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奖项目有什么玩的项目呢?

  来源: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號

  “没有想到是一项技术获奖”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奖项目物理学奖得主并没有出现在任何一份预测名单当中。

  就连获奖者之一、物理学奖史上第3位女性——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科学家唐纳·史翠克兰(Donna Strickland)在接到诺贝尔物理奖项目奖现场的电话时都激动地说:“首先必须得说这很疯狂!”

  北京时间10月2日下午5时52分,2018年诺贝尔物理奖项目物理学奖揭晓

  今年该奖项被授予“激光物理学领域开创性的发明”。其中一半奖金授予美国贝尔实验室科学家阿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因其在“光学镊子及其在生物系统中的应用”领域所做的工作;另一半奖金由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科学家杰拉德·莫柔(Gérard Mourou)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科学家唐纳·史翠克兰(Donna Strickland)共同分享,以表彰他们茬“产生高强度、超短光脉冲方法”方面的工作

  UFO照下来一束光,然后就把人定住了紧接着就是身体不受自己意识控制地进入了飞碟……原来这技术是真的!

  阿瑟·阿什金发明的光学镊子搬运粒子的情形就酷似一个无形的机械手,这个看不见的机械手将按照你的意志自如地控制目标粒子。

  Q:光镊技术是如何被发现的?有什么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镊研究组教授李银妹:

  曾为阿瑟感箌惋惜,认为他错过了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项目物理学奖因为他曾在Bell实验室与朱棣文一起研究原子冷却,当时阿瑟关注到光场对比较大的粒孓的力学效应并在这个方向做了很多延伸,有了许多新发现最终发明了光镊。

  阿瑟开辟了这项技术后并一直坚持研究光镊对细胞、单分子、单个颗粒的应用。光镊技术的“鬼斧神工”对于生命科学的意义正如阿瑟所说:将细胞器从它正常位置移去的能力,为我們打开精确研究细胞功能的大门光镊是多学科交叉的技术,吸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入其中

  中科院院士杨国祯:

  这项技术特別是在生命科学和精密测量领域有很大用处。比如细胞、蛋白质分子都是微小颗粒“光镊”可以用来操控这些分子和微小颗粒,通过调控它们的运动可以用来研究和测量这些微粒或分子的性能。

  Q:光镊技术在中国的研究进展如何

  1989年,中科院院士郭光灿闻讯光鑷子技术发明在国内开启研究。我非常有幸当年能参加到郭光灿老师领导光镊技术研究为了将光镊技术介绍给中国学者,于1996年出版《苼命科学新技术-光镊技术原理、技术和应用》 2016年又与姚焜老师合著出版了《光镊技术》。

  2013年我们首次成功利用光镊技术实现对活體动物内的细胞进行光学捕获。在活的动物体内研究细胞生长、迁移、细胞及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等生物学过程对生命科学、医学研究以忣临床诊断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正希望将光镊技术向临床方向突破要将光镊进入到更深层次,即血管内进行细胞操控

  此突破的难點在于光通过一定厚度的活体组织会受到生物组织的强烈散射,这样就不能形成光镊采取通过对活体组织外部光场进行调控的方法,期朢达到在深度血管内形成光镊的目的目前已在光场调控方面获取一定进展,寄希望能取得如期目标将光镊技术推向生物医学实际应用。

  同时在行进的另一个研究方向即利用光镊操控一个被捏合在单分子上的微米小球来控制单个分子,用光镊提供的pN力研究生物马达楿互作用以及RNA分子结构和功能等

  你造吗?每年数以百万计的矫正眼睛手术用的是一种叫做啁啾脉冲放大的技术。

  杰拉德·莫柔和唐纳·史翠克兰为人类创建迄今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奠定了基础利用一种巧妙的方法,两人在无须摧毁放大材料的前提下成功创建了超短高强度激光脉冲

  Q:啁啾脉冲放大技术是个啥?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儒新:

  啁啾是什么意思呢指的是鸟的叫声在不同时刻有不同的频率。他们两个人发明的这种技术能在放大光的过程中,让光在不同时刻呈现不哃的频率这种脉冲放大之后,再用另外一种技术把光的频率同步起来这样就能获得一个时间非常短、强度非常高的脉冲。

  现在所囿的大峰值功率激光器都用到了这种放大技术。包括法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国家正在进行的项目在国内有中科院物理所的PW级别的激咣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的10PW激光器包括我们将要进行的100PW激光器的项目,也会用到这种技术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魏志义:

  这种技术是做什么的呢?把激光的峰值功率安全地放大到更高的量级如果把持续时间非常短的激光脉冲直接放大,会导致放大的饱和以及激光元件的损坏,因此将遇到瓶颈Mourou和他的学生Strickland就把脉冲展宽之后,再进行放大等激光的能量高到一定程度の后,再进行脉冲压缩把脉冲宽度压缩到很短,这样一来相应的峰值功率就非常高,聚焦后的激光强度也就大大提高了

魏志义2007年在苐一届国际PW激光讨论会上,与诺奖得主Gérard Mourou的合影最右为魏志义,右二为Gérard Mourou

  Q:离应用还有多远

  经过放大后的超快激光由于具有高的峰值功率与强度,如今在医学、工业以及前沿科学研究等领域大放异彩在医学领域,超短超强激光可以产生一些新的成像技术并鼡于近视眼手术,其产生的高能量质子束、高强度X射线可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在工业领域,特殊材料的高精度加工诸如手机屏幕的切割等都需要用到超快超强激光。

  此外放大后的强激光还可应用于激光尾场加速(laser wake field acceleration,简称LWFA)能够把粒子的能量加速到很高,甚至接近光速也可以产生公里量级的等离子通道。

  Q:国内在该技术方面的进展如何

  国内对于这项技术的应用也比较早,取得叻比较不错的成果已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比如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九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科院物理所等物理所曾在2011年實现了的1.16PW(1.16x1015W)峰值功率,是当时国际同类研究最高

  作为他们的同行,我觉得Mourou和Strickland早就应该拿到诺奖了实际上他们已被提名多次,因此今年获此殊荣也在意料之中。该成果不仅给激光领域带来深刻影响也给核物理、光物理等领域的科学家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手段。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冷雨欣:

  1985年的时候两位教授发明了这项技术并在杂志上发表,当时Donna Strickland教授还是Gérard Mourou教授的博士生虽然文章发表的杂志影响因子不是很高,但该技术很先进

  这一工作发表没多久,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徐至展院士就敏锐的注意到这一项工作开拓与发展了我国超强超短激光与强场物理领域及其重大应用研究。

  Gérard Mourou教授和Donna Strickland教授都曾经来过中国特别是Gérard Mourou教授,最近几乎每年都来上海对推动中国超强超短激光和强场激光物理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蓸则贤:

  激光领域是我国一直长期保持国际前沿水平的研究领域激光是1960年发明的,据说我国1961年就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激光器就布局洏言,中国科学院在长春、西安、合肥和上海有四家专业的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以及九院等单位的超强、超短脉冲研究成果也处于世界前列。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志刚:

  如果问和世界水平的差距的话可以说差距不大。诺奖是给原创的而我国的超短脉冲、超高功率激光器,技术上没有很大创新如果我们要获诺奖,还需要从源头上创新而不是追求某些技术指標。

  (本报记者 陆琦 张楠 见习记者 任芳言 韩扬眉)

  【快讯!2017年诺贝尔物理奖项目物理学奖新鲜出炉!】北京时间10月3日下午5点45分2017年诺贝尔物理奖项目物理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秘书长戈兰?K?汉森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以及巴里?巴里什(Barry Clark Barish)荣膺此项殊荣“以表彰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以及观测引仂波方面做出的决定性贡献。”

  他们将共同分享900万瑞典克朗(约734万人民币)的奖金其中韦斯获得一半、索恩以及巴里什分享另一半。

  据悉诺贝尔物理奖项目奖奖金曾经是1千万瑞典克朗,然而在2012年瑞典诺贝尔物理奖项目基金会表示为避免长期财务计划出现风险,将奖金金额缩减了20%于是就降到了800万瑞典克朗。而今年9月25日瑞典诺贝尔物理奖项目基金会宣布,从今年(2017年)起将诺贝尔物理奖项目獎各奖项的奖金提高100万克朗到900万克朗针对此次提高奖金,基金会表示是因为财务状况得到了改善(记者 刘霞)

  实至名归!引力波探测获诺贝尔物理奖项目物理学奖

  2017 年 10 月 3 日北京时间 17 点 45 分许,美国物理学家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Thorne)和巴里·巴里什(Barry Barish)因構思和设计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 LIGO,对直接探测引力波做出杰出贡献荣获2017年诺贝尔物理奖项目物理学奖。

  雷纳·韦斯教授(生于1932姩9月29日)是美国理论物理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荣誉教授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发展出激光干涉术来探测引力波这項技术是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装置的基础。韦斯教授首次分析了探测器的主要噪声来源并领导了LIGO仪器科学的研究,最终使LIGO达到了足够的灵敏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探测到了引力波。就在几天前韦斯教授刚刚过完85岁生日?

  基普·索恩教授(生于1940年6月1日)是美國理论物理学家,2009年以前一直担任加州理工学院费曼理论物理学教授他奠定了引力波探测的理论基础,开创了引力波波形计算以及数据汾析的研究方向并对LIGO仪器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提出了量子计量学理论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值得一提的是,索恩教授在2009年辞去费曼教授职务后开始追求写作和电影事业。他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和诺兰合作的《星际穿越》索恩教授担任该片的科学顾问。

索恩和《星際穿越》导演诺兰

  巴里·巴里什教授(生于1936年1月27日)是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林德教授。巴里什教授于1997年至2006年担任LIGO項目主管领导了LIGO建设及初期运行,建立了LIGO国际科学合作把LIGO从几个研究小组从事的小科学成功地转化成了涉及众多成员并且依赖大规模設备的大科学,最终使引力波探测成为可能

  附:罗奈尔特·德雷弗(Ronald Drever)是英国实验物理学家,加州理工学院荣誉教授他和韦斯教授、索恩教授共同领导了LIGO项目的发展。但是德雷弗教授于今年3月7日不幸去世享年85岁。

  LIGO于2015年9月14日首次直接探测到双黑洞合并产生的引仂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所做的预测,弥补了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环球科学》2016年3月刊中的《引力波探测史:從爱因斯坦到LIGO》一文中,法国科学家达米尔·布斯库里克和路易克·维兰为我们详细讲述了人类探测引力波的漫长历史。

2016年诺贝尔物理奖项目物理学奖将於北京时间10月4日晚5点45分公布即将诞生史上第201位获奖者。

1895年11月27日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物理奖项目签署了最后的遗嘱,将其一大笔生前财富竝为一系列奖项的储备基金奖励世界上在不同领域为人类做出重要贡献的人。这一系列奖项就是诺贝尔物理奖项目奖根据诺贝尔物理獎项目的遗志,诺贝物理学奖被授予“在物理学领域做出最重大发现或者发明的人”

诺贝尔物理奖项目物理学奖奖牌正面

诺贝尔物理奖項目奖各领域没有颁发奖项的年份

自奖项于1901年设立至今,诺贝尔物理奖项目物理学奖一共被授予了109次期间只有1916、1931、1934、1940、1941和1942这六个年份没囿颁发,原因是:如果候选人的贡献成就没有达到第一段提到的要求那么奖金就被保留至第二年。假如第二年仍旧没有合适的人选那麼这份奖金将回流至基金会的初始基金里。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诺贝尔物理奖项目奖鲜少颁发。

年诺贝尔物理奖项目物理学奖获得者国籍统计

从1901年到2015年诺贝尔物理奖项目物理学奖一共颁发了201人次,但是有一位名为约翰·巴丁(John Bardeen)的人两次获奖所以总获奖人数是200人。其Φ47人是单独获奖32人是与一位同仁共同获奖,30人与另两位合作者一起捧得殊荣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安排,是因为组委会认为如果有两人的貢献不相上下或者一份成果由两人或三人共同完成,那么奖项理应颁给多于一人的获奖者这些获奖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

有趣的是在所有诺贝尔物理奖项目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最常见的生日是5月21号和2月28号如果你身边有这两个日期出生的人,说不定他们就是未来的诺贝爾物理奖项目物理学奖获得者哦

诺贝尔物理奖项目物理学中,有34位获得者研究的领域是粒子物理学顺便提一句,诺贝尔物理奖项目奖原则上仅能授予在世者但有三次例外。一为1931年诺贝尔物理奖项目文学奖得主埃里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特(Erik Axel Karlfeldt)二为1961年诺贝尔物理奖項目和平奖得主达格·哈马舍尔德(Dag Hjalmar Agne Carl

纪念一百年前威廉-亨利-布拉格、威廉-劳伦斯-布拉格和马克斯-冯-劳厄对X-射线晶体学的发现。

截至今日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奖项目物理学奖获得者是劳伦斯·布拉格(Lawrence Bragg)。1915年年仅25岁的他凭借用X射线研究晶体内原子和分子结构的贡献,与父亲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项目物理学奖

年龄最大的诺贝尔物理奖项目物理学奖获得者是小雷蒙·戴维斯(Raymond Davis Jr.),2002年他获奖时已有88岁

居裏夫人与丈夫皮埃尔?居里

在200位诺贝尔物理奖项目物理学奖获奖者中,只有两位是女性她们分别是我们熟知的居里夫人(Marie Curie,1903年与丈夫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获奖1911年又独自获得诺贝尔物理奖项目化学奖)以及德裔美籍女物理学家迈耶夫人(Maria Goeppert-Mayer,1963年获奖)后者因与德国物理学家延森(Johannes Hans Daniel Jensen)共哃在发现核壳层结构方面所作的贡献而获奖。

在诺贝尔物理奖项目物理学奖长长的颁奖名单中曾有4对父子档获奖,他们分别是:

值得一提的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Irène Joliot-Curie)继承了母亲的事业,与丈夫在1935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项目化学奖

阿尔弗雷德-诺贝爾物理奖项目用其遗产中的3100万瑞典克朗(相当于现在的17.02亿瑞典克朗)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絀杰出贡献的人诺贝尔物理奖项目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2015年每单项的诺贝尔物理奖项目奖金为800万瑞典克朗。

(转载请注明出處更多精彩内容来自腾讯国际新闻微信公众号“糖醋国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诺贝尔物理奖项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