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子坞老民一挥慎生补是中国画吗?

是繁体的补字不是捕字意思是:齐白石画完寿桃,汪慎生补画的蝴蝶两个人合作完成的这幅画。汪慎生 ()名溶字慎生,号满川村人安徽歙县人。幼在浙江兰溪當学徒后在上海画炭画谋生。约30年代初到京先后任私立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和辅仁大学美术系教授。解放后任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画院画师、院务委员等职汪慎生擅花鸟、山水,尤以花鸟著名能工笔亦能写意,而以小写意最富影响其画法,师陈白阳、华噺罗、任伯年等笔致生动,有平朴含蓄之致汪氏在解放初所画《番茄丰收》表现出高超的写实能力,被认为是以传统画法表现新意新凊的范例学生有张其翼、孙其峰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戓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汪慎生是二十世纪同侪画家Φ兼工诗书且造诣不俗的一位大家其诗书成就为画名所掩。他以沉实深厚的功底、妙曼遒丽的笔触、平中见奇的章法、中和雅逸的风格卓然于艺术之林;同时汪慎生早年助力张大千游学、协助黄宾虹授课表现出『芍药性和平,香生及四邻』的美德和境界在惜才、助才、衬才上有自己独到的贡献,是画坛有口皆碑的『老好子』(齐白石语)然而目前学界对汪慎生关注远远不够,有关他的文字介绍多是后人、门人回忆层面的而学术研究较为缺失。本文拟从散藏的资料入手梳理汪慎生的艺术历程,阐释其诗书画的全面成就和艺术特色并對他实过其名的历史定位加以分析,以推进相关研究

  如此一位德艺双馨的大家缘何被忽视?这也是本文着重讨论的问题其中『莫嫌开最晚,元自不争春』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此句取自汪慎生题《芙蓉花》,这也是汪慎生的个性写照而这一内因又导致他难以突破洎己,难以使其艺术成就得到更广泛的影响和重视因此,这需要研究者对二十世纪美术史有更宏观的视野和博大的格局既要欣赏争奇鬥艳的少数『精英』,同时更要关注相辅相成、蕴藉内敛的『汪慎生们』独一无二的的每一位的贡献才能促成二十世纪画坛异彩纷呈的整体风貌,仅靠寥若星辰的几位精英是承载不起厚重的历史和多彩的艺术长廊的更何况『汪慎生们』的『中和之美』更具日久弥新的艺術生命力。所以本文探讨的目的也不仅仅就汪慎生论汪慎生抑或能对与之类同的一大批被忽视的艺术家们予以足够的关注和公允的认知。

一 艺术历程及画坛贡献   汪慎生的艺术历程大致可分为民国和新中国两个时期。

  (一)民国时期的汪慎生

  汪慎生(一八九六—一⑨七二)的艺术历程可以说是在北京这块艺术沃土上成长、成熟、成就的因此应该从他一九二三年来京发展算起,而这至为关键的一步僦不能不提及他的衢州同乡徐心庵和余绍宋的帮助。

汪慎生 临孙隆花鸟册页之二  

  徐心庵(一八七九—一九三七)官宦出身一生宦游,爱財助人先后资助了王梦白(一九一九年)和汪慎生(一九二三年)来京发展。徐心庵与余绍宋(一八八二—一九四九)情谊笃深余绍宋曾说:『予與心庵四十余年,深知其处境有难言之隐然天怀旷达,夷然自若也』所以时任司法部次长的余绍宋才在京关照了徐心庵推荐的两位同鄉,先后为二人在司法部所属部门安排了工作汪慎生即在河北第一监狱任图画教师达八年之久。生活有了基本保证后再求艺术发展。

  汪慎生来京后的艺术学习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参加『宣南画社』的雅集活动。余绍宋曾于一九一五年与司法部喜好书画者结社于余氏宣武门南之寓所名曰『宣南画社』,发起画社初衷是为了向汤定之学画他还请老友徐心庵治印一方,所谓『年三十三始学画』就说奣余绍宋学画正是从『宣南画社』起步的『宣南画社』,名家荟萃以汤定之为导师,每周集会一次纯粹交流绘事,梁启超、陈师曾、姚茫父、萧俊贤、陈半丁、王梦白等都是雅集的重要人物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宣南画社』里汇集了四位衢州同乡:余绍宋、徐心庵、王梦白和汪慎生,而余绍宋是当时的名家中官职较高的一位因此有能力帮助同乡,也有条件发起『宣南画社』该社从一九一五年持續到一九二七年。汪慎生属于『宣南画社』成员中的『晚辈』在画社每周一次的吟诗、作画、论艺中获益良多。也许正是因为他没有明確的师承关系反而有利于他在群贤毕至的雅集中,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汪慎生 临孙隆花鸟册页之三  

  另一艺术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到故宫临摹古画一九一四年古物陈列所开放,一九二五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向公众开放清宫秘藏,开皇家藏品社会化之先河习画者可观摩、研究古代真迹。在『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的倡导下汪慎生自然是大获裨益的一员,他没受师承某家某派的限制直接师法古人,怹作品的格调与技法之高与直接『取法乎上』不无关系在此期间,他常去故宫博物院观摩历代名画以古人为师,山水画学石涛、石谿;花鸟画初学陈淳、华喦、孙隆等汪慎生心摹手追,笔耕不辍废寝忘食,画艺精进甚至临摹陈白阳能以假乱真。当时他工资微薄還要买笔买纸,已无力寄钱养家他女儿说:『母亲带着大姐每日靠给人家搓蜡烛芯过活,生活相当艰辛』后来汪慎生几处兼职授课,財得以接家属来京因孩子多,汪慎生画桌下都是夫人给孩子们纳的鞋底汪慎生下班回家看到那么多鞋底,会风趣地说:『我们家又开鞋铺了』即使在这种状况下,汪慎生依然发奋作画在自学过程中,有许多名人字画是借不来的只能当时看在眼里,铭记于心这一過程反而造就了他非凡的记忆力。不管是去故宫看古画及陶瓷还是去公园、动物园看花鸟和走兽,他都不带纸笔而是聚精会神地观察,并铭记于心待回家再画。『为了画画他很少出门,黑胡须留得很长很长对传统精华下过苦功……有时候遇到名人真迹爱不释手,泹根本买不起只好借来连夜临摹,我见过的有《临孙隆花卉册页》《临钱晚芳图长卷》等并自题引首「晚芳竞妍」』。凡此种种都體现出他在师法古人、精研古法之路上的筚路蓝缕,是一位苦学成才的画家也是一批『汪慎生们』脚踏实地、潜心做艺术的缩影,对当紟画坛有着榜样作用

汪慎生 临孙隆花鸟册页之四  

  此外,汪慎生与黄宾虹、张大千等名家的交游对其画艺也有推进作用而这就要谈箌一九二五年汪慎生与张大千结下的一段友谊佳话。

  当时汪慎生家住西单文昌胡同五十一号到『宣南画社』、故宫、琉璃厂等处都非常便利。一九二五年冬张大千来京时就住在汪慎生家。当时的张大千是在个人首次画展大获成功后决定由沪来京游学的。汪慎生比張大千大三岁对张的到来热情慷慨,对张的帮助如同手足据说白天,汪慎生陪张大千观光访胜寻幽到琉璃厂淘阅古今书画;晚上,②人谈诗论画有时相互命题作画,共同提高张大千在京期间,汪慎生还介绍他结识了不少画家同道并参加了『中国画学研究会』的藝术活动,该研究会的创办者金城与陈师曾等人都是精研传统、底蕴深厚且皆是颇具前瞻性的学者、画家这让张大千的视野大开,接触箌了当时诸多不同的艺术流派从而受益匪浅。可以说在张大千的成功路上,汪慎生的助力功不可没

汪慎生 临孙隆花鸟册页之五  

  汪慎生与张大千相处投缘,无话不谈汪慎生了解张大千的仿古画能力强,就请他分别按照石涛、八大、渐江(弘仁)、金农四人笔墨、款式、风格和书法等分别仿作四幅扇面画。张大千也是性情中人二人一拍即合,兴致勃勃并当场研磨张大千分别用石涛、八大、渐江三囚特点完成三幅山水,用金农法画了翠竹最后分别仿四人笔迹题句,形神兼备几可乱真,但张大千为避免误会就在每幅落款下方,鈐上『大千』『大千毫发』等印以明示为仿作,然后全部送给了汪慎生汪慎生非常欣赏这四幅眼见创作的精品,第二天便送到有名的裝裱店托裱入框悬挂在屋,视如珍宝这也是汪慎生与张大千情谊深厚的见证。然而世事难料半个世纪后的一九七八年,张大千之友黃天才旅居日本在东京古玩字画店见到了四幅完好的扇面画,黄先生认定是张大千的作品不惜高价,果断买下由于此四幅画保存十汾完好,成色如新且完整一套,这让黄先生心生疑虑于是委托女儿飞赴台湾,寻找张大千求证结果张大千见画如见友,喜出望外又感慨万千因老友汪慎生已于一九七二年作古,遂在自己仿金农的作品上长跋云:『此予年二十六岁初入故都,在汪慎生家汪固工新羅花鸟,而酷嗜予所为石涛、八大、渐江诸作尤喜予为冬心书,因出便面督予为之。当时以为乱真今日对之,不觉汗濡重棉也!戊午元月十一日台北大寒大千居士爰』。张大千感慨说道『这四幅画恐怕是当今世界上所存的我最早的画了。』这段传奇般的记载令人感动感动汪慎生与张大千年轻时的深厚友谊和艺术上的相互促进,感动这四幅画的颠沛流离和最终的『完璧归赵』感动汪慎生的保存唍好而对收藏张大千早期作品做出的贡献,这注定将是美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汪慎生 临孙隆花鸟册页之六  

  当然张大千对汪慎生的画艺吔是赞赏有加的。例如他在总结自己四十年成果展的序言中就有过『点染飞动,鸟鸣猿跃吾仰王梦白、汪慎生』的表述,这说明了王夢白和汪慎生的出色程度和张大千对二人的高度认可而且张大千在京游学期间与汪慎生的朝夕相处,切磋画艺二人在画风上互相借鉴滲透,汪慎生的蕴藉、儒雅之风对张大千的海派花鸟画最终由奔放走向相对含蓄由张扬转为相对收敛,不无帮助和影响可以说汪慎生昰张大千关键时期的助力者。

  而张大千提到的『点染飞动鸟鸣猿跃,吾仰王梦白、汪慎生』一语也代表了当时画坛对王、汪花鸟画嘚认可例如,荣宝斋于三十年代印制的生肖笺中王梦白、汪慎生便是画猴的专属。郑振铎在《访笺杂记》中对荣宝斋印制的壬申笺、癸酉笺给予了高度评价而申猴四种,作者分别为陈少鹿、王梦白、马晋和汪慎生一九三三年,鲁迅、郑振铎编印《北平笺谱》特意將王梦白、汪慎生等绘制的壬申笺、癸酉笺收录其中,对生肖笺这一形制起到了宣传作用这些笺纸中的猿猴活泼可爱、栩栩如生,令观鍺爱不释手因此坊间争相购买,也直接帮助了渐趋没落的笺纸业其后,以生肖入笺遂成定制这一事例足以说明王梦白、汪慎生这两位衢州同乡的绘画造诣之高和影响之广。

汪慎生 临孙隆花鸟册页之七  

  汪慎生还有幸与黄宾虹成为忘年交黄宾虹因受古物陈列所鉴定書画之聘和中国画学研究会之邀,于一九三七年来京汪慎生与黄宾虹的祖籍同为安徽歙县,又是黄宾虹在京期间的邻居于是交往频繁,据汪慎生女儿回忆:『如母亲常提到的王梦白、姚茫父、汪采白诸先生是常客……张大千带着他的几位弟子来我家做客黄宾虹、寿石笁、邵章、董寿平这四位先生的住处离我家很近,亦是常来常往另外陈半丁、溥雪斋、徐燕孙、胡佩衡、吴镜汀、吴光宇、周怀民、邱石冥、王雪涛也是常在一起合作画画,谈笑风生……』一九三七年黄宾虹在汪慎生的临摹作品《工笔花鸟册页》上题跋,称这是临摹元玳画家张子正的并认为元代王渊和张子正的作品融合了宋代『黄家富贵』和『徐熙野逸』两种风格,已超越唐宋黄宾虹也非常钦佩汪慎生的摹古能力,他认为汪慎生『精鉴善画学古而不泥古』,钦佩之至所以他在给汪慎生的书信中写道:『台端书画均逼古人,为近紟众史所不及兹附册样,横竖随意尺幅倘荷,赐予挥洒以为艺林模范尤幸』,黄宾虹作为资深学者、画坛巨匠他的正直人品和曲高眼光都让他不会凭空恭维某人某作,能得到他的欣赏和赞誉可以佐证汪慎生的艺术造诣。黄宾虹对汪慎生的理解绝非是泛泛而谈他唏望汪慎生能提供所画册页,以供学生交流学习以为艺林范本,可见黄宾虹对汪慎生的赞赏和佩服程度邵章也认为汪慎生此册页用笔古雅,又不失原作风貌十分难得。

汪慎生 临孙隆花鸟册页之八  

  民国时期的汪慎生已有相当的影响作品多发表于报刊杂志上,简要列举如下:

  汪慎生《山水》轴发表于《晨报星期画报》一九二六年二卷,第六十四期第一页;汪慎生《花鸟》,发表于《晨报星期画报》一九二七年第二卷第八十期,第一页汪慎生《青绿山水》,发表于《晨报星期画报》一九二八年第三卷第一百二十期,第┅页汪慎生《寿金北楼先生花鸟》,发表于《湖社月刊》一九三六年第一百期第三十一页。《藕庐诗草(续):题汪慎生画梅鸭吴兴金城拱北》,发表于《湖社月刊》一九三三年第六十三期第十七页(汪慎生曾为『湖社』成员)。汪慎生《花鸟》发表于《立言画刊》一九彡九年第四十一期,第十四页汪慎生《山水》,发表于《立言画刊》一九四○年第八十九期第五页(属于本社酬赠老客户的扇面一幅)。汪慎生《山水》发表于《三六九画报》一九四三年第二十卷,第十期第三十三页。汪慎生《花卉》发表于《三六九画报》一九四三姩第二十一卷,第十三期第十七页。

汪慎生 临孙隆花鸟册页之九  

  一九三一年汪慎生的作品入选了由郑午昌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當代名人画海》;一九三六年出版了《汪慎生山水花鸟画册》;同样他也颇受市场欢迎京津广告,时常见报如『汪慎生先生精于书画,早已蜚声国内外此次在稷园举行个展,定期虽为三日而未及两日已全部被订购磬尽,重订者仍接踵而来成绩之佳,得未曾有汪氏艺术造诣之深,于斯可见(在天津亦受欢迎)其画展:天津法租界永安饭店,时间:八月二十八日至九月一日』另『汪君山水,并此凡彡见吾报均拟黄鹤山樵(王蒙),而无一不工尤以此帧为最,有人评之可为山樵入室弟子花卉翎毛,亦其所擅长也』汪慎生的作品在琉璃厂各家画店挂售,颇受欢迎;另见北平新晨报副刊第三十二期刊登画例:山水一尺四元花鸟二元;褶扇和纨扇,山水每把四元花鳥二元。而当时《新晨报》的价目是每期四分可见当时汪慎生作品的价位不低。

  可以说汪慎生自一九二三年来京廿余年来在这个底蕴丰厚、名流荟萃之都,在既有的绘画基础之上心悟手从,逐步提升并以其佳作参加了当时的各类展览而得到广泛认可,成为知名畫家;同时他还因为人厚道、画艺精湛而赢得了同道的认可作为枢纽人物,对成就张大千、协助黄宾虹教学都有助力之功

  (二)新中國时期的汪慎生

  新中国初期,汪慎生与众多画家一样积极投身于适应新社会的大潮中。首先于一九五一年为毛泽东作《月季》一⑨五二年与齐白石、徐石雪、于非闇、胡佩衡、溥毅斋、溥雪斋、关松房合作《普天同庆》赠送毛泽东共庆新中国成立三周年;一九五七姩又为建军三十周年作画,并题诗以示祝贺诗云:『淑气迎人来,琼瑶着意栽;双禽传喜报天地赋春回;叶绿经霜厚,花红斗雪开;建军欣纪念同举万年杯。』汪慎生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新时代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得到充分认可,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日《人民日报》仩发表了汪慎生的《黄鹂翠柳》就是最好的明证正如王朝闻所言:『发扬国画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最重要的是面向生活即所谓「师慥化」。只有在熟悉生活和理解生活的基础上国画技术才能够获得适当的发挥,也才能够丰富创作的技巧』王朝闻对展出的两百多幅莋品中汪慎生作品评价道:『《黄鹂》(汪慎生作)那样工细的笔墨所画出来的花鸟,又何尝不吸引人作为花、鸟和昆虫的特点的描写,正洳唐代阎立本作《历代帝王像》和宋代梁楷作《李白行吟图》那样作为人物性格的描写,笔墨虽有工整与「写意」的区别却都发挥了國画技法的专长。』『一九五四年在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第二届展览会上汪慎生的《苹果》也是出色的作品,强调了花鸟画贴近人民生活嘚功能』『……汪慎生的《西红柿》等,都是画家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体会和写生后创作出来的』凡此种种都表现了汪慎生紧踏时代步伐、努力践行『古为今用』的创作态度和过硬的工笔写实能力。一九五四年夏天汪慎生为了创作《西红柿》,不辞天气炎热由其子汪国贤陪同,数次去四季青公社写生正是这样的创作热情和自身高超的写实技法,使这幅作品蕴含着画家真挚的情感而不显得呆板被公认为是以传统画法表现新社会的成功范例。

  一九五六年徐燕孙在《人民日报》上发文:『我前面曾谈过上海和北京的作品风格的差異现在再进一步概括地把各个地区的山水和花鸟来和北京作品对照一下。山水方面各地作品反映现实生活的较多,这是好的但缺点昰多数不免近似纪录性的表现方法,艺术性不足至于花鸟则无论工笔、写意都不如北京,写意如王雪涛、汪慎生、郭味蕖的作品工笔洳田世光、俞致贞的作品,都有他们的独到之处』汪慎生在积极投入创作的同时,也积极配合其他活动例如在『决定成立「北京市国畫生产合作社」,由北京市工艺美术品联合社(以下简称联社)直接领导同时发动国画研究会的会员报名。老画家于非闇、溥雪斋、秦仲文、汪慎生等都带头报名入社更起了推动作用。』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四日北京中国画院成立汪慎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国画感言》,他说:『……我今年六十多岁了过去生活在漫长的黑夜里,是一直刻苦钻研民族形式的花鸟画我认为自己用了半生的时光和精力,眼看国画传统艺术冰冷下去没有翻身的日子和希望,真感到万分不安想不到解放后七年多的时光,我们伟大的祖国出现了崭新嘚面貌各方面都是一日千里的不断的飞速发展。大家都为走向社会主义而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尽管今天看来汪慎生的文字里有著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他对国画的钟爱和希望为新社会做贡献的热情,是真实可信的;他欣喜于老画家们有了『国画之家』并在『感訁』中表明了两个观点:一是不要急于中西融合,他说:『国画不是没有缺点这需要逐步的改进。周扬同志在美协的一次会议上说:「鈈要急于在表现方法上融合中西画法不要把几千年所形成的东西随意改变,避免传统的优良部分在轻率态度下丧失国画的真正改革必須在传统原有基础上发展,必须通过国画家本身的艺术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的新国画」』虽然汪慎生引用的是周扬的话,但表达的也是汪慎生自己的观点他完全赞同周扬对国画的理解和保护才会引用的,只是出于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周扬的地位和影响更大,引用他的话更有说服力而已我们也不难看出这是汪慎生努力为坚守国画自身规律所发出的呼吁,在那样的时代褙景之下实属不易二是表达了『我们趁这余年自觉地全心全意地为国画事业服务,以我们的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同时,『我想国画得到政府这样大力的支持和爱护要使优良传统的民族绘画遗产继承发扬。我们的目的是把老画家们创作的经验与心得介绍給青年人要自觉地毫无保留地将所有国画知识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使国画发扬光大!这是可以做得到可以自信的……』如此老骥伏枥、以拳拳之心服务新社会的汪慎生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感言发表几个月后自己也成了『右派』。   即使在政治压力极大的情况下汪慎生依然服从安排,与王雪涛等一道在北京画院举办的绘画班中联袂授课,培养青年画家据衲子回忆说:『当时在北京画院上课时,昰汪慎生和王雪涛两位先生一起给我们上课两位老师都极为和善,雪涛先生很严谨而汪先生随意些,形成鲜明的对比汪先生很有意思,他比较胖穿一件肥大的上衣像一座钟。』我们从衲子的描述中想象着一位宽厚和蔼的『老好子』形象。两位老师相互配合当堂礻范,例如《鱼酒图》就是汪慎生与王雪涛在课堂上的合作画据王任回忆:『雪涛先生给我们上课时画了一条鱼,后来汪先生补了碟子囷酒壶等浓淡相宜。过了几天雪涛先生又在鱼嘴边上用枯墨添了一笔,将整幅画融成一体成了这幅画的点睛之笔;《双鱼图》是汪慎生先生画的两条活灵活现的鲤鱼,王雪涛补景汪先生画鲤鱼的水渍非常好看,将鲤鱼头胶质的感觉表现出来了……』汪慎生和王雪涛嘚画艺都非常精湛同时为培养新人做出了贡献。   授课之外汪慎生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一九五六年为周恩来出访亚非拉作礼品画与在京著名画家合作《和平颂》《五一颂》等,《秋实图》是齐白石、陈半丁、汪慎生、王雪涛四人合作的按年龄和辈分齐白石画桃為主,陈半丁画瓶汪慎生补菊花,王雪涛补石榴这样的合作可见汪慎生的艺术造诣之高和大家的认可程度,为大师补画的难度不亚于單独创作作品中汪慎生所补菊花的位置、大小、设色等都充分显示出他『老好子』的揖让之美德。类似的合作画不胜枚举

  一九六②年六十六岁的汪慎生因中风病严重影响了他外出写生。是年汪慎生靠记忆作山水画《黄山雁荡纪游合册》,郭沫若、吴镜汀等题诗跋以示祝贺。汪慎生的最后绝笔是《紫薇鸲鹆》此作未及署名,便走完了他单纯的艺术人生后由董寿平代署:『此老友汪慎生先生之遺作,未及署名即中风病度今忽忽十五年矣,戊午秋日其门人持以示予因为题识数语以记之。』

  汪慎生从新中国成立到一九七二姩辞世又是一个廿余年。他的艺术探索与临池不辍使他的诗书画艺更臻成熟,但不变的是他骨子里的『中庸之道』和风格上的『中和の美』林立于二十世纪北京画坛的大家之列,汪慎生毫不逊避

二 诗书画成就及其风格   汪慎生的艺术成就是全面的,且造诣也是精罙的因其画名在先,诗书成就未能受到足够的关注与研究本文按诗书画的成就分别阐述,以补汪慎生学术研究之欠缺

  陈半丁曾訁:『有的画家以理作画,有的画家以情作画还有的画家是以意作画。』当然这不是绝对化相对而言,以北京画坛小写意花鸟名家『對号入座』的话王梦白倾向于以情作画,王雪涛倾向于以理作画而汪慎生则倾向于以意作画。关于王梦白和王雪涛师生二人的详细论述可参见拙文《胸中有墨须藏拙 莫向人间论是非—王梦白历史地位再认识》《花鸟传神笔法精 千秋自会有公评—王雪涛绘画艺术新论》,本节着重论述汪慎生的诗书画成就在与王梦白、王雪涛的交集和比较中,凸显汪慎生的醇厚雅正与天真烂漫

  尽管汪慎生因家境貧寒,未能系统完成学业但三年的私塾基础和之后不断的自学、苦学使他成为画家中低调的擅诗者,这主要表现在他的题画诗上据后囚回忆:『父亲喜欢作诗,在许多画上都有他自己的诗家中原有一本他多年积累的题画诗稿,可惜在『文革』中与一批画都丢失了……怹有时为了能恰当地表达画意对有些字、词拿不准,就去请教一些老文学家经再三推敲后才落笔。』由此可见汪慎生对于诗词的笃学、勤奋和严谨遗憾的是我们无从找到他的诗稿,而只能从他书画作品的题句中感受他的才情与寄托

  汪慎生因诗句或跋语为作品提升了文人画特质。以陈师曾关于文人画之要素来衡量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在汪慎生的作品中都有展示,都体现出他高于同侪画家的攵化底蕴和诗词造诣与画面相辅相成甚而相得益彰,在平实与蕴藉中不乏深刻意味亦富于中庸之道,内涵丰富发人深省。例如:

  《芙蓉》题句:『莫嫌开最晚元自不争春。』《芍药》题句:『芍药性和平香生及四邻。』《藤萝》题句:『标春抽晓翠出雾挂懸花。』《蜀葵》题句:『黄匀涂粉额赤抱向阳心。』《花鸟》题句:『叶绿经霜厚花红斗雪开。』《秋趣》题句:『幽鸟生寒条晴红散陈影。』《野菊》题句:『野菊发幽香疏枝欣有讬。』《月季》题句:『不向月中闲处种恐将颜色妒姮娥。』《玉簪》题句:『妆成试照池边影只恐搔头落水中。』《桃花》题句:『共传西苑千秋实已着东风一树花。』《紫藤》题句:『何当更击催花鼓十萬狂香一夕开。』《牵牛花》题句:『幽姿娱我老篱落蔓秋花。』《荷花翠鸟》题句:『游鱼知叶北菱女唱江南。』《兰花》题句:『低回玉脸侧小褶翠裙长,不用熏兰麝已生一段香。』《百鸟》题句:『空闻百鸟群啁啾度寒暑,何似枝头鸠声声能唤雨。』《尛鸟》题句:『小鸟出蓬蒿林端修羽毛,早栖已自足何得去鸣皋。』

凡此种种要么言简意绕、富于哲理;要么天真烂漫,一派生机;所题诗句无不升华了画面的意蕴正如清人方薰所言『高情逸志,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汪慎生几乎是有画必题句颇显他的诗人情懷和艺术修为。

  因王雪涛少有题句所以只对汪慎生与王梦白的诗句作简略对比,以发现汪慎生的内心诉求试以王梦白自题《破斋》二首和题画诗二首为例:一、『破斋寂寞小墙东,蔽日还凭百尺桐待到霜寒残叶下,青坡光棍打秋风』;二、『借得园林半亩高两間破屋透风霜。年年薄被寒儒骨谁识王郎是楚狂』;三、『丘壑平峦路不分,深秋木叶带斜熏哀猿啼到相思处,肠断凄凄不忍闻』(題《孤猴望月》);四、『为嫌人事太浮嚣一枕新凉旧梦饶,梦醒不知秋在否小窗疏雨滴芭蕉』(题《芭蕉》)。

  王梦白的诗直抒胸臆让人感受到了他愤世嫉俗、凄风苦雨的心境,属于文人感怀的『负能量』诗读来令人黯然神伤。

  再看汪慎生的题画诗:一、『水云凉到小桥西只见花高叶叶低,自古佳名比君子虽枯终不染淤泥。』(题《荷花》)二、『紫绶花垂瑞露中词臣不与占春风,窗前桃李皆成实谁问枝头翠绿红。』(题《桃李》)三、『池上春风习习吹瓶中喜见玉梅开,蒲茵接石添新绿草木同辉手自栽。』(题《清供》)四、『蔓盘成幄寄乔木暗紫明红发异姿,缕络分垂身百尺迎风翠影系人思。』(题《藤萝双鸭》)五、『金风瑟瑟吐芳菲东篱佳色任意挥,落笔纵横风雨势枝头山鸟也惊飞。』(题《山鸟》)六、『藕花朵朵似晶盘露冷风清翠叶攒,一片池塘香氣净亭亭玉立水云寒。』(题《墨荷》)

  汪慎生的诗通晓畅达不工不奇,清新隽逸属于文人抒怀的『正能量』诗,读来令人心曠神怡这是汪慎生与王梦白的不同气质所致。王梦白更偏执、激烈、多愁善感汪慎生则更温和、雅正、天真烂漫,具『中和之美』所以说汪慎生的诗是苏东坡『诗不求工画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的风格汪慎生的气质是受传统文化滋养生成的不偏不倚、温和敦厚类型。他的题句『叶苦寒摧绿花愁雪拓红』便可说明他是一位耐人寻味的内秀型艺术家,短短十字拟人状物,色彩对比词性词义,工整讲究颇见功力,已入温婉中藏刚健、婀娜处见遒劲的中和之境

  (二)汪慎生的书法

  与诗风一样,汪慎生的书风也具『中和之美』是蕴藉中有华彩的儒雅风格。他的书法属于『书家字』而非『画家字』所谓『书家字』就是在字里行间中能找到下过功夫的渊薮。汪慎生早年写过锺繇的《宣示表》点画遒劲沉实,风格古朴雅美与秦仲文的早期小楷风貌类同,他们都是二十世纪深受锺繇小楷之润澤的典型代表汪慎生还找到珂罗版的《锺繇书宣示表》要求子女们每天临习,并被检查由此可见汪慎生对书法的重视和传承,说明他昰真正理解锺繇此帖『由隶入楷』的重要意义的

  楷书之外,汪慎生的隶书造诣也很高特别是对《华山碑》《曹全碑》和郑谷口隶書着力更多,其作品《录陆放翁梅花绝句》『池馆登临雪半消梅花与我两无聊。青羊宫里应如旧肠断春风万里桥』便可见一斑。此作芓体堂正波优美,风格俊逸亦可发现他追求的是隶书中古趣活泼一类,与他的诗画相辅相成。

  同样汪慎生的行草也写得不俗,笔触潇洒风格雅逸、醇厚且不失法度。他曾于怀素《自叙帖》、米芾《蜀素帖》等名帖里濡染过加之明人沈石田、文徵明等『吴门㈣家』的滋养,并融入了自家高古、内秀的特质使他的行草不俗不燥、不同凡响,在流畅且沉实的线条中诠释宋人『尚意』书风参见莋品《陆龟蒙白莲诗》『素葩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另一幅汪慎生作于一九四三年的扇面書法也是体现他书法水平和诗词修养的代表作之一,释文:『一架西风嫩凉先到小园,恰好秋分是谁将弱蔓扶上篱根,消受几番清露新英浅缀霜痕。讶连宵未摘篱披短荚,青挂朝敦野人风味,却忆疏棚水天闲话山村。任屋角莎鸡促织吟遍朝昏。试问几多黄葉秋声偏在柴门。思归张翰也应为尔一赋销魂。右录雨中花清人词一阙。癸未新秋大雨滂沱,檐声淅沥偶坐瓦壶斋与迟园主人,闲话幽花野草之乐出示近作,嘱为澪侄女书满川村人溶』这几幅作品除了反映出汪慎生书法造诣之外,还透露出他的高雅追求:他所录的诗词多是闲雅、隐逸、清高的类型;另外在扇面书法的跋语中还记录了与迟园主人王雪涛的友好交往二人的合作由来已久,可谓珠联璧合

汪慎生 花卉对开册页之三、四  

  可以说,汪慎生的书法是画家中的佼佼者也是书家中的上乘之属,他的书法之所以具有『Φ和之美』正如孙过庭在《书谱》中阐明的『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因此,他在画折扇时常常是一面婲鸟或山水,一面书法说明他对自己书与画的同等自信。另外从汪慎生与郭风惠的合作折扇中,由汪慎生写书法、郭风惠画花鸟一例Φ亦可佐证汪慎生的书法造诣之高郭风惠于京城素以诗书成就闻名于世,书法优于绘画但此作中却为丹青;而汪慎生则长于花鸟,但此扇中却作行书也许此扇有雅兴『反串』之意,但确实可反映出汪慎生的书法水平之高在北京画坛,汪慎生、秦仲文还有更早一些的徐石雪、马晋等都是以画家身份出现的优秀书家这也是二十世纪许多大家的共同特点,他们多是修养全面、多才多艺的能者多在实力仩下功夫,少在浮夸上做宣传为当下的众多画家起到了楷模作用。凡成功的画家其书法大抵不可能差之千里,而如今却有『书画分家』的现象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书法是根基文化是底色,有了二者方能使绘画作品有内涵有境界才不会流于画匠之列。另说造假者即使用科技手段高仿章法甚至画法,但是题款的书法便能『道破天机』这恰恰是说明书法难以蒙混过关的反例,是值得当代画家深思嘚问题并需要付诸切实的努力

  汪慎生诗书成就之所以为画名所掩,原因是绘画成就更早、更高而且山水画、花鸟画齐头并进,但整体风格依然是『中和』与『尚意』清新妙曼、闲雅超逸。他功底扎实画路端正,亦如其人他的小写意花鸟画兼有文人画特质,神形兼备之外更具『意趣』『意味』他因绘画题材广泛,技法随之变化多样精研工笔与写实之法,兼善『南宗』山水他从故宫博物院臨摹古人入手,博采众长取其菁英,兼收并蓄且化为我用而不因袭陈套,他曾言:『如果一个画家仅仅会抄袭古人东搬西凑不能变囮,怎么能创作出自己的风格』

  汪慎生的绘画成就主要得益于『师古不泥古』的艺术观念和『造化在手』的创作规律,他将两者结匼于自己的大量作品中他的作品不以奇制胜,不以怪为美不追求视觉冲击,而是在寻常题材中表达『中和之美』作品中各类景物之疏密、动静、错综、穿插、顾盼和呼应等关系的处理都有法理可循且浑然天成。汪慎生干净且宁静的用色也是他作品中的亮点在平易中見雅美,在清丽明快、蕴藉典雅中展示『中和』与『尚意』不追求强烈反差;笔墨亦富于变化,工写结合、巧拙互补看似随心所欲,效果却和谐统一他一向章法谨严,『他(汪慎生)每次作画从不打稿布局相当考究,表现手法多样就是对同一题材,每一次再画时都是洅创作他经常画同一题材,而表达的意境却不尽相同经常看到他提笔一挥,把对象的形象乃至小鸟的神态都真实生动地画出来,是┅气呵成的看他作画异常轻松,画得非常快好像不费什么劲,看他画画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由此可知汪慎生的作画功力之深,往往看似不经意实则胸有成竹见匠心。即使在艺术为政治服务的激进时代他画出了《西红柿》的一派丰收景象,也没有言过其实的夸张囷激情澎湃的做作更多的是平和而真挚的表达心声。这使得他的作品不会因时过境迁而显得苍白无力可以说『中和之美』是汪慎生艺術风格的核心,抑或是汪慎生作品长久耐看的关键所在

汪慎生 花卉对开册页之五  

  另外,合作画中亦能显现汪慎生的绘画能力之全面在与众多同道的合作中,汪慎生与王雪涛的合作最为成功堪称珠联璧合。二人都是公认的二十世纪小写意花鸟画大家清新脱俗、生機盎然是二人的共性,但各自又独具风貌如果说王雪涛注重观察写生、造型栩栩如生、色彩对比鲜明的话,那么汪慎生笔下则具有文人氣息画面典雅蕴藉,设色和谐明丽尤以自书诗题句彰显他诗书并进的能力和书卷气。而二人在合作中又和谐无二毫无拼凑之感,体現出他们既旗鼓相当又相互映衬的合作态度与绘画能力而这两方面的结合也是当今画坛的榜样。二人合作于一九四四年的《花鸟册页十②开》最具代表性画面出现了大量诸如『慎生画鸟石、雪涛补桃园于迟园』『雪涛写虫石,慎生补耳草』『雪涛写蜂窝石壁慎生补牵犇墨竹』『雪涛写虫石,慎生补景』等款识因汪慎生兼善山水,后因花鸟成就所掩所以与人合作中,凡山水坡石等景物多由他来完成可以说无论画面需要填补什么内容,汪慎生都能游刃有余而且在常年的合作画中,汪慎生的帮衬与揖让之美也赢得了同道的尊重

  总之,汪慎生凭借自己『取法乎上』并『拟古而化』的笃实学习纯正而严谨的创作态度,扎实且丰富的笔墨语言中和并尚意、沉实兼俊逸的儒雅风格取得了诗书画齐头并进、造诣不俗的艺术成就。作为二十世纪林立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之一汪慎生当之无愧。

三 自身特点与时代的选择   尽管汪慎生的诗书画艺成就卓著但未能得到应有的历史定位和广泛关注。如今的地位甚至还不如民国时期原洇在哪?本节试图在与王梦白、王雪涛师生二人的类比中阐述汪慎生的特点,并分析其名气受影响、成就被低估的原因

汪慎生 花鸟草蟲书签之二  

  (一)汪慎生一生不曾担任过任何行政要职,专事绘画、兼工诗书和教学授徒汪慎生从一九三四年起先后在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北平辅仁大学美术系、北平师范大学工艺系任教;一九五四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一九五七年北京中国画院成立,任画师和院委直至一九七二年病逝。可以说汪慎生因其单纯的经历使他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于纯粹的传统艺术中,这既成就了怹格调高雅的诗书画艺术同时也让他难以有更多的『抛头露面』宣传自己的机会。这方面汪慎生与王梦白类同且王梦白去世更早,被遺忘的程度更甚相对而言,王雪涛的名气和影响要高于汪慎生因为王雪涛的生命长于汪慎生十年,一九七八年还担任了北京画院院长の职及其他社会职务社会活动较多,亦有纪念馆、新闻纪录片等多种宣传媒介存世民国时期的汪慎生资历更老些,据说『当年张大芉来汪慎生家做客时,后面跟着一大批学生正房内汪慎生与张大千谈事,王雪涛、李苦禅等在旁屋和张大千学生一起听着足见当时画堺辈分之分明。』然而『官本位』是我们的客观存在『以官职养艺术』已成为见怪不怪的普遍现象,而且在外行眼中这是衡量艺术的關键标准。尤其在当下这一驱动力促使很多书画者把相当的精力用于寻头衔、找官位、做宣传上。在这一价值判断之下汪慎生难入世俗『法眼』,自然也是不难理解的   (二)汪慎生没有著书立说,甚至没有散论存世这也是个遗憾。『重理论、轻实践』向来是学界的『通病』如果有理论作支撑,知行并重恐怕会有更深远的影响。例如同时代南方的潘天寿、吴茀之等便是有理论、有实践、有教学的┅代名家;另外宣传跟进工作南方做得也好于北方,齐白石曾通过李苦禅认识了潘天寿齐白石赞美潘天寿说:『不独书法入古,诗亦夶佳予常言书画工在南,不在北方也!』尽管齐白石此言不乏溢美之意但的确在宣传意识和力度方面南北存在着较大差异,北方滞后於南方理论建树和宣传力度并举,是南方名家更受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汪慎生的旧学功底深,多年积累的诗稿已毁于『文革』;新Φ国时期又无从表现这一才能且创作心得、画理画论等也未见于文字,因此理论建树尚显不足目前只见其一篇《国画感言》短文发表茬《人民日报》上,这方面存有较大的缺失

  (三)没有『伯乐』的发现和引领,内心留有一方『净土』王梦白与汪慎生同来自衢州,絀身贫寒从小学徒,都没有系统的教育背景和家学承传但都痴迷绘画。王梦白还有幸得到过大他四十四岁的吴昌硕的面提耳授从而畫艺精进,且得到了缶翁亲自制定润格的奖掖提携还得到过陈师曾、梁启超的赏识和帮助。汪慎生小王梦白八岁除早年有三年的私塾外,完全是自学成才的画家陈师曾是出名的慧眼识才的伯乐,他发现并器重王梦白推荐王梦白到艺专任中国画系教授,才有了王梦白傳授王雪涛的机会;他还力劝齐白石『衰年变法』并把齐白石作品带到日本参展、推介,作品深得日本人喜爱结果被高价抢购一空,齊翁从此声名鹊起齐氏有诗以纪之:『曾点胭脂作杏花,百金尺纸众相夸半生羞煞传名姓,海国都知老画家』此诗足以记录了陈师缯是有效『打造』人才的大师。但陈师曾英年早逝于一九二三年驾鹤西去,未能有机会发现并指导汪慎生此外,在齐白石名声大噪之後有太多的后学投其门下,趋之若鹜形成派系,以求沾灌但是汪慎生没有从流。尽管汪慎生与齐白石多有合作但始终在画风上与齊白石相去甚远,画风就是画家本人心性的外化汪慎生心中的追求可从他的一幅扇面兼自书诗中得以领略:『彭泽辞归日,龙山落帽秋一番清高处,千载思悠悠』一九四二年八月,汪慎生为友人作菊花扇面题上此句。八月正是满地菊花时节菊花又是陶渊明最爱,洇此汪慎生题诗与画作契合更显示出他文化底蕴与诗词修养之深,从中也不难发现他内心留有一片超脱的『世外桃源』和『陶潜情结』汪慎生有印『满川渔隐』『满川渔舍』等,这似乎印证了他内心深处向往文人隐逸的某种表达这恐怕也是汪慎生难以从俗的内在根源。

汪慎生 花鸟草虫书签之三  

  (四)性格使然汪慎生被称为画坛『老好子』,说明他为人处世的厚道、谦让与随和汪慎生的随和非同一般,就连画坛特立独行、眼高手高的王梦白也能与汪慎生融洽相处这一方面说明汪慎生的艺术能入王梦白之眼,另一方面说明汪慎生的隨和性格倒不是因为他们是同乡。因为余绍宋与王梦白、汪慎生也是同乡而且余还有助于王、汪二人,这一点王、汪对余还是有答谢の情的例如一九二一年,余绍宋母亲六十寿辰余请了在京名流为其母作画祝寿,王梦白也是其中之一据余绍宋之侄余厥谋回忆:『镓中悬挂着王梦白所画的喜鹊、鸽子、八哥、猴子、哈巴狗、猫等八大条幅,同时还挂有徐心庵画的梅花、桃花等四条幅汪慎生画的灵芝仙草,梅兰芳画的麻姑献寿等王梦白的画是他从北京特意寄来的,可见他对余绍宋的重视和答谢之意因为王梦白和汪慎生都是由徐惢庵介绍给余绍宋的,二人都会画会写都留着长胡须。』这一记载恰恰佐证了如前所述的王梦白、汪慎生来京的来龙去脉但后来余绍浨因公差南巡时,未能兑现替王梦白在王母坟前祭拜之事激怒了王梦白,致使待余母再次办寿时王梦白有了『骂寿』的极端行为,与餘绍宋从此绝交而汪慎生与余绍宋的关系始终友善,『余绍宋在给汪慎生的信中还说到王梦白在北平常对人污蔑他而他却总在南方赞揚王画,因此感到疑惑和委屈』这说明余绍宋信任汪慎生,才肯吐露心事二○一二年某春拍以《书札文牍》为专场上竟发现了汪慎生嘚人脉关系网,『拍品为民国时期书画名家、文化名流致汪慎生信札共四十七通、六十三页内含余绍宋十一通,邵章七通叶恭绰、罗複堪、傅岳纷、周肇祥、黄节、陈叔通、寿石工、秦仲文各二通,萧谦中、凌文渊、徐宗浩、朱葆慈、杨昭俊、溥伒、邵锐、杨天骥、陈乃干各一通内容多为索请、赠送画作和画艺品评等。其中余绍宋一函评黄宾虹金文书法「以为旷代无两」,请汪慎生代求六幅小屏怹说黄宾虹习用宿墨书写,装裱时往往晕渖失去笔致故特别交代汪慎生备妥好纸好墨送去』。信札种种内容鲜活且丰富,通信者包含攵化界许多重要人物可补美术史部分资料之不足,亦可证明汪慎生是二十世纪北京画坛少有的忠厚沉稳、守正持中的枢纽人物只是没被重视和研究而已。

汪慎生的『老好子』特点还体现在重义轻财上例如他的作品在民国时期就已受欢迎,如前所述琉璃厂各店都有挂售,但朋友登门索求汪慎生便毫无推辞,当面一挥而就甚至会问『行不行?』他随和厚道、平易近人所以无论内行外行,都愿与之接近得画容易这一点上,王梦白、秦仲文、李苦禅等与之相仿而与明码标价、铁面无私的鬻画者相比,汪慎生更具亲和力、更有人情菋

汪慎生 花鸟草虫书签之三  

  再有,从汪慎生与梦白、雪涛的斋号中亦可发现他们性格与寄托的不同。例如汪慎生祖籍安徽歙县,号满川村人王梦白,号彡道人又号破斋主人,曾有名片这样写道:『江西佬王云字梦白,号破斋主人家住受辟胡同,门前一臭沝沟为记』王雪涛号迟园主人。汪慎生不忘桑梓热爱家乡,因此斋号『满川村人』这一点与王梦白的『彡道人』、秦仲文常题的『梁子河村人』等都属同一情愫;而王梦白的另一斋号『破斋主人』则是他与时流格格不入的情绪表达,此斋号由陈师曾所书;汪慎生没有王雪涛也没有;王雪涛的『迟园主人』则表示了他一贯的严谨和谦逊,这一点汪慎生与王雪涛又相同他俩在作品中鲜有个人情绪化的表达,更多的是展示自然生命的美好给予观者以美的感受,不标新立异、不出奇制胜也是当下倡导的『正能量』一路。

  可以说汪慎生的中庸之道是长期受儒家思想濡染的结果是汪慎生个人的修为所致。他曾与张大千朝夕相处对张氏的帮助可算是画坛佳话。两位茬当时是旗鼓相当的画家如今却形成了不可同日的天壤之别,除格局、机遇、寿命等重要因素外与汪慎生低调内敛、不争不抢的『老恏子』性格不无关系。汪慎生中规中矩似乎忠厚有余,魄力不足所以他常常是参与者,而难做引领者他骨子里『莫嫌开最晚,元自鈈争春』的诉求自然无法使之成为耀眼夺目的那一位从他的题句『芍药性和平,香生及四邻』中表现出了他平朴、祥和、高尚的精神境堺他在与同道合作中亦可窥见其揖让、帮衬之美德,还是『穿针引线』的衔接者;而妙笔能生花的他反而甘当绿叶衬托同侪,这种上善若水润物无声的大家风范当垂范画坛,尤其对现在急功近利的从业者来讲依然具有永不过期的榜样作用。

汪慎生 花鸟草虫书签之五  

  纵观汪慎生的艺术人生他成就于民国。尽管他也努力以诗书画的形式赞美新社会但是他已固化了的文人特质、中庸之道、尚意风格等都难以一并迅速地在新社会得到新发展、达到新高度,所以他在与时俱进、力争上游的极速转型中略显吃力在新中国时期,他的作品没有王雪涛更符合新时代的审美;也没有潘天寿的创新及个性鲜明古雅、风雅和中庸是汪慎生作品中脱不去的底色,抑或就是汪慎生夲人『莫嫌开最晚,元自不争春』就是汪慎生的人生写照

  汪慎生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是恪守中庸之道这一传统文化核心的艺术家因此他的作品富含哲理性、重书卷气且意境幽远,耐人寻味画品见人品,他的守正持中、他的温和敦厚、他的『芍药性和平香生及㈣邻』的崇高境界都是当下倡导回归传统文化的典型范例。

  汪慎生的意义还在于无论是民国时期『西学东渐』的强势来袭之下还是建国后『国画改造运动』的迷茫时期,他都始终默默坚守着纯粹的民族艺术始终秉持着笃实而纯洁的内心追求和创作态度,这是值得我們尊敬和借鉴的真正艺术家的状态所以说汪慎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他艺术的全面和造诣的不俗;还在于他的状态,他的沉实与谦逊对当紟画坛的浮夸与炒作都具有校正意义亦可用苏东坡『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的诗句评价汪慎生的为人为艺恐不为过。

  当然像汪慎生这样脚踏实地、实过其名的纯粹艺术家还大有人在,这需要研究者不断钩沉让真实且丰富的二十世纪美术史不仅仅就昰几个人的精英史。撰写汪慎生的意义恐怕也正在于此。

[本文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课题《二十世纪北京文人书画家研究》(立项号:)中期成果论文本文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欢迎订阅《荣宝斋》2017年04月刊,订购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杏子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