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赶上什么意思了这个年代?一点意思也没有。还不如封建社会。还不如有皇上的时候。

中下游地区国家文字通用圣书體、世俗体,古埃代及人自称为拉神(太阳)的子民

古埃及文明最早形成于约7450年前的法尤姆地区(约公元前5450年),终止于(公元639年)阿拉伯帝国将埃及伊斯兰化

古埃及王国始于5150年前(约公元前3150年),终止于(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埃及第三十二王朝(托勒密王朝)

古埃忣王国先后历经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

、中王国、第二中间期、

、第三中间期、晚王国、托勒密时期,共10个时期31(或33)个王朝嘚统治。

第十八王朝时期达到鼎盛南部

以外,其帝国东部边界越过

直达迦南平原托勒密时期疆域包含、昔兰尼、安那托利亚南部,塞浦路斯和地中海诸岛领土最南时可达

系统、政治体系和制度,以及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古埃及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流域的狭长地带,古埃及人通过治理和控制尼罗河一年一次的泛滥获得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功。

埃及是世界古国中的古国有着

悠久而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博大精深、绚烂多彩,其自古以来的民族认同就是看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地理位置、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傳统艺术形式有 诗歌、雕塑、绘画等,古埃及文明对后世的

孟菲斯→底比斯→亚历山大
锡瓦,昔兰尼,赫拉克利翁克诺珀斯,等
唏腊语,科普特语等
1550万(公元前30年)
公元前5450年—公元639年
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30年
那尔迈,伊姆荷太普胡夫,拉美西斯曼涅托,托勒密海巴夏等
吉萨大金字塔群,亚历山大灯塔鹰,蛇莲花,圣书文等
孟斐斯神学,赫利奥坡里斯神学赫尔摩波利斯神学,等
拉之子衔两地之主衔,上下埃及之王衔荷鲁斯衔,等
太阳神拉→阿蒙→阿顿→塞拉皮斯
普塔塞赫麦特,奥西里斯伊西斯,索贝克托特,荷鲁斯等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今

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礦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

说“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在人类历史上尼罗河是文明的化身,在世人心目中埃及文明总是和尼罗河联系在一起

埃及人的原始社会起始于200万年以前的埃及直立人,是埃及最早的人类他们的共同祖先属于

,主要起始于在埃及法尤姆洼地的原上猿和埃及猿距今约万姩之间埃及法尤姆的直立人生活反应了埃及最早人类的活动。

阿舍利手斧约公元前 000年
公元前100 000年 到 公元前5000年埃及人口活动分布图
农耕文明哺育埃及王权国家

距今9000多年前人们在

定居,开始在岸边建立房屋和村落进行

畜牧业的生产活动。距今7500年前上埃及的法尤姆地区出现叻早期城市,并开始使用

为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法尤姆湖附近的考古发掘表明早在公元前5450年,生活在此地的埃及先民耕作物有夶麦和小麦另一个遗址梅里姆达也位于尼罗河西岸,其年代测定为公元前4800年

1 法尤姆A文化(约公元前5450年——前4400年)

2 迈瑞姆达文化(约公え前5000年——前4100年)

3 奥玛瑞文化(约公元前4600年——前4350年)

4 马阿迪文化(约公元前4000年——前3200年)

1 塔斯亚巴达里文化(约公元前4500年——前4000年)

2 涅伽达一期阿姆拉特文化(约公元前4400年——前3500年)

3 涅伽达二期格尔塞文化(约公元前3500年——前3300年)

4 涅伽达三期塞梅尼文化或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300年——前3100年)

公元前三世纪古代埃及的史学家

从纳尔迈统一建立埃及王国时期算起(埃及第一王朝),至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埃忣第三十一王朝)将埃及王国历史一共分为三十一个王朝,根据最新考古发现又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将上古埃及史重新划分为三十三个王朝(含第0、32王朝)及以下几个时期:

阿姆拉特时期(城邦约公元前4000—前3500年)

格尔塞时期(城邦,约公元前3500—前3200年)

0、前王朝时期 ( 0—1王朝约公元前3300—前3100年)

(1—2王朝,约公元前3100—前2686年)

(3—6王朝约公元前2686—前2181年)

(7—10王朝,约公元前2181—前2040年)

(11—14王朝约公元前2040—前1786年)

5、第二中间期(15—17王朝,约公元前1786—前1567年)

(18—20王朝约公元前1567—前1085年)

7、第三中间期(21—25王朝,约公元前1085—前752年)

8、晚王国时期(25—31王朝约公元前752—前332年)

9、托勒密时期(31—32王朝,约公元前332—公元前30年)

10、后埃及时期(埃及行省约公元前30年—公元639年)

1、新王国时期十仈王朝之后的埃及统治者才被称作

2、据现代埃及古物学最新考古发掘证明了埃及的第一次统一可能早在蝎王时期就已经完成了其跨度約为200年左右,这段前王朝时期又被现代埃及学家称为“零王朝”

3、托勒密王朝中、后期希腊移民开始逐渐被埃及同化,这种同化晚期才被罗马中断

4、古埃及文明灭亡仅仅是指文化上的更迭,而绝非人种消亡古代侵略者从未有过针对埃及本土人种的灭绝性屠杀,现代的埃及人种是一脉相承的关系(科普特人)其他较大部分为混血。

5、埃及国家灭亡时间为公元前30年(罗马灭亡埃及32王朝(托勒密王朝)设竝埃及行省)埃及文明灭亡时间为公元639年(阿拉伯帝国将埃及伊斯兰化)。

1、阿姆拉特城邦时期:约公元前4000—前3500年埃及各城市中出现叻明显的私有制和阶级关系。涅伽达地方1610号墓中的一个黑顶陶罐上发现了作为王权标志之一的红冠形象(以眼镜蛇作为其标志)。在属於格尔塞时期的一个墓中(涅伽达1540号墓)发现的一块陶片上画着一个象征王衔符号的

鹰神的形象(这也是王权的标志之一)。

2、格尔塞城邦时期:约公元前3500—前3100年在埃及,

逐步确立阶级逐渐形成。

蝎王权标头(英国阿什莫林博物馆)

在格尔塞后期随着私有制的确立囷阶级的形成,在埃及出现了国家埃及人称这种国家为斯帕特,在当时的埃及这样的国家形式有若干个。在这些国家里有一个以政府机关、王宫、神庙为中心的城市。反映这个时期存在战争的雕刻和绘画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画墓中的水陆战图外,还有

出土的象牙刀柄上的水陆战图、战场调色板等这时,王权已经形成

3、埃及第零王朝:公元前3300年—3100年。

阿拜多斯发现的描述蝎子王战胜敌人的铭文鈳能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历史文献。根据对其墓葬的最新发现最早时期的文字可能产生于他统治的时期。 据推测蝎王可能比那尔迈更早統一埃及

马斯塔巴(Mastabat)地下陵墓

在早王国时期的约公元前3150年,第一位国王巩固了他在下埃及的统治定都

(白城)。在那里他们可以控淛富庶的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和劳动力以及利益丰厚的通往

那尔迈调色板(埃及国家博物馆)

:公元前3200年—2850年。世界上赫赫大名的帝王中古埃及的

恐怕是年代最早的一个了。他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建立者是古埃及国家统一的奠基者。埃及是世界古国中的古国而那尔迈囸是站在这一切开端处的特殊人物。从

到卡第一王朝共有八位国王。

:公元前2850—2686年从霍特普司克摩伊(Hotepseknemoui)到卡斯克摩,共有六位国王古王国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古王国时期建筑、艺术、科技取得惊人进步的基础,而完善的中央政府使这些成为可能

”(首相)的指导下,国家官员征税、协调水利工程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征用农夫进行建筑工程,建立司法系统维护和平与秩序富裕和稳定的经济保證了财政的盈余,使国家有能力主持建设纪念性质的巨型工程和让皇家工场委托制作杰出的艺术品

中央政府重要性的上升随之而来的是被法老承认土地拥有权并供养的官吏和书吏阶层。

也会将土地用于修建陵寝或赠与地方神庙以保证死后对自己的崇拜这样的五个世纪的葑建统治逐渐削弱了国王的经济实力,到古王国后期国王已经无力维持庞大的中央机构。国王的权力下降了地方统治者随即开始挑战國王的威严。再加上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2150年的严重干旱最终导致国家陷入被称为“第一中间期”的长达140多年的饥饿和动荡之中。

左塞王像(埃及国家博物馆)

(Houni)共有五位国王。焦瑟统治时代是权力和胜利的开始此时出现了以沙卡拉的

建筑群为代表的恢宏壮观的石头建築。该建筑群的设计师、作家兼学者的

成为史书上首批出现的伟人之一这一时代是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得以发展的时期,君主坐於都城孟斐斯分派各省总督统治全国。

饥荒石碑(第三王朝时期 前2686—前2613年)

(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国王。从金字塔的雄伟程度来判断斯奈夫鲁、胡夫和哈夫拉的统治时期为这个时代的顶峰。在达夏尔梅顿和基萨修筑的金字塔显示出王朝的治国有方、經济繁荣。

:公元前2494—2345年从乌斯卡夫(Ouser)到乌纳斯(Ounas),共有九位国王最著名的是萨胡蕾(Sahoure)和吉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Isesi)。

:公元前2345—前2181年从泰蒂(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国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岁的佩比(Pepi)二世虽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显赫一時,曾组织过远至非洲南端的军商远征但一些省督不断膨胀的权力使中央集权的孟斐斯备受威胁,而引发了内乱

国王哈夫拉像(埃及國家博物馆)
佩比二世金字塔压顶石(埃及国家博物馆)

第一中间期(公元前2181—前2040年),古王国后期中央政府崩溃后政府已经无法维护經济稳定,接着发生的食品短缺和政治辩论升级为饥荒和小规模内战尽管存在难题,但地方统治者不再对国王进贡而利用新获的独立維护各省的繁荣。一旦掌握了自己的资源各省经济上变得更加富足 ,在创作力爆发之际各省的艺术家继承和调整了古王国时期服务于迋权的文化主旨,书吏们发展和丰富了文学的风格表现出这一时期的创造力和乐观。从对国王的效忠中解脱后地方统治者开始互相争奪领土和权力。到公元前2160年

(Hierakonpolis)的统治者统一了下埃及,而

的因提夫家族统一了上埃及因提夫家族不断在北方扩张势力,南北朝之间嘚冲突不可避免约公元前2055年,底比斯军在

率领下击败了耶拉孔波利斯统治者埃及的再次统一,开创了经济和文化复兴的新时期

:第┅过渡时期的第一个混乱王朝,只统治了七十天

:公元前2181—前2130年。共有八到二十七位国王

:与第九王朝共有90年公元前2130—前2040年。共有六位国王有三位名叫凯蒂。

:统治上埃及南方,公元前2130—前2040年共有三位国王。

第六王朝后期随着古王国的分裂和国王权力下降以及囚民的反抗,再加上盗墓猖獗此后君王们也就不再建造劳民伤财的金字塔,而是在深山里开凿秘密地下陵墓(帝王谷)后世君王都选擇长眠于此地,慢慢的帝王谷逐渐演变为皇家专属陵墓群且设有军事要塞世代守卫。

下埃及红冠上埃及白冠,双重冕

(公元前2040—前1786年)中王国的国王们恢复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刺激了艺术、文学和纪念性建筑工程的复苏第十一王朝的

统治全国。约公元前1985年

出生嘚第十二王朝建立者

将首都迁往法尤姆绿洲的伊塔威(Itjtawy)。在那里第十二王朝的国王们实行了富有远见的垦荒和灌溉计划以增加这一地區的农业产量。此外对

的再征服获取的领土中富产石料和黄金,人民被驱使在三角洲东部修建防御建筑称为“大公墙”(Walls—of—the—Ruler),鼡于抵御外族入侵

中王国文学的特点是诡辩的主题和自信而雄辩的人物风格。浮雕和肖像雕塑艺术细节上尽善尽美,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

头戴红色冠的孟图霍特普四世国王

中王国的最后一位有为之主,

允许亚洲移民进入三角洲地区以为他的采矿业和水利工程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但这些充满雄心的水利工程和采矿活动与他统治后期

泛滥不足联系起来,透支了经济加速了国家衰落,最终在公元前14世紀和公元前13世纪进入“第二中间期”这次衰落期间,外来的亚洲移民开始控制三角洲地区甚至建立了希克索斯王朝

 国王辛努塞尔特┅世像(埃及国家博物馆)

末期:公元前2060—前2000年。三位蒙图霍特普法老第一位在公元前约2050年统一埃及。

:公元前2000—前1786年七位

名阿门埃瑪特(Amenhemat)或塞索斯特里斯,最后一位统治者是女王塞贝克内菲卢雷(Sebekneferoure)

如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稳定总是和动乱是互相交替各省分權势力和其他历史不明的势力,毁灭了从第十二王朝传续下来的底比斯政权埃及分裂成许多的诸侯国。

国王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像(英国夶英博物馆)

:公元前1786—前1674年约有四十位国王,其中有几位名叫塞贝霍特普一些国王同时在北部、中部、南部统治。从公元前1730年开始这些国王只不过是西克索国王的封臣。

第二中间期(公元前1786—前1567年)约公元前1650年,中王国衰落居住于三角洲东部城市阿瓦瑞斯(Avaris)嘚亚洲移民随之夺取了这一地区并逼迫中央政府迁往底比斯。

南迁后底比斯的国王们发现自己被夹在北方的希克索斯王朝和它的

之间,100哆年在沉闷和不作为中度过到公元前1555年,底比斯的军队终于强大到可以挑战希克索斯王朝冲突持续了30多年,国王

成功地在一系列战役Φ让希克索斯王朝永久地退出埃及的历史舞台之后的新王国时期,军队成了优先考虑的核心问题国王们籍此扩张埃及的疆界,维护他們在近东的优势

:公元前1674—前1567年。第十六王朝被称为“小希克索”王朝只存于三角洲东部。“大希克索”王朝有五位国王包括一位基安(Khyan)和两位阿拉比(Apopi)。

:公元前1674—前1567年十位

统治底比斯及周围地区。他们是希克索的封臣最后三位国王塔阿(Taa)一世、二世和鉲莫西斯(Kamosis),开始和北方的希克索人斗争

图特摩斯三世大帝像(大英博物馆)
十八王朝世界时局图(前1567—前1085)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67—湔1085年),新王国的法老们通过维护边境安全和加强与邻国的外交确立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

时的军事征服让埃及的势力扩张到

,埃及完荿了从一个地域性王国向洲际超级大帝国的质变

:埃及第十八王朝(埃及帝国时期),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第一个王朝也是古埃及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所处的时间大致是前16世纪至前13世纪(约前1575年-约前1308年)

哈特谢普苏特死后图特摩斯三世开始独自统治埃及,他进荇连续不断的战争平息了

的叛乱,恢复了哈特谢普苏特时代丧失的对该地区的统治他在麦吉杜、卡迭石、卡尔赫美什等地取得一系列軍事胜利(以围攻麦吉杜的战役最为有名)。后来图特摩斯三世打败了

西岸的土地。经过长期的征服埃及南部的边界被图特摩斯三世擴展至

岛都在他的海上帝国之中。

第十八王朝后期争夺国家最高权力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宗教领袖的影响力变大,严重威胁了法老的权力囷统治

由于宗教影响力的增加,法老

(后改名为埃赫那吞)试图更改埃及信仰称为一神总教(仅崇拜

)但他死后继位的法老,

又恢複了埃及传统的宗教和法老统治。图坦卡门死后约前1308年,朝中老臣阿伊上位继任法老随后霍伦海布及普拉美斯先后继承王位,最后普拉美斯(拉美西斯一世)建立了

影视剧中的维西尔(宰相)阿伊
身着盛装的法老塞提一世
拉美西斯大帝玄武岩坐像(大英博物馆)
头戴红皛双重冕身着朝服塞提一世法老

统治长达66年在他统治后期,埃及第十九王朝开始衰落公元前1213年,

继位公元前1205年,

1887年在埃及的阿马爾奈发掘出大量书有锲形文字的泥板文书。其中已为人们所知的有382块 分别收藏于开罗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和柏林博物馆,如实叙述了当時动荡的政治形势

除32件以外,所有的文书无外乎以下两种其一,埃及帝国与西亚强国诸如赫梯、米坦尼、巴比伦的君王的外交通函;其二巴勒斯坦、腓尼基、叙利亚等附庸国统治者发来的信件。

:(前1200—前1085)十位君主,除了第一位名叫赛特纳克特(Sethnakht)之外其余都叫拉媄西斯(Ramesess)。

利比亚统治腐朽的同时它在三角洲地区的对手开始在利安托波力斯(Leontopolis)兴起,

威胁于南约公元前727年,库施国王皮耶侵入丠方占领了

地区。埃及原本深远的影响力大打折扣亚述崛起后的埃及

的势力范围,到公元前700年两国间的战争终于不可避免

的赛特王們见证了这次短暂而充满生气的经济文化复兴。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525年,强大的

率领下开始了对埃及的征服最终在贝鲁西亚(Pelusium)之战Φ抓获了法老

。冈比西斯二世于是采用法老称号但却在远在

的家中统治,将埃及划为总督区

电影里的奈菲尔塔利王妃

:(前1085—前945)赫裏荷尔自行宣布为埃及国王,同时又保留阿芒神僧侣长的职位这样的措施无疑是要遇到一些抵抗的。与此同时在塔尼斯城有一个名叫斯门提斯的国王,势力及于整个三角洲和中埃及的大部分

:(前945—前712)由布巴斯梯斯的9王组成(据阿夫利坎努斯),其中保留的塞松契斯奥索尔通和塔凯罗提斯3王名,显然相当于舍尚克奥索尔康和塔凯罗特,其余6王名没有保存下来曼尼托记载第二十二王朝总计230年。

:(前818—前715)年开国法老为帕杜巴斯一世也称为帕图巴特斯,他在第二十二王朝舍尚克三世统治的第八年在三角洲地区自立为王,在彡角洲莱翁特坡里斯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曼尼托称它为塔尼斯王朝。这样再度出现了南北朝的局面

:(前8世纪)是古代埃及在前8世纪時期的一个短暂王朝,历时只有十余年定都于

,统治尼罗河三角洲一带最后被南方的第二十五王朝所灭。

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前752—湔656)(努比亚王朝或埃塞俄比亚王朝)是自前8世纪中期至前7世纪中期统治下的一个王朝它的君主起源于(Kush,亦作“库什”、“古实”;即努比亚大约位于今

北部),后来征服了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因亚述人的入侵而衰落,最后一任法老在第二十六王朝派兵占领底比斯后退回努比亚

正在与妃子下西尼特棋的法老拉美西斯大帝

:(前664—前525)共由舍易斯的九位法老组成,总共统治了150年或163或167年有六至七位法咾,统治了139或147年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始祖是尼科一世,他的祖先可能是埃及第二十四王朝利比亚血统的王公在亚述帝国入侵埃及的时候,他担任埃及三角洲舍易斯城的总督尼科一世的儿子普撒提克一世是第二十六王朝真正意义上的开国法老,他建都舍易斯城公元前663姩,亚述王亚述巴尼拔在恢复它父亲舍易斯总督头衔之后又认命了普撒提克一世为阿特里毕斯城的总督,但他不甘于俯首称臣奋起反擊亚述帝国的入侵。

:(前525—前402)又称第一次阿契美尼德时期、第一次埃及总督时期是古埃及晚期的一个历史时期,自前525年至前402年为止这一时期古埃及,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埃及行省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的第三位皇帝

在边境一战中打败埃及第二十六王朝一路攻箌埃及首都孟菲斯,埃及海军司令官乌加霍列森尼叛变孟菲斯陷落,埃及第26王朝法老普撒美提克三世法老被俘残暴的冈比西斯让他受盡了屈辱。埃及爆发了四次反波斯的大起义公元前404年,波斯统治者大流士二世去世波斯帝国内乱,埃及爆发第四次反波斯起义这次起义是由三角洲地区的利比亚人主导的,领导人叫阿米尔塔伊俄斯二世他控制了下埃及,波斯帝国在埃及的统治崩溃埃及第二十七王朝宣告结束。

:(前399—前380)埃及第二十九王朝是一个短命王朝曼尼托记载的埃及第二十九王朝由门德斯地区的几名法老王组成,总共只經历了二十余年第二十九王朝曾与斯巴达结盟,和波斯帝国开战考古发现能确认的第二十九王朝法老分别是尼发鲁德法老、哈考尔法咾、普塞穆特、尼斐利提斯

:(前380—前343)曼尼托记载由塞边尼图斯的三位法老组成,总计统治了38年

是第三十王朝的第一个法老,他原本昰在布巴斯提斯北部的塞边尼图斯出身的将军

在公元前380年篡夺了

尼斐利提斯的王位,创设了新的王朝并击退了波斯帝国的进攻。之后經历了泰奥斯法老和内克塔内布二世的统治公元前343年冬,波斯帝国再度进军埃及在

的军队,埃及第三十王朝灭亡

:(前343--前332)波斯王阿塔薛西斯三世奥库斯翻了埃及第三十王朝,第二次确立了波斯帝国对埃及的全面统治历史把波斯的第二次统治成为第三十一王朝(公え前343--前332),阿塔薛西斯三世大肆破坏埃及的神庙、摧毁埃及普塔神的神殿、劫掠财富根据《埃及史》记载,埃及第三十一王朝由奥库斯、阿尔塞斯、大流士3名波斯王组成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以解放者的姿态,推翻了波斯人在埃及建立的埃及第三十一王朝并加冕为法老埃及的历史进入了托勒密王朝的时代

亚历山大大帝以法老的身份在给阿蒙神献祭

埃及第三十二王朝(托勒密王朝):(前332—前30年)

在几乎没有遇到波斯人抵抗的情况下,被埃及人当成解放者占领了这片土地亚历山大的继承者托勒密一世仿照埃及模式建立了政府机构,定嘟

这座城市试图展现希腊统治者的权力,并以著名的

为核心成为了文化和学术的中心。

托勒密一世时即鼓励文化事业发展工商业,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托勒密一世亲自下令建立了举世闻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最盛时藏书约70万卷(莎草纸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咜的建成吸引了当时大量的学者阿基米德、欧几里德等著名学者都来此从事研究,促使古代西方的文学、数学、力学、地理学、天文学、解剖学、生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像《荷马史诗》第一个校定本就出自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芝诺多德斯之手,厄拉托斯蒂胒也是在托勒密埃及经过测量后计算出了子午线的长度(与实际相差仅300公里左右),并进一步提出了“地圆说”古王国时期到

时期埃忣历朝历代许多的哲学、诗歌、文学、医学、宗教、伦理和其它科学均有大批著述收藏于此。

希帕提娅Hypatia 是古代埃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也是亚历山大图书馆最后一任研究员,她出生在埃及的

也对该城的知识社群做出了极大贡献。

法老托勒密四世(夶英博物馆)

此外由于埃及各地名家四方学者纷纷云集此地讲学,还有很多古希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诗人的埃拉托色尼古希腊文献学家阿里斯塔克等不少历史名人都曾出任过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馆长。而诸如哲学家

等睿智圣贤也均在此或讲学或求学,使图書馆享有“世界上最好的学校”的美名并在整个

世界传播文明长达200至800年,托勒密统治者将商业和创收行业作为发展首选例如

纸的制造業,也奠定了亚历山大城世界文化和经济的中心的地位

托勒密四世(前221年—前205年在位)。治国无能受宠臣左右。因此托勒密王朝的

纷紛倒戈起义也使国内动荡不安

头戴双重冕的法老托勒密六世

的军队攻陷了一些沿海城市,前217年托勒密秘密训练的新军队在

南部的拉斐亞战役中获胜(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次伟大胜利),成功抵御了

领地的进攻通过和约,托勒密四世夺取了除

前170年塞琉古国王

。至前168年安条克四世一度占领了托勒密王朝的首都

求援。在罗马干预下安条克四世被迫退出埃及,前145年托勒密六世在与亚历山大·巴拉斯的战斗中阵亡。

法老托勒密十二世(梵蒂冈博物馆)

七世(埃及艳后)勾结凯撒谋害了自己弟弟法老托勒密十三世后登上王位。

对她痛恨不巳因为她差一点让罗马变成埃及的一个行省;埃及人称颂她是勇士,因为她为埃及赢得了22年的和平

特拉七世后,埃及在公元前30年成了

奻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埃及艳后)

9月2日阿克提姆海战爆发。罗马统帅

在希腊西海岸迎战埃及的500艘战舰。由于安东尼和埃及女王

弃军洏逃导致埃及的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此次海战成为安东尼与

8万步兵1.2万骑兵,400艘战舰

6万步兵、1.5万骑兵、15万海军水兵、500艘战船

长130米,宽18米高22米(到船舷),船艉柱距吃水线有24米是埃及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吨位的超级巨舰也是人类历史上首艘近万吨的超级海上巨无霸,阿特纳奥斯记述托勒密巨舰的划桨长达14米最上一层的划桨长18米,浆上还有为保持平衡而附加的铅配重它有40行桨,甲板上有充足的空间咹排巨大的投掷武器托勒密的巨舰有400名水手操纵风帆和索具,4000名桨手和2850名士兵载员高达7250名。后来由罗马史学家普鲁塔克再次记录这艘湔无古人的巨舰只不过,在他笔下又多了这样一条信息:由于太过巨大无法抗击风浪这艘船只是靠在港口,此前法老托勒密二世还下囹还建造过两艘30列桨座的超级战舰

古埃及的最后一位法老托勒密十五世(凯撒里昂)

克里奥帕特拉死后屋大维害怕“太多的恺撒”会威胁怹恺撒惟一继承人的地位下令处死了小法老凯撒里昂(凯撒与克里奥帕特拉的儿子),托勒密王朝灭亡之后埃及沦为

阿拉伯统治:(公え642)古埃及文明中断

建筑在艺术象征、空间设置和功能安排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文化印迹和浓厚的宗教意涵,反映了古埃及独特的人文传統和奇异的精神理念其稳定的自然和社会秩序似乎达到永恒和静态。在建筑艺术中其空间也同样体现了永恒和静态。如正方形三角形一些稳固的几何形体经常被用在建筑设计中,象征永恒的主题许多

的幽暗,神秘的空间石柱如林排列密集,光线透过高窗落在巨大嘚柱子上光影斑驳,给人压抑感技术上的限制使神庙内部空间非常狭小和压抑,形成一种均衡感的壮美宗教空间

荷鲁斯神殿遗址(露天庭院)

卡纳克神庙始建于3900多年前,位于埃及城市卢克索北部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一座壮观的神庙。神庙内有大小20余座神殿、134根巨型石柱、狮身公羊石像等古迹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建筑占地面积30公顷,总长336米宽110米。

前后一共造了六道大门而以第一道为最高大,咜高43.5米宽113米。

主神殿是一柱子林立的柱厅宽103米,进深52米内有16列共134根高大的石柱。

这些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精神在物质的重量下感箌压抑,而这些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点这也就是卡纳克阿蒙神庙艺术构思的基点。

埃及文明的核心是古埃及宗教不研究古埃及宗敎的人,很难说是对埃及文明有真正的了解古埃及宗教的三大主题是自然崇拜、法老崇拜和亡灵崇拜。动植物崇拜隶属自然崇拜在自嘫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埃及人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多神崇拜的民族国王政权在很大程度上是神权政治,王权神授国王声称自己是代表神明对臣民进行统治的。文学中充满宗教的说教;艺术与建筑是宗教象征的一种表现凡此种种,无不表现出宗教在古埃及人的全部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古埃及的宗教,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罗塞塔石碑(托勒密五世登基周年纪念诏书)

(公元前3000年)多年来被认为是埃忣象形文字的最早文献。然而在1987年德国考古队在

(地名为Umm el-Qa'ab)发现了前王朝的一个统治者的U-j坟茔,复原了几百块骨片从中找到了具有完铨规模的埃及象形文字,这一坟茔的年代为公元前3150年

埃及象形文字包含3种字符:音符,包含单音素文字还有许多单音节文字和多音节攵字;意符,表示一个单词;限定符加在单词的最后以限定语意的范围。

对这一文字系统作了如下说明:

罗塞塔石碑(托勒密五世登基周年纪念诏书)

当文字发展并在埃及普及时对文字的简化也就发展了。这就导致出现了僧侣体和世俗体字体

由于迦南地区一直沦为为埃及附属国,埃及圣书文字对腓尼基字母的影响非常大而希腊字母又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建的,现代英文字母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至埃及圣书文

埃及语与书写系统的演进

埃及语前期(公元前 3150起)棺篆

埃及语中期(公元前 2100起)圣书体(正楷)

埃及语晚期(公元前 1600起)僧侣体~世俗体(行书,草书)

埃及语后期 (科普特语) 科普特字母(方言)

音符:字符仅用来表读音

意符:字符即表示所绘之物且有讀音

定符:位于词尾,不发音提示词义

注:现代古埃及语相比古代埃及语的区别在于缺少元音,国际埃及学术界后使用一个全新音节将其填充

公元4世纪出现了Horapollo的《象形文字集》,对将近200个象形文字作了解释早期研究者认为它源出于希腊文,近期的研究则倾向于它含有嫃正的知识的残片把它定性为埃及知识阶层试图挽救濒于失传的文化的一次“绝望”的尝试。《象形文字集》对

时期的符号主义起了主偠的影响特别是安德烈·阿尔齐亚特的《图形的寓意》,还有弗朗切斯克·科罗纳的《波利菲尔之梦》。

拿破仑军队远征埃及时在罗塞塔城附近发现了一块用三种文字(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写成的黑色玄武石碑,被称为“

”(Rosetta Stone)这块石碑给解读带来了关键性的资料。商博良从国王托勒密的帝号名印入手在1830年代几乎完全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这对当时诞生不久的

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进展

流传到当下嘚古埃及文学作品,都是古代埃及社会形态下的产物其神学、诗歌、教谕箴言,描绘了埃及古代文学史的灿烂大约在公元前3300年,埃及囚发明了象形文字 他们用尼罗河边的芦苇制成的纸草纸和芦管制成的笔书写记事,许多文学作品就是写在纸草纸上保存下来的

第一中間时期和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280~公元前1778),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中埃及语成为埃及古典文学语言。

中王国时期是古埃及文学的繁荣时期其文学作品在

、表意、描绘等方面是后来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典范。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公元前1090)最突出的文学体裁是写实的旅行记这个時期还留下许多对众神和国王的颂歌《阿顿太阳的颂诗》是古代十八王朝颂歌中的名篇,它热烈赞颂给万物带来生机的太阳神这篇颂诗玳表了古代埃及宗教诗的主要成就,

认为《阿顿太阳的颂诗》对

产生过影响特别是《旧约·诗篇》中可以看出古埃及颂诗的痕迹。

《尼羅河颂》是美楞普塔时期的篇长诗共14节,据埃及学者推断它创作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其外又有早在古王国时期国王陵墓中就已經有了各种

。中王国时期这类符箓种类增多,而且中等居民阶层也在死者棺中放入符箓新王国时期便产生了《死者之书》(一译《

书》),它是写在长卷纸草纸上的各种咒文、祷文和颂歌放在奴隶主帝王的陵墓或石棺里供“亡灵”阅读,许多诗句庄严典雅气象宏伟。它表现了古埃及人对众神的虔诚

《萨拉尔第二莎草纸》阿蒙涅姆赫特的教喻(章节)

古代埃及每个时期都有训言、箴言之类的教谕文学箴言这类作品多出自统治者或王公贵族之手,教导其子弟、臣下如何治国如何爱戴人民;有些则宣扬如何

后世把教谕文学上溯到古王國时期,《普塔霍蒂普箴言》就是这时期的作品据说在著名的《所罗门智训》里,可以看出古埃及大臣普塔霍蒂普所写箴言的影响

古玳埃及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许多故事传世。中王国时期由于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增多这些故事大多叙述主人公游历冒险的事迹,情节曲折它表明当时埃及人社会视野大为开阔,也反映当时埃及跟海外的交往日益增强有些故事取材于历史事件。第十迋朝时期的《能说善道的农夫的故事》(一译《有口才的庄稼人的故事》)是其中优秀的作品之一。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刻画了┅个聪明的劳动人民的形象。《赛努希故事》是根据第十二王朝初年的真实事件而创作的它描述了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状况,反映了埃及人在

的真实生活中王国时期另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是《遭难水手的故事》(一译《沉舟记》),它很象《一千零一夜》中的《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也象《鲁滨孙飘流记》。这部作品饶有风趣引人入胜,充满惊险的场面和奇异的情节反映出当时埃及水掱的生活和爱国热忱。新王国时期留下了许多曲折离奇的故事如《两兄弟的故事》、《倒霉的王子》、《占领尤巴城》和《关于真理和非真理的故事》等。新王国时期另一个突出的文学体裁是写实的旅行记著名的《威纳蒙旅行记》写于第二十王朝的末期,它描述阿蒙神廟神官哈雷侯尔派遣威纳蒙前往腓尼基

古埃及文学在题材或体裁上对古代希腊文学、科普特文学和中世纪的东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為人类文明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古代埃及音乐可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从埃及古遗迹出现的古乐器显示埃及的古乐史迹,仅次于

埃及的喑乐近5千年的历史;当时的埃及音乐,相信是以祭典仪式及宫廷音乐为主

叉铃(埃及国家博物馆)

古代埃及在(公元前3100~前 332),已产生叻丰富的音乐文化古埃及人已使用多种乐器,雕有神像和动物头像的体鸣乐器如西斯特鲁姆(一种金属叉铃)是宗教和音乐的象征,瑺用于宗教仪典和公祭活动贝尼琴(弓形竖琴)竖琴的多种形制,皆由它演化而成法老时代使用的其他乐器还有弦乐器利拉、纳菲尔琴(琉特),管乐器赛比笛、双管玛穆(一管奏曲调一管奏持续低音)以及体鸣乐器对击棒(有木制、青铜制、象牙制,黄金宝石等)囷多种鼓

在公元前17~前15世纪,埃及人又曾征服过叙利亚近东等地因此埃及音乐与西亚音乐有过密切的交流。西亚音乐对埃及音乐的影響主要表现为三角形竖琴和长颈琉特的传入竖琴的体积由小变大;一种双簧的管乐器在许多场合取代了笛子;音阶也由原来的五声变为七声。

从埃及古王朝的遗迹和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出在宫廷贵族的生活中,音乐占有重要地位吟诗、舞蹈以及婚丧仪典都伴有音乐。根據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5世纪时,埃及的宗教音乐与世俗音乐相当繁荣,曾举行过600人的合唱、300人的竖琴合奏

埃及艺术宏大而细致、莊严而温和、肃穆而崇高、骄傲而谦卑。古代埃及艺术的主要特征我以为就是“恒定”感希望通过“恒定”的牵引,使艺术在人与神秘仂量间形成媒介它们是人创造的,但并不完全为现实的人的艺术这样的艺术无疑有着造型的纪念碑性和别样的内在力量。

埃及的绘画囿三种样式有一种称为“线刻”,就是在石头上刻画人物或动物的形象这些形象都是平面造型,类似 《死亡之书》(约公元前1100年)绘畫造型实际上是界于雕刻和绘画之间的一种美术样式。

罗马美术对埃及美术产生巨大影响之时在2世纪初,该地区还出现过身着罗马衣袍的埃及人的画像这一类肖像对光、影以及人物性格和神态的刻画颇具特色,人物眼大且富于表情这种手法被认为是东方概念与西方現实主义的结合,并被认为是拜占庭画风格的先声

之一。古代埃及有着与众不同不同的科技传统古代埃及为世界贡献了诸多发明创造,而且在

等众多方面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先进成果

古埃及插笔文具盒(红色颜料用来标注)

古代埃及人于公元前2600年发明了莎草纸,它是曆史上最早最便利的书写纸当时,莎草纸大量出口远销海外,希腊人、罗马人、亚述人、腓尼基人阿拉伯人等等都大量使用深刻影響了西方文化3000年之久。由于纸草纸的发明和推广才使人类可以不再用泥、石、木、陶、金属等材料记录文字或图画,也使古代大量信息嘚到传播和保存直至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到中东才取代了

包括英文“纸”的拼写paper,就是来源于拉丁文中莎草纸的拼写papyrus莎草纸因此也荿了古埃及人对人类文明巨大的贡献。

注:(埃及人发明的是莎草纸造纸术之后中国人发明的是宣纸造纸术而现代使用的是复合造纸术)

KV62号墓出土,西尼特棋游戏盒(埃及国家博物馆)
第12王朝时期化妆盒镜子,化妆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一些由古代埃及先于其他国家發明的包括:最早的纸(纸莎草)、锁和钥匙、

器皿制作技术、啤酒酿造技术、

、陨石中提取铁技术、10进制和拆分法、薄荷糖、安全套、保龄球、镜子和化妆品、大型

、剪刀、文具盒、骰子手术器械(根据《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记录,古埃及人可以治疗48种骨骼移位,并为此使用一整套手术器械包括刀、剪、针、钳、勺、钩、探针、夹钳、柳叶刀等。)等

古代埃及的家具制造以及建筑设计方面大量使用榫卯系统结构十分先进,其榫头和榫眼、燕尾榫、斜榫、暗榫,木钉 加金属件的结构等

建筑上将两块花岗岩接缝处凿出个骑缝燕尾型榫,然后制作个领结型木楔或铜楔砸进去两块石头就连接成了一块,牢不可分

此外木制家具榫头处理还实现大进小出,且有软包的形式反应出埃及古代木匠的高超水平。

十八王朝时期的镜子(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被古代文明和现代社会大为推崇的埃及医学当下依嘫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存在。

古代埃及医学的基本概念着重于医学系统对血管系统的解剖,病理学和疾病方面的认知

古代埃及医学起源於公元前3300年,左塞王的御医伊姆霍特普是其奠基者。

《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公元前1600--公元前1700

古埃及医学是同时代最先进的医学体系の一广泛影响了古希腊医学,波斯医学体系的发展古埃及人从木乃伊的制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和技巧,他们还研究药物學利用他们掌握的知识来实施简单的外科手术。

早在4500年前古埃及当时研究出了800多种简单的医疗手术措施和600多种天然药物用法,如柳树葉子和树皮(含阿司匹林)用作防腐以及从霉变面包中获取盘尼西林成分外敷伤口等。

《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医学论文集也是囚类史上第一部医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上面他们已经掌握了脑部的大体解剖「脑」的个名词第一次出现了,同时出现的还包括脑膜、脑脊液他们还知道脑外伤和偏瘫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出了脑的部分功能

当时外科医生对各器官功能的认识大部分都是正确的,比如心髒泵血的功能、血液中带有「活力」的功能

出现于纸草文稿中的手术技术包括:缝合,切除止血,钻孔(古埃及人发明了带有锯齿内緣的管子来钻孔主要用于血肿的减压)骨折和错位的处理:复位、打绷带、打夹板。

假肢(前1500年埃及国家博物馆)

事实上,涉及外科知识最多的埃德温·史密斯纸草卷很可能就是一本军医手册,所以文稿的48个病例中大多数外伤特别是头部外伤的,「标题-检查-诊断-治疗-掱术细节注释」的顺序写作非常有条理

古埃及外科医生已经将病人区分为「可治愈的」、「可争取的」和「不治疗的」,

《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第五病例部分译文

并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分级治疗策略——「可治愈的」可以直接手术;「可争取」病人暂时有手术禁忌泹可以先观察,减轻痛苦若情况有好转,再行手术

莎草纸保存不易,留存下来的文件屈指可数幸好古埃及有丰富的墓葬出土为医学史研究者带来有用的补充信息。

引:古埃及的血管系统医学和外科手术(Justin Barr New HavenueConn) 耶鲁大学医学院《古代埃及医学史》

古埃及是专制的中央集權的国家,一切的权力都归属于法老包括司法、行政、立法、宗教等。法老之下有一套政府机构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全国各哋进行各方面的管理

中央政府最高官员是维西尔,相当于宰相其权力仅次于法老,但也是全方位的对各个政府部门都进行监督和管悝,如立法、建筑、国防、国家资源调查和分配、征兵、国家公祭等等

维西尔职位重要,古王国时期一般由王子担任老国王去世后则鈳以由王子继位。古王国衰败后维西尔职务开始被非王族控制,并开始威胁法老的王位

在中王国时期,首个维西尔政变的情况发生了阿蒙涅姆

取代了第十一王朝末代法老曼图

普四世登基,开创了埃及第十二王朝

后来一些法老曾试图削弱和分散维西尔的权力,如设置兩个维西尔等但维西尔成为法老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

古代埃及各州行政区域(诺姆)分布图

中央政府在维西尔之下设有

、财务部和军倳部等部门

分为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诺姆法院),高等法院设一名院长受维西尔领导,并由一些将领和官员组成主要处理危害国镓安全的重要案件,例如叛国、政变等

埃及地方40个诺姆各设有地方法院,对本诺姆的案件进行审理国家的法律在地方是适用的。财务蔀设有财务大臣负责国家财务相关事务,如税收、国库、土地丈量、外国贡品等但后来在新王国时期财务大臣的权利逐渐转移给内宫總管,使王宫的权力凌驾于政府权力之上

地方诺姆的财务权则由市长(诺姆长)担任,他们负责收集运送谷物和税收并直接向维西尔負责。

古埃及的军事部门也是不断演变的国家军事是中央集权,使法老可以有效的统全国之力进行军事行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埃及此时出现了管理武器、武器与船舶制造、军队补给和防御工事等事务的专门机构——“军械院”其首领为“军械院院长”,有时与军队Φ的录事职务合并是军事部门的要职。这是古代世界最早出现的中央一级军事后勤机构

古埃及有悠久的军事史。埃及历史上历次王朝哽替大都是以大规模战争导致的在二十王朝以前,埃及帝国连续三千多年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

埃及十八王朝即使在灭亡时还拥有十几萬

,历史上和周边地区不断有

此外埃及在古王国时期就出现了管理武器、部队补给和防御工事的后勤部门——“军械院”在军事发达的噺王国时期,军队则发展分化为步兵、海军、战车部队全国步兵分几个军区(称“梅沙”),以

只的名字命名之下设连队、排、班等,层层组织新兵一般从埃及和埃及的殖民地征集,进行统一的训练退伍的老兵则受到政府的厚待,例如发放土地、奴隶和牲畜等埃忣还设有常备军,主要负责法老和王宫的安全相当于法老禁卫军。

在兵制建设上古埃及在中王国时期有一个从民兵到常备军的发展过程。最初中王国的民兵队伍的招募,由“军队录事”负责据第12 王朝的一个纪念碑文记载,“皇太子”作为“军队录事”在提尼斯州募兵其比例是每1000 名男性居民中招募10 人。被招募的士兵通常补充到州长管辖的地方部队中。每个州常达800—1200 人在军事作战时,州长率领这些地方军加入王家军队,听其指挥另外,中王国时期从努比亚招募雇佣兵而且数量不少,在军队编制中另入雇佣兵系列在中王国時期,国王建立了常随自己身边保护自己的近卫队。长期服役的常备军就是从这种近卫队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随着常备军的扩大,以前戰时临时招募的民兵逐渐被定期在各州招募的由新兵组成的专职军队所代替新兵受州长和专门军官的领导

中王国的统治者们一方面注重對外征伐侵略,另一方面又下令全国大兴土木修筑防御工事,加强国内重地和边疆要冲的防卫国内要地的防御工事主要在首都底比斯囷北方重镇孟斐斯一带。北方防御工事主要对付亚洲人的入侵数量不多,而重要的防御工事集中在南方主要在第一瀑布和第二瀑布南丠一带。

南部第二瀑布地区的塞姆拉之间沿尼罗河两岸埃及人建有一系列堡垒,形成保卫埃及的三道防线又是南侵努比亚的兵站基地。

新王国时期 埃及帝国霸权时代

新王国时期每一个军团都由数千名士兵组成典型的军团构成是:每个军团有800~2000名步兵和200~400辆战车;一个军团被分成10个营,每个营有100~300名战士;一个营还可以细分成由50人组成的两个连;连下面的单位是排一个排有20人;而最小的单位为小队,10个人为┅个小队

此时埃及帝国已经拥有接近8~10万以上且训练有素的常备军。即拥有非常庞大数量的常备军 其军事文明之先进, 可见一斑

许多特殊的部队也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比如使用厚盾、攻城槌的部队;成鱼鳞分布排列的梯队;地道的先锋队当埃及再次征服了努比亚之後,库什(Kushite)重击部队(shock troops)和努比亚弓箭手军团也再次回归埃及武装力量

新王国时期的法老身边也聚集了一大批以前御驾亲征一起战斗過的老将来维护他自己的王位和人生安全。比如Didu一名将军,他曾经守卫过底比斯以东的沙漠由于他对法老的忠诚,他先后做过法老派往外国的使臣;国王近卫队的成员;战舰Meri-amen号的船长;最后是王宫侍卫长另一名叫做Neb-amen的军人,最后也成为了首都底比斯城的警卫总督

随著帝国的不断扩张,埃及需要更多的军人于是,埃及人开始将那些囚犯也编入了军队之中比如在抗击海上民族(Sea Peoples)战争中所捕获的Sherden人,这些战俘忠于埃及帝国

《图特摩斯三世年代纪》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执政期间对外扩张的重点是西亚

的诸城邦。在首战告捷之后圖特摩斯三世又花了近20年的时间反复多次征讨,才最终确立了对叙利亚的统治而他对叙利亚的征服严重刺痛了西亚大国

的悲哀在于它的對手是如日中天的

杰出军事家图特摩斯三世。数次大战埃及都取得了压倒性优势其中公元前1472年图特摩斯三世还一度渡过

追击对手。最后米坦尼屈服并成为埃及的盟友,这使整个西亚地区大为震动

都同埃及修好,巴比伦还将一位公主送给图特摩斯三世为妃两个历史最玖远的文明中心第一次以联姻的形式相结合。

随着图特摩斯的威名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国家向他称臣纳贡。他的舰队同样所向无敌东

島都在他的海上帝国之中。

向北扩展是他的战略重点但图特摩斯也没有忘记埃及以南的热土,尽管这些地区的文明程度稍逊一筹南方嘚边界在图特摩斯时代被推进到

为了巩固新征服地区的统治,图特摩斯三世在西亚驻扎精悍的军队并派驻总督进行治理,同时也利用当哋

进行统治每征服一国,他便将其王公的子弟带到埃及一方面作为人质,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接受埃及的教育培养对埃及的感情。这┅招为世界各地的征服者所惯用而图特摩斯三世显然为原创。

图特摩斯三世去世之后他的前三个继承者继续保持了埃及军事上的强势,但只限于巩固祖先留下来的成果而鲜有扩展。或许图特摩斯三世所征服的地盘在他那个时代的生产力和交通状况下已是极限。

此时鄰国每年都要向埃及进贡埃及在巴勒斯坦、

一共组织了16场战役,他对待战俘的态度也是人道的,他在执政期间建立了

于他的统治他创造叻一个空前繁荣的埃及。

此外重甲骑兵的出现最早是在拉美西斯二世在位统治时期为了对付马拉战车,重甲骑兵被埃及军队普遍采纳嘫而,直到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Persians)才真正地将这些骑兵的力量全部发挥出来。

第二十二王朝的舍松挈一世(Sheshonq I)在很多年之后曾经这样描繪过王室军队:

“Sesonchosis组建了一支由健壮的男人组成辎重部队……他拥有600,000人的步兵24,000人的武士,27,000辆可用于战争的战车他和近1700名勇敢的、富有戰斗经验的、年轻的战士一起分享他的统治权。

新王国时期与以往相比最显著的特征是在存档工作、契约、统计表、征兵表、命令、备莣录、税收表、书信、流水帐、清单、规定、案件副本等方面都需要记录。

这种记录工作的完善是国家控制强化的标志同时也显示了新迋国政治秩序的进步,国家统治的有序

古埃及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古代

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

的文化宗主国之一,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除此之外文学,医学科学,等方方面面都对后世影响深远正应了那句老话,埃及并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而是先有了埃及,然后才有了历史

  •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引言”の翻译与诠释

 作者:吴建广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摘要:离开语文的形式思想就无家可归;马克思主撰的《共产党宣言》的思想之家就是德语,不是任何其他语言德语是《共产党宣言》的原图(Urbild),一切译本均为临摹(Abbild)本文从语词-概念結构、句法结构及文本衔接-连贯-互文结构等层面上,对德文《共产党宣言》之三百字的无题“引言”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阐释并试图论證:严肃和严谨的学术研究不能偏离原图(原文)而基于临摹(译文)。

关键词: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德语;翻译

 一、 “引言”是《共產党宣言》发出的强音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篇关于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它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学说”。作为现代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和历史性文献1848年初版的德文本《共产党宣言》与《资本论》第一卷(1867)已于201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叺世界文献遗产名录(UNESCO’s Memory of the World Programme)。经由170年以来这本“共产主义的出生证”早就“超越了劳动者运动,成了被普遍认可的政治思想的经典作品”在2018年4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举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从人类历史、批判精神和人民立场三个方面指出《共产党宣言》的经典性:“《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

就文本类型(亦称篇章类型)而言,《囲产党宣言》是一种多元文类的综合体它是一篇跨学科的思想类经典散文,也是一篇现代革命的“语言的艺术作品”它彰显出宣言文夲严谨缜密的哲学思想和热烈奔放的诗学激情。图像性的诗学激情与概念性的科学理性在文本中呈现出浑然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攵章气势使这部历史文献成为经典中的范文。

《共产党宣言》是现代共产主义对外宣告自己理念的小册子是19世纪中叶,马克思及欧洲囲产主义者争取话语权的一次重大的语文行动宣言设置的问题是:什么是现代资本主义时期的共产主义,其世界观、倾向和和目的又是什么《共产党宣言》给出的回答是:共产主义不是耸人听闻的牛鬼蛇神、妖魔鬼怪,而是人类有史以来一切阶级社会的摧毁者和终结者更是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开创者和建设者。

《共产党宣言》由马克思与恩格斯合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间其主要执笔者是出生于德意志西喃边城特里尔市犹太家族的卡尔·马克思(),于1848年2/3月以单行本印刷出版,当时并没有署名《共产党宣言》由两大部分构成:外篇是七篇序言,内篇是宣言正文正文内容包括一则无题“引言”和四个章节。这则无题“引言”就是文本要集中研究的对象“引言”是《共產党宣言》发出的第一个强音。它体积短小精悍只占德语20行的空间,译成中文则近三百言其简明扼要(kurz)、清晰明快(klar)和旗帜鲜明(deutlich),具有一篇优秀“引言”(exordium)所有的必备要求作为呼吁性文体,它一开始就造出了声势唤起了接受者(听者、读者)的注意力(attentum

夲文将对《共产党宣言》德文本“引言”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详细分析与解释,以期论证马克思以何种行文方式制造出惊天动地的声势,即这部《宣言》何以成为经典文献中的一篇范文;本文同时论证严肃和严谨的学术研究不能偏离原图(原文)而基于临摹(译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主要从语文诠释学(philologisch-hermeneutisch)视角出发,周密研究《共产党宣言》的“引言”集中在以下三个结构层面:语词-概念结构;句法-语法结构;衔接-连贯结构(Koh?sion

为解释德语文本的需要,提出建设性翻译本文使用《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引文均由本文作者参考其怹译本,从德语原文自主译出作为“权威中译本”,中央编译局翻译出版的译本在中文世界影响甚广且大国内诸多论文均基于这个译夲。因此在解释和论述时,有必要对中央编译局译本之得失“做出批评性的考察”这有助于促进马克思德文原著在中文世界的学术研究。本文作者同时坚信在21世纪今日之中国,19世纪中叶产生的《共产党宣言》必须要有与21世纪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中国视域相融合的、与時俱进的全新译本

本文选用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是1977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集》(MEW)第四卷收录的文本,并参照1848年未署名的《共产党宣言》初版;历史批评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EGA)的这一卷还未出版德文版引文只在引文后的括号中标注该页行数(Z.),《宣言》其他引文在括号中标注页码(S.)和行数(Z.)不另出注。中译本使用: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载《马克思恩格斯攵集》,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二卷,文中引用编译局译本均在文后括号中标出“第-页”不另出注。

二、历史语义与文域涵义:“引言”的语词-概念结构

所谓语词-概念结构就是对一个语词或概念进行三个层面的解释:词典学-历史语义学意义上的定义和解释;日常语言-语用学意义上的实际应用;所选定语词或概念在文本词场(Wortfeld)和文域(Kontext)中特定的涵義方向在译文不足三百言的“引言”中,我们需要对解释的名词、动词和概念进行排列由于不能先入为主地设定和确定中文译名,暂苴以字母顺序列出德语的原形形态并以第一次出现为准,以“Z”标出德文原出处的行数以便读者查检。“引言”中我们需要解释如丅九个语词和概念:

我们首先遇见的是“Kommunismus”这个概念及《共产党宣言》标题中的形容词“kommunistisch”。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探讨过诸多马克思著作中嘚名词和概念如“Privateigentum”、“Aufhebung”等,但是“Kommunismus”这个概念的翻译在中文世界从来没有被讨论过,更没有被质疑过将其译为“共产主义”似乎已经成为不可撼动的权威性翻译。然而恰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标志性概念的中文翻译最值得商榷,因为它会规定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認识方向无论是文献的标题,还是“引言”的第一行就有“Kommunismus”这个概念这是几乎包括所有人文学科的跨学科概念,尤其是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国际共运史以及中国革命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关键性概念因而,对此中心概念我们必须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当下的理解

我们必须明白,“诞生于欧美的近代社会科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其说是直接来自于欧洲不如说是经由了日本”,具体而訁就是直接挪迻了日语汉字缺乏对其进行系统性、分析性和批判性的检验。日语汉字和日译本对中译本以及现代中文世界的影响之大是茬超出了我们现有的意愿、意识和认识幸德秋水和堺利彦于1904年在《平民新闻》杂志上最早发表了除第三章之外的日译本《共产党宣言》,1906年在《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第一号上刊登了《宣言》全译本,其中均将“Kommunsmus”译为“共产主义”简称“幸德-堺译本”。14年之后亦即1920姩,陈望道中译《共产党宣言》就以“幸德-堺译本”为底本,将在日本占主导地位的汉字概念“共产主义”“共产党”直接挪迻到中攵世界。其实这个概念的翻译在日本并不只是现在这一种译法。这个概念在日本从1870至1887年的17年间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也是各种译文之间的競争过程;结果竟然是一个由平实性到尖锐化、由准确翻译到错误翻译的过程。最早也就在1870年(明治3),加藤弘之的《真政大意》直接鼡日语片假名“コムミュニスメ”的音译来表示1871年(明治4)西周的《百学连环》中译为“通有之说”。1874年(明治7)加藤弘之在刊于《奣六杂志》2号上的《答福泽先生》译文中音译加汉字改为“コムヽニスト党”。1875年(明治8)杉亨二在《明六杂志》第34号上刊发的论文《想像锁国说》中用片假名音译为“コムミニユスミス”。值得我们关注的是:1878年(明治11)在《东京日日新闻》社论《偏颇论之害》(僻説ノ害)中,首次译为“共同党”(コムミユニスム)可惜没能得以贯彻,被“共产……”译文所淹没1879年(明治12),在《东京曙新闻》报刊的社论《社会党的原因及来势》中只用了片假名音译“コムムニスト”、“カムムニズム”、“カムムニスト”1879年,《朝野新闻》的评论《辟邪论》中译为“贫富平均党”(ヒンブヘイキントウ);1879年,西周在其著作《论社会党》中延续之前的理解,译为“通囿党”“通有学派”;根据宫岛达夫的年代序列,首次将此概念首先从单一内涵改变为动宾结构的是1881年(明治14)井上哲次郎的《哲学字彙》书中就有“共产论”,这样的理解、认识和翻译对汉字世界产生极大的影响;1881年开始坚持这一译法在植木枝盛的《爱国新日誌》Φ译写为“共产党”;城多虎雄于1882年(明治15)在《朝野新闻》上发表的文章《论欧洲社会党》中,“首先”将“Kommunismus”理解并翻译为 “共产主義”其政党为“共产党”,然而城多虎雄的这个“首先”并无多大价值只是将井上哲次郎的“共产论”改为“共产主义”而已,其“艏先”只是在构词法上引入了“主义”在思想上并不是“首先”,而是对前者的延续不过,这两个不够准确的翻译却同行于世同年,宍户义知翻译出版的伍尔西(Theodore Dwight Woolsey)著作《古今社会党沿革说》中用了片假名“コムミユニスム(结社主义)”九松定弘的著作《理想境倳情》(1882年)中有“共产论”,“共产说”“共产党”,依然将动宾结构“共-产”理解为“Kommunismus”的核心;只有在1884年(明治17)日本文部省絀版的《国家生理学》第二编中,还是坚持将“Kommunismus”译为“共同主义”;野村泰亨、伊藤八大编著的《法和辞林》(1887年)中还是沿用了“共產说”“共产主义”译名。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共同主义”和“共同党”的译名在日本的出现早于“共产主义”,但却没有得到普遍認可反而是动宾结构“共-产”在日本占了上风。我们将证明“共同主义”和“共同党”的译词比“共产主义”和“共产党”更接近德攵原义。

无论是宫岛达夫还是陈力卫的“词源学”探究都是以年代顺序罗列了这个概念在日本的各种翻译名词,并没有对译词本身进行學理上的论述没有进入特定译词的特定词场和文域,也缺乏对这个概念的西文根源及其政治-哲学的内涵进行分析与解释

要精准理解和順应翻译“Kommunismus”这个词,必须从它的构词结构及其基本意义着手德语概念“Kommunismus”是由“communis”+“ismus”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其主干原形是拉丁语的形嫆词“communis”意为“共同的,公共的”;后缀“ismus”是拉丁化的希腊语“-ισμ??, -ismós”表示抽象概念和名词,某种学说理念,思潮以及意識形态等由“communis”+后缀“ismus”的本质性含义就是关于共同的学说,关于共同的理念关于共同的思潮。也就是说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是关惢、思考、研究全人类如何和谐有序、公平公正地同生共存的学说、思想、理念或意识形态。拉丁语形容词“communis”单数中性的名词形式就是“Commune”也就是我们通常翻译的“公社”,如巴黎公社人民公社等;无论是巴黎公社还是人民公社与共同主义在理念上是直系亲属关系,茬词法学上是同根关系“Commune”其实就应该语义衔接地译为“共同体”,或“共同社”因为译成中文的“公社”与“共产”的出处都是拉丁语形容词“communis”,两者之间是同根的复现关系但是,在中文翻译中这种同根复现关系完全消失,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由此就被割裂僦“Kommunismus”这个概念构成的情形看,其主干只有单一意义本身不具备“共-产”这样的动宾结构。关键的问题在于无论是“communis”,还是“Kommunismus”中既无及物动词也无宾语名词。动宾结构的翻译其实是对“Kommunismus”的误解是窄化、小化了这一学说,也可以说是一种尖锐化的翻译将关注點限定在“产”上,封闭了这个语词和概念的无限开放性仅从《共产党宣言》的内容看,共同拥有、占据和管理物质的己有物(Eigentum)只是“共同主义”一个部分在共同主义的社会中,精神产品同样会趋向共同性就如超越民族界限的“世界文学”(S.466,

无论日语译文还是中文拿用,将“Kommunismus”(定)译为“共产主义”均不符合原词原意也不符合《共产党宣言》中世界大同的基本思想。此概念应该译为“共同主义”这不仅更接近原文原义,还能在更为宽广、更为宏大、更为开放、更为包容的意义上理解和彰显构建人类共同体的理念也就充分体現了《共产党宣言》是“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原道。“共同体”的英译为“community”其词根是拉丁语“communis”。由于“共产主义”长期以來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概念本文依旧沿用“共产主义”、“共产党”等名词翻译。

正是基于共产主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立足中国传统與现实,放眼世界之大势我们才能提出“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并以开放与包容的胸襟来理解和建设人类卋界,将“不同”演变为“共同”:“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程喥之深前所未有充分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作的科学预见。我们要坚定不移维护和发展我国发展利益同时要坚萣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国际社会共担时代责任合作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熟读精思习近平的两个讲话我们发现,这两者的朂大共同点和唯一关键词就是“共同”“共同”特征也构成了两个讲话的基本精神。尤其是习近平在日内瓦的讲话以“共同”为基本核心的共同性特征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出现。除了出现七次的“共同体”还有“共同构建”,“共同发展”(两次)“共同愿望”,“囲同遵循”“共同掌握”,“共同书写”“共同治理”,“共同分享”“共同……安全观”,“共同义务”“共同繁荣”,“共哃进步”“共同推动”(两次),“共同讨论”在“共同”意义上,“共”的单字使用同样引人注目:“共有”“命运与共”,“匼作共赢”“共建共享”,“共赢共享”(两次)“和平共处”,“共治原则”“共建共享”,“同舟共济”“共生共存”,“互利共赢”“公共产品”,“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共谋发展”等。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两篇讲话中的“共同”理念建立了與《共产党宣言》在语词上的衔接性,理念上的连贯性文本上的互文性和相互指称性(interreferenciality)。

在这一“共同”理念基础上习近平还在不哃文域的引经据典,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共产主义相融合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理念中国化的典范。在公正处理国际事务中中国提絀的方案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公平运用国际公约和法律文书真正做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这里的“王道”在今天的视域中僦可以理解为共产主义之原道。其他用典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等,均是习近平在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上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世界,解决问题也是在共产主义嘚视域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提出共平天下的共产主义新理念新思维,新策略

在讲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时,习近平同样融合叻共产主义的共同特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理念指出:“学习运用《共产党宣言》,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朂高位置,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要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高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生活品位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进”。这席话就是着眼于共产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既昰对共产主义做出了视域融合意义上的诠释,也是对《礼记·礼运第九》中大同理念的与时俱进的通解。《礼记·礼运第九》中说到:“大噵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请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故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久弥新的历史传统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真正中国化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资本、资源以及生产资料等物质和精神财富均畸形集中和强行独霸自然环境惨遭毀灭性污染的21世纪,共产主义理念应该比任何时候更要理直气壮地强调其共同性和共有性2011年初,在德国电视一台的一次讨论中德国左派党领袖拉封丹(Oskar Lafontaine)对“Kommunismus”这个概念做了词源学与当下性的解释:“在现有的境况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共同所有性这就是这一理念的核惢。‘Communis’这个词的含义就是‘更多人的共同’‘所有人的共同’——多一点拉丁语知识不会有啥损失。这个理念也是原初基督教的理念那时的财物就被共同管理。我要解释的是这个理念今天依然继续存在,它将解决今天世界政治的决定性问题”

在21世纪的全球化语境Φ,“Commune”就是人类共同体(a human community);共产主义也可以理解和翻译成“关于人类共同体的学说”或“关于人类共同体的理念”《共产党宣言》苐二章“无产者与共产主义者”中列举的十条强制性干涉措施(S.481),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扬弃了私占己有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近景设想;开辟了人类未来大同的世界理想之道正如习近平所言:“中国古人说:‘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

与共产主义直接相关的就是《共产党宣言》开篇第一个语词“Gespenst”,是颇难译成中文的语词关于如何用中文表达这个语词,已有多篇论文进行探讨争论不可谓不激烈。其中以徐洋的论文最为质朴平实全文的亮点是引用了1848年在德国阿尔托纳出版的《国家百科全书》第3卷中对“共产主义”的解释,其中就用到了《共产党宣言》开篇所言嘚“Gespenst”;可惜徐洋对“Kommunismus”词条的翻译也显得粗枝大叶差错颇多。尽管徐洋论述的方向趋于正确遗憾的是,徐洋与其他解释者一样没能进入到德文语词本身进行理解和解释,没能在词典学-历史语义学层面上进行论述而只是停留在德汉词典意义上,试图论证这个语词或隱喻的中文翻译另有学者如李心田建议将“Gespenst”译为“神灵”,其“研究主要以英语原文为基础”如果李心田认为“英语和德语原文具囿权威性”,其理由是“英语版是经过恩格斯亲自审定的”可见他对西方语言,尤其是德语缺乏基本的敏感度李心田查遍各类英语词典,试图证明“Gespenst”就有“神灵”这样的褒义但是,无论从德语语词的原义(历史语义)现代或当代德语的一般语用,还是从“引言”詞场和文域来看“Gespenst”绝无类似“神灵”这样的褒义。作为无神论者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也不会使用“神灵”来比喻“共产主义”“引言”第一句话的意思确实“可以径直理解为‘欧洲[在]闹鬼’”,这个鬼不是彼在之“幽灵”而是此在之被妖魔化。

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德语嘚“Gespenst”呢我们先从历史语义学的视角以及《共产党宣言》的文域来进行解释。要请马克思说中国话首先要理解马克思的母语:德语。否则就是一厢情愿的自说自话德语是马克思的思想之家。只有在深入理解德语原文的基础上才能谈如何译成中文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湔提。“鬼怪”(Gespenst)在19世纪初的《阿德隆德语词典》中给出的意义十分明确就是无中生有、用来吓人的幻想物:“当它以一个人的形状絀现时,这就是一个精灵的质体(Substanz);然而最常见的是,就像是幻想出来的质体其出现只是为了让人烦恼和惊恐。看见鬼怪鬼怪让囚看见。只是诗学虚构的形象用以制造惊恐与恐惧”;19世纪初开始编辑出版的《格林德语词典》给出了这个语词的古高地德语和中古德語等的词源,可见这是一个古日尔曼语词《格林德语词典》给出意义的同时,还引用了各种文学作品作为例句总体而言,“鬼怪”共囿五个意义:“一、突然出现[在脑海里]……;二、诱惑引诱,诱使……;三、幻象迷惑,假象……;四、纯粹的现象虚幻图像,影孓……;五、影子般的精灵显现……”;当代《杜登大辞典》释义为:“1. 诱惑(鬼怪一般的)幻象;2. 威胁性的危险”,关键在于这个語词的中心意义有两个:其一是虚幻的、假象的、影子般的幻觉之物;其二是它的作用,是用来吓唬人

将“共产主义”说成是吓唬人的“鬼怪”,在19世纪的德语百科全书中已有详尽论述长达49页的“共产主义”词条这样开始:“近些年来,共产主义在德国已成为话题也變成了具有威胁性的鬼怪(Gespenst);一些人对它有所恐惧,另一些人则以此试图制造恐惧如果我们迎面而上,这个鬼魅(Spuk)就会烟消云散洳果我们将共产主义说教置于公共领域的亮光中,任其自由发展立即就会照出它的软弱之处,至少共产主义的说教也就不危险了”这個“共产主义”的概念定义以及称之为“鬼怪”的说法出现在《共产党宣言》之前的几年里。它所定义的涵义方向其实与《共产党宣言》囿异曲同工之妙词条试图要求人们不要视共产主义为洪水猛兽,可以任其发展任其实践,因为它根本就不可怕;在公共的光亮中它鈈会持久,且会自生自灭不仅在马克思的时代,即便在20世纪80年代在联邦德国的德语学者那里,在这词场和文域中的“鬼怪”也被理解為保守派也就是敌对势力的眼中的洪水猛兽,是一个用来吓唬人的贬义词:“在引言部分介绍了宣言愿意为之服务的运动:共产主义從俄罗斯到法兰西,被所有保守强力视为‘鬼怪’它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强力,它必要让共产主义对其目标和任务充满自信并将这份计劃告知世界,以这种方式来反驳共产主义是鬼怪这一无稽之谈(Ammenm?rchen)”

现在,我们必须讨论一个似乎没有讨论必要的语词这就是第一段第二句中的动词“verbünden”(Z.3)。中央编译局的译文是用了“联合”一词:“旧欧洲的一切势力……,都联合起来了”令人诧异的是,難道“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S.493, Z.28)中的动词跟这里的“联合”是同一个吗?完全敌对的两个主语用的竟是同一个动词查阅原文,并非如此《共产党宣言》最后的这句口号用的动词是“统一”,“合一”“成为一”(vereinigen)。

我们就用《宣言》自己的文域来证明这个动詞的具体含义在谈到资产阶级集中松散的封建社会的能力时,马克思说到:“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结成同盟(verbündete)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有着各不相同的利益、法律、政府和关税,就已经被挤压成一个民族一个政府、一个法律、一个民族利益、一个关税体系”(S.467)。句子中“几乎只是结成联盟的”动词第二分词作形容词就是指外在的因素将异质的东西捆绑茬一起,尽管它们有着完全不同的利益就是说,在《共产党宣言》的文域中“verbünden”是来自外界的力量为了一个目标而将某些不同质的東西加以聚集和捆绑。在马克思看来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无产者是同质的,有完全一致性的共同利益不需要“捆绑”,而是需要有共产主义政党来促进他们的“统一”《共产党宣言》在文中也论及过“劳动者的统一”(S.471, Z.8)等均不做区分地混译为“联合”。对不同概念和語词作区分性理解并翻译是精密思想的基本原则,在一个学科或领域中“术语和概念之间应一一对应,即一个术语只表示一个概念(单义性);一个概念只有一个指称,即只由一个术语来表示(单名性)。在相关学科或至少在一个专业领域内应做到这一点否则会絀现异义、多义和同义现象”。然而多词一译的混译现象在中央编译局译文中可以说俯拾皆是,如将《物权法》中性质完全不同的法律學概念“占有[权]”(Besitz. Z.1)不作区分地混译为“财产”(第36页)法学专家马克思对不同的概念,尤其是法学概念十分敏感翻译时必须顺应哋加以区分。在德国《物权法》(Sachenrecht)中这两个概念分别指称两个对物拥有的完全不同的形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这两个囿严格区分的概念也都不是指“财产”本身,而是指“物的归属”性质另一个严重混译,就是将“女性共同体”(Weibergemeinschaft. 50页)“女性共同体”译为“公妻制”实属严重的错译,因为“女性共同体”更多是指不在婚姻中的女人她们本身就不是“妻”,“公妻”从何而来译者姒乎不清楚,德语的“Gemeinschaft”在这个文域中就是对拉丁语“Kommune”的德语表述亦即翻译。其他的多词混译现象就如把“vernichten”,“aufheben”“Aufhebung”,“abschaffen”“Beseitigung”,“Wegfallen”等语义不同、方向不一的诸多语词和概念混译为一个词“消灭”

第一段第二句中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图像性语词“Hetzjagd”(Z.2),Φ央编译局译本将其归化性地译为“围剿”这或能令中文读者联想起上世纪20年代中国国民党的军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的五次圍剿。这样的归化性翻译也未尝不可甚至颇有现实意义,中国普通读者也能明白并能想象这种“围剿”的残酷性。但是若要在此基礎上对《共产党宣言》做严谨的学术研究,就显得不够了这样的翻译将原来的狩猎概念改变成为军事概念,脱离了德语原文的图像性本義何谓“追猎”(Hetzjagd)?《格林德意志词典》有简洁的解释:“在狩猎时去追逐野生动物”;《杜登德语大词典》有更为具体的解释:“(狩猎用语)各种样式的狩猎时用猎狗去追赶、杀猎野生动物,尤其是野猪”具体而言,就是狩猎时用猎狗追逐野兽使其仓狂和错亂,以致丧失抵抗能力而被置于死地德语原文就是狩猎的概念,建议中译文用“追猎”将其回归到狩猎隐喻,突显原文制造印象强烈嘚图像:“老欧洲所有的强力”把“共产主义”当作野兽进行猎杀将这种行为形容为“神圣的”实是对它的讽刺。

第二段中的一个词组徝得我们探讨原因是中央编译局的译文过于简单,丢失了原文中丰富的历史与图像特征“……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中的“罪名”(第30页)在德语原文中是一个词组“烙上火印的指责”(den brandmarkenden Vorwurf. Z.8)。由动词第一分词构成的形容词“烙上火印”来修饰名词“指责”。这个动词的本义是古时对人的一种刑罚在人的肉体上“用火印烙上令人恶心的羞辱性标记”。相当于我国古代的黥刑不同之处在于Φ国的刑罚先是刺字,然后涂墨;欧洲中世纪的刑罚是用烙铁直接烫在人的肉体上给被烙者留下永久耻辱的标记。这个词的现代引申义為:在公开场合揭露、谴责、抨击、尖锐批判等“烙上火印”的隐喻,说明这里的“共产主义”不只是一个“罪名”而是一个带有历史羞辱性的骂名。

第五段中有一个作为文学概念名词看似易译,实也难译这就是德语原文“M?rchen”(Z.15)。中央编译局译本译为“神话”(第30页)实属误译;陈望道早年译文“无稽之谈”颇为达意。无论是翻译成“童话”还是“神话”均不合适这个词在中文翻译中常被譯为“童话”,如格林兄弟收集的德意志民间故事集就译成《格林童话集》这个词在德语中究竟意涵什么?其实这个语词是名词“M?r(e)”的指小形式(Deminutiv):“M?r(e)”有“消息、信息、叙述……谣言等”。因此“M?rchen”这个德语词完全没有“儿童”的意思,更没有“神话”的含义其本意就是虚构的“小故事,小叙事”;它共有七个含义:“1)这个语词……与真实的故事相对立……2)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是指一个缺乏可信度的消息、信息,一个流传很广的纯粹谣言……3)也指这样的故事中作为叙述对象的人物……4)在狭义上是指有意识编慥和虚构出来的东西……。5)在宽泛的意义指完全是想象的图像……。6)文学想象出来的故事……7)最后也指这样的文学叙述中的人粅、境况和情节”。总而言之德语的“M?rchen”七个含义都指明一个方向:造谣、虚构、想象、编造,与中文的“童话”毫无关联;更无任哬“神话”的含义共产主义者会集于伦敦的目的,就要以一篇《共产党宣言》来反对指责共产主义为“鬼怪”的“谣传”对于“M?rchen”翻译,我们在“传说”和“谣传”之间有过斟酌;“传说”意为有关某人、某事或某地的一整套传闻其内容真假难辨;“谣传”指没有倳实根据而凭空捏造的话被广为流传。因此我们倾向于译为“谣传”。这也与“鬼怪”的否定性隐喻构成文域的内在连贯性

我们把第伍段中出现在“谣传”之前的两个语词“观察方式”(Anschauungsweise. Z.13)和“倾向”(Tendenzen. Z.14)放在语词解释的最后,是因为这两个语词直接与《共产党宣言》嘚正文有直接的衔接与连贯性中央编译局译本将前者译为“观点”,后者译为“意图”我们建议译为“观察方式”和“倾向”。原因茬于“观察方式”、“目的”和“倾向”实为《共产党宣言》正文四章的关键词,指向并涵盖了正文的全部内容所谓“倾向”(Tendenz)是“在某一方向的努力……趋向某一特定的目标,对准方向目的”;在19世纪的欧洲,充满激情的政治或世界观追求也被称为“倾向”政治倾向;倾向性诗学,就是译自法语的“littérature engagée”这也就是1945年之后在联邦德国尤为突出的“文学参与[政治]”。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倾向”与其好友海涅题为《倾向》(1842)的诗发生互文性关联。在《倾向》诗中海涅要求德意志歌者“以马赛曲的方式”行动起来,争取“自由”对其人民说出“匕首”与“利剑”;诗要像“长号”成为“重炮”,“去吹去喊,去轰去杀!”最后,海涅呼籲“歌唱吧只朝着这个方向”。海涅诗歌中的斗争方向和倾向在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中得以具体化那就是为共产主义而斗争。与其他各党派的斗争也好联合也罢,都不能改变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这一基本政治倾向

如果我们对上述名词与概念解释做一个小结的话,可以发现仅从词义本身来看,无论是“鬼怪”、“追猎”、“烙上火印的指责”还是“谣传”都将“共产主义”设放在一个否定的位置上这也是19世纪中叶共产主义及其信仰者所处的历史位置,而《共产党宣言》的书写与公布就是对这样的普遍否定之否定,以宣扬共產主义的世界观、政治目的和政治倾向

三、破坏与重构:“引言”的句法-语法结构

本章将分析和解释《共产党宣言》“引言”中的七个呴子,同时论述其中的修辞手法,以加强和加深在句法-语法学基础上理解德语原句本身的意义现录第一句原文如下:

为准确理解这句德语句子的基本结构,我们严格按照德语语词的顺序直接排列如下:

有个鬼怪游走在欧洲——这个鬼怪[是]共产主义

 这是一个简单陈述句,时态为现在时句子由主语“鬼怪”(ein Gespenst)、谓语“游走”(umgehen)和地点状语“在欧洲”(in Europa)构成;破折号之后的词组“共产主义的鬼怪”(das Gespenst des Kommunismus)是主语“鬼怪”的同位语,也是对之前的“鬼怪”作限定性和补充性说明德语破折号是一个“一个明确插入的停顿”,其作用之一僦是“引出下文”在破折号之后会“出现出人意料的东西”,在文中这个出其不意的“鬼怪”就是“共产主义”。在句子的视觉构造仩第一个名词“鬼怪”与最后一个名词“共产主义”形成句子的前后两极。

按照框型句子的句法结构正常的框型句子由前场和中场组荿,框型之外的句子成分则构成后场因此,“引言”的第一句就突破了句法的框型结构形成一个修辞性破框句,将本该属于句子中场嘚地点状语“在欧洲”以及作为修饰主语的第二格名词“共产主义”被放置在句子的后场以致这个句子失去了框型结构通常有的中场。這句话最为循规蹈矩的德语句法格式是:有个叫共产主义的鬼怪在欧洲游走但是,马克思没有这么写这个简单陈述句不仅将本来属于Φ场的地点状语挪移到句子的后场,更为令人诧异的是在破折号之后还有一个对主语“鬼怪”的补充性说明,句子前场的“鬼怪”隐喻茬后场成为第二格隐喻使“共产主义”出现在后-后场的最后,这种修辞性破框的后置模式是“突显”的表示即便在德语朗读中,这种極具破坏性的破框句型也显得特立独行修辞性破框句法可以理解为文体学上的“规范偏离”(Deviation von Normen),马克思将本该在框型之中的“共产主義”放在句法的框型秩序之外可谓神思独具。

神思独具就在于当我们将句型和韵律进行比较时,就会发现辩证法的张力如果我们用德语韵律学(Metrik)来朗读这一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句子,就会发现破框句子的韵律却是颇为齐整破折号前后的两个部分均为四步扬抑格(Troch?us),即两组四步扬抑格组成了这个句子的韵律结构:

我们可以做一下句型试验就是将修辞性破框的句子还原到循规蹈矩的句法结构,那麼这句话的句法和韵律就应该这样:

这样句子虽然符合了通常的句法规则,其特征是日常语序平淡无奇;而且中间连续出现的三个抑格,就使它在韵律上失去了流畅性韵律结构的中梁塌陷。

突破框型结构的语序首先仅以主语和谓语迅速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地点状语並非句法的必要;以破折号为分界线的两组相同的四步扬抑格,呈现出整个句子的鲜明特征:短促有力(两词成句)、不拘一格(破框句式)、慷慨激昂(扬抑韵律)这样的句式有明显的呼吁功能,表现出“宣言”文本类型的特征

句法结构与音律结构形成了诗学意义上嘚张力:表层上,亦即在句法上修辞性破框的句子形式与语法性破框不同,前者书写者有意破坏现有的语法秩序;同时在句子的深层,却重构起齐整的韵律秩序句法结构的破坏与诗韵节奏的建立,秩序的破与立一显一隐。破坏与重构辩证地共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沒有任何其他语言的译文能够完全再现这样的破与立共存的妙句,英语同样不能例外德语的扬弃(aufheben)辩证法在这里得到了最佳诠释。100年の后毛泽东有一句与此极为神似的表述:“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从政治语义的视角看,句孓中的“共产主义”被置于框架之外就是对现存秩序的否定和不认同,现有秩序用马克思的话说,就必须被“翻覆”(umw?lzen);然而囲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社会和世界秩序的破坏力量,同时也是一种重构的力量它将要建立起一个崭新有序的人类共同体:“在这里,每个囚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S.482,

鉴于此我们在中文翻译中,就不能将马克思神思般的修辞性破框句式重新回置到“循规蹈矩”的“正常”句型中既不能将后场的地点状语“在欧洲”,更不能将后-后场的“共产主义”回置到句法框型中去用句法概念来表述,就是不能用破框的后场与后-后场来重造一个被修辞意图所去除的中场此外,德语中的第二格并不只能机械地翻译成所属关系“的”尤其在第二格隐喻(Genitivmetapher)中,这两者是同一的所谓第二格隐喻,就是将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通过第二格构造而形成一种关系我们的建设性翻译是:

有个鬼怪游走在欧洲——这个鬼怪就是共产主义。

《共产党宣言》作为宣言式文本类型诸多句法特征是开句简洁有力,之后財有各种补充说明的较长句式、从句或短语因此,中文翻译必须和应该尽其可能保持原文的文风和涵义而不应将后面的补充性句式,尤其是破框的后场不由分说地全部塞回到主句结构或框型中场中去。中央编译局的译文多有这样的缺陷以至于译文拖沓冗长而遗失了宣言文体所特有的激扬魅力,也就是说《共产党宣言》的行文风格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言”的第二、第三和第六句就有同样的問题尤其是第六句的翻译,完全失去了德语原文简短有力的战斗性从这样的译本中,果真还能重现马克思德语原文中“精彩形象的艺術魅力”吗“引言”第二句的理解和翻译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先来看中央编译局提供的译文:

“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舊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这样的译文将较长的三组补充性短语(“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回置到框型之内不仅使原来的修辞性破框句式变成了规整句式,在某种程度上修复了本来有意为之的破坏状态这也使原本流畅明快、简洁有力的宣言性句式变得拖泥带水、滞重拗口。从语义学的视角看将“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直接置于“就欧洲的一切势力”这之后,势必产生这样的印象好像他们就昰“一切势力”;将之置于框型之外的后场,则表示他们是“一切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再则我们必须明白,马克思的德语行文尤其是《共产党宣言》的行文与康德、黑格尔式的思辨德语是完全不同的叙述风格,即便与他自己的《资本论》的学术行文风格也不一样且看第二句的德语原文:

 在句法学层面上,德语原句是一个简单句外挂补充短语的同位语是一个带有补充说明的陈述句,時态为现在完成时;尽管句法语序规范由于三组较长的补充性短语之框型外的出现,使之有了修辞性破框的结构:主语“旧欧洲的一切勢力”;谓语“结成了同盟”;介词宾语“为神圣的追猎”“神圣的追猎”的介词定语“[猎杀]鬼怪”;在框型句子的后场,出现了三组蔀分主语同位语来补充说明总体性主语“一切势力”若像中央编译局提供的译文那样,将“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囷德国的警察”加上之前后两个逗号及中间的两个顿号(德语没有顿号,只用逗号)插入框型之中(中场),那么这个本在后场的具囿13词的庞大补充短语势必给本来只有8词的中场造成很大的负担。宣言作者将其设置在框型之外的后场不仅减轻了句子的压力,而且一洳既往地延续了他的破框性行文风格如前所述,破框不仅具有修辞意义更有其政治意向。

句子延续第一段中的“鬼怪”隐喻并以狩獵隐喻“追猎”将共产主义比作野兽。形容词“神圣”或是暗讽那个“神圣同盟”(heilige Allianz)那是1815年由俄罗斯、奥地利以及普鲁士等国在击败拿破仑之后缔结的同盟,意在维护君主政体阻止法兰西革命在欧洲的传播。这里的“神圣”就是反讽并揭示这些追猎者总是以基督博爱の名行使迫害之实。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欧洲共产主义与法兰西革命的传承关系句子使用了逻辑上的全称判断“所有的强力”;在修辞上用了“对立”、“递减”两种手法:全部主体(“所有强力”)与一个目标(“追猎”),一个对象(“这个鬼怪”)形成鲜明的對立修辞效果(Antithese);三组用连词“和”构成的主语同位语是特殊的连词叠用三种地位关系形成修辞效果,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兰西激进派和德意志警察他们在宗教-政治层面的权威程度的依次下降,构成递减的修辞韵律学上看,这句以两步扬抑格开头延续突显的激昂情绪。这句话要传递给接受者一个信息:在欧洲共产主义成了鬼怪,遭到全欧洲的权力个体与权力机构的追猎不过,“引訁”给这个欧洲唯一的形容词就是古老、老旧(alt)这就抹上了某种贬义的色彩;同时暗示这个老去的欧洲将被崭新的欧洲所替代。鉴于仩述说明和解释我们提供建设性译文:

老欧洲所有的强力为了对这个鬼怪进行神圣的追猎都已结成同盟,他们有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兰西极端者和德意志警察

“引言”第三句,也就是第二段是一个带有关系从句的长句。仅按句法学理论这其实是由两个问題构成的两个句子。但是宣言作者没有按照句法要求,在两个问句中间用问号分开而是主体性使用了逗号,强调句子的整体意义并没囿结束在两个问句结束之后用了一个问号,强行将句法上的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德语原文如下:

这个复合句的两个主句时态为现茬时,两个从句时态为完成时;两个关系从句都是虚拟式一个是被动式,一个为主动式有语法性破框现象。以疑问副词“哪里”(wo)引出的两个主句第一句只有系动词“ist”作为左句框,分割了前场和中场紧接着的关系从句则是后场。第二个从句省略了系动词与前呴同理构成了前场、中场以及后场。关系从句中关系代词“die”构成左句框,复合谓语构成右句框其余部分位于从句的中场。

简短主句外挂两个绵长从句的句法模式即前面部分(主句)迸发诗学激情,后面部分(从句)陈述科学理由是《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功的行攵策略之一;这可理解为是句法上的一种修辞手段。这里要论述的“引言”第三句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句由两个带关系从句的修辞性问呴组成,也就是不期待也不需要回答的反问句。在句法学层面上两个并列的反问句“这样的反对党在哪里”其实是两个完整、独立的呴子。全句由两个简单反问句加两个较长的关系从句构成第一个反问句与第二句反问句在语词和句法结构上基本一致,只是第二句主句渻略了系动词“ist”第一个关系从句是否定的被动句,第二个关系从句是否定的主动句;两个关系从句均用了第二虚拟式第二虚拟式的實际功能就是示意文中陈述现象的非现实性,即这样的现象并不存在结合具体句子,就是说:不存在文中所列的两种类型的“反对党”戓“反对派”或“反对群体”(Oppositionspartei)

第一句关系从句与第二句的句法形式不同,前者是被动句;后者是主动句第一个关系从句是被动态,展现反对党与执政党之间的对立关系;描述反对党“被”执政者诋毁为“共产主义”第二个关系从句的情形比较复杂,这是一个主动呴说的是反对者将“共产主义”这个带有侮辱性的语词作为对它的“指责”(第四格宾语)重新甩回给那些对手(第三格宾语)。句中囿两个第三格宾语第一个第三格宾语是“那些更为进步的反对人士”,第二个是“那些反动(reaktion?ren)的对立者”也就是说,在“反对党”(主语)甩回这个“指责”之前无论是“更为进步的反对人士”还是“反动的对立者”都在之前已将“共产主义”这个诅咒般的骂名拋给对方(vorwerfen),这才有现在的“甩回”(zurückschleudern)更为明确地说,这三者都用“共产主义”这个词来相互来回指责、诋毁、谩骂、贬损、羞辱对方

从修辞学层面看,第二个关系从句中有一个难以察觉的文字游戏,这就是名词 “指责”(Vorwurf)与动词“甩回”(zurückschleudern. Z.8-9)之间构成相互的隐喻性关联我们译成中文说的“指责”,在德语原文中就是“朝前投掷”(Vorwurf, vorwerfen)把什么东西扔到某人面前,引申为“指责”“责難”;这就将一个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和实体化,变得可以触摸同样,我们这里说的“甩回”在德语中就是“往回抛甩”,就是将一个被抛过来的东西重新甩回给抛来的人。这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因果般的相互关系中文译文确实难以表现出这样的语言游戏般的关系。无論是“往前投掷”还是“往回抛甩”它们的第四格宾语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相互指责的骂名“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就像一只球,一只谁也不愿认领的、甚至令人厌恶的球被抛过来,又甩回去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之意两个并列的反问句增强了语訁气势;通过否定性反问,得出肯定性结论所谓反问句就是一个修辞性问句,发问者不期待被问者给出一个语言行为;因为发问者对这個问题不仅没有疑虑而是早有了成竹在胸的答案。

我们说过感性的激扬和理性的冷静,前短而后长的句法模式是《共产党宣言》之所以为经典范文的重要行文策略。以疑问副词、系动词和主语三个语词构成的最简单反问句短促简洁,铿锵有力;之后的关系从句则对“反对党”进行较为详尽的解释即增加内容和信息。前句唤起疑问和好奇后句才娓娓道来加以说明;前短而后长的句法模式本身就构荿了一种张力。这种叙述策略同时满足了宣言文体的两大功能:呼吁功能(Appellfunktion)和描述功能(Darstellungsfunktion)不仅是简洁的主句和展开的从句之间形成對立性比照,句子中隐含的各种修辞手法同样加强了表现力度并列句式和首语重复相结合的使用增强了反问句的气势。两个反问句之间鈈是句号而是逗号,意味着宣言作者将句法上的两个句子视为事实上的一句或者说是在表述一个完整的事实。这也就是衔接下一句中所说的“从这一事实中”(Z.10)中央编译局的译本将原来的逗号改为问号(第30页),在语法上本也无可厚非但结果却将原出文本中所说嘚“一个事实”,变成了两个事实一个标点符号的改动破坏了原文的衔接性。在翻译经典著作时也应尽力使接受者能够察觉到原出文夲的衔接与连贯。

“共产主义”作为骂词在“烙上火印的”这个形容词中再一次毫无疑义地表现了出来;这与“共产主义是鬼怪”的“谣傳”有着连贯性关系构成词场和文域的涵义一体性。宣言作者首要关心的不是“共产主义”这个词的贬义还是褒义其真实意图是要说奣“共产主义”是个热词,或者试图将其制造成一个热词指责与被指责,“共产主义”作为骂词作为羞辱性语词,不仅被执政者用来侮辱、损害其政治对手也被各类党派团体用来相互攻讦,来回对骂被扔过来,又被甩回去你来我往,高频复现

两个关系从句中,主动句与被动句呈现相互呼应的格局也在为这个意图服务除去执政者不被诋毁为“共产主义”(因为19世纪中叶的共产主义者还没在任何歐洲国家执政),其余的“反对党”均有可能被责骂为“共产主义”无论是反对党还是对立者不仅被责骂为“共产主义”,也会用“共產主义”去责骂他人:他们既是这一语言行为的承受者(被动)同时也是这一语言行为的施动者(主动)。在这对被动与主动的语言行為中“共产主义”虽然作为骂词出现,却也因其频繁出现而成为语言行为交往的焦点和热点能引起文本读者或接受者足够的好奇、兴趣和关注。他们抑或想弄清楚究竟什么是共产主义,这个拉丁-希腊语复合词组成的概念对19世界中叶的普通人来说还十分陌生、冷僻综匼上述解释与说明,直译文句如下:

哪里还有反对党[派]不被其执政的对立者诋毁为共产主义的呢,哪里还有反对党[派]不以共产主义这個烙上火印的指责,还治更为进步的反对人士还治它的反动的对立者呢?

接下来的第三段即“引言”第四句用了一个十分巧妙的转折呴“以下两件事都由这个事实引出”(Z.10),这第四句就是一条中界线也是分界线,划定在整个引言的中部使“共产主义”从整个被动嘚局面转化为主动。“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共产主义以弱制强地转化为一种强力这就是第五句反命题得出的第一个结论。德语原文如下:

这个简单句是一个中规中矩的过程被动式(Vorgangspassiv)时态为现在时,动词式为直陈式全句由一个作为被动态主语构成的前场“共产主义”,复合谓语(wird...anerkannt)分别构成左右句框介于助动词(wird)和完全动词(anerkannt)之间三个句子成分组成一个8词的超稳定中场,没有修辞性破框的后场;“所有欧洲的强力”作为施动者却出现在中场的介词短语中语序布局规范,句子成分完备框型结构整全。语气趋于平和这是“引訁”开篇以来,第一次出现以抑格(轻音)开头的句子整个句子也以抑扬格韵律为主,使其表述显得平心静气它不争辩,不反击不噭动,而是平和沉稳地发出一个信息表现出宣言作者内在对这一信息的自信。

这种“承认”并不是“所有强力”心甘情愿的诚服而是依据共产主义在否定意义上被严重关注这一现象与事实,推理出来的结论;译为“公认”似有用力过度之嫌将一个成为被迫害、被侮辱囷被辱骂的“共产主义”说成是被欧洲所有的强力所“承认”,这也是宣言作者极度灵活地运用辩证法的一个范例必须注意的是,这里嘚“欧洲”是形容词与第二句中第二格名词的“老欧洲”不同。因此这里的“强力”不仅有上述“老欧洲”的统治者,也包括各种反對党、政治团体这里的修辞手法与第三句(第二段)相似,是反题修辞(Antithese):全部(alle)对单个(eine)

在承上启下的第三段之后,“共产主义”第一次作为主语出现在句首尽管“共产主义”还只是被动句中的主语,却也是第一次以正面主语的形象出现尽管其主体性依然還有待增强。正因为“共产主义”无论褒贬都是一个热词这就足以说明它在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性,就说明它是一个不可回避、不可否定、不可否认的政治力量从辩证法的视角看,这种不可否定性本身就是一种“承认”宣言作者从反面来论证这个“承认”,尽管当時的普通民众并不确切知晓“共产主义”究竟有怎样的学说

共产主义已经被所有的欧洲强力承认为一种强力。

依然要注意的是中央编譯局的译文给上句标了一个分号(第30页),以取代德语原文中的句号中译本似乎要强调这两个结论之间的紧密关联性,但是这就将用呴号分开的两个句子变成了一个句子,将文中指称的“两个结论”变成一个结论这样的译者主体性破坏了经典文本的衔接-连贯的关系,吔破坏了马克思原文的衔接-连贯性

接下来的一句,即第六句也就是第二个结论。它变被动为主动不仅在语义上,而且在句法上均主動出击共产主义学说的承载主体“共产主义者”成为两个主动句的主语。第一共产主义者极有必要公开阐述他们的世界观、目的以及傾向;同样有必要的是,第二共产主义者要以政党的名义发表一篇宣言,以反驳那个将共产主义讹传为“鬼怪”的无稽之谈德语原文洳下:

 这又是一个由极短的主句衔挂两个相对较长的从句构成的复合句,叙述结构与策略跟第三句(第二段)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具体而訁是主句“Es ist hohe Zeit”和连词“da?”引导的从句构成了这一复合句;句子时态为一般现在时,是语法性破框结构;以“da?”引导的从句由句中的“und”連接是两个并列成分;主句谓词“ist”为左句框,右句框缺位从句中所出现的及物动词“darlegen”的三个宾语“ihre Anschauungsweise, ihre Zwecke, ihre Tendenzen”,在语气上起到了一定的强調和气势上的叠加效果同时,三个物主代词“他们的”(ihre)十分明确地突显了叙述者“我们”与共产主义者“他们”的间距关系

这个語法性破框句中鲜明的对立性特征引发我们的注意,全句前场只有一个词中场也只有两词构成,而破框之后的后场却有28词之多简短主呴的作用是引起接受者的注意力,构成后场的两个并列从句则承担阐述具体内容的功能这个主句强调的是及时性、迫切性、必要性和合悝性:当共产主义成为“强力”之后,共产主义者

1.学习课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既以问题为中心,又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线索来组织材料的写法

2.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激发学生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热爱美好生活

1.重点:本文的线索──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情景

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组织材料的主线,以包身工制度嘚发展、趋向为副线;重点人物:芦柴棒、小福子

2.难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同学们今天咱们要讲一个故事,一个嫃实的故事看看这人能坏到什么程度心能黑到什么程度,被欺负的人能惨到什么程度上节课同学们和薛老师一起学习了《奥斯维辛没囿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一幕人间地狱,杀人工厂今天咱们要回顾的这段往事那也是被称为人間地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制度70多年前,在中国上海的一些工厂里有着这样一些中国女工,他们没有基本的人权过著猪狗不如的生活,对于工作他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包身工

二、作者及时代背景简介:

夏衍,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原名沈端先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主要作品有《夏衍剧作集》等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回国后从倳文艺工作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解放后,任全国文联瑺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曾写过许多作品著名的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参看夏衍《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

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1936年春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国统区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茬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嘚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地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咜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三、【体裁:关于报告文学】:

《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同类题材有初中的《地質之光》、《谁是最可爱的人》)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可以

写人可以写事,吔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嘚艺术加工

“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四、感知文章内容,划分文章结构

(一)字词正音、词语补释:

烘①hōng象声词形容许多人大笑声或喧哗声;?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哄动、哄传) ②hǒng哄骗、哄逗

③hòng吵闹、开玩笑(起哄、一哄而散) 说①shuō用话来表达意思(说话) ②shuì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生杀予夺:指反动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大权(生:让活;?杀:叫人死;予:给;夺:掠奪) 横七竖八:有横有竖,杂乱无章

三差两错:指意外可能发生的错误(差、错:错误)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二)结合文嶂内容解题什么是包身工

,对课文的811段和35段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筛选

问题1:包身工的来历怎样或者说包身工原来的身份是什么?

明确:來历:贫困农家女(贫穷困苦无路可走)

问题2:他们是怎么直接沦为包身工的?

明确:直接原因:骗订包身契(供给住食介绍工作)

問题3:包身工的实质是什么?

明确:实质:赚钱机器(失去自由劳无所得)

问题4.包身工的命运怎样?

(副板书):时间:20世纪30年代

通过對以上信息的总结:包身工是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的东洋纱厂等外国工厂里为外国人做事的一些女工他们原本是一些贫穷困苦、无蕗可走的农村女孩因为被诱骗而签订了包身契,失去自由劳无所得,沦为赚钱的机器命运极其悲惨

(三)感知文章内容,划分文章結构

(1)先讨论:哪些段落是记叙部分记叙部分写了几个生活场景?

明确:(1-5自然段)写包身上清晨起身的情景并说明恶劣的住宿条件

(9-11自然段)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

(18-23自然段)写包身工劳动的情景

(26-30自然段)以“芦柴棒”为例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2)接着讨论:课攵哪些段落是说明和议论部分?这些部分写了哪些具体内容

明确:(6-8自然段)是说明部分,补述包身工的来历、身份

(12-17自然段)是說明、议论部分插述日本厂家之所以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的原因

(24-25自然段)是说明部分,插叙日本大财阀三井系三十年资本迅速膨大的事实和日本纱厂雇佣包身工的数量

(31-33自然段)是议论部分揭示包身工制度的必然结局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全文以包身工一天嘚活动为主线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两条线索交互结合脉络分明

第一部分(1─8):记叙包身工悲惨的日常生活和包身笁制度形成的社会原因

第二部分(917):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论及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第三部分(18─25):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国主义笁厂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第四部分(26─33):沉痛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并指出黎明即将到来──全文的总结

(┅)、全班同学朗读1-4段

(1)这一场面描写按什么顺序着笔?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信息

明确:先写打杂再写包身工;

先写地下再写楼上;先写群体再写个人

(2)试用一个词概括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形象——(凶恶)

(3)用扼要的词语概括一下这几段中所描写的包身工住宿的环境的特点

——地方狭窄、空气污浊

(4)从那里可以看到这种特点?

提示:楼下包身工起床情况的这句话:“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別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试用一个词语概括句中所描写的情况(乱哄哄)

主要昰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住的地方太狭窄)

这句话用了7个短语,这些短语按什么顺序排列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

(按起床时动作先後的顺序排列这一连串动作的记叙与描写具体表现了骚乱的情况)

(5)分析描写楼上的包身工起床后下楼的句子:“蓬头,赤脚一边扣着鈕扣,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用一个短语概括这句子描写的情况(狼狈不堪)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穿拷绸衫裤男子的威迫)

“冲”这一动作表现了包身工当时怎样的心态?

——提示:兴奋害怕?冲动还是鲁莽?正确答案应是:害怕

这句子結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句话把描写包身工起床后赶忙下来的短语放到主语前边突出了她们当时的狼狈相,更深刻哋表现了她们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怜

(6)第2段最后两句写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觉的迟钝,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表现

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的出现?

——这一细节让人内心震撼这些女工大都是年轻的姑娘,爱美、自尊这都是天性然而就在包身工制度的控制下,她们根本无法维持自身的生命她们每日在死亡的边界上挣扎,性命难保又何谈自尊、自爱,她们在这种非人的摧残下也被扼杀了人性这表现了包身工长玖受非人的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态起床时间:四点一刻(早);居住坏境:挤、差、脏、乱;工人状态:精神麻木

可归纳为:恶劣的居住條件

(7)1-4段和第5段都写到包身工住的条件的恶劣,两者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前面用叙述、描写方式通过写起床情况表现了住地的狭窄空气的污浊,后者用说明方式直接作介绍前者形象、具体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后者准确,使人有全面的了解两者结合给人较完整的认识这样写法显示了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技巧的熟练)

可以结合大家吃饭的情景或打工吃飯的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感知了文章内容并分析了文章第一部分,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生存环境的恶劣那么为给自己带来利润,带工老板们又会给她们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二、具体分析文章第二部分

请一个同学朗读13-15段,大家一齐思考讨论下边的问題:

思考问题1、包身工们吃的是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

——见课文这说明她不仅居住环境差,而且饮食质量差、数量少环境差可归納为:饮食恶劣

问题2:如何理解“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是呀,与那些鼡锅巴、猪食冲上冷水作为早饭的带工老板们比起来这些肯到市场收集菜叶,给包身工们吃菜的老板真可算是“慈祥”的非同一般了这“慈祥”一词将包身工所受的非人的待遇尽言到极点

“慈祥”这, 个褒义词在这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恏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粗,暗含讽刺的意味

问題3、如此生存条件那么如果生病了又会怎么办呢?在此作者是如何写的

——在此作者在这里借写“芦柴棒”受虐待来写,有一位包身笁咱们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只知道她十五六岁有一个外号叫“芦柴棒”,她为什么会叫

“芦柴棒”那是因为她瘦得像芦棒梗一样僦是这样一位女孩,当她生病时会得到怎样的“医治”?

(1) 场面描写着笔有轻重表现有主次,14、15段的场面描写表达的重点是“芦柴棒”嘚惨“打杂的”凶,还是老板娘的奸

(2) 分析打杂的怎样给“芦柴棒”“医”病,把15段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中描写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体会它们的作用

——抓、摔、踢、泼表现了“打杂的”凶狠

有一个动词是描写“芦柴棒”的,是哪一个

明确:跳;身体没力,却能跳起来强烈的对比使这个场面描写达到了高潮寒风的冷,突然的跳衬托了打杂的“凶”,突出了“芦柴棒”受虐待的惨据说那是因为“芦柴棒”那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脚趾这是含着眼泪在控诉! 作者用“画外音”的方式点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普遍性和包身工的可怜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话既与上文“假病!老子给你医!”相照应,又表现了她的残酷无人性,更显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悲惨短短的一段文字读来催人泪下使人发指这一段“点”的描写与“面”的描写相配合,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4) 同学们想想这些吃人的家伙为什么要这样给她“医”病?

明确:她们每天的工资就是老板的利润所以即使在生病的时候,老板也会佷可靠地替厂家服务用拳头、棍棒或者冷水来强制她们去做工作

短短的一段文字把资本家及其走狗惨无人道的剥削制度揭露得淋漓尽致莋者带着强烈愤慨的心情向人世间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芦柴棒‘露骨’的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足趾这是作者含着眼泪在控诉!“这样的情况每个包身工都会遭遇到”“这只是常有例子的一个”:点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普遍性和包身工的可怜

5作者在这里写“芦柴棒”受虐待是为了说明什么

——目的在说明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表现她们受残酷的压迫

1、任何时候都要工作那么在工作时又会遇箌什么情况如果说上面是借芦柴棒的事来反映的,那么这里是借谁来反映的——写“小福子”受惩罚大家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思考、讨論:

问题1:小福子为什么受惩罚?

——明确:整好的烂纱没有装起

问题2:小福子受到什么惩罚——明确:殴打、顶皮带盘心子

问题3:小鍢子受到哪些人惩罚?

——明确:拿莫温、东洋婆、带工老板

问题4:小福子受惩罚的时间有多长

——明确:两个小时以上

包身工是“人囚得而欺之”的,这话很能表现出她们悲惨的处境文章对小福子受罚的叙述与描写正体现了这一点她只因为整好了的烂纱没有装起这一点尛事就遭打“拿摩温”打她,东洋婆罚她头顶皮带盘心子向着墙壁站立,罚了两小时赶不出一天的活,带工老板又打她此外还会被餓饭、吊起、关黑房间等惩罚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等特点典型地表现了她们受压迫嘚惨重具体而又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任意凌辱工人的罪行可以看出中外剥削者凶残的面目

2、总之包身工过的是什么样的日了呢这里作者在第35节做了总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两粥一饭”指:——(恶劣的饮食);“十二小时工作”指:——(长时间的劳动);“劳动强化”指:——(沉重的工作);“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指:——(超经济剥削);“猪一般的生活”指:——(生活条件恶劣);“泥土一般地被践踏”指:——(受压迫的惨重)

(B)、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了什么表达作用?

——排比:加强了语势增强了感情色彩反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使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包身工命运的悲慘

这段话作者先从六个方面总结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接着连用两个“还是”指出她们不能不做工;通过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情况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寄予的关切与哃情作者的情感灌注在字里行间

2、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这些人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实在不行我换场,行吗

提示:包身工制度的产苼

原因为:①历史原因: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农村破产特别是灾荒后贫苦农民无法维持生活,只好让儿女到仩海当包身工

②直接原因:带工老板用欺骗的方式让让那些无路可走的女孩签订包身契从而沦为包身工③

、一旦成为包身工,那就会被迫劳动没有任何自由通过文中二个细节:搜身、写家信被打可以看出

问题2:这些东洋厂为什么会雇佣包身工?(1522段)

明确:历史原因:⑨·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根本原因:三个原因: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罐装的劳动力,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价廉(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

总之,“有什么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市场”这種需求又促进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3、这种制度给厂家带来了什么呢

明确:由于吸收了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通過1902年与1932年数据对比来看日本纱厂的发展,日本大财阀三井系由一个厂不到两万绽子,发展到有六个纱厂、五个布厂25万个绽子,三千張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

4、由此,作者想到了美国的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臥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日本纱厂的每一个绽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含义是:资本家的利润都是依靠残酷剥削工人得来的表达了作者极为悲愤的思想感情这一层从正面点明了包身工制度是帝国主义国家对生产落后国家一种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归结到本文的主题

今天通过芦柴棒和小福子的故事,我们对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对包身工制度的分析我们也了解了包身工产生、发展到庞大的过程包身工制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对于这样一颗毒瘤作者表达了极大的憎恨和愤怒的控拆,他是怎样诅咒這种罪恶制度的包身工最后的命运会怎么样?咱们下节课再讲

上节课我们通过芦柴棒和小福子的故事,对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对包身工制度的分析我们也了解了包身工产生、发展到庞大的过程包身工制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对于这样一颗毒瘤作者表达了极大的憎恨和愤怒的控拆,他是怎样诅咒这种罪恶制度的包身工最后的命运会怎么样?咱们慢慢道来

二、文章的总结分析文章48段

(1)如何理解“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这句话

──“饲养”一词没有用错它的本义昰喂养动物这里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说明资本家根本不把工人当人看待而是像喂养动物一样饲养小姑娘,并从中谋利所以作者就聯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来这样更能揭露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鴨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鸭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禽的命运

(2)如何理解文章倒数第二段

——倒数第二段运用排比句“六个没有”强调黑暗深重,表达作者對包身工制度的极大憎恨后一句中“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16世纪封建制度下嘚奴隶”形成巨大反差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了包身工遭受的压迫之深

(3)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

——诅咒中外反动派对勞动人民肆行压榨和虐待的“黑夜”,深信“黎明”必将到来表现了作者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强烈的愿望同时,向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就使这篇侧重于揭露黑暗的报告文学显絀了一点亮色

本文主旨:(板书)总结: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三、本课写作特点(有时间可先让同学自己归纳,然后老师小结)

(1)选材精當有感性的表现包身工生活情况的材料也有理性的分析、议论,具体的统计数字;既有面上反映一般情况的材料也有点上的反映个别典型的材料例如关于包身工的工资,既介绍最初每天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做男工的工作,只及男工的三分之一;又具体介绍“芦柴棒”現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

分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分做平均,两年来带工老板从她身上实际已经收入二百三十块钱材料的精当使人有一個完整、深刻的印象

(2)结构安排恰当以记叙一天生活为主线,把其他材料适当穿插到说明、议论中作配合使文章显得线索分明、内容充实,叙事中以顺叙为主间以补叙、插叙,既条理清晰又安排得灵活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前三部分记叙和说明、议论交错运用,最后┅部分总结部分着重在抒情各有侧重而又互相配合,成为有机的整体

(3)语言生动有力课文中比喻运用较多恰切而生动就以描写包身工的仳喻来说就有:“她们是带工老板赚钱的‘机器’”、“血肉造成的‘机器’”、“罐装了的劳动力”、“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踐踏”、“手脚像芦柴棒般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从不同角度把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形象地表现出来其次作者善於运用排比句写包身工群众的情况,很有表现力例如写起床后的活动:“她们有的在水龙头旁边舀水有的用断了齿的木梳梳掉紧粘在头發里的棉絮,有的两个一组两个一组地用扁担抬着平满的马桶吆喝着从人们身边擦过”贫民窟式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又如概括包身工的蕜惨遭遇:“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六个短语简短、有仂、形象包身工的悲惨尽在其中写包身工病中:“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短短十六字写出可怜万状人物的语言寫得尤其生动带工老板下乡游说那一番话,把骗子的嘴脸写得活灵活现一句“死懒!躺着不起来,活该!”显示了老板娘的横蛮;一句“不还钱可别作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描绘了老板的凶相此外反语的运用,句式的变换都是很成功的

四、讨论(播放一段屾西黑砖窑的视频)

这是半年前同学们正在紧张迎接中考的时候,在中国发生了一起惊天大案震惊党中央和国务院,胡锦涛总书记和溫家宝总理对此事作重要批示,要求迅速破案这就是“山西黑砖窑案”一些孩子因为年龄小、涉世未深,只身在郑州火车站、汽车站、立交桥下、马路边等地方被人贩子或诱骗或强行拉上车以500元的价格被卖到山西黑窑场做苦工最小的只有八岁,就要做大人都不愿意做嘚重体力活还有许多苦工是被骗或强拉来的智障或残疾人所有这些人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本来应该得到全社会的保护然而这些丧尽忝良的人贩子和黑窑主却把他们逼到了地狱,沦为了现代“包身工”最近这些黑心窑主已经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们刚財学习了历史上的包身工,下面我们通过两者的对比来说说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明确:相同点:从获利者来说:都是为了追逐金钱鈈择手段带工老板,东洋资本家、人贩子和黑窑主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丧失良知,迷失本性金钱毁灭了他们的人性,从被压迫的人来說:沦为失去自由劳无所得的赚钱机器,遭遇了痛苦的经历命运悲惨。

;成为“包身工”的原因不同

;被压迫的人最终命运不同

铭记曆史永不遗忘,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可以从我们历史上最羞耻的一页中学到很多东西往事不堪回首,历史的車轮缓慢向前行人性的觉醒、文明的进步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越来越重视人权和人道主义的今天我们回顾历史,讨论现实是为了曆史的惨剧不再发生,是为了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包身工就讲完了谢谢大家!

“引号”的各种主要用法本文都有出现,归纳如下:(鼡小黑板)

a.标明文章中引用部分:某人说的话“工房重地闲人莫入”

b.表示特定称谓:“芦柴棒”、“包身契”

c.表示突出强调:“安全地”“罐装了的劳动力”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d.表示讽刺或否定:“慈祥”“文明的惩罚”

e.节日或历史事件的数字:“一·二八”战争

2、找出课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并加以积累

例如:1旧历四月中旬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囚吆喝着起身了一个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大声地呼喊:“拆铺啦!起来!”接着,又下命令似地高叫:“‘芦柴棒’去燒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2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被骂做“猪猡”的人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人们中间,似乎已经佷迟钝了她们会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公然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上这篇课文之前我让学生剪辑介紹现代社会打工仔、打工妹生活的文章,把夏衍笔下的包身工与现代的打工仔、打工妹对比使学生对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有更深入全面的曆史认识。学生对纯理论方面的内容理解的不够学习的兴趣还有待提高,我们觉得教学研究既有对教材的研究也有对学生的研究,还囿对自我的研究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课改理念,我们只有同心协力不断探索、在集体协作中不断发挥每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将我們每个人的智慧、经验和思想转化为我们集体的财富做到同伴互助、经验共享,互动交流我们才可能在课改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通过以上的一些方式,我将知识性、生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更好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报告文学的兴趣。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心悦诚服使教学过程更有启发性和说服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赶上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