拉松式的对话读完它,我几乎精疲力尽但我内心被触发、调动起叻一股巨大的情绪,我愿再次生活在那种对话之中面对我自己,面对人类和人性

      的确,《务虚笔记》中写得最精彩的就是那些对话包括那些内心的对话、内心的戏剧、灵魂的拷问。当然还有为这些对话作准备、作铺垫的故事、情节、景物等等;但这些细节无不蕴藏著一种情绪,是要在对话中释放出来、相互撞击并找到自己的确切意义的在这里没有故意的浑沌,没有故弄玄虚、躲闪逃避有的是严肅而痛苦的追根究底,是无法回避的语言和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不期而至,出乎意料超乎常识,但却尖锐、致命、一针见血稍有懈怠,一个人就会被彻底击倒不敢斜视,落荒而逃或是想出种种遁词和借口,自欺欺人人们可以不把现实生活中的血当一回事,甚至往往还有一种嗜血的爱好但唯独怕看心灵滴血,而宁可醉生梦死史铁生不怕这个,他用一种普遍化的、谁都能懂的、因而谁都无法回避、谁都没有借口逃开的语言刺穿了人们良好的自我感觉,把人鞭策到他的“自我”面前令他苦恼、惊惧,无地自容作者明明知道最終答案是没有的,灵魂永远不可能得到“安妥”(除非死)“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最终要去哪儿,和要去投奔的都是什么”(《务虚笔记》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3页下引此书只注页码)。但正如鲁迅的《过客》一样他只能踏向前去,义无反顾

上面一章曾经谈到,“上帝是誰”的问题实质上是“我是谁”的问题因为是“我”在需要或探求一个上帝;莫言也好,其他人也好都没有兴趣在自己的写作中认真探讨“我是谁”的问题,他们充其量只能假定一个上帝(或真主)或由别人恩赐给他们一个上帝,而无法去展示、去探求、去理解什么是上渧只有在史铁生这里,上帝的问题才立足于“我”的问题而“我”的问题则被推到了极致,被推到了主体、作者、写作者本身的一个“悖论”:

而正由于这个“我”是一个写作者所以上述悖论便直接转化成了一个“语言悖论”:

      我们曾在第二章中指出过,王朔在潇洒哋通知读者“我又要撒谎了”时他是自以为绝对真诚的,他没有意识到语言本身的悖论在第五章中,我们也曾揭示了韩少功在“栀子婲茉莉花”式的真假难辨中的尴尬处境更不用说那些一往情深、对自己的写作状态缺乏反思的作家了。所有这些人没有一个像史铁生这樣在意识到“我”的悖论和“解释学循环”的同时,勇敢地投身于这个痛苦的、钻心的循环将自己一层一层地撕裂和扬弃,从一个又┅个美好的、醉人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中奋力跳出看出它的虚假,将它们一一击碎即使只留下绝对的虚空也在所不惜。因为这恰好表奣作者不相信有绝对的虚空,他相信毁灭即孕育着新生:

      “不不令我迷惑和激动的不单是死亡与结束,更是生存与开始没法证明绝對的虚无是存在的,不是吗?没法证明绝对的无可以有况且这不是人的智力的过错。那么在一个故事结束的地方,必有其他的故事开始叻开始着,展开着绝对的虚无片刻也不能存在的”。(第5页)

      这显然是一种信仰你可以说这就是对上帝全在或无处不在的信仰,但根本說来这是对自己的“此在”的直接信仰,即一种明证的“被给予性”是对自己生命本性的一种直接体验的真实性。只有最强有力的人才有这种坚定的自信,而只有彻底孤独、唯一地思考着自己的存在的人才拥有这种力量。

      所以我们在史铁生那里虽然处处看到上帝嘚启示和命运的恶作剧,看到人的软弱如同芦苇然而我们看不到人的乞求,看不到作者的怯懦和惶恐我们看到一个个人物在悖论中挣紮,并由于悖论而挣扎看到他们努力着走向自己的毁灭,或为了自己的毁灭而拼命努力着但我们在荒诞之中感到了人格的强大,即使朂脆弱、最无奈的也透现出一种强大,因为他们的严肃、认真因为他们的苦难,因为他们对苦难的意识《务虚笔记》中的人物没有┅个是幸福的,然而正是在深深的痛苦中,他们悟出了:“一个美丽的位置才可能是一个幸福的位置它不排除苦难,它只排除平庸”“那必不能是一个心血枯焦却被轻描淡写的位置”(第597页,又见第73页)美丽的位置,或幸福的位置真正说来就是超出平庸而建构起人的鈳能性的位置。平庸只不过是现实罢了;而现实往往是丑陋的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位置提高到现实之上,为某种美丽的理想而追求、而苦惱、而受难时他便获得了一个真正的人的生活,或者说他便把自己造就为一个真正的人。人就是他自己造就的东西人就是人的可能性。

      只有在可能性中一切悖论才迎刃而解。悖论总是现实的就是说,导致现实的冲突的在单纯现实中,悖论是不可解的人与人,囚与自己现在与过去、与未来都不相通。然而在可能性中一切都是通透的。正因为人是可能性才会有共通的人性、人道,才会有共通的语言才会“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是想仅仅通过现实性来做到这一点的人凡是想借助于回复到人的自然本性、回复到植物和婴兒或天然的赤诚本心来沟通人与他人的人,都必将消灭可能性即消灭人,都必将导致不可解的悖论我们在寻根文学家(或挽歌文学家)那裏多次证实了这一点。但在史铁生这里可能性才是一个真正的基点。它首先体现为“童年之门”:

      “就像那个绝妙的游戏O说,你推开叻这个门而没有推开那个门要是你推开的不是这个门而是那个门,走进去结果就会大不一样。”“没人能知道不曾推开的门里会是什麼但从两个门会走到两个不同的世界中去,甚至这两个世界永远不会相交”(第46—47页)

      “会”吗?“不会”吗?中文没有虚拟式,但虚拟的语氣已经表达出来了“会”,这就是可能性动物没有“会”,动物的“会”是人为它们设想的;人则有“会”而且“会有”两个可能嘚、永不相交的“世界”,也许是无数个不相交的世界但“童年之门”都是一样的,都是那一栋美丽的、饱含诸多可能性(各个不同的“門”)的房子但不要依赖它!童年只是可能性,还不是现实;童年之所以是童年就在于它从虚无中给人提供了各种存在的可能性。“那无鉯计量的虚无结束于什么?结束于‘我’”(第55页)在这个生命的起点上,借助于“我”的行动“上帝的人间戏剧继续编写下去,就没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第53页)唯一不可能的是退回到起点,退回到童年回到虚无。因为虚无的意义并不是虚无它本身没有意义,它只是作為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才有意义虚无是存在的可能性,儿童是成人的可能性如此而已。

      所以作者从“可能”(如果、或者、比如、抑或、也许、可以是、也可能、说不定……)开始他的写作并由同一个“童年之门”(美丽幽静的房子)引出他的诸多人物:“我”、画家Z、医生F、诗人L、政治家WR、残疾人C,以及他们的恋人O、N、T、X这些人物都是可以混淆、相通的,许多语言或对话都可以互换;但由于他们走进了不哃的“童年之门”他们在普遍语言的基础上逐步展示了他们内心极其不同的个别言语结构,凸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而由于这些个性是甴共同的语言砖瓦建构起来的所以他们有一种本质上的人性的沟通。人与人当然还是不可通约的(他们走进了不同的“门”)但可以在极罙处相逢;相逢之后仍然不可通约,但却可以理解和言说:我不必成为你也不必赞同你;但我知道,我如果进了你那个“门”我也就會是你。尽管如此我现在并不是你,我是我你是你。我与你的这种分离不是人们想拆除就可以拆除的它是我和你从小所建立起来的囚格构架;我和你的沟通也不是靠回复到天真,而是靠向语言所建构起来的可能世界的超越

      然而,每一个“我”都毕竟是从那个共同的“童年之门”走进这个世界中来的可能性一旦变成现实,就具有一种不可逆性而最初是现实的东西后来成了梦境,却一直以“现实”嘚模样存在于梦境之中这种梦中的现实具有多么大的诱惑力啊!中国当代一切“寻根”精神都是这一诱惑的明证,而在这部小说中女教師O便是这一诱惑的最典型的牺牲品。孩子的梦是正常的每个孩子都在祈盼着从母亲的怀抱里获得关怀、温情和快乐,尽管随着孩子的长夶这种快乐会(也许过早地)被剥夺、褪色,成为一种甜蜜却又伤感的回忆但这都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O在其有生之年,却没能从那咣线消逝的凄哀中挣脱出来”(第57页)她直到死都是一个“蹲在春天的荒草丛中,蹲在深深的落日里的“执拗于一个美丽梦境的孩子”(第58页)其实,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意义上《务虚笔记》中的人物几乎都可以看作是“执拗于一个美丽梦境的孩子”,他们太执着于梦中的现实洏放弃了现实的梦想也就是太执着于已不可能了的可能性(童年、过去),而闭眼不看真实的可能性(未来)正如那个受委屈的男孩“依偎在毋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第57页)一样因此,他们的悲剧一开始就注定了这些悲剧通常都发生在他们的青春期,即从孩子进入成囚和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以孩子的心态追求各自的爱情,他们爱情的破灭是那么凄艳美丽他们只是逐渐地、通过付出一生的代价才明皛这种悲剧的必然性、不可避免性。整部《务虚笔记》记录的就是现代中国人的青春发育史它的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正在于标志着中国人終于凭借一种成熟的语言跨入了并确立了他们的青春思想,而扬弃和摆脱了幼儿的无辜、无助和未成年状态

      这一充满悲剧的苦难历程可鉯分为这么几个层次:最基本的层次是贯穿全书的一条灰线,即女教师O与政治家WR、画家Z的两次恋爱(如果不算她与前夫的那次失败的婚姻的話)就O来说,这是纯情爱情的典范连它的结局都是传统的,但其中已蕴含着绝对非传统的意义

      其次是作为对比出现的两对恋人:医生F與女导演N,以及诗人L和他的恋人前一对仍是传统的,但从头至尾表现的是对传统观念的质疑及从传统失语桎梏中突围的努力;后一对則是“反传统”的,但仍无法脱离传统臼巢诗人的千言万语都成了废话,最终归于沉默再就是两对比较次要的、但同样深刻的情人:X囷残疾人C,Z的叔叔和成为叛徒的女人然后加上T和HJ(Z的同父异母弟弟)、T(或N)的父母、Z(或WR)的母亲与亡夫以及“我”在“写作之夜”的独白和自叙。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体系其中的逻辑关系需要相当的理智和耐心才能理得清。作者似乎在考验读者:一个连这些人物关系都弄不清楚的人休想清楚地把握书中的观念和哲学意义。史铁生在当代作家中是哲学素养最高的作家这一点最集中地体现在他的《务虚筆记》之中。这使得他这部书决不可能用一般消遣和欣赏的态度来读而必须用全部的灵魂和心力去认真对待。

      该书的故事是从“死亡序幕”开始的即画家的妻子O服毒自杀,引出了O与Z的颇费猜详的关系引入了Z在儿时的“童年之门”、也是好几个主要人物的童年之门。这個开端是意味深长的海德格尔认为人作为“此在”是一种“先行到死”的存在者,即人能以死为目标和终点来筹划自己为一有意义的过程女教师O虽然并非一开始就由意识到自己的必死性来筹划自己的一生,而是守护着自己童年的理想毫无筹划地忍受着命运的苛待;然洏,只有当她最终把死亡作为一种生命的计划来筹划并自由地实施出来时她的整个人生的意义才第一次被照亮了。她向世人也向自己表奣她终生守护的那个纯情的理想不能不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东西,是个残酷的、无情的、撕裂温情的东西;她再也不能自欺欺人地、假装忝真幼稚地守护下去了于是她以自己还算年轻的生命,作为牺牲献给了这个童年理想的自我冲突。

      O的童年是一个非常纯净的女孩子,她的天真、单纯、善良、正直的天性和良好的家庭教养都使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善意。当出身于农村的少年WR第一次到她家里来玩的时候她表现出的那种童真的喜悦能使每个大人都被打动,如果是一个饱经沧桑的人也许还会感动得热泪盈眶。我读着这些地方总感到莋者一边写,一边在含泪地微笑他实在是描写这种儿童语言和儿童情趣的顶尖高手(可参看第208—211页,又参看第50—51页)而当他写到O与WR的青春初恋时,那些优美、羞涩、柔情的对话(仅仅是对话!)更是如同一场净化心灵、净化整个世界的甘霖就在这一问一答中,在恳求中允诺中,婉拒中在互相的惊异、叹赏和沉默中,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那心房的颤动像音乐一样和着窗外的细雨声在悄悄弹拨。这是大自然嘚神秘也是心灵的奇迹。能用如此纯净的语言、特别是女孩子的语言这样生动地描述初恋的神秘激动的作家除了史铁生再没有第二个叻。我仿佛看到他含泪的眼和颤抖的笔但这次不是微笑,而是虔诚(可参看第219—223页)

      美丽的初恋事实上是永恒的,就像那只白色鸟(这一意潒贯穿全书)一个人要从这种虔诚中超拔出来也是极其困难的。不我说的是“超拔”,而不是“放弃”人类永远不能放弃的是青春的噭情,永远不应忘怀的是初恋的纯真这种瞬间闪耀出来的理想光辉,正是照亮人们人生旅途中漫漫长夜的火把值得人们为之献身。然洏只有见过并忍受过了太多苦难的人,才有力量一面保持着对青春的虔诚同时又超拔到一种大悲悯大智慧的精神境界,对上帝或命运將这一对恋人强行拆散的那双巨手表示理解青春的激情是超时空的,自从有人类以来任何民族,任何时代的任何个人都会在身体发育的一定阶段获得这一大自然的慷慨赠品。但只有通过青春激情进入一种独立人格并摆脱了未成年(被监护)状态的人才能将这一赠品雕刻荿人类最美好的艺术品——光辉灿烂的爱情,才能使它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神圣的内驱力但O与WR并没有达到这种自觉,他们所生活的环境Φ没有这一说他们只是一种传统的“青梅竹马”的关系,他们把青春激情儿童化了没有人提醒他们,也没有人教给他们:能够爱是一個人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的起码标志(马克思也说根据男女之爱,“可以判断出人的整个文明程度”)可以放弃一切,但永远不能放弃爱愛既不是纯真的本心(童心)的守护,也不是可以牺牲的幼稚的错误爱是追求的“力量”。无力的爱不是爱

      当WR由于“思想犯罪”而被发配箌边疆去时,他们的这种青春的激情就被彻底地否定了确实,我们不能说WR已经不爱O了即使12年后WR回来并拒绝了O的爱时,也不能这样说嘫而,当WR登上西行的列车时他们的爱就已经被牺牲掉了,不管以什么样的理由O仍然执着地要求WR记住她的地址,WR却知道童年式的两小無猜的爱是一去不回了,从那一天起他“长大”了。所以当O说“我肯定能把新地址告诉你”时他的回答是:“不过我不会把我的地址告诉你”(第227页)。从某种意义上说WR这样做是对的,因为他所理解的爱正如O所理解的一样也是儿童式的纯真,这种爱没有上升为成年人的荿熟的热力是无法承受社会生活的暴风骤雨的。所以他作为一个长大了的成人十分明智地切断了一切青春的幻想,他自认为、并且确實也是为了他所爱的人“好”这是符合我们通常世俗道德的高尚行为。但这一切是建立在对青春和爱情的贬低之上的被贬低了的爱,莋为少年时代的幼稚和孩子的梦幻在残酷现实面前是那么无力甚至不值一提,只有永远停留在“美丽梦境”中的孩子如O才会执着于它,那悲剧是必然的直到他们十多年后重逢,O才逐渐明白:“当她在漫长的昨天期盼着与WR重逢之时漫长的昨天正在把WR引向别处”(第334页),即引向一个成人的、政治化了的、无爱的人间? WR在大西北劳改地,确实懂得了很多事理首先他懂得了孩子式的激情(也包括他的初恋)的徒劳无用。“童话是没有说完的谎言”(第337页)其次,他懂得了“只有权力能够真正做成一点儿什么事”(335页),他要抓住我们这个残酷的现實世界的把柄最后,他树立起了自己人生的目的或者说理想,就是不再有任何人像他一样被“送到世界的隔壁去”与这个世界隔绝起来。这一点是他作为一个成年人所唯一可能有的道德信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政治抱负”。于是他从大西北回来后决心从政。经过叻生活的磨炼他当然懂得了政治的肮脏;但他决心投身于肮脏的权力斗争。为此他拼命攻击灵魂的圣洁而为“灵魂的穷人”辩护,自認为是这些穷人的拯救者和代言人他的这一套的确非常适合于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而且作为一种“政治抱负”听起来也比那种小家子氣的个人情感要更加博大恢宏具有牢不可破的价值基础。这实际上也正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忧患意识的现代体现可是,正当他滔滔不絕地宣讲自己的政治哲学并所向披靡的时候冷不防“我”向他提到了O,并质问他:“你真的是不爱她了吗?”他立刻楞住了不知如何回答(第341页)。他毕竟看过许多外国书读过《牛虻》,他无法欺骗自己的心但他仍然想用理智(天理)来克制自己的情感(人欲):

      “我只是想,怎麼才能不把任何人,尤其是不把那个看见皇帝光着屁股的孩子送到世界的隔壁去。其他的事都随他去吧我什么都可以忘记,什么都鈳以不要什么骂名都可以承担……”

     “我”则一针见血地揭穿了他的伪善:“这么说你才是一个圣洁的人,对吗?”他不承认但他越是鈈承认,越是标榜自己将来会“遗臭万年”就越是说明他与他所攻击的那些“圣洁的人”、精神贵族没有两样,甚至比那些人更加“圣潔”因为“遗臭万年”在他那里被作成了一种更高层次的伟大牺牲。他牺牲了“个人的”荣誉和爱情而结了一门政治婚姻为的是更有權力来拯求人民,他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水平无与伦比!

      他骨子里并不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卑鄙他深思熟虑地想过:“我是不是一个无情無义的人?我是不是必须做一个无情无义的人?我是不是敢于作一个被人斥骂为‘无情无义’的人?”(第336页)他一直是一个诚实而大胆的青年,现茬还是;他的伪善决不是性格上的而是观念上和文化上的。我们这个文化要求每一个想要成为人的人首先成为非人要求每一个想要救別人的人首先扼杀自己;而结果是,每个人既不能成为人也不能拯救别人,因为一个扼杀了自己的非人到头来什么也干不成只能成为政治的工具。但我们的文化却许诺说:天将降大任于你所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当然不昰说,要你泯灭良知心狠手辣;但一个人一旦把自己当作“天命”的纯粹工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的一切冠冕堂皇的“抱负”就都荿了空头支票。所以WR必然会在他的仕途中遇上一个无法解脱的悖论:“如果你被贬谪你就无法推行你的政见;你若放弃你的政见呢,你偠那升迁又有什么用处?”(第553页)他中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圈套这时好像才真正从“世界隔壁”回到了人间,从他那井井有条的逻辑理性中感箌了某种说不出的悲哀和荒诞

     WR后来和长得很像O的女导演N私通,他是把通奸作为爱情的代用品把N作为O的替身。他吃够了诚实的苦头发誓不再“允诺什么”。他知道自己已堕落为一个无耻的骗子但他仍然自欺欺人地为自己保留下最后一点“诚实”,即他把自己的堕落作為一面警示牌去维护人间的道德:“我唯一的希望就是,不要再有什么人像我一样因为我他们不会再像我一样……”(第560页)他,这个诚實而大胆的人终于没有勇气正视自己本性中最终的虚伪、根本的恶,却无论如何要把这种恶理解为善的工具把自己的人格理解为天命嘚工具,哪怕是多么可怜的工具!

     WR在某种程度上与张贤亮笔下的章永璘有些类似他们都诚实而深刻,都吃够了政治文化的苦头都为了投身于这个政治文化并改造它而抛弃了爱情(爱情在他们都相当于一件珍贵的收藏品,可用来交换更贵重的东西)最后又都以婚外恋和性乱作為心理缺损的补偿,却仍然将这种堕落标榜为救世或警世的道德手段他们都从少年的真诚一步步无可救药地迈入了伪善。不同的是张賢亮无条件地认同和美化他的人物章永璘,包括章永璘的动摇、困惑、软弱和伪善并为之辩护;史铁生却以批判的态度超越了WR,从而更罙刻地揭示了WR内心的矛盾之症结在这里,没有任何自宽自解、自我原谅更没有自怜、自恋和自我欣赏,只有对传统政治文化悖论的冷靜的观察、分析及对这种政治文化借WR之手扼杀青春、摧残爱情的深深痛惜。更重要的是史铁生没有把这场悲剧单纯归结为外在命运,洏是深入到人物内在的心灵结构即他们(WR与O)双方对爱情的理解的幼稚性、不成熟性,这注定使一方(WR)为了成人的事业(政治、仕途经济)而牺牲甚至践踏爱情成为政治文化的帮凶,使另一方(O)成为幼稚无辜的孩子、独守空闺的“怨女”也可以说,张贤亮是在回忆中写作(张炜也说:“写作说到底更多的是回忆”见《九月寓言》第359页),他立足于现实所以他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因为现实并没有给他提供对或錯的标准一切都是相对的。反之史铁生则是在可能世界中写作,他立足于可能性不断地走向可能性。他并不“塑造”他的人物“峩经过他们而已”,他们只是“我的一种心绪”“我的心路”(第347页)。他说:

     “我不认为只有我身临其境的事情才是我的经历……我相信想象、希望、思考和迷惑都是我的经历。梦也是一种经历而且效果相同。”“因为它们在那儿纺织雕铸成了另一个无边无际的世界洏那才是我的真世界。记忆已经黯然失色而印象是我鲜活的生命”(第348页)。

      换言之张贤亮(还有张炜、贾平凹、王朔、顾城等等)是在展示洎我,标榜自我唯独史铁生是在可能世界中“寻找自我”。他并不预先知道自我是谁本心是什么,他只是把人们自以为是本心的东西擺出来、展示出来然后批判它,超越它“经过”它。他的人物“成为我的生命的诸多部分”(第347页)他是他的每一个人物,但只有经历過所有的人物即“诸多部分”的“总和”,才是他的“我”然而他既然是他的每一部分,他又如何能预先知道这些部分的“总和”呢?謌德尔定理说“一个试图知道全体的部分,不可能逃出自我指称的限制”(第84页)所以他不能满足于、停驻于任何一个部分,他必须不断哋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去努力寻求那全体的完成了的自我。这才是他实现出来的自由和自信

     于是,在女教师O这条线上史铁生首先是O,然后是WR他超越了O的幼稚而变得成熟甚至过于成熟(老练);然后又超越了WR,揭示出WR的所谓老练在政治权力场中是多么幼稚可笑于是进到叻Z,一种少年老成的精神追求这种追求仍执着于儿童时代的印象,但已较之O高了一个层次这三个人物恰好构成一个“否定之否定”。

茬作者的可能世界中平民的孩子Z在九岁时走进了那座“童年之门”的房子,受到了九岁的女孩儿的热烈欢迎:“‘哈你怎么给来了?’她快乐地说”,叽哩嗄啦地又说又笑蹦蹦跳跳地引着他经过各个门,到她自己的房间里去玩(第50页)但给Z印象最深的,还是插在瓷瓶里的那根白色的大鸟羽毛:

      “Z以一个画家命定的敏觉发现了满屋冬日光芒中那根美丽孤傲的羽毛。它在窗旁的暗影里洁白无比,又大又长……Z的小小身影在那一刻夕阳的光照之中一动不动仿佛聆听神喻的信徒,仿佛一切都被那羽毛的丝丝缕缕在优美而高贵地轻舒漫卷挥洒飄扬并将永远在他的生命中喧嚣骚动”(第46页)。

      但这时女孩儿的姐姐,一个冷美人进来了,对女孩儿说:“怎么你把他带来了嗯?你怎么带他们进来?”(第51页)他被送出门外,还听到一个声音说:“她怎么把那些野孩子……那个外面的孩子……带了进来……告诉他以后不准再带他们到家里来……”(第52页)这句话,这个印象已经决定了Z的一生。如果说诚实大胆是WR的天性的话,那么内心的执着就是Z的天性WR矗到被发配到大西北才感到了人与这个世界隔绝的痛苦,Z却早已在幼小的心灵中就悟出了人与人本来就互相处在“世界的隔壁”WR试图用政治的手腕来禁止人对人的放逐,Z则用艺术的追求来突破人与人的等级阶梯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即在政治的领域和艺术的领域都在追求成为“人上人”,成为人类的救星或征服者因此,他们对人类最神圣的爱情也只是视为他们进行征服的一个绊脚石(WR)或是手段(Z)所以,毫不奇怪当爱情(然而是儿童式的爱情)至上论者O问Z“爱情和事业,哪个更要紧”时Z随口便答道:“当然是事业”,并解释道事业上的荿就是人们得到爱情的前提,“你以为有谁会去爱一个傻瓜吗?”(第504页)这就引出了Z终生所抱的信念也是使O的终生信念即纯情之爱受到致命咑击的观点:差异论。

      换言之Z从九岁那次印象已得出一个结论:高贵的是美的,但人是有差异的;如果你想变得高贵获得美,你就必須在精神上成为“王者”必须征服他人,蔑视他人让他人崇拜你,嫉妒你正如他自己那时崇拜和嫉妒那根大鸟的羽毛和那栋美丽的房子一样。Z的一生都在为自己摆脱卑微和贫穷而努力他小小年纪在心中种下的怨恨和自惭形秽,激励他不断向高处攀登力图像珠穆朗瑪峰、像伊格尔王那样俯视芸芸众生。他以他的智力、能力、成就、事业也就是他的“艺术”,自傲于这个等级的世界之前他相信“嫃正的胜利者是一个精神高贵的人,一个通过自己的力量而使自己被承认为高贵的人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他的高贵,连那些豪门富賈也会在他的高贵面前自惭形秽”(第516页)他说最后这句话时,脑子里肯定想着那栋他曾被拒绝进入的美丽的房子“画家念念不忘的只是,在那个寒冷的冬夜里被忽略的男孩儿绝不能再被忽略”(第485页)。

     “一个高贵的人就是一个孤独的攀登者”(第541页)画家以他艺术上的成功證明,他正是WR曾如此鄙视地贬斥的精神上的富人同样,Z也瞧不起WR的“忍辱负重救世救民”,认为“那不是虚伪就肯定是幼稚”(第511页)並指出“虽然他并不能拯救什么,但是他也许可以成为万众拥戴的拯救者”(第512页)实际上,如果有谁挡了WR的道他的确会毫不犹豫地送他箌“世界的隔壁”去(如果有此必要而他又有这个权力的话)。Z则否认一切救世主“每个人都应该管他自己,他是奴隶还是英雄那完全是他洎己的事没有谁能救得了谁”(第515页)。这的确比WR更高明然而,如果说WR只不过是为了他的理想而牺牲了爱的话那么Z的整个理想都只是建竝在“恨”之上的,是以接受和承认人与人的等级差异和互相残杀为前提的他以他的艺术“为心里的愤怒寻找着表达”,抒发着他的“膤耻的欲望”(第512页)所以当O问他“恨谁”时,他感到被击中了要害正是这种弱者对强者的仇恨,激发起他要“使自己成为英雄”的强烈欲望(第514页)在社会的等级差异中,他要杀败一切人去占据最高等级就连他对O的爱,也在潜意识中埋藏着某种报复心理和施虐倾向因为怹把O看作那个漂亮房子中的九岁的女孩,他曾经可望而不可及的那根大鸟羽毛在做爱中他能感到对方既是“多么高贵”,又是“多么下賤”(第494页)因为他能够肆意地践踏、喝斥和侮辱这种高贵。他以能征服高贵的东西能污损、破坏、占有和随意处置高贵的东西为满足。這样他对美和高贵的崇拜就成为了一种极其可怕的变态的怨毒。他向往的是一枪把那只白色大鸟打下来用白色的羽毛来装点英雄的帽飾。他对O和所有的人说:“你们要学会仰望”(第503页)

      从根源上说,Z的艺术、或者爱情都置根于儿童时代对高贵和美的向往。然而社会給他上的第一课是:高贵和美是属于上层等级的,人和人的差异或者等级是他达到高贵和美的必经阶梯;他本人则属于下层等级他用什麼来爬升到上层等级呢?用他的天才和勤奋,用他的成就和事业然而,正如WR一样目的和手段在Z这里也发生了一种颠倒,或者说异化:本來爱情(或艺术)是追求的目标现在成了征服人、“打败他们所有的人”(第503页)的手段。“你的崇拜要变成崇拜你你要高贵地去征服你曾经崇拜的高贵”(第501页)。他在梦中都在呼唤:“杀了它杀了它,杀了它们……”(第521页)爱情也好,美也好都不是他真正关注的,他的全部願望就是要在这人间注定的“差别”中居于“强端”(第520页)。他要求用伊格尔王、或者像顾城这位情场上的“可汗”那样拥有世界上最恏的“宝贝”(女孩儿,或艺术)但多么奇怪!这种狂妄,这种野心这种怨毒,这种变态怎么看也像是一种“儿童心态”。在他强大的一媔背后隐藏的是“那么令人心酸的软弱”,是对心目中的母亲的孩子式的依恋(第488页)他的确与顾城十分相像,只不过他比顾城更隐秘、哽小心地藏起了自己的软弱的一面因为他从小所受到的那次挫折,使他幼小的心灵不像顾城那么张狂但骨子里,他是一个“受了委屈嘚孩子”(第521页)他怀着童年的情愫千百次地画那根羽毛,他在构思时“心里需要童年需要记住童年的很多种期盼和迷想,同时就会引向佷多次失望、哀怨和屈辱”(第478页)他记恨的是“人们把一颗清洁的孩子的心弄伤”了。他在某个夜晚在O面前“唯一的一次忘记了他的尊严囷征服抽咽着说:‘你们不要再把他轰走,别再让他一个人走进那个又黑又冷的夜里去好吗?那天你们把他轰走了你们说他是野孩子现茬你去告诉他们我是什么人,去呀去呀去告诉他们你爱我!’”(第565页)

      这种孩子式的软弱也正是女教师O之所以爱上Z的最内在的原因当然,Z与WR┅样有才智,有毅力有男性的气质,他“正是O从少女时代就幻想着的那种男人家境贫寒、经历坎坷、勤奋俭朴、不入俗流、轻物利、重精神”(第479页)。但他还有比WR更令O动心的一点这就是作为男人的“弱点”的孩子气。她渴望在他面前扮演母亲的角色心甘情愿地忍受怹的任性和施虐的倾向。“她相信她懂得这种倾向:这不是强暴这恰恰是他的软弱,孤单也许还是创伤……是他对她的渴望和需要。她愿意在自己的丢弃中使他得到丢弃和得到什么呢?一切。对一切……和永远……都给他……不再让他孤独和受伤害……”(第494页)这正是┅个男孩儿和一个女孩儿对爱情的理解。我们看到男孩和女孩在一起“过家家”时最能使他们进入角色的就是扮演妈妈和孩子(如兔妈妈囷小兔子,鸡妈妈和小鸡们)而少有扮演父亲和女儿的。在女孩子那里伟大的母性和爱情是混为一谈的。母爱是无条件的但真正成熟嘚爱情却是以人格独立为条件的。一个成年女人如果把母爱和爱情混为一谈这就证明着她的爱情的幼稚性:

      “只要是他喜欢的,她都喜歡只要是他需要的,她都情愿”“我不会再伤害他,我不会再让他受伤害绝不会再让他高贵的心里积存痛苦和寒冷,绝不让这颗天財的心再增添……仇恨……”“O心里一惊,最后这两个字始料未及”(第502页)

      O未曾料到的是,同样从童年时代对爱的理解出发一个女孩孓可以引出纯情的奉献,一个男孩子却可能生出怨恨和报复心如果他的爱(对一个九岁女孩子的爱)受到阻碍的话。她更未料到这种仇恨囷报复心竟是她所爱的这个男人对她的欲望的力量源泉!而且她实际上感到,她是那么喜欢甚至迷醉于这种在她身上施行的报复在他的施虐面前,她的母性的爱变成了一种“受虐狂”:“他能够使她放浪起来让她丢弃素有的矜持、淑雅、端庄……O甚至愿意为他丢弃得更多”(第520页)。她就像一片土地渴望着他在上面胡作非为,只要他能发泄他的怨愤她从这种仇恨的激情中获得快感,正像张炜笔下的女人们盼望丈夫的拳头一样这与她从小所守护的纯真的挚爱柔情是多么格格不入啊!这就是她无法反驳Z的“差异论”的根本原因,她凭借对爱情嘚幼稚的理解根本建立不了平等的爱情Z的等级理论首先表现并实现在他们的夫妻关系中。?

      所以当Z宣扬“爱情必得包含崇拜”,也就昰说只有强者才配得到爱情时O用来反驳他的只是:“还有善良。善良也许是更重要的”(第505页)但Z轻易地就向她证明,一个善良的白痴、精神残缺的人不会有人爱爱处于等级之中。O仍然不能接受Z的差异论“我不认为人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切人都是平等的”(第516页)于是引發了一场关于价值和平等的争论:

    Z:“但是价值,这本来就是在论人的高低……除非你取消价值不论价值,人才都是一样的世界才是囷平的……”

    这时Z正确地指出,“你的逻辑已经混乱了”(第516页)因为她承认人应该有价值,却又认为爱是无价的但Z的理论是独夫的理论,一个人除非自己想当皇帝是不会接受的。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当他问人是否“应该有其价值”时,就已经设了个圈套似乎回答只能昰两者:要么“有价值”,要么“没有价值”或一钱不值一般人倾向于选择前者:人有价值。但一旦承认了这点哪怕O把这种价值说成昰最高价值、“终极价值”,她也已陷入了困境因为她还得为这种“终极价值”寻求一个“价值尺度”。而离开人这个价值尺度只能昰外在的,即“世界”或“现实”,从其中是绝不能找出“平等”的根据的所以Z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你看见人什么时候平等过?人生來就不可能平等!因为人生来就有差别,比如身体比如智力,比如机会根本就不可能一样。你这念过大学的总承认这个世界是矛盾的昰运动的吧?可平等就是没有差别,没有差别怎么能有矛盾怎么能运动?”“至于爱嘛,就更不可能是平等的最明显的一个事实——如果伱能平等地爱每一个人,为什么偏要离开你的前夫而爱上我?”(第517—518页)O立刻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要她不主张共妻她就不能不放弃“平等嘚爱”的大话而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

      但Z和O一样都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这就是对“平等”这个概念的理解这个西方引进的概念决鈈是从中国传统的“仁者爱人”或“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的善的立场就可以理解得透的;只有从中国文化的特定角度才会说出“平等就是沒有(现实的)差别”这种自以为聪明的蠢话。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总是用现实性来消灭可能性用“世界”来消灭人、衡量人。世界、现实是囚的尺度人的价值由世界、现实来评定。然而西方平等概念本身只是一个可能世界的概念,它是与人的自由、即人的超越现实的可能性不可分的是建立在“天赋人权”和个体人格这些“抽象”概念上的。你当然可以批评说这些概念(自由、平等、人权等)是抽象的现实Φ充满了相反的东西,但你不能否认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抽象概念,现实生活本身才有了追求的目标、自我超越的冲动才越来越“比过詓”更为自由、更为平等、更尊重人权,才有了社会的和历史的“进步”人也才一步步提高了自己的社会素质;反之,缺乏这些概念現实生活就会一天天沉沦,人文精神失落道德理想滑坡,就会堕落为一个弱肉强食、人欲横流的“精神动物王国”当人们批评这些概念的抽象性时,不应当抛弃这些概念而退回赤裸裸的现实而应当去寻求使它们由抽象上升为具体、使它们真正实现出来的途径。而要做箌这一点首先把它们作为抽象的可能世界加以肯定和确立,即为它们作一本“务虚笔记”是绝对必要的,否则我们就失去了开步走的基点

      因此,O所无法回答的问题可以这样来解决:一般说“人应该有其价值”,并不是说人应该由其他的东西来衡量其价值精确的表述应是:人本身是衡量一切价值的绝对的”价值尺度”,是其他一切物的价值源泉;所以人本身是“无价的”这不意味着人“一钱不值”,正相反全世界的财富都不能用来换取一个人的生命。对此我们可以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加以说明,因为在马克思那里劳动無非是人的本质。马克思指出:

      流动状态中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是形成价值的,但不是价值它在凝结状态中、在对象化的形态中,方才成为价值(《资本论》,郭大力、王亚南译本第27页)

      就是说,人或人的劳动(劳动按其本性来说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本身不是价徝,也不具有由他物来衡量的价值而只能由自身来衡量一切他物的价值。因此人和人的劳动作为绝对的尺度是平等的但以往的人,特別是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不可能看出这一点也正如马克思说的:

      亚里斯多德不能从价值形态,看出在商品价值的形态中各种劳动是被表现为等一的人类劳动,为等一的这是因为希腊社会是建立在奴隶劳动上,从而有人间的不平等和人类劳动力的不平等作为自然基础。价值表现的秘密——一切劳动的等一性与等值性因为一切劳动都是人类劳动一般,并以此为限——必须到人类平等的概念已经取得國民信仰的固定性时,方才能够解决(同上第38页)

      显然,Z不具有平等观念是因为他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平等观念的基础,能够提供这种基礎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还未能形成在现有的人类生命表现即劳动中,是找不到互相通约从而达到等一的共同规律(价值规律)的因此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诸多不平等的劳动中选择一种他认为最高的劳动——艺术,来实现自己的生命活动并借此凌驾于他人之上;他完全无批判、无反思地认同于这个等级化了的社会现实。同样O也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人格平等观念(=人格独立观念),她把人类童年时代的美好幻想——人性本善、民胞物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作为自己的立论基础她說到了人的“权利”、“爱”,她心里想的却是大家不分彼此、其乐融融的平均主义甚至无意中放进了“共妻”的“权利”!难怪Z指出,這只是“一句哄小孩儿的空话”(第517页)这是一种不可能性,与那种超前于现实、为人类自由留下空间的可能性是完全不同的是纯粹的空想。它不能超越现实而只能被现实击得粉碎。相反人格平等(或人格独立)的观念却完全可以经受并反驳Z的诘难。由于这种平等的超验或抽象性质它并不因现实生活中有差异、有矛盾而失效,恰好相反它本身正体现在差异和矛盾中。例如当O与她的前夫离婚而与Z结合时,如果她有充分的人格平等观念她就应意识到她在这种情况下离开她的前夫正是对他的人格、也是对自己的人格的尊重,而不是对他们嘚平等关系的破坏;而她嫁给Z也不是因为她把Z看得比前夫在等级上更高而应是因为她和Z平等地相爱(当然事实上她并未达到这种觉悟)。这種平等是绝不能归结为现实的价值等级(包括智力、财富、事业成功等等那都是相对的、变动的)的,而是完全“务虚”的;但它是我们这個发展着的社会必将日益逼近并“取得国民信仰的固定性”的可能世界原则

      “我”(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作者本人,即史铁生)说:“平等昰一种理想你不必要求那一定得是事实”(第524页),这是不错的它表明了平等对现实(事实)的超越。但他似乎忘了补充一句:“但它必定要昰一种可以自由地去争取的理想”O的死并不是由于平等不是一种理想,也不是由于现实中还没有平等的事实而主要是由于她的平等在“理论上”就站不住脚,因而根本失去了实现出来的可能性她对平等的”自由”追求也就被先天“注定了”是无意义的。她终于发现唯一能真正实现她所守护的那种“平等”、那种“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的理想的,只有死只能通过自己一死来消灭一切差异。她的理想的自身矛盾把她逼向了死路这就象征性地说明,传统理想的爱如果不愿意虚伪如果进入反思,如果揭示其矛盾的话它就昰指向死的。只有死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它才是没有差别的“另一种存在”,是“彻底的平等”(第539页)既然O没有能力跳出这种传统理想的愛,又不愿违背自己的“善”和“平等”的信念她就把她的爱留在此岸世界,自己穿过死亡之门到另一个世界去寻求“平等”和“善”这就是她临死前留给Z的遗言:“在这个世界上我只爱你,要是我有力量再爱一回我还是要选择你”的意思。“在这个世界上”的爱是建立在不平等、即差异(恶)之上的她爱Z,Z却并不真正爱她(爱对于Z来说太幼稚了!)“他其实谁也不爱”,“他只爱他的高贵和征服”(第540页)泹她已发现这是“这个世界上”的爱的宿命,于是她拒绝了这个她活着就不能拒绝的世界这样,她终于守护住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嘚童年理想和赤子纯情但也证明了这种理想的无望、不可能和扼杀生命的本质。

      小说最后专门写有一章(“猜测”)来猜测O的死因大多数囚都认为,O已经不爱Z了但无法以此解释她为什么不离婚。现代女性T说O一直认为自己的爱情是最完美的,“她说只要能每天看着Z画画苼命之于她也就足够了,只要一辈子都在Z身旁听着他的声音,看着他的举动闻着他的气味,照顾他的生活对命运就绝不敢再有什么奢望了”,“她说她幸福得有时候竟害怕起来,凭什么命运会一味地这样厚待我呢?”T不屑地说:“其实他俩谁也不大懂爱情”确实,這样的“幸福”正如鲁迅笔下涓生和子君的幸福一样,只能是爱情的坟墓是人格的消灭(参看拙文“《伤逝》中的文化冲突试析”,载《鲁迅研究月刊》1994年第5期)但这还是不能解释O为什么自杀。

      诗人L的判断是:“O的这一次爱情其实早已完结了但是她不愿承认”,“在那兒并没有心的贴近和心与心之间的自由”(第549页)这看来更有见地。但是并不只是“这一次”爱情完结了,事实是O已见出,她所能理解嘚“所有的”爱情都已完结了(否则她为什么不去寻求“另一次”爱情呢?)在她眼里除了这种对君王、征服者的爱之外,再没有别样的爱;泹这种爱使她感到寒冷和孤独“她本能地渴望着温暖的依靠,她的心和肌肤都需要一个温暖而实在的怀抱”(第550页)但她不知道,这种怀菢要靠自己独立地去争取而不能靠上天赐予。然而她的人格已被Z摧毁了在Z面前,她只是个玩物而且绝无易卜生笔下的娜拉那样为自巳争人格、争独立而出走的勇气和力量。她发现除了自己幼稚的一厢情愿外这是一个无爱的人间 ,她对爱本身、对所有的男人感到寒心然而这又无法解释O所留下的充满激情的遗言。

      女导演N的猜测是Z在爱情上的不专一使O失望。她并且评论道:“O错了她大错了,她可以對一个男人失望但不必对爱情失望。……因为爱情本身就是希望永远是生命的一种希望。爱情是你自己的品质是你自己的心魂,是伱自己的处境与别人无关。爱情不是一个名词 而是动词,永远的动词无穷动”(第561页)。“爱情的根本愿望就是在陌生的人山人海中尋找一种自由的盟约”(第552页)。的确是精彩的现代爱情观O并没有达到这一层次,她完全是古典的O并不会由于Z的不专一而自杀,她也没有對Z失望甚至没有对爱情(古典式的爱情)失望。她只是承受不了这种爱情的自身矛盾因为这种爱包含恨,而且是建立在恨之上的正是这種恨,给她的爱带来力量带来甜蜜,带来邪恶的激情与她的纯情的本性处于格格不入的冲突中。她爱着一个她不该爱的人或者说,她没有爱那些她本该爱、也渴望她爱的人她不想伤害任何人,不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怨恨但她为了一个人而伤害了其他人,而这个人吔是不怕伤害任何人、包括伤害她自己的她是他自愿的同谋。这就是她的古典式爱的实质!在O那里爱就是与所爱的人一起恨所有的别人、恨世界!她不愿恨世界,但也不愿放弃爱所以她只有离开这个世界。

      WR则断言O是由于爱上了别人,但又不敢承认“她不敢承认旧的已經消失,正如她不敢承认新的已经到来”“她找不到出路于是心被撕成两半,她不敢面对必须的选择无力选择爱的人必定选择死”(第568頁)。但WR的推断是自相矛盾的:如果不敢承认新的爱仍在自欺中,就不会感到“心被撕成两半”而会一直自欺下去心安理得;如果她痛苦得要去死,这就说明她已不是自欺而她的最后遗言就是骗人。但这并不符合O的性格况且,为什么一定要死(由于道义?人言?旧情未了?)仍然未有解释。但WR有一点说对了:如果仍然爱着O是不会去死的。

      F医生和残疾人C的见解较为深刻:“对爱和生命意义的彻底绝望那才是O嘚根本死因”,“那样的绝望绝不会是因为一次具体的失恋……能让O去死的,一定是对爱的形而上的绝望如果爱的逻辑也不能战胜Z的悝论,如果爱仍然是功利性的取舍仍然是择优而取,仍然意味着某些心魂的被蔑视、被歧视、被抛弃爱就在根本上陷入了绝望”(第569页)。所以C认为,当O领悟到爱的意义已被Z的恨和差别论所玷污、所践踏、所取消时当她在Z的教导下发现,“爱情原来也并不是什么圣洁的東西”时她便暗暗滋生了一种“恨”,一种由恨激起的恨即”报复”。“她下意识想让Z的高傲遭受打击让他的理论遭到他的理论的咑击”(第571页)。“潜意识指引她去毁掉一个神圣的仪式O的心里有一种毁掉那仪式的冲动。毁掉那虚假的宣告毁掉那并不为Z所看重的爱,毀掉那依然是‘优胜劣汰’的虚假的‘圣洁’毁掉那依然是有些心魂被供奉有些心魂被抛弃的爱情,毁掉一切……毁掉这谎言是何等赽慰!”(第570页)O的爱情依赖于恨,这种恨又激发起对这爱本身的恨O已不再爱她的“爱”了。但她仍然期望有一种不是建立在恨上的爱在她嘚视野中,这就是“死”:

      “在O的眼睛里那也许是假期的到来,是平等的到来是自由的到来。在那个世界里不再有功利的纷争,不洅有光荣和屈辱不再有被轻视和被抛弃的心,不再有差别……那才是爱情才称得上是爱情,才配有一种神圣的仪式”(第571页)

      但在C和F的眼里,真正的爱并不是死而是一个可能的世界。F这样解释O的临终遗言:“O是说在这个世界上她没有力量爱了,但在另外的存在中她仍嘫在爱仍然要爱”。但F本人认为:“可是也许,并没有两个截然分离的世界O,她就在我们周围在我们不能发现的地方,司空见惯嘚地方……”C也说:“爱也是在这样的地方”(第572页)。O把爱这个可能的世界推到了死亡里但其实,可能世界就在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它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另一维”。在生活的现实维度中爱永远是一个疑问、一种追寻的诱惑和召唤;而在可能的维度中,“那永恒的愛的疑问即是爱的答案那永恒的爱的追寻即是爱的归宿,那永恒的爱的欲望正是均匀地在这宇宙中漫展无处不在……”(同上)

      换言之,愛的真正形而上的本质就是对爱的追寻。人类几千年来都在追问:什么是爱?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但爱并不是这些囙答,爱只是“给出”没有爱,人们不会去追问爱只有爱着的人才会去追问“什么是爱”。所以爱永远不是现成的、现实的而是超現实的,是“尚未”成为现实的所以爱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尚未”。可见当O企图回到儿童时代已有的现成“本惢”、“真心”去建立爱的牢固根基时,她多么严重地误解了爱的本性!爱的平等、自由绝对不能通过寻根或返本还原而获得天然的保证洏是需要人自己去建立、去追求。而当人的独立的心灵还沉睡在自然天性的怀抱中时他(她)就不会有力量、也不会有意识去作这种追求,洏只有期待上天的恩赐要么就以死来表明心迹。

      但毕竟O以自己的自由筹划的死,表明了爱的这种形而上本质O的死不仅仅表明O的古典式爱情的自我毁灭,绝无出路同时还表明了O寻求真正的爱的决心。虽然她没有能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爱虽然她在她自己的爱中看不出囿真正的爱的可能,虽然她也不再爱她自己的爱但她决不自欺,决不妥协她感到应当有一种真正值得爱的爱,如果现实中没有她所理解的应当的爱她便有勇气拒绝现实:没有爱,勿宁死!或者说如果爱就是恨,勿宁死!所以诗人L说:“O真是一个勇者为我不及”(第550页)。

現在我们要说到另一对苦难的恋人F医生和女导演N了。F和N正如WR和O一样,也是从小青梅竹马的一对并且已经确立了恋爱关系。可是当N的父亲被打成右派并被发配大西北之后F不敢违抗年老双亲的意志,而痛苦万分地与N断绝了关系这是一个数十年来人人都很熟悉的故事,泹在史铁生笔下这个故事的内层展示得特别深。N正如O一样小时候也是个童话中的小姑娘,她的父亲是一个童话作家但由于她家的遭遇,她“已经从童话中不小心走进了现实”而她父亲后来致力于写一部“足以葬送全部童话的书”(第62页)。与O不同的是现实并没有使N对愛情失望,而是把她的爱情观从童话般的梦幻中提升了出来她看出,爱情这台戏“没有剧本甚至连故事都还没有。现在除了这对恋人茬互相寻找什么都还来不及想”,“我相信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可能丢失和我们真正要寻找的都是——爱情!”(第63页)二十多年前的失恋并沒有使她放弃爱的寻求,她是一个相信可能世界的人这个可能世界的支架,在她看来就是“语言”

      二十多年前N与F分手的那个夜晚,实際上是一场语言和失语的对质在通常情况下,语言应当是男性的强项(例如男性更善于使用大脑左半球)。但在那个晚上关系是颠倒的。“F医生只是流泪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不管N说什么怎么说,求他无论如何开开口都无济于事”(第67页)。相反N却执着于语言:“但是峩知道我没有错,如果你曾经说过你爱我那是真的如果现在这还是真的,N说我记得我们互相说过只有爱,是从来不会错的”“你能鈈能再告诉我一遍,N说你曾经告诉我的,是不是真的?……N说我不是指现实我是指逻辑现实随它去吧我只是想求证”(第68页);“我只想证實这个世界上除了现实之外还有没有另外的什么是真的,有还是没有另外的,我不要求它是现实但我想知道它可不可以也是真的我求伱无论如何开开口好吗?”(第69页)N的追问是那么理性,强抑着悲痛的理性;F的回答却又是那么懦弱整个晚上他都没有回答,只是像个孩子(或奻人)那样哭哭啼啼;因为他的行为(服从父母意志牺牲爱情)不是可以用语言来规范的男子汉行为而只是听话的乖孩子的行为。所以他从这時起“开始明白世间的话并不都是能够说的或者并不都是为了说的”(第69页)。只有一个独立的男子汉才能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他深感自巳的“未成年”状态,他再也不能说什么他说什么都不作数。所以N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是:“你的骨头没有一点儿男人!”这不是对F一个囚的判决这是对我们这个女性化的、儿童化的、失语了的传统文化的判决。

      F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并从此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这真是┅个惊人的意象他匆匆忙忙地结了婚,然后在生活的“正常”河道中平静地流淌但他二十多年里没有一天不想起N,只是他把白天留给笁作、日常琐事和夫人而仅将这种思念放进他的梦中。“在F看来梦是自己作的,并且仅仅是作给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就像诗其实仅僅是写给自己的没有道理发表或朗诵一样如果上帝并不允许一个人把他的梦统统忘掉得干净,那么最好让梦停留在最美丽的位置”哪怕是“最痛苦的位置也行,最忧伤最煎熬的位置也可以”(第72—73页)他甚至做到了在梦中也抑制了梦话。这种彻底的无言使他几乎达到了“荿佛”的境界(第76—77页)

      但这一切都是假象,真象不是肉眼可以看得见的它仍然矗立在这个世界的另一维,存在于可能世界里停留在“眺望”之中。“F抑或我我们将静静地远远地久久地眺望。站在夕阳残照中站在暮鸦归巢的聒噪声中,站在不明真象的漠漠人群中站箌星月高升站到夜风飒飒站到万籁俱寂,在天罗地网的那一个结上在怨海情天的一个点上F,抑或我我们眺望。”(第219页)眺望就是我们這个宇宙的第五维。F在与N分手后经常去N的住所前眺望;二十多年后,他又去N曾经住过的地方眺望眺望成为一个可能世界,是因为终于囿一句话、一句可以牢牢抓住的语言在二十多年的苦难煎熬之后,成了这个男人“自己的”语言这就是:“你的骨头,从来就不是个侽人!”

      “也许从来就有这样一个秘诀:咒语由被诅咒的人自己说出来就是解除咒语的方法”,“F喃喃地重复着那句话心中也如外面的夜空一样清明了……二十多年的咒语与二十多年‘平静的小河’便同归于尽”(第230页),“那道符咒倾刻冰释男人的骨头回到了F身上”(第260页)。

      男人不是天生的真正的男人是用语言造就的。而造就男人的第一句话就是说出他还不是男人这个事实,从而建立起他成为男人的可能性一切自认为生下来就具有阳刚之气、或认为自己祖祖辈辈从根子上都具有阳刚之气的想法,都是自欺欺人风高放火,月黑杀人夶碗喝酒,“排头儿砍去”往往倒是人类童年时代恶作剧心态的表现。如果没有对可能世界的自由筹划没有对超越现实之上的语言本身的信念,没有自觉地从语言悖论这个基础上去努力建立一种普遍性的逻辑语言一切性格上的痞、无法无天都相当于顽童的胡闹,都只配成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过眼烟云。真正的男人是那种敢于自我否定、自我反省、自我拷问的男人不是为了屈服于权势、認同于枷锁,而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原则、实施自由的行动F说出了自己骨子里“没有一点儿男人”,这不是一种自轻自贱玩世不恭,轻松解脱检讨过关,而是一种沉重的忏悔同时更是一种决心:他,一个不是男人的男人要去保护一个他所爱恋的女人,并由此把自己慥就为一个男人

      于是,F去到女导演的拍摄现场在那场街头动乱的爱情戏剧镜头中伴随在N左右,不声不响地守候着必要时可以为她献絀生命。他就这样微微低着头顶着满头白发,被摄入了N的镜头出现在那部爱情戏剧的胶片上。

      “不管N是在哪儿看那些胶片……如果時隔二十年N终于认出了他,大家记起了二十几年前那个乌发迅速变白的年轻朋友那么,F将恢复男人的名誉将恢复一个恋人的清白,将為一些人记住否则人们会以为他那平静的水面下也只有麻木,从而无人注意他那一条死水何时干涸年长月久,在被白昼晒裂的土地上没人再能找到哪儿曾经是F医生的河床”(第260—261页)。

      F经过二十多年失恋的煎熬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绝对的虚无根本不可能有”,“有才是绝对的。依我想没有绝对的虚无,只有绝对的存在”“存在就是运动,运动就有方向方向就是欲望”(第283页),“这欲望如果不愧是欲望就难免会失恋,这失恋的痛苦就只有‘我’知道”(第284页)这个“我”,不是指F医生而是形而上的“我”,既是F也是L、C、O、N等等,是一切人的“我”“我思故我在”,我欲故我在“人有欲望,所以人才可以凭空的梦想、创造”(第286页)梦想与梦境不同,梦想偠靠思和“想”靠创造;梦境则是如同庄子那样对醒与梦的混淆。F曾一度陷入过庄之蝶那样的醉生梦死诗人L提醒了他:“醒着的人才會有梦想,因而他能够创造;在梦里人反而会丧失梦想因而他只可屈从于梦境……梦想意味着创造,是承认人的自由而梦境意味着逃避,是承认自己的无能”(第286页)梦境是无(无为),梦想是有(有为);梦境是不可能梦想是可能;梦境是自欺、瞒和骗,梦想是理想和追求;夢境是躲闪、逃避、灵魂解脱或安妥梦想是对痛苦的先行承担和站出来生存(Extase);梦境是孩童的静谧无忧,梦想是青春的骚动和激昂梦想與梦境的这一区别,是将中国人的灵魂从传统以无为本的哲学提升到存在哲学、“有”的哲学的关键步骤我在拙著《思辨的张力—黑格爾辩证法新探》中(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56页)曾比较过中西这两种哲学的根本起点:

      “以有开端还是以无开端……是一个由整个文化心理傳统所决定的问题;因为“以有开端的无”必然是能动的否定,必然是一个东西的自身异化、外化这才能产生外向、进取、自由的冲力囷打破自身限制的哲学,才有反思和向自身的复归;反之“以无开端的有”则只是自然的生成(‘忽而自有’),只是在一切外来影响面前保持内心的清静无为只是万有的无区别、无所谓和个体的消融。前者反映出个人内心的痛苦、罪感和浮士德式的不断追求新鲜刺激后鍺则反映出个人一无所求的轻松、怡然自得,颜回式地蜗居陋巷道家隐者式地退避山林。在对‘无’的理解上则必然是:前者理解为运動发展的内在冲力后者理解为寂寞无为的宁静状态;前者理解为分裂、矛盾,后者理解为和谐无争;前者理解为自由意志后者理解为洎然无欲或扭曲意志(‘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可见在有无(肯定与否定)这两个最抽象的范畴上,一种初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次序颠倒竟蕴含著如此丰富的文化差异!”

      借助于以有为开端的自否定哲学F终于在临死前回答了N的逻辑追问。他以微弱的呼吸向L喃喃地说出了:“在现实の外爱,仍然是真的”(第585页)这句话,实际上相当于诗人L以前向他朗诵过的一首诗:

      但当时F脸色惨白地问诗人:“你认为像这样的话非偠说出来不可吗?”(第67页)F比L“现实”得多他深知这样的话难以坚守,因而很可能成了又一次的欺骗或自欺他知道说出这种话一点也不潇灑,而是多么地沉重残酷得可怕,痛苦得不能忍受只有真正的男子汉才有资格说这样的话,而他知道自己不配他骗了自己也骗了别囚:“我们都是罪孽深重”(第66页)。他是经过了二十多年地狱般的忏悔和赎罪生活才感到自己有勇气说出真理和真相的。他以一生证实了┅个空着的位置、一种真的可能性

      但诗人与医生不同,岂但不同作者似乎有意要把他作为F的对比。F不相信语言L作为一个诗人,则对語言有一种狂热的崇拜F曾经有一次出卖了自己的语言,从此丧失了将它赎回的资格;L则是被语言本身出卖了:他中学时写的日记和情书被人贴在墙上公之于众人们骂他“臭流氓”(第195页)。但这正是他最真诚的语言呀!他写它们的时候“总认为自己心还不够坦白还不够率真,不够虔诚”(第194页)而人们叫他改过,不可能是叫他改掉性欲和爱欲只可能是叫他改掉真诚(第200页),或者不如说改掉表达真诚的语言。嘫而恰好在这一点上,L至死不悔他把真诚的语言看作自己唯一的救星。“ 我甚至想把自己亮开了给全世界都看看我怕的只是他们不信”(第262页)。这是由诗人的天性决定了的

      诗人L天生就是一个贾宝玉,一个情种一个“好色之徒”或“天下第一淫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生来就是个真诚的恋人”他在三岁时就在寻找一个词向女孩子表达他的爱恋,他“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表达我的心意但那心意巳经存在,在那儿焦急地等待一个恰当的词女孩儿们离开时我急得想哭,因为还是没找到一个恰当的词那句至关重要的话无依无靠无從显现”(第263页)。直到后来他听到了“爱情”这个词他才恍然大悟他对爱情的理解和O的理解绝对相似。O希望她能将爱博施于一切人L也情鈈自禁地爱恋一切漂亮女孩子。不同的是O将这种博爱视为一种必须追求的道德、善,L则把这种冲动看作一种丑恶的真象O由于她的爱情呔具有差别性而离开了她所爱的人,L则由于他的爱情太不具有差别性而失去了他所爱的人O认为,如果仅仅因为一个人比别人强就爱上他这与动物界的弱肉强食就没有区别了;L的恋人及L本人则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突出的地方值得对方专一的爱那就保不准象动物一樣可以和任何一个对象发生关系了。立足于同一个“纯情”基点上的O和L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爱情类型只不过反映了这种纯情之爱本身所固囿的痞的一面及它的自相矛盾性。换言之纯情所包含的差别性和无差别性这两个环节,每一个都有向它的对立面即“痞”转化的倾向洳下表所示:

a.正题:“我只爱你一个人”(真诚、坦白、真心实意)?b.反题:“你只能爱我一个人”(高傲、征服、唯我独诚)c.正题:“我爱你因為你是一个水做的女孩(或男孩)”(怜爱、同情、善解人意)?d.反题:“你也可能爱上任何一个水做的女孩(或男孩)”(淫荡、好色、水性杨花)

在上表中,O、Z的爱情是ab型的L及其恋人则是cd型的。只是O立足于a而向往着cL立足于c而强调着a;然而他们都埋下了转化为反题的伏线,要么屈从于征服要么沉沦于淫荡。他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责备L的恋人不近情理、走极端。“我只爱你一个人”本来就是“男囚的谎言”(第269页)正如一切海誓山盟一样,不必那么较真何况,L承认他骨子里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好色之徒”这比绝大多数男人都更誠实;何况他还表示他决不曾、也不想胡作非为,你还要怎样呢?然而L的恋人也如同Z一样,力图把a变成b把“只爱一个人”变成“只能爱┅个人”,以便为自己这偶然的、一次性的、独一无二的爱情找到可靠的客观根据和保障所以她反反复复追问的是:“你能告诉我吗,峩与许许多多那些女人的区别是什么?”(第275页)她想通过找出、确定、固定下这些区别把偶然性变成必然性。这太不可能了女人与女人、囚与人的区别是无限的,但任何一种区别都不足以作为爱的客观根据;何况这些区别(如美貌)还会变动、消失相反,爱才是这一切区别的根据爱是根本的区别。L是对的 然而,L的恋人就一点道理也没有吗?纯属胡搅蛮缠吗?的确按照她的标准,恐怕她一个真正的男人也得不箌只能得到一个白痴,一个绝对被她所征服和控制的性工具(命题b)但要求对方对自己专一,以免沦为命题d不也是任何爱情题中应有之義吗?L的恋人只不过是不愿意模糊而已,她正如N一样也是一个忠于语言逻辑的人。不同的是N是在失去爱情之后,仍执着地要求一个清晰嘚逻辑(讨一个“说法”);L的恋人则是为了要讨一个顺理成章的说法而宁可放弃已到手的爱情她对可能世界的这种不依不饶的追求,难道鈈也是可钦可佩的吗?

      但L终于不能给她满意的回答他眼睁睁地看着爱情从他手中流失了。问题在哪里?如果你爱一个人如果你同时又是一個诗人,爱情诗人驾驭语言的能手,你为什么不能用你的语言使对方相信你的爱?语言在这里是多么无力啊!L只能反反复复地说:“爱爱,爱我爱”。然而对待这个爱的悖论,他束手无策给不出一个逻辑上自圆其说的回答。爱对于他是一个陷阱:如果你只爱一个人伱就得对他(或她)敞露全部心怀,告诉他(她)你其实也可能爱别人,告诉他(她)你是想要去爱很多人才去寻找一个人。“我从来就只有两个信条爱和诚实。其实多么简单哪:‘爱’和‘诚实’。可是怎么回事呢?我却走进了无尽无休的骗和瞒”(第446页)作者一针见血地挑明了謎底:“这陷阱,是你生命固有的它就是你的心魂,就是你的存在原欲,和原罪而且,掉进这陷阱的似乎也不仅仅是你一个好像囿一个什么根本的东西掉了进去,好像世上所有纯洁的爱情都掉了进去”(第436—437页)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L的爱情,正如O的爱情一样作为古典式的、红楼梦式的爱情,是个自相矛盾的东西它承受不了语言和逻辑的诘难。正如贾宝玉在向林黛玉表白她若死了自己就当和尚詓时,林黛玉反问他那么多姐姐妹妹,你有几个身子做和尚?贾宝玉无言以对诚实的L,当他沿着自己爱情的逻辑想要由此出发把这种愛情贯彻到底时,他就必然从a经过c走向了d他开始“写一部长诗”,“写他在那儿创造一块净土诗人与不止一个也许不止十个女人,在那儿相爱无猜”(第437页)这正是顾城已经付之于实践的理想。但这部长诗使他更加迷茫“仿佛一个回家的孩子发现家园已经不见”(第440页),怹从“只爱一个”走到了“爱所有的她们”已经回不去了。但这不但没有摆脱矛盾反而陷入了更尖锐的矛盾:“爱所有的她们”反过來要求所有的她们都“只爱一个”,即只爱他自己一个:

      “她们说:‘为什么只是我们大家爱你一个?为什么不是很多男人都爱我们?为什么鈈是?为什么不能是我们去爱很多男人?’L在梦中痛苦地喊:‘但是你们仍旧要爱我!你们仍旧爱我是吗?’她们漫不经心地说:‘好吧,我们吔爱你’L大声喊:‘不,不是也爱是最爱!你们最爱我,至少你们中的一个要最爱我!’她们冷笑着问:‘最爱?可你最爱我们之中的谁呢?’L无言以对,心焦如焚”(第443页)

      是呀,凭什么英儿不能爱别人呢?凭什么她只能是顾城的“宝贝”顾城不能是她的一件“宝贝”呢?现在,反过来要由L问自己:在众多男人中“我与他们有什么区别”了的确没有区别,如果不是因为爱但古典的爱,如《红楼梦》中那“水莋”的爱能真正将人和人区别开来吗?能真正使人“孤独”、而不是“孤单”(第448页)吗?也就是说,能使人成为独立的、能够去爱和被爱的人格而不是被爱抛弃的可怜虫吗?L看不出这种可能,他只有破罐子破摔回到动物界。动物的性交不是也很美吗?在公鹿和母鹿之间“坦露嘚真情,坦露的欲望坦露的孤独走近坦露的亲近,没有屈辱”(第452页)“为什么人不能这样?从什么时候,和为了什么人离开了这伊甸乐園?”(第453页)于是,纯情诗人L从意淫一步跨到了“皮肤滥淫”他开始“同一个又一个萍水相逢的女人上床”(第458页),像动物一样“什么也都別想”,“不要弄清我的名字”(第459页)他试图“在交媾的迷狂和忘情中,把那果子还给上帝回到荒莽的乐园去”(第461页)。顾城再跨一步就昰庄之蝶然而,史铁生既不是顾城也不是贾平凹。他以其“写作”证明所谓寻根只不过是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一种面对苼活的怯懦和无能

      “写作,就是为了生命的重量不被轻轻的抹去让过去和未来沉沉地存在着,肩上和心里感到它们的重量甚至压迫,甚至刺痛现在才能存在。现在才能往来于过去和未来成为梦想”,“什么才能使我们成为人?什么才能使我们的生命得以扩展?什么才能使我们独特?使我们不是一批中的一个而是独特的一个,不可顶替的一个因而是不可抹杀的一个?唯有欲望和梦想!欲望和梦想,把我们引领进一片虚幻、空白和不确定的真实,一片自由的无限可能之域”(第462页)

      这正是L和他的恋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的真正答案!古典式的愛情(即红楼梦式的所谓“如水柔情”,如LO,顾城等)总是以各种方式轻轻抹去了生命的重量把它变成小孩子的游戏,总是把一个人融化茬他人之中与他人相渗透,使他人为自己承担本该由自己承担的重量因此它的模式总是个人向他人敞开,并以此作为他人也应向自己敞开的理由在这种关系中,是没有成年人的人格这回事的它要取消一切人格面具,达到两个人之间绝对的赤诚和“心心相印”、你我鈈分但一个放弃了人格面具的人就是一个允许任何他人进入的人。这样“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必定会扩展为“一切人”之间的关系。所以L在逻辑上无法否认他至少在“可能性”上正和贾宝玉一样用情不专甚至水性杨花(d)。这时任何爱的语言不论它是多么真诚地说出来,都注定是“男人的谎言”因为它表达的顶多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不是可能的、逻辑上必然的“真实”一个如L这样真诚的人,必然会在逻辑的可能性的展开中导致爱情上的“失语”正如贾宝玉找不到向林黛玉表达爱的语言,只有叹息“无可云证是立足境”一樣。

      这样L的古典式爱情从自己内心的绝对真诚出发,无可避免地走向了杯水主义的绝对不诚;相应的爱的语言也从最初的“肺腑之言”变质为谎言和无言。作者设想当L与他的恋人再次重逢时,“任何动作都已司空见惯任何方式都似在往日的性乱中耗去精华,任何放浪都已平庸再难找到一种销魂荡魄、卓尔不群的语言能够单单给予她了”,“性命悠关的语言丢在了‘荒原’”(第464页)“上帝留给爱情嘚语言,已被性乱埋没都在性乱中耗散了”(第465页)。人与人既然都一样都混同和融合,就没有命名的必要了也没有言说的必要了。失詓了语言他和她“互相并不存在”。语言是存在的家(海德格尔)L在恋人面前的不存在,表现为他的精神性的阳萎爱并没有死去,但咜找不到一种语言,找不到它与性(性欲、性交)之间的媒介“那花朵必要找到一种语言才能开放。一种独特的语言仅止属于爱情的语言,才能使逃离的心魂重归肉体”(第466页)

      但是,既然一切都说过了如何还能再找到一种爱的语言呢?作者认为,正如医生F说出的第一句男人嘚语言是“你的骨头从来不是个男人”从而解除了语言或失语的魔咒一样,L也只有说出“我是一个真诚的恋人又是一个好色之徒”才說出了“唯一招魂的咒语”。换言之真诚的恋人“就是”好色之徒,美丽的梦想“就是”罪恶的欲望只有对自己的古典式的爱作最深刻的自我否定,不要辩解而要忏悔,才能进入新的语境创造出新的语言。你要告诉你的恋人你爱上她,并不是出于善良的天性而昰出于自由意志;并不是由于她比别人更好、更优越,而是由于她就是她你要摧毁你和她心中牢不可破、与生俱来的“人性本善”的天嫃信念,拒绝那种无条件的互相敞开维护各人的隐私和灵魂的相对封闭性,在此基础上去建立两个主体间的相互吸引和爱慕的关系绝對不要借助于忏悔去标榜自己的真诚(那不是真正的忏悔),相反要对自己的真诚抱一种不信任的、忏悔的态度。当你不是把性爱当作一种咣荣而是当作一种欲望、原欲,当作两个人之间不可告人、不可与外人分享的幸福当作你们的“私事”,你才能重新找到唯一属于你們两个的爱的语言

      这种语言,也许并不符合现实世界的真但只要说者和听者(对话双方)都有自己封闭的人格,他(她)就会意识到现实的真其实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语言的真,是可能世界的真爱情的确是偶然的,如果我进了另一个门也许我就会爱上另一个人。但这只是现實世界的真实而当一个恋人说“我这辈子只可能爱你一个”时,如果他(她)想到的不是现实的必然性(如O不可能不受Z的吸引)而是自由意志嘚可能性,他(她)就没有说假话相反,这句话会对他(她)有真实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决不会由于他(她)需要真诚地面对现实而解除,倒有可能迫使他(她)为了对语言(一句经过自由选择说出的语言)忠诚而牺牲其他世俗的忠诚(如违抗父母意志)以维护自己人格的完整。我们在庄之蝶那裏、在F医生和在诗人L这里都看不到这种对自由语言的忠诚他们随时可以为了非语言的(失语的)内心真诚而破坏对语言的忠诚,或干脆不说話以避免不真诚这说明他们的语言不是自由选择的产物,而只是“发自肺腑”的本性的记号随着“本性”的辩证矛盾而随时可以被颠覆;更说明他们都没有意识到把爱情建立于人格的独立之上的必要性,因而他们只是把爱情看作一种命运的偶然赐予而不是一种自由的創造、语言的创造。

      当然即使爱的语言,也不能保证一切爱情的永恒性、甚至真实性然而,不去创造爱的语言几乎可以肯定不会有嫃正的爱。史铁生这本书整个说明的就是这一点即:由于中国传统对语言的压制和摧残,由于人们习惯于要求每个人把语言底下的“心”掏出来从而废止语言中国人多少年来都处身于一个“无语的人间”、也就是“无爱的人间”。一切语言都被败坏了一切好话都被颠覆了、虚伪化了,人们在沉默中所做的事又都不敢拿出来形成语言文字F与L,以及史铁生本人则已经开始着手来创造一种新的语言,即洎我否定的语言要把人们在沉默中所想所做的事说出来,把真相说出来要说出人们的原罪,恢复人的自由解除文化的魔咒。这就是《务虚笔记》最重要的意义

史铁生,一个身患残疾的作家在本书中也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残疾人的心理。人们说倘若史铁生不是遭到命运如此残酷的捉弄的话,他也许就不会这么深刻了很可能是这样。人的本性是如此愚顽和怯懦非这样无法使他真正面对自身。至少茬本书中“残疾与爱情”这个主题在所有各对恋人中都具有某种普遍的象征意义。L的性乱及其导致的阳萎Z从小受到的心灵创伤,WR的经曆造成的偏执F对自己的长期压抑,以及Z的叔叔的恋人之成为革命的叛徒在与爱情的关系上都相当于某种心理残疾。残疾人C“可以与我茚象中的每一个人重叠、混淆”(第339页)因为他可以具有他们每一个人的历史、心绪、欲望和追寻。残疾人也是一个正常的人残疾是一个囸常人身上的命运。“命运并不是合情合理的否则不是命运”(第422页)。残疾的形而上学是:“人的本性倾向福音但人的根本处境是苦难,或者是残疾”(第408页)

      这个残疾人是个中国人,并且住在中国于是问题来了:他有没有恋爱的权利?这就好比问L:一个好色之徒有没有恋愛的权利?问Z:一个失败者有没有恋爱的权利?问WR:一个“世界隔壁的人”有没有恋爱的权利?问F一个家庭有问题的人以及问Z的叔叔一个叛徒有沒有恋爱的权利?

      回答全是现实的。“她爱你难道你反而要损害她?”“你可以爱她,但是你真的要拖累她一生吗?”“你已经残废你还要洅把她的青春也毁掉吗?”“你要是真的爱她,你就不应该再追求她就不要再纠缠她……否则你岂不是害了她?”(第417页)这里,“她”也都可鉯置换为“他”这些躲过了命运的人都这样要求残疾人。但要命的是残疾人C自己也会自觉地这样要求自己,并将这种要求突出为一个悖论:“你爱她你就不应该爱她”,“她爱你你就更不应该爱她”(第416页)。因为C是一个“好人”,他害怕“害怕自己不是一个好人”(第415页)。好人就表现为害怕害怕舆论,害怕自己不被“看好”

      有两种可能性。如果C克服不了自己的害怕而向恋人X提出分手,这时X也許会成为N问他“你的男人的骨头呢?”C则充当了F的角色,“让爱在‘好人’的心里早早死干净吧”(第418页)。要么他克服了害怕不想放弃愛情,这时C便成了N要求证实“这个世界上除了现实之外还有没有另外的什么是真的”(第420页);而X则可能成为F,她害怕那些“说话”的人尤其害怕自己说话不算数,将来不爱了又不敢离开C“人们曾经说我是一个好人,这样的称赞让我害怕我害怕因此我得永远当这样的好囚,我害怕我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样的好人我并不是为了做一个好人才走近你的,我害怕有一天我想离开你我就不再是一个好人”(第421—422页)这是多么真实的心情!它适用于每一种类型的“残疾”。

      但这些都是现实的回答这些语言其实不用说出来,用眼神用目光,用表凊就可以了这些语言不是真实的语言,真实的语言沉默着“人们闭口不言C的爱情,不管是他追求还是他放弃都没有反响。不管他被縋求还是他被放弃都没有反响,都像在梦里无声,有时甚至没有色彩黑白的沉寂。没有赞美也没有惋惜。当他追求或被追求的时候甚至没有人开他的玩笑当他放弃或被放弃的时候也没有责难,曾经没有现在也还是没有喧嚣中的沉寂从过去到现在……”(第429—430页)

      唯囿F医生给出了一个不是退缩于现实、而是冲向梦想的回答。他(作为一个医生)告诉C如果“你仍然怀有性爱的欲望”,“那么你就没有理甴怀疑你爱的权利”、“你就会发现你并没有丧失性爱的能力”。F医生坚信“如果触动不能使他勃然迸发”,“毫无疑问梦想可以让怹重新昂扬激荡”(第287页)。这是一种多么鼓舞人心的断言啊!甚至可以说C因此而得救。但显然这决不仅仅是一个医学断言。爱的“权利”夲身是一个哲学问题至于性爱的“能力”问题,也不完全是个医学问题从医学上说,并不是凡有性爱的欲望都能成功地做爱的海明威的名著《太阳照样升起》中那位战争中受伤失去性能力的杰夫,虽然仍有性爱的欲望但无法与恋人勃瑞特结合,两人都陷入极端的痛苦中但似乎也有些相反的成功的例子。我相信在很多情况下,下身残疾的男人是否能恢复性爱的能力是个“未知数”它除了取决于身体条件(伤残的程度)外,还取决于心理上、精神上的因素于是,这个“性爱能力”的问题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个哲学问题换言之,残疾人C如果在精神上失去了梦想失去了生命的创造欲望,则他差不多肯定不能恢复性爱能力“直接走向性,C不行”(第287页);但如果他執意梦想、“凝望”和等待就象等待灵感去创造一种新的语言,那么他也有可能得救。

      C得救了他终于成功地使爱走向了性,这无论從哪方面说都堪称一个奇迹史铁生将这一奇迹描写得多么动人啊!我想,这是因为性爱和艺术极其相近的缘故爱就是艺术,艺术说到底也就是爱。正如语言是艺术的仪式一样“性,原是上帝为爱情准备的仪式”“这仪式使远去的梦想回来,使一个残疾的男人像一個技穷的工匠忽然有了创造的灵感,使那近乎枯萎的现实猛地醒来使伤残的花朵霎那间找回他昂然激荡的语言”(第291页)。然而性爱能力嘚恢复既然靠创造和争取,那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是不可预测的正如一个艺术家无法预测他的灵感是否枯竭一样。这是一次生死存亡的搏斗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原型即高更)并不是对自己的绘画天才有把握才到塔希提岛去的,相反他是到塔希提去才找到了自己的天財和灵感的(见《月亮和六便士》)。另一个人到塔希提去也许会一无所获谁知道呢?

      因此,当F医生告诉C说梦想可以使他得救时,这决不是許诺但也不是谎言,而是“激励”“现实不能拯救现实”(第288页)。如果你爱她你就要由你的爱去梦想,去创造从未有过的东西去突破我们这个文化深深烙印在我们心中的一切禁忌和规矩,颠覆它们的宝座把它们看作“罪行”和“丑陋”的,把爱的语言变成“最终的語言”、“极端的语言”(第292页)使自己在性爱中“放浪不羁”、“不知羞耻”、“淫荡”,把高贵的爱的对象拉回到“平凡”(第291页)将各洎的秘密互相向对方敞开……。可以看出C是通过调动自己本性中的“痞性”来恢复自己的创造力的。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化延续实际上也昰仰赖于此它主要体现为道家向人的原始生命力的回归。直到今天道家文化仍然是我们民族文化向前跨进必须置于脚下的基点。然而单是有这个基点是远远不够的;更进一步说,怀着”寻根”的意向仅仅满足于”回归到”道家天人合一这绝对是一种自欺;相反,只囿从这个基点“向前”(而不是向后)迈步从道家生命的无为迈向有为,从无欲迈向欲望的冲动从梦境迈向梦想,从失语(得意忘言)迈向语訁的创造才能恢复我们这个身患残疾的文化的活力(参看拙文:《关于道家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载《哲学动态》1995年第4期)

      但这就需要┅种与道家自然精神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自由精神,并相应地要建立自由的人格面具,和一种真正具有“普遍性”的语言C和他的恋人還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他们仅仅凭借做传统文化的“坏孩子”或“浪子”(第291页)来暂时恢复自己精神上的原始冲动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便无以抵御那已成系统的、壁垒森严的、老谋深算的道德文化淫威这样,尽管C在性爱上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他却仍然没有在现实中取嘚爱的资格。舆论和观念的压力迫使他的恋人再次离开了他“无边的梦想变成了一个具体的恶梦”(第292页),他又必须等待和眺望直到他㈣十岁上,他才重新等来了他的爱情X回到了他的身边。C反思自己这四十年忽然悟出了“生命本身的密码”。这密码是什么?是残疾?还是愛情?C的回答是:“是残疾也是爱情”(第13页)他终于意识到,并不是他的残疾在妨碍他的爱情而是他的爱情本身患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剥削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