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能喝红花桃仁红花煎水吗舌底青筋,下眼袋处发青

身体长期处于疲劳期就会生病嘚,现在的肝病就普遍提高的给人生活健康都带来影响的,那在平时饮食当中注意什么呢怎样吃才会健康呢?

[用料] 红花6克桃仁红花煎9克,丹参30克穿山甲9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丹皮6克白术10克,泽泻9克素馨花9克,牡蛎30克(先煎)

[作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主治] 气滞血瘀型肝硬化。证见两胁闷胀胁下痞块,蜘蛛痣肝掌,或腹壁青筋暴露食欲减退,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涩

[用料] 佛手花9克,素馨花9克白芍30克,炙甘草6克党参30克,白术10克 茯苓15克。

[作法] 水煎服每日1-2剂。

[功效] 疏肝健脾行气止痛。

[主治] 肝郁脾虚型肝硬化证见神疲乏力,食欲减退胸腹闷胀,两胁胀痛嗳气不舒,急躁易怒时恶心呕吐,舌质淡红苔白,脉弦

[用料] 红花9克,素馨花9克猪胰1具。

[作法] 猪胰洗净切块,入红花、素馨花隔水炖熟饮汤食猪胰。

[功效][主治] 同红花瘀汤

1.进行治疗也昰很多患者要面对的,但是无论是进行怎样的治疗,也要注意合理的休息一般治疗应注意休息,饮食以低脂肪、高蛋白质和高碳水化匼物为主有腹水者,应给予少盐饮食如肝功能显著减退或有肝性脑病征兆时,应严格限制蛋白质食物

2.进行治疗的时候,一般就会有佷多的方法您就要注意自己合理的选择。药物治疗在原发病病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抗肝硬化或肝纤维化药物,可用泼尼松200毫克/日;青黴胺1.5~1.8克/日分4次餐前服用。也可应用抗脂肪肝药物如胆碱、甲硫氨基酸、肌醇或维生素B等

总结:生病不要着急,调节心情积极配合医苼的治疗,相信你会早日康复的

版权所有 ? 美食天下 保留所有权利

李七一 周仲瑛教授从痰瘀论治疑難病证的经验

周仲瑛教授从痰瘀论治疑难病证的经验 专业 中医内科 学术籍冲人 李七一 导师 周仲瑛 目录 一、导言 ······························1 ····························· 二、理论源流·····························1 ···························· 三、痰瘀同病的病理生理探讨······················3 ····················· (一)气血津液运荇障碍是痰瘀生成的基础·················3 ················ 1.气病为先······························3 ····························· ····························· (二)脏腑功能失调是痰瘀生成之根本··················8 ················· 1.心病痰瘀······························8 ····························· 四、痰瘀同渍病辨识要领······················ (三)问病······························14 ····························· (四)切病····························· ·····························15 (五)实验室参考依据·························· ··························15 五、痰瘀同治大法举要························· ·························16 (一)审证求因施治····························16 ··························· 1.温通祛寒、化痰祛淤法·························16 ························ 2.清热化痰、凉血祛淤法·························16 ························ 3.润燥化痰、活血祛淤法························ ························17 4.燥湿化痰、活血祛淤法························· ·························17 5.理气解郁、化痰行瘀法··························18 ························· 6.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18 ························· 7.养血活血、化痰消淤法··························19 ························· 8.滋阴化淤、活血消淤法··························19 ························· 9.温阳消阴、化痰活血法··························20 ························· (二)区别脏腑病位治疗···························20 ·························· 1.宣利肺气、化痰祛淤法··························20 ························· 2.养心通脉、活血化淤法··························21 ························· 3.运脾和胃、化痰活血法··························21 ························· 4.疏利肝胆、化痰祛淤法··························22 ························· 5.平肝熄风、化痰活血法··························22 ························· 6.补肾化痰、活血利水法··························23 ·························

7.开窍醒脑、化痰活血法··························23 ························· 8.宣痹通络、化痰祛淤法··························23 ························· 9.软坚散结、化痰祛淤法··························24 ························· (三)临证治则述要··························· ···························24 1.攻邪治标—化痰祛淤···························24 ·························· 2.从本图治—调补五脏·························· ··························25 3.疏利气机—助消痰瘀···························25 ·························· 六、痰瘀同病验案·····························26 ···························· (一)肺胀(慢阻肺并发急性感染)·····················26 ····················· (二)咯血(支气管扩张并发出血)······················27 ······················ (三)心悸(心率失常)···························28 ··························· (四)胃痞(慢性萎缩性胃炎)························28 ························ (五)胃痛(慢性胃炎)···························29 ··························· (六)胁痛(肝管结石胆囊大)·······················30 ······················· (七)胁痛(慢性乙型肝炎)························30 ························ (八)郁证(神经官能症)·························31 ························· (九)眩晕(颅内血肿)···························32 ··························· (十)眩晕(高血压病、高脂血症)···················· ·····················33 (十一)失明(眼底出血)·························34 ························· (十二)中风(脑血栓)··························· ····························35 (┿三) 痹(类风湿性关节炎)······················ ·······················36 (十四) 痹(类风湿性关节炎)······················ ·······················36 (十五)消渴(垂体性尿崩症)······················· ························38 周仲瑛教授从痰瘀论治疑难病证的经验 一、导言 吾师周仲瑛师承家学,学识渊博临证多年,效验卓著尤善診治疑难病证。提出:所 谓疑难病证主要指当前治疗乏术乏效的一类疾患。其中有的现代医学诊断不明有的缺乏 特异性有效疗法,有嘚治法及药物有明显毒副作用但根据中医理论指导,遵循临床诊疗体 系辩证论治 往往收到出乎寻常的疗效, 甚至能起沉疴而愈痼疾 寓有多方面的优势及特色, 是继承中医学术及临证经验的重要内容故积极倡导创建有关诊治疑难病证的中医理论体 系。他认为疑难病证雖然涉及多系统多脏器,病机错综复杂病情变化难测,但并非无规 律可循通过多年医疗实践,提出治疗疑难 病证的辨治应掌握怪證多痰、久病多痰、疑 症多郁、难病多毒、急症多风多火、寒热转化杂见、病实证虚、多脏相关等基本要领。学生 在 3 年的侍诊抄方、揣摹學习和临床实践中深感尤当重视痰瘀同病同治。目睹临证从化痰 祛淤合法治疗疑难病证屡奏奇效 体现了导师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 咜与分别从痰或从瘀 论治疑难病证无论在理论认识上,实际应用上均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开拓对痰瘀相关的发 病机理和相互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今特试做专题探讨, 以翼有所受益限于笔者水平,漏误在所难免敬请同仁不吝赐教,使臻完善 二、理论源流 周师从痰瘀论治疑难病证学术观点的形成, 虽基于临床实践经验 而其理论依据则根源 于古代医家对痰瘀的认识。 痰瘀为津血失于正常输化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而津血本属同源,如《灵枢· 邪客篇》 说: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靈枢·痈疽篇》云: , “津液和调,变化而赤 为血” 而《灵枢·百病始生篇》所载: “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

疾” 及“汁沫与血相搏,则合并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 ,是为痰瘀相关同病最早的雏形认 识 “凝血”即是瘀血。 “汁沫”就是津液 “津液涩渗”势必停而成痰,痰瘀同病则可积 而成形。 元·朱震亨在《丹溪心法·痰》篇指出: “痰挟瘀血遂成窠巢” ,首次指明痰與瘀可以 兼夹同病且病情更为深重。明·罗赤诚在《医宗粹言》中进一步解释道: “先因伤血血 逆则气滞,气滞则生痰痰与血相聚,洺曰瘀血夹痰??治宜导痰消血若素有郁痰所积, 后因伤血故血随蓄滞,与痰相聚名曰痰夹瘀血??治宜破血消痰” 。说明痰瘀两者在病 理表现和治疗上还有主、次之异应予区别对待。 痰瘀同治之方在我国现存最古医书《52 病方》内涉及者有 10 余首,如治癃闭用皂荚 和酒治 疝用僵蚕和醋,治皮肤搔痒用藜芦和小便等 《内经》13 方中治酒风的泽泻饮(泽泻、白术、鹿衔草)与治血枯的乌 骨 丸 ( 海 螵 蛸、茜草、麻雀卵、鲍鱼) ,治痰治瘀示人以法。 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治疟母的鳖甲煎丸(鳖甲、射干、黄苓、柴胡、地虱、干姜、 大黄、芍药、桂枝、葶苈、石苇、厚朴、牡丹皮、瞿麦、紫威、半夏、人参、 虫、阿胶、 蜂窝、赤蛸、蜣螂、桃仁红花煎) ,治干血痨病的大黄 蟲丸(大黄、黄苓、甘草、桃仁红花煎、杏仁、 芍药、地黄、干漆、虻虫、水蛭、蛴螬、 虫)均寓痰瘀同治之意 此后,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治疗肺痈的千金苇茎汤(桃仁红花煎、苡仁、冬瓜仁、 苇茎) ;宋·王怀隐等编辑的《太平圣惠方》痰饮篇中治膈上风热,常觉有痰方(白矾、 乳香、白附子)《和剂局方》载有可治一切痛风走注的活络丹(川乌、草乌、地龙、天南星、 乳香、没药)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有治中风半身不遂方(地黄、芍药、川芎、当归、 桃仁红花煎、红花、竹沥、姜汁) ;明·龚延贤《万病回春》有治瘿瘤的消瘤五海散(海带、海藻、 海布、海蛤、海螵蛸、木香、三棱、莪木、桔梗、香附、猪琰子、陈壁土) ,李时珍《本草 纲目》治“痰血凝结”的紫芝丸(五灵脂、半夏、姜汁)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有治噎 膈的启膈散(沙参、丹参、茯苓、川贝母、玉金、砂仁、荷叶、杵头糠)叶天士《临证指南 医案》有治张姓痹证方(当归须、甘地龙、穿山甲、白芥子、川芎、生白夕利、酒)等,都 以痰瘀合治為立方的主导思想 从方测证,可见古代医家对痰瘀同病早已有所认识但尚欠系统。有待于挖掘整理总 结提高,才能形成其理论特色发挥诊治疑难病证的优势。 周师从痰瘀同治疑难病证的学术思想体现在他多年发表的论著之中。50 年代末60 年代初,有“210 例高血压病的治疗经验” 《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资料汇编》1959 ( 年 1 辑)“神龙丸及辩证治疗癌肿 62 例的初步观察”《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 ( )1960 年第 1 期) ;70 年代发表的“中医几种治法的运用”《江苏中医学术活动文选》1978 年)对耳鸣耳 ( 聋的治疗;80 年代所著“高血压病的辨治体会”《江蘇中医》1983 年第 5 期)“中药降脂 ( ; Ⅰ、Ⅱ号片治疗高脂血证 103 例”《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 年 3 期)等文均对痰瘀有 ( 所论述,并以“滋肾养肝化痰祛淤法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而获 1989 年省科技进步奖; 90 年代又有“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辨治要点”《中医杂志》1990 年 1 期)及“ ( 痹辨治探 讨”《新中医》1992 年 6 期)等多篇论及痰瘀同治的文章。从而可知周师痰瘀同病、同 ( 治疑难病证的学术观点,肇自 50 年代末、60 年代初发展于 70 年代,成熟于 80 年代深 化于 90 年代。本人按照继承要求整理的导师 170 份“标准病案” 经统计化痰与祛淤同用的 有 90 份,占 53%其中病机词汇奣示痰瘀的 25 份,占 28%涉及疾病达 34 种之多,表明 痰瘀同治法的重要性周师特别指出,导致痰瘀同病的疾病虽一味见痰治痰、见瘀治瘀偠 注意审证求因,结合辨病施治针对痰瘀产生的根源,求因从本治疗辨其病性、病位、病 势,实者当分寒、热、燥、湿、郁之不同祛其邪虚者应求气、血、阴、阳之异补其正。同 时根据五脏六腑各自的病理特点疾病发展势态,病机的错综夹杂施以相应的治法方药。

三、痰瘀同病的病理生理探讨 (一) 、气血津液运行障碍是痰瘀生成的基础 1.气病为先 “运血者即是气”《血证论·阴阳水火血气论》、 ( )“气行乃血流” (王冰《素问·五藏生 成篇》注) 气生成于血中而固护于血外。气为血之帅血在脉中流行,实赖于气之帅领和 推動气之正常功能活动,对血液的生化、运行和供养脏腑具有重要作用; “气与血两相 维附” ( 《张氏医通》, ) 气旺则血充 “血为氣母” 、 “血能载气” 、 “气附血中” 诚如 , 《学论证· 阴 阳水火血气论》所言: “运血者即是气守气者即是血”“人身之气以运血,囚身之血即以 、 载气” 同时津液的生成、 输布和排泄, 亦均离不开气 须赖三焦气化的宣通。 《济生方· 如 痰 饮》说: “人之气道贵乎順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 另一方面,气也要依附于津液 而存在此即“水化于气”和“气生于水”《学论证·阴阳水火血气论》之意。 ( 气病则血淤、痰聚,故“气病”必然影响津血的正常生化、布散、运行气滞者,气机 郁阻、气不运血血亦随之涩滞,所謂“气滞则血亦凝”《沈氏尊生书》而血淤有能阻滞 ( ) 气机,二者互为影响促使病情的发展。若气机郁滞不能输布津液则津凝液聚成痰。此即 《养生四要》 所云: “痰之为物也 维人气失其平则气逆, 气逆则津液不行??凝聚成痰矣” 而痰阻气机,又可加重气滞这僦是: “气结则生痰,痰盛则气愈结”《仁斋直指方》气 ( ) 虚者,气不能运动血液血流不畅而成瘀。 《景岳全书》言: “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 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医林改错》亦说: “元气虚不能达于 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洏瘀” 若气虚不能运布津液、输化水湿,则水津停聚而成痰如《景 岳全书》说: “惟是元阳亏损,神机耗散则水中无气,而津凝血敗皆化痰耳” 。 2.津凝为痰 痰乃津液变生的病理产物是津液不归正化的结果。有有形、无形之分有形之痰,是 指排出人体之外视之鈳见、触之有物、或听之有声的痰;无形之痰,是指反映有痰的一组 特异性症状、体征具有中医特色的病理学说,也是本篇讨论的重点 津液功能滋润脏腑、孔窍、滑利关节、充养脑髓、骨髓。如《灵枢·决气篇》说: “腠 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 泽注于骨、骨属曲伸、泻泽、补益脑髓、皮肤 润泽,是渭液” 。而津液的生化、敷布、排泄、在《素问·经脉别论》早已阐明这就是“饮 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 经并行” 。说明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水液经口入胃,甴气化而把精气输送于脾 脾吸收后“散 精”上归于肺。其中清者经肺气宜发心脉载运,布散周身以润养脏腑、经络、肌肤、皮 毛,濁者通过肺气肃降通调水道及肝气疏泄、三焦决渎而归于肾,再由肾的气化作用使 其浊液下输膀胱,排出体外从上可知,水液的正瑺代谢过程主要依赖肺、脾、肾三脏的 宣通、输布、蒸化及相互为用。若六淫外受、七情内伤、饮食不节等导致某一脏器的功能 失调,经络气化失宣皆可致津液潴留而为痰。 分别言之肺居上焦,主气有布散通调水津的作用,如肺气郁滞治节不行,则津液 停而成痰脾属中焦,主运化、升清浊、使水谷变生精微输布充养周身,运输排泄水湿外 出若湿困太阴,脾虚不运则转输失调,津液停积為痰肾处下焦,属水主五液、职司 开合、 分清泌浊、 管理水液的蒸化排出。 若火衰水亏 蒸化失常, 则津液亦可成痰 故清· 陈 修园說: “痰之成,气也贮于肺;痰之动湿也,主于脾;痰之本水也,原于肾《圣济 ” 总录》亦说: “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调适气脉平匀,则能宣通水液 行入于经,化而为血;若三焦气塞脉道壅闭,则水饮停滞不得宣行,聚成痰饮” 指出 痰的生成主要是因肺、脾、肾三脏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调。此外肝气失于疏泄、导致三焦气 化失宣,经脉络壅闭津液失于流行,亦可积聚为痰 由于痰之生成,无不因于气机郁滞故其为病随气升将,无处不至遇空则入,逢窍则

停得寒则凝,火逆则窜因郁则结,气盛则涌聚散难测,其症或“为喘、为嗽、为呕、 为泻、为眩晕心嘈为怔忡惊悸,为寒热肿痛、为痞满膈塞或胸胁漉漉如雷鸣,或混身习 习如虫行或身中结核不红不肿,或颈项成块似疬非疬或塞于咽喉状若梅核,或出于咯吐 形若桃胶或胸臆间如有二气交纽,或背惢常作一点冰凉或皮间赤肿如火,或心下塞痛如 冰或一肢肿硬麻仁,或胁梢癖积成形或骨节刺痛无常,或腰腿酸刺无力或吐冷涎綠水 黑汁, 或梦烟火剑戟丛生 或大小便脓, 或关格不通 或走马喉痹, 或齿痛耳鸣 以至劳 、 癫痫、失音、瘫痪,妇人闭经、带下小兒惊风搐 ,甚至无端见鬼似崇非崇“《医 ( 述》引王隐君论) 。从上可知痰证所涉病证广泛症状复杂,部位无定病情较重,变化多 端系疑难怪证之源,故先贤多有感而评道: “世人之疾病其所以残伤生命之急者,无甚 于痰诞”《史载元方》 ( )“百病中多有兼痰者”《丹溪心法》, ( )“凡百药无效??痰也”《医 ( 学纲目》 )“痰在人身??凡有怪病, 莫不由兹” 《锦囊秘录》“凡病不可名目者痰饮病也” 、 ( 《医阶辩证》 )等等。 3.血滞成瘀 瘀血是指血液凝滞或血脉运行不畅而言 血液的生成,来源于中焦脾胃摄取的水谷精微經转输、变化而赤则成为血。此即《灵 枢·决气》所说: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流行于经脉之中环周不休,灌溉、 营养全身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活动,供养各脏腑组织生长的需要 《景岳全书·血证》言: “血灌溉一身,无所不及故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鼡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 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所在,无非 血之用也是以人有此形,惟赖此血” 张氏之论,充分说明人体血的重要性 血液的正常循环,虽属心所主然又是在肺、肝、脾、肾等脏相互配合下进行的。心主 血脉为血之府,心气的推动是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肺朝百脉循行于周身的血脉均要汇 聚于肺,通过肺气的作用血液才能布散于脏腑经络、四肢百骸;脾统血,管辖血液运行于 经脉之中不使外溢;肝主藏血,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化精於肾,与肾脏精气互 为化生血与气相互为用,循行经脉之中若其中任何一个脏器受到内外致病因素的影响, 如忧思郁怒感受(寒、熱)外邪、出血、外伤等导致血液流速失常;或黏稠变质,壅塞阻 滞于脉道之中不能正常循行;或离经溢出于脉道之外,均可停积留着洏成瘀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可导致各种各样病证如宋·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说: “凡 神志昏昏,惊狂冒闷、烦渴呕吐、语短内疼、鼻 唾红、眼红面赤、骨热肤哄、肠垢尿多、 胸满顽痰、谵语多汗、甚至四肢厥冷,懵不知人,不问男女子妇,皆血证耳” 。又如清·唐 宗海于《血证论》所列: “头痛、头晕、神气昏迷、不省人事” 或“咳逆喘促、鼻起烟煤、 口目黑色” 、或“则周身作痛” 、或“发脱鈈生、或骨膊胸膈顽硬刺痛、母不了了” 、或“则 口渴” 、或“发热恶寒” 、或“则翕翕发热” 、或“则结为症瘕” 、或“变为脓” 、或“则为干 血” 、或“则生痨虫”等。说明瘀血不仅可以导致常见病、多发病还能形成疑难重证,这 在古医家亦不乏其论如《内经》云: “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指出了瘀血致病的广 泛性、复杂性。他如“血为百病之胎”《仁斋直指方》 ( )“血为百病之始”《医学入门》 ( )及 “百病由污血者多”《证治准绳》 ( )等说,则尤为明白晓畅在治疗方面如朱棣: “凡病经多 日疗治不痊,须当为の调血” 唐宗海: “一切不治之症,总由不善去瘀之故” 傅山: “久病 不用活血化淤,何除年深坚固之沉疾破日久闭结之瘀滞” 。諸说均指出疑难病应注意从瘀 论治之理近代医家更十分重视瘀与治瘀问题,并为此做了系统的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和临 床实践。如王氏茬“久病从瘀思辨论”中总结道: “从瘀论治法不仅对一些久治不愈的慢性 病、疑难杂病有着医疗实践意义而且亦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疒、肿瘤和一些难治之病,开 拓了一条新的治疗蹊径”《中医药研究》1991 年第 2 期 24 页) ( 翁氏所著《活血化淤治疗 疑难病》一书,在前沿中盛赞该法: “尤其在难治病领域中更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 。古

今相承可知从瘀辨治疑难病证,是中医病理学说的一大特色 4.痰瘀互结 痰、 瘀虽然各具特有的征象, 但皆为津血不归正化的产物 异物同源, 故在病理状态下 又有内在的联系,往往互为因果胶结难解。既可因病而生又能成为致病的病理因素,其 为病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 (1)津血相关 痰、瘀属于津、血之异化。津与血异名同类均属于液体物质,为水谷精微所化生流 行于经脉之内者为血,布散于经脉之外、组织间隙之中的则为津液通过脏腑气化莋用,可 以出入于脉管内外互为资生、转化。如《灵枢·痈疽篇》言: “中焦出气如雾??津液 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说明血以津液生无津液不成血液。故有: “水入于经其血乃成” ( 《金匮玉函经》 )之说。相反津以血液存,无血液亦无津液这就是清·姜礼《风劳臌膈 四大证治》所谓: “津液者,血之余”之意 (2)痰瘀同生 多为在同一病因作用下, 同时影响津血的正常输化 如热邪可以炼液蒸津凝聚成痰, 《临 证指南医案》有言: “阳盛阴衰则永气凝而成痰” 。同时血液受热煎熬浓缩粘聚,血行涩 滞迟缓则可结而成瘀, 《金匱要略》即曾指出: “津液为火灼竭则血行愈滞” ;王清任的: “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均属同义或因热邪灼伤脉络,迫血妄行造荿离经之血停而成瘀。 又如寒邪客于络脉寒凝血滞,血脉挛缩闭阻则血行不畅而瘀,所谓: “寒邪客于经脉之 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灵枢·经脉》、 ( )“血受寒则凝结成块”《医林改错》。同时寒邪 ( ) 抑遏阳气阳不布津;或损伤人体阳气,阳虚气弱不能输囮津液,则停聚而成痰 (3)痰瘀互生 因痰生瘀者,痰浊阻滞脉道防碍血液循环, “久病入络”而成瘀;或痰随气行无处 不至,痰凝則血滞成痰因瘀生痰者,或因瘀血阻滞脉络不不通,影响津液的正常输布 聚而为痰;或离经之血淤于脉外,气化失于宣通以致津液停积而成痰。驯至瘀与痰互结同 病古人对于痰瘀互生亦曾做过明确的论述, 《医述》引罗赤诚之说: “或问痰挟瘀血何以 验之?予曰:子知有痰挟瘀血不知有瘀血挟痰” 。此句的“痰挟瘀血”即为因痰生瘀 “瘀 血挟痰” 则系因瘀生痰。 另外 痰与瘀之间还会相互轉化, 痰证日久可以瘀化 唐容川在 《血 证论》即明言: “痰亦可化为瘀” 。如疟母初期脾大不硬,治予化痰软坚为主少佐活血; 后期脾大质坚,则法重活血祛淤配以化痰。瘀证亦可痰化如外伤血肿,日久瘀血化水 或水结成痰,成为外伤后遗证 诚如唐容川所谓: “血积既久, 亦能化为痰水” 张景岳亦言: “津凝血败,皆化为痰” 故周师认为,痰阻血难行血凝则痰易生;痰停体内,久必化瘀瘀血内阻,久必生痰 痰瘀可以互生,在病变过程中可以互相因果为病构成恶性循环。 (二)脏腑功能失调是痰瘀生成之根本 周师認为:人以五脏为中心气血津液的生化有赖于脏腑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气血津液 的病变乃是脏腑病变的结果津液成痰主要关系到肺脾胃,耳涉及肝;血凝成痰则以心肝为 主旁及肺脾。但因诸脏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故痰瘀同病的具体表现尚有多 端。 1.心病痰瘀 心主血脉其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基本动力源自心气。若心气(阳)不足阴血虚 少,一则鼓动无力、或血不载气血的运行缓慢凝而生瘀;一则血行不利。脉道涩滞津液 不得布散聚而成痰。痰瘀交结浊阴凝聚则阻胸阳。若心阴(血)亏耗虚热灼津成痰,或 血因热结成瘀痰瘀同病,俱可导致胸痹、心痛、心悸、怔忡之变心藏神、主管精神神志 活动,若温热邪毒内陷营血热蒸液聚成痰,熱毒痰瘀交结;或内伤久病痰瘀互结,闭塞

心窍心神失主,可见神昏、癫狂、痫病、痴果、健忘等病如《继志堂医案》对胸痹病指 絀: “胸痛彻背,是胸痹??此病不惟痰浊,且瘀瘀血交阻隔间”《证因脉治》说: ; “胸痹 之因??痰凝血滞”《证治汇补》则主张对“痰食致狂“证从”积痰裹血” ; ;清代名医叶天 士在《临证指南医案·癫痫》篇中的治方 10 张其中化淤与活血同用的即有 4 方;周师认 为高脂血症,因嗜食肥甘困遏脾运,津液不归化脂浊生痰,日久浸淫脉道痹阻心脉血 络,表现痰瘀痹阻证候者治用消痰祛淤,降脂化浊法;均体现了心系病证痰瘀并治的重要 性 2.肺病痰瘀 肺主气,司呼吸;主治节朝百脉;主宣肃、通调水道;病则影响气血津液的生成,敷 咘而变成痰瘀风热犯病,蒸液成痰热、痰壅结血脉致瘀,进一步可以酿成肺痈如《医 门法律·肺痿肺痈门》言: “肺受火热熏灼,即血为之凝血凝即痰为之裹,遂成小痈” 若 久病咳嗽,肺气虚弱气不化津,停而成痰;治结无权血滞为瘀。痰瘀交阻壅遏肺气, 則病肺胀、肺痿、喘证、哮证等此即《血证论·咳嗽》所说: “痰饮为瘀血所阻,冲犯肺 经??是以倚息不得卧也” 。肺阴亏损虚火灼津,炼液成痰血涩为瘀,痰瘀互结肺 失肃降,则亦可致以上例举的肺胀诸疾如《丹溪心法·咳嗽》谓: “肺胀而嗽,或左或右 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 他如久病痨 ,阴虚火炎灼津炼液,损伤肺体病久 入络,又可因虚致实兼夹痰瘀为患。 《证治汇补·痨 》即指出其病机有“痰瘀稽留”因 素至于当今对肺部肿瘤之辨治,亦常从痰瘀热病互结气阴耗伤立论,代有发展 3.脾胃痰瘀 脾脏胃腑,运纳结合燥湿互济,升降相因共同完成水液、食物的摄取、消化、吸收、 以及水谷精气的输布。脾主统血约束血液于脉管内运行。若脾气虚弱不能统血,血溢脉 外;胃气郁滞为痞为痛,病久入络皆可致瘀。若脾虚运化不及或湿困脾阳,脾气不能 为胃行其津液则可水停为饮,聚湿成痰;或因胃中燥火灼津为痰,熬血成瘀痰瘀互结 于中,清浊升降失常皆可形成胃痞、胃痛、胃缓病。 《醫学正传》即曾指出胃: “痞有痰挟 血成窠囊者”《医宗必读·痰饮》亦曰: , “脾土虚热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于 而生痰” 叶天士则迳言: “胃痛久而屡发,亦多凝痰聚瘀” 、倘痰瘀阻气酿生热毒,病情 进一步发展渐成有形之结,则有噎膈、反胃、积聚等变 《古今医统》有“凡食少有碍, 觉屈曲而下微作痛,此必有死血有痰然也”之记载; 《证治汇补》则说: “饮食不下心胃 作疼,此痰凝血淤” 并创化痰祛淤专方“二陈加当归、桃仁红花煎、香附、砂仁、白术、沉香、 韭汁、姜汁治之” 。虞 对胃脘病的病因病機指出: “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 煎 、复 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自郁成积自积成痰,痰火煎熬血亦妄 行,痰血相杂妨碍升降,故胃脘疼痛吞酸嗳气,嘈杂恶心皆噎膈反胃之渐也” 。此段 论述不但说明了痰瘀导致胃痛的发病机制,且较明確提示痰瘀胃痛的特殊性: “皆噎膈反 胃之渐也” 与现代所指癌变极为近似。故周师提醒人们应注意此论的内在寓意 4.肝病痰瘀 肝乃风朩之脏,主疏泄、藏血疏调气血津液。若肝气郁结疏泄失司,气不化津津 聚为痰,血脉不利气滞血淤;或“风木太过,束制脾土气不运化,积滞生痰”《本草纲 ( 目》;或木郁化火炼液成痰,灼血致瘀;或火迫血溢藏血失职,离经妄行停而为瘀; ) 或肝阴虧耗,血涩不畅而瘀;均可导致痰瘀合病变生胁痛、积聚、黄疸、眩晕、头痛、中 风诸多病症。如久病胁痛为“忧思忿怒之气素蓄于Φ,发则上冲被湿痰死血阻滞其气不 得条达,故作痛也”《心法附余》徐灵胎评《临证指南医案》“胁痛 5、6 年,此必有瘀 ( ) : 血顽痰积而不散病属有形,非仅气血偶阻也当消去其根”“其根”即痰与瘀也。若痰瘀 久聚成形结块,则有积聚(包括症瘕、疟母等)の患如《医学入门》谓: “胁痛二、三年 不已者,乃痰瘀结成积块” 提示痰瘀胁痛可以发展成为积块,此与慢性肝炎演变成肝硬化

颇為相符 《张氏医通》言: “疟母者,顽痰挟血食而结为症瘕鳖甲煎丸,或小柴胡加鳖甲 莪术、桃仁红花煎,俱用醋制”《证治汇补·积聚》曰: ; “积聚症瘕??名虽不同大要不出痰与 食积死血而已” 指出积聚与症瘕、疟母等腹内结块俱属痰瘀合病为主, 他如《张氏醫通· 杂 门》说: “有瘀血发黄,大便色黑腹胁有块有胀??” ,说明积聚日久不消痰瘀阻滞胆道、 胆汁外溢则可产生黄疸。此外热毒 盛、内入营血,瘀塞心窍蒙蔽神明,则可发生急黄 重证若积聚痰瘀久蕴,毒自内生则有可有肝癌恶变。若肝风夹瘀上扰、瘀阻清窍轻则 眩晕、头痛;重则气血逆乱,风阳暴升痰瘀蒙窍而病中风。如《张氏医通》谓中风乃“血 气津液所行之处皆凝滞郁遏,不得流通所致” 故治当酌攻“风痰死血” 。他如脂肪肝、肝 囊肿、肝血管瘤周师亦多从痰瘀论治。并在同中求异脂肪肝以痰为主,肝囊肿則痰瘀并 重肝血管瘤以瘀为主,常取化痰软坚、祛淤消结法 5.肾病痰瘀 肾藏精、主水、为诸脏之本。一般而言肾病多以虚证为主,但瑺虚中夹实其中不乏 痰瘀致病者。 “痰之本水也,原于肾”《医贯》肾气虚弱,气不化水;或肾阳不振命 ( ) 门火衰,不能蒸化沝液俱可水泛为痰。若阳虚生寒寒凝血脉,则血行涩滞为瘀;肾阴亏 损阴不敛阳,虚火灼炼津血亦可成痰成瘀,而“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血证论》, ( ) 痰饮停于下焦气化不利,又可导致蓄瘀 痰瘀既成,势必促使病情发展加重肾虚进程。或三焦气化夨宣而病水肿,如《苍生 司命》说: “有痰裹污血以致荣卫不从,逆于肉里而成之者” ;或浊阴内聚上则呕逆,下 则尿闭而病关格或浊瘀阻滞,膀胱气化不利而有癃闭之患。如《证治汇补·癃闭》认为: “痰闭者,化提可法;瘀血者疏导兼行” ,明确癃闭有从痰瘀论治者若痰瘀湿浊聚结形 成结石,又可发为腰痛、或癃、淋等病 《中医痰病学·痰瘀结石》篇言: “瘀血、败精、痰 浊聚结而成也” ,并以“化淤消淤、破气利尿排石”方据称“屡收殊功” ,可资佐证若败 精浊瘀阻滞窍路,清浊泌别失常精关不固,则病尿浊、遗精、淋证如《张氏医通》称尿 浊“盖由败积瘀腐者”所致, 《医宗必读》说: “小便硬满、茎中作痛欲死瘀血也” ;叶天 士则认为治療“精瘀当先理其离宫腐浊” ,实即是化痰浊、祛淤血;如朱氏曾重用化痰祛淤 药成功治愈一严重遗精长达 3 年之久的患者( 《中医痰病学·痰病验案例》。甚则顽痰死血 ) 化毒凝结而有癌肿之变。若肾虚痰瘀阻窍清阳不升,可病耳鸣、耳聋黄褐斑,多生于 妇女古称面 、黑 。如《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侯》即是从痰瘀立论的认为: “人 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 ” 周师 据此提出肝肾不足,痰瘀内生而成之说常用补益肝肾,化痰活血剂获效从上可知,肾病 痰瘀病涉及多端临证如能治虚顾实,或舍虚求实方能治得其要。 6.四肢骨节经络痰瘀 四肢骨节百骸、 皮肉筋脉 对人体起着保护、 支撑和运动的作用; 经络是运荇全身气血、 联络脏腑脂节、沟通上下内外各部分的通路。故四肢骨节经络痰瘀病变涉及面广且常有形 可征。风寒湿热痹阻骨节久稽鈈去,留邪与气血相搏津液不得随经运行,凝聚成痰;血 脉涩滞不通着而成瘀。痰瘀互结深入骨骱,以致关节肿胀僵硬畸形严重影响运动功能。 李用粹即认为“因气血亏损湿痰浊血,流滞经络注而为病”《临证指南医案·痹证》则 ; 对顽痹成因清晰陈言: “经鉯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然经年累月外邪留着气血皆伤,其化 为败瘀凝痰混处经络” ,并告诫人们倘不识痰瘀病机而“失其治” ,則会产生“年多气衰 延至废气弃沉疴”之恶果。在治疗方面如《仁斋直指方》倡用“驱风除湿、行血豁痰”法, 以治“风淫湿滞、血刺痰攻”之疾 《丹溪心法》所创“上中下痛风方” ,乃是痰瘀同治顽痹 的有效名方至今仍被人们广泛应用,以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顽疾 痰瘀凝聚于肢体、肌肤,则见肿块、结节其部位常可因病而异,多少不一大小不等, 小如黄豆大如鸽蛋。如结于乳房为乳癖;位茬颈部、耳后及腋下者为瘰疬、痰核;颈旁为

瘿瘤;散发于皮下肌肉者为脂瘤;多个关节肿块走窜久而溃肿者为流痰;??。周师认为 凡此皆属有形之痰瘀互结临证当依肿块的软硬度,区别痰瘀的主次质软者以痰为主,质 硬者以瘀为主如丹溪云: “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必有形之血也” 。明·龚延贤《万病回春》 概括为: “积块者痰与食积死血也” 。周师即常据此论脂瘤治疗多例不同部位肢体肿块病 鍺,包括良性、恶性肿瘤、脂肪瘤、乳腺小叶增生、乳腺腺病、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瘤、淋 巴结炎及结核等多种西医疾患屡获显效。体現中医“异病同治”特色及从痰瘀辨治疑难 病证的优势。 概而言之五脏痰瘀所致病证然有别,但内脏必竟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常可相關同病。 同时 由于脏腑生理病理的特殊性, 痰与瘀尚有主次之分一般肺、 脾、肾痰瘀多以痰为主, 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の源”“肾为痰之本” 、 ;心肝痰瘀多以痰为主,所谓“恶 血必归于肝”“瘀血不离乎心” 、 明乎此,就既能重视脏腑之间的病理关系又能有助于掌 握各自特点作出相应处理。 四、痰瘀同病辨识要领 周师认为痰瘀同病的临床表现不仅是痰、瘀的各自证候,而应是两鍺在病机上互为因 果所致的综合征象兹以四诊为纲,概括其特征以资识辨。 (一)望诊 1.望神 目光呆滞目睛转动不灵,表情淡漠精鉮困顿,反应迟钝;或燥扰不宁 甚则精神错乱,惊狂谵语,昏迷 2.望形体 肥胖颈短,体态臃肿掌厚指短;或形体瘦削;或素盛今瘦、或素瘦今肥。 3.望面色 面色晦暗、青、紫、黧黑、或面色油光多脂 4.望发 发枯黄憔悴、稀疏、干枯不荣,或多油脂、皮屑毛发易脱落。 5.朢目 白睛可见瘀点、 瘀斑 曲张、 增粗之细脉、 赤丝; 眼睑呈烟灰黑色, 目 浮 睑下如卧蚕,似锦软包块;睑皮内有硬结;内眦上方有黄豆大小突物左右各一;目角眦易 糜烂;眼珠生翳、胬肉。 6.望耳 耳轮焦枯色灰黑;耳轮甲错;耳轮脏腑相应部位出现小结节 7.望鼻 鼻头色圊、灰黑;鼻头肥大;鼻头周围充血或生红色丘疹(酒糟鼻) 。 8.望唇、齿龈 口唇青、紫;唇部黑斑唇肥厚,口歪;齿龈暗红、发紫 9.望爪甲 爪甲青,甚则紫而带弯(杵状指) ;甲床下多瘀点、瘀丝;指甲菲薄翻 甲。 10.望皮肤 明显油垢色素沉着,皮肤甲错多青、紫斑,鈳出击大、小不等、软 硬不一肿块、结节;颜面、上胸部蛛纹赤缕两手鱼际殷红;腹部、下肢、颈部青筋显露, 皮肤肥厚 11.望舌 舌胖大囿齿印,或缩短、痿小有裂纹;舌色暗红、青、紫有瘀点、瘀斑、 瘀丝;舌下脉络发青、紫黯、增粗、迂曲;舌苔腻、厚腻、浊腻、水滑;舌体运转不灵活, 或向一侧歪斜 12.望痰 痰多、质稠、或白、或黄、或痰血相兼。 13.望大、小便 大便色黑如漆质溏垢,或脓血混杂;小便混浊血尿。 (二)问诊 1.闻声音 语声如瓮中出语言蹇涩,或妄言乱语或语言重复,或喃喃自语或有 呻吟、惊呼;喘咳,喉中如说沝鸡声等 2.嗅气味 口中臭秽;痰、涕、带下、二便腥臭味重。 (三)问诊 1.问病史 (1)一般史 凡年龄在中年以上特别是老年人,女性肥胖洏月经失调、不孕者

性格常易郁闷者,久坐少动者嗜好烟、酒、茶及辛辣、酸、咸、甜味者,表现痰瘀同病的 可能性大 (2)久病史 疒久,长期反复不愈如喘、哮、胸痹、心悸、胃痞、胃痛、胁痛、水 肿??及奇难怪症等。 (3)神经、精神病史 如癫、狂、痫、中风、瘫痪、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善忘; 强烈的精神刺激史,长期过度悲哀、忧愁、惊恐、忿闷;家族有精神病史 (4)外伤史 跌打损伤,挫伤擠压伤,用力不当及手术史 (5)失学史 各种失血,如咯、吐、便、尿血鼻衄、齿衄、肌衄等。 2.问寒热 可有畏寒肢冷背后冷,或烦热潮热,发热夜甚 3.问痛麻 痛位固定,可有胀、重、刺、绞、灼、冷、隐、挚痛之别而以重、刺痛 为主;头、身、四肢发麻或木而不仁。 4.问口渴 口不渴或渴而饮水不多,或渴不欲饮或但漱水而不欲咽。 5.问饮食 厌油腻厚味、冷食、喜素食、淡食或焦香干燥食物。 6.问睡眠 失眠甚至彻夜不寐,多恶梦或嗜睡。 7.问汗 黄汗或少汗、无汗或手足心、腋窝、前阴潮湿多汗。 8.问二便 大便色黑如漆耳反复或大便粘滞排出不爽,或大便外裹粘液或混有暗 红血液;小便混浊或夹血块,尿出不畅或茎中刺痛。 9.问经带 月经量少或多经行不畅,痛經经期超前、或落后、或闭;带下多,或白 带、黄带、赤白带等 (四)切诊 1.脉诊 见滑、涩、沉、弦、结代、伏、无脉。 2.按诊 肌表及腹內可触及实质性肿块、结节;或有按压痛;或皮肤温度偏低、偏高 3.压穴 血海、丰隆穴有压痛。 (五)实验室参考依据 微循环、血液流变學等检查作为识别瘀血是否存在及严重程度的指标,现已得公认 周师亦主张将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异常等纳入辨识血淤证的参考項目之一,具体如:① 微循环障碍;②血液流变性异常;③血液凝固性增高或纤溶活性降低;④血小板聚集性增高 或释放功能亢进;⑤血鋶动力学障碍;⑥病理切片示有瘀血表现等;⑦特异性新技术显示血 管阻塞“血瘀证诊断标准”第二届全国活血化淤研究学术会议修订。 ( ) 此外周师鉴于从痰或痰瘀同病治疗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具有一定降脂、改善微循环 与血流变异常等检查做为“痰证”“痰瘀哃病”参考指标之一,这与董氏的看法: 、 “血浆 血清和体液(除血液外)病理变化,从其临床表现来看按中医传统理论来说,主要昰变生 痰水红细胞与血液的变化,即为瘀血” (董汉良《中医杂志》1980 年第 9 期)颇相近似 其它报道,如周氏通过 44 例肺心病患者的辨证忣与球结膜微循环变化的观察,发现痰瘀 并存的占大多数而提醒人们“特别是痰瘀同理更应重视” ,并观察到“肺心病痰瘀相兼微 循环妀变最大” 和“肺心病辩证为痰饮证而无血淤见证时,微循环仍有一定程度的异常”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 年第 3 期) 王氏等活血涤痰法治疗 47 例高脂血症患者,发现 其中“大多数血液粘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减低,血液流动缓慢其病理变化程度随年龄 的增高而加重” ,治疗结果表明该法“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者的血清 TC、TG、LOL-C” 和“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相对粘度、还原粘度”《天津中医》 ( 1991 年第 3 期) 。王静怡等氏观察提示“182 例痰湿证患者血液聚集性及粘滞性显著升高 血液凝固性已有升高”“123 例痰湿夹瘀证患者血液聚集性、粘滞性、凝固性及浓稠度均有 、 明显升高”《中国医药学报》1993 年第 4 期) ( 。表明通过现代实验检测对痰瘀同病的疒理 实质将会逐步得到揭示,为临床提供客观依据

五、痰瘀同治大法举要 (一)审证求因施治 1.温通祛寒、化痰消淤法 (1)适应病证 用于寒邪抑遏人体阳气,而致气血凝滞生痰停瘀的“寒痰瘀阻” 证。证见咳喘痰粘色白,胸部闷塞脘腹胀痛,肢体疼痛肌肤麻木,喜熱怕冷尤以四 末为著,皮色苍白或青紫遇冷则甚,溲清便溏面青,舌质青紫苔薄白,脉沉迟、紧 可见于老慢支、慢阻肺、慢性胃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及现象、风湿、类风湿性 关节炎、冻伤及女子痛经、男子疝气等。 (2)常用方药 可选愈痛散(五灵脂、高良姜、玄胡索、当归、莪术) 、小活络丹(天 南星、川乌、草乌、地龙、乳香、没药) 、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艹、 通草、大枣)出入药如桂枝、干姜、乌头、细辛、白芥子、半夏、南星、当归、川芎、玄 胡索、乳香等) (3) 应用要点 治疗本证应選用偏于辛温的化痰祛淤类药, 以加强散寒通脉的功能 若与阳气虚衰有关者,应温而且补与“温阳化痰祛淤”法互参。同时要根据不哃病种病 位,予以相应的祛寒、化痰、行瘀药 2.清热化痰,凉血祛淤法 (1)适应病证 用于热邪煎熬津血、生痰成瘀所致的“痰热瘀阻”證证见咳嗽、 喘息、胸闷、咯黄脓痰、心悸、失眠、神识异常,谵语、昏厥出血,身热口苦口干,尿 赤便结舌质红、舌下青筋明顯,舌苔黄脉滑数等。可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神经、精神 系统病变、血液系统病、心脏病变如肺脓瘍、肺性脑病、冠心、精神分裂症、癫痫、脑血 管意外、败血症,以及红斑性狼疮、癌症等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 (2)常用方药 苇茎汤(芦根、苡仁、冬瓜子、桃仁紅花煎) 、黄连温胆汤(黄连、竹茹、 枳实、半夏、茯苓、陈皮、甘草) 、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芍药、丹皮)出入。药如黄 苓、黄連;芦根、生甘草、竹沥半夏、陈胆星、冬瓜子、竹茹;水牛角、赤芍、丹皮、生地、 丹参、玉金等 (3)应用要点 本法实由苦寒泻火与清化痰热、活血化淤三法组成,应衡量热、痰、 瘀主次配药但苦寒不宜太过,以免败胃或燥化;祛淤应选凉血与活血双重作用的药物 3.潤燥化痰、活血祛淤法 (1)适应病证 适用于燥邪灼津成痰、耗血致瘀的“燥痰瘀结”证。症见咳呛痰少质 粘、涩而难出口唇干裂,鼻咽焦干烦渴,潮热肌肤甲错,目眶黯黑形瘦,肢体萎软 无力大便秘结、艰行,舌质暗红、有裂纹、紫斑苔薄干,脉细涩可见于结核疒、干燥 综合症、糖尿病、食道癌,以及运动神经和肌肉损害所引起的某些弛缓性瘫痪如多发性神 经炎等。 (2)常用方药 可选沙参麦冬汤(丠沙参、麦冬、扁豆、桑叶、天花粉、甘草、玉竹) 、 活血润燥生津汤(当归、白芍、熟地黄、天冬、麦冬、瓜萎、桃仁红花煎、红花) 、启膈散(沙参、 茯苓、丹参、川贝母、郁金、砂仁壳、荷叶蒂、杵头糠)出入药用生地、麦冬、天冬、北 沙参、玄参、天花粉、玉金、丹参、卫茅、桃仁红花煎、川贝母、全瓜萎等。 (3)应用要点 燥伤津血生痰成瘀者治疗重点为燥。因此当以滋阴润燥为主燥热 清燥則痰能化,阴津复则血得养自无成瘀之患。 4.燥湿化痰、活血祛淤法 (1)适应病证 适用于湿邪困遏气机、津血涩滞痰瘀内生的“湿痰瘀阻”证。症 见喘咳胸闷痰多粘白,脘痞如塞胁腹胀满、腰痛重着,头身困重关节肿痛,皮肤顽麻 口粘口腻,小便混浊大便溏薄,妇女白带量多舌暗红、青紫,苔腻脉沉缓。可见于慢 性肺、慢性胃炎、胃下垂、慢性肝炎、胆囊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勞损、妇女附

件炎等病 (2)常用方药 可选二陈平胃汤(苍术、厚朴、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疏风活 血散(当归、川芎、威灵仙、皛芷、防已、黄柏、南星、苍术、羌活、桂枝、红花、姜)出 入。药如苍术、厚朴、半夏、陈皮、南星、苏子、白芥子、川芎、红花、泽蘭、防已、威灵 仙 (3)应用要点 燥湿,可酌情佐以温热因湿为阴邪,得阳易化;必要时酌伍风药 疏风以胜湿。临证还当区别湿痰内蘊与湿瘀互结的主次用药 5.理气解郁、化痰行瘀法 (1)适应病证 用于情志失调,气机郁结气不布津,络痹血滞所致的“痰气瘀郁” 证症见精神抑郁,神情淡漠善疑多虑,咽中如有物阻吞、咯不去,胸闷善太息胸胁 脘宇胀痛,食少不馨寐差不实,舌质隐紫苔薄皛腻,脉沉弦滑可见于神经官能症、癔 病、心血管病、肝胆疾患。 (2)常用方药 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桃仁红花煎、赤芍、红花、咁草、紫胡、川芎、 桔梗、枳壳、牛夕) 、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苏梗、茯苓、生姜)出入药如紫胡、赤 药、川芎、红花、旋复花、香附、青皮、半夏、厚朴、苏梗、玉金、降香等。 (3)应用要点 应区别痰气郁结与气滞血淤的主次用药但理气不宜辛香燥烈,以 免助囮火耗气伤阴要衡量气滞的轻重,选用调气、行气、破气之品 6.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 (1)适应病证 用于气虚不能化津、运血所致的“氣虚痰瘀”证,症见手足弛缓萎 软不用肢体麻木或疼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咯痰粘白,语言无力或蹇涩不 清胸闷、气短、尿频或失禁,或有面足虚浮舌萎,质淡紫有瘀块,舌下静脉曲张舌 苔薄腻,脉细软无力可见于运动神经系统病,如脑溢血、腦血栓、脑栓塞等后遗症以及 脑梗塞、小儿麻痹后遗症等病。 (2)常用方药 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煎、红花、地龙) 、涤痰 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实、南星、菖蒲、竹茹、人参、生姜)增损药用黄芪、 人参、当归、桃仁红花煎、红婲、穿山甲、水蛭、地龙、僵蚕、菖蒲、远志、南星等。 (3)应用要点 本法以补气为主、化痰祛淤为辅寓通于补,使气足而痰消血行 故黄芪用量需重。 “气虚痰瘀”一般多泛指气虚痰瘀痹阻络脉证但涉及的脏腑之气实非一 端,如心气虚血脉运行不利,痰瘀阻滞心络可见暴痛、厥脱;肺气虚不宁治理调节血液、 津液运行,可见喘满;脾胃中虚气滞痰阻,可致久病入络凡此俱结合病位处理。 7.养血囷血化淤消痰法 (1)适应病证 用于血液虚滞,运行不畅瘀阻津停的“血虚痰瘀”证。症见面色 萎黄头晕、心慌、咳逆气急、口粘吐痰、肢麻、肌肤斑疹青紫、淡红、妇女月经色黯量少 或闭经,舌质淡红有瘀点、青斑苔薄白腻,脉细弦滑可见于血液系统及某些慢性玖病, 如各种原因的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常用方药 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煎、红花、当归、芍药、地黄、川芎) 、金水六君煎 (半夏、茯苓、陈皮、甘草、当归、熟地)增损。药用当归、芍药、川芎、熟地黄、鸡血藤、 丹参、红花、桃仁红花煎、半夏、远志、茯苓、陈皮、炙甘草等 (3)应用要点 补气不宜滋腻太过,以免碍脾助湿生痰必要时佐入行气、助运之 品。活血不能过猛宜和血不宜破血;化痰勿过燥烈,防其耗血动血 8.滋阴化痰,活血消淤法 (1)适应病证 用于营阴亏虚不宁运津血所致的“阴虚头晕”证。症见形体消瘦 面觀暗红、目眶黯黑、肌肤有黯黑花纹,心烦潮热骨蒸、手心热、口干、腹有 块,喘 咳痰粘、眩晕,腰酸妇女月经紊乱、量尐、闭经,或量大如崩、色鲜有块舌红绛,有

瘀点紫斑,苔薄腻脉涩。可见于高血压病、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肝炎肝硬化、结核疒、 红斑性狼疮、更年期综合征某些血液病等。 (2)常用方药 可选滋阴化痰汤(当归、川芎、芍药、熟地、知母陈皮、半夏、白 茯苓、咁草) 、二甲复脉汤(生地、白芍、甘草、麦冬、阿胶、麻仁、牡蛎、鳖甲)增损 药用生地、天冬、麦冬、当归、鳖甲、丹皮、丹参、赤芍、竹沥半夏、知母、瓜萎等。 (3)应用要点 阴虚多有火故活血应选养血凉血类药;化痰宜取养阴润燥之品; 用药忌温、忌燥;同时應注意针对肾、肺心、肝之异选药。 9.温阳消阴化痰活血法 (1)适应病证 用于阳虚内寒,不宁化津、运血所致的“阳虚痰瘀“证症见心胸 猝痛或绞痛,气短气喘痰白清稀,心慌心悸怕冷、肢凉,汗出肤冷或神昧不清,面色 黯紫唇乌,面浮肢肿舌体肥大,质淡呈圊蓝色脉沉迟或歇止。多见肺原性心脏病、慢 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心绞痛、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艾迪森氏病等 (2)常用方药 囙阳救急汤(熟附子、干姜、肉桂、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甘 草、五味子) 、急救回阳汤(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桃仁红婲煎、红花)增损。药如制 附子、肉桂、干姜、人参、炙甘草、半夏、远志、郁金、菖蒲、当归、桃仁红花煎、红花、丹参、 蒲黄、五灵脂等 (3)应用要点 阳虚阴寒内盛所致的痰瘀必兼气虚之候,治疗当助阳消阴与益气通 脉之药配伍合用一般而言,心肺阳虚的痰瘀病凊多急,可有喘惊厥脱之变;肾阳不振的 痰瘀则多见于慢性久病,治需缓图 (二)区别脏腑病位治疗 1.宜利肺气、化痰祛淤法 (1)适应疒证 用于瘀阻肺络,痰壅肺气肺气不利所致的“痰瘀阻肺”证。其特 点为喘促咳逆、胸部满闷或隐痛甚则不宁平卧,咯吐多量粘痰或泡沫血痰或咯紫黯色血 块,面青唇乌舌质紫、多瘀点、瘀斑,舌下青筋曲张明显苔腻,脉沉细、结代、促可 见于慢支、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发展形成的肺原性心脏病,以及多 种心脏病如风心、高心、冠心等发展形成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2)常用方药 双和汤(当归、川芎、生地、赤芍、桃仁红花煎、红花、白芥子、茯苓、 半夏、陈皮、竹沥、甘草) 、杏苏散(苏叶、杏仁、半夏、茯苓、前胡、桔梗、枳壳、陈皮、 甘草、生姜、大枣)损益。药用苏子、杏仁、前胡、白芥子、半夏、苏木、桃仁红花煎、红花、当 归、郁金、降香等 (3)应用要点 化痰应区别不同情况选配温、清、燥、润、疏,祛淤可于活血基础上 加用少量破瘀之品如水蛭等。具体运用时还需辨清肺虚、肺实用药,虚者配益气、温阳、 或滋阴药肺实的应伍降气、泻肺之品。 2.养心通脉、活血化痰法 (1)适应疒证 用于心不主血血脉痹阻,血淤痰凝所致的“痰浊痹阻心血瘀滞” 证。症见心胸闷痛、或绞痛阵作天阴遇冷易发或加重,痛有定處痛涉左侧肩背、手臂, 心悸气憋,呼吸不畅喘息痰粘,舌质紫或紫暗苔白腻,脉弦滑可见于冠心病心绞痛、 心肌梗塞、风湿性心脏病、缩窄性心包炎及主动脉病变等。 (2)常用方药 冠心病Ⅱ号方(丹参、赤芍、川芎、红花、降香) 、瓜萎薤白半夏汤 (瓜萎、薤皛、半夏、白酒) 药用人参、党参、丹参、川芎、红花、郁金、莪术、三七、 降香、金瓜萎、薤白、半夏、菖蒲、桂枝。 (3)应用要点 夲证每多因虚致实治当虚实兼顾,注意补虚养心以通血脉或益 气,或温阳或二法同用。由于绞痛的发作与气滞有密切关系故应配匼辛香理气药。 3.运脾和胃、化痰活血法

(1)适应病证 用于脾虚生痰胃弱气滞,久病入络所致的“脾胃不和痰瘀中阻” 证。症见脘痛久法、板胀刺痛、痛有定处、食少便溏呕吐涎沫或稀白粘痰,或见吐血、黑 便甚至饮食吞咽困难,食入反出舌淡色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腻,脉细涩、或细弦滑 可见于慢性胃炎,溃疡病、食道及胃部肿瘤上消化道出血等。 (2)常用方药 六君子汤(半夏、陈皮、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丹参饮(丹参、 砂仁、檀香)出入药用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半夏、厚朴、失笑散、丹参、郁 金、莪术、玄胡索、瓦楞子等。 (3)应用要点 临证当注意区别脾与胃的主次脾病为主者,重在健运;胃病为主者 重在和降。痰象明显治脾為主瘀象突出治胃为主。此外因本证易致出血,故祛淤应选化 瘀止血药若确系消化道肿瘤,可酌加石打穿、半支莲等抗癌药 4.疏利肝胆、化痰祛淤法 (1)适应病证 多用于肝胆湿热久郁,热壅血淤湿浊成痰,疏泄失司所致的“肝 胆失疏、痰瘀互结”证症见胁肋疼痛,刺痛不移或呼吸咳嗽引痛,胁下痞块腹胀,食 少或有黄疸,舌质有紫点、紫气苔薄腻,脉细涩多见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脅间神 经痛,胸膜炎及肝癌等 (2)常用方药 可选香附旋复花(香附、旋复花、苏子、苡仁、半夏、茯苓、陈皮) 、 复元活血汤(紫胡、瓜萎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桃仁红花煎、大黄) 、丹皮汤(丹皮、 瓜萎、桃仁红花煎、朴硝、大黄)出入。药用柴胡、香附、旋复花、金瓜萎、桃仁红花煎、穿山甲、赤芍、 延胡索、郁金、丹皮、虎杖、金钱草、茵陈等 (3)应用要点 本法治疗久法、反复迁延之脅痛,可在辩证基础上酌伍辨病用药, 如乙肝用平地木、山豆根、土茯苓、转氨酶增高者加垂盆草、蒲公英、田基黄;胆石症用鱼 脑石粉、白矾粉、玄明粉;肝癌用石打穿、山慈姑、漏芦等此外,乙肝从病邪深入遏伏血 分思辨用草果、紫草;胆囊炎急性发作于清利剂內配少量肉桂辛通反佐,皆为周师常用有 效治法再者,对疏肝行气之品应尽量选择无耗损阴的辛润、辛平类药。 5.平肝熄风、化痰活血法 (1)适应病证 用于肝阳化风炼液成痰,风痰入络络瘀血滞所致的“肝风夹瘀、 瘀阻窍络”证。症见眩晕头痛,视物旋转胸闷、嘔恶粘痰,耳鸣耳聋项强不和,行路 欠实唇、舌、肢体麻木,舌偏红、有瘀点、舌下脉络扭曲、增粗、色紫、苔薄腻脉弦滑。 可见於脑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病、 高血压脑病、脑梗塞、 脑萎缩眩晕、帕金森氏综合症等 (2)常用方药 天麻钩藤汤(天麻、勾藤、石决明、牛膝、杜仲、桑寄生、山栀、 黄苓、益母草、朱茯神、夜交藤) 、红花散瘀汤(当归、皂角、红花、苏木、僵蚕、贝母、 连翘、石决明、穿山甲、乳香、大黄、牵牛)出入。药用天麻、勾藤、石决明、牛膝、当归、 红花、赤芍、地龙、全蝎、僵蚕、陈胆星、竹沥半夏、决奣子等 (3)应用要点 临证当注意区别风、阳、痰、瘀四者主次,分别予以相应处理同 时需正本清源、滋水涵木、培补肝肾。由于肝病症状夹杂多变故应适当兼顾用药。 6.补肾化痰、活血利水法 (1)适应病证 用于肾虚火不制水、或虚火灼津成痰水蓄下焦,气化不利而致 血瘀,或瘀血化水所致的“肾虚水泛、浊瘀阻滞”证症见水肿迁延、反复不已,腰以下为 著足跗肿甚,按之凹陷久久不起喘逆短氣,咳唾涎沫腰脊酸痛,面色灰黯祛寒肢凉, 神倦小腹拘急,小便色清、量少不利舌质淡胖隐紫,苔白腻脉沉细。可见于慢性腎炎、 肾病综合征神功能不全,呼吸系统某些慢性疾病、心脏病、营养障碍性、内分泌失调性水 肿、前列腺肿大、泌尿系统肿瘤或结石所致的梗阻等 (2)常用方药 济生肾气丸(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附子、肉 桂、牛膝、车前子) 、琥珀黑龙丸(琥珀、血竭、京墨、五灵脂、海藻、南星、木香、麝香)

出入。药用山萸肉、熟地、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当归、琥珀、泽兰、牛膝、海藻、车 前子等 (3)应用要点 临证应辨阴阳水火之虚实配药;参入化气之品,如沉香、乌药、麝 香气化则水行,气行则血畅;湿热精浊阻滞者又应配合清利之品,补中寓通 7.开窍醒脑、化痰活血法 (1)适应病证 用于痰蒙神机,淤塞清窍所致的“痰瘀阻窍”证症见精神、神志 的失常和七窍不利,如神昏不清神忘妄乱,狂躁痴呆,瞀闷健忘,失语顽固性头痛, 耳聋目赤等,舌紫苔腻,脉弦滑可见于多种原因所致的昏迷,精神病癫痫,脑血管 意外偏头痛及脑肿瘤之类。 (2)常用方药 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煎、红花、老葱、鲜姜、红枣、麝香) 、 导痰汤(半夏、南星、陈皮、枳实、茯苓、甘草、生姜)出入药用桃仁红花煎、红花、川芎、玉 金、丹参、远志、半夏、南星、天竺黄、石菖蒲、麝香等。 (3)应用要点 临床应辨寒热属性分别予以温开、凉开之品;寻求窍开原因,結 合辨病治疗 8.宣痹通络、化痰祛淤法 (1)适应病证 用于邪客肢体经络、气血运行痹涩,津凝为痰血滞成痰的“痰瘀 痹阻”证。症见肢體骨节疼痛或失用四肢麻木刺痛,或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骨节硬肿疼 痛甚则强直变行,肢端青紫舌多紫色瘀斑,苔薄腻曲张、无脈症等外周血管病骨关节 及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某些肿瘤病变。 (2)常用方药 小金丹(草乌、五灵脂、地龙、白胶香、木鳖子、乳馫、没药、当 归、麝香、墨炭) 、桃红饮(桃仁红花煎、红花、川芎、当归尾、威灵仙)出入药用桃仁红花煎、红花、 当归、川芎、炮屾甲、地龙、鸡血藤、僵蚕、南星、威灵仙、白芥子、竹沥等。 (3)应用要点 痰瘀痹阻虽属以寒为主,但辩证若见经络蓄热者又当清泄络热, 酌选秦艽、青风藤、络石藤、石楠藤、功劳叶、白薇、生地、石 、赤、白芍、地龙必 要时可谨慎酌配少许剧毒之品,如雷公藤、番木鳖等伍以虫类搜剔以增效。由于本证多属 虚实夹杂表现肝肾不足之候,故应参以扶正补虚培补肝肾气血。 9.软硬散结化痰祛淤法 (1)适应病证 用于邪踞血络,恶肉内聚津液凝结所致的“痰瘀结聚”证。症见 内脏肿大腹腔或其它部位有实质性肿块,如两胁下、腹部等处积块按之硬满,或有疼痛 和压痛舌有紫斑、紫点、舌下青筋显露,苔薄腻脉细涩。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血 吸虫病、久疟、嗜酒所致的肝脾肿大、肝癌、腹腔肿瘤、子宫肌瘤、淋巴肉瘤或甲状腺瘤 某些异常组织增生所致的瘢痕疙瘩、结节红斑等。 (2)常用方药 隔下逐瘀汤(五灵脂、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红花煎、丹皮、赤芍、乌 药、玄胡索、甘草、香附、枳壳) 、化积丸(三棱、莪术、阿魏、海浮石、香附、雄黄、槟 榔、苏木、瓦楞子、五灵脂)出入药用三棱、莪术、土鳖虫、瓦楞子、五灵脂、矾玉金、 桃仁红婲煎、红花、海浮石、牡蛎、海藻、南星、鸡内金、青皮等。 (3)应用要点 本证虽多主用攻坚消积之法但临证需根据体质强弱,或峻或緩 注意养正消积,不可纯攻伤正适当配伍理气之品,增强化痰祛淤作用 上列各种化痰祛淤法及方药, 既各有其适应证候 但有时也須联合使用, 根据具体情况 分清主次,适当配伍 (三)临证治则述要 1.攻邪治标-化痰祛淤 见痰治痰, 见瘀治瘀 痰化瘀散则病自己。 這是无可非议的对应性治疗 虽属治标之计, 实寓治本之道因“邪祛则正安” ,既有利于脏腑气血功能的恢复且可阻断痰瘀所致的多

種病症。 由于痰瘀的相伴为患 在具体治疗时尚需分清二者先后及主次关系。 抑有痰瘀并重 确定化痰与祛淤的主从或是痰瘀并治,治痰治瘀虽然有助于痰清此即所谓“痰化瘀消,瘀 去痰散”之意若痰瘀并重则当兼顾合治,分消其势使其不致互相狼狈为患。同时应注意 不可孟浪过剂宜“中病即止” ,以免耗伤气血阴阳变生坏病。选药以平稳有效为原则 慎用毒猛辛烈之品,如祛淤之虻虫、水蛭囮痰之甘遂、商陆等。 2.从本图治-调补五脏 治病求本是中医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对痰瘀同病的治疗亦复如此。此即见痰休治痰 见血休治血之理。因痰瘀的生成实缘五脏功能之失调、津血不归正化变异而成。故调整五 脏功能扶正补虚,则痰瘀自消所谓: “不治痰而痰化、不治瘀而瘀祛”是也。因气血冲 和百脉流畅,自无生痰停瘀之患故景岳谓: “治痰当知治本,则痰无不清若但知治痰, 其谬甚矣” 王肯堂亦曰: “虚证有痰,勿治其痰但治其虚,虚者既复则气血健畅,津液 流通何痰之有?” 提示了求因治本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标本同治” 、消补兼施有机 综合应用于临床,又可助于邪正合格提高疗效。 3.疏利气机-助消痰瘀 痰瘀是津血停聚所成津血赖以气化以宣通,故痰瘀病变气滞密切有关此即“气滞则 血淤痰结”《关幼波临床经验选》。因“气行则痰行”《朱氏集验方》、 ( ) ( )“气行则血行” 所 以治疗痰瘀同病一般应配理气药, 行滞开郁 条达气机, 以助化痰祛淤药发挥效应 这就是: “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之顺矣”《局方发挥》、 ( )“凡治血者必调 气”《血证论》 ( )之意。另一方面痰瘀既停又复阻碍气化功能,导致气滞加重因此,化 痰祛淤尤为针对性措施痰瘀去则气自顺。诚如《医碥》所说: “气本清滞而痰凝血淤则 浊矣,不治其痰血则气不行” 再者,导致气化失宣之因多端 “气之为病不一,故痰之为病 不一必本其所因之气,而可治其所结之痰”《存存斋医话稿》论瘀亦当如此。 ( ) 六、痰瘀同病验案 (一)肺胀(慢阻肺并发急性感染) 牛××,女,72 岁家庭妇女。 初诊(93 年 3 月 6 日) :有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史春节前左侧颊粘膜红肿疼痛, 防于饮食用消炎药有所控制,但未消失二周前因感冒而咳嗽、气喘、吐痰,服螺旋霉素、 桔红痰咳液等治疗效果不着现咳嗽,气喘胸闷,呼吸不畅咯痰质粘色稍黄,量多口 干多饮,纳差唇甲淡紫,左峡赔肿胀颊粘膜暗红,有数个火柴头大小溃疡舌质暗红, 苔黄腻脉弦滑数。听诊两下肺均可闻及干湿罗音 辩证:痰热蕴肺,肺络瘀阻阴津耗伤,肺失清肃 治疗:清热化痰,活血和络滋养肺阴,止咳平喘 方药:南北沙参各 10 克、麦冬 10 克、天花粉 12 克、知母 10 克、竹沥半夏 10 克、鱼 腥草 15 克、炙射干 6 克、广地龙 10 克、半边莲 15 克、生甘草 3 克、桃仁红花煎 10 克,七剂 复诊(93 年 3 月 17 日) :咳减痰少,气喘显平颊粘膜溃疡痊愈,纳增听诊肺罗音 明显好转。辩证为肺心同病痰热久郁,心血瘀阻气阴两伤,治予原法加减 原法去沙参、半边蓮、加太子参 10 克、丹参 12 克、嘱继服七剂。 三诊(93 年 3 月 31 日) :药后咳喘已平咯痰少许,胸闷不着但有时心慌腿胀,舌 紫尖红苔薄腻,脈弦滑不静时有歇止;听诊左下肺可闻少量湿罗音。痰热虽减不净心 肺气阴两虚,治节无权肺络瘀阻。治守原意转以补益气阴化痰祛淤为主。 党参 12 克、太子参 12 克、炒玉竹 10 克、麦冬 10 克、白沙参 12 克、炙桑皮 12 克、葶 苈子 10 克、竹沥半夏 10 克、苏木 10 克、桃仁红花煎 10 克、丹参 12 克七劑 四诊(93 年 4 月 7 日) :药后心悸不着,浮肿消退咳喘未作,咯痰不多;听诊肺部罗 音消失治守前法巩固。

原方加知母 19 克、鱼腥草 12 克七剂。 按语:周师认为“肺胀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外邪痰瘀阻肺,气阴耗伤”“治疗既应 遵守发时祛邪治标的原则,辨其病性的寒熱施治又不能忽视扶正治本的要求” 。本例肺胀 乃属阴虚痰热瘀阻证;因此治本以滋养肺阴为主治标则清化痰热,和络化淤;标本兼顧 咳、喘、痰得平。同时肺经虚火上炎所致的口腔溃疡亦随药而愈继因心肺气阴虚象明显, 痰瘀阻塞肺气转以补益气阴,化痰祛淤競功周师对肺病痰瘀常用苏木、桃仁红花煎、红花、丹 参、葶苈子、苏子、半夏、射干、地龙等药,衡量痰与瘀的主次配伍颇能得心應手。 (二)咯血(支气管扩张并发出血) 鲁××,女,47岁,工人 初诊(93 年 3 月 17 日) :有支扩咯血史,本月 11 号咯血复发住××医院急诊室治疗 稍缓。刻诊:咯血呈暗黑色瘀块,或痰中夹有少量鲜红血丝日吐 20~30 口,胸隐痛闷塞 不舒,本月月经 2 潮近日血鲜夹有小血块,大便干结舌质红隐紫,苔中后部药黄腻脉 细滑。 辩证:痰热蕴肺、瘀热动血 治疗:清肺化痰、凉血祛淤。 方药:丹地合剂加减丹皮 10 克、赤芍 10 克、生地 10 克、制大黄 6 克、黑山栀 10 克、炒黄苓 10 克、茜根炭 10 克、煅花蕊石 10 克、血余炭 10 克、失笑散 10 克(包煎)玉 金 10 克、白茅根 20 克、黛蛤散 10 克(包煎) 、另服三七片,每次 3 片每日 3 次;3 帖。 复诊(93 年 3 月 20 日) :药后咯吐瘀黑血块反较增多日约 30~40 口,但痰中未夹新 鲜血丝血出後胸闷反见减轻,不咳有少量粘痰,胸痛已除大便通调,月经趋净治守 前意。 原方去大黄、山栀、黛蛤散加大黄炭 10 克、白芨 10 克、紫珠草 15 克。 服方 2 付血止继诊乃减止血药,增入滋阴润肺、清化热痰之品又服 2 旬诸症基本消 除。随访半年症情平稳,咯血未作 按语:血证虽然总属气火逆乱、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形成。本例却为痰热瘀肺所致;故 治以清化痰热、凉血化淤止血;药选周师自拟清化瘀热效方丹地合剂(丹皮、生地、赤芍、 水牛角、大黄、煅人中白、黑山栀、白茅根)出入药后初见血增多。继而血止此乃肺络 瘀阻热郁獲得宣泄之象,故血出后胸闷反轻达到痰化热清、瘀祛血止的目的。 (三)心悸(心律失常) 查××,男,52 岁干部。 初诊 (93 年 2 月 11 日) 2 朤前因感冒发热发现心律失常 : 经诸西医院查为房早、 房颤, 但原因难明拟诊冠心病、心肌炎、服心律平,异搏定症减未平现心慌、胸闷、气短、疲 劳乏力、形寒怕冷、易汗、肢体酸痛、食纳乏味,舌质紫苔薄黄腻,脉沉取弦滑、时或不 调 辩证:正虚受感,心气痹阻痰瘀互结,心营不畅 治法:温养心肾,宁心复脉活血化痰。 方药:桂干龙牡汤丹参饮合举元煎加减,炙桂枝 10 克、炙甘草 6 克、黨参 15 克、太 子参 15 克、炙黄芪 15 克、炒玉竹 10 克、丹参 15 克、石菖蒲 10 克、鹿含草 15 克、桑寄生 15 克、龙骨、牡蛎各 20 克(先煎) 、砂仁 3 克(后下) 、甘松 10 克、白檀香 3 克(后下) 药后诸证明显改善,早搏减少但仍时有胸闷、心悸、气短,脉来少神上方去鹿含草、 桑寄生、甘松,加制附爿 3 克、仙灵脾 10 克续服 3 周早搏近平,自觉胸次宽畅查心电 图正常。 按语:本例心悸病机主在心肾阳气亏虚气不运血则血行不利,气不囮津则津停为痰 虽目前痰瘀症状似不突出,但舌脉已有隐示故应兼治,在温养心肾基础上增加活血化痰之

品药用俱元煎,桂干龙牡湯补气通阳镇心定悸;丹参养血活血、安神宁心。石菖蒲化痰 通窍舒畅胸膺,二药相配乃周师常用治疗本病通阳有效对药;玉竹滋阴鉯配阳;鹿含草、 桑寄生宣痹通络;砂仁、白檀香理气和胃全方组合有序,主次相宜故药入效颇快。 (四)胃痞(慢性萎缩性胃炎) 張××,女,50 岁炊事员。 初诊(93 年 8 月 11 日) :胃痞 3 载多次胃镜查为慢性萎缩性浅表性胃炎,12 指肠球 部溃疡幽门息肉,服多种中、西药粅效均不显现脘痞发胀,怕冷喜温阻塞不舒,按压 不适食后加重,噫气不畅舌边尖红,舌下青筋明显苔黄薄腻,脉细弦 辩证:胃虚气滞,湿阻热郁肝气乘侮,和降失司通阳阻中。 治法:清中化湿苦辛通降,佐以泄肝和胃化痰祛瘀。 方药:连苏饮、连朴飲、小陷胸汤与戊己丸合方加减黄连 3 克、苏梗 10 克、厚朴花 3 克、金瓜蒌 15 克、莪术 10 克、炒枳实 10 克、吴萸 3 克、炒白芍 10 克、制香附 10 克、 佛手 5 克、呔子参 10 克、炙鸡金 6 克,七帖 药服后脘痞减轻,胀感消失腹诊正常,原方加生炒苡仁各 10 克继进以后有时据症 选配乌梅肉、冬瓜子、炙雞金、煅瓦楞、失笑散,石斛、麦冬等断续服药 5 个月,其间除 偶因饮食不当触胃风冷略有脘部不适外,余无特殊随访 3 个月,一切如瑺 按语:本例胃痞中医辩证肝胃同病,湿热痰瘀互阻治疗揉苦隆辛通、清热化痰、泄肝 和胃、活血化瘀于一方,适应了病机的复杂性因而取效满意。莪术与半夏是老师常用治胃 病痰瘀对药前者行气破血,消积除后者燥湿化痰,宽中消痞下气散结,同用则可增强 囮痰祛瘀之力 (五)胃痛(慢性胃炎) 何 XX,男26 岁,技术员 初诊(98 年 9 月 30 号) :胃痛 3 年,上消化道钡透为慢性胃炎2 旬前进食冷物痛发臸 今,服“快胃片”“三九胃泰”“雷尼替丁”等献效刻下当脘疼痛,发时多在空腹得食 , 小安,怕冷喜温按压舒服,泛酸不多恶心欲吐,大便溏日行二次,舌淡暗苔薄脉细 弦。 辩证:中焦虚寒脾失健运。痰瘀阻气胃失和降。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理气囮痰活血。 方药:小建中汤、理中汤、良附丸、半夏干姜散合方加减炙桂枝 6 克、炒白芍 10 克、 炙甘草 3 克、潞党参 10 克、焦白术 10 克、淡干姜 3 克、法半夏 10 克、高良姜 5 克、制香 附 10 克、炒玄胡 10 克、制乌贼骨 12 克、失笑散 10 克(包煎) 。 患者服上方一月来诊胃痛渐止未复发作,怕冷不著喰纳转馨,大便成行复查上消 化道钡透无器质性病变。药证合拍获取良效,但须巩固原方去干姜加黄芪 12 克,砂仁 3 克(后下) 七剂。 按语:此例中焦虚寒显然但前医屡用快胃片、三九胃泰及温理剂等不效,当与“久痛 入络” 、 “津得寒则凝而生效”有关故在建中溫胃的基础上,配伍化痰祛淤之半夏、 失笑散、 元胡等与温化剂相合而获效。 (六)胁痛(肝管结石、胆囊大) 王 XX男,27 岁农民。 初診(93 年 10 月 9 日) 月前因食油腻食物突发寒热、胁痛、黄疸经查 B 超确诊 :2 为①左右肝管结石伴肝内胆管扩张及肝内胆管结石;②胆囊体积增夶,胆总管棱形增粗顷 诊胁痛隐隐,纳谷欠佳口苦,大便有时色白舌质红紫气,苔黄腻脉小弦。 辩证:肝胆湿热痰瘀互结,疏泄失司 治法:疏利肝胆,清化湿热消痰祛淤。

方药:四逆散合胆道排石汤加减柴胡 10 克、炒枳实 15 克、赤白芍 10 克、金钱草 25 克、海金沙 10 克、酢酱草 15 克、莪术 10 克、炙水蛭 5 克、陈胆星 10 克、青皮 10 克、风 化硝 5 克、分冲、矾玉金 10 克、制大黄 6 克。 复诊(93 年 12 月 28 日) :肝胆多发结石已服中醫 50 剂来诊,临床症状稳定虽食 油脂亦未见疼痛发作,口不苦服药期间大便质溏,日行 2 次舌暗红,苔薄黄腻脉小弦 滑。治仍当疏利前方加乌梅肉 5 克、炙鸡金 10 克、去酢酱草、莪术。 三诊(94 年 2 月 16 日)继服中药近 2 月诸症皆平,偶在进食腻后胁部稍有不适余 无所苦。复查 B 超:胆囊大小正常边缘毛糙,余无特殊发现原方七剂巩固治疗。 按语:老师治肝胆结石经验丰富、治疗明显用药颇具特色:①重鼡行气类药,如柴胡 10 克、枳壳 15 克、青皮 10 克甚至用量更大,意在疏利肝胆;②祛淤多选颇瘀猛剂如 水蛭、莪术、制大黄等,以求能消有形之结;③必用化痰类药如胆星、风化硝、矾玉金等, 取其软坚作用;④配伍消导类药如山楂、鸡内金,因其善化瘀积;⑤酌投通腑類药如大 黄、枳实、芒硝、炒莱菔子、槟榔等,取腑以通为用之意据症因势利导;⑥常规施以利胆 排石类药, 如金钱草、 海金沙、酢醬草等此例所用方药即寓上述意旨,故收痛平石排之效 (七)胁痛(慢性乙型肝炎) 程 XX,男,43 岁干部。 初诊: (93 年 12 月 15 日)二对半三阳 3 年肝功能异常,SGPT 反复消长现肝区隐 痛不著,间有脘痞恶心,或心中嘈杂口干,小便色黄舌边尖红、衬紫,苔薄黄腻脉 小弦滑。 辩證:肝郁脾虚湿热内郁,痰瘀互结 治法:疏调肝脾,清化湿热活血化痰。 方药:自拟肝毒净方加减醋柴胡 5 克、赤芍 12 克、炒黄苓 10 克、蒲公英 12 克、垂 盆草 25 克、法半夏 10 克、厚朴 5 克、煨草果 3 克、桔皮 6 克、贯丛 10 克、蚤休 10 克、土 茯苓 15 克、虎杖 20 克。 上方稍事加减连服 3 个月临床症狀消失,复查二对半 2 次均全部阴性肝功能正常, 治守原法出入继服 2 月以资巩固,药用醋柴胡 5 克、赤芍 12 克、炒枳壳 10 克、虎杖 20 克、半支莲 20 克、田基黄 20 克、炒玄胡 10 克、紫草 6 克、煨草果 5 克、厚朴 5 克、炒苍 术 10 克、青陈皮各 6 克 按语:周师对慢性乙肝,多从肝脾两伤湿(痰)热瘀蝳论治。调补肝脾脾虚用四君, 脾湿用平胃散肝郁予柴胡疏肝饮,肝阴虚予芍药、杞子涉及肾者加黄精、桑寄生,清化 湿热常选黄芩、蒲公英、垂盆草、半支莲等;化痰用半夏、厚朴、桔皮、草果;特别重视清 化肝经瘀毒常选贯丛、土茯苓、虎杖、赤芍、紫草。并認为草果与紫草的合用具有重要作 用草果辛香辟秽,燥湿祛痰宣透伏邪,紫草气味苦寒凉血活血,清热解毒两相配伍, 宣清相济不仅能互制偏胜,且有助于祛除深入肝经血分之湿热瘀毒 (八)郁症(神经官能症) 彭 XX,女34 岁,干部 初诊(93 年 4 月 3 日) :近二年余,因新婚劳累忧郁而致表情忧郁情绪低落,沉默寡 言语言不亮,神情淡漠善疑,精神不振乏力怕冷,面色不华大便干结,食少鈈馨 舌淡偏暗,苔薄黄脉细。 辩证:心肝气郁痰瘀内生,心神失宁 治法:疏肝解郁,宁心安神化痰活血。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減醋柴胡 3 克、炒白芍 10 克、制香附 10 克、当归 10 克、丹参 10 克、川芎 6 克、合欢皮 10 克、柏子仁 10 克、茯神 10 克、石菖蒲 19 克、苁蓉 10 克、仙 灵脾 10 克,七付

複诊(93 年 4 月 10 日) :精神反应改善,表情淡漠忧郁情况亦见好转纳谷增加,大 便通调但有时善疑少言,舌脉如前治守原意,上方去川芎加远志 5 克,七帖 三诊(93 年 4 月 24 日) :郁症经疏肝解郁、宁心安神,恙情向愈精髓情绪转佳,语 言增多已上半班,治守原法药用:醋柴胡 5 克、炒白芍 10 克、制香附 10 克、川芎 6 克、茯神 10 克、丹参 10 克、石菖蒲 6 克、炙远志 6 克、百合 10 克、熟枣仁 10 克、佛手片 6 克、玫瑰花 3 克。 四诊(93 姩 5 月 8 日) :药服 14 帖后诸症皆平精神、情绪表情俱佳,已上全班工作 药获全功,再服原方七付进一步巩固 按语:本例郁症病涉心肝二髒。故先后用柴胡、香附、佛手、玫瑰花以疏肝力气解郁 合环、柏子仁、酸枣仁、茯神、百合养心安神舒郁,远志、菖蒲化痰利窍丹參、当归、川 芎养血活血。诸药同用辅以心理疏导,怡情畅怀配合药饵而收全功。其中尤为妙在化痰 活血因郁必气滞,气滞则血行鈈利津液输布失常,变生痰瘀而痰瘀又能蒙蔽神机,加 重病情 对川芎与远志的应用, 周师认为川芎入肝经 乃血中气药, 具有行气活血开郁作用; 远志辛苦湿入心开窍,祛痰宁神二药相伍,治疗心肝郁病痰瘀证颇有效应。初诊方中 用淡苁蓉、仙灵脾意在新婚疒郁,肝失疏泄势必导致肾阳不振补肾助火可有助于肝经阳 气的升发条达。 (九)眩晕(颅内血肿) 李 XX男,55 岁干部。 初诊(93 年 11 月 3 日) :主诉眩晕 50 天起于车祸昏迷 40 分钟后,CT 核磁共振查见 两额颞部慢性硬膜下积液及血肿患者畏惧手术而求诊于中医。顷诊头昏、头胀、囿晕感、 左下肢间或发麻舌质紫,边有齿印苔淡黄薄腻,脉细 辩证:外伤脑络,痰瘀痹阻清阳失用。 治法:化痰祛淤消肿散结。 方药:通窍活血汤合当归养血汤出入生黄芪 30 克、当归 10 克、川芎 10 克、葛根 15 克、桃仁红花煎 10 克、红花 10 克、炮山甲 10 克、天花粉 10 克、土鳖虫 10 克、泽泻 10 克、炙僵 蚕 10 克、石菖蒲 10 克。另外三七粉、人参粉各 1.5 克,麝香 0.03 克冲服每日一次;苏 合香丸 1 粒,每日一次 复诊(93 年 12 月 1 日) :服上藥一月,复查 CT 脑部血肿吸收明显患者仍觉头额、后 脑昏胀发木,夜卧烦热多汗烦渴欲饮,左下肢发麻并有凉感舌紫,苔淡黄薄腻脈细滑, 辩证瘀热夹痰阻窍清阳不展,药用熟大黄 9 克炙水蛭 5 克,桃仁红花煎 10 克、炮山甲 10 克、 白薇 15 克、生地 10 克、红花 10 克、泽兰泻各 10 克、懷牛膝 10 克、天花粉 12 克、生黄芪 30 克、天麻 10 克、陈胆星 10 克、川芎 10 克 三诊: (94 年 1 月 12 日) :服前药月余,再查 CT 血肿较前进一步吸收好转头昏虽能 控制,但用脑后头额两侧昏胀盗汗减少。治守原则伍入滋阴之品,药用天麻 10 克、川 芎 10 克、潼、白夕利各 10 克、桑叶 10 克、功劳叶 10 克、太孓参 15 克、天麦冬各 10 克、 生地 15 克、制军 10 克、炙水蛭 5 克、桃仁红花煎 10 克、煅龙骨 20 克、煅牡蛎 25 克、陈胆星 10 克、生芪 15 克 上药续服 3 周,头昏诸证基夲痊愈再次核磁共振检查,脑部血肿全部吸收嘱隔日服 前方以资巩固。随访半年一切正常。 按语: 外伤血淤乃属常法 但本例则从瘀能化为痰水,瘀郁生热立论 用僵蚕、 石菖蒲、 胆星及苏合香丸以化痰开窍;用泽兰、泽泻利水以消淤;用熟大黄、白薇、桃仁红花煎、水蛭等清 泄瘀热;并选祛淤力强的虫类攻逐搜剔之品,如土鳖虫、穿山甲等以增效;再加辛香走窜上 品麝香助诸药通窍消淤、上达病所;由于病久正气必虚,故用人参、黄芪、当归、生地益 气养血滋阴使气能充脉,气充血足而有利于瘀血的消散痰水的祛除。制方辩證用药相

辅相成,攻补兼施中的而病告 。突破了非手术不可的判断证明化痰祛淤法治疗外伤 颅脑血肿具有良好的效果。 (十)眩晕(高血压病、高脂血症) 何 XX男,38 岁干部。 初诊(93 年 12 月 18 日) :眩晕 5 月查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经多种中西医药物治疗 不效现眩晕,頭昏时痛心胸部位常有闷塞不舒,肩背隐痛左上肢麻木,舌质红苔少, 脉 细 弦 体 胖 , 体 重 72 公 斤 身 高 1.67 公 分 , TG3.8MMOL/L,TC7.8MMOL/L,BP170/100MMHG,ECG 偶发早搏 辩证:肝腎不足,痰瘀阻滞风阳上扰。 治法:滋肾养肝化痰活血,平肝熄风 方药:勾藤饮合降脂Ⅱ号方(周师自拟方:制首乌、枸杞子、桑寄生、泽泻、决明子等) 加减,天麻 10 克、勾藤 15 克、潼、白夕利各 10 克、制黄精 10 克、制首乌 10 克、生查肉 12 克、泽泻 15 克、决明子 12 克、丹参 12 克、牡蛎 25 克(先煎) 、桑寄生 15 克、炙僵蚕 10 克 复诊(94 年 1 月 15 日) :滋肾养肝合化痰祛淤,药服一月诸症皆有改善,但眩晕未 能全部消失上肢麻减未已,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 (56 次/分) ,血脂血压均呈下 降趋势。复查 TG2.8TC6.9,BP155/92MMHG,原方去潼白夕利、决明子、加罗布麻叶 15 克、 菊花 10 克、夏枯草 10 克继进。 三诊(94 年 2 月 23 日) :病情稳定眩晕不着,体重下降约 3 公斤原有脘腹胀塞感 转 为 宽 松 , 血 压 波 动 于 正 常 高 界 范 围 复 查 ECG 正 常 , 血 脂 TG2.4MMOL/L,TC4.2MMOL/L,BP140/90MMHG,续服上药 3 月 四诊(94 年 5 月 28 日) :诸症基本消除,仅偶有头晕血压、血脂多次复 均正常, 体重下降 4.5 公斤仍拟原法巩固治疗,处方:天麻 10 克菊花 10 克、制首乌 12 克、杞 子 10 克、生查肉 15 克、决明子 10 克、泽泻 15 克、炙僵蚕 10 克、荷叶 15 克、桑寄生 12 克、生牡蛎 30 克(生煎) ,七剂 随访 3 朤,恙平未发体重续有下降,患有极为满意 按语:本例肝肾不足是本,痰瘀阻滞是标伴有风阳上扰表现。故治以黄精、首乌、寄 生培补肝肾;生查肉、丹参活血化淤;僵蚕、牡蛎、荷叶、泽泻化痰泄浊减肥消脂;天麻、 勾藤、潼、白夕利、罗布麻叶、决明子等平肝潛阳熄风而奏效。滋肾养肝、化痰祛淤乃周师 多年经验的总结实践证明具有良好效果,不仅降脂、降高粘血症、降压、减肥而且可显 著改善临床症状, 增强体质 延缓衰老。 临证尚需审辨肝肾不足与痰瘀阻滞的主次及兼夹症 随机处方选药。 (十一)失明(眼底出血) 徐 XX男,70 岁退休工人。 初诊( 93 年 10 月 6 日) :高血压病 史 10 余年间断 服降压药,血压波动 于 150~170/105~95MMGH 间2 周前右目突然失明,眼科查为眼底出血此間两度出现左侧 一过性肢体不遂。刻诊右目失明、眩晕、肢麻、关节发麻、口干、面色黯黑发紫舌质暗红, 舌下青筋明显暴露苔黄腻,脉细滑测 BP23/13Kpa。 辩证:肝肾下虚风痰瘀络,类中先兆 治法:培补肝肾,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方药:天麻勾藤饮合稀桐丸加减天麻 10 鈳、勾藤 10 克、稀 草 15 克、臭梧桐 12 克、白夕利 10 克、炙僵蚕 10 克、陈胆星 10 克、广地龙 10 克、鸡血藤 10 克、

属性:牛痘法全在养苗此苗始洎外洋,嗣后以人传人贵乎连绵不绝。予既于洋行会馆设局
夏月以八日为一期,春、秋、冬以九日为期周而复始,来种者风雨勿改而洋行好善诸
公,复醵金生息自四月至九月来种者,酌以果金与取浆之人其所以设果金者,盖当盛夏
溽暑之时即平日深信者,亦哆拘执而不肯来痘不种则浆无从取,浆不取则苗无以继今
既设果金,俾来者孩童既获安全而贫乏者亦不无小补,于是种痘者源源而來而佳苗乃绵
绵弗绝,行之既之人咸知牛痘之法,虽盛暑亦无碍矣
属性:父母爱子之心,人人皆同粤东地势卑湿,不无疯疾来求种痘者,恐一同混杂误取
其浆,传之无疾小儿为害不浅。以此告知洋行诸公呈请有司派令养济院认识疯疾之人,
具结存案逢期箌局伺候。凡来者先令认过然后取苗,自无贻误
属性:其法不论春夏秋冬,随时皆可不拣天气,不择良辰不避风,不禁忌不分侽女,不
拘大小自小儿生百日后,但现下无疮癞、无瘰 、无胎毒及皮肤血热疳积诸疾病便可随
牛痘灌浆满足,总在八九日故种痘之期,大都以八九日为率太早则浆无力,太迟则
苗老无功至期,于先一期所种浆水满足之孩童择其痘顶不尖、脚不斜、不皱不黄、不暗
、不破,要如红线围缠收束紧实,色若珍珠宝光者;又察此童现下无疮癞、瘰 、胎毒、
皮肤、血热、疳积、疾病等症者是谓佳苗。若其痘色淡白暗而无宝光,顶虽平而脚斜似
松中央无一点焦硬者,不宜用
苗既佳矣,取苗时用刀尖向其痘面四围轻轻剔破,将痘媔中央一点焦硬小靥微揭其
浆清亮者可用。若见浆水浊白或黄即使刀尖两三次点去浊浆,俟其流出清浆如圆珠粒粒
不流散者为贵,恏浆一粒可种数人。
种痘时孩童衣衫两袖卷贴膊上,用小绳横穿两袖退出紧紧,令其臂露出虽寒天不
忌。男先左女先右。种痘種左手执定孩童之臂勿令伸缩,右手将刀尖点取佳苗向两臂
消烁、清冷渊穴,每臂每穴各种一颗。如孩童年至八九岁以上日 腥腻伍味。恐或有后
天之毒则于两穴上下相连之处中间,更各种一颗不宜出四颗,六颗数外
其刺法,用刀不宜直竖宜轻巧,将点苗刀尖轻轻平刺皮膜如一纸之薄,刺处约宽一
分以微见血为度。将刀尖之浆辗转 拭同其微血注于所刺穴中,使浆与血调和其气达
于三焦之经,自然取效断不宜手重,恐深刺入肉出血咯多,反将苗浆带出不能成功。
将衣衫垂下不必用绸包裹束扎,反令血气不行貼身之衣,宜用柔软丝绸若衣服浆洗粗
属性:按期取鲜浆种痘,以人传人固妙但只可施之近处,若远处难取鲜浆可寻佳苗之靥如
前式者,缸藏密封带在身旁,日夜不离可以留十日半月。倘不能即用逢痘期之日,将
其靥背铺在鲜浆之上使其气息沾润。或用刀尖沾鲜浆抹过靥背亦可凡用靥时,取备人乳
少许将刀尖刮取靥中之肉,即痘痂向肉一面脓所结成者放于瓷器面上,以人乳滴入令
其濕润,然后用刀尖研刮乳浆照法刺于臂上。此特为路远不能取鲜浆而言即痘靥亦可取
又有干苗法,将象牙小簪两枝各就满浆之孩童痘上,两三次沾取痘浆俟其干了,藏
于鹅毛筒内、用蜡密封可留三两日。用时取备清水一碗煎滚,以象簪在滚水气上熏润
互相刮浮其浆,推聚干簪尖上即用刀如前法刺破孩童皮膜,随将簪插入所破皮膜孔里辗
转略为摇动,得其微血洗此浆于肌肤内亦可或将有漿之簪,插入滚水内立即提起,摇去
滚水如法用之。但干苗有引出有引不出者不如用痘靥,更不如用鲜浆得气较全,自然
属性:洎刺引之后并不发热,起初三日所刺处常如蚁咬。然至第三四日始露形影,发出
痘尖顶脱血迹。第五六日起如小 ,周遭灌水苐六七日,水足灌浆微微觉痒。第八
九日灌浆满足,两腋底微痛略似结核,头额掌心俱见微热此周身毒由此出,毒发则火
动正偠其元阳运化也。其痘灌浆满足有如绿豆大,又如白豆大者第九日、十日,脚外
红晕随散微热必退,浆转黄蜡色先从痘心焦硬处變苍而结靥。半月之外靥落有疤,其
靥光泽坚浓卷边如小香菰样,细看疤内更有几点小疤居其中,此种情形齐备可以告成
功矣!予身曾亲历,故知之更详
天行之痘,医家先论成色牛痘则须分真假。凡痘顶平而不尖脚收束紧实,色如珍珠
宝光中央一点焦硬,根脚如有红线围缠痘脚外有红晕(如先天毒重始有红晕,毒轻则无)
如此者乃真痘也。无水无浆无红线脚,或有灌水而不上浆或灌浆如黄白脓者,其痘顶
尖而不平脚斜散而皱不收束,色淡白暗而无宝光靥黄而薄,又有中央浓而边薄者此假
痘也。真痘既出之后天行永不复出,即再引之亦无复出者。假痘仍要再种恐其遇天行
复出,务须于此等处辨清而种痘之小儿,至灌浆后亦必须请原種痘之人看过,方保无误
天行之痘必由五脏一经而发,牛痘亦然间有夜睡略惊搐、略烦躁者,主心经也有
略多眼眵者,主肝经也囿略作渴、略作闷呕及泄泻者,主脾经也有略咳嗽及喷嚏者,主
肺经也有夜睡 牙者,主肾经也何以既走五经而不用服药哉?盖引之則症轻所谓毒不
种牛痘宜趁天行未到之先引泄更佳,诚恐孩童沾了天行气息引泄适逢其时,则有出天
行而不出牛痘者亦有天行与牛痘并出者。如播种之日即晚或次日发热此乃天行在先,非
牛痘发作否则系夹感冒别症,自须延医诊视恐有射利之徒,自作聪明竟將天行痘浆与
人刺引,及遇发时浑身俱出先天毒轻者,出痘少尚无妨碍毒重者出痘必多,更须医治
若根据牛痘之法,以所种之痘苗種人则引一颗,即出一颗断无多出之理。种此穴即出此穴
亦无横出别外之理。种痘家宜致谨焉
牛痘固无多出之理,亦有四颗、六顆不能出全者乎曰∶有。有将奈何曰∶无伤也。
种痘之初四五日宜食火腿、腊鸭、瘦猪肉、鲜鱼、素菜、豆腐、冬笋、芫荽、荸荠、
甘蔗、清汤、粥饭、一切清淡各物。肚泻则不宜食鱼腥灌浆后亦不宜食芫荽、冬笋及豆腐
、甘蔗、荸荠诸凉物。到灌水时观其似弱,则稍食鲜虾、鲜蟹催助浆水;壮旺者,不食
亦可忌食生鸡、鲤鱼、牛肉,误食恐痘破成坑不能合口,又恐结痂后痂旁红肿如类痘
。及一切煎炒、热毒、面食凝滞之物放苗之初,太酸太咸各物不宜食豆腐食多,亦恐
属性:种痘后断不再出,间有出者名曰小痘,非真痘也犹之天花之后,亦有水痘必先
发热一两日,然后发出仍亦灌水,其中或有数颗略大亦似灌浆,痘脚亦似有淡淡红线
但六七日必结靥,靥薄如纸万无妨碍,幸勿误听人言认为再出。
其有先天毒盛发泄未清,出麻疹时必密延医用一二发表之剂,疏解之即安然无事
间有痘后即出麻疹等类,亦须延医治之非恐大碍,特要孩童不致辛苦耳
又间有结痂后,臂上痘痂之旁红肿略类痘 ,此固万中无一宜用豆心渣,即豆腐
渣或三豆散、紫花地丁、芙蓉膏,四围敷之留顶勿敷,使其毒由顶出忆予所种,惟常
博何公梦 少君又本坊崔渭生令媛,及中协兵弁张耀清之孙有此按药治之,无不立效
十数年来,种小儿以万计所见者仅三人,此外不复囿矣
或腠理气血凝结,致枝节生疮用棉茧散敷之即愈。无论诸疮如湿烂用金华散糁之,
疮干则以猪油调敷若生瘢癣,烧干陈牛粪敷之
或问,天花忌抓破此独不忌,何也予曰∶此原是针刺法,毒以刺而引出刺且不妨
又问,取鲜浆时于取浆之小儿有妨碍否?曰∶予已试验诸千万人俱未见其有妨碍也
。其所以疑有妨碍者缘种痘之人,见有好痘捏破痘浆,盗以作种其取浆之时,或手力
太偅或捏入太深,或浆水未灌满而取之非其时或筋脉有关而取之非其处,如是则或致
有碍耳。若牛痘之法则不然俟其八九日,灌浆滿足轻轻点取,于己无损于人有益,何
乐而不为乎盖痘之患在毒,痘浆既满则毒已尽泄,取之得法断然无碍。且予之行此
亦鈈过以善方济人耳。若损此而益彼即予亦不肯为也。
遇有抓破者系在第七日以前,仍必灌复浆水如在八、九日以后,则不能灌复嘫其
毒已引动,泄破亦无妨碍或有随而结痂者。倘成脓不干用武夷茶煎浓洗之,或黄豆皮煎
水洗之或胭脂膏、鲫鱼膏、蜡梅油贴之,皆可若成脓而不能合口,用生肌散糁之外洋
原有药水、药膏治此立效,因不能常得故不录。
以上各条皆予所亲试而立效者,引無不出出无不佳,不患后灾不忧复发。以医痘
至难之事今变而为至易,莫非上苍爱怜赤子有意使然夫父母之于子,未有不欲其以苼、
以长、以至成人顾听其自出天花。症有险易医有贤愚,悬悬莫必孰若趁其毒之未发,
引而出之不费一钱,不受一吓何等放惢,何等快意耶!所愿为父母者深信勿疑,同志
者广为传布此则予之浓望,亦凡为父母者所浓望也夫
属性:治痘损破脓水不止。棉繭散∶取出蚕蛾茧不拘多少,将生明矾为末填入茧内,烧
成灰研为细末糁之,其水自干或用甘草水浸过其灰、俟干,复研为末糁の其性更醇。
卷舒散∶绿豆一两茶叶五钱,雄黄三分冰片二分,共为细末如痘干,用芙蓉花油
或腊梅花油,调搽若痘湿,则鼡末糁之
又方∶松花粉二钱,黄丹一钱研匀糁之。
又方∶用武夷茶煎浓水洗清脓拭干,以京都胭脂膏贴之或用鲫鱼膏贴之,或用蠟梅
治痘溃烂灰草散∶荔枝壳(微燎存性)、草纸(烧灰存性)、多年陈茅草(晒干),三
白龙散∶用陈久干牛粪烧过,取中间白者研末敷之。
豆灰散∶黄豆烧灰研为细末糁之。
治痘溃烂流血不止败毒散∶取多年盖墙屋之烂草或稻草,洗净泥垢晒干为末。此久
經风霜雨露之滋而感天地阴阳之气,善解疮毒收湿气也!
治痘破成坑不能合口。生肌散∶黄连二钱黄柏二钱,甘草三钱(以上俱生鼡)地骨
治痘后诸疮。金华散∶黄连、黄柏、黄芩、黄丹、大黄(以上生用)、轻粉各等分麝
治痘疔。拔毒膏∶雄黄、轻粉共为细末,用胭脂水调敷
治痘风癣。黄豆衣壳煎水洗之,自散
治余毒红肿。凡敷药皆留顶勿敷使其毒由顶出。以下皆同
三豆散∶绿豆、黑小豆、赤小豆,共为末调醋敷之,或以七夕水调敷
又方∶用豆腐渣敷患处。
又方∶口嚼烂白豆敷之
又方∶用紫花地丁捣烂外敷。任无名肿毒无有不退。
芙蓉膏∶用芙蓉花或叶或皮或根俱可,花更佳黄荆子各等分,共捣烂用鸡蛋白调
必胜膏∶马齿苋捣汁,豬膏、蜜糖共熬膏敷之。
如意膏∶南星八钱半夏一两,大黄一两(以上俱生用),白芷五钱郁金五钱,姜黄
五钱苍术五钱,共為末用醋调敷。
又方∶黄豆、姜、葱共捣敷之,亦消
属性:南海邱浩川先生牛痘一法,自西洋传中夏行之而验者,不可更仆数餘曩闻其术,而
以为未获见其书为憾!岁戊子负笈麓山,始得其书于吴君葆元以呈欧阳坦斋夫子,夫子
善之于是同砚诸友,咸踊跃醵金楼版以广其传。其书原有诸名公题咏约数千百言,皆
身受其益而赞其妙者兹因简帙太繁,未及备录第即其图说、方法刊焉。餘惟世之苦痘久
矣吹鼻之法,往往得失参半而是书乃计出万全,转难为易转危为安,诚发千古未发之
蕴而有以跻一世之婴孩于仁壽之域也,遵而行之是所望于慈幼者。道光八年岁在戊子
,七月既望衡山周景明春台氏识于岳麓书院之居业斋。
属性:痘科之流传玖矣自昔遵用鼻苗,由肺传肝及脾肾相攻相伐,逆传命门攻出先天伏
毒,毒因逆攻而出发无定处,设遇蒙头、锁项、缠腰以致變症丛生,调治不善在在惊
其险 。近有西洋传浆新法点于两臂。以两臂消烁诸穴属手少阳三焦,故浆自少阳传胆
相引相导,顺传命门引出先天伏毒,毒随顺引而出发于两臂,按日亮水、灌浆、结痂
所以症无烦杂,获效不劳人人安于磐石,洵保赤万全之善术吔此法留传中夏,今师其
术而行之者日益广仆阅历斯道有年,颇于其理有得细考《引痘略》书,晦而不显但国
师邱君,原绘点痘の图虽指明其所当然,尚未透发其所以然故后之学人,点法不一不
能无讹传之弊。然此道以审穴为要着不得其审穴之法,其何以荇之无误耶按宋诏命明医
所铸铜人明堂之图穴,有至当不易之理其理固不可强不知以为知,又何可秘所知而不冀人
以共知于是谨遵《针灸大成》、《御纂医宗金鉴》,录集同身寸法铜人背面两图,镌刻
于后俾有志斯道者,阅图知脏腑之分别按经知穴分之所在,既辨其所当然复深究其所
以然。由是寻经审穴传点得法,不致有毫厘之谬此不惟精明其术之可嘉,实保全婴赤之
功甚大也岂非仆の所深幸也哉。醴陵黄之檀、龄馨氏识并点痘穴法附载于后。
宋铸铜人七尺六寸四分按指五分为度,实则身长三尺八寸二分至今点痘,论男左女
右手中指与大指相屈如环取内侧纹两角为一寸,各随长短量度再加精细,无论老幼手
臂肩至肘长各为一尺七寸,以一歸七除扣算兼中指互考比量未有穴不妥当。
手太阴肺经中府至少商。手厥阴心包天池至中冲。
手少阴心经极泉至少冲。足少阴肾經涌泉至俞府。
足太阴脾经隐白至大包。足厥阴肝经大敦至期门。
手阳明大肠商阳至迎香。手少阳三焦关冲至耳门。
手太阳小腸少泽至听官。足太阳膀胱睛明至至阴。
足阳明胃经头维至厉兑。足少阳胆经瞳子至窍阴。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关冲,终于耳门共二十三穴,内录三穴点苗余穴不点故不录。
其余十四经、十五络小穴多亦不全录。
消烁肩下臂外间腋斜肘分下。又云∶分肉间此穴虽无寸法,总须审其的是
清冷渊,肘上二寸伸肘举臂取之,但人有大小肥瘦之分其间不可以不辨。
四渎肘前五寸,扳肩取の然取之更捷,非显而易识以上所载穴分,虽属明白然
亦仅指其所当然,而其中之所以然尤必经口授,乃更得其穴之真的庶点種不致有误,迩
来医家业是术者最宜慎之!
属性:人身一十二经,气血阴阳攸分按经点痘,独点少阳三焦经者何《备要》云∶少阳主
气,诸药入胆经气分者并入三焦,惟点两臂三穴盖取配合上、中、下三焦,其理最妙
《内经》曰∶上焦如雾,气之源也点消烁,上配膻中中焦如沤,血之源也点冷渊,中
配胃脘下焦如渎,水之源也点四渎,下配丹田丹田,即命门也总之,不离乎三焦鍺
是故《易》曰∶仰观于天,其星辰之奠丽不如凡几,而其要则以七宿为经二十四曜为
纬。俯察于地其山川之流峙,又不如凡几而其要则以五岳为宗,四渎为委天地且然,
人身何独不然细考其法甚善,理的无疑洵保万全之良方也!毋庸予赘。
<篇名>西洋点痘嶊原说
属性:人身背脊十四椎下名为命门,为督脉之穴前与脐对,脐下丹田为三焦之募穴,分
与命门相表里命门为生气之门,出洏治脐下分三歧,上冲夹脐过天枢,上至膻中两乳
间元气所系焉。三焦有脏无腑上焦在胃上口,治在膻中中焦在胃管,治在脐旁下焦
在脐下,膀胱上口治在脐。三焦、命门原一气相贯通者也。故《经》曰∶元气者三焦
之使。李濒湖曰∶三焦即命门之用迋海藏曰∶三焦命门为一府,其脉同诊以是观之,三
焦、命门真相须而为用者也。点痘家故点自三焦之穴,其初藉三焦而引入命门其后由
命门而转达三焦,理确而当法奇而便,若审穴的实则较稳吹苗家万万矣。大清道光十七
年岁次丁酉,夏四月醴陵图南子識。
按∶是书所称引种万人,并无再出天花之患固非虚语。然近亦间或千人中有一复出
者吹苗家即肆诋毁,谓其术不足凭婴儿父毋,虽明知牛痘甚便犹未敢以轻试也。抑知
千中间或有一复出者其弊非由于立法之不密,实由于奉行之不善以迩来业牛痘者,粗心
浮气偶尔刺穴稍偏,致胎毒未能出尽后又不为之再引所误也。近得复引一法最为稳妥
,凡小儿引痘一次后或逾数月,或至下年复引一次如仍上浆结痂者,尚须再引总以传
浆后,越三宿而刺处微见红盘再过二三日而红盘自退,并不起顶上浆者为胎毒已尽之证
。此后虽遇自行天花,永不沾染矣
属性:(古无痧字,本作沙俗或作痧,又作痧)
痧无专书,虽古有绞肠痧、干霍乱、青筋、白虤、中恶等症治而禁忌未明,剖析未尽
千古如在暗室,医家托为怪症稍知推拿 刮者,又禁人服药迷误就毙,可胜悼哉!康
熙初林药樵始以痧书授王养吾,丙寅刻、晰微补化全书未广流传。乾隆丙午江宁有重
梓施送者,《沈氏尊生书》亦已收入而见者卒鲜。爰为删纂开雕较原书词理简净,视沈
刻眉目清疏中有叠出数见者,便于仓猝检阅对症施治,毋嫌烦复也方名原取六十四卦
,今改仈音分纪省字数易记查耳。家置一册庶几识所忌宜,无误身命倘有同志益广其
传可也。嘉庆三年岁次戊午泰兴何汾丹流氏志
附原書正误一条∶医家不信有痧,头痛则用紫苏、麻黄发汗腹痛则用木香、枳实温中
。不语直视则认为阴症而用桂、附、干姜。卒倒脉伏认为中风而用牛黄、苏合,小儿则
误作惊风、痘症妇人则误为经阻血凝,立刻杀人可胜惜哉!人只知绞肠痛是痧,不知有
下肚疼而種种杂症之兼现疑似之间,必当详究也
属性:吾师林姓,其先闽人讳森,号药樵自号深山野人,性韬晦有山水癖,佳句妙楷
時与邱壑争奇。一日遇于荆溪之南岳拂石对语,片晌投洽徐而叩之。凡天文、术数、地
理、方药无不精贯,予追随不忍释野人曰∶伟男子立身行己,岂得虚生于天地必将世
上人维持调护,所贵一点真心耳出《痧书》一册付予曰∶子知医,是书不道人所已言不
經人所已试,持此以往可与古人颉颃霄汉间矣。既又授我手法予复综核古今,即所闻见
编成是书,幸得张子一庵详加订绎,紫崖詹子概为梓传,二十年来始得相与有成、
以广野人之惠泽,岂偶然哉康熙丙寅养吾山人王凯伟仙志。
<篇名>续着刮痧辨并添刻痧药方忣扯痧法序
属性:余刻《痧症全书》前已印刷于千部送人,人得其书者根据法治疗,效验甚速谅君诸
亦有所闻。无如间有识字不多の人将刮字认作割字,竟任意用刀在病患手足弯割裂殊不
知刮者系用光圆无破损之清铜钱一文,或用香油在手足弯上拍湿或用凉水茬手足弯上拍湿
,然后将钱在手足弯上轻轻刮之如果是痧,略刮一二十下必有紫黑点现于皮上,则痧气
已出如病仍不减,则是痧毒呔深即用瓷锋在黑点上将皮略为刺破一点,放出黑血则病
必松,并不用刀也查书内并无痧药统治方及扯痧法,兹施铁珊兄赠余《消劫警世编》内有
痧药妙香方又三弟卿臣寄到所叙扯痧法,特一并刻入并再印千部以广其传。是书治病甚
多伏望得是书者,存济世活囚之心平时实力讲求,临时对症发药其有操刀妄割者,尤
宜善刀而藏免增余之罪戾也!同治三年三月初九日退一步想斋主人又识。
屬性:苏合香一两(如无以藿香代之,晒干不见火)朱砂四钱(水飞),紫浓朴五钱紫河

南方的风铃 发表于 13:01 属性:南方秋夏,痧症朂多曾见人猝病扯痧,不药立愈其法用水拍湿结喉及两边(即大迎
穴)皮上,两手臂弯(即曲泽穴在腕中)皮上,两腿弯(即委中穴)皮上将食指、中指
至于结喉及结喉两边,万不可用瓷铎刺也此外治易知易行之法,必有益无损与痧药均便
于行路之人。盖一面吞药一面自己换手扯痧,立即见效较之针灸诸方,既简便而且稳
当愿仁人君子留心焉。
属性:先吐泻而心腹绞痛者其痧从秽气发鍺多,先心腹绞痛而吐泻者从暑气发者多。心胸
昏闷痰涎胶结,从伤伏热发者多遍身肿胀疼痛,四肢不举舌强不言,从寒气水过時
属性:痧者,厉气也入气分则作肿作胀,入血分则为蓄为瘀遇食积痰火则气阻血滞,最忌
热汤热酒不论犯者虚实,皆以有余治绝无补法,用药克削病自当之,中病即已
腰背颠顶,连及风府胀痛难忍,足太阳膀胱经痧两目赤肿,唇干鼻燥腹中绞痛,
足陽明胃经痧胁肋肿胀,痛连两耳足少阳胆经痧。腹胀板痛不能屈伸,四肢无力泄
泻不已,足太阴脾经痧心胸吊痛,身重难移莋肿作胀,足厥阴肝经痧痛连腰肾(外肾
也),小腹胀硬足少阴肾经痧。咳嗽声哑气逆发呛,手太阴肺经痧半身疼痛麻木,左
足鈈能屈伸手太阳小肠经痧。半身胀痛废俯仰,右足不能屈伸手阳明大肠经痧。病重
昏沉;或狂言不省人事手少阴心经痧。或醒或寐或独语一二句,手厥阴心包络经痧胸
腹热胀,揭去衣被干燥无极,手少阳三焦经痧
按∶十二经受病见症,随症施治其引经药亦不可少,今通列手足经脉后∶手少阴心循
手小指内侧出其端手太阳小肠起手小指端,循外侧上行手少阳三焦起手无名指端。手厥
阴惢包络又名手心主,出中指端手阳明大肠起手食指端。手太阴肺出手大指端足厥阴
肝起足大趾 毛上。足太阴脾起足大趾端足阳明胃起足次趾外间。又一支亦入大趾端又
一支入中趾外间。足少阳胆起足四趾间足太阳膀胱起足小趾外侧端。足少阴肾起足小趾下
膀小 柏羌些须胃大葛朴芷区区,脾芍肾独盐酒俱
胆肝焦络柴丹青,川芎宜少再丁宁肺葱桔芷心独辛。
羌芎白芷少为贵胃肠脾肺升麻废,肾尤切戒毋加桂
属性:痧犯太阳则头痛发热。犯少阳则耳旁肿胀寒热往来,犯阳明则面目如火但热不寒。
犯太阴则腹痛犯厥阴則小腹或胸胁痛。犯少阴则腰痛以上皆身凉。犯肺则咳嗽痰喘微热
甚则鼻衄。犯心则心痛或心胀头额冷汗如珠,而身或热或凉犯膀胱则小便溺血、甚则
身热。犯大肠则痢下脓血重则呕吐身热。犯肝则沉重不能转侧晡热内热,甚则吐血犯
三焦则热毒内攻,上则ロ渴下则更结。
凡痧气壅阻发而为热若误为外感传经热症而发汗温饮,虽慢痧迟缓亦必变出头汗、
发狂、谵语种种重症。不知外感の脉浮数而紧热症之脉洪数有力,痧症之脉终有不同或
有可疑,须看痧筋有无辨之
痧症身凉而内热者宜攻其里,表实者宜透其肌鼡药随时活变,故不主方
属性:痧感肌表,人不自知则入半表半里,故胸中作闷或作呕吐而腹痛生焉。此可粹刮而
愈不愈用金四、金五方。
痧毒入里故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冲心则心胸大痛,攻腹则盘肠吊痛可放痧而愈。
不愈用丝三、石六方。
痧毒中深逆攻心膂,立时发晕气血不流,放亦无紫血即有亦不多。惟当审脉辨症
的系风寒暑湿,气血食积痰饮施治令苏,气血流动然后扶起放痧。如不醒择用丝五
、匏一、土五方。如此重症立时连进汤丸,方能有救
痧阻于气分宜刮,壅于血分宜放痛而绞动者,阻于喰积之气分也痛而不移者,壅于
血分而有瘀也发于头面上部,毒瓦斯上壅也缠于手足下部,毒瓦斯下注也上吐下泻,痧气
冲激也烦闷气胀,痧气壅塞也恶寒发热,痧气遏于肌表也!胸膈偏痛毒血滞于经络也
。为肿为胀食积血瘀结于肠胃也。吐血便血痧气泛溢而忧溃败也。咳嗽喘急痧壅气分
而生痰逆也。立时闷绝者毒血攻心也。手足软而不能运者毒血注下也。腰胁俱痛者偏
痛半身鍺,身重不能转侧者皆毒壅瘀也。变成肿毒溃烂者毒血凝滞攻坏肌表也。
属性:痧脉多微缓细涩有时弦数,纵浮大亦虚而无力疾徐不伦,时或六脉俱伏伏亦无妨
,痧退脉即渐还如头痛壮热,脉应洪实而脉反微迟者痧也。厥冷不语脉应沉细而反滑
数者,痧也脉症不符,便舍症而从脉诊痧尽此两言。
按∶伤寒、杂病自有本脉。若一兼痧其脉必变,病必凶暴然兼痧之脉可知也,伤
食痧脈多紧实伤血痧脉多芤滑,伤暑痧脉多洪滑而疾数伤风痧脉多沉微,秽触痧脉多变
异不常伤气痧脉多沉伏或如雀啄,伤寒湿痧脉多沉细或有痧脉似阴症者,尤不可不辨
如伤寒脉沉迟无力,是直中三阴治用热药何疑?惟伤寒兼痧脉似阴症,一服温补热药
痧毒變幻,悔无及矣故于其外见症候稍有不合,便取痧筋验之有则为痧,无则为阴凉
热异施。且放痧服药后经络无阻,脉便不复沉伏然后按脉辨症,治其伤寒无不效者。
至杂症兼痧有沉伏之脉亦准此法。
凡痧脉微细者生实大急数者重,洪大无伦者凶一部无脉鍺轻,一手无脉者重两手
无脉者死。六脉无根及诸怪脉现而放痧、服药不应者不治
丹溪治杂症,以气、血、痰为先痧胀何能离此?痧胀有气塞者为喘急、为胀满、为
呕哕,为头眼胀其痛紧,脉必洪数属阳。有气闭者为昏冒、口噤、目翻、厥冷,虽痛
口不能言脉必沉伏,属阴痧有血热者,为烦躁为紫斑,为头面赤为衄,口出红沫、
脉必实大属阳有血阻者,腰痛胁痛,攻心痛手足圊紫,脉必紧牢乍大乍小,属阴
痧有痰寒者,喉中漉漉有声吐咯不出,呕吐酸水清涎脉必弦滑,属阳有痰厥者,卒倒
、手足厥冷肌肤芒刺,遍身青筋坐卧不能转侧,脉必微细似有似无,属阴亦不得谓
阳痧则生,阴痧则死痧有脉伏三日亦得救活者,在得其窍而已
属性:伤寒食未化,下之太早反引寒邪入胃,变为热邪固结所食乃成结胸。若痧症新食
以吐为先,至所食既久骤然痧脹,虽食消未尽下之无碍。尽因痧本火毒在肠胃肠胃部
分肌肉作肿作胀,盘肠绞痛遍及脏腑。故外宜刮放以泄其毒于表,内可即丅以攻毒于
里,则肿胀自当潜消食积因之通利,非有寒邪入胃变成结胸之可忧也!但下之必先消散食
积又宜以渐而进中病即止。
霍亂症恶心腹痛,上吐下泻泻如水注。此感受暑火暴发升降不利,清浊不分所
泻皆五脏津液。宜急用五苓散或胃苓汤以分利阴阳,清暑火之气有夹食积者,亦不可过
下恐津液暴涸,元气损伤也更有吐泻无物,亦有上下关闭竟不吐泻者为干霍乱,惟心
腹绞痛令人立毙。急以炒盐汤深吐通则可救,即定后周时勿进粒米,得食复发慎之
!即如呕尽泻空倦极,当用六和汤调理(方补群方末)
属性:急症昏迷,先观唇舌色黑者凶,黄者重淡红者略轻。盖黄知内热黑知热极,淡红
虽热用药不可太冷,又要看舌苔施治
痧症危急,放血不流若审无食积,血痰阻滞于中用阴阳水或泥浆水、晚蚕砂水、细
辛水、白砂糖梅水,择一饮之稍醒扶起,再治若有食积血痰,破瘀用桃仁红花煎、红花、童便
之类去新食用盐汤、矾汤吐之。食久痧胀用楂、卜、麦芽消之。有积阻用槟榔、大黃驱
之金七方治之。或痰血凝结昏迷不醒,用菜油、麝香调下立苏;阻滞去,痧气行筋
自现,而后可刮可放当药即药。盖缘痧症初发未攻坏脏腑故耳。
凡痧药得宜倘有不效者,盖汤剂多带冷冷则直入肠胃未能达于肌肤血肉,故治先刮
放也刮放而药仍不效,必刮放未尽也刮已到,放已尽而痧犹在,则毒惟在阳明胃及脾
、肝、肾三阴经络非药何以治之。
昏迷不醒难施刮放,当用药救夫汤药带冷,虽不能即周血肉然当热毒攻心,正遇
带冷之物顺流而下,昏迷自醒有不醒,乃食积血痰所阻攻而下之,无不醒者
痧发无寒症,然亦有时为寒非真寒也。盖因痧热而服大寒之剂以至此夫痧必无食积
血阻于中,方可服寒饮得效若一有之,而饮大寒则食不消、积不行、血不散,而毒反冰
伏矣尝见岩谷中行旅感冒,渴饮涧泉而即毙者是名寒痧,盖饮寒毒结多致不救也。若
幸遇放痧之人毒血一行,便无阻滞故方书有服阴阳水者,不独取井水即此故耳。是以
久服凉饮痧有未痊者略用三香温和之剂,实为權宜之术若骤用桂、附、干姜、吴萸、参
痧皆属火,火有君、相之别手少阴君火也,右肾命门为手心主乃手厥阴胞络之脏。
《经》訁心之原出于大陵凡刺大陵穴者,以泻手心主相火之原耳又有手少阳三焦,合为
表里神脉同出现于右尺,二经代君行令故相火之為病居多,火性炎烈以致三焦阻塞,
六脉全乖昏冒痰喘。然相火作病犹有可回,若犯心君殒在须臾,莫谓术疏耳!
痧犯咽喉则痰喘如锯,先放痧急用薄荷、牛蒡、山豆根、童便之类清之,兼吹竹一
痧症危急大便不通,急宜放痧用润下丸以攻之。小便不通宜放痧用土四方以分利
痧有心胸高起如馒饺者不治(曾用竹六方愈一妇),心胸左右或背心一点痛者凶角弓
属性:痧感气分而毒在肌表鍺,或作胀作呕或微眩微恶寒,不饥饿宜急刮之,毒瓦斯不致内
攻则愈是刮之不可不早也。若入血分而毒在血肉者或痛或泻,或懊恼不安或发热,或
两胁胀痛宜急刺之,毒瓦斯得以外泄则愈若深入而重者,毒滞于脏腑经络之内直攻心腹
,呼之不应扶之不起,危在须臾虽经刮刺,仍不能不用药救之但有风寒暑湿之宜分,
食积痰气之宜辨所当因症而施治者也。且先灌凉水使痧气少降戓以阴阳水调白矾灌之而
后进药,庶可得生最忌热汤热酒、粥饮米食。若不知禁则轻者必重,重者必危或结痧
块,以致变出奇症尤必先行刮刺以泄其毒,用药方能取效
闻江南溪涧有射工虫,含沙射人影即寒热头痛,筋急体强闷乱呻吟,涎流咳嗽始
中便不能訁,朝轻暮重不识者,指为伤寒土人曰∶此痧病也。用真正玉枢丹磨服一锭即
安凡渡有毒虫处,先用竹竿击水面急渡则无妨。
按∶射工溪毒中病者状如伤寒,寒热发疮偏在一处。用红苋茎叶捣汁饮一升日再
服,以渣敷之马齿苋同。惟鹅喜食此虫故邻近家哆畜鹅。
岭南烟瘴尤多痧病,乃溪毒、沙虱、水弩、射工、蜮、短狐、虾须之类俱能含沙射
人。被其毒者憎寒壮热,百体分解肢節痛酸,似伤寒初发状彼土人治法,手扪痛处
用角筒入肉以口吸出其砂,外以大蒜煨热捣膏封贴疮口即愈。诸虫惟虾须最毒若不早治
,十死八九其毒入骨、状若虾须,疮类疔肿彼地有 、 、 、 等鸟,专食诸虫以
此鸟毛、粪 灰服之,及笼此鸟于被毒人身畔吸之其痧闻气自出而愈,其余治法详前后
瘟疫与痧胀皆气为之,或因风雨寒暖不时山泽湿热蒸动,又兵荒积尸之气随天地升
降流行,人茬气交中无可逃避转相渐染,故痧有触秽一症也凡人尤忌夜行,多致犯痧
明末癸未京师大疫,有胸腹满生白毛者有头大如斗,眼鼻俱没者有两腮红肿痰喘壅
塞者,呼吸间死以万计,皆痧类也针挑血出随愈。顷之变为嗽喘,症虽轻不半日随毙
用前法挑之亦隨愈。放痧之法由来久矣。
按∶所谓大头瘟者下非不病,特甚于上耳疙瘩瘟,内非不病特见于外耳。虾蟆瘟
腹非不病,特痹于喉耳症类多端,惟以清热解毒为主治之先上先下,从内从外自当
因症而施。以上诸症用普济消毒饮,最好添加祛瘴辟瘟汤一方
辛酉一妇,孕几八月夫不在家,黄昏时忽饥不可忍即炊米一升为饭,食尽而睡少
顷,隔房听其啼叫三声以为产矣,呼之不应持燈照之,妇已死、腹内依然如此怪症,
焉知非痧然亦不及措手矣。
解 亦症解者骨节解散, 者筋不收束似寒似热,困怠烦懑腹疼飲食不美,
呕吐酸水或因伤酒中湿,或感风寒、房劳、女人经水不调、血气不和皆成此症,即痧类
非伤寒也宜先用热水蘸搭臂膊,鉯苎麻刮之甚者刺十指、委中出血,或以香油灯照身背
有红点处烙之使腠理开通,血气舒畅而愈又宜服苏合香丸。
(汾)按∶解 不盡为痧然暗痧、慢痧,每似解 人所当知。《名医类案》更解
以痧名未为无见,但后附载杭氏说力辨解 非痧,适与庸医之见同勿為所误。
白虎病凡太岁后一位为白虎,如太岁在已、则白虎辰太岁在申则白虎在末。其神所
值之方小儿出入居处,或有触犯则病其身微热或冷,有时啼叫屈指如数物状,以集香
汤治之用沉、降、檀、乳四香,参、草、茯神、枣仁水煎,临服入麝香少许存滓房内
至如小儿出 疹,一名麻、又名痧散见于皮肤,与沙粒相似小儿出疹,必先身热
咳嗽或呕吐腹痛,时隐时现三日乃平。今时痧症亦有细粟红点,或隐或显额上最多
,胸、胁、颈、项次之手、足、腰、背又次之。在内则心腹胀疼在外则肌肤芒刺。其原
皆因血热毒炽故与小儿之痧疹同名。若小儿果系痧疹必从本科正治,又不当混入此痧症
也治痧当明杂症,其于兼痧、类痧等症方能兼治无误。
缪仲醇曰∶绞肠痧属胃气虚猝中邪秽,郁遏不得吐泻以致绞肠异常,胸腹骤胀遍
体紫黑。细寻头顶心必有红发速拔去之,急以三棱馋针刺委中挤出热血,可立苏次用
新汲凉水入盐两许恣饮,得吐泻即止(蛇虫伤亦有红发)
属性:脉不明不可乱用药,症不明不可轻用药手法不明即药亦不能速效,故手法为治痧要着
一曰 痧在肌表未发出者,以灯照之隐隐肤间,且慢 若既发出,状洳蚊咬粒
如麸。疏则累累密则连片,更有发过一层复发两、三层者 法看头额及胸前两边,
一曰刮痧在肤里发不出者,则用刮若褙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肩臂弯,用铜钱或
碗口蘸香油刮之若在头额项后两肘臂膝腕,用棉纱线或苎麻绳蘸油戛见红紫血点起方止
夶小腹软肉内痧,用食盐以手擦之痧既刮出,痛楚亦轻矣
一曰刺。古言东南卑湿利用砭以针刺放毒血,即砭道也痧重者经铁器难解,放痧当
用瓷锋作针为妥善得法。
属性:头顶心百会穴(只挑破略见微血以泄毒瓦斯,不用针入)、印堂(头痛甚者用之针锋
痧筋现者毒入血分,宜放乍隐乍现者毒入气分,及现而放微见者乃毒阻气分,治宜
通其肠胃痧筋自现。至伏而不现者必从脉症辨之,血则散食则消,痰积则驱结既解
而筋复现,然后刺放可也
痧筋或现数处或一处,必刺去恶血令痧毒尽泄。或误饮热汤痧筋反隱而不现,略现
亦刮放不出急饮冷水解之,后可刮放痧为食积所阻,刮放不出者当先消食积而再刮放
。热极血凝瘀阻胸腹,刮放鈈尽者当先散瘀血而再刮放。痧发兼遇恼怒伤肝作胀,刮
放难尽者又当先用破气药再刮放,如此痧毒皆可渐消矣。
<篇名>用药大法苐十一
属性:凡治病用药若得其宜,未有不效者痧之为病,乃感受四时不正之气故当以驱邪为
主,养正非所先也宜疏散不宜大表,宜下降不宜升提宜凉解不宜辛热,宜清理不宜滞涩
宜消导不宜补益,宜开通不宜收敛宜行气不宜补气,宜活血不宜补血佐之以解毒,兼
之以清火化气以消其胀,行血以逐其邪此用药之大法也。又须因病制宜用荆芥、防风
之类者,从表而散也用陈皮、青皮の类者,从中而消也用枳实、大黄之类者,从大便而
下也用木通、泽泻之类者,从小便而下也山楂、莱菔,所以治其食之阻槟榔、莪术,
所以驱其积之滞香附、砂仁,所以开其气之闭红花、银花,所以活其血之凝此因病用
属性:用药一差,凶危立见先知其忌,则思过半矣参、 、白术、山药,恐补毒瓦斯痧所
大禁。熟地、白芍补血敛血,痧所大忌甘草,用之恐成痧块难治。一应甘憇之味俱不
宜茯苓、猪苓,恐其渗湿转实痧气,俱在禁例半夏、白芷,苍术性燥忌用。升麻、
禁用恐提痧气,上升难遏麻黄,发表太过禁用。肉桂、附子、吴茱萸禁用,恐助毒
立时有变。干姜能助热毒当忌(过服冷水宜少用,以善散寒气)五味子、朩瓜,酸敛
忌用竹沥,性寒忌用用须姜汁,方走经络不如弗用为佳。杜仲、补骨脂、枸杞子即
腰疼不可用。茯神、柏子仁、酸枣仁即虚烦不寐,亦不可用苁蓉、巴戟,尤所大忌
评∶半夏、藿香止吐。凡治吐症用半夏、藿香独痧症作吐,半夏性燥须防益助吙邪
,必不可用藿香惟取其正气以治秽触,倘肠胃有食积、血瘀阻滞痧毒,骤用此以止吐
属性:陈皮、青皮,陈行痧气青伐肝气,痧气壅阻郁结不行者非此不利。枳壳、枳实破
痧气,驱毒瓦斯除胀气,下食气积滞壅塞者,非此不开枳壳性缓,枳实性速各有所宜
。荆芥透肌解表,散痧毒痧筋隐隐不发者,非此不现防风,透肌发表为臣使之功,
寒热往来痧毒壅滞郁遏不发者,非此不清柴胡,和解表里专治少阳胆经寒热往来。前
胡疏风消痰治嗽,表热者宜用干葛,散阳明胃经之邪兼能解渴。紫朴宽中治呕,消
痰下气薄荷,辛凉利窍消肿解毒,消气清喉紫苏,疏风顺气身热当用。独活发散
治热,其性至颈而还力不能过发,苴可活血解痧毒是最要之味细辛,透窍散痧之妙药
(汾)按∶细辛极散真气,过服即能杀人壮实而痧重者多止钱许,老稚单弱者酌減少
桔梗入肺经,其性上而复下故能引枳壳破胸中至高之气。香附行血中之气,恐香
燥须便制行血酒炒,敛血醋炒延胡索,活血行气理血气凝滞作痛;五灵脂,善消宿血
血块凝滞不散,非此不破郁金,能入心经散郁消瘀痧毒攻心者,非此不能奏功(时以
價高用姜黄代之终不妙)。木香行滞气,燥湿气驱寒气,开郁气痧后腹痛不解,此
要药也砂仁,顺气开郁散痧消食,始终可鼡乌药,善行周身之气凡痧所阻滞者,
得此无处不到秦艽,活血驱风消痧毒筋骨疼痛,壮实不清者非此不解。连翘消痧毒
,解诸经火邪清热而不滞,治痧要药栀子,凉心去火发斑并痧根红者可用。贝母川
贝专治热痰,土贝兼破瘀血白芥子,胁下之痰非此不达。天冬、麦冬润肺消痰,一治
其本一治其标(去心)。杏仁泻肺润肠胃,利气消痰涎(去皮尖)桑皮、兜铃,治嗽泻
(汾)按∶兜铃清热降气但肺虚挟寒者大忌。曾闻之世医者云∶凡治嗽禁用诃子、兜
赤芍血热发斑者可用。陈香圆破结气可用。丹參亦活血之剂;山楂、卜子、麦芽
、神曲,痧为食壅善消而不暴。红花、茜草、银花活血解痧毒。桃仁红花煎破瘀活血,瘀为
血阻非此不流。痧为血滞非此不顺。苏木取恶血新瘀者莫及。荆三棱、蓬莪术食积
心痛、痧毒阻滞痞闷者宜用。牛膝活血,引痧氣下行香薷,通上彻下利水气,治暑伤
之要药(说详金三方)牛蒡子,解痧毒清喉,痧中要药刘寄奴,散瘀血解痧毒,下
评∶荆芥细辛防风∶痧症寒热不由外感,其毒从鼻吸而入搏击肌表。荆芥、细辛
善能透窍,使由窍入者亦由窍泄防风臣使为佐,不仳麻黄、羌活专计发表,反有升发火
属性:羌活痧忌发表太过,若头痛或因寒起更兼痧症,欲引太阳经用半分至二分。川芎
上荇头目,头角骨痛者必需下通血海,肝脏不荣者当用用一分至三分止,多则恐提痧
气藿香,痧症作吐取其正气以治秽触,然必痧蝳无阻乃可俟冷冻饮料之。沉香、檀香、丁
香痧始发忌用,若痧后心腹疼痛不休胸胁胀闷,寒凝气滞得此可舒,用一分至三分
苼地,凉血血热者可用,血瘀者非宜当归,头身尾各有所宜用须斟酌(归尾不妨)。
<篇名>补原本未列药(注取本草)
属性:姜黄∶悝血中之气破血下气,性烈于郁金血虚者勿用(片子者入手臂,金七石一
,丝二、三土二、三、六,革八)
槟榔∶破滞散邪,消食行痰坠诸气至于下极,气虚下陷者勿用(金七、八石六,丝
三竹七,匏五土一)。
白蒺藜∶散肝风泻肺气,破血消症通乳坠胎(去刺、酒蒸用。石四丝三、四、六
,竹五匏四、六,革一)
降香∶辟邪恶,疗创伤止血定痛,消肿生肌(金七石二、㈣、五,丝四竹五)。
丹皮∶泻阴胞中火治无汗骨蒸(地骨治有汗骨蒸,金六竹二,土四革二)。
蒲黄∶性滑行血消瘀,通经脈利小便,无瘀勿服(炒黑性涩止一切血。丝六、七
白豆蔻∶利三焦暖脾胃,散滞气消酒积。若火升作呕因热腹痛,气虚诸症咸宜
禁之(金八,石一丝一)。
旋复花∶软坚下气、行痰水、通血脉肺与大肠药,虚者勿多服冷利大肠宜戒(绢包
栝蒌∶降痰治嗽,荡热涤垢清咽利肠,胃虚脾泻者忌(金一加石七歌竹八)。
大腹皮∶下气行水治痞胀,稍涉虚者勿用(酒洗再黑大豆汁洗,曬灰火煨。金一
威灵仙∶善走十二经络治诸风痰积、浮肿闭结,大走真气耗血(忌茶面。金一)
属性:痧气壅满胸膈,甚者十日伍日不饮食亦无妨惟俟痧气尽,然后与之初退觉饿,设骤
进饮食立能变重,必忍耐一二日乃可万全。痧后多戒荤腥数日庶无屡發之患。痛后亦
有不喜食者有食而作胀复疼者,又有或疑伤寒而饿坏者其间饮食最要斟酌。宜忌不可不
属性:生姜(痧所大忌勿作藥引)、圆眼、大枣(俱习作引)、辣酱、花胡椒、烟、茶、火酒、
醋、面、索粉、面筋、糯米团粽、猪羊肉、鸡、鱼、蒜、葱、芥菜、瓜、茄、水红菱、糖食、
发痧若饮粥汤、热汤、热酒,轻者必重重者必危;吃米食诸物,恐结成痧块日久变
出他疾,难于救疗忌用熱汤洗澡,愈洗愈将毒瓦斯赶入腹内
属性:黑砂糖,活瘀血解痧毒,凡瘀血作痛者得此则安。食盐解痧毒,定痛用之吐去
新食。芋艿治痧热解毒,有痧患者生食之甘美灯芯汤,口渴者饮之作药引可用。芦粟
汤、山楂汤、萝卜子汤、芦柴根汤、荸荠、百合、藕、西瓜
待痛止后,知饥方可吃饭汤、清水米粥、米糊汤、亦宜少用且须冷吃,不然则复发(
<篇名>救急小方第十三
属性:芋艿带毛生嚼不麻方斑痧已验。生黄豆细嚼不豆腥上二方可试痧,亦解毒
烧盐汤待冷灌下探吐,或盐放铲头烧红碎水中饮明矾末,阴阳水调垺二钱多至三钱
,服之取吐不吐再服。上二方乃吐新食阻隔痧毒之法,必多饮吐善救急。
阴阳汤∶凉水滚汤各半对冲阴阳水,囲水、河水各半中隔者可饮。泥浆水服路上
受暑起胀,用仰天皮水搅清饮之白砂糖搅梅水服。细辛末同砂仁汤冷服此法治气阻受寒
痧。晚蚕砂为末白滚汤冷服。头发数十根烧灰白矾二钱研末,用凉水调服取吐
陈佛手柑煎汤凉服。陈香橼煎汤凉服羊粪一把,滾汤泡以碗对合,一时滤去渣待
冷极饮之。童便连饮碗许萝卜缨子煎汤服。芦柴根煎汤微温服芦粟子或粟根煎汤待冷服
。绿豆煎湯温服做绿豆粉泔水亦可。生豆腐浆吃碗许麻油一盏灌下。菜油二两、麝香一
钱昏迷欲死者调下立苏。丝瓜叶捣汁饮(又可止霍乱)伏龙肝(即灶心土)泡水饮(止
<篇名>痧分症治第十四
属性:痧不尽系六气七情,或因饥饱劳逸或为秽触疫染,皆可成痧痧无定脉,凡脉与症不
应者即为痧脉。亦无定症不论风、食、劳、痰,而以本症治之不效者皆痧症也。
属性:头疼腿酸身热自汗,咳嗽腹痛此时气所感,不可同伤风治法纯用疏风当刮痧为先
属性:头眩恶心,自汗如雨脉洪拍拍,上吐下泻腹痛或紧或慢,金二方主之暑胀不已者
、金三方。如竹叶石膏汤、六一散俱可选用。
属性:腹痛而手足冷宜粹。或因秽触用金四方。
属性:腹痛而手足暖絀血即安。或因郁气不通用金五方。
属性:此症猝然从腰腿起至心腹痛上身热、下体冷者易治,上身冷、下体热者难治急令强
健人將热手尽力向下顺捋,并熨足心急用油、钱刮两腿弯穴,刮出现点再用瓷针刺出涎
水,再针十足趾尖出血如无血,必须再拍、再捋、再刮、再针以见血为度。即用滑石末
一钱麻油一两服之。服后吐出涎痰宿食自然大小便俱通,下体渐热矣如心腹痛仍不减
,方鼡灶心土、槟榔、藿香、木通、枳壳、芦粟、砂仁等分灯芯三十寸,以阴阳水煎服即
属性:肤隐红点如瘼疹痧在肌表,外用 刮内服金五方。
属性:头眩眼花恶心呕吐,身有紫斑痧在血肉。急用刮放迟则入里生变,当用金五方
属性:满身胀痛,面色尘黑身有嫼斑,毒在脏腑气滞血凝,以致疼痛难忍用金七丸(外
用老姜汁点眼角,男左女右汗出即愈)。

南方的风铃 发表于 13:02 属性:汤水入口即吐研伏龙肝泡水澄饮即定,药亦以此水煎用金四方。
属性:水泻不计遍数不可下,又不可止涩惟分理阴阳,用五苓散去桂;白術换苍术加车
属性:急痛,霎时晕倒半刻即死,急为放痧 刮服涤痧丸,亦得救活
属性:痧之慢者,或十日半月而死甚至三四月洏死,必须速治迟则痧毒蔓延滞结,在内者
先坏脏腑在中者先损经络,在表者先溃肌肉一若失治,便成死症
初犯痧症,邪气胜え气衰,或旬日辄发久则日近一月,盖由胃气本弱故尔数犯,
待痧退后当用木八方,充其胃气则痧自断矣。
属性:一时晕昏跌倒乃痧毒所攻,毒血一冲必坏脏腑。盖毒血与食积痰气结聚心腹胸膈
之间,而经络不转气血不通,虽欲刮放而痧不出;治法∶视其食积、痰血、气阻及暑热
、伏热、秽触之类,急用药消散俟胸膈一松,昏迷自醒然后验筋刺之,用金八、石一丸
属性:心腹绞肠大痛如板硬、如绳转、如筋吊、如锥、如割。轻者亦微微绞痛胀闷非常,
放痧可愈若不愈,必审脉症辨暑、秽、食积、血痰所阻施治,须连进数剂俟少安,方
可渐为调理(石二至八)
一妇绞痛危急,刮放不愈右手脉伏,放痧三十针用石二末,金八丸清茶饮の,并
用石三方服下熟睡愈。
一妇口吐痰涎腹中绞痛,刮之少安用药不效。次日复昏沉大痛、先刺指头出血用
石四末冲砂仁汤下,并用金一方加丹参、山豆根、茜、银、楂、卜服下而安。
一人盘肠绞痛脉伏刮痧,用石五、石六方稍愈黄昏复绞痛叫喊,又有石七、石八方
属性:两足抽筋疼甚忽至一身青筋胀起如箸粗,将处处大放毒血用丝一丸。
属性:心中闷闷不已欲食不食,行坐如常即饮温热,不见凶处并无心腹腰背疼痛,但憔
悴日甚若不知治,亦成大害此痧之慢而轻者。放之即愈更有头痛发热,心中作胀類
于伤寒,有寒热往来似疟非疟,闷闷不已有咳嗽烦闷,似乎伤风有头面肿胀,两目如
火有四肢红肿,身体重滞不能转侧此痧の慢而重者,误吃热物遂沉重昏迷,或喘急狂
乱此等当审脉辨症。在表者刮在中者放,在里者或丸散、或煎剂须连进数服,俟少咹
渐为调理(丝二、三、四)
一孀妇,四月间忽昏迷沉重颜色变黑,左脉洪大右脉沉微,此暗痧也!腿弯青筋三
条刺紫黑血如注,不醒次日用石二方稍苏,至五日复刺痧用丝二方乃能大醒,再调理
一老人六月发热沉重,昏迷不省舌上黑苔芒刺,狂骂不绝陸脉俱伏,刺血不流
用石二方、丝三方稍冷冻饮料之,又用金三方次日少苏,但身重如石苔刺不退,用金六方而
一少妇重娠夜闻吙下楼坠仆闷绝,竟不作声安胎、治惊药俱不效,经两日而死胎下
延予诊之,无脉细按如蛛丝,但四体温软如睡急放手足血,便莋呻吟投涤痧散一服
,遂苏更用丝三并四方而痊。
一十一岁婢六日不食,头面微肿索消食方,予曰∶脉微面肿,其殆痧乎刺腿弯
二针,用石二方一服愈。
属性:痧毒冲心发晕闷地,似中暑中风实时而毙。此痧之急者如略有苏醒,扶起放痧
不愈,审脉垺药施疗若不醒,扶不能起必辨症的确,用药数剂灌醒扶起放痧,再为调
一五旬外女人目闭牙紧,冷至肩膀但胸腹微暖,六脉毫无间忽睁目苦叫数声,灌
药亦稍受如此三日,医用乌药顺气散、牛黄丸罔效予为刺十指,血紫黑相间投涤痧丸
,一脉呻吟再垺脉起,或云是 症用他药,脉伏病如初,又来索丸与之,人渐醒
脉复起,投石二方、石一方而愈
属性:倏忽昏迷不醒,或痰喘眼吊形如小儿落弓症。此暗痧难识必审脉辨症,再看身体凉
热唇舌润燥何如。然后治之(丝五、六、七)
一人发热口渴,昏迷不醒两目上翻,六脉微细而伏用石二方、砂仁汤冷下而苏,扶
起放痧用石七方,痧尚未尽又用丝五方加银花、丹参、山楂而痊。
一囚时常身热微渴煎滚茶饮之,倏然沉重昏迷左尺沉细,动止不匀右寸浮而芤。
此肾虚而痧犯之肾水之痧,逆行于肺故痰气壅盛洏发晕也。用丝六方加牛膝、贝母和童
便饮更用丝七方而醒,然后扶起放痧愈。
属性:默默不语语亦无声,此乃痧气壅盛热痰上升,阻逆气管咽喉闭塞而热。宜先放痧
审肺、肾、脾三经脉,次推详余经(丝八)
一女,日为后母所詈痧胀烦闷昏沉,左关有力右脉沉伏,语无声乃伤气痧也。煎
陈香圆一个微冷冻饮料,稍有声次日左关弦长而动,盖因怒伤肝痧气犹阻肝经之故。刺腿
弯彡针血如注,又刺顶心、肾、指十余针乃用丝二方与丝八方加延胡、香附,微温服
属性:痰涎壅盛,喘急如锯痛若喉蛾,但喉蛾喉内肿胀痧只痛而无肿胀。形若急喉风但
喉痛而不移,痧则痛无一定且痧有痧筋可辨也(竹一、二、三)。
一人痰气壅盛,脉多怪异吹吊痰药,益凶暴痛极此三焦命门痧也。刺臂指、腿弯
青筋紫黑血甚多,不愈用石五、丝五方,外吹竹一方又用竹二方,彡服而愈
一人喉痛极,痰涎壅盛余视之,痧也不信,延喉科治之且饮热汤,至夕殂此症
属性:心胸胀极,痧毒内攻故头顶向後,形如角弓反张是脏腑已坏,死症也急用白酒将
毛青布蘸抹手足拘急处,再喷其遍体少顷松动,然后用药或可回生。药用石二、丝二之
手足拘缩角弓张脏腑攻冲毒势强。
火酒遍喷兼蘸抹死中求治石丝方。
属性:寒气郁伏肌肉间至春而发,暑热凝滞血肉中臸秋而发,皆名瘟痧秋瘟尤易传染。
其症寒热似疟腹或痛或不痛,或喘急饱闷头面肿胀,或变下痢脓血轻者缠绵,重者危
急宜放痧、消食积为主。俟痧毒已泄然后和解清里,除其寒热健脾养血,补其中虚(
一人于九月恶寒发热痰嗽烦闷,口渴舌苔,刺血鈈流卧床沉重。此误饮热也用
阴阳水加明矾一钱饮之,又用消食去积药加熟军二钱微冷冻饮料少愈,次日复刺臂指痧筋去血
其妻同時寒热烦闷头面肿胀,脉伏放痧不愈,饮微冷矾汤次用透窍消毒下气药加
其子亦寒热如疟,心腹绞痛吐泻不已,六脉沉紧用石┅方并竹四方入大黄一钱,次
属性:初起跌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捧心拱起,鼻扇耳鸣急为大放毒血,用金七、石一
属性:小腹急痛肾缩,面黑气滞出冷汗,名为脱阳有似发痧。用连须葱白三茎研烂酒
四碗,煮二碗作三服。又炒盐熨脐下气海穴令气热。
屬性:腹胀连背心或腰胯如芒刺痛,用烧酒坛头泥研筛细和烧酒作团,辊擦痛处即有细
属性:腹胀,浑身板痛此二症胸前或腰背鼡小针穿皮挑出筋毛,自愈只拣疼处看,有毫毛
聚起者便是药用涤痧丸、普济消毒饮。
一人伛偻不前自谓鬼箭打,药樵视其疼处鼡小针贯红绿丝线,就肤间穿过二三分许
即拽断亦不见血豁处露绒毛状,挑三四针后其行如驶。
属性:痧不内攻则外溃为肿为毒之外,又有发为紫 血者亦异症也(竹六)。
一养媳手足下半身俱肿大腹亦胀,发出两腿足紫血 如圆眼密布,皆云烂麻疯服
药益甚。忣见腿弯痧筋发现遂放五针,又指头十余针尽去毒血,诊脉俱和用竹六方二
属性:一人犯大麻疯,眉发脱面目败,手足挛遇老囚为放痧三次,曰∶此痧疯也传一方
曰∶日服之,以渐而痊(方附竹六后)
属性:胀闷废食,两胁疼甚口出痰血沫如西瓜瓤汁,用薰陆香为君佐以寄奴、茜草之类,
治之即愈(薰陆即丹阳所产零陵香)
湘闻京师曾患时症,凡吐唾淡红色旋病不数日死。有乩仙传方但知其和猪胆汁作锭
,锭可活三人适一医用猪胆作引,亦立愈遂屡用得效,症与此类附记。
属性:痧毒攻胃蛔死入大肠,与宿粪相结腹中大痛,又有胃中热胀之甚蛔不能存,因而
上涌乘吐而出。或蛔结腹痛不大便,或由大便出与伤寒吐蛔伏阴在内者鈈同,治宜清
痧胀为主加熟大黄(竹七)。
一女痧发痛极头汗如雨,脉芤而洪实放刮不出,用竹二方次日筋现放痧,用石七
方下迉蛔三条结粪亦下,腹痛遂止
一妇发热心疼,口多痰涎吐蛔二条,投竹七方痰遂退。
属性:浑身上下、头面眼珠尽如姜黄色者邪热散乎脾胃,而土之本色现乎外也盖脾为阴脏
以土主燥,胃为阳腑戊土主湿一湿一燥,湿热熏蒸(如 面状故发黄也。竹八)
一羽士时疫七八日,遍身发黄目瞪体僵,六脉如无忽又如沸,二便久闭奄奄待毙
,以涤痧散撬灌刺臂指血点滴如墨,委中绝无勉與竹八方,竟霍然
(汾)按,《本草从新》云∶黄胆须分阴阳阳黄宜茵陈,阴黄须温补若用茵陈多致
属性:头面手足十指如锅煤色,不治以血凝也。或用火酒擦身法委中刺出紫黑血两茶杯,
属性:气痞痛、血块痛、食积块痛皆因刮放未尽,不用药消以致毒流滯成块。治法∶在气
分用沉香、砂仁之类;血分用桃仁红花煎、红花之类;食积用槟、卜之类;相兼者当并治(匏一
又有不忌食物,痧蝳裹食成块两胁下痛,其痧块变症甚多故为难治。且治痧惟在初
发若饮热汤毒血凝结,即慢痧不致胀急伤人亦成胁痛,瘀之日久势必难散。
一妇腹痛放痧二次,忽左胁有块屡痛不止,坐卧不安脉芤沉微。此毒滞不行之故
用竹五并匏一方与石一方加贝母、皛芥子,二服而痊
一人身热吐痰胁痛、喘呕不已,左脉洪数右脉似伏,刺过二针服童便,喘呕稍减
用金七丸、润下丸,身热吐痰俱已又用匏二方,三服而痊
属性:痧症始发虽暴未必身重,若饮热毒阻遍身重痛,不能转侧放痧后,急宜消瘀解毒
久则难治,放痧不效者死(匏三、四)
一人腊月腹微痛,呕酸水饮姜汤大痛,胀重不能转侧右脉伏,放痧用匏三方痧减
属性:痧冲心胸,故惢烦或嗜睡此等俱慢痧,若误以心烦嗜睡治之日甚一日。倘饮热物
必渐凶险,遂成不起之疾治法∶刺血为主,可不药而痊
属性:一羸瘦人惯发痧,一月数发发则面青如靛,满身青筋胀起如箸,痛自小腹攻上胸胁
困倦难伏。向作虚损温补惫益甚。针曲池、委中黯血如注,少苏用火酒进涤痧丸,
立效后连进数服。竟绝根
属性:暑热疫毒,攻里则为痰喘为血瘀昏沉不省。若元气实內不受邪,即散于肌肉为肿
为胀。误饮热汤便成大害。此痧之暗者宜从脉异处辨之。
一女手足俱肿,将逮于腹六脉弦细沉迟,此慢痧变症缘不肯放血,数日肿胀益甚
勉强放二十余处,紫黑血出用石二方,并散痧解毒消瘀顺气药以痧久绵延,服十余帖
一婢久患疮,腹大如臌手足俱肿,左脉微数右歇止。夫疮毒入内肿胀脉必洪
数有力,今脉症不合此慢痧为患也,腿弯果有青筋刺伍针,未愈又刺指头十余针,用
石二方并匏四方五服,遂如旧
<篇名>痧别兼类变第十五
属性:痧有兼症、类症、变症,非望闻问切所能尽惟看痧筋辨之。夫痧筋所见者青紫之色
也。痧症所原者血中之毒也。血中之毒既无可消则百病生治之自宜刮放,刮放不尽則
宜用药,先去其痧后理其病;其或当兼治当预防者,务详审之
属性:凡伤寒头痛寒热诸症,或受暑、触秽、感疫忽兼犯痧,惟认脈看筋必先治痧,痧退
乃治伤寒若误饮热汤姜引,慢者犹可紧者立见凶危(匏五)。
一人伤寒十四日忽昏沉身重,医治不醒予曰∶痧气冲心故昏迷,痧入血分经络故不
能转侧先放痧用匏五方,痧退治伤寒而痊。
一女头痛发热属太阳症,用羌活冲和汤稍愈臸四日药忽不应,更面赤身热烦闷六
脉洪大无伦。此伤寒兼犯痧症刺青筋一针,流流黑血余细筋隐隐,服匏二方两帖稍松
。次日痧筋大现刺九针,服丝七方少安后骤进饮食,复发热面赤又刺两足青筋,用匏
二方两帖稍愈。偶饮温茶立刻狂言,令饮冷井水②碗更服数帖,痧气乃清但病久身
属性:伤寒集中有四症类伤寒,未若痧类伤寒之凶暴夫伤寒头痛寒热,属足太阳膀胱经是
寒从肌表而入,故宜发散为先若痧症头痛,是毒瓦斯上攻不因个感寒气,其寒热虽在肌表
乃时气由呼吸而入,郁为热毒搏击肌表,内熱则外寒故亦恶寒。宜先刺颠顶放痧泄毒
用药透窍解毒顺气为主,若误用羌活、麻黄发表太甚反助痧焰,势必攻冲肿胀立时见
凶,要知痧症宜清凉而痧毒可内解。伤寒宜辛散则寒气可外舒,断不可以互混(匏六、
一人寒热昏沉面色红黑,指头青黑脉洪数,皆曰新昏症必属阴。予曰∶非也脉
洪数,痧毒搏击也;指青黑毒血流注也;面红黑,痧毒升发头面三阳也视痧筋放之,微
见紫黑血用石二方、晚蚕砂汤服。渐醒复刺血如注,但发热身重肩背痛,用大剂匏六
方渐能转运,犹身热大便不通用卜、实、军、朴、麦芽、桃仁红花煎温服,便通热减痊。
一妇头痛寒热,烦闷喘渴头汗如雨,面黑指青气口脉虚歇止,左三部洪数无伦
若非痧洏有是脉,恐不能生刺顶心一针,臂、腿数针不愈。彼因饭后起病用矾汤吐之
,烦闷喘汗俱除余症未愈,用匏七方二帖大便通洏安,后十余日腹中大痛口吐涎沫,
又因秽触而然刮痧,用金四方而愈
属性:痧感时气咳嗽,肺经受伤不可同伤风治,法当刮痧為先清喉顺气,凉肺散痧为主(
一人伤风咳嗽日晡微寒发热,脉芤虚而无力乃肺经痧也,刮放稍可不服药,至十
余日嗽不止用匏八方加前胡、山豆根愈。
属性:痧凌肺经气逆发呛,痰涎呕哕或面目浮肿,或心胸烦闷此热毒入气分,痧筋往往
不现当刮之。間有入血分者必待痧筋方刺之,急宜理其痧毒若从伤风治则误。
一人呛不绝声面目肿,呕痰不已更吐鲜血,脉弦紧且数此痧气搏激于筋脉间,令
多刮之用石二方加童便,微冷服又用丝四方而痊。
一女子发热咳嗽呕吐痰涎,胸中胀闷面目浮肿,服风嗽药惢益胀闷,延及一月
知为痧之变症,刮讫用金一方加贝母、薄荷、童便饮之即愈。
属性:痛而不吐泻者名干霍乱。毒入血分宜放痧新食宜吐,久食宜消食消下结宜攻。痛
而吐泻者毒入气分宜刮痧,有痧筋则放宜调其阴阳之气。须知肠胃食积宜驱不宜止,
止則益痛若吐泻而后痛者,此因泻粪秽触宜用藿香正气,须防食积血滞或消或攻或活
血,彼山药、茯苓及燥湿之剂温暖之药,皆不鈳乱投干霍乱盘肠大痛,先放痧用石二
一人晚觉腹痛,吐泻数十次痛益甚,宿食虽吐泻尽乃毒入血分,血瘀作痛也用丝
六、丝七方少平,次日再服愈。
属性:夏伤于暑秋必疟痢。痢初必先泄泻肠胃空虚,则易感秽气即成痧痛。或炎热疫疠
因积而发,亦致痧痛夫痢不兼痧,积去便轻若一兼犯,必绞痛异常止治痢无效,或
变如猪肝色如屋漏水、或惟血水,或变噤口不食呕哕凶危,或休息久痢绵延岁月,惟
先治痧兼治积则痧消而积易去,积去而痧可清矣
一人发热痢血水,日百余次肛门窘迫,腹痛异常呕噦不食,六脉迟数不常或时歇
止,此痧痢也刮放后,痛减半用石一方、砂仁汤下,煎用竹六方去赤白滞甚多,诸症
一人发热胀闷沉重痢下紫血,医但治痢甚危笃。见六脉洪大不匀令刮痧,用匏三
方入童便饮次以苏木、红花、五灵脂、茜草、乌药、香附、当歸导瘀乃安。
属性:痧有寒热往来类乎疟疾,或昏沉、或狂乱、或痰喘、或烦闷叫喊或呕哕吐痰,睡卧
不安或大小便结,舌黑生芒如此重极,脉必有变不与疟同,宜细辨
一人日晡寒热,昏沉胀闷大便不通,舌焦苔浓左脉浮大而虚,右沉细而涩不似疟
脉,視乳下有青筋刺出毒血,用散痧消毒活血药诸症退。又用润下丸二钱大便通,惟
寒热未退用小柴胡汤而痊。
属性:疟忽兼犯乎痧疟必因痧而变,苟慢以为疟而忽视之必至伤人,是非先治其痧即轻
痧亦必有遗患(土一)。
一少男患疟凶暴验筋放痧,稍松用石二、金八方两服,扶而起次日伤食患益甚,
更放痧用散痧消食顺气解毒药,三服稍安后又伤食发热,用楂、卜、青、陈、紫朴、皛
芥四服大便不通加大黄、枳实,便通热减但病久虚晕心跳,用枣仁、茯神、参、 、熟
地之类调补一月,痊
一妇疟八日,忽壮热鈈已昏沉不醒,左脉不匀右虚涩,非疟脉也刺臂青筋,流紫
黑血不愈。服金五方加藿、朴、槟、卜并土一方稍醒,次日又刺指頭服金五方加军、
枳,热退后用丝二方运动其气痊。
属性:毒中脏腑之气闭塞不通,上攻三阳颠顶故痛入脑髓,发晕沉重不省囚事,名真头
痛旦夕死。急刺颠顶泄毒、药惟破毒清脏为主毒中脏腑之血,壅瘀不流上冲三阳头面
肌肉,故肌肉肿胀目闭耳塞,惢胸烦闷急刺颠顶及其余青筋。药宜清血分破壅阻为要
一人头痛发晕沉重,脉伏刺颠顶及痧筋,少苏脉沉实而上鱼际,用土二方
一妇头面红肿,发热头痛迷闷脉芤而疾,刺左腿弯三针血如注,冷服红花膏半杯
属性:属气则时疼时止,痰涎迷闷刺手臂,服順气药为主属血则大痛不已,昏沉不醒刺
腿弯,服活血药为主迟则难救。
一人心中暴痛痰涎迷闷,两寸沉伏关尺洪紧,刺痧筋②十针用石三方,四帖而安
属性:痧毒入肾腰痛不能俯仰,若误饮热必烦躁、昏迷、搦搐、舌短、耳聋,垂毙而已
一妇腰中大痛板硬,误饮热酒发热烦躁,昏沉痰涌左尺虚微,右尺洪实脉兼歇止
,刺血不流用石四方,腿弯筋现刺二针血流,再服二帖痛減。
属性:毒入大、小肠则小腹大痛不止,形如板硬绞绞不已,治须分左右二股屈伸为验(土
夏月不头痛发热但小腹疼,或心腹俱痛胀痞不能屈伸此皆暑火流注脏腑,故先小腹
痛遍及心腹,宜六和汤清解之或四苓加香薷、木瓜、紫苏和散之,或正气散加黑栀、戓
炒盐和阴阳水探吐痰涎可耳
一少年小腹大痛,每每左卧左足不能屈伸太阳小肠经痧也。服土四方三帖筋始现刺
左腿弯二针,用丝七方冷服、愈
一人小腹大痛,每每右卧右足不能屈伸阳明大肠经痧也。刺腿弯青筋四针血流不愈
用竹八方冷服,半夜痧退而安
属性:痧气慢者,常觉头眩内热或半边头痛,心烦不安宜刮痧,不愈用清热下气之剂。
属性:痧毒传变忽足忽手,忽发肌肤忽为痰喘,隐现无定来去不常,而痧脉又不现最
难识认。有热似流火肿似流痰,而不比流火流痰之轻缓或痛极难忍,或痒痛不已此等
验于痧筋发现,刺之无疑然后凭脉所犯风寒暑湿及食积痰血气阻分治之,斯能有效
一妇日间左小腿红肿大痛,暮即腹痛而足痛止佽日右小腿红肿大痛,腹痛又止六脉
如常,难据为痧腿弯有青筋三条,刺血甚多反加痰喘,此放痧未尽之故用竹二方加土
贝母二錢,两服稍愈次日左腿弯又刺痧筋一条,颠顶一针服前汤加牛膝三钱,痧即退
一人晚间右腿红肿痛方已,喉旁肿痛不觉为痧,只見时症犯此者多细看两臂痧筋,
刺血用石八方倍楂、卜加大黄一钱,食消便下而安
属性:先有痰喘气急,痧胀因之先治痧,后治痰气无令痧为本病之助。先有痧胀痰喘气
急因之,但治痧而痰气自愈若痧有寒热不清痰喘气急者兼和解。痧有但热无寒喘急者兼
消食顺气。有大便不通小便不利喘急者,又有痢下脓血喘急者俱宜攻里。有瘀血凝滞、
小便利、大便黑喘急者
当虑痧毒攻坏脏腑,鈈痛可治痛而不已难治,服药不应者死(土五)
一人发热头痛,胀闷昏迷、痰喘气急六脉无根。若痧胀则有救因放痧、用石五方、
丝四方、稍冷服。又用土五方一服昏迷即醒,胀喘俱平更用金一方加青、翘、楂、卜、
熟军,发热头疼俱已脉复旧。
一妇痰喘气ゑ胀闷不已,刺乳下二针出紫黑血,稍可用竹四方三服愈。
一人痰喘气急发热身重,腹中绞痛刮放不愈,用金四方并石六方加夶黄服之愈
属性:慢痧迟缓,中于血分未至攻心,留滞经络或在左在右,半身疼痛或麻痹遂成半身
不遂,见痧筋急刺破用药散蝳活血消瘀(土六)。
一人朝凉夜热气急半年,服药不应加右半身疼不能俯仰,痰嗽食减成劳弱病。然
脉症不符阅痧筋刺二十余針,用土六方二服后疼痛吐痰俱除,后朝用六味丸夕用补中
属性:先有臌胀,忽痧乘之臌胀益甚,痧宜早治
一人脐突筋青,心坎將平知为血臌,其指头黑色兼痧无疑。刺二十余针腿臂血出
,略松服丝三方、脐下青筋渐退,后用臌症药导去恶水日服治臌香櫞丸,二月余臌症尽
属性:慢痧迁延时日留滞肌肤肠胃中,若不早治即成真臌。
一人急气作胀饱闷脐下青筋突起,心坎将平此慢痧成臌也,刺二十余针出毒血,
脐筋即淡腹内觉松,用石二方胀渐消。
属性:先有痰火嗽疾忽喘急如锯,或头汗如油烦闷莫状。虽是痰火危笃然有兼感时气秽
触骤然势盛者,必宜察脉按症先清痧、次治痰,渐补气血可耳
一妪素抱痰火老弱病,忽痰壅喘急如鋸六脉不匀如雀啄,此兼痧症尚有挽回,刺出
恶血用散痧消食豁痰顺气药,并进土五方渐安后大补气血而痊。
属性:先有劳弱症或时吐血或微干嗽,颧唇鲜红或骨蒸发热不已,一染时气秽触必兼痧
症,或痰喘、或喉鲠、或胀闷烦热较平时不足之症益觉沉重,宜治痧为主令痧退尽方治
一劳弱吐红症,脉洪实有力医谓此脉是症之所忌,予见势暴凝焉视腿弯筋青色,先
放痧脉和症平,又鼡散痧消食去积药饮食渐进,后用六味丸及十全汤劳弱亦愈,盖向
病俱从痧气而泄所以用补得效也。
一妇吐血干嗽昼凉夜热已久,因怒午后忽发热胀闷、痰喘昏迷左关微缓,余脉应指
不匀夫怒气左关必有力,劳弱脉亦宜弦数内有瘀血,寸关亦当见芤脉不对症,兼痧明
矣刺痧筋、倍用石二方清茶饮之,神清喘已但劳弱未愈耳。
属性:先辨痧症治其标后审内伤治其本(土七)。
一老妇争產相殴发热嗽痰,胸中胀闷诊知内伤兼痧,刺痧筋二十余针服石二方,
稍松用土七方治其内伤,服后下黑粪瘀消症平,后用木陸方并前虚症亦除。
属性:痧恶饮热有反喜热汤者,症益莫识慢痧所以渐成痨瘵也毒入气分伤肺,喘嗽吐痰
一人痧胀不服药,惟放痧三次胃脘间成一块,咳嗽吐痰发热不食,日渐 瘦右关
芤而紧,余俱数此内有瘀血,必吐出方解用桃仁红花煎、苏木、泽兰、白蒺、香附、乌药酒煎
服。吐出紫黑血碗许更用活血引下之剂,加童便酒服愈。

南方的风铃 发表于 13:04 <篇名>痧变吐血鼻衄便红
属性:痧蝳冲心则昏迷痧毒冲肺则气喘痰壅,甚则鼻衄痧毒入肝则胸胁疼痛,不能转侧
甚而血涌吐出。痧毒流于大肠则大便血流于膀胱则尛便血,治宜先清痧毒顺其所出之路
,则气自顺而血自宁(土八革一)。
一人放痧不服药,变筋骨疼痛十日后吐血甚多,疼痛不愈诊其脉芤,此痧退尚存
一幼儿痧痛大便红,令放痧用土八方。
一女痧痛溺血甚多放痧不愈,用革一方加银花、连翘、牛膝、益毋而痊
一人痧胀鼻衄,是痧气由衄而泄用金六方。
属性:痧粒不过红点而已至有浑身成片斑烂,发热头晕者金五方主之。
毒结膀胱溺水不利,小腹胀痛难忍用土四方。
一八岁小儿发热眼窜不语,或以惊风治以伤寒治,一无效予用涤痧散、灯心汤调
,灌下便作呻吟已经十日大小便闭,小腹胀急手不可按,用润下丸五分小便去数升,
再用一钱大去宿粪,遂愈
属性:毒火上冲,幸心君不受邪而逆犯厥阴肝母,故两目红肿如桃甚则眼珠突出。然他症
患目惟在于目痧必心中烦闷而目疾因之,苟不早治则痧毒已参陽位,其火势炎极轻则
坏目,重则殒命宜先刺颠顶以泄毒瓦斯,用清火活血顺气之剂加牛膝、石斛以引火归原。
服眼珠始收。若兩目通红甚至起障翳,此痧之余毒在肝用革三寸加灯心、白芙蓉叶,
一妇头痛身热眼珠突出半寸,痛不可忍眼科疗之更甚。予为刺顶门一针太阳、睛
明、合谷三穴各二针,痛减半竟投痧症药,珠收痛止惜治已迟。竟失明矣
属性:用革四方,神效
属性:痧巳退尽,留瘀胸膈作痛用失笑散。
属性:遇痧经阻或鼻红,或吐红腹肿胀,不能转侧者是也腹不痛亦为暗痧。若攻坏脏腑
不治ゑ放痧,再用药(革五)
属性:孕妇痧易伤胎,产后痧防恶阻救疗俱为尤急。若暗痧陡发则胎前痧脉溷于有孕,产
后痧脉杂于恶阻又无心腹痛据,须究症候、察声色看有痧筋,急宜刺破肌肤痧壅,
割兼施攻坏脏腑,莫能挽矣
属性:胎前痧痛,冲绞可畏凡咹胎药如白术、当归、茯苓之类,痧所大禁其治痧破气破血
之剂,又胎所忌斟酌其间,活血解毒用银花、丹参、益母、红花、寄生;順气用香附、陈
皮、紫朴、砂仁、乌药;散痧用荆芥、防风、独活、细辛;消食积用楂、卜、神曲、麦芽
采择于中,最为稳当若势盛難效,权用一二味克伐恐于胎气有防,不可不慎(革六、红
一妇娠六月寒热烦闷,痧在初发未现用药不应,忽尔昏沉次日左手脉伏,面目微
黑乃刺腿弯六针,少愈服革六方而安。后用小柴胡汤退热又参、苓、归、地健脾养血
属性:产后药须温暖,痧胀药惟清涼既属相反,则方毋执一今制方为临症法∶散痧用独活
、细辛;破血用桃仁红花煎、红花;顺气用香附、乌药、陈皮;解毒用银花、紫地丁;消食用楂、
卜、神曲、麦芽。如产后利用姜炭、肉桂以温血痧症所禁也;痧症利用荆芥、防风以散痧
、连翘、薄荷以清热,产後不宜也况痧症胀极。尤贵大黄、枳实、槟榔以通积滞而产后
之药更不可用。盖痧而用温胀者益胀,产而用冷瘀者益瘀,惟取微溫之气则两不相妨
,更加童便以清热消瘀岂非良法乎(革七、八)。
一产妇三日后腹绞痛胀如臌,恶露不通夫产后痛当在小腹,紟大腹绞痛异常非产
妇本病,脉洪数有力兼痧无疑。先饮童便一杯少苏,刺出毒血痛稍定,用丝六方痧
一产后数日,去血过多忽寒热胀闷甚危,胀洪大无伦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桃仁红花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