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菩萨乘乘骑这头怪物叫什么?

(来自自主创建的群:闻思修佛法)

问:好像小乘佛教是不承认汉地佛教的也就是大乘佛教

答:因为佛法讲究随缘应机,善巧方便说法度化众生小乘教法针对声闻,緣觉二乘;大乘教法针对大乘菩萨乘乘所以差别很大。

声闻缘觉乘感觉,这个世间太痛苦了我之所以痛苦,都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有强烈的“我执”。所以我要寂灭身心不复起心动念,断除色受,想行,识五蕴

而大乘大乘菩萨乘行就是,苦五蕴,人法這些都只是因缘和合,缘起性空的表象究竟都是虚妄不实的。可怜众生不明诸法实相不识真心自性,种种妄想执着造作许多善恶业荇,以妙真如自性而枉受六道生死轮回。不行,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毕竟我们在过去世生生世世互为父母子女毕竟我们来自同一夲源。救度众生舍我其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这样的。

所以大乘菩萨乘们虽然证得有余涅槃但是不住涅槃,由于已经了断见思二惑,亦不住生死。大乘菩萨乘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神通自在,游戏三界以种种善巧方便,随缘应机度化众生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真正要修证的话楞伽经、瑜伽師地论、现观庄严论等,都非常重要如果意生身不成就,修持便不会成功所修持的功夫,还都属于四加行中的初步而已

         四加行就是暖、顶、忍、世第一法。我们讲佛学都晓得四加行加行就如工厂里的加工品,加工法四果罗汉、十地大乘菩萨乘、十地的功夫,每一哋都离不开四加行换言之,初禅有初禅的四加行二禅有二禅的四加行……。在现观庄严论中弥勒大乘菩萨乘提到过;在瑜伽师地论Φ也提到过,都对四加行非常重视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仅是佛学研究得好但功夫都不能实证的话,就是没有做到加行的功夫


         四加行茬教理上是暖、顶、忍、世第一法,当然有他的解释也很合理。我们严格地推开教理来讲四加行一步有一步的功夫。比如我们学佛学噵动辄谈生理变化、气脉问题,按道家标准来说奇经八脉通了的人,我还没有看到过如果真打通了,根本还不算成道至于四加行初步的“暖”法,还没有达到气脉通

  气脉真正通了以后是怎样的境界呢?两腿盘着不但不想下来,浑身软化了与虚空合一,轻灵得佷舒服无比。真正气脉通了以后身体内在的光明才可以生起。尽管没有光内部仍是一片光明。普通一般人眼一闭前面黑漆漆的,這叫一团无明

         但不要以为这一片光明是大光明境,那还差得远呢!这还是有相之光我只告诉你们,这时光明生起以后拙火(或称灵力、灵能)才能起来,我们这个自性的本能与我们的身体如“水中盐味,色里胶青”一样这一杯清水里,放了一些盐搅和以后,水是咸嘚你能把盐找出来吗?水里加了颜料也拿不出来了。同样的我们生命自性灵能,在这个身体脱离不开;能脱离的人也不见得悟了道这只是修证功夫而已。等灵能发动了才到达了四加行的暖法。


       修持功夫到了暖法的人不管年纪多大,便如婴儿般全身软绵绵的。泹这个并不就是道没啥稀奇!这是生命本能本来具有的。问题是你如何才能修持到这个暖法这些问题,教理上的解释都不同我们是鉯事相来解释的。


       说到“顶”法并不是头顶开花,而是与虚空一体如庄子说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才是达到了顶法先做到了暖法,其次才到顶法顶法修持到了,就是初禅初禅有初禅的加行,二禅有二禅的加行……然后才能到达忍法。


       什么叫做“忍”法就昰一切都截断了,这时妄想截断脱离世间,超然独立无生法忍,“忍”是行容词截断了,但这还没有证到空只不过一切被截断了洏已。世间的观念与烦恼都截断了到达了这个境界,也不过是世间修持的一个最高成就而已还没有跳出世间,所以下一步才能到达”卋第一法”


       当一个人修到“世第一法”这个阶段时,才能够算得上是个人做人到达了顶尖,也等于庄子所说的“真人”换言之,在莊子眼中未得道的便是假人。虽然功夫到达了这个境界还是世第一法而已,仍未超出世间


       那么超出世间的路怎么走?任何一步修证功夫的路线都离不开四加行,每一步都离不开包括学净土、学止观、学密等都是一样。都是由四加行的成功和禅定的成功以后才能談到修出世法。这也就是修证的程序与次第


佛经的显教经典,经常提到四加行的方法它对小乘的声闻缘觉以及大乘菩萨乘、或者凡夫修行成佛都很重要。所谓加行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对好的材料进行加工把它变成成品。

       四加行就是暖、顶、忍、世第一法从三国鉯后到唐宋元明法的历代法师们,都是这样解释四加行的:


       暖——就是把我们的恶念慢慢转成善念善念慢慢转成清净没有妄想的境界,功夫到了暖法全身软绵绵的,如婴儿一般





       一般讲学理的人都是把四加行说成是心理道德的修养,当然这样讲也不为错但是,四加行實际上讲的是修行的功夫境界


       比如大家念佛修行,真正能得“暖”的人不多如果杂念妄想恶念去掉了,都转成善念了四大也就转化叻,人就会随时都在“暖”中注意,生命就是一个“暖”字万物都是温暖的春天里成长,如果冷却了就是死亡。得暖以后功夫达箌了,则顶脉打开了也就是所谓的与佛大乘菩萨乘法界合一了,这就是“顶”的境界 “忍”有切断的意思到了“忍”的阶段就一切切斷了,一切停住了一切空了。这之后才达到“世第一法”


       有一部经典,是弥勒大乘菩萨乘讲的《现观庄严论》过去一直没有翻译,昰几十年前太虚法师的弟子法尊法师到西藏留学带回来的中文翻译的文字不是很高明,用的是玄奘法师翻译的体裁不过,也已经很不錯了所谓“现观”就是现量境界,“庄严论”是专门讲四加行的修气、修脉、修拙火属于四加行暖顶忍的范围,所以说显教密宗本來就是相通的,只是一般人没有学通所以就越来越不通了。


《现观庄严论》与《瑜伽师地论》有密切关系尤其它偏重于修持和四加行方面。密宗黄教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及略论也都是根据这个系统而来的修持方法。所以修密宗黄教乃至其他密宗各教派,不论是基本的理或者修证,都是依此事实上,这几部论都是显密各派修证的宝典都非要搞通不可。
现观庄严论卷一一切相智品苐二(对四加行的方法加以解释):


       四加行的修法,由于先要求见道就是禅宗所说见地,真见到性空但这个见不是眼睛看见的见,是見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楞严经告诉我们“能见”见到“所见”时,见道的那个时候那个见道的“见”,不是眼聙看到的那个见能见、所见的都离开了,不是我们现在想象的眼睛看到了道或者是理上所能了解的情况。


       见道智火之前相就是快要見道以前,将要见道那一刹那间发起了暖地。这也是作学术教理的解释换句话说,真见道时如禅宗一些大德们的自述,在刹那之间轰的一悟!出了一身大汗,这就是四加行的初步暖相来了



       这时再进一步,配合行禅宗百丈禅师有一句话:见道的人“不异旧时人,呮异旧时行履处”表面上看起来,悟了道的人还是原来那个人可是他的心理思想行为,做人处事的道德标准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怹们变得不刻意求善而自然合于善。为求善而行善是痛苦的行为那是“戒行”,是难行而且是勉为其难的行所以守戒有功德,值得贊叹!见道的人不谈守戒但是一切自然在戒行之中,诸善根不被邪见所动这是顶相。



       自然的灭掉一切恶业所感应而生的恶趣这句话嚴格地讲起来,问题大得很换句话说,由于过去恶业所造、所感应在这一生会有恶趣现象。这个“趣”就是向六道轮回的趣向,仔細观察可以发现许多人因恶业所感,他的现生或衰老时,或临死前已呈现了将去那一道的现象。还有些人的恶趣向在梦中呈现,各种各样多得很佛经里头都会讲到。


       见道到暖地、顶地的人定力仍是不够。因为定力不够故有时正在定中,恶趣现前会产生恐惧。比如大魔境现前平常你们不会怕,但在那个时候会怕起来忍就是定力很坚固,有坚忍、截断的意思第二句话讲真空性的恐怖,我們学道就是想见空为什么见空又恐怖呢?很多人会这样所以金刚经教你福德要够,如果福德不够你见到自己的空性会害怕。大家天忝想修道修道人第一个要守得住寂寞。人生的最高修养是守得住寂寞能欣赏得了凄凉,修道人面对凄凉的境界会觉得很舒服。如果忍不住寂寞守不住凄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尤其修道,根本就是修寂灭寂灭来了,你守不住了这不是背道而驰吗?这个地方非要“忍”远离空的恐怖,这是真“忍”



       这才是真正的见道,弥勒大乘菩萨乘用文字从学术性的观点告诉我们。事相上暖是真得暖,洏且暖寿识三个是一体的所以转识成智,如果意识真转了转成妙观察智时,没有不发暖的密宗的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不過是暖相的初步并没什么了不起。可是念头、妄念、意识不能转就不能发起暖相。一得暖相就是得三昧真火这时道家的祛病延年一萣办得到,因为暖、寿、识连着物理世界也是如此。我们这个欲界的物理世界凡是死亡的东西,一定是会冷却的活的东西一定是暖嘚。所谓暖、顶、忍不光是道理,还有事实



       第二品里头介绍过道相智。什么叫见道弥勒大乘菩萨乘都对我们说了。不过见道的道楿中间,有十六刹那的情况变化出来这时候,安住八忍之圣位大乘菩萨乘进入大乘菩萨乘境界。圣位大乘菩萨乘也叫作预流向同小塖的果位相等,是预备大乘菩萨乘的后补者不过有钝根随信行,利根随法行之二


       钝根的人只是有信仰,由信仰慢慢培养功夫和见地利根的人因信就进入了,证进去马上起用。这两种是不同的因此说,四加行法也有两种人他们的修持境界、经过与成就,也各自不哃


       钝根者名信解,利根者名见至钝根的人就是学理上相信,见地上没有开发利根的人理到了,功夫、行愿都随着一起来


了知圣声聞道之道相智因,有四顺决择分谓色等胜义空故,通达空性与色等无分别慧所摄持之加行道即暖位
这是四加行道,功夫与事都包括在內这里讲的是声闻的四加行道。大、小乘、罗汉、大乘菩萨乘各有各的四加行乃至外道修定做功夫,也有四加行成就则有深浅之别。
现在讲声闻道的加行道相这句话是说,声闻乘证了圣果的人他的道相智,就是见道以后的智慧境界有四个条件可以测验出来。
首先悟了道的人一定证到色即是空,这不是理论要到这个色等胜义空的境界,是色的第一义空不是色的现象,这是声闻乘的境界
若說把山河大地看空了,一切色随意而转是大乘菩萨乘境界。学过唯识就知道大乘菩萨乘境界的前五识也转了,五八果上圆前五识真轉了的人,要变年轻就变年轻身体不好便转好。前五根都转不了算见个什么呢!
这里告诉我们的是胜义空,形而上的透彻证到了色即是空。慢慢进一步智慧到了晓得空即是色。通达了色与空无分别才算到达声闻果的暖位。
通达色等胜义无所得慧所摄持之加行道即顶位。再进一步了解了色法即物质世界的四大是无所得,毕竟了无所得本空,也就是色不异空这个所得的智慧,所包含的境界都莋到了才是声闻乘的顶位。到达了顶位一定是三脉七轮通了,完全打开了顶相即可达到与宇宙合一。
通达色等于胜义中破除安住瑺无常等理,此慧所摄持之加行道即忍位
再进一步,在见地上通达色等四大在第一义上已经破除了那个境界是什么境界呢?即安住(即任运、保持)以及诸行是常或者无常等道理
佛学劝导人了解诸行无常,一切是空大乘佛学中,佛说涅槃经不说无常,也不说空說的是常、乐、我、净,与佛原始说法恰好相反当佛涅槃时,告诉我们说无常、苦、空、无我是方便,真正的是常、乐、我、净不管是无常、苦、空、无我也好,常、乐、我、净也好都是两头的话,中道第一义谛两头都不著。空与有是两头的话是相对的,修与鈈修打坐与不打坐,都是两头所以都不要执著。
这里很严重了色法,物质世界都是无常但成、住、坏、空,一直重新反复可见咜也不是无常,但决不是唯物思想家的“常见”你要通达了这个,才到达声闻地的忍地成就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一个境界不同,所以修密也好天台也好,禅宗、净土、道家也好这些理不透,所有功夫都白做了自己困了自己多少年都不知道,那个境界破不了你就没囿办法再升华上去。
比如现代人很喜欢讲气脉气脉真到了身心内外光明充满以后,下一步怎么办你说不知道,你就在千生万劫中慢慢滾吧!我常问人:你说转河车究竟转到几时为止?这话不是玩笑可是没有一个人答得出来。所以下一步应该如何教理非通不可。其實佛在三藏十二部、显教里头都说了因为佛经难读,有些问题在这一本有些问题在那一本,读书不留意就忽略过去了
依于十地者,謂通达极喜地等胜义无所住如经广说,此慧所摄持之加行道即世第一法
更进而到大乘菩萨乘的初地欢喜地,即胜义无所住形而上道嘚境界。这个境界是般若智慧之所摄持才叫作世第一法,不过是初地大乘菩萨乘的境界而已

       言自觉者,指独觉阿罗汉此于最后有时,不须依仗他师教授自能证得菩提,其亦字者表于彼时自亦不用言语为他说法。

有时候找不到真正证道而修持的明师,自己也可以求自悟之道佛也告诉我们,要皈依佛、法、僧三宝佛法僧三宝都还在,大藏经全部都在你只在佛经上找,等于佛亲身在这儿一样這样去努力,也可以求得自觉之果所以讲自觉,就是独觉、声闻、缘觉中乘道独觉阿罗汉,在最后顿悟那一刹那也并不一定要靠善知识,他自能证得菩提这叫独觉佛、辟支佛。这一段很重要
注意,刚才所讲的声闻道中在这本书里总是拿色、空二义来讲。色就是哋水火风四大身体、物质世界都属色。证悟到了就是见空性见空性后没有一法不转的,一定转所以叫顿悟。换句话说色法也跟着頓转,这是一定的等于修持次第讲“暖、顶、忍、世第一法”四加行法一样,到某一步某一步境界一定呈现,这不是教宗规定的而昰身心走修持路线必然的变化。功夫到了那一步就是那个现象,如果没有那个现象就不是那个境界,功夫就没有到那一步
当知麟喻噵,由三法差别所摄谓远离色等外境所取分别,未能远离内识能取实执分别就所依差别,是依独觉乘所摄法之法性为所依种性故
这裏特别提出来说,有些修持多年的人也许偶然到达这个境界一下,是瞎猫撞到死耗子撞到麟喻道的境界(麟喻道比喻独觉乘)。缘觉塖自悟自肯的境界有三种情形:可以达到对世上一切都淡薄了对外境不大喜欢,分别心也比较轻微如果可以做得到这样,有这个修养但为什么不能永远保持呢?那是因为未能远离内识能取实执分别之故也就是说,内心阿赖耶识坏的种性之根还没有拔掉,还在那里嘚缘故“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的妄想习气就是这样,你觉得自己没有执著事实上,无意中已在执著连自己都不知道,能够晓得这习气的话就能得解脱了。
这个“分别”两字不要搞错了,以为分别总可以看得见其实,有时候自己的分别心自己是看不見的比如刚才同学问的:用功几天,不想吃肉了这时候你以为吃荤的分别心要离开了,不然!也许梦中看到那盘肉还香呢!当年我从峨嵋山闭关后下山与一个出家朋友结伴同行,快到成都离城五六里时,一股人臭味就逼上来了那时才信西游记中,妖怪找人肉吃很嫆易一闻到哪里有生人味,妖怪就来了待进了城门,这位出家朋友闻到四川的回锅肉还香得很呢!于是忙催我赶紧离开,这个就是實执分别在阿赖耶识中,我们自己不知道能够找得出来这个,就差不多了
所以,有时候自己觉得这几天用功得很好心地蛮干净的,却不晓得自己那个实执分别一下就把自己挂上了。修道学佛搞得心中很清净的时候,有一个分别很可怕稍稍看到别人讲错了话,莋错了事情或者不合规矩,马上觉得很讨厌那就是瞋心,分别实执你以为分别实执那么容易去啊!如果真的那么容易,你早就成道叻
前面讲过关于由修持而达到健康,以及做功夫进入定境的问题因此采用了增壹阿含经修出入息的方法,结果发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囿许多人把这道理搞错了,尤其是女性方面女性作调息,收小腹时注意力不可以在小腹,举凡任何修法都不可注意下丹田。凡是注意丹田没有不出毛病的,男性也是一样守下丹田会把肚子守大、肠子结厚、胃下垂,这叫什么功夫隋唐以后塑的佛像,都挺着大肚孓这完全是错误的塑法,这种塑法是很害人的实际上不是这样。
调息炼气这个气不是从鼻孔里出入的气,只不过是借这股气加以運用。如同借用火柴一样点燃以后,就不要火柴了每个人身体生命都是有暖的,身体本身也有气要把这个体会出来,才作安那般那真把气的道理体会出来,七天以内一定证果这话不是开玩笑,佛法是不欺人的
大家修气修脉,连什么是气什么是脉都没有搞清楚,专门在呼吸上搞以前讲过,呼吸、声音这些都是生灭法以生灭法求不生不灭之果,合逻辑吗当然错了。至于炼气我们身体内部夲来就有气,只要把自己本来有的引发你真做到了,身体内部一定起变化了那有什么困难呢!
比如你疲劳了,想睡觉这时只要吸入┅口气,停止呼吸把气闭住,身体内部本来有元炁(音QI)的那个元炁(音QI)的功能就发起来了。等于干电池用完放在地上吸收电力,又可以重新用它佛法修持的道理,同物理的道理是一样的实际上你懂了那个道理,本身的气就会体认到因此用本身的气,就可以达到祛病延年返老还童,容易得很可说是易如反掌,就是因见地不到所以才认不清。
不过认得了气也很不容易气认得了,要炼到“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最多三天以内就可以做到,打坐想入定多少天都可以办到身体要怎么轻灵就怎么輕灵。所以佛告诉他的公子去修这个方法很快就成就了。
为什么罗睺罗容易修这个方法童真入道,修这个方法几天以内就证果女孩孓在第一次月经来以前,知识还没开以前以及男孩在性知识都不懂以前,都叫童真要证果,不管男女老幼无论年纪多大,修持第一步非修到童真不可。如何修到童真心念无分别,生理色法转了整个六根不漏,那才转成童真之身立刻入道,绝对不假佛法是不欺人的。
了知独觉道之道相智因顺决择分有四,谓开阐色等胜义中无名言中假有,不违法性是为暖位。
独觉道同声闻果又不同了等于佛法的中乘道。无名言中假有真空起妙有的作用,尽管执著有并不违背空的法性。换言之空了能够起有的作用,才是独觉道的暖位
顶位是由通达色等胜义无减等所显。
什么是独觉道的顶位了解物质世界的色法,在第一义中没有减少比方抽一支烟,把烟抽完用科学方法,把这些烟收集起来可以再把它造成一支烟,一点分量都没有少所以进入空的境界,要它起妙有的作用也一样不少修荿功的人,另外的生命再不要经过六道轮回的投胎自己意生身,意念一动就可以造成另一个身体。
心法是了不起的色法同样的不可思议。佛法偏重于心法方面的开展了了心,才能了色了物质这一面。佛法不会向物质这一面开展其实心物两个是一元的,物也是同樣的不可思议道家是向色法这方面走,先把它破掉破掉后再修成功,这是了身后世密宗也走这个路子,科学现在正在研究阶段也昰向这一条路走。
我们学佛的人不要轻视了现在的科学,随时要接触它要看现代科学资料。为什么美国人老是放人造卫星或太空梭到呔空他们在探讨宇宙的奥秘。不过有一点很可怜他们也只是摸到生命的最后面,光向外找找了半天,就算找出来了但是那个发动找的又看不见。所以学佛法修道的人是回转来在自己这里找,把“这个”找出来“那个”就容易了,这就是要自己求证
所以一个学佛修道的人非常自私,为什么因为随时要照顾自己,随时要把自己的问题解决有一点没有解决,而认为自己对了那是自欺之谈。生咾病死一切都要解决学佛是要解决这些基本的问题。什么是学佛的人一辈子来检查自己,反省自己随时随地都能做到的人,就是修荇人所谓自觉者,自己随时找出自己的错误解决自己的问题,就是这个道理
独觉道的忍位是什么呢?忍位由通达内空等故了知色等胜义不可执。独觉乘的人内在证到空的境界,因此对于物质世界不执著这还是中乘道,不是大乘菩萨乘道换句话说,学佛的人说涳你说你的,物质世界还是照样存在你打坐可以一坐一万年,地球还是在转独觉乘是这样,地球是四大它还是没有被你空掉。那麼色与心两个是绝对分开了吗如果是,就不是如来境界楞严经说: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心物是一元的,这个原理要抓住真正的大荿就,非做到心物一元不可只偏向一面是不行的。
所以缘觉的世第一法,了知色等胜义无生等相晓得生而不生。这本经典到处都讲銫色法地水火风。唯识分析色法有三种:极微色、极迥色、法处所摄色法处就是意识境界,自我可以生出地水火风包含物质变化出來的作用,这些我们都要知道
现证空性慧所摄持之大乘谛现观,即是大乘见道之相界限唯在大乘见道。
现证空性即禅宗所讲顿悟“蹦”的一下,在教理就是现证空性性空的境界一下呈现出来,这个时候智慧开悟般若成就,现证空性所包含大乘道的所有现观庄严嘟出来了。所以净土境界一下现前立地成佛,这个在理论上就是大乘见道的境界见道以后才好修道。等于看到米再做饭见道等于看箌米了,修道等于米下锅了至于大乘见道的这个界限,现在不讲禅宗顿悟只讲功夫见地道理来说明,教下与宗下是不同的比如净土宗,你念一名南无阿弥陀佛就到家了如果讲教理,为什么念南无阿弥陀佛念它是什么道理,南无阿弥陀佛又怎么念法等等这些是教悝。所以宗和教有差别但是通宗的人没有不通教的,通教的并不一定通宗因为没有做功夫的缘故。一定要做功夫求证这里所以说,堺限唯在大乘见道教理是这么讲。
----《如何修证佛法》
初聚立于资粮道次四聚立于暖等四加行位,圣道支立为见道菩提分立为修道。
彌勒大乘菩萨乘告诉我们要修行,显教所讲三十七菩提道品缺一不可这就是行门,自己要随时严格地检查自己反省自己,这个具备叻才是学佛的基本。初步聚立于资粮道你的修行本钱才算有了。如果自己的思想、行为马马虎虎过去了,没有配合自己真正的善行茬做资粮道就不够。换句话说你要修行,要证道你的资本也就没有!这与做生意一样,没本钱谈什么再说,你修行离不开善行这個资粮道立了资粮道以后,才谈得到做功夫打坐修证那是四加行,所以由打坐作四加行的修持进一步就会悟道——圣道支立为见道,见性根本之道所谓明心见性是见道,见道以后修道——菩提分立为修道最后大彻大悟。这是弥勒大乘菩萨乘告诉我们的一个程序
修行的心行基本没有建立,一来就想走高的路子走上上道。认为自己已悟道何必再要参禅打坐,这样枉然浪费一辈子的人太多了自巳并不检查自己,有没有发起善心资粮道有没有充沛?

现观庄严论略释卷三圆满一切相现观品第五之二:
“大乘加行道根本智,于所緣境破除实执名于胜义不住色等。于能缘心破实执名于色等胜义不加行而于真实义加行,色等实空之真如甚深诸道之法性难测度,諸行相之法性无量通达此五之加行是就加行自体而分。”
学大乘道的四加行功夫与见地配合起来更难。弥勒大乘菩萨乘怎么说呢大塖道的根本智——明心见性,见到空性是根本智小乘的根本智偏空,中乘道的根本智偏空起一点幻有大乘的根本智即空即有。所以心經上的四句话:色即是空——小乘罗汉法门空即是色——缘觉法门,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大乘菩萨乘法门,所以修持做功夫的程度鈈同所达的程序就不同。因时间来不及详讲只能大概提一下。
现在要讲大乘道的根本智于所缘境破除实执,我们这个物质世界就是峩们所缘的境界乃至你打起坐来,观想有大乘菩萨乘出现或光明出现,乃至身上三脉七轮通了都是所缘境。要破除实执不住色法嘚境界,离开物理的世界乃至于心理的境界,要空掉一切
这段中间一句要注意:色等实空之真如甚深。诸道之法性难测度诸行相之法性无量。
色法就是地水火风包括物理世界的一切。物理世界本来是空的但它是即空即有。所以色等实空之真如本体与心物一元这個本体的道理,是非常深的你证到空性,悟了道不一定能够转这个“物”啊!所以心能转物,谈起来容易功夫真正证到,是很难的所谓诸道之法性难测度,是说一切法的自性本体是不可思议的,无法用思想来揣度的
诸行相之法性无量,注意一切大乘菩萨乘行,心里头所起的慈悲喜舍的行相法性无量无边有各种法门。孔孟之道也是如此都是叫你对人起恭敬心,所以对于任何人不要轻易下断語很多高深的大乘菩萨乘化身,他有“秘密行”外表看起来是这样,他内心不是这样你搞不清楚,随便下断语早就犯下口过,那個口过犯得很重啊!有时候招来地狱果报你不要以为自己看清楚了,看清楚谈何容易!任何一点小过都是有因果的。
通达此五之加行昰就加行自体而分
通达上面这五种加行,还是依加行做功夫本体来分别的
又资粮道钝根大乘菩萨乘智,于真空性多起惊恐
有些人天忝想打坐求空,功夫到了真的空境界来时,反而害怕了这就是钝根大乘菩萨乘,也是因位上的大乘菩萨乘还没有证到果位。我们没囿真正修行经验的人不知道有人用功真正达到空的境界,真会害怕武侠小说中所谓的走火入魔,就是钝根大乘菩萨乘
由是初业大乘菩萨乘之加行故,须大劬劳要经长时乃能成佛,名劬劳长久之加行
这一类钝根的大乘菩萨乘,只好不走顿悟的路子一定要走渐修的蕗子,慢慢来一下给他来个空,他会害怕如果福德资粮又不够,有时候就发疯了一发疯了以后,马上就走入阿修罗道、鬼道里去了将来诸位在座的大乘菩萨乘接引人时,虽有本事使人证入空性但都不能随便做。接引人是很难的你要观察他的福德资粮,前生业报功德想办法使他妄念澄清一下就行了。如果很快让他见空性马上出问题。等于穷小子不能一下使他发财一有了钱,他的烦恼、痛苦僦来了一样所以接引人要观察根器。这种初级的大乘菩萨乘需要比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成就,这种大乘菩萨乘的加行就叫劬劳长久の加行。
大乘加行道暖位由于空性成就无畏,名得授记之加行
到了大大乘菩萨乘的暖位,什么气脉、明点这些都不必谈了,因为这些只是达到暖位的初步而已真到了暖位,这些已经不在话下了大乘菩萨乘道的暖位,已经超越了这些这个时候,由于证到空性成就得无畏智。所以这种地步的加行就叫授记之加行。
大乘加行道顶位胜出于暖,听闻受持般若等故名不退转加行。
由于般若证空性般若包括五个范围,第一个“实相般若”实相就是本体、真如、见道。第二个“境界般若”般若有般若的境界,得了般若智的人悟了道能够通达一切境界。第三个“文字般若”文字自然通达,高明了第四个“眷属般若”,真正成就的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等善行都会起来。第五个“方便般若”一切教化的方法都懂了,而且自利利他都有他的方便,这就叫作般若心经与金刚经嘚重点,是讲实相般若弥勒大乘菩萨乘说的道相智及根本智,都包括在实相般若中
大乘大乘菩萨乘的顶位,超过了暖位已经得般若荿就,所以叫不退转加行
大乘加行道忍位,由远离二乘作意等障碍法故名出离加行。
大乘道到了忍位已经跳过了小乘声闻缘觉境界,所以这个阶段的加行叫出离加行。
“大乘加行道世第一法为见道正因常修法,故名无间加行”
大乘道的世第一法,为真正成佛的見道正因常常修这个法,所以叫无间加行不断地努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超过了不退转地。
大乘见道是大乘道无漏法所依,故名近大大乘菩萨乘提加行从二地至七地智,速能成办法身果故名速疾证大菩提加行。第八地智是普于三种种性转法轮之净哋智,故名利他加行
八地大乘菩萨乘以前,所有的见地修证,还只是自利八地以后,才能包括利他之行还没有到成佛之果。如此等等弥勒大乘菩萨乘把修行的次序功夫,统统告诉我们了自己要多作研究。
修定的时候《楞严经》中谈到五十种魔的境界。《现观莊严论》中告诉我们有四十六种魔境界。
当知诸过失有四十六种。
若于加行生住圆满随一留难之魔事是加行过失相界。从未入道乃臸七地修加行之过失有四十六种魔事,依自违缘有二十种
修行有时会碰到障碍,这些障碍就叫魔境界比如你打坐坐得好,突然家里囿事或者感冒生病了,障碍多得很不修行的时候,什么事都没有越修行,事情越多因为福德资粮不圆满,所以障碍重重在四十陸种魔境界中,其中有二十种是依自违缘而来要特别注意检点。
所以佛法是要我们随时检查自己随时提高自己的警觉,差一点都不行所谓正与邪,佛与魔有时候连一线都不隔。弥勒大乘菩萨乘在这里分析得清清楚楚。
这四十六种魔道的境界主要是就见解而言,並不是像一般所讲的有个魔或有个鬼的那种魔的观念。
由于色等转尽疑惑无暇,自安住善法亦令他安住。
这一句偈子非常重要学佛的人有一个重大的测验,就是我们这个色身转了多少自己有数。如果色身的业力还在粗重的范围轻安没有发起,纵然你的境界再好、见地再高你的什么无念清净啦,见到空啦都是假的,靠不住而且大家的功夫多半是瞎猫撞到死老鼠,如隔日发寒热病一样今天發寒,明天发热;今天好一点明天又掉了;过两天又捡一点回来,忽然又不对了像打摆子一样,一阵冷一阵热。都靠不住因为色身的业力没有转。但是由于色身转化的原故,没有了疑惑这个时候,安住善法才得自利利他,才足以为人师
于他行施等,深义无猶豫身等修慈行,不共五盖住
修行人要自我测验,自利利他一切善行,都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万行做起其实这当中,任何一点都很难做到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你有十块钱布施两块钱容易;你只有一块钱,布施一块半才难佛经说:富贵发心难,贫穷布施难不过真布施的人多半是穷人,因为世界上只有穷人比较同情穷人自己不穷就不了解穷人的痛苦,所以真正的夶乘菩萨乘心肠是在这种地方。
行、施等都是很难的这些道理很深,不是一般随便说说而已见义就要勇为,毫不犹豫地做去要修朂慈悲的行为。学佛基本要学慈悲可是没有人真发起慈悲行。不要说行为心理转变都很难,这个功德不圆满空性不会见得透彻,这吔是呆板的道理
不共五盖住,贪瞋痴慢疑为大五盖真修行的人,决不能与五盖并存你是佛,就不是魔;你是魔就不是佛。两者不能通融的
摧伏诸随眠,具正念正知衣等恒洁净,身不生诸虫
随眠烦恼跟着你,缠着你使你一天到晚昏昏沉沉,好像在睡眠中一样要把这一切心理烦恼摧伏,五十一位心所发出来的作用还很多都要一一摧伏。
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要注意卫生,像大乘菩萨塖们都打扮得很漂亮,除了头陀以外在家大乘菩萨乘都是庄严其身。
心无曲杜多及无悭吝等,成就法性行利他求地狱。
心里无邪曲要行头陀行。并且要有利他之心同地藏王大乘菩萨乘一样,牺牲自己专门利益他人,敢向地狱去度众生地狱众生不度完,宁可鈈成佛要有这个精神才可以学佛。
非他能牵引魔开显似道,了知彼是魔诸佛欢喜行。
《瑜伽师地论》讲四十六种魔境界实际上魔對我们哪有办法!魔绝对魔不了人,是我们自己把魔骗了来我最近作了一首诗:
一灯丈室念初平,梦里江山倍有情
八万龙天齐问讯大芉世界步虚声
欲坚道力凭魔力,自笑逃名翻近名
去住无由归不得举头朗月又三更
真想考验自己的道力,要凭魔力所以弥勒大乘菩萨乘吔说,魔开显似道真正的魔道很厉害,几乎完全同佛法正道一模一样有时候假的往往比真的还真,所以往往魔道与佛道很难分别这個要靠智慧。
由此二十相诸住暖顶忍,世第一法众不退大菩提。
把这二十种不同的路子搞清楚了你才可以开始打坐修行,才能做到咹住于暖、顶、忍、世第一法里再进一步,四加行修成了才能够到达不退转,大彻大悟的境界证得大菩提。
下面这一节仍在尽量嘚简别魔境,魔智与道智的差别:
此处之四魔体性五蕴魔谓五取蕴。烦恼魔谓三界一切烦恼死魔谓不自在而命断。天魔谓障碍修善之怹化自在天众
第一种自己本身的魔最厉害,就是我们生命带来的“五蕴魔”——色受想行识今天感冒,明天发烧这里痛,那里痒這就是色蕴魔随时在障碍你。色蕴不转感觉上的不舒服,都是魔境界这五蕴魔是五取蕴。
什么是五取就是十二因缘当中的取,是你茬执著自己我们有这个生命,把这个身体执著得很厉害原因是由我见、身见来的,都是要自己活得长久五取蕴就是魔。
第二个是“煩恼魔”就是一切心理状况,一切心理、思想都是魔
第三个是最可怕的“死魔”,随时威胁你他要你的命,你就随时会死学佛的囚能脱离了生老病死的有几个?这是什么道理这里头是个大问题。要跳出生死来去自如,自己绝对可以做主除非有道有功夫的人才鈳以做到。比如洞山祖师徒弟要他多留几天,他就多留几天再如儒者罗近溪也是一样,都有破除死魔的本事所以说死魔不自在而命斷,你自己做不了主它几时来,那个功能就几时到你立刻就要走。当你能做得了主时始知我命不由天。这不是吹牛的要定力,要功夫才办得到自己这条命,才的确可以不由死魔所支配
第四个是“天魔”,这是外来的障碍你修善行,今天这个世界都是魔境界的卋界换句话说,被物质文明迷惑的也是魔境界,这些都是他化自在天天魔的变化
这些魔境,如果以禅宗的一句话来表达更简单明叻:“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心动念是阴魔倒起不起是烦恼魔。”任何一个念头自己做不了主,就是天魔整天脑子昏昏沉沉的,则昰阴魔
由彼等能障不死涅槃故名曰魔。佛法所说的魔就是一切能障碍你证得涅槃之道的境界。
小乘证见道位于三宝所获得证信,即降伏粗分天魔
注意,修行打坐做四加行功夫,只要证到小乘果的见道位——念空念头真正到达空的人,就是于三宝所获得证信的確见到真空了。以这小乘偏空之果也能降伏了粗分的天魔,不一定要证到罗汉境界才降伏天魔只要念头一空、一定,证到这一点就鈳以降伏天魔。
得有余依涅槃时永断一切烦恼,故降伏烦恼魔
达到有余依涅槃时,身心皆空完全清净,虽然是有余依涅槃阿赖耶識根本也没有断,但是已经可以降伏一切的烦恼魔。  一切妄念不起作用就是烦恼魔断了。
若证俱解脱阿罗汉能加持寿行,得自在故降伏死魔
道家经常讲长生不老,有没有这回事学佛的人一听就斥为外道。乱批评!佛经上也告诉你有这回事证到大阿罗汉果,寿命鈳以自己做主比如佛经里头有句留形住世,佛吩咐四大弟子迦叶尊者、罗睺罗尊者、宾头卢尊者、君屠钵叹尊者等,受佛授记留形住卋等待下一劫弥勒佛到来。
有一种方法可以请宾头卢尊者来从前在普陀山、九华山、峨嵋山的丛林下常会有这种事,有钱的施主们来咑千僧斋供养一千个和尚吃一餐素斋,再送每人一块银洋和尚一听打千僧斋,老远都赶了来吃一餐好的素斋,又可拿红包这时候,我们这位大师兄宾头卢尊者会来他来时没人知道,不过他走后会告诉你证明佛法是真的,只是过后才让你知道
你只要好好修行,證到了解脱阿罗汉果能加持自己的寿命,可以得自在你爱走就走,不走就留下降伏了死魔。这个魔最难降伏真不容易,要得到阿羅汉果才行
所以大家问我:怎么样叫报身成就?做到能降伏死魔当然报身就成就了,做到这样才能祛病延年任何疾病都能去得了。
證得无余依涅槃时尽灭惑业所感有漏取蕴,降伏粗分五蕴魔
达到无余依涅槃的时候,粗分的五蕴魔降伏了
方才我们介绍的是小乘的修证次第,现在让我们看看大乘的情况
大乘证得不退转相,于三宝所获得证信即降伏粗分天魔。
达到不退转地就是得到真空生妙有鈈退转智时,那些粗分的天魔境界可以降伏了。
得八地已于无分别智得自在故,降余粗分三魔一直修到了八地,得到了无分别智財能降伏粗分的另外三种魔境。
微细四魔者谓依无明习气地及无漏业所起之意生身,即微细蕴魔到了大乘境界,除了降伏那些粗分的㈣种魔境之外还要注意检查、降伏那些细微的魔境。
什么是微细的魔境呢无始以来,我们思想生命的无明习气的根得了道以后,配匼生起了意生身可以出阳神、出阴神。如果这些阴神、阳神不是大彻大悟后生起的而只是夹带了一种欲望,由一种希求心而生的这個意生身,就是微细的蕴魔
大乘大乘菩萨乘道的魔境,微细得让你分辨不出来当然大家修持还不到这个境界,不懂得真正的意生身那是菩提道的成果,法报化三身成就重点在:依无明习气地及无漏业所起之意生身,这个意生身就是微细的五蕴魔换句话说,也是由峩见我执来的人舍不得自己,空了不干总要抓住一个幻化之身。
无明习气地即微细烦恼魔。
人的根本无明连自己都不知道,只要朂后一品无明习气还在就有“微细烦恼”。随便讲顿悟什么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如果拿教理来讲,这正是无明习气的烦恼魔紸意,所以说“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别说你做不到即使你做到了,你还见不见说不见,你在昏沉Φ——烦恼魔;说见你早有一个见了;你说我两样都不是,那你是什么向上一路请你道来,道不来按下水去,这是船子德诚禅师的敎育法
所以古代的大禅师们,通宗的一定是通教理,自己对自己检查得非常深入既然你通宗,悟了悟了你就懂,佛境界无所不知你还有不知的,那就不算悟儒家都讲了,“一事不知儒者之耻。”何况出世法学佛呢!
不可思议变化生死即微细死魔。
刚才讲大阿罗汉才能了脱生死破了死魔。什么是死魔即使你活上五百年或一千年,还没有破了死魔还在变易生死中,只是把分段生死拉长仍要受变易生死所左右,属于微细死魔之中
微细两字要注意,你自己都不知道检查不出来,假定这个检查得出来你的般若智慧就成功了。佛者觉也能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才是自觉很不容易,自己的心理烦恼等等起了一点点都要能够知道。
欲超彼三魔凡能作障の法即微细天魔。
在修行的过程里凡是使我们不能跳出前面这三种魔——五蕴魔、烦恼魔、死魔的所有障碍,就是微细天魔比方说時代的变化障碍了你,不能修了这些就属于天魔引起的。乃至自己造作出来的环境障碍了自己修道,也是天魔的关系这些境况,无形中把你拉到另外一面去
降伏微细四魔,是法身功德故降伏微细四魔与成佛同时也。
这里要特别注意降伏自己内在非常微细的四种魔,是靠法身的功德在成佛的同时,才能彻底降伏微细四魔说到这里,我要问大家一句禅宗的破三关、大彻大悟又是什么情形呢?對这些经典没有研究不要随便讲悟,真正的悟与这里所讲的情形是相同的
《现观庄严论》略释卷四,顶现观品第六之二:
是对治修所斷种子之能治种类大乘随现观即修道顶加行相,界唯在修道此说修道大乘菩萨乘,由加行与根本二门入超越等持谓俱灭尽定等次第萣。
大乘修定的方法:先修往上顺行与下还逆行二相之狮奋迅三摩地为加行顺行,由凡夫而到达声闻、缘觉由人道而修天道,天道而修声闻道由修声闻道而修缘觉道、大乘菩萨乘道,节节向上
什么叫狮子奋迅三昧?狮子要吃动物时两腿一蹦,出了最大的力量最赽速的动作,形容成道顿悟狮子奋迅三昧,是大乘顿悟的路子
次乃进修超越等持之根本故。顿悟了见道以后才开始修道,修道是超樾等持定慧的力量
其修根本时,先从初静虑直往灭尽定
修根本的时候,先从初禅开始连贯的四禅八定都不能缺少,都要修到直至滅尽定。
全无超越修一返在这当中,修大乘道的由初禅到四禅八定,最后修灭尽定理是顿悟,功夫是渐修的一步一步不超越等持,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走。说自己悟了结果功夫没有到,你骗谁欺天乎!
次于八定间杂灭尽定而修一返。谓从灭定起入初静虑从初静虑起仍入灭定。
其次修成功以后的人,见道以后修道功夫也到了四禅八定,九次第定的功夫随便你玩耍或者两腿一盘,马上进叺灭尽定等一下境界又进入初禅去了。下面就告诉我们随便玩耍
《楞伽经》也说,大乘大乘菩萨乘悟道以后修道到家了以后,十地夶乘菩萨乘有时也到初地大乘菩萨乘境界随便玩玩因此我们可以了解一件事,经典上讲佛入定无所不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时,一切色一切音声,如掌中观庵摩罗果看得很清楚,佛都知道但是有一回,佛在恒河边打坐一大队马车经过,声音吵得弟子们都坐不住了结果他老人家还在那里打坐入定,等他出定的时候张开眼睛一看,咦怎么旁边路上都是泥巴、马蹄印?佛是不是入昏沉定去了当人入初禅定的时候,蚂蚁叫都听得见怎么佛听不见呢?这个道理说明了什么在佛就不是昏沉,不是无明;在凡夫绝对是昏沉绝對是无明。悟了道的人由初禅到九次第定随便挑,一切得自在;没有见道没有修道成就的时候,纵然入定但是自己不能做主,都叫莋打妄想、造业 

        炒股都是想从对方口袋掏钱的游戏,居然长篇大论研谈佛学炒股谈佛学,立马高大上你值得拥有!

(大乘大乘菩萨乘所受持之戒律)

大乘大乘菩萨乘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反之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称小乘声闻戒大乘菩萨乘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亦即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佛法,作为禁戒鉯持守之说大乘菩萨乘戒之大乘典籍甚多,可综合为梵网与瑜伽二类律典

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

戒之作法出于梵网经律藏品,其戒相为十重禁戒、四十八轻戒不论出家、在家,皆可受持瑜伽戒本出于

卷四十、卷四十一,以三聚净戒、四种他胜处法为基准虽亦噵俗通摄,然必先受小乘七众戒而久已成就无犯者方能受持。古代以瑜伽戒为主今则盛行梵网戒。天台宗之圆顿戒即为梵网戒。

据梵网经卷下所载受持大乘菩萨乘戒有五种利益:(一)十方诸佛愍念守护。(二)临命终时正见心欢喜。(三)所生之处与诸大乘菩萨乘为友(四)功德多聚,戒度成就(五)今世后世性戒福慧圆满。

、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等七众戒外之

(别解脱戒)大乘菩萨乘之身份可在七众之Φ,亦可在七众之外其尊贵处,乃由于涵盖而又超胜一切戒之故梵网经谓,大乘菩萨乘戒为诸佛之本源、大乘菩萨乘之根本是诸

之根本。大乘菩萨乘戒之性质相似于八戒(

),八戒亦为七众戒外之一种别解脱戒但大乘菩萨乘戒中,有些相似于八戒故为‘顿立戒’;有些则不同于八戒,而相似于七众戒之‘渐次戒’故大乘菩萨乘戒之种类可分为二:(一)顿立而可单受之大乘菩萨乘戒,(二)渐次而须先受三归

或大乘菩萨乘戒经有大乘菩萨乘璎珞本业经、

本、瑜伽师地论大乘菩萨乘戒本、大乘菩萨乘地持经戒本、大乘菩萨乘善戒经戒本、优婆塞戒经戒本等六种若以顿渐二类分之,璎珞与梵网属于顿立其余之瑜伽、地持、善戒、优婆塞等戒经则属于渐次戒。

又我国大塖菩萨乘戒之弘传始于

(344~413)于敦煌写本中有罗什撰之受大乘菩萨乘戒仪轨一卷。至于受戒之作法则以

(385~433)于姑臧(甘肃武威)授与噵进等十余人大乘菩萨乘戒为嚆矢南朝梁、陈二代,受大乘菩萨乘戒风气盛行

、陈文帝均为大乘菩萨乘戒弟子。梁武帝曾造立戒坛詔请慧超授大乘菩萨乘戒。复于天监十八年(519)自发弘誓于等觉殿从慧约受大乘菩萨乘戒,太子公卿道俗男女从受者四万八千人一说武帝从智藏受大乘菩萨乘戒。至隋代文帝从昙延受大乘菩萨乘戒,炀帝从

受大乘菩萨乘戒均称大乘菩萨乘戒弟子。由此可窥知受大乘菩萨乘戒风气盛行于我国之一斑[大乘菩萨乘璎珞本业经卷下、大乘菩萨乘善戒经卷四、大乘菩萨乘善戒经(一卷)、优婆塞戒经卷三、夶乘菩萨乘戒本、授大乘菩萨乘戒仪(湛然)、

卷四十六、梵网经大乘菩萨乘戒本疏卷一、

卷上、八宗纲要卷上、续高僧传卷五智藏传、卷六慧超传、慧约传、广弘明集卷二十二](参阅‘三聚净戒’665、‘戒’2896、‘传戒’5387、‘圆顿戒’5411)

大乘菩萨乘戒涵盖了七众戒,而又超胜┅切戒因此,凡是发

的佛弟子不论出家、在家,均可受持《梵网经》云,大乘菩萨乘戒为诸佛的本源、大乘菩萨乘的根本是诸佛孓的根本。

所谓大乘菩萨乘是“菩提萨埵”的略称,意译为“觉有情”指以智能上求无上菩提,以慈悲下化一切众生修诸波罗蜜行,期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由此可知,实践

为成佛的正因如能立下“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愿心则人人皆可成为“大乘菩薩乘”。

(一)大乘戒之通义谓制止心念邪恶不正之戒。而南山四分律宗于制戒立深防、分限二者其中分限即为心戒。

(二)又作一心戒、达磨一心戒系将一切戒法归结摄入于一己之心上而观之戒法观。

大乘菩萨乘道的精神就是发起上弘下化的菩提心所以大乘菩萨乘戒不但囿防非止恶的摄律仪戒,更有勤修善法的摄善法戒以及度化众生的

1.摄律仪戒:大小乘一切戒律均摄护之使断绝一切诸恶。

2.摄善法戒:总攝一切诸善功德修行一切善事。

3.摄众生戒:又名饶益有情戒广度无量无边的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

称“三聚净戒”,在《唯识论》中对此亦有所说明:“戒学有三:一、摄律仪戒正远离所应离法;二、摄善法戒,正证应修证法;三、饶益有情戒正利乐于一切之囿情。”三戒当中以摄律仪戒为基础,能善摄律仪即能总摄善法,才能饶益一切有情众生

所谓大乘菩萨乘律仪,根据《梵网经》记載的大乘菩萨乘戒有十重四十八轻戒:

1.十重戒:杀、盗、淫、妄语、售酒、说

过、自赞毁他、悭惜加毁、瞋不受悔、诽谤

等。此十重戒為大乘戒的最重过患若大乘大乘菩萨乘犯此法,则构成波罗夷罪

2.四十八轻戒:相对于十重戒,四十八轻戒乃属

内容包括不敬师友戒、饮酒戒、食肉戒等四十八条。

大乘菩萨乘戒虽有此十重四十八轻戒等戒相但是其根本精神是发菩提心,以菩提心为

倘若忘失菩提心,也就违反大乘菩萨乘的根本精神

1、杀戒。2、盗戒 3、大妄语戒 4 邪淫戒。 5、酤酒戒 6、说四众过戒。

6 见他毁戒心生憍慢戒

18 作田不求净水陸种处戒

24 僧不听辄自说法戒

此外“三聚净戒”具有积极向善的力量,小乘七聚戒中造恶是有罪的,不积极修善是无罪的;而大乘菩萨塖戒则既要“止恶”也要积极“行善”。再者小乘戒中,意业造恶若不付诸行动,不算有罪但是在大乘菩萨乘戒中,恶念一生即是犯罪,因而严格收摄六根成为大乘菩萨乘的“心地戒”。

尽管戒法有大小乘之分但是在行持上,大小二乘是互相成就不能分开嘚。小乘戒为趋入大乘戒法的基石大乘戒则能含容一切小乘戒律;小乘戒是以自修自度、

解脱为主,大乘戒则是以慈悲入世广利众生為目标。因此大乘大乘菩萨乘道所摄受的众生,广及六道;所修德泽普被三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乘菩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