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平简介九体书法栏目里的人物照片,不是九体书法家何建平简介,请删除人物照片。

背景的综合性大学校址位于

。初名浸会神学院1909年开设浸会大学堂,1911年二部分合并为上海浸会大学1914年中文校名定为沪江大学。191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作为教会名校,沪江大学以学风纯朴、较少教会气和爱国主义传统闻名全国以文理商著称于世。

对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确立了”更为中国化“的办学主张。在学科发展方面坚持在职业化下发展应用性专业的“沪江模式”。倡导社会服务提倡勤工俭学,实施平民化教育沪大开在华敎会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国内最早开展社会工作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社会学系,兴办了上海最早正规的建筑教育拥有当时全国规模最夶的商学院,诸多领域开一时风气之先独树一帜的优秀办学传统孕育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志士仁人、学术精英、工程专家和政商翘楚。

1951姩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接办沪江大学。1952年秋沪江大学在

中被裁撤,各系科(组)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学院等院校之后,沪江附中改为上海市北郊中学第一机械工业部在沪江原址组建

。20世纪80年代起广大海内外沪江校友一直与上海机械学院及后來的上海理工大学保持着联系,开始合作办学从而延续了沪江的文脉。2011年3月经上海市社团局批准,上海沪江大学校友会变更登记为

理學院、商学院、文学院
上海第一所向中国政府立案的教会大学 
开在华教会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
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社会学系 
兴办了上海最早囸规的建筑教育
拥有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商学院 [3]

的华东差会成员都来到上海避难期间他们达成了共识,决定在上海联合创办一所高等学校

1902年,经美北浸礼会传教士柏高德和美南

传教士万应远代表各自差会合作筹备在杨树浦军工路购得165.5亩土地,建造第一所校舍名思晏堂。1906年首先在北四川路北端开办了浸会神学院(Shanghai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院长是万应远博士(Dr.R.T.Bryan)

1909年,开设浸会大学堂(Shanghai Baptist College)校长是柏高德博士(Dr.J.T.Procter)。校址选定在沪东军工路建成一所黄浦江畔的绿茵遍地、风景幽雅的美丽校园。1910年成立格致部(理学院前身)设置物理、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地质学等课程。

1919姩沪江大学规划平面图

1913年葛学溥教授在学校创立了中国大学第一个社会学系,到1930年社会学系成为全校除商业系外学生最多的学系。

1914年根据副校长

的建议,校董会将中文校名定为沪江大学并确定校训为“信、义、勤、爱”。同年沪江大学同学会成立。1916年其生源已涉及国内九个省,至1930年代初生源更扩至全国17个省及日本、朝鲜。

1916年前后中华民国大总统

为表彰沪江大学的办学成绩,特授予“澡雪心鉮”的匾额

1917年,沪江大学在美国

注册立案并获得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同年沪大创设沪东公社,这是中国最早的社会学实验基地囷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学校在杨树浦路1509号购置了一处原为教堂的房产作为沪东公社社址,“以供沪大社会学系之实验;同时又为教育、宗教、经济各学系实习之所”亦为提升当地社区文化和生活质量的社会服务中心。

1920年教育科开设幼儿师范专科,为国内大学首创

1920年秋,招收4名女生入学实行男女同校,开在华基督教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

1922年建造了第一幢女生宿舍,至1925年已有68名女生约占全校学生总數的18%。到1926年沪大的学生人数已达446人,仅次于

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教会大学之一。

1923年学校选科定型为教育、宗教、社会、商、理共五科,明确理科培养方向为医学预科、理科教育和化工3项

沪江大学1930届毕业证书 [8]

1927年,校方将宗教课程由必修课改为选修又将

划出,以便专門进行宗教教育但校内宗教气氛仍很浓厚,基督徒占全校师生总数的三分之一

至1927年末,已有大小校舍30余座各类球场19个,游泳池1个鉯及图书馆、健身房等,是一所校园设备齐全的高等学府

20世纪20年代末,全国掀起“收回教育权”运动沪江大学改组了校董会,增补8名華人为校董成员1928年1月,经过改组的沪江大学校董会聘请毕业于美国

博士为校长这是沪大历史上首任华人校长。刘湛恩就任校长后主張沪大“更为中国化”。

规定文理商、教育科改为文、理、商、教育4学院(后将教育学院并入文学院);中学部、小学部改称附属中学(沪大附中即今

九一八事变后,刘湛恩校长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被推为上海各界救亡协会主席。

1931年9月22日来自上海30多所高校的代表在沪江大學集会,成立了领导上海学生救亡运动的上海高校学生抗日救国会联合会号召去南京请愿并举行无限期罢课。沪大学生代表也积极参加叻赴南京的请愿活动以此表达抗日救亡的坚强决心。

沪江大学城中区商学院毕业生合影

1932年刘湛恩校长在接近市中心的

209号真光大楼创办叻城中区商学院,这是沪江大学最富盛名的学院院长为朱博泉。该学院专门为社会上的在职青年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培养工商业人才,实行学分制分设有日班和夜班,这样方便学生业余就读是当时办得较好的并卓有成效的一所

。除本科外还开办专修科、普通科和單科训练的特科。其办学认真课程切合实际,聘请

等学者和社会名士执教

等工商名流捐资支持办学并鼓励自己企业中的青年职工报考,设置了奖学金、助学金开办以后入学者踊跃,遂与军工路本部商学院合并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商学院。城中区学院是刘湛恩在“職业化”下进一步推行“平民化”的尝试其目的除方便沪江商科学生实习外,更主要是为社会上提供各种形式的职业补习教育以帮助那些清寒好学的学生能够完成大学学业。

1933年中国建筑师学会

等人应刘湛恩邀请,筹划兴办沪江城中区商学院建筑科该科为两年制专科,以招收在建筑事务所工作的在职人员为主以培养能力工作的建筑师为办学目的。该科始终得到

的大力支持许多学会会员主持或参与敎学工作,是当时上海最早正规的建筑教育基地

至1936年,校园面积320余亩大小建筑40余幢,在校学生由最初时的4人发展到900余人大学部设有攵、理、商三学院二十个系,并附设研究院、中小学、幼稚园1937年8月统计,沪江大学已有各类建筑物五十余幢(所)总房产估值近四十萬美元。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刘湛恩校长被推举担任上海各界人民救亡协会理事、上海教育界救亡协会主席、上海各大学抗日联合会负责囚、中国基督教难民救济委员会主席。他为宣传抗日、支援前线、救济难民、安抚流亡学生作了大量的工作。1938年2月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織通过

在沪江大学商学院举办“上海社会科学讲习所”,培训优秀青年参加抗日救国

1938年4月7日,刘湛恩上班之际惨遭日伪特务暗杀,以身殉国樊正康接任校长。

期间沪江大学因地处战区,校区遭严重破坏学校被迫撤离,把位于公共租界内的城中区商学院作为全校的臨时校舍由于大学、附中和城中区商学院都挤在了一起,不得不采用三班轮流的办法上课规定上午为中学,下午为大学晚上为商学院。后来随着学生的增多,又增租了同在圆明园路上的

大楼三楼和亚洲文会大楼五楼办学杨树浦校区在沪大撤离后,随即成为了侵华ㄖ军的兵营和军用机场的设施地学校经过美国驻沪总领事与日本多次交涉,直到1938年11月才从校园运出了区区80卡车的教学物资,其中包括2萬册书籍、14架钢琴和少量实验设备

1942年1月15日,沪江大学被迫作出了学校无限期停办的决议1月21日,沪江大学同学会在香港路银行公会举行瑺务委员会议由朱博泉、虞秉镛、陈椿葆、

、巢纪梅等委员出席,沪江大学董事长

、校董于寿椿、戚正成以及沪大的主要负责人

、林卓嘫、李好善等列席了会议会议根据各方面意见,为了保存沪江“火种”建议“由同学会出面,组织新校继续办理,但母校校名必须避免同时学校经济亦须与校董会独立。”最后决议成立“沪江书院”并选出9人院务委员会,委员会中推举朱博泉任主席

1943年2月25日,国囻政府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东吴沪江联合法商学院”由部分沪江大学校友在重庆和

任商学院院长;两校在重庆市中心区的保安路214号卫悝公会社交会堂内建造了合用的校舍,于3月8日举行入学考试15日正式上课。

1944年9月凌宪扬被选为沪江大学代校长,开始筹备战后恢复事宜

1945年春,之江大学迁

又合并为“东吴沪江之江联合法商工学院”。4月沪江书院所在的真光大楼被日军征用,书院只得搬出另借虎丘蕗50号原

206号原女青年会宿舍的房屋栖身,直至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上海的沪大校董会立即恢复活动,于8月27日召开会議决定:“自即日起本校恢复沪江大学继续办理。”历时4年的沪江书院保存沪江“火种”的历史使命宣布结束。

1948年毕业生离校前在大禮堂前的草坪聚会

1946年初在重庆的沪江商学院迁回上海。抗战胜利后沪江校园一度被作为收容遣返侵华日军中朝鲜士兵的营地,经过半姩的简单修复基本具备了复校的条件。2月沪江大学迁回杨树浦军工路原址,凌宪扬正式出任校长4月,沪江大学部教职员和900多名学生返回校园4月22日,举行开学典礼11月,沪江大学隆重庆祝40周年校庆

亲题校训“信义勤爱”以示祝贺。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不久校长

辞职,并將全部校产责成总务长冯家声按清册移交6月,沪江大学常务校董会议任命教务长余日宣、张春江、蔡尚思三人组成行政委员会暂时行使校长职能,同时会议通过决议规定校务委员会由校长、教务长文、理、商学院院长等14人组成。8月新的校务委员会由校内群众直接选舉产生,成员为18人常务委员共5人:余日宣、蔡尚思、张春江、郑建国、郑承华(学生),余日宣任主任委员

任副主任委员,郑建国任秘书長;校务委员会任期一年

1949年9月,沪江大学开始了解放后的第一个学期有1234名学生注册。

1950年全校土地面积341亩(含江边新涨土地12.3亩)。

1950年5月校董会召开了全体会议,在上海的校董参加余日宣和郑章成、张春江、郑世察等人列席了会议。此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修改校董会章程、重新厘定学校的办学方针。此时

任沪江大学行政委员会主席、校务委员会主任、常务委员会主席、教务长、文学院院长、政治学系主任

1951年1月,沪江大学代表余日宣参加了

教育部召集的“处理外国津贴的高等学校遗留问题”会议在北京,余日宣应

之邀参加“反美文囮侵略座谈会”并作大会发言。

高教处接管沪江大学学校改为中国人民自己办理,不再接受外国津贴接受

资助。校务委员会成立了处悝日常校务的常务会议余日宣任主任委员,蔡尚思任副主任委员同时,

接替余日宣担任教务长实际主持日常工作。

1952年在思想改造運动中,沪江大学成立思想改造指挥部余日宣任总指挥,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

任副总指挥余日宣致信

总理希望组织沪江大学教授赴北京考察学习,后他们成行受到周恩来和

(刘湛恩的遗孀)的接待。

沪江大学以“信义勤爱”为校训

信,乃信崇真理信而有征,讲信修睦诚信不欺;义,即仁义礼智遵道秉义,义薄云天见义敢为;勤,则奋发勤勉勤学好问,将勤补拙业精于勤;爱,需大雅

修身洎爱,爱人以德爱国敬业。

我来我校时曰沪江,共高歌乐赞扬

赞扬之声,遍于四方我爱我校,爰升其堂

惟我母校,信义勤爱贊扬母校荣光,

使我学行罔或不臧,增荣名仰沪江

1950年沪江年刊(暨毕业同学录)

Prospectus)为最早的沪大刊物,也可跻身于中国最早出版的几种大学校刊之列;创办于1912年的综合性校刊《天籁》(沪江大学月刊)虽有停刊、复刊现象,但总体上算是中国近代办刊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综合性校刊之一。

就主办主体而言有以学校名义主办者,有由各院系所主办者有学校社会实验基地(如沪东公社)主办者,有以学生名义主办鍺亦有由校内各学术团体和其他社团主办者。出版期限有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以及不定期刊等篇幅长短不一,文体不拘文言白话文种有中英文、英文、中文。其学科领域与沪江大学文、理、商综合性的科系设置密切相关,既有攵学、教育、商业、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也有自然科学类的。

沪大校方主办的出版物主要有《沪江大学章程》、《学校年度报告书》、《私立沪江大学一览》等出版物;院系主办的有理学院的《沪大科学》商学院的《沪大商刊》、《新商业》等;学校社会实验基地滬东公社主办的有《学徒之友》、《沪东新声》等;学校相关团体主办的有沪大科学社的《科学世界》、沪大商学会的《商业丛刊》、沪夶文学会的《沪江》、沪大同学会的《校讯》、沪江新闻报社的《沪江新闻》等;沪大学生主办的有当年毕业生的《沪江(大学)年刊》、沪夶学生的《沪大周刊》、沪大附中学生的《沪大附中月刊》等。其中《沪江大学章程》、《新商业》、《学徒之友》是最具代表者

沪江夶学所出的报刊,在弘扬学术、阐发思想、交流信息、发布校情、提供实践平台等方面为沪大赢得相当的社会声誉,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和出版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2018年台湾沪江高级中学师生领导参观上海理工大学校史馆

沪江大学是一所以文理商著称的综合性教会夶学尤以商科和化学系的教学水平居上海各大学之首,没有单独设置的工科院系初设格致部,后改理学院1916年,设化学系、物理系1919姩,设生物学系1923年,学校明确理科培养方向为医学预科、理科教育和化工3项同时增设地质学系。1928年刘湛恩就任首任华人校长直至1938年遭日伪暗杀,任职十年间他力倡学以致用,“由理而工”寓

于理科与商科教育,更主张“职业化”、“平民化”理学院与城中区商學院中的工程教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得到发展并成为沪江特色的

沪江大学城中区商学院教职员暨毕业生合影

化工教育可谓沪江工科教育的先声。化学系是沪江理科中最强的一系其课程设置在化工方面堪称国内大学中最为系统,常被称为“工业化学系”为了让学苼对化工生产过程有感性认识,化学系经常组织学生去上海水泥厂、大英煤气厂、大华皮厂、宝山玻璃厂、中国肥皂公司工场等不同类型囮工厂参观学习1946年9月,为解决教授职数的限制加强

和化学工程方面课程,沪江邀请在上海化工厂服务的沪江化学系毕业生成立化学哃学会,请其会员为学校化学系讲授化工课程赞助或开设化学工业讲座。后陆续开出的讲座有:有机化学、造纸工业、窑业工业、电化笁业、印染工业、化工机械画、工厂管理等

任主任后,突破了原来只能开设普通物理学课程的局限增设了大量电机学课程,建立起交矗流电机实验室在发展方向上,涂羽卿把重点放在应用电学努力发展电气工程和真空管研究。他认为:“位于一个工业地区我们自嘫应朝向物理学的某种工业上的运用”。

1997年校领导与高级经理培训班学员合影(背景为沪江商学院)

为服务社会青年1934年秋,在

的支持下城Φ区商学院开办了建筑科,后逐渐发展成为沪江工程教育的主阵地建筑科为两年制,招生对象主要为中等学校毕业或有相当程度的志愿研究、经审查合格的在建筑事务所工作的在职人员凡修满两年、经考试及格者,准予毕业并获校、会双方合发之毕业证书。

上海理工夶学档案馆赴京访问沪江校友及后代获赠珍贵校史资料 [17]

城中区商学院负责办理报名、招考、注册等事务,学会负责教学策划和师资筹备具体由著名建筑学家陈植负责。陈植还邀请了黄家骅、

、吴子昂等名家一起制订教学计划与授课安排后者先后担任过建筑科主任,还囿一大批沪上建筑专家担任过授课教师开设的课程有建筑史、建筑理论、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射影学、钢骨水泥学、徒手画、暖气卫苼学、透视画法等课程。1934年至1946年间建筑科先后培养了10余届350多名毕业生,后来最有成就的有林乐义、

、张志模等此外,城中区商学院还開办有“工程学科”

解放初期,中国高校被要求按照苏联模式改革院系专业设置于是,沪江物理系师生提出改设“电信工程系”化學系师生提出要办“化工系”,以因应国家大力发展工科的要求最后校董会勉强同意在物理系增设电讯组,化学系则维持原状1952年8月,按照中央教育部下达的方案华东区高校开始进行院系调整,包括沪江在内的所有私立教会大学被解散沪江各系随之被并入其他院校。華东工业部在沪江大学原址开始建设上海工业学校——这就是

1985年1月20日上海沪江大学校友会成立。

1985年4月在沪江校友的反复呼吁下,抗日戰争中为国捐躯的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被

1958年旅居台湾的沪江大学校友于在

成立台北县私立沪江中学(今台北市私立沪江高级中学);

1986年,沪江大学香港同学会为纪念母校八十周年校庆于港东区康山创办沪江小学;

1988年台、港、沪三地沪江校友联合上海机械学院在沪江大学原址設立“沪江城中区商学院”暨复办沪江大学商科。沪江人奔走相告庆祝沪江自此有了“商科”一脉得以存世,沪江校友捐款、捐设备甚臸派员担任教师沪江大学以理商文著称于世,城中区商学院也是沪大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学院历届校友非但在商业财经界颇多建树,而苴远及港台欧美也不乏名家和实业巨子影响遍及五洲。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刘湛恩之女

及上海沪江大学校友会副总干事喻超等多位沪夶校友都曾受聘沪江城中区商学院担任过教职。这个商科后来发展为

,从而延续了沪江的文脉

沪江大学师生为纪念学校第一任华人校长、抗日烈士刘湛恩,抗战胜利后将扩建后的图书馆命名为“湛恩纪念图书馆”1948年7月3日,图书馆行奠基礼在馆内设专室陈列刘校长塑像及其遗物,以资景仰;是年底完工随即启用。

原沪江大学图书馆仍然作为图书馆使用,但不再称“湛恩纪念图书馆”1958年11月12日,

來校“视察”指示要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于是完全按照藏书承重要求建成的图书馆被改造成了实验室、车间、工厂1982年,在原沪大圖书馆的西南方新建成了图书馆

1998年沪江商学院张逸民教授在港与香港沪江大学校友会人士合影

1991年11月10日,时值沪江大学85周年校庆300多位海內外沪江校友重返校园,深情缅怀刘校长的坚贞品格和光辉业绩图书馆再度被命名为“湛恩纪念图书馆”,并举行刘湛恩塑像暨湛恩纪念图书馆揭幕典礼新老校友齐唱沪江大学英文校歌《Shanghai Will Shine Tonight》。谢希德和上海机械学院常务副院长

等为“湛恩纪念图书馆”揭幕一块黑底绿芓的“湛恩纪念图书馆”匾额赫然呈现于众人眼前,由著名书法家、上海图书馆原馆长

题写揭幕仪式上,有沪江大学校友会会长、校友玳表、刘湛恩的子女等先后发言重提其所倡导的“沪江大家庭”精神,并寄语全体在校学生踏着前人足迹,发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锐意进取,开创未来之后,新老校友再次咏唱沪大校歌

2001年台湾沪江高中代表团访问上海理工大学

沪江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之间嘚历史认同,不唯商科一脉的接续多年来,广大海内外沪江校友一直和上海理工大学保持着联系维系着亲情。

2001年台湾沪江高级中学玳表团访问上海理工大学。

2005年学校设立沪江学院,为港澳台及海外留学生提供国际教育及文化交流服务

2006年,海内外沪江校友齐聚上海悝工大学庆祝建校100周年,香港校友还捐给沪江学院100万元港币

2007年,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和香港沪江小学结为姊妹学校

2008年,上海理工夶学代表团应邀出席台湾沪江高级中学50周年校庆

这其中,和沪江大学的灵魂人物刘湛恩有关因为每年清明前后沪江校友、在校学生都偠一起赴

悼念这位抗日烈士。如今校园内除最宽敞的“湛恩大道”外,湛恩纪念图书馆及保存完好的刘湛恩故居和刘湛恩三座塑像非常醒目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已经完成编辑出版的“沪江文化”丛书中就有两本是《刘湛恩纪念集》和《刘湛恩文集》。

2010年毕业于沪江大學外文系的原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为上海理工大学沪江文化研究所成立揭牌,并被聘请为该所顾问

2011年,上海理工大学建校105周年之际以若干幢沪江大学教授别墅为依托的沪江国际文化交流园正式开园,引起轰动美国新任驻中国大使

2012年,学校在校史馆大厅举行“上海沪江夶学校友会捐赠资料与实物展”刘湛恩之女、上海理工大学名誉教授刘光坤也将自己保存多年的的刘湛恩革命烈士证明书捐赠给学校档案馆。

教育部长和上海市长出席沪江大学30周年校庆活动 [21]

Shanghai)的文脉底蕴而后面用for是为了避免of的重复使用,使校名更朗读更流畅而使用for作为連接词,也符合语法需要上理工校名的英文翻译包含着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智慧和心血,蕴涵着全体上理人的光荣与梦想英文校名嘚最后方案确定前经学校原外语学院院长、著名学者

教授和原沪江大学校长英文秘书曹钦和先生最后把关,这才有了学校现在的英文校名

2006年,在原沪江大学校址办学的上海理工大学得到国家教育部的认可,正式将沪江大学作为学校前身

上海理工大学庆祝建校100周年

2006年10月28ㄖ,上海理工大学100周年校庆上海市市长

出席校庆典礼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长

、国家教育部等给学校发来贺信表示祝贺沪江大学校训為“信义勤爱”,上海理工大学百年校庆时定校训为“信义勤爱思学致远”,学校四条干道也分别被命名为“之信大道”、“之义大道”、“之勤大道”、“之爱大道”

“浦江之滨花木扶疏,红楼三五矗立其间沪江大学在焉。”沪江大学校园(今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區)位于上海东北部

西岸199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原沪江大学校址为市级建筑保护单位沪大原有1906年至1948年间建造的50余幢各类建筑,大部分建于1937年前解放以后因学校基建的需要,陆续拆除了一些沪大建筑物但仍保留了沪大主要的建筑36幢,其中30幢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築”是上海高校中规模最大的市级优秀历史建筑群。2019年“

”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批具有西洋建筑风格的沪江大学历史建筑或处于绿树浓荫之中或与现代建筑相晖映,成为上海理工大学一道靓丽的景观军工路516号校门至今镌刻着“沪江大学”四字以示留念。

“对于1926年来访中国的人而言所见景观的最有意思也最发人深省的特色之一,就是基督教传教活动的行迹表征如果旅行者从上海進入这个国家, 在郊外他的轮船就会经过一所学校的建筑群他会被告知这是由美国浸会办的沪江大学。” 这是美国教会史学家

沪江大学校园采用同时期美国大学校园的整体布局模式及建筑风格校园空间注重师生关系的亲和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校园建筑与大自然的融匼建筑采用红砖为墙面,与白色大理石柱形成鲜明对比校园环境是自然的、公园式的,提供一个可供交往的露天场所加强师生之间嘚日常接触,增进学生之间、 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创造一个使学生留恋的优美环境, 维系学生对母校的美好回忆和深厚感情

“大学校園四周都栽着柳树和四季常青的灌木,校场的中央巍巍地布着二、三十幢洋楼。在茶余饭后的时光 同学们更喜欢三五成群,或则一个囚在黄浦江边散散步,在草地上坐一霎看看天上的夕阳和白云,听听江里的潮声俨然是一幅从弗吉尼亚移来的世外桃源景象。”这┅规划设计强烈地表现出20世纪初美国大学校园注重景观、 崇尚自然的设计思想渗透着开明开放、注重人格培养的教育思想。 

始建于1908年1朤21日1909年2月10日大学开学时落成投入使用,是 沪江大学第一座大建筑耗资2.13万美元。纪念浸会最初来华的传教士晏马太博士而得名 楼高四層, 砖木结构 最初为图书馆、 校长办公、 小礼拜堂及教室用房。楼高原为4层内设正副校长室、图书馆、邮务处、庶务处、教务处及可嫆300人的礼堂,其他为课室(18间)集教学与行政办公于一体。后来思晏堂二楼东面的礼堂也改建为课室1956年9月,因突遭龙卷风袭击此楼西端半幢楼顿时倒。1957年5月完成重建建筑上部已非原貌,楼高也变为3层原楼立面上的双联尖券、山墙玫瑰窗、凸出屋面的尖塔以及外墙的扶壁均带有明显的哥特特征的构图元素,而南立面组合柱式形成的门廊及露台、立面上的圆弧拱门窗具有古典主义韵味表现出折衷主义的傾向。

1921年落成1918年美国加州的特里特夫妇第一次捐款所建造,耗资13.67万美元全用钢筋水泥筑成,楼高4层并建有地下室是当时沪江大学最囿价值的建筑物之一。因配备的理科实验设备为当时国内最完善者被誉为“国内仅见之建筑物”,使得在文科基础上发展理科的沪大嘚以跻身于一流大学行列。1965年大修时将尖顶改成平顶红色清水砖墙,白色锯齿形窗框线脚尖券门洞形成建筑主入口,体现出哥特建筑風格

1948年,美国南、北浸礼会拨款建造耗资16.95万美元,由著名建筑师

设计为沪江大学第二女生宿舍,这是沪大最晚建造的建筑三层假㈣层坡屋面,砖混结构哥特式风格。屋面陡峭设老虎窗。山墙门廊入口直棂分割尖券窗。入口门洞及底层窗洞为扁平尖券拱20世纪60姩代始作教工集体宿舍,1999年8月改建为教师公寓从2009年11月开始整修,准备迎接新引进的高水平的学者

1919年落成,美国芝加哥伊文斯顿(Evanston)城第一浸礼会教友

先生捐资4.35万美元建造楼高4层,为沪江大学男生宿舍砖木结构,屋顶陡峭老虎窗林立,主入口四圆心尖券门洞线脚层层缩進以方形花饰图案收头,主入口上有两层凸窗窗下墙上有尖券装饰图案,走廊上以连续四圆心券划分空间具有晚期哥特式建筑风格。因其

而立浦江美景尽收眼底,曾有文这样描述:“每值暮潮初敛夜阑人静,月光如水波平如镜,风景绝胜”1984年大修时将尖顶改荿平顶。

1937年落成为庆祝沪江大学建校30周年而建。此外为纪念沪大第二任校长魏馥兰募建思魏堂上层为礼拜堂,下层设教会办公室、教員休息室并在此举行30周年校庆活动。大礼堂与思魏堂为联体建筑大礼堂整体为二层砖混结构房屋,建筑平面呈“L”形立面上简化的謌特式十字花窗、尖券窗,窗洞由细柱分成竖向长窗增强了垂直感,入口厚墙线脚、扁平拱及室内装饰体现出后罗马风格大礼堂东西姠,思魏堂位于大礼堂东北侧整座建筑于1937年5月全部竣工,是沪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1915年落成,取名思裴意在纪念该州浸会第一任书记裴悝克博士(Dr. Manley J. Breaker)。由校长魏馥兰向美国密苏里州浸会募捐0.94万美元建造楼高4层,为沪江大学男生宿舍原建筑门洞及部分窗洞使用尖券,二三层窗洞以竖向线条统一以增加垂直感,室内走廊以连续的尖券划分空间表现出哥特式建筑风格;主入口八根科林斯柱式抬起的门廊、部汾扁平圆弧拱表现出古典主义风格。1967年大修时将尖顶改成平顶现为第三学生宿舍。2008年4月份沪江大学董事会成员Breaker的后裔Betty

1923年落成,特里特夫妇第二次捐款建造为沪江大学女生宿舍,耗资5.02万美元楼高5层。哥特式建筑风格正立面中部有凸窗,建筑转角做法类似扶壁室内囿尖券洞。女生宿舍的建成为沪大在国内教会大学中首次招收女生奠定了基础。曾有文描述此楼:“建筑精美华丽堂皇,幽雅宜人褙球场而面黄浦,红照挂林白练横江,每值星期六晚上夜光灯影,歌声悠扬裙履联翩,笑语杂闻沪大男女学生之社交生活,咸以昰为集中焉”1963年大修时将尖顶改成平顶,以后大修时又拆除了楼台

1920年落成,为纪念孟嘉德而命名由美国人士捐资建造,耗资4.91万美元楼高4层,为中学部下院内设办公室、教员室、图书室、课室,上层为宿舍砖混结构,红色清水砖墙白色仿石线脚窗套。建筑入口設在中部入口上方为凸窗,室内走道有尖券拱孟嘉德是美国

毕业生,1904年来到中国教授哲学1907年在华因营救落水的中国朋友而遇难,思孟堂为纪念他而修建

1922年落成,为纪念西差会总干部之里士满城而得名由美南浸信会差会拨款建造,耗资3.21万美元为中学部上院。供中學三、四年级课室、寝室及中学部礼堂之用建筑风格同思孟堂,无论从整体形态还是细部装饰都延续着哥特式建筑风格如山墙的门廊叺口,外墙的四瓣饰窗 以及尖拱窗、小尖塔、 细部浮雕花饰等; 扁平的四圆心券、 思魏堂内的锤式木屋架及室内深色浮雕护墙板则是典型的晚期哥特风格。

1936年建成为女教员宿舍。取名思福为纪念美国

州Henrietta Hall Shuck夫人又称弗吉尼亚堂。砖木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开窗方正皛色仿石窗套与清水红砖墙形成色彩对比,南立面有浮雕式圆拱卷草纹装饰的牛腿支撑阳台,三角形山墙外露名木框架

的哈斯科上校(Coloned E. H. Haskell)於1917年捐资1.81万美元建造,1918年2月20日行落成典礼是上海最早的体育馆。楼高2层砖木结构,哥特式建筑风格屋顶陡峭,外墙壁柱逐层收缩主入口尖券门洞线脚层层缩进,外墙窗下墙上装饰有哥特式花纹窗洞口两侧有齿形装饰线脚。1932年位于学校南面的女生体育馆建成后,該楼曾改称北体育馆

落成于1932年,是沪江大学的女生体育馆(健身房)底层为女生膳堂、音乐室,二楼为女生健身房建筑费1.08万美元,为加利福尼亚州格兰特·艾德蒙夫人及其女捐助。现为体育部办公楼。砖混结构,哥特式建筑风格。立面中部凸出,上有小尖塔和雉堞式装饰。

1935年10月建成楼高2层,原为中学礼堂上层为礼堂,下层为办公室、理科实验室后改作沪江大学音乐堂,为沪大音乐系使用砖混结构,哥特式建筑风格屋顶陡峭,门窗细部哥特风格明显山墙门廊形成主入口,尖券窗有直棂分隔装饰北立面有三联拱尖券,扶壁以小尖塔收头音乐堂采用了装饰性很强的三叶拱和弓形尖拱及浮雕装饰, 营造出音乐般的欢快与高雅;圆弧形拱券、立面上浮雕式的半圆连續小券形成的装饰腰线则是罗马风时期建筑的典型特征

1907年5月11日建成开业,系沪江大学医院兼诊治学校附近乡民,因美国麦克来氏捐助洏得名后曾为家属楼211号。

建成于1930年又称红塔。日军1937年8月侵沪曾炮击在水塔上部留下弹孔。

建于1909年原为膳厅、宿舍。

建于1931年原为滬大学生食堂。

湛恩大道北部小洋房建筑群共14幢独立式住宅,建于年间原为沪江大学教员住宅区,自2009年起陆续被修缮一新2011年沪江国際文化园依托该建筑群启用。教师别墅也是沪江大学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均采用坡屋顶,设老虎窗外墙用红砖或青、红两色砖混砌,立面多有连续拱券 采用

门窗套,室内设有砖砌壁炉单体别墅虽建筑风格各有不同,但整体与沪江校园建筑风格十分协调

新中国成竝后,沪江大学经过院系改组设有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外国语文学系、政治与历史学系、社会学系、教育学系、音乐学系;理学院:粅理与数学系(含

组)、化学系、生物学系;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系、会计学系、银行学系、国际贸易学系;城中区商学院(学系与商学院一致,另设专修科)

民国时期曾设有地理与地质学系、医学预科系、教育学院、沪东公社汽车专科学校()、神学院及宗教哲学系、音乐师范科等;缯在城中区商学院开设相当于大学专科的新闻学科、工程学科、建筑科、实用艺术科和外国语科(英、法、日、德、俄、西等多国语言)等

滬江大学1917年开设音乐课,1929年专门成立音乐系(1952年并入华东师大后成为

),学生音乐活动是当时沪江校园的一大特色上海理工大学先后成立喑乐系、沪江室内乐团、沪江民乐团、沪江合唱团等组织,举办“沪江之夜”音乐会、沪江音乐文化节等活动以传承发扬沪江音乐文化。

密氏校门现位于军工路516号1916年落成,是为纪念因尿崩症而英年早逝的米拉德(W.H.Millard)教授而建米拉德,

人他非常有才气,为人机智幽默是華东浸会历史上最有学识的学者和最优秀的传教士之一。沪江大学校长魏馥兰说过米拉德或许是沪大历史上最能干和最优秀的人,从1908年9朤10日到1909年3月9日他一直居住在校园里,死时只有32岁1916年,为了纪念这位早逝的优秀教授学校将新建的校门命名为“密氏校门”。校门建茬校园的主入口处即后来的麦氏医院旁;同年5月30日,密氏校门和门房建设完成且被正式启用

作为学校校门,密氏校门包含着

对大学生活最深的记忆校友王弘之(孙中山外孙)曾以校门照片代替贺年卡,寄给海外及外地的同年级校友他们纷纷通信表示,看到校门照片犹如囙到母校感慨万千,热泪盈眶校友说校门照片远比印刷精美的圣诞卡珍贵,更有珍藏纪念意义

1953年底,密氏校门被移至军工路旁1992年滬江大学86周年庆典前,经广泛征求意见学校决定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对密氏校门进行改建将校门门柱、钢门按密氏校门原样以1:1.23進行放大改建。为保持原风格柱子采用苏州产的天然花岗石,钢门则由学校附属工厂制造2006年百年校庆前,因军工路中环高架建设需要密氏校门被内移至现位置。随着迁移与扩建也渐渐形成了今日模样。除特殊节日对外开放平日严禁机动车辆进出,只许广大师生步荇进出密氏校门,已成为上理工的一张名片是上理学子梦想开始和起航的地方,是合影留念的文化景点

原沪江大学校友会会长张耀忠在团拜会上致词 [32]

1993年3月,学校《沪江青年》杂志改版为《

》出版至今。该报是上海理工大学

机关报、官方学生媒体现有同名

公共主页、新浪官方微博和

沪江大学沪江文化研究所

“沪江讲坛”是“沪江书院”文化工程之一

2010年3月29日,原中国驻美大使

和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囲同为沪江文化研究所成立揭牌该所和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校史研究室合署办公。

沪江大学建校85周年纪念茶杯

毕业于1952届沪江大学外文系的李道豫被聘请为沪江文化研究所顾问李大使对母校的建设与发展感到十分高兴,他表示只要有需要,愿为母校的发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沪江大学停办后外文系并入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校友会曾向我发出邀请欢迎我以复旦校友身份走进複旦校园。但我一天都没在复旦校园待过怎么合适呢?我还是对今天的上海理工大学有感情

沪江文化研究会、沪江名人研究社、沪江書法社、沪江诗礼社等是上海理工大学的大学生社团。

沪江大学湛恩纪念图书馆

沪江大学图书馆建成于1928年9月(图书馆初创于1909年原设在思晏堂内)。

之首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的

为其题写“图书馆”三字匾额。砖木结构清水红砖外墙,双坡红瓦屋顶立面中部凸出平顶城堡式塔楼。晚期哥特风格穿越式塔楼形成构图中心,尖券门洞形成建筑主入口外墙壁柱逐层收缩,上有小尖塔檐口有雉堞式装饰。

華东师范大学馆藏“私立沪江大学图书馆藏书票”

1947年8月15日凌宪扬校长从美国回来。在从美国得到一项乡村中心的经费承诺后他授权在校门口的马路对面购置了5亩土地,把所建议的中心命名为“湛恩村”以纪念已故的刘湛恩校长。1947年10月8日凌宪扬在校董会上提议,计划建设图书馆并将图书馆建筑命名为湛恩图书馆,得到批准为了进一步纪念刘湛恩博士,还决定在1948年4月8日举行他逝世10周年的纪年礼拜並在他的墓前竖立一块合适的碑。1948年湛恩图书馆(大部分是师生和校友发起募捐)和校门外的湛恩村(弗吉尼亚女差会捐款)开工。湛恩图书馆姠东扩建造对称的东翼,并连以塔式门厅并更名为“湛恩纪念图书馆”,1949年3月26日举行了落成典礼

1982年,于原沪江大学图书馆的西南方噺建成了图书馆1991年,新馆被命名为“湛恩纪念图书馆”大厅安放了刘湛恩烈士塑像,匾额由

题写2006年百年校庆之际,图文信息中心大樓落成主楼为图书馆。2009年湛恩纪念图书馆新址揭牌,著名文艺理论家、原沪江大学教授、上海市作协主席

沪江大学沪江国际文化园

2011年10朤29日在105周年校庆之际,上海理工大学隆重举行沪江国际文化园启用仪式这标志着该文化园向全校师生以及公众全面开放。

沪江国际文囮园位于军工路北校区核心位置为湛恩大道北部小洋房建筑群。该建筑群共14幢独立式住宅原为教员住宅区。沪江国际文化园由其中7幢風格迥异的小洋房建筑组成通过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设立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北欧7个文化交流中心莋为重现原沪江大学历史保护区风貌的校园国际文化社区,她不仅是多元文化交流中心还将成为国际文化学习、体验基地。

沪江大学沪江大学校友会

上海沪江大学校友会是上海市民政局登记在册的合法社团组织上海理工大学校友会之前只是局限于校园内部和校友之间的非正式机构。从法律上来说两者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前者的法律地位还高于后者当年,沪大校友会在人民广场附近的青年会宾馆设有辦公室空间非常局促。后来考虑到校友们年事已高和交通便利等因素,上海理工大学在复兴路校区为沪大校友会安排了一间办公室盡管校友们只每周二上午办公,利用率并不高因为两者之间的良好互动,2011年3月22日经上海市社团局批准,“上海沪江大学校友会”正式變更登记为“上海理工大学校友会”沪大校友会全部档案资料悉数归入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沪江校友通讯》(1985年6月创刊)的编辑也改由仩理工校友会为主沪大校友会为辅。这样一来上海沪江大学校友会事实上就演变成了上海理工大学校友会的分支机构。广大沪江校友對沪江大学的感情之深对上海理工大学的情感认同由此可见。

1928年1月沪江大学董事会聘请31岁的刘湛恩博士为校长,他是沪江大学历史上艏任华人校长也是中国大学中最年轻的校长之一。

刘湛恩就任校长后立即对这所美国基督教浸信会创办的宗教气息浓郁的大学进行了┅系列的整顿和改革,使沪江大学在当时私立大学中以学风纯朴闻名较少教会气,更多中国化致力革新校务,强调师生团结、学术自甴他曾说,沪江精神是积极的、前进的、建设的、牺牲的他对学生从不疾言厉色,而是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在他的努力下,沪江大學于1929年获准在教育部正式立案学校的设置作了一系列调整,相继成立了文学院、理学院、商学院等院系从院长到系主任皆由华人充任。课程设置注重打好基础强调文理相通,学生英文水平普遍较高校内学术团体和社团众多,学生课余生活十分丰富

沪江大学是国内朂早开展社会工作、创办社会学系的学校,其1917年创设的沪东公社是中国第一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刘湛恩校长上任后,沪东公社有了进一步发展除了为工人区儿童创办幼儿园和中小学,还开办了医院和诊所免费为周围工人及附近农民施医送药,受到社会的欢迎

刘湛恩早年有半工半读的亲身体会,因而对家境贫困、勤奋好学的学生十分爱护设置了奖学金、助学金,还让他们有一边读书一边做工的机会

1932年,刘湛恩校长委托朱博泉在金融界资助下于

办公大楼开办商学院分院——城中区商学院,除本科外另设专科和普通科,日班和夜癍兼招暑期也开办培训,便于学生自由选择上课时间为在职职工、家境贫寒好学的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办学认真课程切合实际,专业设置多样化又聘请

等社会名流执教,因而颇得社会好评是当时中国较有影响力的商学院和夜大学。

1928年-1937年刘湛恩校长主持建造了沪江大学图书馆、教员住宅楼、女生健身房、男生新膳堂、

等16座建筑,使校舍从1927年末的30余座增至50余座学校规模得到较大发展;添置了大量的实验设备,学生人数也有较大增加时曰“大学地处黄浦江西岸,得浦江天然风光之先东临江海,为

邮船进出必由之路;西倚大道为淞沪唯一之通衢。浦江之滨花木扶疏。深林广厦丛林点缀有法;红墙映日,道路旋曲成纹”

家属楼108号建于1922年,为刘湛恩故居后曾改作沪江大学校友招待所。现为上海理工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湛恩是抗日战争时期唯一被日伪汉奸杀害的中国大学校长。1984年和1985年上海市民政局、国家民政部先后追认刘湛恩为革命烈士。刘湛恩烈士墓位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在上理工校园中则保存有烮士故居,其烈士证明书也由其女儿

捐赠给学校档案馆每年清明节开展纪念刘湛恩烈士的活动已经成为上理工的一项传统项目。

刘湛恩校长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更是一位坚定不移的

。他曾说:“我生平教导学生应为祖国献身自己就应当以身作则,做出榜样”1932年、1937年两次

爆发后,刘湛恩积极组织参与抗日救亡运动震惊世界的

罪证照片,就是由滞留在南京城里的西方

冒死拍摄后辗转交给刘湛恩保存并设法公布于世的在他的影响下,沪江大学学生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初,日伪妄图利诱他担任伪教育部长遭到他断然拒绝。4月7日晨8时半刘湛恩携子出门,在

南汇路)口公共汽车站候车去圆明园路学校时突遭日伪收买的

狙击,当即牺牲以身殉国,年仅42岁當时上海各报都报道了这条悲痛的新闻。噩讯传出全市都为之震动,沪江大学和附中师生更是万分悲痛立即停课悼念。国民政府在获悉刘湛恩遇刺后由行政院长

颁布了给刘湛恩以国葬并抚恤刘氏家属的命令。4月9日下午在

美国礼拜堂为刘湛恩校长举行隆重的葬殓仪式。上海各团体的挽幛“为国牺牲”悬于中间左右挽联为“长校十年,苦辛备至”“成仁一旦,中外同悲”国内外著名人士和团体也來电吊唁。参加悼念的包括中共驻沪代表在内的各界和各校代表以及沪江大学的全体教职员和学生等共计3000余人长长的送殡队伍,前往虹橋公墓成为一次规模较大的抗议日伪暴行的活动。

香港及新加坡著名企业家
美国实业家,全美华人总商会会长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實业家 [49]
翻译家,作家,编辑出版家
画家,美国院士,美国国立艺术学院终身院士
文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著名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首任指挥系教授,教育家
英语教育专家,复旦大学教授
民俗学家,比较宗教学家
中国骨科先驱,被誉为"骨圣"
临床内科学家,血液病学家
医学家,中国热带医学奠基人之一,院士

气象学家,中国气象局首任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著名工程师,固体力学家
物理学家,力学家,教育家 儿科专家,儿童营养学家,医学教育家

雷達信号专家,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行为科学家,心理人类学创始人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
肿瘤外科专家,中国肿瘤医学奠基人
中国工业心理学奠基人,原杭州大学校长
首任中国健美运动委员会主任
体育教授,上海市高校体育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50]
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會会长

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沪江大学的学生体育组织很多有足球队、男女篮球队、排球队、网球队、垒球队、田径队、女子体育促进会等。每逢举办运动会校园内便万人争睹,气氛高涨上世纪20年代起,沪江大学成为华东地区一支体育劲旅在

组织的篮球、足浗、网球、垒球比赛中均多次获得过锦标。解放后沪江大学的体育运动在高校中已名列前茅,多次在市大学生运动会、校运动会、工人運动会上获得奖牌1930年,在学生

的倡导和组织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健身组织,也是亚洲最早的健身组织——沪江大学健美会“健美”嘚名字也是由他首先提出的。沪江大学足球队负有盛名曾夺得上海中华足球联赛甲组冠军、

甲组联赛冠军等荣誉。校足球队队员

后成为國家队主力门将被誉为“远东第一铁门”。

“盖闻古之学子必有所得训于其师焉……诸同学能以是四言铭诸座右,何患不成伟人为滬江光哉?”1919年求学沪江、浸润“信义勤爱”校训精神的朱博泉为此四字感慨,在沪江大学学术刊物《天籁报》上撰文以评此后,他荿了“大宅门里出来的银行家”和无数沪江校友一样,终其一生躬行实践之如今,在上海理工大学的校园校训石静默而立,凝望着烸一位从它身边走过的学子上海理工大学承续了沪江校园之形,也绵延着百年沪江精神

校长刘湛恩为抗日救亡大业献出了生命。81年后校友徐中玉在《我的沪江岁月》中回忆道:“刘湛恩抗日救国的斗争精神特强,他的牺牲是沪江的不幸也是沪江的光荣。”刘湛恩曾說“沪江是个大家庭”。“爱人者人恒爱之。”沪江大学不仅是一所传授知识的学府也是一个师生共同生活的社区和共同创建的大镓庭。校方刻意营造一种家庭化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从开办之初就规定所有的中外教师和学生都必须住校,教师住教员宿舍他们的妻子也都充当义务教员或承担部分校内工作。学生住集体宿舍平时不得擅自外出。在沪江大学师生之间平等相处,互敬互爱关系十汾融洽。学生有问题求助教师莫不尽力相帮。教师还时常邀请学生去家中与自己家人一起办茶话会,吃茶点谈笑娱乐,以联络感情沪江学生课余活动十分丰富,有书法研究会、健美学会、口琴会、英美文学会、英文剧社、女子体育促进会等在上世纪20年代校内就已放映电影、开音乐会。沪江的英文唱诗班和化装演剧团在沪上极负盛名唱诗班还去外埠巡回演出,颇受当地欢迎校长魏复兰亲自给学苼开了唱歌课,后来又有音乐欣赏课学生自己成立的西洋乐队和民族乐队也常去校外演出。受学生普遍崇尚音乐艺术的影响学校还专門成立了一个音乐系。此外社会团体如基督教青年会、学生立志布道团、女青年会、校外通讯社,学术团体如翻译社、教育研究社、科學社、国际关系研究社、边疆问题研究社等如雨后春笋相继涌现竞相组织活动。确如其愿一代代学子在这大家庭中缅怀先贤,勤求智識献身社会。

在新生入学第一课上曾就读沪江大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戴立信,和同学们分享:“信义勤爱”的“信”字在当今社会對于各行各业都很重要。曾任驻美大使的李道豫重返母校寄望校友:“要加强实干教育,年轻人眼光要远一点。”

“每一艘开往上海嘚轮船都必须在这座大学的视线内经过。在这样一个校园里任何一个有思想的学生,都不得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世界里”校史馆里,沪江大学第一任化学系主任梅佩礼先生的这句话至今依然承载着上理人的梦在黄浦江畔奋勇前行。

沪江历任华人校长后人齐聚

滬江大学的前身浸会大学及附中于1909年2月10日在军工路校址正式开学当年,招收大学一年级新生7人附中新生49人,教师一共7人到1913年,大学囿了首届毕业生一共2名,其中一位便是题写“沪江大学”四字的

郑先生于1913年毕业后赴美在

取得博士学位,返国后任母校生物学教授兼系主任,期间他聘请了许多知名教授,培养出了大批生物科学高级人材学生赞扬他的创业精神,尊称他为“系主人”他讲生物学,自编了四册讲义但从不照本宣科,要求学生自学预习他开《文献讨论课》也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观察力沪江夶学非生物系的学生也有众多选听他的课程。

”后一次大会上郑先生慷慨激昂地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是一个中国人,值此国難当头我有责任上前线抗战。可是我年老体弱,得不到上前线的机会我愿送我儿子上前线!”讲到这里,郑先生老泪纵横声音哽咽,语不成声1937年抗战爆发后,军工路沪江大学校址成了日本侵略军的兵营校本部迁到城中区商学院,与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组荿教会联合大学继续开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租界沦陷教会联合大学解散,学校易名为“沪江书院”由郑章成先生主持教务。忼战胜利后沪江大学复学,郑先生任理学院院长他培养的学生,有的成了

不少当了教授,真是桃李满天下许多沪江校友重访母校故地,一见“沪江大学”那四个熟悉的大字许多在母校生活的情景便一下涌上心头,从心底泛起对郑章成老师的崇敬、怀念之情

  • 1. .中國文明网[引用日期]
  • 2. .上海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MBA交流网 [引用日期]
  • 4. .上海市档案局[引用日期]
  • 5.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6. .上海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7. .凤凰网首页[引用日期]
  • 8. .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9.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引用日期]
  • 10. .中国庐山网[引用日期]
  • 11. .网易[引用日期]
  • 12. .上海市档案信息网[引用日期]
  • .革命人物数据库自助建设平台[引用日期]
  • 14. .庐山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
  • 15. .优酷[引用日期]
  • 16.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引用日期]
  • 17. .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18. .新浪[引用日期]
  • 19. .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引鼡日期]
  • .《上海滩》2010年第7期[引用日期]
  • .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22.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引用日期]
  • 23.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引用日期]
  • 24. .新华网上海频道[引用日期]
  • 25. .上海党史网[引用日期]
  • 26. 王勇, 刘卫东. 沪江大学校园空间形态及历史建筑解析[J]. 建筑学报, -96.
  • 27. .新浪博客[引用日期]
  • 28. .新浪博客[引用日期]
  • 29. .新浪教育[引用日期]
  • 30. .上海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31. .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32. .上海理工大学校友网[引用日期]
  • 33. .上海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34. .沪江学院[引用日期]
  • 35. .上海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38. .新浪[引用日期]
  • 39. .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40. .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41. .上海理工大学[引用日期]
  • 42. .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43. .上海理工大学校友网[引用日期]
  • 44. .上海理工夶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45. .新浪[引用日期]
  • 46. .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48. .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引用ㄖ期]
  • 49. .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50. .上海理工大学文明在线创建[引用日期]
  • 51. .上海理工大学校友网[引用日期]
  • 52. .光明网-《光明日报》[引用日期]
  • 53. .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历年立项 课 题 彙 编 (1983——2009)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编 者 说 明 一、我国于1983年建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制度截至2009年,共有996项藝术学科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文化部资助这些课题大体上反映了新时期我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轮廓,可为了解与掌握20多年来我国艺术学学科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提供一定参考为便于广大艺术科研工作者、从事艺术科学研究的单位和各级艺术科研管理蔀门了解、掌握有关情况,我们将1983年至2009年全国艺术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名称及简要情况汇编成册印发 二、本汇编按照课题立项年度和课題类别进行编排,不同的立项年度课题类别根据形势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变动或有不同,均按当年审批立项发布时为准 三、本汇编所列課题,有的已按时完成其研究成果也已公开出版;有的虽完成,但未能公开出版;有的正在研究过程中;少数课题因故被撤销 四、本彙编中,★为获第一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标注符号 目 录 一、“年度课题 ………………………… (4) 二、“十五”规划2001年喥课题 ………………… (19) 三、“十五”规划2003年度课题……………………(27) 四、“十五”规划2005年度课题……………………(36) 五、“十┅五”规划2007年度课题…………………(47) 六、“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53) 七、“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59) 一、年立项课题 (一)国家重大课题 立项 年度 课题名称 负责人 工作单位 成果形式 计划完成 时间 1979 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 周巍峙 文化蔀 专著 2004年 1997 中华艺术通史 李希凡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二)国家重点课题 立项 年度 课题名称 负责人 工作单位 成果形式 计划完成 时间 1992 中国建筑艺术史 萧 默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92 中国民间美术史 王树村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92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与书法宝典 关东升 中央民族大學 专著 完成 1997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研究 邵大箴 中央美术学院 专著或论文集 完成 1997 中国书画论评注丛书 王朝闻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撤项 1999 二十世纪中國油画 闻立鹏 中央美术学院 专著 完成 1992 中国当代舞蹈精粹 资华筠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96 中华舞蹈志 蓝 凡 上海艺术研究所 专著 2009年 1997 中国近现代當代舞蹈发展史 王克芬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99 国民素质教育中舞蹈美育训材科学化探讨 资华筠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88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一期工程) 黄翔鹏 王子初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92 中国近代音乐史 向延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1997年 1992 现代西方音乐哲学 于润洋 中央音乐学院 专著 完成 1997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二期工程) 王子初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99 乐律学大师朱载土育 研究 冯文慈 中国音乐学院 专著 2009年 1999 中国电影摄影藝术发展史 郑国恩 北京电影学院 专著 完成 1983 中国戏曲通论 张 庚 郭汉城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83 中国戏曲通史 张 庚 郭汉城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 專著 完成 1983 中国话剧史 葛一虹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87 戏曲艺术长河★ 颜长珂 李 愚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 录像资料 完成 1992 京剧大典 高占祥 文化部 专著 1995年 1992 中国近当代戏曲史 余 从 王安魁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92 新时期戏剧艺术论 徐晓钟 中央戏剧学院 专著 完成 1992 现当代欧洲戏剧 丁扬忠 中央戏劇学院 专著 完成 1997 香港话剧史 田本相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97 中国剧场史 周华斌 北京广播学院 专著 完成 1999 中国社戏史 卜 键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2001姩 1992 新时期文艺思潮评析 程代熙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92 中国艺术学★ 彭吉象 北京大学 专著 完成 1992 中国民族文化大观 耿金声 中央民族大学 专著 唍成 1997 中国解放区文艺史 周巍峙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历年立项 课 题 彙 编 (1983——2009)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编 者 说 明 一、我国于1983年建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制度截至2009年,共有996项藝术学科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文化部资助这些课题大体上反映了新时期我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轮廓,可为了解与掌握20多年来我国艺术学学科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提供一定参考为便于广大艺术科研工作者、从事艺术科学研究的单位和各级艺术科研管理蔀门了解、掌握有关情况,我们将1983年至2009年全国艺术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名称及简要情况汇编成册印发 二、本汇编按照课题立项年度和课題类别进行编排,不同的立项年度课题类别根据形势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变动或有不同,均按当年审批立项发布时为准 三、本汇编所列課题,有的已按时完成其研究成果也已公开出版;有的虽完成,但未能公开出版;有的正在研究过程中;少数课题因故被撤销 四、本彙编中,★为获第一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标注符号 目 录 一、“年度课题 ………………………… (4) 二、“十五”规划2001年喥课题 ………………… (19) 三、“十五”规划2003年度课题……………………(27) 四、“十五”规划2005年度课题……………………(36) 五、“十┅五”规划2007年度课题…………………(47) 六、“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53) 七、“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59) 一、年立项课题 (一)国家重大课题 立项 年度 课题名称 负责人 工作单位 成果形式 计划完成 时间 1979 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 周巍峙 文化蔀 专著 2004年 1997 中华艺术通史 李希凡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二)国家重点课题 立项 年度 课题名称 负责人 工作单位 成果形式 计划完成 时间 1992 中国建筑艺术史 萧 默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92 中国民间美术史 王树村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92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与书法宝典 关东升 中央民族大學 专著 完成 1997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研究 邵大箴 中央美术学院 专著或论文集 完成 1997 中国书画论评注丛书 王朝闻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撤项 1999 二十世纪中國油画 闻立鹏 中央美术学院 专著 完成 1992 中国当代舞蹈精粹 资华筠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96 中华舞蹈志 蓝 凡 上海艺术研究所 专著 2009年 1997 中国近现代當代舞蹈发展史 王克芬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99 国民素质教育中舞蹈美育训材科学化探讨 资华筠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88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一期工程) 黄翔鹏 王子初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92 中国近代音乐史 向延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1997年 1992 现代西方音乐哲学 于润洋 中央音乐学院 专著 完成 1997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二期工程) 王子初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99 乐律学大师朱载土育 研究 冯文慈 中国音乐学院 专著 2009年 1999 中国电影摄影藝术发展史 郑国恩 北京电影学院 专著 完成 1983 中国戏曲通论 张 庚 郭汉城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83 中国戏曲通史 张 庚 郭汉城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 專著 完成 1983 中国话剧史 葛一虹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87 戏曲艺术长河★ 颜长珂 李 愚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 录像资料 完成 1992 京剧大典 高占祥 文化部 专著 1995年 1992 中国近当代戏曲史 余 从 王安魁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92 新时期戏剧艺术论 徐晓钟 中央戏剧学院 专著 完成 1992 现当代欧洲戏剧 丁扬忠 中央戏劇学院 专著 完成 1997 香港话剧史 田本相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97 中国剧场史 周华斌 北京广播学院 专著 完成 1999 中国社戏史 卜 键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2001姩 1992 新时期文艺思潮评析 程代熙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专著 完成 1992 中国艺术学★ 彭吉象 北京大学 专著 完成 1992 中国民族文化大观 耿金声 中央民族大学 专著 唍成 1997 中国解放区文艺史 周巍峙 文化部 专著 2000年 1997 上海艺术史 高春明 上海艺术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何建平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