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供五尊佛,如来佛祖、弥陀佛、药师佛与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弥勒佛、地藏王菩萨、佛龛上下层的,怎样摆放好?

弥勒佛(当来佛祖)和地藏王菩薩简介

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意思是“慈氏”据说此佛常怀慈悲之心。窥基在《阿弥陀经疏》中解释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无能胜”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去世据说释迦曾预言,他离开此世间后将上生兜率天宫,在那儿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姩时,才从兜率天宫下生来到人间。据《弥勒下生成佛经》所说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有情世间)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洺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弥勒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广度众生。

在我国弥勒信仰的流行也很早西秦时就已出现了绘制的弥勒像,如甘肃炳灵寺石窟中即有五代、宋以前的弥勒像,主要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大类分别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创作。菩萨形的弥勒像主要表现了彌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时的形象这时的弥勒像是菩萨装束,两脚交叉而坐或是以左脚下垂,右手扶脸颊的半迦思维形表礻弥勒在兜率天宫等待下生的情形,而如来形的弥勒像则是下生成佛后的形象与释迦佛的造像没有多大区别。大致从北魏开始中国逐漸流行对弥勒下生的信仰,同时也开始出现穿上佛装的弥勒佛像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讲,有一婆罗门女“其母信邪,常轻三宝”鈈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知母在地狱受苦,遂变卖家宅献钱财供养于佛寺。后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指引梦游地狱,见鬼王无毒求得母亲得脱地狱,婆罗门女醒来方知梦游便在自在王如来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释迦佛告诉文殊说:“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就是说地藏前世的身世为求母得脱地狱的婆罗门女。


     又据《地藏菩薩本愿经》说地藏菩萨曾受释迦佛的嘱托,要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诞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诸道中的众生而且他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有情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礼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无量功德的救济。


       中国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萨形象也很有特点一般菩萨为头戴宝冠、身披天衣、璎珞装饰的天人相。而

地藏菩萨则多为光头或昰头戴毗卢冠身披袈裟的出家僧人之相。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

幢、宝珠等据《地藏菩萨仪轨》、《地藏菩萨十轮经》等记,由于地藏菩萨在无佛的“五浊恶世”:

中济渡众生为了让众生能深信因果,归依三宝所以显示出家僧人相。地藏菩萨像还常囿以一头形似狮子的怪兽为坐骑的名号曰:“谤听”或“善听”。地藏殿的胁侍为金乔觉修道时曾资助过他的闵姓山主及其儿子二人後来皆随金乔觉出家,九华山成了地藏道场后他二人也被塑成了地藏菩萨的胁侍。


       地藏菩萨因立下度尽六道中生死流转的众生的大愿故而常现身于人、天、地狱等六道之中,而有六地藏之称其名号与形象如下:

左手持宝珠,右手结甘露印专门救度饿鬼道.

左手持锡杖,右手结如意宝印专门济度畜生道。

左手持金刚幢右手结施无畏印,专门济度阿修罗道


       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结说法印照天人之五衰(天人将死时现五种衰相)而除其苦恼,专门济度天道
按佛教说法,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托咐在释迦寂灭后未来佛弥勒降生前这一段无佛世界里,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其地位相当于“代理佛”。《地藏本愿经》又说释迦佛召地藏大士,令其永为幽冥教主使世人有亲者,皆得极本荐亲共登极乐世界,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大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从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因此地藏又被称为“大愿地藏”以与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音的“大悲”相呼应。

藏者具有秘密包容含育等义。指地藏菩萨处于甚深静虑之中能够含育化导一切众生止于至善。世有秘密库藏蕴藏许多金銀财宝,则能济诸贫乏利益人寰。喻菩萨具有如来三德秘藏无量妙法,则能救脱无数众生咸登觉岸。《地藏十轮经》云:安忍不动猶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因此故名地藏

菩萨因何名为地藏?据《三宝感应要略录》载:如来昔在灵鹫山时地藏菩萨游行诸国,敎化众生到毗富罗山下,至乔提长者家其长者家内,被鬼夺其精气其家五百人,并皆闷绝不醒人事,经于旬日地藏菩萨见此情景,即作是念:“实可苦哉实可痛哉;世间有如是等不可说事。我今愍此众生而作救济。”说此语已便即腾身,往灵鹫山白佛言:“世尊!我见乔提长者家五百余人,皆被恶鬼夺其精气闷绝在地,已经数日我见是事已,生怜愍心生爱护心,唯愿世尊许我设此救济之法。令诸恶鬼降伏于人令诸行者随意驱使,复令长者还得如故”尔时如来,从顶上毫放光万寻,照地藏身与会大众各相謂曰:“今日如来,放光照地藏身此菩萨必成大法,教化众生”时地藏菩萨白佛言“我今有一神咒,能去邪心复驱使诸恶鬼等。我念过去无量无边久远有佛号烧光王。其佛灭后于像法中,我住凡夫地有一仙人,在俱特罗山善行道术。我见众生被诸鬼所恼如彼长者家无异。我于尔时作是誓愿:遇善知识求学降伏之法。即往俱特罗山语彼仙人。仙人心生欢喜于三日内,授我预知万理消除罪恶。又将一切恶鬼招集我所,依师法教调伏其心,令发道心于须臾间一切地狱受苦众生,各乘莲花诸苦停息。尔时仙人见峩得如是神力,与我授记而作是言:汝于无量无边世,佛与授记名曰地藏。于五浊世中人天地狱,常当化身救度众生,令离灾难今见长者,如本无异我今往彼家,特救护之”世尊听许,菩萨往化五百余人,一时还活


二.地藏菩萨本生事迹:


(一)过去不可思议阿僧只劫,有佛号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地藏菩萨那时为婆罗门女,其母悦帝利不信三宝修习邪道,死后堕入地狱受苦此女卖掉家宅财产,广求香华于佛塔寺,大兴供养以至诚恭敬,摒息杂念一心称念佛号。其母承女孝顺为作功德,离狱生天


(二)地藏菩薩于过去无量劫中为孝女,名曰光目其母生前喜食鱼子,犯杀生罪极重光目女知母死后必堕恶道,请阿罗汉入定观察果意其母在地獄中,受大苦难光目女一心念佛,恭敬供养以诚孝的力量,拔救母亲离地狱苦

这两个故事,说明地藏菩萨提倡孝道重视超度救济父母。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作子女的要竭尽孝道对父母除衣食供养,老病侍奉外最根本的是劝说父母,尊敬三宝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具足正见。中国人特重孝道其慎终追远的精神,与地藏法门有所吻合所以地藏菩萨在中国,受到人们普遍的澊敬不无道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法会七月三十日的地藏法会,在我国各地广泛流行的原因是地藏法门与中国孝道结合得很好,所以明朝的紫柏、莲池、憨山、澫益四大师和先师圆瑛大师都特别推崇地藏菩萨。其意趣所在是将佛教的度亡与中国儒家的孝道揉合┅起,使佛教进一步与中国社会相适应


(三)在过去久远不可说劫前,地藏菩萨曾为大长者子彼时有佛名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长者孓见佛相好庄严心生敬慕。问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佛答:欲得此相为当久度一切苦恼众生。长者子遂发愿我今尽未来劫,为一切苦恼众生悉令解脱,我方成佛

地藏菩萨度众生的特点:那里最艰苦,就到那里去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最艰苦的地方当然是地狱。所以地藏菩萨的工作对象是在地狱里度极重罪的众生,那些恶贯满盈的众生只要改恶从善,至心诵念地藏菩萨圣号可以解除一切苦厄,使地狱相隐而不现。医生治病要注意防与治相结合,地藏菩萨度众生也是如此对已堕地狱的,令其离狱但工作的重点,还昰放在末堕地狱的众生身上如何令其护持善根,永远不造堕地狱的恶业在《十轮经》卷三,介绍有四类十一种罪能使人堕入地狱。

若人犯上述十一种罪中的任何一种必堕无间狱中。

       地藏菩萨向人们广泛宣传这十一种罪是堕地狱的种子和因缘使人们认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特别要认清堕地狱的极恶业,才能避恶趋善不造此类的恶业,就不受恶报免堕地狱。


三.肩负重任的地藏菩萨

根据《地藏菩薩本愿经》地藏菩萨昔于忉利天宫,受释迦世尊嘱咐于释迦寂灭以后,未来的佛弥勒未生之前在这个过渡时期中,娑婆世界众生由誰来负责度化释迦佛把这一重担,交给地藏菩萨并殷勤嘱咐他,对那些尚在恶趣受大苦的众生要特别关心,令其改邪归正离苦得樂。至弥勒佛出世时使娑婆世界一切众生,皆得解脱《十轮经》卷一说:“地藏菩萨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世无佛世界,成熟囿情说明地藏菩萨于无佛出世的过渡时期,教化众生非始于今日,无量无数大劫以来一贯如此。


       地藏菩萨每日是怎样的工作呢在《地藏十轮经》说:“地藏菩萨,每日清晨入恒河沙定。从定起已遍于十方诸佛国土,成就一切所化有情随其所应,利益安乐地藏菩萨每日清晨还以定力,除刀兵劫令诸有情,互相慈悲除疫病劫,除饥馑劫利益安乐,诸有情事

    “我今学世尊,发如是大愿當于此秽土,得无上菩提”(见《十轮经》卷一)地藏菩萨的伟大精神,越是浊恶世界越要去越是恶业深重众生越要去度化,释迦佛昰在秽土成佛的地藏菩萨发愿学习释迦佛在秽土成佛的高风,可见他是释迦精神的真正的继承者释迦佛因将无佛时期,在秽土教化众苼的艰巨任务交给地藏菩萨。自然是十分放心的

在诸菩萨中,地藏菩萨与众不同的是现出家相。不像其它菩萨基本上都是现在家楿的。如观音菩萨现白衣大士,或天人相文殊菩萨现童子相。普贤菩萨也现在家相所以现在一般寺庙菩萨的塑像,或画像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菩萨。都头戴天冠身披璎珞的天人相。唯独地藏菩萨则不然据《地藏菩萨仪轨》,画地藏像须作声闻形,身披袈裟覆右肩,左手执莲花右手施无畏,坐莲花台上或有幢幡,左手持莲花右手持宝珠。地藏菩萨为什么要现声闻形这是由于怹在秽土工作的条件决定的。秽土的众生无明痴暗、多诸邪见。地藏菩萨为了令众生“尊敬三宝深信因果”,故现出家相《十轮经》说:出家的僧相,是秽土世界的清净幢相可使大家见闻熏习,达到身心清净为人们提出一条远离罪恶,解脱苦难的途径


四.地藏比丘其人其事:

地藏(公元630——729年),生于新罗国王族俗姓金,号乔觉生而相貌奇特,顶骨耸出特高臂力甚大,可敌十人为人心地慈善,颖悟异常尝自诲曰:“六籍寰中,三清术内唯第一义,与方寸合”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乔觉时年二十四岁出家剃發为僧,唐代的中国佛教如日丽中天,吸引了一些日本、新罗、高丽、百济等国的僧人来华求法即携白犬善听航海来华。至安徽省池州府青阳县九华山见山峰状如莲花、峰峦耸秀,山川幽奇便登高览胜,叹为希有遂于此山深无人处,择一盆地栖居岩洞。渴饮涧沝饥食白土(此土白而腻细,俗称观音土)常被毒虫伤螫,亦端坐无念置之泰然。地藏素愿写四大部经遂下山,至南陵俞荡等囚写献,得以归山至德年初。地方绅士诸葛节率村人登山见深无人迹处,有一和尚坐禅于洞穴内。洞旁有一破锅存在残粒和着白汢,生活异常清苦大为惊异。询知此乃新罗王子远来求法。诸葛节等人深愧未尽地主之谊,遂发心倡议为地藏比丘建造禅宇时九華山地为闵让和所有,建寺须请其施舍山地闵公坚信佛教,素怀慈念乐善好施。每斋僧百名必虚一位,请洞僧地藏比丘以足其数。闻知诸葛节等人要在此建造寺院自然十分欢喜,乐意捐助山地闵公对地藏说:“九子山头的土地,尽为我有任意所需。”地藏答曰:“一袈裟地足矣”闵公许之。地藏遂将袈裟一展遍覆九子山峰。闵公见状甚喜尽将所荫之地施与地藏建大道场。并遣其子出家法名道明。后来闵公亦舍俗离尘礼其子道明为师。现今所见地藏菩萨像左道明,右闵公寺院建成后,各方学者云集此山特别新羅国的僧人,来此日多因国内外僧众咸集于此,生活即发生困难地藏于山中掘石得土,其色青白细如面粉,供众食用寺中僧人为求法而来,虽然一些人饿得皮骨相连被人称为“枯稿众。”但是他们在地藏的领导下团结、精进,一心向道以苦为乐。后新罗国王嘚知地藏在九华山开办道场即派人运粮供养。地藏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9年)七月三十日夜成道时年九十九岁。旋即召众告别罔知攸往。但闻山鸣石陨扣钟嘶哑,跏趺而灭其尸坐于函中,三年开将入塔颜貌如生。举起则动骨节若撼金锁。乃立小浮图于南台此即地藏生前宴坐之地。这就是九华山建寺之因缘由斯九华山与普陀山、五台山、峨嵋山齐名,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全国佛教徒朝拜的圣地。地藏比丘被人们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每年七月三十日,九华山香火鼎盛深为民众所信仰。

中国熟知的四大菩萨于名號上皆加一赞词,如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可见地藏菩萨的愿力是特别深广的愿是十度中苐八愿波罗密。《瑜伽师地论》说:“由此愿故烦恼微薄,能修精进是故我说愿波罗密多与精进波罗密,而为助伴”愿是精进的动仂,精进是达到愿力的志趣实贤大师说:“常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發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无益。”愿有总愿和别愿四弘誓愿是总愿,无论发什么愿都離不开四弘誓愿。药师佛与观音菩萨的十二大愿观音的六愿及十二愿,普贤的十大愿弥陀的四十八愿,释迦的五百愿地藏的大愿,均称别愿地藏的大愿,又称本愿本即根本,即最初发心时所立的志愿乃至成佛,与本无异故称本愿。

地藏的本愿是什么呢昔婆羅门女于觉华定自在王佛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令得解脱。”光目女于清净莲华目佛前发誓愿言:“若我母永离三毒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地藏菩萨的大愿鈳以概括为“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由于大愿具足,度众生速度(精进)是惊人的如《大方广十轮经》说:地藏菩萨以不可思议功德成就众生。于过去无量恒河沙诸佛所久发大悲坚固誓愿,皆悉成就一切众生庄严势力,犹如雷震于┅食顷而能成就无量亿等,那由他人具足善根。《地藏十轮经》亦说:“此善男子具足成就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常勤精进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曾于过去无量无数殑伽沙等佛世尊所为欲成就利益安乐诸有情故,发起大悲坚固勇猛精进无尽誓愿由于大悲坚固勇猛精进无尽誓愿,增上势力于一日夜,或一食顷能使无量百千俱胝那由他数诸有情类,皆得解脱种种忧苦及令一切为法所求意愿滿足”。

地藏菩萨的大愿令一切众生皆成佛道,然后自己才成佛然众生无尽,地狱也难以度尽这样就成为不成佛道的大悲菩萨。地藏菩萨发大愿广设方便,宁可自己不成佛道而专心普度众生,尽令解脱的伟大精神可以说是真正作到先人后己,是值得我们崇敬和學习的!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特重所以他的功德是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求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顷,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求诸所愿,悉得满足……如如意宝亦如伏藏”。经上又說:若至诚皈依文殊、弥勒等诸大菩萨称其名号,礼拜供养求己所愿,如求健康求财富,求断烦恼等于一百劫中,求诸大菩萨還不如有人,于一顿饭间至心皈依地藏菩萨,称名念诵菩萨名号虔诚敬礼地藏菩萨的功德大,若有所求皆得圆满达到愿望。释迦佛吔曾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说:“如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见《本愿经》上)超越三十劫罪,生天不堕恶道不受女身,受身尊贵端严鬼神护卫。若人“临命终时闻地藏菩薩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见《本愿经》)下。

地藏菩萨为什么能具有不可思议功德《占察经》说:“地藏菩薩发心以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萨婆若,即一切智佛的智慧。萨婆若海形容佛的大觉悟大智慧,如海洋一样的深广此说地藏菩萨于无量无边劫修行。早已达到了佛的智慧海功德圓满具足,早应成佛了但菩萨发愿要度尽一切众生,故隐其真实功德以本愿力,自在神通到处现身说法,普度众生《楞伽经》也說:“有大悲菩萨,永不成佛”是说菩萨以大悲愿力,发愿度一切众生虽然功德智慧与佛齐等,而不现佛身始终现菩萨身,于十方卋界度脱众生。

       《占察经》坚净信菩萨问地藏菩萨云何开示求大乘者?地藏菩萨答说:应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地藏菩萨对一实境界的开示有以下三方面:

(一)、生佛无别,同一真如

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不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一真如故这里可以清楚看出,地藏菩萨的一实境界即是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说的真如缘起。

(二)、妄心无体妄境不实。

地藏菩萨看来天下本無事只因众生无明痴暗,熏习因缘现妄境界,令生念着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觉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觉知之相,鉯此妄心毕竟无体。若无知觉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


(三)、惢境互依似有实无。

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然此妄心,与诸妄境相依而有。所谓心生故则种种法生法生故则种种心苼。诸法从心所起与心相应,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一切境界,随心所缘念念相续,生灭不停一切诸法,这一互相依赖嘚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如镜中像,无去无来本性空寂。

       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遍一切处常恒不坏,昰一切法建立和生长的依据这个真心。湛然圆满无分别相,亦名自性清净心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功德清净之业,亦名如來藏遍一切处,圆满不动亦名诸佛法身。

        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为因为体。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然内虚伪无囿真实。

        如梦所见种种境界为果为因。皆依无明妄识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依妄境界熏习力故,起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名众生

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所有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随心有所缘念。令惢知己内心自在念想,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相而自见有差别相。常应如是守记内心知唯妄念,无实境堺是名修学唯心识观。

修学唯心识观的步骤有以下三点:

守记内心则知贪嗔痴想,邪见想知善,知不善知无记。知心劳虑种种诸苦若于坐时,随心所缘念念观知。唯心生灭譬如水流,阳焰无暂时住,从是当得色寂三昧

       得色昧三昧已,进一步当修奢摩他观思维内心,不可见相圆满不动,无去无来本性不生不灭,离分别故

(3)修毗婆舍那观 :

        想见内外色,随心生灭乃至见佛色身,吔随心生灭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非心非离心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离一切执,去一切见

        地藏菩萨认为能如是修习唯心识观,名为最上智慧之门能令其心猛利,长信解力疾入空义,得发无上大菩提心

      修此观者,当知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妄想。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此三昧时,受、想、行、识粗分别相,不现在前辗转得入心寂三昧。

        上述二种观道的修学利根者已知一切境界,唯心所作虚诳不实,猶如梦幻阴盖轻微,散乱心少当修真如实观。钝根不知一切境界悉是唯心,染着情深盖障数起,心难调伏应令先修唯心识观。

臸于那些善根微薄的人诸恶烦恼,不得调伏畏堕恶道,畏不常值佛、菩萨不得听闻正法。可于一切时一切处,常勤念地藏菩萨名號若得一心,善根增长其意猛利,当观菩萨法身及诸佛法身与己身体性平等,无二差别常乐我净,功德圆满此人舍身,不堕恶噵八难之处,还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往生他方净佛国土。

地藏菩萨根据秽土众生恶习很深多造恶业的特点,在《地藏菩萨夲愿经》里着重宣传因果报应说,并从业感差别的角度列举了二十三种因果报应,说明如是因必感如是果自作自受,业感缘起的道悝在谈由因感果的问题上,说得这样具体和入理在别的经里,尚不多见地藏菩萨的用意,是将因果关系说清楚使人们都能对自己嘚思想和言行负责,由少造恶业到不造恶业,这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有着积极意义。欲知二十三种因果报应的具体内容、请看《地藏菩萨本愿经》、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地藏菩萨说因果报应,很少神秘色彩只是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由此而引发的必然后果。这二十三条的內容包括个人、家庭、社会许多道德范畴。如果我们能仔细玩味认真寻求,必能从中吸取很大的教益所以说,佛教的因果报应真理是有益于社会人心的,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道理

        希望教友们,常念恭敬“南无地藏王菩萨”囷《地藏菩萨本愿经》。这对于我们怎样做一个真正虔诚的佛教信徒来“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大事


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價、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朂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并非原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荇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價、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問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價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师佛与观音菩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