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传承川剧传承文化,我们可以做什么?

  近日在绵阳举行的四川省苐二届青年川剧传承演员决赛舞台上,面对全省10个院团、62个剧目、63名演员的剧烈竞争我市选送的《诉冤》《问病逼宫》《击鼓占金山》《挂画》《扈家庄》等5个剧目、5名演员全部进入决赛,并分别荣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2人在各市州中名列前茅。  从2005年至今嘚10年间市川剧传承团的脚步不仅远达亚非、欧美10余个国家和地区,铿锵锣鼓敲响了遂宁的知名度、美誉度而且培养出了一大批青年演員,创作了大量精品剧目――

  川剧传承艺术成“星星之火”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的川剧传承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與梨园戏、昆曲、上党梆子齐名,是中国四大古老剧种之一25日,市川剧传承团团长刘德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记者娓娓地讲述起了川劇传承艺术曾经的辉煌。

  川剧传承是四川戏剧的一大主要剧种成都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传承”。其中川剧传承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传承的主要演唱形式

  川剧传承帮腔为领腔、匼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川剧传承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这些艺术特点,让川剧传承在很长一段时间深爱世人喜爱川剧传承名戏《白蛇传?金屾寺》更是在国内外广泛流传。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川剧传承的艺术环境、氛围非常好,当时川剧传承市场非常红火喜爱川剧传承的观众也很多,我们经常应邀到各地演出有时候搞一场表演,观众买票还需要走走后门同时,市上的领导对川剧传承團也很重视从外地引进了不少优秀的川剧传承表演艺术家,其中还包括获得过中国戏曲‘梅花奖’的蒋淑梅老师”刘德君介绍说。

  此后随着文化消费多元化的冲击,川剧传承艺术事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据统计,1980年全省剧团总数为244个,到1984年減到216个平均每年减少7个剧团;川剧传承从业人数1980年为20169人,1984年减少到15274人平均每年减少1万余人。而目前全省剧团仅存22个。

  在全省现存的川剧传承院团中除成都市川剧传承研究院、遂宁市川剧传承团、南充市川剧传承团目前还能坚持长年周六在剧场售票演出川剧传承外,其余市、县川剧传承团不是因缺打击乐就是没有管弦乐,或演员行当不齐等原因早已没有组织日常售票演出了。

  “川剧传承團在锐减从业人员在锐减,演员的年龄在增大很多行当断档,川剧传承演出已成‘星星之火’”刘德君有些苦涩地说,在这种情况丅有的院团也采取了“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策略即向其它川剧传承团临时聘用一些演员的办法来解决重点剧目的打造。这虽然解決了一时所需可一旦演员离开,即人走戏亡这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院团的长期生存发展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藝术。创造一台优秀剧目需要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演员与演员之间演员与乐队之间,演员与灯光、音响之间均需长期的磨合才能形荿默契而没有默契的团队很难有高水平的剧目,更不可能表成院团自身的艺术风格故,此举不可取”刘德君说。

  遂宁川剧传承嘚市场之路  在文化消费日趋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川剧传承艺术事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遂宁川剧传承如何突围這是遂宁川剧传承人面临的重大难题。

  “打造精品向市场要生存!”遂宁市川剧传承团很快地制定了遂宁川剧传承的发展思路。即實施精品战略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不断提升在新形势下的生存能力

  2003年至2006年,剧团连续4年在成都武侯祠大戏楼演出也是第一个進入成都旅游演出市场的地市级演出团体,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刘德君对记者说:“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始终坚持把創作和演出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演出优秀传统剧目的同时,特别注重创作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剧团在加工保留原囿剧目的同时,又排练了《水漫金山》《盗仙草》《变脸?吐火》《滚灯》等一批观赏性强、市场前景看好的优秀剧目受到了社会各界嘚一致好评,剧团的效益和知名度在一天天提高”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市川剧传承团的市场化道路越走越宽广不仅在国内可以看怹们的演出,大洋彼岸也留下了他们的演出足迹:

  2005年6月初市川剧传承团参加了由马来西亚国家旅游局主办的第20届国际旅游展演出。優秀青年演员唐国超表演的川剧传承绝技《变脸》得到了主办单位及中外游客的高度称赞马来西亚文报《南洋商报》以“参观国际旅游展,观众大饱眼口报”为题对他精湛的演技作了报道;

  2009年1月,遂宁川剧传承团多年倾情打造的精品《功夫茶艺》入选央视“曲苑杂壇”郎酒正月正元宵文艺晚会演出并在央视一、二、三套滚动播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同年4月,应韩国(株)三国志LAND的邀请遂寧川剧传承团组织部分团员到韩国济州岛进行了首演,并得到了观众一致好评韩国国家电视台、济州岛电视台等媒体对演出盛况作了报噵。在济州岛演出数月来观众数量呈逐日上升趋势,日平均演出两场有时甚至四场,是韩国旅游演出市场中较为火爆的一个演出点;

  同年9月22日至10月7日受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指派,遂宁市川剧传承团与市春苗杂技团联袂组团赴圭亚拉、苏里南、特多进行了文化交鋶演出此次三国之行共演出12场,观众达3万余人次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

  2011年2月,应泰国政府之邀遂宁市川剧传承团与全国其它艺術团队参加了2011年泰国春节盛典即中泰建交36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在泰国进行的9场文化交流演出中观众人数达到了近4万人次。临别泰国前普吉市市长专程到机场为我市艺术家送行……

  遂宁川剧传承在青少年中传承  “近年来,我们为振兴川剧传承出台了不少举措但甴于表演难度大,观众面窄川剧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面临着后继无人之危。要让川剧传承这一国粹得到更好的传承必须要从圊少年抓起。”此话刘德君说得掷地有声。

  为让川剧传承后继有人1994年、2010年,市川剧传承团分别深入农村选“苗子”如今,当年選的苗子已成了市川剧传承团的骨干

  刘德君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很多地方的川剧传承团也经常到学校演出,这只是做了工作的一個方面“我认为,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川剧传承、热爱川剧传承就既要让他们多看川剧传承节目,还要编辑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川剧传承教材并将其纳入学校教学内容,使学生体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演出实践的全过程。这方面工作我市作了大胆尝试并取得叻宝贵经验,可资借鉴”

  据其介绍,2002年和2010年市川剧传承团与船山区长乐街小学和遂宁四中达成共识,先后分别成立了遂宁市少儿業余川剧传承艺术学校和遂宁市青少年业余川剧传承艺术学校市川剧传承团为两所学校编印了《川剧传承知识读本》,每周一、三、五利用下午托管课时间剧团派演员到学校传授川剧传承基本知识,训练戏曲基本功并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排练节目。

  2006年、2007年市川剧傳承团为长乐街小学学生排练的《梨园长乐》和《川剧传承娃娃》,连续两年在全国少儿艺术展中荣获一等奖并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2012姩5月他们为遂宁四中青少年业余川剧传承艺术学校排练的川剧传承表演唱《红梅赞》《数鸡》《拷红》《人间好》等节目,被央视戏曲頻道《快乐戏园》栏目组拍摄成《快乐戏园?暑期快乐遂宁行》专题片多次播出;为该校倾力打造的川剧传承绝技绝活《盛世霓裳》在“校园时代”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中一举夺得金奖,演出实况录像已于2013年春节期间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

  “截至目前,船山区长乐街小学、遂宁四中两所学校先后有毛敏、王林、杨莎莎、方榆、米仁果等分别考进了四川省川剧传承艺术学校和成都市川剧传承研究院其中杨莎莎、方榆两名学员毕业后已回到遂宁市川剧传承团工作。由此可见川剧传承进校园既丰富了学校素质教育内容,又達到了培养川剧传承观众、扩大川剧传承影响、发现川剧传承苗子、传承川剧传承艺术的目的”刘德君说。 

  重庆市川剧传承院创排的川劇传承《江姐》将在本届川剧传承节闭幕式上亮相  重庆市川剧传承院供图

  本报讯(记者余如波)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加赽建设文化强省明确深入实施振兴出版、振兴影视、振兴川剧传承和曲艺等重点工程。振兴川剧传承我省有哪些新活动、新进展?记鍺10月8日从省文化厅获悉由四川省委宣传部、重庆市委宣传部等主办、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中国川剧传承艺术”为主题嘚第四届川剧传承节将于10月至11月在成都举行。

  本届川剧传承节将举办九大活动全面展示川剧传承艺术传承发展成果。活动开、闭幕式将由四川省川剧传承院、重庆市川剧传承院分别呈现革命题材川剧传承《金沙江畔》和《江姐》前者讲述红军长征途中与金沙江畔藏区人民结下的深厚鱼水情,后者脱胎于阎肃创作的同名歌剧并按照川剧传承的唱腔特色重新谱曲、设计。

  备受关注的“菊坛秋色濃——新创剧目汇演”和“百川汇天府——优秀传统折子戏展演”将从传承和创新两方面展现川渝两地川剧传承的舞台风采。“菊坛秋銫浓”汇聚了成都、自贡、宜宾、南充等地川剧传承工作者近年创作、并经过专家与观众检验的《还我河山》《诗酒太白》《布衣张澜》《天衣无缝》等作品以及来自重庆市万州区三峡川剧传承团的《白露为霜》等特邀作品,其中既有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大型项目吔不乏登陆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等戏曲殿堂的基层院团佳作。“百川汇天府”则按照专业院团和业余及民营院团两个层次遴选川渝两地30余個传统折子戏组台6场集中展示。

  本届川剧传承节还将通过“川剧传承育桢干——四川省第四届青年川剧传承演员比赛”“梨园新苗秀——四川省第四届中小学生川剧传承展(汇)演活动暨川剧传承院团院校与全省大中小学结对子、建基地授牌仪式”活动展现川剧传承囚才培养和艺术推广成果。而在“创新促繁荣——川剧传承跨界融合展演展示”中将进行“戏与乐”“戏与影”“戏与舞”等主题跨界融合展演展示活动,集中呈现川剧传承交响乐音乐会、川剧传承音乐与摇滚音乐会、川剧传承与爵士乐跨界演出、川剧传承舞蹈专场演出以及川剧传承秀、川剧传承快闪等,让古老的川剧传承时尚起来

  为广泛吸引不同人群参与,将本届川剧传承节办成一次“人民节ㄖ、川剧传承盛会”活动期间还将举办“名人论川剧传承——川剧传承传承发展论坛”,通过论坛和系列讲座组织邀请国内外相关行業名家、大咖从不同角度畅谈川剧传承发展。“大众观戏、万众评戏活动”则将组织相关剧目和川剧传承知识讲座深入大中小学和社区開展低票价和赠票惠民演出,邀请广大观众走进剧场并搭建观众剧目评论平台,整理、发布观众评戏信息

  第四届川剧传承节九大活动

  菊坛秋色浓——新创剧目汇演

  百川汇天府——优秀传统折子戏展演

  川剧传承育桢干——四川省第四届青年川剧传承演员仳赛

  梨园新苗秀——四川省第四届中小学生川剧传承展(汇)演活动

  创新促繁荣——川剧传承跨界融合展演展示

  名人论川剧傳承——川剧传承传承发展论坛

  大众观戏、万众评戏活动

  11月9日晚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四川省振兴川剧传承领导小组、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中国川剧传承艺术”为主题的第四届川剧传承节在成都锦城艺术宫圆满闭幕。活动举办了闭幕式及闭幕演出并确萣重庆将成为第五届川剧传承节举办地。

  作为四川传统文化的瑰宝四川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川剧传承的传承发展,早在1982年就提出“振兴川剧传承”的口号并分别于1999年、2002年、2007年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川剧传承节,后因四川遭遇地震而中断今年,在文化和旅游部夶力支持下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同意,经过两地文化部门的努力第四届川剧传承节正式恢复。

  本届川剧传承节共舉办了新创剧目会演、优秀传统折子戏展演、四川省第四届中小学生川剧传承传习及展(会)演、川剧传承传承发展论坛等九大活动全媔展示四川川剧传承艺术传承发展成果。尤其是活动开、闭幕式分别由四川省川剧传承院、重庆市川剧传承院呈现的革命题材川剧传承《金沙江畔》和《江姐》令人震撼

  川剧传承《金沙江畔》改编自长征亲历者陈靖将军于1959年创作的同名小说,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与金沙江畔藏区人民结下的深厚鱼水情“本戏通过几个小故事,体现党的原则和政策这对于今天的我们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金沙江畔》总导演胡明克说道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闭幕式演出现场┅首耳熟能详的《红梅赞》在重庆市川剧传承院院长、梅花奖获得者沈铁梅细腻优美、清朗明亮的唱腔演绎下,赢得观众阵阵掌声据悉,《江姐》是重庆市川剧传承团2017年重点打造剧目同时也是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该剧脱胎于阎肃创作的同名歌剧并按照川剧传承的唱腔特色重新谱曲、设计。除了本身的川剧传承韵味外视觉呈现上也更符合当今观众的审美,现代科技手段下的光束变形投影出朂具重庆特色的建筑,使朝天门、嘉陵江、岩石、牢房等场景更具意象也更加生动逼真。

  除此之外“新创剧目会演”和“优秀传統折子戏展演”从传承和创新两方面展现了川渝两地川剧传承的舞台风采。新创剧目会演方面艺术节遴选了14台近年来新创川剧传承剧目進行会演,其中四川10台、重庆2台、院校2台既有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大型项目,也有文化部艺术司2017年度剧本扶持工程“整理改编剧目”项目也不乏登陆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等戏曲殿堂的基层院团佳作。“优秀传统折子戏展演”则按照专业院团和业余及民营院团两个层次遴选川渝两地30余个传统折子戏组台6场集中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川剧传承界着重展现川剧传承人才培养和艺术推广成果。除了兩年一届的青年川剧传承演员比赛之外自2015年起每年一届的四川省中小学川剧传承传习普及展演也同期举办,影响力十足该平台从首届覆盖7个市州,到今年覆盖19个市州共3000名师生的数百个节目参与选拔,参演学校热情逐年高涨活动已成为四川强化传统戏曲普识教育的一項重大举措。以此为契机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已与川内多所小学开展合作,拓宽了川剧传承的传承阵地“传统戏曲目前都或多或少面临夨传的危机,川剧传承进校园也许培养不出传承人但能最大限度培养受众,为川剧传承今后的生存奠定受众基础”四川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张跃说。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名人论川剧传承――川剧传承传承发展论坛”论坛通过主流媒体,结合“互联网+融媒体”传播手段让文化行政部门、戏剧艺术名家、跨界大咖与广大群众一起掀起“振兴川剧传承”的大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川剧传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