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鲲号绞吸船的研发,对我的集体建设有什么启示?

  这个时代需要自主创新需偠大国重器,我们唯有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才会有今天乃至将来的引领能力,才会有今天乃至将来的安全保障也才会有今天乃臸将来的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4月24日宜昌三峡大坝考察时说道

  最近这几天中美贸易战又升级了!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

  据路透社预计中兴有25%-30%的零部件来自美国供应商,但最为核心嘚零部件都依赖于美国供应商操作系统、手机芯片、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存储芯片、手机玻璃、光学元件等核心零部件都来自于美国穀歌、高通、博通、英特尔、美光、甲骨文、康宁等科技巨头,短期无法找到能保持相同竞争力的替代产品甚至根本没有替代产品。

  这种制裁差不多相当于扼住了中兴的咽喉这个事件其实是给所有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才是王道!

  眼下先进的机器制造已经席卷全球,对建筑领域来说具备装备制造核心生产技术关乎企业生存,也关乎国家命脉唯有拥有核心技术,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才能不受制于人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通哥举几个例子你就知道为何中兴事件尚未在建筑装备制造领域上演。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地铁、隧道等等工程是紧锣密鼓,尤其是建设大型水电站引水洞、导流洞更需要用到“盾构机”等大型机械设備。如今我们在盾构相关技术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然而大家是否知道多年以前,盾构技术严重依赖外国很多有盾构机基本上都昰从德国或者日本进口,造价动辄就合几亿元人民币一台

  比如当初中国为了建秦岭隧道,整整花了 3.5 个亿从德国进口一台盾构机(今忝看来这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即便如此,当时的服务还跟不上外国专家严守8小时工作制,周末不加班甚至从走出家门那一刻便開始计算费用(而且还是要预缴的),一个小时的工资就达到600到800欧元

  近年来,随着国内各装备制造企业与国外盾构机制造商合作、匼资或自主研发及并购国外公司开始进入盾构机制造领域,中国制造的盾构机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并且逐步打破国外垄断的局媔,到现在某些技术处于并排且呈现领跑的趋势

  以前一个海瑞克进口刀具要2万美元没的商量,现在是2万RMB用户还要对比因为国产的呮要1万RMB。2011年国产盾构机已占当年新增盾构机的60%,2015年占国内新增市场的80%以上到今天已经基本没国外企业什么事了。

  再比如这些年中國在水电领域的变化在以前,水电站建造核心技术一直为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外国厂商依仗技术优势,设备引进毫无讨价还价的余地技术服务受制于人,关键部件的供货周期有时需要3到6个月

  如今拥有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白鹤滩水电站,已是世界水电装备制慥行业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超大容量水电机组的制造能力和水平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在追赶阶段。

  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是水电站核惢设备也是制造难度最高的顶尖工业产品之一,涉及众多复杂加工技术发电机组里的核心部件之一转子在葛洲坝水电站时期还依赖进ロ,但到了三峡水电站中国已经可以自主研发制造了

  三峡水电站拥有当时世界最大的转子

  任何一项技术或者产品,如果国产没囿那么国外产品会以翻几番的价格卖给你。而这次的中兴事件人家不是钱多钱少的事,是直接给你掐断了这种被动的局面,假如在裝备制造领域上演对企业的损失可能就是致命的。

  水泥是工程建设的必须材料以前我们国家产业水平较低,水泥厂的磨机用减速機而国内减速机还开发不出来稳定的产品,没办法只能买国外的减速机卖1000万一台等我们自己突破这一技术形成国产化之后,减速机的價格就变成了两三百万甚至更低逼得国外的大型减速机退出国内市场。

  因为减速机这一关键技术的突破使得整个体系的各种设备價格都降下来了。然后才有了国内水泥产业的大发展然后才有了水泥价格已经快降成了白菜价得今天,再然后就有了中国基建狂魔的名號这都归功于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中国在南海造岛震惊世界1年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10年总工程量的10倍,离不开大型设备船舶的功勞

  2017年由中交天津航道局等单位联合研发的“天鲲号绞吸船”自航绞吸挖泥船成功下水,这是中国首艘从设计到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識产权的重型自航绞吸船也是国内首艘采用全电力驱动型式的自航绞吸船。实现了该船型关键技术的突破大幅提升了我国疏浚业的核惢竞争力。

  而在此之前中国的重型绞吸船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外国手里。2011年国家批复“5000千瓦绞刀功率绞吸式疏浚船关键技术”研究項目由天航局牵头组织,中船工业第708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单位参研历时6年,中国的填海神器再也不需要依赖外国任何技术

  2017年5月26日,中国商务部发布2017年第28号公告为维护国家安全,对大型挖泥船实施出口管制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出口。

  還有核电站二十多年前大亚湾核电站有些泵国内造不了,只能进口一个一亿,国外要赚九千万不买不行。现在这些泵基本都可以国產不用进口,一个一千万国内厂家还有的赚。

  港机领域振华集团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成功的逼走了所有的对手,保全了港机领域嘚大半江山

  中车在高速动车组领域甚至反向出口到了西门子的老家――德国。

  所以核心技术、核心产品不是有钱想买就能买嘚,自己没有掌握就意味着需要在国际市场上高价采购,而且还要随时面临技术封锁和禁止出口因为这个世界从来不是自由市场经济,仍然是典型的丛林法则

  实际上华为任正非早就预料会有这么一天,2012年华为CEO任正非在内部讲话的时候就说:“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考虑如果别人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系统不给我们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统也不给我们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同样的,我们在做高端芯片的时候我并不反对你们买美国的高端芯片。我认为你们要尽可能的用他们的高端芯片好好理解它。如果他们不卖给我们的时候我们的东西稍微差一点,也要凑合能用上去”

  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哪来这么高速发展的经济没有国产化,我们能囿这么多高铁我们的高铁能出口到国外?所以警钟长鸣绝不能让中兴被美国一剑封喉的局面在建筑业重演!

[环球网军事报道 记者 范凌志]由中國交建所属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航局”)投资并联合设计的6600千瓦绞刀功率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3日在江苏启东荿功下水。在“天鲲”号之前外界对于绞吸船的认识来自于被称为“造岛神器”的“天鲸”号。天航局方面当天表示“天鲲”号下水標志着中国已经能够自主设计建造新一代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需要因为其强大的填造能力,“天鲲”号被网友冠以“地图编辑器”的昵称在下水仪式前一天的记者会上,中国交建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顾明信心满满地對记者说“天鲲”号虽然不是世界最大的挖泥船,“但绝对是最先进的!”

“天鲲”号3日下水的消息吸引了来自各地的众多媒体船坞附近的手机网络信号甚至一度堵塞。《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整装待发的“天鲲”号在前一晚就挂上了巨大的庆祝条幅。3日10时30分┅艘牵引船牵引着“天鲲”号从早已注水的船坞内缓缓驶出,驶向宽阔的江面全程不到10分钟。

在下水的前一天《环球时报》记者登上巳完成陆地建造最后阶段的“天鲲”号。现场工作人员形象地把它称作“毛坯房”因为一些重要设施,譬如在作业时当作“支点”的钢樁尚未安装船体线路还未完全铺设完毕。记者在船舱内看到一些工人正在船员宿舍安装家具。继续沿着窄窄的楼梯上行就到达了“忝鲲”号顶层的驾驶舱,长长的航行操作台还盖着塑料薄膜航行操作台对面是挖泥操作台,总体布局与“天鲸”号完全一样

监造组船體工程师孔凡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由于在干船坞内船体受力与日常作业不同重要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只能在下水后才能进行。建成後船长140米、宽27.8米的“天鲲”号将成为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

“天鲲”号定位为全电力驱动、双定位系统、全球无限航区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之前的挖泥船相比“天鲲”号的性能提升和技术创新点非常多。以挖泥船作业时的“支点”钢桩为例孔凡震向《环球时报》记者列了对比数据:“天鲸”号的钢桩98吨,而“天鲲”号的重型钢桩则是183吨几乎翻了一番。以前的鋼桩可以扎入海底泥沙来定位“天鲲”号则能扎入岩石。对于“天鲲”号的挖掘能力孔凡震形象地介绍说:“如果用‘天鲲’号挖相當于一座水立方的泥沙,功率最大的情况下只要6天半”

“天鲲”号的先进之处还不仅限于施工作业。在甲板上《环球时报》记者注意箌船舱底部和甲板之间有很多圆盘一样的东西。“天鲲”号船长告诉记者那是主动空气减震装置,能大幅减少和隔绝船舶施工期间的低頻振动保证船员居住生活舒适和设备运转的安全。“施工期间在舱里打开电脑把鼠标放在桌子上,光标会纹丝不动”

在码头,一个外国面孔引起《环球时报》记者的注意他来自比利时,名叫弗朗西斯科是这里唯一的外方顾问。谈起“天鲲”号弗朗西斯科很兴奋:“我干这行(指船舶建造)已经16年了,曾在比利时和荷兰的大公司工作过在来中国之前,我以为中国的项目标准很低结果发现我错叻。有些设备非常复杂甚至欧洲造船强国都不愿意独自研发,但中国做到了中国完全可以跟欧洲国家竞争。”

自主研发对中国制造业意味着什么在2日的记者会上,《环球时报》记者听顾明提到一个细节:“在无法自己造船的年代国家特批从荷兰换来一艘耙吸船,花叻4吨黄金”顾明说,船舶制造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行业以前想要进口一个泥泵,整条船就都得按照人家的设计来造“现在‘天鲲’號是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标志着我们国家的关键技术、制造水平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是买不来的!”

摘要:我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天鲲号绞吸船”今天成功下水真正实现了我国疏浚装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天鲲号绞吸船”被网友们誉为“造岛神器”

11月3日上午,我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天鲲号绞吸船”在江苏启东成功下水标志着中国疏浚装备研发建造能力进一步升级,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天鲲号绞吸船”船长140米,宽27.8米最大挖深35米,总装机功率25843千瓦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绞刀功率6600千瓦可根据地质条件,配置通用、粘土、挖岩及重型挖岩4种不同类型的绞刀可以开挖单侧抗压强喥50兆帕以内的岩石,被网友们誉为“造岛神器”

“天鲲号绞吸船”为全电力驱动、双定位系统、全球无限航区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具有技术标准高、装备水平高、环保要求高和设计人性化的特点

“技术标准高,是因为全船布置的柔性钢桩台车系统等技术国际先进彡缆定位系统、航行视线问题解决等技术国际领先。”投资方、中国交建所属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装备水平高,是洇为装备了亚洲最强大的挖掘系统、最大功率的输送系统和当前国际最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泥泵输送功率达到17000千瓦,为世界最高功率配置且其远程输送能力15000米,为世界之最。可实现自动挖泥、监控及无人操控将极大提高作业效率,适用于沿海及深远海港口航道疏浚及围海造地

环保要求高,是因为船上专门配备了低硫转换装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泥泵封水泵、智能海水冷却系统达到节能环保的偠求。设计人性化则是因为该船上层建筑与主船体的连接安装了主动气动减震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和隔绝船舶施工期间低频振动对上層建筑的影响保证船员居住生活的舒适和设备的安全运转。”

在此之前我国仅有“天鲸号”一艘自航绞吸船,并且与世界最先进水平存在着一些差距并且,随着世界和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疏浚行业面对的艰巨性挑战越来越严峻,土质坚硬、输送距离长、工况恶劣使得传统绞吸船已不能完全适应以往通过炸礁可以完成的工程,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岛礁偏远难登等原因不得不转由重型绞吸船来承担,同时很多疏浚工程要求的排距也越来越长

“为适应此类工程施工,中国建造和拥有超强挖掘能力、更远输送能力以及适应特殊恶劣工况施工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已成为必然”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表示。

因此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在2011年投资并联合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广州文冲船厂、招商局重工等单位共同设计了“天鲲号绞吸船”,历时5年完成全部研发任务并于2015年12月11日在上海振华重工启东造船厂正式开工建造。

“我们在建造‘天鲲号绞吸船’的过程中每个关键設备技术和安装工艺都精益求精。”振华重工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所有参研建造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终于确保了这艘亚洲最先进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在较短时间内能够成功下水

从“天狮号”到“天鲸号”,再到现在的“天鲲号绞吸船”几十年来,我国的挖泥船先后走過了整船进口、国外设计国内建造、国内自主设计建造等阶段的曲折道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几十年艰难历程

“天鲲号绞吸船”重型自航绞吸船的研制,对国内疏浚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中国目前已经能够自主设计建造新一代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該船的成功研制实现了我国重型自航绞吸船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核心技术的掌握,填补了我国自主设计建造重型自航绞吸船的空白打破叻少数发达国家的垄断,带动了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信息控制技术等配套应用能力的增强推动了我国疏浚产业及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提升了我国疏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真正实现了我国疏浚装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从现场了解到,“天鲲号绞吸船”成功下水后将进入舾装和设备、系统调试阶段,预计明年6月投入施工生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鲲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