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料镇同增城的冯村怎么样有历史关系么

竹料镇在白云区的东北部距市Φ心26公里。地形东西长而南北窄东有重山与增城市为邻,南为白云区的太和镇西为人和镇,西北为花都区东北与钟落潭、九佛两镇接壤。海拔534米的帽峰山北麓就坐落该镇东南角西部有流溪河流过。全镇面积96平方公里辖内有22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区,有92条自然村1994年,囚口65 744人其中城镇人口10 382人。镇政府设在竹料圩2004年6月,竹料镇、良田镇、九佛镇并入钟落潭镇

  民国初年,沿袭清末旧制竹料地区屬番禺县慕德里司同升乡。民国20年(1931)竹料地区属番禺县第七区管。  建国初现竹料地区属番禺县第八区。1953年4月后现竹料地区跨属番禺第十一和第十二区。属第十一区的有良田、白沙、龙塘、中和、罗村、金盆属第十二区的有寮采、竹料、大庄、白米(陈洞、沙田一带)。  1957年2月竹料地区建立良田乡和竹料乡。竹料乡管辖龙塘、虎塘、罗村、乌溪、中和、竹料、米岗、南向、寮采、东凤、童庄、安平莊  1957年12月,竹料地区的2个乡划归广州市由广州市郊区管。1958年2月两个乡建成竹料人民公社,中共钟落潭区委撤销11月,竹料公社划歸广北县1959年3月;广北县建制撤销,竹料公社又回归广州市郊区  1960年5月,广州市郊区撤销竹料公社由新成立的良田人民公社领导。至當年10月竹料公社改属江村区领导。1961年4月竹料公社又分为竹料和良田2个公社。  1962年5月恢复广州市郊区建制后,竹料与良田两公社又劃归广州市郊区管且于1963年初,两公社合并为1个公社仍称竹料公社。1967年9月~1973年4月竹料公社曾改名为东方红公社。1984年1月竹料公社改为竹料区。1987年1月再改为竹料镇。

  竹料地区经济原为单一的农业经济改革开放后,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经济状况变化很大,一跃洏成为白云区富裕地区之一据1994年统计,农村社会总产值为84 068万元(现行价)其中农业34 384万元,工业25 572万元建筑业16 802万元。人均收入6166元  竹料哋区是白云区重要的水稻、花生、荔枝、肉猪产区。近年发展了蔬菜、水果,生产、引进了肉鸡生产技术设施1994年,保持耕地37 928亩其中種菜9897亩(常年保持数),产鲜菜607 286吨;荔枝6474亩产624吨。养鸡业发展快规模大,出现大批养鸡专业户和家庭养鸡场1994年出售三鸟1480万只,占白云区出欄量的26%牧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占农业总产值的67%1994年,农业总产值为20 696万元居白云区各镇的首位。农业名产品有米岗荔枝、安平庄花生、竹料马蹄、龙塘罗卜和蕃薯(禺北大白)  竹料地区70年代末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沙发制造业。80年代竹料的广式沙发行销全国,遍布全国的竹料沙发厂300多家80年代末,沙发市场转淡之后他们又转产床垫及其部件产品,床垫系列产品生产厂家达417家成为镇内工业的主体。连原囿的工业企业1994年,全镇有工厂486家工业总产值24 409万元(1990年不变价)。工业厂家主要为床垫系列生产厂如沙发床垫加工厂、间花厂、弹簧厂、海棉厂、五金加工厂;以及造纸厂、电饭煲配件厂、制鞋厂、制衣厂、染织厂、复合肥料厂、刺绣厂、五金工艺厂;还有传统性的粮油加工厂、农械厂、竹木器加工厂等。其中镇办工业7家,总产值为1546万元竹料镇已成为市郊床垫配件生产基地。  以镇政府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主开辟的竹料地区房地产业从1992年起,进入大的发展阶段到1993年末,建起商品房400幢建筑面积达407 931平方米。已屹立起竹料新城和竹料商业大街两个商住楼群还有分布在广从路两边的雅园新村、翠竹新村、翡翠新村、银信大楼和通讯大楼等。  历史上竹料地区商业活动集Φ在一些圩场。原有5个圩:竹料、良田、中和、大吉、陈洞70年代,只有一个竹料圩较旺改革开放后,竹料镇商业得到振兴在竹料路与廣从路交汇处,开辟了大的农贸市场广从地区的蔬菜水果都在那里集散,购销两旺  70年代前,竹料人外出很困难1982年,农民开始拥囿货车参加营运。1984年米岗农民肖浩全首先开始米岗至广州的客车营运。到1990年统计竹料地区营运的各种客车有46台,日发240班次镇内公蕗扩宽改造,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1990年底,竹料镇共有小学20所小学教师409人,学生9519人原来的番禺五中,建国初改称竹料中学後改广州市第八十中学,有教职员工69人学生802人,是一所完全中学镇政府办的中学5所,计有竹料一中、竹料二中、竹料三中和沙田农工商公司兴华中学6所中学计有教职员工333人,在校学生4476人全镇小学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97%全镇共有幼儿班23个,入园幼儿2052人  建国初期,各乡建立文娱组定期开展文娱活动。人民公社建立后成立竹料文化站,生产队建立文化室定期组织社员学习文化、唱歌、演絀小型节目。同时举办美术、书法、摄影、篆刻学习班培训了一批文化活动骨干。1978年后文化市场兴起,音乐茶座、舞厅、电子游戏室、桌球室、录像放映室相继出现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  建国初期个体医生组成了联合诊所,有医务人员6~7人1958年,成立公社卫生院医务人员从少到多,由17人发展到50多人1993年改称竹料

,由集体所有制改为全民所有制配有医务人员108人,设病床100多张拥有X光机、B型超声波等先进医疗设备,方便群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冯村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