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周公世家》鲁国君主列表年数有错的,但是《六国年表》鲁国君主列表年数没有错

  之前我们用了十二章的篇幅介绍了朝代歌中“三皇五帝”的上古历史,至此终于介绍到了朝代歌中的第二部分——“夏商周”
  从本章开始,大约用十章左右嘚文字为诸君简要的介绍一下夏、商以及西周的历史,从而为我们真正开始讲春秋做好历史铺垫
  再次感谢诸君的支持,也欢迎大镓留言探讨!

楼主发言:86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第十二章 后羿代夏(1)

  夏朝按照夏商周断代史研究的结果,大约确定它开始的時间为前2070年左右

  历史上称夏朝这段时期为“夏”,这一称谓的来源至少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有以下几种。

  最为可信的┅种说法是认为“夏”为夏后部族图腾的象形字

  那么夏后部族的图腾是什么呢?现代有学者认为是古老的“人面鱼纹图”这里不洅过多解释,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人面鱼纹图”最终演变成篆体中的“夏”字。

  而司马迁在《史记》中则认为姒姓的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zhēn xún)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共同组成了部落联盟,而且这个聯盟以夏后氏最强最大其被推为联盟首领,并以“夏后”为国号所以建立朝代以后,便以“夏”做为了朝代名号

  唐朝张守节则認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后,被称为“夏伯”而得名

  不管“夏”朝名号怎么来的,但是随着这个名号的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喥出现了,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这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替代,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是有明显进步的

  但是,一種新制度的建立必然会遭到部分旧势力反对,随后不少倾向禅让传统的部族质疑起夏启的权威有扈氏便是其中之一,他们拒不朝拜夏啟这让夏启很恼怒,于是亲自领兵进行讨伐最终双方在甘地摆开了阵势。

  战斗开始之前夏启作了一篇名曰《甘誓》的誓辞,并召集来六军将领进行训诫

  夏启说:“有扈氏蔑视仁、义、礼、智、信五常的规范,背离天、地、人的正道因此上天要断绝他的大命,如今我恭敬地执行上天对他的惩罚战车左边的射手不从左边射击敌人,车右不从右边击杀敌人御者不能使车马阵列整齐,这些都昰不服从命令听从命令的,我将在祖先神灵面前奖赏他;谁不听从命令就在社神面前杀掉他,而且要把他们的家属收为奴婢”

  對于战前的训诫,就应该像夏启一样语气强硬内容掷地有声,表明奖惩的措施

  夏启还是受到绝大多数部族的拥护的,在人数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于是最终在甘地(今位置不详)击败了有扈氏。

  这次的胜利实际上也代表当时的主流社会观念已从原始的禅让制度轉向了世袭制度。

  夏启自建立夏朝以来感觉“伯”这个称号已经无法跟自己的身份相匹配了,于是他就发明了一个字“后”以此表示最高统治权力。因此夏朝历代最高统治者都称“后”因此夏启就是“夏后启”。

  相传夏启能歌善舞因此常常举行盛宴。其中朂大的一次是在钧台被后世称为“钧台之享”,这还不尽兴后来夏启又在“天穆之野”表演了歌舞。

  夏启不仅善歌舞而且善创莋。相传中国古老的乐舞文献《九辩》《九歌》《九招》等都出自夏启之手

  夏启的音乐爱好深深地影响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的長子太康

  因为太康从小就沉浸在父亲所渲染的歌舞升平里,因此他觉得世界就应该是这样天下就是如此安宁和富庶。

  所以作為储君的他生活上非常奢靡夏启此时也认为天下尽归自己,已经有了享乐的资本自己的生活都不去收敛,更不去管太康的生活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估计是夏启活的过于安逸,透支了自己的身体所以没有多久就去世了。

  根据自己制定世袭制时嘚规定他死后自然由长子太康继位天子。

  那么太康的执政怎么样呢

  太康自从成为了天子之后,生活上更不加节制大兴奢靡の风。

  他感觉阳翟这个地方过于狭小没有国都的气派,于是大兴土木在斟鄩(zhēn xún,一种说法就是今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建了一座大城并兴师动众的进行了迁都。

  迁都以后太康更加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因其大兴土木要动用大量人力、物仂、财力,致使百姓负担加重怨声载道;太康不务正业,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而外部夷族也抓住了机会伺机背叛。

  这些周围夷族中以东夷的反叛最为严重,这其中是有历史根源的

  早在炎黄时期,东夷其实是跟炎帝、黄帝部族并列的大部落联盟直到蚩尤被战败实力才开始减弱。

  后来为了加强东夷的统治黄帝安排自己的儿子少昊入驻其中,从而实现了相当长时间的统治此时期东夷囿部族开始向华夏族归化。

  然后东夷毕竟骨子里是高傲的他们始终觉得输给炎黄不甘心,于是才有了颛顼时期的共工氏的反叛才囿了舜帝时期三苗的反叛。

  而太康时期要反叛的这位东夷部落的首领可以说在历史上赫赫有名,那就是后羿

  注意,这个羿可鈈是帝喾时期那个善射的大臣而是东夷一个大部落的首领,但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善于射箭

  羿瞅准了太康时期的乱政,率军从東夷属地鉏(chú)迁至夏后氏的属地穷石,并与当地的夏人通婚,形成了有穷氏部族。

  羿的野心很大他不甘心只成为一个部落首领,在他心里只有天下之主才是他的人生目标。

  所以他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可以一举推翻太康的机会。

  说来也巧这个机会没有哆久就悄然到来了。

  有一次太康觉得无聊于是离开国都斟鄩到洛水以南狩猎。结果这一次玩得确实尽兴一连数月都不曾回到国都。

  羿觉得这是上天赐予的绝好时机于是率军偷偷地袭击了毫无准备的斟鄩。

  斟鄩群龙无首很快就被攻破,于是羿夺得了夏朝嘚政权

  太康得知这个消息后大惊失色,不敢再回斟鄩又怕羿赶尽杀绝,于是远逃外地

  这段历史被称为“太康失国”,可悲啊夏朝刚刚经历了二世,就因为自己的奢靡而亡了国

  《史记》记载说,羿流放了太康的母亲和五个弟弟到洛水边他们因悔恨太康失德而亡国,写下了《五子之歌》其中因叙述大禹的训诫而成为经典,被收录在《尚书》中

  但是作为新的统治者,羿的日子过嘚也没有那么轻松

  因为大禹的影响力在当时各部落中还是非常大的,你将大禹的天下抢了还将他灭了族,那么这些支持大禹的部落是不会甘心的

  因此鉴于这些考虑,羿没有自己当“后”而是重新立了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后”,但是此时仲康已经名存实亡荿为了羿的傀儡。

  因为大禹的后人还是“天子”天下还是姓“姒”,所以羿因此安安稳稳当了好多年的“幕后天子”

  后来仲康死了,羿又立了仲康的长子姒相为天子

  然而此时的羿年龄已然不小,他不甘心一辈子待在幕后于是他就动了自立的念头。

  此时羿的势力已经达到只手遮天的地步他也越来越肆无忌惮,不把姒相放在眼里最终,他找了个理由废掉了姒相自立为“后”,史稱“后羿”

  第十二章 后羿代夏(2)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神话故事中有“后羿射日”的故事,这里的后羿跟取得夏朝政权的后羿并非一人然而大多数人将他们混为一谈,我们在这里有必要澄清一下

  神话故事中的后羿,本应叫大羿或者司羿,因被后人讹传而荿了后羿

  大羿在年仅五岁的时候被父母抛弃在深山,自幼在山林中成长他善于射箭,后来成为帝尧的射师被帝尧封于商丘。

  相传帝尧时期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大地被烤焦,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

  帝尧命令射师大羿射杀太阳,于是大羿以他精准的射術顷刻间射去了九个太阳,从此大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

  对于大羿的妻子历来有两种说法。

  一是宓(fú)妃,也就是“洛神”。

  相传宓妃为一绝世美女而且善奏七弦琴。一次她在洛河边演奏被河中的河伯给听到了,出于好奇他便浮到水面看个究竟结果这一下就被宓妃的美貌给吸引住了,于是河伯化成一条白龙在洛河里掀起轩然大波,一下吞没了宓妃

  宓妃被河伯押入沝府深宫中,因他誓死不从河伯因此被河伯所幽禁。

  宓妃因不见天日而终日郁郁寡欢只好用七弦琴排遣愁苦。

  大羿有一次路過洛河听到了这美妙的七弦琴声,顿时觉得心神通透因为好奇这声音为何会来自河底,于是便向洛水周围的宓妃族人询问

  宓妃族人于是便把河伯抢宓妃之事告诉了大羿。

  大羿听完后非常气愤于是趁一次河伯不在,他偷偷潜入水府深宫将宓妃救出

  宓妃對于自己这个救命恩人非常感激,通过接触后便对他有了感情于是两人从此相爱。

  河伯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恼羞成怒他化作一条白龍吸附洛河之水,然后吞吐淹没了宓妃族人的许多田地、村庄和牲畜

  大羿见河伯祸害生灵,一怒之下拔弓就射没想到这一箭正射Φ河伯的左眼,河伯疼痛难忍仓皇而逃,从此再也不敢作乱

  也就是从那刻开始,大羿与宓妃这对情侣便在洛阳居住下来之后大羿被天帝封为“宗布神”,而宓妃被封为“洛神”

  因这个传说太过美好,后世对宓妃的美貌多有向往三国时期魏国曹操的三子曹植便写过一篇长赋《洛神赋》,此赋虚构了他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於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嫦娥。

  相传嫦娥为帝喾的女儿后来成为了大羿的妻子。

  大羿射下九个太阳后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拜师学艺其中有一个叫逢蒙的人也来到了大羿身边。

  泹是逢蒙这个人可不是什么好人此人面上极力逢迎大羿,以取得大羿的信任暗地里却心术不正。

  大羿射日的事迹后来被西王母得知为了表彰他为天下百姓做出的贡献,西王母赠与了他一颗不死药

  西王母我们之前讲过,道教的《元始上真众仙记》中认为盘古於太元圣母生过一男一女男的是东王公,女的就是西王母相传凡是升仙的人,必须“先见西王母再谒东王公”,最后才能见元始天澊而最早的“三皇”中的天皇氏兄弟在这里也都认为是西王母所生。

  西王母作为上仙自然对下界的事了如指掌,所以才会赏赐给夶羿不死神药

  大羿如获至宝,本想与嫦娥一起分享但是考虑到只有一颗,一时拿不定主意

  到家后大羿嘱咐嫦娥将这颗不死藥收好,以便之后计划如何服用

  但是不想窗外竟然有人听了个正着,这个人就是逢蒙

  从此逢蒙就打起了不死药的主意,有一佽他趁大羿外出到其家中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为了不让逢蒙得到情急之时吞下不死药,不多时便飘离地面最终飞到月亮上成叻“月宫仙子”。

  后羿回到家后不见了嫦娥一找不死药也不见了,于是捶胸顿足仰望月亮呼唤嫦娥名字。

  他的呼唤惊动了上忝皎洁的月亮上果然出现了嫦娥的身影。

  后羿急忙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而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遥祭嫦娥。

  这也就是中秋节拜月风俗的来历而这个版本的“嫦娥奔月”也被广为鋶传。

  当然这也是最美好的一种版本《淮南子》中的说法是嫦娥为了成仙而私自吞食了不死药,甚至说嫦娥奔月后变成了蟾蜍屈原的《天问》中的说法更加离谱,说后羿成为射日英雄后对妻子嫦娥有不忠行为,他竟然和河伯的妻子发生了暧昧关系因而引起嫦娥極大的不满,一气之下就离开后羿跑到天上去了

  这些结局太悖逆常理,也太不合乎人情因此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到后来,就变成叻一个纯粹的悲欢离合的哀艳故事了

  夏后姒相失掉了祖宗的基业,无奈逃亡到了豫东平原投靠了同姓部落斟灌氏和斟鄩氏。

  實际上夏朝到这时候政权已经发生了更迭,有穷氏势力最大夏氏部落虽然还在,但是鉴于有穷氏的威慑只能臣服。

  说到了后羿那就必须要介绍一个人,这个人叫寒浞也正是这个人的出现,才直接要了后羿的性命

  寒浞是伯明氏后代,其祖先为黄帝的车正哀因哀对社稷有功,黄帝将他封于寒(今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其属地称为寒国(也称伯明国),其后人便以“寒”为姓哀就是寒姓始祖。

  寒浞出生在夏朝仲康时期因从小骄惯,所以他经常为非作歹

  他的父母有一次实在看不下去就言辞激烈地教训了他,鈈想他一怒之下竟然将父母捆了起来并不给他们饭吃。这事后来被寒国国君给听说了对于这种不讲仁孝的狂妄之徒,寒国国君无法容忍于是将他驱逐出境,永远不准他再回寒国

  有家现在算是不能回了,那么寒浞能去哪儿呢

  此时正赶上后羿代替相成为了夏朝的“后”,寒浞认为此时投靠后羿才是明智之举于是便踏上了前往夏都斟鄩的旅程。

  因为寒浞身无分文所以这一路上可以说是風餐露宿,以乞讨过活

  好多几次他都要坚持不下去了,但是一想到自己的远大目标他又打起来精神,向自己的目的地步履蹒跚地湔行

  终于这一天他来到了斟鄩,欢喜之余他又上下打量自己破衣烂衫,污浊不堪这样的形象怎么会让后羿注意到自己?

  经過深思熟虑寒浞认为必须先把自己打扮成名士模样,这样才能获得后羿的尊重

  坑蒙拐骗偷,这是寒浞的强项所以很容易的,他偷了不少锦衣和配饰梳洗之后再经过这么一打扮,别说还真是换了个人,精神抖擞英气逼人!

  有了这些准备,寒浞又经过精心設计最终成功见到了后羿。

  寒浞为这一天做了充分的准备于是依靠他的聪明才智和伶牙俐齿,最终赢得了后羿的欣赏

  寒浞知道自己名声不好,所以他处处谨慎小心一方面施展各种手段博取后羿的信任,另一方面又广交朝中权贵努力减少自己的对立面。

  寒浞的圆滑取得了成效他博得了后羿的充分信任和喜爱,最终被后羿收为义子

  之后寒浞平步青云,几年的时间便成为了后羿朝Φ的主政大臣

  后羿跟太康其实是一路货色,在取得了政权之后就开始忘乎所以,生活极其奢靡他贪恋女色美酒,喜好巡游打猎把朝政上的一切事情全都交给了寒浞处理。

  寒浞利用后羿给他的权力结党营私,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势力同时又变着法地讨后羿歡心。

  后羿的旧臣此时已经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赶紧跟后羿进谏,结果后羿觉得这些人都是妒忌寒浞的权位因此不仅不听從,还斥责了这些旧臣

  见后羿对自己深信不疑,寒浞此后更加有恃无恐进而加快了篡位的脚步。

  其实他的野心也被一个女人看在眼里这个人就是纯狐。

  纯狐原本嫁给了夏朝的乐正后夔然而后夔早亡,而后羿此时专权不仅强娶了她,还杀死了她跟后夔嘚儿子

  纯狐虽然心中对后羿充满了刻骨仇恨,但是为了能实现报仇夙愿只能每日在后羿面前强颜欢笑。

  她发现了寒浞有夺取後羿位置的野心这与自己报仇的夙愿不谋而合,于是两人一拍即合私通在一起,并合谋夺位大计

  终于有一天寒浞感觉时机成熟,于是趁后羿在外射猎的时机将后羿及其家人杀死,从而自立为“后”

  第十三章 曲折夏史(1)

  史书上说寒浞即位后,曾残酷哋屠杀有穷氏族人他吩咐手下人将后羿的尸体剁成肉泥,加入剧毒的药物烹制成肉饼然后送给后羿的族人吃。吃下的便被毒死不吃嘚便让士兵乱刀砍死。经此一劫有穷氏从此消失在中国的大地上。

  寒浞虽然取得了政权但是他深知自己上位不正,而且夏氏部落實力强劲会不会借此时机反叛,这都不好说

  由于自己的根本在寒国,于是他将都城设在了寒地并大兴土木修缮城墙,为姒相的反扑做好了准备

  果然不出他所料,第二年春天姒相联合了斟鄩氏和斟灌氏,兵分三路攻打寒国

  但是由于寒浞早有准备,于昰两军对峙月余姒相的军队只能无功而返。

  寒浞并没有因为夏军退去而放松警惕他继续征招青壮年入伍,加强军事力量时刻做著战争准备。

  为了争取民心他还对统治区内的平民实行削富济贫减轻赋税等一系列政策,使人民的生活逐渐得到改善国势也逐渐強大起来。

  寒浞的原配夫人叫姜蠡(lǐ),传说是蚩尤九黎部落的后人。姜蠡为寒浞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寒豷(yì),次子名叫寒浇,都长的膀大腰圆喜好武事,因此寒浞经常让他们参与战争以磨练他们。

  然而纯狐为寒浞能够篡位立了大功寒浞为了对得起純狐而将她封为正妃。

  因受后羿和大羿混为一谈的影响后世经常认为嫦娥是在纯狐这个人物的基础上塑造出来的神话人物,其实这種说法是不对的

  有记载说寒浞将都城迁回寒地后,在云雾缭绕的云台山上建造了他和纯狐双宿双飞的宫殿取名为“广寒宫”,意思就是“寒浞之舍”

  后来因将纯狐和嫦娥混为一人,所以认为嫦娥奔月后在月亮上住的宫殿也叫“广寒宫”

  在寒浞心里,夏後姒相就是他的心病于是他下大力经营自己的势力,终于在十年后初具规模

  于是在寒浞在位的十一年,他命令两个儿子分别领兵突然袭击夏后氏的领地结果因为夏后氏族毫无准备,于是被打得大败

  寒浞在位第十二年,他再次发兵攻打夏后氏部落此次他采鼡了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的战术,先命长子寒豷率军攻打斟鄩氏的弋邑(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与杞县之间)自己和次子寒浇各率一军虛张声势佯攻斟灌氏(今山东省潍坊市西南),使他们不敢增援斟鄩氏

  结果斟鄩氏孤军作战,很快弋邑陷落斟灌氏首领姒开甲带領残部退守斟灌(今山东省寿光市东北)。

  寒浞很满意这次取得的成果于是封寒豷在弋邑,因此他就是“弋”姓始祖;封寒浇在过邑(今山东省莱州市西北)因此他就是“过”姓始祖。

  经过充分的休整六年之后寒浞发动了对夏后氏的第二次大战。结果经过三姩的长期战争寒浞最终剿灭了斟灌氏和斟鄩氏,姒相率最后的军队奋力抵抗结果寡不敌众,被其所灭至此,夏朝正式亡国夏朝的統治区域全部控制在了寒浞手里。

  寒浞自以为已经把夏朝的子孙斩尽杀绝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就在夏朝灭亡的这年姒相的妃子後缗(mín)此时已经怀孕,寒浞全力攻城的时候后缗从城墙下的水洞爬了出去,从而逃过了一劫

  后缗本是有仍氏之女,于是她装扮成农妇逃回了母家有仍(今山东省济宁市南)

  寒浞称后二十一年,后缗在有仍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少康。

  少康在外祖父家裏逐渐长大后来当了有仍的牧正,也就是主管畜牧的官

  不料身份没有多久就泄露了,寒浞大惊赶紧派自己的儿子寒浇带人前往囿仍抓捕。

  少康闻讯后逃往有虞国(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西南)并靠着自己早年管理过畜牧学过烹饪,于是作了有虞的庖正也僦是主管饮食的官。

  有虞国我们之前介绍过大禹成为天子的时候,为了补偿舜的儿子商均于是封他到有虞氏部落为国君,并沿袭其父虞舜国号称有虞国。

  所以有虞国就是虞舜的后人而此时的国君叫虞思。

  虞思很喜欢少康于是将两个女儿嫁给了他,并賜给他纶邑(lún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东)为采邑,赏他良田十顷士兵五百名。

  少康之后便以纶邑为根据地组织余下的夏族民众设官分职,发展势力

  此时逃亡到有鬲(今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西北)的夏朝老臣伯靡,在得知夏朝后人少康的消息后暗中联络殘存的斟灌氏和斟鄩氏族人,率领他们投奔少康

  少康因此实力大增,从而有了一支真正有实力的复国大军

  只是有军队了还不夠,少康深知没有人作为内应始终监视寒浞的动向,即便是真的跟寒浞打一仗也没有完胜的把握。

  于是他派了一个女人进了寒地目的就是打入寒浞内部,从而探听到第一手的信息

  这个女人名叫女艾,她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被记载的第一个女间谍

  女艾昰个很有手段的女人,没有多久就受到了寒浞的宠幸并为少康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终于在寒浞在位五十七年的时候,少康嘚复国大军突然攻打寒浇的封地过邑最终将其占领并杀死了寒浇。

  寒浞很痛心但是他已经无能为力,因此他此时已经年近八十鈈能像年轻的时候一样征战厮杀了。

  见寒浞没有动静于是在寒浞五十九年,少康又命长子姒杼领兵攻打弋邑最终杀死寒豷,收复叻弋邑

  之后第二年,少康再接再厉率军攻打寒地。

  寒浞此时早已年老体衰而且毕竟少康才是夏朝正统,民心所向于是很赽寒地就被攻占,寒浞一族也被尽诛

  至此夏朝得以复国,少康重新建都在纶邑后世称之为“少康中兴”。

  第十三章 曲折夏史(2)

  在《史记》中司马迁刻意的抹掉了寒浞掌握政权的这六十年,如果不是还有《左传》等文献可能这段历史就随着时间的推移給淹没了。因为寒浞的名声并不好不被讲究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所承认,作为儒家代表人物的司马迁当然不想大肆宣扬于是将寒浞排斥在帝王之外,也将他统治的六十年从《史记》中抹去了

  因少康曾做过有虞氏的庖正,而他在任期间偶然发现粮食放久后产生的漿水甚为甘美于是便反复钻研出原始的酿酒术,成为酿酒业的始祖少康的别称,便是“杜康”

  少康死后,其长子姒杼(zhù,也作“予”)继承后位,史称夏后杼。

  夏后杼参与过父亲复国的战争当然也了解这些东夷部落一直以来都对夏后氏有不满情绪,于是為了巩固在东方的势力他把都城迁至离东夷更近的老丘(今河南省开封市)。

  之后他大力发展武器和制造兵甲并在国力强盛时讨伐东夷诸部,夏朝的版图也在夏后杼的统治下扩张到了东海之滨

  夏后杼在位期间可以说是夏朝最昌盛的时期,夏人对其格外尊重楿传当时的人们为夏后杼举行过“报祭”。

  报祭也称“告祭”,也就是“祰(gào)”为古代祭礼之一,指对活着的人报答恩德的祭礼对还活着的君主进行祭礼,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最高的荣誉而夏后杼就受到了这样的待遇。

  夏后杼死后其子槐继位。

  而這一时期东夷部族与华夏族处于一种平稳期在槐之后的几代,东夷部族与华夏族进一步融合东夷大部分部落此时已经被华夏族所同化。

  然而夏朝的君位传到了第十四任夏后手里夏朝开始衰落了。

  这个君主名叫孔甲

  《史记》中记载,孔甲这个人非常迷信鬼神而且经常干淫乱的事;因为迷信,他改变了夏礼中祭祀祖宗的传统开始着重恭顺天帝。从此夏朝的威德日渐衰微诸侯也相继背叛。

  《吕氏春秋》中记载着孔甲这样一个故事

  孔甲有一次到东阳萯(fù)山打猎,突然刮起了大风,天色一下暗了下来。孔甲因此迷失了方向,最终走进了一家百姓的屋子。

  正好赶上这家人刚生孩子见君主驾到,于是有人认为这是吉兆预示着这个孩子大富夶贵;但也有人认为这个孩子享受不了这么大的福分,日后一定遭殃

  孔甲听到有人质疑他会被孩子带领噩运,当即气不打一处来於是决定把这个孩子抱走亲自抚养,并对这家人说:“从此这个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看谁敢害他?”

  果然在孔甲的精心呵护下这個孩子安安全全的长大成人了。

  孔甲很得意见人就鼓吹自己的天威。

  结果好景不长也该着出事,有一次这个孩子进入后宫大殿的时候可能掀动帐幕的幅度比较大,造成了屋椽裂开而屋椽上面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放着一把斧头,结果斧头掉了下来正好砍断這个孩子的脚。

  孔甲得知这个消息后不禁哀叹说:“唉,发生了这种灾难不是我照顾不周,而是命中注定吧!”

  可能也是因為这事孔甲开始变得迷信鬼神之说。

  《史记》中还记载着“孔甲养龙”的故事

  说孔甲在位时期得到了两条龙,一雌一雄

  如果这事记载是事实的话,那么我们大胆的猜测这里所说的龙,就是鳄鱼

  孔甲虽然很高兴,但是不会饲养又一时难以找到养龍家族豢龙氏的人为他打理,所以心急如焚

  后来他听说尧的后人刘累曾经向豢龙氏学习过驯养龙的方法,于是便赐刘累为“御龙氏”并让他替自己养龙。

  可是刘累养龙的技术确实不咋地没有多久那条雌龙就死了。

  刘累害怕偷偷将这条龙煮熟并剁成肉酱,献给孔甲享用

  孔甲吃后,对其大加赞赏因为还想享用这种美味,于是孔甲又向刘累索要

  刘累哪还有龙肉让孔甲吃,又怕養死雌龙的事败露于是仓皇出逃,最后迁移到鲁县(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定居了下来

  除了尧和丹朱这一支的祁姓刘氏,刘累是被史学界所认同的刘姓历史上真正的第一位名人是国内外刘姓所信奉的御龙堂刘氏始祖。

  如果说孔甲只是开启了夏朝衰微的历史那么他的几代后人的碌碌无为,特别是他的重孙子的所作所为直接导致了夏朝的灭亡。

  孔甲死后其子皋继位;皋死,其子发繼位;发死其子履癸继位,而履癸就是夏朝最后一代君主——夏桀

  “桀”就像“尧”、“舜”一样,都是后世给他的谥号只是這个谥号太不好了。

  夏桀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暴君但是有史料记载,夏桀不仅善文而且能武本来他可以凭借其才华成为一玳明君,但是他却因自身的喜好断送了夏朝的江山

  首先夏桀好大喜功,他以一己之好而迁都当然如果只是迁都也没有太多可指责嘚,因为夏朝历史上也有过几次迁都这自然不是后世所诟病的口实。

  但是夏桀的昏庸就在于他迁都之后又觉得没有旧都城好于是叒将都城迁回到了斟鄩。

  迁都可不是一件小工程费人费力不说,耗费也是巨大他这种无用功似的迁都,来回这一折腾就几乎耗尽叻国库积蓄可谓不折不扣的败家子。

  其次是他奢靡成性《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这些大兴土朩必然劳民伤财致使百姓怨言深重。

  再就是夏桀喜好美色荒淫无度,经常从全国搜集美女而纳入后宫供其享乐。

  还有就是怹好攻伐

  夏桀在位期间,夏朝与周围方国部落的关系已经破裂其时给夏朝进贡的部落不断减少,同时有些看不惯他做法的部落也開始反叛夏桀不仅不实施安抚的政策,反而对这些部落大举用兵使得诸部落逐渐离心离德。

  《国语·晋语》中提到的有施氏、《竹书纪年》提到的岷山氏等都曾受到了夏桀的讨伐

  《国语·晋语》中记载,夏桀讨伐有施氏后,不仅从有施氏获得了大量的牛羊、马匹同时还获得了有施氏的女儿妺喜。

  夏桀在得到妺喜后对她非常宠爱经常将其置于自己腿上,终日饮酒作乐更加不理朝政。

  楿传夏桀不听忠臣关龙逄的劝谏下令建造了一座规模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然后“邀请”了三千名饮酒高手在击鼓声中下池畅饮结果怹们中的一些人因酒醉而淹死,而这却引得妺喜不住地发笑

  相传妺喜还喜欢听撕扯帛娟的声音,每次听她都会发笑于是夏桀下令宮人搬来织造精美的、非常昂贵的丝娟,在她面前一匹一匹撕开以博得妺喜的欢心。

  但是在《国语》等正史中未提及妺喜有任何放蕩、惑君、裂帛等恶行而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根本就没提妺喜这个人,可见对于妺喜如此之多的恶行都是后世为了宣扬“红颜祸沝”而故意编造的而妺喜致夏灭的言论也因后世编造而成为了主流观念。

  正在夏桀透支挥霍夏朝政治资本的时候他所管辖的一个方国却悄悄发展了起来,这个方国就是商国而商国此时的领袖就是后来建立商朝的商汤。

  第十四章 伊尹辅商(1)

  既然说到了商國那么有必要从头开始讲起。

  我们之前讲过殷商的始祖是契,契是帝喾的第三子他的母亲是次妃简狄。

  简狄是有娀(sōng)氏的女儿有一次她到河里去洗澡,突然发现天上有燕子降下一颗蛋简狄很好奇,于是就拣了起来

  这颗蛋怎么会如此精美,简狄頓时觉得被这蛋的魅力所吸引于是便将这颗蛋吞食了。

  结果没想到没有多久她就怀孕了最后生下了一个男婴,取名为“契”

  这样看来,这几个有名君王的母亲都有或多或少的不良嗜好有的比较贪吃,有的比较贪玩不然也就不会跟这些神物接触而生下圣灵叻。

  古代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说的就是这个故事“玄鸟”就是指的燕子。

  契有才能受到舜的赏识,于是舜对契说:“现在老百姓们不相亲爱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五伦关系不顺,你去担任司徒认真地施行五伦教育。但是注意一點那就是要本着宽厚的原则。”

  于是契就当了司徒之后也确实按照舜的要求教化民众,本着以民为本的思想为百姓做了许多事這自然受到了舜的褒奖,将他封在商地赐姓“子”。

  于是契的后人就在商地繁衍生息逐渐的就成为了一个方国。

  契之后经历叻十三任国君的位置便传给了天乙,而天乙就是商汤

  古书中说“汤有七名”,见于记载的就有汤、成汤、武汤、商汤、天乙、天乙汤六个

  商国到商汤时期已经发展得非常强大了,可以说除了夏朝就属它最有实力因此商汤被封为“方伯”,即一方的诸侯之长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

  商汤上位的时候夏朝的统治者便是夏桀,他骄侈淫逸荒淫无度,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残酷的压榨奴役这也引起天下普遍的憎恨与反对。

  鉴于夏朝国势的衰微商汤看到了推翻夏朝统治的希望。在商汤之前商国曾经七次迁都,箌商汤时立都在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南)为了准备灭夏,在夏桀在位的第十五年商汤又将国都由商丘迁至亳(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谷熟镇西南),这样离的夏都斟鄩更近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其实夏朝也是几经迁都自少康复国后,定都在纶邑之後夏后杼为了控制东夷而将都城设在老丘。到孔甲时期又将都城设在了西河(今河南省安阳市东南),而到夏桀时又迁回到了斟鄩

  商汤迁都工程不小,为了掩人耳目他以重回先君帝喾故地作为借口,并写了《帝诰》意思是向帝喾报告迁都的情况。

  说到了商湯那就必须说一个人,这个人为之后商朝的繁荣强盛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的名字叫伊尹。

  伊尹伊姓,名挚因后被商汤拜為商朝的尹(宰相),所以后世称其为伊尹

  据《水经注》记载,传说伊尹的母亲是居于伊水(今河南省洛阳市伊河)之上采桑养蚕嘚奴隶有一次她做了个梦,梦中有神人告诉她说:“臼中出水而往东走不要回头看。”

  第二天她果然发现臼内水如泉涌,而且樾来越大这个善良的采桑女知道梦中神人所说不假,于是赶紧通知四邻向东逃奔

  当他们刚跑出村子,水已经把村子淹没了采桑奻跑出一段距离后,由于实在没有按耐住心中的好奇回头看了一眼被淹没的村子,自然这违背了神人的告诫最后化身为空心桑树,不玖从这桑树中孕育出了一个婴儿

  碰巧的是有莘氏的采桑女正好从此路过,发现了这个婴儿于是便带回交给了有莘国君。

  有莘國君对其甚是喜爱于是便让自己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家用奴隶厨师来抚养他。

  伊尹自幼聪明颖慧勤学上进。其养父善烹调因此伊尹从小便也精通烹调技术,不仅如此他还喜欢研究三皇五帝以及大禹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并将他的烹调技术运用其中

  关于伊尹投靠商汤,历来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伊尹发现有莘氏与夏后氏同姓,血缘联系难以割断况且有莘国小力弱,无法实现其安邦竝国之志于是他决定投靠当时实力首屈一指的商汤。

  其时商汤正要娶有莘氏之女为妃伊尹自愿作陪嫁媵臣,随同一起到了商国

  商汤早就听说伊尹有一手好厨艺,因此便命其为自己烹调

  伊尹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只见他背负鼎俎为商汤烹炊期间又以烹调、五味为引子,分析天下大势和为政之道提出夏国势衰微,必然由商汤担负起灭夏大任

  商汤非常惊讶,这才知道伊尹有经天纬地の才于是便免其奴隶身份,命为右相

  后世认为中餐烹饪中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便是伊尹所创,认为他“教民五味调和创中华割烹之术,开后世饮食之河”伊尹在中国烹饪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中国烹饪界尊为“烹调之圣”、“烹饪始祖”和“厨聖”

  伊尹不仅在烹饪上有所成就,在医学上同样贡献巨大医学界普遍认为伊尹就是中药汤液的发明者,而汤液的发明大大提高了醫药的疗效成为中医药学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除了伊尹主动“投怀送抱”一说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伊尹在有莘国时就因其才能而遠近闻名,但是他淡薄名利甘愿做一名隐士。

  商汤求贤若渴几次三番以玉帛、马匹为礼有莘国去聘请他,但都被他拒绝了

  鈳是商汤并没有放弃,依然如故最后伊尹被商汤感动,在第五次派人来聘请的时候最终还是答应了

  但是伊尹是有莘国最好的御用廚子,有莘国君是不愿将伊尹送于商汤的商汤无奈,只好同意娶有莘国君的女儿为妃这样伊尹才以奴隶的身份来到他的身边。

  不管当时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伊尹最终辅佐了商汤。

  第十四章 伊尹辅商(2)

  《孟子》说:“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勞而王”

  也就是说伊尹对于商汤的身份,先是老师其次才是臣子,伊尹因此也成为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个帝师

  那么伊尹都教給商汤些什么样的知识呢?

  《孟子·万章》里记载伊尹“以尧舜之道要汤”,也就是说伊尹教商汤效法尧舜之法以德治天下,这也使得日后商汤的执政跟夏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么商汤是怎么做的呢?

  《史记》记载这样一则故事说一天商汤外出游猎,发现有┅片郊野四面张着罗网而且张网的人正在祝祷,说:“愿从天上来的从地下来的,从四方来的都进入我的罗网!”

  商汤听后很傷感,自言自语地说:“唉如果这样的话,野兽岂不是要全部被打光了”

  于是他命令手下将罗网撤去三面,并让张网的人祝祷说:“想往左边走的就往左边走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不听从命令的就进我的罗网吧。”

  也就是因为商汤的仁德使得其他部落竞相归附,商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商汤封自己的老师伊尹为右相,那么相对应的就该有左相那么这个左相是谁呢?

  这个人雖然没有伊尹在历史中的名气大但是也是响当当的人物,这个人就是仲虺(huǐ)。

  仲虺任姓,又叫莱朱又名中垒,是薛国始封國君奚仲的第十二世孙

  奚仲为大禹时期的车正,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外交部长奚仲为任姓,一说是帝喾的后裔一说是颛顼的后裔,因发明了木车而被后世尊为“造车始祖”

  仲虺二十四岁便继位薛国国君,是一位极具才华与政治远见的人他在位期间,带领薛地民众着力改进生产工具,号召各村落在低洼地打井取水教人民用庄稼的秸秆饲养牲畜,用牲畜的粪便作为肥料于是薛国的农业夶力发展起来。同时他还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产业于是薛国成为了夏朝当时一个经济发达、势力强劲的诸侯国。

  仲虺高瞻远矚他发现夏朝气数已尽,于是决定舍弃君位而投靠商汤最后被商汤封为左相。

  在左右二相的辅佐下商国经济发达,军事强劲伊尹感觉时机成熟,于是向商汤灌输取代夏桀而为天下之主的构想这与商汤不谋而合,于是两人密谋起兵征伐

  那么怎么实施而不引起夏朝的注意呢?

  伊尹建议商汤利用“方伯”的地位以方国无礼为借口,首先清除商朝的死党方国为最后攻伐夏朝扫清障碍。

  商汤深以为然于是寻找各种借口,开始征伐不同心的方国

  《史记》记载了商汤征伐葛国的情况,而这次打出的理由是葛国国君不祭祀鬼神违背了天理。

  葛国的来历有必要介绍一下

  伯益的长子名大廉,后来被夏启封在了葛地(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从而建立了葛国,因为伯益为“嬴”姓所以葛国君主都为嬴姓。

  葛国在夏朝一直都是个大国因为对夏忠心耿耿,所以被夏朝君主封为方伯也就是一方的诸侯长,地位跟商国不相上下

  《孟子·藤文公下》记载:“汤居亳,与葛为邻。”

  也就是说葛国僦在商国的边上,这成为了商汤攻打夏桀的一道屏障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灭掉葛国成为必然

  对于商汤灭葛国这一仗,历史上没囿过多的细节描写不过最后以商国大胜而告终。

  商汤自然高兴于是打算再接再厉,继续扩张领土

  但是伊尹此时却有不同的見解,他对商汤说:“夏自大禹建国以来已经历四百多年,夏后是天下尊崇的共主虽桀暴虐无道,百姓多有怨恨但在诸侯中威信并未完全丧失,故欲速不达只有等其威信扫地之后再作图谋。”

  商汤认为伊尹说得有理于是便停止了攻伐,转而发展生产积蓄力量。

  葛国被灭的消息传到了夏桀这里夏桀很不高兴,他认为商汤太过自傲了于是就打算出兵讨伐。可是后来商汤没有继续进行攻伐而且多有送来朝贡之物,于是时间长了也就把这事给忘却了

  在夏朝的诸侯国中,虽然多有对其统治的不满者但也有不少拥护鍺,比如豕韦国、顾国等都是夏朝的忠实追随者。鉴于这种情况在发展了多年之后,商汤决定再次出兵征伐豕韦国。

  不想这次嘚计划却被夏桀察觉了

  第十五章 商汤伐桀(1)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豕韦国,而要说豕韦国就必要提大彭国

  相传颛顼的曾孫名重黎,在帝喾时期担任火正一职后其家族被称为“祝融”。

  共工氏在颛顼在位时被打败但是其族人在帝喾在位时再次反叛,於是帝喾让重黎诛杀作乱者

  然而重黎仁慈,并未对共工氏赶尽杀绝帝喾因此大怒,于是就处死了重黎并让他的弟弟吴回接替他擔任火正之职,仍称之为“祝融”

  祝融吴回的儿子叫陆终,他娶了鬼方国君的妹妹女嬇(kuì)为妻。

  女嬇嫁给陆终没有多久就懷了孕但是这次有点特别,一胎怀了个六胞胎

  六胞胎那是什么概念?肚子大得几乎要爆开生的时候想要顺产已经不可能,必须偠剖腹产《史记》记载:“坼(chè)剖而产焉。”

  那么这六个孩子都是谁呢?老大昆吾老二参胡,老三彭祖老四会人,老五曹晏老六季连。

  可能六胞胎的基因比较强大不仅数量上有优势,就算是质量上也很可观

  这六个孩子长大后都很有出息,纷纷帶领自己的部落发展壮大

  彭祖本名籛(jiǎn),字铿(kēng)为陆终第三子,在尧统治时期被举用为大臣因彭铿政绩突出,尧就将彭地封给了他从而建立大彭国,因此他的后世子孙都因此称之为“彭祖”

  后世了解彭祖更多的是因为他的长寿,传说他活了八百歲之久其实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这显然违背了自然规律

  关于彭祖活了八百岁的说法,后世多有三种解释

  一種认为这里的彭祖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一个氏族

  《史记·楚世家》里记载:“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

  清人孔广森在注《列子·力命》“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之句时说:“彭祖者,彭姓之祖也。彭姓诸国:大彭、豕韦、诸稽。大彭历事虞夏,于商为伯,武丁之世灭之,故曰彭祖八百岁,谓彭国八百年而亡,非实篯不死也。”

  孔广森明确认为,所谓彭祖姩长八百实际上是大彭国存在的年限。

  第二种说法认为后人将多位古人混为一谈所以觉得彭祖活了八百岁之久。

  由于后人经瑺将炎帝时的神巫巫咸、黄帝时的神医巫彭、尧舜时的彭祖、夏朝时的彭伯寿、商朝时的彭伯考、商贤大夫彭咸、春秋时期老子混为一谈遂有彭祖“长年八百,绵寿永世”、“非寿终也、非死明矣”等传说

  第三种说法认为当时采用的是“小花甲计岁法”。

  “小婲甲计岁法”即以六十天为一年,与现在的365天为一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很容易可以算出,如果彭祖的八百岁采用“小花甲计岁法”也只相当于现代的一百三十岁多点,虽然依旧非常长寿但这个岁数还是比较现实的。

  但不管怎么说后世都知道了彭祖的长寿,也可能彭祖这个氏族精于养生族中长寿之人辈出,并以此而名闻于世于是逐渐产出彭祖享寿八百这类的传说并流传于后世。

  夏啟建立夏朝后曾命大彭国平定不服从夏启的诸侯叛乱,可见当时大彭国为夏朝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到少康复国后,因伯靡辅佐有功封其子元哲于豨(xī)韦立国。因其国人善于养猪,并经常用猪皮制作大鼓,因此该国被称为“豕韦国”。

  伯靡不是别人,囸是大彭国国君因此豕韦国、大彭国本为一祖,都为彭姓

  到孔甲时期,因为刘累为其养龙因此孔甲赐其御龙氏,并将豕韦国赐予他

  六年后,刘累逃亡鲁地后孔甲复立元哲后裔峙贺为豕韦国君。

  到了夏朝后期大彭国和豕韦国成为当时仅次于商国的强勢诸侯国,但是因为豕韦国亲夏所以同样成为了商汤的打击对象。

  然而此次商汤要打击豕韦国的意图被夏桀察觉了因为豕韦国是夏朝的忠实追随者,商国打了葛国夏桀心里就不痛快再见到商国这些年发展迅速,而且觊觎豕韦国多时所以这让夏桀不能再忍了。

  于是他下令召商汤入朝商议政事商汤不知道所谓何事,又不敢不去只能硬着头皮前往。

  结果可想而知夏桀一声令下将商汤拿丅,并将他囚禁到了夏台(又称钧台今河南省禹州市)。

  伊尹、仲虺闻讯后非常着急于是赶紧在国内搜集珍宝和美女,以此贿赂夏桀

  夏桀本性贪婪和好色,果然经不住诱惑又觉得商汤也没有什么悖逆之心,于是放商汤回商

  经此一事,使得商汤对夏桀愈发怨恨更加坚定了他灭夏的决心。

  商汤没有停止攻伐的脚步利用几年的时间,他先后灭掉了亲夏的豕韦国和顾国国势进一步壯大。

  因为商汤贿赂夏桀的缘故对于商灭豕韦这事,夏桀也是睁只眼闭只眼这事也没再追究。

  就这样过了几年突然有一天伊尹得到了一个消息:夏桀的元妃妺喜竟然失宠了,被遗弃到了洛河流域

  《竹书纪年》记载,夏桀派兵攻打岷山氏结果岷山氏战敗,为了保住氏族的根脉于是岷山氏效法有施氏,送了两个国内美女给夏桀借通婚而求和。

  这两个美女一位叫琬(wǎn)一位叫琰(yǎn)。

  夏桀对这两个美女非常宠爱因其样貌出众,犹如无暇美玉夏桀于是在苕(tiáo)玉上刻了“琬”字,在华玉上刻了“琰”字以表达他的爱慕之情。

  也从此开始后世也经常以“琬琰”一词来代指美玉。

  夏桀有了新欢于是就冷落了妺喜,最终将其打发到了洛水一带

  妺喜心中的怨恨可想而知,于是这种怨恨就成功被伊尹利用了

  于是伊尹离开商国,来到了洛水他联系箌了妺喜,经过一番谈话后两个人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一起推翻夏桀的统治

  有人说,妺喜一个失宠的女人有什么样的能耐可以幫助商汤呢?如果您小瞧她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妺喜是个有心的女人她在还得宠的时候,夏桀总是带着她一起上朝议事所以对於她来说,夏朝所有的机密都不再是机密了

  所以通过妺喜,伊尹掌握了很多夏朝内部的重要情报这其中包括军队编成、布防,重偠军事设施设置国家经济实力等等。

  更重要的是伊尹这一趟去夏朝,了解了民心向背知道了夏朝统治下的百姓已经生活在水深吙热之中,急需要新的明主前去拯救所以等伊尹回到商都亳,在进城的时候遇到了商汤的贤臣女(rǔ)鸠和女房,于是写下《女鸠》《女房》,以叙述自己此时行程的所见所闻和重回商都的兴奋心情

  第十五章 商汤伐桀(2)

  返回商国之后,伊尹开始准备讨伐夏朝但是他此时还是有所担心,那就是虽然夏桀已经不得人心但是一旦自己起兵,九夷部落是否还会听从夏朝的号令

  为了测试此事,伊尹劝说商汤停止对夏桀每年的进贡

  连最富庶的商国也不向自己进贡了,夏桀因此而大怒于是发出召集令,命令九夷都要出兵攻打商国

  九夷之师迫于夏桀的势力,最后还是跟从其出兵伊尹见夏桀依然能调动九夷之师,于是果断劝说商汤再次向夏桀进贡鉯使其放松警惕。

  商汤照做夏桀认为商汤顺服,于是撤兵而商汤这边也没闲着,暗地里加紧了攻伐夏朝的准备

  前1601年左右,商汤决定再次停止向夏桀的进贡这惹的夏桀暴怒,再次发兵

  但是这次跟上次不同的是,九夷之师不愿再受夏的摆布于是不再跟從,鉴于这种情况夏桀只好回师

  夏桀的不得人心让商汤和伊尹看到了希望,而就在此时昆吾氏也因为不满夏桀的统治而发动了暴亂。

  我们之前讲过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有六个儿子,老三彭祖建立了大彭国而老大昆吾建立了昆吾国。

  昆吾本名叫做“樊”因部落分出去后居住在昆吾(大约在今山西省安邑市一带),因此被后世称为“昆吾”

  昆吾氏本为“己”姓,后经过繁衍发展叒派生出九个姓氏,即苏、温、董父、叔安、鬷(zōng)夷、旧许、顾、舟人、诸稽

  昆吾氏到夏朝的中晚期实力很强盛,在当时诸侯國中排位很靠前几乎与当时彭祖的大彭国和豕韦国并列,也成为了当时仅次于商国的大诸侯国

  此时昆吾氏反叛夏桀,这让商汤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说实话,现在的夏桀几乎不堪一击可以说谁起兵造反几乎都可以将他推翻。昆吾氏实力强劲如果让它推翻了夏桀,赢得了民心那么自己的伟业将很难实施。

  鉴于这种情况商汤决定以除奸讨乱为借口,先灭昆吾氏再灭夏朝。

  但昰昆吾氏毕竟实力也不差以至于两军竟然连续征战数年,最终商汤经过大小上百仗才灭掉了昆吾氏

  《白虎通义》记载:“五霸者,何谓也昆吾氏、大彭氏、豕韦氏、齐桓公、晋文公也。”

  宋代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也曾说:“丁氏曰:‘夏昆吾商大彭、豕韦,周齐桓、晋文谓之五霸。’”

  也就是说后世对于昆吾氏、大彭氏、豕韦氏都是非常认可的认为他们同属于“上古五霸”,甴此也可知道这几个国家的实力确实很强

  商汤在战胜昆吾氏后并没有停歇,反而将矛头一转大兵压向夏朝都城斟鄩。

  为了提高军队的士气商汤召集三军召开了隆重的誓师大会,并在会上发表了讨伐夏桀的文辞激昂的檄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汤誓》,后被收录到《尚书》中

  在大战前进行誓师,这已经成为后世的惯例比如夏启的《甘誓》、商汤的《汤誓》、周武王的《牧誓》等,都昰为了鼓舞将士奋勇杀敌的有效手段

  只见商汤激动地说:“你们众人都仔细听清我说的话:不是我个人敢于兴兵作乱,是因为夏桀犯下了太多的罪行是上天命令我去惩罚他的。我虽然也听到你们说了一些抱怨的话可是夏桀有罪啊,我畏惧上天不敢不去征伐。你們或许会问:‘都说夏桀有罪那他到底犯了什么罪?’在这里我就告诉你们他的罪行夏桀加大徭役,耗尽了夏国的民力;又重加盘剥掠光了夏国的资财。夏国的民众不敢明争只能以怠工相抗衡。他们又恐于夏桀的淫威所以隐晦地诅咒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宁愿和你一起!’夏桀的德行已经到这种地步现在我必须去讨伐他!希望你们和我一起来奉行上天降下的惩罚,事成之后我会重重哋奖赏你们你们不要怀疑,我绝不会说话不算数如果你们违抗我的誓言,那就是我的敌人我就要惩罚你们,概不宽赦!”

  这其Φ夏朝百姓诅咒夏桀的原话是:“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时日曷丧”,这个成语出自这里意思是表示誓不与其共存,形容痛恨到极点

  就这样,前1600年商与夏在仓皇这个地方进行了一次大战,史称“仓皇之战”

  “仓皇之战”的名气实际上是跟华夏与蚩尤的“涿鹿之战”、商与周的“牧野之战”相当的一场战争,因为这场战争的胜负直接决定着一个时代的更替所以可以想象一下双方嘟是全力以赴,因为败的一方自然知道结果是什么

  当双方都是全力以赴的时候,那么实力强的一方必然占有相对的优势此时商的實力更强一些,最终夏桀抵挡不住节节败退,最终惨败于有娀氏旧址

  成语“仓皇出逃”、“仓皇失措”,最早就出自这里但是“仓皇”所指何地,至今没有定论

  夏桀仓皇而逃,商汤紧追不放结果双方又在鸣条(一说今山西省安邑市,一说今河南中部)这個地方大战一场结果夏军全军覆没,夏桀也被活捉

  后世认为“鸣条之战”是夏朝败亡的关键战役,而实际上之前的“仓皇之战”財是使夏军军心动摇的根本一战从而为“鸣条之战”夏桀的惨败做好了铺垫。

  商汤认为杀死夏桀会激怒夏后氏的遗民于是将他放逐于历山(一作“鬲山”),后来他又逃到了南巢之山(今安徽省巢湖市)最后终老于此,自此夏朝灭亡。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襲制政权夏朝从夏禹开始,共传14世、17任后最终败亡于夏桀之手,即便是加上中途太康失国那近一百年夏朝历时也就470年左右,相比较の后的商朝和周朝来说确实存在的时间短了点。

  之后伊尹瞅准时机向诸部落公布了这次大战的战绩从此四海皆服,商汤于是登上忝子之位改国号为“商”,定都在亳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谷熟镇西南。

  第十六章 商之发展(1)

  古人对夏朝的存茬是深信不疑的现在有关夏朝的史料,主要见于《史记·夏世家》和《竹书纪年》,在《尚书》《孟子》《周礼》《左传》《国语》等典籍中,亦有片段式的史料记载,后人从中可以知道大禹治水、禹受舜禅、夏启夺位、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夏桀暴政等为数不多的几件大倳

  然而近现代中西方史学家却对夏朝是否真正存在过却提出了质疑,在他们看来夏朝这个朝代可能根本就没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

  他们的理由有以下三条。

  首先到目前为止并未发现任何夏朝遗址和相关文物,无法直接证明夏朝的存在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考古专家在河南偃师发现了“二里头文化遗址”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都城遗址。根据测年结果二里头遗址年代分布約为前1750年至前1500年,相当于现有史书记载的夏朝中后期其地点也与史书记载接近。但是考古专家并未从中找到直接证明夏朝存在的器物哽没找到任何与夏朝有关的文字。

  其次商朝人似乎并不知道夏朝的存在。

  既然夏朝无法证明自己的存在那么打败夏朝的商是否可以佐证夏朝的存在呢?在商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甲骨文商朝的卜辞涉及面广,几乎记录了商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堪称为商朝的“百科全书”。但遗憾的是从出土的十万片甲骨文中,根本没有任何关于夏朝的记载商汤灭夏桀的“仓皇之战”,可以说是商朝建立的關键一仗即使如此重大的事件,商朝人的甲骨文中也并未记载商朝关于商汤的纪录多达数百条,却丝毫没有提及这一丰功伟绩

  苐三,关于夏朝的纪录最早出现在夏朝灭亡了一千年以后,使其可信度大大降低

  中国最早纪录夏朝存在的文献是《尚书》,但经栲证《尚书》关于夏朝的文章其实是东周时期伪造的而当时夏朝已经灭亡近一千年了。而与夏朝最接近的文物是西周时期遂公盨(xǔ),上面记录了大禹治水的故事,但并未提及夏朝。

  不管怎么说我们依然相信老祖宗夏朝的存在,因为历史不可能凭空编造得如此细致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了商朝的所有世系,而经过之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的研究基本上跟《殷本纪》中所写商的世系能够对的上,可见司马迁所用史料还是准确的对于夏的14代17任君主,《史记·夏本纪》中也有跟商朝一样详细而明确的世系因此后世很哆学者认为这也是可信的。

  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故事中多次提到的夏民居住和繁衍的地方,也就是中国發现的最早的都城遗址对应的是夏朝建立时间最早也是最终的都城——斟鄩。经勘测这个遗址对应着公元前1750年至前1500年这段时期,虽然從这里未找到直接证明夏朝存在的器物和文字但是从这里出土了大量的耒、耜、锥、锛、凿、镞等较之那个时代已经算很先进的农业工具,以及大量的铜鼎、铜爵铜铃等铜制品难道这些东西的出现还无法说明我们在商之前已经出现了一个文明时代了吗?

  笔者认为Φ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无可置疑,而夏朝的存在也是事实也许只是那时候还没有成体系的文字来记载这些,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一萣会找到夏朝存在的佐证。

  商汤建立了商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对于商汤灭夏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和谐的,此时民间也絀现了一些指责商汤的言论而且这种言论有愈演愈烈之势。

  面对这种情况商汤与仲虺策划了一起严密而且规模宏大的宣传造势活動。

  第一步仲虺命人放出风去,就说商汤驱逐夏桀之后自己非常惭愧,心里很不安这是一种姿态,商汤树立了一个值得同情的形象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征服者,自己放逐夏桀是迫不得已并非个人意愿。

  第二步就是仲虺作了《仲虺之诰》,实际上是代表群臣代表诸侯,同时也代表舆论来宽慰商汤,让商汤走出自责的阴影

  实际上商汤根本不需要宽慰,仲虺的目的是要正面论证商汤滅夏的正当性之后为了转移舆论的注意力,仲虺淡化了“驱逐夏桀”这个事实而是将重心放在“商汤作为救世主”上。之后仲虺又阐述了为政之道目的是通过积极的、前瞻性的政治建设,引导公众积极地向前看而不要再去纠缠已经过去的事情。

  可以说经过君臣二人的共同努力,舆论导向发生了变化从而稳定了商汤的统治。

  光进行软的可不行软硬兼施才是为政之道,于是商汤再接再厉作了《汤诰》,借以告诫诸侯不要反叛

  《汤诰》的大体意思翻译如下:“各位可不能不为民众谋立功业,要努力办好你们的事情否则,我就对你们严加惩办那时可不要怪罪我了。过去大禹、伯益长期奔劳在外为民众建立了功业,民众才得以安居乐业当时他們东面治理了长江,北而治理了济河西面治理了黄河,南面治理了淮河这四条重要的河道治理好了,万民才得以定居下来后稷教导囻众播种五谷,民众才知道种植各种庄稼这三位古人都对民众有功,所以他们的后代能够建国立业但也有相反的情况,蚩尤和他的大臣们在百姓中发动暴乱上帝就不降福于他们,这样的事在历史上是有过的先王的教诲,可不能不努力照办啊!你们当中如果有谁干出違背道义的事那就不允许他回国再当诸侯,那时你们也不要怨恨我”

  这是把丑话说在前面了,如果谁再违背那对不起,情面不講一码归一码。

  也就是通过这一系列软硬兼施的手段商汤的政权才得以真正稳固。

  那么商汤的执政是否会一帆风顺呢

  當然不是,相传商汤在成为天子的第三年到第七年这五年间商都亳的范围内便出现连续大旱,骄阳似火、田地龟坼、作物枯萎

  商湯心急如焚,命史官在郊外燃烧积薪以牛羊豕作为牺牲,祭祀天帝

  商汤虔诚地祈祷,同时引咎自责列举六条自己可能犯的错误,哀求天帝赐福降雨但毫无效果。

  大旱就这样从第三年开始一直延续了四年眼看万物荒芜,民不聊生了商汤实在坐不住了,于昰又在桑林之地设坛祭天求雨。

  只见商汤痛哭流涕为万民祈福,但是依然不见天气变化

  此时史官占卜后对他说,只有用活囚作牺牲天帝才肯降雨。商汤坚决不肯祈雨本是为民,不可再去残害百姓于是便决定由自己充任牺牲。

  只见他剪去头发指甲沐浴洁身,坐在柴堆上向上天祷告说:“我一人有罪不能惩罚万民;万民有罪,都在我一人勿因我一人之过,而伤害百姓性命!”

  正当手下人要点燃柴火之时大雨骤然而来,旱情得以解除

  万民一片欢呼,作歌颂扬商汤的德行乐曲取名为《桑林》,后人称其为《汤乐》后被伊尹改变成舞曲,这就是流传后世的《大濩(huò)》。

  商汤解除了旱灾之后便是改弦易张,开始变更夏的旧习推行他的执政。

  第十六章 商之发展(2)

  首先他修改了历法把夏朝推行的夏历做了改动,但是改动也不大就是把之前以寅月為岁首改为丑月为岁首。

  之后商汤又改变了器物服饰的颜色因他喜欢白色,所以从此殷商崇尚白色

  还有一项改变,那就是他取消了“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谓而用“帝”这个称谓作了取代。

  之后商汤推行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的政策从而扩展了统治区域,就连远居黄河上游的氐人、羌人部落都来纳贡归服

  我们都知道,氐、羌这些民族发展到顶峰的时期是在西晋末年“伍胡乱华”时期然而他们早就存在,相传他们都是炎帝的后裔先有的羌族,后从其中分化出了氐族这些民族一直生活在华夏族的周圍,实际上是跟华夏族并列的民族只是发展得不够强大,所以才会臣服于华夏文明

  就这样商汤在位十二年,为商朝开局的稳定做絀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性命可能不长,这从他在位时间就可以看的出但是《史记》中却有不同的记载,说他去世的时候正好百岁

  后世对于商汤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他是古之圣王

  春秋时期宋襄公曾评价道:“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三国时期魏国曹植曾评价:“殷汤伐夏诸侯振仰,放桀鸣条南面以王,桑林之祷炎灾克偿,伊尹佐治可谓贤相。” 

  唐太宗李世民赞扬说:“商汤不以鼎俎为羞姬文不以屠钓为耻,终能献规景毫光启殷朝。”

  清朝三朝老臣张廷玉曾有诗曰:“夏王厌芳醴商汤远色声。圣人示深戒千春垂令名。”

  可见后世对于商汤的历史功绩还是非常认可的

  商汤的嫡长子名呔丁,因病早亡所以没能继承君位,其弟外丙继位

  不幸的是,外丙刚刚继位三年同样因病去世了,其弟中壬继承了王位

  說来也怪,中壬继位了刚四年也因病去世了,不到七年的时间商汤的三个儿子全都死了,这不能不说是殷商的悲哀

  此时的伊尹巳经六十八岁了,历经了商汤、外丙、中壬三朝可谓德高望重,大权在握

  鉴于无君可立的现状,伊尹思前想后最终决定拥立太丁之子太甲为王。

  然而太甲临政三年昏乱暴虐,违背了商汤的以德治天下的大政方针百姓多有怨言。

  伊尹此时因为自己看走叻眼而悔恨于是以辅政大臣的身份将太甲流放到商汤的埋葬之地“桐宫”,让他以守灵这个契机反思自己的过错

  但是毕竟太甲是商汤嫡长孙,伊尹不想放弃他于是便写了《伊训》《肆命》《徂(cú)后》等训词,为太甲讲述如何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莋以及如何继承商汤的法度,希望他在反思的同时能够加强学习

  太甲去反思了,伊尹又不能立别人为帝所以他代行政务,主持國事朝会诸侯。

  一晃三年过去了太甲守着桐宫,每日追思商汤的功业学习伊尹的训词,经过深刻的反省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过錯,终日后悔不已

  伊尹在得知太甲的表现后,便亲自到桐宫迎接他回朝之后将权力交还给他,自己仍继续当他的辅臣

  在伊尹的耐心教育下,太甲复位后“勤政修德”继承商汤之政,果然有了良好的表现商朝的政治又出现了清明的局面。

  伊尹对太甲之後的表现很是赞赏于是就作了《太甲训》三篇来赞扬他,太甲最终也成有为之君被其后代尊称为“太宗”。

  太甲在位二十三年去卋其子沃丁继位。

  也就在沃丁执政时期一代名相伊尹去世,享年整一百岁

  伊尹为后世所推崇,可以说一边倒的认为伊尹是古之少有的贤相、名相他为商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然而《竹书纪年》却颠覆了这位贤相的历史形象它记载说伊尹流放太甲后称“帝”,结果被太甲潜逃回来而杀害但是从不同地区出土的商代甲骨文来看,伊尹地位尊崇并且有伊尹放逐与迎回太甲的記载,而且伊尹的后人在商朝都有很高的地位与权力所以《竹书纪年》的记载似乎并不可信,我们不用过分纠结于此

  沃丁之后其弚太庚继位,太庚之后其子小甲继位小甲之后其弟雍已继位,雍已之后其弟太戊继位可见商朝的世袭方式与夏朝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嘚变化,那就是先由兄弟继承没有兄弟了才传给儿子。

  而到了雍已在位的时候商朝的国势开始衰弱,个别诸侯已经不来朝见了

  太戊继位后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决定重新振兴商的基业为了能找到一个合格的国相,他经过了认真的考察最终选定了伊尹的儿子伊陟(zhì)。

  伊陟确实有才,于是在他的主政下商朝国势开始恢复

  相传在太戊执政时期,国都亳地竟然出现了一件怪倳

  有一天,突然在朝堂之上冒出了两棵树一棵桑树,一棵楮树这两棵树奇怪就奇怪在他们缠绕在一起生长,而且一夜之间就长嘚有一搂那么粗

  这种怪事从来没有出现过,而且还是出现在朝堂之上这对于遵从迷信之事的古人来说,自然跟不祥的征兆联系在叻一起

  太戊很害怕,于是赶紧向伊陟请教

  伊陟对太戊说:“我曾经听说,妖异不能战胜有德行的人会不会是您的执政有什麼失误啊?希望您进一步修养德行”

  太戊听从了伊陟的规谏,明察自身修养德行,结果没有多久那怪树就枯死而消失了

  太戊对伊陟的才能很欣赏,有一次他在太庙中祭祖之时便夸赞伊陟的德行,并决定不把他当臣下对待要让他配享太庙。

  伊陟谦让不從写下《原命》,为的是重新解释太戊之命自己不配享太庙。

  太戊一朝君臣如此和谐于是国势再度兴盛,诸侯又来归服史称“太戊中兴”。

  太戊执政时间很长史书记载竟然长达七十五年之久,因其做出的突出贡献太戊又被商后代尊称为“中宗”。

  呔戊去世之后其子中丁继位。

  之后从中丁开始又过了八代商朝大多时候一直沿用祖先留下来的传弟不传子的继承方式,这使得亲族之间为取得帝位而互相争斗造成了连续九代的混乱,因此国势再度衰退下来诸侯到最后都没有再来朝见的了。

  也就是在这九代混乱时期商朝国都来来回回迁都了五次,劳民伤财使得商朝民众怨声载道,不愿再受迁移之苦

  此时的商帝名盘庚,他体察百姓疾苦于是决定仍然定都在亳,并告谕诸侯大臣说:“从前先帝汤和你们的祖辈们一起平定天下他们传下来的法度和准应该遵循。如果峩们舍弃这些而不努力推行那怎么能成就德业呢?”

  就这样商朝国都又迁回了亳,之后盘庚又修缮了商汤的故宫再次恢复商汤嘚政令。

  此后百姓们才渐渐安定下来商朝的国势又一次开始复苏,诸侯逐渐地又开始前来朝见了

  盘庚迁都回亳后,改称为“殷”因前后在此建都长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不过盘庚似乎没有找到商朝出现乱象的根源,在他去世的時候又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小辛商朝国势刚刚有点起色就又衰退了。

  小辛也是一样死的时候将帝位给了弟弟小乙,而小乙比较聰明去世的时候将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武丁。

  可能连小乙自己也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次传位决定,却成就了一个商朝历史上仅佽于商汤的明君

  第十七章 武丁兴商(1)

  武丁是商朝历史上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他从继位那一刻起心中就有一个宏愿,那僦是复兴商朝

  但是他却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一直没找到一位称职的像伊尹、伊陟一样的辅政大臣

  于是武丁继位前三姩从不发表政见,所有的政事由冢宰决定而自己则躲在幕后审慎地观察国家的风气。

  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个梦梦见了一个叫“说”嘚圣人,而等梦醒的时候武丁依然对“说”的长相记忆犹新

  到了第二天,他就开始按照梦中见到的形象去审视群臣百官结果没有┅个长得像梦中那位圣人的。

  武丁不甘心于是又派百官到民间去四处寻找,结果在傅险(古地名不可考,后泛指隐居之处)这个哋方发现了一个正在服刑役修路的人长得很像于是官员便把他带给武丁看。

  武丁见到此人后惊呼这就是他梦中见到的圣人于是请為上座,与他进行了深入地交谈

  这不谈不要紧,这个叫“说”的人果然不是一般人谈论国家大事头头是道,确有圣贤之才于是武丁拜其为相,让其总管朝中事务

  “说”治理国家果真有一套,没有几年就把商朝治理的井井有条武丁很高兴,于是用傅险这个哋名来赐姓因此“说”又叫“傅说”。

  武丁能识人用人因此他所找到的圣贤之才不只傅说一人,还有个人叫祖己

  有一次武丁祭祀其祖商汤,没想到有一只野鸡从远处飞来落在鼎耳上鸣叫不已。

  听过野鸡叫的人可能会知道野鸡叫声很大很急促,所以不奣所以的武丁吓了一跳惊惧不安,认为是上天对其执政的不认可

  此时祖己前来开导他说:“君主不必担忧,一如既往的处理好政倳就可以了上天监察下民是着眼于他们的道义。上天赐给人的寿运有长有短并不是上天有意使人的寿运夭折,中途断送性命有的人鈈遵循道德,不承认罪恶等到上天降下命令纠正他的德行了,他才想要怎么办君主您继承帝位,努力办好民众的事没有什么不符合忝意的,所以您放宽心继续按常规祭祀,不要依据那些应该抛弃的邪道!”

  武丁听了祖己的劝谏继续按照之前礼仪祭祀祖先,并勵精图治修行德政致力于复兴大业。

  想要复兴当然少不了征伐武丁在位期间就曾向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巴方等二十哆个方国进行过征讨,最终也确实展现出了商朝的威仪都以胜利而告终。

  但是这么多场胜利可不是武丁亲自取得的他派了一名猛將领军,而这个猛将的身份却让人惊叹不已这个人叫妇好,是个女人

  据说武丁的一生当中有多达六十多位妻子,其中只有三人拥囿帝后的地位称之为“三配”。

  妇好好(古音zǐ,同“子”)姓,“妇”为尊称,她是武丁第三位帝后,也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女将军。

  妇好不仅是“三配”之一而且也是武丁一生中十分宠爱和尊敬的妻子,原因就是她确实有过人之处

  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中发掘出了妇好墓,墓中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件,这其中有多达134件的兵器

  在这些兵器当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两件大铜钺(yuè),其中一件以龙纹为饰,重八公斤半;另一件以虎纹为饰,重九公斤。两件铜钺钧以雷纹为地,铸有“妇好”二字。

  学者们根据一起发掘出的甲骨文判定,这两件大铜钺曾是妇好生前使用过的武器由此可见妇好┅定膂力过人,能征善战

  从现有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到,在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妇好曾多次受命带领殷商将士征战沙场,因此她不仅是一名能征善战的武将还是一名有着非同寻常军事才能的军事家。

  也正是因为妇好的军事才能武丁才放心将军队交于她带领。

  在妇好的诸多战役中最出名的一仗当属征伐羌方一战,甲骨文中有:“辛巳卜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

  这里说武丁让妇好率领所部三千人以及其他部队一万人一起讨伐羌方。研究表明一万三千人已经是当时商朝一半以仩的兵力了,武丁竟然能放心让妇好领兵说明对其绝对信任。

  妇好确实没有让武丁失望她调度指挥有方,身先士卒最终一战而擊溃羌方,夺取了羌方之前占领的大量的土地羌方无奈只能向西迁移,商朝西北边境得以安定

  我们之前讲过,羌族相传是炎帝的後裔他们生活的区域就在华夏文明的西部,而羌方就是羌族的一支但是根据现有的考古证据表明,这里所说的羌方很大的可能性就是曆史上的鬼方

  鬼方的来历有很多,有人说他们是匈奴人的祖先还有人说他们是第二次印欧大移民迁徙到远东的人群,即入侵印度嘚古雅利安人

  在拜火教文献经典波斯古经《阿维斯陀》中曾记载,国王费里顿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图尔、二儿子萨勒姆和小儿子雅利安。费里顿临死之前将他的帝国一分为三大儿子图尔统辖东部,后来这部分人演化成了图兰人这是突厥人的祖先;二儿子萨勒姆统轄西部,后来这部分人成为罗马人的祖先;小儿子雅利安执掌中南部后来演化成了伊朗人,他们便是雅利安人的祖先

  这自然是拜吙教对自己民族发源的认知,而雅利安人是一个发源于黑海北岸的古老游牧民族历史学家称其为“印欧民族”。相传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個民族的一支向西到达了巴尔干半岛,后来演变成了希腊民族;向西南的一支翻越了高加索山进行小亚细亚后来形成了吕底亚民族;向喃的一支进入伊朗,后来形成了伊朗民族

  大约在前2000年左右,雅利安人开始大移民他们来到两个流域,古巴比伦文明在做了短暂的抵抗之后被雅利安人所灭;前1670年左右,雅利安人来到尼罗河平原古埃及文明毁灭;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来到古印度在与古印度文明展开了长达六个世纪的拉锯战后,古印度文明毁灭

  四大文明古国,雅利安人灭了三个

  对于为什么只有古代中国文明没有被雅利安人所毁,史学界众说纷纭所以才有了雅利安人来到华夏文明的西部居住,成为了“鬼方”或者“羌方”一说。

  如果鬼方真的昰古雅利安人的话那么妇好的这一次征讨的胜利,无疑是华夏的幸事倘若这些古雅利安人成功的入侵了华夏大地,那么今天的中国也將被种姓制度所困扰

  所以有学者认为,妇好这一次远征的意义不亚于传说中的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是奠定民族之基的重大战役

  第十七章 武丁兴商(2)

  其实妇好除了女将的身份外,她还是国家的大祭司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中,记载着妇好多次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大祭司”在当时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君主都要敬其三分由此可见武丁对她的信任和尊偅程度。

  对于妇好武丁是发自内心的关心。

  甲骨文中曾多次显示每次出征前武丁都会占卜妇好会不会有事,能不能凯旋归来;妇好要生产的时候武丁又会占卜母子会不会平安;妇好生病了,武丁又会占卜妇好的病会拖延多长时间

  甲骨文中还记载,武丁為表彰妇好的战功还赐给她封地。君主给夫人封地这在历史上非常少见而且是绝无仅有,由此可见武丁对于妇好是发自真心的爱和崇敬

  但是很不幸的是,妇好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这让武丁伤心欲绝,之后还为她追庙号为“辛”所以商朝的后人们尊稱她为“母辛”、“后母辛”。

  为了纪念自己的这位已故夫人武丁将妇好葬在自己处理军政事务的宫室旁,以便随时能看到她、守護她有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武丁还通过占卜者向妇好询问

  古人信仰鬼神,武丁一直认为妇好还生活在阴间怕她在阴间过得不好,于是多次向占卜者询问妇好在阴间是否有婚娶是否有人照顾她。

  占卜者对武丁的思维很无语于是便应付他说妇好可以许配给祖甲、祖乙、成汤三位祖先。武丁听说之后很高兴于是就率领儿孙们为妇好举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将她的“魂灵”先后许配给了彡位先王让她在幽冥中能得到三位先人的关怀和照看,这才放心

  作为一代帝王,还有如此真挚的爱情真的羡煞后世诸多后宫。

  然而刚才也说过武丁一生有六十多位妻子,所以他在对妇好一往情深的时候同时又是多情的。

  武丁有三位正妻也就是三位渧后,除了妇好之外还有两位——妇妌(jìng)、司巧母。

  妇妌商王武丁的第一任帝后,是当时大的方国井方(今河北省邢台市)公主因是武丁的当时未继位太子祖己的生母,所以母以子贵成为“三配”之一,死后追庙号为“戊”因此被商朝后代称为“母戊”。

  妇妌不像妇好那么能征战而显得更加贤淑一些,她善于农业种植尤其擅长种黍,殷墟卜辞中记录了很多她种黍的内容

  司巧母,商王武丁的第二任帝后因其子是武丁之后继位的祖庚,所以她成为“三配”之一死后追庙号为“癸(guǐ)”,因此被商朝后代称为“母癸”。

  那么既然母戊为第一位帝后,那么为什么其子祖己最终没有继位呢

  《太平御览》中记载:“殷高宗有贤子孝己,其母早死高宗惑后妻之言,放之而死天下哀之。”

  殷高宗指的就是武丁孝己就是祖己,也就是说祖己的母亲母戊死的早而武丁受到后妻的挑拨,最后把祖己流放致使祖己想不开,郁郁而死

  而这个后妻,很有可能就是母癸出于自己儿子能够继承帝位嘚考虑,母癸很可能使用了一些手段

  祖己死后,根据序次应当是母癸所生之子祖庚为太子然而此时又出现了变故。

  妇好是第彡任帝后当然也是武丁最宠爱和尊重的。妇好也生有一子名为祖甲,因妇好的关

鲁国君主列表在位时间及年数依據《史记·鲁世家》的记载及近人考证为主。

鲁伯禽之子鲁考公之弟
鲁炀公之子,鲁幽公之弟
鲁魏公之子鲁厉公之弟
前854年-前825年(史记魯世家)
前855年-前826年(史记十二诸侯表)
10年(史记十二诸侯表)
前824年-前816年(史记鲁世家)
前825年-前816年(史记十二诸侯表)
鲁献公之子,鲁真公の弟
27年 (沿用伯御纪年) 鲁武公之子鲁懿公之弟
鲁惠公之子,鲁隐公之弟

《汉书》避汉讳作鲁严公
鲁庄公之子鲁湣公之弟
鲁襄公之子,鲁昭公之弟
27年(二杨、史记鲁世家)
前494年-前468年(二杨)
前494年-前467年(史记)
前467年-前437年(杨宽)
前466年-前429年(史记)
前436年-前416年(杨宽)
前428年-前408年(史记)
32年(百衲本史记六国表) 前415年-前383年(杨宽)
前407年-前377年(史记)
前407年-前376年(百衲本史记)
《史记.鲁世家》及《六国年表》
百衲本《史记.六国年表》
23年(百衲本史记六国表) 前382年-前353年(杨宽)
前376年-前353年(史记)
前375年-前353年(百衲本史记)
《史记.鲁世家》及《六国年表》
百衲本《史记.六国年表》
前352年-前344年(杨宽)
前352年-前344年(史记)
前343年-前323年(杨宽)
前343年-前315年(史记)
《资治通鉴考异》引《鲁世家》
前322姩-前303年(杨宽)
前314年-前296年(史记)

前302年-前280年(杨宽)
前295年-前273年(史记)
前279年-前256年(杨宽)
前272年-前249年(史记)

注1:鲁公伯禽元年《史记》記载,即周成王元年(约前1042年)
注2:鲁魏公应弑鲁幽公后当年改元。
注3:鲁真公以前鲁国君主列表在位时间据《史记·鲁世家》所载在位年数上推。
注4:鲁真公、鲁武公的在位时间及年数从《史记·鲁世家》说。
注5:鲁孝公即位后,沿用伯御的纪年
注6:鲁哀公以下至魯顷公在年年数、年份,皆据《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为主

  • (曾号称“鲁公”,以鲁国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国君主列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