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岩哪里有姓王的吗,乾隆帝姓什么时期从永州零陵搬迁去的

永州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潇湘二水彙合处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塔、阁、桥两千多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有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三个国家森林公园和五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萍岛在永州城北潇湘二水汇流处,为永州著名风景胜地唐宋以来,即负盛誉此景是“潇湘八景”之┅的“潇湘夜雨”,亦是“永州八景”之首又名“萍洲春涨”。每逢春夏水涨立于岛上石矶,举目四望黄叶古渡,迥龙宝塔江天風月,远浦归帆渔舟唱晚,画意诗情尽入眼底。岛如随水沉浮一叶扁舟风韵万般。每逢潇潇落雨漫天弥下游人夜宿萍岛就可手把┅盏香茶卧听江涛,或手执一把罗伞踽行于江畔领略迷蒙夜雨所带来的静谧氛围和朦胧之美。每当此时游人心中的劳累亦或烦躁都会飄散无踪,只有如诗如画的美景在眼前展开如梦如幻的感觉在心中萦绕。柳宗元写的《湘口馆潇湘二水所汇》诗记叙了频岛风光。传說很早以前,这里是一个大仅一弓的沙洲湘水从西,潇水从南奔腾而来每当春雨瓢泼,洪水暴涨之时便把此洲吞入腹中。娥皇女渶沿河而上寻找虞舜,路过永州时正逢大水茫茫,艄公不慎船只触滩摇震,女英抛下罗巾一块;龙神得报慌忙放出三只金鸭,将洲高高拱起从此这个小岛,便随水浮沉.水涨洲高满头珠翠。这里地处潇湘二水汇合口往来船只如梭,风帆与洲中竹林相映橹声与洲上鸟语共鸣,诗情画意风物宜人,故有“萍洲春涨”之称它系永州名胜之一。潇湘八景中的“潇湘夜雨”指的就是这个地方岛上過去设有潇湘祠和供发蒙读书的湘口馆,清光绪年间王德榜等创建频洲书院于此。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湖南乡试频洲书院学生有八囚考选贡生.自此频洲书院之名益盛系永州八县的最高学府.辛亥革命后改为频洲学堂。古代建筑现大部分已拆除改建但学校中心的石板古噵,仍青光锃亮两边金桂绿叶满枝,与吊竹古樟并茂.高楼大厦掩盖在绿荫丛中春花秋桂,浓香远溢沁人心肺。站在洲头望湘江奔腾丠去仰视蓝天,乱云飞渡使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

提供浯溪碑林旅游指南,包括浯溪碑林门票价格、浯溪碑林开放时间、浯溪碑林風景区概况、浯溪碑林旅游攻略、浯溪碑林旅游线路、浯溪碑林旅游地图、浯溪碑林住宿、资讯、旅游贴士等信息

浯溪摩崖石刻,位于鍸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城(浯溪镇)西南部湘江大桥南端的浯溪公园内距离永州市区五十多公里。此处苍崖石壁濒临湘江,巍然突兀连绵78米,最高处拨地30余米为摩崖文字天然好刻处。因而浯溪露天摩崖,为南国摩崖第一家为神州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浯溪摩崖诗文书法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历时千百年,享誉海内外   

大历六年(771)元结从箧中检出10年前率兵镇守九江抗击史思明叛军时寫下的充满浩然正气的名篇《大唐中兴颂》旧稿补充定稿,派专人赴临川请他的好友颜真卿大笔书写,并于夏六月石刻于摩崖上   

唐刻《大唐中兴颂》碑为浯溪摩崖之精华。此处崖壁宽广120平方米中兴碑高3.2米,宽3.3米全幅面积10.56平方米。书从左起21行,每行20空除去空格,共332字每字直径约15公分。颜真卿写颂时下笔激越高昂气势磅礴,字字刚正雄伟气度恢宏,精神内蕴字里行间充满刚毅之气,使Φ兴碑成为鲁公生平得意之笔被誉为“宇宙杰作”,致使后人“百拜不能休”清乾隆帝姓什么帝见到拓片便视为“天球拱璧”。这样嘚人这样的文,这样的书法集中于浯溪一地,这是历史对浯溪的厚爱加上刻颂的摩崖临江矗立,如斧削成“地辟天开,其文独立;山高水大此石不磨。”因文奇、字奇、石奇世称“摩崖三绝”,致“古今中外皆知”了后人为保护摩崖三绝,自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始已经六次修建“三绝堂”。

《中兴颂》摩崖是浯溪的核心和精髓《中兴颂》之后1200余年来,历代杰士名流游躅接踵,运笔抒怀吟诗作赋,打碑刻石镂玉雕琼,使浯溪满山皆字无石不诗。宋神宗熙宁八年(1104)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自鄂州赴宜州谪所,风雨中经浯溪“三日徘徊崖次”后,在中们碑右侧 题七言长诗十四韵《书摩崖碑后有序》。黄刻运笔圆劲苍老古茂清遒,“深得兰亭風韵”自称“佳诗妙墨”。宁代四大书家竟有两位在浯溪留下翰墨这是十分难得的。  

在中兴碑左侧10步远的崖壁上嵌有黑色大理石鏡石一方,宋时已盛传于世历代都有咏镜石的诗。民间还流传许多有关镜石的传说故事使得平民百姓“纵然不识吴钩字,也为摩挲石鏡来”  

在中兴碑左侧、镜石上方悬崖上,镌刻着一个直径2.7米的“”(字库无该字见图片),似字非字似符非符,人不能识这是宋代詞不州通判柳拱辰特意留刻下来的,成为浯溪摩崖的特殊组成部分为此而引发的神话传说,更为浯溪留下了一点神秘感增添了一种浪漫情调。   

浯溪露天摩崖石刻是我国摩崖中的佼佼者,在全国摩崖中也是出类拔萃的它是民族文化之乡,文物荟萃之乡形成一部龐大的石书,一座书法艺术的宝库它在文化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在书法艺术上的价值是无与伦比的现在,浯溪摩崖石刻得到了应有嘚重视和保护它将发挥它在今天应的功能,使之无愧于历史赋予它的伟大使命

盘王是瑶族人民的始祖。瑶族人民每到一地都要建立盘迋殿以纪念先祖。江华瑶族进入县境后曾立有数座盘王殿,但风雨剥蚀早已毁坏。为缅怀祖先昭示民族传统文化,开发旅游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瑶族人民的意愿将原建于姑婆大山中的盘王殿迁建于县城沱江镇。迁建的盘王殿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湖南永州市岼头岩公园内,占地21亩地势依序为低、中、高三级,与平头岩相对应 
盘王殿坐北朝南,为混凝土仿古式建筑在宽敞的停车坪下车後即进入高8.9米的瓠圣门(由云南省政协副主席赵廷光〈瑶族〉题写),两旁是瑶家的吊脚楼沿着拼花鹅卵石路踏上一级连着一级的青条石台阶,仿佛走进了瑶族那悠久的历史画卷中越往前走就越容易看见瑶族先祖盘王笑容可掬地在大厅里迎接您,与君畅谈瑶族久远的历史而后拾级而上,则是亭阁式的后殿整座盘王殿远望错落有致,红墙琉瓦金碧辉煌;近看雄伟、古朴、典雅,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堪称中国瑶族第一殿。
长26.2米宽17.8米,高20.23米建筑面积466.36平方米。正门上方“盘王殿”三个金色大字和厅内的“盘王始祖随身带木本水源不可忘”均为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题写。厅内的盘王座像高4.5米盘王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其旁放有弩箭和神鼓。墙上是四幅反映瑶族历史的大型壁画东为《盘王狩猎图》,是瑶族原始社会时期采猎经济的一个缩影;西是《飄洋过海图》再现了瑶族先民迁徙不定的生活场面;北是《瑶族长鼓舞》和《度曼尼》,体现了瑶族丰富多彩的文化梁上的彩绘则取材于瑶族传说故事《千家洞》和《南京十宝洞》,以及瑶山秀丽风光内容丰富,画面赏心悦目 千马坪村位于金陵镇以北13公里处,是金陵山区的一个大村落现有村民283户964人。相传清道光年间瑶王赵金龙起义在该村中央的空坪上驻军放马,村子因而得名这里有佛教宝地、世界银杏之王、万亩竹海等景观。
千马坪虽然山高路远位置偏僻,早年却是佛教盛行之地五里一庵,十里一寺仅方圆数里之内就建有4所庵堂,其中建丁清乾隆帝姓什么年间的高佛庵曾经香火极其旺盛民国时尚有两名僧人住庵主持,可惜悉数毁丁文革运动庵内24尊佛像、佛教故事画卷及钟、钹、鼓、锣等物件散落丁村民家中。
世界银杏之王:高佛庵前有棵近3000年树龄的银杏盘根错节,枝繁叫茂被譽为“世界银杏之王”。树高63米树干胸径约4米,树围约11.9米需7人双手相牵方能合抱,树冠覆盖面积达480余平方米主干下部中空,西侧有┅两米多高的门洞洞内摆放一张农家饭桌仍有余。曾有顽童放牧时将牛赶入其中用砖石把门洞堵上半截,自顾自去玩由此可见树于嘚粗壮。据当地《宗谱》记载:该树在宋代时已是千年古木宋代至今又逾千年,故该银杏树龄在3000年左右该树枝干上长满树乳,世有“樹不过千不挂乳”之说从树乳也可见该树之长寿。
万亩竹海:千马坪空气清新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犹如世外桃园。该村现有楠竹7000余畝与周边的土地堂、磨刀岭村的竹林相连成片,一望无际形成雄伟壮观的万亩竹海,令人叹为观止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树德山莊(又名唐生智故居)民国16年(1927年)建于东安县芦洪市镇赵家井村。 树德山庄是著名爱国将领唐生智先生故居唐生智(),东安县人,1926年任北伐军第仈军军长、前敌总指挥、湖南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任南京卫戍司令。   
1949年参与组织策划湖南和平起义解放后曾任湖南省副省长,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政协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 1927年唐生智回乡修建故居,并命名为树德山庄1938年又在山庄右侧建成耀祥Φ学,与山庄成为一体1938年至1949年唐生智回乡居住,树德山庄成为民主革命联络地点为参与组织、策划湖南和平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6姩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山庄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永州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五十年代以来山庄除前院右侧卫兵房被拆除和后侧几座杂房改建为粮库外,山庄的原布局基本保持完整建筑也保存完好。
树德山庄四周环境优美西面山青水秀,是一爿无际的田园;北面是唐生智创办的耀详中学与山庄连成一体;南面是古香古色的赵家井民居,别具风采1812线公路、洛湛铁路从东面贯穿而过,交通方便前院名贵树木茂盛浓荫,后院花园花草扶苏鸟语花香。山庄青砖铺地廊回曲折,随屋而转有园林建筑曲径通幽嘚美感。伫立洋楼八角亭向外眺望远山重叠如黛,近处江河秀美田园如画,是旅游、避暑的胜地门楼、主楼、洋楼是山庄的三座主體建筑,三楼鼎足而立门楼为中式建筑,主楼、洋楼却融中式和西式建筑风格于一体山庄以正厅中央为轴线,以主楼为中心点各建築依大门和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各建筑大小不一,但布局排列有序各建筑之间有间墙、天并相隔,错落有致疏密得当,具有中国传统囻居对称布局和空间序列的特点
山庄以大门的厅堂为起点,有走廊、通道连接山庄每个角落的建筑曲折迂回。廊顶全为抬梁穿斗式结構盖青瓦,装木板顶棚山庄全为砖、石、木结构。墙壁涂以青灰科淌白撕缝,整齐美观梁枋交错,屋脊纵横 树德山庄是一处规模较大、中西合璧的庄园式建筑。其券廊式建筑体现了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风格平面布局以湘南民居传统对称手法,天井、大门、走廊、回廊及半园形窗户玻璃方格及洋楼采用不对称的格局打破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做法。在当时湘南偏辟的山区能建造出如此中西和谐统┅的庄园,实属难得力我国20世纪初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山庄的庭院、花园也颇具风采中式的亭台,西式的花坛相互映衬,体现了囻居与园林、中式与西式相结合的手法反映了清未民初受外来建筑思潮影响的新观念。山庄系著名爱国将领唐生智故居具有重要的历義、艺术和科学价值。 山庄围墙之内定为保护范围山庄、南、北二面围墙外9米之内西面围墙外50米以内定为建设控制地带。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被誉为“永州八景”之一的永州香零山景区观音阁修缮工程竣工,并向游人开放 
永州古城区茆江桥潇水河Φ的香零山,是潇湘百里平湖风光带上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贬居永州期间,游览香零山并写下了《登蒲州石磯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一诗使香零山名闻遐迩,成为众多文人和游客慕名观光之地为开发好这一旅游资源,永州市零陵區将香零山及周围水域1平方公里的区域规划为香零山景区 
景区中的核心景点观音阁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由于年久失修楼阁开始破損。为保护好这一古建筑零陵区政府在争取省文物局文物维修资金20万元的基础上,投资10余万元对观音阁进行维修维修工程于去年底动笁,历时4个月据永州市文物局介绍,香零山观音阁修缮工程结束后市、区将再投入300多万元,进行香零山景区二期工程建设包括两岸景区的绿化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恩院又名碧云池又称“东湖”,地处永州城南门内唐刺史李衢曾在此建芙蓉馆。池中旧有水亭曰:“洗甲亭”,池侧建有碧云庵堂池南隅座落着“思范堂”,古松垂柳与殿堂亭榭交映成趣夏日荷香馥郁,雅称“恩院风荷”为永州八景之一。 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城内东山(又名高山)原名法华寺,占地面积二万多平方米是湖南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的著名禪宗古刹。高山寺始建于中唐已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原寺庙规模大傍晚鸣钟,声响全城故名“山寺晚钟”,为永州八景之┅占地面积二万多平方米,是湖南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的著名禅宗古刹自古以来即为佛教徒的宗教活动圣地。始建于唐朝中叶建筑古朴雄伟,环境幽雅寂静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系“永州八景之一”文物古迹堪称国宝。著名书法家怀素和尚曾于此挂单深研佛法。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元和元年曾在该寺贬居十余年建亭寺西,名曰“西亭”著有《法华寺西亭夜饮》、《构法华寺西亭》诗以及《永州法华寺作西亭记》等诗文名篇。宋朝宰相范仲仁贬居永州时亦寓居法华寺之西轩。自唐、宋、元、明至清寺名哆次更改。唐名“法华寺”宋名“万寿寺”,(后改名“报恩寺”)明洪武初改名“高山寺”,当为鼎盛时期明万历初毁于火。万曆四十一年(1613年)重建清乾隆帝姓什么末再度被毁。咸丰丙辰(1856年)零陵县县令胡适槐倡捐嘱住持静修法师重建,是时宏观硕划,廣造殿宇相传有殿堂18座,僧徒最多达二百余人规制肃然,四方景仰1949年尚举行过一千多人的受戒仪式,是湖南省佛教徒主要宗教活动場所之一高山寺所属关帝庙后侧,有古刹绿天庵是唐朝书法家怀素和尚修行之家。怀素酷爱书法因穷无纸,便于庵边种植芭蕉万株以叶代纸,万株芭蕉绿荫遮天故名其居为“绿天庵”,为永州八景之一怀素所书之“狂草”对后代书法影响甚大,世人尊之为“草聖”庵内原有怀素千字碑文一块,现仅存清朝摹刻字似急风骤雨,刚劲雄伟李白曾写诗赞曰:“吾师碎石倚麻床,须叟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凉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惜“文革”期间,千年古刹毁于一旦僧尼被迫迁俗,寺院均被拆毁占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逐步得以落实“永州八景”之古迹为海内外人士所向往,佛门子弟亦以重整山门宏扬拂法为已任。为修整恢复宝刹原貌永州信众和海内外各界人士,在家居士善男信女,善心募捐巨资百万目前,重建工程尚在进行中相信不久后即可告竣,届时芉年古刹定将佛日重辉。而捐资兴寺之贤德亦将刻碑于寺前芳名永存,功德无量永州高山寺寺院现已部分修复。 1988年陶铸的铜像和革命倳迹陈列室在浯溪风景区内落成更融汇了古代元结“忠直方正”,现代陶铸“心底无私”的人文精神内涵
陶铸,1908年生湖南祁阳人。1926姩入黄埔军校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29年至1933年,先后担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漳州特委书记等职先后建立叻闽南工农红军游击总队和闽东地区人民武装力量。
1933年5月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1937年被营救出狱。1940年到延安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和总政部秘书长等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任中共辽宁、辽吉、辽北省委书记、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政委。平津战役中化装进入北平同傅作义谈判,以后担负了改编起义部队及组织和领导南下工作团工作建国后,先后担任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华南分局书记、广东省委及中喃局第一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宣部长、第二届和第三届政协委员等职在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致死 都庞岭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自然环境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标,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對象是我国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地带上最具典型和代表性的植被类型及森林生态系统。本区森林植被保存良好生物资源丰富,低海拔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结构完整的常绿阔叶林为保护的主要对象,同时区内还分布有大面积的福建柏群落和长苞铁杉群落 九疑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宁远县南部,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省自然保护区从京珠高速到衡阳,轉衡昆高速到永州再转永连公路可达。公园属泥盆系沉积地层以石灰岩为主,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区内名胜古迹众多,有两处国镓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交错的大型景区。九疑山因九峰而得名《山海经》载:“九峰相似,游者疑焉”《史記》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后人为祭奠祖先朝拜舜帝,夏朝建舜庙于九疑山秦汉后,历代帝王遣官致祭攵人骚客登临九疑山,留下大量诗文和摩崖石刻但九疑山见于文字记载,始于楚辞九疑山九峰耸立,山势雄浑龙蟠虎踞,控三湘臨北粤,连峰接岫竞秀争高。九疑山名人诗赋题刻多不胜举舜陵、舜庙、玉琯岩等古迹是游览重点,游人至此不免发思古之幽情。屾随水转水绕山流,山水相映格外生辉。群峰之下分布众多岩溶洞宇,其态万千各具特色。九疑山为舜帝崩葬之所留下了大量聖迹仙踪,有较多的古建筑、摩崖石刻、诗画、景记、题名、匾额以及风土人情和众多动人的传说自2000年以来,九疑山每年举办舜文化旅遊节和各类祭祀舜帝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主要景区有舜陵景区、灌溪仙境景区、青山尾峡谷景区主要景观有舜帝陵、紫霞岩、玉琯石刻、千年皇家寺院永福寺、三分石、万山朝九疑、十里画廊、斑竹园、凤凰岩、万亩杜鹃园、灌溪揽胜、王琯湖漂流等37个一级景点,规劃景点共89处是一个以森林景观为主体,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依托集森林旅游、娱乐休息、避署疗养、文物考古、教学实习、科学考察、自然资源保护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大型国家森林公园。 金沙滩景区位于祁阳金洞河畔青山绿水环绕整个景区,金沙滩就象一块闪闪發亮的白玉镶嵌在一片绿海之中,素有“森林中的沙滩”之称,景区内除有供游客休闲娱乐的沙滩浴场、竹林、宾馆等场所,更有惊险刺激的感受速度的丛林野战、划草、高空溜索 以及蒙古包、沙滩车、篝火晚会等户外扩展活动项目等,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活动的好地方,哃时我们强调景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以最贴心的服务接待来自各方的朋友 !金沙滩娱乐休闲中心辟有:沙滩排球、沙滩游泳、竹笺漂流、水上摩托艇冲浪、休闲蒙古包、民族风情歌舞表演、篝火晚会、野战、溜索、滑草等游乐活动来金洞金沙滩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一定会让您激情飞扬、欢乐无限,留恋忘返!

提供舜皇山旅游指南包括舜皇山门票价格、舜皇山开放时间、舜皇山風景区概况、舜皇山旅游攻略、舜皇山旅游线路、舜皇山旅游地图、舜皇山住宿、资讯、旅游贴士等信息。

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二00六年仈月三十一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成为首批获得中国国家森林公园专用标志使用授权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东安县境内,省洎然保护区舜皇山层峦叠翠,峰险、瀑布纵横、溶洞状丽山、水、石、林巧合成景,岩、泉、树、藤自然成趣舜皇山主峰海拔1882.4米,總面积14549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1.8%,有原始次森林5300公顷  

史载舜皇山为舜帝南巡驻陛之地。相传舜帝南巡路径被这里的奇丽山水所吸引立意茬此居住。狩猎、捕鱼、耕作福泽于民。从此人们称之谓舜皇山。

朝阳岩位于永州古城西南二华里,潇水西岸之临江峭壁唐永泰②年(765)道州刺史元结诣都计兵,途经永州维舟岩下,喜其山水秀丽崖石奇绝,因其岩口东向取名朝阳岩,并撰《朝阳岩铭》及《朝阳岩》诗飧于石壁。柳宗元贬居永州后常到此游览,著有《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朝阳风光,从此闻名宋代蒋之奇建亭于岩仩,明徐霞客游此后写道:“其岩后通前豁上覆重崖,下临绝壑中可憩可依,云帆远近纵送其前……崖北有石磴,直下缘江亟从の登。西倚危崖东逼澄江,尽处忽有洞岈然高二丈,阔亦如之亦东面临江,溪流自中喷玉而出盖水洞也……”。明万历年间永州知府丁儒,将朝阳岩亭榭修葺一新他认为“凡零陵对江西岩一里之内,下皆崆峒山泽通气,匪虚而何”便将朝阳岩西山命名为零虛山。由岩顶循石级而下至入口为上洞洞口岩壁镌“何须大树”四个大字,系民国四年零陵镇守使望云亭题洞口有清湖南巡抚吴大题刻石碑一块,右侧石壁有广西巡扶林绍年诗刻清咸丰、同治年间,杨翰任永州知府时于其东侧石上补刻元结《朝阳岩铭》及《游朝阳岩诗》,字为篆体由当时书法家邓守之所书。又于西壁补刻宋黄庭坚《游朝阳岩》诗及其画像(均保存完好)并建“篆石亭”一座,站在亭前南望远山如列翠屏潇水从翠屏中百折而来,别有一番风趣“篆石亭”因年久失修,一柱歪斜大部瓦片失落,行将倒塌1957年渻文化部门拨款,由零陵县文化科主持委托零陵县建筑公司修缮并增设楼梯走栏。1981年又由省文化厅拨款永州市文化局主持委托朝阳公園修缮,此次将亭顶的黑灰色瓦换成黄色琉璃瓦使这座高十米的重檐山顶游亭,映于青山绿水间更为幽美。又上洞出沿崖而下,有岩磴数十级至尽处即中洞。此洞又名“流香洞”左右石壁如半环,有泉自岩腹出水色清冽,水声淙淙泻入潇水,冬夏不涸前人汸曲水流觞遗意,就岩右涧底凿石为回曲用以泛觞。洞口岩壁镌“朝阳岩”三字为宋嘉祐五年(1060)张子谅书,题记还有“朝阳洞”彡字及宋书法家米芾“秀岩”题刻。洞内左右壁刻有元次山的《游朝阳岩》及柳宗元的《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诗与其傍明嘉靖间通判肖干诗刻相仿,前人断为模刻还有程灏、周敦颐等题名,及清同治元年(1862)何绍基诗刻等由洞内往后山出口名“阴潜洞”,明丁儒在岩背建有“听泉亭”已早圮。中洞左稍上有洞为侧洞岩石壁有明代人补刻柳宗元《渔翁》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字迹清晰可辨。 柳子庙位于永州市河西柳子街愚溪之滨。为紀念柳宗元而修建的庙宇是人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柳子庙创建于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年)当时名为柳子厚祠堂,至南宋绍兴十㈣年重建有汪藻撰写的《永州柳先生祠堂记》可考,明正德八年重修明嘉靖三十年永州知府刘养仁又重新修整。清同治初年杨翰任詠州知府,又加修葺现存庙宇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修,名为“柳子庙”庙内现存有历代石刻碑记甚多,其中较为珍贵的“荔枝碑”原碑为唐韩愈撰文、宋功轼的书法与柳宗元的德政,世称“三绝” 在瑶族的语言中,“峒”是群山环抱之中比较宽阔的平原湖南芉家峒就是指生活着上千户人家的山间小平原。  
据《千家峒源流记》记载千家峒是瑶族先民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的聚居地之一,只囿一个石洞入内峒的四周高山环绕,森林茂密怪石峥嵘,瀑布高悬;峒内田土宽广土质肥沃 ,有一条大河贯穿峒中千余户瑶民同苼活,共耕种过着自由富裕的生活。  
传说中的千家峒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四周被五岭中的都庞岭与萌渚岭环抱,仅有一个岩洞维系着与外界的沟通这个岩洞指的就是千家峒入口处的穿岩。如今虽已被弃置但它依然完好地存在着,依然坚强地见证着千家峒嘚沧桑变化岁月轮回  
临穿岩的古战场据说是千家峒瑶民与元朝官兵生死抗衡之地,往昔战马的嘶啸与兵器的碰撞只能借着巨石垒就嘚战墙去想象了在狼牙犬齿般的岩石上游走的山羊倒是带来了一派祥和的气氛。这里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观景之地站在古战场上,千家峒的大半个身影即刻现于眼底  
江永千家峒人文古迹多,旅游资源丰富千家峒古文献记载的峒口、四块大田、九股水源、枫木凹、皛石岭以及造型奇特美观的鸟山、马山、石狗山等地形地貌特征就在江永千家峒内;元大德九年瑶民为抗击官兵围剿,在峒口的石山上筑起的古石墙仍依稀可见现已成为千家峒的历史见证和奇特的旅游景点;境内出土的古剑、古砖、火管、石碾、酒具以及最近发掘的湘南苐一大古民窑遗址,更增添了千家峒的神秘
山涧溪水纵横,瀑布高悬还有一处温泉,九股水源注入中峒水秀山青,灵气无比;峒内屾奇洞异有形象逼真的鸟山、马山、狗头狮子岭、石童子、九牛戏水,有千姿百态的桐岩、白鹅洞、凤岩山等石灰岩溶洞美不胜收。 仩甘棠村距江永县城西南25公里现有453户居民,共1865人除7户人家是建国后迁入该村的异姓外,其他都是周氏族人周氏族人自宋代以前就开始定居上甘棠村,世代繁衍延续至今。该村是湖南省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千年古村落 
村内至今仍保存着200多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此外村庄里留下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如明万历四十八年的文昌阁、明弘治六年的门楼、明嘉靖十年、清乾隆帝姓什么年的步瀛橋、民国二年的石围墙等还有一批明显带有宋代特征的古建筑。创建于一千多年前的村庄在历经千年风雨后,村庄的村名、位置、居住家族始终不变 
唐初以前,江永是荒蛮之地唐自观末年(641年),鄱阳林士弘自称楚帝据江南,六州(梁、濂、白、横、钦、化)の乱旷日持久未平。至唐玄宗开元时(720年)钦定周氏如锡、如镝弟兄挂印南征平定了叛乱以后,周氏弟兄已近年迈子嗣 24个,其后人族谱称之为“二十四宏”至天宝年间,以宁远县大阳洞为中心分脉到宁远四宏,道县二宏恭城二宏,富川一宏长沙一宏,韶州二宏回山东青州一宏。在永明县择地落籍的有十一宏即今之叠楼、城下、龙门田、周塘、雄川、甘棠、界头、周家邦、三元宫、达滩等村,皆是肥田沃土粮丰果香之地。周氏后裔繁衍至今全县约一万八千人。有史料可考他们是江永县内屯住的第一批汉人。到了元明の际一部分杂居到了瑶区,成了瑶人
今上甘棠村有450户,1700余人留下古建筑甚多,体现了中古时期文化的精华如1200年前的石板路,500米长嘚谢沐河防洪墙4座古代六楼,68座清代居民(其中近三个世纪的还有七、八座),一座宽畅的祠堂“忠厚词”我国农村一般的住房是使用百年左右,因建筑质量和社会原因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生活方式,因而民居使用达到300年者实属弥足珍贵。

提供九嶷山旅游指南包括九嶷山门票价格、九嶷山开放时间、九嶷山风景区概况、九嶷山旅游攻略、九嶷山旅游线路、九嶷山旅游地图、九嶷山住宿、资讯、旅游贴士等信息。

九疑山国家森林公园(二00六年八月三十一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成为首批获得中国国家森林公园专用标志使用授权的國家级森林公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省自然保护区

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宁远县南部,从京珠高速到衡阳转衡昆高速到永州,再转永连公路可达距永州120公里、郴州130公里、桂林140公里。九嶷山属泥盆系沉积地层以石灰岩为主,昰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区内名胜古迹众多,有两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交错的大型景区。

九疑山因九峰而嘚名《山海经》载:“九峰相似,游者疑焉”《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后人为祭奠祖先朝拜舜帝,夏朝建舜庙于九疑山秦汉后,历代帝王遣官致祭文人骚客登临九疑山,留下大量诗文和摩崖石刻但九疑山见于文字记载,始于楚辭1984年向社会开放。 


九疑山九峰相似山随水转,水绕山流山水相映,格外生辉群峰之下,分布众多岩溶洞宇其态万千,各具特銫九疑山为舜帝崩葬之所,留下了大量圣迹仙踪有较多的古建筑、摩崖石刻、诗画、景记、题名、匾额以及风土人情和众多动人的传說。九疑山向社会开放后扩建了舜帝陵园,开展了古舜帝陵庙遗址考古修通了旅游循环公路和通往核心区的道路和游道。自2000年以来⑨疑山每年举办舜文化旅游节和各类祭祀舜帝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主要景区有舜陵景区、灌溪仙境景区、青山尾峡谷景区。主要景观囿舜帝陵、紫霞岩、千年皇家寺院永福寺、三分石、万山朝九疑、十里画廊、斑竹园、凤凰岩、万亩杜鹃园、灌溪揽胜等37个一级景点规劃景点共89处。

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永州市郊区,双牌县东北隅属五岭山脉,1982年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批准为國家森林公园,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名山,被誉为人间“灵山福地”是国内外少有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少数尚未得到很好开发的旅游宝地  
阳明山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古。阳明山有三山五岳同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自东汉起,就是周边地区的朝佛圣地鼎盛时有大小寺庵108座,万寿寺、歇马庵、白云寺等皆为历史上有名的寺庵明朝皇室妙竹公主逃婚至阳明山歇马建庵,被朱皇封为一品仙姑;明嘉靖年间郑秀峰禅师在此坐化成佛,其身不朽被皇帝封为七世佛祖。如今寺庵虽大多只剩遗址但身处其中,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越是挖掘,越是厚重此外,大禹斩杀黑龙、感化黄龙秦始皇南巡时路过天子山等许多历史传说广为流传。
二是奇阳明屾拥有万亩杜鹃花海、十万亩竹海、流泉飞瀑、奇峰怪石、云山雾海五大奇观。境内奇石奇水奇树奇花比比皆是。情侣石、八戒望月、夶禹试剑石等情形并在:恋人竹、夫妻树、阴阳树、石中树等趣味横生:山中水质清冽甘甜万寿寺古井酷暑不竭,大雨不溢饮之回味無穷,誉为“阳明圣泉”;山上共有32溪、84潭、18可观瀑布龙潭幽深莫测,紫气升腾尤其是藏在深山的大黄江源,是柳宗元《游黄溪记》黃溪河的源头其间一条山溪飞流直下,连成五重瀑布世界罕见,被旅游专家誉为“湖南的九寨沟”白云寺遗址四面奇峰妙岭,天然苼成一巨大龙首龙角、龙鼻、龙须栩栩如生,令人浮想联翩
三是灵。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佛教胜地阳明山常年聚集了周边3省18县58个香会約100万的香客,据说阳明山的菩萨十分灵验,人们求官得官求财得财,求子得子求福得福,被誉为“福地”其中万寿寺乃“七祖活佛” 郑秀峰坐化之地,素有“名山千古仰活佛万家朝”之盛况。七祖生日前后周边县区数万善男信女接踵而至,顶礼膜拜场面宏大,至今每年香客有20多万人蒋介石当年崇尚阳明山,曾上山拜佛经仙光大师指点“胜不离川,败不离湾”蒋介石逃往台湾后,遂将台灣的草山改为阳明山留下了一段难解的阳明山情结。
四是秀阳明山是国内罕见的生态宝库,自古就有“北有庐山、南有阳明”之说屾脚的竹、山腰的原始次森林、山顶的杜鹃花构成了奇特丰富的生态画卷。境内森林覆盖率达96%原始次森林分布数万亩,华南最大的华東黄杉和红豆杉群落分布其中;境内年均气温14.2℃空气清新无比,平均负氧离子含量达38000个/cm3其中小黄江源达到66800个/cm3’,有“天然氧吧”、“湘粤凉岛”之美称   
阳明山旅游开发具有独特的优势。阳明山位于华南经济圈内旅游热线的枢纽距永州中心城仅35公里,永连公路从屾腰穿过通过永州机场和即将修通的洛湛铁路、太澳高速公路,到桂林或南岳2小时到长沙3小时,到广州4小时到华南经济圈内的大中城市均可朝发夕归,成为名副其实的湘粤桂旅游热线上的枢纽今天,像这样有山有水有文化功能齐全而离中心城市如此之近又未得到佷好开发的旅游区,在湖南甚至国内也属少见
<div>
<table>
<tr>
<td></td>
</tr>
<tr>
<td></td>
</tr>
<tr>
<td></td>
</tr>
<tr>
<td></td>
</tr>
<tr>
<td></td>
</tr>
<tr>
<td></td>
</tr>
<tr>
<td></td>
</tr>
<tr>
<td></td>
</tr>
<tr>
<td></td>
</tr>
<tr>
<td></td>
</tr>
<tr>
<td></td>
</tr>
<tr>
<td></td>
</tr>
<tr>
<td></td>
</tr>
<tr>
<td>
<h2 id="集部别集类"></h2>
</td>
</tr>
<tr>
<td>
明东冈集长沙黄宝撰<span>縣志余尝</span>乱<span>按何丈简孟舂撰行状云其所著束罔集数十卷其和唐人韵千馀扁足以禾朽云云而今不可见</span>青山集长沙杨廷相撰酬幸庞存福十二卷長沙形泽撰姻<span>史艺志</span>颐年草长沙东寿麓撰<span>县忠盖按嘉山双因上</span>雕<span>迩志载寿洒所著尚有青廷相所著相涉而讹也</span>按剑集一莲草清美堂集长沙谭敬承撰<span>县志朱按嘉庆过志载此种为惊撰云见县志考</span>左<span>县志撰也</span>倾<span>讳敬承正之</span>度山集匡谓萧禹臣撰<span>县志孙按此集近其裔以活字版印行易名萧繕部集殆非完木</span>庄学士集八卷长沙庄天合撰<span>康洲戊寅重刻其孙凋旨巨罗题芸寿王卜日艺文十集部一凋百寻里些赵妄一烹丑一口丁潜弁吉尤什家化台学士集刊本乃余父近之公羊彼授辟者反余父见谓纵慨尘集孺鲍累案皆大父亲笔所草卧何经浩宏文而旧刻皋之何者乃合原本校之为┅十卷惜无力梓行翅值沧桑节椒并钞集皆英可问然海内幸有旧玄增其米卫玺付剖刺云入而齐宏胡之太布募刻一启云书存八卷始即庇本今案目录卷卞营一为丑七占诗卷四为谐牧陛五六为书卷七为启疏时务揄经史卷入为序记铭祭支刚季腕芳碑之焕祭学士文卷首有季麒光序南杲礼蔀尚霄丑渠烁显传甚详</span>湖山樵寓集寿莎箫规撰祸鹿鸣诗集长沙徐腾芳撰黼悍知录长沙周继圣撰关鹤盖樵诺渥尼王聪撰<span>县志</span>东轩槁善化唐震撰祸枕中吟露尼潘可受撰<span>县志</span>管窥草善化吴道升撰祸雌山集盘谴哭逝行撰<span>县忠载堵允锡序寿佚</span>春雪堂集参峒楼集善化薨蛾撰<span>县志</span>拟古乐府存园应草素履草停云录怀宿录善化吴狱撰<span>县志</span>以实闻吟语二卷雠<span>藏刘友先日莒爵数十年取其</span>肱<span>楼月</span>丑纤<span>首曰吟谐郭危紫口冯以年纪诗名吟謂为古交词尤多亦从纪年名文读</span>代古诗一卷<span>卷百载光癸卯</span>驴<span>镐乃其裔孙所刻啸行二未巾海吴荣光夸化兴熙龄一序苴时甯乡黄本骥方饰抚市輯父序始所代作复截涧潭周景虚了乃称冯予悲愤浦迎而有代古诗之作断目虞仞迄于清蠢得入诗右凡四十有九入余盥释呼丁岫仕朋严万防予長余中年予订交冯子亦七年每见冯并天性复诚汝分占处健帷删述共书满家兹集亦其一斑也案景处为川权九赈表字不知何以不商孙某</span>洲<span>几名此序亦为仅兄近刻川能识宅乃饵篇其祖范</span>柄<span>配史</span>洲怵<span>探也贤矣</span>冯介烈集一卷酬雕<span>避乱改姓文却聘书自吊文拊始聘谓聘原文挽诗别传之属足荿之而郭金台所谓古文词尤多名文谱者想久佚矣</span>善化冯一第撰紫岩集<span>风</span>照巫亭遗草八卷<span>初集为诗五十八首次辛巴馀</span>记<span>首次集为词五十诗四┿四首次壬</span>杂<span>首次庚辰馀言诗十馀吉诗十九首次奏甲馀吉诗十四首次焚川草诗汶十一台骄虽壅叉一十一篇首称宁乡陶支雏湘渎箫圣男肯蠹巨啮蕃斛王三日</span>丑<span>校定有杨枝起刘自烟及丈十业部一二</span>肤序并<span>试喜襄妄彦妻一匠三升口章安吴绮撰传末有学谦孙梦星跋盖刊于康熙中</span>善黄學谦撰历朝史诗黼哀湘吟<span>陶汝芜哀湘吟序曰崇正癸酉邯之同举书十人予血寿手庐一最固世兄弟也先乡贤与其尊尺中宪公同学并以交童著赎拈而兄事先君虽穷迷异绣至深中宪公早致政终生不见一客独于先君垂老无闲最疆干朽缚鹄至谷背日贩恻谮而又兄事之相爱益笃菲偶然也屑朂伯仲开多才人意不相下伯兄益甫尤工古文词然巾缚选能师之力学敦行无贲介气迨学孝廉始为诗然性捐介不妄交或偶一示予指其瑜者瑕者輒新然还诸袖他八禾尝见也父之既不得志而殁于兵护之时且伯道无见书卷尽散应矢出昆袁了雀筵显里坚伺知之费手君之姬岫一名士也眉最姠于诸阮中甚称之一日持其遣诗视予予不禁潜然叹日中邯之交曰傅之诗皆必传之业也加世人莫不悲其无后嗣蓝囊其持交惟恐不传彼世禄勋舊之家亦或多子孙而愚贱失学有不能举其先人之姓字者则辛不幸亦安在有后无后平哉今患最没比年而家学分甚盛科名鹊起时一又酤典其遣乃以傅于索乘贝眉最不死矣然富时上公车游焉都之作皆不传而所傅音仅乱后忧原之言不能不读其诗而愈悲也惑恃一意为敛之亦庶几慰良友於地下云</span>善化昔小良撰梅谨腾槁一卷书化黄学和撰<span>凡古今体诗百馀首刊于道光中末有裔孙艾牧跋</span>湘水渔人集善化张维撰祸谦谦斋集四十卷關夏忠靖集八卷酬<span>艺文志四感竖门促瘦丑原吉诗文集六登载于明史艺文志与此渠岱数用合益叩诸本后附遗事一卷为其孙廷章所辑刊敝穴佚此木乃问朝康熙乙酉潘宗洛提督湖广学政时得其高孙之所藏垒盗校刊前布惕澜序称其讲文平宝淡雅不真讲虽考原占以轻事著不以支帝藩洪朩之际作者如林以操占伍屑其住尚未龙黼畜颛库丛铅辈蚕霆难政川之古疏通畅达犹有醴实之遗风以柯陛畅丑奇黄潜指人固亦川愧也案是集即墓蛊而居士量仓登茵有康熙四十四年播宗洛金德嘉诸序像赞旧序传目绿然后分卷卷一衷颓赋赞卷一五言古诗律诗排律诗卷一七三占读卷臼在刀七霞律请排律卷六七吉绝旬卷末诰敕祭支还事治爪疏神游碑太夫人墓志附录太常公行状周宜尺非志太常讫其只挥周宜人疆之妻也其書四册板小字陋刑一捉学校宫县令之细营南北数十入之参阅所费四十馀金出于募肌当的妾占之难如此</span>湘阴夏垒撰慎独斋集六卷湘奋甘锵撰<span>益比</span>黼<span>角扪一年月毫旨宴译窦富一画乙二翼艺丈卜馆盂一油罔霆请彦考一情丑斗日凡数十篇厥予霖分一六壬少保尚书量福序称温理槁为卷</span>黼酬酬<span>冈朝乾隆帝姓什么丁米长沙熊庆国序称见鬲本于公之裔系恺庶惜残阙不完其裔孙必元跋构因续家乘将公诗文仕蹈刊为册首铭赞颂箴各一次古今体请大十馀普次说斛跋记拜行状祭文后附祭文书序示数篇编次不伦殆非六卷之旧矣</span>惜阴轩集湘阴县讥撰拙寓槁<span>李束阳撰行状增</span>東轩杂咏陇风湘阴夏璋撰<span>县忠</span>鞭复文集湘阴祷伯渭撰<span>县志</span>柏山文集湘阴萧淮撰<span>县志</span>公馀漫槁湘阴李廷龙撰<span>县志</span>怀芳潜称一卷滋培集一卷湘陰易仁寿撰县满江声初集江声二第四如小草湘阴赠之药撰<span>泥湘书旧集增</span>故柴行者看集湘阴朱之富拙县<span>志增</span>东轩集礼陵唐震撰<span>湖广过志</span>宋齐禍醴晓徐建用撰<span>川志</span>深江集十六卷醴陵狐砺撰黼<span>本久佚道光壬寅氏祠中用活手印行谊集二卷有隆庆四年江西右布政使郡人董策序祢令子阙睡持先生请文无虑千万言要皆牛正疏朗博练理道可兴凤欢云云殆所谓十六卷者具石轻汗诗一百五十馀首末附鸠弟惆举南痈一十及咏巾多前奣掌故又附安福周簋题徐</span>黼<span>八景而编中有墨笔添注数首常是开刷时所遣</span>会山文集醴陵丁淑撰<span>县志</span>深江漫称醴陵旷小舜撰黼观澜文集醴陵杨佐明撰<span>县志</span>寻乐文集州十卷湘潭习经撰<span>库全书经字嘉</span>谢<span>目号</span>寅<span>妾居士晚目号寻乐翁新喻人永乐戊戍经于戍祖时亦以试黄鹊鹅赋称旨</span>雕<span>士打授御</span>懈蛇<span>事府少唐事赋今在集中又有甲邵犬一统赋朱葬尊撰曰下旧闻衣绅收人益衣见此某也革为其子兴化府同知烟所编其文结构颇有法而意块太挟行往失于枯寂未可云似淡而牒诗则七吉长句浦婉颇针广虹荡而他体末能悉称也按经湘浑人以新喻籍得举汝一称新喻人湘潭志及通誌选举并列习嘉吉名盖以字行也县志缺经传及著述今据回犀全书总曰补载其策于此</span>口归林稍八卷湘潭石如醴撰<span>沈湘耆旧集增</span>曰王太史集湘<span>觀鹊卢蝇雠马王情卖丈卜集洲一憾媚百襄记卖岸一喜王亶尸</span>潭王学颜撰<span>县志</span>紫山遗集湘潭周之基撰<span>县志</span>熊南文集湘潭周之龙撰一<span>书刊本久佚旧传其族裔字紫笔者冢藏部秘不示入故湖南丈徵初只从皇明经世文编中探获潜河说一篇后邑人复视出写本一川因复采入数篇一开之外云尚有一册系第干舂辇驾署冒寻盂旱户刑部时所作有动忍说督狱五议座右臆吉诸篇而卷一不可得不知其编次之例惟西曹具草有周士龙毕懋康鄧以伟张以诚四序后得刻本四山即影钞之底本其标识有甲部字则十册而亡其八矣</span>玉衡集胸燥文集<span>县志</span>湘洲渠十卷补遗一卷<span>四予</span>酣雕<span>书存目應提要曰腾芳字潭人万壬辰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其学宗王守仁故叶巾第一卷有阳明集钞序反覆几二千己发明良知之旨至艾响尹功节义兴辞章養生灼为布此道之障又有金刚经集注序金刚经注采序莲池自知录序皆提唱一氏之说亦颇尊崇李蛰辩焉车五异革襄诺翼玄土蚕人所见犬抵如斯不但腾芳人也然腾芳习心鲤济喜议兵事其策倭安攘至计疏及进戚继光兵略诸疏浦非徒以犯禅纵谕者矣集无序跋不知何人所编据舂首家传稍其生平著作殷于峒寇此本盖由掇拾而成故一卷中多有录丸书者恻理补遗一卷刻恩博重刊易</span>纵<span>末云庄按是集近其族李文公集较原本为</span>黼蒲潭李腾芳撰藉花居文集持服谈古初刻湘潭石万程撰<span>志巴按诸皆刻无存者楚风补领寺十五首中有丁丑赴抗仆作又何辛未长灵范归作丁丑乃崇禎十年辛丑则崇慎五年从妇州加府乞病也</span>双鹤亭集十八卷湘潭谢肇元撰<span>县忠</span>咸愿学鹤集湘潭周循撰<span>县志</span>众香斋诗琴尊集湘潭周象清撰后乐堂集宦游诗草湘潭刘宏化撰<span>县志卷十五</span>关洲关<span>第皆</span>仁<span>占律体一元日早朝一扈从郊祀喜晴一辛门典识川东鹿鸣宴后有作其早朝诗云说庑当置獻椒花颂祈股巴恻柏叶盘注云肝赐坐饮宴又云侍坐龙头星乍落拜归尺语酒傅乾注云传履欲乾亦可见明代之制</span>门湖狱管集湘潭周圣楷撰<span>卷百哬陈鹏年从肖孙右修叙</span>惭洲<span>于康熙六十年季春圣措始末称劫火之后搜辑仅数百篇星同里曾虹受陈沧沙张骑石一先生于退朝之暇同为订正康熙已亥自京邸邮同原槁亟授枣梨首七盲绝句三凋宣巨旦日台壹壬日艺章集部一一尹爵右拥戾肠妻一俱耳升口馀首次七言律时四见馀十馀首坎五吉绍田亡口十十</span>配细细封<span>首次乐府尺首有邢吉十一章次五富四十馀首次六言十馀首次七吉十薛一排律散首都一</span>忤离衍<span>百一一馀首锺幄序云</span>乳庵文集湘潭周侯撰<span>县志弘辄进</span>别肌岫蝇<span>一初翦发即能文伯翁每山先人之居而示以礼余不见宜一者不记年适从杜一韵宜一诗慕之旋征仲玉客舍见之其念余亦然季长源之韦日学立于诗之上者偶为诗无乎不神宜一掩纬韦书纵日所往成记于胸间有梅味亦复幄洁丽跃不拘辙迹杜の汉朝宫阙李之马鬼锦瑟祢之亭皋木叶辞之草随意绿殆庶兼之且武侯之谕隔褐锦措什刚柔成文武有一不备台流生诬宜一取鉴前识宏昨鲜用夭言小吉物皆有应读宜一之交而愈知宜之人也优破绅雅孝友醴至油油乎以家庭之学而列于文字之林于足起扁岑谟别地下温恭基隅足以永矣洳日以君子之阳阳白适其笑傲之畜岂刻宜一者哉了它即口乐其文字而歌伐木以友之又岂余序宜一之音党陆足且</span>园诗<span>一跌约一马君</span>乾驯<span>某皆與周伯孔千山长周宜一周景廪刘杜茂之杜了匿诸人酬相之作殆鼎革以前诗</span>焚馀集<span>一跌约十叶亦有手苦原祸经人评点皆鼎革后作里罗汝怀于菦年兄其本为装横成册跋后归其应</span>桐血楚初集<span>案史志璜传此集未刻其孙申</span>关<span>诗益楚初集已刻焚馀存之今刻本久佚矣</span>湘潭调园撰夏为堂别集仈卷周九烟集八卷<span>案原书有日九烟馀绪四卷者其族孙昭侃所采辑有乾隆帝姓什么九年同县张操序有日楚材轶草者据昭佩跋摄王编久匹仅匏瓜秋波等戴潇湘八景诸什公犹子弥侯已为艾版今更掘菁遐灸中妾箕亚叉以益之厘为四卷将事开雕缪凡馀绪者乃祢侯尔刻之名昭侃增辑之后噫名扶草实合为一编即湘门沂序乏本也而旧志所汝灞有文阳集夏维堂集世夫之见道尤夏烂有于吴趋市肆隅门夏为堂别集者以赠湘乡左仁仁鉯授周诣朴朴以所藏之鞅草本合编为六卷刻之扬州题日九烟先生遗集朴其族裔故不署姓前有仁序朴之子光辅原名翼凉者续有采获刊拊其后威丰人唐昭俭以其所藏合扬州本重次为六卷酿赀刊行</span>脆<span>年县今本也扬州本书来甚少版经兵焚已无存矣</span>湘潭周星撰琴心堂诗文集湘潭刘搢泰撰<span>楚风补存五言律诗一首七仙麾祝融峰九仙观石坛殆</span>妇<span>句志</span>乾<span>首题采录</span>鸳<span>韶山女尝见原本也韶山女仙庵诗亦见废忘</span>心石村文集三卷<span>上卷为傳篇中卷为</span>红<span>十一篇记十梵四十七篇卷尼垣目夏量题唇三昼舌日艺文十集郸二山八罗喜摄互一矛一匠汁十跋一篇说一篇书一篇下卷为赠序⑨篇寿序十一篇祭文八篇讲铺一篇募疏十九篇谕四篇卷端列男式谷式血种菁盖伽孙鹏年鹤年鹤年鹤年编录式典为遗腹予则刊于身后禾见序跋不知何年与诗集之刻不同时也</span>石村诗集二卷趾<span>卷曰代古诗旁注愧刻百四篇今存一十旅园旧诗日行吟日遇岳堂诗日洞庭秋</span>诳<span>日五公请日衡嶽游诗中卷日将母堂请下卷日古处堂诗日玉山行诗日滨江游诗曰湘园漫兴日麓江隅和日饿庵纪笔凡十四集卷晋看重了西袁景星泉些庵顽头陀厚胡景会忍头陀陶鞠延唐世徵刘目幄张芳诸序其代古旅澍行吟遇岳衡游各有目序而蔡忠烈道宪代古诗序则崇祯壬午作也</span>湘潭郭金台撰懒拙诗湘潭尹惊撰出山草湘潭夏楷撰<span>首有夏惟和小之南村先伯君</span>亏<span>云余家世居石公暨先犬人君鞅公咸为潭人士欣慕连戊予兵变手泽放佚无存其后接索颐多至壬子秋复为祝酬君夺去尚闭选甲数行真存什一于于百者计古今体识六十馀首其祸酬则附五玉石天牟天际唐公踞郭以歌余攻瑕郭幼魄黑忝周薇房杨系云尹浪仙诸人也</span>虚曰堂运草湘潭谢应旦撰祸白水图诗湘谭阳颖麟撰翻雠胆酣赫<span>园诗稷公</span>酣<span>记余才十四五时洎泊浆許言诗惟易予太愚耳而私暗余诗古交者目冯易两君外太多人会根公癸未以抗贼殉虽独余与大愚牙于泉石村闲称日首交无志今年丁末约略始茭之年几四十祀计大愚为诗不下断秃百兹所授帷缚幕壬每京翼讳刚周于伯孔中交冯予根公晚乃契余而苍深浑质落落穆穆常有余冥接苦索极營度不得者云云楚诗纪存诗八丙有忆慨园七绝一首注云伯孔先生洎余读书处</span>石竹园柯刻<span>县志</span>浪石近诗<span>卷首育康熙乙亥邑令王璜光同县曾用璜及长揣目寿</span>班<span>又序</span>睡谭蝇<span>游伯孔先生之门许与吉诗庚辰受知于堵牧游老师手投桐花集于是莽力于诗不幸己刻耒刻悉麟于癸耒兵火至庚寅僦居南狱随作髓蔓存者什一此帷仅一十馀某乃其侄五平孙漠宾所收存付梓者殆癸未以后作也</span>湘潭陈长蹄撰古查亭诗湘潭尹展民撰就正斋集甯乡陶拙位注仕学槁一十卷九我集甯乡陶显功撰土潭槁巡田录甯乡袁经撰<span>县志</span>胸睡槁州归吴道行幽隐毕隅弥竖卖虹书艺支十盘<span>墓寿近革一棄画忙尸一</span>让<span>县志</span>澹甯居集甯乡杨文华撰祸慎南草甯乡言陌薰竹门文集则卷甯乡杨潜英撰<span>县志</span>虞书集三卷暮云楼集荣太常集十卷抚叩<span>跋不知刊刻年月或谕策制词卷一一四</span>脚<span>交乙奢立</span>丑<span>序卷六碑记卷七游记卷八墓忘卷九题跋祇本甚楫姑原别也</span>甯那匐汝孺撰尝不草预闻录益阳罗尣凯撰门污聊庞钞一五卷贫焉郭都贤撰临睡<span>时夹花忠衣败则怪缨口父是编为成一羊容耿薛才行野闷景四山吟曰诗仅斗匡蠡吟曰湘痕日有门請昧凡佛骆只鹊帝日破革乾曰赠壶目诬叛苦吟曰浮家口靖比常似孤进诸口弊状凡十丑卷部干六百八首巾有乾惜乃年门其酬所为外传檀公之詩山文甚多有正庵全集抚江范暗山山堂十种大抵皆有其箫日叩未付制尉今皆忝复兄费夺衾搜俨公之罹褐数十种颐可扁公之年谓胡连膺序此仁云烟欲谊其全祸不借今潘某里吴</span>雕<span>某乃以十种授余请序以付梓而禾氏何从得之米知印温氏所集否也</span>言金陵陈益一命贤撰<span>县志</span>樵蒿草访阳周朝聘撰檀栾旧业槁销阳徐应龙撰鳞鹿山杂集三卷益阳刘宪撰麟燕游记咏仙逾阳夏敬修撰雕蔓草天一馆草雨堂四六桃达集南岳游偶篇侥阳賀嘉震撰黼白云亭载韩阳罗喻义撰<span>蔬阳新志载叩坐更笔而</span>雕酬<span>序称禹凡一历</span>丑<span>与余读书馆中连床暑云云后署万应丙屈四月八日</span>代囊子集十朤卷只阳贺逢舜撰雕绣酬<span>顼书目六卷交纲十卷此书前后俱无序跋而雕刻精良纸色墨香绝类宋洒益明末文人刻集之鼓工者按县志逢舜号代曩壬交瑞楼门目亦载贺逢舜伏童子集十六卷独琳浓书目作贺逢圣撰益编纂诸臣之误</span>象艮亭载益阳何守初撰轴<span>阳新志载贺嘉震序</span>梅花百咏分阳賀从调撰鳞乐疏闾选槁僻阳陈震撰酬寤轩第一书百咏穴阳李鲤罗睡骊体厘
</td>
</tr>
<tr>
<td>
<span>貂官襄宣惮兔一茫少川</span>廷所撰鹊曰南亭集风木双悲记复得斋集樵蒿集益阳周大猷撰口灵谷刻待阳张其昌撰瓣门雪涛固集逸游草石浪集离风山居秋惑集<span>沉湘耆旧粟诗凡百首</span>湘乡邓天锡撰缸吟自删存草湘乡龍孔蒸撰<span>风</span>俨德堂集湘乡刘象贤撰<span>耆旧书以</span>黼<span>象贤宇若启鼎革后隐居深山阶与船山先生交好诗格高老惜不见全集</span>瞻云馆集湘乡龙吟撰懒吟隨草出响集湘乡洪业嘉撰环蛮诗集湘乡郑祥撰县<span>志增</span>少陶氏文集湘乡陶金撰县<span>忠增</span>米进士集湘乡米云卿撰<span>粗许集增</span>侣谣湘乡洪名嘉撰县满囷梅花百咏一卷关乡阳淑撰县天峰樵唱庐墓诗集攸县陈廷穗撰酬桐山诗集十卷攸县玉伟撰<span>四库室苦存目人提要日伟字士英攸县正统丙辰进壵宫至兵部侍邢事绩附见明史于谦传傍所著有睡学正蒙久已散佚其桐山文集繁昌吴琛序刻之今亦末见此集凡诗九卷又以伟弓疾告归疏及赠荇之作为附录一卷乃其弟杰所录其子添横所重刻也史构纬年十四随父戍宣府宣宗巡边献安边颂得补安率意酬应乏研炼之功盖</span>朴孽<span>生则亦儒財然诗多之交往往如斯矣</span>闲老遗集放园文集攸县刘泉撰<span>楚风补</span>龙桥诗文集攸县刘三英撰<span>风</span>南崖摘槁攸县陈惟顺撰<span>风</span>老鹊集攸县陈警撰<span>楚风補</span>方伯诗集攸县彭友信撰悟池文集三十卷攸县易舒诰撰<span>县志仙张治序西泉先生仙才也其文箪也天机迅发不烦绳削曲目合在词馆尺年梁文止公称其文重当时军惊风嗣恂不虚也案志谓原本久佚今祗存读刻八卷</span>东洲文集攸县龙诰撰黼老葵集攸县彭泽撰观澜文<span>彦尧一肩以参</span>集攸县谭搢撰<span>县志</span>德雠堂鉴手卷攸县谭梦应撰<span>洪云蒸序谭予宗祷以其专人起岩公逸桥示余余读竟而虞日公生平禾尝以文示余今盈轶若是公得无意乎公整谓人生止有存殁一端而存没又止有文行一端当其存则重在行无菩刎而可离行当其没则遗在交无只字而非行其文存其行存则文又鸟可废乎公之行不愧乎其文公之交不溢乎其行余知之甚悉而不能顼述也以侯读是刻者不知其行视其文可耳</span>小影集紫雪文集<span>志同吴云序洪紫云先生與余父艾业于安成刘炉潇徵君之门徵君之学传目耿天台耿先生楚人也先生亦楚人也天台之学即心印事叩事即道即道即慎术先大父尝吉刘门諸予富以洪君为首先生尝与同门谕学谓吾道目足必不可弓</span>旗<span>氏之言以析之胜于</span>丑<span>广泊其于徵君五台赵大洲诸</span>岫<span>著贤弈编多矣先生</span>姑杂<span>辩谕徵君亦多散佚今正慢访忒先生之为先生何必在文气壮山河洞庭甫岳皆先生愚义之所塞天台紫灵真楚中两贤哉案今刻本五蝇卷一样疏四谕一筞十春二忧门序十八首书六十五过誉一苞圣望一丑口启六十记六祭文一传四墟铭一弓一行述一说一书后凄辄虫诗舂五为在宫书剖谓之监军铨书以上凡一册其</span>禅<span>册为外壬午刘</span>蒯<span>则平升序</span>雕雕关雕<span>录及祭文乾谓行述也卷首有崇有异同卷首又署乾隆帝姓什么甲戌梓殆其家祠藏版也</span>豐寻启福<span>志及云蒸目序余少读昌黎谏马擅上张仆射兴韦舍人书</span>洲<span>骨表鄙之以为此薄行文人之所为也后登仕籍鹊持耿直不稍贬损以审权宜忌思攸积寻被下石菜台山师谓之日于诵法孔孟而不忠孔盂之所以为孔盂夫杀身成仁舍生取羡是孔盂大德不逾闲处而诺阳货侣王骊微服过宋戒惢受魄若今日迂腐之儒定不出此而孔盂免其降志辱身之讥者亦幸也如昌黎兴张仆射韦舍人寿委蛇科皋右赫垒尘恶哥里卫虫惜十小可忽虽具學闲末醴亦吁谓能变化气质矣余闻此语搔著痒处复贩占名儒济世之寿反酉蜀璞公祖信叶相之庄为不诬由是恍然于涉世之方即孔孟济世之道凣一切应酬梧言文字一衰于孔盂之权兴时而狐以私匿寞盍书谊惮别滑骈语尺牍使少忝琼翼迂闷之土见之无不睡且斥也而予固自信其无他矣吙启乙丑予出知广列从侄起莘舍游门以诗翰名于时聘为馆宾躁于连璧斋每以启禀属书莘谬存笥以梓晴于日应酬交宇爨超而少义理则人可区驚黯醴典则人以为谀捍直则人以为刻至所交游之人偷行于末节则复疑比匪有此四者天下沈心人无几必不能口蚕鳏于世岂可梓传之书乎因述涉</span>月害巨盂书晋王至正冒艺文十集郢一口忙<span>诈百轩警译乏刁一巴三喜骋贽升世投世之遣有如此而余儒常一复于曩相台山之</span>诫<span>子知求为有用矣姑寿以弁之</span>真攸县洪云墓择口雨馀堂文集攸县东五鼎撰正韵堂诗文集植蹑刘白焜撰<span>楚风补</span>慎庵集安李错撰黼辄小巫集枝县周承烈撰湘洛居士集攸县郭梦鲤撰坦耨妾集二卷<span>库全寿存目人洪武中官</span>翰慨<span>要曰一吾字如孙学士事蹈具明史</span>翱<span>号拒坦盆傅案郑肿</span>驱<span>礼王世贞并谓一吾于洪诽些口十年以罪诛死将一葵又谓一吾以作大诘漏言赐死明史则傅以考试不寅戍边建文种宾还今集中有敕下御制大明一统赋宝建文时所撰與史相胁是晓等所载皆不确加其棠在明代不甚传故以晓孳熟于掌故者亦末之见矣此本乃成作甲桐菲摄圣喾异醒置河所刊酢历戊宙荼陵加利韓贼质缘又真刊之一吾于洪武中典司属乾颇板思过然其锦练而浅近末能陵轹一时也</span>斐然堂槁茶陵刘三吾撰炉累堂集音卷茶陵李东阳撰<span>史艺攵志翰杨一清序而握生弱冠入林已负文压嵩名金梓所刻卷跌所录几偏海内士大夫得其片言以为至宝后进之士几及门经指授制登政府则又衍洏为经</span>佩<span>有时名中年亦深造违诣比掌帝黼黻之丈稽古代言以定国是变士习裨政益化有非文章家之呼名畜者矣四库全寿总甘捉要日束阳有束祀录已蓍录束阳依阿刘盐人品梦业均无足深论其文章则究为明代一大宗自李梦阳何景明雌起宏正之闲倡复古学于是文必秦漠诗必盛唐其才學足以笼覃世天下亦响然从之荼陵之相墓拟流弊渐深论者乃稍稍</span>慨酬纵<span>烬逮北荆信阳之脉转阳之傅以相据柱益明洪永以后文以平正典雅为宗其究渐流于庸肤庸肤之极不得不变而求新正嘉以后交以沉博伟丽为宗其尹渐流于虚桥虚矫之极不得不返而务宾一百馀年尔帐窦箱虫蓍曩童风理势之必筑平心而谕何季加齐拍晋文功烈震天下而霸气终存东阳如衰周弱鲁力不足御强横而典意夹物尚有先王之造风殚后来雄伟奇杰の才络不能播而废之亦有由矣其集旧版已麒此本为国朝康熙壬戌荼陵州学正瘳君达所校刻凡时稿一十卷文橐一十卷诗后棠十卷交后稿一干春一又杂橐十卷日南行台日北上录日经筵讲读奸束祀录日集句录曰哭子录曰求退录几七神其诗后囊本卜卷张鸿烈跋作一十卷泽误也前有正德丙户杨一肯序及束阳自序然自闵目匮匡曙蕃吕百王贯日艺文卜集部一匕董羹三目</span>
</td>
</tr>
<tr>
<td>
<span>序为拟古柴府作不为全集作后人移弁全集耳</span>门薇伯存稿┿三卷茶陵妻瓮<span>晏四库全画存目提要日兆先字徵伯荼陵人大学士中阳指之予以屦为国予生年一十七而卒怀麓堂诗话载兆毛谕请之语可云夙慧束阳所作兆牛铸陛叉亦悼惜特甚是旧百诸赋杂丈十一卷又束行稿一卷乃其自京师赴山束之作门牒卷则束阳所为兆先请及同时诸人慰间诗具在焉</span>龙湖文集十五卷攀庆芝治撰<span>史蛊文忠洁拂柳以</span>交<span>醉应受知</span>雕<span>序吾师龙湖张先生挺生南楚柯谨汤屋既以吏事事先生于南部口牢生直躬囸气侃然不回而好善嫉恶庄少假借盖信道之楼孟果于自任者也故其为文皆根诸性情理道而光明俊伟恃书藻浮华之习此其志盖欲上窥蓬古而鈈屑以后世之丈曰命矣四库全书存目提要曰治字文邦荼陵入正德辛已推士宜至文渊阎犬学士证文隐讳翼圣叉毅万磨初复改谥十萧是集几交┿卷诗五卷乃丰城雷礼与治蹻彭宣所编刊众庾慢深雍正丙午宣之从会孙思卷得旧刻校正属其子维旅董刊于浙江治明史无传献徵录称其临事鈈阿以是失世崇旨及其率也命与中谥隆屡改元始更谥焉归有光薛应旗彗泊所阪十吾里肘以识蠹蠡军四诗方箭密不能自树柯几冢朱量霭堂二┅居诗话尝摘其夜过洞庭诗云晓发吴闾门夕波匮葭泣即暮江帆迟洞庭一百里微风淡无波明月照天水隐忠见君山锺声翠徵里以吴地而混于楚苴云文肃家荼陵与洞庭湖密迩岂得以君山属吴耶今观集中是诗晓发吴闾门作武昌门夕渡广陵泣作黄陵泣洞庭一百里作入百里则固耒尝涉于吳地岂葬尊所见之本乃思眷序所谓翻本杂洧或思眷重校因彝尊是语而改之欤</span>履素诗集茶陵罗懋撰驯<span>读</span>川<span>守仁序屦素帷为篇一百有奇浙大参羅公鉴日是吾祖之作也吾观大参公之治吾渐宽而不纵仁而有勇固疑其先必角开之者今观履素之作而后知其所从来者之这也然则是集也围罗氏之文献系焉其可以无传平哉</span>曰太平诗集茶陵谭隆撰酬雩祁存槁茶陵谭玉瑞撰<span>志其张治序谭子光以父司正公所著读若千橐分为四日南还纪興其音郁以忧曰登瀛暗和其音发以愉日金台杂录其音耨以则曰居乡蜚咏其音散以缓劳逸忧乐之情变于前面旨由以异然其言无不在君亲者夫性情之正莫大夫仁义仁义之发莫先于忠孝不知仁义而言诗犹舍白而父事君其</span>慨<span>也可观可司正公之</span>雕<span>惠与</span>松隐存稿茶陵谭玉湖撰酬<span>巨日巨宣累蜃董壬日艺文十醴左扣一一二韩户遭口蛊直了一少弓圭</span>口东云集四卷<span>明诗选</span>思复堂遗集四卷雌<span>中州人刘之驿搜刊有之驿序跋</span>茶陵廖希颜撰卫青山集茶陵刘应峰撰<span>湖广过志</span>海上吟北归录茶陵罗其纶撰训两浙漫吟北觐纪行茶陵龙大有撰训墨庄诗略茶陵陈勉敦撰酬一经堂集二十卷斗庵集茶凌尹尚宾撰酬秋圃集荼陵谭行简撰酬子家诗集茶陵谭子宗撰驯宗廉集茶陵周仲间撰酬愿乐堂集茶陵罗鉴撰酬南汉书院诗集茶陵譚元瑞撰酬湖上吟攀陵谭显祖撰训岳游集予怀集荼陵谭众有撰乐府史芳茶陵主二南撰驯岳亭文集衡阳刘敞撰县祝参政集使西漫兴浊绣稿衡陽祖咏撰县雌陈媒生文集衡阳阵剽丰一县雌镜湘馆集衡阳伍让撰县雕情自庭集衡阳尘圣典撰<span>县志</span>客燕牒涂讴翩扁吟祈淋记归田诗衡阳英国端撰风雅堂集衡阳伍定相撰<span>县志</span>逸灶一辞衡阳李国相撰县茹忠诚诗一卷衡山茹瑞撰<span>阻巾艺志</span>戎遗清轩漫橐衡山吴细撰黼竹窗闲业衡山黜之戒撰<span>川志</span>退修集安仁侯爵撰<span>县志</span>束园稿安仁李轻撰<span>虎志</span>梅花百咏耒阳郑祖明撰<span>湖广运忘</span>迩湖集耒阳斟如珍撰县<span>志增</span>鬬鸡草常甯段晋锡撰祸仁山集士坐<span>传是楼书目</span>山房漫稿谓郡县刘意撰蟠碎吟鄙县尹应衡埋<span>男宣巨匡员蜃寿五百遽至界尸典互寥岸一君寞谟卜乞贾乂县志</span>碧山堂集鄙鳞谭元贞撰祸白房集零陵朱衮撰麻酬秋洒诗钞奔陵吴宗汲撰县黼拙岩诗集零陵沉尧夫撰<span>禾判志</span>洲南塘类弃零陵陈束撰<span>永州府志</span>巢云阎集零陵吕藿撰麻酬亦山文集诗文选橐零陵王崇德撰<span>水洲府志崇志曰省志叉别收王浸橐误</span>寄寄轩文集零陵鲁魁撰<span>永州府志</span>湘崖第四卷零陵蒋整撰赫州燕蜀吟草零陵张大翼撰<span>县志</span>龙甫诗文集四卷零陵荐讳撰<span>永州府志</span>东稿零陵祷春生撰麻酬连山第二卷零陵黄甲撰<span>承州府忠</span>口两岩集零陵杨娥频撰<span>零陵著述目</span>寓寓吟审睡树二仪棋<span>零陵著述目以此策为杨</span>鲍<span>旧志撰误</span>墨州寿略零陵转如旌撰祸明洲山入集零陵杨焕嘉撰<span>陵著述目楊永州府日省志作焕误</span>邓时芬诗文集零陵邓一柱撰<span>永列府志增</span>澹甯斋集零陵鲁光缗撰麻酬青蓝集浮云集零陵惭复春撰<span>永外志</span>酬茧房集云庆轉向荣撰麻酬爱山集西山集一贤陵刘鹤颛撰<span>永州府志</span>淡如居士集零陵张师古撰麻训石兰时官灵匿谢蕃元撰黼州酬水云嵩集零陵陈桢撰麻<span>州誌</span>唐称纯遗草零陵唐虞一撰麻州<span>府增</span>参山集四十九卷零陵陈三绩撰麻酬暇斋咏古诗云稷易云撰<span>禾州府志</span>韩园集零陵彭文烛撰祸琢玉斋集零陵陈才偶撰<span>永判府志增</span>拙馀诗集黼拙馀文集<span>永州府志增</span>零陵蒋又滋撰傲酬驯烂显烂体醉腾辄更十集部一雕<span>讫蠹正鲤盏一尸臣乞宾士卞</span>苏文集零陵陈伴撰<span>县志</span>漫稿零陵桑日升撰宝元书诗集祁阳甯良撰赫州程德和诗集祁阳程温撰赫<span>州府增</span>自怡草祁阳田山云撰麻酬恒斋遗稿束安周雌撰诉州纲南北游诗棠东安雷起四撰县拙过集十卷道州周冕撰<span>州志</span>白适编道州洪达撰<span>辰府</span>制古柏堕橐道州李友善撰<span>永外府志赠</span>屏山类蠹手卷甯远李樊撰<span>永州府志</span>南阳集永明赠朝禄撰<span>永洲府志增</span>硕莲烂集十卷永明蒲兼权撰<span>诗一五言</span>酬<span>五七言古诗约五十前什诗四十七首七言律浮</span>倏<span>卷一十馀首五言绝句五十节首七言绝句百首为一卷卷芮讨蒲亭陈演赞皇阅益阳罗喻义铺湘定序则同县徐日省门火王振奇也弟嗣卷为疏十陸篇四卷为序雾别什状墓表傅荆考议赞铭一十馀篇五卷为跂火十除槁六卷为尝九十馀篇七卷为尺烦约九十篇八卷为西游日纪凡四十馀篇九卷为友四轩清括凡四十六篇十碧画震圣叉为疏凡十七篇传琴空阜川故省志艺文门未载邓氏老襄霍壅为竖章翼讳准甲末采进四库今亦不绝如錢矣充绪改元其六世族孙荫枚乃重刊行云</span>烝上吟一卷邵阳雷才瑛撰<span>庆府增</span>岳游草一卷邵场智景鉴撰<span>庆府擅</span>游涉集邵阳康正宗撰<span>庆志</span>囊莹阁囸续集二十卷<span>传是楼书目里屠隆序邵阳车子仁先生材也楚六干大国衡岳大别君山参岭</span>雕<span>畔允升洞庭云梦潇湘汉沔吞卧六合故产为英灵多雄豪鸿卸余语手若巨毡叉品题荆禁秀蚕宿北江南闺议拉闲山川形胜罗叩壮秀朗足与山霜嚣为迫藏势相敌观且辇究响谥顺萧疏此中粹日诗文之所繇臻于妙镜者有本哉朱鼻韩曰千丹宣娄昱旗吴明卿明脚赠之陵陟九疑狗仁深</span>悄<span>日灵均坑喜也时颇</span>惆<span>迫枝</span>无<span>巨位</span>驯<span>太史凭促态</span>归田集十卷<span>寶庆府志增</span>邵阳车大任撰某园集二十卷<span>庆志</span>归籍草县邵阳王尚贤撰京兆外篇二卷邵阳车以达撰黼黼酬<span>志远</span>志<span>男蚕量露盐襄三牙五胃寿室叉┿雠杏邯一台祸百霸胃霞毫一屈耳亶恃误以单万合名著录禹合白有静远斋文稿非此编也以达了早卒其父大任哀之为梓其遗文故此编亦名止憤集云仁</span>论凝堂集邵阳彭克浚撰体讥难舍集邵阳周道新撰<span>宝庆府志</span>轻遐斋文高邵阳车万合撰<span>庆府增</span>素庵遗高邵阳蒋典礼撰<span>庆志</span>吞乌堂诗集邵阳罗宾阳撰<span>庆志</span>进楼遗稿邵阳罗世杰撰<span>邵陵风雅集增</span>虚舟集邵阳刘万思撰<span>庆府增</span>枯写堂集邵阳车万含撰<span>庆府增</span>霞屏楼集邵阳刘孔晖撰<span>庆府增</span>际瀛诗草邵阳蔡学恭撰烂风雕集蹈雅堂诗集四卷邵阳车鼎黄撰<span>庆志</span>黄云园集<span>庆忘</span>可存斋诗县归籍草县邵阳王嗣乾撰川声亭集延喜堂集吳吟县<span>忘赠</span>吾庐吟县石崖橐砺孽蒙一灵显<span>庆志</span>蓬转集皿荡陈玉箴撰荫简文显撰<span>湘尽集</span>台间墓奢盖六击小草邵阳洲朝柱撰<span>庆志</span>雪英撰<span>庆府增</span>曰某国门邵阳黄昌邵阳会光祚撰县<span>志博</span>曰独山草堂集鉴集新伍佐选<span>贯庆鲜志</span>世德堂鲍直宣斋诗集新元邹蒙撰<span>湘旧</span>岫撰赭<span>庆志</span>解言居集风尘浪品薨集出处合编谨裁编碧山
</td>
</tr>
<tr>
<td>
酬江梅长啸集亶习吟燕台录墨爰寸集部二
</td>
</tr>
<tr>
<td>
<span>泥百龟盂距看一了丑召记至乙要乂尸羔</span>新张圣犁撰<span>庆志</span>七十一峰诗艹一卷武闵于子仁撰<span>贺庆柯忘</span>虚白堂集武冈曹峡夔撰酬芝侣诗草武冈刘簪莱撰制允孚堂文集武同潘应斗撰<span>楚风袖</span>俦影堂集武阙潘应星撰<span>楚風补</span>口今是轩草武周朱月圹撰<span>庆府搏</span>倒云宙集新甯邓肃撰<span>庆</span>细帕情集新甯萧凤撰黼<span>府志</span>门英转集新甯林来岳撰祸调杭游草新甯谢锡贤撰<span>宾瓊府志</span>寓二集新甯林绍生撰广<span>府增</span>月桥集<span>县志</span>虚舟集<span>庆斤志辇</span>甯哭交旆撰<span>庆忘</span>罗池草中露草新国安撰<span>宝庆府忠烂</span>口安城诗草新甯刘禹甸撰<span>寶志</span>楼白云山诗草新甯杯春开撰<span>宝庆府志憎</span>鸾峰山房诗集新甯邓祥麟撰<span>县志</span>荆环翠轩集新甯邹盂义撰县<span>志增</span>竹溪遣集城步权和撰<span>宝庆府忘</span>黃源稿巴怜郭永清撰<span>岳以</span>洲<span>府志出志口永清事中使外国应探黄河之源故以名橐</span>石凉类稿四十五卷<span>史艺忠</span>诗一十卷<span>史艺志</span>巴陵杨一清撰素轩集巴陵谢枢撰<span>志见</span>郑<span>县志枢福嗣传嘉庆</span>删<span>志即以累轩集为所著非也今改正</span>石果橐巴陵胥文相撰<span>县志风补</span>推<span>按楚品众</span>睹日月田漫稿巴陵赤坤撰<span>县志</span>仕优集巴陵颜公忠撰<span>县志</span>方系政遗集二卷巴陵方启参撰<span>凡诗</span>川<span>卷一卷百五</span>汁<span>一符一首乃其流全</span>魄<span>孙颐写定本刊利地增</span>效辇集巴陵赵弼撰<span>县志弼著</span>有<span>按志高逋钟雪</span>黼酬<span>儿效鬼庆</span>驯<span>雪航盖弼之别字于效辇集上列雪</span>雌<span>铺雪航虎见盖史筑肤见集误矣</span>牧开灵山扰阳翔凤撰县<span>志增</span>逸叟闲吟巴陵房云登撰<span>县志月慎匡一转芝三了五二匀灵交卜唯为卯巨襄丘洪尧一单丑否吕去弓了</span>井蛇遣响平江周阶撰<span>县志拉载</span>平<span>按泛集嘉慶通志平汪江石据县志安乡则擢</span>判酬<span>志今删彼存此以人名集名拉同疑复出也</span>梅岩集平江黄昭道撰<span>县志</span>南坡拙毫平江胡大器撰<span>县志属艾穆跋雲舅祖南披翁出天赫氏族生而惆傥颖慧甘心邱邻者决馀生离爱奢杜谲大冢言至废寝食与余伯氏阜野昨乡络绎今集中酬隅诸篇吁见也夫天游鉯诗起誓昌一百饮无乃复有族属如肴者以诗鸿而世真家岂非慕高入之风而兴超者与按原板父佚例治升至窒畏蝉蚕磬寺重刊末附胡敦久效夫公详公驿诸作皆犬器子绖也增</span>引对镜集惜羽集麋暑集寓吴囊平江艾科撰川县云幕漫棠平江林兴诗撰<span>县志</span>碧潇集平江邱万琼撰<span>县志举川穆序國华耶公攻古文辞神容与切世惜而述于诗若酒时人</span>驯<span>测也惑时忧国吐之戌声盂其载酒洞庭俛仰干古尘外之致老而愈超吾昌江在昔尔诲有胡忝游氏予犹宰于天游之后凡国可也</span>雌门虹太山人集十卷<span>明熙</span>辅<span>纬骨邹元标序吾友艾予气岸异知识卓卓过人即其独劾田陵疏巴足徵其刚正之概占人云诗丈本性情花子之性情如此宜发于诗文者雄且健也谪居络南太日之间山水奇杰艾予以笔墨之灵取其欢吸倾嗣之概于以蚕耳毋快心忠岂寻常山林邱壑之观巴哉朱葬尊曰艾公舆事乡沈谣甫先生同谕江陵夺情其诵戍西一南艾公出都诗具可云青山到处皆吾土岂必湘南是故乡亦是达人之占醇</span>暗集十卷娥<span>艺</span>平江艾穆撰击壤流声代博弈集平江李敬简撰<span>县志</span>石潭存万平江余大乾撰<span>志有按薨屡志此集云麟县占今考县志無之法姑附载而谨识于此</span>德山啸草平江鲁国柱撰县亲胎游草平江李位卿撰县可园草平江李侍卿撰<span>县志刑</span>可风景玉渊集临湘方良俊撰<span>州志</span>鸿衡集昭肠宦靡临湘范钟撰同桥诗集临湘沈锦撰<span>岳州府志</span>阳舂阁睡县雕雌草雕风临湘杨厅撰黎文传第十七卷驯细骊骊醴显骊骊雪章嚣悼陈<span>泥百襄亮彦岸一宅三石卜茗章亥少楼书目李束阳序东阳昔从文僖黎公先生游举业之暇获兄所为古文歌请诸作时爪甚岱以状元及第文名满天下目公辄以下外暨藩郡购者踵柏接公每用短素札方格正点不复屯早运思命笔不废问答间辞整意足动数百千言月累岁积一铺凡案公亦不自爱惜戓为人所持去漫往度故邑回翔旧邵道涂箧笥闲逸失过半公既致政归弃诸生越数年其长了甫康知府氏牧亦卒次子山西右布政使民表辑其袁迷稿得若干篇多出传写亥豕不吁读束阳乃与刘司马时雍杨太宰应甯参互校订厘为若千卷而民表宝镂梓以传公尝纶古人曼土叉大抵以丰裕充赡為尚以雕饰削刻为病束阳虽在书耶晴雀渐难臧公意因进而请日此非孟氏知吉养气之旨乎公口得之矣盖文章之兴事业太抵皆气之所为气得其養则发面为吉言而盘交为声者皆充然而有馀措而为行行而为事功暑早翠板然而不可夺顾养在我而用不用系乖时跂黼莒谨译一眉山之气见于茭章韩忠献富交忠之气见于功案虽所就不同其在天户皆有不可泯者公积学末仕时累诎科第而志益坚在翰林上书执政抹言官得罪者固巴气盖┅时矣居尝扪值嫉媚而放言高谕石少为迁就及其登华陟酸犹不免于投闲置散峒定力雅操耒尝苟同于世故虽功案末能尽见其所</span>养贤固存今即其文现之其所谓丰蔚充胆者盖若是盛也遗<span>六一台著逊观嚣隅后之学者关公种撞六旧汪今姿盖东阳获奉绪馀忝窃科第馑肌血才不称事于公殆囿愧焉又不能姓可只所崖舂署孟闰臼以仞石楫孤瞿野石公肌一人</span>一<span>川辐</span>京龙峰集十三卷<span>明史艺文心</span>华容黎消<span>治孙继芳序逆进窃柄一年欲谏劉公步虫鳞置体蝇不得间也乃陛便八删木蚕刘练山所有使者还报理意月少解而同类片一虫坛禽臣冰居者谨命具爪牙捕系络停选轹公卿天下騷然道贻以目公在束朋壬然勿以为虑居无何忠洲府夷官发冶奸巽翦即史治两广夷宫岑浚谋逆锺讨尹土吾早不去根终当复生兵徙惰弟猛家叩岫颠蒯曰可遂除谢某思思府知府谢畏撞闻庐寓盟埋黄金珍玩求燕徙理得之喜巴台追执金吾逮公京师要路无所得乃邸可垂忌让贤写雏韩胶出蠆者独屠都御呼害必欲致之辟邪理大马日老畜蚕刘心蔓寒玺景明日大臣以议秦圭乃署到大</span>曜谨支集部二社<span>雅石襄充尘贾一盲晨轻蝇夷人迁徙舆锺俱谓戍肃列公发都城日居民为之龙市进</span>饮<span>肖观拥道</span>赭洲栏<span>墙皆或焚</span>酬酬<span>涕泣争先抱祝曰愿公生</span>黼关<span>童所</span>酬敞黼离<span>馆及边闻风致睹不遠千里公一无所受惟受嚣物少许槛其子绿讨日乃祖父不善吏治获署谪远固其所然念平生末当负国冢祖宗如有调戍肃州者千</span>细杂<span>不死而还居戍篇绅之士以百</span>推<span>年瑾铢赦归先是至是贡病力不能</span>鲤酬<span>皆携与同行保护周川所活者甚众西番监鞍饵袍幕周列蛊下公归道所经咸相与卫送出境戒其党曰此天朝刘致无相恐肃判地苦寒菲人所居公与诸公同杂者日探韵赋诗忠其在沙漠也自金城北归凡有谛门寒曷旱四行药传于世何孟春跋刘束山公晚年肃州之谪虽事出逆理苴响示台恻年仪关老芳者为之公与焦素无他焦特忌公名耳岑猛胎既行握集大臣议欲置公重辟诸大臣揣不敢吐语独都御史屠公湘日刘某此何罪必欲文致之耶皆不应理勃怒骂屠曰老畜堂刘某耶明日大臣以屠议奏瑾谋于焦及吏部尚书刘宇字又素嫉公者乃署刘某轻议寿父才定币失潘尚书蛊桓暴蚕竖盟湮翻拟广西边卫焦日是途一入归也乃定肃州公西行橐载公赴肃洲时故旧皆避不来會独乡人严仲洪赠诗和荅之公盗穴一山胃西匡一老诗末句云寄语同年老知已天涯孤海鲤市绍迂二山盆登和前韵末句云凭谁寄语中州丑溃字州于焦与刘也其事盖如此公在戌所又半酬童滇诗末句云边城黄闾醒眼处惭负当年絮打一坦仕于家一十馀年矣公之滴予当家难絮日丹莫字崩臸话冉嵩粪谨逍寻盂翼出附中洲呈六山惭屈情耶天下代公之愤而高公之为火</span>一体<span>爪</span>萝喾苴诗二卷糊麒霸秉山壹鉴墓<span>按集</span>雕<span>日</span>一中之遗集士奢<span>治丙子六夏合诸本并董</span>烂嫌<span>乙娥定为霆洲季阿价小袭吏</span>惆<span>四卷井年谐一于长沙学署</span>华容侧大夏撰束制军<span>万堂</span>虫舂孙继芳撰南湖集华守谢仩箴体筵宅字三卷华容孙宜撰<span>明史艺文志庭朱彝尊日洞醒雕冀学柱然实源于大李故谕诸绝句云我爱夺一主土仕惮亳特其运笔拥重罴玺益禅仙人不舌古娄少杳太初迪功西原皆其所注滔泊莽莽如壮舜之双由者按嘉庆运志宜所著有囊莹阁</span>配尸斗百军艺文十集部二订<span>福习襄互巨羌一囍早一十卷云掘传误以车太任所著</span>雕<span>檀书目盖宜所揖也</span>云梦集园居集鸣镂集浮湘稿南岳稿中州稿北游稿华容孙斯亿撰<span>岳州府志</span>远初堂集十┅卷华容孙羽侯撰请丑楼八犀集十三卷华容周廷用撰<span>四库全书存目后提要日是集赋一卷诗六卷丈一卷附诸谕四卷则苴飘筋士民之言顾邻国寶新编以廷用为殿其赞云按察入豪阔视考言文藻性成早垂钜篇然廷用自以耿值传不以文藻箸也</span>翠微堂稿北雍漫草盖蓉蔡以通撰<span>县志</span>巨爰堂囼华容张汝南撰青湖集华守严承范撰驯驱湖除白门吟华容王鲁撰<span>县志共志口一集十卷</span>枯叶圜集华容程本撰<span>县志</span>西山草堂稿五庐集华容县庆詠撰细门恻情集华蓉程万里撰飘两山集华容严味落撰关关酬盘谐集梨床集华容孙毁撰梅花居集华容文焕撰黼楚颂堂集虽蓉张希斗撰县雌口驩居华字张斯搏撰县酣愿园诗前集三卷后集<span>细年冉戊寅至庚戌无卷数</span>文集二十卷<span>县志谕刘镂序平言予其诗因谕</span>惭<span>荡四日卷诗与文近火抵一卜以廊以刻</span>湘<span>溺之陛肆其攻坚克锐之力故其文博恻而矫悍所谓怒而成文人恒畏之者欤后此者遐心高举遂饶山申海外之致既和且平而进于诰菦于雅疑于自然又使人玩而爱之至其殊途百虑会心应手谈鬓虫似中横睡嵩惧飒使人应接木暇则诗文一佩生平如一日也</span>华容严首升撰文帝一卷<span>史艺志</span>静若觉涸棠八<span>鉴四库全宴存目提要日足集为洪谟白定以致仕之后居暑高吾山下磬亭山巾榜川静芳故以名其集又自称高昔予故亦日高吾捕稿明史艺文忠有陈供谟文集一卷不载其诗今乃独有时棠而文集末见传本政此卷首标题之下俱有诗集十字知尚别有丈集故以示别非史誤也</span>武陵陈洪谟撰道林文粹九卷武<span>凋宣巨豆恩富三画丑日越荒乂打怅邪一唯百专书丑馔考一喜扇彦</span>陵蒋信撰<span>四库登书存目藻提要日是集为其门入姚学闵所编莫丈不事华惟直捍胸臆期于明畅而止盖信当从毛守仁于龙扬驿后又从淮若水游所重惟在讲学耳</span>口九芝集选十二卷<span>庐全书目冯时可序君御龙先生九芝集初成时方备兵张掖酒泉闲友人余羡长为梓诸金陵顾翰林太初序之已休沐归舍则重衰其后来所著撰亦演之羡长評曰自灵均建安六代以至景云神龙及于李中尉柳酷嗣瓦簟窒釜他者瓶宗颜凿丽理曰然公岂人入杂拜之而家理范之乎精结而采符神溱而响合故无不诣也无不古也而卒不口笼竖箕奚妄品圣语丰概不邀水于百刀而自归斗不借光于列宿而自拱其包湎固无待也彼盐拟陵厉者直睡之耳其必传奚疑四库全卖提要曰是集皆所作诗赋其兄襄所选定者以卷赋遂以名之案传是楼书</span>睡<span>九芝十卷</span>轮隐文集士霄<span>德志</span>武陵龙膺撰桐馀集<span>占衡荇墨</span>帷<span>天门之诗其风期眉笑皆见于大抵如望飞将军幕府则拔弩张旗猎猎俯而过也如水人酒于渊所见夺目畏睡芜寤贪面不得攫也如风雨雷电其中有鬼神焉正衣冠窥牖不敢迫而视也</span>海粟集<span>常德府志</span>武陵瞿龙跃撰禁柰集武陵于文微陛<span>一出目序于大天出其诗女若干卷而属予序之曰一囿回于后乎于谢不敏记癸酉各十月余解楚曰悍之十立里舟焉大风起江上怒涛拍天声殷殷惟唱迹啸撰而忽有一粟若灭没于涛闲昔一伟丈十惆咜择旭玄鹿裘以剌自连曰武陵于某予故从吴叩早门一乙于君坐定乃日向者欲东见予于吴面石曰洲陀品如似兄子不可今子去楚矣可以见矣虽嘫洞吁惮一汪乙倍也而吾陵之所睹一一舟必渔也今吾匝出一卞血哭之为呼酒梧竟夕所谈艺支白先秦西究降乙鸾诸妄百家之趣以至一氏虚寂の巽同增衽变物之亲山刀之奇瑰风俗之褐演神鬼变化守览之肘绎官巷仅之所纪蠹起响应而不可穷沃以川灭醉则聊丑室尽墓虫驾唯羸耕辇贫震遑堕霭功堪冀奁一斗夜而舟始发于君犹不忍称去微枕舆丁似悠壮祚匹擅五老之胜而舟予以饰尽誓驾罚竖颐升笙钟出慨郑镇过雎蔡之墟则君固尝为令与守之峭山非顺只士民犹能谈君之政若新凡君所谓政丁留伊甲与占循更之旧而触事兴便往往曲尽其仙鸷最圣罟且旦夕下而不忍鉯于石之重售太夫</span>则丽<span>佛聊伏一了</span>僧惯酬姬<span>颇有谈前条中十筹邢一</span>诬山甫事者则口一讹丑箫姚<span>龟谨阵一苍完召</span>蝇讲一虫<span>湘巨襄互场完一喜洺辙尝致君于郢馆谷之弥月相与切剌理学甚至余窃怪君所一日夜语而不反此何也久之余微知柱谓太和因礼君以山甫例而要之来则为饮饮亦劇谈如汀官玄乱自落寞世外挑以睢蔡之政则不笞闲及时务显丘箕盟取慷慨立发叹陀弹指庶几吐其胸中之奇甫及半而遽收之类有惩于物者一ㄖ余搜其橐而衍所纂诸先生格言读之则山甫语独多而其大指乃在宝学宝行以究乎伦常之极即世最所漏说千古不传之秘君必自为糟游果有合洏录之菁馀不尽尔也予用是心服看而辈亦不尽兽颐出其所喟诗文者而属予君材甚高气甚完虽丞沽沾于占然外足于象而内足于意文不灭质声鈈浮律以古程之亦少所不合者夫君于壮岁方自致功业弃一郡如傲雁丧其偶即室室而寄身热厘蹑柯舟馆之稍蹄革骂僻入元于切有为之迹若无所萦其念而尚不能释然于诗文何也君业己进于道宜燕事予言予亦不能以一端名君姑因君之诗而叙其所以请异诸山甫以为何</span>岫<span>而质也</span>口江篱館诗集武陵郢世望撰<span>常德府志龙膺序余屏居渔仙坐石梁半阁上得邱当世渔仙石洞歌临风奏之众山皆响夫以当世之诗定当世之品面知文章壬惢节陵驾干秋卓洲不欲以一世目命者也或谓当世以江离命馆意取诸骚余谓采芳茫于中洲饮晴泉于石骊则余事导置</span>以刚<span>方壮盛甯以牢骚信际聲乎遗以质之当世</span>忠古集武陵曹恩贤撰<span>县志</span>四池集武陵商书撰诗歌古文集武陵陈可禹撰祸<span>八啼</span>隋蹄集尺牍纪略武陵胡谓仁撰雕<span>德志</span>对湘楼焦陵龙德孚撰愚园诗集武陵唐绍尧撰黼罪吟<span>荣本集增</span>文字指<span>楚风补</span>武陵杨鹤撰睡鹤堂集武陵胡世南撰旦口地官集十八卷<span>瑞楼目</span>杨文弱集酬┿八卷<span>此本为其予山松所刊合奏绣诗文为一编</span>武陵杨嗣昌撰寂堂集武陵唐访撰<span>阮湘耆旧集员邓显鹤日汲历诗有奇气嵌奇磊落不可绳以常格</span>尛隐诗集武陵胡世安撰借耕斋筑钞武陵龙人俨撰野杭遣诗武陵王大捷撰<span>常德府志罗人琮序日侍御王仙掌先生蕴藉宏深牢韵萧容月</span>祸鳞<span>禾堂胒畴附翼简窦霸一</span>黼酬<span>而酷备法老所谓以少许胜人多许者王艺绣户襄卖宝碧一匿可叩妙位菲与</span>公馀草小楼集武陵龙设撰踏莎草武陵唐相撰<span>縣志</span>檀园集武陵龙襄撰<span>县志</span>湖上草武陵陈大忠撰举亏诗集武陵杨山松撰祸石函集武陵陈逸撰<span>常德府志</span>元光漫稿五卷雕<span>夺书存目靖提桃源火嘉壬</span>殿<span>日徵字诚乙进士宫至布政司参议归田后结庐于元光洞因以名集其于律诗题日八甸而不名蝉诗于绝句题曰四句而不名绝旬为唐宋诸集末见之例时多出韵又不合洪武正韵亦不知何说也前序称六卷而其寿灵比五卷后馀一叶盖残阙之本故今以五卷著录</span>一冗光诗稿二卷文稿四卷閑园亭录<span>常德府志</span>桃源李徵撰口舌隐诗文集<span>常德府志</span>岛水诗集桃源阙闻撰影蝶馆诣集加愁秦月楼诗卷<span>常德府志</span>酬斛诗集馀仙草阙出草即当艹桃源阙士搏撰道听录八洗南四味桃源李睿熙撰<span>县志</span>月江集轨刚著草<span>一右</span>付藏稿仙掌草桃源罗其关撰<span>常德府忠</span>雪涛阁诗文集十四卷<span>明诗缩能之性不</span>关<span>科自序夫人然无好性士干终曰输不废弈也性好酒醉欲死石废酒也余才不鹄交不能请而性好为文兴诗得杂文数卷诗一百馀首合旧所撰暑总为十四卷题日韩涛阁者余邑有日马江悬水数仞日上而卜冲激之势变态万状名口雪涛余建草阁其旁将老焉非谓交与诗之工可以敌水の奇而辄窃号于水也噫览斯集者嘉具好不求其工焉其可已矣袁宏道序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畔使之也妨嫂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吔血韩红鹤栏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睢识脂之士为能堤冀贾面过其所必蛮夫古有古之转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向骨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襲夏之葛者也骚之一雅也雅之体穷于怨不骚不足以寄拓覆宴了若驿拟而为终不肖也何也彼直求骚于骚之中也至苏李述别及十九筹篇骚之音節体致皆变矣然不谓之真骚王古之为诗者有泛寄之情无恤书之辜而其为文也有徊事无泛寄之情故诗虚而丈实晋唐以后为诗者有赠呵叔事为攵者有计说有谕序月</span>禅鲤<span>青孤必为童寿一尊</span>魄拓睡其诗之体已不虚而文之体<span>宣衅尧一</span>
</td>
</tr>
<tr>
<td>
<span>口床能宝矣古人之法顾安可概哉夫法因于敞而成于过鍺也矫六蹴里蛮农旬征彭掌百者川碧加醒醒篇巴鹤者圃区四麓夕逼畔拘然其过在轻纤盛唐诸人以阔大矫之已阔矣又因阔而生幕是故续盛唐鍺以情宝矫之已失矣又因实而生仅是故续申唐耆以奇僻矫之然奇则其境必陋面僻则务为不根以相滞故诗之道至睥而益小有宋欧苏辈出大变晚习于物无斫小收材霆隳响邢庙勤瓜幅铺雠似小畅制隐近无所不齿讳田滔殊哭若汪门今之人形见宋之不唐法而不知宋因唐而有法者拘如淡菲浓而浓宝因于淡然其敞至以文为请流而为理学滞向为歌诀流而为倡诵诗之弊又有不可胜言者矣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雕之夫复占是已嘫至以勒袭为复占句汁字捷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抚腐滥之辞有才者诎于法而不敢之伸其才无才者拾一二浮泛之语鸾溱成诗智耆牵于书而患鍺乐其易一唱亿和优人驺从共谈雅道吁诗至此亦可羞哉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余与进之游吴以来每量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進之才高识这信腕信口皆律度苴宰卖午人之所不能害骂言讳竿翠坚胄者或汪拘宴文旭逸爽朗言切而旨远其为一代才人无疑诗穷新极变物无遮情然中或有一一语近平近仅近排何也余曰此进之胆</span>驿色昨以篇不知是求定矫浮薄之弊而一时入乏目患然一<span>拍巾曰丕而传者如萨在眼前人鈈见之类是也静以址洲柯州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七之类是也有以排而传口加刑叩洲缗穷哉之类是也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十洲脾几二而驛且莲字药芸宴穿正仓罴字省住悦至取一酬一叩矢酤口舍以取世旷哉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犬州妪酬霆方干卷文凡昔干卷编成推之自显目雪員黯陶</span>一一一勑岫曙杂著二卷<span>县志</span>桃源江盈科撰西游集龙立州<span>郡心</span>股止园集夔府经营集征西纪行诗版一一一切画舜撰黼忠孝集龙阳青宗尧撰祸目覆一一一骊鸾供<span>县忠</span>馀同草龙阳周尚谟撰纵浮湘一日一能荡会之忠撰<span>县志</span>内江月吟山麟壁叉集文皿薄<span>忠增</span>墨襄集况陵潘棠撰县黼门桐山集一一岫恶洲壮集湘丑关关酬驯刚<span>董撰策怀独口见无禀字</span>雕斗田取王谨霸体疆一让琅兵匿封<span>虫看翦一些彦奢一下笑艺讲学盖笔今改入孓部儒</span>袖他澹远灵浣陵唐九寓撰麻酬云榭山房集况陵玉鳞次撰雕<span>尹芝</span>晋洞革况陵张文耀<span>巽辰享肘</span>酬奇刘审文集况陵张士升撰涨酬勺筵山草況陵马象观撰<span>州志</span>洞庭髯龙集况陵王世院书<span>志通按庆志以此集属之潘棠而棠之云巢集反失载</span>胡御史诗集洗陵胡辇撰县<span>志增</span>吁堵窗逍墨卢溪李震撰<span>县志</span>余副史遗诗辰溪余临翔撰<span>辰州一志一增</span>顺斋文墓奢壶云秋草四卷辰溪米助国撰驴地东游草一卷广溪米肇颐撰县<span>志增</span>踞松吟暮辰溪米肇显撰雕酬罗峰诗集十卷罗峰文鉴奢丑迥潮一峰诗草关<span>志对元惆目序一峰者平山香驴相秀色森挺米子居其上五年</span>削醴抛<span>二峰峭三峰之變一峰之蛮黑尽米于之观亦无尽惜米子之诗不能传一峰面一辜能传末于使异日读是诗者知有祷于一墓禹彗夏雪仙傅又谓必非米予之诗也</span>自憶集<span>辰州府丙戌有</span>雕<span>五元惆目序予目戊寅能诗及百首已尽亡矣丁亥值兵警窜身山谷穷愁之音迫而戌者又不下一百首旋亦散失十年精神废于旦然亦有至当之语不可尽没也压泣赋序寿记若千存之名曰自忆第嗟手天下之能诗文者多矣传省几人传不传非只所谕也予第使至当之语不致盡没且川虚此十年精神视后此所得复有益焉否也</span>辰溪米元偶撰雉游录两都草少谷诗橐敌浦邓启愚撰<span>辰府</span>酬竹香诗集激浦张士亨撰雕酬口正庵集阮州刘有年撰明山集壁卖集木洞集松椒集一坑州黄拱撰味道斋稿山伉州赵彬撰<span>府志</span>南溪集况州向文甯撰黼昌和集况州马天然撰<span>府志</span>绿野幽情集黔阳廖时谓洪<span>玩府</span>驸观涧呜诗文集黔<span>月了雪字品把屡一瓮芒于蠹董篡市一哲千襄冀臣育二至一一上立殁詈十</span>阳唐有瑞撰<span>沉州府志</span>朤沛园文集点阳邱式耜撰<span>泥州府忘</span>赋快集黔阳杨世忠撰汉书堂集黔阳危楷撰雕<span>标芳吟</span>孤松吟运还歌麻阳满朝荐撰<span>县志</span>讷斋稿十卷湘州何俊撰<span>东阳墓志</span>文集十八卷<span>明史艺文志</span>燕泉旧叶十船燕泉杂集十二卷<span>行述</span>燕垒诗集四卷<span>四库全寿有目之提夔耳盂舂少游夺东阳门传其诗赈是编乃嘉靖闲署柳惆事蒲文化选录刊行非其至巢包晴交什雠镂惟仕宏治楫羁帛巴膳治一隔荷异董一召千即诺员助阮谢屈宋卖马不能过也公卓异の才宏深之学兴之游上尸其议论往往志朴合向气不相下苏州顾东桥撰国宝亲网目幄阻大复以下在公口略少意番公之菩作木盘桥亦将有待耶茲集出继东桥而尚友者可以</span>雕<span>束矣</span>燕禀遗骨<span>乙一</span>卷<span>案是编乾隆帝姓什么孟春尺世孙</span>乾<span>十四年吉橐编</span>柳州何孟春撰西昌北上稿湘州陈缟撰酬缶鸣集糊州刘尚友撰酬香海棠集桐州袁子让撰酬喻春山文集湘州喻国人撰驯黼序<span>潘春出先生明季举于嫡旋偃革命十年著书立吉以授其门人殫</span>雕辅<span>仕进隐居思至老不</span>慨裕斋文集永兴曹墟撰<span>楚纪</span>寻乐亭永兴曾全撰<span>一统志</span>松石斋文集永兴李错撰黼一轩集永兴曹佳撰<span>县志</span>鹤山集石脾攵稿永兴李永敷撰<span>县志</span>东泽集永兴邓尚义撰<span>县志</span>燕游草蜀道吟永兴会绍嘻撰细松山集永兴黄琪撰<span>县志</span>东溪诗稿十七卷宜章邓库撰<span>县志周徐節序邓公宗天资颖敏崖减英迈早登巍科足迹半天下及按治奈晋督饷南郁风采朋然未几丁外艰家居俯时事离渐乃结麻于邑之束溪日舆朋从采屾钓水若将络身焉及公道既闷复命巡抚汴中倦唯以安民为念凡所以歌太平而颓鞭德与火历览山列抚将惑</span>御<span>贯辞浑然天成中乎矩度长篇短咏接笔立成若不经意而极其趣以祖矢世之工于辞而不本于情者远矣四库全</span>骊醴显显显醴铸蓝咽<span>孳干</span>陈郡二鹰<span>泥百忧贾顾羌一只星口宜士人书存日提要日痒内烹雨尉</span>成化壬辰进<span>官上至</span>嗣<span>寸户部尚书络芜丹巡搏是触乃其持集凡干橐五卷入觐联句录卷箱稿而以石班</span>幅<span>卷别稿一卷作小伸付马</span>峭睡集宜章陈霜襟撰关奚囊杂咏兴甯李邦宪撰<span>统</span>奉先集兴甯黄应举撰莺鸠除炎炎集詹詹口与甯玉廷玑撰<span>县志</span>口认真子集三卷桂阳朱渶撰绣黼次<span>献堕序都宪朱公以其所为缺题曰认真于集授简于曰虫谨隐坚早日为我序之公洗语戎于苍梧日持非吾所长公蒙于辞矣而未始以为足认真于名集公意有所属顾览行末必知而吾以是魄公之晚节也诗虽上不足以尽诗而况于尽人手</span>竹园诗文集桂阳朱守孚撰<span>县志</span>君山诗亭桂阳范渊撰<span>县志</span>山石集靖州许潮撰制溪东集礼州毛颖撰州<span>志增</span>袖稿澧州易英撰酬梧山集礼州李充嗣撰<span>州志</span>怀古集澧州李如圭撰<span>州志</span>绳武堂集澧州李如璋撰见一堂集澧州周道油州玉华篇岭南漫高澧州毛棠撰驯倒干首和唐入蜀探奇集夔合纪行诗益昌诗文章咸安诗文稿洞衡草堂集澧州劉崇文撰粟园集澧州郭意撰<span>州志</span>过庭闻集澧州胡玉成撰<span>志其按澧志胡玉成传言予棠诗日过庭闻集则此集非懈自著旧志以过庭闻属之胡懈误矣</span>鳞馀集松石小隐遗录澧州胡懈撰伽<span>志增</span>双榆堂诗棠竹城西律礼州袭铭撰酬甲宝集一游篇桃花庵集简金集澧州翼之伊撰酬泽畔诗集澧州圣偅撰<span>州志</span>翠芳馆集澧州鲁勋撰<span>州志</span>断浮印雠临澧州张居中撰制浮山诗集浓州张锦撰酬<span>田显琼搜迢辈里吴扶千讳喜贞誓些胶髯一享三一口亥劣竖乂口壬</span>慈园集训掌园存高<span>沉湘耆旧集妇</span>滥州刘璋撰<span>掌圜存稿嘉通志阼戴材恩撰今据州志更正</span>听江楼文集咏馀诗草滥州翼之言撰拂蹄口爿雪置乐安乡周佐撰澧驯志光行堂集安乡罗滋撰体删志鲸湖诗草安乡杨春撰<span>滥州志</span>淡如轩集安乡张应锺撰灌驯志石庞慢亮安乡毕仕和撰<span>澧州志</span>落花诗集安乡潘君谐撰<span>升</span>游鸾高西甯亮安乡宋之轨撰<span>冶列志</span>东溪集安乡周作宾撰州坡湖诗集安乡罗于陛撰滥删志直方集安乡张应笼撰縣<span>志赠</span>丛桂山房集安乡金汝皋撰县<span>志增</span>灵爵偶草桂阳州袁惠撰酬信天翁集八卷和鸣集四卷澄潭集四卷桂阳州卢承晓撰韩城杂集四卷桂阳州李坚撰酬槐荫堂集十六卷爱竹轩诗钞桂阳州王敏撰酬秋云集四卷桂阳州刘铉撰酬藜阁睡馀四卷桂阳州刘方至撰酬是坡草桂阳州汪楫撰酬养性草桂阳州李长年撰万轴堂文橐壁从诗章桂阳州李人龙撰酬紫固墓手二卷<span>史艺文志园案清县志作南草</span>临武会朝节撰凝斋十集酬<span>醢志陟陈宗契序风声隆起数上</span>轴<span>生早播第起家令斩喻用谕事指斥权好不少逊落</span>麒鲜烂<span>妇轨杜门穷愁普书自六代一京以迄降万之际扬花幡考又葛置其闲洏衷之评左评史庄即起诸只于今日虑无不功臣先棠肯</span>酉垣吟稿虚旗第十四卷黼雕<span>寿存目斋临武</span>人<span>提要日尧嘉靖癸丑进士宫至南京兵部尚书昰集为其六世孙心忠所编凡文九卷诗五卷融一首偈四首共为一卷其谕性谕格物颇拾姚江</span>醒园驱兽鲤体独江霸艺臧寸集郡二踞<span>招喜奭鼋梦肤┅阜豆石占易沙多仆川绪馀书启序记中皆赠答称父母郡祖都台部堂之</span>雕<span>酬之竹标题多亦颇嫌大质</span>临武刘尧诲撰艮所诗文集<span>迹广迎志</span>心斋集<span>縣志</span>临武鄙世彦撰雪宠诗集临武陈文政撰葵中自订稿临武王上许撰<span>县志</span>横江集临武卢思道撰黼天常关集临武邓学古撰<span>县忠</span>四六文集临武罗攵图撰<span>县志</span>子谷山人诗集临武胡凤鸿撰梅溪革临武陈文徽撰<span>县志</span>石溪集八卷九溪卫周叙撰<span>国吏经籍志增</span>束游草九溪卫杨瑛撰<span>福恶增</span>湖南通仰卷书五吉
</td>
</tr>
<tr>
<td></td>
</tr>
<tr>
<td></td>
</tr>
<tr>
<td></td>
</tr>
<tr>
<td>
国朝口勿躁斋集长沙江有浚撰祸洞门文集长沙赵开心撰黼且耕堂集自转沙胡尔恺撰鳞拾霞初草河曲草长沙赵而恺撰<span>楚诗纪</span>门虎鼠斋集<span>而汴自序余数年删存诗少许命名为虎璧斋集睿有不解者曰子得毋持用不用之说耶余曰否否丙戌之秋曾以眉舆行南岳下孤祁入断时兄癍班虎赎是何击悲凉岁月甲午放归淮酒大时峭塞舟行冰荒携中酒吟一蝶尧为赋继几尽生平诗境舍此无可名者少陵诗云猛虎立我前苍并魏时淛夜探经蛾灾切野鼠拱乱穴浣花老亢玺岑浩心莫危寓于北征一篇夫固已先我而出悲吟矣客乃相视恻笑</span>孝廉船<span>杜滨乃具</span>雕湘<span>友多</span>雌<span>友沂负才傑出慕人地贵盛家学魂蝉郁之思顿挫之响佩凤平忧探思这合月贤量匹骊唇一百吕了翦蔓虑上药部一一许喜更充距看一亳吾一丑山弓拂吁人讀之可观可感叫歌可泣盖友沂虽年少过显然亦险阻备尝矣故其盲之动入如此</span>长沙赵而怵撰勺雪旧堂集岳游草粤吟槁息机园诗州卷猿啸吟酬誌秋恩百韵<span>壬岱序欢只大隐年最少如旭日之方旦草木之方芽乃忽叙禅肃气置心颍寞之乡为泊如澹如之想刃富责势利无以入其胸或日秋者万粅之告成也白革摇灾莫如秋万物结实亦莞如秋匡予苴主专宜华而务秋实生平于兹</span>怵<span>业之</span>覆巢馀笔<span>汝怀</span>丑<span>序士之穷常情耳若夫犬地制榛入妻予如落叶散而犹窃窃然以诗名则穷益奇吟益苦是穷与诗俱进也瘳子大隐覆巢之乌仅馀一身以沈郁顿挫之节席其忧思怨排之情直欲收召魂魄歸奉庭帷鹄巢鹄原转哭为笑鬼禅亦且闻而泣焉无如诗人之倨槛何矣余卧知瘳于之不络穷也</span>长沙屡元度撰髦麓轩槁长沙阎世丁撰<span>县志</span>门宪园艹爱竹山房诗草长沙熊梦昌撰<span>县忠</span>柯椽集小卷<span>四库全昼存目远提要曰宣猷字辰长沙入雍正癸丑进士官至浙江盐运通判是集凡杂文五七锦骈體及赋亦参错其开前霆竖如加序跋似平耒雷妄盾牒簟反人锦之成恢也表附陈兆断史记难字南北史显眠</span>翱<span>所作传一篇载宜猷所蕃尚有臾集禾Φ杂颉卷施小草诸编集中又行风锦馀韵目序今惟卷秽小草及此</span>脸<span>亦所作时集馀皆米儿</span>寻筋诗钞八卷<span>四库全昼存目提要日其诗自乾降辛木迄呮丑分律陶次前七卷各蓉厘小草后一卷则古魄投艺雌白手不后葛寿薛各轴</span>削长沙周宣猷撰以平齐全集长沙朱奇政撰黼门楼山文集幕诗集幕長沙常婉撰<span>县志</span>咏史六言心愁长沙周宣武撰<span>四库全书存目编提要日宦成字变轩长沙人乾隆帝姓什么壬戊进士是杂探史醇以六盍绝句评谕之戓一首咏一事或一首连类雨一事不分门目亦不叙时代后先每首之未各附论一篇六吉体古今作者颇少诗家隅断为之例怠</span>蝇<span>其难也宣闲道门奇</span>佩黼<span>衍至自莒以小能见长也</span>斯馨堂文集长沙刘障泽撰<span>门颠卷数鄙四十一篇卷首有乾隆帝姓什么丑顾成天序附诗话一册凡一十馀叶而</span>诫<span>翰林侍集未见</span>断秀川堂诗晴长沙罗源汉撰县黼<span>署秀一百</span>剌<span>堂诗槁都五千六首始赤壁怀古至互目巨重卖嚣一费王王艺多字一集部一沼百逻琐场老┅丘霄可豆土辜斤莫云江游秦惟虎邱江都窒京都乂泰命出都过畏沙抵全州入桂林棘闰艾舟发兴安过长沙渡员柯则又又鄙中其后又有入岳出嶽舟被湘江燕于矶东昌杨村诸诗则父入都矣又骂本邸大卜六叶多庆贺幄种少里习窍谭日巍苗军繇菽塞八陵舜陵回京请作又十叶则督学广西往返之作两本之三军见不多今火沙斩志载类琳阁诗一审表知所见阿本也忙</span>存吾文槁长沙余建烁撰<span>眷首署咸丰乙卯重错而旧志载此书为写本則末曹销版也编分四册无舂数首维誓灰次序次祭丈次长次赋</span>黼<span>次皿次书次纪百十馀篇</span>书堂古文长沙刘工询撰<span>一册无序跋文有评点后有总许攵凡十八篇后削易学源流岳麓修视赋殆乾降中所刻</span>柳简堂存槁长沙孙理撰<span>卷首何余廷燥序书面暑亮庆壬戍秋镌诰分体百馀首余序称其举于鄉两为邑宰家非有升为诗亦落落自异故虽</span>酬<span>来木以一介易其操其为诗而诗究不多云</span>刘文恪公诗集长沙刘权之撰<span>县志公案安仁欧阳厚均文集丈恪诗集序称所作古近诗</span>删<span>有刘会经手订并未及纂辑者俱存箧中丁伊甫太史谊焉渭阳悉心校订旁搜补辍耦罗逸腾厘苍三驿日旨每虫坠汗诗艹隅诗存田忝书</span>盘麻<span>兀绪巾共状江而</span>斗寻乐堂诗草长沙韩乐撰<span>乐诗集二富旧无刊</span>酬州羁<span>共家性刊</span>州厚贡冈诗腾十四卷长沙周有声撰骋<span>序川鼡人伉伸有智略累典大郡能于其职遣回困路未究厥川真工平备骐抑瞿之气与夫仕宦所经山乃险隘一</span>嗣岫一<span>酬盎肝酉材饵奋选占必醉无纤桃の习趾圣罔名诗人其孰角逾于宿甫者与</span>花若山房托亡窃是洲土洪撰<span>洪曰片陆平原之谕诗曰缘情绮丽太口之纶则薄绮丽而贵清真余才织一木肌为绮语田得借众臼以目文其隔今就丑乙言之涌叩一川望任少能讳者傥以为可教弓而进之鹰于前人有</span>蒯印一厄贤宁文集长沙周克达撰自诰謀文集一举以工铸撰<span>县志</span>门春草堂诗钞二卷文集一卷长沙陈一翩<span>仆心</span>毕郎诗蛮暮长沙张沁塾撰<span>县志</span>莲非诗里略沙刘俨撰麟恒德堂文集一卷長沙黄楚锺<span>口</span>斗曰郑述祖一龟丑<span>笙傅蹴轩</span>乍雕烂加诈盘<span>和计襄互昊毒上弓丈</span>撰存存书屋诗文集八卷长沙陈东英撰黼雨花堂文集二卷<span>一人</span>洲<span>無序跋有目录文凡一十四篇四六十一篇门崇光识于后云先生骈体交极多难以悉梓云集蛤道光中所刻</span>诗集二卷调长沙陈士杜撰详圃古文一卷擇沙刘亮儒撰<span>县志</span>静居轩诗钞四卷长沙陈俯英撰绣趾坤庭文集长沙周世盛撰壮晓堂文集三卷长沙轮世钦撰门逸腾草三卷长沙陈士松撰<span>县志</span>門啸庐樵唱四卷长沙孙竹生撰<span>县志</span>篱云草堂诗草一卷长沙常鹤撰鹄游慎草一卷题虹堂古文存一卷长沙彭胜桂撰<span>县志</span>纳师竹山房诗墓暮长沙劉泰勋撰黼晓园文集一卷诗存玉征长沙张再升撰黼楚香亭诗草一卷长沙郑光邦撰飘平庄小户古文腾草一卷诗礼一卷长沙彭水思撰祸蓝田存槁长沙王开科撰调月圹仙喧卷月塘书屋诗存二卷长沙杨延亮撰<span>县志</span>止止堂诗草四卷长沙张宗耀撰配<span>川起庚子首次壬戌</span>聂附怵<span>次首</span>好<span>子一百┿甲子九十自次拟湖湘采风一十霞首则和石学便刻本之作次谭左传一百一首次读史记一百七首都八百干一首盖从簟槁移寓禾当沙法之本也</span>松月山房诗存长沙黄贤宝撰<span>四卷删同人赠请一卷合</span>雕<span>一册首署绖冕南坡校刊前无序后有道光丙申男锡才识云时初刻于庚寅门入及杨丈幻悔濫恩授梓非先君予意也既而商订于张贫浣山翁为之子垣刻未果今年夏家南坡兄继匕海豪刻于吴巾先君巴不及见原刻八卷今四卷皆先君了存ㄖ与蔬山诗商定者</span>门绿葵红宽山房诗草二卷长沙陈亮撰黼四咏山房诗腾一卷长沙张祈悼撰虚谷文积奢因目臣富员怀译讳王艺釜主集部一耳<span>斟汁宠完勇尧一幄三二二巨少花少早</span>长沙张尚怀撰观光文集惭布长沙张祈渝撰仁受书堂文钞二卷长沙张祈谤撰闲斋集一卷长沙李象鹄撰烂諷庄诗槁二卷长沙邓洪治撰<span>县志</span>诣谷貌存槁长沙李象博撰<span>县志</span>立山堂诗腾五卷长沙杨尧章撰<span>县志</span>春晖堂文集一卷诗集一卷长沙陈本钦撰黼門求多闻斋交集三卷长沙郭维城撰黼礼耕堂文集诗某四卷滇绩纪略乐府一卷长沙戴泽一撰门称墩文集十卷诗集十卷长沙熊庆国撰黼栋怀堂隨笔十一卷长沙李象鹊撰<span>春明郡著一卷次土存牍一卷次中州牍一卷次里居杂著一卷次虔南存颓二卷次黔枲存牍一卷灰黔藩存牍二卷先有随筆六卷之刻道赂乙巴刊为此编序跋甚听末附云湖合编为试赋试律云皋</span>嗣川<span>巴中</span>缚删酣<span>下</span>听云山馆诗钞长沙周铎撰<span>湘耆集</span>日一一他山膺负洲罷瑞国撰酬馀晖堂诗集二卷一一字一卷长沙熊春光撰<span>县志</span>拜石山斋古文二卷挥沧一霞常道滋撰<span>县志</span>药园诗钞八卷长沙董一一则纪近小草一卷长沙罗廷藻撰<span>县志</span>白石樵团一体<span>仙究</span>郑探允撰<span>阮湘旧集</span>耆壮学斋文集八卷长沙烂一<span>一一</span>恻颛深履薄一卷长沙李人华撰摄观古今当一一乡漂匿闾光宪撰<span>县志</span>看云起斋诗集长沙常道一<span>时涧</span>寿村诗第一卷长沙李光宝撰丛桂山房诸一一讳蕃余草暮长沙李光黼撰<span>县志</span>古今杂体愧口肌藤曰言臣且览蓬宇一集部一卜忤幻一踵<span>调再谨诺显岸一巳寻里斗豆召卧入什</span>诗一卷咽转沙李启藩撰黼南州别圣诗文钞长沙徐寿撰<span>凡四丈数</span>柵细<span>为古今体诗刀入卷其一册为灭度骈散各体首有番禹张维屏序称莘农游舍陵为全卖风数千占过岭南为岭南赋数千言其赋典为诗亦皆温雅囷平今编中无岭南赋治</span>雕<span>详密其所并囊摘也</span>咏香园诗草二卷长沙童亮辅撰<span>县丑志仁</span>半学斋文槁一卷长沙黄操为撰<span>县志</span>希古堂文槁二卷长沙黃藻为撰<span>县志</span>彼园文槁六卷长沙黄博为撰养拙斋文槁四卷长沙黄显为撰<span>县忠</span>井观集蒯卷长沙王国才撰<span>县志</span>星出文集四卷长沙罗鉴观撰<span>县志</span>愚谓堂文槁一卷长沙罗鉴龟撰<span>县志</span>爱吾庐文槁四卷长沙胡紫沧撰存吾集长沙王锦英撰<span>县志</span>心学斋文集八卷长沙周湘黼撰<span>县志</span>云畅楼诗钞一卷长沙沈兆台撰<span>县志</span>揖青山根诗槁四卷长沙陶雨寿撰<span>躁心</span>了遗馀诗草幕长沙郭庆桂撰<span>县志</span>寄傲轩时草长沙戴正心撰诫求斋诗集长沙陈星焕撰关口咏梅轩诗钞长沙何远香撰祸耕心阁诗草一声长沙张雁源撰<span>县志</span>卧云轩诗精叫卷长沙萧起临撰<span>县志</span>白琼仙营稍四卷长沙吴莹撰黼<span>首署噵光庚寅辑刻有一龙宗善化唐盖庆一序卷悬毋赋十一昔卷一为骈体文十首卷一四马古今体绿百四十馀首</span>李幼质遗槁一卷授沙李彪撰<span>丑七占菦顺百馀首彪为嘉庆末学使谢阶树取筵断宇与洒阳朱文妹慎甫善化萧寅显伸虎友善此本谢适显所录存也</span>门问月轩诗集长沙杨云路撰<span>县志</span>游孔林诗草小斋长沙郑敦泽撰紫垣文钞二卷长沙文汝贤撰关直<span>柔盍灵二弭击苛口画了了霆寿词到怀寺一苇一才召宝乂</span>应果堂文钞六卷诗钞一卷长沙陈熙儒撰<span>县志</span>槐绿斋丈槁一卷豫东纪游诗二卷小皋诗集二卷长沙常道治撰<span>县志</span>小睡窦诗集长沙郑敦觉撰<span>县志</span>青岩文钞一缠长沙柳先義撰<span>县志</span>知非堂文集长沙张延诱撰<span>县志</span>刊黜脂赋槁一卷长沙邹朝撰含章南文集一卷长沙冯调之撰<span>县志</span>宵斋文集四卷诗集二卷长沙袁树森撰<span>縣志</span>塞阃诗集士暮长沙熊光辉撰<span>县志</span>读书延年堂诗蕃一十七卷文集十卷骈体文存二卷长沙熊少牧撰知务山房文集八卷长沙张延河撰四香室詩集二卷长沙汤亦中撰<span>观仁</span>酣雕<span>卷首有子婿善化董传集即其所刊也</span>来青堂文集一卷长沙柳廷方撰<span>县志</span>追甫诗云奢长沙间其相撰卫烂<span>有道光┅十九年屑桂梯序其相自序则作于道光一十</span>丑辅序曰春我山房随存四卷长沙朱载阳撰<span>县志</span>熙讳遣草蹇长沙黄存晖撰关松竹轩诗草而卷长沙毛朝采撰<span>县志</span>寡尤悔斋文集破愁<span>究紵</span>诗烁六卷长沙曹荫萼撰何存与酬全集长沙熊光秘撰鹄佩弦诗草塞长沙郑敦元撰云莽文集一卷户泯沙谭俊蛟撰酬孟安山人诗草长沙郑敦炳撰<span>县忘</span>口寄拟山房存馀集长沙陈鸿撰<span>县志</span>郑山诗草小愁长沙张华岳撰门种璧园文集一卷诗集四卷长沙杨德博撰澹岩诗集一卷长沙周时洲撰黼墨稼轩诗集酬关丑幄驷雠显诳监灌恚十集部三麒<span>霸口毕死巨秉一孽翼二只乞步岐砂</span>长沙郑敦昧撰<span>县志</span>紫桥诗补二卷长沙林新藻撰关扪虫山房诗积卷长沙常泽癸撰<span>县志</span>绿荫略惭讳筑长沙徐因搢撰<span>县志</span>颠川隐山房诗草一卷钟沙旷锡福撰听竹楼詩草一卷巨茂沙邹南英撰问梅诗草蹇撮沙杨星农撰<span>县志</span>草堂闲咏一卷长沙李邻梓撰<span>县志</span>门航持草一卷长沙童廷惧撰四松堂诗槁长沙吴翰邦撰<span>县了志亡</span>竹屋文集三卷诗钞四卷长沙张法撰梅璧诗钞四卷长沙张起鹏撰求是斋诗善恶长沙郑先扑灌<span>先朴乡居赭寇难年一十有七褒忠录有傳</span>朴园诗集长沙李奉璋撰茧船诗遗一卷长沙陶森藻撰飘知悔斋集十卷忠义乐府二卷长沙周绍芳撰月潭诗草二卷长沙张福保撰<span>县志</span>巴旱敞带齋文集蹇长沙刘黼撰绣树祁文集塞长沙杨宜中撰<span>县志</span>以希宋堂文钞二卷诗钞一卷长沙张瑰同撰笔花窗诗存八卷长沙罗霍诗撰竹友山房诗山卷长沙戴兆绅撰磨绮堂诗有一卷长沙丁阵绶撰嗣<span>先序</span>口古研香齐董幕长沙余世松撰<span>时松</span>燕厄<span>茵研予能调多效其体禾连强仕而</span>雕<span>乃改学齐梁盡沈其旧作然蒿作小多乂同学乃尽取前后所作并存之间此本不</span>友冰轩集善化周应遇撰<span>湖广通志</span>吸紫轩集并花于公允撰<span>是诸纪</span>洞庭钓叟存槁墓善化黄钝撰<span>沙江有隙所为略口公所肾同庭钓叟全集乐府一卷古近体诗十卷文集六卷公没后其予梦琴丐公扪入堤绮许一礼衷定成恢行授梓矣值逆藩变遂出宫霆区勺审一髦丘工艺峰字一集部一谨喜虹京巨岸一言三玉一又土弓以士一糟兵焚今钞传存祸百之耳又钝元孙孝伊叙例略曰原栗请古交词数十卷兵覆后文词绝无存者今据刘君振麟录本得古近体诗痛也今此本</span>慨<span>干皆谪戍及南还后作灰炉之馀可版俱精卷首尚题吴許名编校增</span>大观堂文集<span>乙土</span>吾化李先登撰四章草纪游曲江吟讳花李先杳撰<span>县志</span>满园集善化周应运撰<span>县志</span>巨二乐堂文集益花熊超撰<span>县忠</span>山糊塗亦斋集欲从集善化皮旭撰祸诗文学步善化黄象坤撰<span>县志</span>聚奎楼集梅花百咏善化李有藻撰<span>县志</span>松园集善化黄梦龄撰<span>县志</span>芸轩集虽花李逢清撰<span>县志</span>迥汉文章盖花李绍宗撰<span>县志</span>恒斋文集十二卷善化李文招撰<span>县志道李芳华序吾兄恒斋志希往哲力索原叩宣圣之门墙窥洛闰之奥阃沈酣陸籍橐为注疏非但欲以交卓名世也即其著述之暇偶有抒写类皆阐扬性道风云月露之辞绝不苟作支枲甚移</span>衿<span>梓其尤音公谓同志而吾兄之朽亦即在此余岂阿所好哉</span>葵斋诗文集南北游短草善化夏文毓撰<span>楚诗纪</span>日华咏岳麓草善化赵又昂撰<span>县志</span>澹园诗文集善化李芳华撰<span>县志</span>渊学古文遗稿二卷善化黄炎撰<span>县志以府仲冤维善其先曾</span>惭<span>道光丙戌脊仲禾北太守渊亭</span>驯<span>堕生</span>雕姓<span>见示余受而读之叹日此哥乡之文献也昔先君于每谕学問文章不临</span>雕<span>称以</span>雕<span>生故尝信而高不矜奇以</span>麟<span>之今琐俗而无</span>酬<span>丈原本经术发掘性情言不衷诸道盖素所蕴寿然也夫丈以明道即以犹遣道无求曲不在非必索之幽蓬匪残为龚正不必自谣材力之联以褐燕祗以人伦苴田宴喜巾布帛菽粟之之猷议谕则</span>酬<span>可以古准</span>慨<span>知之</span>鲤刺<span>船嗣为刺蘧则</span>徹<span>童郡</span>岫雏刎<span>经世善俗朋则为信悫在</span>兰<span>子孙则为比深哉集中有</span>蒯<span>言虽渎诗吉志</span>删陌烂黼柄<span>太经垂者过之</span>驯敝雕<span>岂必者道之他</span>雕黻<span>诸经之言噵皆正吉之请独托于咏仪礼周礼礼记皆从浅处指点见道</span>驯<span>可扪深于诗矣真故其立粤行己不负所择一时宗工哲污咸灞其夹集巾所称李恒斋先主</span>用目匮区窦器雪土匕丑蛰吝字集部一乙<span>羌喜襄充巨絷訾薪丞一者先君予之师崇祀乡贤者也观其寿付状后椎力表章以足知先君子之于先生氣谊相合有由然已先君升之生稍后于先生当先生典试山西之年先君于与其弟瑞恻领乡乾故得详其梗概也余生也晚未获规笑乡先生之言谕风采犹得读其而</span>丑<span>文考其出处志节益以知前蓝立吉所以阖道轻非荀为华藻世此先君子之所为匝称也</span>罗浮交<span>鸟未分卷数凡一十一篇卷首有湘潭胡师亮序同怀第燎序羹摄先兄以乾隆帝姓什么乙亥春卒于国予官聘膳日希祸崔镐巽薛门文趣付制嗣至诗古文辄随手散去共有存者则云俟桐城刘耕南先生决择之往年以兄命缮其槁邮寄京师不遇原槁逐汗沈不返其存者仅十之五六今一十馀年编次锯之梨枣末署乾隆帝姓什么四十九姩而胡序作于一十一年今观卷首罟嘉庆癸酉年镐岂烁作序时尚耒果镐抑至嘉庆年又重镌欤</span>罗洋文草<span>县志</span>善化郭峻撰聚桂山庄诗文集二十四卷善化刘世树撰<span>县志</span>麓门文蛮墓墨樵诗草四卷善化孙良贵撰<span>县志</span>蒙泉古文四卷酬<span>卷首有乾隆帝姓什么己酉从弟高思序称兄殁十馀载古丈尚末付雕共予先骏敦予与其诗并次之分为六秩藏以俟梓柳廷方后</span>黼砌惭<span>禅朋刘利</span>酬僻<span>赵重四十年显君兰皆出以见屈言先于在一山周白民诸公稍文字莫逆今皆零落知</span>酬<span>日勘惧坦文散佚将授之梓云云今案此本于咸丰凶于则廷方作序时尚未刊行也</span>桃芝诗集二卷<span>卷百有四八自序辑戊寅夏有后学陈士雅序称其以祷芝名操隘织聊仆朽棺败腐犹足蒸出芝陌以为瑞物之语案诗分</span>辅州关酬眩青化张九思撰东斋诗文称谁宿文上删撰黼口陇皋粪未善化李道囊<span>县志</span>回溪文章善化李逢茂撰黼蠹寿草松伸文集善化黄孝事撰<span>县志</span>澹溪文桐善巽书撰<span>县志</span>石岭诗文集一册善化唐焕撰<span>县志</span>口陶山文洲卷四册<span>首颂赞赋终于杂十过箱始弃举业</span>酣<span>有壬午自学古文自</span>黼<span>云四所作石过散体叫文耳江在诸名宿颐加浆进今年七十矣哃人恋忠长翼制驯诗已先刻云云卷首有严如煌序及锺大斫段玉裁题辞</span>陶山咽野手四卷六册<span>首有嘉庆辛未又官以后诗十</span>班<span>识云余既刻卷检癸醜以谓捍卖匡粗重言王匕工艺峰字集部一肄爵喜贝元匹贾一毫玄二立尸前至戊戎尚于馀篇诸姚姬传先生有一百四十首别为一卷卷百有姚芜題辞数行合露蝉吟词钞绩风凿刷一册前有吴锡蒯序续钞有汪端光前后题识姚汪皆手书也诗录十一眷后为续录有吴蔚序</span>善化唐仲冕撰半川山莊集善化黄士对撰<span>县志</span>经耕堂存槁茫<span>十馀篇谕说傅</span>酣<span>记察交之属卷末有其予士及跋称所著有周易蕴元十一删易略二册辨疑一册诗经读存一冊涛秩读存一册书经续存六篇周易读存七篇别有周官便览诗初槁俱巴刊行今皆未见</span>善化黄玉仪撰昧斯轩诗草善化张星焕撰<span>沉湘耆旧集</span>柏村攵八卷<span>为赋铭哀辞卷议寿卷一记谕考卷四记考谕卷五序记说卷六碑交传书后前后无序跋亦未识刊行岁月殆祸订未完之本欤</span>柏村诗二卷<span>舂上伍七言古体卷体末肘竹惮媚室词</span>黼<span>五七古近首有自序</span>善化汤弊撰寄欣堂诗钞<span>百七言古体次七言律体次五高古体律体次七言绝句射餐玉词前囿自识小弓而非手订故先七言后五言为失次世</span>善化汤蝼撰听秋阎诗存一卷酬黼关<span>诗一百四十馀首鉴之弟抽付之兄诗中多舆兄涕唱酬之作</span>善囮汤整撰兼山堂诗集三卷善化沈棋撰黼芙蓉楼诗存四卷仰山堂集四六杂组直花黄孝伊撰<span>县志</span>求正诗集一卷湘船壶槛草二卷响玉堂文集卷善囮黄玉仪撰<span>县志</span>庐山集小布善化黄士绮撰驱心酣村诗文集盖花黄玉芳撰<span>县志</span>竹坡辩草盗花黄士鸱撰<span>县志</span>耐盖文存八卷励<span>禅箱录凡八丰末年卷首</span>斛酬酬黼<span>不与刻于志铭罗汝</span>雕禅<span>傅跋</span>耐盖诗存三卷<span>卷一为之作卷万京出使一</span>雕<span>雅十章卷一为居山左江南迄中州之作卷并像赞</span>酣<span>有罗汝懷序交作同梓</span>善化贺长龄撰寒香馆文集八卷雌<span>有道光一十二年唐钟序女凡杂苗一卷序一卷记一卷誓长墓志傅一卷奏疏一卷计语一卷木拊唐鍾撰墓志铭崇祸乡贤录</span>塞香馆诗钞四卷<span>卷首有道光一卜人年邓显鹤序舆交渠同梓</span>善化贺熙龄撰<span>月宣巨量题藿蚤寺王三艺莘辑喜逝戾要牙一煋翼王上二捍窒</span>眉云草堂诗草一卷善化熊谢撰<span>县志</span>怡芬书屋诗单<span>占醴</span>颛<span>十卷日耀尘集拙庐集岫玄集松案集徵车集陇虎灾几咎集清湘集睡馀筞诗馀肘水拊试轴其后复有檀编门宝之谨青年卷首有谓汝怀序</span>善化易棠撰阳古草堂诗文集善他玉愈誓撰趣园诗集韩花贺之障撰<span>县志</span>话陶窗槁杂花爵俯先撰<span>县志</span>经郸堂诗草并花张陈锡撰<span>县志</span>门白云亭文槁善化张士第撰<span>县志</span>美延书屋诗文集善化唐业谦撰<span>县虑</span>门梅溪诗草盖宿孟道咣撰<span>县志</span>随意诗草盖桓邹本然撰<span>县志</span>达观堂诗集十卷盖花张晋本撰<span>县志</span>净寓诗集善化杨世安撰<span>县志</span>蔚堂文槁善化黄文炳撰<span>县志</span>日八百轩近體诗槁讳花唐钱撰<span>县志</span>乐山堂诗文集善化会兴仁撰祸口云石诗存韭花陈岱霖撰<span>县志</span>病杜山房诗草虫花汤烁撰<span>县志</span>碧峰文槁四卷韩花黄友爱撰<span>县志</span>常惶惶斋文汉书化杨在照撰<span>县志</span>常惶惶斋诗文集善化劳崇光猥黼心吹又生草韩花杨镜清撰<span>县志</span>知本集韩花张敬修撰黼闲鹤耕遗槁一卷善化黄友谊以<span>县志</span>云香诗文集善化张先骏撰<span>县志</span>雪香诗文集善化张光翼撰<span>县志</span>用祸山房诗文集善化郭祖翼撰<span>县志</span>玩香亭诗集韩花理莲撰<span>縣志</span>补雪轩文槁讳宿王体撰<span>县志</span>天井山居诗文集善化张祖嵩撰己师竹山房诗文集还蜀谭国光愤祸口灵游纪程诗墓卷韭宿黄诚撰<span>上卷凡鲤五丅卷凡百十</span>芥臣曰臣富臂鉴寿毋社艺文志土集轻一曰<span>祚喜冀重袭尧一户三亭斗址言著煮士作者年逾七十盖生于乾隆帝姓什么季年故两经甲孓某中肖和镜海太常舅氏诗乃唐伸冕外孙也</span>口兰芬馆诗初钞十三卷善化凌玉垣撰黼<span>有归安赵炳言长洲陶糜邮岫道宽诸序题辞十馀宗识凡一┿七十馀首以道光丙午刻于江夏未几身殁慕邸版归长沙殷于兵焚今存本亦无多矣</span>苍筐全集善化县开臣撰<span>县志</span>熙春阁诗草九卷羌花黄仁政撰芝楼庄诗集四卷盖花黄锡彤撰橘西诗文集并花卖家畴撰<span>县志</span>藏谷山房诗文墓手卷善化兴蕴撰忤忆性轩文集善化杨榆撰<span>县志</span>巽斋闲刚善化皮繩直撰<span>县志</span>槐荫草堂集韭花张拱辰撰<span>县志</span>细兰斋文集善化张罗尧供<span>县志</span>金粟诗文集善化吴载荣撰<span>县志</span>漱芳馆诗集象山赋草善化汤庆骐撰不足畏斋诗文集善化张才撰<span>县志</span>门章庐诗集讳花杨葆光撰赐书堂遗集二卷善化黄式度撰勺寿梅山房诗存一卷并花李谟撰<span>原千</span>雌<span>百馀首长沙王祭酒先谦尺十馀首序蒯刻之书札</span>办<span>删职</span>辄<span>其尤行得了琳列于后更</span>澹觌阁诗存令卷岭南游草卷善化张树宝撰一馀诗草湘阴王之缺撰<span>县忘</span>南村詩选湘阴吴瑞英撰<span>县志</span>

大宛  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中亞费尔干纳盆地。国都贵山城在今卡散赛。

大食  唐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原语为波斯一部族名称。

大秦  亦作犁轩汉称罗马为夶秦。

大夏  即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在今阿富汗北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脱离塞琉西王国独立。公元前130年左右为大月氏所据后

    为阿拉伯人所并。

大西洋国  明人指葡萄牙

大吕宋国  清初称西班牙为大吕宋,菲律宾的吕宋岛为小吕宋

万年  古县洺,汉置与栎阳同城而治,在今陕西临潼北北周移治长安城中,在今西安市西北隋造大兴城,万年亦随之而移在

万里长沙 古指峩国南海诸岛中一些岛群。又“万里石塘”、“万里石床”意亦相同。

弋阳  今河南潢川西三国至隋唐有弋阳郡、弋阳县。

上元  唐上元二年(761年)改江宁为上元县五代吴在此分置上元、江宁二县。民国并入江宁县

上谷  古郡名。秦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北魏废隋唐时的上谷郡即易州。

上京  ①渤海上京龙泉府即忽汗城,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东京城

    ②辽上京临潢府,在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③金上京会宁府,在今黑龙江阿 城县南白城

上郡  古郡名。秦汉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隋上郡即郎城郡治今陕西富县。唐上郡即绥州治今绥德。三个上郡及其治

    所地望均不同。

上都  元上都开平府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

上党  古郡名。韩始置汉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东汉移壶关(今壶关北)隋唐上党郡即潞州,治上党即今长治市。历代辖境

    虽有变更但均在晋东南。

上海  今上海市宋置镇。元至元28年(1291年)置县(以《元史·世祖纪》为据)。

上庸  汉末至南朝梁有仩庸郡治上庸,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隋时移县治至今竹溪县东南,宋并入竹山县

上蔡  周蔡国原址,在今河南上蔡西南后蔡国先迁新蔡,后迁州来(下蔡)遂得上蔡之名。战国韩置上蔡县南朝宋移治悬瓠,在

    今汝南隋改汝阳,另在今上蔡县地置上蔡县

山左  山东省旧时别称,山指太行山

山右  山西省旧时别称。

山东  秦汉时指华山或崤山以东地区以后多指太行山以东地区。金改北宋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山东始成为

    政区名称。元属中书省明置山东省。

山西  原为与“山東”相对的地区名称明置山西省。

山后  宋指今山西、河北两省内外长城之间地区即代北、大同等地。

山阳  ①今江苏淮安晋屾阳郡、山阳县在此。②今河南焦作市东汉置县。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即此地。

山阴  今浙江绍兴因在会稽山之北得名。秦置县隋改会稽县。唐在此分置会稽、山阴二县民国并为绍兴。

山南  意为秦岭之南唐有山南道,旋又分为山南东道(治襄州今襄樊市)與山南西道(治梁州,改称兴元府今汉中)。辖境南至重

    庆至岳阳间的长江以北地区

山前  宋金以太行山以东、燕山及军都山鉯南地区为山前。

川边  1914年置川边特别区治康定,辖区包括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西藏昌都地区1939年并入西康省。

广东  今广东渻秦在南海、桂林二郡境,汉属交州三国吴分属广州、交州,唐属岭南道宋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元分属湖

    广、江西二荇中书省明设广东省。

广宁  明广宁卫在今辽宁北镇辽东镇在此地。

广西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秦在桂林、南海、象郡境,唐宋見“广东”条元属湖广,明为广西布政使司清为广西省。1958年建壮

广州  三国吴永安七年(264年)分交州置广州辖境兼有今广西一部。以後辖境逐渐缩小今广州市即古广州治所番禺。

广武  古城在今河南荣阳东北广武山上有东西二城,中隔一涧为刘邦、项羽对峙处。

广信  明广信府洽上饶(今属江西)。民国废

广陵  秦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隋改江阳治今扬州。南唐恢复广陵原名宋熙宁五姩(1072年)并入江都。

广固城 今山东益都西北南燕都城,为刘裕所毁

义兴  古县名,原称阳羡隋改义兴,宋避太宗讳改宜兴又东晋時曾设义兴郡,治阳羡辖今江苏宜兴、溧阳,隋废

卫国  西周初封时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公元前660年迁楚丘(今滑县)后再迁帝丘(今濮陽)。最后迁野王(今沁阳)公元前209年并

卫辉  路、府名。北周置卫州治朝歌,唐移治汲县1260年,元升为卫辉路辖今豫北新乡等地。明妀卫辉府清兼辖今封丘、兰

    考一带。民国废

卫藏  西藏旧时别称。西藏旧分阿里、藏(后藏)、卫(前藏)、康(喀木)四部故称。

尛沛  汉沛县(今属江苏)别称

马邑  秦汉马邑县在今山西朔县。唐置马邑县在今朔县东北清嘉庆时废。又隋唐马邑郡即朔州治善陽,即今朔县

马陵  在今河北大名东南,一说在今河南范县西南战国时田忌、孙膑破魏庞娟于此。


木骨都束国  今非洲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一带古国郑和曾至其地。

元和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长洲县置先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分吴县置长洲。至此三县同城而治囻国并入吴县。

元城  古县名与大名同城而治。民国并入大名县

云中  秦汉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东汉末郡废北魏云中郡治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唐云中郡即云

    州治定襄(后改云中,今山西大同)汉郡在长城以北,唐郡在长城鉯南汉郡的西南面。北魏郡与汉郡辖区也不完全相同

云阳  秦汉云阳县在今陕西淳化西北。

云间  旧时江苏松江府的别称

云南  云南省旧以在云岭之南得名。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云南驿西汉曾设云南县。蜀汉曾设云南郡以云南县为治所。云南古有滇国

    等唐为南诏,宋为大理元置行中书省。明置云南省

云中都护府  唐云中都护府治原北魏云中城,辖今内蒙古阴山河套一带后妀称单于都护府。

王舍城 古印度摩揭陀国悉苏那伽王朝(前六一前四世纪)都城在今比哈尔邦巴特那南。法显曾至其地玄奘去时,已成遺址

开平  元开平府,见上都条

开州  唐改万州为开州,即今四川开县明改为县。金以澶州为开州即今河南濮阳。民国改开州为濮阳县

开封  公元907年,五代后梁建国以汴州为开封府。

天水  汉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东汉一度改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今甘谷东南)魏恢复天水原名。西晋移治上邦(今天水

    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天方  我国古指麦加亦指阿拉伯。

天竺  我国古指印度玄奘谓应以作印度为是。

天津  明永乐初置天津卫以成祖“靖难”起兵时曾涉其地得名。清雍正时改州不久改府。民国废府存县1928年设天津特别

    市。1930年改天津市现为直辖市。

夫椒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或即太湖中的洞庭西山,一说夫與椒各为一山

丰镐  周文王建都于丰,在今陕西西安西南沣河以西武王又建镐(镐京),在今长安县韦曲公社西北与丰同为国都。

韦曲  唐有韦曲镇在今陕西长安县,因诸韦聚居得名以东五里即今长安县东少陵原东南端,有杜曲为诸杜世居之地。合称韦

五岳  汉宣帝以今河南嵩山为中岳今山东泰山为东岳,今安徽天柱山为南岳今陕西华山为西岳,今河北曲阳西北的恒山为北岳

    後改以今湖南衡山为南岳。明改以今山西浑源的恒山为北岳

五原  汉五原郡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

五丈原 在今陕西岐山县南斜穀口西

五羊城 广州古称五羊城,简称羊城传古有五位仙人骑五色羊,执六穗柜到此

五国城 辽金时有五国城,在今黑龙江依兰

呔平  宋置州,元升路明改府,治今安徽当涂

太和  公元737年南诏王皮罗阁建太和城,在今云南大理南太和村元置太和县,即今夶理民国改大理。

太原  秦汉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哋。宋太宗太平兴

    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太和岭 《元史·速不台传》所说太和岭,即今苏联高加索山

历阳  今安徽和县。秦置县晋以历阳为治所,置历阳郡隋唐历阳郡即和州。

車里  亦作彻里、撤里、车厘元明土司,治今云南景洪辖境大体相当于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清移治今景洪以东后先分设普

    洱府,民国又设车里等县

巨鹿  今河北平乡西南,秦置县以为巨鹿郡治所。项羽破秦兵于此

少陵  在今西安市南,汉宣渧许后陵所在地

少梁  今陕西韩城南。本为梁国春秋时秦灭梁,为少梁战国时曾属魏,后又归秦改名夏阳。

日南  汉郡在紟越南中部,东汉末以后为林邑国所有。

中山  ①中山国战国都顾(今河定县)。一度为魏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平山东北)。公元前296年為赵所灭②汉郡、国,治卢奴

    (今定县)后燕以为都城。隋废③宋以定州为中山府,治安喜(今定县)④今中山县,宋以来为香屾县1925年孙中山逝世

    后改今名,中山故里在县南翠亨村

中兴  元以江陵一带为中兴路,治江陵

中牟  《论语·阳货篇》“佛肿以中牟畔。”此中牟在今河南鹤壁市西,以在牟山之侧得名。今河南中牟县,西汉置。

中吴  旧时苏州的别称,亦作润州(今镇江)嘚别称

中京  ①辽中京大定府在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②金后期以河南府(洛阳)为中京

中都  ①金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燕京建为Φ都大兴府。②明太祖曾以临濠府(今凤阳)为中都

贝州  北周置,治武城(隋为清河今河北南宫东南)。宋仁宗时改为恩州

长勺  春秋鲁邑,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长平  秦白起破赵军处,在今山西高平西北

长安  汉长安城在今西安市西北。隋改建都城移至汉长咹城东南。参“西安”专条

长坂  在今湖北当阳东北。《三国演义》作长坂坡

长沙  秦长沙郡治临湘,隋唐潭州或长沙郡治所奣长沙府治,均即今湖南长沙清为湖南省会。

长城  见“长城的长度”专条

长洲苑 春秋吴王阖闾游猎场所,在今苏州市西南太鍸北。唐以长洲为县名见“元和”条。

仁和  五代吴越分钱塘、盐官(今海宁)置钱江县宋改仁和,两县均在杭州民国合钱塘、仁和為杭县。

仇池  魏晋南北朝时氐族杨氏世居之地在今甘肃成县西西汉水北岸,有仇池山山顶有池,又有平地百顷故可长期据山扼垨。

月氏  “氏”旧读“支”古月氏族本在敦煌、祁连一带游牧,汉文帝时为匈奴所迫西迁至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以西之地,

    称大月氏以后又因乌孙攻击,再迁大夏(中亚阿姆河上游)公元一世纪中,贵霜(大月氏五部之一)翕侯兼并各部建立贵霜

丹阳  ①古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东南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枝江西,仍名其地为丹阳②丹阳(杨)县,秦置在今安徽当涂

    東北,唐并入当涂③汉置丹阳(杨)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三国吴移治建业(今南京),隋灭陈后废炀帝又以蒋州(今南

    京)为丹阳郡。

乌江  项羽自刎处在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

乌林  孙、刘破曹操处今湖北洪湖县东北长江北岸乌林矶。

乌程  旧县名在紟浙江湖州,宋与归安县同城而治民国并为吴兴县。

乌蒙  原为土司治今云南昭通。清中叶改流

乌孙  古游牧族,本在河西走廊汉文帝时西迁至今伊犁河、伊塞克湖一带。南北朝时迁至葱岭以北

乌思藏 “思”一作“斯”。元明称前后藏为乌思藏

乌里雅苏囼  旧城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扎布汗省省会扎布哈朗特。清定边左副将军驻此统辖喀尔喀四部与科布多、唐努乌梁海二

    区。故又为清政区名当时通称外蒙古。

凤翔  唐凤翔府(本为郡)治天兴即今凤翔。金为路明清仍为府。民国废府

文州  北周至元为攵州,治所先在今甘肃文县西元移今文县。明为县阴平道经此。

方城  楚在春秋时所筑长城战国时扩展,自今河南方城沿伏牛山脈南至今邓县北。方城县东北有方城山楚方城在其东麓。又湖

    北竹山县东南亦有方城山春秋时庸国在山南筑城,也叫方城有人认为春秋时楚大夫屈完说的“楚国方城以为城”的方城,

    指大别等山而言当时还没有筑城。

巴    古有巴国周以前茬鄂西,后迁川东治江州(今重庆),后迁治垫江(今合川)再迁治阆中。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

巴东  东汉末置巴东郡,治鱼复(今四川奉节東)南朝梁以鱼复为治所,建信州隋以信州为巴东郡。唐改夔州以秭归、巴东另置

    归州。以后又曾以归州为巴东郡夔州为雲安郡。

巴西  郡名①东汉建安六年刘璋改巴郡置,治所在今四川省阆中市②西晋永嘉后侨置,与梓潼郡同置涪县(今四川绵阳东)

巴郡  秦以巴国地置巴郡东汉 建安六年刘璋改巴郡为巴西,治阆中(今属四川)另以江州(今重庆)为治所,置巴郡南北朝后期

    为楚州,隋改渝州又以渝州为巴郡。

巴陵  即今湖南岳阳晋置巴陵县,南朝分长沙置巴陵郡隋唐巴陵郡即岳州。治所都在岳阳

邓   古国,在今湖北襄樊市北或曾发展到今河南邓县。公元前678年为楚所灭

邓州  隋置邓州,治穰县(今邓县)

双城子 在绥芬河下遊北岸,傅尔丹河西岸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入俄。名尼古拉斯克后改乌苏里斯克。

玉壁城 西魏筑玉壁以御东魏在今山西稷屾西南,四面皆临深谷

邛州  南朝梁置。唐时治所从依政(今四川邛崃东南)迁临邛(今邛崃)民国改邛崃县。

甘州  今甘肃张掖甘州の名始于西魏。

甘肃  元有甘肃行中书省辖今甘肃省河西及青海、宁夏各一部。明九边有甘肃镇辖嘉峪关以西,总兵驻甘州卫(张掖)行政区划

    则全属陕西省。清置甘肃省辖区包括今宁夏及青海北部。1928年青海、宁夏建省。

石头城  在今南京清凉山参“喃京”专条。

石堡城  在今青海西宁市西南唐曾置振武军、神武军、天威军。唐与吐蕃争此城屡得屡失。

石国   西域古国在今蘇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一带。

左冯翊  汉与京兆尹、右扶风称三辅左冯翊与右扶风既系官名,又系政区名即将京师附近地区交給三个地方官治理,治所都在长

     安城内东汉始分出。魏改左冯翊为冯翊郡治临晋(今大荔)。

左国城  在今山西离石东北┿六国汉刘渊都此。

右北平  战国燕置右北平郡西晋改北平郡。秦时治无终(今天津市蓟县)汉治平刚(今辽宁凌源西南)。

右扶风  魏妀扶风郡治槐里(今兴平东南),余见“左冯翊”

龙门  ①黄河禹门口,在山西河津西北与陕西韩城东北间

    ②即伊阙,在洛陽市南伊河东岸有龙门山,西岸有香山对峙如门。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起四百余年间,开凿石

    窟雕刻佛象。今存1352窟,慥象97000余尊。

龙城  ①匈奴单于祭天处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和硕柴达木湖附近。

    ②十六国前燕旧都后燕、北燕都城,在今辽宁朝阳

龙编  在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东汉至南朝为交州及交趾郡治所

平卢  唐开元七年(719年)置镇,治营州(今遼宁朝阳)安史之乱期间,平卢反正上元二年(761年),节度使侯希逸为史朝义部所

    迫南迁淄青(青州),从此淄青有平卢之号

平州  汉末辽东即有平州之名。北魏以旧平州为营州另设平州。唐时治所在卢龙(今属河北)

平江府 宋徽宗征和三年(1113年)升苏州为平江府。

岼阳  隋以前的平阳在今山西临汾西南;从隋起,在今临汾

平城  在今山西大同东北,北魏时曾为都城

平原  汉平原郡,治岼原在今县西南。隋唐曾以德州为平原郡治安德,即今山东陵县汉唐平原郡辖区也不完全相同。

平凉  十六国前秦置平凉郡治所平凉在今市西北。北魏迁治鹑阴(今华亭西)辖境亦有出入。隋唐曾以原州为平凉郡治所在今宁

    夏固原,平凉仅为州内一县金置平凉府,治今 市民国废府。

平地松林  在今内蒙古克什腾旗一带南至河北围场以北,为奚、契丹族活动的地方

打箭炉  清雍正时置打箭炉厅,治打箭炉即今四川康定。

打牲乌拉  原为明海西女真乌拉部乌拉城在今吉林省吉林市北乌拉街。努尔哈赤灭乌拉改称打牲乌拉。

东川  唐至德二年(757年)分剑南为东川、西川各置节度使。东川治梓州(今四川三台)辖区在四川盆地中部。

东平  漢有东平国南朝为郡,治无盐(今山东东平东)隋唐曾以郓州为东平郡,治须昌在今东平西北。宋宣和时以郓州为东平

    府治須城,即今东平明清为州。民国改县

东吴  指三国孙吴,亦为苏州别称

东坡  在今湖北黄冈东。宋苏轼谪居黄州因地名取号,称东坡居士

东昌  元以博州为东昌路,治聊城(今属山东)明清为府。民国废府

东京  ①东汉、北周、隋、唐都以洛阳为东京(隋唐亦称东都)。

    ②渤海有东京龙原府在今吉林珲春八连城。

    ③五代北宋以开封为东京

    ④辽五京道之一,治所茬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

东郡  秦置,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辖境包括鲁西及豫东北。隋曾以兖州为东郡此兖州由滑州改名,并非今山东之兖州

东都  见“东京”条。

东莞  汉有东莞县治今山东沂水。东汉末设东莞郡治所在今沂水东北。东晋侨置于晋陵(紟江苏常州市)东南南齐末废。今广东

    东莞县置于唐代

东海郡  秦汉东海郡治郯(今山东郯城北),秦汉之际曾称郯郡东晋侨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北境,旋移京口(今镇江)隋唐以海

     州为东海郡,治朐山(今连云港西南海州镇)

归绥  呼和浩特市旧名(1954姩以前)。

归安  旧县名见“乌程”。

归德  金改原宋应天府为归德府治所在宋城(今河南商丘南),移睢阳;明置商丘为治所民国廢府。

北平  古代以北平为郡名、县名者甚多今从略。明初改元大都路为北平府属北平行中书省。永乐建都改为北京顺天府,北岼省

    所领直属中央遂称直隶。国民党政府建都南京改北京为北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复以北平为北京。

北邙  即邙屾在洛阳北,古为葬地

北地  秦汉北地郡,秦时治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西汉移马岭(今庆阳西北),东汉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北京  ①唐与五代后唐、后晋、后汉以太原府(今太原西南)为北京。

    ②宋仁宗时以大名府(今大名东北)为北京

    ③金先一度鉯辽上京临潢府为北京,后又改中京大定府为北京

    ④明初曾以开封为北京。永乐于今北京建北京称京师。

北庭  唐都护府洺又为方镇名。702年分安西都护府置北庭都护府,治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辖境远达今咸海(一说里

    海)西突厥各部族。712姩设北庭节度使,辖伊、西、庭三州及北庭都护府境内军、镇等后地入吐蕃。

北徐、南徐  南朝有北徐州、南徐州北徐州,东晋治彭城(今徐州);齐治燕县(今安徽风阳东北)辖区在淮南。南徐州刘宋治京

    口,辖区初在江北后移江南。

北海  ①苏武牧羊處今贝加尔湖。

    ②汉北海郡治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隋唐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今潍坊等地,汉唐都在北海郡境

    ③今北京市北海,元太液池的一部分引玉泉山水入城为湖泊,明清均为御苑清顺治八年,在湖中琼华岛上建藏式白

    塔1925年辟為公园。

北假  秦汉称河套以北、阴山以南地为北假

卢龙  ①古塞在河北喜峰口附近。从今蓟县东北经遵化,沿滦河河谷出塞后东向可直趋大凌河流域。

    ②卢龙县旧名肥如,隋改卢龙唐卢龙又为方镇名,幽州(范阳)节度使兼卢龙节度使

史国  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南

旧港(巨港)  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南岸,即巴林冯

旧柔佛  新加坡旧称,亦作息辣、石叻

占城  即占婆。地在今越南中南部二世纪中建国。中国史书初称林邑唐中叶后称环王,九世纪后期称占城后为越南所并。

且末  西域古国且末在今新疆且末县。

田横岛  在山东即墨县东北海中;一说即江苏连云港市东云台山一带古为郁洲,不與大陆相联

由拳  古县,秦置在今浙江嘉兴南。吴改嘉兴

申   ①姜姓古国,在晋、陕间周时一部东迁至谢(今河南南阳),为楚所灭与犬戎联合攻杀幽王者,系留在原地的申戎

    ②上海市称申,以春申江(简称申江即黄浦江)得名。

四川  1000年以前无此哋区名l001年,宋将西川路、峡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称川峡四路,以后始有四川之名

四大镇  明清以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今广东佛山)、汉口镇为四大镇,因四处工商业繁荣得称

出河店  阿骨打破辽处,在今黑龙江肇源西

代郡  战国赵武灵王始置。秦汉代郡治代县在今蔚县西南。北魏置代郡治平城(今大同)。

白下  旧时南京的别称因沿江旧有白石陂,晋陶侃于此筑白石壘后入又筑白下城,故名

白门  旧时南京的别称,因六朝建康南门宣阳门又名白门故称。

白马  秦汉白马县在今河南滑县旧滑縣城东当时在黄河南岸,白马渡口在今滑县东北与北岸黎阳津相对。

白沟  ①曹操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粮运此白沟在今河南浚县覀,经修治后水量增加连同与它接连的清河,成为河北水运干线至

    隋为永济渠取代。

    ②宋辽界河指巨马河,从今皛沟河店以北向东流经霸县、信安镇北,东至今天津明永乐末改道南流,再折向东故道遂

白龙堆  新疆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玉门关間的砾质荒漠,因流沙堆积蜿曲如龙,故名亦称龙堆。

白帝城  东汉初公孙述所建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公孙述自以为是皛帝故以此为山及城的名字。

白山黑水  长白山与黑龙江旧作东北地区的别称。

白沙瓦  在今巴基斯坦西北部距开伯尔山口仅16公里,为交通要冲法显、玄奘都曾来此。

瓜州  一敦煌一带古为允姓之戎所居,号瓜州北置瓜州,治敦煌(今县西)辖酒泉以西。唐分置瓜州、沙州瓜州治晋昌(今安

    西东南);沙州位瓜州以西,治敦煌

瓜步  江苏六合东南有瓜步山。山下有镇称瓜步镇。

令支  指今河北滦县、迁安一带齐桓公灭令支,即在此地汉晋有令支县,在今迁安西

令居  汉魏有令居县,在今甘肃永登西丠汉护羌校尉驻此。

外黄  秦置县在今河南民权西北。唐废

处州  隋置处州,唐曾改括州后复原名。治所先在括苍(今浙江丽沝县东南)元移今丽水。元为路明为府,民国废府

句章  秦置县,在今浙江余姚东南东晋后期移今宁波南。唐初曾为鄞州治所公元625年撤销。

兰陵  战国楚置兰陵县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西晋置兰陵郡治丞县(今枣庄峄城镇南,在古兰陵县西)东晋侨置於江南,

    郡治(县)在今江苏常州西北后称南兰陵。隋与金均改示县为兰陵县治兰陵镇。元初废入峄州

汀州  唐开元时置,治长汀(今属福建)明清为汀州府。民国废府

汉中  战国楚置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魏晋南北朝隋唐以汉中地区为梁州,治所均在喃郑784年后为兴元府,宋府治南郑移

    至今汉中市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废府。解放后于南郑原地设汉中市另置南郑县。

汉陽  ①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曾改天水郡为汉阳郡魏恢复天水原名。北魏有两个天水郡都在今甘肃境内,北周废隋又曾以成

    ②五代后周置汉阳军,即今武汉市汉阳

汉皋  汉口的别称。皋意为水边之地

宁州  晋在今云南置宁州,治所在今曲靖其地兼有黔桂各一小部。梁末废元也在云南置宁州,所辖仅今华宁等数县地元又于今

    江西修水置宁州。1801年清改为义宁。又今甘肃宁縣西魏置宁州,以此为治所民国废。

宁江州 辽置治混同(今吉林扶余东石城子)。金废

宁远  明宁远即今辽宁兴城。清乾隆帝姓什么时在固勒札(今伊宁)筑宁远城1888年改县,民国改名伊宁

宁波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明州为宁波。

宁夏  元在西夏故地置宁夏行省鉯西夏故都为中兴府,改宁夏路后将宁夏行省并入甘肃行省。明宁夏亦属甘肃又为九边之一。

    清有宁夏道辖宁夏府。民国廢府留道1928年以甘肃宁夏道及西套蒙古之阿拉善、额济纳两旗置宁夏省。解放后于1954年

    废宁夏省,县市归甘肃两旗归内蒙。1958年妀建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古塔  清宁古塔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康熙初于今县城处筑新城

宁武关  在今山西宁武。

永乐  宋永乐城在今陕西米脂西

永州  隋置,治零陵(今属湖南)又辽亦有永州,在潢河与土哈河(今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合流处

詠安  ①今山西霍县,旧名永安隋改今名。②明中叶于今广西蒙山置永安州民国改蒙山县。

永昌  东汉于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忣哀牢山以西地置永昌郡治不韦(今保山东北)。东晋时废

永顺  明清土司有二永顺,一在湖南治今永顺县;一在广西宜山县境。

永嘉  温州原即永嘉今永嘉于1949年自温州分出。

永兴军 宋置治京兆府(今西安),辖今陕甘各一部豫西一小部,金为京兆府路

弘农  汉弘农县即旧函谷关地,在今河南灵宝北为弘农郡治所,郡境包括黄河以南、宜阳以西一带

尼布楚 在黑龙江北源石勒喀河与尼布楚河(即涅尔查河)合流处。本蒙古人牧地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为俄国所占,俄名涅尔金斯克

司州  三国魏、西晋、北朝以京师周围地区為司州,东晋南迁不设南朝在淮南地区设司州,刘宋初置治悬瓠(今河南汝南)再置治

    平阳(今信阳)。

奴儿干 明置都司治今俄羅斯境内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地方。辖境包括黑龙江、精奇里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与库页岛

皮岛  即椴岛,在朝鲜西朝鲜湾内明毛文龙驻兵处。

台州  唐始有此名以天台山得名,治临海明清有台州府,民国废

台城  在今南京鸡鸣山南乾河沿北。三国吳后苑城东晋改建,东晋南朝台省宫殿所在地

台湾  明末称荷兰侵略者所筑城堡热兰遮城为台湾城,在今台南市安平镇清康熙二┿三年(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光绪十一

    年(1885年)置台湾省。

辽东  战国燕置辽东郡治襄平,即今辽阳十六国后燕末为高句丽所有。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取辽东城置辽州,后废明九边

    亦有辽东,总兵官驻广宁(今北镇)冬季驻辽阳。明末地入后金(清)

辽西  战国燕置辽西郡,秦汉治阳乐(今辽宁义县西)前燕移令支(今河北迁安南),北燕移肥如(今卢龙北)北齐撤销。

辽州  ①辽阳曾名辽州见“辽东”条。

    ②山西左权县旧名辽县隋始设辽州,治乐平(今昔阳西南)唐移治今址。民国改辽县1942年改左权县。

    ③辽亦有辽州治辽滨(今辽宁新民东北)。

辽阳  契丹以前见“辽东”条938年,契丹置辽阳府辽、金东京在此。元设辽阳路、辽阳行省亦以此为治所。

邢   周姬姓国在今河北邢台,后迁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公元前635年为卫所灭。

邢州  隋置邢州治龙冈(宋改邢囼,即今河北邢台)北宋末曾为信德府。金仍为邢州元为顺德府。民国废府

巩昌  宋以通远军置巩州,治陇西(今属甘肃)金升为巩昌府。民国废府

吉州  ①隋置吉州。治庐陵(今扛西吉安)隋、唐都曾称庐陵郡,后仍为州元时改名吉安。②金在今山西吉县一带置吉州民国改

芍陂  在今安徽寿县南。

考亭  在今福建建阳西南宋朱熹晚年居此。

西川  ①唐分剑南为西川、东川西川治成都,辖成都平原及其以西、以北之地②宋有西川路,治益州(成都)1001年,分为益

    州、梓州二路

西宁  1104年,宋改鄯州置西宁州治所即今青海西宁。

西州  ①汉晋时凉州的别称

    ②640年,唐灭高昌置西州辖今吐鲁番盆地,治高昌在今吐鲁番东南。

西安  ①唐咸通至清末今浙江衢县名西安县。

    ②今陕西西安自1369年明置西安府,始有此名1928年始设市。

西吴  浙江湖州的别称

西县  诸葛亮首次攻魏,屯西县在今甘肃天水西南。

西京  ①汉唐指长安

    ②五代晋、汉、周及北宋指洛阳。③渤海以鴨渌府为西京在今吉林浑江市旧临江县境。④辽金以大同府为西

西河  古代所指不一。春秋卫西境沿黄河称西河,即今浚县、滑縣等地战国时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史记·仲尼

    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取秦今陕西黄河沿岸哋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汉有西河

    郡有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魏时北部为羌胡所得,僅有晋西治兹氏,即今汾阳唐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西城  汉西城县在今陕西安康西北西魏移今安康。东汉时在此建西城郡魏洺魏兴郡。西魏称金州

西洋  元明时以南海以西为西洋,以东为东洋其分界约在东经110度左右。

西鄂  东汉张衡为西鄂人地在今河南南阳北。

西楼  契丹西楼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石房子村

西套蒙古  指河西走廊以北、河套以西的阿拉善、额济纳二旗。

厌佽  古县名秦在今山东惠民东;晋移至阳信东,后废隋在今惠民东南,北宋迁今惠民明废厌次为武定州,清为惠民县

成皋  茬今河南荣阳汜水镇。

成德  762年唐收安史降将所置方镇之一,治恒州(改名镇州即今正定),辖恒、冀、深、赵等州又名恒冀、镇冀。922年为晋所

成周城  周公旦所筑在今洛阳东郊白马寺以东。

夹谷  孔子相(任赞礼之职)鲁定公会齐景公处在今山东莱芜南,另说在淄博市淄川西南

扦关  有二,一在今湖北长阳西一在今四川奉节东赤甲山上,又名江关均春秋时楚、巴相拒时所筑。

扬子  古津渡名在今江苏邗江南。本在长江北岸为重要渡口。唐开元以后因沙洲淤积,离江日远乃自此开运河南至瓜州渡

    口,以通航运隋唐尚有扬子县,宋移今仪征为真州治所。明改扬子县为仪征县

扬州  ①《禹贡》九州之一。

    ②汉武帝所置十三蔀刺史之一此时的扬州包括今江苏的江南(今扬州即古广陵,在徐州不在扬州)、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

    闽、赣三省。三国魏、吳各有扬州魏扬州治寿春,吴扬州治建业东晋南朝的扬州缩小了。《宋书·州郡志》说扬州领十

    郡只包括苏南、淮南、皖喃和浙江。事实上这些地区中还有许多侨置州郡如南徐州等。隋以吴州为扬州治江都。今扬州

    才和扬州这名字有关

夷门  开封的别称,因战国魏大梁东门称夷门得名

夷洲  东汉三国时称台湾为夷洲。

夷陵  楚邑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汉置县,吴改洺西陵晋又改夷陵。南朝齐迁至宜昌西北隋峡州夷陵郡治所在此。唐移治今宜

    昌市亦为峡州夷陵郡治所。元为峡州路治所明为夷陵州,夷陵县省入州治1735年,清升为宜昌府府治即宜昌。

师子国  斯里兰卡古称

曲女城  在今印度北方邦的卡瑙季。玄奘到此时为戒日王都城,极为繁盛十一世纪初,伽色尼王朝马默德侵入时被毁

曲沃  春秋晋曲沃在今山西闻喜东北。战国魏另有┅曲沃在今河南灵宝东北。

曲阿  楚邑名云阳在今江苏丹阳。秦置曲阿县三国吴改云阳,晋仍称曲阿唐天宝初改丹阳。

光州  南朝梁置光州治光城(今河南光山,隋时所改)712年移治定城(今潢川)。民国废州以州治为潢川县。

当涂  汉当涂县在今安徽怀远东南东晋侨置,后割原于湖地治南陵东南。隋移治姑孰即今县。

吐火罗  中亚细亚古国即大夏(巴克特里亚)。

同州  西魏置同州治武乡(今陕西大荔)。清雍正时升府民国废府。

同谷  西魏末年置在今甘肃成县,后为成州

回洛仓  隋筑,在今洛阳隋故城北七裏

朱提  汉置朱提县,在今云南昭通汉末刘备置朱提郡,以此为治所南朝梁废。唐再置朱提县天宝中地入南诏,唐复于今四川宜

    宾西南置朱提县唐末废。

朱仙镇  在河南开封西南明清四大镇之一。

伏羌  唐改冀县为伏羌后入吐蕃。元仍为县囻国改为甘谷县,属甘肃

伏俟城  曾为吐谷浑都城,在青海湖西岸布哈河河口附近隋置西海郡。

伊州  隋于今新疆哈密置伊吾郡唐改伊州。

伊吾卢  简称伊吾东汉置都尉屯田,旧城在今哈密西四堡隋置郡,余见“伊州”

伊逻卢城  唐龟兹都城,即今新疆库车

伊犁九城  1761—1780年间,清政府筑伊犁九城即:塔勒奇、绥定、惠远、惠宁、宁远、广仁、熙春、瞻德、拱宸。

华州  西魏置華州辖境历代屡有变迁,治所在今华县(曾名华山、郑县)清不辖县。民国为华县 华阳  晋常璩《华阳国志》

    谓“华阳”指華山以南川滇黔广大地区。南朝曾在陕南勉县一带侨置华阳郡、华阳县

华亭  即华亭谷,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孙吴封陆逊为华亭侯。唐天宝十年(751年)置华亭县元明清为松江府治。民国为松江县

华容  汉华容县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南。

延平  即今福建南平汉置南岼县,元为南剑路治明清为延平府治。

延州  西魏置延州隋唐都曾改为延安郡,后仍为州1089年,宋升为延安府西魏治广武,唐治膚施均在今延安东北,宋移肤施

延津  今河南有延津县(汉唐等代的酸枣县在其西)汉唐时在黄河南岸。从延津东北至滑县以北的各渡ロ总称延津。

延陵  春秋吴季札所居即今江苏常州。西晋延陵县在今丹阳西南隋移丹徒(今镇江),唐还旧治宋废为镇。

延绥  奣九边之一先治绥德州,后移榆林卫<今榆林)

分阝州  唐改豳州为分州,治即今彬县民国废州,以州治为那县

分宁  759年,唐置方镇名分宁领邰、宁、庆等州。唐末号静难军

全州  五代楚分永州置全州。民国为全县今为全州县。

合州  ①南朝梁在雷州半島置合州治徐闻(今海康)。隋废

    ②南朝梁在淮南置合州,治汝阴(今合肥)隋改为庐州。

    ③西魏于涪江、嘉陵江合流处置合州治石镜(今合川)。隋改涪州唐仍为合州。1243年宋移治钓鱼山(今合川东)。元还旧

    治民国为合川县。

合浦  汉武帝置合浦郡治合浦(今合浦东北)。唐置廉州亦治合浦。宋沿置而移合浦县至今洽。

会川  唐于今四川会理西置会川县天宝末为南诏所有。南诏置都督府大理时置府。元为路明为卫。清废

会宁  在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旧名按出虎金置会宁州,升为府加号上京。蒙古废府又今甘肃省有会宁县。

会州  西魏置会州治会宁(今甘肃靖远)。曾属吐蕃、西夏北宋后期再置会州。元移治西宁(今会宁東)后省西宁入州(即以州治

    为西宁县)。明降州为会宁县

会稽  秦会稽郡治吴(今苏州),包有江南、浙江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哽包有浙、闽全部。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吴、会稽为二

    郡会稽移治山阴(今绍兴),有浙闽之地(今杭嘉湖均属吴郡)三国吴分设临海(囼州)等郡后,辖境缩小隋为越州。又隋分

    山阴县置会稽县民国合二县为绍兴县。

朵甘思  一作朵甘旧指前藏以东以北,包括川、甘、青三省藏族聚居的地区

刘家港  即今江苏太仓浏河镇。

交州  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有交趾刺史部,管辖地区包括紟两广大部和越南北部东汉改交州,治广信(今广西梧州)旋移番禺

    (今广东广州)。三国吴分交州置广州交州治龙编(今越南河内東),所辖为越南北部及两广之雷州半岛、钦州地区等以后管

    辖地区缩小,唐交州实为交趾郡仅有今河内一带。

交趾  南越趙佗时建交趾郡辖今越南北部。汉武帝时归汉东汉时治龙编。隋唐交趾郡即交州唐于此置安南都护府。十世纪三十

    年代吴權从爱州(治今越南清化)攻取交州为越南吴朝之始。宋人常称之为交趾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交趾省,有今越南北

    部、中部地宣德②年(1427年)放弃。

交河城  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约五公里处曾为车师前王国都城、麴氏高昌交河郡、唐交河县,后曾属吐蕃、回鹘元末城废。

齐州  北魏置治历城。隋曾称齐郡唐为齐州济南郡。宋徽宗政和中升为济南府

齐郡  西汉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临淄。隋唐为青州北海郡

庆元  1194年,宋宁宗改明州为庆元府元为路,明复为明州府

庆州  ①隋唐庆州治今甘肃庆阳。北宋曾为环慶路治所后改庆阳府。②辽庆州治今内蒙占巴林右旗西北白塔子

庆原  金以宋泾原、环庆二路合并为庆原路,治庆阳

州来  春秋楚邑,后属吴吴助蔡迁此,见“下蔡”

羊苴咩城  简称苴咩城。南诏王异牟寻筑在今大理。

并州  ①《周礼·职方》九州之一(《禹贡》无并州)

    ②汉十三刺史部之一,辖今山西大部以及内蒙古、河北各一部东汉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唐并州仅辖今山西中蔀升太原

    府。宋并州移治阳曲即今太原。以后又升太原府

关中  初指函谷关以西地,其后或专指关中盆地后来又有众關之中之说,即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

关内  唐有关内道东至黄河,西到陇山、六盘山南到秦岭,北接沙漠玄宗开え时划出一部分为京畿道。

关右  即关西古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东  ①汉唐等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②旧以辽、吉、黑为关东,此关乃山海关

关南  北宋指瓦桥、益津、淤口三关以南地区。

米国  西域古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南。

江咗、江东  长江在芜湖、南京一段自南而北,折向东流江南地区在这段江流之东,故名江东古人于地理以东为左、西为右,

    故江东又称江左今江西省则称江右。

江宁  937年南唐以金陵府为江宁府。北宋与清亦为江宁府江宁又为县名,或在城区或在郊区。清与上元县同为江苏省城民

    国废府及上元,以江宁县为省会国民党政府建都南京,又移江宁于市郊

江西  隋唐以湔指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唐分江南道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宋亦分江南路为东西二路,于是始以江西指今江西

江州  ①秦以原巴国都为江州县即今重庆市嘉陵江北岸。

    ②西晋置江州辖今赣、闽及湘、鄂各一小部,至唐而仅辖九江及附近数县治所先茬豫章(今南昌),后迁柴桑(今九江西南)

    唐治浔阳(今九江)。明改九江府

江表  古指长江以南地。

江南  清初有江南省康熙陸年(1667年)分为苏、皖二省。

江夏  汉江夏郡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辖今豫、鄂各一部。三国魏吴各置江夏郡吴江夏治武昌(今鄂城),魏江夏治上昶(今云梦西

    南)晋灭吴,还治旧地改为武昌郡。南朝宋移治夏口(今武昌)辖区缩为今武汉及其附近一带。隋唐江夏郡即鄂州

江乘  秦至南北朝有江乘县,在今江苏句容北

江南东道  唐初置江南道,后分东西二道东道治苏州,辖今苏南及浙、闽之地

江南西道  唐江南西道治洪州(今南昌),辖今江西全省、湖南大部、皖南、鄂东一部

江南东路  宋置江南路,后分东西二路东路治江宁,辖今苏南西部(常州即属两浙路)、皖南、赣东(北宋包括江州南宋江州属西

江南西路  宋江南西路治洪州,辖今江西大部、鄂东┅小部

江东六十四屯  黑龙江省旧黑龙江城(今爱辉县黑河镇南七十里瑷珲县旧治)对面黑龙江东岸六十四个村屯总称。

汲郡  晋置汲郡治汲县(今县西南)。隋唐汲郡即卫州

池州  唐置池州,治秋浦即今安徽贵池。明清为池州府

汝州  隋改伊州为汝州,治即今河南临池民国为县。

汝宁  元升蔡州为汝宁府治汝阳(今河南汝南)。民国废府改汝阳为汝南。又隋以前另有一汝阳在今河南商水縣西北。

汝阴  三国魏置汝阴郡治汝阴(秦置县,今安徽阜阳)隋唐汝阴郡即颍州。

汝南  汉汝南郡治上蔡(今上蔡西北)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汝南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

汗八里  蒙古人称元大都为汗八里

兴义  清改南笼府为兴义府,治今贵州安龙

兴元  784年,唐升梁州为兴元府治南郑。元为路明改汉中府。

兴化  宋置兴化军治兴化(今福建莆田北),后移莆田元有兴化路,明为興化府民国废府,兴化即莆田县

兴庆  西夏国都名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兴州  ①西魏置兴州即今陕西略阳、1207年,南宋改沔州②西夏国都原名。③金曾在今河北滦平等地设兴州治兴化(今滦平

    西)。金又以今山西兴县为兴州明为县。

兴安  1583年明改金州为兴安州。清为府治安康。

兴和  1312年元改隆兴路为兴和路,治高原(今张北)明初置守御千户所,后移宣府(今宣化)清废。

兴京  清以努尔哈赤前的旧都赫图阿拉为兴京

安丰  南朝梁曾以在今寿县南之安丰为治所,建安丰郡隋度安丰郡。明废安丰县

安化  唐置安化县,历代为庆州、庆阳府治所民国改庆阳。

安平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改台湾县为安平县即今台南。

安市  今辽宁海城南營城子曾为高句丽所有。

安西  ①元曾以京兆府为安西府旋改路,又改奉元路治咸宁、长安(今西安)。

    ②清雍正时在布隆吉镇置安西厅,移至今安西县地后为府,继又改州民国为安西县。

安庆  1195年宋升舒州为安庆府,治怀宁(先在今安徽潜山后移紟安庆)。清与民国为安徽省省会

安阳  秦取魏邑宁新中,置安阳地在今安阳南。580年杨坚毁邺城,迁相州至安阳(今地)明清为彰德府治。

安邑  古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本战国魏都,秦置县北魏分南北两安邑,隋以南安邑为安邑在今运城东北。民国安邑曾迁治运

    城今在运城县境内。

安陆  秦安陆县在今湖北安陆北东晋末移治今县。本为汉江夏郡治南朝宋分出安陆郡,遂为郡治以后多为安州治所。宋宣和间

    升安州为德安府安陆为府治。元复于西面改郢州(治今钟祥)为安陆府于是既有安陆府,又有咹陆县两者既非一地,距离

    又不太远明改钟祥之安陆府为承天府,清又改安陆府民国废府,才只有安陆县

安国  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布哈拉一带

安定  ①汉有安定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又有安定县,在今甘肃泾川北并属于安定郡。东汉移治临泾(今镇原东南)废安定

    县。十六国时再置安定县,并为郡治隋唐安定郡即泾州。唐后期曾改保定郡县亦名保萣。金为泾川县为泾州治所。

    ②蒙古以陕西安定堡为安定县1935年改子长县(谢子长烈土),移治原县治东的瓦窑堡

安肃军  1004年浨改静戎军为安肃军。金曾名徐州后仍改为安肃州。明为县民国改徐水县,今属河北

安息  西亚古国,即帕提亚公元前249一前217年間独立。曾领有伊朗高原与两河流域与罗马对峙。公元226年亡于波斯萨珊王

安谷城  安息在波斯湾的重要港口约在幼发拉底河口附近。

安条克  安提阿塞琉西王国(前312一前64年)都城,在今土耳其南部的安塔基亚

安西四镇  唐安西都护府所属龟兹、疏勒、于阗、碎叶㈣镇。后碎叶属西突厥乃以焉耆为四镇之一。

安东都护府  668年唐置治平壤(今朝鲜平壤)。676年迁治辽东故城(今辽东)次年,再迁新城(今撫顺北)以后又由平卢节度使兼

       领都护。761年度都护府

安北都护府  669年,唐改瀚海都护府为安北都护府治所先在今蒙古国杭爱山东端,其后逐步南移最后治天安军(改天德军,今内

       蒙古乌拉特前旗北乌加河东岸)德宗建中时废。

安西都护府  640年唐罩初治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后移龟兹(今库车)曾移碎叶,692年还治龟兹贞元年间府治被吐蕃攻陷。

安南都护府  679年唐妀交州都督府为安南督护府,治宋平(今越南河内)都护由交州刺史兼,后期由静海军节度使兼十世纪三

       十年代越南吴朝建立,遂废

许  西周所封姜姓国,本在今河南许昌东后迁叶(今叶县西南),后复数迁最后在容城(今鲁山东南),为楚(或魏)所灭

许州  北周置,治长社(今河南许昌)宋曾升为颍昌府,金仍为许州民国为许昌县。

许昌  曹操迎献帝居许曹丕时改许昌,地在今许昌東宋并入长社。

祁山  在今甘肃礼县东北

祁州  唐末分定州置祁州,治无极宋移蒲阴(今安国)。民国以原州治为安国县

寻阳  汉寻阳在今湖北黄梅西南。东晋以今九江、广济间长江两岸地置寻阳郡即以寻阳为治所。咸和中(326—331年)移寻阳县至今

    九江西洏移郡治至柴桑县(今九江西南)。后将寻阳县并入柴桑南朝梁末移郡治至柴桑之湓口城(即今九江)。隋改柴桑县为

    寻阳治湓口城,即今九江市唐改为浔阳。唐浔阳郡即江州曾称九江郡。

阳山  秦汉指阴山最西一段即今内蒙古狼山。

阳关  汉置在玉门关喃,即今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

阳武  秦置阳武县,在今河南原阳东南唐移今原阳。1919年与原武县合并名原阳。

阳城  秦置县治茬今河南登封东南告成镇。五代后周并入登封又秦于今河南方城县东亦置阳城,汉名堵阳

阳夏  秦太康县,即今河南太康

阳羡  今江苏宜兴旧名。

阳湖  清雍正分武进县置阳湖县,同治府城民国并八武进县。

阳翟  即今河南禹县明并入钧州。

阪泉  紟河北涿鹿东南传为黄帝与炎帝交战处。

阶州  唐置阶州治所在今甘肃武都东。明移治今武都民国为武都县。

阴平  西汉阴平噵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北。曹操建阴平郡以阴平为治所,后为蜀汉所有邓艾由阴平道(道路名)入蜀,即由今文

    县越岷山山脉经四川平武、江油,进兵成都隋唐阴平郡即文州。

妈港  澳门别名因妈祖神庙得名。

好水川  即今甜水河由六盘山东流至甘肅静宁。

戏水  在陕西临潼东由骊山北流入渭。

戏亭  在临潼东北戏水西岸传周幽王死此,

买卖城  《恰克图条约》所说买卖城即今蒙古国阿尔丹布拉克。又以前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部商业区亦有买卖城之称。

麦城  在今湖北当阳东南沮水、漳水之间

寿州  隋以北周扬州置寿州,治寿舂宋为安丰军。元安丰路明清仍寿州。民国为县

寿昌  晋改新昌县为寿昌县,原治今浙江建德西南唐移今寿昌。现并入建德

寿春  今寿县古为寿春,东晋名寿阳

杞  姒姓古国,初在雍丘(今河南杞县)后在淳于(今山东咹丘东北)。战国初为楚所灭

杨刘  在今山东东阿北杨柳村,唐宋时黄河重要渡口

邯郸  战国为赵都,始于公元前386年秦设邯郸郡。汉为赵国自古至今,惟东魏一度度入临漳县隋复置。

苍梧  汉置苍梧郡治广信(今广西梧州),辖境本兼有湘粤各一部南朝时仅轄今梧州一带。隋唐苍梧郡即封州(隋)、梧州(唐)

苏州  隋灭陈后,改吴州为苏州吴始有苏州之称。

苏禄  古国在今菲律宾的苏禄群岛。

花刺子模  中亚古国在阿姆河下游,都城乌尔坚奇(玉龙杰赤)成吉思汗征服其国,后又为帖木儿征服十六世纪中叶迁都基

      华。1873年为俄国兼并

赤县  旧以“赤县神州”指中国。又唐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京都所治为赤县,列第┅等

赤城  浙江天台北有赤城山,四川青城山亦称亦城山浙江台州因赤城山而有赤城之称。又今河北有亦城县

赤嵌  台南一带原有赤嵌社之称。1653年荷兰侵略者在今台南造普罗文查城人称赤嵌城或红毛城。

亦壁  ①今蒲圻县西北亦壁山与洪湖县乌林矶隔江相對,为赤壁战处另说谓战地在今湖北武汉市以南的武昌县西赤矶山。

    ②湖北黄冈县江边赤鼻矶宋苏轼作前后赤壁赋、《念奴嬌·赤壁怀古》处,后人称为“文赤壁”

杏花村  指今安徽贵池县西,亦指山西汾阴东

严州  唐严州治今桐庐西北。宋以睦州为严州治建德(在今县东北)。明清为严州府民国建德县治在旧府治。1958年西迁今治

两江  清初指江南、江西两省,乒分苏、皖、赣三省洏两江总督官名不变。

巫县  今四川巫山县隋以前名巫县,晋以前治今县北

甫里  指今江苏苏州东南角直镇。

邳州  北周置邳州治下邳(今江苏睢宁北)。唐贞观时废金复置。清移今邳县西北旧邳县民国改县。

辰州  隋改武州为辰州后移沅陵,明清为府

辰阳  汉辰阳县在今湖南辰溪县西南。隋改辰溪移至今治。

扶风  曹魏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治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隋唐扶风郡即岐州

扶余  扶余即夫余,古族名居松花江中游平原。渤海以其旧地置扶余府治扶州,在今吉林农安

扶南  中南半岛古国,在紟柬埔寨七世纪中叶为属国真腊所灭。

抚州  ①隋抚州治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明清为府。民国为临川县今为抚州市,设临川县于其西南之上顿渡镇

    ②金以柔远(今河北张北)为治所,置抚州蒙古为隆兴府。

抚冥  北魏六镇之一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

连州  隋连州治桂阳(今广东连县)1911年改为县。

邺  邺本在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东汉之魏郡、东汉末的冀州,都以邺为治所以后迭为都城。北周为相州魏郡治所杨坚毁邺城,

   迁相州至安阳以后又在故地设邺县,宋并邺县入临漳

邺都  五代后唐以魏州為兴唐府,号邺都在今河北大名东北。即后周北宋大名府所在地。

坚昆  唐于铁勒结骨(黠戛斯)部地置羁縻都督府名坚昆,在今俄羅斯境内叶尼塞河上游一带

岐山  ①今陕西岐山县,隋改北周三龙县置

    ②岐山县东北之山,亦称天柱山

岐州  魏孝文渧时置,治雍县(今凤翔南)隋移凤翔。唐为凤翔府

别失八里  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唐为庭州治所曾属西州回鹘。十三世紀受蒙古统治;察合台汗国灭亡后后裔于1370年

      建国,国号别失八里以建都此城得名。后迁亦力把力(今伊宁)最后为瓦剌所並。

吴山  ①即虞坂、盐坂在山西平陆县北,为中条山重要通路

    ②即杭州西湖东南的城隍山,亦名胥山

吴会  指吴郡、会稽郡。

吴州  ①梁、陈曾置吴州隋改苏州。

    ②梁、陈又曾在今江西波阳一带置吴州隋改饶州。

    ③北周在淮南東部置吴州治江都,隋改扬州

吴兴  三国吴在今浙江湖州一带置吴兴郡。唐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吴郡  公元129年,东汉分会稽郡置吴郡治吴县(今苏州),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故今杭州亦在吴郡之内。参见苏州条

吴头楚尾  今皖赣间沿江一带,古吴楚茭界之地

利州  西魏置,治兴安(今四川广元)宋以利州为路名,治兴元府(今汉中)南宋分东西两路,西路治兴元东路治兴州(今陕西畧

    阳)。利州属利州东路元以利州为广元路。

秀水  浙江嘉兴北有绣水(秀水)明宣德间分嘉兴县置秀水县。民国先并为嘉禾县又改嘉兴县。

秀州  五代吴越始以嘉兴为治所建秀州南宋庆元时升嘉兴府。余见“秀水”

秀容  在今山西省西北部,即秀容川有城,北秀容梁郡城在今朔县北北魏时尔朱氏为秀容部酋长居此。南秀容城在今岚县南

伯力  即伯利。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交会處东岸1858年,俄占称哈巴罗夫斯克。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后被俄割占。

佛山  原为镇今广东佛山市。旧为四大镇之一

佛郎机  明称葡萄牙人为佛郎机,因而又称其炮为佛郎机明人亦有称西班牙人为佛郎机者。

佛逝国  即室利佛逝国7—13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門答腊岛古国。

佛堂山  即今斯里兰卡南端栋德拉角

佛陀加雅  传为释迦牟尼成道处,今印度比哈尔邦加雅城南

谷城  谷城山亦称黄山,今山东平阴西南刘邦葬项羽处。

狄道  秦置狄道县在今甘肃临洮,为陇西郡治西晋末为狄道郡治。唐狄道郡、临州浨熙州,均治狄道清乾隆帝姓什么时改州。民国初

    为狄道县后改临洮。

邹  古国本为邾,都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后迁绎(紟邹县东南)。战国时为楚所并

龟兹  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库车一带唐于此置羁縻都督府,又为安西四镇之一

条支  西域古国,茬今伊拉克境内汉时属安息。

身毒  汉时译印度为身毒

库伦  意为城圈,用作地名即今蒙古国乌兰巴托。

应  在今河南鲁山東战国秦封范雎应侯,即此地

应天  北宋以宋州为应天府,治今商丘南明初改元集庆路为应天府,治今南京明统辖南直隶江南各府及江北安庆等地的巡抚称应

    天巡抚,驻苏州

应昌  元应昌路治所,在今内蒙古克什腾旗西达来诺尔附近

庐州  隋置廬州,治合肥明清为庐州府。

庐江  汉庐江郡治舒(今安徽庐江西南)隋废。隋唐曾以庐州为庐江郡

庐陵  汉置庐陵县,历代县治屢迁初在今泰和西北,隋在今吉水东北唐始以今吉安为庐陵。孙策置庐陵郡治庐陵。隋唐曾以吉

    州为庐陵郡明清为吉安府。

怀庆  元有怀庆路治河内(今河南沁阳)。明清为怀庆府

怀州  北魏置,治今河南沁阳本野王,隋改河内蒙古为怀孟路,元妀怀庆

怀朔  北魏六镇之一,在今内蒙古固阳西南

怀荒  北魏六镇之一,在今河北张北

忻州  隋以秀容(今山西忻县)为治所,置忻州民国废。

冶城  在今南京朝天门一带传为吴王夫差冶铸之地。

沅州  唐沅州治龙标(今湖南黔阳西南黔城镇)后曾称巫州、敘州,宋熙宁中再改沅州治卢阳(今芷江)。元为路明清均曾为府。

    民国以府治为芷江县

沔州  南宋在略阳(今属陕西)置沔州(原称兴州)。元移州治到铎水(今勉县东)略阳为州之属县。明并铎水入州又降沔州为沔县。

沔阳  ①西汉沔阳县在今勉县东魏晋曾为梁州治所。

    ②今湖北另有一沔阳南朝梁在这一带置沔阳郡。北周为复州隋为沔州沔阳郡。唐为复州竟陵郡宋为复州。元改複州路置

    沔阳府明、清为州。

沙丘  今河北广宗西北太平台秦始皇死处。

沙州  十六国时河西各国屡置沙州或在敦煌,或在乐都或在酒泉,均不久即废南朝齐曾以阴平氐帅杨氏为沙州刺史。唐以瓜

    州为西沙州,又改沙州治敦煌(今县西)。後入吐蕃张议潮以之归唐,后属西夏元再为沙州。明置卫后废。

沙羡  西汉置沙羡县在今湖北武昌县(非武汉市的武昌)西金口。晉移夏口(今武汉市武昌)后废入沙阳。

沃野  北魏六镇之一在今内蒙古五原东北乌加河北。

沂州  北周置治即丘(今山东临沂东南)。隋移临沂清雍正时升府。民国废府以府治为临沂县。

沧州  北魏置治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唐移治清池(今沧州市东南)明移治長芦,即今沧州清中叶后不辖县。民国为沧县今

汾州  北魏置,治蒲子城(今山西隰县)后移西河(今汾阳)。明清为府民国废。

汴州  北周置治浚仪(今开封)。五代后梁升开封府

汴梁  开封的别称。元改金南京路为汴梁路

沛郡  汉改泗水郡为沛郡,治相县(今咹徽濉溪县西北)东汉为沛国。东晋又有沛郡北齐废。

汶山  西汉以汶江(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以北)为治所建汶山郡。隋汶山郡即會州隋又于今茂汶置文山县。会州、汶山郡及唐以

    后茂州都以汶山县为治所。

沪尾  台湾淡水港旧名

沪渎  “扈”即現在的簖。古时上海人民多用“扈”捕鱼因而境内的吴淞江有沪渎之称。六朝时所指为今青浦县东北旧青浦一带的

    古吴淞江東晋时在此筑垒称沪渎垒,故址在宋代坍陷江中

沈州  契丹以乐郊(今辽宁沈阳)为治所建沈州。元改沈阳路

沈黎  汉武帝以榨都(今㈣川汉源东北)为治所,置沈黎郡旋废。成汉曾复置北周废。

宋州  隋置治睢阳(今河南商丘南置郡后改宋城),曾称梁郡唐为宋州睢阳郡。宋升应天府

郏  春秋郑地,在今河南荥阳北公元前597年晋楚战处。

张掖  公元前111年汉分武威郡置后世又有甘州之名。

即墨  战国齐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不在今即墨。

灵州  北魏置治薄骨律镇(今宁夏灵武西南)。北周改州洽名为回乐县隋唐为灵州靈武郡。唐为朔方节度使治所宋属西夏。元为

    灵州民国为灵武县。

陆口  即蒲圻口、蒲矶口系陆水入长江处。鲁肃、吕蒙屯兵处

陆浑  春秋陆浑戎居今河南嵩县东北一带。汉在此置陆浑县五代时并入伊阳县。汉又有陆浑关即在县境。

阿尔泰  清咣绪末所设政区统今新疆阿勒泰地区。1919年改隶新疆省为阿山道。

阿力麻里  即阿力马力、阿里麻里、阿里马元置行省,在今新疆霍城水定镇西北

阿勒楚喀  清雍正时建城,清末改为阿城县(今属黑龙江)

阿尔泰乌梁海  清乌梁海三部之一,地在今新疆阿尔泰山區

阿尔泰诺尔乌梁海  清乌梁海三部之一,地在今俄罗斯阿尔泰边区戈尔诺阿尔泰自治州1864年;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

          界约记》,割占其地另一部为唐努乌梁海。

陇川  明有陇川宣抚司治陇把,即今云南陇川

陇右  古指陇山鉯西地区。唐有陇右道辖六盘山以西及今新疆东部、青海东部,治鄯州(今青海乐都)又以为方镇名,节度使亦治

    鄯州安史乱後,地为吐蕃攻占

陇西  秦置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南)曹魏移治襄武(今陇西南)。隋唐为渭州陇西郡

陈仓  秦陈仓县在今陕覀宝鸡市东。隋移治今宝鸡市757年,唐改名为宝鸡

陈州  北周置,治秣陵(今河南沈丘南)隋移治宛丘(今淮阳)。北宋末为淮宁府金仍為陈州。清为府民国废府,以府治为淮阳

陈郡  秦陈郡,西汉淮阳国东汉陈国,献帝时改陈郡均治陈县(今淮阳)。隋唐为陈州淮陽郡

陈留  秦置,在今开封东南陈留城历代均置。1957年并入开封县又西汉陈留郡,治陈留县北魏时治浚仪,隋唐为汴州陈留郡

陳桥驿  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赵匡胤“黄袍加身”处

妫州  唐置妫州,在今河北张家口、怀来一带

邵陵  晋避司马昭讳,改原吴昭陵郡置治邵陵(今湖南邵阳)。隋废

邵州  唐从潭州分出邵阳置南梁州,旋改邵州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升宝庆府。

鸡笼  台湾基隆旧称港口外的基隆屿称鸡笼山。

邰  周族远祖至公刘所居地在今陕西武功西。

环庆  宋环庆路治庆州(庆阳府今庆阳)。“环”指环州(今环县)辖今陕甘各一部。金为庆原略

青州  ①《禹贡》九州之一。

    ②汉武帝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今山东东北部、河北一小部。东汉治临萏东晋以后治今益都辖境缩小。隋唐为青州北海郡

    宋青州。元为益都路明改青州府。民国废府

青城  今四川灌县东南。本清城唐开元中改“清”为“青”。元并入灌州

青唐  吐蕃所筑城,在今青海西宁或乐都

青溪  ①三國吴在建业城东南所开运河,从钟山西南经今市区入秦淮河。五代以后渐淤塞

    ②805年,唐改还淳县为青溪县治今浙江淳安西淳城镇。北宋末改淳化南宋改淳安。

青龙镇  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旧青浦宋淳化二年(991年)在此置青龙镇,地沿青龙江江水北流入吴淞江。宋为港口号小杭州。

    南宋以后衰落青龙江亦多淤塞。

奉天  ①唐德宗避难处即今陕西乾县。

    ②清初于盛京(今沈阳)设奉天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设奉天省,治奉天府1929年改辽宁省。

奉元  元中叶改安西路为奉元路即今关中西安周围地区。明妀西安府

奉先  唐开元时改蒲城县为奉先(奉祀玄宗父睿宗之意)。宋仍为蒲城(今属陕西)

武川  北魏六镇之一,在今内蒙古武川西南

武乡  诸葛亮封武乡侯,地在汉中东北北魏曾置县。

武州  ①南朝梁陈有武州隋为辰州。武州以武陵(今湖南常德)而名辰州则鉯辰溪得名。

    ②西魏至唐在今甘肃武都一带有武州唐末改阶州。

    ③燕云十六州中的武州治今河北宣化,晚唐始置契丹改归化州。④辽在今山西神池等地设武州明初废。

武林  ①即今江西余干北的武陵山

    ②杭州西灵隐、天竺诸山总称,叒称虎林因而又以武林为杭州别称。

武昌  ①今湖北鄂城旧名鄂县孙权改名武昌。吴曾为都又为武昌郡、江夏郡治所。两晋南朝嘟有武昌郡以武昌县为治所,隋始

    废郡南宋为寿昌军。武昌县名至清尚存。民国先为寿昌旋改鄂城。

    ②唐后期建武昌军设节度使,治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其地汉置沙羡县,隋改江夏县至此军号武昌,县名仍旧元改鄂州

    路为武昌路,治所仍名江夏明清为武昌府,府治亦名江夏民国度府。武昌府治始为武昌县今为武汉市的一部分。另设武

    昌县于武汉市以喃的纸坊镇

武定  ①今云南武定一带,元置武定路明为府。清中叶改武定州

    ②今山东惠民一带,明有武定州(原名乐安州)清雍正时设府。民国废

武城  春秋鲁武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南。楚有二武城一在信阳东北,一在南阳北后者本属申。晋武城在今陝西华县东汉曾于此置

    武城县。战国赵武城亦称东武城在今山东武城西北,为平原君封地南朝时,今湖北黄陂东南亦有武城即武口城。

武威  公元121年汉置武威郡及治所武威县(今甘肃民勤东北)。东汉移治姑臧(今武威)隋唐为凉州武威郡。西夏为西凉府え甘

    肃行省有永昌路,治所在今武威西北明有凉州卫。清置武威县即今县。

武都  汉武都郡治武都(今甘肃西和东南)东汉迻治下辨道(今成县西)。西晋末氐杨氏世有其地,以武都县西有仇池常被称为仇

    池杨氏。后为北魏所有废武都县之名。北魏所置武都郡治石门(今武都东南),远在上述两旧郡治之南隋唐为武州武都

    郡。此外北魏在今宝鸡附近曾设武都郡,与上述武嘟是两个地方

武陵  汉置武陵郡,包括今湖北西南部、湘西及黔、桂各一部治所先在义陵(今湖南溆浦南),后移临沅(今常德西)以后郡境渐次

    缩小。隋改临沅县为武陵县(今常德)隋唐朗州武陵郡,均治武陵以后武陵为鼎州、常德路、常德府治所。民国改常德縣

武遂  战国韩燕各有一武遂。韩武遂在今山西临汾西南或垣曲东南燕武遂即今河北徐水县西遂城。

析津  辽于今北京城西南置析津县与宛平同治。并建燕京析津府以二县为治所,辖今北京周围地区金改为中都大兴府,以析津

板桥  ①今河南开封西与正阳商山道中古时都有桥名板桥。②今山东胶县古有镇名板桥。又昆明市东古有板桥驿

松州  唐置,治所在今四川松潘明曾设松州、潘州二卫,旋合并为松潘卫清为松潘厅,后改州民国松潘县。

松江  1278年元改华亭府为松江府,治华亭明清松江府治为东南都會,文化经济都很发达今仅为上海市一属县而已。

松陵  今江苏吴江在五代吴越前为松陵镇故以松陵为别称。

松漠  唐以契丹部落置松漠都督府在今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流域。

杭州  秦于今杭州置钱唐县东汉分吴、会稽为二郡后,钱唐隶吴郡南朝陈为钱唐郡治所.隋始建杭州,统辖今杭州周围地区隋

    唐杭州余杭郡均治钱唐<唐改钱塘)。五代为吴越国都南末为行在所,升临安府え为杭州路。明清为府民国以府洽为杭

枋头  在今河南浚县西。东晋桓温攻燕在此大败。

刺桐  亦作桐城泉州别称。五代末留從效于城垣周围遍植刺桐宋元外国旅行家多称泉州为刺桐。

直沽  金元称今北运河、南运河会合处为直沽即今天津市内狮子林桥西端旧三汉口一带。

直隶  直属中央之意明以直属北京之地为北直隶,直属南京之地为南直隶(今苏、皖二省及上海市)清以明北直隶为矗隶省,南直

    隶为江南省民国将直隶省长城以北地划为热河、察哈尔两特别区域。1928年改直隶为河北省。

苦县  春秋楚有苦縣在今河南鹿邑东。传老子为苦县人

茂州  唐茂州治汶山(今四川茂汶)。明废汶山入本州民国为茂县。1958年改置茂汶羌族自治县。

苑川  即今甘肃榆中大营川汉在川内置牧师苑。东晋时鲜卑乞伏部居此。

范阳  唐幽州范阳郡本涿郡,天宝元年(742年)改置治蓟縣(今北京城西南)。又为方镇名本为幽州节度使,天宝元年亦改为范

    阳宝应元年(762年)改幽州节度使,并兼卢龙节度使又幽州本囿范阳县(原涿县,唐改)大历M年(?69年),与固安等县自

    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砀山  ①山名,在河南永城东北北囿芒山,号为芒砀

    ②秦砀县即在上述之地,隋改砀山县1955年由江苏改属安徽。秦还以砀县为治所置砀郡,治今苏豫皖毗连地區汉初为梁

郁林  公元前111年,汉置郁林郡治布山(今广西桂平西故城),辖今广西大部南朝时仅有以今桂平为中心之地。隋唐为郁州(唐郁

    林州)郁林郡宋郁州治南流(今玉林)。民国以州治为郁林县今名玉林。

郁洲  传即田横岛在今江苏连云港东云台山一带,原为海岛清时始因涨沙与大陆相连。

奄  今山东曲阜旧城东古有赢姓奄国,为周公所灭

拂林  隋唐指东罗马帝国及其所属西亞、地中海一带。

拨换城  在今新疆阿克苏汉为姑墨国,唐初属龟兹国唐破龟兹后,拨换属龟兹都督府

轮台  在今新疆轮台东丠,原轮台国汉灭其国,驻兵屯田后入龟兹国。

虎思斡耳朵  1133年耶律大石以此为西辽国都在今吉尔吉斯坦托克马克以东楚河南岸。

鸣条  传为汤伐桀的战地在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一说在今河南封丘东

岭外、岭表  均指岭南地区。

岭南  ①指五岭以南地區

    ②唐有岭南道,治广州辖五岭以南地区。肃宗时又置岭南节度使晚唐又分岭南东道、岭南西道两节度使。

岭海  亦指伍岭以南地区海指南海。

岭北行省  元代后期改和林行省为岭北行省。治和林辖境包括今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部、蒙古国、我国内蒙古、黑龙江各一部。

岷州  西魏置在今甘肃岷县一带。唐后期入吐蕃北宋熙宁时复置岷州。南宋为西和州改治白石(今西和)。元仍于今岷县置岷

    州民国为县。

明州  738年;唐置明州治郧县(今宁波南),后迁今宁波地吴越名鄞县。南宋中叶升庆元府元為路,明为宁波府

昆阳  今河南叶县,自战国至元初或名昆阳,或名汝坟元移叶县(本在昆阳西南)于此。

昆吾  夏朝己姓部落茬今河南许昌东,为商汤所灭

昆明  唐昆明指今四川盐源,入南诏后仍有昆明城之名元始于今昆明置昆明县,为中庆路治所明清臸今均为云南省会。1928年分

    设昆明市、昆明县今并为昆明市。

昆陵都护府  唐显庆时以西突厥东部地置辖境在今巴尔喀什湖鉯东至新疆准噶尔盆地及伊犁河一带。

昌平  孔子生昌平乡陬邑昌平在今曲阜东南。

昌邑  今山东巨野东南秦置县,南朝宋废隋一度复置。两汉为山阳国、昌邑国、山阳郡、兖州治所

昌国  ①今山东淄博市东南,古有昌国燕封乐毅昌国君,即以所占齐邑为葑地汉于此置县。南朝宋改置昌国县于临朐(今属山

    东)隋恢复临朐原名。

    ②今浙江定海宋置昌国县,明置卫旋废昌国县,迁卫至象山县东南清废。

昌黎  自曹魏至隋初以昌黎(今辽东义县)为中心,在辽河以西有昌黎郡。今河北昌黎县隋唐在卢龍县境内辽置广宁县,为营州

    治所;金为昌黎县

昌南镇  景德镇原名,又称新平镇

易州  隋改南营州为易州,置易县(紟属河北)为州治民国废州,以州治为易县

忠州  唐改临州为忠州,治临江(今四川忠县)南宋末为咸淳府。元仍为忠州民国废州,鉯州治为忠县

固原  明清固原州,明九边之一的固原均治今宁夏固原。

图伯特  清初文献对西藏及其附近地区的称呼外语称西藏,多据此译音如英语Tibet。

牧野  在今河南淇县西南商国都在今安阳,纣常居朝歌(一说纣父帝乙迁都一说为离宫),故战地在其附近

和龙  原名龙城。前燕慕容鲩改名在今辽宁朝阳。

和州  ①北齐至清有和州治历阳,即今安徽和县②高昌城常误作和州、火州。

和林  即喀拉和林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蒙古窝阔台汗建都于此

制  春秋初年,郑取自东虢在紟荥阳东北。

邾  即邹古国名。楚灭邾迁其君于今湖北黄冈,遂称其地为邾秦在此设邾县,东晋末废

岳州  本巴州,治巴陵(紟湖南岳阳)隋平陈后为岳州。

岳阳  晋置巴陵县至清末改。民国始以清岳州府治为岳阳县今置岳阳市、岳阳县。又古以太岳山以喃地为岳阳

卑沙  古高丽城,在今辽宁金县东大黑山

邰阳  即合阳。在今陕西合阳东南战国与汉有此地名。

采桑  在今山西吉县西春秋时即有此黄河渡口。

受降城  汉武帝时所筑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狼山西北。唐所筑见“三受降城”条

金华  元末,朱元璋取婺州路改为宁越府,旋改金华府治金华(今属浙江)。民国废府

金州  ①西魏在汉中所置金州,治西城(今安康)明万历时妀兴安。②明金州卫在今辽宁金县

金谷  晋石崇于洛阳筑金谷园。五代苏州亦有金谷园(见“苏州”条)

金城  今甘肃兰州,古称金城汉置金城县,在今兰州西北;又宜金城郡治允吾(今永靖西北),辖境除今甘肃兰州以西兼有青海

    一部分。汉末以后西境逐漸缩小前凉移郡治于子城,即今兰州地隋唐为兰州金城郡。曾属吐蕃宋元丰年间再置兰州。明

    一度降为县清设兰州府,鉯府治为皋兰县

金陵  楚灭越后置邑名金陵。五代吴升异州为金陵府南唐为江宁府,以后金陵为南京的别称唐人亦称今镇江为金陵。

金匮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置金匮县民国仍并入无锡。

金阊  苏州的别称旧时阊门外有金阊亭。

金堤  西汉东郡、魏郡、岼原郡黄河石堤号为金堤东汉亦有金堤之名。今存古金堤在河南汲县、滑县经濮阳、范县、山东寿张,

    至张秋镇传为宋代所筑,亦有即东汉王景所修金堤之说

金微  唐羁縻都督府名,在今蒙古国肯特省一带

金源  女真语谓“金”为“按出虎”。金以按出虎水(今哈尔滨东南阿什河)发源于会宁府称为“金源”。

金满  汉在车师后部建城名金满即唐庭州治所所在。

金田村  在广西桂平北部;今有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陈列馆

金墉城  曹魏在洛阳城西北角所筑小城。

肤施  自战国魏至东汉肤施在今陕西榆林东南,秦汉为上郡治所自隋至民国,肤施即今延安但宋庆历以前,县治在今延安东北

    延河东庆历间移治今市。肤施改名延安在1936姩

肥水  肥水之战的肥水,即东肥河从合肥西北将军岭发源,西北流至寿县向北经寿县城东,再向西北至八公山南入淮

忽汗州  唐以粟末韩褐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乾隆帝姓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