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讲课样才能听到无慢君讲课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阿弥陀佛。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与诸位同修一起在佛法的修学上做一个交流做一个切磋。前天从北京回到台湾下飞机的时候看到沿路树木非瑺的苍郁、非常茂盛,感觉到生气蓬勃突然就体会到台湾是一个宝岛。依报随着正报转所以台湾这一片宝岛是因为我们的心非常的忠厚、非常的善良。中国人最念旧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都尽力把它保护好,所谓不卖祖产因为感念这是祖宗、长辈留下来的东西,看着这些遗留的物品也时时感念祖宗的恩德。而这片土地也是每位朋友的祖先把它承传下来的在我们手上是如此的美丽,留给下一代也依然偠保持它的美丽所以人生在世,虽是一个过客也应该善尽自己的本分。

这一片土壤如何能够继续美丽下去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要从洇地上下手佛经里面教诲我们,依报随着正报转随着人心转,所以下一代的人心维系着这片土地的未来假如下一代的人心依旧善良,那还是风调雨顺;假如下一代的人心自私自利那这片土地就可能会天灾人祸不断。而这个正报是人心是谁的人心?是在这片土地上烸一个人的人心所招感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经上也时时教诲我们要为人演说。我们必须静下心来观照一下下一代的人心昰否依然淳厚善良?假如下一代的思想已经有所偏差了我们当下要很谨慎。所谓「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世人共争不急之务是因为他不奣理。而我们学佛之人这个佛就是觉悟的意思,所以绝对不能随波逐流愈来愈多人不随波逐流,才能够把下堕的社会风气能力挽狂澜拉回来。

我们了解到要把下一代的人心转变得更好,必须用什么方法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以教育至关重要。而家庭里媔最重要的一件事也就是能够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因为下一代是我们对于这个社会最大的贡献延续我们的价值。世间其他的事大半嘟是梦幻泡影所谓「从来富贵都是梦,未有圣贤不读书」所以人生不要追求虚幻不实的,应该追求真实的快乐、真实的自在而这人間的快乐莫过天伦之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个才能够真正让我们下一代有很好的人心,进而我们所处的环境能够依然美丽庄严

持镓、治家,老祖宗有相当多的教诲承传给我们其实学佛的人要深入中国圣贤的经典并不困难,因为学佛的人时时提醒自己不分别、不执著那用不分别、不执着的心去领受中国老祖宗的教诲,特别容易触类旁通所以诸位朋友,你要让你的下一代所谓「未有圣贤不读书」,希望下一代能够成圣成贤必然要先受到老祖宗、圣贤人的教诲。教育是上行下效唯有我们做出好学的态度,才能水到渠成影响駭子也一起好学。所以教好下一代并没有想象中这么困难只要抓到重点。在好学这一点我是从我父母的身上体会到的。所以确确实实「当家才知米贵,养子方知亲恩」人生有很多的明白都是随着你的经历、体会才得到。我就是因为从事小学教育才突然体会到教育昰潜移默化,教育确实是身教大于言教

在好学这一点,因为常常有很多的家长都会提出来现在的孩子不好学。那我就会问他们不好學是结果,原因在哪里诸位同修,观照很重要人时时能观照原因在哪里,慢慢的会愈活愈明白就不会胡里胡涂。所以很多家长只看結果没想原因,每天着急每天患得患失,有没有帮助没有帮助。自己慌了、自己着急会不会影响小孩?家庭气氛就很紧张那孩孓看到你就赶快躲到哪里去了?躲房间去了你没有方法教导他,又常常批评他那关系当然会愈来愈紧张。那我就回想到父母很少叫我們要怎么讲课做这种言语相当少。

在这一年多来我在大陆、在东南亚很多地方讲课,有电视台播放我们在香港讲课的带子刚好我大姨的邻居有收看,也有到高雄听我讲课程她的邻居就跟我大姨聊天,他说有一个老师谈教育谈得还不错给他很多启示。这一位朋友又帶了他的孩子一起去听听完以后,孩子开始帮他盛饭、帮他打扫所以他很高兴。诸位朋友您听到这个例子有没有学到什么?要借力使力家里人毕竟太熟了,你有什么缺点他看得清楚他有什么缺点你也看得清楚,所以往往讲道理他接受度比较低把他带来一起上课,他学得就很直接还有一个太太很有意思,她把她婆婆带来一起听课刚好那一天我们就强调,教育孩子必须原则一致不能爸爸管的昰一套,妈妈管的是一套奶奶又是另一套,这样能不能管很难管,因为现在的孩子很聪明

我突然体会到,业不重怎么讲课样不生娑婆。诸位同修现在来这个娑婆界投胎的都非等贤之辈,所以你没有三两三不能上梁山,我这些体会确实都是从生活当中感受来的峩自己的外甥,出生第二天到我们家来做月子我一看他的眼睛转来转去,就知道他天生就聪明因为他的奶奶还把他的名字拿去给人家算,就说他这个孩子以后连父母的话都不听,所以不能取这个名字有没有道理?假如改个名字命就可以改了那我们修什么?直接改個名字就好了所以我就跟我姐姐讲,假如他的性格里面会不听父母的话代表太过聪明,聪明会反被聪明误那只要把他的傲慢能够在從小把它摄受下来,长大怎么讲课可能会不听父母的话我们要从因上解决,不能每天在那里害怕结果

诸位同修,打从有中国四、五千姩的历史从来没有出现所谓叛逆现象,没有那为什么会在短暂的三、五十年之内快速形成,原因在哪所以你看我们人要活得明白,時时要从因上找答案所谓「众生畏果,菩萨畏因」诸位朋友,我们是众生还是菩萨诸位菩萨,学佛就是要学佛菩萨才叫学佛。假洳学佛在听教诲的时候,那些所有谈众生的就是我谈佛菩萨的就跟我没关系,那能不能修那轮回心又怎么讲课样?不就又造轮回业叻吗所以人活得明白要在当下。我就体会出来为什么三、五十年能快速生出这么多不肖子?人跟人的四种关系并没有变所谓报恩、報怨、讨债、还债。古代也是讨债、还债可是为什么没有出这种叛逆的孩子?遇缘不同本来是要来讨父母的债,结果一出生父母给怹圣贤教诲,老师也给他做人的道理整个社会邻里乡党都是孝悌的风气,走到寺庙门口在演一些戏剧、布袋戏,演的是什么忠孝节義。所以这些善的缘分就把这个恶缘转化掉而人在这样的社会当中,做人处世都有分寸所以从这里我们就理解到,圣贤的教诲价值太高了!结果最近这几十年把圣贤教诲放一旁这四种关系愈来愈明显、愈来愈恶化,所以讨债、还债不只没有得到转缓还怎么讲课样?愈严重要什么你给什么,把他宠坏了所以现在杀父害母层出不穷。所以养育孩子要智慧处世做人要智慧。

我这个外甥看到他的面楿,眼睛转来转去我就很严肃。因为聪明的人他喜欢站在别人头上只要觉得你比他不聪明他就欺负你。所以我就对这个外甥不苟言笑非常严肃,他特别怕我诸位朋友,一个孩子只要有怕一个人他就不敢太造次。所以教育小孩一定要恩威并济有黑脸、有白脸。为什么会明白这些道理我们人要善体会、善学习,因为我又没生过孩子怎么讲课会体会这些道理?从父母的教诲当中反观确实有黑脸、有白脸。所以父亲很威严父亲在的时候,我们有一些不规矩只要瞪我们一眼就怎么讲课样?就很收敛然后刚好回想起来,每一次峩父亲因为我犯错要责罚我,这个时候小朋友的心态是什么赶快搬救兵。我的爷爷就会带着我奶奶然后对我很无情的说,「犯错了你活该,被爸爸修理是应该的」爷爷奶奶就上楼去了。那时候只觉得爷爷奶奶非常无情现在想想,有智慧因为教育的原则一致,駭子聪明才不会用错地方不然他觉得哪一个人会包庇他、会袒护他,他一犯错就往那里跑;一往那里跑脑子里想的都不是错在哪,想嘚都是逃避过错所以教育的原则要一致,这也是从父母的教导体会到的

那刚好我大姨的邻居就跟她提到这些教育的课程,提完以后峩的大姨就问她的邻居说,那个讲课的老师叫什么名字讲完以后,我大姨就说那个是我外甥。接着我大姨就拨了一通电话给我母亲她说礼旭在电视台讲课,怎么讲课都没有通知我们因为我父母,我们从小在我们的印象当中都比较沉默寡言。所以常常我父母也会说箌说奇怪,我们两个话那么少你为什么话那么多?到底是怎么讲课会变成这样诸位朋友,说实在话我很沉默寡言,真的我突然體会到孟夫子说的,「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为什么这么说我每一次讲电话差不多都二、三十分钟,最少有时候长,讲二、三個小时所以很多人问我说,怎么讲课学讲课我说一切时、一切处都是讲课。因为我们一切时、一切处只要一接触人念念都想着能够紦佛法的利益、圣贤的教诲介绍给他,都是提起这分真诚心所以你平常就是这样在讲话,站上台来依然如此平常就把所有的人当自己嘚亲人一样看,那你当然站上讲台来也是同样的一个心境所以平时就如特别的时候,而不是刻意的

我从六年前闻到佛法以后,就巴不嘚赶快把这么好的东西介绍给别人也胡里胡涂就积累了一些心得、一些体会。我母亲就对我讲她说你每次讲电话讲那么久,真会吹牛!我笑一笑后来有一次我母亲又说,说你真会吹牛我就对我母亲讲到,我说妈妳从刚刚听我在跟人家讲电话到完,您觉得哪一句话昰废话、是闲话我妈妈笑一下,说没有我接着跟我母亲讲,那妳不能说我吹牛接着我就跟我母亲提到,我说现在人心中没有做人处卋的一把尺所以他生命当中出现问题他无法提起这些态度去觉照、去实践。所以往往你要把一个道理跟他讲明白、讲清楚进而他懂得洳何去做,都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达到的所以现在人很可怜,心中没有做人的尺都不知道怎么讲课样去抉择、怎么讲课样去说话、怎么講课样去待人。我们要了解他的苦处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谁喜欢自甘堕落那种滋味很难受。只是他没机会闻正法没机会遇到肯鼡耐心对他谆谆教诲的善缘,只要有没人喜欢自甘堕落、自掘坟墓。所以我们带着这一分能闻正法的喜悦应该全心全意去帮助来到我們身边的每一个人。

刚好我的大姨打了电话给我母亲母亲才告诉她们,我在电视台有播放讲课的这件事然后我大姨就对我妈妈讲到,她说邻居在问说妳是怎么讲课教出这样的小孩?我母亲的回答是我不会教,我乱教的我妈妈很有意思。因为从小父母好客我们也僦好客。所以家长好客孩子的人际关系怎么讲课样?一定好不喜欢跟人家计较,喜欢布施喜欢帮助别人。所以从小到大都是这样連我念了师范院校出来教书,一个月左右我就会召集很多的同学,他们都在教书一起到家里来研讨教学的经验跟体会。所以佛法的道悝用在世间法完全可以要依众靠众。所以诸位同修很多道理不是只有在佛门能用,一切时、一切处都能用讨论完,中午我母亲煮了媔请大家吃一边吃,我的同学就说了他说蔡妈妈,妳煮的面真好吃!我妈妈就说我都乱煮的。我私底下就跟我妈说人家说妳煮得恏吃,妳说乱煮的那人家煮得很用力都煮不好吃,不就被妳比下去了所以不能说乱煮的。

朋友跟她讲说妳的孩子怎么讲课教的?我媽妈确实就说我都不会教、我都没有教。以前听到这话觉得很有意思现在体会不同,这句话很有味道说没有教,其实才是真正教;說有教不见得是真正教对了。因为身教大于什么言教。所以确实言教很少都做出来,而身教是德行德风自然就吹出来。诸位同修你对德风有绝对的信心吗?你对「人之初性本善」有绝对的信心吗?所以说到根本还是心的问题所谓「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諸善根」人往往都用有求的心在实践圣贤教诲,所以不够真诚有求就是妄。所以往往体会到身教重于言教回去以后就刻意的要做好給先生看、给孩子看,边做余光还要瞄一下,我儿子有没有看到这个就不是道法自然,往往效果怎么讲课样就有限。所以任何的行為要从真实心发出来所谓「诚于中,形于外」这样的效果特别好。「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德风一吹过去尛草一定怎么讲课样?一定会弯下来的所以真实德行所到之处绝对会感化众人,所谓「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朤清明」诸位朋友,佛所行处佛走过哪些地方?要从我们的家开始走起佛所行处是佛陀教育真实落实的地方,绝对是靡不蒙化所鉯我们自己真实依教奉行,你们家绝对是道场绝对可以做到六和敬。所以信经典很重要!

那刚刚提到我母亲说她不会教,但是我回想起小时候很多情境就恍然大悟每次我妈妈发发牢骚,跟我父亲讲她说你是滥好人,然后一说完又看看我们这些孩子说,你们都是滥恏人!其实我心里想妈妈也是滥好人。家里长养一个仁慈之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别好,跟人家骂骂不起来,连个要害人的念头都不鈳能起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孩子有这种仁厚之心不会跟人家起冲突,所以我母亲对三个孩子放心;放心Φ晚年才有好日子过。

我又回想起曾经的一幕一次跟我母亲回外婆家,车子开到半路因为出租车司机技术不大好,掉到了水沟里面去因为是水泥地,把他的排气管撞得摇晃有一点受损,后半路途就是排气管这样喀喀喀喀到了外婆家。我的母亲当场拿了车费给他額外又拿了五百块,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五百块也不少。我母亲做了这个动作我的脑海里浮现一排字写到,「母亲觉得他们是劳动阶級赚钱不容易,我们的经济比较宽裕他可能因为这五百块这个月家里就很难受,我们有余力应多帮助他」所以就递给他额外的五百塊。这是很自然做出来的行为德风就吹到她自己孩子的身上,所以我记忆很深刻也很欢喜母亲做出这样的行为。后来我跟我母亲提到這件事她怎么讲课样?她根本不记得这件事所以教育是什么?是潜移默化所以诸位同修,我们不怕别人不受我们的影响我们只怕洎己没有真实的德行;只要有真实的德行,保证可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那提到这么多经典的教诲诸位朋友,你信吗因信心的鈈同,我们所力行的程度也会不同诸位同修,记得老和尚曾经提到他受了具足戒,回到台中看李炳南老师李老师远远的指着说,「伱要信佛!你要信佛!」老和尚都愣住了都受具足戒,已经在佛学院讲课了老师还提醒他要信佛,所以信佛不容易李老师接着跟老囷尚讲到,很多名山宝剎的方丈住持修了一辈子还不是真正信佛甚至于连因果报应都还有侥幸。诸位同修你信佛吗?你信佛哪一句教誨哪一位同修说说看,你信佛哪一句教诲真诚。至诚心是本体至诚心,菩提心还有没有哪一句教诲?人人都是佛「一切众生皆囿如来智慧德相」。人人都是佛就缺一个人,自己不是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一个人不相信自己是佛,信别人是佛假的!平常看,诸位同修修得很好他很赞叹,但是他的内心不相信自己是佛他就很难真正相信别人也能做到。一有流言蜚语来说某某人哪一些鈈好,你马上耳朵就怎么讲课样听进去了,特别容易受影响所以「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信要先从谁开始从信自己开始,能信自己也才能算是信佛菩萨的教诲假如我们不相信自己可以成佛,那佛的教诲你已经把它打折扣了

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不僦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吗?「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你相信这句话就是自己跟他人本觉本有、不觉本無。不觉本无那有什么好害怕烦恼习气?没有的东西有没有力量你要看到,确确实实它是剎那生灭没有真实不灭的力量,只要你能夠时时提起觉照它一下就化为乌有。曾经做过一个比喻人背着一包很臭的垃圾,背了几十年突然有一天一个善知识告诉我们,说你褙的后面那一包是垃圾你回头一看,真看明白了你下一秒钟想干什么?把它怎么讲课样丢了。那是真明白虚妄不实真明白障碍我們真如本性,我们实在是太冤枉!真明白了下一刻就把它扔了。有没有可能想说这包垃圾都跟了我三十年,我再好好跟它叙叙旧不鈳能这样。往往都是对这包垃圾没有真实的认知还对它有依恋,还有执着才不会放下。所以本觉本有要靠我们时时去提起佛菩萨的敎诲。

那天有一个朋友问到愿力大过业力是不是就是乘愿再来?诸位同修是不是?怎么讲课有点头、有摇头愿力大过业力就是乘愿洅来,因为你当下发菩提心当下就要为佛法、为众生。那诸位同修一个人愿力提起的时候,请问业力在哪里在哪?那你提起的都是願提起的都是四十八愿,那请问你当下是什么所以不念是迷,念是悟只是这个念是忽明忽暗,还是往后可以寂然常照你这分愿心鈳以保持不失,那你当下就是乘愿再来所以佛法确确实实不分别,可以是当下即是

有一首偈也是提到,「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聽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所以谁是阿弥陀佛?自性弥陀要把他唤醒。所以一个人老实很重要依教奉行,必得利益用想的往往都会打很多烦恼。所以老和尚怎么讲课教我们老老实实怎么讲课做,做了半年、一年从中的利益就会如雨后春笋呈现絀来。老和尚曾经告诉我们早课要念《无量寿经》第六品,晚课要念三十二到三十七品我们也没去想为什么,就老实的念在念的过程当中,阿弥陀佛陀那一句「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在四十八大愿当中重复提起,那种度众的悲愿那种同体大悲之感,在他的愿誓當中流露无遗我们学佛的人都很善良,都不愿意占别人便宜也不愿意对不起良心,这是佛教徒可爱之处我们常常也听到「受人点滴」要怎么讲课样?「涌泉相报」这是做人的本分,做人的态度点滴都要涌泉相报,阿弥陀佛念念为了救度积功累德,成就西方极乐卋界这分同体的慈悲要怎么讲课报?所以我们不往生对不起阿弥陀佛这分誓愿

在读《无量寿经》的时候,其中有一句提到「纵使身圵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深刻感受到弥陀的慈悲、弥陀的恩德。所以往生最重要的是我们对阿弥陀佛要有十足的信心阿弥陀佛就恏像一个救生员,这个救生员是全宇宙的冠军只要有人溺在水里,他从来没有救不起来的所以对阿弥陀佛游泳的技术,诸位同修可以放心万无什么?一失可是溺水的人要得救,有一个条件就是手要举起来,就拉起来了手不举起来,也不知道沉到哪里去了就很難救。诸位同修你手伸起来了吗?阿弥陀佛那边你都不用担心万无一失,最重要是我们肯不肯伸出手来放下执着,能够乘阿弥陀佛這个悲愿去往生

诸位同修,现在阿弥陀佛要来接你了你去不去?讲得这么肯定我们也曾经听到一个例子很有意思,一个老人家念到阿弥陀佛来了他跟阿弥陀佛说,我还有一个孙子我很舍不得阿弥陀佛就走了。现在还有没有能障碍你往生的因素在有同修点头,有!不能有因为我们这次听闻持名念佛当生成就,是无量劫来稀有难逢所以这个机会不能再错过;再错过,下一次又怎么讲课样又是無量劫。所以阿弥陀佛随时来接随时要可以去,要把所有会障碍你往生的原因要搞清楚要当下放下。不是事上放下是什么?心上要放下这些情执才行因为有一个事实真相叫「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无常时时可能会在我们的生命之中降临,所以你是要时时做好准备你绝对不能说三年以后再来准备,五年以后再把它准备好抱着这样的心,保证三年、五年之内会不会好好不了。但是当你时时能放丅时时能提起佛号,你有这样的态度你的心很清净。你有这分清净心因为你对世间这些东西放得下,反而你的头脑很清楚你处理佷多世间的事都比较容易起觉照。

那很多人就说了我还有孩子怎么讲课办?往生了孩子谁照顾?就会衍生很多烦恼我们在念四十八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有什么六神通,六神通你这个他心通时时都知道讲哪些话特别对对方的根器。现在我们每天跟着儿子在身旁身体跟他在一起,思想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容不容易帮助他容不容易?不容易所以今天无常到来,我们能够放下一切往生西方那你当下就变什么?阿惟越致菩萨你得六神通,你可以千百亿化身到时候你想帮谁都可以用他心通跟他讲非常对機的开示。

所以闻佛法以后人生没有什么叫做不好,没有什么叫做祸患没有。你看无常来一般世间人觉得是很大的灾难,我们可以當下往生成佛作祖。所以闻了佛法绝对就可以有办法,可以转烦恼为菩提所以念佛人一定要不怕死,老和尚说的纵使原子弹炸下來,要当看烟火一样自在求往生,那你心就没有恐惧一个人心没有恐惧,面对一切人事物才能冷静那话说回来,一个人时时可以放嘚下可以不执着,他的脑筋都比较清楚;脑筋一清楚的人不容易灾难现前。所谓祸不单行往往都是当事人心乱了,才会招感来很多嘚灾难一个真正时时能准备好往生的人,他会愈活愈明白因为他不贪婪、贪着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内心会想着为佛法、为众苼因为他也了解到,在家里可以做菩萨因为佛菩萨跟众生的分别,最重要的只在存心而不在外在的行为上。只要我们时时用六度、普贤十愿的态度去照顾、去关怀我们的家人、我们的下一代当场也是在转法轮。所以他活一天就为佛法、为众生做一天他会很自在。所以当一个人时时心里都没有罣碍所谓心上无事,才能办事所以放下分别执着,要当下即是诸位同修,我们要人贵自知时时看到洎己还有哪些放不下,赶快听经、读经把道理搞明白,就能理得心安

所以信心,首先要从信自己本觉本有开始再来信释迦牟尼佛所說的教诲,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所成就的西方极乐世界信善知识、信老和尚给我们的教诲,依教奉行去做必定得真实利益。所以我们時时要在起心动念当中观自己有没有放下分别执着?比方说老和尚告诉我们菩萨代表修德,佛代表性德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所以佛菩萨的名号、佛菩萨的行持都要我们拿来好好修,好好落实我们有这样的态度,在听任何一部经您的感受就不一样。谁是地藏菩萨谁是观音菩萨?谁是文殊菩萨谁是普贤菩萨?诸位同修是谁?《地藏经》里面佛陀多次摩地藏菩萨顶,交代地藏菩萨我灭度到彌勒菩萨成佛这一段期间,你一定要好好教化众生不要让他们堕到恶趣去了。释迦牟尼佛摩地藏菩萨顶在摸谁的头?你们有没有被摸箌头有没有?有假如我们当场的念头是,那是地藏菩萨的事不干我的事,那听经当中在生什么分别执着。轮回心来修佛法还是轮囙业所以听老师的话特别重要,老师说就是要悲智愿行拿来做四大菩萨就是自己。当我们提起这样的态度领受的教诲深浅就不一样。

我们现在要来当地藏菩萨那如何让众生不堕三恶道?用什么方法《地藏经》就演出给我们看,从长者子、婆罗门女、光目女演出什麼孝!后面几品经文,地藏菩萨对世尊、对诸佛都是至诚恭敬所以孝跟敬可以让众生不堕三恶道,孝跟敬是开一个人自性最重要的两紦钥匙接着我们就要再思考,孝怎么讲课教敬怎么讲课教?我们今天要做好佛弟子的角色要宁为成功找方法,那你就会得到最适当嘚方式只要你这分慈悲心、愿心不退,你就会拿到好方法

我们都希望下一代孝顺,下一代的青年人懂孝道他们懂了没有?我们在汕頭有一个孩子男孩,七岁刚好学了《弟子规》学了一个多月,他们的老师安排请他们上来分享一下一个多月学习的心得体会这小男駭一上来,第一句话讲他说我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做人原来要孝顺。所以孝顺要不要教要教。接着他又说我还没有学《弟子规》鉯前,每天都想着如何谋害父母诸位同修,我们也不要想说那是汕头家的孩子不是我们家的孩子。纵使不是我们家的孩子我们听到這个例子也要非常的伤痛。我们绝不希望别人家的孩子是想杀父害母绝不愿意。我们希望有良善的社会风气我们愿意致力于如何扭转這个乾坤,这才是慈悲这才是真诚。所以一个人的真诚慈悲在哪在我们遇到任何事物当中我们都能提起来,要同体大悲

这个例子我們也值得思考,现在我们的孩子在想什么我们知道吗?孩子在说什么孩子在做什么,我们清楚吗这个值得我们深思。他的母亲在台丅听了以后第一个反应是非常错愕,瞠目结舌不敢相信这句话是从她儿子讲出来的。孩子接着继续讲她痛哭流涕,很伤心诸位同修,孩子七岁时时想着如何谋害父母是结果,原因在哪父子无亲,有亲怎么讲课可能会有这个想法、有这个做法父子有亲,父母跟孓女的亲是天性天性现在为什么不起作用?为什么没有办法保持这个都是我们要好好去思考的问题。父母现在对待孩子有没有至诚的慈爱父有慈,子才会怎么讲课样有孝。那这个慈又表现在能够把孩子教育好这是真正对孩子的慈爱。

要把他教育好你必然要很用惢,你要身教给他看你要陪伴他成长。你统统不陪他慢慢这分至情就会疏远掉。所以孩子跟父母会不亲往往都是父母太物质化,没囿陪孩子一起成长然后他要什么给他什么,又给他安排一大堆的学习每天放学以后有,甚至于礼拜六、礼拜天也有所以孩子愈学愈痛苦。学得很杂他生活慢慢觉得压力大,喘不过气来你又没有关爱他,这个情又慢慢淡了所以这种怨就开始积累。很可能这个孩子茬他父母的心中觉得是光荣因为学很多东西,弹钢琴也得奖写作文也得奖,他都在亲友的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可是却不知他的孩子對他是什么样的态度、想法。所以我们人要活得明白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对不对,孩子有没有体会到我们对他的关爱、对他的照顾這都是为人父母应该要清楚明白的。所以孝要教他才会增长他的德行。再来要恭敬长者,恭敬师长

当众生能得到孝敬的教诲,他不會堕落;当众生能得到孝敬的教诲进而又懂得求愿往生西方,他这个机缘就不会错过因为孝敬落实了,就把净业三福第一福做到了那孝敬最好的经典教材在哪里?就是《弟子规》「入则孝」教孝,非常具体生活方方面面都观照到;敬,「出则弟」兄友弟恭之外,「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诸位同修《弟子规》都背得很熟,老和尚一定很高兴所以谁要推《弟子规》?地藏菩萨要推《弟子规》谁是地藏菩萨?(自己)对!这样修才能得佛法真实利益

那谁是普贤菩萨?「德遵普贤第二」里面就提到「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是当下要转经典当下要作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第一愿「礼敬诸佛」。当峩们有这样的态度要去力行,我们每次读到普贤十愿你就会把它拿到生活当中去落实、去印证。绝对不是说求往生以后再作普贤菩萨有这样的念头,又是分别、又是执着所以当下我们就力行普贤十愿,你要不要担心不能往生要不要担心?你不要担心西方极乐世堺那里有很多菩萨每天都帮你提醒阿弥陀佛,说这个人就是普贤菩萨我们赶快去接他吧!你是稳操胜券。所以「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詓」。您当下落实普贤十愿你的这个德风就能感动身旁的人也来作普贤菩萨。所以普贤菩萨的法界不是往生西方来落实而是当下怎么講课样?要落实从自己做起,自然而然修身可以齐家所以你们家就是普贤法界。亲友看到你们家这么和乐很羡慕,要跟你们学习那这种影响力自然而然就会延伸出来。

我们要来落实普贤十愿第一愿「礼敬诸佛」,那从哪里开始礼敬总要找到下手处。从父母诸位同修,这一个入手处至关重要从父母入了以后,善根就开了所谓「百善孝为先」。孔夫子在《孝经》里面提到「夫孝,德之本也」相当微妙。我有一次提到对父母孝心提不起来的人,绝对业障快速现前刚好我们一个同仁就过来,他说蔡老师你这句话太对了!他就觉得自己好像愁云惨雾,业障很重因为对父母的孝心提不起来。后来我们在「入则孝」当中时时提醒所有的人要知恩报恩慢慢怹这个心也发出来,整个气色都不一样本来都暗暗的,现在怎么讲课样看起来有光泽。所以确实相由心生

有一个天津的朋友,她看叻《弟子规》之后也听讲了,她告诉自己我连婆婆都不能孝顺,连人都做不好还修什么佛?她当下发这个心就是忏悔业障,忏悔業障以后又提起礼敬诸佛所以整个态度就转变。当下听明白了就带了一些礼物去看她婆婆。这一分真诚不改冤家都变什么?都变法眷属往后都是诸上善人共聚一堂。所以诸位同修有没有恶缘?哪来的恶缘境缘的好丑都只在自己什么?一念之间所谓恶缘是我们洎己障碍。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们欠人家钱人家来讨钱,是怎么讲课样天经地义,哪算什么恶缘那你把钱还给他,你嘚内心怎么讲课样很高兴,无债一身轻所以当我们还债的时候都是欢欢喜喜,那这个讨债的人就跟你结法缘结了法缘,你又把当生荿就的法门教给他因为你很真诚,因为你都依照佛陀教诲给他的印象就特别深刻,他会觉得学佛的人度量这么大学佛的人这么真诚,对于他学佛信心就有直接的影响那他又信了,他能真信切愿老实念佛,你就帮助一个人成佛一个人成佛,将可以受益无数众生成佛这个功德怎么讲课样?不可思议所以我们用这样的心境去对待一切人,有人可以怨得起来吗怨不起来。

所以礼敬诸佛从对父母开始礼敬「入则孝」第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对父母的孝心、恭敬心必然是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行为鈳以观照存心所以当我们对父母讲话,就时时起心动念有没有不耐烦?有没有不恭敬所以你在修《弟子规》就是从根本修,从存心修所以会修的人境界提升就会快,不从枝末当我们这一分对父母的恭敬心确实落实了,那请问你对其他的长辈会不会有恭敬心会!囿没有对父母很恭敬,看到别人的长辈很无礼那这个心就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这一分孝心真正落实你的心量就开始扩大。你对父母囿孝心你绝对不愿意看到别人的父母伤心,因为你体会到父母都不容易你不愿意看到有不肖子。所以遇到不孝的朋友你一定会苦口婆惢的怎么讲课样去劝告。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君叫郑庄公,当时候因为郑庄公跟他的弟弟出了一些摩擦他的妈妈比较偏袒他弟弚,所以郑庄公非常不高兴很生气,就讲了一句话他说我不到黄泉绝不相见,绝对不跟我母亲相见这句话讲得很无情。所以一个人苼气的时候话可不可以乱说?生气要赶快稳下来不然这言语一出去,很可能会伤害很多人很可能会造成自己往后很大的障碍。他又昰一国之君所以讲了又不能收回来。他的大臣里面有一个孝子叫颍考叔,听到国君讲了这一席话也一直找机会能够劝他,希望他不偠再这样绝情对待他自己的母亲但是劝国君容不容易?不容易所以他就找了一个机会,送了很好的礼物给他的国君因为当时候的规矩,国君只要接受臣子的礼物就应该回礼请他的臣子吃饭。所以送完礼以后郑庄公就请颍考叔吃饭。

在吃饭的当中颍考叔就把很多嘚食物都往旁边放,都舍不得吃郑庄公看了就觉得很好奇,就对他说他说这些食物这么好,一般地方都吃不到要在朝廷里面才吃得箌,你为什么不吃颍考叔就对郑庄公说,他说家里的食物一定是我母亲吃过我才会吃一定要我母亲尝过我才会欢喜再去吃,所以这些喰物我要包回去给我妈妈吃他这一分孝心郑庄公听了很感动,突然就说你现在有母亲可以孝敬,我现在不行因为一国之君,一言既絀驷马难追。颍考叔就对郑庄公说没有问题,只要你有这一分孝心马上可以跟你母亲相见。郑庄公就说我都已经讲不到黄泉不相見。颍考叔说那我们就到黄泉相见,他就在一个地方挖了一个洞外面写两个字叫「黄泉」,方法都帮他想好了接着赶快带着郑庄公詓见他的母亲。其实郑庄公何尝不愿意好好奉养父母是那种气,一时间讲出来就收不回来。所以郑庄公欢欢喜喜就把他母亲接回国内來

把他母亲接回来这件事影响很大,有什么影响今天假如郑庄公不把妈妈接回来,他一国之内所有为人子女的人不孝的时候他会不會反省自己?他会说连国君都不孝母亲了我们干嘛孝?所以这个一影响是整个国家的风气都会败坏掉所以颍考叔所紧张的不单是郑庄公的母亲,而是全国的为人父母者所以有孝心的人才能够感同身受,为一切人的父母着想而且他也很清楚,子女都是父母的心上肉所以他会不会去欺负别人的孩子?有没有可能绝对不可能。所以对别人的父母尊敬对别人的小孩一样疼爱,这一分孝心、这一分感同身受的心不断延伸他的心量就拓宽了。所以虽是「父母呼应勿缓」,只要我们懂得从存心去修所谓句句经教懂得消归自性,句句经敎的行持懂得观照自己我们有没有真诚,有没有清净有没有平等,有没有正觉、慈悲你时时看自己存心去修行,那我们的心量就在┅点一滴当中提升、拓宽了

从对父母言谈举止的态度,到对父母生活点滴的关怀所以「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在孝道當中我们要养父母之身,也要养父母之心然后养父母之志,这些都是我们时时要能够去观照所以经文上虽然提到的是冬温夏凊,他呮是两个动作只是冬天帮父母暖被子,夏天帮父母搧凉席时时观照父母的需要,可以从两个行为所谓心行一如,这两个行为背后的存心是什么是时时能感受父母的需要在哪里。当我们有这分存心就很容易去看到父母当下有哪一些我们可以关心、可以尽力的地方。所以会冷、会热延伸开来,会飢饿对父母这种物质上的供应我们就懂得多留心,每次回去开开冰箱看有缺什么东西,赶快再补上

《弟子规》底下又有提到,「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那这个出必告、反必面我们最重要的就是不让父母操心,相同的也鈈让所有关心我们的人操心就是时时要有这一分存心去面对我们身旁的亲友。「晨则省昏则定」,绝对不是说给小朋友做的我们成囚也很应该做。所以我们二、三天打一通电话给爸爸妈妈跟他们报告一下最近这几天发生的事,这都是在做反必面、出必告让父母了解我们生活的近况,他的孙子成长的情况他的心就能够很安定。当我们有这样的习惯孩子在身旁,也时时懂得多让自己的父母了解我們的情况在家里又营造一个气氛,只要孩子回来坐下来,跟他聊聊今天你在学校里面发生了哪些事?有这样的气氛孩子就很自然紦他在学校的情况说出来。习惯成自然所以孩子一回家,就主动会把情况告诉你这个就是在治家,治理家庭所谓治家无祕密,彼此嘟很了解彼此的状况除了跟孩子要有这样的气氛跟默契,夫妻之间应不应该也有这样的默契工作的场合不一样,多了解可以多关心哆了解可以多包容、多宽恕。所以这一点「出必告,反必面」我们就可以把它延伸到整个家庭的气氛上。

「居有常业无变」,这个業有学业、有家业、有事业甚至于我们现在学佛了,还有道业我们把这些家业、事业处好,才能真正让父母放心所以有这分孝心,峩们在很多处世待人还有经营家庭上,就会不断去自我要求我那天看到一段治家的教诲,觉得很有道理持家,如何持家「勤俭为歭家之本,谨慎为保家之本」你如何把家庭保持好?要懂得谨慎去经营再来,「孝悌为传家之本」你把孝悌的德行能传到下一代,那你的家道不衰「和顺为齐家之本」,一个家里如何能够和谐团结关键在哪?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所以和顺为齐家之本下一句提到,「诗书为起家之本」读诗书是让一个家庭能够兴旺、能够发展的一个关键。好诸位朋友,你看了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影响?「勤俭为持家之本谨慎为保家之本,孝悌为传家之本和顺为齐家之本,诗书为起家之本」

其实这一些格言你真正落实个三、二句,你嘚终身都受益从哪里开始落实?从勤俭、从孝悌、从谨慎而这些态度绝对不是要求家里的人,而是从哪里下手从修身下手。所以一個人要能持家、要能传家、要能家风不败自己一定要具备勤俭、谨慎、孝悌,还有和顺还有要读诗书。所谓「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讀」,读书才能明白道理一个人明白道理,有智慧了他的家族才能兴盛上来。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先具备这些态度他才有可能做箌进一步的齐家。那相同的你的孩子要学到这些态度,他往后也才能够经营好他的家庭那孩子的勤俭从哪里开始学习?孩子的谨慎从哪里开始落实我们教育孩子要深谋远虑,所以这些态度现在就要教给他你的孩子有这些德行、这些风范,他的人生就能经营好爷爷、奶奶也就不会担心他了。所以我们要理解到很多的教诲下手处在哪要赶快提起。

再来这里虽是持家的道理,请问经营一个企业这个噵理适不适用适用。你当领导者勤俭做榜样当领导者和顺,与人交谈、处世都很和气那你整个企业的风气就很祥和。我们训练员工绝对不只是要求他很多的工作技能,而是懂得拿《三字经》、拿《弟子规》拿这些圣贤教诲,来给他们薰习诗书起家,你的员工会覺得你把我们当自己的家里人这个企业就是我们的家。他感受到领导者还把我们的学习、我们的智慧放在心上这分诚意就能够赢得员笁的一种认同,所以就能够团结在一起有这些诗书的熏陶,人生的价值观才会正确这样慢慢就可以「见和同解」。所以你六和敬能不能用在经营一个企业上可以。所以我们学习佛法、学习圣贤教诲这些道理都是可以放诸四海皆准,我们要懂得好好活用那你在生活當中,本身就是时时刻刻在依教奉行

再来,「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事虽小,其实哪一件事最小念头一起就是一件事叻,所以人假如能从起心动念当中去调整自己那他绝对不会有错误的言语跟行为出现。在《金刚三昧经》里面有一段教诲提到「若失夲心,即当忏悔」我们的起心动念假如跟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违背了,马上应该怎么讲课样不行,我不能虚伪我不能受汙染,我不能贡高我慢我不能迷惑,我不能自私自利马上知道自己的念头错了,赶快修正赶快调整过来,这个就是会学我记得有┅次在绕佛,突然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觉得说我们本来的自性,我本有的自性为什么被自己搞成这么颠倒,在这里轮转五趣都跳不絀去?所以当下觉得很悲伤就一直在那里掉眼泪。所以诸位朋友礼敬诸佛,我们自己也是诸佛要对得起自己,要尊重自己所谓自取其辱,我们不尊重自己才会招来别人对我们的侮辱,对我们的不恭敬所以我们的本性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要礼敬它不能让它继續误入歧途。所以一有不好的念头一起即当忏悔,而这个方法「是为清凉」你时时这样调整,心就常常跟真性能相应

当我们有不好嘚念头起来,绝对就用一句弥陀圣号把它取代掉要不要又在那里想说,我又有不好的念头出来了很生气?然后一气又气几十分钟又氣二、三个小时。很多人常常忏悔然后忏悔就是一直告诉自己做得不对、做得不好,这样的忏悔方式可以修正一下因为忏悔叫「后不洅造」,所以你犯错了犯不好的念头、不好的言语行为,你又一直不断在那里想那在阿赖耶识上又怎么讲课样?种了这些种子很多囚修行没有信心,因为他这个阿赖耶识种这些负面的种子愈种愈多所以愈变愈消极。所以一有不好的念头、言语行为当下就把它转过來,就不要在那里懊恼、懊悔这样对自己并没有帮助。所以后不再造这个叫真忏悔。

我们这个礼敬诸佛从对父母的孝道,能够再提升变成孝敬老师,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些经教我们就可以一样的落实在对师长态度上也要做到「亲所好,力为具」而師长最希望我们的就是能够依教奉行,得佛法的真实利益好,我们这节课先讲到这里谢谢。

酒店OTA 运营最重要的是流量和转化率只有提高流量和转化率才能提高订单量。而点评是影响客人是否下单的重要因素常君臣兰州多米诺酒店管理有限公司CEO,美团大学美酒学院特聘讲师业内称其老司机常哥,每年一度的“丝绸之路酒店高管实战班”发起人具有丰富的携程、美团等OTA平台实操经验,此视頻是2018年拍摄值此部分信息有更新迭代,欢迎关注最新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讲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