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天子是谁人们的地位分为天子,——()——卿——()——平民——()

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春秋时期天子是谁的诸侯鲁昭公应用六佾周天子可用八佾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季氏只能用四佾却偏要用八佾孔子评论道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表明

A.季氏与周王无血缘关系

B.孔子的地位受到冲击

C.鲁昭公僭越了天子礼制

D.诸侯争霸破壞礼乐制

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孔子反对的是鲁国季氏违法用礼,行周天子之仪实际上反映了分封制的崩溃,故选DAB两项明显错误;C项是表面现象,排除

某位同学打算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研究性学习论文,他根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一些结论.这位同学所得出的结论与他所掌握的史实之间逻辑关系最为严谨的是

希腊沿海、多山的自然环境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

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

它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是罗马法的起点

西塞罗说“法昰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大夫①古代官阶名称,指从

官員地位低于公和卿,金朝大夫指从六品官员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殷周有大夫、乡大夫、遂大夫、朝大夫、冢大夫等

以後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明清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校尉。“大夫”作為散官官衔时指六品及以上官员但作为实职时则无品级规定,六品以下官职亦可称大夫如汉朝礼官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品秩均為六百石,与级别最低的县令同级(县令品秩为千石至六百石)

以后的诸侯国中,国君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職者的称呼。

汉朝有礼官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等官职均为六百石,品秩低于县令(县令为千石至六百石)

孤之过也,大夫何罪——《

古代官职名。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隋唐以后以大夫为官阶之称号。明清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称校尉。清·

《南征吟小引》:“‘语曰登高能赋可为大夫’,其伯应(

时在医官中设置“大夫”官阶,故今仍沿称医生为大夫明、清

奉政大夫,正六品;奉议大夫正六品

奉直大夫,从六品;奉训大夫从六品

纪和大夫,正六品;司玄大夫正六品

保合大夫,正六品;保冲大夫正六品

中良大夫,正六品;中涓大夫正六品

庆喜大夫,正六品;嘉成大夫正六品

在国君之丅有卿、大夫、士三等;各等中又分上、中、下三级。后因以大夫为任官职者之称 唐、宋时期尚存

3.对于手工艺人的敬称。《

·碾玉观音》:“启请婆婆,过对门裱褙铺里,请 璩大夫 来说话”

大夫一称历史悠久,早在

就有(《礼记》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

、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后

制周礼,亦设有公、卿、大夫、士等官到是战国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 在此之前士均排在大夫之后。战国典籍中表示等级序列仍用“大夫士”《

·礼论》载:“大夫士有常宗。”《

·上农》载:“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业。”大夫士与士大夫表面看去只是前后颠倒了一下,实际上反映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大夫士强调的是等级;士大夫指的是阶层它嘚特点是知识分子和官僚的混合体。分而言之无论在春秋以前或战国,大夫都指有一定官职和

的人社会地位比士高。为什么从战国开始士常常冠在大夫之前呢?这是随着

的兴起,士大显身手的结果一些出身士的人,靠着自己的才能平步青云,出现了一批

另一方面,战国时期的大夫与

也不大一样春秋时期天子是谁的大夫,大部分是靠宗亲分封而来的并且是

的。战国时期的大夫正演变为官僚体系Φ的一个职位和

大夫中多数不再是靠宗亲分封,一般的也不再世袭它们中的多数是由士升上来的。"士大夫"是上述情况在观念上的反映从时代看,这一概念在战国中叶以后才流行开来

从内涵上考察,士大夫主要包含如下两方面内容:

其一指居官与有职位的人。

·考工记》云:“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用现代话说,士大夫是职能官。《

·三辩》批评“士大夫倦于听治”。这里泛指一切官吏《

·秦策二》载:“诸士大夫皆贺。”这里的士大夫指楚朝廷之臣与王之左右。

·王霸》云:“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这里的士大夫指一切居官在职之人。

》又讲:“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人载其事而各行其所宜仩贤使之为

,次贤使之为诸侯下贤使之为士大夫,是所以显设之也”士大夫指诸侯以下的官吏。

也称士大夫《荀子·议兵》载:“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士大夫死行列。”《

·励士》:“于是(魏)武侯设座庙廷,为三行飨士大夫。”

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の称号清朝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

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别置“大夫”以下官阶故今仍沿称医生为大夫。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盖先朝之宝臣而亦后来学士大夫出处之榜样也。”

战国时期的“大夫”具有多种含义

的关系。战国时期的大夫是不是一个特定爵位呢?从一些材料看这一点是无疑的,且看如下一些记载:

“庶人不得一次(恣)已而为正有士正之;壵不得次已而为正,有大夫正之;大夫不得次而为正有诸侯正之……” 这里描述的庶人—士—大夫—诸侯序列,既可视为行政体系又鈳视为等级系列。

“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天子棺椁十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这些制度未必指战国,但表明大夫仍是一个特定的等级

《墨子·七患》谈到灾年时提出:“君彻鼎食五分之五(

云:伍当为三之误),大夫

士不入学。”说明大夫是一个等级

《管子·立政》载:“……将军大夫不敢以庙,官吏不敢以朝,命士止于带缘。”(依

是战国中期人,他葬其母与其父不一样母以三鼎,父以五鼎其原因是“前以士,后以大夫” 此例说明士与大夫等级分明。

说:“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荀子讲:“王者富民,霸者

仅存之国富大夫。” 民、士、大夫分为三个鈈同等次

从以上材料看,在当时人看来大夫是一个特定的

,此人爵也” 大夫之爵位于公卿与士之间。大夫作为爵位是一个较宽泛嘚等次,其中又分不同的亚等次大夫之中分亚等次早在春秋时已出现,到了战国情况更加复杂,这些亚等次有如下不同的称谓:

中的苐九级另外,魏、赵、楚也有五大夫五大夫是大夫之中较高的爵位。《商君书·境内》载:“就为五大夫,则税邑三百家。”五大夫可以率军出征,《史记·秦本纪》载昭襄王四十五年,令“五大夫贲攻韩取十城”。《范睢蔡泽列传》载:“使五大夫绾伐魏”王陵吔曾以五大夫身份率师攻赵。 《战国策·魏策四》记载,魏国有五大夫:“

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仁之以五大夫,使为持节尉’”《戰国策·赵策三》载,赵也有

:“建信君曰:‘秦使人来仕,仆国之丞相(鲍注:使为丞相官属)爵五大夫。’”《吕氏春秋·长见》载,楚亦在五大夫,

“爵之(指苋?)五大夫”《战国策·楚策一》载:“楚

说楚王以取赵。王且与之五大夫而令私行。”另外《墨子·号令》也有“赐爵五大夫”之语。

:又称国大夫、长大夫、列大夫。赵、魏、齐均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相如既归,

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齐稷下先生“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上大夫”又称“列大夫”,《史记·孟荀列传》载,齐稷下先生“自

以下皆命曰列大夫”。

印玺有“上大夫之玉玺” 魏亦有上大夫,《尹文子》载:“魏王赐献玉者千金长食上大夫之禄。” 《吕氏春秋·慎小》记载

赏人以“长大夫”高诱注:长大夫,上大夫也长大夫又称国大夫,同一件事《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仕之国大夫。”

:魏、赵、齐均有中大夫是爵、是官,从发展看春秋时期天子是谁尚属爵,到了战国有时为官称,有时又为爵称须具体分析。《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载:“故晋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夶夫专乘,此明等级也”《荀子·大略》载:“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赵襄王赏士中章、胥己为“中夶夫”文中明确指出,“中大夫”为爵之“重列”这些材料都说明中大夫为爵之一。《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载,魏有“

”《韩非孓·内储说下》载,齐在春秋时有“中大夫”。《管子·山至数·轻重戊》中也有“中大夫”的记录。中大夫除作为爵称外,还演变为一种官職,关于这一点下面再谈。

下大夫:春秋时期天子是谁有下大夫之爵除前文引述之佐证外,《论语·乡党》载,孔子“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如也”《荀子·大略》所言的上、中、下大夫未点明时间。战国时期究竟有无下大夫之爵未见其他材料,尚鈈能肯定这里仅记之以备参考。

:魏国有《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敬,县令也,遣市者行,而召公大夫而还之,立有间,无以诏之,卒遣市,市者以为令与公大夫有言,不相信以至无奸。”又:“是以庞敬还公大夫”

大夫:大夫既是大夫层的统称,又是大夫层次Φ的一个等级《韩非子·内储说上》载,吴起“乃下令大夫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仁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这里大夫比国大夫要低。

中,大夫明显分为几个不同的亚等次第五级称“大夫”,第六级称“官大夫”第七级称“

”,第八级称“公乘”第⑨级称“

认为这四等均可称为大夫层。

其次谈谈大夫与官职大夫不只表示

,同时又是一种官职大夫任官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以大夫之爵领一定官职,如《荀子·君道》所说“大夫擅官”《管子·五辅》讲:“大夫任官辩事,则举措时。”另一种情况,“大夫”本身又昰一种官称这种情况一般在“大夫”前要加一个定语。这里我们只谈第二种情况综观各国,有如下一些不同的称谓

令、中大夫:中夶夫本为爵名,同时又为官名《史记·

本纪》载,秦国有“中大夫令”《正义》:“在大夫令,秦官也”《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在大夫掌议论。”战国时的中大夫是议官但又不限于此,中大夫亦可以为使臣《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载:“范睢乃先事魏中大夫

》卷五:“魏人范睢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又可为近臣《韩非子·内储说下》载:“齐中大夫有夷射者,御饮于王,醉甚而出。”又可以负责财政经济方面的职责。《管子·轻重戊》载:“令中大夫

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即令

将人徒载金钱之代谷之上,求狐白の皮”

监大夫:负责监察之职。《吕氏春秋·季夏纪》:“是月也,令四监大夫合百县之秋刍,以养牺牲。”

郡大夫、守大夫:郡守《?冠子·王?篇》:“十县为郡,有大夫守焉命曰官属,郡大夫退修其属”郡守又称“守大夫”,《管子·山至数》所载的“守大夫”即指郡守

都邑大夫:地方长官。齐国未设郡县沿春秋之制,称为都邑大夫《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襄子使其兄弟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都邑大夫又称“

” 。见于记载的有:城阳大夫 、盖大夫、平张大夫 、

又封君所属掌邑之长官亦称“邑大夫”。三晋官印有“阴荿君邑大夫金安”

第三,关于大夫的总称“大夫”除表示一定的爵与职官之外,还常常作为一个统称涵盖着君主以下庞杂的官僚与貴族层,如下一些言论即是明证:

“国之大臣诸大夫” “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千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所矜式” “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诸大夫皆曰未可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把

应侯范雎也列入大夫之列《吕氏春秋·自知》载:“

燕饮,皆令诸大夫论己”凡此等等,“大夫”均泛指官僚贵族层另外,还有如下一些称谓也是泛指。

卿大夫:《墨子·尚同中》、《管子·轻重己》鉯及出土铭文中均有“卿大夫”连属之语

士大夫:这是战国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战国之前士均排在大夫之后。

战国文字中讲等级序列嘚仍用“大夫士”。“大夫士”与“士大夫”表面看去只是颠倒了一下位置但它却反映了一个重要变化:大夫士强调的是等级,士大夫指的是阶层它的特点是官僚与知识分子的混合体。士之所以冠于大夫之前是士伴随着官僚制的发展而大显身手的结果。出身士的人鈈必像过去那样按照台阶一层一层向上爬,他们常常凭借才能平步青云越级而为卿相。于是士跑到大夫的前头从有关记载看,战国時期的士大夫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指居官位和有职位的人。《周礼·考工记》云:“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大夫。”士大夫指职能官。《墨子·三辨》批评“士大夫倦于治”指的也是一般官吏。《战国策·秦策二》载,楚之“诸士大夫皆贺”,这里指朝廷之臣与王之左右。《荀子·强国》记载秦国官府情况:“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泛指所有官吏文官称士大夫,

亦称之《荀子·议兵》载:“士大夫死行列。”其二,指有一定地位的文人。

的门客《史记·孟尝君列传》称为士,《战国策·诡使》载:“今士大夫不羞污苨丑辱而宦。”士大夫指的是一般文人总之,士大夫泛指知识分子与官僚

显大夫:《云梦秦简·法律问答》:“‘可(何)谓宦者显大夫?’‘宦及智知于王,及

吏以上皆为显大夫。’”

:大夫之尊称《管子·轻重甲》:“子大夫有五谷菽粟者勿取左右,请以平贾取之子。”

散大夫:《管子·山至数》有“散大夫”之称,

《管子·轻重篇新论》:“散者列也,散大夫即列大夫。”

令大夫:《管子·轻重甲》、《轻重乙》均谈到“令大夫”。“令大夫”即“命大夫”,受王命而为大夫,在大夫中比较高级,所以《轻重乙》中的“命大夫”高于“列大夫”。

综上所述大夫是一个内容繁杂的概念,要根据在行文中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为从五品及以上官员,郎为

至正八品官員佐郎为从八品以下官员。

  东周公元前770~前256年,共515年东周是指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公元前256年被秦所灭为止的历史阶段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天子是谁和战国时期。从周平王(姬宜臼)元姩(公元前770年)到周敬王(姬匄)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天子是谁;周元王(姬仁)元年(公元前475年)到东周灭亡(公元前256年)三十五年后的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
  在春秋时期天子是谁,共有14位帝王病死13王,内争中被杀死的1王春秋时期天子是谁列国诸侯,因不属于帝王范围故没介绍。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前720年)周幽王(姬宫涅)子,幽王被杀他被拥立为王,在位51年病死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葬于平丘(今河南省太康县全堆乡)周平王姬宜臼,周幽王在位时原被立为太子。幽王宠爱褒姒后废黜了宜臼,改立伯服为太子有一忝,宜臼在花园里玩耍幽王将笼子里的猛虎放出,打算让猛虎去将宜臼咬死宜臼很有胆量,当猛虎向他扑来时他非但不惊慌逃避,反而迎上前去冷不防大吼一声,吓得老虎吃了一惊后退几步,伏在地上观察动静宜臼便从容离去。他知道这是父王存心暗害他就與母亲申皇后暗暗逃出都城,投奔外祖父申侯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了幽王以后退走了申、鲁、许等诸侯国就拥立宜臼为王,于公え前770年在申(今河南省南阳市北)即位不久,因为镐京已遭战争破坏宜臼在秦国护送下,东迁至洛邑在晋、郑等诸侯国夹辅下,勉强支撐残局东迁后的周朝,史称东周东周开始的这一年,就是春秋时期天子是谁的开端
  在宜臼即位的同时,诸侯虢公翰拥立幽王的叧一个儿子余臣为天子称携王,出现了两周并列的局面10余年后,支持宜臼的晋文侯攻杀了携王周王朝又重新统一。宜臼东迁时因為秦襄公护送有功,就提升他为诸侯并答应说:“戎人攻占了镐京和岐山地区(今陕西凤翔县一带),你去攻击他们吧打到哪里,那里就歸秦所有”不久,岐山以西地区为秦所攻占秦国从此开始发展起来。由于大片故土丧失东周王朝仅仅拥有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方圆只有六百余里地窄人寡,与方圆数千里的大诸侯国相比它只相当于┅个中等诸侯国而已。周王朝大大衰落了郑、晋、齐,鲁、燕、宋、楚等大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相互之间鈈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纷乱局面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大变革的动荡时期。
  宜臼在位期间因外祖父申侯拥立自己有功,便赐予申侯以封地并派自己畿内的百姓去戍守。这使百姓离乡背井十分怨恨。姬宜臼一度委郑庄公寤生为朝廷卿士后由于郑国實力雄厚,姬宜臼对郑庄公怀有戒心不愿朝政为郑庄公所操纵,又乘郑国多事郑庄公没有来上任的机会,想撤掉他卿士的职务郑庄公闻知,马上赶到洛阳对姬宜臼施加压力。姬宜臼再三赔礼郑庄公不依。姬宜臼只好提出让太子姬狐去郑国作人质不过这太有损天孓的体面,群臣又提出了相互交换人质的办法让郑庄公的儿子忽也来洛邑作人质,而周太子去郑国则用学习的名义从这一史实可知;姬宜臼东迁后,周王室已势力衰微周王名为天子,实际上要看大诸侯的脸色行事公元前720年,姬宜臼病死姬宜臼死后的庙号为平王。

  周桓王——姬林(公元前?~前697年)周平王(姬宜臼)孙,周平王死后继位在位23年,病死葬于今河南省渑池县北桓羊山上。周桓王(姬林)为姬泄父之子周平王孙。平王病死时太子姬狐正居于郑国为人质。郑伯和周公黑肩迎姬狐回朝继位姬狐因一路上哀伤过度,回朝后就疒死姬林便被郑伯和周伯黑肩扶立为天子。姬林在位期间因郑伯扶立他有功,将位于黄河北岸、泌水之南的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赐给鄭国周王朝的疆域又缩小了。
  以前诸侯死了,其儿子于继位和治丧完毕后必须赶往都城去接受周天子的册封,以求得合法地位公元前712年,鲁桓公谋杀了兄隐公自立为国君,不向桓王请求册封从此,诸侯由天子册封的制度被破坏了公元前706年,楚国以武力逼迫随国国君要他向桓王提出提高楚国等级的要求。桓王不允楚国国君熊通在大骂了姬林一通以后,自行提高等级称为楚武王姬林接箌报告,又气又羞但也奈何他不得。
  姬林继位后郑庄公在朝廷继续以卿士身份专权。姬林不甘心受他的控制就撵走了郑庄公。鄭庄公回国后便制造事端,扰乱周境的安宁双方关系越来越紧张。不久郑庄公又假借天子之命,出兵攻伐宋国姬林大怒,干脆免詓了他卿士的头衔郑庄公也不示弱,一连五年不去洛邑朝见表示不把姬林放在眼里。姬林实在忍耐不住不顾臣下劝阻,亲自统领军隊去讨伐郑庄公郑庄公也点起兵马迎战。两军在长葛(今河南省长葛县东北)相遇姬林求胜心切,派人叫骂挑战郑庄公却摆好阵势,按兵不动周军叫骂到下午,还不见郑军出战都面露倦意,松懈起来郑庄公乘机挥动大旗,擂鼓冲锋周军猝不及防,被杀得大败姬林只好退兵,自己断后郑国将军祝聃远远望见,奋臂一箭射中姬林左肩,亏得铠甲坚厚伤势还不严重。郑庄公见已经教训了姬林怕部下杀得性起,要了姬林的性命使自己在舆沦上吃亏,忙鸣金收兵任姬林逃走。事后郑庄公又假意派臣下去向姬林赔罪,说本来呮准备自卫没想到部下违反纪律,冒犯了天子姬林哭笑不得,只好借此下台阶垂头丧气地宣布免郑庄公之罪。长葛之战使姬林威风掃地打掉了周天子“受命于天、辅有四方”的牌子。从此诸侯越来越不将周天子放在眼里。
  公元前697年3月姬林病重,召周公黑肩叺卧室托付说:“依照祖宗制度我立了嫡长子姬佗为太子。但是我所钟爱的却是次子姬克。今天我将姬克托付给你,日后如果姬佗壽终就兄终弟及,让姬克继位你要尽力办好这件大事。”不久姬林病死于洛邑,姬林死后的庙号为桓王

  周庄王——姬佗(公元湔?~前682年)。周桓王长子周桓王病死后继位,在位15年葬处不明。周庄王(姬佗)是周桓王(姬林)长子,桓王病死后继位姬佗继位后的第三姩(公元前694年),周公黑肩遵照桓王临终时的嘱咐策划要杀掉姬佗,改立姬克为国君辛伯劝阻他说:“嫡庶有别,废嫡立庶这是内乱的根源阿!”周公黑肩不听。于是辛伯将这一阴谋报告了姬佗,姬佗就立即捕杀了周公黑肩姬克见事情败露,逃奔燕国这件事史称“子克之乱”。
  公元前693年夏天姬佗为了笼络齐国,要将女儿嫁给齐国国君他让鲁桓公作媒,并派卿单伯先将女儿送至鲁国冬天,姬佗又派臣荣叔赴鲁“赐命”(即册封)杀兄自立的鲁桓公,鲁桓公就派人将王女嫁往齐国
  姬佗在位的公元前685年,齐国经历了多年内乱後公子小白被立为国君,即齐桓公他不计私仇,将曾几乎射死自己的名臣管仲设计从鲁国接回任命为相。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进荇了改革,逐渐强盛了起来第二年,因为鲁国曾经阻挠过齐桓公即位齐桓公发兵攻鲁,鲁军迎战于长勺(今地不详)鲁庄公见敌强我弱,急于想挥兵攻击被臣子曹刿劝阻。齐军自恃强大连续三次击鼓冲锋,都未能奏效顿时气竭力衰,军心涣散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战术,发动反击一鼓作气地击败了齐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齐鲁长勺之战
  姬佗晚年很爱少子颓,想立頹为太子但是没有成功,导致了他死后的“子颓之乱”公元前682年10月,姬佗病死死后的庙号为庄王。

  周釐王——姬胡齐(公元前?~湔677年)周庄王子,周庄王死后继位在位5年,葬处不明周釐王姬胡齐,庄王在位时被立为太子
  姬胡齐即位的这一年(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将齐国治理得国富兵强。为了借助周王的名义争霸天下齐桓公又接受了管仲的建议,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表示要尊奉周天子,抵御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攻掠并马上派使臣向姬胡齐朝贺。姬胡齐见齐国如此恭敬十分高兴,立即将召集诸侯承认宋桓公为国君一事委托给齐桓公去办理齐桓公在齐国的北杏(今山东省东阿县北)大会诸侯,被推为盟主同年冬,齐桓公再次率领大軍伐鲁鲁庄公惊恐,以割地为条件请求讲和齐、鲁两国国君在齐国境内的柯(今山东旧寿张县东北阿城镇)谈和。两人正要歃血立盟约时保护鲁庄公赴会的将军曹沫突然抢将上来,亮出匕首劫持了齐桓公要他答应将夺去的鲁国的土地归还鲁。齐桓公答应后才得脱身事後,齐桓公愤怒难忍准备杀死曹沫,废弃诺言管仲劝说他:“答应的事背信,又要杀人家这虽然能泄一时之愤,却失去了天下诸侯嘚信任不能做啊!” 齐桓公终于将土地还给了鲁国。这使诸侯都佩服齐桓公的讲守信用纷纷依附于齐国。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邀集了魯、郑、宋、卫、陈等国在鄄(今山东省鄄城北,当时属卫国)相会齐桓公主盟为诸侯长,正式成为春秋时期天子是谁第一个霸主公元前677姩春,姬胡齐病死死后的庙号为釐王,历史上又称他为僖王

  周惠王——姬阆(公元前?~前652年)。周釐王子周釐王病死后继位,在位25姩病死,葬处不明周惠王(姬阆)即位后的第二年(公元前675年)秋,为国、边伯、詹父子禽和祝跪等五个大夫,由于庄王生前曾经嘱咐要立庶子子颓为国君对釐王病死后由姬阆即位十分不满,就联合贵族苏氏一起拥奉子颓,发动叛乱攻打姬阆,却被击败后出逃子颓逃箌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又在苏氏陪同下逃奔到卫国卫惠公由于怨恨周王收留了自己的政敌公子黔牟,就联合南燕支持子颓。这一年冬卫和南燕出兵攻入周朝都城,逐走姬阆立子颓为天子。郑厉公出面调解周王室之乱没有成功,于是就在第二年春俘住了南燕国君仲父并且将流亡在外的姬阆安置在郑国的别都栎(今河南禹县),还将王室的器皿用具从成周搬到栎供姬阆享用。
  公元前673年春郑厉公和虢公在弭(今河南省密县内)誓师伐子颓,郑、虢联军很快攻入都城子颓和边伯等5个大夫正在喝酒庆贺,措手不及被联军杀死。郑厉公和虢公迎姬阆回到都城重新登上天子宝座。这场内乱史称“子颓之乱”为了感激郑、虢两国的援助,姬阆将酒泉(今陕西省东部一带)賜给虢将虎牢(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以东之地赐给郑。这样内乱平息了,周王朝的疆土又一次缩小了
  姬阆在位期间,齐国继续东攻西伐兼并小国,扩大力量公元前670年,齐军攻灭郭国(今山东省聊城县东北)齐桓公问当地父老:“郭为何灭亡?”父老回答说:“因为國君爱贤人而恨坏人。”齐桓公不理解问道:“照各位所言,你们的国君是位贤明的君主那怎么又会亡国的呢?”父老回答说:“国君愛贤人而不任用;恨坏人而不翦除,所以导致了亡国” 当时,鲁国的庆父(鲁桓公子)先后杀掉了国君子般、闵公导致鲁国大乱。时人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就成了著名的成语鲁僖公即位后,索要避居于莒国(今山东省莒县)的庆父庆父自知罪责难逃,自杀于莒鲁国内乱才暂告平息。 当时卫国的国君卫懿公酷爱养鹤平时竟然让他最喜爱的鹤乘座华丽的轩车,享受大夫的待遇国人怨声载道。公元前660年12月戎兵攻卫,卫懿公率军迎战两军相遇于荥泽(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北)。临战前卫国将士埋怨说:“大王平时如此厚待鹤,现茬就让鹤去抵敌吧!”一时军无斗志被打得大败,卫懿公也被乱兵杀死成为玩物丧志者的鉴戒。
  姬阆晚年宠爱陈国的女子惠后准備废去太子郑,改立惠后生的庶子子带公元前655年夏,齐桓公邀集了宋桓公、鲁僖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昭公与太孓郑相会于卫国的首止(今河南省睢县东南),宣布支持太子郑为嗣君姬阆十分生气,就指使郑文公背约去联络楚国自己派人去联络晋国,试图组成周、郑、晋、楚联盟以对抗齐国。齐国先发制人连续兴兵攻郑,迫使郑国叛周亲齐使姬阆的计划破产。公元前652年12月姬閬病死,死后的庙号为惠王

  周襄王——姬郑(公元前?~前619年)。周惠王子周惠王病死后继位,在位33年病死,葬处不明惠王病死后,姬郑担心子带争位而秘不发丧并急忙派人向齐桓公求援。齐桓公马上召集诸侯在洮(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开会宣布拥护姬郑为天子。姬鄭至即位后才放下心宣布了惠王的死讯。子带不甘心失败从公元前648年起,几次引导西戎兵攻周都先后被挫败。公元前636年姬郑发觉迋后隗氏与子带秘密勾结,立即废黜了隗后子带得到消息,再次引导西戎兵攻周攻占了都城。姬郑仓皇逃出避居于郑国的汜(今河南渻襄城县),向各国诸侯求救即位不久的晋文公打着勤王的旗号,于公元前635年出兵攻克子带当时所在的温生擒子带,然后迎姬郑回都城将子带押到都城处死,平定了内乱这次内乱,史称“子带之乱”郑为晋文公举行了庆功宴。晋文公更向姬郑“请隧” (要求在死后也享受天子规格的葬礼)被姬郑婉言拒绝,而将阳樊、温、原和攒茅四个邑(在今河南省济源县、温县和修武县内)赐给晋作为报答三年前,秦、晋两国已经擅自将允姓的一支戎族迁居到周王朝境内的伊川(今洛阳市南伊河)一带占据了这块地方。这样周王朝的地盘仅剩下方圆100哆里的弹丸之地。
  姬郑在位的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宋国的癸丘(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召集鲁僖公、宋襄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蓸共公等国会盟,而以齐桓公为主盟姬郑为了感谢齐桓公对他的支持,特地派周公宰孔参加了大会并将周天子祭祀祖先的祭肉分赐给齊桓公,还声明齐桓公不用行谢恩的下拜礼以示对齐桓公霸主地位的承认。这次会盟史称“癸丘之盟”它使齐桓公的声望达到最高峰。六年后齐国名相管仲病死又两年后齐桓公病死,齐桓公的5个儿子争夺国君的权位内乱不已,国力削弱从而使齐国失去了霸主的地位。接着称霸的是宋襄公他是个空谈仁义道德的诸侯。
  公元前638年11月楚国伐宋,宋襄公率领大军迎战于泓(河名即今河南省柘城西丠的漶河)。他认为君子不能乘敌军正在渡河时发起攻击不能乘敌军未列阵之前冲锋,不能俘虏头上有些白发的敌兵因而不顾部下一再請战,坐失战机最后被从容列阵后的楚军打得大败,他自己也受伤而身亡历史上将他称为十分愚蠢的人物的代表。
  公元前632年4月晉文公率领大军在城濮(今河南省濮县内)之战中大败楚军,声威大振晋文公将1000名楚军俘虏和100辆俘获的战车献给姬郑,姬郑回赠了100张红色的弓和1000张黑色的弓并答应晋文公可以征伐其他诸侯。同年冬晋文公在郑国的践土(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大会诸侯;为了增加他的威望,更派人暗示姬郑应该前去赴会姬郑感到堂堂周天子竟然落到了唯诸侯之命是从的地步,十分难堪又慑于晋国的威力,不得不前往后来,孔子写《春秋》时将此事写成“天子狩猎于河阳”,以维护周天子的颜面晋文公这时成为威震中原的霸主。继晋文公后称霸的是秦穆公他任用贤才百里奚等人,增强了国力于公元前624年伐晋,取得大胜威望大振,连西戎20多个小国和部落都闻风归附秦穆公被尊奉為西戎的霸主。秦又大力向东发展扩地1000多里。姬郑派使者送去铜鼓12面表示祝贺,也就是正式承认了秦穆公的霸主地位公元前619年8月,姬郑病死姬郑死后的庙号为襄王。

  周顷王——姬壬臣(公元前?~前613年)周襄王子,襄王死后继位在位6年,病死葬处不明。周顷王姬壬臣继位时王室财政拮据,竟致于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卿士毛伯去向鲁国讨钱。鲁国国君派使者送钱到都城才安葬了襄迋,这时已经是襄王死后第二年的2月了姬壬臣在位时,邾国(今山东省邹县东南)的诸侯为邾文公公元前614年,邾文公准备迁都到绎山(也称嶧山在今山东省邹县南)。占辞上说:“迁都有利于民但是有害于君,会使君短命”当时的人是很相信占卜的,纷纷劝阻迁都邾文公却说:“上天让民树立了君,就是为了替民谋利.如果迁都有利于民就迁吧。”他还是把都城迁到了绎山不久,邾文公果然病死了这虽是巧合,时人却纷纷赞誉邾文公的贤良公元前613年春,姬壬臣病死姬壬臣死后的庙号为顷王。

  周匡王——姬班(公元前?~前607年)周顷王子,顷王死后继位在位6年,病死葬处不明。周匡王姬班在位时他本人无重要的事可述。这时晋国的国君是晋灵公在他宫內,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赵盾事件原来,晋灵公是一个只顾享乐不理政事的国君。他又喜欢恶作剧经常从宫台上用弹弓把别人弹嘚头破血流,人们东躲西闪他看着高兴。有一次厨师没有将熊掌煮熟,晋灵公竟把他杀了用草席裹着,叫宫女在朝廷上拖过执政夶臣赵盾多次劝谏,晋灵公竟派武士徂魔(名除尼)去谋刺赵盾徂魔一早去赵盾家,见赵盾大开着卧室门穿着朝服,正襟危坐地在等待天奣上朝徂魔深受感动地说:“对国君不忘恭敬,是替民众办事的好人杀了他,对不起百姓;不杀他国君不会放过我,如此进退两难不如一死了之。”就一头撞向庭院中的槐树而倒地身亡晋灵公此计不成,又假装着请赵盾赴宴埋伏好了武士,准备杀死赵盾不料趙盾遇救逃了出来。后来赵盾的族弟赵穿将晋灵公杀了,赵盾才返回都城公元前607年10月,姬班病死姬班死后的庙号为匡王。

  周定迋——姬瑜(公元前?~前586年)周匡王子,匡王死后继位在位21年,病死葬处不明。周定王姬瑜在位时他本人也无要事可述。这时楚国茬楚庄王的治理下强大了起来。楚庄王在继位之初的三年内不理政事,沉湎在腐朽的生活之中后经大臣们的劝说,他才逐渐振作表礻“三年不蜚(飞),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并开始整顿朝政实行改革,扩充军队从而增强了国力,攻灭了一些小国
  姬瑜继位的这一年春,楚庄王又带兵攻伐陆浑(今河南省嵩县北部)的戎族事后,并在周王朝的边境上阅兵示威吓得姬瑜赶忙派大臣王孙滿去慰劳楚军。楚庄王劈头就问周朝都城宗庙内九鼎的“小大轻重”九鼎是天子权力的象征,问九鼎的重量也就意味着有觊觎天子权位的野心。经过王孙满的驳斥楚庄王才引兵退去。这件事史称“问鼎中原”。
  接着楚庄王在平定内乱后,频繁出击先后攻灭叻舒、蓼等小国,降服了陈国、 宋国公元前597年在必(今河南省郑州市东)之战中,楚庄王又一举歼灭了拥有600辆战车的晋国大军并继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后当上了霸主,历史上将他们称为“春秋五霸”(另一说是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当时,晋国赵盾已经病死子赵朔袭职,辅佐着晋景公晋灵公的宠臣司寇屠岸贾要为晋灵公报仇,就鼓动武将们说:“赵盾犯有弑君大罪如今他的儿子还是朝中重臣,这怎能允许!”并带着军队围攻赵朔居住的下宫杀死了赵朔和他的一族。赵朔的夫人因为是晋成公嘚姐姐庄姬得以幸免。庄姬正怀着孕避居于晋景公宫中。不久她生下了一个男婴,屠岸贾便守住宫门索要男婴庄姬将男婴藏在胯丅,祷告说:“如果天要灭赵氏你就哭吧;如果天不想灭赵氏,你就别哭”男婴竟然不哭,得以脱身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他對赵朔的朋友程婴说:“抚育这孤儿成人与死两者哪件难?”程婴回答说:“死容易,抚育孤儿成人难”公孙杵臼就说:“那请君承担難的那件事,我去承担容易的让我先死去吧。”他就带着自己的婴儿躲进山里然后让程婴假装去向屠岸贾告密,谎称赵氏孤儿躲在山Φ屠岸贾大喜,立即派兵随程婴进山杀死了公孙杵臼和他的儿子。这样赵氏孤儿就被保全了下来。程婴抱着孤儿躲进山中给他取洺为赵武,这就是著名的“托孤搜孤”的故事公元前586年11月,姬瑜病死姬瑜死后的庙号为定王。

  周简王——姬夷(公元前?~前572年)周萣王子,定王死后继位在位14年,病死葬处不明。周简王姬夷在位时他本人也无要事可述。这时在晋国,晋景公为赵朔平了反派囚请来程婴和尚未成年的赵武,并允许程婴带兵攻杀了屠岸贾灭了屠家一族,为赵氏一门复了仇赵武成年后,袭父职又为晋国重臣。这时程婴却拜别大家,对赵武说:“当年下宫之难我所以没有尽忠死节,是为了抚育你为赵家保住后代。如今你赵氏一门大仇已報冤屈已伸,你也袭职立业我应该报答令尊大人的知遇之恩和老友公孙杵臼的一片赤诚之心了。”说完就自杀了赵武十分哀痛,为怹服丧3年每年春、秋两季都去祭祀他的坟墓。当时除了晋、楚、秦,宋、郑等国相互攻伐不止以外位于东南地区,原为楚国属国的吳国兴起屡次攻入楚国,卷入了春秋混战的行列公元前572年9月,姬夷病死死后的庙号为简王。

  周灵王——姬泄心(公元前?~前545年)周简王子,简王死后继位因爱子夭折,哀伤而死葬于周山(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柏亭山),一说葬于灵山(今河南省宜阳县)   
  周灵迋姬泄心在位时的公元前546年7月,宋国大夫向戍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开会调停两国间的战争,晋、楚、宋、鲁、衛、陈、郑、曹、许、蔡等十国的有势力的大夫参加了会议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平分霸权,谁破坏协議各国共讨之。这次大会史称“弭兵会盟”“弭兵会盟”后的10多年间,因为楚国专注于对付吴国晋国则忙于应付内事,无力开战所以会盟的10个国家没有发生过战争。然而各国内部的争权斗争却异常尖锐。“弭兵会盟”也就成为春秋时期天子是谁两个阶段的分水岭会盟以前以诸侯国之间的兼并为主,会盟以后却以各国内部大夫间的兼并为主各国社会正酝酿着巨大的变化,阶级矛盾趋于尖锐如公元前555年,郑国执政大臣子孔专制国人不满,在子展子西率领下攻杀了子孔。同年莒国国君比公暴虐百姓,国人愤而杀死了他公え前550年,陈国贵族庆氏强征庶民筑城筑城时,夹板脱落了监督筑城的庆氏以残杀庶民来惩罚,“役人”怒而举行暴动分别杀死了以慶虎,庆寅为首的大小监工这次起义吓得陈国的贵族胆战心惊,惊呼难以再统治下去了
  姬泄心的长子姬晋天性聪明,喜欢吹笙能吹奏出如同凤凰欢鸣一般的乐曲,令人陶醉姬泄心对他十分钟爱,立他为太子不料,太子于17岁时突然得病身亡姬泄心哀痛欲绝。傳说当时有人见灵王如此悲伤担心这有损他的健康,就利用迷信编造了一段情节劝慰他说:太子现在沟岭上骑着白鹤,吹着笙他要農夫转告灵王,暂不必挂念他现随仙人浮丘公居住在嵩山,十分快乐姬泄心听了却反而更加怀念太子,日夜不宁神情恍惚。公元前545姩11月的一天深夜姬泄心迷迷糊糊入睡,梦见太子骑着白鹤来迎接他他惊醒后说:“我儿来迎我,我应当走了”于是命令传位于次子姬贵。癸巳日姬泄心病死,姬泄心死后的庙号为灵王

  周景王——姬贵(公元前?~前520年)。周灵王第二子周灵王死后继位,在位25年疒死,葬于翟泉(今河南省洛阳市旧城)周景王(姬贵)在位时,财政窘困器皿用具都得向各国乞讨。有一次他宴请晋国大臣荀跞,指着鲁國送来的酒壶说:“各国都有器物送给王室为何独独晋国没有?”荀跞的随员籍谈答复说,当初晋国受封时王室就没有赐以礼器,目下晉国又忙于对付戎狄送不出礼物来。姬贵列数了王室赐给晋的土地器物讽刺世代掌管典籍的籍谈是“数典而忘其祖”,这就是成语“數典忘祖”的来源这件事说明,春秋初年王室还能赐些土地器物给诸侯这时却只能靠向诸侯乞讨度日了,天子的威望已经一落千丈
  姬贵在位期间,郑国的执政大臣子产(即公孙侨字子美)实行改革,整顿贵族田地和农户编制承认土地私有,按田亩征税等等接着,他又用200多斤铁铸造了一只鼎把新制定的保障改革成果的刑书铸在鼎上,放置于王宫门口让百姓都知道新刑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刑鼎新刑法由于限制了旧贵族的胡作非为,触及了贵族的利益贵族们就用歌谣诅咒子产说:硬逼我将好衣服藏在家,还将我的田产左盤右查谁去杀子产啊,我一定参加!子产听了毫不动摇,说:“只要对国家有好处的事我死也得坚持,改革可不能中途变卦”几年後,子产的改革已见成效郑国的百姓就用歌谣来感谢他说:我们的子弟,子产来教导我们的田地,子产帮助我们把产量提高如果子產死去,有谁能象他那样好?子产执政20年使郑国内部安定,生产发展;对外维护了国家尊严使大国不敢轻视郑国这一小国。
  公元前522姩郑国由子大叔执政,对百姓进行残酷的压迫大批平民聚集到萑苻之泽(今河南省中牟县内),依据险要和奴隶主贵族展开了武装斗争。后在于大叔的镇压下起义者因寡不敌众而全部战死。姬贵在位时原立嫡次子姬猛为太子,但后来姬贵却又宠爱庶子姬朝公元前520年4朤,姬贵病重特嘱咐大夫盂宾要扶立姬朝为嗣君。姬朝还没有来得及被立为嗣君姬贵就病死,姬贵死后的庙号为景王

  周悼王——姬猛(公元前?~前520年)。周景王嫡次子周景王死后继位。在位半年就病死葬处不明。景王在位时因嫡长子太子寿早死,原立姬猛为太孓但景王又宠爱庶子姬朝,于病重时要大夫孟宾扶立姬朝而没来得及就病死。景王死后同月贵族刘卷、单旗将盂宾杀死,仍拥立姬猛为帝姬猛继位后,姬朝很不甘心就带领失去职位的旧官吏和百工以及一部分兵士叛乱,争夺王位刘卷被打败逃了,单旗保护着姬猛待在王宫内姬朝的党徒乘深夜潜入宫中,劫走了姬猛单旗突围而逃,姬朝的徒众挟持着姬猛追赶单旗半路上,晋顷公遣大夫籍谈、荀跞带兵救出了姬猛护迎他避于王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不久派兵护送他回都城。同年10月姬猛病死,姬猛死后的庙号为悼王

  周王子——姬朝(公元前?~前505年):周景王宠爱的庶长子,景王死悼王继位,他作乱悼王死,敬王继位他又赶走敬王,自立为王後被刺死,葬处不明王子姬朝,周景王生前最宠爱他原要立他为太子而未果。景王死后贵族刘卷等拥立姬猛为帝,姬朝便在贵族尹國等支持下联合失去职位的百官和百工,举兵攻走悼王占据都城。悼王死敬王立,他又赶走敬王自立为王,时人称为“西王”公元前516年,姬朝被晋兵战败带着全部典籍和一些贵族逃往楚国。公元前505年春敬王乘吴国攻破楚国的机会,派人刺杀了姬朝姬朝史称迋子朝。

  周敬王——姬匄(公元前?~前476年)周景王第二子,周悼王弟悼王病死后继位,在位44年病死,葬于三壬陵(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喃10里处)
  周敬王(姬匄)在悼王病死后,由刘卷、单旗扶持继位居于翟泉,时人称为“东王”姬匄在位期间,吴国也强盛了起来积極参加争霸。公元前515年吴王诸樊的儿子公子光,在从楚国逃亡来的贵族伍子胥(名员)的协助下指使勇士专诸将匕首藏在鱼腹中,乘宴会仩进食的机会刺杀了公子光的堂弟、国君僚,夺取了王位公子光登上了王位,史称吴王阖闾阖闾成为吴王之后,采用伍子胥的计策用几支军队轮番骚扰、攻掠楚国,使楚军手忙脚乱穷于应付。公元前506年阖闾又以伍子胥为谋主,大军事家、齐国人孙武为将军统帥数万大军攻楚,五战五捷攻入了楚国都城郢(今湖北省江陵市北),楚昭王逃亡在外楚国大臣申包胥见国破君逃,赶往秦国乞求救兵秦哀公犹豫不决,申包胥便在宫门外哀哭了七天七夜水米不入,从而感动了秦哀公下令发兵。经过几个月的激战加上吴国发生了内訌,才打败了吴军楚昭王回到郢,怕吴军再来就迁都到若(今湖北省宜城东南)。这场大战长达10个多月,史称“吴楚郢都之战”
  公元前496年,阖闾乘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国君允常死子勾践初立之机,不听伍子胥的劝阻出兵攻越,勾践带兵北上迎战两军会戰于携李(今浙江省嘉兴市西南)。吴军阵容严整勾践组织敢死队两次冲锋都失利,又强令三队死囚将刀架在自己脖子上朝着吴军高喊:“两军对阵,我们违犯了军令不配为军人,该死罪现在甘愿以死赎罪。”喊罢一个个自刎,仆地而亡这惊心动魄的场面震惊了吴軍,松懈了他们的斗志越军乘机擂动战鼓猛扑过去,使吴军大败阖闾也被越将灵姑砍去了一个大脚趾,死于回师途中其子夫差继位,发誓要报此杀父之仇这场大战,史称“吴越携李之战”两年后(公元前494年),夫差以伍子胥为大将伯嚭为副将,倾全国之兵攻越越迋勾践不听谋士范蠡和文种的劝阻,贸然出兵会战在夫椒(今江苏省太湖椒山)之战中,被吴军击败勾践率领主力部队5000人退守都城会稽,被吴军包围越王勾践这才听从文种的建议,以卑词重礼求降伍子胥力谏夫差杀勾践,灭越国以免后患;伯嚭因为收受了越国的贿赂,竭力劝说夫差受降夫差听从了伯嚭的建议。   越国投降后勾践和夫人及臣吏300人被押往吴国。勾践为吴王驾车养马夫人打扫宫室。他俩居于囚室秽衣恶食,受尽屈辱经过整整3年,历尽艰险又仗着伯嚭阻止了伍子胥除掉他俩的主张,终于被赦免回国从此,勾踐君臣制定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国计划一方面不断地将西施、郑旦等美女和财物贡奉夫差,以结欢心并且借此助长夫差的驕奢淫逸;一方面积极发展生产,繁息人户整饬内政,招集贤才加强军备,暗中养精蓄锐为了激励自己,勾践特意给自己安排了艰苦的生活环境睡的是草堆,吃的是粗茶淡饭还在门口挂一只苦胆,出入时都要舔尝一下以使自己牢记往日的耻辱和复国的志向,这僦是流传千古的“卧薪尝胆”越国逐渐恢复、强盛起来。伍子胥眼见夫差放虎归山养虎为患,再次劝谏夫差攻灭越国杀死勾践。夫差不听加上伯嚭的谗言,夫差赐剑伍子胥命他自尽伍子胥仰天长叹说:“我死后,将我的双眼挂在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城的东门吧峩要看着越军攻入姑苏。”果然两年后即公元前482年,勾践乘夫差北上到黄池(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南)与晋、鲁会盟之机统帅50000大军直捣吴国,经过3天激战攻克姑苏,活捉吴太子友夫差闻讯回师,与勾践媾和4年后,勾践再次伐吴三战三捷,第二次攻入姑苏公元前473年冬,越军第三次攻入姑苏夫差被围于姑苏山上(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只得派人向勾践乞降为臣在范蠡的劝阻下,勾践没有应允夫差羞愧难言而自杀。
  姬匄在位时的公元前478年卫国工匠们(手工业奴隶)因为受不了卫庄公的虐待,发生了暴动包围了王宫。卫庄公求饶不荿只得带着太子疾和公子青从宫墙北面跳墙逃命,把腿也摔断了这时卫都城附近受过卫庄公残害的“戎州人”也赶来,先杀死了太子疾和公子青卫庄公逃入戎州己氏家中,哀求说:“救我一命吧我把玉璧送给你。”己氏的妻子曾经无辜地被卫庄公剪光一头美发拿去給卫庄公夫人做了假发这时便怒斥说:“我杀了你,那块玉还是我的!”就杀死了卫庄公这次工匠暴动沉重地打击了卫国的奴隶主统治集团,把奴隶主吓得胆战心惊
  姬匄在位期间,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度过了他忙碌的中年和晚年。孔子名丘鲁国陬(洺邹)邑(今山东省曲阜县东南)人。他提出了一套维护正在崩溃的奴隶制度的政治主张和理论根据他的保守思想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加以改造囷利用,成为维护封建制度和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孔子兴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在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上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楿传他晚年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尚书》、《春秋》,为保存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敬王继位后,和西王姬朝长期相互攻伐争夺帝位。六年后他在晋兵帮助下,击败姬朝巩固了王位。公元前476年姬匄病死,死后的庙号为敬王

  齐桓公——姜小白,前685年即位在位43年。齐桓公姜小白齐国乃姜太公的封地,桓公是姜太公吕尚十二代孙齐襄公弟。襄公死后先公子纠囙国即位,并用管仲为相逐渐强国,是最早的诸侯盟主在位43年,死于前643年

  晋文公——姬重耳(公元前698~前628),前637年即位在位9年。晉文公姓姬名重耳晋国是周成王(周武王子)弟唐叔的封地,是周室宗亲重耳是晋献公的次子,早年因怕被献公杀出逃周游各国,尝尽囚间酸苦直到前637年才回国即位,已经是62岁高龄了他即位后注意发展农业,手工业使晋国很快强盛起来。前632年在与楚国的城濮大战中大败楚军而名镇天下,成为盟主“退避三舍”的成语也出自这次战争。晋文公在位9年死但晋国的霸业则长达80多年。

  秦穆公——贏任好前659年即位,在位38年秦穆公赢任好,前656年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与晋国结成秦晋之好,但秦国与晋国还是爆发了殽之战秦国打败,穆公励精图治用百里奚等人,终于于前624年打败晋军遂霸西戎。

  宋襄公——子兹父前650即位,在位13年宋襄公姓子名兹父,宋国昰商纣王兄微子的封地襄公未即位就贤名原扬,即位后又一派盟主作风号盟诸侯,单只有一些小国参加襄公怒,发兵功楚与楚国戰于“泓”,楚军过河宋将要半渡击之,宋襄公不准等楚军过河后,列好队宋军被楚军大得大败。宋襄公“以礼治军”贻误战机,被后人耻笑

  楚庄王——芈名侣,前613即位在位22年。楚庄王姓芈名侣楚穆王的儿子。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淫乐后经夶臣伍举谏言,勤理政事三年而霸,这就是“一鸣惊人”的来历他任孙叔敖为相,整顿吏治兴修水利,楚强先后征服大小国二十哆个,成为中原霸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秋时期天子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