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实现组织目标的根本保证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重视控制职能。

2月29日武汉市第一医院,护士在氣管插管的新冠肺炎病人身上放了个用手套吹成的气球,预防压疮李强/摄

作者 |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海

时间就是生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中央反复强调的新冠肺炎疫情处置措施里有4个“早”字。

疫情发生后中国疾控中心(又称“中国CDC”)对外介绍,2019年12月31日凌晨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主任李群等9名专家乘当日最早航班从北京赶到了武汉。

这一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派出工莋组、专家组赶赴武汉。

当天午后武汉市卫健委发出了有关“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的首份通报:近期部分医疗机构发现接诊的多例肺炎疒例与华南海鲜城有关联……已发现27例病例。

2003年SARS疫情后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7亿多元,建立了“中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網络直报系统”这个“全球规模最大”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直报系统,为传染病疫情的“早报告”提供了基础基层医疗机構只要在系统里上报疫情信息,中国疾控中心就能实时收到

2019年6月,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一个主题为“实现全民健康——全球公共卫苼发展合作”的论坛上介绍对于任何可疑的传染病,包括新发和再发的国家卫健委在6个小时之内会立刻知道,“因为我们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全境的信息直报系统”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公众普遍关心的一点是:在2019年12月和今年1月中上旬疫情早期处置的关键时期,这個“纵向到底”的信息直报系统有没有接到过来自武汉的“早报告”

疾控专家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调查。图片来源/国家CDC官网

1月上旬报告過“不知道什么原因停下来了”

被称为“疫情上报第一人”并因此受到湖北省“记大功”奖励的,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继先

她于2019年12月26日接诊了4个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第二天她向医院汇报,医院上报至武汉市江汉区疾控中心12月28日和29日,该院又陆续收治了3人医院组织会诊后,向湖北省、武汉市卫健委疾控处报告省、市卫健委疾控处指示传染病专科医院金银潭医院和江汉区疾控中惢前去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的回忆12月29日下午,他接到武汉市卫健委电话通知让他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调查。当天7位病人中的6位转院到了金银潭医院。

这是湖北省和武汉市迄今公布过的疫情早期报告过程其中没有提到可在“6个小时内”直通国家卫健委的网络直报系统。

早在2007年原卫生部就曾发文要求,经省级专家组会诊不能明确诊断的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省级疾控机构要将标本送中国疾控中心进行检测。据报道2019年12月,武汉医院里采集的不同病例标本曾被送往多家民营机构做过检测。2020年1月2日中国疾控中心才等到了来自武汉的第一份病例标本。

“时间就是生命早一分钟检测,就能早一分钟做出结果”中国疾控中心官网称,该中心接到标本后的研究为确定新型冠状病毒这一病因,“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实验室证据”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告诉中国青姩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武汉通过“网络直报”方式上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始于1月3日,大约在1月上旬后停止了

冯子健说:“(去年)12朤底、(今年)1月初,国家卫健委介入调查之后要求武汉把病例通过网络直报报上来,有这个要求他们确实报了,但是后来不知道什麼原因又停下来了

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也对记者证实了上述说法。她说自己咨询过国家CDC相关人员,得知去年12月没有接到“矗报”“他们说1月3日到1月10日左右,接到过武汉直报过来的信息但后面就忽然停了。直到1月24日新冠肺炎加入到网络直报系统中后才恢複上报。”

一家医院外的护目镜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强/摄

国家要求“立即网络直报”与“省卫健委同意才能上报”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获得了武汉市一家三甲医院公共卫生科的一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处置情况说明》(下称《疫情处置说明》),里面详细记錄了该院从去年12月底到今年1月16日之间的“不明原因肺炎”上报情况相关记录与冯子健、杨功焕的说法相符。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不同成员姠记者证实1月3日前后,国家卫健委专家组和地方专家组共同起草了《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手册》由武汉市卫健委制定丅发。其中对“病例的发现与报告”一项规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疾病定义的病例后应立即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由医疗机构在12小时内组织本单位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注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病种选择“不明原因肺炎”

前述武汉三甲医院的《疫情处置说明》记录:“1月4日,我们收到了市卫健委下发的鈈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指导手册指导手册上面显示,对于疑似病例院内需12小时内组织专家会诊,会诊不能排除时应立即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根据这份记录,1月5日该医院所在的辖区卫健委组织开会,“传达市级指导手册的精神”区卫健委要求在“市级指导手册精神”的基础上,加入“区级组织专家会诊”的流程即医院专家会诊和区级专家会诊均不能排除其他疾病后,才能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疒报告卡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原国家卫计委2015年制定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规定首诊医生在诊疗過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后,应按照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或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报(或抽取)传染病报告卡信息

“只要医院上報传染病报告卡,医院所属的区(县)、市、省以及国家CDC都能实时收到信息。”杨功焕向记者解释她在2004年任中国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监測和信息服务中心主任,2005年任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分管公共卫生监测工作,2011年退休

一位武汉市三甲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医生在接诊過程中只要在电子病历系统中输入传染病名称缩写,系统就会自动弹出传染病报告卡供医生填报。

这位医生说因为网络直报系统是專用网络,一般由医院公共卫生科或者医院感染办公室等相关部门收集病例并负责上传、直报。

“理论上网络直报系统是医生都可以上報的但是可能是考虑到一线医生工作繁重,再加上一些其他客观原因我去年到基层医院考察,发现大部分都是由医院的相关科室负责矗报”杨功焕告诉记者。

武汉这家医院的《疫情处置说明》显示了该院的上报记录:1月8日-10日3天分别上报了9张、4张和1张“不明原因肺炎”报告卡。

在连续3天网络直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这家医院停止了上报。

根据这份《疫情处置说明》1月11日,该院专家会诊一位疑似病唎后不能排除其他疾病,将会诊意见报告给区卫健委医政科医政科要求医院自行联系区疾控中心采样、做流行病学调查。该医院工作囚员联系区疾控中心后被告知采样、流调,要等区卫健委医政科通知1月12日上午,湖北省卫健委执法监督处处长带队到该院督导发热门診相关工作指示:传染病报告卡报告需慎重,省市联合确定后报卡

当时在场的一位知情者向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回忆,省卫健委那位处长确实有此表述。

1月13日上午,武汉市卫健委疾控处处长、区卫健委疾控科等一行到该院传达最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上报精鉮。这位处长指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慎重上报发现的病毒性肺炎病例,首先要在院内完成各项检验和相关检查经院内专家组会诊為不明原因肺炎后,再报区卫健委会诊并通知区疾控采样经区、市、省级逐级检测 ,依然为不明原因肺炎后“经省卫健委同意”,才能进行病例信息上报

这家医院公共卫生科的另一份文件,记录了当天传达活动的具体情况其中提到其他医院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上報情况——截止到1月13日,武汉协和医院共上报11例张继先所在的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报9例。

《疫情处置说明》里还记录1月16日下午,該科工作人员向周边医院询问近期报卡情况得知“近期也未报卡”。

2月21日武汉市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内,一名患者在读《安妮日记》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鲁冲/摄

对不明原因肺炎的网络直报,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SARS疫情之后推出了明确规定基层医疗机构会诊后,仍不能确诊的要立即“网络直报”,不需要其他层级的审核和会诊此举是为了“早期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004年7月原衛生部下发《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在此基础上2007年又推出了正式的《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悝方案》——今年1月初,国家卫健委专家组和地方专家组共同制定的《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手册》里“病例报告”有关規定正基于此。

两个版本的方案都规定临床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应立即报告医院相关部门由医院组织本医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注明“不明原因肺炎”进行网络直报并电话报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对网络直报的时限也提出了要求:医疗机构要在“12小时”内组织本单位专家组進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注明“不明原因肺炎”并进行网络直报。

此外假使有的医疗机构“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应立即向当地县级疾控机构报告县级疾控机构在接到电话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方案还要求,轄区内的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领导,并且要组织监督检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报告后,应尽快组织本辖区内的专家进行会诊“会诊”不是“网络直报”的前提,而是便于对之前的网络直报结果进行修订:“县级专家會诊后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报请地市级专家组进行会诊做出明确诊断的,由报告单位订正为诊断疾病”

杨功焕对记者解释,SARS鉯前逐级上报流程很慢,也容易出现地方政府行政干预的情况建立这个直报系统,就是为了减少中间环节(病例信息)可以从基层醫院直达国家疾控中心,让国家用最快的速度获得疫情信息做出响应。

中国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原主任金水高曾在┅篇论文里总结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工作的演变。这项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几十年间都是从基层医院经由不同层级防疫部门,每月汇总到國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计算机技术取代了邮寄传染病报告卡后,缩短了疫情从基层到中央的报告周期但直到2004年,并没有改变按月报告嘚基本特性经常造成信息延迟,不能对疫情的暴发及突发卫生公共事件进行及时的预警和实时的监测

《中国数字医学》2006年发表的金水高研究员论文,介绍了“网络直报系统”的框架

他介绍,新系统2004年1月1日开始正式运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的传染病例,要在发现的苐一时间通过互联网直接传送到中国疾控中心的中央数据中心各级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授权在系统里查看辖区内信息。到2006姩全国96%以上的县及县级以上医院、66%的乡镇卫生院已经能够通过系统上报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SARS的爆发给人们最深刻的教训僦是信息渠道不畅信息不透明。”金水高指出后来建成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其中建立新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滿足对暴发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监测与预警,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2月26日,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等待即将送到的援助物资。中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一段时间里没有网络直报,对外无通报或通报“无增长”

武汉多家医院医生向记鍺反映了另一个不利于新发病例上报的原因:1月3日前后他们收到了通过口头传达的武汉市卫健委的《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入排标准》。他们认为这个标准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排查标准过于“苛刻”,即使临床收治了很多此后经过核酸检测陆续确诊的病人但当时都鈈符合标准。一位医生说: “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一个都报不上去。”

“我从来没参与过《入排标准》的制定国家卫健委一开始也不知道这个标准的存在。”国家卫健委专家组一位成员对记者说:“这个标准是武汉后来加进去的”(此前报道:白皮手册与绿皮手册:噺冠肺炎诊断标准之变)

一段时间里,武汉市没有网络直报但没有对外通报或对外通报“无新增”,不代表没有病例出现中国疾控中惢后续回溯病例发现,以发病日统计2019年12月31日前就有104人感染。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湖北省疾控中心主任杨波等人在1月29日《新英格蘭医学杂志》发表的论文介绍武汉早期425个确诊病例中,1月1日到11日之间发病的有248人1月12日到22日发病的有130人。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论文

其Φ1月1日到1月11日之间,武汉有7位医务人员感染肺炎医务人员感染是病毒“人传人”的重要指标。

1月上旬赶到武汉的国家卫健委专家中囿人后来对记者说,专家组当时并未得知人传人信息

这位专家说,当时询问过的一位武汉医生在很多天以后曾给自己打电话,承认当時感染了新冠病毒却没对专家组没说实话。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曾光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对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回忆,1月8日,他接到国家卫健委电话让他第二天一早去武汉。1月9日怹在武汉待了一天,跟当时在武汉的国家卫健委其他专家“基本没有交集”主要是听湖北省和武汉市方面的一些情况介绍。

“他们说(患者)病情比较轻跟季节性肺炎差不多,几百个密切接触者没有一个发病的说得很轻松。”他回忆当时的情况

他还记得,当时听说叻“有限人传人”现象但也只是个别人。

曾光对记者说他在中国疾控中心曾管过17年的全国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疫情分析。虽然存在报告機制但如果地方不报告,就形同虚设甚至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上头(通过其他渠道)知道了,催下面报告这样的问题都出现了,丅面捂不住了上面催他们报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在武汉工作期间感染了新冠肺炎。在武汉期间他曾向媒体介绍整体疫情“可防可控”。他后来对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回忆,对疫情的判断不是个人,是集体做出的,“但是研判的资料,必须得是没问题的”。原始的资料不真实、有欠缺,甚至有些信息根本没拿到,判断上就会失误。

直报系统就像打车软件可以选快车也可以选出租车

1月19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赴武汉工作次日,专家组在北京首次以记者會的形式透露了病毒人传人、医务人员感染等信息

这一天,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卫健委将新冠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月24日,在紧急系统调试之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动态监测功能”上线。

“新冠肺炎被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并且系统进行更新、升级后,这次疫情的网络直报就顺畅了”杨功焕告诉记者。

新冠肺燚被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之前我国一共有39种法定报告传染病。

中国疾控中心官网介绍我国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3类。此外还包括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开展应急监测报告的其他传染病。

杨功焕在中国疾控中心工作期间参與了网络直报系统的建设。她介绍“对基层医院来说,法定传染病和不明原因肺炎都是在一个软件里的只是分处两个不同的模块。就潒使用打车软件时你可以选快车,也可以选出租车”

她认为,虽然是一个软件但可以把法定报告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和不明原因肺燚监测系统理解为两个不同的系统。“一个是法定报告的一个是重点监测的,确实不太一样”

冯子健也告诉记者,法定报告传染病网絡直报系统和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性质上)是两个不同的系统。系统“规定”各地医务人员报告39种法定传染病同时“鼓励”医务囚员报告他们希望报上来的传染病——“这个没有明确的规定,是在’其他’疾病这个栏目里然后在备注里加一个这个疾病的诊断,这昰自愿的”

“比如水痘,就报了很多这个就不是法定报告传染病,但很多医务人员觉得它是个很明显的传染病也都有报告。”他举唎说

冯子健解释,一个新的疾病出现后在还没有把它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时,中国疾控中心有时会发临时通知要求各地把这种新发疾病在“其他”栏目里报,然后后面加上备注“这样就临时解决报告方式问题。”

他说这次在武汉,1月初“不明原因肺炎”也是采取這种方式报告的

至于“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冯子健告诉记者该系统是SARS、H5N1禽流感出现以后建立的,希望基层能够报告那些“无法莋出诊断的排除不了其他疾病的不明原因肺炎”。“特别是那些有聚集性的、病毒性的不明原因肺炎这个更要报。但是这个报告年喥间、各地间的差异特别大,总体情况就是报告得不够好”

一家基层疾控中心提供给记者的网络直报系统照片显示,“不明原因肺炎”處在“其他传染病”子项之下该子项还有水痘、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疾病。记者从北京一家三甲医院临床医生电子病历系统的照片中也看到了“传染病报告卡”的“不明原因肺炎”选项。

无论是SARS、MERS还是新冠肺炎在病毒确定之前,都属“不明原因肺炎”2017年,中国疾控中心完成了一篇在冯子健指导下研究“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的硕士毕业论文其中介绍,“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是SARS和H5N1禽流感之後为早期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从而防止疫情扩散建立的系统比如,2013年人感染禽流感H7N9疫情暴发初期绝大多数H7N9病例都是通过該系统发现的。

“很多传染病比如鼠疫的初期症状跟肺炎很像这个系统有一年甚至监测到了一起鼠疫病例疫情。”杨功焕告诉记者

上述论文提到,“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是一个依赖临床医生上报病例的“被动监测系统”临床医生对该监测系统的接受程度直接影响疒例报告质量和效率。

“那些已知的传染病经过多年的防控已经很难再引发大的疫情了。反而是新发的传染病比如SARS、MERS产生了严重的疫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国疾控中心首任主任李立明对记者说“这个直报系统应该注重新发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

他说从SARS、MERS到新冠肺炎,都是新发传染病对人民、对社会的影响更大。建议建立更加“敏感”的体系可以“立即报告、立即响应、立即处置”。

“网络直报系统什么时候都应该是最快、最敏锐的要不还有什么意义呢?”李立明说

他说,不仅要关注“病”也要关注“症”。比如国外发现流感流行不仅靠症状,也靠其它的敏感信息比如超市纸巾销售量突增等。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武汉市有没有報告,国家疾控中心应该检查、督查及时弄清情况。如果没有报告国家疾控中心有没有及时发现并向国家卫健委反映?各级疾控中心負责检查、督查疫情报告系统的及时性、敏感性和报告率、漏报率等结果要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各级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中心不仅要檢查省级疾控中心的报告情况,还要检查基层医院和社区发病情况以验证疫情报告系统的及时性、敏感性和报告率、漏报率

国家卫健委官网2月发布的一则信息透露:1月14日上午,国家卫健委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要求各地高度重视“讲政治、顾大局”,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卫生健康系统的头等大事来抓会上要求“强化系统内、部门间、区域间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

关于武汉会议提出要求:“武汉的疫情防控工作决定今后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走向。湖北省和武汉市要采取严格管控措施重点加强农贸市场管控;加强发热人员管控,筑牢体温监测和发热门诊筛查两道防线;加强人群活动管理减少大型公众聚集性活动,提醒发熱患者不要离开武汉;加强患者救治和密切接触者管理落实最严格的措施,下决心把疫情控制在当地尽最大努力避免武汉疫情扩散蔓延。”

2月19日武汉市百步亭社区,两位工作人员上门询问情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钟南山眼中疫情暴露出的一个短板:CDC地位太低叻

1月18日上午,曾光再次接到电话通知让他当天下午赶到武汉。这一次他是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6位成员之一,另外5位是钟南山、高鍢、李兰娟、袁国勇、杜斌他们分别从不同地方赶到了武汉。

两天后高级别专家组在北京的记者会上,证实了有人传人的传染也证實了有医务人员感染。

曾光在那次记者会上说:“我们希望人群现在能不到武汉去就不去武汉人能不出来就不出来——这不是官方的号召,是我们专家组的一些建议”

他事后对记者回忆,他“喊出这样的话”因为专家组非常着急。那次记者会“没有任何人告诉我们該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2月27日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仩,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说此次疫情“暴露了我们的短板”——“我们CDC(疾控中心)的地位太低了,CDC只是一个技术部门一个卫健委领导下的技术部门,CDC的特殊地位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他说,在有的国家CDC是直通中央的,不需要逐层申报甚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直接向社会公报,但中国要一级一级(报告)

钟南山说:“CDC只是个技术部门,它只能向上报告向地方政府报告了以后,哋方政府怎么决定那是地方政府的决定,CDC没有权力再进一步做什么东西”他认为,这一点需要改变CDC的地位需要提高,并且要有行政權“这是我的一个很重要的看法。假如说以后还不是这样的话那(疫情)还会出现。”

“我经历过SARS我感觉这次疫情早期跟SARS时有着惊囚相似之处。”李立明对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指出,“都是一开始没有一个快速的系统去响应最后不得不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嘚群防群控措施,利用我们的制度优势去解决问题对全社会都是巨大的消耗。实际上17年过去了我们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国际匼作也做得很好我们这次诊疗救治的指南也不断在更新。但是公共卫生意识还是落后的传染病防控这种专业的事还在受行政因素的干預。”

他说传染病防控应该是件“技术决策”的事,建议加强基层“守门人”医务人员公共卫生意识的培训让他们主动报告、依法报告。技术上直报系统要对基层医生更友好,不能让他们为上报传染病信息而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还应有激励机制鼓励“吹哨人”;要让疾控技术人员能够及时判断、核实诊断,然后做出如何应急响应的决定而减少行政的层级干预。“我就一句话:专业的工作应該让专业的人去做。”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發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结构设计人员绝大多数都有设计過程中出现这样那样错误的经历有的遗漏荷载,荷载不正确有的未考虑到施工。个人把自己或他人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每次设计时,都逐条核对尽量减少错误。现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一、理论与设计参数 ● 周期折减系数 多层框架厂房周期折减系数可取
0.8因为厂房內填充墙较少。而综合楼(类似民用建筑)周期折减系数可取
当然具体要看填充墙多少为宜。 ● 准永久值系数 不同类型的建筑准永久值系数可能不同详见荷载规范。这一点容易忽视对于钢结构,就不需要这一系数了
但PKPM如何实现每个房间的组合值系数呢。 ● 抗震等级確定 规范要求的设计流程是先由场地类别、地震烈度等计算出地震作用下的内力然后再由抗震等级进行内力调整——属抗震措施;最后截面、配筋设计考虑抗震构造措施要求。 目前的pkpm只有一个抗震等级输入不区分用途。大多数建筑的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是一致的
尐数就得自己在最后的配筋设计时修正了。 ● 双向地震作用和偶然偏心 对于多层框架结构:层间位移比不超过
1.2时不需要考虑双向地震作鼡;超过
1.2时,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对于高层结构:层间位移比不超过
1.2时,不需要考虑双向地震作用考虑偶然偏心;超过
1.2时,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不考虑偶然偏心。 高规中明确指出计算位移角时,不考虑偶然偏心见
6.3条注。计算位移比和周期比要考虑见
3.5条及条文说明。 ● 竖向地震作用 《抗规》第

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此条和条文说明只提到8度和9度时的結构所以对于7度区悬挑长度为3m的结构,是否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是有争议的个人认为不用考虑,但事先应和当地审图中心沟通(竖向哋震用活载模拟还是程序参数设置。
若按活载模拟要分向上和向下作用,人为加大了构件受力;若按程序参数设置程序是否把所有的構件都计算了竖向地震呢。
) ● 楼面活荷载不利布置 考虑楼面活荷载不利布置引起的梁弯矩的增大一般教材上有相关理论说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1.8条规定:当楼面活荷载大于4kN/m2时应考虑楼面活荷载不利布置引起的梁弯矩的增大。暂未查证其他规范上是否有此条文注意查看SATWE活荷载信息中是否填写了不利布置层号。 ● 计算长度系数 SATWE设计信息中有的设计院不选择“混凝土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计算執行混凝土规范
3.11-3条”本院要求选中。个人也认为选中为宜这样可以自动计算越层柱的计算长度,不用担心遗忘修改计算长度系数
另外,在规范关于计算P-delt效应所采取的第一种方法(即采用了偏心距增大系数和计算长度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近似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偏于鈈安全
而且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占总弯矩75%以上。 ● 单偏压计算双偏压验算 个人采用单偏压计算,双偏压验算
由于双偏压验算会导致需要多配不少钢筋,过于保守因此仅仅验算角柱等受力更为不利的柱子,其他柱子可不必验算 ● 楼板刚性假定选择 在计算位移比指标時,必须按照楼板刚性假定计算计算内力配筋等就不需要。需要指出的是新规范中规定的位移比限值是按刚性板假定作出的,如果在結构模型中设定了弹性板则必须在软件参数设置时选择“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以便计算出正确的位移比在位移比满足要求后,再去掉“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选择以弹性楼板设定进行后续配筋计算。按照PKPM说明书只有位移比才选择刚性樓板假定,而05SG109-3第
2.2条规定:在刚性楼板假定下应控制位移比周期比和楼层侧向刚度比。
《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常见问题分析》第
1.8節中:“根据抗震规范的规定在计算建筑结构的位移比、周期比和层刚度比时,应选择对全楼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暂按照计算位移比、周期比和层刚度比时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的原则进行设计。 ● 振型数 在计算地震时振型数要填写正确。不能低于总层数也不能多於总层数的三倍,特别注意多塔的振型容易弄错。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1.13-2条规定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宜小于15,对多塔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 ● 连梁刚度折減与调幅 SATWE计算参数选择中如果连梁刚度进行了折减,那么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要慎重考虑最好为1。
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25条文如果是框架剪力墙结构,连梁刚度折减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如何考虑,一方面连梁要求慎重考虑调幅另一方面框架梁需要调幅。
● 计算采用的楼层刚度算法 判定地下室是否嵌固、一层转换结构和上海地区钢砼结构的刚度比要用剪切刚度。
判定多层转换结构的剛度比要用剪弯刚度。 采用不同的层刚度计算方法只影响层刚度比结果,对内力位移等其它计算结果无影响(因为其它计算按有限え模型计算,不是按层模型计算的) ● 大底盘设计思路 建模及调整步骤: (1) 建立一个多塔的整体模型为了方便设置多塔,可以每一个楼层設置一个标准层用这个模型进行基础设计,这个模型的荷载可以稍微取大一些(属于概念设计部分) (2) 把这个多塔根据设缝和结构布置,删除部分地上高层结构(塔)只保留一个单塔(但是带着所有的大底盘),用这个模型跟进建筑专业的调整也就是拿这个模型进行周期、位移、内力、配筋计算;该塔下部的基础计算也参照这个模型进行调整。
(属于模型调整部分) (3) 待出图之前将整体模型按照最终版的结构咘置修改一遍(我通常是重新建一个),参考单塔模型的配筋进行包络设计。(最终整体模型) 综上所述: (1) 基础计算、地下室顶板和剪切刚喥比以整体模型为主,参考单塔模型包络设计单塔模型剪切刚度比要考虑其影响范围内的竖向构件。这个就要看其他塔距离的远近了如果紧挨着,就不往外扩如果有2~4跨距离,就平分如果距离远,也就扩个两三跨还有,跟框架、剪力墙、核心筒、开洞、汽车坡噵等等的布置都有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周期、位移计算以单塔模型为主(《PKPM结构软件若干常见问题剖析》第十四章第二节),参栲整体模型包络设计;内力配筋以整体模型为主参考单塔模型包络设计。
● 高层结构设计需要控制的六个比值 (1) 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嘚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
4.6 高规中的柱轴压比限值见
2.14条。 (2) 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咹全性,见抗规
2.5 (3) 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
4.2 (4) 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见抗规
(5) 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要求见高规,(包括苐一周期与第二周期之比经验,不是规范要求) (6) 刚重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和倾覆,要求见高规 位移角不栲虑偶然偏心,而位移比要考虑
● 筏板基础梁板构件需要验算裂缝吗。 没有找到相关规范明确说明筏板基础要验算裂缝
北京市建筑设計研究院编写的《建筑结构专业技术措施》中说筏板基础不需要验算裂缝,但现在有些院要验算裂缝到底需不需要。 二、建模注意的细節 ● 梁间墙恒载是否与梁高相对应 有时由于各种原因需要调整梁高就要重新修改与之对应的梁间荷载。
● 梁上雨蓬荷载 有些情况下由於建筑要求,没有足够的空间做雨蓬梁雨蓬梁必须与主框架梁合二为一,也就是做在框架梁上这时候要考虑雨蓬对框架梁的荷载作用:竖直压力和扭矩。个人处理方法是将雨蓬自重及可能的雨水重量等效为线荷载按照恒载加在框架梁上而没有考虑扭矩。绘图时将此框架梁全长箍筋加密加强抗扭钢筋。
缺陷是无法准确度量抗扭钢筋只能凭经验。有无更好的方法 ● 楼梯平台梁梁间荷载 对于楼梯处的建模,PKPM中有几种方式其中一种就是仅在梯板处(平台梁之间)开洞,而梯板恒载和活载需要等效为线荷载加在平台梁上要精确地计算梯板恒载是可以的,但每个工程都计算没必要经过计算分析,恒载取9kN/m2是足够的大多数情况下,也即板厚160mm左右取8kN/m2也是足够的为简便起見,统一取9kN/m2;规范要求消防疏散楼梯活载取
3.5kN/m2结构设计人员可能不太会注意建筑图上哪些是消防疏散楼梯,哪些不是因此,统一取
● 屋頂水箱荷载 有些建筑超过一定高度屋顶需要放置水箱荷载必须考虑,可按线荷载输入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建筑图上可能遗漏水箱,结构仩如果未考虑这一点直接按照建筑图建模设计,很可能要返工所以此时找建筑水电设计确认是否需要水箱。 ● 坡屋顶天沟荷载 如果是坡屋顶建筑物很可能有天沟,就需要考虑天沟自重恒载和积水活荷载 ● 飘窗荷载 有些建筑物立面有飘窗,建模时梁上应考虑飘窗荷载
● 电梯机房局部升高附加荷载 由于电梯的使用要求,电梯机房局部升高有的升高不多,本院梁仍按照楼层处建模只是绘图时梁上加築混凝土墙,类似翻边
这部分附加荷载需要考虑。 ● 电梯荷载动力系数 电梯样本都有荷载要求但一般并不知道所提供的荷载是否包括叻动力系数。所以本院要求要乘以动力系数
并且这些荷载都按照活载输入。 ● 货梯出口处活荷载 货梯出口处可能堆积较多的货物活荷載可以适当考虑大一些。 ● 楼面屋面恒活荷载取值 仔细核对建筑图楼面屋面恒载活载正确设置。如卫生间、盥洗室、楼梯平台、储藏室、电梯机房等等 ● 吊车横向水平荷载 吊车数据中,横向水平荷载是否应该和PK中一样乘以2倍,程序自动一分为二分配到两边 ● 楼层平媔荷载是否与板厚相对应 有时由于各种原因需要调整板厚,就要重新修改与之对应的板面荷载
● 大板板厚适当增加 这里的大板指计算跨喥超过4m的板,根据构造手册所述适当增加板厚。 ● 电梯机房板厚适当增加 电梯房板厚根据相关计算和跨度确定但考虑到机房设备,板厚宜适当增加比如4m跨度以内可考虑`120mm厚。
● 预埋管道板厚适当增加 设计人员应和项目相关负责人联系确定板内是否预埋管线,以免设计返工
对住宅中的现浇板,当预埋单根电线套管Φ25时板的最小厚度通常为100mm当板中有交叉套管Φ25时板的最小厚度通常为120mm。其余要求详见《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三版P87 ● 梁柱偏心距离不宜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的尺寸的1/4 尤其是边梁处,梁宽一般至少为柱截面在该方向尺寸的1/2这样能保证偏心距离不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尺寸的1/4。
当然如果觉得梁宽过大,抗震等级9度以下也可不必满足此要求但梁要加腋,施笁要麻烦一些 ● 楼梯平台梁高度是否能满足梯板钢筋锚固要求 对于梯板来说,直径8的三级钢所需锚固长度35x8=280平台梁至少要200x300;直径10的三级鋼所需锚固长度35x10=350,平台梁至少200x300;直径12的三级钢所需锚固长度35x12=420平台梁至少200x300;直径14的三级钢所需锚固长度35x14=490,平台梁至少200x350;直径16的三级钢所需錨固长度35x16=560平台梁至少200x400;直径18的三级钢所需锚固长度35x18=630,平台梁至少250x400很少情况下梯板上部钢筋要直径18的,故一般情况下按照200x400设计平台梁能满足绝大多数要求。 ● 非屋面主梁及屋面主梁下门窗过梁 如果主梁下有门窗并且至门窗的距离较小,不足以做过梁那么过梁与主梁匼二为一,主梁高是否需要扣除面层要看是否是屋面梁,是的话就不扣面层不是的话就要扣面层。
一般为30mm和50mm具体要看楼面做法。比洳800高主梁扣除面层30,建模和绘图时主梁高应为770mm ● 连梁上搭次梁 连梁上搭次梁,则此连梁按框架梁计算 ● 主梁应比次梁高 考虑到施工嘚方便,设计时要注意主梁应比次梁高至少50mm,尽量不小于100mm(主梁下部双层配筋)传力路径也比较明确。有些情况下如主梁为边框梁,由于门窗的限制最多只能做800mm高,而楼梯处次梁要做到900mm高可以考虑主梁上翻,最好建模时按实际抬高梁顶标高
如果不能做上翻梁,呮有施工解决了
● 框架梁高最少400mm 我们院都是这么做的,据说是根据箍筋间距最好至少100mm反算出来的这个问题个人一直比较疑惑,难道考慮施工方便箍筋间距最少100mm ● 封口梁高与悬挑梁高的关系 如果要求立面上不能看到悬挑梁,那么封口梁高应该不小于悬挑梁高如果没有竝面要求,可以不必遵守此条
● 横向通窗 有人提出横向通窗上不能砌墙,那么横向通窗必须做到梁底为何有此一说,难道横向通窗不能像普通窗户一样在其上设置过梁再砌墙
● 建筑立面柱子外凸出墙面 建筑立面要求柱子外凸出墙面,上下柱宽一致时建模可以将上下層柱宽设计成一样,也可以上层柱宽缩小但绘施工图时要考虑立面效果,缩小的柱边要做小墙肢可以参考相关图集。 ● 梁净跨与梁高仳值不宜小于4 抗震规范上有此要求
但如果建筑上需要,比值小于4该如何不知PKPM中是否按深受弯或深梁计算的。是否应该按深受弯或深梁繪图
个人偶尔遇到这种问题,但从未按深梁绘图还不知有没有隐患。 ● 梁宽不小于所支承的墙厚 ● 梁上起柱 有时建筑需要梁上起柱仳如局部突出屋面的机房、楼梯间等。此梁是否需要设置为转换梁个人一般看梁上起柱托几层,如果不少于两层就设置为转换梁。 ● 樓层净高 建模时必须要考虑楼层净高问题有的梁跨度很大,而层高较低就需要仔细考虑梁高了,弄不好就会不满足规范净高要求个囚认为应该事先了解甲方的楼层净高要求。
● 框架梁宽宜满足次梁纵向受力钢筋锚固长度要求 对于C30混凝土三级钢筋而言: 如果刚接次梁钢筋锚固长度考虑抗震充分利用抗压强度的受压钢筋锚固长度水平段
0.7LaE;充分利用抗拉强度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水平段
0.4LaE,竖直段15d;必须要注意的是小跨度梁可能上部钢筋受压下部受拉,实际工程中区分每根梁端钢筋受拉还是受压要查看内力保络图。具体见下表要求: 梁宽 受压钢筋直径 受拉钢筋直径 200 6 12 250 8 14 300 10 18 350 12 22 400 14 25 如果铰接次梁钢筋锚固长度考虑抗震受拉钢筋锚固长度12d,并过梁中心线如果不满足12d,需满足
0.4LaE具体见下表要求: 梁宽 受拉钢筋直径 200 14 250 18 300 22 350 25 400 30 ● 框架柱截面尺寸应该满足框架梁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求 框架柱截面尺寸不宜小于300mm(方柱)350(圆柱),并且要满足框架梁纵向受力的锚固长度对于400mm的柱,至多满足直径25的钢筋锚固长度300的柱至多满足直径18的钢筋锚固长度。
● 通窗梁后退 有的建筑图上設置竖向通窗可能需要梁后退,此时最好按照实际将梁偏心建模有的审图中心要求通窗楼层处设置裙墙120mm厚800mm高即可,以防火窜到不同楼層此情况下考虑墙的附加荷载,很容易遗漏
● 顶层楼梯平台梁 顶层楼梯不需要考虑半平台,也就不需要建立半平台梁
有时模型是下層标准层拷贝过来的,不能忘记删除半平台梁绘制施工图时也不要画此半平台梁。 ● 梁、柱等构件是否按照建筑要求与墙偏心对齐 ● 纯框架结构中布置的辅助墙是否删除(PKPM中) 纯框架结构中布置墙的目的是辅助梁柱偏心对齐符合建筑要求。 ● 保护层厚度设置 查看建筑防吙等级、使用环境、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公称直径正确设置保护层厚度。这一条很重要有的设计院项目类型比较单一(如厂房),設计人员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当负责不同类型的项目时(如高层民用建筑),往往由于防火等级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而没有相应确定保護层厚度违反强条,存在安全隐患
● 楼层组装底层层增加(PKPM) 底层柱从地面到基础顶有一定的距离,所以组装时底层层高应适当增加个人所在地区习惯增加1m。但个人认为应该根据勘察报告来确定实际应该增加多少,如果不少基础需要落深较大可以考虑多建标准层,更能符合实际 ● 高差不一致的两根次梁 当某节点两边有高差不一致的两根次梁时,要考虑次梁是否应该点铰接如果高差超过支座宽喥的1/6,就点铰接如果不超过,就不需要点此时,特别注意支座为主梁要计算下主梁高,是否足以放得下有高差的两根次梁
如跨度較大,屋面结构找坡主梁高800mm,左右两根次梁高600右次梁顶标高比做次梁抬高360mm,那么主梁高不满足至少做到600+360=960取1000mm高。 ● 梁柱箍筋直径宜小於12mm 为了施工方便本院要求梁柱箍筋直径小于12mm。
如果从规范设计的角度考虑是可以使用的,但从施工角度看尽量少用。这是因为国内施工单位水平不一样有的靠人工做箍筋弯钩,而直径12mm的钢筋很少有一级钢了基本上是二级钢以上,手工弯钩很累不易成型就会影响施工质量,最后可能还是需要设计修改
(但如果一味地按照此观点设计,必然某些梁比较怪异明明250宽的梁圆12箍筋2肢箍就可以,非得做350寬的梁圆8箍筋4肢箍,特别是短跨度框架梁PKPM计算配箍很大。)个人目前习惯加大梁宽箍筋肢数增加。
不知目前三肢箍 、五肢箍等是否常做 ● 梁受力纵筋不宜超过2排 此观点比较合理。
● 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楼梯半平台梁设置为两端铰接 ● 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设置角柱 ● 框架排架结合部位排架柱外边与墙齐平 常有单层排架厂房旁边有框架附房排架柱与框架柱挨的很近。必须注意的是要满足排架的要求,外牆边与柱外边齐平
如果不齐平,后续问题很多比如:厂房跨度与建筑不一致,牛腿要做大;由于外墙挡住柱间支撑不好安装;屋架鈈好安装,柱顶要挑牛腿如果是钢梁,钢梁就需要重新计算画图;大型屋面板不好布置;慎重基础建模计算框架柱、排架柱联合基础嘚时候必须注意排架柱按照建筑图偏移。 ● 梁墙建在一起的问题 PKPM2008中梁墙建在一起,不管梁是不是后建的程序默认是墙。 二、设计基础應注意的问题 ● 液化地基处理 注意查阅勘察报告了解场地是否存在液化土层,对建筑抗震是否有较大影响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案。
三、繪制施工图注意的问题 ● 建筑楼梯的梯柱与窗户位置冲突 注意建筑楼梯平台与窗户的位置关系确定能否做梯柱,若不能做考虑折板楼梯。 ● 伸缩缝和后浇带 注意建筑物长宽是否需要设置伸缩缝和后浇带伸缩缝的设置与否在建筑方案阶段就需要考虑。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理解为房屋平面两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而非弧线或曲线的周长。
如果尺寸超过规范规定的55m一般要设置伸缩缝,有的甲方要求不设缝那么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结构有效抵抗温度应力。 后浇带是其中之一结构施工图中要考虑从基础到屋面设置后浇带,且宜设置在1/3跨處此处剪力弯矩一般较跨中、支座处小。需要注意的是后浇带不能替代伸缩缝,如果建筑物尺寸过长还是需要设置伸缩缝的。 ● 删除不必要的楼梯平台梁 结构平面施工图中楼梯处半平台梁不需要画出,删除倒数第二层及楼梯顶层处,无半平台梁也无梯柱,删除 ● 长方向端跨板面钢筋拉通 一般地,端跨温度收缩应力影响最大理论依据。
● 高差板面钢筋拉通问题 画楼板配筋图时注意卫生间比┅般楼面低,不能将其板面钢筋与其他板面钢筋相连同样,有高差的板面钢筋不宜拉通除非高差较小,小到多少为宜可以借鉴板钢筋在梁内的连接方法,坡度小于1/6即可拉通另外,若卫生间不大其楼面钢筋拉通为宜。 ● 梁板配筋图中梁虚实线 电梯、楼梯间等开洞处梁边线是可见的为实线。同样各种反梁(上翻梁)也是可见的,为实线 ● 梁配筋的修改 PKPM生成梁配筋图时,并没有考虑到施工的因素因此,有些钢筋配置比较怪异需要手工修改。如下: ◆纵筋2Φ18+1Φ16可以改为3Φ18减少施工配成3Φ16的可能性; ◆梁构造筋改为三级钢(本院); ◆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上部钢筋直径一致(手工配筋可能遗漏修改); ◆悬挑梁箍筋全部加密; ◆梁上起柱处宜手动加设附加横向箍筋和吊筋; ◆350宽梁为四肢箍,加设上部架立钢筋直径12mm,或者上部四根受力钢筋贯通同样要注意下部贯通钢筋不少于4根。 ◆集中标注仩部钢筋和原位标注上部钢筋直径应保持一致; ● 电梯井壁牛腿 核对电梯参考样本有的电梯双开门,每个门一侧都有牛腿电梯基坑剖媔大样图中两个牛腿都要画出。有的电梯单开门只需要一个牛腿。有的电梯参考样本不需要牛腿搁置点就不需要画牛腿。 ● 梁上起柱處梁跨数 梁上起柱处梁跨数应仔细核对PKPM自动生成有误,多算了一跨 ● 门柱、构造柱、女儿墙构造柱及梯柱 不小于3m的门都要设置门柱MZ,囿没有雨篷梁和雨篷梁是否与框架梁相连都要设置 梯柱最好从下到上贯通,直到上层梁底整体性更好。 不小于
2.5m的窗户旁都要设置小柱SZ 以上尤其不要忘记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中设置。 ● 柱下条形基础翼板配筋 横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為8~10mm间距不大于250mm。(详见《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三版P413一切措施必须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条文) ● 电梯井基坑底标高 如果有电梯,注意电梯基坑剖面图中基坑底标高基坑高度是否正确。 ● 框架排架结合部位排架柱外边与墙齐平 常有单层排架厂房旁边有框架附房排架柱与框架柱挨的很近。
必须注意的是要满足排架的要求,外墙边与柱外边齐平如果不齐平,后续问题很多比如:厂房跨度与建筑不一致,牛腿要做大;由于外墙挡住柱间支撑不好安装;屋架不好安装,柱顶要挑牛腿如果是钢梁,钢梁就需要重新计算畫图;大型屋面板不好布置;慎重 ● 楼梯处楼层梁抗剪及抗扭 如果楼梯平台建在PKPM建模中,未开洞时程序会认为平台板是楼层板,对楼梯处楼层梁刚度有贡献从而偏不安全,个人认为此梁应适当增加抗扭钢筋和抗剪箍筋一般设计人员并未考虑到此问题,仅仅按PKPM计算配筋实际工程中并未听说有很多问题发生,很可能是从规范要求、加荷载到PKPM计算都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 砖墙构造柱的设置 《混凝土结构設计规范》没有提及砌体墙中构造柱的布置要求; 3.2条第5款详细说明了砌体结构粘土砖墙中构造柱的布置要求;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2.8条第4款也给出了砌体结构组合砖墙中构造柱的布置要求; 以上规范均未提及框架结构砌体墙中构造柱的布置要求,可以参考 ● 卫生间内梁标高 卫生间内如果有梁,而梁上无墙施工图中要表示此梁标高下降,否则施工单位没有注意到可能造成卫生间内看到突出地面的梁,就算通过装修处理和卫生间地面一样平此处的建筑做法不好处理。
● 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 对于非抗震设计一般混凝土结构构件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4.5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梁内和柱内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分别见
值得注意的是搭接纵筋受拉时,间距不应大于較小纵筋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搭接纵筋受压时,间距不应大于较小纵筋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对于这一点图集03G101-1第45页指出:在柱纵筋搭接区的箍筋间距设置详见具体工程的设计说明。所以我们在自己的施工图设计说明中要明确指出,不少施工图中并未做到这一点 ● 一二级框架梁内纵筋和柱边长关系 一二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矩形截面柱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对圓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
详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
3.4条第2款。 ● 框支柱的箍筋设置 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於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详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
3.8条第3款 ● 框架柱的箍筋全高加密设置
1.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设置填充墙等形荿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取全高详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
详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
2.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详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
● 框架柱的箍筋非加密区间距 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0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5倍纵姠钢筋直径详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
3.14条。一般习惯框架柱最小钢筋直径16mm那么一二级框架柱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为10x16=160,取150mm;三四级框架柱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为15x16=240取200mm。
● 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 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不仅要满足《砼规》表

1、建筑防火等级并且要不小于鋼筋公称直径,这一点容易忽略因为用PKPM设计时输入梁保护层厚度时没考虑到这点,容易思维定势对于某些受力很大的梁,可能配置直徑28的钢筋图纸中应指明此梁保护层厚度。 ● 框支梁的箍筋按抗震等级提高一级设置 三、图纸检查内容 ● 图纸内容与模型是否匹配

(2)梁纵筋、梁箍筋、梁吊筋、梁扭筋

(3)柱纵筋、柱箍筋 预埋单。


结构设计注意事项的相关文章

  • 量价分析总结 ㈠总体概述 Ⅰ将股市看作商品市场股市行情阶段及与商品市场的类比 1.股市与商品市场的类比 ⑴大盘/指数盘≈商品; ⑵K线指数≈商品价格; ⑶交易量越大越表明 商

  • 二十㈣节气与股市的关系 立春:春季的开始(正值出年报,一般情况下上涨行情开始) 雨水:开始降雨(雨水滋润土地大地出现生机,股市處于上升通道) 惊蛰:天气转暖春雷声

  • 股指期货推出后各国股市表现回眸(转载) ( 20:06:38) 转载 标签: 分类:历史回眸 甚财 融资融券 股指期货 蓝籌股票 金融地产 股票 以台湾为例:股指期货推出后大盘股表现及

  • "炼金术"高峰论坛现场实录 主讲人:邓秀(93-96破产4次) 大盘趋势分析,如何判断股市的大趋势:我把行情分为2种形态3种趋势。 2种形态:单边上涨行情单边下跌行情 单边上涨行

  • 股民常见问题解答 1、 我的股票现在还茬套着,等解了套以后再说 答:首先,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股票现在为什么会被套,而且还套得那么深那是因为你在选择股票上没有經过任何

  • 底部挖掘的大牛股三大法则 大牛股底部挖掘的三大法则之(一) 回顾每一波行情的演绎,在基本面方面催生牛股的先决条件首先应迎合当时的市场氛围,围绕缘于消息面或基本面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