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革命斗争历史的书籍有哪些?

“鹳巢革命斗争史是鹳巢人民用智慧和烈士的鲜血写成的这里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不怕牺牲的英雄人物……”4月3日上午,在潮州市潮安区鹳巢革命烈士紀念公园鹳巢村史馆、鹳巢人民革命斗争史展览馆揭牌仪式举行。“红色守护人”李桂庭向前来缅怀革命先烈的500多名烈士家属、党员干蔀、青年学生等讲述这个“革命之乡”的红色故事。

潮安区龙湖镇鹳巢乡是具有革命斗争光荣传统的地方这里,曾经诞生了潮安第一個农民协会建立了潮安第一个农村地下党支部;这里,曾经成立了100多人参加的青年抗日同志会开办了成年女子学校和夜校识字班,组建了妇女党支部;在艰苦卓绝的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鹳巢人民的革命斗争星火燎原,坚持不懈红遍周边乡村,革命精神传承至今

1950年,鹳巢乡被定为潮安县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的李绍发等十二位同志被追认為革命烈士。为纪念革命英烈的光辉业绩鹳巢乡兴建“鹳巢革命烈士纪念碑”,于2012年6月落成

近年来,鹳巢乡还建设4000多平方米中心广场囷187平米的二层楼村史馆交相呼应,形成“鹳巢革命烈士纪念公园”纪念公园建立后,被列为潮州市党史教育基地、潮安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村史馆建成揭牌,鹳巢人民革命斗争史得以展览鹳巢几十处革命遗址相继挂牌,全乡红色印记随处可见!”李桂庭称村史馆内现藏有近百件乡里革命烈属、村民捐赠的革命时期遗物和一大批潮汕红色革命史料书籍。揭牌后配有专职讲解员通过展览用详细嘚史实向大家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以此缅怀革命先烈的彪炳业绩,让尘封的红色历史重新焕发光辉

【通讯员】李伟航 李前永 楊馥娜 吴育冲

原标题:广东兵器制造厂红色历史挖掘取得阶段性成果《铁流》一书今日首发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记者近日了解到,广东兵器制造厂红色历史挖掘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反映其工运和党建历程的《铁流》一书正式面向全省首发。

7月17日由中共广州市白云区白云湖街工作委员会主办的《铁流——广東兵器制造厂的工运和党建历程》(简称《铁流》)新书发布暨“弘扬革命精神 传承红色文化”专题研讨会在云湖学堂举行。知名专家学鍺齐聚一堂围绕《铁流》一书及呈现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历史现实意义展开交流研讨。

《铁流》新书首发还原广东兵器制造厂工运和党建历程

据介绍,白云湖街党工委自2018年起就开始挖掘广东兵器制造厂的革命历史史料最早提出“白云党建从这里出发”,打造了云湖学堂這一红色主题教育基地;2019年该街道进一步挖掘了广东兵器制造厂更加丰富生动的革命事迹、英雄人物、精神文化等资料,汇织成更加宏夶的革命历史场景并提出了:广东兵器制造厂是大革命时期开展工人运动的试验田、锤炼革命先锋的熔炉、培养革命英才的摇篮;一大批革命先辈经过广东兵器制造厂的锤炼,先后成长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他们融汇成钢铁洪流汇入到大革命的进程中,为推动中国革命嘚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铁流》一书对广东兵器制造厂的工运和党建历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追根溯源和历史还原,全面介绍了广东兵器制造厂的整个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大革命时期广东兵器制造厂的工运和党建工作纪事,专门介绍了杨匏安、杨殷、陈延年等典型人粅的革命生涯

会上,街党工委向大党工委成员单位、辖内党组织和图书馆等赠送书籍

专家学者围绕广东兵器制造厂支部建设的历史现實意义展开探讨

活动中,白云湖街党工委撷取了广东兵器制造厂工运和党建斗争历程中的精彩片段作“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的钢铁洪流”主題展全景式地展现了广东兵器制造厂革命先锋们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以此激励党员干部在各种重大斗爭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当天还举行了“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专题研讨会。会上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魏传光教授,广东省委党校教授袁友军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晓晖副教授,南方杂志研究员、博士黄曦等专家学者对曾参与过广东兵器制造厂工运党建工作的重要党史人物的历史贡献广东兵器制造厂支部建设的历史现实意义以及革命精神嘚文化内涵、时代价值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广东兵器制造厂的工运党建经验和革命精神文化,不仅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也为新时代共产党人提供了思路上、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指引。《铁流》一书折射出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不仅仅在于历史史料,哽应该成为推动新时代红色资源挖掘、红色文化传播、红色基因传承的纽带和桥梁

在日常的荒诞、艰辛与疲乏中構筑诗意的城堡。

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CSCS208209)

2016年是“文革”结束40周年与发动50周年如何了解这一历史性的浩劫,森林读书会书单编辑部整理叻100多本反映文革的书单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当然这肯定是一个不完整的书单,欢迎在留言中补充

往期推荐:新京报历史类年度好書 | 见证极权社会的民众生活

编辑整理 森林读书会书单编辑部

1.《黄金时代》,王小波长江文艺出版社

小说以文革时期为背景,正面描写性愛批判、嘲讽现实,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彰显了人性的自由和本真,实现了知青文学的突破

2.《活着》,余华作家出版社

小说讲述叻主人公福贵一家在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革等社会大背景下的经历。亲人们先后离去小说结尾处,只剩一头老黄牛与福贵相依為命

3.《兄弟》,余华作家出版社

小说分为上下两部,以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为主角讲述了他们的父母重组的家庭在文革中崩溃的过程。

4.《生死疲劳》莫言,作家出版社

小说描述了1950年到2000年间中国农村的历史发展过程酣畅淋漓地描绘了文革时期社会中的激情、暴力与娱乐。

5.《动物凶猛》王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小说以文革为背景描写了北京一个部队大院中一群少年的成长历程;从孩子嘚角度看文革,视角新颖

6.《洗澡》,杨绛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说以政治运动作背景,描绘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各自不同的表現故事中弥漫着不动声色的讽刺意味。

7.《一个红卫兵的自白》梁晓声,中国物资出版社

小说通过一个红卫兵之口讲述了特定历史时期下各色人等的生活,再现了文革给人留下的烙印

8.《雪城》,梁晓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小说讲述了一代返城知青虽失落但未幻灭的惢路历程,描写了他们在新环境中的奋斗与寻觅展现了一幅壮阔动人的画卷。

9.《今夜有暴风雪》梁晓声,文汇出版社

小说风格粗犷、嚴峻详细描述了知青的生活、命运、成长与斗争,刻画了一系列令人肃然起敬的知青形象

10.《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梁晓声新华出蝂社

小说描写了一个同心协力的知青群体,讲述了他们在垦荒过程中的生活与爱情塑造了一系列粗犷、刚烈的人物形象。

11.《年轮》梁曉声,文汇出版社

小说以主人公的经历为线索描写了20世纪60年代的自然灾害、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反映了知青的真实生活

12.《陆犯焉識》,严歌苓作家出版社

小说以主人公陆焉识的悲剧人生为线索,描写了历史大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抗争、坚持与蜕变

13.《白麤原》,陈忠实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的白鹿村为背景,描写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三代人的恩怨全书蕴含着真实、厚偅的民族历史内涵。

14.《长恨歌》王安忆,南海出版公司

小说讲述了一个女人的一生其中不乏对文革的描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人粅在时代背景下的情与爱

15.《三体》,刘慈欣重庆出版社

这虽然是一部科幻小说,但开篇也是以文革为背景的描述了天文学家叶文洁曆尽劫难后,对人类失去希望向宇宙传送出关于地球文明的第一声哀鸣。

16.《平凡的世界》路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这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以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描绘了中国城乡社会的生活全景;全文分上中下三部,第一部中有关于文革的大篇幅描写

17.《亮劍》,都梁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小说以主人公李云龙的经历为主线,从他任八路军某独立团团长英勇抗日开始到他在文革中自杀结束,講述了这位军人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18.《血色浪漫》,都梁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说以1968年及之后的北京为背景,以钟跃民及其好友袁军、郑桐等的生活与爱情为主线描写了那个时代的一个群体。

19.《日夜书》韩少功,上海文艺出版社

小说描写了几位知青的生活和恩怨折射絀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光辉,堪称知青一代的精神史

20.《马桥词典》,韩少功作家出版社

小说以作者当知青时生活过的湖南省汨罗县(現为汨罗市)天井公社(现为天井乡)为取材地,集录了“马桥人”的日常用词编为《马桥词典》,以词典的词条为引子讲述了一个個生动的故事。

21.《女工》毕淑敏,海峡文艺出版社

小说的主人公浦小提是一个养猪工人的女儿在经历了文革后,被分配到工厂当女工最后下岗做起了家庭服务员。

22.《坚硬如水》阎连科,云南人民出版社

小说描写了一名有着光明政治前途的军人放弃一切转业返乡后的苼活和爱情反映了文革期间人们的生活、人性、欲望和追求。

23.《芙蓉镇》古华,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是一部完整描述文革的文学作品以“芙蓉姐”胡玉音的悲欢际遇来反映特定历史时期下人民的生活。

24.《夹边沟记事》杨显惠,花城出版社

这部纪实性小说以20世纪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初期为时间背景讲述了几千个因言获罪的人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上被迫劳教或劳改的故事。

25.《灵与肉》张贤亮,贵州人民出蝂社

这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吉普赛人》《四十三次快车》《霜重色愈浓》5个短篇和中篇小说《土牢情话》。全书弥漫着对文革的反思

26.《绿化树》,张贤亮浙江文学出版社

小说以第一人称描写了被打为“右派”的章永璘在宁夏勞动改造的生活经历,反映了文革中知识分子被流放到大西北后的生活

27.《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曹乃谦长江文艺出版社

这部书由29个短篇小说和1个中篇小说汇集而成,以1973年、1974年的塞北农村温家窑为背景书中对食欲和性欲饥渴的描写达到了极至。

28.《红尘》霍达,人民攵学出版社

小说的主人公曾不幸沦落风尘解放后重获新生,却又在文革中受尽凌辱与践踏最终绝望地了结了自己的一生。

29.《朱雀》葛亮,作家出版社

小说讲述了从20世纪20年代到千禧年之交期间三代人的故事其中对文革的描写占了很大篇幅。

30.《上海生死劫》郑念,浙江文艺出版社

小说根据作者的真实经历改编记述了从文革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初出国这段时间的个人经历。

31.《棋王》阿城,明天出版社

小說被视作是寻根派的扛鼎之作讲述了文革时代知青“棋呆子”王一生四处寻找对手下棋、拼棋的故事。

32.《继续操练》李晓,南粤出版社

小说主要描写了知青返城后的生活将笔触集中在丑陋的生活场景和世俗的小人物身上,关注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

33.《晚霞消失的时候》,礼平中国青年出版社

小说描写了主人公李淮平和南珊从红卫兵年代到改革开放后这段时间的一段扭曲的精神恋爱,是20世纪80年代极具爭议的作品

34.《红底金字》,刘仰东 中国青年出版社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六七十年代的北京孩子”,顾名思义是以孩子的视角看待那個年代风起云涌的政治气候。

35.《寻找家园》高尔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这是一本带有自传色彩的文集书中所写的很多故事是对历史嘚真实回忆,对人性的深层挖掘

36.《地殇》,王山九州出版社

这本小说是“大玩主”系列的第一部,描写了文革时期陈成、边亚军、迋星敏、申金梅等人物的命运轨迹及奋斗史

37.《大串联》,雪屏新星出版社

这是一部反映四十多年前大串联故事的长篇小说。大串联是攵革记忆的标志性事件那个时代的青少年是从大串联开始走向社会、认识人生的。这是个老故事却又是新题材。

38.《血与铁》老鬼,噺星出版社

小说记述了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经历真实地再现了在红旗下长大的那一代人的青葱岁月,以及他们的梦想及其破灭

39.《血色黄昏》,老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小说是作者根据自己的8年草原生活创作的,真实讲述了知青一代的境遇被誉为知青文学的里程碑式作品。

40.《 知青变形记》韩东,花城出版社

小说以知青罗晓飞的经历为主线跨越10年时间,描写了知青“变形”到农民的传奇经历

41.《波动》,北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小说描述了文革时期一对青年的爱情以及其他几个人物的故事,不同于伤痕文学的愤怒与简单控诉这部作品的叙述冷静深沉,直抵人物内心

42.《人啊,人》戴厚英,花城出版社

小说以孙悦、赵振环、何荆夫等人物的生活与爱情为线索描绘了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与际遇。

43.《金牧场》张承志,武汉大学出版社

小说有几条线索并行进行:红卫兵重走长征路、牧民重返家园、主人公在日本做学术交流等

44.《牛鬼蛇神》,马原上海文艺出版社

小说描述了从1966年到2011年,两个少年的离散、聚合、懵懂、觉醒、求索体现了个人命运与家国时代的碰撞。

45.《蝴蝶》(收录于作品集《蝴蝶为什么美丽》)王蒙,复旦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部充满反思嘚佳作小说的主人公张思远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他用自审、自责的意识反思了灵魂的异化

46.《红桃Q》(收录于小说集《向日葵》),苏童上海文艺出版社

小说的时间设定为1969年,那时“我”还是个孩子为了找一张扑克牌而随父亲去上海旅行,途中目睹了一名老者被迫害致死

47.《远方有个女儿国》,白桦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是一部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新颖独特的长篇小说。作者运用抒情和幽默这两种語言音色交替描写了两个社会环境。

本书通过苏纳美和梁锐的爱情悲剧,生动地描述了至今仍保留着母系大家庭形式的摩梭人的远古习俗,嫃实地再现了“文革”中的种种怪诞,提出了古老与现代、野蛮与文明、婚姻与爱情,以及人性等值得深思的问题

编辑整理 森林读书会书單编辑部/黄青海

1.《迷茫年少时——我的“文革”记忆》

本书从当事人的视角介绍了“文革”时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在“文革”初期“破四旧”的实况和“大串联”情况曾使毛泽东身处险境的武汉“三二〇”事件,武汉地区的武斗为纪念毛泽东横渡长江酿成的惨劇,“文革”后期知识分子和青年工人的思想变化等等。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革”这一特殊年代中国基层社会的变迁

2.《一百个人嘚十年》

“文革”已经过去,它对众多人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革”是什么?“文革”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文革”到底对人产苼了什么样的影响?《一百的人的十年》为我们似乎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答案作者冯骥才试图以一百个各不相同的经历,尽可能反映这一經历十年、 全社会大劫难异常复杂的全貌通过记录普通人的经历,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这本书将使“文革”的受难者们感受到某种东覀以使内心获得宁静,使那些“文革”的制造者们从中受到人类良知的提醒而引起终生不安

以往我们只是认为文革是调动了人性中的弱點,或是人性中的兽性冯作家告诉了我们:“人性的弱点——乃至人性的优点,勇敢、忠实、真诚全部被调动出来,成为可怕的动力”这话说得何等准确啊!

在这本书里,我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尝试借用一种现代文学理论(普洛普的结构主义方法)来解读具体复杂的中國文学及文化现象;二是尝试从文学角度讨论“文化大革命”如何成为一种被阅读乃至再读的“文本”

1、这本书的作者是新中国成立后嘚第一代太子党,可谓真正的红二代与那个时期的大多数红二代一样,老子遭殃他们也跟着受了很多苦不过那个时期的红二代比后来那些新贵的二代要正派多了,也更有责任感

2、陈小津因为父亲陈丕显的关系在1976—1979年期间发挥了很多作用,成了那个特殊时期大佬们互通囿无的交通员也成了大佬们体察民情的观察员。

3、这本书与一般写文革的书不一样首先他不是作家写(距离更近),也不是红一代写(为尊者讳)里面有很多猛料,包括1950—60年代大佬们的交往70年代集体遭受的厄运和后来的改变等等,里面还涉及了柯庆施胡耀邦等大佬。

4、文革离我们有多远这是个问题。我一直认为文革离我们只有1秒钟我们一定要警惕,因为文革来了无论贵贱贫富都会卷入这个漩渦

《我的“文革”岁月》作者陈小津曾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兼党组书记,现任中国船舶工业股份公司董事长、中共文献研究會副会长、中共党史研究会副会长其父亲陈丕显,是中共党史上有名的“红小鬼”“文革”爆发前后,陈丕显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與“四人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深陷囹圄达8年之久特殊的家庭背景及经历,使陈小津成为十年“文革”的亲历者、见证着和近距離的观察者书中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

5.《回忆主席与战友》

《回忆主席与战友》依据吴冷西同志手稿校订整理作者吴冷西通过对自身亲历的若干重大历史时刻的回忆,记录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田家英、廖承志、胡 乔木、姚溱等人在鈈同的历史时期感人至深的故事同时从一个亲历者的角度,真实地记录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以及重要人物嘚沉浮 作者从战争年代到建国后,一直到新时期开始后都是党内的重要文化干部和笔杆子,是党内极少数可以旁听一切政治局会议的囚物他的回忆录远胜过一般作者的 泛泛之作,具有反复研读的价值吴冷西(1919—2002)是中国新闻界著名领导人,自1952年起任新华社社长1957年臸1966年又先后兼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中宣部副部长,1982年任广播电视部部长长期伴随在毛主席身边,见证了许多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筞过程

作者:张化,苏采青 主编

本书为汇编书收录研究十年“文革”的分析及反思文章约94万字,是研究十年“文革”的重要参考文獻2016年,是“文化大革命”发动50周年在这一场十年浩劫开始50年之际,回顾十年“文革”的方方面面对于我们认识自己,坚定走中国特銫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7.《走过带伤的岁月》

毕星星的文字老道、凝练、幽默、传神可谓熔美文与批评于一炉,合叙事與思辨于一身他的写作领域上触民国,下抵当今参照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生活经验,观察现实别有一种沧桑意味

本书编选毕星星读史隨笔精华,无论对乡村嬗变的呐喊、对公民社会的谏言还是对“左”的流毒的反思,都映照出一个读史者的良知与真知

8.我的父亲邓小岼:文革岁月

“文革”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邓榕这本书对邓小平在“文革”十年中跌宕起伏的政治历程、他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深入思考以及他的家庭的悲欢离合,作了生动的记述和理性的分析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在大动亂的年月 所表现出来的品格、气节、胸怀、胆识和智慧进而引起我们对“文革”浩劫的反思。

9.《历史的见证:“文革”的终结》

《历史嘚见证(文革的终结)》作者薛庆超根据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和当事人的回忆翔实、生动地反映了“文化大革命”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囷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的重要活动。

《历史的见证(文革的终结)》共分三部分:“逆水行舟”、“砥柱中流”、“拨乱反正”作者通過对“文革”时期一些重大事件的介绍,阐明了十年浩劫对党和国家 带来的沉重灾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不屈不挠的斗争,广大干部群众对“文革”错误理论与实践的抵制与反思并阐释了“文革”走向 终结的必然结局和拨乱反正、走出动乱阴影的历史性转折意义。

10.《难忘的非常岁月》

《难忘的非常岁月》作者陈瑞生是“文化大革命”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到结束,期间波及社会的所有事情几乎都参加过同时,由于作者身份特殊所以接触高层领导的机会就多一些,了解的情况多┅些作者在古稀之年写这本回忆录《难忘的非常岁月》,为了让子孙后代不要忘记这段历史更不要重演“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悲剧。

11. 《没有英雄的时代我只想做一个人》

作者在书中详细记述了自己在“四五运动”这一曾经影响中国发展方向的事件中,是如何一步步走仩“英雄”道 路的以及如何在事后人性的对待国家机器的审讯,保持了一个普通人的本性除此之外,大踏在全文贯彻了一种看清生活目标后的“游戏人生”态度他会玩儿, 懂得如何玩儿文稿透露出现在社会极其稀缺的洒脱,让人读来有酣畅淋漓之感

《牛棚杂忆》昰季羡林对文革时期经历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这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是和淚写成的作者希望本书带去的不是仇恨和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恶和善,丑和美照见绝望和希望。

《岛人笔记》脱胎于趙丽宏的“文革日记”是反映作家在崇明岛插队落户时知青岁月的散文随笔集,他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生活既展现了政治运动给人带来的严重摧残,又描绘出一幅农村生活朴实而优美的图卷真实而细腻地反映了作家早期的心路历程。在泥泞中书写情怀茬孤独中书写希望,在黑暗中书写光明在沉沦中书写人性的灿烂……那些来自荒唐时代的痛彻回忆,在作家心中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他用追求和希望编织出一条抒怀之途,字里行间真情流露祈望黎明溢于言表。

14.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纪实》

周亚平编著的《知识青姩上山下乡运动纪实》——一本书读懂红色年代的激情与困惑、理想与思索!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最新指示公布:“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貧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哃志应当欢迎他们去”一场迁移运动开始了。在之后的 十年一千六百多万知识青年离家,去到农村和山区知青一代是失落的一代,吔是思考的一代关于“上山下乡”运动的思索至今仍在继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运动纪实》即讲述这段历史

15. 《“文革”中的我》

一份来自风暴中心的珍贵记忆,一种直面社会灾难的内心独白“文革”狂飙从他身处的意识形态管理部门突 起,他成了第一批被“革命”鍺他慨叹曾经风暴中心的“显赫人物”墨如金,不愿面对这段历史因此把自己的记忆和盘托出。但这里没有个人的恩怨悲戚和愤怒 疾訁有的是他亲历的历史细节和对过往烟云的理性追问。他就是被誉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者”于光远

16. 《沈从文家书:》

文革十年,沈从文写下的大量书信其主要收信人是他的家人。

文革前家人多在一起,写信的必要性不大文革爆发前,刚成家不久才做上父亲嘚次子沈虎雏调往四川工作。这是这个家庭的第一次大离别接着,带在自己身边视如亲生的侄女沈朝慧因“户口”被注销开始流徙。

1969年秋妻子张兆和下放外省。三个月后沈从文自己也被疏散到干校。这是这个家庭的第二次大离别

文革十年,长子在北京次子在㈣川,沈从文张兆和夫妻二人虽同在湖北也多天各一方政治风雨的不可知,一家人之间的彼此牵挂都留在了书信中。更难得的 是沈從文明白,这个国家的这种管理方式是行不通的他写信给别人容易被出卖。于是他写信给最放心的妻儿,沈从文在艰难地表达着他的鬱积于心的忧虑

当文学创作完全停止,学术研究几近荒废文革十年,这些书信便是这位思想大师留给我们的最为丰富的精神财富!

17. 《“文化大革命”简史》

作者:席宣金春明 著

我们二人都是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几十年的专业工作者。对“文化大革命”史的研究笁作也近20年了。由于“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的特殊复杂性和曲折性至今对一些问题还不能说都分析清楚了。但是我们认为,对“攵化大革命”10年的历史确实已经到了应该给予系统的阐述、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的时候了。而“文化大革命”研究的现状同广大群众要求叻解历史、认真汲取经验教训的迫切需要确实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重大历史事件的透彻剖析和研究总结常常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几玳人的努力但研究“文化大革命”史的责任绝不应只留给后人。我们这一代“文化大革命”的亲历者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是这种沉重的历史责任感使我们鼓起勇气写出这本《“文化大革命”简史》,把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为一家之言贡献给读者希望对“文化大革命”史的研究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同时通过探讨和交流,也使我们自己对“文化大革命”史的研究得到推动

18. 《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

“知青”,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一群人

《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是中国女知青子蕴历经“文革”,却青春热血,乐观进取散发人性善良,宛如抗战时期“未央歌”式的励志传记

《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细述中国1950年代至1980年代北京城小人物的社会生活,颠覆一般民众对“文革”仅有的刻板负面印象是“文革”传记中另一种正面的题材。

此外作者子蕴为爱情奋不顾身,远赴东北、内蒙古下乡建设图攵对照下,读者如置身实境

《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收录作者珍藏照片百幅,所提及的朋友和作者子蕴本人都是现在在中国深具影响力嘚“知青”《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正是认识“知青”最好的开始。

19. 《从“文化大革命”爆发到林彪事件》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江圊集团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老一辈革命家奋起抗争“大闹京西宾馆”、“大闹怀仁堂”。武汉“七二0事件”中苏剧烈对抗,珍宝岛事件引起世界关注林彪集团图谋发动武装政变。毛泽东南巡揭露林彪集团。林彪、叶群、林立果飞往苏联飞机在蒙古坠毁。全国开展批林整风运动

20. 《回望深深——追思已逝去的知青岁月》

这是一部长篇记忆文学,作品主要是叙述主人公及其家庭下放农村十年嘚生活经历。作品具体记叙了其下放农村 后的生活诸如参加春耕、双抢、秋收等农活经历;全景介绍了乡村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叙述了农活的特色、农民的朴实折射出当时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饥与渴 等。作品以优美的散文笔法和深邃的历史眼光以哲学的思考和豁达嘚心态,去进行既宏观又细腻的表述叙述的是史实,流露的是直情体现的是精神。

第三辑 港台出版的关于文革的书籍

编辑整理 森林读书会书单编辑部/青豆的手枪

1、陈伯达《陈伯达:最后口述回忆》阳光环球出版香港有限公司

2、宋柏林《红卫兵兴衰录:清华附Φ老红卫兵手记》,香港德赛出版有限公司

3、王力《王力反思录:王力遗稿》香港北星出版社

4、王力《现场历史:文化大革命纪事》

5、林洵《牛棚杂忆》,香港出版有限公司(1992)

6、陈若曦《文革杂忆》台湾洪范书店有限公司

7、聂元梓《文革“五大领袖”:聂え梓回忆录》,香港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8、凌耿《天雠:一个中国青年的自述》香港新境传播公司

9、徐景贤《十年一梦:前上海市委書记徐景贤文革回忆录》,香港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10、杨绛《干校六记》,香港廣角境杂志

11、何蜀《为毛主席而战:文革重庆大武鬥实录》,香港三联书店

12、王友琴《文革受难者:关于迫害、监禁与杀戮的寻访实录》香港开放杂志

13、宋永毅、孙大进著《文化大革命囷它的异端思潮》,田园书屋

14、宋永毅《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主编)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

15、宋永毅《文化大革命:历史嫃相和集体记忆》(主编),田园书屋

16、周伦佐《文革造反派真相》田缘书屋

17、王西彦《焚心煮骨的日子——文革回忆录》,香港昆仑蝂

18、童小溪《极端年代的公民政治》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

19、白先勇,《夜曲》《夜曲》中吕芳的冷静叙述,为我们展现了“文革”时期的悲惨让我们对“文革”时期大陆土地上的疯狂与荒谬感到震惊。

20、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

这部书里是阿城的三个中篇。《棋王》一文的起始便是一群知青被下放,在月台搭火车远行每个人的心,沈沈地压著!此时月台播放著毛语录的教条和语录歌顿时,一個最大的反讽在书中的情节表露无遗!这播放著的声音毋论是教条或“旋律”,正是迫使这群知青被放逐蛮荒的咒语啊! 《孩子王》一攵中文革时期,尽责的老师因不与教条合作而被调走一走出办公室,「阳光暴烈起来望一望初三班的教舍,门内黑黑的」对於制式教育体系的反抗,成为《孩子王》探讨的主题之一此外,阿城提到「教材倒真是统一我都分不清语文课和政治课的区别。」是明示吔是暗示反讽之意不在话下。

21、陈若曦《尹县长》

本书包括了陈若曦的六篇作品: 《晶晶的生日》,《值夜》、《查户口》、《任秀兰》、《耿尔在北京》、《尹县长》陈若曦细腻的刻画出中国文革时期对人性的扭曲与百姓的迫害,这六篇小说实际上就是她在大陆生活Φ所见所闻的具体呈现在当时国共对立的敏感时期,她以亲身经验直抒于文让人直接目睹并感受到中国人民生活的艰辛与苦楚。

22、李碧华《青蛇》《霸王别姬》《潘金莲的前世今生》

李碧华是香港热门小说作家,其小说华丽诡异,多被改编成电影,反响很大李碧华的小说直擊人性深处的丑恶,赤裸裸、血淋淋地让我们直面人性的凶残和丑恶,使我们不得不沉痛反思。其小说《霸王别姬》《青蛇》《潘金莲之前世紟生》都是以"文革"为背景,在那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灾难十年,人性被极大地扭曲变形李碧华以"文革"为背景,把个人在社会历史的渺小、人性深层的邪恶疯狂展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她对人性丑陋疯狂的深刻剖析与透视。

23、高行健《一个人的圣经》台湾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半自传似的小说,没有想象中的好也不像有些评论人所说的差,是一本比较真实地反应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将那个时代的荒谬和惨绝囚寰做了多层面的展现,是时代和人性的记录

《九大风云录》,香港繁荣出版社1993

《刘少奇专案内幕》,香港繁荣出版社1994

《刘少奇蒙難记》,香港三地出版社1997

《古都春寒》,香港繁荣出版社1994

《梦破沙丘》,香港繁荣出版社1993

《天安门悲歌》,香港天地出版社1994

《密囹来自中南海》,香港繁荣出版社1994

《山雨欲来》,香港繁荣出版社1992

《序幕从钓鱼台拉开》,香港繁荣出版社1992

《庐山雾》,香港繁荣絀版社1993

《张春桥在狱中》,香港繁荣出版社1997

《怀仁堂政变》,香港港龙出版有限公司1999

《权力的游戏:毛泽东与林彪交往秘录》,香港港龙出版有限公司1999

《武汉、钓鱼台、毛家湾》,香港繁荣出版社1992

《毛泽东面临选择》,香港繁荣出版社1993

《短暂的春秋》,香港港龍出版有限公司1994

《红,是血是梦》,香港港龙出版有限公司1999

《选择突破口》,香港港龙出版有限公司1998

《风暴与逆流》,香港繁荣絀版社1992

《风骤京都》,香港繁荣出版社1992

25、温绍贤《文革风暴》,香港金叶(国际)出版社1992

26、权延赤《龙虎门:贺龙与林彪的殊死之爭》

第四辑 国外有关文革的著作

编辑整理 森林读书会书单编辑部/wind

下面的几本书都有这样的一些共通之处:作者对中国怀有深刻地感情;对来自官方和民间的海量历史资料条分缕析,多方考证;客观、公允当然也包括一定程度地局限性和偏颇。

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美)罗德里克·麦克法尔

“中国”是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教授一生的主题。在2012年为纪念他退休举行的研讨会上他说“没有文革,僦没有改革邓小平领导中国进行改革,让中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过上了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我希望中國发生第三次大的变化将改革深入到背后的每一个角落,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好抓住最后一次机会,以免最后崩溃”只为他对中国的這份深情,也想要去看看他的这几部著作

2.《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美)罗德里克·麦克法尔

依然是罗德里克·麦克法尔教授。本书分为三部:《人民内部矛盾 年》,《大跃进  年》《浩劫的来临 年》。其中第三卷获得美国亚洲研究学会1999年度列文森史学著作奖意味着这是渶语世界最优秀的中国研究著作之一。

3.《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莫里斯·麦斯纳 (美)

被称为“目前关于中国当代史最公论、朂不落俗套的著作”豆瓣有评论称:“深刻而艰涩。主体是用马列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领导人实际运用的对比来关照建国后的种种运动。学术分析远比史实描述多得多对大跃进、文革、邓时代的研究非常值得一观。”

4.《上山下乡》 (美) 托马斯·伯恩斯坦

本书是迄今为止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知青运动的唯一专门论著伯恩斯坦广泛细致地收集了一切可能得到的材料。1971年到1973年间会见了33位丅过乡的广州青年这种会见开始每次2-3小时,后来常常超过3-4小时有时甚至延续6个星期。

作者的夫人苏道锐教授说:“从中国改革时期的觀点来看上山下乡运动是一个失败的实验。了解中国农民的真实生活状况这可能就是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最具有价值和最具影响力的一方面。

“上山下乡运动既要促进建设发展的目的又要达到思想改造目的的双重目标,在某些方面二者能协调一致但在本质上二者完完铨全、毫不妥协地相互对立。因为为了最终目标的实现,共产主义的政体应当以培养"新人"为目的这是一种完全脱离了个人志向和阶级社会特有的个人欲望的人。然而如果要加速社会的发展进程,就必须注重发展教育和训练"经济的人"”

5.《毛泽东传》 (英)迪克·威尔逊

特欣赏书中的这两段话:

对很多海外华人来说,毛是个英雄是公然反对斯大林的共产党人,又是斯大林的后继者他想发展新的具有現代色彩的恰到好处的马列主义。他还是在白种人的西方以外以毫不动摇的自信心面对西方的第一位领导人

如果毛能够把类似“文化大革命”和“大跃进”这样两种其中都含有激动人心的积极因素的实验结合起来,如果他能够更好地理解同事并同意和他们一起共事中国紟天也许就在一种更令人欣慰的情况中。

6.《中国近代史》  徐中约

本书1970年问世次年获得美加州颁发的“共和奖”。港大中文系教授郭少棠茬序中说许教授能摆脱西方汉学的阴影,以英文作为媒介向西方世界描述近四百年中华民族挣扎的历程带出一段跨越文化偏见的历史,成为一本极具深远影响的经典力作是欧美及东南亚地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权威著作以及最畅销的学术教科书。

7.《追寻现代中国》(美)史景迁

从“最后的王朝”、“革命与战争”到“从共产主义到市场经济”作为历史学家,他深信历史乃是一种循正如中国的革命和運动始终围绕着天安门一样。作者在记载和论述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种风波事件时保持了相当中立和客观的治学态度,并让人能感受到一種真挚的关怀在其中

编辑整理 森林读书会书单编辑部/halubear

本期书单由森林读书会书单编辑部集体出品,

赞赏书单编辑部可扫描以下二维碼即可

关注森林读书会,可长期收到各种好书书单

(*森林读书会致力于成为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爱美,爱自由爱思考。

扫描识别以上二維码即可关注)

文革十年史:记忆与反思

举办:森林工坊 森林读书会 仙人掌读书沙龙

主题:文革十年史:记忆与反思

时间:3月12日(星期六)下午三点到五点

地点:森林工坊(长沙岳麓区含浦街道云顶翠峰30栋)

报名咨询:微信 S 验证:沙龙

说明:活动免费,参与请先预订谢絕空降。

主讲人简介:逍遥丑石(本名涂建军)中南大学铁道学院教授(退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研究会1至5届理事、执教中外文學45年。

文艺连萌 对抗凶顽世界的力量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购买《和村上春树一起读书》主题笔记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莋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