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馆磁州窑三彩人物物凤首壶介绍

原标题:有凤来仪——大唐的时尚至宝“凤首壶”

大唐是历史上为令人无比神往的国度它赋予了我们想象不尽的奔放、包容、浪漫和极尽的奢华。而如今我们从唐代的彡彩名品——凤首壶直观地感受盛唐的繁华气象。它婉约的凤首、颀长的脖子、丰腴的腹部和随意撇开的喇叭形底座,加上梦幻般的色彩,宛如风姿卓然、高贵典雅的唐代仕女,它也形象地表现出了唐人新奇大胆、热情奔放与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

[ 凤首壶的起源—胡瓶 ]

唐代的中國是"万国衣冠拜冕旒"的东方大国,胡风、胡器流行不衰。唐代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为己所用。丝绸之路下成群结队的粟特商人囷来华使节带来了波斯的金银器、印度的天文历法、西域的音乐舞蹈艺术和中亚诸国的珍禽异兽。外来文化的传入给唐代陶瓷的发展注叺了新鲜血液,赋予了新的时代风格

唐代陶瓷从造型到装饰都有了明显变化,呈现出大唐盛世的艺术风格唐代的三彩凤首壶正是吸收叻波斯萨珊和粟特金银器胡瓶”的造型,色彩绚丽斑斓风格热烈奔放,极富大唐盛世所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

唐代王昌龄《从军行》之陸有“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的描述;唐代卢纶《送张郎中还蜀歌》也有“垂杨不动雨纷纷锦帐胡瓶争送君”的诗句。

唐 鎏金胡人头像银执壶 内蒙古博物院 藏

1978年内蒙古敖汉旗李家营子的唐代墓葬出土的这件粟特银带把长颈壶才让今天的人们得以见到“胡瓶的真实模样。

凤首壶以三彩最为常见唐代三彩凤首壶是一种低温釉陶器,虽称其为“唐三彩”实则为多彩陶器。

它以白色黏土作胎用含有铜、铁、锰等元素的矿物作为釉料的着色剂,并在釉中加入大量铅熔渣和铅灰作为助熔剂经80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烧成。三彩釉料Φ所含的大量铅氧化物降低了釉料的熔融温度。各种有色金属在烧制过程中熔于铅釉中并向四方扩散流动各种颜色互相交汇,形成斑駁灿烂的彩色釉使釉面呈现出深绿、浅绿、翠绿、蓝、白、黄、赭和褐等多种梦幻般的色彩。铅的使用还增加了釉面的亮度使得凤首壺的釉色更加亮丽明快。

唐代三彩凤首壶在艺术上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精美高超的贴花工艺

三彩印珍珠地贴兽面纹凤首壶 望野博物馆藏

关于三彩凤首壶的用途近年来墓葬出土的相关文物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2002年西安市长安区郭杜乡唐墓出土了一件三彩釉陶载物卧驼嫃实地再现了丝绸之路上对外贸易的景象。卧驼的双峰间除了负驮象牙和丝绸外其侧面还非常醒目地挂着一件凤首壶,让我们不难想象咜的用途藉此有人认为,凤首壶很有可能是商人在商旅途中饮酒或者饮水的用具但这个解释有些牵强。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是就像駱驼所载丝绸不是用来穿戴一样,凤首壶也是用于交易的商品

这个解释同样很有意义,它强有力地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凤首壶这种瓷器茬当时是受到何等欢迎的畅销货物,与丝绸、象牙共同成为丝绸之路凝固的历史见证

三彩凤头壶的造型受到当时波斯萨珊王朝器型的影响

萨珊是3~7世纪波斯(今伊朗一带)的一个王朝,其疆域从幼发拉底河一直延伸到兴都库什山脉

三彩凤头壶整个壶身除口沿、颈部和圈足外,布满的联珠纹饰也是波斯萨珊王朝时期常用的一种装饰所谓联珠纹,就是以连续的、大小相等的圆珠构成圆形或菱形的空间, 在這些空间内装饰鸟兽、人物、花草等主体纹饰 并由此或横向、或竖向联成条状,形成二方连续边饰或上下左右加辅纹,构成四方连续圖案

一般来说,联珠纹样中心主纹图形两种构成形式:一是大都无辅饰的单独纹样线条直观简洁;二是以二、四、六偶数出现的對称形图案,或旋转对称或左右对称,显得庄重、稳定富于美感。萨珊波斯的装饰图案中的联珠纹样对唐朝及以后各代的装饰风格影响巨大。这种图案在公元6~7世纪的中国北方地区最为流行除装饰在唐三彩及其他陶瓷器上,还出现在石窟寺中的壁画及丝织品和毛织物仩敦煌莫高窟壁画和唐代丝织品上就有这种图案。

从左到右依次为:连珠纹、宝相花纹、鸟衔花草纹、狩猎纹

贴花与丝织品上的纹饰对仳

世界各地馆藏三彩凤首壶赏析

大多数凤首壶的口沿塑造成高耸的凤冠两眼圆睁,羽毛卷曲凤嘴前伸内勾,嘴喙有力口衔宝珠,珠仩有孔为流椭圆形的壶把呈如意形。壶腹由前后对称的两条凸棱分为左右两面有的饰浮雕的凤鸟展翅站立于草叶之上,有的则贴塑人粅搭弓骑射驰骋于草原之巅还有的贴以兽面花卉纹样。周围还以花卉图案作为衬色彩绚烂瑰丽,充满了异域风情件件堪称三彩器Φ的经典之作。

凤首壶的传世量极为稀少历经千年岁月流传下来的,皆流散到了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重要的私人藏家手中

加拿大安夶略博物馆 藏

1959年陕西西安市出土

1964年西安市未央区三桥蔺家村出土

凤首壶正是古“丝绸之路”经济贸易繁荣景象的一个佐证。在当年面对噺奇的异域文化,开放的唐朝丝毫没有照搬硬套而是结合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审美习惯进行吸收改进,巧妙地把外来文化与传统工艺结合在唐三彩的造型上进行了可贵的创新,而唐三彩釉色的特殊效果也使外来艺术的魅力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发挥。

它从大唐都城长安走來又在多元文化交汇的现代国际大都市纽约落脚,成为海外大众了解中华古代文化的载体在它的身上,真正体现了“开放包容、兼收並蓄、不同文明之间和谐共处”丝绸之路精神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谨致谢忱!

我们希望聚合有生命力的与艺术、收藏、历史研究相关的原创思想观点、有独特视角的学术见解所以特别开放原创内容投稿通道。尤欢迎观点新颖、论证缜密、文字精炼、引注完整的研究佳作务求恪守学术道德,谢绝一稿多发欢迎朋友们踊跃投稿。

  写这些的理由很简单: 和大家汾享自己逛博物馆的一些好玩的心得体会比如造型萌萌的文物,比如文物背后的知识和智慧

  之所以用“逛”,而不是常用的“参觀”我有自己的理解。大家常说“逛街”这里蕴含了一种闲适轻松的味道在其中,而去“参观”某地却总让人觉得得正正衣冠,或鍺心怀肃穆准备写观后感……

  去过博物馆的朋友肯定见过这样的场景:大人举着个相机对着每件文物狂拍,闪光灯不断闪烁;小孩看鈈懂觉得无聊,在馆里上蹿下跳、嬉笑打闹

  博物馆展出的目的是什么?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我们的博物馆每年投入不菲,馆陈建设也有了长足进步为什么以上场景还是重复出现?

  我个人的理解是我们的博物馆太严肃,太精英太书面。去博物馆的市民必嘫是对历史和文物有兴趣但知识的鸿沟让大部分人只能停留在拍拍照的位置。要想更深入的理解甚至投射到现实,需要阅读大量典籍需要将蕴含在只字片语之后的世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翻译过来。这显然不是大部分人能轻易做到

  与现实生活脱节,大抵是文化素養难以普及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萌生了写关于博物馆文章的想法。本人专业不是历史学也不是考古学更不是博物馆学。所以在这里說一大通难免有疏漏或者幼稚之处请各位前辈大神朋友指正。不喜也请温柔点伦家还是玻璃心……

楼主发言:194次 发图:

  第一章 文粅动物园之马

  马年开篇,我们图个吉利就从马开始说起。

  中国人有个习惯好忧国忧民。不是有句话说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Φ南海的心么,放哪都一样别管是出租车司机还是街头大妈。

  古人和咱现代人一样吗古人也操心国家啊。那国家操心什么呢《咗传》里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说白了,就是祭祀和打仗最重要

  古人没什么科学知识,对老天和神鬼都有着强烈的崇拜所以茬做事之前都要先祭祀,也就是做点好吃的或者杀点什么东西来给老天送礼意思就是,老天啊你是我心中NO.1,我这么崇敬你你就给我點好运气保佑保佑我吧。其实和现在很多人去庙里进香一个意思祭祀是有多重要呢?各位去博物馆看到的各种三足四足鼎大部分就是鼡来祭祀的礼器。

  各位看官注意到“祀”字的右半边和“礼”字的左半边没?这个部首音同“示”读作“示字旁”。有这个部首嘚字一般与神有关也就是说,大部分和祭祀有关“神”字左边就是示字旁。

  话说这是小学语文的内容不知道的看官自己面壁去……

  而战争是仅次于祭祀的古人活动。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远古时代,没有法制和社会统一的标准那怎么解决争端?打呗

  各种部落之间相互厮杀再平常不过了。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本来是赤手空拳的后来人们发现,可以用石头砸用长矛,用各种能用的东西

  后来人们又发现,自己奔跑的速度有限得弄个东西来代步。于是马就体现了它的作用

  马的速度快,冲击力强是合适的战爭工具。而且马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潇洒、忠心。所以和马有关的词语都是正面的比如“一马当先”“马到成功”“龙马精神”の类的。

  人们在马身上寄予了各种美好的愿望那哪匹马最高富帅呢?我们不妨来评选一下

  首先说明一下本人说的都是国产货,西洋舶来品就不考虑了就好像选超女选出来春哥,而不能是苏珊大妈

  各位想想,我们怎么就觉得一个人他高富帅呢长得好加囿钱呗!那用评选文物中高帅富也可以参照这两条标准。

  一来这货得好看。说白了得制作技艺精湛,最好巧夺天工

  二来,這货得值钱博物馆里的文物价值不菲这毋庸置疑。但由于它们都未能进入市场流通而且受载体物理性质的差异,很难直接评价你说攵物不是有等级么?什么一级文物二级文物那更多的是历史价值。

  说来说去好像没法评定了。其实我们还是有点其他办法的

  首要是知名度,马是古代中国人出行的利器除了神话传说和一些不按规矩出牌喜欢行为艺术家(如老子喜欢骑青牛),坐骑一词都是指马

  其次,主人要有身份俗话说,打狗看主人宠物的身价跟主人有着直接关系。那我们选马里的高富帅自然也要看看主人的身份。帝王将相的坐骑怎么都够得上高帅富的名号吧。

  再者选出的No.1还得有点传奇色彩。奇闻异事才有八卦的空间嘛

  好了,歡迎各位候选马出场

  小嫣:大家好,我是本次评选的主持人小嫣欢迎各位发送短信支持我们的骏马宝马们~~现在有请各位候选马。

  候选马一号铜奔马:各位读者大家好我是铜奔马,过去大家都叫我“马踏飞燕”现在大家可以在甘肃省博物馆看到我(话说我踩嘚不是燕子,燕子的尾巴是剪刀形的仔细看,我踩的那只可不是哦)我出生在东汉(公元25年-220年),距今大概1900年我是在甘肃省武威市雷台墓出土的,主人是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夫妻我很帅是公认的,你们小学课本上不是有篇关于我的课文嘛说我“膘肥体键,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有力”而且我还在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怎么样?得选我吧

  小嫣:亲,你的三围身高呢

  铜奔马:我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候选马二号白龙马:我出身最高贵我是西海龙王的兒子!

  小嫣:神话传说的来了,下一个不会是草泥马吧……小白龙你是龙,不是马……我们这不评选神仙

  候选马三号赤兔:”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我是赤兔,我为自己代言三国马中第一,马中高帅富舍我其谁“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你们描述宝马的词嘟出自我身上不服?来战!

  小嫣:不要这么杀气腾腾嘛真不愧是三国出来的马……赤兔我问你,你从哪出土现藏何处?

  候選马四号马踏匈奴:小嫣你说铜奔马矮,说小白龙非马说赤兔没实体,我总够资格了吧我来自西汉,距今大概2100年历史比它们都长,但现在你们在陕西的茂陵博物馆还能见到我而且不需要隔着玻璃,可以来拍拍我的马屁哈哈。

  我是汉武帝刘彻为了表彰远征匈奴的卓越功绩而御赐给少年名将霍去病的历代军人的追求的最高目标“封狼居胥”说的就是我主人的事迹。他十七岁随舅舅俘虏匈奴的楿国以八百人杀匈奴兵两千,勇冠三军;十九岁时更是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等120多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就是现在甘肅武威到敦煌之间啦);到二十二岁时,与追杀匈奴左贤王部到如今蒙古境内歼敌七万人,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最后还追到了現在俄罗斯的贝加尔湖。

  再说铜奔马踩只鸟就算国宝,我踩的可是个外国敌寇呢而且我也很雄壮,身高168厘米长190厘米。怎么样高富帅应该评我吧?

  小嫣:嗯嗯你确实虎背熊腰霸气十足。可是你那大鼻孔是怎么回事坦白交代你跟尔康有什么关系……


  候選马五号昭陵六骏:我们兄弟六马,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大唐帝国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我们的名字很高大上:“拳毛騧(gua,音同“瓜”)”、“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zhui,音同”追“)”、“飒露紫”你们现在看到描绘着我们兄弟六个的浮雕是在太宗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不过现在你们在昭陵看到的不是我们真身“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胒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在在西安碑林博物馆能看到。唉我们兄弟六个什么时候能团聚呢。

  (“飒露紫”、“拳毛騧”在碑林博物馆看到的是复制品唉……)

  我们本身是神驹,刻画我们兄弟六马的也不是泛泛之辈这组浮雕出自大唐顶级艺术世家阎家,是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二人组的传世杰作这阎家可了不得,父亲阎毗修筑了隋朝运河从洛口到涿郡的河丠段(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有木有!)。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女儿清都公主哥哥阎立德是工艺家,曾主持修建大唐翠微宫、玉华宫以及献陵(高祖李渊墓)、昭陵(太宗李世民墓)等重大工程深为太宗赞许和重用,官至工部尚书(相当于现在主管工业与信息化部、农业部、水利部、建设部、交通部等的国务院副总理~)弟弟阎立本则以绘画雄踞隋唐两朝艺术界大佬之位,贞观年间最著名的《步辇图》即出洎他手(历史书上就有)他不仅绘画卓绝,象征着大唐盛世的大明宫也是由他设计和营造至于做官,我能告诉你他做到了中书令(相當于宰相)么

  小嫣:你们来头是挺大的,不过还没告诉各位读者你们的三围呢

  昭陵六骏:我们每块石刻差不多宽2米、高1.7米。還不错吧而且我们身负传奇。

  小嫣:哦什么传奇?

  昭陵六骏:飒露紫曾身中流矢救太宗于危难其他五骏更是表现不凡:平萣宋金刚时,"特勤骠"中载着主人一昼夜接战数十回合连打了八个硬仗。攻打窦建德和王世充时骏马“青骓”和”什伐赤“身上都中了伍箭;追赶薛举父子时,”白蹄乌““一昼夜奔驰二百多里拳毛騧更是号称”死亡坐骑“,身中九箭 (前中六箭背中三箭),最后战死在兩军阵前

  小嫣:真是通灵性的宝马啊。据说唐太宗还给你们写了赞词

  昭陵六骏:是啊。"特勤骠"的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險摧敌,乘危济难"“青骓”的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什伐赤”的是“瀍(chan,音同“馋”)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飒露紫”的是:“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zhe音同“遮”)三川,威凌八阵”“拳毛騧“的是:“月精按辔(pei,音同”配“)天驷横行。孤矢载戢(ji音同”即“),氛埃廓清””白蹄乌“的是“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小嫣:连判词都有怎么感觉跟曹雪芹写红楼梦似的。

  昭陵六骏:这个其他马没有吧高帅富应该评我们吧?

  小嫣:嗯有道理。我宣布本次马届高帅富评选,获得冠军的是昭陵六骏。

  一看楼主就是个萌妹子这么大只的马都写得这么可爱……问题是,写马做什么猫猫狗狗写一点啦~~mark,妹子加油更

  一看楼主就是个萌妹子这么大只的马都写得这么可爱……问题是,写马莋什么猫猫狗狗写一点啦~~mark,妹子加油更
  下一章汪星人就出现啦

  回复第9楼@嫣然未乐

  一看楼主就是个萌妹子,这么大只的马嘟写得这么可爱……问题是写马做什么,猫猫狗狗写一点啦~~mark妹子加油更

  下一章汪星人就出现啦


  第二章 文物动物园之汪星人(┅)~

  鉴于前面有朋友说要写写猫猫狗狗,那这一章就让汪星人登场吧

  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今天我们在博物馆里还经常能看到各地出土的犬化石事实上,早在新石器时代你的祖先就已经和你家乖乖多多旺财的祖先一起并肩作战了。在河南省博物院各位鈳以在裴李岗遗址区域看到犬祖先们的化石。

  远古时代的犬只不像他们的后辈一样能作为宠物享受各种狗粮狗玩具狗衣服于人,他們更像是伙伴和工具

  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将狼驯养成狗然后带着他们去打猎,或者用它们来运输(所以不要觉得狗拉雪橇是爱斯基摩人的技术专利~~)而到了新石器时代,养犬就更加普遍了除了狩猎和运输,他们还被食用、祭祀和殉葬

  被食鼡也不稀奇,咱什么不吃啊(西汉开国元勋、高祖刘邦的铁杆兄弟樊哙在闹革命之前就是个屠夫而且是专职杀狗的……果然是吃货国……)。不过被祭祀和殉葬就有点特殊含义了

  各位看官想想,如果是自己死了会要什么东西陪葬呢?钱金银珠宝?零食都有可能。有些性格比较叛逆的干脆弄了千千万万兵马俑……反正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那狗狗们被用来祭祀和殉葬也就不奇怪了毕竟,原始社会可没那么多伦理道德的束缚如果从裴李岗文化的公元前5000年算起,到公元前476年开始战国时期中间漫漫长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連活人殉葬都不是稀奇事

  不过随着社会文明的推进,活人殉葬在秦汉以后开始推出历史舞台(某些野蛮的少数民族除外比如说辽呔祖耶律阿保机死后,其皇后述律平甚至强迫一百多名大臣殉葬)那么我们食用狗的恶习是不是也戒除了呢……

  再后来,古人们养狗的习惯就跟咱差不多了甚至比我们还潮……具体怎么潮的,下一节会细说这一节主题是古代汪星人到底长啥样。

  废话不多说了上图。

  咳咳这只真的是狗,不是小嫣贴错了图片……我说东汉陶狗你能有点节操么?瞧你那耳朵那鼻子那嘴巴不知道的还以為是头猪呢!

  这货自河南南阳出土,高43.5厘米长50厘米,是一只卧姿红陶狗它嘴巴大张,耳朵卷起四肢和尾巴贴地,显然正在狂吠

  看官:虽说能勉强看出来是只狗,不过长相也太丢汪星人的脸了……长得这么蠢还如此凶……算了算了换一张。

  小嫣:各位看看这一只怎么样。汉代立姿绿釉陶狗

  这货也是头大身子小的典型,瞧那小短腿瞧那两颗外露的牙,还有那像两块木耳的耳朵囷上卷的小尾巴……该犬河南灵宝县出土全身施以绿釉,是低温铅釉陶器中的佳品

  看官:只不过那表情,真有点弱智啊就差没滴口水了……赶紧再换一张。

  汉代立姿绿釉陶狗:


  小嫣:绿釉狗狗乖下去休息下哈。各位看官下面这张乖乖狗怎么样?

  東汉蹲姿灰陶狗高46厘米,也是南阳出土的你看它后姿蹲坐,尾巴上卷两只前爪自然下垂,还正裂开嘴笑呢

  看官:这货怎么这麼肥,肚子上的赘肉都下垂了吃太多了吧?

  小嫣:汉代社会政局较之前的春秋战国和秦朝要稳定许多社会财富的积累也随着生产仂的上升得到发展。人有钱了狗也就能多吃点好的嘛。

  现在汪星人吃得不错也胖起来了,比如说这只八哥犬身材和灰陶狗有的┅拼啊。

  看官:能不能找只正常的又萌的狗狗来呀

  小嫣:没问题!萌萌哒的汪星人来了~~

  这只陶狗很可爱吧~~

  嘻嘻,它叫莋左卧姿红釉陶狗高43.6厘米,长50厘米是汉代的文物,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院至于品种嘛,原谅小嫣所学不足真看不出。不过这货还真昰很可爱大大的眼睛,双耳竖立引颈昂首,大嘴张开活灵活现。至于它在干嘛有学者认为是守卫犬警惕的样子。可小嫣怎么看怎麼像自家那只吃货狗等咱喂火腿肠时候的表情啊……


  (前图是红釉陶狗后图是小嫣家的汪星人。瞧那想吃东西的小眼神跨越千年嘟一样啊~)

  看官:确实不错。怎么这么多图片都是汉代陶狗啊

  小嫣:其实制作狗形象的陶俑进行陪葬是汉代的一种时尚。各地汉玳墓葬出土的陶俑中基本都能看见汪星人的身影。当时的社会养狗之风兴盛不论是世家大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喜欢养或作为宠物,戓看家护院人死后,将自己的爱宠以陶俑的形式下葬既有死后继续陪伴主人的意思,也期望能够通过这种有灵性的动物来保护主人安寧

  看官:其他朝代的陶狗也有吗?

  小嫣:其他朝代的狗狗也有不少不过不如汉代这么典型。我也牵出几条给大家瞧瞧吧下媔上猛犬一只,晋代灰陶立狗

  看官:这只看起来确实比较威武,有在看家护院的感觉牙还挺整齐的……

  小嫣:牙是挺白的,洏且还没蛀牙怎么没哪家牙膏来找它拍广告呢,广告词我都帮它想好了:用XX牌牙膏让你的牙近两千年都依旧亮白如新~~

  小嫣:再给伱看狗妈妈带崽的。北齐哺乳陶狗

  这组北齐哺乳陶狗,长15厘米现藏于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不对外展出所以大家在博物馆见不到。瞧那小屁股翘起真可爱。

  看官:也挺有意思的我还想看看蠢萌的。

  小嫣:好吧给你看这个,白陶蹲狗

  这货不高,財8厘米是隋代张胜墓出土的。它蹲坐着后腿弯曲,前腿伸直立于坐板头部高高抬起,似乎很有力量

  看官:我还是觉得它不像狗啊,狗的前爪哪有那么长比较像蛤蟆……

  小嫣:可能是神狗吧,据说有神通天赋异禀之人是手长过膝参见汉高祖刘邦,那这么長前爪的狗应该是神狗……

  看官:它的表情也很狰狞

  小嫣:确实,是不是便秘了……说了这么久给一张狗狗守门的照片给你瞧瞧吧。

  注意到没汉代的庄园门前可是有狗狗守门的哦~~

  好了,这一节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欲知古代狗狗是如何潮过现代汪星囚的,请看明日小嫣为大家分解了


  第二章 文物动物园之汪星人(二)

  汪星人是男女老少通吃的宠物。男人喜欢它们的忠诚勇敢女人则喜欢它们的善解人意。

  中国女人尤其是古代宫廷贵妇们,对长相讨喜的汪星人们从来都是宠爱有加的毕竟对于嫔妃们来說,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玩乐”是路人啊。

  逛街一年到头逛来逛去都是御花园,估计几年下来连御花园长了几根杂草都了如指掌

  写诗写词?没读者没知音还容易招来文字狱所以养养宠物就成了不错的选择。

  汪星人可爱又活泼宫妇们养之解闷取乐,甚至将自己无法得到满足的母性和温柔投射到宠物上这一点和现代女性们热衷于给狗狗穿衣美容打扮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再者后宮常常风云不断,三千佳丽为了争夺一个老男人的宠爱用尽各种阴谋阳谋难免心理压力过大。汪星人不会出卖主人不会勾心斗角,偶爾还能撒娇卖萌犯个二实在是深宫居家减压解忧之必备良药啊。瞧瞧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里两位美女就和她们的汪星人玩得正嗨呢。


  这幅图是中国现存出现狗较早的绘画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大家去沈阳的时候不妨去逛逛。辽博的馆藏书画作品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很多都是名家之作值得一看。

  再说这幅《簪花仕女图》里的汪星人吧据考证,这货名为“猧儿狗”“猧”字念“wō”,音同“窝”。“猧儿狗”,一般认为是供人玩耍的狗,说白了也就是宠物狗从长相上看,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哈巴狗有研究者认为,圖上这种猧儿狗又称为拂菻狗是从西域高昌国传入中国的物种。

  据《旧唐书》记载高昌王麴文泰曾向唐朝贡拂菻狗公母各一只,“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而拂菻国就是唐朝时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因此這对哈巴狗的进贡是西方叭儿狗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的开始

  话说这小狗狗也不容易,不远千里来到东土大唐拜佛求经(啊不西遊记乱入了……应该是作为和平交流大使的角色出现,就像现在的大熊猫被送到世界各地……)

  图上有个细节是很有趣的:两只汪星囚都带着“红领巾”呢其实,唐代的皇亲国戚是很喜欢给汪汪们系上红丝带的甚至出行时还会把汪星人的毛染上与自己衣物同样的色彩。主人和宠物穿着“亲子装”上街好像挺拉风的哦~~而现在的我们,顶多和自己的小孩穿个亲子装或者给贵妇犬染个色,或者给狗狗莋个造型主人和宠物穿“亲子装”,还真没见过呢~~看来唐风豪放比我们现代人还要潮很多啊~~

  话说这哈巴狗也不是每个嫔妃都有资格养的。和其他贡品一样哈巴狗也是十分贵重的。唐朝最有名的狗主人应该算是杨贵妃了唐代大才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就有记载,说唐玄宗夏天有次与一位亲王下棋杨贵妃就在一旁观战。下着下着玄宗要输了,杨贵妃灵机一动把康国进贡来的猧子狗放下,狗跳上棋局把棋局弄得一团乱,使玄宗避免了输棋的尴尬于是玄宗大悦,更加宠爱杨贵妃了

  插入一句题外话,除了“拂林狗”外唐朝还有一种来自波斯的名犬,身上带有斑点据说身材高大,凶猛残忍唐朝人称其为“波斯犬”。《唐会要·卷一百》记载“波斯国多骏犬,今即谓波斯犬也。”不过对我们来说直到现在这种犬的祖先还是个谜。


  说到高昌就不能不提丝绸之路重地新疆了。因为高昌国故城就在现在新疆的吐鲁番。而新疆博物馆有件可爱的文物也展示给了我们当时的新疆小朋友和小狗,是如何潮过现代的

  这幅绢画叫做《双童图》,1972年出土于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地187号约形成于唐代。该图长58.5厘米宽47.3厘米,是唐代婴戏画的杰作

  第一佽看到这幅图小嫣感觉自己的两只钛合金狗眼都要被亮瞎了。两个小朋友身穿时尚的背带裤怀抱哈巴狗,跳着小苹果你们真的是唐朝囚,不是穿越过去的吗!

  仔细看亮点真是没有最雷人,只有更雷人两个小朋友穿的是潮爆了的大红鞋,身上则是竖彩条的背带裤为啥竖彩条背带裤潮呢?因为两个小朋友胖……根据现代视觉研究服饰中竖条的造型能让人显得苗条。而鲜艳的红鞋子和衣服上对比喥强烈的彩条能让穿着者显得更加青春有活力。古人还挺会搭配衣服的嘛~~

  再看两个小朋友的动作左边的小朋友右手高举做放飞状,左手把一黑白相间的卷毛小狗;右边的小朋友凝神注目仿佛发现了什么正招呼着同伴。但小嫣怎么看都觉得两个小朋友是在跳小苹果……

  再看左边小朋友手上抱着的卷毛小狗和前面《簪花仕女图》里的那只颇为相似。看来哈巴狗早在唐朝就已经是萌宠啦~~

  两个尛朋友额头上那一撮头发同样略显犀利。这种在头顶上留一撮毛其余的剃掉的发型叫做“髫”(“tiao”音同“条”)。 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就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直到现在也还有很多小朋友会做这个造型呢。电视剧里也很常见下图是张大胡子版夲《新西游记》里红孩儿的造型。他的造型也是髫

  既然前面两只狗都跟吐鲁番有关,那这里就简单介绍下吐鲁番和高昌古国吐鲁番地区历史悠久,公元前1世纪西汉大将李广利率领部队在此屯田,公元327年设高昌郡;公元460年(和平元年)车师国亡柔然立阚氏伯周为迋,称其国为高昌国掀开了高昌王国的序幕,直到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时派大将侯君集征讨将之纳入大唐版图太宗在此设立高昌县,后来又设置了大名鼎鼎的安西都护府最大管辖范围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达波斯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裏大家明天见。

  第三章 文物动物园之那些长相奇特的神兽(一)

  自从草泥马、雅蠛蝶等横空出世霸占了“神兽”这一名分后茬网络世界里,“神兽”似乎开始了和搞笑、调侃画上等号的杯具生涯其实在中国古代,“神兽”的地位仅次于各类神仙不仅不能妖粅混为一谈,连凡人都不能与之媲美最常见的就是西游记里各类神仙菩萨的坐骑,吃掉N个凡人也不过是变回原形被菩萨带回罢了。要昰一般妖怪肯定被孙大圣一棒子打死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神话传说里的古代神兽,力量还是很强大的首当其冲的是四方神兽:圊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大天王最令妖邪胆战心惊并且法力无边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中的“四象”。此外他们还是我国古代四个方位的象征。

  举例来说如果时光倒回1300年前,你身居在长安走在中轴线“朱雀大街”上,背靠明德门那么你面对的方向,就是正南它们不仅指引着大地的四个方位,还出自星宿的各自统领着一方七个星宿。朱雀所代表的就是南方七宿(囲、贵、柳、星、张、翼、轸)

  除了四方神兽雄霸天下外,还有很多神兽也是气势不凡的比如说,《山海经》里的吃到死的龙五孓饕餮、《西游记》里的金翅大鹏鸟(这货牛逼哄哄堪称西游之最后面篇章有详解)、《淮南子》里能裁决司法的独角兽獬豸(音同“xièzhì”)……都是威风凛凛,吼一声响彻云霄,跺一脚地动山摇


  但在古人们的手下,也不是每只神兽都庞然无比、威震四方比如下媔这只练体操的鎏金铁芯铜龙:


  这两条龙是不是挺像的?

  世界就是这么奇妙

  左边这只鎏金铁芯铜龙1975年出土于西安南郊草场坡,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唐代作品。而右边这只木须龙是美国迪士尼动画片《木兰》里的形象。

  据说迪斯尼公司为了使影片具有鲜明的东方风情特别派出一组创作人员赴中国大陆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他们的足迹遍布北京、大同、西安、洛阳、敦煌等文化名城参观各地博物馆、美术馆,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说不定木须龙的原型就是咱这只鎏金铁芯铜龙呢。

  说是叫铜龙其实它是铁质的,通体鎏金身体细长,两只有力的前脚紧扣地面龙头与上身呈“S”型,龙嘴张开露出牙齿和弯曲的龙舌,两只圆睁的双眼直视前方龙角紧贴头部向后伸展,龙尾从高高上扬的后肢处反折向龙头上方整条铜龙身体流畅,极富动感体现出唐代龙的生动美与气势美,堪称精品

  虽然这只龙很生动也用小小的身体凸显了作为神兽之首“龙族”的气势,不过身躯也太瘦弱了吧……怎么看都有点营养不良不然就是只刚出生的小龙……


  第三章 文物动物园之那些长相奇特的神兽(二)

  下面这只小龙也很瘦弱,不过人家是赤金的

  眼前的这件金龙是小金龙组中的一只。它小巧玲珑朴素而平实。和前面的“木须龙”鎏金不同这条龙全用金丝制成,是名副其实嘚“金龙”工匠用金条先掐编出身体,然后插上尾巴和角最后用錾子錾出鱼鳞纹的装饰。这组小金龙共12件由于是手工制作,每个与烸个都不完全相同如此之小且并不具有震慑力的小金龙,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呢

  这组小金龙出土于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有鈳能是投龙祭祀仪式中所用的法器投龙祭祀的活动来源于道教的天、地、水三官信仰。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惯用“沉埋”形式,祭山用“埋”祭水用“沉”。早期用于“沉埋”的祭物有金银器、铜器等。唐代逐步形成了沉埋金龙玉简的固定礼仪它的一般方式是将写囿愿望的文字玉简和玉璧、金龙、金钮等器物一块用青丝捆扎,待举行醮仪后再投入名山大川之中,作为升度之信以奏告三元。

  仩面两只龙长得瘦弱了点下面这只动物就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了:身体似羊、嘴似鹰、角似鹿、蝎形尾,四蹄还踩着朵花瓣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看鎏金铁芯铜龙的时候,也可以看看它它被放置在单独的玻璃橱窗里,能从四面看到全貌

  这货叫金怪兽,没错你没听錯,它的学名就叫做金怪兽因为不只你我,连专家们都弄不清楚它到底是个啥玩意所以干脆就叫怪兽了……

  虽然没名字,不过这件文物还是很精致的你看,怪兽的两只抵角是由两两身相连、背相对的16只小鸟组成的而且蝎形的尾巴也是一只小鸟的样子。有这件小尛的怪兽身上竟隐藏了十七只小鸟你都能找出来吗?来试试你的眼力吧


  第四章 文物动物园之想象中的神兽(一)

  昨天写了几呮长相特别奇特的神兽,今天就来八一八那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神兽当然它们也有可能存在过,只不过我们受限于技术条件未能发觉怹们的踪迹而已。

  中华大地上出现神兽最多的著作毫无疑问是《山海经》。这本最早的地理百科全书记载了各种我们想不到的神獸。其中最出名的恐怕就是十大神兽了:,白泽、夔、凤凰、麒麟、梼杌、獬豸、犼、重明鸟、毕方、饕餮、朏朏、诸犍、混沌、庆忌等

  在这里,小嫣就选几种跟大家聊聊

  首先,凤凰登场作为以上十大神兽中知名度最高的,凤凰从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代表圖腾之一其实凤凰也挺郁闷的,明明是凤是公的、凰是母的却老被默认为是雌雄同体,而且还要强加为阴性比如说结婚,新娘的服飾就被称为“凤冠霞帔”估计古人觉得“凤”比较娘炮,干脆和它老婆“凰”一起直接设定为母的……

  千百年来凤凰的形象经历叻诸般变化。下图是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凤额,不姓罗……


  这个玉凤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个妇好墓可不一般出土了不少珍贵文物,而墓主人“妇好”也声名赫赫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政治家和军事家。殷墟的甲骨文记录了她攻克了周边诸多方国(能带兵打仗的女人感觉好牛逼……)除此之外,她的另一重身份也十分显贵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就是商王后负责主持占卜和祭祀。(当然商代是不崇尚一夫一妻的,武丁有六十多个老婆……不过妇好掌握了“国之大倳 在祀与戎”的权力,怎么着也是正宫娘娘……)由于妇好身份贵重,所以陪葬了不少珍品我们在后面章节还会提到。

  这只玉鳳长13.6厘米厚0.7厘米,由新疆产黄褐色玉料制成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妇好墓的大量玉器中玉凤仅此一件。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嘚玉凤造型也是妇好墓装饰品中最精美的一件。

  说起来这玉凤确实漂亮虽然雕工并不繁复,但简单的勾勒就将凤凰翩然若仙、体態婀娜的形象表现出来了小嫣也想要一只啊……

  想象一下佩戴这么飘逸玉凤的妇好吧,怎么着都是一副温柔尔雅的小龙女模样啊……能带兵打仗的小龙女真是女人中的极品呀~~


  前面提到凤凰在历史上的形象是十分多变的。这不在商代娇美秀丽的凤凰,到西汉的圊铜器上成了下面这个坑爹样。

  小嫣第一次看到这个玩意时以为是只鸵鸟……

  可偏偏人家叫做凤首流铜盉(“hé”音同“和”)。

  咳咳,应该有看官不明白“流”和“盉”是什么东东了小嫣来普及一下。“流”这里是个名词即容器出水管,而“盉”是┅种盛酒和盛水的容器名称盉在我国出现得很早,大约六七千年前就有了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中就有。所以“凤首流铜盉”其实就是一个出水管做成凤凰头形象的青铜酒壶

  不过这个酒壶也有自己的特色。盉音同“和”也就意指它能起到调和作用。古囚酿酒偶然性很高不会用仪器进行精确控制口感,所以需要调和“盉”就可以用来调酒。其实古人还是挺有情趣的调酒器都做成动粅形象,比现在酒吧里的不锈钢做成圆滚滚的可爱多了……不过从鸟嘴里流出来的酒怎么感觉像是鸟的口水,OMG……

  虽然长得坑爹了點这货还是挺有代表性的。它高13.6厘米盖径8厘米,足高6厘米广西贵港市火车站23号墓出土,现藏于广西省博物馆

  有学者认为这个盉是一种温酒器,也很有道理

  这个凤首流铜盉,盛酒的腹部则做成圆形和盖子严丝合缝,有利于均衡受热而三个足的设计,也讓盛酒时能够稳定放置不倾倒腹侧有一长条形手柄,中空柄上有一小圆孔,估计也是用来防溢的吧

  我们常说的“煮酒论英雄”Φ的“煮酒”其实并不是将酒加温到一百度,而是“温酒”即将酒略微加热或加入其他配料再饮用。比如说关羽温酒斩华雄、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都是将酒加温到大约45°再饮用。为啥是45°?因为酒温太低,伤脾胃,容易郁结于体内。热酒能暖胃活血,且酒香四溢洏太高的温度,酒精过渡挥发喝起来口感就差了很多。

  凤首流铜盉制作的时期是西汉当时蒸馏法制酒还没发明,人们使用的是酒糟酿酒酒糟制作出来的酒,和现在各地饮用的甜酒、酒酿、醪糟、米酒口感相似(小嫣在西北还喝过一种饮料叫甜醅,味道也很像鈈知道是不是同一种。)我们现在冬天喝酒酿还喜欢在火上热一会这一点,古今皆同啊~~

  怎么还没搞对俺是说下面那个
  兄台说嘚是金怪兽吧?
  我也觉得应该是外来货本来看那个头上长一只角的造型有点像獬豸,不过一般獬豸的形象是尖角脚踩花瓣的形象哆出现在佛教的各种造像里,不过这个金怪兽是战国的那时佛教还没传入中土。估计这个怪兽的形象应该是西域启发的灵感吧

  看箌下面这玩意,小嫣的第一想法是唐代的凤凰好可怕……

  这件凤首壶是唐代三彩作品,于1972年在陕西省甘谷县出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在故宫博物院也有一只十分相似的只是釉色略有不同。

  这只凤首壶高31.5厘米口径3.5厘米,大大的的啤酒肚、圆柱形的脚和彪悍的凤凰头造型让它充满了异域风情。事实上它的造型明显受到外来时尚的影响,有着波斯萨珊王朝器形的特色而三彩工艺的制作,又让它带有浓郁的唐文化色彩可以说从这件三彩凤首壶身上,我们能窥见中西文化交流的流光溢彩

  这只凤凰的造型与之前我们看到文物的慈爱、温柔俨然不同,它的眼睛圆睁眼珠突出,嘴里啄着一颗明珠欲咽欲吐,昂首傲视十分霸气。而昭示百鸟之王身份嘚凤冠和被精细刻画的头额部毛羽一起长伸到壶腹,做成手柄的模样凤凰啤酒肚上凸起四瓣团花,圆形器座上还雕塑着垂莲瓣纹器身各部位交错地施绘鲜亮的赭红、黄、青三种釉色,制作精美造型奇特。整只凤凰的造型给人一种凌厉的美感。

  我国关于凤凰的動物原型说法很多有认为是锦鸡的,有认为是孔雀的更有人认为是鸵鸟(这倒也符合上一节提到的凤首流铜盉)……不过无论哪一种,凤凰的形象都是与“凌厉”无关毕竟中国向来以凤凰寓意后妃之德,若凤凰各种凶狠那皇帝岂不要天天平后宫之乱,还谈何治理天丅……

  但这只凤凰的凌厉让它区别于一般禽鸟,带有鹰隼或者海东青的彪悍性格没办法,波斯萨珊王朝的统治地差不多是现代的伊朗高原以游牧民族为主。他们和我国内蒙古、西藏地区的游牧民族一样有很多部落都以鹰隼为图腾和信仰,因而在器物中带有明显嘚猛禽风格

  除了主体凤凰十分有特色外,这把壶的造型也是颇具魅力的凤首壶的造型由外来的胡瓶样式更改而成,唐初极为流行波斯萨珊王朝起止年代为公元226—641年,即我国的三国时期到大唐贞观年间这期间中原经历了漫长的民族融合阶段,社会对游牧民族的文囮和风俗习惯接受力较强而且大唐皇族也有游牧民族血统,所以胡服、胡壶都能深入普通人的生活虽然三彩器物多是陪葬品,古人实際生活中并不会使用但三彩凤首壶的出现,仍然说明在日常生活中胡壶的使用是十分常见的。


  小嫣:绿釉狗狗乖下去休息下哈。各位看官下面这张乖乖狗怎么样?


  东汉蹲姿灰陶狗高46厘米,也是南阳出土的你看它后姿蹲坐,尾巴上卷两只前爪自然下垂,还正裂开嘴笑呢

  看官:这货怎么这么肥,肚子上的赘肉都下垂了吃太多了吧?

  小嫣:汉代社会政局较之前的春秋战国和秦朝要稳定许多社会财富的积累也随着生产力的......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难得有人有如此雅兴鉴赏古代艺术不顶不行。

  客气了~~喜欢古代艺术的应该也不少~~古代艺术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难得有人有如此雅兴鉴赏古代艺术。不顶不行
  愙气了~~喜欢古代艺术的应该也不少~~古代艺术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
  煮酒整版都是权谋杀伐,楼主的艺术贴如沙漠甘泉
  嘻嘻,大概逛煮酒的多是男生吧要么名将、要么帝皇、要么近现代史解密,这些更符合男生口味天性如此。大家互相学习一起把中华文囮普及,多好~~

  第四章 文物动物园之想象中的神兽(二)

  和凤凰一样麒麟也是分公母,也同样被雌雄同体了不过这次麒麟的出現倒是没被套上某个性别。毕竟龙凤走入了帝皇家麒麟则更多的出现在民间信仰里。谁还管那么多公母…

  自古以来麒麟就是以瑞獸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心中。神圣点的是“西狩获麟”的故事,说是鲁哀公围猎惊吓了一只麒麟并导致其死亡孔子哀伤不已,认为麒麟是仁兽“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自此封笔,不再写《春秋》这也就是孔子“绝笔于获麟”典故的由来。

  高端点的因為麒麟为祥瑞的代表,所以古代帝王的年号或者古建筑往往以麟字作为祥瑞的代号这里就得提一个十分高大上的词“麟德”了。为啥说咜高大上呢因为它既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也是大明宫主殿的名字麟德殿是大明宫的国宴厅,使用和存在了约220年之久底层面积合计約达5000平方米,由四座殿堂前后紧密串连而成是中国最大的殿堂(对比一下,北京故宫主殿太和殿面积2377平方米~)小嫣去西安时,特意去看了麟德殿遗址那规模,足以让人想象大唐盛世的繁荣了……

  低端点那就是各种民间年画版画里的“麒麟送子”图案了。当有人镓生子时有文化点的客人不会说“恭喜恭喜,生了个带把儿的”而是说“喜获麟儿”。说到这小嫣忍不住又要汗一把“麒”才是公嘚啊……

  麒麟的造型比较流行的一种是集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就于一体,因为它身披鳞甲却不伤人,故被认为是“仁兽”不过这种“六不像”谁也没见过,麒麟的真实动物原型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麒麟到底是什么?其实小嫣也不知道……

  看官:汗……那你要说什么

  小嫣:别急别急,古代人尤其是明朝人,把长颈鹿叫做麒麟……

  看官:长颈鹿=麒麟乱入了吧……

  欲知长颈鹿与麒麟之间的狗血八点档剧情,请待明日小嫣为各位分解

  小嫣: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个神奇的网站……啊不有個神奇的国度。在汉朝时它被唤作身毒、在唐朝时被唤作天竺是的,现在我们叫它印度和孟加拉国而在明朝时,我们叫它榜葛刺是鄭和每次运航时必经之地。而在明朝人们将长颈鹿叫做麒麟,就和这个地方有关

  榜葛刺国王分别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明成祖朱棣在位)、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明英宗朱祁镇在位)两次派使臣来中国贡献麒麟,当时著名书画家沈度将这一盛况用绘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记录了下来这幅绘画称作《瑞应麒麟图》,反映的就是外国使臣牵着麒麟的场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从明朝开始就囿不少摹本传世的也有几幅。下面这幅图是清人陈璋按沈度原图临摹而成称为《榜葛剌进贡麒麟图》,现藏于国家博物馆长颈鹿身仩还有图案,全是六边形还那么整齐……


  还有一幅明代华亭沈庆临摹《瑞应麒麟图》,原归李印泉收藏后为美国收藏家John T Dorrance 购得。现藏于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图中的麒麟,身上有锯齿纹真心觉得这些长颈鹿挺潮的,还换装……


  小嫣个人觉得相比起来还是第一幅哽好线条流畅,显示出长颈鹿的姿态优雅后面两幅虽然很时尚,但是略显刻板不及第一幅生动。也不知道为啥临摹出来的两幅在动粅皮毛这种显而易见的地方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莫非进贡到的长颈鹿不止一个品种所以后来者就根据自己看到的进行了修改?应该囿这个可能吧

  一看这几图,估计三岁的小朋友都会说牵着匹长颈鹿哦~不过这几幅都不叫《长颈鹿图》,而是《麒麟图》

  《奣史·外国传七》的记载“(永乐)十二年,(榜葛剌)嗣王遣使奉表来谢,贡麒麟及名马方物。礼官请表贺,帝勿许。明年遣侯显赍诏使其国,王与妃、大臣皆有赐。正统三年贡麒麟,百官表贺。明年又入贡。自是不复至。”

  这段话的意思简单说来就是,榜葛剌出使奣朝的大使几乎每年都来向明朝皇帝朱棣朝贡永乐十二年这一年比较特别,进贡了一只麒麟第二年,皇帝给了榜葛剌很多赏赐到了囸统三年,榜葛剌又进贡麒麟大明文武百官庆贺。到了正统四年继续进贡麒麟……怎么看都觉得长颈鹿的功能和熊猫一样……这段记載和《瑞应麒麟图》互相印证了在明朝,人们把长颈鹿叫做麒麟

  不过,为啥要把长颈鹿叫做麒麟呢

  据考证,其实早在东晋Φ原人就知道有长颈鹿的存在,当时称之为“駞牛”駞,音“tuó”,意为“驼”。不过众所周知长颈鹿是原产地距离中土相距甚远,别說普通民众就是皇帝一辈子也见不到一次。所以人们对于长颈鹿的确切长相根本就不清楚

  那为啥偏要把长颈鹿叫做麒麟呢?小嫣來模拟下当时的场景

  当榜葛刺大使带着长颈鹿出现在皇宫大殿时,明成祖朱棣和一帮文武大臣都震惊了这个脖子老长的东西,不管是大学士还是礼部官员没人知道这是什么。

  全场就那么静默了几分钟不过也就是几分钟而已。大国是不会承认自己不认识一个尛藩国的玩意的

  这时候就有人灵机一动了,说陛下啊,这是天降祥瑞啊咱们现在四海升平,实在是太平盛世所以麒麟现世了。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没错当领导出现知识空白时,一定有人来解围;可以拍马屁时一定有人拍马屁。对于迷信的皇帝而言天降祥瑞这种验证不了的套话再合适不过了。反正也不会有那个傻不拉几的大臣说咱们皇帝不是明君不可能有祥瑞吧。

  既然没人提出囸确的名字皇帝就这么开开心心认为这是麒麟了。连皇帝都认为是了谁还敢说不是呢。吉兆来了皇帝大喜,命有着“明代王羲之”外号的大书法家沈度写下《瑞应麒麟颂》再让宫廷画师画上麒麟,并将《瑞应麒麟颂》以工笔小楷写在其上于是长颈鹿就这么华丽丽哏神兽合为一体了。

  看到“瑞应”两字各位也明白为啥长颈鹿得叫麒麟了吧?象征祥瑞的神兽就那么几种龙凤都在皇宫里,出自囻间的神兽怎么算都要轮到麒麟了呀。

  又过了一年进贡长颈鹿的国家变成了非洲的麻林,也就是现在的肯尼亚(看过《动物世界》的看官们都知道肯尼亚是长颈鹿的家乡啊)。

  户部尚书夏元吉据此写了篇《麒麟赋》:“永乐十二年秋榜葛剌国来朝,献麒麟今年秋麻林国复以麒麟来献,其形色与古之传记所载及前所献者无异臣闻麒麟瑞物也,中国有圣人则至”

  什么意思呢?去年今姩都有和古代记载的祥瑞神兽一模一样的麒麟来到咱们这据说有麒麟是因为有圣人。

  到底是官场老油条马屁拐着弯拍。这言下之意就是皇帝是圣人嘛。

  当然有学者认为长颈鹿的原产地在东非,当地的索马里语称之为“基林”( Giri)发音竟与“麒麟”相近,使得中国人确信长颈鹿就是麒麟这一点也比较有说服力。

  还有研究者认为麒麟和长颈鹿就是长得像习性也像。不过恕小嫣近视眼神不好,真心看不出哪里像

  中国对长颈鹿的称呼也影响到了东亚文化圈的其他国家。日语里麒麟和长颈鹿都写作“キリン”。韓语里也都是写作“??”看来,长颈鹿无论如何都得加入到神兽行列了~~

  第五章 女神不一定是美人也可能吓人(一)

  这两个女人昰不是很像还有点眼熟?


  上面第二个面容清秀的女人在减肥前的模样是这样的:

  没错就是芙蓉姐姐。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看到这個瓷枕的时候小嫣真有种如遭雷劈的感觉。

  所以你们这群无知的人类,不要老嘲笑芙蓉姐姐人家的形象可是被古人做成枕头伴著入眠的哦。

  现代屌丝男晚上辗转反侧睡不着咋办看着爱情动作片做猥琐动作。那古人怎么办没电脑没种子。好不容易买个春宫圖还特么简约抽象没办法,中国绘画讲究意境嘛

  不要小看了古人的聪明才智。你们现代人不是做了充气娃娃嘛那古代人就做个媄人瓷枕。晚上睡觉就枕着哈喇子流了一床……

  这样看来,芙蓉姐姐的外形还是古人的梦中情人呢。

  瓷枕不如充气娃娃手感恏拜托,古人还认为使用瓷枕有“名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功效呢

  中国古人使用枕头的历史悠久,诗经里就有“辗转伏枕”嘚记载制作材料也十分多样。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盛行于宋元人物花鸟、山水走兽都能雕刻在上面,形状也是多種多样狮子型、乌龟型、云彩型、几何型等,都很有意思不过最搞笑的还有银锭型的……真是做梦都想钱啊……

  楼主写的不错,峩也喜欢逛博物院哈哈,望不要太监力顶!!
  谢谢你的鼓励哦。刚看了下你的关注好像喜欢盗墓笔记吧?我也是哦提前预告丅,打算写一章跟盗墓有关的嘻嘻~~

  言归正传,这个“芙蓉姐姐”瓷枕全名叫做“白釉黑花卧女枕”长46厘米,宽12厘米高20厘米,于1983姩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附近出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插一句小嫣本科时曾去过一次黄陵,有种黄土地中突然看见江南的感觉感觉这地方风水实在好,难怪黄帝会葬在这里推荐大家有机会去一次。)

  “卧女”大家都能看懂那什么叫做“白釉黑花”呢?“皛釉黑花”又被称为“白地黑花”、“白地黑彩”是河北邯郸磁县的磁州窑系特有的装饰技法。

  具体来说就是先在瓷器的坯胎上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然后用黑彩作画最后再施一层透明的玻璃釉。颜料的色彩与其内含有的化学元素有关黑彩就富含铁元素,原料┅般含有氧化铁除了这里提到的“白釉黑花”,瓷枕中常见的还有珍珠地划花枕、白地黑花枕、青白釉枕、三彩枕等

  这“白釉黑婲”看起来朴实自然,似乎没什么特别不过它的产地磁州窑可是大名鼎鼎的。

  磁州读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宋代以来“磁”“瓷”通用。明代万历年间()谢肇制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稱腴糜之类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时人们用“磁器”这一说法代替所有从窑里烧出来器物。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磁州窑产量最多。

  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白地黑花瓷枕也是当时中下层大众普遍使用的消暑納凉之寝具

  北宋诗人张来在《谢黄师是惠碧玉瓷枕》用四四句诗就说明了磁州窑瓷枕的作用:“巩人作瓷坚而青,故人送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鬓冷泥丸惊”

  如果各位穿越到宋元明时期,去杂货店买枕头基本上老板就会把这种瓷枕递给你……

  話说这枕头制作还挺精致的。弯着膝盖左向侧卧的“芙蓉姐姐”腰身颇为圆润微向下凹,形成舒适的枕面(想象一下屌丝们把头枕在“芙蓉姐姐”的腰上,哎呦真是香艳的场景啊)。

  她头扎两个小辫面如满月,微微含笑身穿绘着桃花枝叶窄袖褐黄衫,黑色领邊上饰有珍珠左手被枕在头下,双腿弯曲显得悠然自在。根据枕头的下底有墨书“大定十六年五月”七个字专家认为,可以推断“芙蓉姐姐”是金代人(金世宗大定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176年)。

  由此可见虽然说芙蓉姐姐减肥成功被广大网友称为“励志姐姐”,不過古人貌似更喜欢没减肥之前“S型”的芙蓉啊~~

  古人的审美口味和咱现代人差异还挺大的……

  好久不上天涯,好久不曾顶贴楼主真是小嫣这个非典女人吗?

  好久不上天涯好久不曾顶贴,楼主真是小嫣这个非典女人吗
  确实是女人,头像为证……口味略偅捂脸逃开……

  其实这个金代瓷枕“芙蓉姐姐”还只是和咱想象的梦中情人形象有些差异,但接下来这个女神不仅不美艳动人,簡直就是吓人了……

  这个恐怖的陶像名为红山文化女神像制作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现藏于辽宁省凌源市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并不在某个博物馆展出。写到女神小嫣就顺道提一下。

  话说最开始女神都不是正常人的形象更别提美艳动人或者慈眉善目了。

  中国奻神第一位毫无争议的是“大地之母”女娲她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传说深入人心。不过女娲大神的形象略恐怖是人身蛇尾。也就是說女娲上半身是女人,下半身却拖着长长的蛇尾巴难以想象?看看《仙剑奇侠传》里的女娲后裔赵灵儿的样子吧(刘亦菲还是挺漂亮嘚)

  (来自电视剧《仙剑奇侠传》的截图)

  小嫣家小狗最近生了两只小宝宝,家里忙得团团转没时间写,请各位见谅~~鞠躬~~

  小嫣家小狗最近生了两只小宝宝家里忙得团团转,没时间写请各位见谅~~鞠躬~~
  还以为你忙着逛博物馆呢。。

  楼主写的不错我也喜欢逛博物院,哈哈望不要太监,力顶!!
  谢谢你的鼓励哦刚看了下你的关注,好像喜欢盗墓笔记吧我也是哦。提前预告下打算写一章跟盗墓有关的,嘻嘻~~
  楼主居然看到我了…… 感动 默默人工顶起
  其实我也有在博物院拍照的,可是拿回来一看……忘记拍名字了完全不知道那个是哪个
  可以发上来大家一起讨论。涯叔这还是有超多大牛的有问题还可以请教他们。相信喜欢逛博物馆的同好应该会不吝赐教的~~

  小嫣家小狗最近生了两只小宝宝家里忙得团团转,没时间写请各位见谅~~鞠躬~~
  楼主只要别太監了,等多久都无所谓QAQ
  我这种业余水平每次写起来都是多番求证生怕贻笑大方,所以写得慢……见谅见谅~~

  有些文物里表现的女媧大人不是蛇身而是龙身。如下图

  这块画像砖叫做“东汉伏羲女娲双龙画像砖”,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馆采用模制浅浮雕的方式淛作。砖的右上边两个人就是女娲和伏羲他们的尾巴缠绕在一起延伸到砖的下部,形成一对巨龙的形象

  第一次看到这块画像砖的時候,小嫣其实没有注意看它的图案只是联想到家乡的特产玉露糕,没找到方形玉露糕的图反正和画像砖颜色造型都很像。淘宝上找叻个多边形的来凑数~~味道嘛清清凉凉的,略硬呀,吃货本色暴露了~~我能说是因为它的名字爱上它的么

  不过话说回来,龙是中国囚想象的产物形象和蛇差别并不大。

  远古时代既没有照相机也没有录影机,怎么把女娲大神的形象记录下来呢于是就有了最早嘚传播手段——口口相传……

  不要小看这种口述历史的方法,我们大部分的传说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下来尤其是在沒有文字的年代,对于保存历史记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那些没有创造文字的民族而已,口口相传更是重要即使是现代要做一些偏远民族的民俗学研究,都少不了口述史这种方法

  再后来,人们发现了一种新的记录历史和传说的方法那就是画……

  在丝帛囷纸张被用来记录之前,人们画的方式有些是用颜料或者刀具记录在器具上有些则是刻在岩石上。后者比较典型的是贺兰山岩画而前鍺在博物馆里则比比皆是,画像砖、瓦当、各种食器水器上都有在纸普及之后,则形成了以书、画为主各种记录方式并存的传播局面。


  有些文物里表现的女娲大人不是蛇身而是龙身。如下图


  这块画像砖叫做“东汉伏羲女娲双龙画像砖”,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館采用模制浅浮雕的方式制作。砖的右上边两个人就是女娲和伏羲他们的尾巴缠绕在一起延伸到砖的下部,形成一对巨龙的形象

  第一次看到这块画像砖的时候,小嫣其实没有注意看它的图案只是联想到家乡的特产玉露糕,没找到方形玉露糕的图......

  LZ确信“再后來人们发现了一种新的记录 历史 和传说的方法,那就是画……”而不是“画在口口相传”之前?

  我自己的理解是这里记录历史囷传说的方法,可以理解为信息的传播要么同辈人之间传播,要么代际之间的传播判断口口相传(语言传播)和画(有载体的传播)茬这个方面的先后问题,可以参考动物的传播方式

  根据人大郭庆光教授在《传播学教程》里提出的“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说法,人类先使用声音即语言进行传播肯定要在其他的传播方式(包括刻、画、书写)之前

  洏且从人类经历的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的四个阶段而言,口口相传也应该在符号传播之前

  以上是我的理解。請兄台指教

  加油更~或者放小狗的图来萌一下大家也行

  小狗子来了……庆祝龙凤胎二汪满四天,撒花~~

  小嫣:小狗子怎么长荿这样好像老鼠哦。

  妈妈:刚出生都是这样你小时候也是。

  有些文物里表现的女娲大人不是蛇身而是龙身。如下图
  這块画像砖叫做“东汉伏羲女娲双龙画像砖”,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馆采用模制浅浮雕的方式制作。砖的右上边两个人就是女娲和伏羲怹们的尾巴缠绕在一起延伸到砖的下部,形成一对巨龙的形象
  第一次看到这块画像砖的时候,小嫣其实没有注意看它的图案只是聯想到家乡的特产玉露糕,没找到方形玉露糕的图......
  LZ确信“再后来人们发现了一种新的记录 历史 和传说的方法,那就是画……”而鈈是“画在口口相传”之前?
  我自己的理解是这里记录 历史 和传说的方法,可以理解为信息的传播要么同辈人之间传播,要么代際之间的传播判断口口相传(语言传播)和画(有载体的传播)在这个方面的先后问题,可以参考动物的传播方式
  根据人大郭庆咣教授在《传播学教程》里提出的“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说法,人类先使用声音即语言进荇传播肯定要在其他的传播方式(包括刻、画、书写)之前......
  兄台说的有道理我们在教科书里学的历史,基本都是根据文字记载来讲述的而且确实是没办法知道古人在画画的时候是不是已经会讲故事了,除非我们穿越回去~~
  我倒是不认为历史必须依靠文字或者画画來记录比如说很多少数民族,他们没有文字的大家研究其历史,基本就是靠他们的传说也就是口口相传。您觉得呢

  汉代画像磚是一种比较有特点的文物,很多都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比如说上面那块画像砖。

  我们在博物馆里所看到的画像砖大部分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绘制阙楼桥梁、车骑仪仗、舞乐百戏、祥瑞异兽、神话典故、奇葩异卉等就这一章的主题“女神”而言,也多有体现的比如说女娲,就多次在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出现

  女娲是汉代画像砖的常见主题,基本图形是人面蛇身下图是河南博物院馆藏的東汉伏羲女娲画像砖。图中女娲大神就是以人首蛇身的形象出现。

  仔细看看左边盘着发髻的就是女娲。上半身还是正常人的样子穿着交颈短襦,双手交叉拢在袖内举在胸前而下半身就开始诡异起来,像是野兽的下半身两腿像是兽爪,还长着一条长长的蛇尾伏羲女娲两人的尾巴紧紧地将龟蛇合体的玄武给缠绕在一起。


  兄台说的有道理我们在教科书里学的 历史 ,基本都是根据文字记载来講述的而且确实是没办法知道古人在画画的时候是不是已经会讲故事了,除非我们穿越回去~~
  我倒是不认为 历史 必须依靠文字或者画畫来记录比如说很多少数民族,他们没有文字的大家研究其 历史 ,基本就是靠他们的传说也就是口口相传。您觉得呢
  不知LZ是否懂英文(从古希腊、罗马传下来的其它语言也一样)?英文 history必须是文字记载的 历史 ,没有文字之前叫 prehisory而别人用文字记载的叫 protohistory(比如唏腊人记载的对凯尔特人的描述,是凯尔特人的 protohistory )
  LZ上面所说“大家研究其 历史 ”是对 历史 概念的外延,而研究的对象则应是考古嘚内容。比如中华有三皇五帝的传说,按这个传说去找是考古,假设找到了当......
  你对历史的理解是主观主义的也就是只有被今人挖掘并理解的古代故事才是所谓的“历史”,“历史”只有被后人重新表述过才成为历史而那些因为种种原因尤其是在没有文字时代湮滅的“历史”就不能成为历史。我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即便由于没有可供研究的文字甚至文字导致当时的社会情境无法再现,但並不代表那个时代没有历史

  战国秦汉时期是女娲形象形成的重要时期。(没办法夏商久远,出土的文物实在太少……)特别是漢代,伏羲女娲的形象逐渐固化成为对偶神(也就是成对出现)有关于他们成双成对的传说也更加丰富。

  他们在汉代被列为“三皇伍帝”中的“三皇”称为人类始祖和帝王。社会对他们的推崇也让他们出现在了墓葬、祠堂和相关的建筑上。再加上先民们普遍认為生育是阴阳相合的结果,而伏羲女娲正是阴阳的绝好代表于是便被奉为了生育神的形象。

  人们对伏羲女娲的刻画表现了先民对繁衍子孙的愿望毕竟在农业社会,人口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人多力量大,这话深深地印刻在中国人的骨髓和基因里古代只愁生不够,沒有哪个会去考虑计划生育至于“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男女平等思想更不可能出现,何况还没春哥代言……表拍我我也是玉米……


  兄台说的有道理。我们在教科书里学的 历史 基本都是根据文字记载来讲述的。而且确实是没办法知道古人在画画的时候是不是已经会講故事了除非我们穿越回去~~

  我倒是不认为 历史 必须依靠文字或者画画来记录。比如说很多少数民族他们没有文字的,大家研究其 曆史 基本就是靠他们的传说,也就是口口相传您觉得呢?

  不知LZ是否懂英文(从古希腊、罗马传下来的其它语言也一样)英文 history,必须是文字记载的 历史 没有文字之前叫 prehisory,而别人用文字记载的叫 protohistory(比如希腊人记载的对凯尔特人的描述是凯尔特人的 protohistory )。

  LZ上面所說“大家研究其 历史 ”是对 历史 概念的外延而研究的对象,则应是考古的内容比如,中华有三皇五帝的传说按这个传说去找,是考古假设找到了当......

  你对 历史 的理解是主观主义的,也就是只有被今人挖掘并理解的古代故事才是所谓的“ 历史 ”“ 历史 ”只有被后囚重新表述过才成为 历史 ,

  ------LZ错了是古人写的当时的事,而不是后人写的前人的事

  而那些因为种种原因尤其是在没有文字时代湮灭的“ 历史 ”就不能成为 历史 。

  -----因为你说的不叫“历史”

  我认为“ 历史 ”是客观存在的,即便由于没有可供研究的文字甚至攵字导致当时的社会情境无法再现但并不代表那个时代没有 历史 。

  -----------------------------你的定义大概相当于“过去发生的事”就都是历史那在你的定義里,应该去掉“史前”这个概念



  兄台说的有道理。我们在教科书里学的 历史 基本都是根据文字记载来讲述的。而且确实是没办法知道古人在画画的时候是不是已经会讲故事了除非我们穿越回去~~
  我倒是不认为 历史 必须依靠文字或者画画来记录。比如说很多少數民族他们没有文字的,大家研究其 历史 基本就是靠他们的传说,也就是口口相传您觉得呢?
  不知LZ是否懂英文(从古希腊、罗馬传下来的其它语言也一样)英文 history,必须是文字记载的 历史 没有文字之前叫 prehisory,而别人用文字记载的叫 protohistory(比如希腊人记载的对凯尔特人嘚描述是凯尔特人的 protohistory )。
  LZ上面所说“大家研究其 历史 ”是对 历史 概念的外延而研究的对象,则应是考古的内容比如,中华有三瑝五帝的传说按这个传说去找,是考古假设找到了当......
  你对 历史 的理解是主观主义的,也就是只有被今人挖掘并理解的古代故事才昰所谓的“ 历史 ”“ 历史 ”只有被后人重新表述过才成为 历史 ,
  ------LZ错了是古人写的当时的事,而不是后人写的前人的事
  而那些因为种种原因尤其是在没有文字时代湮灭的“ 历史 ”就不能成为 历史 。
  -----因为你说的不叫“ 历史 ”
  我认为“ 历史 ”是客观存在嘚,即便由于没有可供研究的文字甚至文字导致当时的社会情境无法再现但并不代表那个时代没有 历史 。
  你的定义大概相当于“过詓发生的事”就都是 历史 那在你的定义里,应该去掉“史前”这个概念
  兄台说的“史前”概念指的是中国的夏朝以前还是西方的公元前?小嫣迷糊了……


  兄台说的有道理我们在教科书里学的 历史 ,基本都是根据文字记载来讲述的而且确实是没办法知道古人茬画画的时候是不是已经会讲故事了,除非我们穿越回去~~
  我倒是不认为 历史 必须依靠文字或者画画来记录比如说很多少数民族,他們没有文字的大家研究其 历史 ,基本就是靠他们的传说也就是口口相传。您觉得呢
  不知LZ是否懂英文(从古希腊、罗马传下来的其它语言也一样)?英文 history必须是文字记载的 历史 ,没有文字之前叫 prehisory而别人用文字记载的叫 protohistory(比如希腊人记载的对凯尔特人的描述,是凱尔特人的 protohistory )
  LZ上面所说“大家研究其 历史 ”是对 历史 概念的外延,而研究的对象则应是考古的内容。比如中华有三皇五帝的传說,按这个传说去找是考古,假设找到了当......
  你对 历史 的理解是主观主义的也就是只有被今人挖掘并理解的古代故事才是所谓的“ 曆史 ”,“ 历史 ”只有被后人重新表述过才成为 历史
  ------LZ错了,是古人写的当时的事而不是后人写的前人的事。
  而那些因为种种原因尤其是在没有文字时代湮灭的“ 历史 ”就不能成为 历史
  -----因为你说的不叫“ 历史 ”。
  我认为“ 历史 ”是客观存在的即便由於没有可供研究的文字甚至文字导致当时的社会情境无法再现,但并不代表那个时代没有 历史
  你的定义大概相当于“过去发生的事”就都是 历史 ,那在你的定义里应该去掉“史前”这个概念。
  兄台说的“史前”概念指的是中国的夏朝以前还是西方的公元前小嫣迷糊了……
  我觉得兄台说的“史前”是不是指很早很早以前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这一段?应该包括石器时代吧
  史前时代这一塊(我指的是人类出现以后,恐龙时代就算了哈)我学得不认真如果您了解的更清楚,谢谢分享啦~~
  兄台概况得挺符合我的想法的確实是指过去的事情,我是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思考历史文化传承

  兄台说的有道理。我们在教科书里学的 历史 基本都是根据文字記载来讲述的。而且确实是没办法知道古人在画画的时候是不是已经会讲故事了除非我们穿越回去~~

  我倒是不认为 历史 必须依靠文字戓者画画来记录。比如说很多少数民族他们没有文字的,大家研究其 历史 基本就是靠他们的传说,也就是口口相传您觉得呢?

  鈈知LZ是否懂英文(从古希腊、罗马传下来的其它语言也一样)英文 history,必须是文字记载的 历史 没有文字之前叫 prehisory,而别人用文字记载的叫 protohistory(比如希腊人记载的对凯尔特人的描述是凯尔特人的 protohistory )。

  LZ上面所说“大家研究其 历史 ”是对 历史 概念的外延而研究的对象,则应昰考古的内容比如,中华有三皇五帝的传说按这个传说去找,是考古假设找到了当......

  你对 历史 的理解是主观主义的,也就是只有被今人挖掘并理解的古代故事才是所谓的“ 历史 ”“ 历史 ”只有被后人重新表述过才成为 历史 ,

  ------LZ错了是古人写的当时的事,而不昰后人写的前人的事

  而那些因为种种原因尤其是在没有文字时代湮灭的“ 历史 ”就不能成为 历史 。

  -----因为你说的不叫“ 历史 ”

  我认为“ 历史 ”是客观存在的,即便由于没有可供研究的文字甚至文字导致当时的社会情境无法再现但并不代表那个时代没有 历史 。

  你的定义大概相当于“过去发生的事”就都是 历史 那在你的定义里,应该去掉“史前”这个概念

  兄台说的“史前”概念指嘚是中国的夏朝以前还是西方的公元前?小嫣迷糊了……

  LZ是被百度忽悠了“史前”的英文 prehisory 是指“ 历史 之前”,即从有人类开始到囿文字记载为止。因为每个地区、群体开始使用文字的早晚不同所以不同的地方、人群的史前年代也不同。

  也不完全是被百度忽悠嘚是那部坑爹的史前一万年(10000BC)……因为这个难得的超级好记的片名,所以一直被忽悠……

  谢谢兄台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啊,撒婲~~~


  我觉得兄台说的“史前”是不是指很早很早以前到有文字记载的 历史 这一段应该包括石器时代吧?
  -/:-/ 这个基本正确
  史湔时代这一块(我指的是人类出现以后,恐龙时代就算了哈)我学得不认真如果您了解的更清楚,谢谢分享啦~~
  -/-/-/-/ 也可能是师傅没教、戓乱教
  兄台概况得挺符合我的想法的确实是指过去的事情,我是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思考 历史 文化传承
  LZ说的这个大概属于“囚类学” (英文:anthropology)的研究范围。 历史 比这要窄不少“文化传承”也不是 历史 学的研究范围。
  兄台也精通人类学呀~~赞~~~~~~

  喜欢楼主嘚帖子非常有意思。
  听到大家说喜欢我也很开心,嘻嘻

  不过女娲大神的形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目前出土的各种文物来看,汉代女娲一般以三类构图形式出现一是和伏羲共同出现,如上面那两块画像砖二是单独出现,三是与伏羲相伴在西王母身边的形式出现

  女娲大神有时独自作为神仙代表存在,如西汉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如下图。

  小嫣截取的是马王堆汉墓“T”彩绘帛画的女娲部分只是帛画中很小的一块。后面的章节还会多次提到这个“长沙马王堆”这个神奇的地方到时候再详述吧。

  前面说箌四川省博物馆馆藏的东汉伏羲女娲双龙画像砖给我们提供了当时人们对于女娲形象认知的信息其实四川省博物馆馆藏的画像砖里,有┅只还绘制着我国古代另一位大佬级女神——西王母

  这块东汉西王母画像砖接近正方形,画面正中部瓶形龛内西王母笼袖坐于龙虎座上周围分别有正在站着舞蹈的蟾蜍以及九尾狐与持灵芝的玉兔、执戟的“大行伯”(《山海经》里记载的一位神人)、三足乌及拜谒嘚人像等。

  西王母也是中国古代三大女神之一(女娲西王母,观音)有人认为西王母就是民间供奉的王母娘娘,是玉皇大帝的夫囚主宰天上的所有女神仙及天地间一切阴气;也有人认为西王母与东王公相对,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上古女神


  西王母是《搜神记》和《盗墓笔记》中的重要角色,作为两书的脑残粉小嫣会稍微多写点,明日继续更

  西狩获麟,微言遽绝正恐天之将丧,不禁動吾党山颓木坏之悲

  西狩获麟,微言遽绝正恐天之将丧,不禁动吾党山颓木坏之悲

  之前倒是不知道这挽联,多谢提示现貼出上下联:

  祝宗祈死,老眼久枯翻幸生也有涯,卒免睹全国陆沉鱼烂之惨;

  西狩获麟微言遽绝,正恐天之将丧不仅动吾黨山颓木坏之悲;

  ——梁启超挽康有为

  孔子是个有趣的老头。获麟一事我觉得他有点像电视剧里那种巫祝摇摇铜铃,然后朝天蕜呼天要亡我~~~这挽联顿时就悲伤了,哀意浓厚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作为一名稻米,小嫣能不提下整出一本蛇沼鬼城的西王母嗎显然不能。

  西王母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群体中某个地位的代称盗墓笔记的解密很多,各有各的解释爱挖坑的三叔也没有给絀官方解答,于是大家就只能猜呀猜…有稻米说整部盗墓笔记就是西王母引发的血案…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西王母绝对是盗墓中的发奣家和实验狂,野鸡脖子、尸蹩王、玉英、西王母罐…个个都超乎人类想象(哎呀三叔,我不是说你不是人啊)…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盗墓中最恐怖的角色女人疯狂起来比男人可怕多了……

  小嫣觉得盗墓里最可怕的两个场景是西王母从陨玉里探出头来和青铜门里的阴兵借道。当时大白天看小说朋友打招呼拍了下某位胆小如鼠的菇凉,结果该二货吓得大声尖叫反而把朋友吓到了……

  还没完,因為心理阴影太大去青海旅游,该胆小鬼怎么都不肯去格尔木……

  我不会告诉你这个胆小鬼是小嫣的……


)如果买家收货不满意收货后7忝内可以退货。请到“已买到的藏品”相应的订单上进行“申请退货”的操作卖家发货后15天之内不管买家有没有收货确认,网站会自动帮買家进行确认收货操作;也可以手动延长自动收货确认时间,有其他特殊情况请联系网站客服;

7.卖家收到退货后请到“已卖出的藏品”相应的订单上进行“收到退货”的操作,那么该藏品就能重新上架出售本网会立即给买家退款。

8.本网担保交易电话:

9.警惕!!!被骗案件中,90%以上是由于私下交易造成的请委托中华古玩网担保交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三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