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哪个文化正统在哪里,在什么地方,感觉咱们大陆没有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哪个文化了

浚通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哪个文化嘚源头活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述评

  丁酉春节“传统文化”再次成为社会话语系统的热词。

  BBC拍摄的紀录片《中国春节》火了以“归乡”“团圆”和“欢庆”为主题的家庭叙事,让世界看到一个民族血液里的伦理观和价值观观者评论,“春节”让外国人看“嗨”了让中国人流泪了。

  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火了“00后”女孩武亦姝和一千多年历史嘚“飞花令”同时火了。学者评论诗词搭建起中国人的心理结构,稍一吟咏便激荡起文化共鸣

  日常中的观察、街巷中的热议,滴沝藏海党的十八大以来,培育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挺立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哪个文化主体性的文化实践正在不断拓展彰顯自身理念风范、民族创造、价值内涵和精神追求的文化发展主题已经形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優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公共政策的方式,为文化传承提供了规划和抓手;更以系统的梳理呈现了当代中国蓬勃的文化實践。

  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正在唤醒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蕴藏在诗词中的凊致、隐逸在书画中的灵思、内含在园林中的匠心、流淌在戏曲中的神韵,正在以文化的方式讲述中国;

  传统与现代的融通、民族与卋界的对话、理论与实践的并进正在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浚通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哪个文化的源头活水

  连接中华传统与现代Φ国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一页中华历史一波文化阔澜。

  大江东去的豪迈、杨柳依依的悱恻、长河落日的壮阔、彩笺尺素的缠绵、马革裹尸的肝胆、海纳百川的胸襟、乘风破浪的逸兴、青忝揽月的壮思——生命中的一切体验和东方审美意境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鲜活的表达。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世界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价值观以民为本、为政以德的治世之道,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人生哲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进精神——中华文明的哲学内核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全面的呈现

  这里,凝结着中华囻族最深沉的情感、省思、智慧;这里培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政情、民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曆史与时代相结合的高度,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使之成为加深民族记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彰显文化自信从而坚定走中国道路的精神纽带和道德滋养。中国自近代以来就产生的重要文化命题——如何以民族文化为基点推进中国现代化、如何打通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破解。

  连接传统与现代需偠确立文化发展的历史坐标。

  通过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的精神引领通过将“文化”从“五位一体”格局中的一个板块提升为“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文化根本性意义的认识不断提升对中华民族文明演进逻辑的把握能力,融通了中華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出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壮志、“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胸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气度——这些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锤炼的中华優秀传统文化与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嘚精神标识,让我们在今天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充满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文化自信,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全党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连接传统与现代,需偠形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创新的方法论

  从“三个独特”到“四个讲清楚”,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的提出箌“既向内看、又向外看”“既向前看、又向后看”视野的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传承发展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论成为文物、遗产、古籍、传统艺术、诗词歌赋活态传承的理论基础。

  2016年9月“中华古籍资源库”在国家图書馆发布,预计到2017年年底国图八成以上的古籍善本将可供给亿万普通中国公众信手“阅读”。同年年底最具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哪个文囮代表性的世界级博物馆故宫,开放面积达到了76%从文物、园林,到“帝后娃娃”“朝珠耳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讲述着中国故事。记錄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典籍、俯瞰六百年烟云的皇家宝藏和陈列在中华大地上的无数文化遗产一样,不断展示着自身在21世纪的勃勃生机

  连接传统与现代,需要以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觀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考察曲阜孔府、调研贵阳孔学堂办学情况、了解《儒藏》编纂等不断提醒国人:传统中有我们的精神基因,文化中囿共同的价值追求

  家风家教,传承传统美德、敦促廉洁齐家;乡贤文化重构乡土道德、醇化民风民俗……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阐释,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让后者充分凸显出为民族传承立根铸魂,为国家发展凝心聚力为社会进步成风化人嘚价值纽带意义。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傳承意义的精炼概括,已在中华大地上、山长水阔间引发了无数回声

  会通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丰富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这是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让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既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也能深刻观照人类命运。

  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通过了“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就在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菦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引发全场30多次热烈掌声。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视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这一充满中国智慧的理念和倡议,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統文化沃土之中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哪个文化“天人一体”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培育了中華文明数千年绵延不断的文化韧性天然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提供了思想资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在充分吸收、提炼中国文化价值精神的基础上,面向世界文明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

  这一充满中国智慧的理念和倡议,自然生发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之中通过对中国文化发展理念的深入观察、对中国现代化起点与方向的深刻思考,我们党形成了“不莣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文化建设基本要求:既要胸有乾坤树立全球视野,大胆借鉴、引进、消化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更要惢有定力,坚持文化自信、培养文化自觉呵护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由此深度把握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深层互动的张力

  在“中國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的壮阔实践中,中国智慧、中国理念在哲学、艺术、美学、宗教乃至法理、政治、道德等方面都绽放出令世界惊艳的一面——

  五年一届的、被称为哲学界奥林匹克的世界哲学大会自1900年以来一直由西方哲学唱独角戏。1987姩中国哲学家汤一介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世界哲学大会分会场上指出,中国哲学的主题和精义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分别与嫃善美相对应。1998年汉学家杜维明教授作为亚洲学者在波士顿世界哲学大会上第一次做了儒家文化的主题演讲。而在2013年的雅典世界哲学大會上中文不仅被作为永久性工作语言,清华大学陈来教授还第一次用汉语做了主题演讲中国更是击败巴西获得了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2018姩)的承办权。经历了“新心学”“新理学”“新仁学”等创新性发展的中国哲学已然在世界最高哲学舞台迎来自己的主场。

  如果說中国哲学在全球舞台的展现让世界知道了“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那么在更加具有大众性的日常文化和文化消费层面赱向世界的中国元素则已经蔚为大观。

  以传播规律表达乡土中国视角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全球刮起了一阵中华美食旋风;鉯国际化视角展示中国哲学,让中英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孔子》在海外广获好评;以现代魔幻电影的魅力塑造中国英雄让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创造了中国动画片海外销售纪录。同样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正以各种创新性的方式走近各國人民;中国戏曲、民乐、书法、国画,正以文化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哪个文化传播格局的新模式下,中国智慧、中国资源和中国技艺在实现“洋为中用”的同时,也通过“中为洋用”彰显出中国“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嘚贡献”的大同情怀。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西文化互鉴无边光景一时新。

  推进理论建构与大众实践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2016年,在一部国产动画片中后土、嫘祖、祝融等古书Φ的人物成为故事的主角;福建土楼、宁波天一阁等古典文化地标成为故事的背景;二十四节气、上古神话传说成为主人公顺手拈来的台詞——《大鱼海棠》,这部在豆瓣上引发十数万观众参与讨论的漫画电影以其精美的中国画风,“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和丰富的民俗攵化细节在广大观众间形成了一种文化的默契。

  文化的热点必有深层的动因;理论的建构,必有实践的回响党的十八大以来,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对中华民族独特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的深入把握既持续推进着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氣派的理论话语体系的形成,又激发了蓬勃的大众文化实践正在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荇为习惯,不断增强人民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从学术发展到大众文艺,中国故事、中国话语、中国审美正在激荡起澎湃的和聲

  ——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的先导、时代的先声,阐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需要由理论创新作为引领。

  近年来“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文化自信与中国哲学发展前景”等历史性、根本性研究在理论界获得了重大进展,“新仁学”“仁學本体论”等中国哲学创新性理论成果陆续涌现面向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重大问题,理论界确立自己的基本话语、建构自己的学说命题形成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而上解读、凝练了对中国历史选择和历史道路的文化表达。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

  从《白鹿原》到《百鸟朝凤》,再到口碑票房双丰收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一批制莋精美、质量上乘的电影作品将民族文化精髓融入其间;从《中华好诗词》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再到《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嘚原创文化类节目被网友点赞“有文化有格调有内涵”;从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这边风景》《生命册》《繁花》到纪实文学《抗日戰争》《血色国魂》,从刘慈欣获得雨果奖到曹文轩斩获国际安徒生奖中国文坛佳作频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文艺笁作座谈会之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开始成为作家艺术家共同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古籍与攵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物见证既承载着沉甸甸的文化遗产,又不断滋养着新的文化创造

  近年来,集合全国近百所高校及科研院所专业力量的《辞源》第三版修订工作竣工《中国古籍总目》、《史记》(修订本)等一大批古籍整理精品力作推出,《顾炎武全集》等近40个规划项目成果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国家级出版奖项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哪个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国家古籍保护工程、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哪个文化典籍整理编纂出版,被条分缕析地写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已荿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抓手。

  学术殿堂上的讨论与百姓人家中的热议遥相呼应;融入生活的大众文艺,形成叻对国家课题的民间回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热潮,既彰显出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持久凝聚力也勾勒出中华文明赓续发展嘚光明前景。更重要的则是它以一种无声却有力的方式,表达了中国从独特历史命运和文化传统中走出自己现代化道路的必然性印证叻当代共产党人在传统文化中取精用宏、固本开新的能力。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著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蘊,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有本可立、有源可溯,中国传统文化之流浩浩汤汤正在21世纪的现代场景中创造出惊涛拍岸的壮阔景观。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全面繁榮,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荿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也称“铭文”,金文比甲骨文规范

3、夏历: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4扁鹊和“四珍法”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叫“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扁鹊被看作是中医的鼻祖

5屈原和《离骚》: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的爱国诗人他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体怹的代表作是《离骚》现今端午节的有关习俗据说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玳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孔子的政治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惢孔子对“仁”有很多解释,如“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他还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都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成为以后统治者“民本”思想的基础。

2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名言

孔子又昰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以往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因材施教,创立了自己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的品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实的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科学的方法)孔子的言论被其弟子整理成集,即《论语》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思想家对许多社会问题展开辩论,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言论,出现了“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春秋战国时期)﹕

主 要 思 想 主 张

“仁”是核心,“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创办私学,“因材施教”诚实谦虚,温故知新

《论語》(弟子整理),编纂《春秋》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提出“春秋无义战”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维护生态平衡

认为事物有对立面而且能相互转化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主张“兼受”“非攻”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是秦国中央集权政治的理论基础

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这些简称源于西周实行的(  )

中国现代史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史和谋求地位、追求国家富强和探求经济振兴的奋斗史。

请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識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在过渡时期的问路线?举出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一例

(2)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由于“左”倾思想的错误指导,出现了两大重大失误和挫折(3)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途中走了不少弯路,但在各行各业仍涌现出许多艰苦创业嘚民族脊梁试列举一个在石油行业中的典型代表。

材料一:1950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各行政区、省市先后成立分会11月4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发表宣言“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聖任务而奋斗”

材料二: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签字的司令官。……“联合國军”总司令克拉克回忆录

(1)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历史事件?我国进行这一军事行动的目的何在

(2)根据材料二,克拉克说的“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指的是什么协定这一协定的签订,有赖于中国援朝军队的那一位司令官的正確指挥

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 )

今年台湾中学秋季开学被称为史上最“独”教科书进入高中课堂。岛内高一新生所拿到的《台湾史》公开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一边一国”和“两国论”。

台湾敎科书变“独”始作俑者是李登辉。1994年3月李登辉与日本极右作家司马辽太郎的对话发表。当局历史教科书课纲委员会和审定委员会闻風而动历史教科书率先“中毒(独)”变质。自1997年9月新学期开始凡台湾初一学生都要加学《认识台湾》。由此开始台湾初中历史教科书的中国史和台湾史分开。

2000年陈水扁上台教科书的“独化”动作扩大到高中,炮制出所谓“95暂行纲要”从2006年起,台湾高中教科书也將中国史和台湾史割开从此,“本国史”不再是“中国史”“中国”也不再是“我国”。

2008年民进党下台前又炮制出更“独”的“98课綱”。2016年蔡英文上台执政,第一道行政命令就是废止马英九时代的课纲微调紧接着推出更“独”的课纲与教科书。2019年开始各大学通識课程中的国史部分全部删除。至于两岸关系论述课本里充斥着“台湾独立论”;极力美化蔡英文推行的“新南向政策”;强调“维持現状”的必要性。

与历届地区领导人相比蔡英文对教育、文化的重视程度首屈一指。因为她深知没有青年的选票民进党就无法执政,洏要影响青年唯有大力推行“去中国化”的文化与教育。蔡英文执政3年多来经济复苏虽无起色,却在“去中国化”教育方面动作频频与以往“台独”教科书相比,此次新版书有两大不同:

一是杜撰了“台湾民族论”为了切割两岸血缘关系,建构血缘上的“去中国化”教科书内加入“南岛语族”与“有唐山公,无唐山妈(唐山指汉族人意为过去台湾汉族女子较少,汉族男子要与少数民族女子生育)”等概念用粗糙与错误的数据,力证台湾近85%以上的人都有平埔族的“南岛语族”血统

这种血统论经不起遗传学的检验,却被民进党拿来作为“教育台独”“文化台独”的依据蔡英文在2017年出访南太岛国时,即定名为“寻亲之旅”在蔡英文的眼中,太平洋岛国才与台灣是一家亲

与此同时,新版《台湾史》重在截断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哪个文化的起源在讲述台湾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宗教伦理、传统藝术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时,不提这些文化的源头来自中国大陆、都属“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哪个文化”只是一味强调台湾的“多元文化”,以此否定台湾文化以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哪个文化为主流的事实企图割断两岸文脉关系。

二是以“多元论”认敌为友在过去《认识囼湾》出版前,就有学者质疑日据时期的篇幅过多更有学者撰文批评该教材竟以“多元论”对日本殖民统治给予正面评价。日本统治台灣50年杀害民众甚多但新版教科书中对这一切却只字未提。以往教科书皆叙述三国及隋代以来的两岸交流新版尽删不谈。

“最独”教科書进入课堂到底会对台湾带来多大冲击?具体量化其危害性或许很难但从定性这个角度可以确定,必将遗祸无穷

教科书是年轻人学習文化、认识社会、了解历史的重要载体,中学阶段更是形塑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重要时期蔡英文和民进党当局看到了教科書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把政治黑手伸进校园把“台独史观”和“皇民化史观”塞进教科书,从割裂中国史与台湾史的联系着手践踏Φ华民族历史,解构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哪个文化破坏台湾民众的“民族认同”与“历史认同”,进而改变他们的“国家认同”妄图以此为其“台独建国”奠定基础。

岛内有识之士曾表示如果不知道两岸历史联接与渊源,没有了中华文化的源头是哪个文化台湾人将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人,也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又将要往哪里去。新版高中《台湾史》上路后台湾嘉义大学历史系教授吴昆财表示,按一本教科书10年版权计算每年约有20万台湾学生使用,10年就是200万加上外溢效果,估计全台湾有400万人受到这种“去中国化”历史课本影响若不及时拨乱反正,后果非常严重拖越久问题就越严重,“独”害越深台湾社会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越高。民进党执政后课本越改樾“独”这就是蔡英文口中年轻人是“天然独”的来源。

在不遗余力推进教育“台独”、文化“台独”的蔡英文当局的眼里从没有最“独”,而只有更“独”已决意将“台独”之路一条道走到黑的蔡英文,不会就此止步对此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

(作者系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

栏目主编:洪俊杰 本文作者:周天柱 文字编辑:洪俊杰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