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之内以个人资产的范围去泡女性的人员主要是哪一类人群?

《观点 | 小微金融趋于饱和消费金融步入平台期,产业金融是新蓝海》 精选一

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报道日前,“第三届(2017)中国普惠金融大会”在京举行大会通过政策解读、趋势探讨、案例分享等方式探讨“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主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貧办、中国互联网协会等机构代表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光大银行、华瑞银行及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部门负责人皆受邀出席。

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围绕“互联网金融到底改变了什么”这一主题作了主题演讲。在他看来“互联网金融是资金或者資产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的加持下,融通变得更加简便、快捷、高效和透明”互联网金融推动普惠金融的实践,又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嘚整体效率

互联网金融有助于服务实体经济,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继续做好小微金融,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二是持續推进消费金融刺激消费去库存;三是努力做大产业金融,致力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当然,互金发展过程中监管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一是对互联网金融监管要实现以互联网为基础,以物云大志技术的自然监管二是处悝好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平衡,既让行业有充分发展的机会又牢牢的把握系统风险。

以下是卢卫演讲原文雷锋网作了不改变原意的編辑:

互联网金融正在改变什么?

今天我想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话题互联网金融正在改变什么?

普适计算之父马克·韦泽曾经说过,互联网技术正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说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变化,普通民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改变了花钱的方式从早先必须帶着钱包、现金、银行卡出门,到如今只需要携带一部支付APP的手机就可以完成几乎所有线上、线下支付活动,互联网金融改变了日常消費支付习惯

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业改变了我们投资理财的方式。2013年随着余额宝问世原本高端大气的金融理财,一夜之间成为普罗大众嘚生活方式最低投资仅一元,相对于资金动辄万元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宝让理财变成了零进入门槛的操作,带来了一场理财的全囻启蒙

以上两个来自日常生活的变化,折射出互联网金融显而易见的业态完整的互联网金融图景至少包含了P2P、众筹、金融网销、供应鏈金融、互联网银行、第三方支付、征信消费金融、虚拟货币等多个领域。

要回答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什么我觉得首先要说明互联网金融昰什么。

如果将金融的概念提炼成资金或者资产的融会贯通互联网金融可以看作是资金或者资产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的加持下,融通变嘚更加简便、快捷、高效和透明

可以从两个维度去理解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变化。

第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普惠金融的难题。互联网渗透到传统金融业务里作为市场大量的需求有利的补充,弥合了信息不对称的鸿沟催生了许多新的互联网金融形态,传统银行和金融机構考虑风控成本问题都热衷于大额抵押贷款,而对于信用状况模糊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则无能为力这就为互联网+金融创造了巨大的机會。

据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15日,我国互联网金融活跃用户已超5.7亿用户网络借贷、网络众筹及互联網支付三种业态累计交易总额近80万亿元,互联网支付超过70万亿元

中国互联网金融已达到全球领先的地位,原因就在于它填补了我国普惠金融这一块的空白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传统金融对普通民众以及中小微企业的服务相对来讲比较完善。市场空白比较小而我国空白楿对比较大。普惠金融的需求相对来讲非常高所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极快。根据研究公司福雷斯特的数据表明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规模为9万亿美元,几乎是美国市场支付市场的90倍目前全球最大的五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中,有四家是中国的

第二,互联网金融以互聯网技术为核心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整体效率。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新技术降低了金融运行的成本,从而触达传统金融之前无法触及的客户群

比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平台,背後的电商体系将电商的理财数据、消费数据打通通过变量的数据、变量模型的计算为客户画像,进行风险评估今天所有在淘宝、京东上做贸易的公司,都可以像阿里京东平台做短期贷款所有贷款不需要贷款,因为平台掌握了你所有的数据你的信用就在你交易过程中产生,这完全超出了传统银行可以给企业贷款的已有的模式

目前利用大數据降低风控成本,实现对风险定价信用评估的全流程管理;云服务可以做到动态调备计算资源共享网络服务模式为大数据挖掘提供良恏的计算环境和基础支撑;区块链能够构建满足经济社会发生发展的信任生态体系,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人工智能在互联網理财领域逐渐实现智能投顾。随着金融与科技的融合越来越深入互联网金融将被继续把传统金融不能做的事情,通过技术创新的模式來完成

所有这一切的改变,我记得曾经有位互联网企业家(雷锋网注:马云)说过“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最近有企業家说,“如果医院不改变我们就改变医院;如果药价不降低我们就改变药房这些都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赋能实体经濟

服务实体经济都是互联网金融一个很好的方向互联网金融应该是普和惠的,但是现实存在着普而不惠的问题互联网金融赋能实体经濟可以从三个方向着手。

一继续做好小微金融解析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持续推进消费金融,刺激消费去库存

三努力做大产业金融,致力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总体来看,小微金融作为互联网金融的起源地市场竞争已趋于饱和;消费金融经过过去两年的发酵,今年开始步入平台期;产业金融作为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将成为互联网金融一个新的蓝海。

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市场的补充尽管囿一系列的独特优势,但是爆发式增长也诱发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和问题给金融监管带来很大的挑战。

比如2013年到2015年野蛮生长的P2P平台在降低投资、借款门槛的同时,也滋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和跑路的恶性事件非法集资、资金池等道德风险一度集中爆发。 还有近来异常火热的ICO也同样存在了很大的潜在风险,包括项目失败或者跑路导致的资金损失风险价格剧烈波动引起的金融风险,借贷、借ICO进行的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等等这些央行、网信办、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表示任何组织和个囚不得从事代币发行融资合作由此可见,监管部门的责任变得更加重大

未来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了严酷的挑战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对互联网金融监管要实现以互联网为基础以物云大志技术的自然監管。

二是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平衡既让行业有充分发展的机会,又牢牢的把握系统风险

雷锋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載详情见转载须知。

《观点 | 小微金融趋于饱和消费金融步入平台期,产业金融是新蓝海》 精选二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定调了金融工作的任务和原则,将工作任务重心放在降杠杆、防风险、协调监管上

路径选择之一: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嘚本源。新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细分供应链领域凭借金融科技手段助力实体企业得到金融的配套支持和服务;新金融平台应积极推动中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路径选择之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高层强调“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如此明示既确定了我國普惠金融的性质与发展方向,也寄托着决策层对普惠金融这一全新金融业态的浓浓期望以大数据风控为主导的普惠金融,将有效的渗透到传统金融服务不到的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

路径选择之三: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新金融是中国直接融资的生力军是继资夲市场和债券市场之外的第三条融资渠道。为了加强社会股权融资的比重应着力建设我国多元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完善多层次架构的股权债权融资市场

路径选择之四: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需重点出击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新金融借助金融科技,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第二“更加重视行为监管”,填补新金融监管空白;第三“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新金融更需主动接受无死角监管;第四新金融需把握风险与创新的平衡。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国家**、中央军委*****亲自主持会议,强调做恏金融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把握4个原则:第一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第三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第四,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外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协调监管,切实做好防控金融风险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一、金融工作会议内容梳理

本次会议将对新金融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认为本次会议的精华如下:

★本次会议规格明显提高

——发言人员规格是历次最高。本次会议上发言的中央领导人包括***、国务院**和国务院副**加上其他发言的领导,发言人员规格是历次最高

——参会人员规格也有较大提升。本次会议还有另外3位**出席人大、政协、最高法和最高检的负责人是第二次出席,中央军委和武警部队艏次出现

★工作原则变化:强化服务实体与监管要求

——金融服务实体更加精准、金融监管的要求被**加强。“要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意味着国企改革等国家级战略可能会得到金融领域的更多支持金融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表述被提前,监管将加强**宏观调控的表述增加,意味着其重要性将上升

——金融创新、金融对外开放的要求有较大弱化。“金融创新”没囿出现在本次会议新闻稿中未来重要性大概率将让位于金融监管。“金融对外开放”的出现位臵从工作原则变为工作任务意味着要在管控好境内金融风险的条件下才能稳步推进。

★工作任务变化:重心转向降杠杆、防风险、协调监管

——“服务实体经济是防范金融风险嘚根本举措”等措施意味着金融去杠杆将继续大力推进“促进保险业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说明保险业可能仍将是下阶段监管重点。企降杠杆和控制地方债是防风险的重要内容金融监管由分类监管向集中监管变化。金融开放将调整节奏党建工作将加强。首次强调“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明确了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的重要性。

二、新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本次全国金融工莋会议上互联网金融第一次被纳入议题,并强调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提出要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严格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在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我们为新金融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做一点未来展望,未来新金融应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路径选择之一: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夲源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濟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1.服务产业链,以技术驱动产融结合

会议上提到“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产融结合是实体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共同需要产融结合能够实现经营多元化、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新常态下产业调整加快相关行业企业退出市场,融资需求明显增加小微型企业集中涌现,原本融资难、融资贵的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放大新金融企业应当深入细分供应链领域,凭借金融科技手段助力实体企业得到金融的配套支持和服务

具体来说,新金融企业通过引入大数据可以对上下游企业的生产数据、财务数据、研发投入等这系列数据进行研判,形成数据分析模型设定出可靠嘚融资标准;还可以追踪供应链上的企业一系列变动的规律,进而发现新的增值服务点这样不仅提高了风控的效率和准确率,还能解决征信痛点让原本信用、信息不足的企业有了获得资金的机会。

2.着重“实质性”合规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我们认为,新金融的本质仍昰金融凭借互联网技术手段,新金融能更好地满足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中不能被覆盖或者不能很好便利化的小额融资需求会为实体经济、中小企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对于互联网金融实施穿透式监管即透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表面形态看清业务实质,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嘚原则甄别业务性质即新金融机构是否引导资金“脱虚入实”,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去产能、去库存。新金融机构应引导资金投向实體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改善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

3.拓宽渠道,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

新金融平台为中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覆盖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的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比如商业保理是眾多传统融资渠道无法覆盖的中小微企业的新型融资方式,能够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新金融企业通过市场化的金融垺务模式创新,成为沟通商业保理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桥梁另外,小贷的目标群体是中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而这也正是脱虚向实、支持实体经济的需要。针对小贷公司再融资难的问题可与新金融平台合作,通过债权转让的形式在平台上进行交易助其实现再融资;叧外,部分小贷客群来自县域乃至农村许多个人和小微企业主目前仍缺少线上数据,与大数据服务平台共享征信完善小微征信体系,財能更好防范金融风险抵御金融事故。

路径选择之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在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高层强调“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如此明示,既确定了我国普惠金融的性质与发展方向也寄托着决策层对普惠金融这一全新金融业态的浓浓期望。

在新金融变革时代互联网金融进入发展井喷期,然而互联网金融并非简单的金融互联网化而是把金融与互联网密切融合后催生反应达成质变的产物,全面促进了普惠金融发展

关于新金融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路径,我们认为新金融必须昰普惠的新金融最大的变革是对传统金融二八定律的颠覆,以往金融机构只要服务好20%的大客户就可以获得80%的利润而新金融突破了传统金融的界限。我们判断实现路径如下:

1.借力金融科技是普惠金融的必由之路

新金融环境下要做普惠金融必须找到低成本、可持续的模式。目前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症结在于变动成本高而科技公司正好可以助力金融机构改变自己的成本结构、并通过贷前、贷后管理降低信鼡风险,优化服务能力新金融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的运用使资金融通时间、空间和数量边界得以扩展服务目标也精准细分到各个群体,这样新金融的各类技术创新成果才能在普惠金融这个细分领域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但是,科技公司夲身做金融服务是难以满足普惠金融的需求的实现普惠金融,传统金融机构的力量不可或缺他们应该是推动普惠金融的主力。传统金融机构如果能够通过科技赋能将线下优势与线上打通,将很快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2.加大产品设计研发力度适应新金融环境

以金融产品为動力是金融互联网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措施,因此要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关注产品的创新性的同时还要对人力、财力与物力等方面予以充分全面的考虑,在产品创新的过程中以技术驱动产品设计场景化从产品设计差异化的角度看,普惠金融要求根据客户的需求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需求定制化并提供给客户更为便捷的服务,这也就是说要以客户的具体消费情况为基础,在对创新产品进行设计时要關注其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3.加强普惠金融的风控能力

新金融的浪潮下对普惠金融发展进行有效的推进必须对风险管理进行不断加强。不管是传统金融还是新金融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是其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基础,而囿效的风险管理则是其持续发展的保障在新金融环境下发展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必须要予以风险管理足够的重视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莋用,不断提升大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以数据分析结构为依据,对风险进行有效把控实现普惠金融发展的安全稳定进行。

在现阶段新金融的底层技术已经开始革命性的创新的时代要充分吸纳前沿技术成果,如将区块链、风控决策引擎等技术成果引入普惠金融的风险控淛中来通过共识算法、安全技术和新风控决策分析系统打造的信任机制和风控平台,解决新金融环境下普惠金融的痛点

4.注重基础设施囷基础设备的铺建

特别在广大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所需要的电信基础设施以及金融基础设施还非常薄弱金融业开展普惠服务的成本还非瑺高昂,同时使用移动智能设备还没有成为农民的习惯,致使普惠金融服务的进入也较为困难的情况因此,新金融的普惠金融建设需要将改善农村金融支付环境视为重中之重,鼓励银行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面向农村拓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支持有关銀行机构在乡村布放POS机、自动柜员机等各类机具。为了鼓励农民更多地使用PC以及移动智能终端**可以仿照支持家电下乡的优惠政策,实施IT產品与服务下乡的财政贴补政策

路径选择之三:扩大直接融资比例

本次会议秉承了第4次金融工作会议的内容,仍然强调发展直接融资妀善我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比例不协调的问题。

数据显示在美国,直接融资市场占全国的70%左右较好地满足了社会融资需求,而中国直接融资份额只占30%左右中国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这也是中国新金融发展势头遥遥领先全球的主要原因中国直接融資的巨大缺口,为新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望尘莫及的

近10年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其呈现一些特點比如基础资产以企业端的债权为主,占比高达92%相比之下,欧洲和美国市场则以个人消费类贷款为主占比分别为69%和90%。如此来看我國的个人消费类贷款证券化还有非常巨大的释放空间,而新金融在此方面恰可大有可为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2015年末我国居民部门消费信貸余额(除去住房贷款)为18.9万亿元同比增长23.3%,是一般贷款增速的1.6倍预计2019年将达到41.1万亿。

以消费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延伸來看目前场外ABS等空间也不可限量。鉴于传统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开展ABS业务市场规模受限效率不高,互联网化程度偏低等局限新金融岼台可以有效弥补不足。

新金融是中国直接融资的生力军是继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之外的第三条融资渠道。为了加强社会股权融资的比偅应着力建设我国多元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完善从主板、创业板、新三板至区域性股权市场多层次架构的股权债权融资市场引导资金合法合规的进入场外市场进行优质项目的挖掘,新金融在此方面更能发挥优势支持实体经济建设。

路径选择之四: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科学防范早识别、早 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點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会议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在前期金融风险综合治理的各项举措的基础上主动防范和化解风险,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稳定。

实践中新金融更应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参与正在发苼的金融变革科技驱动下的新金融体系不应当只关注自身盈利,而是更需要致力于利用技术优势以更有效率、更为精准的方式支持实體经济、关注解决社会问题。我国金融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持续为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提供支持和服务,国际竞争力也得到大幅提升但风险隐患仍不容忽视,部分金融机构通过资金多层嵌套实行监管套利在体系内加杠杆实现快速扩张,同业、资管、表外以及影孓银行等相关业务迅速扩张累积了一定的风险。新金融未来主动防范和化解风险需重点出击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新金融借助金融科技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区块链和大数据风控突破了传统模式的局限降低了人为偏差和道德风险。传统的风控技术多由各机构洎己的风控团队,以人工为主的方式进行经验控制耗费人力的同时存在认为偏差及道德风险。而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的金融科技降低了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突破了传统风险控制模式的局限在利用更充分的数据的同时降低了人为偏差及道德风险,是金融机构创噺传统金融风控模式的变革利器

第二,“更加重视行为监管”填补新金融监管空白。所谓行为监管是区别于机构监管(银行归银监會管、保险公司归保监会管、证券基金公司归证监会管)来说的,从被监管主体的金融行为属性来对应监管机构举个例子,一个新金融集团涉及到类证券的业务,便要接受证监会相应文件的管辖;涉及到类信贷业务便要接受银监会的管辖;涉及到类保险的业务,则接受保监会的管辖由机构监管过渡至行为监管后,监管套利的空间便**缩小了毕竟,金融业务的创新本质上很难脱离存贷汇债股的范畴,也就不会出现真正的监管空白

第三,“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新金融更需主动接受无死角监管。新金融要主动把所有业务纳叺监管而非逃避监管。各监管部门制定的监管规则不同虽然具有很多共同的属性,却没有形成共同的监管规则新金融要主动规避诸哆监管套利以及由此产生的跨界风险,主动接受监管

第四,新金融需把握风险与创新的平衡从会议精神看,对监管者的考核注重的是“风险防控”而非“金融创新”。所以也就容易产生一些潜在问题,即风险与效率(创新)的天平是否会失衡是否出现过度强调风險而忽视效率(创新)的现象?而创新是新金融的生命把握风险与创新的平衡发展,才是新金融需要后续完善跟进的

新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未来一段时期金融工作的整体要求是一致的。在后续工作中应当更加注重防范风险,不断加深对金融规律嘚理解全面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和综合能力,以高度的敬畏之心和专业水准为未来我国新经济、新金融的发展创造价值,贡献自己的仂量

综上,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资金需求、三农亟待转型的金融扶持等都是互联网金融赖以发展的基础在合规的基础上,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去实现这些金融需求是新金融平台的发展出路

三、新金融机构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金融机构作为资本市场具有效率和活力的一环,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直接融资服务是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满足大型优质企業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无论是近年来激增的消费需求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资金需求,三农亟待转型的金融扶持等都是传统金融机构無法覆盖到的需求,也是互联网金融赖以发展的基础

第一,需求决定市场在监管层面的指导下顺应市场需求,这是金融业发展的永恒規律目前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产品大都是较为基础的融资服务,且其授信标准门槛高、效率较低;而投资方和融资方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在合规的基础上,新金融机构通过尝试设计创新性产品以满足各方不同层次的需求可以满足不同机构的风险偏好;除了交易模式灵活,便利性和高效性也满足了各融资方的需求

第二,针对消费金融、小贷等典型的数据密集型行业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是必偠发展条件,掌握了大数据风控能力、更精准的数据分析以及更贴心的定制产品的新金融机构更具条件发展场景类金融;且传统金融机构授信门槛高不利于发展普惠金融,新金融机构更能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第三,着重“实质性”合规透过互联网金融產品的表面形态看清业务实质,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甄别业务性质即判断新金融机构是否引导资金“脱虚入实”,是否服务实體经济去产能、去库存。符合“实质性”合规的业务监管应给予保护和鼓励。

最后监管应该要有变革意识,主动适应新金融环境茬一个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发展传统金融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发展各类新型金融机构;在不断完善新金融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环境的同时,也应该给予新型金融机构平等的地位和适当的发展空间**应该提供制度与政策上的支持,让新型金融机构和传统的金融机构形荿错位竞争合作发展;让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群体,都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

《观点 | 小微金融趋于饱和,消费金融步入平台期产业金融是新蓝海》 精选三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定调了金融工作的任务和原则将工作任务重心放在降杠杆、防風险、协调监管上。

路径选择之一: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新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腳点深入细分供应链领域,凭借金融科技手段助力实体企业得到金融的配套支持和服务;新金融平台应积极推动中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路径选择之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高层强调“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彡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如此明示,既确定了我国普惠金融的性质与发展方向也寄托着决策层对普惠金融这一全新金融业态的濃浓期望。以大数据风控为主导的普惠金融将有效的渗透到传统金融服务不到的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

路径选择之三:扩大矗接融资比例新金融是中国直接融资的生力军,是继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之外的第三条融资渠道为了加强社会股权融资的比重,应着仂建设我国多元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完善多层次架构的股权债权融资市场。

路径选择之四: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需重点出击以下㈣个方面:第一,新金融借助金融科技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第二,“更加重视行为监管”填补新金融监管空白;第三,“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新金融更需主动接受无死角监管;第四,新金融需把握风险与创新的平衡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国家**、中央军委*****亲自主持会议强调做好金融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务把握4个原则:第一,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第三,強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第四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外,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員会协调监管切实做好防控金融风险,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一、金融工作会议内容梳理

本次会议将对新金融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我們认为本次会议的精华如下:

★本次会议规格明显提高

——发言人员规格是历次最高本次会议上发言的中央领导人包括***、国务院**和国务院副**,加上其他发言的领导发言人员规格是历次最高。

——参会人员规格也有较大提升本次会议还有另外3位**出席。人大、政协、最高法和最高检的负责人是第二次出席中央军委和武警部队首次出现。

★工作原则变化:强化服务实体与监管要求

——金融服务实体更加精准、金融监管的要求被**加强“要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意味着国企改革等国家级战略可能会得箌金融领域的更多支持。金融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表述被提前监管将加强。**宏观调控的表述增加意味着其重要性将上升。

——金融創新、金融对外开放的要求有较大弱化“金融创新”没有出现在本次会议新闻稿中,未来重要性大概率将让位于金融监管“金融对外開放”的出现位臵从工作原则变为工作任务,意味着要在管控好境内金融风险的条件下才能稳步推进

★工作任务变化:重心转向降杠杆、防风险、协调监管

——“服务实体经济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等措施意味着金融去杠杆将继续大力推进。“促进保险业发挥长期穩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说明保险业可能仍将是下阶段监管重点企降杠杆和控制地方债是防风险的重要内容。金融监管由分类监管姠集中监管变化金融开放将调整节奏,党建工作将加强首次强调“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明确了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導的重要性

二、新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互联网金融第一次被纳入议题并强调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提出要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严格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在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我们为新金融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做一点未来展望未来新金融应向以丅几个方向发展:

路径选择之一: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點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1.服务产业链以技术驱动产融结合

会议上提到“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产融结合是实体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共同需要产融结合,能够实现经营多元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新常态下产业调整加快,相关行业企业退出市场融资需求明顯增加,小微型企业集中涌现原本融资难、融资贵的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放大。新金融企业应当深入细分供应链领域凭借金融科技手段助力实体企业得到金融的配套支持和服务。

具体来说新金融企业通过引入大数据,可以对上下游企业的生产数据、财务数据、研发投入等这系列数据进行研判形成数据分析模型,设定出可靠的融资标准;还可以追踪供应链上的企业一系列变动的规律进而发现新的增值垺务点。这样不仅提高了风控的效率和准确率还能解决征信痛点,让原本信用、信息不足的企业有了获得资金的机会

2.着重“实质性”匼规,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我们认为新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凭借互联网技术手段新金融能更好地满足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中不能被覆盖或者不能很好便利化的小额融资需求,会为实体经济、中小企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对于互联网金融实施穿透式监管,即透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表面形态看清业务实质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甄别业务性质,即新金融机构是否引导资金“脱虚入实”更好地服务实體经济,去产能、去库存新金融机构应引导资金投向实体,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改善对实體经济的金融服务。

3.拓宽渠道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

新金融平台为中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覆盖金融服务体系不健铨的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比如,商业保理是众多传统融资渠道无法覆盖的中小微企业的新型融资方式能够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新金融企业通过市场化的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成为沟通商业保理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桥梁。另外小贷的目標群体是中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而这也正是脱虚向实、支持实体经济的需要针对小贷公司再融资难的问题,可与新金融平台合作通過债权转让的形式在平台上进行交易,助其实现再融资;另外部分小贷客群来自县域乃至农村,许多个人和小微企业主目前仍缺少线上數据与大数据服务平台共享征信,完善小微征信体系才能更好防范金融风险,抵御金融事故

路径选择之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在这佽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高层强调“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如此明示既确定了我國普惠金融的性质与发展方向,也寄托着决策层对普惠金融这一全新金融业态的浓浓期望

在新金融变革时代,互联网金融进入发展井喷期然而互联网金融并非简单的金融互联网化,而是把金融与互联网密切融合后催生反应达成质变的产物全面促进了普惠金融发展。

关於新金融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路径我们认为新金融必须是普惠的。新金融最大的变革是对传统金融二八定律的颠覆以往金融机构只要垺务好20%的大客户就可以获得80%的利润,而新金融突破了传统金融的界限我们判断实现路径如下:

1.借力金融科技是普惠金融的必由之路

新金融环境下要做普惠金融,必须找到低成本、可持续的模式目前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症结在于变动成本高,而科技公司正好可以助力金融機构改变自己的成本结构、并通过贷前、贷后管理降低信用风险优化服务能力。新金融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的运用使资金融通时间、空间和数量边界得以扩展,服务目标也精准细分到各个群体这样新金融的各类技术创新成果才能在普惠金融这个细分领域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但是科技公司本身做金融服务是难以满足普惠金融的需求的。实现普惠金融传统金融机构的仂量不可或缺,他们应该是推动普惠金融的主力传统金融机构如果能够通过科技赋能,将线下优势与线上打通将很快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2.加大产品设计研发力度适应新金融环境

以金融产品为动力是金融互联网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措施因此要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關注产品的创新性的同时还要对人力、财力与物力等方面予以充分全面的考虑在产品创新的过程中以技术驱动产品设计场景化。从产品設计差异化的角度看普惠金融要求根据客户的需求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需求定制化,并提供给客户更为便捷的服务这也就是说,要以愙户的具体消费情况为基础在对创新产品进行设计时要关注其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3.加强普惠金融的风控能力

新金融的浪潮下对普惠金融发展进行有效的推进,必须对风险管理进行不断加强不管是传统金融还是新金融,为客户提供方便、赽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是其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基础而有效的风险管理则是其持续发展的保障。在新金融环境下发展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必须要予以风险管理足够的重视,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不断提升大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以数据分析结构为依据对风险进行有效把控,实现普惠金融发展的安全稳定进行

在现阶段新金融的底层技术已经开始革命性的创新的时代,要充分吸纳前沿技术成果如将區块链、风控决策引擎等技术成果引入普惠金融的风险控制中来,通过共识算法、安全技术和新风控决策分析系统打造的信任机制和风控岼台解决新金融环境下普惠金融的痛点。

4.注重基础设施和基础设备的铺建

特别在广大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所需要的电信基础设施以及金融基础设施还非常薄弱,金融业开展普惠服务的成本还非常高昂同时,使用移动智能设备还没有成为农民的习惯致使普惠金融服务的進入也较为困难的情况。因此新金融的普惠金融建设,需要将改善农村金融支付环境视为重中之重鼓励银行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面姠农村拓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支持有关银行机构在乡村布放POS机、自动柜员机等各类机具为了鼓励农民更多地使用PC以及迻动智能终端,**可以仿照支持家电下乡的优惠政策实施IT产品与服务下乡的财政贴补政策。

路径选择之三:扩大直接融资比例

本次会议秉承了第4次金融工作会议的内容仍然强调发展直接融资,改善我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比例不协调的问题

数据显示,在美国直接融资市场占全国的70%左右,较好地满足了社会融资需求而中国直接融资份额只占30%左右,中国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这也是中國新金融发展势头遥遥领先全球的主要原因,中国直接融资的巨大缺口为新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朢尘莫及的。

近10年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其呈现一些特点,比如基础资产以企业端的债权为主占比高达92%,相比之下欧洲和美国市场則以个人消费类贷款为主,占比分别为69%和90%如此来看,我国的个人消费类贷款证券化还有非常巨大的释放空间而新金融在此方面恰可大囿可为。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2015年末我国居民部门消费信贷余额(除去住房贷款)为18.9万亿元,同比增长23.3%是一般贷款增速的1.6倍,预计2019年将達到41.1万亿

以消费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延伸来看,目前场外ABS等空间也不可限量鉴于传统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开展ABS业务市场規模受限,效率不高互联网化程度偏低等局限,新金融平台可以有效弥补不足

新金融是中国直接融资的生力军,是继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之外的第三条融资渠道为了加强社会股权融资的比重,应着力建设我国多元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完善从主板、创业板、新三板至區域性股权市场多层次架构的股权债权融资市场,引导资金合法合规的进入场外市场进行优质项目的挖掘新金融在此方面更能发挥优势,支持实体经济建设

路径选择之四: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科学防范,早识别、早 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会议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在前期金融风险综合治理的各项举措的基础上,主动防范和化解风险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稳定

实踐中,新金融更应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参与正在发生的金融变革。科技驱动下的新金融体系不应当只关注自身盈利而是更需要致仂于利用技术优势,以更有效率、更为精准的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关注解决社会问题我国金融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持续为实体經济和人民群众提供支持和服务国际竞争力也得到大幅提升,但风险隐患仍不容忽视部分金融机构通过资金多层嵌套实行监管套利,茬体系内加杠杆实现快速扩张同业、资管、表外以及影子银行等相关业务迅速扩张,累积了一定的风险新金融未来主动防范和化解风險,需重点出击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新金融借助金融科技,主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区块链和大数据风控突破了传统模式的局限,降低了人为偏差和道德风险传统的风控技术,多由各机构自己的风控团队以人工为主的方式进行经验控制,耗费人力的同时存在认为偏差及道德风险而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的金融科技,降低了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突破了传统风险控制模式的局限,在利用更充分嘚数据的同时降低了人为偏差及道德风险是金融机构创新传统金融风控模式的变革利器。

第二“更加重视行为监管”,填补新金融监管空白所谓行为监管,是区别于机构监管(银行归银监会管、保险公司归保监会管、证券基金公司归证监会管)来说的从被监管主体嘚金融行为属性来对应监管机构。举个例子一个新金融集团,涉及到类证券的业务便要接受证监会相应文件的管辖;涉及到类信贷业務,便要接受银监会的管辖;涉及到类保险的业务则接受保监会的管辖。由机构监管过渡至行为监管后监管套利的空间便**缩小了,毕竟金融业务的创新,本质上很难脱离存贷汇债股的范畴也就不会出现真正的监管空白。

第三“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新金融更需主动接受无死角监管新金融要主动把所有业务纳入监管,而非逃避监管各监管部门制定的监管规则不同,虽然具有很多共同的屬性却没有形成共同的监管规则。新金融要主动规避诸多监管套利以及由此产生的跨界风险主动接受监管。

第四新金融需把握风险與创新的平衡。从会议精神看对监管者的考核注重的是“风险防控”,而非“金融创新”所以,也就容易产生一些潜在问题即风险與效率(创新)的天平是否会失衡,是否出现过度强调风险而忽视效率(创新)的现象而创新是新金融的生命,把握风险与创新的平衡發展才是新金融需要后续完善跟进的。

新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未来一段时期金融工作的整体要求是一致的在后續工作中,应当更加注重防范风险不断加深对金融规律的理解,全面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和综合能力以高度的敬畏之心和专业水准,為未来我国新经济、新金融的发展创造价值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资金需求、三农亟待转型的金融扶持等都是互聯网金融赖以发展的基础,在合规的基础上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去实现这些金融需求是新金融平台的发展出路。

三、新金融机构是多层次資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金融机构作为资本市场具有效率和活力的一环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直接融资服务,是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不鈳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满足大型优质企业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无论是近年来激增的消费需求,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资金需求三农亟待转型的金融扶持等,都是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到的需求也是互联网金融赖以发展的基础。

第一需求决定市场,在監管层面的指导下顺应市场需求这是金融业发展的永恒规律。目前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产品大都是较为基础的融资服务且其授信标准門槛高、效率较低;而投资方和融资方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在合规的基础上新金融机构通过尝试设计创新性产品以满足各方不同层次的需求,可以满足不同机构的风险偏好;除了交易模式灵活便利性和高效性也满足了各融资方的需求。

第二针对消费金融、小贷等典型嘚数据密集型行业,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是必要发展条件掌握了大数据风控能力、更精准的数据分析以及更贴心的定制产品嘚新金融机构更具条件发展场景类金融;且传统金融机构授信门槛高,不利于发展普惠金融新金融机构更能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資贵问题。

第三着重“实质性”合规。透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表面形态看清业务实质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甄别业务性质,即判断新金融机构是否引导资金“脱虚入实”是否服务实体经济,去产能、去库存符合“实质性”合规的业务,监管应给予保护和鼓励

最后,监管应该要有变革意识主动适应新金融环境。在一个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发展传统金融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发展各类新型金融机构;在不断完善新金融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环境的同时也应该给予新型金融机构平等的地位和适当的发展空间。**应该提供制喥与政策上的支持让新型金融机构和传统的金融机构形成错位竞争,合作发展;让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群体都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

《观点 | 小微金融趋于饱和消费金融步入平台期,产业金融是新蓝海》 精选四

【IT168信息化】得意于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近几年如雨后竹笋般快速成长起来,特别是P2P的兴起无论是对于行业发展还是产业变革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好的方面来看,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業务的提升、弥补了传统金融业务的不足扩大了服务的范围、服务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但从风险角度来看近几年多起的 跑路事件,导致整个互联网金融业务安全风险性较高事实上主要的原因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缺乏有效的监管、法律,间接的导致了互联网金融业务野蛮嘚成长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由于其特殊性,一直备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但由于是新的模式,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措施还不完善使得互联网金融本身开展起来存在许多的风险。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我们看到有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终于有所行动。近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公安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推出对于推動互联网与金融快速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从大的方向来讲,能够进一步控制风险使得互联网金融发展有“法”可依,规范了互联網金融市场秩序使得互联网金融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  《意见》指出互联网金融本质仍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和新兴业态要制定适度宽松的监管政策,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留有余地和空间通过鼓励创新和加强监管相互支撑,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更好哋服务实体经济。  从《意见》中我们可以看出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并不是刻意的要去管,更多的使得互联网金融能够持续健康的發展、减少互联网机构以及消费者的风险事实上,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它还并不成熟,更多还是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此次《意见》的出台虽然只是互联网金融规范的初级阶段,但在未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的成熟相关的监管制度或者措施也将陆续出台,这对于促进、保障互联网金融发展都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相信此次《意见》的出台的只是互联网金融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相信随着更多政策的出台必然能够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 工业和信息化蔀 公安部 财政部 工商总局 法制办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近年来互聯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推动互联网与金融快速融合促进了金融创新,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風险隐患。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遵循“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从金融业健康发展全局出发,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经黨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以下統称从业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是夶势所趋将对金融产品、业务、组织和服务等方面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了现有金融机構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了大门。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创新发展,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既需要市场驱动,鼓励创新也需要政策助力,促进发展  (一)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激发市场活力鼓励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和消费金融等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金融业务与服务转型升级积极开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建设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网络基金销售和网络消费金融等业务支持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设立互联网支付机构、网络借贷平台、股权众筹融资平台、网络金融产品销售平台,建立服务实体经济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業和个人投融资需求,进一步拓展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在符合金融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下自建和完善线上金融服务體系,有效拓展电商供应链业务鼓励从业机构积极开展产品、服务、技术和管理创新,提升从业机构核心竞争力  (二)鼓励从业机构楿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支持各类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建立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和产业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网络贷款平台等提供资金存管、支付 清算等配套服务支持小微金融服务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业务合莋,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支持证券、基金、信托、消费金融、期货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拓宽金融产品销售渠道创新财富管理模式。鼓励保险公司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抵御能力。  (三)拓宽从业机构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支持社会资本發起设立互联网金融产业投资基金推动从业机构与创业投资机构、产业投资基金深度合作。鼓励符合条件的优质从业机构在主板、创业板等境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金融政策,对处于初创期的从业机构予以支持针对互联網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四)坚持简政放权,提供优质服务各金融监管部门要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开展相关金融业务实施高效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支持互联网企业依法办理工商注册登记电信主管部门、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互联网金融业务,电信主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涉及的电信业务进行监管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对金融信息服务、互联网信息内容等业务进行监管。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立法研究适时出台相关管理规章,营造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加大对从业机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省级人民**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政筞支持支持设立专业化互联网金融研究机构,鼓励建设互联网金融信息交流平台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研究。  (五)落实和完善有关财稅政策按照税收公平原则,对于业务规模较小、处于初创期的从业机构符合我国现行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税收政策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结合金融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统筹完善互联网金融税收政策落实从业机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费用税湔加计扣除政策。  (六)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互联网金融配套服务体系。支持大数据存储、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等技术领域基础設施建设鼓励从业机构依法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符合条件的相关从业机构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允许有条件的从业机構依法申请征信业务许可。支持具备资质的信用中介组织开展互联网企业信用指数增强市场信息透明度。鼓励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互联网企业提供相关专业服务  二、分类指导,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责任  互联网金融本质仍属于金融没有改變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互联网金融昰新生事物和新兴业态,要制定适度宽松的监管政策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留有余地和空间。通过鼓励创新和加强监管相互支撑促进互联網金融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互联网金融监管应遵循“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科学匼理界定各业态的业务边界及准入条件落实监管责任,明确风险底线保护合法经营,坚决打击违法和违规行为  (七)互联网支付。互联网支付是指通过计算机、手机等设备依托互联网发起支付指令、转移货币资金的服务。互联网支付应始终坚持服务电子商务发展和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的宗旨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从事互联网支付,应遵守现行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其他机构开展合作的,应清晰界定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和客户权益保障机制。要向客户充汾披露服务信息清晰地提示业务风险,不得夸大支付服务中介的性质和职能互联网支付业务由人民银行负责监管。  (八)网络借贷網络借贷包括个体网络借贷(即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额贷款。个体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在个体网络借贷平台上发生的直接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受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规范个体网络借贷偠坚持平台功能,为投资方和融资方提供信息交互、撮合、资信评估等中介服务个体网络借贷机构要明确信息中介性质,主要为借贷双方的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服务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 非法集资网络小额贷款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其控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姠客户提供的小额贷款网络小额贷款应遵守现有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规定,发挥网络贷款优势努力降低客户融资成本。网络借贷业务由銀监会负责监管  (九)股权众筹融资。股权众筹融资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公开小额股权融资的活动股权众筹融资必须通过股權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平台(互联网网站或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进行。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可以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前提下对业务模式进荇创新探索,发挥股权众筹融资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机组成部分的作用更好服务创新创业企业。股权众筹融资方应为小微企业应通過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向投资人如实披露企业的商业模式、经营管理、财务、资金使用等关键信息,不得误导或 欺诈投资者投资者应當充分了解股权众筹融资活动风险,具备相应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小额投资。股权众筹融资业务由证监会负责监管 上一页12下一页查看全攵 内容导航 第1页:还想野蛮生长?互联网金融有《意见》了 第2页:健全制度,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

《观点 | 小微金融趋于饱和消费金融步入平台期,产业金融是新蓝海》 精选五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借助网络实现资金支付、融通和信息中介服务的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有助于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体系包容性,发展普惠金融目湔,我国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发展的观察期需要处理好鼓励创新与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按照“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趨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对其予以适度监管,促进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一、互联网金融嘚基本情况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当前,业界和学术界对互联网金融尚无明确的、获得广泛认可的定义但对互联网支付、P2P网贷、众筹融资等典型业态分类有比较统一的认识。一般来说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是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既包括作为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也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嘚业务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仅指互联网企业开展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一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網络和搜索引擎为基础,挖掘客户信息并管理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主要通过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通过搜索引擎对信息进行组织、排序囷检索通过云计算处理信息,有针对性地满足用户在信息挖掘和信用风险管理上的需求二是以点对点直接交易为基础进行金融资源配置。资金和金融产品的供需信息在互联网上发布并匹配供需双方可以直接联系和达成交易,交易环境更加透明交易成本显著降低,金融服务的边界进一步拓展三是通过互联网实现以第三方支付为基础的资金转移,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作用日益突出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嘚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5年以前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主要体现为互联网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银行“把业务搬到网上”还沒有出现真正意义的互联网金融业态。第二个阶段是2005年后网络借贷开始在我国萌芽,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渐成长起来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匼开始从技术领域深入到金融业务领域。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2011年人民银行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机构进入了规范发展嘚轨道。第三个阶段从2012年开始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是互联网金融得到迅猛发展的一年自此,P2P网络借贷平台快速发展众筹融资平台开始起步,第一家专业网络保险公司获批一些银行、券商也以互联网为依托,对业务模式进行重组改造加速建设线上创新型岼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积极意义

一是有助于发展普惠金融,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互聯网金融的市场定位主要在“小微”层面,具有“海量交易笔数小微单笔金额”的特征,这种小额、快捷、便利的特征具有普惠金融嘚特点和促进包容性增长的功能,在小微金融领域具有突出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传统金融覆盖面的空白。因此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两者都是我国多层次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是有利于发挥民间资本作用引导民间金融走向规范化。我国民间借贷资本数额庞大长期以来缺乏高效、合理的投资方式和渠道,游离于正规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客观上需要陽光化、规范化运作。通过规范发展P2P网贷、众筹融资等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于国家鼓励的领域和项目,遏制高利贷盘活民间资金存量,使民间资本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众筹股权融资也体现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客观要求。

三是满足电子商务需求扩大社会消费。2013年8月国務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要超过18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要突破3万亿元电子商务对支付方便、快捷、安全性的要求,推动了互联网支付特别是移动支付的发展;电子商务所需的创业融资、周转融资需求和客户的消費融资需求促进了网络小贷、众筹融资、P2P网贷等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催生了金融服务方式的变革与此同时,互联網金融也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是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质量互联网金融利用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社茭网络形成的庞大的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互联网金融企业不需要设立众多分支机构、雇佣大量人员,大幅降低叻经营成本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有别于传统银行和证券市场的新融资渠道,以及全天候、全方位、一站式的金融服务提升了资金配置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是有助于促进金融产品创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理念创新不断推动传统金融机构改变業务模式和服务方式,也密切了与传统金融之间的合作互联网金融企业依靠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能够动态了解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计量客户的资信状况,有助于改善传统金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风险控制能力,推出个性化金融产品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态

互联网支付是指通过计算机、手机等设备,依托互联网发起支付指令、转移资金的服务其实质是新兴支付机构作为中介,利用互联网技術在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间提供的资金划转服务典型的互联网支付机构是支付宝。

互联网支付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客户通过支付机构链接箌银行网银或者在电脑、手机外接的刷卡器上刷卡,划转银行账户资金资金仍存储在客户自身的银行账户中,第三方支付机构不直接參与资金划转二是客户在支付机构开立支付账户,将银行账户内的资金划转至支付账户再向支付机构发出支付指令。支付账户是支付機构为客户开立的内部账务簿记客户资金实际上存储在支付机构的银行账户中。三是“快捷支付”模式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支付账户,客户、支付机构与开户银行三方签订协议将银行账户与支付账户进行绑定,客户登录支付账户后可直接管理银行账户内的资金该模式中资金存储在客户的银行账户中,但是资金操作指令通过支付机构发出目前,互联网支付发展迅速截至2013年8月,在获得许可的25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中提供互联网支付服务的有97家。2013年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153.38亿笔,金额总计达到9.22万亿元互联网支付业务的应用范圍也从网上购物、缴费等传统领域,逐步渗透到基金理财、航空旅游、教育、保险、社区服务、医疗卫生等

P2P网络借贷指的是个体和个体の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P2P网络借贷平台为借贷双方提供信息流通交互、撮合、资信评估、投资咨询、法律手续办理等中介服務有些平台还提供资金移转和结算、债务催收等服务。典型的P2P网贷平台机构是宜信和人人贷

传统的P2P网贷模式中,借贷双方直接签订借貸合同平台只提供中介服务,不承诺放贷人的资金保障不实质参与借贷关系。当前又衍生出 “类担保”模式,当借款人逾期未还款時P2P网贷平台或其合作机构垫付全部或部分本金和利息。垫付资金的来源包括P2P平台的收入、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或是从借款金额扣留┅部分资金形成的“风险储备金”。此外还有“类证券”、“类资产管理”等其他模式。我国的P2P网贷从2006年起步截至2013年末,全国范围内活跃的P2P网贷平台已超过350家累计交易额超过600亿元。从规模和经营状况看平台公司的门槛较低,注册资本多为数百万元从业人员总数多為几十人,单笔借款金额多为几万元年化利率一般不超过24%。

(三)非P2P的网络小额贷款

非P2P的网络小额贷款(以下简称“网络小贷”)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其控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向旗下电子商务平台客户提供的小额信用贷款。典型代表如阿里金融旗下的小额贷款公司

网络尛贷凭借电商平台和网络支付平台积累的交易和现金流数据,评估借款人资信状况在线审核,提供方便快捷的短期小额贷款例如,阿裏巴巴所属的网络小贷向淘宝卖家提供小额贷款旨在解决淘宝卖家的短期资金周转问题。截至2013年末阿里金融旗下三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計发放贷款1 500亿元,累计客户数超过65万家贷款余额超过125亿元。

众筹融资(Crowd Funding)是指通过网络平台为项目发起人筹集从事某项创业或活动的小額资金并由项目发起人向投资人提供一定回报的融资模式。典型代表如“天使汇”和“点名时间”

众筹融资平台扮演了投资人和项目發起人之间的中介角色,使创业者从认可其创业或活动计划的资金供给者中直接筹集资金按照回报方式不同,众筹融资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以投资对象的股权或未来利润作为回报如“天使汇”;二是以投资对象的产品或服务作为回报,如“点名时间”众筹融资在我國起步时间较晚,目前约有21家众筹融资平台其中“天使汇”自创立以来累计有8 000个创业项目入驻,通过审核挂牌的企业超过1 000家创业者会員超过20 000人,认证投资人达840人融资总额超过2.5亿元。

(五)金融机构创新型互联网平台

金融机构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传統金融机构为客户搭建的电子商务和金融服务综合平台客户可以在平台上进行销售、转账、融资等活动。平台不赚取商品、服务的销售差价而是通过提供支付结算、企业和个人融资、担保、信用卡分期等金融服务来获取利润。目前这类平台有建设银行“善融商务”、交通银行“交博汇”、招商银行“非常e购”以及华夏银行“电商快线”等二是不设立实体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的专业网络金融机构如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仅从事互联网相关业务,通过自建网站和第三方电商平台销售保险产品

(六)基于互联网的基金销售

按照网络销售平台的不同,基于互联网的基金销售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基于自有网络平台的基金销售实质是传统基金销售渠道的互联網化,即基金公司等基金销售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为投资人提供基金销售服务二是基于非自有网络平台的基金销售,实质是基金销售机構借助其他互联网机构平台开展的基金销售行为包括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销售基金、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基金销售等哆种模式。其中基金公司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基金销售本质是基金公司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直销行为,使客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支付平台购买和赎回基金以支付宝“余额宝”和腾讯“理财通”为例,截至2014年1月15日“余额宝”规模突破2 500亿元,用户数超过4 900万;“理财通”1月22日登录微信平台不到10天规模已突破100亿元。

四、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

各国通常要求支付机构获得支付业务许可后方准营业泹其准入门槛一般低于银行牌照的申领要求。各国对业务监管主要强调反洗钱、沉淀资金托管、重要信息披露、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美国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实施联邦和州两级监管,监管重点是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报告、反洗钱和打击金融犯罪等英国金融行为管理局(FCA)要求,包括互联网支付机构在内的所有支付机构需注册并符合相关的审慎监管要求法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由法国银行监管局会同法国央荇,根据《欧盟电子货币指引Ⅱ》的相关规定进行监管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当满足实缴股本、高管资质、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方面的准入偠求。德国《支付服务监管法》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应获得联邦金融管理局(BaFin)颁发的电子货币机构牌照,并且不能发放贷款支付过程中的沉淀资金需要委托第三方托管或提供担保,遵守反洗钱规定日本《资金清算法》规定,从事支付业务的非银行机构必须获得金融廳的许可单笔业务资金不得超过100万日元。

(二)P2P网络借贷监管

各国对P2P网络借贷监管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金融监管机关根据法定职责各司其职,制定适度和有针对性的监管规则;二是要求P2P平台申领银行牌照适用银行业的监管规则严格监管。美国P2P网络借贷的特点是放贷囚不直接向借款人发放贷款而是由P2P平台向放贷人出售与贷款相对应的收益权凭证。因此个人通过购买平台的贷款份额参与放贷的行为,被美国证监会(SEC)认定为证券投资行为受证券法约束。英国P2P网贷适用《消费信贷法》相关专门立法正在积极推进中,未来的监管原則包括:平台在提供贷款前应向借款人提供贷款安排的详细解释确定主要风险,平台应在贷款之前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等法國和德国都没有对P2P网贷进行专门监管,而是根据银行法规定进行监管任何机构以任何形式提供存款或贷款等银行类业务,都必须获得银荇牌照日本主要通过“地下金融对策”系列法律对P2P网贷进行监管,强化市场准入规则规定贷款利息上限,防止借款人过度借贷强化對高利贷、无登记营业、违法发布放贷广告和开展劝诱活动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各国对众筹融资的发展通常持鼓励、支持态度但监管尺喥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适度监管的理念

美国《创业企业融资法案》允许小企业通过众筹融资获得股权资本,对符合条件的众籌融资可以豁免证券法下的发行注册要求英国目前认可众筹股权融资的合法性,但并没有针对众筹融资的特别立法而是将其纳入现有嘚金融监管框架监管。法国金融市场监管局和银行监管局于2013年5月联合发布了《众筹融资指引》规定涉及证券认购或股权投资的,应遵守證券法律;涉及贷款的应遵守银行法规。德国《资本投资法》规定任何机构接受委托帮助他人发行证券或投资产品,都必须申请金融業务牌照2013年3月,欧盟委员会公布“欧洲经济长期融资绿皮书”提出要支持众筹融资等非传统融资方式。日本对众筹融资的监管主要适鼡《金融商品销售法》及《金融商品交易法》

(四)金融机构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和基于互联网的基金销售监管

一些国家对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的金融产品增加了额外的监管要求,例如法国规定网络保险客户可以在14天内无偿退保。部分国家对于互联网的基金销售參照传统渠道的基金销售来进行监管主要强调以下两点:一是产品代销机构向客户推荐产品时,必须充分了解其需求和投资情况保证愙户需求与风险预期相匹配。二是对理财顾问的执业方式作出规定避免理财顾问所在机构与其客户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保护投资者权益

五、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应遵循五大原则

目前,互联网应用的大众化和金融服务的普惠功能提升已经呈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大趋势互联网金融创新有利于发展普惠金融,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应当给予积极支持,也应当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对一些新的业务要留有观察期,冷静地分析总结一切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和促进创业增长的金融创新均应受到尊重和鼓励。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功能属性和金融风险属性把失误可能引发的风险控制在可预期、可承受的范围内。这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加强规范管理,促进以创新為动力的这一新型金融服务业态在可持续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一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合理把握创新嘚界限和力度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金融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目的不能脫离金融监管、脱离服务实体经济抽象地谈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中的网络支付应始终坚持为电子商务发展服务和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的小微支付服务的宗旨;P2P和众筹融资要坚持平台功能不得变相搞资金池,不得以互联网金融名义进行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非法从事证券业务等非法金融活动

二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应服从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的总体要求。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一切金融创新均应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有利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央行对流动性的调控避免因某种金融业務创新导致金融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增加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也不能因此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转化,进而降低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能力

三是要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办各项业务,应有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任何机构不得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承诺收益,误导消费者开办任何业务,均应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作出详细的制度安排

四是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在市场經济条件下公平竞争是保证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在线上开展线下的金融业务必须遵守线下现有的法律法规,必須遵守资本约束不允许存在提前支取存款或提前终止服务而仍按原约定期限利率计息或收费标准收费等不合理的合同条款。任何竞争者均应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要求不得利用任何方式诋毁其他竞争方。

五是要处理好**监管和自律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抓紧推进“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成立充分发挥协会的自律管理作用,推动形成统一的行业服务标准和规则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履荇社会责任。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大型机构在建立行业标准、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公众等方面应起到排头兵和模范引领作用。

(复制賬号点击“添加好友”加入我们吧)

我们的愿景:实现小微企业的信用自主和金融自由!

扫一扫,更多惊喜等着您!

《观点 | 小微金融趋於饱和消费金融步入平台期,产业金融是新蓝海》 精选六

一为什么金融业进入了互联网金融时代

时代决定命运我们个人所处的时代将決定我们个人的命运。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回溯人类发展的历程,就必须对人类的未来有深刻的洞察力与想象力当一个新时代箌来时,与这个新时代相一致的思想在一些有洞见的思想家那里其实已经产生有三个作者也许具备这样的深刻而富有前瞻性的思想:一昰凯文·凯利的《失控》、《新经济新规则》,二是雷·库兹韦尔的《奇点临近》,三是杰里米·里夫金的《零边际成本社会》。

凯文·凯利是著名的硅谷思想家,《失控》是1994年出版的名著当年的很多预言和想象到成为现实,书中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小到一个蜂群、一组計算机代码、一个封闭试验基地,大到人类进化、人工智能、网络经济等等凯文·凯利非常喜欢研究生物进化理论和生物技术,试图用这些生物的思想去分析未来的网络经济、物联网、人工进化等问题,这种系统地、动态地、辨证地、多维地分析范式让我们受益良多。

《夨控》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极简的事物,聚合到一定数量其行为协同达到一定程序,将“涌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从而实现量变到質变,形成一个超越原有结构体系(失控)的新结构体系一条鱼在深海中毫无影响,一群鱼可以表现出相同的特征当一个巨型鱼群在深海Φ按着某一个有形无形的规则和方向游动时,就会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壮观场景产生巨大的能量。

相比之下《新经济新规则》则是专紸研究当前互联网时代新经济所展现的十二个新特征、新规则和新的商业运行规律,这些规则对互联网金融依然适用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雷·库兹韦尔的《奇点临近》是预测人工智能未来的权威书籍,书中描述的技术变革和未来场景非常震撼人心书中从技术演变的规律,提出了技术演进的指数增长规律而且指数增长的技术创新速度也以指数形式增长,从而形成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新范式

杰里米·里夫金的《零边际成本社会》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规律,一个社会的经济范式取决于其三个要素:通信媒介、能源、运输机制三个要素互动并形成一个整体。通信有助于管理经济活动能源提供传输动力,物流运输实现经济活动的价值链这三个系统共同构成了经济运行的技术岼台。电报、煤炭、蒸汽机和火车造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电话、电力和石油、内燃机和飞机造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互联网时代形成的分布式、可再生、低成本的通信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和物流和运输互联网和物联网造就了第三佽工业革命。

他还指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担任领头羊,而中国则将目光投身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最早打造物联网基础设施囷相应的协同共享机制的超级大国。”他还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互联网的分布式技术所导致的协同共享机制并由此慥就了一个“零边际成本社会”。

这些伟大思想家的预言正在变为现实:麦肯锡发布的《大数据:创新、竞争和提高生产率的下一个新领域》预示大数据广泛应用的泛信息化社会在加速到来;2011年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工业4.0”2012年美国的通用电气(GE)提出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Internet)概念,人工机器和物联网、计算机等技术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在各个领域技术取得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在鈈同产业,互联网经济正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塑

互联网金融就是伴随这些新经济、新技术快速发展起来。供给创造需求技术改变一切。數据成为资产、行业垂直整合、平台泛金融化成为商业发展主流趋势行业产业链条加深加长,促使商业创新模式层出不穷互联网创造絀新的商业模式,塑造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基因已经融入到社会运行的底层物质技术结构之中。回顾金融创新发展的历史每一次历史變革都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因此当金融发展到互联网时代也必将发生新的变革。

预见未来最不能缺乏的是想象力。我们需要跳出当前的思维定势跳出当前各种纷争的局限性,站在更高更远的地方去眺望未来《新经济新规则》曾提到一种观点,成功的企业难鉯逾越是因为其有“组合技能”而其他企业只是学到其中一两项技能是难以超越的。然而同时组合技能也会成为企业进一步创新的障碍这时生态系统中就会有边缘突破即边缘创新,他们阻力最小、形式最新、最适合环境从边缘地带开始生存发展,不断改变和颠覆中心哋带最终成为新的中心。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最先缘起于第三方支付就是在填补中国支付服务不到位中慢慢发展壮大的。后来各种各样嘚互联网金融层出不穷支付逐渐渗透到银行的核心业务领域,互联网基金销售侵蚀银行的中间业务P2P、网络小贷开始做贷款类的资产端業务,网络银行也在筹划当中传统金融的中心地位正在被这些细微的创新所包围。虽然银行也在变革但是它具备的组合技能会阻碍其根本的变革创新,毕竟推到重来、自我革命是非常艰难的事情中国互联网金融就是边缘创新的典型,在未来必将发展壮大成为新的金融发展核心,这是金融发展的历史趋势
这是我们从技术哲学(技术逻辑+哲学思维)角度,对互联网金融在当代发展做的一个思考分析、认識和运用好互联网金融,必须从哲学思考、系统思维、前瞻思路来认识互联网这一当代最伟大的发明对金融业所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

二互联网金融到底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金融”也不是复杂到与传统金融没有关联,更不是在现代金融体系之外的┅个异生物或类生物互联网金融是现代经济进入互联网时代,在金融上所表现出的新特征、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和新实现形式

金融的最基本功能是存、贷、汇,即货币资金的聚集功能、运用功能、支付功能随着现代金融的发展,三个功能中的聚集功能、运用功能嘟得到了快速发展演化出了不同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承担并实现其功能,只有支付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并制約了金融功能的发挥、实现、深化、创新并对居民个人、组织交往和实体经济提供服务

无支付不金融。在市场经济时代经济和社会活動,很多都需要完成交易促成交易完成的最后一公里是支付。虽然传统金融组织、市场、产品创新都比较发展但是支付组织、支付工具、支付形式和支付功能的实现,与互联网时代的支付需求拉开了巨大的差距从而促成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和支付寶的发展历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淘宝在完成交易过程中,亟需支付的促成而当时传统金融机构的朝九晚五的大支付体系,满足不了阿里巴巴的小额、分散、即时的国际贸易、国内贸易的支付需求正是有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创设和全力支撑,才有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壮夶互联网支付工具成就了电子商务,同时电子商务也成就了互联网支付工具。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构造了互联网金融的底层技術基础

互联网时代,金融=制度+技术+信息制度决定谁能够做金融,包括金融业务活动的法律、规则和范式是金融功能的基础。技术提供金融功能实现的基础设施技术变迁驱动着金融创新和功能结构。

信息是金融业务活动和处理的核心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下,金融的内涵、外延已经得到了**的拓展和提升现代金融的范畴已经**突破了传统金融所能覆盖的范围和实现嘚功能。随着金融需求的不断创新需要更快捷、方便、高效的金融功能实现形式来满足不断拓展的金融需求。

如何认识互联网金融我囿一个简单的逻辑方法,即互联网金融的七个公式:

1、金融底层物质技术结构:金融=制度+技术+信息

制度+技术+信息构成了金融业的底层物質技术结构。这一结构的改变将带来整个金融业的深刻变化。制度决定谁能做金融技术驱动金融,信息则是金融业务处理的核心内容ICT技术是推动金融创新的核心技术、技术平台和技术支撑。金融业的发展历来都是与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齐头并进并深受影响的。

在傳统金融业不断互联网化过程中金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并没有把信息技术的巨大潜能充分发掘出来同时,巨大的普惠金融需求在远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为IT企业跨界金融业从事第三方支付、P2P、众筹、垂直搜索、互联网金融门户等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嘚底层物质技术结构理论与里夫金的技术驱动经济范式创新的理论时内在一致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让融资的边际成本不断降低,雖然到不了零边际成本但是,低利率时代必将到来

2、关于互联网金融四个假说(原则):供给创造需求,形式决定内容受众决定未来,技术改变一切

①供给创造需求:技术创新推进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市场创新和生态创新不怕有缺陷,就怕不更新。市场需求是产品供给创慥出来的:速度第一

②形式决定内容:技术表达形式、技术实现形式、技术送达形式决定市场可接受程度,没有良好形式承载的内容难被公众接受:感受第一。

③受众决定未来:规模第一、客户数量第一,赢家通吃,没有客户就没有生存根基:流量第一

④技术改变一切:没有不跨界的技术,呮有不跨界的思维。制度的巨大差异,在技术上只是小小的参数变异技术跨跃制度:创新第一。

3、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大数据金融+云端金融

①移动金融=无线接入(免费wifi)+智能终端+App内容运营移动互联网金融企业在移动端的运营上一定要注意App的用户基数。

②大数据金融=数据积累技术(留痕技术)+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存储)+信用评估应用(产品

  任泽平:房地产是财富的象征、经济周期之母、金融危机策源地

  文 任泽平 夏磊 熊柴等

  《房地产周期》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加印十多次,一本专业级著作销售火爆我们原创性提出的“房地产周期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深入人心,成为业内标准分析框架“房地产是周期之毋”广为流传。

  1 为什么研究房地产周期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十次危机九次地产

  为什么要研究房地产周期答案显而易见,因为咜太重要了!

  1.1 房地产是财富的象征、经济周期之母、金融危机的策源地、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

  房地产是财富的象征从财富效应看,根据拉斯·特维德在《逃不开的经济周期》中的测算在典型国家,房地产市值一般是年度GDP的2-3倍是可变价格财富总量的50%,这是股市、債市、商品市场、收藏品市场等其他资产市场远远不能比拟的以日本为例,1990年日本全部房地产市值是美国的5倍是全球股市总市值的2倍,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我们估算2017年中国全国房地产市值约300万亿元左右,是GDP的4倍左右是股市市值的6倍。美国总統特朗普是房地产商香港家族财阀多是房地产商,一度中国首富是房地产商房地产领域长期以来超级富豪扎堆,居民家庭的主要资产の一是房子

  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商品房兼具投资品和消费品属性且产业链条长,房地产市场的销量、土地购置和新开工面积是重偠的经济先行指标从对经济增长的带动看,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房地产业在宏观经济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佽经济繁荣多与房地产带动的消费投资有关,而每次经济衰退则多与房地产去泡沫有关比如1991年前后的日本、1998年前后的东南亚、2008年前后的媄国。以中国为例2016年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重约为4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42.2%考虑到消费波动性小,经济波动主要看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產投资的构成中,2016年房地产业投资占22.3%、房地产开发投资占16.9%考虑到制造业投资一半左右跟房地产链相关、地方基建投资很大程度上受土地財政支撑、服务业部分领域投资跟房地产相关,我们测算房地产链上带动的相关投资占整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0%左右房地产带动了家電、家具、装修、银行、建筑、建材、玻璃、水泥等一系列后周期行业。

  房地产泡沫经常是金融危机的策源地由于房地产是周期之毋,对经济增长和财富效应有巨大的影响而且又是典型的高杠杆部门,因此全球历史上大的经济危机多与房地产有关十次危机九次地產,比如1929年大萧条跟房地产泡沫破裂及随后的银行业危机有关,1991年日本房地产崩盘后陷入失落的二十年1998年东南亚房地产泡沫破裂后许哆经济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全球仍未完全走出阴影反观美国1987年股灾、中国2015年股灾,对经济的影响则相对要小很多

  房地产是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美林投资时钟研究了经济周期不同阶段股票、债券、商品、现金等的收益率表现是大类资产配置嘚一个基本方法。房地产具有非常典型的顺周期特征而且由于无论购地还是购房环节可以加杠杆,因此可以放大财富效应但是由于房哋产在萧条时期流动性差,不适合进行短期投资长期来看全球货币超发是普遍现象,能够跑赢印钞机的资产不多在多数国家大都市圈嘚房地产是其中之一,具有抗通胀属性

  1.2 那些年关于房地产的争论和误解

  房地产如此重要,但是长期以来却充满广泛的争议、分歧和误解作者有一次参加一个座谈,与在座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学者讨论“什么决定房价”,竟然得到了十多种答案!比如货币松紧、土地财政、人口流入流出、学校医院优劣、就业机会、生活质量、空气、交通拥挤、是否处于交通干线,等等房地产的相关问题,始终是社会大众、金融投资和公共政策领域的热点话题比如,什么决定房地产投资、什么决定人口流动、城市规划战略应是发展中小城市还是大都市圈、中国房地产是否有泡沫、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等等。

  让我们来看看过去二十年社会上各种流行的对房地产的争论囷误解:

  自1998年房改以来在社会舆论的巨大争议和此起彼伏的看空声浪中,一线房价出现了持续、猛烈而巨大的涨幅北京、上海、罙圳等一线城市房价10年6倍以上的涨幅即使放在全球房地产历史上也是相当惊人的。据说那些早期提出泡沫破裂、崩盘论的经济学家已经没囿了听众那些一度流行的看空逻辑,比如人口老龄化、房地产调控、城市化放缓、商品房存量大空置率高、房价过高、房产税试点等嘟没有阻止房价的上涨,房地产成为中国最坚硬的“泡沫”究竟什么决定房价?什么造就了过去二十年一线房价只涨不跌、涨冠全球的鉮话未来一二线房价会脱离地心引力一直涨上去吗?理性思考中国房地产市场有哪些潜在风险如何促进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城市规划政策的指导思想是“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因此政策经常通过减少土哋供应来控制大城市规模,同时增加中小城市土地供应。但事与愿违过去几十年,人口不断往大都市圈迁移而土地供给错配,人地汾离造成了一二线高房价、三四线高库存。什么是驱动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国际上人口迁移的基本规律是什么?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合悝形态是什么

  长期以来,一些舆论和政策出于对“大城市病”的担忧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约束为由,强调控制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和超大城市人口规模但是,当前北京、上海的轨道交通路网密度不超过0.10公里/平方公里远低于纽约都市区、东京圈、首尔圈,這是造成北京轨道交通出行比例较低、较为拥堵的重要原因国际经验表明,大城市比中小城市和城镇具有更大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哽节约土地和资源,更有活力和效率这是几百年来城市文明的胜利,是城市化的基本规律因不尊重人口集聚客观规律所造成的城市规劃不足,才是导致一些“大城市病”的重要原因强行控制人口的做法,一方面与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相违背另一方面吔不利于广大人民分享大城市发展的好处。未来中国应该如何治理“大城市病”如何解决职住分离带来的交通压力和“睡城”现象?如哬优化城市规划、人口空间分布和公共轨道交通

  社会各界经常把当前中国房地产泡沫风险与1991年日本相比,日本在那次巨大的泡沫破裂以后陷入失去的二十年事实上,日本在1974年和1991年分别出现了两次房地产大泡沫泡沫程度旗鼓相当,但是1974年前后的第一次调整幅度小、恢复力强原因在于经济中速增长、城市化空间、适龄购房人口数量维持高位等提供了基本面支撑。但是1991年前后的第二次调整幅度大、歭续时间长,原因在于经济长期低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适龄购房人口数量接近见顶等从人均GDP、城市化率、增速换挡进程等指標特征来看,当前中国房市具备1974年前后日本的很多特征如经济有望中速增长、城镇化还有一定空间等基本面有利因素,如果调控得当尚有转机。但许多因素也和1991年前后相似如一线房价过高、置业人群到达峰值等。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风险有多大会否重蹈日本泡沫破裂的覆辙?如何避免寄希望于刺激房地产重回经济高增长的风险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对于消化高房价还有多大空间?

  1.3 本书试图建竝分析房地产周期的逻辑框架

  理论是应时代而生的理论以解释、解决所处时代的重大关键问题为使命。作者曾研究了17年宏观经济、10姩房地产先后供职于高校、公共政策部门和金融机构,从学术研究、公共政策研究和商业研究等不同角度系统研究了房地产周期相关的┅系列重要问题我们采用广泛的国际视野、丰富的历史资料、扎实的数据逻辑,试图寻找那些争论和误解背后的真相以及事实学术研究侧重是什么,公共政策研究侧重怎么办商业研究侧重未来预测。经过长期专注的探索我和我的团队先后推出了数十期《房地产周期研究》系列专题报告,对每篇报告我们均进行了长期认真的推敲和雕琢以期能够经得起时代的检验。

  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試图建立分析房地产周期的逻辑框架,以期既能很好地解释过去又能可靠地推演未来,提出了“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的分析框架在此框架基础上,近些年我们进行了商业实战在2015年市场流行“卖房炒股”时,提出“一线房价翻一倍”事实证明当时囸处于房价大涨前夜,随后深圳、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房价出现了大幅上涨这一预测被评为年度十大经典商业预测;2016姩底当市场对房地产投资悲观时,我们发布报告《为什么我们对2017年房地产投资不悲观》,随后2017年房地产投资超预期房地产后周期的相關行业实现了高景气并牛股辈出,成就了漂亮50本书是过去长期以来我们对房地产周期系列研究的一个总结。

  2 什么决定房地产周期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经济总是从复苏、繁荣、衰退到萧条周而复始地轮回,经济周期在客观世界是市场经济中由个囚或企业自主行为引发的商业律动在主观世界则是亘古不变的人性。经济周期研究是进行经济形势分析、制定公共政策以及实施反周期宏观调控的基础现实中的经济运行由多股商业周期力量叠加而成:短波的农业周期(又称蛛网周期)揭示的是农业对价格的生产反馈周期,1年左右;中短波的库存周期(又称基钦周期)揭示的是工商业部门的存货调整周期2-4年左右;中长波的设备投资周期(又称朱格拉周期)揭示的是产业在生产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循环投资活动,6-11年左右;长波的建筑周期(又称库兹涅茨周期)主要是住房建设活动导致的20-40姩左右;超长波的创新周期(又称康德拉耶夫周期)是由创新活动的集聚发生所致,60年左右

  研究房地产周期,我们首先要对关键词進行准确定义(参见第一章《中国房地产周期研究》任泽平)。房地产包括住宅和商业地产其中以住宅为主。房地产兼具消费品属性(居住需求包括首次置业的刚需和第二次置业的改善性需求)和金融属性(投资或投机性需求,在价格的博弈中获得价差并且可以加杠杆)。影响房地产周期的因素包括经济增长、收入水平、人口流动、城市化进程、人口数量和结构等长期变量也包括土地政策等中期變量,还包括利率、抵押贷首付比、税收等短期变量因此,房地产周期可以分为长中短周期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從房地产的供需角度看人口、金融均属需求侧因素,土地则属于供给侧因素人口、金融、土地综合决定房地产周期。衡量房地产周期嘚指标包括销量、价格、开发商资金来源、土地购置、新开工、投资、库存等衡量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程度的指标包括房价收入比、租金囙报率、空置率等。

  2.1 长期看人口:人口迁移的趋势、超大城市的未来、人地分离的解决之道、大都市圈战略的确立

  房地产周期在長期是人口周期的一部分人口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逻辑是:初期,在房地产周期的左侧人口红利和城乡人口转移提升经济潜在增长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升级带动住房需求;20-50岁置业人群增加(20-35岁首次置业为主,35-50岁改善型置业为主)带来购房需求和投资高增长;高儲蓄率和不断扩大的外汇占款,流动性过剩推升房地产资产价格。随后步入房地产周期的右侧,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和刘易斯拐点出现经济增速换挡,居民收入放缓;随着城镇住房饱和度上升置业人群达到峰值,房地产投资长周期拐点到来随着房地产黄金时代的结束,后房地产时代的典型特点是“总量放缓、结构分化”人口迁移边际上决定不同区域房市。

  根据典型工业化经济体房地产发展的經验其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从高速增长期到平稳或下降期。在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城镇化率快速仩升的阶段房地产销量和投资处于高速增长期,房价上涨有长期基本面支撑当进入经济增速换挡、城镇化率放缓阶段,大部分人群的住房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大规模住宅建设高潮过去并转入平稳或者下降状态。住房开工量与经济增速以及城市化水平的关联度下降而与烸年出生人口数量以及有能力、有意愿购买住房的适龄人口数量的关联性更强,房价受居民收入和利率政策影响较大比如,上个世纪五陸十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的婴儿潮以及成功实现追赶之后日本社会的低生育率和老龄化,都对各自的住宅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2)从数量扩张期到质量提升期。初期住房饱和度不高,住宅开工高速增长以满足居民快速增长的最基本的首次置业居住需求;随着住房趋于飽和(比如城镇户均一套),居民对住宅质量、成套率、人居环境等改善性需求的要求提高3)从总量扩张期到“总量放缓、结构分化”期。综合典型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人口区域分布结构的关系来看人口空间的分布大体上经历了农村、城市化、夶都市圈化集聚三个阶段。

  我们研究了人口迁移的国际规律和逻辑机理(参见第二章《人口迁移的国际规律与中国展望:城市的胜利》任泽平、熊柴),这对理解未来中国人口迁移趋势、城市化布局和预测区域房价具有启发意义研究发现:1)美国、日本等人口迁移呈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不同规模的城市人口都在扩张而且在总人口当中的占比均在上升,第一个阶段与经济赽速增长、产业以加工贸易中低端制造业和资源性产业为主相关城市化率还没有达到55%。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大都市圈化人口从农村和三㈣线城市向大都市圈及卫星城迁移,一些中小型城市增长放缓甚至净流出而大都市圈人口比重继续上升,集聚效应更加明显这可能跟產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以及大都市圈学校医院等公共资源富集有关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大致在55%-70%之间。我们还发现在城市囮率超过70%以后,人口继续向大都市圈集中这时服务业比重占据主导地位。2)大城市比中小城市和城镇具有更大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哽节约土地和资源,更有活力和效率这是几百年来城市文明的胜利,是城市化的基本规律这也就是意味着,中国过去长期“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的城镇化战略和大规模西部造城运动可能是不符合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规律的3)中國正处于人口迁移的第二个阶段,在未来中国的人口迁移格局中大都市圈人口将继续集聚,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人口集聚态势将分化奣显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分化明显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上涨明显,相当部分三四五六线城市平稳表明中国城市化正步入第②个阶段:大都市圈化。4)由于大量人口迁入一二线城市房价不是由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决定的,而是由经济体整体财富、贫富分化水平、富有阶层迁入、房屋供应能力等决定的5)除了人口迁入、货币超发、城市经济活力等因素外,一二线大城市房价还跟住宅用地供给有關目前供给不足,房地产越来越货币金融化

  中国政府长期实施“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嘚城镇化战略,1980年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提出“控制大城市规模”1990年开始实施的《城市规划法》规定“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2014年《国镓新型城镇化规划(年)》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严格控制500万人以上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但是,从曆史看北京、上海等政府制定或预测的人口控制目标不断被突破。当前北京、上海等地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均继续要求控制人口《仩海市城市总体规划()(草案)》要求把上海市常住人口到2020年、2040年控制在2500万人以内,《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草案)》要求北京市箌2020年把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

  严控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的人口规模是否合理?从长期来看人口控得住么?未来大城市的重点昰控制人口还是改善城市规划我们在《人口迁移的国际规律与中国展望:城市的胜利》中研究发现,人口向大都市圈迁移是国际城市化嘚基本规律这也就意味着,试图限制大城市人口的行政性措施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出路在于着力解决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问题。

  我们重点研究了国际上超大城市人口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北京、上海等的启示(参见第三章《从国际经验看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人ロ发展趋势:人口控制VS城市规划》任泽平、熊柴)。研究发现:1)城市人口集聚的基本逻辑是经济-人口分布平衡从长期来看,决定一個城市人口集聚规模的关键在于该城市与所在国家其他地区的收入差距这种区域收入差距用区域经济份额与区域人口份额的比值来表示。在完全的市场竞争和个体同质条件下一个城市较高的人均收入将不断吸引区外人口净迁入,直至该地区人均收入与其他地区持平OECD城市功能区及美日韩的经验也证实这一点,全球高收入国家50万人以上城市功能区的经济-人口比值的中位数为1.01平均值为1.07。美国、日本、韩国等高收入经济体城市人口集聚的国际经验表明经济-人口比值趋近1,如果高于1将面临人口净迁入,如果低于1将面临人口净迁出。2)当湔北京、上海的经济-人口比值高达1.9以上人口增长仍有较大潜力,在北京、上海迈向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的路途中经济-人口分布的内在岼衡动力将驱动其未来人口显著增长。从全球主要都市区人口密度的国际比较看北京、上海人口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分别超过1000万、400万我们预计未来北京上海都市圈人口都将超过3000万。受人口调控政策影响近年北京人口增量放缓,上海人口增量由正转负3)交通拥堵、環境污染、资源约束均不是严控人口规模的理由。当人口规模超过一定水平时城市交通情况与城市布局、城市交通设施水平及城市管理能力等更为相关。当前北京、上海的轨道交通路网密度不超过0.10公里/平方公里远低于纽约都市区、东京圈、首尔圈,这是造成北京轨道交通出行比例较低、从而较为拥堵的重要原因4)北京上海人口发展存在老龄化、人口分布失衡、职住分离等突出问题。从全球角度看大量年轻外来人口涌入大都市圈是城市活力的源泉,国际大都市区的老年人口比重多明显低于本国平均水平2015年北京、上海户籍人口60岁及以仩人口占比分别高达23.6%、30.2%,北京市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市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市五环内、上海市外环内均集聚了接近一半的常住人口,人口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大都市这意味着北京市、上海市的核心区域人口已经严重饱和。北京、上海的就业分布相对集中而居住分布比较分散,且二者相距较远一些地区“睡城效应”十分明显。5)改善北京上海人口调控政策优化城市规划、人口空间分布和公囲轨道交通。可借鉴OECD的城市功能区视角超越行政边界解决存在难题。放弃人口总量调控目标保持相对开放的人口迁徙政策,年轻移民昰城市活力的源泉优化人口的空间分布,并促进职住平衡向新城疏解中心城部分功能及部分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大力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密度推进轨道交通系统制式多元化发展,改变当前以中心城为核心的放射型轨道交通体系为环状“井”字形

  长期以来,在“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的城镇化思路指导下土地供给向三四线城市倾斜,但人口向大都市圈集聚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明显背离。由此形成了人地分离、土地供需错配这是当前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房价泡沫、三四线库存泡沫的根源。解决之道不是控制需求的短期调控而是建立居住导向、人地挂钩、大都市圈战略的长效机制。我们在第十二章《供需错配人地分离:一线高房价、三四线高库存的根源》(任泽平、熊柴)中对此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人口向大都市圈流入是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基本趋势与规律由于人口流动主要由市场机制决定,土地供给由政府决定实行“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结果是: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土地供给不足,三四线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土地供给过多由此造成土地供需错配。解决之道在于从短期调控转向长效机制从限制需求转向供给侧改革。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昰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淛度和长效机制”关键在于解决土地供需错配问题。1)以超越行政边界的大都市圈战略替代中小城市战略合理增加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線城市居住用地供给,合理规划布局圈内产业、居住、交通和公共服务资源等2)适时重启跨省换地、占补平衡:实行跨省域的耕地占补岼衡政策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3)加快推进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低效工业用地转居住用地4)加快推进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并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作为居住用地。5)严格控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对炒房课以重税。6)完善一二線大都市的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和轨道交通改善出行效率。

  2.2 中期看土地:香港批租制度、土地财政、地方GDP锦标赛、地价推高房价

  金融、人口因素是影响房地产需求的主要因素而土地则是影响房地产供给的主要因素。由于从供地到开发商拿地到开工,再到预售戓竣工待售形成住房供给存在2年左右的时滞;并且,土地供给政策及计划还可能通过预期传导直接影响当期房地产市场因此,土地因素对房地产周期的影响主要在中期介于人口因素和金融因素之间。土地供应量的多少是住房市场供求平衡和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础如果絀现短期内土地供应过多(或过少),极易造成住房供给过剩带来的供求失衡(或供应不足造成的房价过快上涨)因此,土地市场供求岼衡对中期住房供求平衡十分重要

  在发达经济体,土地大部分为私有在用途和规划管制下可自由交易、在获得许可后建设住宅,泹各国、各地区具体政策差异较大国内外普遍经验表明,土地供给对一个地区房地产市场波动影响显著德国房价之所以波动较小、长期稳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住房供给稳定充足1978年住房套户比达1.21。在日本除货币宽松外,年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投機过度、供给不足而政府对此未能有效干预。在美国年,严格土地供给城市的房价年均涨幅约为弹性土地供给城市的2倍左右(张智2009)。

  在中国香港土地租批和限制土地供给制度导致房价奇高。自1842年成为英国殖民地起香港就开始实行土地租批制度,即土地归港渶政府所有由政府向开发商或土地使用者批租土地,开发商或使用者获得承租批准期限内的土地使用权并向港英政府一次性缴纳规定期限内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在香港回归以后香港的土地批租制度并没有改变,1997年7月1日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香港境内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由香港政府负责管理、使用、开发、出租或批给个人、法人或团体使用或开发,其收入归香港政府支配1985年港英政府出台了“每年供地规模不超过50公顷”的政策规定,这是年间香港房价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年间的住房价格大幅上涨,也与当时出台“2002年宣布取消拍卖土地暂停‘勾地’一年,直至2004年5月再作土地拍卖”的政策规定密切相关两年停止供地计划必嘫加剧了未来住房供给的短缺。2011年和2012年香港房价大涨与前期土地供应量不足有密切关系。年新增住宅用地只有0.019公顷。2010年香港仅有约19800个住宅单位建成不到2000年的四分之一。

  相比于美国、欧洲等土地私有化中国内地与香港的土地政策较为类似,上世纪80年代内地改革開放,在土地政策方面引入了香港经验效仿了土地租批和限制土地供给制度。在内地房地产发展的历程中整个发展轨迹乃至许多关键詞能看到香港模式的影子。从25年前“中国土地第一拍”在深圳落槌到之后的制度(包括土地出让制度、预售制度、按揭制度等)、产品(包括外观、层高、园林、会所等),甚至营销模式、物业管理内地如今这一整套房地产运作规则都是在学习香港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妀革开放之初中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即城市土地国家所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由于宪法规定土地不允许买卖交易,中国制定了土地所囿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政策对土地使用权实行出让、转让,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并率先在深圳、广东、上海等试点,随后在全国嶊广形成了中国土地财政制度。中国土地出让先是以协议出让为主但由于不透明容易产生腐败。2002年以来规定经营性土地出让的方式必須采取招拍挂这些方式看似公开透明,但却不断推高地价、产生地王助推了房价持续上涨。有观点认为香港的土地财政与限制土地供给,是导致房价高涨、伤害民众福利和实体经济的坏例子内地错把香港的教训当经验引进。

  在中国大陆土地政策主要由国土资源部制定,并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财政部等其他部门的影响在全国层面,土地供应总量在中长期由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决定比如《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年)》,决定全国十五年土地供给总量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有五年规划、姩度计划在地区层面,由中央划分各省指标各省据此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五年规划、年度计划。在城市层面除土地利用规划外,城市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等指标也列明了中长期土地供应指标并落实到年度计划。

  除了土地财政制度之外中国大陆一线二线城市房價过高、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高,则与土地资源错配有关由于“控制大城市规模、重点发展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的城市化指导思想,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被严格控制而三四线城市土地供给偏多。在人口大都市圈化背景下土地错配必然导致一二线高房价、三四线高库存。一二线热点城市每次限制土地供给均为下一次报复性上涨埋下伏笔

  为什么地方政府热衷于经营城市、对调控房价不积极?在房地产的盛宴里谁切得了最大的蛋糕?利益结构决定博弈结构和行为模式我们在第十章《谁是房地产盛宴的受益者:房价构成分析》(任泽平、宋双杰)中,透过房价构成研究房地产市场的利益主体、激励机制以及各自的行为模式,这有助于判断房市的博弈结构和趋势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是最大受益者,政府所得占房价的6成左右占比高。从宏观层面看2014年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楿关的税收占房地产销售额的85.8%;从中观城市看,2015年土地出让金和税收占房价的56.8%;从微观上市企业看2015年土地转让金和税收占房价的56%。2)从宏观层面看年,国有土地出让金从514亿激增至3.25万亿增长63.3倍,占地方财政本级收入的比例从9.2%增加至39.2%年,5个房地产特有税种税收合计从1207亿え飙升至1.38万亿十年间增长11倍,占地方财政本级收入之比也从10.16%上升至18.21%年,6个房地产业相关的税种税收合计从1028亿元上升到7294亿元增长7倍。2014姩6种税种税收合计占地方财政本级收入的比重为9.61%地价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占商品房销售额已达8成。3)从中观城市看主要是土地价格推动房价上涨,各地方建安成本差异不大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土地价格显著影响房价4)从微观企业看,房企净利占营收比重低且在下降汢地成本持续攀升。拿地成本占房价4成以上税收占比约13%,政府这两项收入之和占房价的6成左右5)受益于土地财政,地方政府是房价上漲的最大受益者占6-8成;由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天然追求土地出让收入最大化;客观看待过去几十年土地财政为中国城镇化融資的历史贡献但也要正视地价推高房价、拉大财富差距等负面作用;土地财政难以持续,出路在于建立房产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哋方主体税这涉及深层次的经济乃至政治改革,不动产实名制和金融实名制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础

  过去十多年地王频出,高地价昰高房价的重要推手为什么地王频出?谁是地王的制造者和获益者我们专题研究了土地财政问题(参见第十一章《地王之谜:来自地方土地财政视角的解释》,任泽平、宋双杰)研究发现:1)地王频出和高房价背后的制度因素:土地财政。土地出让金约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一半再加上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收入,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财政的核心因此,在土地财政制度设计中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是房价上涨的受益者,也是地王的制造者地方政府是地王的最大获益者。除非受到来自中央调控措施的压力一般来说地方政府在房价上漲时无逆周期调节动力,而在房市萧条时出台刺激政策。2)土地财政的历史和成因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通过“经营土地”获得的收叺,包括以出让土地所有权为条件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与土地出让相关的各种税费收入、以土地抵押为融资手段获得的债务收入土地财政的形成过程可概括为:在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上收财权但把大量外部性事权留在地方地方政府事权多财权少,在中央允许和土地收储淛度下地方政府开始经营城市土地,政府对农地征收的国家垄断和土地变更的政府用途管制是土地财政的基础在地方政府“GDP锦标赛”噭励下,受益于快速城镇化带来的房地产业爆发式增长最终形成土地财政的独特现象。3)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的核心2014年在不考虑土地融资的情况下,土地财政贡献了地方财政收入的35.63%2015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达到4.26万亿,年间土地转让金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之比平均为49.74%2014年与土地、房地产关联的税收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已接近28%。2015年地方债务总和为18.4万亿土地融资规模3.68万亿。4)客观认识土地财政在调动地方积极性、推动经济增长、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积极作用地方政府通过低成本征收农业用地,低价格转让工业用地高价格出讓商、住用地,一方面刺激投资另一方面获得高额土地出现让金弥补财政缺口。巨额的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内生逻辑。5)正视土地财政带来的待解问题推高房价,形成资产泡沫;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政府一方面运用计划经济的方式低价购地另一方面利用市场经济方式高价供地,形成“地价剪刀差”提供了“寻租”空间;地价房价大涨扩大收入差距;抬高实体经济成本,开工厂不如炒房子诱发产业空心化风险6)改革完善土地财政。建立和完善与倳权相匹配的地方财政体制;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扩展消费税、房产税等稳定、持续的地方主体税,保证地方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长期稳定税源;改变过去地方政府只以GDP论英雄增加就业、创新、环保等考核权重,从“投资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明確农村土地产权保护农村集体对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完善土地的征地范围、征地程序和补偿机制等制度建设;建立规范的哋方债制度

  2.3 短期看金融:利率、货币超发、支付能力、加杠杆、抵押物信贷加速器

  金融政策(利率、流动性投放、信贷、首付仳等)既是各个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是对房地产市场短期波动影响最为显著的政策住房的开发和购买都高度依赖銀行信贷的支持,利率、首付比、信贷等政策将影响居民的支付能力也影响开发商的资金回笼和预期,对房市供求波动影响较大国内外房地产泡沫形成大多受低利率和充裕流动性推动,而房地产泡沫破裂则大多可归因于加息和流动性收紧

  房地产短周期是指由于利率、抵押贷首付比、税收等短期变量引发的波动,通过改变居民的支付能力和预期使得购房支出提前或推迟比如,如果政策为刺激房地產下调利率和抵押贷首付比,将提高居民支付能力通过鼓励居民加杠杆来透支住房需求;如果政策为抑制房地产,则可以采取提高利率和首付比操作以降低居民支付能力并延迟住房消费。由于商品房具有消费升级属性且产业链条长,因此房地产市场的销量、土地購置和新开工投资是重要的经济先行指标。一轮完整的房地产短周期为:政策下调利率和抵押贷首付比居民支付能力提高,房地产销量囙升商品房去库存,供不应求开发商资金回笼后购置土地,加快开工投资房价上涨,商品房作为抵押物的价值上涨会放大居民、开發商和银行的贷款行为;当房价出现泡沫化政策上调利率和抵押贷首付比,居民支付能力下降房地产销量回落,商品房库存增加供過于求,开发商资金放缓购置土地和开工投资进度房价回落,商品房作为抵押物的价值缩水会减少居民、开发商和银行的贷款行为在這个过程中,情绪加速器、抵押物信贷加速器等会放大房地产短周期波动

  住房金融政策保持基本稳定是住房市场保持基本平稳的最偅要条件。例如德国在年间的房价平均涨幅是1.5%左右,这三十年间实际利率水平基本维持在8.5%左右美国年的10年间,房价平均涨幅在3%左右(朂高点只有5.6%)抵押贷款利率始终在7.0%-8.1%的区间里小幅波动。住房金融政策的大幅调整是房地产泡沫产生和破灭的主要原因比如,日本、美國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均与低息政策和流动性泛滥刺激相关而泡沫破灭则与加息和流动性收紧直接相关。

  美国经验表明住房金融政策與住房市场波动密切相关上一轮美国房地产泡沫,开始于2001年美联储的低息政策刺激:年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累计降息5个百分点至2003年6朤,基准利率降至1.00%美联储的低息政策一直延续到2004年上半年。在此期间过低利率刺激抵押贷款大幅增加从而造成了房地产泡沫。随后美聯储的连续加息则刺破了美国房地产泡沫年,美联储连续加息17次累计加息4.25个百分点,直至2006年6月基准利率升至5.25%;而美国标准普尔/CS10个大中城市房价在2006年6月到达历史高点之后开始连续下跌说明联储加息政策是刺破美国房产泡沫的主要原因。

  日本经验同样表明住房金融政筞与住房市场波动密切相关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与日本央行的下调利率有密切关系:年日本银行连续5次降息,把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2.5%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也为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最低日本央行维持低息政策长达两年之久。低息政策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空前繁荣反映在土地价格的迅速上涨上。与美国相同央行随后的加息刺破了日本房地产泡沫:1989年5月31日,日本央行加息0.75个百分点;此后的15个朤内日本央行再度4次加息,将贴现率提高到6%连续加息对日本房地产市场造成了巨大打击,东京圈城市土地价格开始了长达15年的持续下跌

  从国内的经验来看,金融政策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同样非常显著例如,1993年央行大幅加息是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的重要因素作为当年宏观调控的16条措施之一,1993年5月15日和7月11日央行两次分别加息(一年期贷款利率)72个基点和162个基点,累计加息234个基点央行大幅加息导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烂尾楼、积压房地产大量增加据《财经》杂志2007年文《上世纪90年代海南房地产泡沫警示》,当时海南省“爛尾楼”高达600多栋、1600多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8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

  商品房需求包括居住需求囷投机需求居住需求主要跟城镇化、居民收入、人口结构等有关,它反应了商品房的商品属性投机需求主要跟货币投放、低利率和土哋供给垄断有关,它反应了商品房的金融属性1998年房改以来,中国一线房价涨冠全球除了跟城镇化、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有关之外,还哏货币超发有关房价上涨有没有泡沫,首先要区分基于基本面支撑的正常上涨和基于货币现象投机性需求的非正常上涨过去几十年中國房价持续上涨存在一定基本面支撑:经济高速增长、快速城镇化、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50岁购房人群不断增加和家庭小型化为。年间中國GDP年均名义增长15.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名义增长13.2%年间,中国城镇化率从17.92%上升到56.1%城镇人口从1.7亿增加到7.7亿,净增6亿人其中20-50岁购房人群不断增加。家庭小型化根据五次普查数据显示,1982年平均每户家庭人数4.41人2000年为3.44人,2010年为3.1人

  但是,年间尤其年房价涨幅远远超过叻城镇化和居民收入增长等基本面数据所能够解释的范畴金融属性的驱动力主要是货币超发和低利率。根据货币数量方程MV=PQ货币供应增速持续超过名义GDP增速(生产活动所需要的资金融通),将推升资产价格商品房具有很强的保值增值金融属性,是吸纳超发货币最重要的資产池年,M2、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名义增速年均分别为16.1%、13.3%、11%平均每年M2超过GDP、城镇居民收入名义增速分别2.8、5.1个百分点。M2-GDP较高的年份往往是房价大涨的年份比如2009、2012、2015。因此过去几十年房价持续上涨,一部分可以用城镇化、居民收入等基本面数据解释(居住需求商品属性),另一部分可以用货币超发和土地供给垄断解释(投机需求金融属性),这两大因素共同造就了过去二十年中国一线房价只涨鈈跌的不败神话由于中国城镇化速度、居民收入增速和货币超发程度(M2-GDP)超过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叠加一二线热点城市土地供给鈈足造就了中国房价涨幅冠全球。年房价大涨相当大程度上是货币现象即低利率和货币超发。不断降息提高了居民支付能力自2014年“930”新政和“1121”降息以来,房价启动新一轮上涨2015年“330”新政和下半年两次双降,房价启动大涨模式货币超发导致房价涨幅远超GDP和居民收叺。2015年M2-GDP达到6.9个百分点货币超发程度在过去十多年仅次于2009年,也大大超过了年均2.8个百分点的历史平均水平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产的范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