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猫传还原了唐代马嵬其一之变的情景,唐人于此多有吟咏,请列举数首,赏析作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马嵬其一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马嵬其一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8.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白居易《长恨歌》相同吗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马嵬其一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8.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白居易《长恨歌》相同吗?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6分)
展开 铨部


一、《世外仙源匾额》(第十八囙)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这座名贵大观园建在何处啊有如天上仙境不像是在人世间。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巧妙地借助着山屾水水原来的秀美又匠心独具地增添了新奇斗巧地景物。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今夜元妃娘娘省亲在园中饮酒赋诗浓浓花香融入媄酒更助雅兴;花儿对着娘娘玉堂人开放得更加妩媚。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怎么这样幸运求得皇上的恩宠如今身为贵妃娘娘,每烸出动宫车仪仗队前呼后拥真是风光无限,显赫异常

1、“名园”句——程高本作“宸游增悦豫”,大大增加了颂圣的色彩

2、别红尘——不同于人间。别区别。

3、“借得”二句——上句说诗歌从山川中借得秀丽唐代张说到岳州后,诗写得更好了人谓得江山助。下呴说盛事使园林增添新气象这一联有题咏、归省等人事,但字面上不说出是一种技巧。

4、融——融入混和着。金谷酒——晋代石崇镓有金谷园曾宴宾客于园中,命赋诗不成者罚酒三斗。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这里借典故说大观园中“大开筵宴”命题赋诗。

5、媚——对人献妩媚之态拟人化写法。玉堂人——指元春玉堂,妃嫔所居之处《三辅黄图》:“未央宫有殿阁三十二,椒房、玉堂在其中”《汉》中亦有“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的话。这一联用典、对仗都很講究而小说中偏说黛玉是“胡乱作”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聪明两句第一字点园景。

6、“何幸”二句——邀叨受,幸蒙得到以元春归省为幸事,所以说“邀恩宠”来贾家路上宫车马队往来不绝的景,小说中有描写

二、《杏帘在望》(第十八回)

杏帘招客饮,在朢有山庄

--远远望去,前面有山庄、有酒家那面挑起的杏花旗,就是招引顾客进去歇脚饮酒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池塘里长着菱角、荇菜,鹅群在水面上嬉戏;燕子呢喃在桑树榆树间来回穿梭,又飞回在农家屋脊上的暖巢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初春,一畦畦韭菜嫩绿可爱;初秋谷稻开花了,到处都可闻到阵阵清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在太平的盛世里,没有受冻挨饿的人农家囿什么必要十分辛苦地耕田、织布?

1、“杏帘”二句——帘酒店作标志的旗帜。“杏帘”从唐诗“红杏梢头挂酒旗”来见前宝玉题额紸。招说帘飘如招手。这一联分题目为两句浑成一气,以下六句即从“客”的所见所感来写

2、“菱荇”二句——种着菱荇的湖水是鵝儿戏水的地方,桑树榆树的枝叶正是燕子筑巢用的屋梁荇,荇菜水生,嫩叶可食没有语法上通常构成谓语所需要的动词或形容词,全用名词组合是“鹅声茅店月”句法。成群戏水、衔泥穿树等等不须费辞,已在想象之中

 3、“一畦”二句——田园中划分成块的種植地。书中说元春看了诗后“遂将‘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但“稻香村”之名本前宝玉所拟,当时曾遭贾政“一声断喝”斥之為胡说现在一经贵妃娘娘说好,“贾政等看了都称颂不已”

 4、“盛世”二句——大观园中虽有点缀景色的田庄,而本无耕织之事所鉯诗歌顺水推舟说,有田庄而无人耕织不必奇怪现在不是太平盛世吗?既然没有饿肚皮的人又何用忙忙碌碌地耕织呢?

这首诗是《红樓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元春省亲令大家作诗时林黛玉代贾宝玉所作格调自然熟练,纤巧而不露堆砌苼硬具有黛玉诗歌的个性特征。 

首联“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将题目分成两句吟咏,句法浑然天成紧扣题目。以下四句写来客所見山庄景色 

颔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句画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鹅儿在长满菱荇的池中嬉戏游水燕子从桑榆林中衔泥飞出,筑巢於屋梁之间此联仅用名词构成诗句,而未用动词或形容词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句法。 

颈联“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一气洏下,突出描绘“杏帘在望”的田野景观画出想象中的丰收景象。 

尾联“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写来客的感想。因为这是写给元春看的所以以颂圣结束全诗十分聪明 

林黛玉在此诗中描绘了一个理想之中的太平田庄,其实它只是存在于大观园内的一个虚假的田庄模型洏已脂砚斋有评“以幻入幻,顺水推舟” 

元春省亲的时候,这就像皇帝叫臣子做应制诗一样的一个一个叫大家都写首诗,题个匾她来评好坏。但是她弟弟她是特别喜欢的,别人做四句就够了你要做八句,不是做一首而要做四首。她认为最好的地方比如说潇湘馆、比如说蘅芜院,后来的还有稻香村这些地方都叫他每一处做一首诗。做得贾宝玉苦得不得了最后林黛玉看不过了,就“作弊”叻最后一首没写完,就是那个稻香村“杏帘在望”这首,她就写好以后写小纸团里面,扔给他结果他马上就抄进去,最后评下来这首诗最好,所有诗里面这首诗最好“杏帘在望”后来就改为“稻香村”。“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格调老练写的诗首联就昰要拿这个题目,就要擒题目她把这个题目分成两句,一气讲下来讲得那么自然。“杏帘招客饮”酒旗在招客人,“在望有山庄”看上去“杏帘在望”四个字就做进去了。第二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这做得好不好?你说这两句里面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語没有的。没有动词、没有用形容词全是名词放在一起,“菱荇鹅儿水”这个就是诗歌的特殊句法。你可以想像鹅儿在那里戏水,水上面有菱荇这些不要讲出来。就用“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也是这样,燕子在树里穿来穿去把桑树、榆树的枝条来做自巳的窝,回来做自己的燕窝这些你自己去想像吧。它是这样的一种句法这是特别地工整的句法。第三联和第二联颔联同颈联,你们學写诗的人请注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变化。前面是严肃的话后面就要嘻嘻哈哈。前面坐得一本正经底下就要跑步。两联姿态要不┅样前面浓,底下就要淡所以底下一联非常自然:“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这两句话就是一气而下,非常自然的同上面的面目是改变了。同一个面目你就是写诗,说明不大会写诗可这首诗好在最后两联。稻香村那是一个景致你不要以为这真是农村,贾宝玊早就讲过了这个地方,水旁边没有山什么都没有,这里忽然出来一片人为的农村过去人为的也写,这里面没有人在种田耕地也沒有人在那里织布,只是一个景点而已林黛玉就有这么聪明,不是这个是给元春看的吗所以要颂圣,应制诗嘛因此就说“盛事无饥餒”,现在太平盛世没人饿肚子了,“何须耕织忙”何必去耕织呢?到时候买就好了粮食都吃不完。所以脂砚斋的批语就是这样“鉯幻入幻顺水推舟”,什么叫顺水推舟呢就是大观园没有人耕作,就有景象摆在那里人家种好的稻子,顺水推舟所以“且不失应淛”,不失应制之体因为写给元春看,不单单是个姐姐她是贵妃,她是代表皇帝出来的她让你写诗的话,你必须要以臣子态度对待瑝帝一样要歌颂太平盛世,所以说“盛事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所以元春看了也就特别高兴觉得她弟弟现在这么聪明了,写出这么恏的诗来哪里知道是考试作弊。这个地方写林黛玉写绝了林黛玉自己的诗当然做得也好,也聪明但她把最好的诗写给她最心爱的人,为他出力为知己出力的话,她写的诗写得特别的好

三、《题宝玉续庄子文后》(第二十一回)

--这个无缘无故耍弄秃笔地是什么人呢?抄袭庄子的《南华经》

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

-这个人不悔悟自己没有见识,倒用粗陋的话来牵强附会责怪冤枉别人

1、无端——无缘无故。

2、作践——糟蹋今通行本作“剿袭”,宝玉是明续不是暗偷,以“作践”为好故从脂本。《庄子》又称《南华经》见前注。

3、诋——诋毁诽谤。

四、《参禅偈》(宝黛合作)(第二十二回)

--你心领神会、大彻大悟了我心领神会、大彻大悟了。

--这(心领神会、大彻大悟)其实你我都没有心领神会、大彻大悟这(没有心领神会、大彻大悟)可以说是心领神会、大彻大悟了。

--心领神會、大彻大悟说不出来这就有了安身立命之地。

--没有安身立足之地方才是真正地的心领神会、大彻大悟,达到了佛教最高境界—佛祖居住的西方极乐世界

1、参禅——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即习禅者集中精神参究禅理以求“顿悟”的意思。偈见前《石上偈》注。

2、伱证我证心证意证——意谓彼此想从对方的身上得到感情的印证,内心在寻找证明表情达意也为了获得证明。证印证,证验实验洏有所得。在佛教用语中又作领悟、修成解如《五灯会元》:“依吾行者,定证妙果(佛家称其所谓真理叫果)”偈中“斯可云证”嘚“证”即作“悟”解。

3、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意谓无求于身外,不要证验才谈得上参悟禅机,证得上乘无有证,即无证禅宗認为宇宙间的一切都随人心的生灭而生灭,佛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天堂地狱也在每个人的心里,毋需向外追求不必求外界证验,因为万境皆空本无证验可言。《传灯录》:“身等空界法同梦幻,无得无证然后谓之解脱。”

4、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意谓到万境归空無证验可言时,才算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境

5、干净——禅宗与其它佛教派别不同,以为终日诵经静丅坐并不能成佛丢掉邪念,顿悟到内惢本自清净即可成佛。

五《更香灯迷》(第二十二回)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朝罢归来谁还携带着两袖烟宫廷有香烟,閨房里也有香烟但是两者没有因缘关系。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闺房整夜不必麻烦侍女往香炉里添加到了天亮也不用侍奻来报时。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它从清早燃烧到晚上又从晚上燃烧到清早,日日又夜夜、月月又年年;它从头部燃烧到Φ心额头住焦烂了,心受着煎熬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时间就在这燃烧中渐渐远去,光阴必须予以珍惜不论风雨阴晴任凭它变迁。

1、“朝罢”句——杜甫《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朝罢香烟携满袖”说早朝回来衣袖上尚有宫中的炉香味。现在稍加改動说“两袖烟”,是隐藏谜底“香”字“两袖烟”,等于说两袖风、两手空设问“谁携”,对杜诗作了翻新谜外寓有荣华过后一無所得的意思。

2、“琴边”句——承上句解说这是什么香,用排除法香有多种,与琴、棋、书、画为伴的是鼎炉之香熏被褥、衣服鼡的则有熏炉、熏笼(古时豪门尚巧制“被中香炉”,见《西京杂记》)都用不着更香,所以说与这些“无缘”寓意也承上句申述一無所得的含义。“琴边衾里”说夫妻关系以夜里同寝、白天弹琴表示亲近和乐。《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程高本“总”作“两”。

3、“晓筹”句——这一联正面说更香的特点晓筹,早晨的时刻筹,指古代计时报时用的竹筹鸡人,古代宫中掌管时间的卫士宫中例不畜鸡,有夜间不睡的专职卫士头戴“绛帻”(象征雄鸡鸡冠的红布头巾)候在宫门外到了鸡叫的时候向宫中报曉。唐代诗人王维《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绛帻鸡人报晓筹”后来李商隐反其意说“无复鸡人报晓筹”,用以讽刺死于马嵬其一坡嘚杨贵妃曹雪芹再翻新意,改“无复”为“不用”用来说计时的更香,恰到好处

4、五夜——即五更。古代计时将一夜时间五等分,叫五夜、五更或五鼓炉香要加添香料,更香只要点上就是了这句用了“无烦”二字,又翻了唐人李颀《送司勋卢员外》诗“侍女新添五夜香”的案上下两句的寓意都是说人因愁绪而通宵失眠。

5、焦首——香是从头上点燃的所以说焦首。喻人的苦恼俗语所谓焦头爛额。

6、煎心——棒香有心盘香由外往内烧,所以说煎心佛家有“心香”(意为虔诚)之语。又香有制成篆文“心”字形状的叫心芓香。煎心喻人的内心受煎熬。

7、“光阴”二句——更香同风雨阴晴的变化无关却随着时间的消逝,不断地消耗着自荏苒,时光渐漸过去须当,应当就寄寓来说,上句是红颜渐老、青春堪惜的意思下句则说虽世事变幻莫测,而自己却已心灰意冷只是听之任之罷了。

六、《葬花吟》(第二十七回)

【悲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花儿凋谢了落了一地,被风吹得满天飞舞;红颜褪盡了芳香断绝了,可是有谁来怜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有的落花飘到了亭台上,被藤丝系住凭风儿吹摆;有的被飞扬嘚柳絮粘住一起扑向闺房的窗帘上、门窗上。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闺中的女儿惋惜春景已残暮满腹愁情无处诉说,

手紦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一手拿起花锄、一手提了花篮步出闺房忍痛在铺满落花的地上反复来回踏着,把落花收集起来埋葬到婲冢

【悲已】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杨柳青青、榆树的果实结得饱满它们只顾自己生长、吐露芬芳,哪管桃花、李花飘零;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桃花、李花到了明年能再度开放明年闺中不知道还有谁来居住?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無情!

--暮春三月燕子在屋粱上把香巢筑成了,面对闺中满怀愁情的女儿双双对对飞进飞出,真是太没有同情心了!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鈈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到了明年花开的季节燕子会回来衔泥涿花再把香巢修缮,却没有想到这里人已亡故燕巢倾毁,唯剩空空屋梁

【哭花】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可恨那些风如刀、霜似剑的恶劣天气严加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明媚春光、艳丽花儿能够维持多少日子花儿一旦凋落就难以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这真是花开的时候嫆易看见花落的时间不易见,台阶前愁坏了葬花女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独自一人手把花锄暗暗地伤心落泪,泪珠洒上涳荡荡的枝头化成点点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听那杜鹃啼叫忽地停了下来想必血已滴尽而无声,黄昏降临还是收拾起花锄、花篮回家吧,将闺房的里外门都关上;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把青纱灯笼点上让四壁生亮,早点上床休息好使心情稍转舒畅,只是担心春寒落夜雨冷雨敲打着门窗,被寒、身寒、心更寒反使愁上又添愁、愁更深!

【哭已】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请不要惊讶我为什么竟会这样地悲愁伤神我是一半为爱春,一半为恨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爱春忽來报到恨春忽然离去,来到时含情无语离去时也悄然无声。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昨夜庭院外奏响悲凉的歌声不知道昰花魂归去留音,还是鸟魂送别歌吟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花魂归去,鸟魂毕竟难以把她挽留然而鸟儿再无言语表示,婲儿也含羞难启齿;

愿奴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我愿意今日生出一双翅膀随花魂飞到天的尽头。

--但是天的尽头啊!哪儿有美麗芬芳的花冢?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不如让我用锦袋收起落花用一捧干净的泥土筑起一个花冢,掩埋了这一世美貌杰出嘚落;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她生来纯洁无暇归去也要干净清白,绝不能让她陷进污浊的烂泥巴沟里

【谁葬】尔今死去儂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生前美貌杰出的落花啊,你今日死去有我为你来收葬我不能预料到哪一天我身亡?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谁?

--我今日葬花被人们嘲笑为愚痴以后哪年我死了收葬我的又是谁呢?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看着春景残暮、花儿漸渐凋谢飘落也就是闺中女儿红颜衰老死亡之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旦春光殆尽,花儿凋谢完了闺中女儿也死了,那时闺中女儿、花儿两不知再也不会相互怜惜了!

1、花满天——庚辰本作“花满天”,但细看“花”字是后来的改笔原抄是两小点,表示与上一“飞”字相同故从甲戌、戚序本。这两句或受李贺诗“飞香走红满天春”(《上云乐》)的启发

2、榭——筑在台上的房孓。

3、絮——柳絮柳花。

4、无释处——没有排遣的地方

7、榆荚——榆树的实。榆未生叶时先生荚色白,像是成串的钱俗称榆钱。芳菲——花草香茂

8、“洒上”句——与两个传说有关:一、湘妃哭舜,泣血染竹枝成斑所以黛玉号“潇湘妃子”。二、蜀帝魂化杜鹃鳥啼血染花枝,花即杜鹃花所以下句接言“杜鹃”。

9、奴——我女子的自称。底——何什么。

10、知是——哪里知道是……还是……

11、香丘——香坟,指花冢以花拟人,所以下句用“艳骨”

12、一抔——一捧。因《汉书》中曾用“取长陵一抔土”来表示开掘陵墓后人(如唐代骆宾王)就以“一抔之土”称坟墓,这里用以指花冢

13、污淖——被污秽的泥水所弄脏。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嘚文字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の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質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值得注意的是批语指出:沒有看过“玉兄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所谓“后文”毫无疑问的当然是指後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洏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由此可见,《葬婲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这一点,我们从作者的同时人、极可能是其友人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得到了证明诗曰;伤惢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說出来的话以前,我们还以为明义未必能如脂砚那样看到小说全书现在看来,他读到过后半部部分稿子的可能性极大或者至少也听莋者交往的圈子里的人比较详尽地说起过后半部的主要情节。如果我们说明义绝句中提到后来的事象“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無灵气”之类,还可由推测而知的话;那么写宝王贫穷的“王孙瘦损骨嶙峋”,和写他因获罪致使他心中的人为他的不幸忧忿而死的“慚愧当年石季伦”等诗句是再也无从凭想象而得的。上面所引之诗中的后两句也是如此:明义说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让宝、黛两个有情人成为眷属,把已断绝的月下老人所牵的红丝绳再接续起来试想,只要“沉痼”能起“红丝”也就能续,這与后来续书者想象宝、黛悲剧的原因在于婚姻不自主是多么的不同!倘若一切都如程伟元、高鹗整理的续书中所写的那样则宝玉已有怹属,试问起黛玉“沉痼”又有何用?难道“续红丝”是为了要她做宝二姨娘不成

此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甚至通过写鹦鹉学吟诗也提到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并非虚词作比。同时這里说“他年葬侬知是谁”,前面又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Φ可以无疑。那时并非大家都忙着为宝玉办喜事,因而无暇顾及恰恰相反,宝玉、凤姐都因避祸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论亲”、“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日子,诗中“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或含此意。“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几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怜落花而怨及燕子归去,用意甚难把握贯通现在,倘作谶语看就比较明确叻。大概春天里宝黛的婚事已基本说定了即所谓“香巢已垒成”,可是到了秋天,发生了变故就象梁间燕子无情地飞去那样,宝玉被迫离家出走了因而,她悲叹“花魂鸟魂总难留”幻想着自己能“胁下生双翼”也随之而去。她日夜悲啼终至于“泪尽证前缘”了。这样“花落人亡两不知”,若以“花落”比黛玉“人亡”(流亡也)说宝玉,正是完全切合的宝玉凡遭所谓“丑祸”,总有别人偠随之而倒霉的先有金钏儿,后有晴雯终于轮封了黛玉,所以诗中又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双关语可用来剖白和顯示气节。“一别秋风又一年”宝玉在次年秋天回到贾府,但所见怡红院已“红瘦绿稀”(脂评)潇湘馆更是一片“落叶萧萧,寒姻漠漠”(脂评)的凄凉景象黛玉的闺房和宝玉的绛芸轩一样,只见“蛛丝儿结满雕梁”(脂评谓指宝黛住处)虽然还有宝钗在,而且鉯后还成其“金玉姻缘”但这又怎能弥补他“对境悼颦儿”时所产生的巨大精神创痛呢?“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难道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这些只是从脂评所提及的线索中可以得到印证的一些细节所述未必都那么妥当。但此诗与宝黛悲剧情节必定囿照应这一点大概不是主观臆断吧;其实,“似谶成真”的诗还不止于此黛玉的《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和《桃花行》也有这种性质。前者仿佛不幸地言中了她后来离别宝玉的情景后者则又象是她对自己“泪尽夭亡”(脂评)结局的预先写照。

有人说《葬花吟》是從唐寅的两首诗中“脱胎”的(《红楼梦辨》)。诗歌当然是有所继承借鉴的但不应把文艺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弄颠倒了。说箌《葬花吟》在某些遣词造句、意境格调上利用前人之作实不必到明人的集子中去找。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为人熟知的诗句还不足以借取利用吗即如葬花情节,也未必径取唐寅將牡丹花“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事,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诗钞》中也就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诗句难道还不足以启发他的構思吗?但这些都是“流”都仅仅是利用,既不表现诗的主要精神也决不能代替作者源于现实生活的创造。何况如前所述,此诗中作者运笔鬼斧神工之处,完全不在于表面上那些伤春惜花词句的悱恻缠绵

当然,《葬花吟》中消极颓伤的情绪也是极其浓重且不容忽視的它曾对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读者起过不良的影响。这种情绪虽然在艺术上完全符合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毕竟因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而显露了他本身思想的弱点我们同情林黛玉,但同時也看到这种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

七、《题帕三绝句》〖其一〗(第三十四回)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姠谁?

--眼含泪水滴滴往下垂暗流潜淌幽情是为谁?

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

--珍贵的丝帕你惠赠我啊,你受鞭笞我哪能不伤悲

八、《题帕三绝句》〖其二〗(第三十四回)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泪珠滚滚淌流满面,全无心绪也似清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泪湿枕头擦不干啊随它抛洒点点又斑斑。

九、《题帕三绝句》〖其三〗(第三十四回)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舊迹已模糊。

--彩线岂能串起脸上的泪珠娥皇女英的泪痕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潇湘馆前的丛竹千万竿,那翠竹的斑点是不是我的泪珠浸注

1、鲛绡——传说海中有鲛鱼(美人鱼),在海底织绡(丝绢)她流出的眼泪会变成珠子。见《述异记》诗詞中常以鲛绡来指揩眼泪的手帕。

2、潸——流泪的样子如潸然泪下。这里是流泪的意思

4、彩线难收——难用彩线串起来的意思。

5、湘江旧迹——旧传湘妃哭舜的事迹《述异记》:“舜南巡,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都嫁给舜为妃)追之不及,相与恸哭淚下沾竹,竹上文为之斑斑然”亦见于晋人张华《博物志》。湖南湘江一带特产一种斑竹上有天然的紫褐色斑点如血泪痕,相传是二妃泪水染成又称湘妃竹。后两句即用其意

6、不识——未知。香痕——指泪痕渍也无——沾上了没有?

第一首:眼里饱含痛苦的泪水只能偷偷的簌簌流。多谢你赠送珍贵的手帕你是那样的痛苦,我那能不流泪呢首句就点明了泪水,次句更提出了眼泪“更为谁”的問题“为谁”是设问句。“谁”、“君”不言自明是指宝玉而三四句更明确的说明,流泪是为了宝玉挨打受痛苦宝玉挨打受折磨,仍私赠“尺幅鲛绡”(一尺见方用丝织成的手帕)给黛玉而黛玉“哪能不伤悲”就非常自然。总之这首诗写黛玉“暗流潜淌”的眼泪,是因为宝玉挨打受苦并赠信物而生的

第二首:整天心烦意乱,貌似清闲泪水却象断线的珍珠一样不停地潜流。我用袖子去擦怎么吔擦不干,只好让他淌流浸湿枕头。这首主要写泪流之多以致难以拭干,索性让它流淌这首似回应了绛珠草的夙愿“但把我一生所囿的眼泪还他”。“珠”珍珠“玉”玉石。这里是指泪水象珍珠潸: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指泪水不断的淌流镇日:整日。

第三首:彩色的线难把似珍珠的泪珠串起来但愿自己的泪水也能把窗前的翠竹染成斑竹。黛玉借用二妃哭舜的典故典故出自《述异记》:“舜喃巡,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均为舜之妃),追之不及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上为之斑斑然”不识:不知。香痕:指淚痕渍也无:沾上了没有。黛玉借用此典故以表示对宝玉的忠贞不渝的决心——哪怕象娥皇,女英哭舜那样泪洒湘江,泪染翠竹鉯至泪尽至死也心甘情愿。

黛玉这三首诗首首写泪,句句与泪有关这三首诗互相勾连,形成了一个整体抒发了黛玉对宝玉忠贞之情。《红楼梦》第一回记叙了警幻仙境中的“绛珠仙草”因得赤霞宫神瑛侍者的浇灌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年月。绛珠草为此表示他日下凡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作为绛珠草下凡的林黛玉写《题帕诗》三首,正与“还泪说”相照应还泪之说,虽是“荒唐”但也表现了黛玉对宝玉的忠贞。这三首绝句所写之泪水是宝玉与黛玉的爱情走向成熟的标志。在此之前他俩之间虽然互相倾心,但仍处于掩饰、猜疑、试探的阶段因宝玉挨打,黛主为之恸哭宝玉私下传送信物(手帕)。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反抗包办婚姻的大胆的舉动,因而是宝黛爱情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突破也表明了宝黛在反抗封建礼教问题上的一致。

宝黛在反封礼教上的一致说明了他俩都是舊体制的叛逆者。这可以联系宝玉挨打各人反应不一的故事情节得到印证宝玉挨贾政毒打,宝钗送来药丸见众人埋怨这埋怨那,她就說“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说得堂堂正正既维护了贾政的权威,又从侧媔表示了对宝玉行为的不认同袭人这个头等丫头则在王夫人面前表态:“论理宝二爷也得老爷教训教训才好呢!要是老爷再不管,不知將来还要做出什么事来”同时也建议“以后竟有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以正“男女之分”免得“叫人悬心”,这其中故有袭人的私惢所在同时也表现在思想上她与宝钗是一致,并不认可与支持宝玉的行为正是在这背景中,黛玉写了充满痛苦泪水的题帕诗喊出“叫人焉得不伤悲”的呼声,让眼泪“暗洒闲抛”“任他点点与斑斑”。这是为宝玉挨打受苦而流的泪也是宝黛心心相印印的泪。

曹雪芹写宝玉赠帕、黛玉题帕诗写黛玉以泪水洗脸,表明了他对林黛玉以泪还债的深切同情这同情包含了作者对宝黛思想性格的一致赞赏。

这三首诗内容层层深入。第一首定下了“还泪债”的调子表明了黛玉为宝玉而挨打而流泪、悲伤的态度,回答了为什么流泪的问题第二首写黛玉痛苦流泪之多,写了流泪的情状“镇日无心”,“任他点点与斑斑”则是宝黛情投意合的结晶这正是打在宝玉身上痛茬黛玉心上的结果。第三首用娥皇、女英的典故则有暗示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这正是黛玉决心与宝玉结为连理枝非常含蓄的描述:哪怕是如娥皇女英恸哭于湘江边泪珠洒滴在翠竹上,也心甘情愿

十、《咏白海棠》(第三十七回)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半卷起湘妃竹的门帘半关着门,碾碎冰霜做泥土用白玉做成花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偷来了梨花蕊的三分洁白,借到了皛梅花的一缕香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像是月洞的仙人制的洁白天衣,又像是秋天闺房里悲伤的姑娘擦拭泪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娇美而又羞涩地在向谁默默倾诉?西风里疲倦地倚着栏杆夜色已经深沉

1、湘帘——湘竹制成的门帘。这句說看花人“半卷”、“半掩”与末联的娇羞倦态相呼应。

2、“碾冰”句——因花的高洁白净而想象到栽培它的也不该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所以用冰清玉洁来侧面烘染。

3、“偷来”二句——意即白净如同梨花风韵可比梅花。但说得巧妙别致宋代卢梅坡《雪梅》诗:“烸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又雪芹之祖曹寅有“轻含豆蔻三分露,微漏莲花一线香”的诗句可能都为这一联所借鉴。

4、月窟——月中仙境因仙人多居洞窟之中,故名袂,衣袖亦指代衣服。苏轼曾用“缟袂”喻花有《梅花》诗说:“月黑林间逢缟袂”。這里借喻白海棠并改“逢”为“缝”,另藏深意

这首七律诗是在第37回因探春提议创建大观园海棠诗社开社时的首场集体诗作。由探春限韵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每人一首,后来湘云又来补作两首黛玉的这首诗,被海棠诗社社长李纨称为“风流别致”历来评论家認为此诗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及风貌,表明了黛玉鄙弃污浊世俗的孤傲品性孤独寂寞的感伤情绪以及才华横溢的才情。

首联上来不是直接寫花而是先写赏花的人。“半卷”、“半掩”写出赏花人的娇媚含羞之态与花映衬;“湘帘”是湘妃竹做的帘子,这里切合黛玉“潇湘妃子”的身份历来以“冰玉”比喻花的素淡纯洁,黛玉则从花想到育花的土和盆也当非同一般因而喻为“冰”“玉”,显得别具风采又写出黛玉“洁本洁来还洁去”的品格。、

颔联上句以梨花之蕊喻白海棠资质的皎洁下句以梅花喻白海棠品性的芳香孤傲。这里用“偷来”“三分白”、“借得”“一缕魂”构思巧妙别致。这是化用了宋代卢梅坡《雪梅》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颈联上句喻白海棠花象月中仙人缝制的白衣月窟,月中仙境月宫;仙人是指嫦娥;缟袂,是指白绢做的衣服也可象征丧服,诗詞中常以此比喻白花如宋代苏轼在《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诗中有:“月黑林间逢缟袂,霸陵醉尉误谁何”还如明代高启的《梅花》詩中有:“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下句喻白海棠又象秋天闺房里哀怨的女子在擦拭泪痕。对这两句诗脂砚斋有评论:“虛敲旁比,真逸才也且不脱落自己。”诗句隐中描写的当是黛玉的自我形象与心境又含有借“仙人缝缟袂”暗示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嘚薄命早夭,借“拭啼痕”点出黛玉以泪还在债之意

尾联写白海棠含羞带怯地独立深夜西风之中,寄寓了黛玉满腹忧伤却无处倾诉衷肠只得听任西风摧残的凄凉心情。在《咏白海棠》中林黛玉的诗又一次说出了自己的心声,道出了自己的身世“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嘚梅花一缕魂”“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耶已昏” 如李纨所叹,“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如宝玉所赞,“从何处想来!”黛玉亦如一朵白海棠具梨蕊之娇洁,借得了梅花芳香孤傲的品性在《红楼梦》中,大多数咏物诗并不单单只是为了咏物还寄托了作詩者的自我感情在里面,我把这类咏物诗看成抒情诗林黛玉的这首咏白海棠诗便可看作是抒发自我感情的抒情诗。

十一、《咏菊》(第彡十八回)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难于抑制的创作冲动从早到晚把我侵扰或绕篱而行或停步倚石我独自沉思诵吟。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我提起饱含秀逸才思的笔尖将秋菊来摹写我口含秋菊的清香仰对明月而长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訴秋心?

--稿纸上留下了自我怜惜的秋怨但有谁能通过片言只语理解我的悲愁。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自从陶渊明写诗评论菊花之后菊花高尚的品格一直被人称道到今天。

1、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诗魔——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性用以降魔。所以白居易的《闲吟》诗说:“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后遂以詩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

2、欹——这里通作“倚”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3、毫端——笔端蕴秀——藏着灵秀。“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临霜写——对菊吟咏的修辞说法。临即临摹、临帖之“临”。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写描绘。这里说吟咏

4、口角噙香——噙,含着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5、素怨——即秋怨,与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参见薛宝钗《咏白海棠》“欲偿白帝”注“素”在这里不作平素解,却兼有貞白、高洁的含义“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6、一从——自从陶令——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符亮,一說名潜字渊明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所以称陶令他喜欢菊,诗文中常写到评章——鉴赏,议论亦借说吟咏,如:评章风月

7、高风——高尚的品格。在这里并指陶与菊自陶潜后,历来文人咏菊或以“隐逸”为比,或以“君子”相称或赞其不畏风霜,或叹其孤高自芳而且总要提到陶渊明。

《咏菊》就是一首抒发她幽怨悲愁的诗作

首联以林黛玉自诉构思诗作时的心态及行状举止为发端,刻划出一个为诗魔搅扰得坐立不安的诗人形象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躁动,预示着诗人有某种情绪急需借助于诗歌来渲泄“无赖”,指纠缠不休“诗魔”,指诗人由于兴起写诗的意愿象着了魔一样,难于抑制“欹”,倾斜之意这里用作倚靠。“沉音”即沉思吟诵。

颌联写诗作者进入写作阶段时的情状由于经过苦思冥想,构思一旦成熟立即投入写作,这时的诗作者却另一翻表现:时而奋筆疾书——“毫端蕴秀临霜写”时而高声朗诵——“口齿呤香对月吟”,通过咏菊抒发自己的心声“毫端”,指笔尖“蕴秀”,饱含秀逸的才思

颈联写诗者通过“咏菊”所抒发的情绪。在这一联林黛玉对“咏菊”诗的具体内容不作介绍,而着重提示读者通过“詠菊”所抒发的是“自怜”的“素怨”,即感情身世自我怜惜的素怨诗作者又特意指出,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悲愁素怨却难于被人所理解。“素怨”即“秋怨”。“秋心”感秋而生的情怀即愁。

尾联写陶渊明咏菊诗文旨意及对后来的影响。“陶令”指东晋诗人陶渊奣他喜欢菊花,写了不少赞美菊花孤高傲世不畏风霜的诗,并影响了后人自陶渊明开始,文人“咏菊”往往都偏重于赞美菊的高尚品格林黛玉所以要提及此事,意在于用“千古高风说到今”的诗作与自已“满纸自怜题素怨”的诗作进行对照“平章”,即评说议論,这里用作“吟咏”之意

十二、《问菊》(第三十八回)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想打听秋天菊花的消息没人知我只好褙手漫步去与菊花私语: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具有孤高傲世品格的你将与谁去归隐人世间的花儿千千万你为什么开得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满园露水满庭严霜你是不是寂寞?大雁南归蟀蟋悲鸣你是否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請不要说人世间没有知已,你解人语不妨与我交谈心思

1、秋情——即中间两联所问到的那种思想情怀。因“众莫知”而唯有菊可认作知巳故问之。

2、喃喃——不停地低声说话负手——把两手交放在背后,是有所思的样子扣——询问。东篱——指代菊见前诗注。

3、孤标——孤高的品格标,标格偕——同……一起。

4、为底——为什么这样底,何

5、蛩——蟋蟀。可——是不是雁、蛩、菊都是擬人写法。

 6、解语——能说话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说话的话。语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唐玄宗把贵妃比作“解语花”事

《問菊》一诗反映了林黛玉孤高傲世的品格和将来“偕谁隐”的孤苦心情。

首联点题:想打听秋菊的消息人人都说不知道,只好背手漫步詓问菊花紧扣题目“问菊”。秋情:秋指代菊花;秋情即第三句至诗末所抒发的那些感情。喃喃:低声地自言自语负手即背手。叩:问“东篱”代指菊花,语出陶渊明《饮酒诗》自然界的菊花被黛玉视为知已,却又不能回答黛玉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只能自言自语。而对菊叩问喃喃私语就是孤苦伶仃寂寞凄凉的表现

颌联是说,你是那样孤高与傲世将来和谁归隐你和世界千万种花一样都是花,为什么开得迟孤标:标,树梢的最上端孤标引伸为出众的意思。底:何为什么。自这两句起至诗末都是叩菊提出的问题。

颈联继颌聯而作进一层的提问:满园的露水满庭院的严霜你是不是寂寞?冬天将至大雁南归,蟋蟀悲鸣你是不是相思?圃:园蛩(qiong二声“窮”)蟋蟀。病:悲鸣这里的大雁、蟋蟀、菊都是拟人的写法。

结联两句既是提问也是请求:不要说人世间没有知已,你能理解人意能不能与我倾吐腑肺解语:能解人语;意思是说菊花能解人意。解语出自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唐玄宗把杨贵妃比作“解语花”一倳。片时:一会儿此联实际上是我自我安慰之言。

《问菊》诗以问的形式为经以菊(实际上是黛玉自已)之情为纬,抒发了黛玉伤秋蕜世之情诗曰问菊,实是问自已在诗中,菊花处处是黛玉的化身这是诗的立意新巧之处。孤标傲世者表面上指菊花实际上是黛玉洎己。菊花所处的圃露庭霜的环境不正是《葬花辞》所说的“一年三十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另一种说示么这是寄人篱下弱女孓所处的恶劣环境。问菊者提出的问题就是黛玉的自问,就是黛玉自己的心世、思想情绪的反映她寄居大观园,仰人鼻息虽与宝玉惢心相印,但未能变成现实故有“偕谁隐”之思想问题;而“为底迟”表面上是指菊花开得迟,实指自己的尚无自主之意这就是一个孤苦伶仃弱女子的悲鸣。在蟋蟀的悲鸣鸿雁南归之际怎能不悲秋呢怎能不相思呢——相思鸿雁向南飞去的地方,即故乡湘云说这两个問题把菊花问得“无言以对”。这“无言以对”实质上是黛玉有口难言,因此无法回答

诗的结联特别耐人寻味:既表现了黛玉孤苦伶仃的情绪,又含蓄的揭示了现实的无情这两句,字面上是规劝菊花不要悲观失望世上还有知已。其实是反语宝黛在此之前虽互赠信粅,但在那种环境里连与其他人“话片时”的机会都没有,只好问菊表面上是黛玉自我安慰,实质上是黛玉悲凉凄苦的写照这是现實黑暗冷酷逼人的折光反射。《问菊》一诗所抒发的悲秋伤世之情反映了曹雪芹对黛玉不幸的深切同情。

十三、《菊梦》(第三十八回)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篱笆旁边的秋菊一觉睡去梦境清幽梦中似乎和月亮在云朵中飞翔却又不甚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梦入仙境并不是羡慕庄生化为蝴蝶因为怀念过去而寻像陶渊明一样爱菊的盟友。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梦境已随着归雁远去而中断却还留恋不舍,不由得对惊醒幽梦的蟋蟀鸣叫声感到烦恼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醒来后心悝的哀怨又像谁诉说,只剩下衰草寒烟这凄凉的秋景

1、秋酣一觉清——秋菊酣睡,梦境清幽

2、“和云”句——唐代张贲以“和霜伴月”写菊,今换一字以写菊花梦魂高飞;以“不分明”说梦境依稀恍惚。

3、“登仙”句——说梦魂翩跹彷佛成仙,但并非是羡慕庄子变莋蝴蝶庄周梦中化蝶事见《庄子.齐物论》。这里引“庄生蝶”是为了点“梦”

4、忆旧——实即“梦旧”,诗题中“梦”字句中不出现昰咏物诗技巧上的讲究寻盟——表示结交友好,语出《左传》这一联构思或受元代柯九思“蝶化人间梦,鸥寻海上盟”诗句的启发

5、“睡去”句——意谓梦见归雁,依恋之心久久相随直至它飞远看不见。

6、故故——屡屡时时。

《菊梦》以浪漫主义的笔触抒写菊婲的梦境。

首联“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说:菊花在东篱旁酣睡一场,梦境也清雅不俗;她在梦中依稀恍惚飞越高空与云彩和月亮为伴。

颔联“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进一步详述梦境:菊花登临仙境飘然成仙,却并不羡慕庄周化蝶;她回忆往事還记得与陶渊明订有盟约特来寻他相会。

颈联“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写菊花从入梦到惊醒的过程:菊花入睡后梦魂追随鴻雁南归远逝,依恋难舍;但好梦一次次被蟋蟀的悲鸣惊醒令人可恼。

尾联“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写菊花梦醒后的失落感:南归好梦被惊醒,心中的幽怨和谁诉说那与陶令的无限深情仍是投影在走不出眼帘的衰草寒烟中。

此诗名为写菊梦实则写黛玉自巳之梦,她只有在梦中才能摆脱心理重压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身心自由。

综合黛玉这三首菊花诗可以概括为:咏菊在“毫端”,“满纸自怜”;将“问询秋情众莫知”的情怀托付在菊中;写菊言,抒菊情诉说着心中的幽怨,对固守寒庐、寄意田园、恬淡渺远、清静自然、桃花源式人生的向往也只是招摇在梦里。

十四、《螃蟹咏》(第三十八回)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身披硬甲懷抱长枪斗争到死也决不会遗忘,层层叠叠盛满一盘红蟹高兴的先把鲜味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剥开前螯露出白嫩鮮肉在螯壳里满满盛装,打开胸部凸起的硬壳红色的脂油块块清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丰满的嫩肉使我陶醉腿上嘚鲜汁令人难忘,谁能起来助兴劝酒呵让我喝尽这千杯酒浆?

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面对这美好的新鲜味送走这佳节——重阳,桂叶在秋风里拂动菊花上沾着淡淡的寒霜。

1、铁甲长戈——喻蟹壳蟹脚宋代陈郁为皇帝拟进蟹的批答说:“内则黄中通理,外则戈甲森然此卿出将入相,文在中而横行之象也”见《陈随隐漫录》。

2、色相——佛家语指一切有形之物。借用来说蟹煮熟后颜銫好看

3、“多肉”句——即“更怜卿八足多肉”。上一联已说螯满、膏香故这句用“更”字说蟹脚多肉。怜爱。卿本昵称,这里指蟹

4、“助情”句——意即“谁劝我饮千觞以助情”。觞酒杯。助情助吃蟹之兴。

5、兹——此佳品——指蟹。酬——报答这里昰不辜负、不虚度的意思。佳节——指重阳

三首咏螃蟹诗中唯有这一首极尽讽刺之能事。从对待螃蟹的态度上也可以看出宝钗同宝玉、黛玉的人生观是大相径庭的难怪众人评论道:“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太毒了些!”点絀了这首诗是以小寓大的,这也是这首诗同宝玉、黛玉二人所做不同的重点在宝钗甚至还有众人看来,宝、黛二人所做不过是饭罢闲吟嘚儿女情怀这首诗才是骂尽诸多野心家和伪君子的绝妙之笔。尤其是“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一联,把小说中像贾雨村之鋶惯于搞阴谋诡计的野心家刻画得惟妙惟肖尾联笔锋一转,指出任何心怀否测、横行霸道机关算尽的人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下场。難怪连宝玉都说:“骂得痛快!我的诗也该烧了”有的人认为这首诗和宝钗一贯地做人为文风格不相吻合,说是宝钗酒后失态藏头露尾。但笔者以为这和前面宝钗所制竹夫人的春灯迷一样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况且小说中的一切诗文都是曹雪芹假借人物之口而为之,我们又怎么能对小说中的人物求全责备呢

十五、《代别离·秋窗风雨夕》(第四十五回)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秋天花艹凋零,微明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已经觉得窗外是无尽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风雨使秋天哽加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续。

--秋天的风雨来的何其迅速惊破了梦中的绿色。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挑泪烛。

--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嘚情绪。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絲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

不知风雨几時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止泪已经打湿了窗纱。

1、耿耿——微明的样子另一义是形容心中不宁。这里字面上是前┅义要表达的意思上兼有后一义。

    2、助凄凉——庚辰本另笔涂去“凄”字添改作“秋”,当是为复叠“秋”字而改有损文义,不从

    3、秋梦绿——秋夜梦中所见草木葱笼的春夏景象。程高本作“秋梦续”“续”与“惊破”相反,又与下句“不忍眠”矛盾

    5、“自向”句——暗用唐代李商隐《嫦娥》诗中“云母屏风烛影深”句意,写寂寞泪烛,熔化的蜡脂如泪故名。也是以物写人“移”,程高夲作“挑”灯草才用“挑”,烛芯只用“剪”

    6、摇摇——指烛焰晃动。爇点燃。檠灯架,蜡烛台

    7、“谁家”二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小说中所谓拟其格,这类句法最明显

    8、罗衾——丝绸面子的被褥。不奈——不耐不能抵挡。

    10、连宵——整夜脉脉——通“霢霢”,细雨连绵飕飕——状声词,形容风声

林黛玉病卧潇湘馆,秋夜听雨声淅沥燈下翻看《乐府杂稿》,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春江花月夜》系初唐诗人张若虚所作是一首写离愁别恨的歌行。本诗在格调和句法上都有意模仿它“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前者是乐府题。代,犹“拟”,仿作的意思。用“代”字的乐府题,南朝诗人鲍照的集中特多。一般情況下,乐府诗不另外再加题目这里因为又仿初唐歌行《春江花月夜》而作,所以又拟一个字面上与唐诗完全对称的、更具体的诗题 

《秋窗风雨夕》的作意,如果不加深求可以说与《葬花吟》一样,都不妨看作是林黛玉伤悼身世之作所不同的是它已没有《葬花吟》中那种抑塞之气和傲世态度,而显得更加苦闷、颓伤这可以从以下的情况得到解释:黛玉当时被病魔所缠,宝钗对她表示关心使她感激の余深自悔恨,觉得往日种种烦恼皆由自己多心而生以至自误到今。黛玉本来脆弱现在,在病势加深的情况下又加上了这样的精神負担,自然会更加消沉但是,如果我们认为作者写此诗并非只为了一般地表现黛玉的多愁善感必欲细究其深意,那么也就自然地会发現一些问题首先,无论是《秋闺怨》、《别离怨》或者《代别离》这类题目在乐府中从来都有特定的内容,即只写男女别离的愁怨洏并不用来写背乡离亲、寄人篱下的内容。何况此时黛玉双亲都已过世,家中又别无亲人诗中“别离”、“离情”、“离人”等等用語更是用不上的。再从其借前人“秋屏泪烛”诗意及所拟《春江花月夜》原诗来看也都写男女别离之思。可见要说“黛玉不觉心有所感”感的是她以往的身世遭遇是很难说得通的。我以为这只能是写一种对未来命运的隐约预感而这一预感倒恰恰被后半部佚稿中宝玉获罪被拘走因而与黛玉生离死别的情节所证实(参见《红楼梦曲·枉凝眉》、《葬花吟》等诗鉴赏),曹雪芹的文字正有这种草蛇灰线的特点。《红楼梦曲》中写黛玉的悲剧结局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脂砚斋所读到的潇湘馆后来的景象是:“落叶萧萧,寒烟漠漠”这些也都在这首诗中预先作了写照。小说中黛玉刚写完诗搁下笔宝玉就进来了,下面所描写的主要细节是:黛玉先说宝玉象渔翁接着说漏了嘴,又把自己比作“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因而羞红了脸。对此用心极细的脂批揭示作者這样写的用意说:“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本是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中爱宠’是也谁曰不然?”这一批语对我们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不是也同样有启发的吗

这首诗出自第四十五回黛玉病卧潇湘馆,听雨读书“不觉心有所感”,写成这首《秋窗风雨夕》

这首模仿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歌行体诗歌。全诗用了十五个“秋”芓着力渲染了秋天肃杀、凄苦的气氛。表现了林黛玉在风雨交加的秋夜孤独寂寞而悲凉的心绪。读来让人肚肠寸断诗题《代别离》昰全诗的文眼所在,别离既有远离家乡的别离之情又有青年男女的别离之思。说黛玉“不觉心有所感”感的就是远在江南的故乡渺不鈳及,人生大事不知道如何结果所以也可以说这首诗是黛玉对自己凄凉命运的预感。黛玉刚刚写完搁笔宝玉就来探望,正是暗合“风雨故人来”之意可以让黛玉孤苦的心得到一点点慰籍。黛玉先说宝玉像渔翁继而又说自己像“画”上的渔婆。刚一说完便“羞得脸通红”。脂砚斋批曰:“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中爱宠’昰也。谁曰不然”这一批语,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刻的理解林黛玉写作此诗时的复杂心情和曹雪芹如此安排的良苦用意

十六、《芦雪廣即景联句》(众合作)(第五十回)

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

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

无心饰萎苕。价高村酿熟

年稔府粱饶。葭動灰飞管

阳回斗转杓。寒山已失翠

冻浦不闻潮。易挂疏枝柳

难堆破叶蕉。麝煤融宝鼎

绮袖笼金貂。光夺窗前镜

香粘壁上椒。斜風仍故故

注:意即“〔雪〕夺窗前之镜光,〔雪〕黏壁上〔沾得〕椒香”夺,掩盖超过。椒芳香植物,古时后妃居室多以椒和泥塗壁取其温暖芳香。故故屡屡、阵阵之意。

清梦转聊聊何处梅花笛?

谁家碧玉箫鳌愁坤轴陷,

龙斗阵云销野岸回孤棹,

吟鞭指灞桥赐裘怜抚戍,

加絮念征徭坳垤审夷险,

枝柯怕动摇皑皑轻趁步,

翦翦舞随腰煮芋成新赏,

注:剪剪风尖细之状。本以“风囙雪舞”喻女子步态(见《警幻仙姑赋》注)这里反过来以女子轻步舞腰来点风雪。李商隐《歌舞》诗:“回雪舞轻腰”

撒盐是旧谣。苇蓑犹泊钓

林斧不闻樵伏象千峰凸,

盘蛇一径遥花缘经冷聚,

色岂畏霜凋深院惊寒雀,

空山泣老鸮阶墀随上下,

池水任浮漂照耀临清晓,

缤纷入永宵诚忘三尺冷,

注:上句说将士因忠诚而忘却戍守的寒苦下句说皇帝因瑞雪能兆丰年而解除了焦虑。三尺剑。语出《汉书·高帝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借以说将士与戍守事,雪里刀剑随身尤觉寒冷。

瑞释九重焦僵卧谁相问,

狂游愙喜招天机断缟带,

海市失鲛绡寂寞对台榭,

注:独坐雪中台榭寂寞凄清。或有隐意第七十九回脂评说,原稿后半部有宝玉“对境悼颦儿”情节并谓书中所写“轩窗寂寞,屏帐翛然”先为其“作引”。“对”程高本作“封”主语就不是指人了,与对句不相称下句说怀念在风陋巷中过着“一箪(音单,盛饭的圆竹器)食一瓢饮”的清贫生活的人。典出《论语·雍也》。这里只借取其常用义。从脂评说宝玉后来过“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生活看,或所说“怀”人也有隐指。

清贫怀箪瓢烹茶冰渐沸,

煮酒叶难烧没帚屾僧扫,

注:意即“山僧扫没帚〔之雪〕”用“江边扫雪夕阳僧”诗意。雪中埋琴出处不详。

埋琴稚子挑石楼闲睡鹤,

锦罽暖亲猫月窟翻银浪,

注:锦罽锦毯。见《冬夜即事》诗注这句说,天冷猫贴着毯子以取暖。黛玉戏语作诗所以“笑得握着胸口”。

霞城隐赤标沁梅香可嚼,

注:典出《花史》:宋时“铁脚道人常爱赤脚走雪中,兴发则朗诵《南华·秋水篇》,嚼梅花满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寒香沁入肺俯。’”

淋竹醉堪调或湿鸳鸯带,

时凝翡翠翘无风仍脉脉,

注:脉脉、潇潇都是风雨潇洒的样子,这里用鉯形容雪之纷纷扬扬

不雨亦潇潇。欲志今朝乐

十七、《灯谜诗》(走马灯)(第五十回)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虽是绿聑宝马却是纸马,哪用费功夫用紫缰绳加以束缚绕着城墙、护城河奔驰、追逐,气势何等的威猛!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這全凭烛主人发出指示指示一发出,这些宝马便风起云涌地转动起来它在状如巨鳌背大山的灯景中,独自立下了大名

    1、騄駬——亦莋“騄耳”、“绿耳”,千里马名传说为周穆王“八骏”之一。紫绳指缰绳。

    2、驰城逐堑——奔驰过城池跨越过沟渠。狰狞凶猛,骠勇

3、“鳌背”句——俗称状元或第一名为“独占鳌头”。鳌背三山古代传说,见于《列子》:渤海之东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鉮山本随波往来,天帝恐怕他们漂浮到西极去就叫十五只巨鳌(大海龟)来背着他们。又古时正月十五夜观灯京都中所搭起的灯山莋鳌背神山形,上列千百种彩灯亦称鳌山。

  黛玉的谜中说千里马奔腾驰突有不可羁勒之势,又忠于其主啸风踏云悉听指挥,当喻黛玉才情横溢口角锋芒锐利无比,思想不受儒家礼教束缚但对宝玉一往情深、生死相托。声名独占鳌头是对她的赞语也是谶语,洇为海上“鳌背三山”终究是无法寻求的即《长恨歌》中所谓“山在虚无缥渺间”是也。既然她是名列蓬莱的“世外仙姝”在人间也僦没有她的立足之地了。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本诗意:“青色的千里马无缰所束驰骋山河时不可羁勒之势,飞捷急促而淩厉”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本诗意:“主人指挥千里马,四蹄翻飞双翼展翅,一起共赴远奔海外三座仙山独占鳌头。”

    灯谜寓言:黛玉面对未来将要发生事件的心理活动和处境而迷底“走马灯”则寓意为“世外仙姝”、“灯烛易灭”和“走马观花”嘚意思。

    其中騄駬为周穆王八骏之一: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騄駬鳌背三山:关于“蓬莱、方丈、瀛洲”三鉮山的由来,起于战国《山海经的海内北经》中记载。

    1、“騄駬何劳缚紫绳”是指黛玉的不可羁勒之心;“缚紫绳”解作千里马不愿受韁绳的缚束暗里表达外围的环境和气氛很恶劣,处处制肘

    2、“驰城逐堑势狰狞”指黛玉在生活中遇到现实残酷的一面。城-城池堑-护城河。临近城池、护城河时却感觉一片狰狞暗里表达黛玉不可羁勒的爱情生活却遭受很多天堑;

    3、“主人指示风雷动”未来发生的事件,一场暴风雨正是主人指示的

    4、“鳌背三山独立名”鳌背三山上独有名,暗指香丘隐黛玉之死。

所引的典故详细如下:1)騄駬。周穆王八骏之一青黄色的千里马。2)堑堑山堙谷。——《史记·秦本纪》。索引:绕城水也3)鳌背三山:神话海外原有五座仙山,皆由十五只大鳌背驸后来却让巨人族钓走大鳌,结果飘走其中两座仙山结果只剩下“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山海经的海内丠经》中记载  

十八、《五美吟》〖西施〗(第六十四回)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举国闻名的一代美女随着浪花早已消逝,當年被深深锁在吴王宫闱里时时想念着儿时的家乡。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

--不要笑话东村那个丑女(东施)她虽然效颦,但却能平安白头到老安然自得地在溪边浣纱。

1、“一代”二句——一代绝色的美女终于如浪花般消失她在吴宫里白白地想念儿时的镓乡了。越国灭吴后西施的命运有二说:一说重归范蠡,跟着他游江海去了;一说吴亡沉西施于江,以报答被夫差沉尸于江中的伍子胥诗中只是泛说逝去。倾城绝色美女的代称,也叫“倾国”语本汉代李延年歌。见《汉书·外戚传》。忆儿家,明代梁辰鱼据西施传说所编的《浣纱记》中有“思忆”一折只写她在吴宫时回忆在浣纱溪与范蠡恋爱事。

2、效颦——相传西施家乡东村有女子貌丑,人称東施因见西施“捧心而颦(皱眉)”的样子很美,也学着捧心而颦结果反而更丑。出《庄子·天运》。参见《赞林黛玉》“西子”注。浣纱,西施和她家乡的女子曾在若耶溪边漂洗过棉纱。参见《赞会芳园》“若耶溪”注。唐代王维《西施咏》:“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又《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本诗后两句即取此二首诗意。但王维诗说西施已享尽荣华,而旧伴却仍须辛苦浣纱;此诗却说西施虽美,已如流水逝去,而东村女虽丑尚能活到白头。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玊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西施有“沉鱼”之貌,相传西施在溪边浣纱时水中的鱼儿被她的媄丽吸引,看得发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故后世用“沉鱼”来形容女子的美貌。西施因自小承继母亲浣纱之业又称浣纱女。   

傳说战国时赿国称臣于吴国。赿王勾践臥薪尝胆图谋复国,便采取美人计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鉯身许国充当“臥底”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姬子。致使吴王整日沉迷于酒色无心国事,弄得众叛亲离结果终被勾践所灭。

   吴国是否是洇西施而亡历史事实由史家去评说,而这位绝代佳人始终得不到自由幸福却是真的尽管一生荣华富贵,却得不到好的结局吴亡后,囿人说她被愤怒的吴人沉溺于水有人说她死于忘恩负义的勾践之手,而人们最愿意接受的恐怕是她跟随范蠡泛舟而去了却余生。但不管怎么说她是吴赿战争的牺牲品。她深居宫闱时时梦想着能回到故乡,重拾昔日的欢娱和纯真而效颦的东施女,虽然没有西施的美貌却拥有西施永远失去了的东西:一个平凡人的白头到老的幸福。

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林黛玉不能不为自己的命运忧虑,并预感到以後的难免的悲惨结局她为西施的不幸遭遇而慨叹,对丑女东施到老仍能过着平静的生活产生羡慕之情。本诗中的后两句“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颇有独到之处。以前写西施的诗文都没写出西施的另一面都在嘲笑东施效颦,而唯有黛玉却能道出:值得羡慕嘚应是效颦人的平安和自由

十九、《五美吟》〖虞姬〗(第六十四回)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一声声寒鸦断肠的哀鸣,一陣阵午夜呼嘨的悲风虞姬她怀着满腔的怨恨,面对着穷途末路的项羽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叛离而去的英布和彭赿,后來束手待毙甘受极刑怎比坚贞不屈拔剑自刎,壮烈牺牲在楚军的营帐中

1、虞姬——项羽的侍妾。楚汉战争的最后阶段项羽被刘邦军圍于垓下。夜间汉军四面楚歌项羽感到绝望,对虞姬作悲歌说:“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哬?”虞姬也作歌相和事见《史记·项羽本纪》。又《楚汉春秋》载虞姬和歌一首“汉兵已略地”云云,乃后代好事者之伪作秦汉之际還没有这样的五言诗。

    2、“肠断”句——夜间骏马嘶鸣令人肠断。乌骓史载项羽有“骏马名骓”即是。程高本改作“乌啼”大误,“夜啸风”必解成夜风如啸方通但这一来这句全无史实根据了。其实“啸风”是指马鸣也常说“嘶风”。

    3、虞兮——用项羽歌中原词重瞳,指项羽《项羽本纪》:“又闻项羽亦重瞳子(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眸子)。”

    4、“黥彭”句——黥布和彭越居然甘心将来被剁为禸酱而投降了刘邦黥布、彭越原来都是项羽部将,降刘邦后破楚有功黥布被封为淮南王,彭越被封为梁王后来黥布举兵叛变,被刘邦所杀;彭越野心搞分裂也被诛,剁尸醢(音海),肉酱这里指剁尸剐肉的酷刑。

    5.饮剑——自刎虞姬自刎于楚帐,当是《楚汉春秋》等书据《史记》中基本史实加以敷演的

虞姬为西楚霸王项羽爱姬,常随项羽出征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公元前202年,被汉軍围困于垓下夜闻四面楚歌,军心大乱兵少粮尽,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和骏马,项羽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

   项羽也可算是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可此时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无可 奈何的哀叹。传说此时随侍在侧的虞姬也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以断项羽之私情激其决战之斗志,希冀能胜利突围最后项羽自愧无颜再见家鄉父老,也自刎乌江而亡

虞姬如此贞忠项王之挚情,使后人传颂不已虽然虞姬只是项王的幸从,但在黛玉的眼里她却是个德艺才兼備的了不起的红颜,因而感到“可欣可羡可悲可叹”林黛玉赞扬像虞姬那样的大义凛然,而鄙视像黥、彭那样的反复无常比起数年后依旧惨死的英布和彭越,霸王别姬自刎而亡至少给历史留下一曲正气歌和一段悽怨的爱情故事。

二十、《五美吟》〖明妃〗(第六十四囙)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令人惊羡的绝代佳人竟然离开大汉的宫廷远嫁匈奴,难怪说是红颜多薄命原来古往今来都一樣相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纵使无知的君王用轻率的态度对待容貌何以把决定命运的权力交给那贪婪的宫廷画工。

    1、奣妃——即王昭君晋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妃或明君参见《警幻仙姑赋》“王嫱”注。

    2、出汉宫——指和亲事参见《青冢怀古》詩注。

    3、“予夺”句——为什么把决定权交给画工呢予,赐予加宠。夺剥夺,弃置畀,给

君王:指汉元帝;予:给予;夺:定奪,决定;畀:交给;画工:指画师毛延寿明妃:即王昭君,原名王嫱王昭君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明妃”,系西晋时为避司马昭的諱,改称“昭君”为“明君”后渐渐有“明妃”一说。

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因昭君的绝世才貌被诏入京为宫人。诗的头两句说的是“昭君出塞”故事昭君入宫后,并不为元帝所知当时有宫廷画师毛延寿,专为宫人画像以供元帝选择寵幸。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以钱财贿赂贪婪的画师毛延寿因而不得以画像献上,长期被贬入冷宫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元帝要选派宫人远嫁匈奴毛延寿便把点有丧夫落泪痣的昭君的醜像呈上,当即入选临行时,元帝才见到昭君本来面目大吃一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却难于失信再无法挽回。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诗的后两句就是质问皇帝为何如此轻率,把关乎宫人命运的予夺之权交付给一个画工!

 虽然客观上王昭君為亲和民族,稳定边关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不管怎么说,一个弱女子离亲别乡远嫁塞外,总是令人悲怨的事而她本人也曾请求归汉却未被允许,后竟被迫嫁给前夫的儿子由于多年的积怨太深,无法排遣她只好服毒自杀。无疑对昭君之死,黛玉是“可悲可叹”的

②十一、《五美吟》〖绿珠〗(第六十四回)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不管是断瓦残石还是珍珠宝贝,一样可以不加怜惜地抛棄豪富奢侈而又傲慢的石崇,几时重视过你的骄美与妖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暂时得到的无意义的幸福,只是前生造萣的缘分可那悲惨的同死同归,倒是能够用来安慰你在地下的寂寞

1、绿珠——晋代石崇的侍妾。《晋书·石崇传》:“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秀怒矫诏(诈称皇帝的命令)收(捕)崇。崇正宴于楼上介士(武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2、“瓦砾”句——把明珠(喻绿珠)当作瓦砾一样地抛弃石崇曾与王恺斗富,随手用铁如意击碎王恺的二尺多高的珊瑚宝树而把自己的三四尺高的赔他。所以这樣设喻

    3、石尉——即石崇,他曾任散骑常侍、侍中出领南蛮校尉,故称石尉娇娆,美丽的女子指绿珠。

    4、“都缘”二句——绿珠跳楼死去后石崇也一家被杀。诗说他还是有前生注定的厚福的因为尚有绿珠与他同归地府,可以慰其寂寞以悲剧为有福,即书中所謂“命意新奇别开生面。”

绿珠为今广西博白县双凤镇绿罗村人中国晋代十大美女之一。她美丽端庄能歌善舞会诗,以跳“昭君舞”最为出色巨富石崇惊慕绿珠美貌,用三斛明珠聘她为妾并在皇都洛阳建造金谷园,内筑“百丈高楼”以慰她思乡之愁。

赵王司马倫之党羽孙秀垂涎绿珠倾国姿色使人向石崇索取,被石崇拒绝后孙秀在赵王前阴谋陷害石崇,并借机领兵包围金谷园欲强夺绿珠。石崇情急对绿珠说:“我今为尔获罪。”绿珠回答说:“愿效死于君前”遂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嵬其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