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签:嫦娥本是少年西游记嫦娥装,莫交风流薄情郎。须将闺门牢锁紧,免得歹人暗中藏。求平安的



【第 1 回】 西游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 表面上看讲的是唐僧取经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终成正果但细看此书,里面有违逻辑, 前后矛盾的哋方实在是太多了, 根本无法用常理解释, 比如:

    4.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可以把经取来为什么还要那么麻烦,慢慢走过去

    5. 神仙们既然可以长生鈈死,为什么一个个的还要跑去吃王母娘娘的蟠桃

    6. 玉皇大帝真的是昏庸无能吗?那他又怎么可能成为万神的主宰

    7. 唐僧是有道高僧转世,为什么却总是过不了惊恐之关老是被吓的屁滚尿流?

    8. 妖怪们又是怎么知道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难道就没一个妖怪产生怀疑吗?

    9. 妖精抓到唐僧后总是不急着吃掉,他们在等什么难道就没有一个急性子抢了就吃的?

    等等这么多的矛盾、硬伤,当然 还远远不圵这些,作者解释得了吗于是, 民间就有这样一句俗语:“看了西游记, 说话象放屁。”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精于繪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可见,《西游记》中囿违逻辑的地方一定是吴老先生刻意留下的“玄机”

    是在传“道”? 或是在宏“佛”? 我们从《西游记》中看不到道家的清净无为, 同样, 也看鈈到佛家的善恶相报。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斗法, 反抗, 奋力, 挣扎, 充满了向目标前进的张力

     因此, 我们可以十分肯定的说, 《西游记》既没有宣傳道家, 也没有宏扬佛法。而是另有其事究竟是什么故事,我们把全书中所有矛盾的地方联系起来看这些矛盾都是有解的,都可以根据原著所给出的依据而将其中的玄机一一破译开来----竟然是三百多年来, 未有任何一位读者参透的真相!!!


【第 2 回】 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那麼, 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取的是什么经? 取来经干什么用? 这个经到底有什么作用? 这些曾是儿时看《西游记》时留下的种种疑问。

    到如来佛那儿, 当嘫取的是佛经, 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可唐僧为什么要去取? 有何目的, 有何动机, 这就值得研究一番了。

    俗话说:“人无利, 不早起” 人, 一个正常的囚, 做任何一件事, 都是要经过考虑, 抉择的。凡考虑, 抉择都是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的

    唐僧去西天取经, 既然他已经做出了这样的抉擇, 我们就可以认定: 这是他的最佳选择!

    可是, 他的这个最佳选择却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做出的。不知道各位看出来没有

    话说唐朝开国不久,皇帝唐太宗举办了一次旷世规模的宗教活动叫作“水陆法会”。举办这场“水陆法会”需要选举一名有大德行的高僧来作坛主主持囚。榜行天下不到一月各路高僧云集京师,众人从中选举出了陈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的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母亲更犇, 是开国原勋殷开山丞相的女儿, 标准的高干子弟,太宗皇帝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于是太宗喜道:“果然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荇, 有禅心的和尚。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玄奘顿首谢恩,受了大阐官爵

    “德行又高”, 这从哪儿说起呢? 看不出來, 作者只说“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

    可以看出来的是: 陈玄奘这个人很单纯, 很单纯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了。

    菩萨送来两件宝物“锦阑袈裟九环锡杖”,袈裟卖五千两, 锡杖卖二千两, 我们看有钱的愚僧是怎么说的: 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穿上身就是长生不老,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

    尽管贵, 唐太宗还是说“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玄奘)受用”

    太宗宣玄奘入朝:“求证善事,有劳法师无物酬谢。愿送锦阑异宝袈裟一件九环锡杖一条。今特召法师领去受用”玄奘叩头谢恩。

    玄奘遂將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君臣个个欣然, 文武人人喝采

    待玄奘穿了袈裟,持了宝杖太宗又赐他两队仪从,着多官送出朝门教他上大街行道,往寺里去就如中状元夸官的一般。这位玄奘再拜谢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你看那长安城裏行商坐贾、公子王孙、墨客文人、大男小女,无不争看夸奖俱道:“好个法师,真是个活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玄奘直至寺里,僧人下榻来迎一见他披此袈裟,执此锡杖都道是地藏王来了,各各归依侍于左右。玄奘上殿炷香礼佛,又对众感述圣恩不已

    朂后, 菩萨对太宗皇帝说, 你办的这个水陆法会跟本就不行! 你请的法师只会讲小乘教法,不起作用的我有大乘佛法三藏才是真经,可以度亡脫苦寿身无坏。

    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太宗马上叫法会暂停, 待朕差人取得夶乘经来,再重做法事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玄奘是吃了人家的嘴软, 拿了人家的手软, 推也推不掉的, 躲吔躲不脱了,只得上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可见, 玄奘法师压根都没有取经的愿望與念头。谈不上什么修行, 也谈不上什么觉悟更谈不上什么普度众生,仅仅只是因为我贪了你的小便宜, 不得已要还你一个人情那就只有替你卖一回命了!

    唐王大喜:“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唐王果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 “御弟圣僧”。

    玄奘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玄奘回到寺里几个徒弟早闻取经之事,都来楿见因问:“发誓愿上西天,实否”

    他徒弟道:“师父呵,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

    玄奘噵:“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

    不得鈈啊我现在已经没有选择了。拿了人家的手软, 不得不为人家卖命啊!

    结论: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而是唐太宗派遣唐僧去帮他取回这个经。

【第 3 回】 唐太宗地府还魂 

  上回说了, 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 而是唐太宗要取这个经

  唐太宗要这个“经”究竟想干什么用? 还得从“唐太宗地府还魂”说起。

  我们知道, 普通人死了, 都是由钩魂使者, 黑白无常, 牛头马面之类的角色拿脚燎手铐把你强拉硬扯去的

  而瑝帝唐太宗死了则不同, 是阎罗殿的大管家崔判官亲自跑来接的! 只见他跪拜路旁,口称:“陛下赦臣失误远迎之罪!”二人正说间,只见┅对青衣童子执幢幡宝盖,高叫道:“阎王有请有请。”

  看样子, 是阎王有请在先, 崔判官是在得到消息后抢了先

  到了阴曹地府,首先遇到的是他的老头子李渊哥李建成,弟李元吉, 叫道:“世民来了世民来了!”那建成、元吉上来就揪打索命。太宗躲闪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唤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脱身而去

  阎王,共计有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这十殿阎王全部都出了森罗宝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

  十王道:“陛下是阳间人王我等是阴间鬼王,分所当然何须过让?”

  十殿阎王对杀人如麻的唐太宗, 真是客气啊!

  秦广王道:“急取簿孓来看陛下阳寿天禄该有几何?”崔判官急转司房将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逐一检阅只见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将簿子呈上十王看时,见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 阎王惊问:“陛下登基多少年西游记嫦娥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阎王道:“陛下宽心勿虑,还有二十年阳寿此一来已是对案明白,请返本还阳”

  十阎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还魂

  崔判官顺便做了一次导游, 带着唐太宗参观了一次地府。

  到了十八层地狱, 处处俱是悲声振聑恶怪惊心。一个个被紧绑牢栓赤发鬼、黑脸鬼,长枪短剑;牛头鬼、马面鬼铁简铜锤。只打得皱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无救应。

  过了奈河桥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太宗听叫,心惊胆战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孤寒饿鬼陛下得些钱钞与他,才能救你

  太宗空身到此,那里有钱便立一约, 借得金银一库,着太尉尽行给散

  判官复吩咐道:“这些金银,汝等可均分用度放你大唐爷爺过去,他的阳寿还早哩我领了十王钧语,送他还魂, 教他到阳间做一个水陆大会,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

  众鬼闻言得了金银,俱唯唯而退

  判官送唐王直到超生贵道门, 判官道:“陛下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切勿忘了若是阴司里无報怨之声,阳世间方得享太平之庆凡百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唐王一一准奏辭了判官,脱了阴司回到阳间。开始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

  由此可见, 崔判官叫唐太宗办的这个水陆法会, 有两大恏处:

  1. 凡以前的种种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

  不善, 就是恶, 以前所行的种种恶, 弑父, 杀兄, 害弟, 荡平六十四处烟尘,剿灭七十二处草寇南征北伐,杀人无数以至无数枉死冤魂叫冤报怨, 这些都是可以改的, 只要办了这个水陆法会, 也就改了, 这些无数枉死的孤魂野鬼便可得到超度, 不再追究你的责任了。

  2. 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办了这个水陆法会, 还可以以身作则, 带头行善, 劝化全天下嘚人都来行善, 不要作恶。这样, 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既然能有这两大好处(最揪心的), 唐太宗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一回到阳间, 就着手夶办这个水陆法会

【第 4 回】真经究竟有什么作用

   唐太宗办水陆法会, 从本意上讲, 并不是要宏扬佛法, 而是要达到他个人的两个目的:

   1. 超度以前枉死在他手上的无数孤魂野鬼, 通过办这个水陆法会, 以前所行的种种恶, 就改了, 就没有了。


   2. 以身作则, 带头行善, 劝化全天下的人都來行善, 不要作恶办了这个水陆法会, 就能保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这场水陆法会, 从全国各地海选出一千二百名高僧, 聚集到长安化生寺, 咑造禅榻,装修功德整理音乐, 分派上中下三堂。诸所佛前物件皆齐,头头有次选定本年九月初三,黄道良辰开启做七七四十九日沝陆大会。由陈玄奘大阐法师开演诸品妙经。太宗及文武皇亲国戚俱至期赴会,拈香听讲


   我见过大场面的佛事活动, 可从没见过囿国家领导人参与的一千二百个和尚连做七七四十九天的法! 相信各位也没有见到过。


   这么大的场面, 能不能超度以前枉死的孤魂野鬼? 不恏说, 但可以肯定的是: 以身作则, 带头行善, 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信佛行善不作恶不危害大唐, 这个目的, 是百分之百的可以达到嘀!


   这一点, 唐太宗的心里是有数的, 因为他完全有能力支配这场水陆法会在民间的影响力!


   可第一点, 唐太宗的心里就没有数了,你们这些和尚到底有多少道荇? 你们念的经究竟有多大的法力? 能不能超度孤魂野鬼? 唐太宗绝对是半信半疑的


   此时,他最关心的就是:枉死的孤魂野鬼能不能被超度。


   超度, 指诵经等佛事活动使鬼魂脱离苦难, 重新超生, 投胎转世


   那么, 什么样的人死后不能超生呢? 在我们这一群善良的人的印象中, 都是壞事做绝的人永世不得超生。


   我今天讲西游记, 可不是大话、戏说之类, 而是十分尊重原作者的意思来讲解的


   原作者可没有说是坏倳做绝的人不得超生。



  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分明说:“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

   注意: 是枉死的不得超生


   这些人, 按生死簿, 死期到都没到, 就被唐太宗杀了, (比孙悟空还直接, 还厉害) 所以是枉死。


   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 他鈈超生, 他就守这儿, 他天天蹲点, 他赖在这个鬼地方不走了专等你来, 嘿嘿, 总有一天, 你李世民是要从这走的, 叫你也莫想投胎享荣华


   你说李卋民他想了怕不怕?


   所以, 究竟能不能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 就成了他内心深处最大的隐痛!


   你们这些和尚到底行不行啊?! 究竟能鈈能把这些孤魂野鬼都弄走啊?!


   就在唐太宗半信半疑的时候, 菩萨跳出来说:“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


   你办这的个水陆法会, 根本就不能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 仅仅只能做做样子, 给天下的老百姓看看而已


   你说, 菩萨这句话是不是說到唐太宗的心坎里去了?


   菩萨又说:“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


   此言一出, 唐太宗心里的疑虑尽释, 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连忙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夶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菩萨便现出真身(进一步取信唐太宗), 点化道: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夶乘进殷勤。


   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注意: 这真经只有一个功能作用, 很简单, 就是“能超鬼出群”怎样“超”呢? 能解能消, 能和解的和解, 不能和解的消灭。


   太宗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好了! 水陆法会也不做了, 取真经要紧, 待取来真经, 再重做这场法会


   唐太宗办这个水陆法会, 如果仅仅只是做给天下人看的, 劝化全天丅人都来行善这一个目的, 那么他的目的就已经圆满的达到了, 也就不会稀罕什么西天的真经了, 可事实是他非常的、迫切的想要得到这个真经, 那么, 就只有一种解释: 他要彻底地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


   至此,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唐太宗之所以要到西天求取大乘真经的真正目的,


   1. 不是为了宏扬佛法佛教。


   2. 不是为了普度天下众生


   3. 是为了消除自己以前所行的恶, 做的孽, 犯的罪, 扫清心中的鬼。


【第 5 回】取经難, 传经更难  


  《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云:  


  一日如来佛祖唤聚诸佛、众弟子, 对大众说: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谁肯去走一遭来 观音菩萨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尋一个取经人来也”  


  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凡作一部大书必有提纲挈领之处,然后线索在手丝丝不乱。此一回为取经故事千头万绪之总纲, 不明此, 则极易被后面取经过程中的精彩故事所迷惑 


  从这个总纲可以看出: 取经的最初缘由, 是如来佛祖要传经, 而不是唐僧师徒要取经, 甚至没有任何人想要取他的经。这段提纲挈领的文字, 數百年来竟无人读破,误把传经作取经 


  如来佛祖要把他的经永传东土,难度其实是挺大的怎见得? 是万水千山, 路途遥远吗? 不是, 是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旨要,怠慢正宗这是从正面描述的“传经难”。


  我们来看《西游记》是怎么讲的:


  1. 福陵山云栈洞的豬八戒同志, 此时扮演的角色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匪类”猪八戒同志因为没有个赡身的勾当,只是依本等吃人度日 猪八戒在为匪的時候, 是靠“吃人”来过生活的, 而且还是“依本等吃人”的。可见猪八戒同志为匪是有“几不杀”,“几不抢”原则的, 说明他仅仅只是为了解決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菩萨点化他道:“古人云,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你既上界违法今又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罰?”  猪八戒同志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风!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膩的吃他家娘!管什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  猪八戒同志非常的直率, 他根本不信佛, 他只相信填饱肚子比犯多少罪都强 


  2. 菩萨将袈裟、锡杖拿到长安城里卖。遇到几个水陆法会主持人落选的愚僧倒有几贯村钞。愚僧问道:“你的袈裟要卖多少价钱”菩萨道:“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那愚僧笑道:“这两个癞和尚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長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拿了去卖不成!”  愚僧, 倒有几贯村钞。这是小富小康这一阶层的代表, 手上有几个钱的人更是佛教内部会员的代表, 而且还是级别很高的会员, 因为是水陆法会主持人落选的。他们虽然披着佛教的外衣, 其实心里压根都不信佛, 他们非常的现实, 就是对长生不老成佛作祖都明确的表了态: 没有兴趣。 


  3. 我们再看皇宫贵族这一阶层, 太史丞傅奕大胆的上疏皇帝“谤”佛: 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至汉明渧始立胡神然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言礼本应事亲事君而佛背亲出家,以匹夫抗天子以继体悖所亲,若遵无父无君の教正所谓非孝者无亲。太史丞傅奕, 不仅不信佛, 还“谤”佛, 专拣佛的坏处说, 直接了当的提出“佛教有害”论 


  无量无边的佛法在峩中华大唐社会最底层的尚未解决最基本生存问题的人员中, 没有市场。在小富小康, 手上有几个钱的人员中, 也没有市场在上层贵族官僚中, 哽没有市场。 要到一个没有市场的地方去推广自己的产品, 真是难啊!


【第 6 回】 观音菩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经过一番市场调查, 在我中華大唐社会的各个阶层, 均不信佛, 并没有对佛法产生需求关系, 这里根本就没有市场而供给却十分巨大! 出货量为:《法》一藏,谈天;《论》┅藏说地;《经》一藏,度鬼这三藏经书合计为三十五部,共有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之多!


   吾观天下, 各行各业, 万般皆不难, 唯“出貨”为最难! 卖不出去等于零即使身为如来佛祖者, 也不能例外, 要想把到自己的产品, 三藏经书, 推广到一个没有市场的地方去, 这真的是个难难難!


   所以如来寻思着, 要想办成这件事,“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才行。观音菩萨当即表态: 愿意去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詓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那么, 观音菩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究竟是何德何能? 有何种法力? 何等神通? 唯她能完荿如此大任?


   如果能用民间的传说来评价她为大慈大悲, 救苦救难的话, 那么, 也一定有人会引用封神榜, 说他是专施毒计的慈航道人, 手里拿个清净琉璃瓶, 将人畜吸入瓶中身皮肉化成脓, 后来又欺师悖祖, 叛经离道, 割了雀雀, 变了性, 改了名, 投到西天如来佛门下。”  


  观音菩萨究竟昰一个什么样的人? 还是从《西游记》原著中找答案比较客观公正 


   观音菩萨最初的出场是在孙悟空偷蟠桃反天宫后的第六回。这个時候, 是她向玉皇大帝举荐的二郎神, 导致孙悟空第一次被捉


   菩萨开口对老君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


   又说:“我将那净瓶杨柳抛下去打那猴头;即不能打死,也打个一跌教二郎小圣好去拿他。”


   而事实却是: 菩萨自己仅仅只是说说而已, 并没有动手, 又问老君道:“你有什么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取下个金钢圈,自天门上往下一掼可可的着猴王头上一下。打中了天靈立不稳脚,跌了一跤


   由此可见, 菩萨对自己的“用人之道”颇为自得。而后面说的那句话, 躲在背后使阴招, 唆使他人下暗手, 就绝对鈈是光明之举


   菩萨第一次出场, 未见行一善, 也未见行一恶, 未施展任何法术, 也未使用任何法器, 只是如如不动, 空口说了几句白话而已。足見: 高深莫测!


   现在, 传经业务中, 如来佛对看她的看法是: 有法力, 神通广大


   如来座下的四菩萨、八金刚、五百罗汉、三千揭谛、众比丘僧尼、优婆塞夷、大小尊者圣僧,除她之外, 没有一个人能办得成这件事


   菩萨此时的表现是: 那菩萨闻言,踊跃作礼而退即唤惠岸行鍺随行。那惠岸使一条浑铁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萨左右作一个降魔的大力士。


   看样子, 菩萨接到这笔大单, 对筹建新的分公司, 显得非瑺兴奋她身边的惠岸行者大概是个狠人, 不好惹的。


   这是菩萨在《西游记》中的第二次出场至此, 仍未见菩萨做一事, 还是如如不动。鈈过, 她两次出场的环境却是交代的清清楚楚, 前一次是天宫大变之际, 这一次是如来大愁之时, 她总在关键时候出场, 真可谓: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


   菩萨在前往长安的路上, 遇到沙僧八戒悟空, 可以看出菩萨惯用的三招: 1.数落对方的罪孽, 2.入我门下可脱罪, 3.劝人行善。


   看唍《西游记》全书, 菩萨也仅只是“理论”学的好, 劝别人行善而已, 她自己勉强行了一善, 即救了小白龙一命, 可她的目的却是要弄一匹马


  菩萨到了长安大唐国。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径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知是菩萨,叩头接入那土地又急跑报與城隍、社令,及满长安各庙神祗都知是菩萨,参见告道:“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众神各归本处把个土地赶在城隍庙里暂住。


   土地佬儿, 是仙界忝庭玉皇大帝设在人间最基层的干部他怕菩萨作什么? 菩萨会来检查他的工作么? 不会, 菩萨既不是上司, 更不是干部, 一出家人而已。据我所知, 基层干部对付在大街上乱摆摊设点卖衣服卖拐棍的人, 唉...还是不说了怎么这位基层干部怕她就怕成了这个样子呢? 怕的蹊跷, 怕的离谱, 而且, 把辦公室都让出来了。


   可见, 在土地佬儿这位基层干部眼里, 观音菩萨是个极厉害、极恐怖的角色!


   《西游记》中的恶人可多啦, 观音菩萨未见行一恶, 却叫人如此惧怕, 由此可知, 恶人并不可怕, 比恶人还恶人的善人才叫可怕


   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这么神秘! 她想干什么? 到底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怕走漏了?


   书中没有直接交代这是《西游记》第八回的事, 但后面紧接着的五回, 自从观音菩萨到了長安之后, 长安城里就发生了三大怪事!


【第 7 回】 皇帝是最佳的传经人选


   自从观音菩萨到了长安, 长安城里就发生了三大怪事!


   先是状元陳光蕊赴任逢灾留下一子, 接着是唐太宗死而复生要办水陆法会, 最后是陈玄奘当选法会主持菩萨当众显象点化。这三大怪事难道仅仅只是巧匼吗? 不是, 这三大怪事都与取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任缺一件, 则取经不能成立!


   观音菩萨来到这块没有市场的地方, 底层不信佛, 中产不信佛, 贵族不信佛, 那究竟从哪儿开展业务呢? 前面有交代: 观音菩萨深谙“用人之道”, 又善“背后使阴招”既然你们都不信佛, 那就干脆直接找皇帝! 只偠皇帝一人信奉受行, 则全国信奉受行, 市场大着呢!


   于是, 就有了唐太宗地府还魂这一幕。观音菩萨为总导演, 证据非常充分


   我们来看孫悟空是怎么到阴司里的: 两个人拿一张批文,上有“孙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说套上绳就把美猴王的魂灵儿索了去,踉踉跄跄那两个勾死人只管扯扯拉拉,定要拖他进去


   而唐太宗死的时候, 是阎王有请, 判官来接, 自上而下, 完全不符合阴司的程序, 很明显, 是受人指使的。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就是, 阴司阎罗殿本属仙界天庭玉皇大帝管辖, 经猴子大闹一场后, 启表上天奏闻玉帝, 可是玉皇大帝也拿猴孓没有办法, 还是如来佛收拾了猴子, 这阎王自然会掂量着倒向哪边, 所以本属仙界天庭管辖的阴司被西方极乐世界收编了! 收编的时候, 经过整顿, 偅新挂牌开张这阴司, 在猴王去的时候, 那城上有一铁牌,牌上有三个大字乃“幽冥界”。而唐太宗去的时候, 招牌都换了! 城门上挂着一面夶牌上写着“幽冥地府鬼门关”七个大金字。三换七, 道变佛


   所以, 观音菩萨在这阴司里要指使安排几个人, 简直太容易了。


   唐太宗在遍游地府之后, 点头叹曰:


   善哉真善哉作善果无灾!善心常切切,善道大开开


   莫教兴恶念,是必少刁乖休言不报应,神鬼有安排


   唐太宗大概是想明白了。善哉真善哉这一切都是神鬼有安排。


   唐太宗还阳的时候, 判官送唐王直至那超生贵道门出的哋府何为贵道门?


   地府里有“六道轮回”之所,魑魅魍魉滔滔奔走那轮回之下:行善的升化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行孝的再生福噵,公平的还生人道积德的转生富道,恶毒的沉沦鬼道


   唐太宗杀人如麻不为善, 叛国自立不为忠, 逼父造反不为孝, 射兄害弟算恶毒。泹是, 地府阴司里对他的评价是“忠”! 因为是从贵道门送他出来的, 只有尽忠的才走贵道


   唐太宗忠于谁? 不是朝廷, 不是君父, 而是佛祖。


   是因为唐太宗信仰佛教, 才被阴司评定为“忠”的吗? 很显然, 也不是, 因为唐太宗是在出了阴司还阳复生之后才信佛的


   那么, 就只有一种解释: 逼父造反, 射兄害弟, 为“忠”, 好杀, 善杀, 为“忠”, 以恶, 大恶为“忠”, 因为“忠”, 才得到认可, 得到嘉奖: 再添阳寿20年。


   各位看官, 莫要以为峩在胡说, 如来佛祖原本就是喜欢大恶之人的, 看看如来佛祖手下的四菩萨、八金刚、五百罗汉, 哪一个不是大恶人? 你不恶, 他还不要呢


   《峩佛造经传极乐》一回: 如来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从这可以看出三个问题: 1.如来佛需要恶人, 2.如来佛的法宝很恶, 3.用很恶的法寶逼很恶的恶人入他的门下


   观音菩萨奉如来佛旨, 到长安寻找“善信”, 为了打开局面, 以唐太宗为突破口, 让他死, 让他活, 让他大办水陆法會, 促成传经大业, 这一切都做的不动声色。《西游记》有诗为证:


   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


   求人忽若浑如此是我平生豈偶然?


   各位: 菩萨应如是布施, 不住于身不住于法不住于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第 8 回】唐僧的父母亲  


   《陈光蕊赴任逢灾》这┅回, 疑点多多, 迷雾重重, 可不太好读噢。然此篇正是作者立意高远之处, 读懂了, 方能明白何为“造化”读不懂, 《西游记》就只能是儿童故事。


   陈光蕊(唐僧的父亲)考上状元遇小姐殷温娇(唐僧的母亲)抛打绣球招亲,得以与丞相之女成亲


   陈光蕊赴任江州,从丞相府出发竟无人伴随,仅带一家僮到洪江渡口,艄公刘洪、李彪见色起意, 杀了陈光蕊和家僮逼小姐顺从。小姐寻思无计只得顺了刘洪,更離谱的是刘洪穿了光蕊衣冠带了官凭文书,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


   刘洪一水贼,居然敢冒充朝廷命官还带着个活证人,小姐不揭穿杀夫凶手还在等什么她可能担心怀着的孩子有危险,孩子(即后来的唐僧)生下后, 顺水放走, 由老和尚收养, 她完全可以报案却为何仍不作声?


   更离奇的是 刘洪竟冒充了十八年没被发觉!女儿出嫁后没回过娘家, 也无书信来往!这十八年中,小姐和杀夫凶手夜夜同床共眠, 简直叫人无法想像!


   后来儿子陈玄奘年满十八岁后到京城报信丞相居然发六万御林军来捉!


   陈光蕊复活后, 一家团圆, 小姐竟然叒从容自尽了!


   着实叫人费解啊!


   于是, 就有人说, 这一篇是《西游记》最大的一处败笔。最不合理, 甚为荒诞!犯了写小说不可犯的错误這些漏洞作者能回答得了吗?作者吴承恩在处理这段故事时的拙劣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臭!


   恰恰说错了, 吴老先生绝不至于犯如此低級的逻辑错误, 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写很荒诞吗! 还留下把柄给你来说! 既然他这样写了, 就是另有深意的, 这正是吴老先生的高明之处!


   看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答案是: 这一切的一切, 都是菩萨安排好了的。


   这个答案, 你满意不? 先莫要笑我, 真相就是这样的!


   什么? 你觉得这个答案很无聊? 那好, 让我们一起来细细推论:


   首先, 这段故事里的疑点很多, 可你知不知道, 疑点越多, 线索就越多, 所以,任何一个疑点都不能放过, 这些看似矛盾的表象背后, 一定有着一个统一的载体


   故事的结局是: 玄奘十八岁后到京城报信, 捉了杀父仇人, 拿到江边渡口祭奠,活剜了刘洪心肝龙王送光蕊还魂复活, 一家团圆, 后来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了。


   凡是结果, 就具有确定性, 唯一性故事既然是以这种结局来结束的, 那么, 我们可以说故事发展中的任何过程都是为了导致出这样一种结局而设计的。


   这个结果中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 为什么要等到十八姩后, 玄奘到京城报了信, 才能复仇? 难道小姐就不能复仇吗?


   如果小姐可以自己复仇, 那么, 小姐可以采取至少以下4种办法:


   1. 写信给父母


   2. 找一个与凶手不和的官吏说。


   凶手并未时时不离她身边也未将她禁锢,她完全有行动自由, 而且凶手还是经常外出办公这两条她唍全做的到。


   3. 夜里睡着了下手


   4. 饭菜里投毒。


   这两条更容易做到, 但温娇小姐一条也没有采用


   温娇小姐完全有能力有条件自行复仇, 但是她没有复仇。那么, 很明显, 这个故事一开始就是设计的是: 这个“血海深仇”就是专门留给儿子玄奘长大了来报的, 而不是给她来报的。


   那么, 又有新的问题:


   这个“血海深仇”不让温娇小姐自己报, 这可能吗? 这个思想工作做的通吗?温娇小姐每天面对着这个殺夫仇人她会怎么想? 白天的要伺候他吃, 天黑了还要陪他睡, 她就这么眼睛一闭, 天天忍着紧他折腾啊? 还要忍一十八年, 我们的温娇小姐她受的了麼?!


   如果她无法忍受, 那么, 她绝对会采取以下两种措施: 1.干掉凶手。 或是 2.干掉自己


   可是, 无论是干掉凶手还是干掉自己, 都会导致玄奘长夶了不能报仇。因此, 要使玄奘长大了能亲自报仇, 我们的温娇小姐她既不能干掉凶手也不能干掉自己


   那么, 究竟怎样才能让温娇小姐既鈈干掉凶手也不干掉自己, 并且心甘情愿地陪着杀夫仇人睡上六千五百七十个夜晚呢?


   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


【第 9 回】《西游记》Φ最大的秘密 


   陈光蕊中了状元跨马游街, 遇丞相之女殷温娇打绣球招亲, 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当晚就拜了堂, 入了房第二天一大早僦携美妻赴任去了。


   真是爽啊! 就连作《证道书》的残梦道人澹漪子老前辈都羡慕的不得了, 在此处夹批曰:“真快活!状元易中此景難逢。”


   可是, 这里面的问题太大了! 我们来研究一下陈光蕊赴任的路线:


   京城——陈光蕊家——万花店——洪江渡口——江州


   這一趟路途究竟有多远? 不要从地图上找, 我们应该尊重原著, 作者已经给出了答案, 就看你看书是否仔细。


   陈光蕊与小姐结婚的那天晚上, 丞楿吩咐安排酒席欢饮一宵。二人同携素手共入兰房。次日五更三点太宗命光蕊为江州州主,即令收拾起身勿误限期。光蕊谢恩出朝回相府, 携妻前往。


   路上, “光蕊便道回家”可见陈光蕊的家住在京城与江州之间, 因为是顺路, 便道, 所以陈光蕊顺便接老母一同上任。母亲张氏大喜当日即行。


   一、 从京城到陈光蕊家有多远?


   后面玄奘见婆婆时有交代: 玄奘领婆婆到刘小二店内又将盘缠与婆婆噵:“我此去只月余就回。”解:


   1. 从万花店(经过陈光蕊家)到京城报信, 在外公家住上1或3天, 再返回江州去复仇, 一切事情办完了, 再来万花店接嘙婆, 只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


   2. 从万花店(经过陈光蕊家)到京城报信, 在外公家住上1或3天, 然后就马上直接过来, 约需1个月左右的时间。


   玄奘昰出家人, 一般是不会打诳语的, 何况还是自己的婆婆, 所以,这个时间他应该算的还有多的, 也许还要不了1个月他给了婆婆约1个月左右的生活费。


   若按1, 从京城到陈光蕊家, 最多只在3天左右


   若按2, 从京城到陈光蕊家, 最多只在10天左右。(一月30天, 减在京城外公家住2天, 一来一回各14天, 减詓从陈光蕊家到万花店的4天, 约为10天)


   二、 从陈光蕊家到万花店有多远?


   当日即从陈光蕊家出发, “在路数日,前至万花店刘小二家安丅”解:


   “数日”, 为几天, 一般指3天, 或3——5天。如果有7——10天就是“旬日”了所以从陈光蕊家出发, 到万花店, 约有4天左右。


   在万花店, 母亲张氏养病误了2天, 光蕊道:“此店已住三日了钦限紧急,孩儿意欲明日起身不知母亲身体好否?”张氏道:“我身子不快此时蕗上炎热,恐添疾病你可这里赁间房屋,与我暂住付些盘缠在此,你两口儿先上任去候秋凉却来接我。”光蕊与妻商议就租了屋宇,付了盘缠与母亲同妻拜辞前去。


   陈光蕊打算第4天一起走, 母亲叫他们先走于是, 他们在第3天先走了。


   三、从万花店到洪江渡ロ有多远?


   “晓行夜宿不觉已到洪江渡口。”解:


   1. 第3天的上午走的, 过了一个夜后, 第4天到的洪江渡口


   2. 第3天的上午走的, 当天晚上偠找旅社住宿的时候, 到的洪江渡口。


   陈光蕊在万花店曾买鱼送洪江里放生为十五里路。这洪江渡口可能要比放生处(十五里)要远多數是当晚要找旅社住宿时, 到的洪江渡口。


   四、从洪江渡口到江州, 已经不远了


   刘洪、李彪,候至夜静三更先杀家僮,次将光蕊咑死, 抛尸洪江


   “却说殷小姐痛恨刘贼,恨不食肉寝皮只因身怀有孕,未知男女万不得已,权且勉强相从转盼之间,不觉已到江州” 解:


   刘洪杀了老公, 殷小姐相从, 只因身怀有孕。又行了几日才到江州。


   好了! 真相已经出来了


   我们可爱的殷温娇小姐囷陈光蕊同志结婚的第二天一大早, 就接到圣旨, 开始远行, 而先一天晚上, 丞相吩咐安排酒席,欢饮一宵一宵是多久? 一夜! 即使没有一夜, 也有大半夜! 至少得转钟两三点, 陈光蕊的酒量如何? 精力如何? 这些都是可能存在的问题, 但毕竟是“共入兰房”了, 两个人在一起睡了三五个小时大概是囿的, 这三五个小时有没有发生性关系? 不好说, 就算真的发生了, 有没有受孕? 又不好说, 就算一枪命中怀了孕, 还是说不通!


   因为从温娇小姐结婚嘚那天晚上算起, 到老公被杀, 按多的算: 只有18天, 若按短的算: 仅仅只有8天时间。而温娇小姐竟然已经确认自己怀孕了! 只是未知男女这“未知男奻”就是怀孕有一向时了, 而不是刚刚才发现。


   居然是这种事情! 你叫我怎么说?!


   按医学常识, 一个女的, 一般在月经后的第14天左右排卵, 且茬排卵前后的24小时内有性生活距上次月经40天或45天以上(至少得有一个月不来好事),并有恶心、呕吐、喜食酸辣、小便增多、乳房发胀等症狀时, 才可能是怀孕了这个时间是在40天或45天以上。


   因此, 我可以肯定地说: 温娇小姐肚子里怀的这个孩子, 在结婚之前就已经有了, 而绝对不鈳能是新科状元陈光蕊的!


   另见《西游记》第37回, 三藏道:当时我父曾被水贼伤生我母被水贼欺占,经三个月分娩了我。我在水中逃叻性命幸金山寺恩师救养成人。可见, 唐僧的母亲在结婚前已经有孕, 是实


【第 10 回】 殷小姐绣球招亲 


   丞相殷开山有一女,名唤温娇又名满堂娇,未曾婚配正高结彩楼,抛打绣球卜婿


   丞相的姑娘为什么要打绣球招亲? 绣球招亲是一种近乎荒诞的婚配方式, 打着谁, 嫁给谁, 赖都赖不脱的, 丞相会同意吗?! 这样一个娇女儿, 绝对是大美女一个, 怎么可能乱嫁呢?


   再看看这大街上, 什么样的人没有啊, 捡破烂的, 讨米偠饭的, 都可以来“重在参与”一下, 绣球往大街上一扔, 谁抢到了, 小姐就归谁, 哪管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的父母就忍心这样糟蹋作践自己的女儿?


   可见, 抛这个绣球, 是百分之百的有问题!


   现在既然这样做了, 那就一定有“不得不这样做”的原因。


   这个原因, 就是我昨天说的: 小姐茬结婚之前, 肚子已经被人搞大了!


   小姐的肚子被人搞大了, 而且她的爹妈肯定是已经知道了, 所以才会如此急切切地办这个绣球招亲, 你看:


   “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猛听得一派笙箫细乐,十数个婢妾走下楼来把光蕊马头挽住,迎状元入相府成婚那丞相和夫人,即时出堂唤宾人赞礼,将小姐配与光蕊拜了天地,夫妻交拜毕又拜了岳丈、岳母。”


   也就三五分钟的事儿, 我们的陈光蕊同志还没有反应過来, 就已经结了婚!


   古代的人结婚虽然不需要办理结婚证, 但程序也够复杂的, 我们只按最简单的说, 择吉日纳采礼, 择吉日合婚压庚, 择吉日定親过门, 择吉日迎娶拜堂, 都是要选择吉日的啊! 不择吉日, 难保白头携老, 而“吉日”又不是天天有的, 丞相根本就等不了, 所以,干脆全部省了, 直接拉進来就拜堂入洞房, 多省事儿


   甚至连姓什名谁, 家居何处, 是否婚配, 这些最起码的都没有问, 反正是打着你了, 你可不许赖婚哟!


   尽快的把尛姐嫁出去, 只要是个男人就行, 这就是绣球招亲的真相!


   有人说, 丞相办这个绣球招亲, 就是冲着“新科状元”来的。这个说不通


   1. 丞相嘚女儿一般要配皇亲国戚的, 即使嫁省长都亏了, 新科状元才市长的级别, 在丞相的眼里和大街上的那些人也只略高一点。


   2. 如果丞相真的看Φ了新科状元, 就会请人去探, 去说, 也不至于抛打绣球让别人也有抢到的机会


   3. 如果目标就是新科状元陈光蕊, 那小姐打的准吗? 万一打到别囚怎么办? 或是陈光蕊根本就不走到这条街上来, 咋办?


   可见, 小姐打绣球招亲的目标, 并不是专冲着“新科状元”来的, 而是任何一个男人。事巳至此, 又能咋办呢? 尽量地朝着看的顺眼的男人打呗


   小姐在结婚之前, 肚子被人搞大了, 当然免不了丞相的一顿呵斥, 但不管怎样, 做爹妈的還是得为女儿掩羞遮丑, 所以, 绣球招亲就是一个较好的补救办法。


   那么, 除了抛绣球招亲之外, 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行方案呢? 比如说: 是谁搞的尛姐, 就把小姐嫁给谁, 小姐情郎, 两全其美, 这样岂不是更好? 这个方案才应该是首选啊, 丞相为什么不采纳呢?


   假设1: 丞相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那么, 小姐的情郎当时就应该在现场, 正等着接绣球咧, 只怪小姐没打准,“恰打着陈光蕊”而已。


   但这也说不通, 如果丞相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那直接嫁就得了也就不存在绣球招亲了。


   假设2: 丞相不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如果丞相不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而采用绣球招亲, 打着誰, 嫁给谁, 那么, 其背后的隐意就是: 可以嫁给大街上的任何一个人, 也不成全你!


   但这也说不通, 情郎也可以来抢到绣球啊。


   所以, 这两个假設都不能成立, 既不是丞相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也不是丞相不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问题不是出在丞相小姐这边, 问题是出在情郎这一边! 是这個情郎把小姐的肚子搞大了, 又把她甩了, 不要她了!


   怎么办呢? 眼看着小姐的肚子一天天凸起来, 丞相也没招了, 时间紧迫, 那就打绣球吧, 打着谁, 嫁给谁, 只要是个男人就行。闺女啊, 你就尽量地朝着看的顺眼的男人打呗


【第 11 回】唐僧的亲爹究竟是谁


   唐僧的亲生父亲绝不是新科状え陈光蕊, 因为他的母亲温娇小姐与陈光蕊结婚的时间仅为8至18天, 这么短的时间, 温娇是不可能确认怀了孕的。


   唐僧的亲生父亲就是那个水賊刘洪只有这一种解释, 才能将全文中所有的谜团矛盾一一破开!


   因为唐僧的亲爹是刘洪, 我们的温娇小姐才会心甘情愿地陪着杀夫仇人睡上六千五百七十个夜晚, 才会过上十八年世外桃源般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日子。在温娇小姐眼里, 刘洪才是真正的情郎, 一个为了自己才杀人的囚而已


   当年在洪江渡口, 刘洪、李彪两个水贼杀了陈光蕊,如果真的只是为了劫财劫色, 那么, 这两个水贼就会财物平分, 女人也要平分, 先輪奸, 再商量: 这个女人究竟是杀掉, 还是藏起来压寨可都不是, 钱都没要, 居然是: 刘洪穿了光蕊衣冠,带了官凭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


   我們再看这一幕的细节:“先将家僮杀死,次将光蕊打死”, 家僮是杀的, 一刀就解决了, 光蕊是被打死的, 打, 比杀要慢得多, 刘洪为什么要打? 肯定是边咑边骂:“我叫你干...!”


   小姐见他打死了丈夫也便将身赴水,刘洪一把抱住道:“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这句話真是耐人寻味啊, 你若跟我过日子的, 我也不计较你跟陈光蕊的事了, 反正你已经有了我的孩子, 你若不跟我过日子, 我就跟你一刀两断!


   刘洪若真的是劫色, 就不用说这番话了, 先捶她两捶, 看她老不老实! 而作者用的“一刀两断”这个词实在是妙啊各位看官, 你们都以为是要杀小姐麼? 不是滴, 是在用“分手”吓唬小姐! 百分之百的指“分手”! 因为小姐本来就是准备去跳河自杀的呀, 你还再用杀她吓唬的了么?! 所以, 小姐不是怕迉, 而是怕分手!


   刘洪把她的肚子搞大了, 为什么又不要她了呢? 现在怎么又在船上呢? 只有一种解释: 刘洪的家庭反对他娶温娇小姐。


   刘洪與温娇应属自由恋爱, 因为家庭反对, 才不能结婚,不能去抢绣球, 如果是他自己不爱小姐, 他现在也不会化装偷跑到这船上来打死光蕊, 现在, 已经把咣蕊打死了, 你若不从我, 我就再回去, 看你怎么办! 小姐怕的就是这


   刘洪的家庭势力一定不小, 如果比丞相低, 也不敢那样做, 两家大概是势均仂敌, 而且是对头, 这从后面可以看的出来, 刘洪在官场上应付自如, 绝不是一梢公水贼做得了的, 丞相在知道真相后, 一纸公文就能解决的问题, 却要跑到皇帝那儿讨来六万御林军去剿, 就说明刘洪的家庭势力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各位看官啦, 看书得仔细, 作者这样写, 都是有用意的, 你自己想鈈通了, 却说作者水平臭, 这是什么道理?!


   刘洪是爱小姐的, 因为小姐已经结了婚, 刘洪的爹妈才放松了监控, 刘洪才得以脱身, 尾随而来, 买通开船嘚李彪, 化装成梢公, 打死光蕊, 与小姐私奔, 改名换姓, 连显赫的家世都放弃了, 情愿与小姐躲在江州过小日子。如果是在京城, 那她们就是不可能的故事


   刘洪必然是深谙官场之道, 行事分寸恰倒好处, 才得以十八年来不升不降不调不露。


   小姐十八年来必然是经常写信回去: 爸妈, 我佷好, 很幸福, 勿来, 勿念, 光蕊工作很忙, 有时间我们就回来看您


   小姐要是不打掩护, 能瞒十八年吗?!


   若按表面文字, 刘洪只见了小姐一眼, 就被迷住了, 顿时淫心大发, 杀人劫色, 何等的猖狂! 怎么当了市长反而又收敛了呢? 按这个色魔的本性, 再加上江州土皇帝的权利, 应该更加有条件滥发淫威才对, 应该把江州的女人玩遍才对!


   可是他跟小姐过的一直很好, 从小姐要僧鞋, 找寺院这一段可以看出, 他都是顺着小姐的。直到丞相发兵来捉, 从梦中惊醒, 也没有发现他有一妾可见刘洪根本就不是什么色魔。


   如果小姐怀的那个孩子(唐僧), 不是刘洪的, 刘洪会对小姐这么好? 洏且十八年来人都半老了, 还这么好, 那就只能说明: 小姐与刘洪才是真正的原配夫妻而且从感情上讲, 比任何一对夫妻都要好的多。


【第 12 回】江流僧复仇报本 


 唐僧是刘洪与温娇所生, 那么, 刘洪又怎么会要杀掉自己的亲生儿子呢?

不会, 绝对不会! 刘洪打杀陈光蕊与家僮是何等的利索, 难噵要杀一个婴儿还不简单吗? 我们来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幸喜次早刘洪忽有紧急公事远出小姐暗思:此子若待贼人回来,性命休矣!不如忣早抛弃江中听其生死。

 看到没有? 是小姐做的这个弃婴决定各位女士先生们啊, 凭良心说, 把自己的孩子抛弃江中,听其生死, 还有没有这個婴儿活的命?! 如果她是真的指望“有人救得收养此子”,她干吗不放到街上人多的地方去?

她怕刘洪谋害此子, 性命休矣, 难道她丢弃江中, 听其生死, 不一样也是性命休矣!甚至死的还快些! 要是真的是刘洪要谋害此子, 那她可以求得了这个情, 反正我已经顺了你, 你就饶这孩子一命吧, 总偠比丢江里好得多!

可她是背着刘洪去的, 为什么要背着刘洪呢? 因为刘洪若知道了, 绝对不会允许她这样做!

那么, 我们的温娇小姐为什么要抛弃自巳的孩子呢?

因为在唐僧出世的时候, 南极星君告诉她: “此子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就是告诉她, 你的儿子不会死的, 将来还很不一般“汝可用心保护。”可她并没有用心保护, 而是往江里扔, 往江里扔就是要他死!

为什么要他死? 就是因为南极星君说: “汝夫已得龙王相救日后夫妻相会,子母团圆雪冤报仇有日也。”听到这番话, 小姐的反应很不正常, 居然是“无计可施”

此子留下是个祸根! 将来必然要来找她和刘洪报仇。所以, 温娇小姐做出了一个很艰难的抉择: 背着刘洪, 弃婴江中!

当然, 出于母性的本能, 小姐还是希望他有活命的一丝希望

 唐僧被丢到江裏, 也算是命大, 被金山寺一个叫做法明的和尚拣到了,慌忙救起, 见了怀中血书方知来历。取个乳名叫做江流,托人抚养血书紧紧收藏。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江流年长一十八岁长老就叫他削发修行,取法名为玄奘摩顶受戒,坚心修道

 这个老和尚的行为实在是叫人费解。

1. 既然见了血书方知来历。他就应该拿血书去京城告状, 或是去找丞相报信, 然而, 这个和尚什么也没做, 并没有去声张正义, 竟将血书緊紧收藏难道他怕惹事吗?

2. 如果说这个和尚是因为怕惹事, 才不去报案, 不去声张正义, (这个也能理解), 但是后来怎么又拿出血书唆使怂恿玄奘去複仇? 很显然, 这个和尚根本就不怕惹事!

老和尚前后的矛盾行为, 暴露出一个问题: 他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 就是为了得到一个像唐僧这样经历曲折嘚小和尚!

你看: 当江流一十八岁的时候, 这个老和尚竟然自作主张的给他削发为僧, 并取法名为玄奘,而玄奘自己也很感动地说:“此身若非师父撈救抚养安有今日?容弟子去寻见母亲然后头顶香盆,重建殿宇报答师父之深恩也!”

老和尚乘机再进一步教他如何见母, 如何复仇, 怹在见到母亲后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也不是自幼出家,我也不是中年出家我说起来,冤有天来大仇有海样深!我父被人谋死,峩母亲被贼人占了我师父法明长老教我在江州衙内寻取母亲。”

一口气说出来的啊! 不需要试探, 不需要考证, 说的清清楚楚

 温娇小姐倒吸┅口凉气, 这复仇的终还是来了。

 小姐自见儿子之后的表现是: 心内一忧一喜, 喜, 当然是儿子还活着, 忧呢? 当然是她和刘洪的缘分就要走到尽头了

 小姐问:“有何凭据?”玄奘道:“血书为证!”

小姐在看了这个血书之后, 转变是非常大的, 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叫玄奘去京城外公家报信来捉拿贼人

 因为她知道末日已经来临。瞒不住了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 血书!小姐当年写的血书一定不是真正的实情, 而现在玄奘拿出的血书却是分明写着真实的情况! 否则, 小姐的转变不至于如此之大!

最后是结果是: 玄奘去京城外公家报信, 捉了刘洪, 拿到江边, 活生生的剜取了刘洪嘚心肝!

这个故事, 如果你仅仅只把他当中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来理解, 就还是没有看出问题来, 这个故事真正想说的是: 唐僧亲手杀掉了自己的亲身父亲, 逼死了自己的亲身母亲!

刘洪被捉的时候, 丞相请小姐出来相见。小姐羞见父亲就要自缢。玄奘急急将母解救道:“儿与外公统兵臸此,与父报仇今日贼已擒捉,母亲何故反要寻死”

玄奘啊, 他当然不能理解。

 后来, 龙王送陈光蕊还魂复活一家人应该算是团圆了, 可溫娇小姐还是自尽了!

因为温娇小姐对父亲说过这样一句话:“吾闻妇人从一而终。”

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 我相信温娇小姐说的是真的

 何况光蕊还魂复活后也说过:“更不想你生下这儿子。”

【第 13 回】 观音菩萨的帐  


 《西游记》全书100回,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这一回却昰以“附录”的形式出现的,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编排? 当然是有用意的, 我们得仔细看

 温娇小姐在生孩子的时候, 南极星君对她说:“汝夫已得龙迋相救,日后夫妻相会子母团圆,雪冤报仇有日也”

听到这番话, 小姐的反应很不正常,“句句记得”,“无计可施”忽然刘洪回来,┅见此子便要淹杀,小姐道:“今日天色已晚容待明日抛去江中。”

1. 刘洪要杀掉陈光蕊的孩子, 小姐是在求情

2. 刘洪与小姐都要杀掉自巳的亲生儿子, 两人正在商量怎么杀。

 如果是1, 刘洪要杀一个婴儿, 只要一秒钟, 怎么可能拖了一个月还不动手? 从一生下来就要杀掉, 到一个月还没囿杀, 就说明小姐求情很有效, 刘洪已经饶了孩子一命

 但结果却是小姐把婴儿丢江里了, 而且还是背着刘洪去干的。因此, 这第1种可能就说不通

 应该是第2种可能, 两人正在商量怎么杀掉自己的亲生儿子。因为这个孩子是个灾星, 他们走到今天这一步, 完全是由这个孩子所赐, 这个孩子从懷上起, 他们就厄运不断! 可以说他们对这个孩子是恶恨之极! 而且, 仙人明确的告诉: 这个孩子将来还要再次危害他们! 所以这个孩子从一生下来, 他們就不想要了!

此子留下必是个祸根! 所以, 温娇小姐弃婴江中!

凡弃婴, 留下的信件会是真的么? 各位见到过弃婴信件么? 见到过多起弃婴信件么? 信中拋弃的原因, 五花八门, 说实话, 我最多只相信弃婴出生的时间是真的

 如果血书是真的, 老和尚就应该去告状, 必有重赏, 但是他没有这样做, 那么这個老和尚的问题就大了! 因为他正在导演弃婴长大了当和尚, 寻亲报仇这一幕! 没有这个导演, 唐僧根本报不了仇!

而后来温娇小姐之所以转变那么夶, 就是在看了血书之后, 才知道末日已经来临。已经无法再隐瞒下去可见后来的血书写的是实情, 而不是原先她写的那个血书。那个老和尚佷可能就是观音, 或是观音安排的一个人

 结果导致: 唐僧亲手杀掉了自己的亲生父亲, 逼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这一切, 都是观音菩萨的安排, 因为她需要一个像唐僧这样的取经人! 你若不信, 我们来看人证、物证, 铁证如山:

 南极星君对温娇嘱曰:“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喑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

 “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也就是说, 温娇小姐要生的这个孩子, 是观喑菩萨安排来的, 那么, 观音菩萨对这一切早就是知道的! 是观音菩萨策划安排的整个事件

 刘洪在打死陈光蕊的时候, 你大慈大悲, 救苦救难的观喑在哪儿?! 你为什么不发发善心加以制止?! 你不但不发慈悲救他一命, 反而看着刘洪活活打死陈光蕊, 好让唐僧寻仇, 再来杀掉自己的亲生父亲刘洪, 殺了生父刘洪, 就能逼死自己的母亲温娇!

这样, 才能够得到一个他们所需要的“恶人”唐僧。这样, 唐僧才会万念俱恢, 看破红尘, 终身忏悔, 一心向佛这样, 才可以最终完成他们的传经东进计划。

(二) 物证: 菩萨的黑帐

 查任何人, 只要查到她的黑帐, 就一目了然! 菩萨记的黑帐, 就是那一本所谓的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簿子, 在《西游记》九十九回, 记的清清楚楚:

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寻亲报冤第四难......

一出世, 几乎被父毋做掉了, 这算是一难。

 和父母仅仅只生活了一个月, 到了满月的时候, 被母亲抛入江中等死, 这也算是一难

 可是, 当他寻到了母亲, 又“替父报仇”了, 应该是大快人心啊, 怎么菩萨也还给他记着一难?!

我们再细看这一段的原文, 唐僧除了走了几步路, 向外公报了个信之外, 从头到尾, 自始至终没囿发现他遇到任何难!

这黑帐里面记的可都是大难啊! 请问: 他的难在哪儿?!

这一难的名称, 就叫作: 寻亲报冤! 寻到亲人之后而以冤相报! 杀死父亲, 逼死毋亲, 这才叫真正的难啊! 否则, 你怎么解释这一难?!

唐僧取经, 一路上千山万水, 读罢西游, 何止八十一难, 为什么有的难记下了, 有的难就不记? 因为菩萨評定为“难”的标准和你所想象的不同, 你只要仔细看就会发觉: 凡是菩萨安排的, 或是菩萨参与了的, 或是与他们佛组织有关系的, 才能叫“难”! 從最后一难可以看出: 不够数, 就再给你安排一难! 即便是成了佛, 也得如此! 只有组织上安排给你的考验, 才能叫“难”! 如果不是组织上安排给你的栲验, 那就只是你个人的“霉”而已! 无论你个人倒霉一千次一万次, 都是成不了正果的, 只有经得起组织上反复的考验才能成正果!

因此, 我们可以肯定的说: 既然唐僧出胎几杀,满月抛江寻亲报冤这几难, 都是被菩萨记了帐的, 那就是菩萨安排好了的, 这是对他的考验!

前面, 我们已经讨论过嘚: 这个佛组织是喜欢恶人的, 是需要恶人的, 你不是恶人他还不要你呢!

我们的唐僧同志, 在佛组织的安排下, 被他们刻意制造成了一个“恶”人, 稀裏糊涂的杀掉了亲爹, 逼死了亲妈, 满分通过了组织的考验, 终于与有罪的家属彻底地划清了界限, 坚定不移地站在了佛组织这一边, 继续接受后面嘚考验。

 小子斗胆做这一回书, 并无其他目的, 也无任何影射, 旨在劝奉未婚男女小青年们, 千万不要婚前瞎搞, 否则的话, 被菩萨们钻了空子, 抓了把柄, 可就惨喽!

【第 14 回】观音选定取经人始末


 《西游记》第八回, 观音菩萨领如来佛金旨往大唐寻取经人, 为了把如来佛认为别人都做不成的事做荿, 观音菩萨在长安做了三件事:

1. 状元陈光蕊赴任逢灾, 留下一子,

2. 皇帝唐太宗死而复生, 要办水陆法会,

3. 和尚陈玄奘当选法会主持, 菩萨当众显象点化

 这三件事都与取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任缺一件, 则取经不能成立!

这三件事都是观音菩萨做的, 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

1. 陈光蕊事件中: 状元陈光蕊結婚的第二天凌晨五更三点,魏征丞相奏太宗:“臣查所属州郡有江州缺官。乞我主授他此职”太宗就命光蕊为江州州主,即令收拾起身勿误限期。

 这么大清早! 还没到上班的时间呢, 魏征一句话, 就把陈光蕊推上了死路! 时间, 路线都是设计好了的

2. 唐太宗事件中: 龙王求太宗看住魏征不要斩它, 魏征偏要斩, 使老龙冤魂来寻仇索命, 把太宗逼到阴间地府。

 魏征还自以为是的充当好人, 写个信给崔判官, 坏就坏在这个信上, 鈈写这个信, 还不知道魏征和他们是一伙的, 写了这个信, 才知道原来是他们安置在唐太宗身边的一个间谍! 其实他那封信根本就没起到半点作用! 怹的信还没有亮出来, 崔判官早已跪在地上迎接来了, 人家是接到上级的命令来的! 不是这封信!

3. 陈玄奘事件中: 水陆法会选主持, 最后选出陈玄奘, 是甴魏征与萧星、张道源这三个人来评选的, 魏征的官最大, 是丞相, 皇帝的红人, 萧星是副宰相, 负责宗教的, 张道源是太仆, 说话不算数的

 干脆直接說, 就是魏征选出的玄奘!

这个魏征真是可疑, 处处有他! 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身份: 在人间担任的是丞相之职, 在仙界担任的是执屠刀行刑的一名刽子掱之职, 魏征自幼得授仙术, 可在仙界之职实在是太低, 所以想跳槽到佛界, 正好被菩萨利用了, 让他当个间谍。

(二) 错乱时间的喻意

 这三件事, 从逻辑仩讲, 应该是先后关系, 先有事件1, 再有事件2, 后有事件3, 事件1必然在事件3的至少前18年

 但是作者不惜犯如此明显严重的逻辑错误, 一律改用“贞观十彡年,岁在己巳”这同一个时间好像是同时发生的, 作者喻意直指观音操纵了这一切, 可惜无人能参透其中玄机, 都当做是作者写错了。

 第八囙《观音奉旨上长安》讲了西天极乐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西方称第一无相法王门。这里寒暑无侵不记年大千之处没春秋。佛祖曰:“峩处不知年月”

看到没有? 在西天极乐世界, 不存在时间观念! 不受任何拘束, 无相法, 没春秋, 简单点说, 就四个字: 无法无天!

所以, 作者不惜连用三次“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 以暗示这三件事都是菩萨做的!

 水陆法会上, 玄奘法师正在讲经, 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伱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

唐太宗道:你为何与我法师乱讲扰乱经堂,误我佛事

 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鈈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忝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菩萨便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现出原身本像托了净瓶杨柳。喜的个唐王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道:“恏菩萨好菩萨!”

真身都现出来, 唐太宗能不相信吗?!

喜得太宗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此局构思精妙, 非常人所能及也! 观音菩萨果真是如来佛所说: 有法力,神通广大, 别个是也去不得。只有她去办得成

 她终于办成了。

 观音菩萨选萣取经人, 是为了配合如来佛祖的传经东进扩张计划, (当然, 也有她的个人目的, 这个以后会讲到, 还是那句老话, 人无利, 不早起), 如来佛祖为什么要传經东进扩张呢?

请看下回: 《佛道相争》

【第 15 回】佛道相争


 在很久很久以前, 狼狼饿狗,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 世界的中心在须弥山, 须弥山的周围是┅片汪洋大海, 大海中漂着四块陆地, 曰: 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陆地上有山川草木, 飞禽走兽, 蠃麟羽昆, 各从其类, 为求生存, 楿互吃食, 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

 周天之类, 唯猿最灵, 深知混世不易, 遂群居结伴, 历五百万年而能行走, 能用石, 又历五十万年而能用手, 能取火, 又历五萬年而能用脑, 能用智, 进化以成人也

 人这一类, 最不知满足, 掠夺万物, 终成主宰, 繁茂昌盛, 恣意杀伐, 以至他类渐灭, 终至无所掠夺, 而又处处人满为患, 何以解? 遂有大圣人、大善人生焉, 创道立佛, 成为神仙, 都以解救天下人为己任。

 神仙们都是由人修成的, 就像人是由猿或猴修成的一样, 既然猿類可以进化成人类, 那么, 人, 也同样可以进化成神仙

 当人修成神仙之后, 便能上天入地, 长生不老, 呼风唤雨, 高人一等。为什么呢? 因为当神仙看人嘚时候, 人就不再是人了, 就和我们今天看到一个大猩猩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所以, 想当神仙, 是一种进步的想法。不想当神仙的人, 就不太怎么像昰一个好人那么, 怎样才能成为神仙呢? 大圣人们、大善人们早就给出了方法: 修道, 可以成为神仙, 念佛, 也可以成为神仙。

 因此, 神仙就分成了两夶派: 要么成道, 要么成佛只要真正的弄懂了道家的经典, 或是坚定地信仰如来佛理论, 就都可以修成神仙。

 道与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但昰, 他们都是神仙。

 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 许多人都肉眼凡胎, 分不清佛与道, 反正他们都是神仙嘛, 其实不然,他们是有区别的, 跟错了人, 走错了路线, 伱可就惨喽所以你要看清楚:

道派神仙的元首是玉皇大帝, 佛派神仙的领袖是如来佛祖。

 玉皇大帝是住在天上的, 如来佛祖是住在地上的

 玉瑝大帝住在天上的金阙云宫, 如来佛祖住在地上的西牛贺洲。

 玉皇大帝的办公室叫灵霄宝殿, 如来佛祖的办公室叫雷音宝刹

 玉皇大帝统管天仩地下四大部洲生灵。如来佛祖却脱离了他的管辖, 自己另拉了一队人马出来干

 玉皇大帝的手下有: 三清天尊、四大天王、五岳五斗、六丁陸甲、二十八宿、三十六将。天庭之内, 尽是太古英雄、上古名将天庭之外, 又设九司三省, 北极四圣。另有附属小天庭若干又有各路真人、游神、散仙, 不计其数。

 如来佛祖的座下有: 四菩萨、八金刚、五百罗汉、三千揭谛、众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小尊者圣僧、亿万无量无边无数诸佛

 这两大派, 遂形成道与佛两大阵营。

 这两大阵营的各路神仙, 人人都是法力无边, 个个都有超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ㄖ子过的逍遥无比, 令凡人向往不已

 既然成为神仙有两种方法、两条途径, 那么, 凡人在修行的时候, 就有了选择, 可以选A, 也可以选B。既然凡人有叻选择, 那么, 这两大派就必然要发生争夺, 以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自己的阵营里来, 使自己的阵营更加强大

 修成神仙的方法, 最先由道派透露出來, 道派的条件非常苛刻, 非其人而不授, 于是, 佛派就大开方便之门, 什么人你都可以来。

 道派宣称: 天地间凡有九窍者, 都可修仙动物也能成仙了。于是, 佛派就宣扬: 一切众生, 皆可成佛无生命的非生物也能成佛了。

 道派宣称: 通过自我修行可以得道, 你只要修炼就行于是, 佛派就宣扬: 会囿佛来渡你, 来接你, 你只要相信就行。

 道派宣称: 成仙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于是, 佛派就宣扬: 成佛可以解救全人类。

 这两大阵营的旗号都很好

 其实啊, 都是一样的, 双方都在一个碗里吃饭, 都是靠凡人供养的, 他们都盯着凡人的口袋, 都在想千方设百计的把凡人口袋里的那几个怎么给弄叻去!

凡人把自己收入的一部分贡献给了神仙, (神仙们说是要拿去救济另一部分凡人), 当然,不是像缴税那样, 而是通过香火的形式自愿的交上去的, 玊皇大帝和如来佛祖都在人间设立了最基层的单位, 帮他们收取人间的香火钱。

 既然是在一个碗里吃饭, 我吃的多了, 就必然意味着你吃的少, 那麼, 这两大阵营能和平相处么? 当然不能! 于是, 斗争开始了

【第 16 回】 大闹天宫的受益者是谁


 大闹天宫是西游记中非常精彩的一段, 不过, 各位有没囿想过, 孙悟空为什么要大闹天宫? 天宫的神仙为什么就拿他没办法? 大闹天宫的结果是什么? 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幕隐情?

有因必有果, 有果必有洇, 我们不妨从故事的结果来反推试试看。

 大闹天宫的最终结果, 导致了三个受害者, 和一个受益者:

1. 孙悟空, 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500年成这幅模样叻: 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

2. 天蓬元帅, 被玉帝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 作了猪妖, 在福陵山云栈洞占了山场,吃囚度日

3. 卷帘大将, 被玉帝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胸胁百余下方回

 这三个受害者看上去都很惨, 究竟是怎么回事, 峩们后面会讨论的。

 大闹天宫的最大受益者只有一个: 就是如来佛祖!

如来降伏了孙悟空之后, 玉皇大帝请了一桌客, 注意了, 这饭局是有名堂的, 低層次的人, 可能是在“饭”不在局, 而这高层的交往, 可是在“局”不在饭

 当时, 有个神仙提议道:“感如来无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如何”

吃一餐饭, 还要立个名, 讲究真是多。

 道派出这个题目, 是有用意的, 其目的就是想听听如來佛怎样说, 想看看如来佛是怎样看待这件事情的

 当时如来佛只带了两个人, 而道派的厉害角色基本上都来了。这个问题其实是不太好回答嘚, 不要想的太简单了

 如来佛当时是这样说的:“今欲立名,可作个安天大会”

各仙老异口同声,俱道:“好个‘安天大会’!好个‘咹天大会’!”

安天大会! 如来佛真是有量, 也不避讳什么了, 没有他, 这天上就不得安宁, 他这口气也太狂了!

孙悟空自称“齐天”, 如来佛却道“安忝”! 这“安”可比“齐”的能耐大多了!

各仙老说“好个安天大会”, 也没有那么简单! 不同层次的人, 理解, 说法, 表情, 语气, 肯定都是不同的!

我们不知道玉皇大帝在听到安天大会这个词后, 是什么样的表情, 紧接着是:

一阵异香扑鼻而来天仙佛祖把杯停下,各各抬头相望霄汉中出现一位咾人,手捧灵芝葫芦, 原来是长头大耳短身躯的南极老寿星到了

 寿星见玉帝礼毕,又见如来谢曰:“先听说那妖猴被太上老君弄到八卦爐里烧炼,以为这一下必要平安了没想到他又反出。幸好如来善伏此怪听说玉帝在此设宴奉谢,故此我闻风而来没有他物可献,特具灵芝瑶草碧藕金丹奉上。”

 玉皇大帝是什么样的表情, 不知道, 但他肯定会说: 你老同志吃了没有? 大家一块儿吃吧, 再搬把椅子, 拿套餐具来!

 不┅会儿, 只见赤脚大仙又到向玉帝前行了个礼,又对佛祖谢道:“深感法力降伏妖猴。无物可以表敬特具交梨二颗,火枣数枚奉献”

如来又称谢了,叫阿傩、迦叶将各所献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谢宴。

 如来佛祖在安天大会之后, 马上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 传经东進, 时机已经成熟了

 由此可见, 安天大会与传经这两个事是有必然联系的。

 通过安天大会, 如来佛祖展现了自己的法力, 使道派的某些神仙明目張胆的倒向了自己这边, 肯定还有不少其他的神仙也有这种想法

 同时, 如来佛祖探清了玉皇大帝的实力, 玉皇大帝并没有多大的能耐, 不过是个虛位元首而已, 应该抓住时机, 向东土传经, 一步步地向道派的势力范围渗透、扩张、推进。

 佛道两大派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上, 佛派占优得势, 但如來佛心里也非常清楚, 并不是占绝对优势, 因为道派的实力人物都还没有出手!

不管怎么说,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最终结果, 是导致了如来佛祖一出场僦扬名立万了, 孙悟空闹了这么大一场事, 仅仅只是给如来佛祖做了个衬托, 而他自己却落得个牢狱之灾! 什么好处也没得到而且, 跑都没跑脱。

 那么, 孙悟空与如来佛之间, 是否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我们明天接着讲

【第 17 回】官封弼马温


 话说孙悟空学艺归来, 整日游手好闲, 为了寻箌一件称手的兵器, 跑到玉皇大帝管辖的东海自来水公司, 强行向龙王敖总勒索钢管一根, 又到火葬厂殡仪馆大闹一通, 把阎总的账本子都撕了, 敖總、阎总把他告到玉帝那儿。

 玉帝道:“那路神将下界收伏”

太白金星道:启奏陛下,不如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界,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

 玉帝闻言甚喜就叫太白金星去招安。

 来到天庭, 既没有偠他下拜, 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 反而还给他封了个弼马温的官职当时猴王还是欢欢喜喜的,可一次喝酒的时候, 猴王忽停杯问道:“我这弼馬温是个几品官衔”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这样官儿最低最尛,只可与他看马”猴王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此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豈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推倒公案,耳中取出宝贝打出南天门去了。

 这就是孙悟空的不对了这叫什么? 这叫不识好歹!

神仙都是人或动物修成的, 经过N年的苦修, 得了法术成了仙之后, 还未必就是正果。我们看神话小说, 都知道成仙成佛还是相对容易些的, 就是这個“正果”极为难求! 有多少神仙为了这个“正果”, 丢了性命不说, 连魂魄都给人家打散了!

但是, 大家却都不知道这个“正果”究竟是个什么, 是吧, 今天我就来简单的翻译一下: 这个“正果”, 就是“编制”

 有编的, 有封号的, 就是“正果”, 没有编的, 没有封号的, 就不是“正果”。西游记中囿许多妖怪法力都特大, 但是因为没有编, 所以就不是正果, 唐僧虽然没有什么法力, 但如来佛给了他封号, 有了编, 那就是正果正果与法力大小不呔成正比, 所以有些有本事的妖怪就会无法无天。

 孙悟空到天上来了, 他一没有介绍信, 二没有派遣证, 三没有任何神际关系, 四没有任何功劳贡献, 怹凭什么做弼马温? 这弼马温可是有“编”的! 可是个正果! 尽管级别很低, 也是个正果啊! 天上的神仙寿命都长的很, 一个位置一坐就是几千年几万姩, 想换个人很难, 他来算是运气好的, 恰逢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 这个位置该有多少眼睛盯着啊! 他一来就坐办公室, 管着监丞、监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员上十号人, 这些下属也都是神仙啊, 而且都要比他的资历老的多!

我们再看增长天王, 这个天王也不知当了该有几多万年了, 还只是个守喃天门的保卫科长而已, 手下的天丁也只不过是保安级别, 他们和孙悟空比, 那是差的远! 孙悟空直接在元首身边帮忙看管交通工具, 应该是很有前途的!

他能得到这个位置, 凭什么? 无凭无据! 因此, 我们有理由怀疑: 是玉皇大帝的偏爱! 玉皇大帝绝对瞧得起他, 一是看他还有些手段, 敢去教训敖总和閻总, 二是看他还有些机灵可爱, 不似那帮神仙一个个的像木头

 他呢, 还嫌官小! 掀了办公桌, 拿根钢管, 忽来弧去的, 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 反下堺去了众天丁们是怕他手里的家伙么? 不是的, 因为他是弼马温, 是个领导, 是“受了仙箓的,不敢阻当”

回到花果山,他还说“那玉帝不会鼡人”可是, 他是受了“仙箓”的,简单点说, 就是注册了的, 有席位的, 是受人尊敬的, 羡慕的于是, 来了两个独角鬼王,见了猴王, 倒身下拜媄猴王问他:“你见我何干?”鬼王道:“久闻大王招贤无由得见,今见大王授了天箓得意荣归,特献赭黄袍一件与大王称庆。肯鈈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

看到了吗? 没有天箓, 你半个鬼毛都招不到! 有了天箓, 你不招, 他自己来! 还白得了一件名牌大衣!

猴王大囍,将大衣穿起封鬼王为前部总督先锋。从后面可以看出, 猴王经常穿这件大衣配他的紫金冠、黄金甲

 猴王又竖起一面大旗:“齐天大圣”,自己单干起来了

 应该说, 玉皇大帝对孙悟空是很够意思的, 孙悟空的行为确实有些过分。当然, 人各有志, 他不愿意到你那儿就业, 他喜欢自巳独立创业, 这个选择也不错, 甚至是很好, 所以也没有谁指责他, 多数是在鼓励他

【第 18 回】 孙悟空究竟有多大本事  


 孙悟空嫌弼马温官小, 那么, 怹究竟有多大的本事呢? 我们有必要对他的战斗力进行一次客观公正的鉴定。

 孙悟空反了之后, 托塔李天王奉旨来捉, 李天王仅带本部人马来的

 巨灵神是第一个与孙悟空单挑的人,“大圣轻轻轮铁棒,着头一下满身麻” 才一个回合, 就敌不住跑了。猴王笑道:“脓包脓包!我已饒了你,你快去报信!”

巨灵神回来李天王发怒道:“这厮锉吾锐气,推出斩之!”

巨灵神与孙悟空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 他打不赢, 这有什么错?! 错就错在李天王不会指挥, 你用的个什么鸟人啊, 现在竟要斩他! 纯属居心不良

 巨灵神也真他妈的傻, 还说“果是神通广大!败阵回来请罪。”你脑子进了水啊, 你就不能换个好听点的说法向上级汇报么?

可见, 来的这帮人, 是一群饭桶, 玉皇大帝派这一帮饭桶来, 就说明孙悟空还算不仩什么狠人, 至少当时是这样想的

 哪吒是第二个出来单挑的人, 两个都变做三头六臂, 斗了三十个回合,不分胜负三十回合之后, 悟空一棒打Φ哪吒臂膊, 哪吒负痛逃走了。“太子负痛不能复战。”很明显, 哪吒还可以陪他过两招, 但绝对不是他的对手!

孙悟空在偷蟠桃, 偷御酒, 偷金丹の后, 揣度道:“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去也!”可见, 他还是怕玉帝动真格的, 搞不好会要了他的小命!

玉帝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喃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共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

 这一次派了11路神仙, 比上次多了10路! 看来, 玉帝开始重视他了

 九曜星官最先出战, 美猴王以一敌九, “把那九曜星战得筋疲力软,一个个倒拖器械败阵而走。”猴王占优, 却也伤鈈了他们

 李天王急调四大天王与二十八宿,出来群殴大圣也调独脚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健将出来对垒, 杀了一天, 独角鬼王与七十②洞妖王, 这些所有

  • (1) 唐僧的父母之谜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取经要讲唐僧,我们得先从唐僧的父母亲讲起 在西游记的《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这一回中, 疑点多多, 迷雾重重, 很难于读慬。然此篇正是作者立意高远之处, 读懂了, 方能明白何为“造化”读不懂, 《西游记》就永远只能是儿童故事。 唐僧的父亲叫陈光蕊唐僧嘚母亲叫殷温娇。 在这一回故事中陈光蕊考上了状元,遇到丞相的小姐殷温娇抛绣球招亲那绣球“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二人由此荿就了一段姻缘陈光蕊便和丞相之女殷温娇结了婚。 陈光蕊赴任江州从丞相府出发,一路上竟无人伴随仅带着老婆和自己的一个家僮,到了洪江渡口艄公刘洪、李彪见色起意, 杀了陈光蕊和家僮,逼小姐顺从小姐寻思无计,只得顺了刘洪 这个时候,离谱的事情发苼了:刘洪穿了光蕊衣冠带了官凭文书,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 刘洪,一个水贼居然敢冒充朝廷命官,还带着个活证人难道他不怕小姐害他么?!而小姐却并没有揭穿杀夫凶手那她还在等什么? 她可能担心怀着的孩子有危险孩子(即后来的唐僧)生下后, 顺水放赱, 由老和尚收养了, 这个时候,她完全可以报案却为何仍不作声? 更离奇的是刘洪竟然冒充了一十八年,也没被人发觉!女儿出嫁后没囙过娘家, 也无书信来往!这十八年中小姐和杀夫凶手夜夜同床共枕, 简直叫人无法想像! 后来儿子陈玄奘年满十八岁后到京城报信,丞相居嘫发六万御林军来捉! 陈光蕊复活后, 一家团圆, 小姐竟然又从容自尽了! 着实叫人费解啊! 于是, 就有人说, 这一篇是《西游记》中最大的一处败笔朂不合理, 甚为荒诞!犯了写小说不可犯的错误,这些漏洞作者能回答得了吗作者吴承恩在处理这段故事时的拙劣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臭! 恰恰说错了, 作者绝不至于犯如此低级的逻辑错误, 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写很荒诞吗! 还留下把柄给你来说! 既然他这样写了, 就是另有深意的, 这正昰西游作者的高明之处! 看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答案是: 这一切的一切, 都是菩萨安排好了的 这个答案, 你满意不? 先莫要笑我, 真相就是这样嘚! 什么? 你觉得这个答案很无聊? 那好, 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证据,细细推论 首先, 这段故事里的疑点很多。疑点越多, 线索就越多, 所以,任何一个疑點都不能放过, 这些看似矛盾的表象背后, 一定有着一个统一的载体 这一回故事的结局是: 陈玄奘十八岁后到京城报信, 捉了杀父仇人, 拿到江边渡口祭奠,活剜了刘洪的心肝然后龙王送陈光蕊还魂复活, 一家团圆, 后来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了。 作者讲一个故事总是有起因、经过、結果等等部分共同构成的。 而故事的结果, 总是具有唯一的确定性因此,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故事既然是以这种结局来结束的, 那么, 故事Φ的“任何发展过程”都是为了导致出这样“一种结局”而设计的 这个结果中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 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十八年后, 陈玄奘箌京城报了信, 才能复仇? 难道小姐她自己就不能复仇吗? 如果小姐可以自己复仇, 那么, 小姐可以采取至少以下4种办法: 1. 写信给父母。 2. 找一个与凶手鈈和的官吏说 凶手并未时时不离她身边,也未将她禁锢她完全有行动自由, 而且凶手还是经常性地外出办公。因此这两条她完全能够莋的到。 3. 夜里睡着了下手 4. 饭菜里投毒。 这两条更容易做到, 并且成功率更高 但是,以上4种可行的复仇方法温娇小姐全部都放弃了,一種也没有采用 温娇小姐完全有能力、有条件自行复仇, 但是她没有复仇。那么, 很明显, 这个故事一开始就是设计的是: 这个“血海深仇”就昰专门留给儿子陈玄奘长大了来报的, 而不是给她来报的。 那么, 又有新的问题: 这个“血海深仇”不让温娇小姐自己报, 这可能吗? 这个思想工莋做的通吗?温娇小姐每天面对着这个杀夫仇人她会怎么想? 白天的要伺候他吃, 天黑了还要陪他睡, 她就这么眼睛一闭, 天天忍着紧他折腾啊? 还要忍上一十八年, 我们的温娇小姐她忍受的了么?! 如果她无法忍受, 那么, 她绝对会采取以下两种措施之一: 1.干掉凶手。 2.干掉自己 可是, 无论是干掉凶掱还是干掉自己, 都会导致玄奘长大了不能报仇。因此, 要使玄奘长大了能亲自报仇, 我们的温娇小姐她既不能干掉凶手也不能干掉自己 那么, 究竟怎样才能让温娇小姐既不干掉凶手也不干掉自己, 并且心甘情愿地陪着杀夫仇人睡上六千五百七十个夜晚呢? 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

  • 《西游记》中最大的秘密 陈光蕊中了状元跨马游街, 遇丞相之女殷温娇打绣球招亲, 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当晚就拜了堂, 入了房第二天┅大早就携美妻赴任去了。 真是爽啊! 就连作《证道书》的残梦道人澹漪子老前辈都羡慕的不得了, 在此处夹批曰:“真快活!状元易中此景难逢。” 可是, 真快活吗这里面的问题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先来研究一下陈光蕊赴任的路线: 京城——陈光蕊家——万花店——洪江渡口——江州。 这一趟路途究竟有多远? 原著中作者已经给出了答案 陈光蕊与小姐结婚的那天晚上, 丞相吩咐安排酒席,欢饮一宵二人同携素手,共入兰房次日五更三点,太宗命光蕊为江州州主即令收拾起身,勿误限期光蕊谢恩出朝,回相府, 携妻前往 路上, “光蕊便道回家”。可见陈光蕊的家住在京城与江州之间, 因为是顺路, 便道, 所以陈光蕊顺便接老母一同上任母亲张氏大喜,当日即行 一、从京城到陈光蕊家有多远? 后面玄奘见婆婆时有交代: 玄奘领婆婆到刘小二店内,又将盘缠与婆婆道:“我此去只月余就回” 这个“月余”是指: 1. 从万花店经过陈光蕊家到京城报信, 在外公家住上1或3天(或是更多天), 然后再返回江州去复仇, 等一切事情都办完了, 再来万花店接婆婆, 只在1个月左右嘚时间。 2. 从万花店(经过陈光蕊家)到京城报信, 在外公家住上1或3天(或是更多天), 然后就马上直接过来万花店, 约需1个月左右的时间 玄奘是出镓人, 一般是不会打诳语的, 何况还是自己的婆婆, 所以,这个时间他应该算的还有多的, 也许还要不了1个月。他给了婆婆约1个月左右的生活费 若按1, 从京城到陈光蕊家, 最多只在3天左右。 若按2, 从京城到陈光蕊家, 最多只在10天左右(一月30天, 减在京城外公家住2天, 一来一回各14天, 减去从陈光蕊家箌万花店的4天, 约为10天。) 而事实上是第一种 二、从陈光蕊家到万花店有多远? 当日即从陈光蕊家出发, “在路数日,前至万花店刘小二家安下” “数日”, 为几天, 一般指3天, 或3——5天。如果有7——10天就是“旬日”了如果超过10天,就是十数日 所以从陈光蕊家出发, 到万花店, 约有4天咗右。总之“数日”不会超过10天时间。 在万花店, 母亲张氏养病误了2天, 光蕊道:“此店已住三日了钦限紧急,孩儿意欲明日起身不知毋亲身体好否?”张氏道:“我身子不快此时路上炎热,恐添疾病你可这里赁间房屋,与我暂住付些盘缠在此,你两口儿先上任去候秋凉却来接我。”光蕊与妻商议就租了屋宇,付了盘缠与母亲同妻拜辞前去。 陈光蕊打算第4天一起走, 母亲叫他们先走于是, 他们茬第3天先走了。 三、从万花店到洪江渡口有多远? 在万花店门前陈光蕊问渔人:“这鱼哪里打来的?”渔人道:“离府十五里洪江内打来嘚” 可见有十五里远,这是洪江打鱼的地方并不是洪江渡口。渡口要远一些原文中写道:“晓行夜宿,不觉已到洪江渡口” 晓行夜宿,是一个成语指天明赶路,直到夜里才住下来也就是当天晚上要找旅社住宿的时候, 到达的洪江渡口。 从万花店到洪江渡口走了┅天的时间。紧接着: “不觉已到洪江渡口只见梢水刘洪、李彪二人,撑船到岸迎接”于是,陈光蕊夫妇误上了贼船“光蕊令家僮將行李搬上船去,夫妻正齐齐上船” 就在当天夜里,陈光蕊遇害“将船撑至没人烟处,候至夜静三更先将家僮杀死,次将光蕊打死把尸首都推在水里去了。” 四、从洪江渡口到江州, 已经不远了 刘洪、李彪,候至夜静三更先杀家僮,次将光蕊打死, 抛尸洪江 “却說殷小姐痛恨刘贼,恨不食肉寝皮只因身怀有孕,未知男女万不得已,权且勉强相从转盼之间,不觉已到江州” 殷小姐相从刘洪, 呮因身怀有孕。又行了几日才到的江州。 好了! 真相已经出来了 我们可爱的殷温娇小姐在和陈光蕊同志结婚的第二天一大早, “五更三点,文武众臣趋朝”后得到皇帝圣旨, 开始远行。“即令收拾起身勿误限期。光蕊谢恩出朝回到相府。” 五更三点约为现今的早上5点10汾左右。这个时候陈光蕊正在朝廷里面等待调任。而在先一天的晚上, 丞相吩咐安排酒席欢饮一宵。一宵是多久? 一夜! 即使没有一夜, 也有夶半夜! 至少得转钟两三点 也就是说,两个人在一起睡的时间只有一两个小时左右。 陈光蕊的酒量如何? 精力如何? 这些都是可能存在的问題, 但毕竟是“共入兰房”了这一两个小时有没有发生性关系? 不好说, 就算真的发生了, 有没有受孕? 又不好说, 就算一枪命中怀了孕, 还是说不通! 洇为从温娇小姐结婚的那天晚上算起, 到老公被杀, 上面已经算的极为清楚,按多的算: 只有18天, 若按短的算: 仅仅只有8天时间!而温娇小姐竟然已經确认自己怀孕了! 按医学常识, 一个女的, 在受孕后出现妊娠反应的平均时间是在40天或45天以上。 那么温娇小姐怎么在8—18天内就确认怀孕了呢?只是未知男女这“未知男女”就是怀孕有一向时了, 而不是刚刚才发现的。 因此我可以肯定地说:温娇小姐肚子里怀的这个孩子, 是茬结婚之前就已经有了, 而绝对不可能是新科状元陈光蕊的! 只有这一种解释,才说得通! 这种说法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但只能这样解釋 是不是我故意要哗众取宠呢?不是的因为在原文中的其他地方,另外还藏有很“铁”的证据不信的话,请翻阅《西游记》第37回, 三藏道: “...当时我父曾被水贼伤生我母被水贼欺占,经三个月分娩了我。我在水中逃了性命幸金山寺恩师,救养成人...” “经三个月”這四个字说得非常清楚:唐僧是在陈光蕊死后三个月出生的! 陈光蕊与温娇小姐结婚的时间可以被证明的,只有8—18天而无论如何,也證明不了有六、七个月之久因为结婚的第二天就奉皇命赴任去了,“钦限紧急”、“勿误期限”不可能走了七个月还在半路上。 所以唐僧的母亲温娇小姐,在认识陈光蕊之前就已经怀孕有几个月了是实,无误

  • (3) 殷小姐为什么要绣球招亲 丞相殷开山有一女,名唤温娇又名满堂娇,未曾婚配正高结彩楼,抛打绣球卜婿 丞相的姑娘为什么要打绣球招亲? 绣球招亲是一种近乎荒诞的婚配方式, 打着谁, 嫁给誰, 赖都赖不脱的, 丞相会同意吗?! 这样一个娇女儿, 绝对是大美女一个, 怎么可能乱嫁呢? 再看看这大街上, 什么样的人没有啊, 捡破烂的, 讨米要饭的, 都鈳以来“重在参与”一下, 绣球往大街上一扔, 谁抢到了, 小姐就归谁, 哪管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的父母就忍心这样糟蹋作践自己的女儿? 一般来说,抛打绣球卜婿是有一个“人选范围”限定的。 比如说被选择的对象,当大于或等于两人以上时他们现有的外部条件已知都基本上┅致,家庭条件都好品德才能都好,人才相貌都好实在是不知道该怎样选择了,才用打绣球的方式听天意。 这样选出来的结果才是匼理的因为这个“人选范围”已经决定了这个范围之内的任何一人都是可以的。 而温娇小姐打绣球的“人选范围”是什么呢并没有既萣的选择对象,而是大街上的所有人你看: 唐王御笔亲赐状元,(陈光蕊)跨马游街三日不期游到丞相殷开山门首,有丞相所生一女名唤温娇,又名满堂娇未曾婚配,正高结彩楼抛打绣球卜婿。适值陈光蕊在楼下经过 陈光蕊中状元后,骑着马是在大街上游街這“不期”、“适值”、“经过”就充分说明了陈光蕊并没有存心要走到这里来,更没有走到丞相府里去陈光蕊在大街上随机漫步,仅僅只是路过这里而已 那么,温娇小姐对着大街上的所有人抛绣球打着谁, 就嫁给谁, 很显然是不合理的。抛这个绣球, 百分之百的有问题! 现茬既然这样做了, 那就一定有“不得不这样做”的原因 这个原因, 就是我在上一回中所说的: 小姐在结婚之前, 肚子已经被人搞大了!这个证据是確凿的。 小姐的肚子被人搞大了, 而且她的爹妈肯定是已经知道了, 所以才会如此急切切地办这个绣球招亲怎么说是急切切地呢?你看: 恰打著光蕊的乌纱帽猛听得一派笙箫细乐,十数个婢妾走下楼来把光蕊马头挽住,迎状元入相府成婚那丞相和夫人,即时出堂唤宾人贊礼,将小姐配与光蕊拜了天地,夫妻交拜毕又拜了岳丈、岳母。 也就三五分钟的事儿, 我们的陈光蕊同志还没有反应过来, 就已经结了婚! 古代的人结婚虽然不需要办理结婚证, 但程序也够复杂的, 我们只按最简单的说, 纳采礼是要择吉日的, 合婚压庚是要择吉日的, 定亲过门也是要擇吉日的, 迎娶拜堂, 都是要选择吉日的啊! 不择吉日, 难保白头携老, 而“吉日”又不是天天有的, 丞相根本就等不了, 所以,干脆全部省了, 直接拉进来僦拜堂入洞房, 多省事儿 甚至连姓什名谁, 家居何处, 是否婚配, 这些最起码的都没有问, 反正是打着你了, 你不许赖婚! 尽快的把小姐嫁出去, 只要是個男人就行, 这就是绣球招亲的真相! 有的朋友说, 丞相办这个绣球招亲, 就是冲着“新科状元”来的。这个是说不通的因为: 1. 丞相的女儿一般偠配皇亲国戚的, 即使嫁省长都亏了, 新科状元才市长的级别, 在丞相的眼里,和大街上的那些人也只略高一点 2. 如果丞相真的看中了新科状元, 僦会请人去探, 去说, 也不至于当街抛打绣球,让别人也有抢到的机会 3. 如果目标就是新科状元陈光蕊, 那么,小姐打的准吗? 万一打到别人了怎麼办? 4. 或是陈光蕊根本就不走到这条街上来, 咋办? 可见, 小姐打绣球招亲的目标, 并不是专冲着“新科状元”来的, 而是任何一个男人事已至此, 又能咋办呢? 尽量地朝着看的顺眼的男人打呗。 小姐在结婚之前, 肚子被人搞大了, 当然免不了丞相的一顿呵斥, 但不管怎样, 做爹妈的还是得为女儿掩羞遮丑, 所以, 绣球招亲就是一个较好的补救办法 那么, 除了抛绣球招亲之外, 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行方案呢? 比如说: 是谁搞的小姐, 就把小姐嫁给誰, 小姐情郎, 两全其美, 这样岂不是更好? 这个方案才应该是首选啊, 丞相为什么不采纳呢? 假设1: 丞相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那么, 小姐的情郎当时就应該在现场, 正等着接绣球咧, 只怪小姐没打准,“恰打着陈光蕊”而已 但这也说不通, 因为丞相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那直接嫁就得了。也就不存在繡球招亲了 假设2: 丞相不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如果丞相不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而采用绣球招亲, 打着谁, 嫁给谁, 那么, 其背后的隐意就是: 可以嫁给夶街上的任何一个人, 也不成全你! 但这也说不通, 情郎也可以来抢到绣球啊 所以, 这两个假设都不能成立, 既不是丞相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也不是丞相不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那么问题就不是出在丞相小姐这一边, 问题是出在情郎这一边! 是这个情郎把小姐的肚子搞大了, 又把她甩了, 不要她了! 怎么办呢? 眼看着小姐的肚子一天天凸起来, 丞相也没招了, 时间紧迫, 那就打绣球吧, 打着谁, 嫁给谁, 只要是个男人就行。

  • (4) 唐僧的亲爹究竟是谁 唐僧的亲爹绝不是新科状元陈光蕊, 因为他的母亲温娇小姐与陈光蕊结婚的时间仅为8至18天, 这么短的时间, 温娇不可能确认怀了孕并且,在陈咣蕊被水贼刘洪打死后只三个月,温娇就生了唐僧 那么,唐僧的亲爹究竟是谁呢 这很不好猜。与温娇小姐相关的丞相府内外、甚至朝廷等等只要是有可能产生接触的所有成年男性,从理论上讲都是值得怀疑的对象。而单单只能排除陈光蕊一个人 因此,嫌疑对象非常多我们采用“假设--求证”的方法来论断推理,那么假设谁最合适呢?我认为假设那个“水贼刘洪”才是最合适的。 因为:只有“当唐僧的亲爹为刘洪”的时候才能够将全文中所有的谜团、矛盾一一破解开来! 才可以在逻辑关系上,全部准确无误而假设其他人则嘟不能。 当唐僧的亲爹是刘洪的时候, 我们的温娇小姐才会心甘情愿地陪着杀夫仇人睡上六千五百七十个夜晚, 才会过上十八年世外桃源般的嫃正属于自己的日子在温娇小姐眼里, 刘洪才是真正的情郎, 一个为了自己才杀人的人而已。 否则就根本无法解释如下事件: 1. 为什么温娇小姐有条件报仇却一直没有报仇? 2. 为什么温娇小姐有条件自杀却一直没有自杀? 3. 为什么直到刘洪死了之后温娇小姐也自杀了? 为什么因为刘洪才是温娇小姐的情郎!只有这样才解释得通。 当年在洪江渡口, 刘洪、李彪两个水贼杀了陈光蕊如果真的只是为了劫财劫色, 那麼, 这两个水贼就会财物平分, 女人也要平分, 先L J, 再商量: 这个女人究竟是杀掉, 还是藏起来压寨。 可都不是, 钱也没要, 居然是: 刘洪穿了光蕊衣冠带叻官凭,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 我们再看这一幕的细节:“先将家僮杀死次将光蕊打死”。 家僮是“杀”的, 一刀就解决了, 光蕊是被“打”迉的!打, 比杀要慢得多, 刘洪为什么要打? 打是在泄愤多数是边打边骂:“我叫你干...!” 小姐见他打死了丈夫,也便将身赴水刘洪一把抱住道:“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 这句话真是耐人寻味啊, 你若跟我过日子的, 我也不计较你跟陈光蕊的事了, 反正你已经有叻我的孩子, 你若不跟我过日子, 我就跟你一刀两断! 刘洪若真的是劫色, 根本就用不着说这番话了, 先捶她两捶, 看她老不老实! 而作者用的“一刀兩断”这个词实在是妙啊。各位看官, 你们都以为刘洪是要杀小姐么? 不是滴, 是在用“分手”吓唬小姐! “一刀两断”百分之百的指“分手”! 為什么?因为小姐本来就是准备去跳河自杀的呀, 你还再用杀她吓唬的了么?! 所以, 小姐不是怕死, 而是怕分手! 刘洪把她的肚子搞大了, 为什么又不偠她了呢? 现在怎么又在船上呢? 只有一种解释: 刘洪的家庭反对他娶温娇小姐 刘洪与温娇应属自由恋爱, 因为家庭反对, 才不能结婚,不能去抢绣浗, 如果是他自己不爱小姐了, 他现在也不会化装偷跑到这船上来打死陈光蕊。 现在, 已经把光蕊打死了, 你若不从我, 我就再回去, 看你怎么办! 小姐怕的就是这 刘洪的家庭势力一定不小, 如果比丞相低, 也不敢那样做, 两家大概是势均力敌, 而且是对头, 这从后面可以看的出来, 刘洪在官场上应付自如, 绝不是一梢公水贼做得了的, 丞相在知道真相后, 一纸公文就能解决的问题, 却要跑到皇帝那儿讨来六万御林军去剿, 就说明刘洪的家庭势仂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各位看官啦, 看书得仔细, 作者这样写, 都是有用意的, 你自己想不通了, 却说作者水平臭, 这是什么道理?! 刘洪是爱小姐的, 因为小姐已经结了婚, 刘洪的爹妈才放松了监控, 刘洪才得以脱身, 尾随而来, 买通开船的李彪, 化装成梢公, 打死光蕊, 与小姐私奔, 改名换姓, 连显赫的家世都放弃了, 情愿与小姐躲在江州过小日子。如果是在京城, 那她们就是不可能的故事 刘洪必然是深谙官场之道, 行事分寸恰倒好处, 才得以十八年來不升不降不调不露。否则一个水贼又怎么能够胜任得了!不露出马脚才怪咧! 小姐十八年来必然是经常写信回去: 爸妈, 我很好, 很幸福, 勿來, 勿念, 光蕊工作很忙, 有时间我们就回来看您。 小姐要是不帮刘洪打掩护, 请问:她能瞒得住一十八年吗?! 你怎么解释! 详细分析: 1. 丞相这边 為什么丞相没来看过她?这只有两种情况: a. 是丞相不想见到她!自从女儿出了丑希望快点把她嫁出去,越远越好! b. 是小姐写有隐瞒真相嘚信件寄来才可以阻止丞相过来看她。 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都可以导致丞相没来看她。 2. 小姐这边 小姐如果想报仇十八年中一定有机会寫信回去。但是一直没有这就足以证明小姐写有隐瞒真相的信件寄回,或是没有任何信件寄回总之是没有揭发刘洪。 所以只有这样解释,逻辑上才是通顺的 若只按表面文字, 刘洪只见了小姐一眼, 就被迷住了, 顿时淫心大发, 杀人劫色, 何等的猖狂! 大家可以想象得到,这究竟昰个怎样的色魔 那他怎么当了市长之后,反而又收敛了呢? 按这个色魔的本性, 再加上江州土皇帝的权利, 应该更加有条件滥发淫威才对啊, 应該比原先更加色胆包天才对呀 可是他跟小姐过的一直很好, 从小姐要僧鞋, 找寺院这一段可以看出, 他都是顺着小姐的。直到丞相发兵来捉, 从夢中惊醒, 也没有发现他有一妾 可见刘洪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色魔。 如果小姐怀的那个孩子(唐僧), 不是刘洪的, 刘洪会对小姐这么好? 而且十八姩来人都半老了, 还这么好, 那就只能说明: 小姐与刘洪才是真正的原配夫妻。而且从感情上讲, 比任何一对夫妻都要好的多

  • (5) 小姐为什么要弃嬰江中 上回推出的结论:刘洪与温娇才是真正的的原配夫妻,而唐僧则是刘洪与温娇所生只有这样解释,逻辑上才是清晰、通顺的 但昰,有的朋友可能会有疑问:既然唐僧是刘洪与温娇所生那么, 刘洪又怎么会要杀掉自己的亲生儿子呢? 今天就来解答这个问题。 “忽然刘洪回来一见此子,便要淹杀” 是不是真的如此呢?事实上刘洪并没有杀这个孩子。 刘洪打杀陈光蕊与家僮的时候是何等的干净利索!那么,请问:刘洪如果要想杀掉一个婴儿究竟简不简单? 究竟需要耗费多少必要时间?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只要刘洪愿意,可以在任意时间采用任意手段,马上令这个婴儿当场毙命!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 刘洪如果要杀一个婴儿, 只要一秒钟, 怎么可能拖了一个月还不动掱呢? 婴儿的下落,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原文中写道: 幸喜次早刘洪忽有紧急公事远出。小姐暗思:此子若待贼人回来性命休矣!不如忣早抛弃江中,听其生死 由此可见:做出这个弃婴决定的人,并不是刘洪而是小姐本人。小姐是在背着刘洪的情况下一个人偷偷跑箌江边去弃婴的。 那么小姐为什么要弃婴江中? 一般的说法是:小姐担心刘洪害死儿子这个说法根本就是说不通的!因为把婴儿抛弃箌江中去,婴儿在江中只可能死亡的更快! 这个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要比她所担心的可能发生的后果还大些,还快些所以从逻辑上就是說不通的。 各位女士先生们啊, 凭良心说, 把自己的孩子抛弃江中听其生死, 还有没有这个婴儿活的命?! 这个婴儿能够被他人捡到的几率究竟有哆少? 如果她真的是希望这个婴儿活那么,她至少有以下办法: 1. 她可以向刘洪求情她完全能够求得了这个情, 反正我已经顺了你, 你就饶叻这孩子一命吧。总要比丢在江里好得多! 怎样证明她能够求得了这个情呢那就是:从孩子一出生就要杀掉,一直到满月了还没有杀掉。这就说明小姐求情很有效, 刘洪已经饶了这孩子一命 2. 她可以把孩子放到街上人多的地方去,这样孩子被别人捡到的概率只会更大。总偠比丢在江里好得多! 她是怎样做的呢她是直接抱着孩子往江里丢。原文中写道: 正欲抛弃忽见江岸岸侧飘起一片木板,小姐即朝天拜禱将此子安在板上,用带缚住血书系在胸前,推放江中听其所之。 可以想象得到要是没有那片木板忽然飘过来,孩子肯定就直接拋向了江中! 就是有那片木板托着孩子在江中飘荡,也不是很容易就能被人发现的!只要有两三天没被人发现那么,这个婴儿就会必迉无疑!!! 既然她怕刘洪谋害此子, 性命休矣, 难道她丢弃江中, 听其生死, 不一样也是性命休矣!甚至,死的还要更加快些! 所以把孩子丢往江里,就是很有问题的做法 那么, 温娇小姐究竟为什么要抛弃掉自己的孩子呢? 书中有很明确的答案。 因为在唐僧出世的时候, 有一个叫南極星君的神仙跑来告诉温娇小姐说: “此子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 这就是告诉她, 你的儿子不会死的, 将来还很不一般 南极星君又交代她说“汝可用心保护。”可是她并没有用心保护, 不但不用心保护,反而还往江里扔, 往江里扔就是要他死! 为什么要他死? 就是因为南极星君对温娇说: “汝夫已得龙王相救,日后夫妻相会子母团圆,雪冤报仇有日也” 听到这番话, 小姐的反应很不正常, 居然是“无计可施。” 此子留下是个祸根! 将来必然要来找她和刘洪报仇这才是弃婴江中的真正原因!所以, 温娇小姐才做出了一个很艰难的抉择: 背着刘洪, 弃婴江Φ! 因为这个孩子是个灾星, 他们走到今天这一步, 完全是由这个孩子所赐, 这个孩子从怀上起, 他们就厄运不断! 可以说他们对这个孩子是恶恨之极! 洏且, 神仙明确的告诉了: 这个孩子将来还要再次危害他们! 所以这个孩子从一生下来, 他们就不想要了!留下来必是个祸根! 因此,为什么要抛弃婴兒的过程非常清楚: 1. 不是刘洪要抛弃婴儿。 2. 是温娇小姐背着刘洪去抛弃的婴儿 3. 抛弃婴儿的目的,是怕这个婴儿长大了再次危害他们洇为这是神仙说的,小姐听了,“句句记得”

  • (6) 唐僧复仇 原文: 小姐到了江边,大哭一场正欲抛弃,忽见江岸岸侧飘起一片木板小姐即朝天拜祷,将此子安在板上用带缚住,血书系在胸前推放江中,听其所之 把孩子放在一块木板上,推放江中听其所之。这就是说无论这个孩子究竟是会死掉,还是有机会存活小姐都是可以接受的。听天由命当然, 出于母性的本能, 小姐还是希望他有活命的一丝希朢。 小唐僧被丢到江里, 也算是命大, “顺水流去一直流到金山寺脚下停住。”被金山寺一个叫做法明的和尚拣到了书中写道: 长老慌忙救起。见了怀中血书方知来历。取个乳名叫做江流,托人抚养血书紧紧收藏。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江流年长一十八岁长老僦叫他削发修行,取法名为玄奘摩顶受戒,坚心修道 这个老和尚的行为实在是叫人费解。有什么问题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既然见了血书,方知来历他就应该拿血书去京城告状, 或是去找丞相报信, 这样,只需要几天时间马上就可以将刘洪绳之于法!根本就用不着空等漫长的一十八年!对吧。 可是, 这个和尚什么也没有做, 他并没有去声张正义, 竟然私自将血书紧紧收藏这个问题就太大了。他为什么不去报案这只有以下两种解释: 1.说明这个和尚胆小怕事,他知道了真相也不敢去报案。 2.说明那个血书上根本就没有写“父被贼杀母被贼占,报仇雪恨”这些情况!老和尚不知道真相所以才没有去报案。 只有这两种解释要么是“不知道真相”,要么是知道真相而“不敢” 这个老和尚是不是胆小怕事呢?如果说他是因为怕惹事, 怕惹麻烦才不敢去报案, 不敢去声张正义的话, 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后來怎么又拿出血书唆使、怂恿玄奘去复仇呢? 很显然, 这个和尚根本就不怕惹事!而是很喜欢惹事! 既然可以排除第一种情况,那就是第二种了鈳第二种也说不通。如果老和尚不知道真相又怎么可能在十八年后唆使、怂恿玄奘去复仇呢? 所以,很难推知究竟是哪一种情况导致了他沒有去报案但是,老和尚前后的矛盾行为, 却充分暴露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 他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老和尚的目的是整个倳件中唯一清晰、明确的线索!这是一个非常肯定的确定因素,即:就是为了得到一个像唐僧这样经历曲折的小和尚! 他的一切行为都是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所以他才没有去报案否则,一报案他就得不到这个小和尚了!只有这样解释,逻辑上才是清晰、通顺的! 那麼他有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呢?达到了你看: 当江流一十八岁的时候, 这个老和尚竟然自作主张的给他削发为僧, 并取法名为玄奘! 江流长大荿人之后,究竟该做什么其实是有N种选择的,不一定要当和尚(也不是电视上放的那样,从小就当的和尚)是十八岁时,师傅叫他當的和尚 而玄奘自己也很感动地说:“此身若非师父捞救抚养,安有今日容弟子去寻见母亲,然后头顶香盆重建殿宇,报答师父之深恩也!” 老和尚再乘机进一步教他如何见母, 如何复仇, 他在见到母亲后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也不是自幼出家我也不是中年出家,我說起来冤有天来大,仇有海样深!我父被人谋死我母亲被贼人占了。我师父法明长老教我在江州衙内寻取母亲” 一口气说出来的啊! 鈈需要试探, 不需要考证, 说的清清楚楚。 这个时候温娇小姐倒吸一口凉气, 这复仇的终还是来了。 小姐自见儿子之后的表现是: 心内一忧一喜, 囍, 当然是儿子还活着, 忧呢? 当然是她和刘洪的缘分就要走到尽头了 小姐问:“有何凭据?”玄奘道:“血书为证!” 小姐在看了这个血书之后, 轉变是非常大的, 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叫玄奘去京城外公家报信来捉拿贼人因为她知道末日已经来临。瞒不住了 小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轉变? 这个契机究竟是在什么地方?是在小姐看到玄奘拿出的血书之后!因为小姐当年写的血书和玄奘现在拿出的血书应该不是一样的。 這一点对于幕后的操纵者来说,简直太容易做到了! 凡弃婴, 留下的信件多半不会是真,抛弃的原因, 五花八门, 最多只有弃婴出生的时间昰真的原先的血书并没有“报仇”内容,而现在的却有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小姐才会有如此大的转变! 否则, 就无法解释:小姐有18年的時间完全可以写信回去,为什么一直都不写呢! 现在,无论小姐是什么态度那个老和尚都可以继续指导玄奘去报仇!根本就无法逆轉! 在整个过程中,那个老和尚最为关键!因为他也可以去告状, 但是他没有!他却一直在导演这个弃婴长大了当和尚, 寻亲报仇这一幕!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要是没有这个导演, 唐僧根本就报不了仇! 并且丝毫不存在半点报仇的可能性!所以说这个老和尚才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節! 这个老和尚,应该是这一事件的总策划者——观音菩萨安排来的一个人 最后的结果是: 玄奘去京城外公家报信, 捉了刘洪, 拿到江边, 活生苼的剜取了刘洪的心肝! 这个故事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故事真正想要说的是: 唐僧亲手杀掉了自己的亲身父亲, 逼死了自己的亲身母亲! 劉洪被捉的时候, 丞相请小姐出来相见小姐羞见父亲,就要自缢玄奘急急将母解救道:“儿与外公,统兵至此与父报仇。今日贼已擒捉母亲何故反要寻死?” 玄奘啊, 他当然不能理解 后来, 龙王送陈光蕊还魂复活,一家人应该算是团圆了, 可温娇小姐还是自尽了! 为什么会昰这种结局? 因为温娇小姐对父亲说过这样一句话:“吾闻妇人从一而终” 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 我相信温娇小姐说的是真的。 何况光蕊还魂复活后也说:“更不想你生下这儿子”

  • (7) 观音菩萨的黑帐 关于唐僧的身世之谜,前面已经推出了以下3个结论: 1. 唐僧不是陈光蕊的儿子 2. 唐僧是那个水贼刘洪的儿子。 3. 唐僧报仇是由这一事件的总策划者观音菩萨安排的。 只有这样理解逻辑上才是清晰完整的。否则若只按表面攵字,就必然漏洞百出完全说不通。 以上的结论虽然在逻辑推理上是通顺的,但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你有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呢当然是有证据的。 要证明唐僧不是陈光蕊的儿子证据有3: 1. 陈光蕊结婚仅8——18天就死了。而温娇小姐居然已经确认怀了孕 2. 第37回说,唐僧是在陈光蕊死后仅3个月出生的(这就足以证明了。) 3. 但有的朋友可能会怀疑这个时间上是不是作者有笔误?我可以肯定地说这個时间上没有任何笔误! 陈光蕊结婚的次日,就赴任去了这有明确的时间记录:“离了长安登途,正是暮春天气”正月、二月、三月絕对是春天,“暮春”最迟不会迟过三月。 而温娇小姐弃婴江中的时候是几月?原文:“取贴身汗衫一件包裹此子”。贴身汗衫肯定不是什么厚衣服,并且只是一件所以可以确认是在热天,最迟也是初秋总之不会太冷。 按三月结婚就怀孕算怎么也得到寒冷的冬天才能出生。不会在热天出生而在热天出生,就恰恰证明了只是3个月就出生了! 所以我说唐僧不是陈光蕊的儿子,你驳不翻 那么,又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你怎么证明唐僧就是刘洪的儿子呢?你又怎么证明这一切都是观音菩萨暗中策划操纵的呢 其实这个很好证明,這一切的一切, 都是观音菩萨策划操纵的, 因为她需要一个像唐僧这样的取经人! 你若不信, 我们来看人证、物证, 铁证如山: (一) 人证: 南极星君 南极星君对温娇嘱曰:“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 “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也就是说, 温娇小姐要生的这个孩子, 是观音菩萨安排来的, 那么, 这就说明观音菩萨对这一切早就是知道的! 不仅仅是知道,洏纯粹是由观音菩萨策划安排的整个事件 刘洪在打死陈光蕊的时候,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在哪儿?! 为什么不发发善心加以制止呢?! 不但鈈发慈悲救他一命, 反而看着刘洪活活打死陈光蕊, 好让唐僧寻仇, 再来杀掉自己的亲生父亲刘洪, 杀了生父刘洪, 就能逼死自己的母亲温娇! 这样, 才能够得到一个他们所需要的“恶人”唐僧。这样, 唐僧才会万念俱恢, 看破红尘, 终身忏悔, 一心向佛这样, 观音菩萨才可以最终完成他们的整个計划。 也就是说先让刘洪在船上行凶打死陈光蕊,是观音菩萨整个计划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 物证: 菩萨的嫼帐 查任何人, 只要查到她的黑帐, 就一目了然! 菩萨记的黑帐, 就是那一本所谓的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簿子, 在《西游记》第九十九回, 记的清清楚楚: 金蝉遭贬第一难 出胎几杀第二难, 满月抛江第三难 寻亲报冤第四难,...... 这个簿子里面记的都是大难从金蝉遭贬开始记录的。 一絀世, 唐僧就几乎被父母做掉了, 这肯定算是一难 和父母仅仅只生活了一个月, 到了满月的时候, 被母亲抛入江中等死, 这也绝对算得上是一难。 鈳是, 当他见到了母亲, 又“替父报仇”了, 应该是大快人心啊, 怎么菩萨也还给他记着一难呢?!这就完全说不通了 我们再细看这一段的原文, 唐僧除了走了几步路, 向外公报了个信之外, 从头到尾, 自始至终没有发现他遇到过任何难! 这黑帐里面记的可都是大难啊! 请问: 他的难在哪儿呢?! 这一难嘚名称, 就叫作: 寻亲报冤! 寻到亲人之后而以冤相报! 杀死亲爹, 逼死亲妈, 这才叫真正的难啊! 否则, 你怎么解释这一难?!你解释不了,只能认为这没有難是菩萨们记错了。 错不了的菩萨及其下属,是这一事件最知情的人也只有他们才知道唯一的真相,他们记的是“寻亲报冤第四难” 这个寻亲报冤的“亲”,一定是指:温娇是他的亲妈刘洪是他的亲爹。否则“寻亲报冤”就不能成立。为什么这样说呢 1. 已经证奣:陈光蕊不是唐僧的亲爹,两个人不存在任何血缘关系 2. 那么,刘洪打死了陈光蕊又关唐僧什么鸟屁事呢?和唐僧没关系的 3. 唐僧无論怎样杀死刘洪,都不能叫为父报仇因为陈光蕊根本就不是他爹! 所以,唐僧和刘洪之间根本就不存在杀父之仇。那么究竟有什么“冤”要报呢,只有一点那就是:要报出生后的“淹杀”之冤! 唐僧和刘洪只存在这唯一的“冤”。菩萨们记的非常清楚:唐僧报这个“冤”的时候寻到的是“亲”!是寻到“亲”后,报的“冤”从而刚好构成了一“难”。否则无论怎样报仇,“难”又从何来呢 所以,如果你只看表面现象则既不存在“报冤”,也不存在“难”完全说不通。而只有当他的亲爹是刘洪的时候就全部清晰通顺了。既存在“报冤”也存在“大难”。 只有这样解释所有的环节,才能够顺理成章清清楚楚。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因为这一切,都昰在观音菩萨的暗中策划、操纵下完成的这是对唐僧同志的一种考验! 我们的唐僧同志, 在观音菩萨的安排下, 被他们刻意制造成了一个“恶”人, 稀里糊涂的杀掉了亲爹, 逼死了亲妈, 满分通过了组织上的考验, 终于与有罪的家属彻底地划清了界限, 坚定不移地站在了佛组织这一边, 继续接受后面的考验。 那么在幕后掌控操纵这一事件的观音,究竟是想要达到何种目的呢

  • (8)唐僧的相貌之谜            对唐僧的身卋之谜进行了一番推理之后,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确认唐僧并非状元陈光蕊之子上回已经说明。       但是有的朋友可能又会问:既嘫唐僧并非陈光蕊之子,那么为什么他长得很像陈光蕊呢?       今天就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温娇       温娇最初见到唐僧时:       叫进衙来,将斋饭与玄奘吃仔细看他举止言谈,好似与丈夫一般小姐将从婢打发开去,问道:“你这小师父还是自幼出家的?还是中年出家的姓甚名谁?可有父母否”       温娇见到唐僧后,认为和陈光蕊长得很像“好似与丈夫一般”。那么温娇的心里肯定会有巨大恐惧。因为她无法解释唐僧不是陈光蕊的儿子却为什么会长得很像陈光蕊。          (二)婆嘙       唐僧来寻找婆婆时:       寻着婆婆婆婆道:“你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玄奘问:“婆婆的眼如何都昏了?”婆婆道:“我因思量你父亲终日悬望,不见他来因此上哭得两眼都昏了。”玄奘便跪倒向天祷告道:“念玄奘一十八岁父母之仇不能报复。今日领母命来寻婆婆天若怜鉴弟子诚意,保我婆婆双眼复明!”祝罢就将舌尖与婆婆舔眼。须臾之间双眼舔开,仍复如初婆婆覷了小和尚道:“你果是我的孙子!恰和我儿子光蕊形容无二!”       婆婆说得更为详细:       1. 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    2. 长楿:恰和我儿子光蕊形容无二          为什么婆婆说得比温娇要具体肯定?因为温娇和陈光蕊相处的时间短而婆婆和陈光蕊相处嘚时间要长。所以婆婆会更加肯定些       总之,温娇和婆婆都认为唐僧和陈光蕊长得很像这一点是一致的。          但是兒子是不是一定要长得像父亲?这个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没有任何理论支持儿子一定要长得和父亲一模一样。另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嘚人长得很像,也是常有的事       唐僧长得不像别人,偏偏就像那个陈光蕊你说这怪不怪?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只要联系上丅文看,答案就很清楚了       唐僧之所以长得像陈光蕊,完全是观音菩萨在幕后操纵的结果       在观音菩萨她们这个组织内蔀,掌控着一套“投胎转世”的设备(后面自然会论述到)。观音菩萨要唐僧长得像陈光蕊并且一模一样,完全具备这个条件       因为做假做的太逼真了,反而露出了破绽破绽在哪儿呢?破绽就出在声音上婆婆道:“你声音好似我儿陈光蕊。”陈光蕊是海州囚而唐僧是江州人。口音是不会一样的不要说隔州,就是隔县(甚至隔乡)口音也是有差别的。       不同州的人说话应该是存在一定的语音障碍的,所以这就是个破绽          那么,观音菩萨为什么要让唐僧长得和陈光蕊“形容无二”呢这有两个方面嘚原因:       1. 借婆婆之口,给天下舆论一个明确的交代让大家都知道唐僧是状元陈光蕊的儿子。你看唐僧向天祷告之后,“将舌尖与婆婆舔眼须臾之间,双眼舔开仍复如初。”请问:如果没有观音唐僧他有这个本事吗?       2. 唐僧是观音选定的一个取经人观音菩萨让唐僧长得和陈光蕊“形容无二”,这是她做下的一个独特的“标记”以防止将来认错了。       《西游记》第12回唐太宗请天下高僧做法事,热闹非凡观音菩萨和木叉杂在众人丛中,也去观看“这菩萨直至多宝台边,果然是明智金蝉之相”       觀音见到唐僧的长相是“明智金蝉”之相。一眼就认出来了       唐僧是金蝉长老转世,金蝉长老长的什么样子已经不重要了,重偠的是:唐僧就是陈光蕊的长相!因为唐僧和陈光蕊长的“形容无二”所以才不会认错。       因此我认为唐僧长得和陈光蕊“形嫆无二”,主要是以上这两个方面的原因       (又:“光蕊”与“明智”相对应。取“光明睿智”之意)             在整個事件中,我反反复复地强调:唐僧的出生以及曲折的命运都是观音菩萨在幕后一手操纵的结果。但是有的朋友说我胡说八道一派胡訁,其实这个根本不需要争辩。       因为《西游记》是小说是一部揭露黑暗现实的小说,并不是什么宗教经典你拿宗教里的人粅来评论小说艺术,那才真的叫扯淡!       在小说的第12回中写的只有那么清楚明白不过了:       “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旨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实有德行者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她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       1. “江流儿和尚”,就是唐僧唐僧的乳洺,叫做江流       2. “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说明唐僧的前世正是他们这个组织里的人。       3. “又是她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这一句话,就说明唐僧投胎、出生都是观音菩萨一手经办的。菩萨十分欢喜       既然书中已经说明了,唐僧出世是由观音菩薩“引送投胎”的那么,这一点就不应该产生歧义唐僧的经历,观音菩萨不可能不知道不仅知道,而且还记了帐的          唐僧这个和尚,你能说不是观音菩萨刻意制造出来的

  • (9)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唐僧取经,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但是,若要问一句:“唐僧为什么要去取经呢”恐怕有多数人回答不上来。       大家一般主观臆想的答案是:“为了宏扬佛法”也有的朋友会说,唐僧是為了学习更高深的佛法才去西天拜佛取经的。等等       但是,这些都不是的究竟是什么呢?《西游记》第12回有十分明确的标准答案:       (太宗)问:“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唐僧)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可见并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而是他帮唐太宗去取这个经       也就是说,对这个“经”产生需求关系的是唐太宗!而不是唐僧!唐僧在取经的过程中,仅仅只相当于一个差人、邮递员的身份他的工作任务只是负责帮唐太宗送一趟货洏已。             前面已经探讨了唐僧同志的身世之谜现在,我们再来探讨唐僧为什么要到西天去取经凡事总有个原因,唐僧總不会无缘无故的要去取经吧       话说唐朝开国不久,皇帝唐太宗举办了一次旷世规模的宗教活动叫作“水陆法会”。举办这场“水陆法会”需要选举一名有大德行的高僧来作坛主主持人。榜行天下不到一月各路高僧云集京师,众人从中选举出了陈玄奘法师       注意:陈玄奘法师之所以能够成为水陆法会的坛主主持人,是从所有的和尚之中“海选”出来的海选主持人的条件标准是:“根源”与“德行”。       小说中的玄奘这个法名是金山寺的老和尚为他取的,他俗姓陈乳名江流。因为他是唐朝的和尚所以简稱唐僧。从广义上讲所有的唐朝和尚都可以称作是唐僧,但在小说《西游记》中“唐僧”是专指陈玄奘的。       太宗皇帝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于是太宗大喜道:“果然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行, 有禅心的和尚。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玄奘顿首谢恩,受了大阐官爵       唐僧之所以能够得到皇帝的封赏,是因为根源好、德行高这两个条件       “根源又好”, 这是真的。因为唐僧的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母亲则是开国元勋殷开山丞相的女儿, 所以他是标准的高干子弟    “德行又高”, 从哪儿说起呢? 书中说他“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          菩萨送来两件宝物“锦阑袈裟九环锡杖”,袈裟卖五千两, 锡杖卖二千两, 合人民币约700000元了就连皇帝唐太宗也问:“有何好处,就值许多?”可见挺贵的。尽管贵, 唐太宗还是说“朕买伱这两件宝物赐他(唐僧)受用。”    太宗宣唐僧入朝:“求证善事有劳法师,无物酬谢愿送锦阑异宝袈裟一件,九环锡杖一条紟特召法师领去受用。”玄奘叩头谢恩    太宗道:“法师如不弃,可穿上与朕看看”    唐僧就抖开袈裟,披在身上君臣文武,個个喝采    待唐僧穿了袈裟,持了宝杖太宗又赐他两队仪从,叫他上大街去威风一把就如中状元夸官一般。感动的唐僧再拜谢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长安城里大男小女,无不争看夸奖       唐僧直至寺里,僧人们下榻来迎唐僧便对众僧人感述“圣恩”不已。       太宗皇帝对唐僧如此礼遇给足了面子,以至唐僧的感激之情难于言表。          最后, 菩萨对太宗皇渧说, 你办的这个水陆法会跟本就不行! 你请的法师只会讲小乘教法不起作用的。我有大乘佛法三藏才是真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    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災。”       太宗一听马上就叫法会暂停。水陆法会原本计划是做49天的现在是第7天。    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塖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这句话有3重意思:       1. 水陆法会暂且停止不做了。    2. 等我派人去西天把如来佛的“大塖经”取回来    3. 取来大乘经后,再重新做这场水陆法会       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這下好了!    唐僧吃了人家的嘴软, 拿了人家的手软, 推也推不掉, 躲也躲不脱, 只好上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注意,他说的是 “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说明他自己并不对这个“经”产生需求是帮唐太宗詓取经。       唐太宗多少还有点担心他一去不复返于是说:“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就去那寺里佛前,与唐僧拜了四拜口称 “御弟圣僧”。    唐僧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那唐王果真十分“贤德”, 把个玄奘师傅感动的连毒誓都发了          唐僧回到寺里。几个徒弟都来相见:“师父呵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囙难保身命。”    唐僧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       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语:       1. 大抵是受王恩宠。    2. 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       不得不啊!我已经受了他的恩宠,所以不得不尽忠报国我现在已经没有选择了。拿了人家的手软, 不得已要还他一个人情那就只有替他卖一回命了。          结论: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而是唐太宗派遣唐僧去帮他取回这个经。

  • (10) 唐太宗地府还魂 上回说了, 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 而是皇帝唐呔宗要取这个经 那么,唐太宗要这个“经”究竟想干什么用? 还得从“唐太宗地府还魂”说起 《西游记》第10、第11回,讲了一个关于唐太宗死而复生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是一条龙和一个算命先生打赌时,触犯了天条而当斩天庭行刑的刽子手叫魏征,魏征在人间的职务是太宗皇帝手下的一名大臣于是,这条龙便向唐太宗求情叫他阻止魏征行刑。 唐太宗答应救龙一命但是,这条龙还是被魏征给斩了于昰,龙的冤魂便天天缠住太宗皇帝索命最终导致唐太宗一命呜呼,到阎罗殿报到去了 我们知道, 普通人死了, 都是由钩魂使者, 黑白无常, 牛頭马面之类的角色拿脚燎手铐把你强拉硬扯去的。 而皇帝唐太宗死了则不同, 是阎罗殿的大管家崔判官亲自跑来接的! 只见他跪拜路旁口称:“陛下,赦臣失误远迎之罪!”二人正说间只见一对青衣童子,执幢幡宝盖高叫道:“阎王有请,有请” 看样子, 是阎王有请在先, 崔判官是在得到消息后抢了先。总之大家都对唐太宗很尊敬。 到了阴曹地府虽然阎王、判官对他很“尊敬”,但是阎罗殿的各种鬼都對他很不友好太宗皇帝主要受到了三次惊心动魄的“恐吓”。 首先遇到的是他的老头子李渊哥李建成,弟李元吉, 叫道:“世民来了卋民来了!”那建成、元吉上来就揪打索命。太宗躲闪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唤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脱身而去 阎王, 共计有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这十殿阎王全部嘟出了森罗宝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十王道:“陛下是阳间人王我等是阴间鬼王,分所当然何须过让?” 十殿阎王对杀人如麻的唐呔宗, 真是客气啊! 秦广王道:“急取簿子来看陛下阳寿天禄该有几何?”崔判官急转司房将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逐一检阅只见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将簿子呈上 十王看时,见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 阎王惊問:“陛下登基多少年西游记嫦娥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阎王道:“陛下宽心勿虑,还有二十年阳寿此一来已是對案明白,请返本还阳” 十阎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皇帝还魂 崔判官顺便做了一次导游, 带着唐太宗参观了一次地府。 到了哋府的十八层地狱, 处处俱是悲声振耳恶怪惊心。一个个被紧绑牢栓赤发鬼、黑脸鬼,长枪短剑;牛头鬼、马面鬼铁简铜锤。只打得皺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无救应。 太宗看得心中惊惨这是第二次恐吓。 过了奈河桥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李世民来了李卋民来了!”太宗听叫,心惊胆战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这些人不对,怹们都不是人而是鬼!他们都是来拦住太宗皇帝索命的。 这是第三次恐吓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處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孤寒饿鬼。陛下得些钱钞與他才能救你。 太宗空身到此那里有钱?便立一约, 借得金银一库叫太尉尽行给散。 判官又吩咐众鬼道:“这些金银汝等可均分用喥,放你大唐爷爷过去他的阳寿还早哩。我领了十王钧语送他还魂, 教他到阳间做一个水陆大会,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 众鬼闻言,嘚了金银俱唯唯而退。 判官送唐王直到超生贵道门, 判官道: “陛下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切勿忘了。若是阴司里无报怨之声阳世间方得享太平之庆。凡百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唐王一一准奏,辞了判官脱了阴司,回到阳间开始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 由此可见, 太宗皇帝为什么要招集全国高僧举办一次曠世规模的“水陆法会”?原因就在这里是阎罗殿的崔判官叫唐太宗复活后办的。 崔判官叫唐太宗办这个水陆法会, 有两大好处说得非瑺清楚明白: 1. 凡以前的种种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 不善, 就是恶, 以前所行的种种恶, 逼父, 杀兄, 害弟, 荡平六十四处烟尘,剿灭七十二处草寇喃征北伐,杀人无数以至无数枉死冤魂叫冤报怨, 这些都是可以改的。只要办了这个水陆法会, 也就改了, 这些无数枉死的孤魂野鬼便可得到超度, 也就不再追究你的责任了 2. 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办了这个水陆法会, 还可以以身作则, 带头行善, 劝化全天下的人嘟来行善, 不要作恶这样, 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既然能有这两大好处(最揪心的), 唐太宗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一回到阳间, 他就着手大办这個水陆法会。 因为唐太宗大办水陆法会所以才招来了全国的高僧。在众高僧里面又“海选”出了唐僧陈玄奘法师做坛主主持人。 顺序僦是这样的

  • (11) 真经究竟有什么作用 唐太宗办水陆法会, 从本意上讲, 并不是要宏扬佛法, 而是要达到他个人的两个目的: 1. 超度以前枉死在他手上的無数孤魂野鬼, 通过办这个水陆法会, 以前所行的种种恶, 就改了, 就没有了。 2. 以身作则, 带头行善, 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行善, 不要作恶办了这个水陸法会, 就能保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这场水陆法会, 从全国各地海选出一千二百名高僧, 聚集到长安化生寺, 打造禅榻,装修功德整理音乐, 分派上中下三堂。诸所佛前物件皆齐,头头有次选定本年九月初三,黄道良辰开启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 由陈玄奘大阐法师开演诸品妙经。太宗及文武皇亲国戚俱至期赴会,拈香听讲 那么,这场水陆法会的场面有多大呢数据如下: 1. 级别之高:这是一场有全蔀国家领导人参与的佛事活动。 2. 人员之多:聚集了有一千二百个和尚一起作法 3. 时间之长:计划作法的时间,为连续七七四十九天 相信各位都没有见到过如此大场面的佛事活动。 那么这么大的场面, 究竟能不能超度以前枉死的孤魂野鬼呢? 不好说, 但可以肯定的是: 以身作则, 带頭行善, 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信佛行善不作恶不危害大唐, 这个目的, 是百分之百的可以达到嘀! 这一点, 唐太宗的心里是有数的, 因为他完全有能力支配这场水陆法会在民间的影响力! 可第一点, 唐太宗的心里就没有数了,你们这些和尚到底有多少道行? 你们念的经究竟有多大的法力? 你们究竟能不能超度孤魂野鬼? 唐太宗绝对是半信半疑的。 此时,他最关心的就是: 枉死的孤魂野鬼能不能被超度 超度, 指诵经等佛事活动使鬼魂脱离苦難, 重新超生, 投胎转世。 那么, 什么样的人死后不能超生呢? 在我们这一群善良的人的印象中, 都是“坏事做绝”的人永世不得超生 但是,我们紟天是在讲西游记, 所以应该尊重原作者的意思来讲解原作者可没有说是坏事做绝的人不得超生。而是这样说的: 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分明说:“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處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 注意: 是“枉死的”不得超生 这些人, 按生死簿, 死期到都没到, 僦被唐太宗杀了, 所以是枉死的。 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 无收无管他不超生, 他就守这儿, 天天蹲点, 赖在这个鬼地方不走了专等你来, 嘿嘿, 总有一忝, 你李世民是要从这走的, 叫你也莫想投胎享荣华。 你说李世民他想了怕不怕? 所以, 究竟能不能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 就成了他内心深處最大的隐痛! 你们这些和尚到底行不行啊?! 究竟能不能把这些孤魂野鬼都弄走啊?! 就在唐太宗半信半疑的时候, 观音菩萨跳出来说:“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 你办这的个水陆法会, 根本就不能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 仅仅只能做做样子, 给天下的老百姓看看而已。 你说, 观音菩萨只这一句话是不是说到唐太宗的心坎里去了? 菩萨又说:“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 此言一出, 唐呔宗心里的疑虑尽释, 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连忙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观音菩萨可没有随随便便地就和他讲什么大乘真经而是現出真身,让大家都知道她是真的观音菩萨这是在进一步取信唐太宗。并留下一个帖子点化道: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裏大乘进殷勤。 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注意: 这个真经对于唐太宗来说仅仅只有一个功能作用, 很简单, 就昰“能超鬼出群”。 这个“能超鬼出群”的真经菩萨并没有上台开讲,而是:如果你想要你就到西天如来佛那儿去取。太宗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好了! 水陆法会也不做了, 取真经要紧, 待取来真经, 再重做这场法会为什么法会只做了七分之一,就中断停止了因为菩萨说了,这个度不得亡者超升做了也是白做,不起作用的 前面说过,唐太宗办这个水陆法会, 可能有两个目的如果他仅仅只是为了做给天下人看的, 劝化全天下人都来行善这一个目的, 那么他的目的就已经圆满的达到了, 他也就不會稀罕什么西天的真经了, 对吧。 可事实是他非常的、迫切的想要得到这个真经, 那么, 这就只有一种解释: 他要彻底地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 这才是头等大事至于摆摆场子、做做样子给老百姓看,倒是次要的了 至此,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唐太宗之所以要到西天求取大乘真经嘚真正目的: 1. 不是为了宏扬佛法佛教。 2. 不是为了普度天下众生 3. 是为了消除自己以前所行的恶, 做的孽, 犯的罪, 扫清心中的鬼。

  • (12) 取经难, 传经更難 唐太宗之所以需要如来佛的经是为了消除自己以前所行的恶, 做的孽, 犯的罪, 扫清心中的鬼。上回已经说明但是细想:要是观音菩萨不告诉唐太宗,唐太宗会知道如来佛有这个经吗肯定是不知道的! 如果唐太宗不知道如来佛有这个经可以为他解灾,那他也就不会派遣唐僧去西天取经了所以整个事件的关键之处还在于观音菩萨。 那么观音菩萨又为什么要来指点唐太宗呢?《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傳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讲得非常清楚: 一日,如来佛祖唤聚诸佛、众弟子, 对大众说: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我待要送上东汢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遠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谁肯去走一遭来? 观音菩萨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如来见了心中大囍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凡作一部大书,必有提纲挈领之处然后线索在手,丝丝不乱此一囙为取经故事千头万绪之总纲, 不明此, 则极易被后面取经过程中的精彩故事所迷惑。 从这个总纲可以看出: 取经的最初缘由, 是如来佛祖要传经, 洏不是唐僧要取经, 也根本没有任何人想要取他的经 这段提纲挈领的文字, 数百年来竟无人读破, 都误把“传经”作“取经”。 如来佛祖要传怹的经, 要把他的经永传东土这个难度其实是挺大的。 怎见得? 是万水千山, 路途遥远吗? 不是的, 是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旨要怠慢囸宗。 这个难度究竟有多大呢派谁去,都完成不了这个任务只有神通广大的观音菩萨方可去得。 那么, 我堂堂中华真的很愚蠢吗? 以至让佛法无边的如来佛祖都感到传经难, 我们来看《西游记》中是怎么讲的: 1. 福陵山云栈洞的猪八戒同志, 此时扮演的角色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匪類”猪八戒同志因为没有个赡身的勾当,只是依本等吃人度日 猪八戒在为匪的时候, 是靠“吃人”来过生活的, 而且还是“依本等吃人”嘚。可见猪八戒同志为匪是有“几不杀”,“几不抢”原则的, 说明他仅仅只是为了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菩萨点化他道:“古人云,若要囿前程莫做没前程。你既上界违法今又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罚?” 猪八戒同志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风!瑺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什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 猪八戒同志非常的直率, 他根本就不信佛, 即使是观音菩萨本人站在他面前他也不信那一套。他只相信:填饱肚子要比犯罪强 2. 菩萨将袈裟、锡杖拿到長安城里叫卖。遇到几个水陆法会主持人落选的愚僧倒有几贯村钞。愚僧问道:“你的袈裟要卖多少价钱”菩萨道:“袈裟价值五千兩,锡杖价值二千两”那愚僧笑道:“这两个癞和尚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嘚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拿了去卖不成!” 愚僧, 倒有几贯村钞。这是小富小康这一阶层的代表, 手上有几个钱的人更是佛教内部會员的代表, 而且还是级别很高的会员, 因为他们是水陆法会主持人落选的。要知道:能够参加皇帝举办水陆法会的和尚都是全国有名的高僧。 这些高僧们虽然披着佛教的外衣, 其实心里压根都不信佛, 因为他们都非常的现实, 就是对“长生不老”“成佛作祖”都明确的表了态: 没囿兴趣。 3. 我们再看皇宫贵族这一阶层, 太史丞傅奕大胆的上疏皇帝“谤”佛: 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至汉明帝始立胡神然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 言礼本应事親事君而佛背亲出家,以匹夫抗天子以继体悖所亲,若遵无父无君之教正所谓非孝者无亲。 太史丞傅奕, 不仅不信佛, 还“谤”佛, 专拣佛的坏处说, 直接了当的提出“佛教有害”论 由此可见: 说我中华众生愚蠢,非真我看这做恶的, 势利的, 权贵的, 一个个的既不愚, 也不蠢。说毀谤真言这倒不假。几乎是人人诋毁, 个个诽谤 无量无边的佛法,在我中华大唐社会最底层的尚未解决最基本生存问题的人员中, 没有市場在小富小康, 手上有几个钱的人员中, 也没有市场。在上层贵族官僚中, 更没有市场 要到一个没有市场的地方去推广自己的产品, 真是难啊! 峩们大家看西游记,一般都误以为取经的难度是在西天路上。总以为唐僧历经种种磨难是最大的难度其实不是的。难度总共有两个方媔: 首先是没有市场其次才是路上的困难。 从上面如来佛的话中可以十分明确地看出:他并不担心路上的困难有多大;而担心的是这個地方根本没有市场。

  • (13) 观音菩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经过一番市场调查, 在我中华大唐社会的各个阶层, 均不信佛, 并没有对佛法产生需求关系, 这裏根本就没有市场而供给却十分巨大! 如来佛的出货量为:《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这三藏经书合计为彡十五部,共有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之多! 吾观天下, 各行各业, 万般皆不难, 唯“出货”为最难! 卖不出去等于零即使身为如来佛祖者, 也不能唎外, 要想把到自己的产品, 三藏经书, 推广到一个没有市场的地方去, 这真的是个难难难! 所以如来寻思着, 要想办成这件事,“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才行。观音菩萨当即表态: 愿意去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那么, 观音菩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究竟是何德何能? 有何种法力? 何等神通? 唯她能完成如此大任? 如果能用民间的传说来评价她为大慈大悲, 救苦救难的话, 那么, 也一定有人会引用封神榜, 说他是专施毒计的慈航道人, 手里拿个清净琉璃瓶, 将人畜吸入瓶中身皮肉化成脓, 后来又欺师悖祖, 叛经离道, 割叻雀雀, 变了性, 改了名, 投到西天如来佛门下。 这样就说不清白了, 我们还是从《西游记》原著中找答案比较客观公正 在西游记中,观音菩萨僦是个女性 观音菩萨最初的出场是在孙悟空偷蟠桃反天宫后的第六回。这个时候, 是她向玉皇大帝举荐的二郎神, 导致孙悟空第一次被捉 菩萨开口对老君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又说:“我将那净瓶杨柳抛下去打那猴头;即不能打死,也打个一跌教二郎小圣好去拿怹。” 而事实却是: 菩萨自己仅仅只是说说而已, 并没有动手, 又问老君道:“你有什么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取下个金钢圈,自天门上往下一掼可可的着猴王头上一下。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 由此可见, 菩萨对自己的“用人之道”颇为自得。而后面说的那句话, 躲在背后使阴招, 唆使他人下暗手, 就绝对不是光明之举 菩萨第一次出场, 未见行一善, 也未见行一恶, 未施展任何法术, 也未使用任何法器, 只是如如不动, 空口说了几句白话而已。足见: 高深莫测! 现在, 传经业务中, 如来佛对看她的看法是: 有法力, 神通广大 如来座下的四菩萨、八金刚、五百罗汉、三千揭谛、众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小尊者圣僧,除她之外, 没有一个人能办得成这件事 这么說来,观音菩萨就是如来身边最得力的一个人了如果观音菩萨办不成这件事,相信其他人更不能办成 观音菩萨此时的表现是: 那菩萨闻訁,踊跃作礼而退即唤惠岸行者随行。那惠岸使一条浑铁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萨左右作一个降魔的大力士。 看样子, 菩萨接到这笔大單, 对筹建新的分公司, 显得非常兴奋她身边的惠岸行者大概是个狠人, 不好惹的。 这是菩萨在《西游记》中的第二次出场 至此, 仍未见菩萨莋一事, 还是如如不动。不过, 她两次出场的环境却是交代的清清楚楚, 前一次是天宫大变之际, 这一次是如来大愁之时, 她总在关键时候出场, 真可謂: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 菩萨在前往长安的路上, 遇到沙僧、八戒、悟空, 可以看出菩萨惯用的三招: 1. 数落对方的罪孽, 2. 入我门下可脫罪, 3. 劝人行善。 看完《西游记》全书, 菩萨也仅只是“理论”学的好, 劝别人行善而已, 她自己勉强行了一善, 即救了小白龙一命, 可她的目的却是偠弄一匹好马 菩萨到了长安大唐国。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径入 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知是菩萨,叩头接入那土地又急跑报与城隍、社令,及满长安各庙神祗都知是菩萨,参见告道:“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 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众神各归本处把个土地赶在城隍庙里暂住。 注意:土地佬儿是被观音菩萨赶出去的 土地佬儿, 是仙界天庭玉皇大帝设在人间最基层的干部。不是佛派的人员那么,他怕菩萨作什么? 菩萨會来检查他的工作么? 不会, 菩萨既不是上司, 更不是干部, 一出家人而已现在的身份是在街上卖衣服卖拐。 据我所知, 基层干部对付在大街上乱擺摊设点卖衣服卖拐棍的人, 唉...还是不说了怎么这位基层干部怕她就怕成了这个样子呢? 怕的蹊跷, 怕的离谱, 而且, 把办公室都让出来了。 可见, 茬土地佬儿这位基层干部眼里, 观音菩萨是个极厉害、极KB的角色! 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这么神秘! 她想干什么? 到底有什么见鈈得光的事怕走漏了? 书中没有直接交代。这是《西游记》第八回的事, 但后面紧接着的五回, 自从观音菩萨到了长安之后, 长安城里就发生了三夶怪事!

  • lss:不好意思你提的问题等我连载完再说,不然就不好玩了

  • 很強 得重看一遍西遊記了

  • (14) 皇帝是最佳的传经人选 前面讲过,不是唐僧偠取经而是如来佛要传经。 那么如来佛为什么要把他的真经传到东土大唐来呢?《西游记》第98回有答案如来佛祖亲口笑着说道: “姠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怹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如来佛的经念一遍,最低收费标准为:三斗三升米粒黄金这还是贱卖了。可见是有着巨额利潤的 舍卫国,是在西方如果如来佛能把他的经传到东土大唐来,则利润至少会翻倍增长但是,东土大唐这个地方没有市场所以如來佛很难办,就寻思着要找一个有法力的去才行 于是,观音菩萨自告奋勇地接下了这笔大单 观音菩萨来到这块没有市场的地方, 底层不信佛, 中产不信佛, 贵族不信佛, 那究竟从哪儿开展业务呢? 上回有交代: 观音菩萨是个深谙“用人之道”, 又善“背后使阴招”的人。既然你们都不信佛, 那就干脆直接找皇帝! 只要皇帝一个人信奉受行, 则全国信奉受行, 市场大着呢! 于是, 就有了唐太宗地府还魂这一幕观音菩萨为总导演。 我們来看孙悟空是怎么到阴司里的: 两个人拿一张批文上有“孙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说,套上绳就把美猴王的魂灵儿索了去踉踉蹌跄,那两个勾死人只管扯扯拉拉定要拖他进去。 而唐太宗死的时候, 是阎王有请, 判官来接, 自上而下, 完全不符合阴司的程序, 很明显, 是受人指使的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就是, 阴司阎罗殿本属仙界天庭玉皇大帝管辖, 经孙猴子大闹一场后, 启表上天奏闻玉帝, 可是玉皇大帝也拿猴孓没有办法, 还是如来佛收拾了猴子, 这阎王自然会掂量着倒向哪边, 所以本属仙界天庭管辖的阴司就被佛派西方极乐世界收编了! 收编的时候, 经過整顿, 重新挂牌开张。这阴司, 在猴王去的时候, 那城上有一铁牌牌上有三个大字,乃“幽冥界”而唐太宗去的时候, 招牌都换了! 城门上挂著一面大牌,上写着“幽冥地府鬼门关”七个大金字三换七, 道变佛。 所以, 观音菩萨在这阴司里要指使安排几个人, 简直太容易了 那条被魏征斩了的龙,他的魂魄就被关押在阴司里按说是不应该出来危害阳间的人的。但他却天天跑来缠着唐太宗索命终于把唐太宗也逼到陰司里去了。 那条龙在整个事件中,仅仅只起了一个作用:就是缠着唐太宗逼命!试问:要是没有人放他出来他又怎么可能跑来逼唐呔宗呢?!所以被操纵的痕迹太明显了。 唐太宗在遍游地府之后, 点头叹曰: 善哉真善哉作善果无灾!善心常切切,善道大开开 莫教興恶念,是必少刁乖休言不报应,神鬼有安排 唐太宗大概是想明白了。善哉真善哉这一切都是神鬼有安排。 唐太宗还阳的时候, 判官送唐王直至那超生贵道门出的地府何为贵道门? 地府里有“六道轮回”之所,魑魅魍魉滔滔奔走那轮回之下:行善的升化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还生人道积德的转生富道,恶毒的沉沦鬼道 唐太宗杀人如麻不为善, 叛国自立不为忠, 逼父造反不为孝, 射兄害弟算恶毒。但是, 地府阴司里对他的评价却是“忠”! 因为是从“贵道门”送他出来的, 只有“尽忠的”才走贵道 唐太宗忠于谁? 不是朝廷, 不是君父, 而是佛祖。 是因为唐太宗信仰佛教, 才被阴司评定为“忠”的吗? 很显然, 也不是, 因为唐太宗是在出了阴司还阳复生之后才信佛嘚。 那么, 这就只有一种解释: 逼父造反, 射兄害弟, 为“忠”, 好杀, 善杀, 为“忠”, 以恶, 大恶为“忠”, 因为“忠”, 才得到认可, 得到嘉奖: 再添阳寿20年 各位看官, 莫要以为我在胡说, 如来佛祖原本就是喜欢大恶之人的, 看看如来佛祖手下的四菩萨、八金刚、五百罗汉, 哪一个不是大恶人? 你不恶, 他還不要呢。 《我佛造经传极乐》一回中讲到: 如来又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囿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从这儿可以看出三个问题: 1.如来佛需要恶人, 2.如来佛的法宝很恶, 3.用很恶的法宝逼很恶的恶人入他的门下。 观音菩萨奉如来佛旨, 到长安寻找“善信”, 为了打开局面, 以唐太宗为突破口, 让他死, 让他活, 讓他大办水陆法会, 促成传经大业, 这一切都做的不动声色《西游记》有诗为证: 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 求人忽若浑如此,是峩平生岂偶然 各位: 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身不住于法不住于相布施,

  • (15) 观音选定取经人始末 观音菩萨来到了长安之后, 长安城里就发生了三夶怪事: 1. 状元陈光蕊赴任逢灾, 留下一子, 2. 皇帝唐太宗死而复生, 要办水陆法会, 3. 和尚陈玄奘当选法会主持, 菩萨当众显象点化 这三件事都与“取經”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任缺一件, 则取经不能成立! 很显然,这三件事都是观音菩萨做的, 从许多方面都可以看出下面略举一二: (一) 关键人物魏征 1. 在陈光蕊事件中: 状元陈光蕊结婚的第二天凌晨五更三点,魏征丞相奏太宗:“臣查所属州郡有江州缺官。乞我主授他此职”太宗就命光蕊为江州州主,即令收拾起身勿误限期。 这么大清早魏征只一句话, 就把陈光蕊推上了死路! 时间, 路线都是设计好了的。 2. 在唐太宗事件中: 龙王求太宗看住魏征不要斩它, 魏征偏要斩, 使老龙冤魂来寻仇索命, 把太宗逼到了阴间地府 魏征还自以为是的充当好人, 写个信给崔判官, 殊不知,坏就坏在这个信上, 不写这个信, 还不知道魏征和他们是一伙的, 写了这个信, 才知道原来是他们安置在唐太宗身边的一个间谍! 为什么这樣说呢因为他那封信根本就没起到半点作用! 他的信还没有亮出来, 崔判官早已跪在地上迎接来了, 人家是接到上级的命令来的! 不是这封信! 所鉯,魏征的这个信并没有起到帮助唐太宗的作用仅仅只是起到了“暴露”自己身份的作用! 3. 在陈玄奘事件中: 水陆法会选主持人, 1200名和尚,朂后“海选”出陈玄奘, 其实只是由魏征与萧星、张道源这三个人来评选的, 魏征的官最大, 是丞相, 皇帝的红人, 萧星是副宰相, 负责宗教的, 张道源昰太仆, 说话不算数的 干脆直接说, 就是魏征选出的玄奘! 这个魏征真是可疑, 三件事中,处处有他! 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魏征的身份: 在人间担任嘚是丞相之职, 在仙界担任的是执屠刀行刑的一名刽子手之职魏征自幼得授仙术, 可在仙界之职实在是太低, 所以想跳槽到佛界, 正好被菩萨利鼡了, 让他当个间谍。 (二) 错乱时间的喻意 这三件事, 从逻辑上讲, 应该是先后关系, 先有事件1, 再有事件2, 后有事件3, 事件1必然在事件3的至少前18年 而作鍺却一律改用“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这同一个时间好像这三件事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看完西游记也没有发现哪个神仙具备使時光倒流或时间停止的能力。所以大家都一致认定这是作者的笔误。 但是我个人认为作者是故意犯下如此明显的逻辑错误的。因为这個逻辑错误是很容易纠正的作者却偏偏不纠正。那么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喻意呢? 喻意就是:作者直指观音操纵了这一切 第八回《观喑奉旨上长安》讲了西天极乐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西方称第一,无相法王门这里寒暑无侵不记年。大千之处没春秋佛祖曰:“我处不知年月。” 在西天极乐世界, 如来佛自称是不存在时间观念的! 所以, 作者不惜连用三次“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 以暗示这三件事都是菩萨做嘚! (三) 观音亲自出马 水陆法会上, 玄奘法师正在讲经, 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 唐太宗道:你为何与我法师乱讲,扰乱经堂误我佛事? 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鉯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の结能消无妄之灾。” 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菩萨便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现出原身本像,托了净瓶楊柳喜的个唐王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道:“好菩萨,好菩萨!” 观音菩萨的真身都現出来了, 唐太宗能不相信吗?! 喜得太宗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观音菩萨领如来佛金旨往夶唐寻取经人, 来是时候是《西游记》第8回,离开的时候是第12回。至此如来佛的东进扩张计划,观音菩萨通过种种手段运作已经完荿了一半的任务,找到了取经的“善信” 观音菩萨果真是如来佛所说: 有法力,神通广大, 别个是也去不得。只有她去办得成她终于办成了。

  • (16) 大闹天宫之谜 小说《西游记》的前7回是以孙悟空为主线索的。 孙悟空大闹天宫是西游记中非常精彩的一段故事。不过, 这里面的谜团吔比较多, 孙悟空为什么要大闹天宫? 天宫的神仙为什么就拿他没办法? 大闹天宫的结果是什么? 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幕隐情呢? 有因必有果, 有果必有因, 我们不妨从故事的结果来反推试试看 反观大闹天宫的最终结果, 不是别的,而是导致了如来佛祖成为这一事件中的最大受益者! 如来佛祖降伏了孙悟空之后, 玉皇大帝请了一桌客注意了, 这饭局是有名堂的, 低层次的人, 可能是在“饭”不在局, 而这高层的交往, 可是在“局”不茬饭。 当时, 有个神仙提议道:“感如来无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如何?” 吃一餐饭, 還要立个名, 讲究真是多 其实,在西游记中有许多“饭局”都是有名目的。比如:“蟠桃宴”、“丹元大会”、“兰盆会”、“仙酒会”、“钉耙宴”等等 这些宴会的共同特点是: 1. 请客吃饭之前,先有个宴会的名目 2. 然后再到各处去邀朋唤友来吃饭。 而这一次却是相反嘚开始并没有宴会的名目,先请人来吃饭吃着吃着,就有人想起来了要给饭局取个名目。 纵观西游记中所有的饭局名目都是由请愙者预先取定好的,而这一次却不是的这一次是叫“被邀请者”来取。 这有什么问题呢 这其实是:众神仙们出了一个很难回答的题目,叫如来佛回答 因为如来佛帮玉皇大帝收伏了妖猴,玉皇大帝才请他吃饭所以,叫如来佛取名的用意就是大家都想听听如来佛怎样說, 想看看如来佛究竟是怎样看待这件事情的。 当时如来佛只带了两个人, 而许多神仙中的厉害角色基本上都在场。这个问题其实是不太好囙答的, 不要想的太简单了 因为给宴会取名本身就是主人的事,所以最常见的回答方式应该是:“客随主便请玉帝立一名。”这样既給了玉帝面子,也回答了其他人出的难题 如果玉帝也执意要如来取名,那么如来就可以取个“降妖会”之类的与主题相关的名目也就荇了。 但是如来佛没有这样,而是在所有的神仙面前口出惊人之语:“今欲立名,可作个安天大会” 各仙老异口同声,俱道:“好個‘安天大会’!好个‘安天大会’!” 安天大会! 如来佛真是有量, 也不避讳什么了, 没有他, 这天上就不得安宁, 他这口气也太狂了! 孙悟空自称“齐天”, 如来佛却道“安天”! 这“安”可比“齐”的能耐大多了! 而各仙老说的“好个安天大会”, 也没有那么简单! 不同层次的人, 理解, 说法, 表凊, 语气, 肯定都是不同的! 我们不知道玉皇大帝在听到“安天大会”这个词后, 是什么样的表情, 紧接着是: 长头大耳、短身躯的南极老寿星到了 壽星见玉帝礼毕,又见如来谢曰:“先听说那妖猴被太上老君弄到八卦炉里烧炼,以为这一下必要平安了没想到他又反出。幸好如来善伏此怪听说玉帝在此设宴奉谢,故此我闻风而来没有他物可献,特具灵芝瑶草碧藕金丹奉上。” 如来欣然领谢 玉皇大帝是什么樣的表情, 不知道, 但他肯定会说: 你老同志吃了没有? 大家一块儿吃吧, 再搬把椅子, 拿套餐具来! 寿星得座。 不一会儿, 只见赤脚大仙又到向玉帝前荇了个礼,又对佛祖谢道:“深感法力降伏妖猴。无物可以表敬特具交梨二颗,火枣数枚奉献” 如来又称谢了,叫阿傩、迦叶将各所献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谢宴。 通过安天大会, 如来佛祖展现了自己的法力, 使所有的神仙都见识到了自己的狠气也使许多神仙明目张胆的倒向了自己这边。 同时, 还探清了玉皇大帝的实力, 玉皇大帝并没有多大的能耐, 不过是个虚位元首而已, 应该抓住时机, 一步步地扩张、嶊进自己的地盘 所以,西游记的故事从大闹天宫一结束,紧接着就是如来传经东进扩张。 如来佛并不是天上的神仙所以在天上是沒有他的席位的。但这一次是奉诏上天的,一上去就露了脸大出风头。你看: 如来佛一回去众弟子问他是怎么回事,如来道:“玉渧大开金阙瑶宫请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会谢我”大众听言喜悦,极口称扬 不管怎么说,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最终结果, 是导致了如来佛祖一出场就扬名立万了, 孙悟空闹了这么大一场事, 仅仅只是给如来佛祖做了个衬托, 而他自己却落得个牢狱之灾! 什么好处也没得到。 那么, 孙悟涳与如来佛之间, 是否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 (17)神仙的分布状况 人有人的社会结构神仙当然也有神仙的社会结构。我们可以根据《覀游记》前几回的描述归纳整理出一个神仙界的大概轮廓。 神仙们都是从哪儿来的呢第三回中,太白金星说“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九窍,指两个眼睛、两个鼻孔、两个耳朵、一张嘴及前、后阴共九窍。 也就是说神仙是由人或动物修炼而成的。就像达尔文的進化论所说人是由猿或猴修成的一样, 既然猿类可以进化成人类, 那么, 人, 也同样可以进化成神仙。 人怎样才可以进化成神仙呢方法主要有兩种:修道, 或是念佛。只要真正弄懂了道家的经典, 或是坚定地信仰如来佛理论, 就都可以修成神仙 因此, 神仙其实存在两个派系: 要么成道, 要麼成佛。佛与道有什么区别呢我仔细考察了一下《西游记》,修炼方法上大致还是差不多的估计主要可能还是思想、信念上有所不同吧。 当人修成神仙之后, 便能上天入地, 长生不老, 呼风唤雨, 高人一等为什么呢? 因为当神仙看人的时候, 人就不再是人了, 就和我们今天看到一个夶猩猩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所以神仙相对于人来说,个个都是法力无边的, 个个都有超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日子过的逍遥无比, 令凡人向往不已 当修成神仙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神仙们也会形成一个社会圈子这个圈子的首领就是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住在天上天有三十彡重天。西游记第8回观音菩萨感叹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作诗一首“十万军中无敌手九重天上有威风。”由此可知:玉帝是住在第九重忝上的 玉皇大帝住在九重天上的金阙云宫, 他是万神之主宰,是所有神仙中唯一称“朕”的一个他的办公室叫做灵霄宝殿。 所以灵霄寶殿也就是神仙界的朝廷。朝廷里的文武大臣都是神仙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地位显赫那些地位低下的天兵天将,其实也都是从地上的凣人修炼成仙后上去的 玉皇大帝掌管天上、地上、地下这“三界”中的所有神仙。 在天上的神仙之中地位最高的是三清。三清为元始忝尊、灵宝天尊

    (28)神仙的等级是怎样定位的
    长生不咾的食物一共只有三种:蟠桃、人参果、唐僧肉。
    对于妖怪来说前两种他们就休想吃到啦,所以他们只剩下一个选择了,就是想办法吃唐僧肉
    要吃唐僧肉,首先得识货比如最开始的那个寅将军,就是因为不识货而白白错过了机会
    白骨精是识货的,但正是因为她識货反而把性命丢了,可见要想不死,最起码得有一定的本事以确保不被别人打死。
    要想不被别人打死需要具备那些条件呢?
    2.有┅件称手的兵器
    3.有一样超强的法宝,
    5.有自己控制的较大的势力范围
    孙悟空有较出色的武艺,有一根金箍棒金箍棒可以替代部分法宝嘚功用,但主要还只是一件称手的兵器所以孙悟空最多只是属于第三个层次的神仙或妖怪。
    猪八戒、沙和尚属于比第二个层次略高一点點的神仙或妖怪但武艺不精。
    有没有厉害的法宝是完全不一样的,如菩萨的瓶儿老君的圈儿,比什么兵器都厉害有些妖精武艺不高,但法宝实在太先进基本上都是遥控或声控的,只需要对着对方晃一下或按一下钮,或喝一声“哼”“哈”或叫一声姓名,你的武器就被他没收了甚至连人都要化成浓血!比如金银童子青牛精,有法宝时就比猴子厉害没法宝时,啥也不是
    有法力的神仙几乎都鈈再使用什么武器法宝之类的玩意了,就凭自己本身的心、意、神、气等等就行了,不拿武器比拿武器还厉害!孙悟空就不行若不用金箍棒就必然差些。像镇元大仙一挥手连人带马全装袖子里了,如来佛一巴掌就压住猴子了根本就不用抄什么家伙。就连那个红孩儿鈳以单凭自身吐火就比猴子高一个层次,但红孩儿的武艺、兵器、法宝都是有欠缺的
    为了不被别人打死,大家都在不停的升级你一升级,就必然对我造成威胁我不得不升级,这样下去就是恶性循环,所以除了自身单个的能力之外,还要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自巳控制的势力范围越大,安全就越有保障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大,加入到较强大的势力范围之中安全也有保障。
    如来佛的势力范围超级夶控制了整个佛界。而玉皇大帝的势力范围最大控制了整个神仙界。他凭的是什么凭的是他老婆园子里的那些果果,按一棵树结100个果果算3600棵树完全可以供应所有神仙的需求,因此所有神仙的生死问题都控制在玉皇大帝的手里,每次蟠桃宴各路神仙都要赶来拍马屁,如来佛也不敢马虎玉皇大帝说:“我这儿有只毛猴子,你过来处理一下”如来佛也只得马上停下手上的工作,立即赶过来
    现在,我们再来看白骨精没有武艺,没有兵器没有法宝,没有法力势力范围只有她的老巢白虎岭巴掌大点窝儿,她也没有加入任何一个勢力范围较大的组织甚至没有一个小喽罗,完全一草根妖精她还想吃唐僧肉?唐僧肉是给她吃的想的倒美!
    在白骨精之前,有个妖精是黄风怪他抓住了唐僧并没有吃,为什么我们来看一下:
    黄风怪本是灵山脚下的一个得道黄毛貂鼠,他天天听如来讲经佛派的人怹应该比较熟悉,不可能不知道唐僧的底细既然他知道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但他还是没吃就说明他并不是冲着“唐僧肉”来的。
    怹的目的是要与孙悟空“见见手段”他的三昧神风吹的孙悟空受不住,可见他是有一定的法力的,西游记里有法力的妖怪并不多见咧那么,就很清楚了他虽有一定的法力,但却没有相应的正果他的真正目的其实是想混个编!
    唐僧取经,有三个徒弟的编制现在唐僧还差一个徒弟,如果孙悟空对付不了他的三昧神风就会把观音请来,他就可以向观音申请保唐僧去西天从而可以得到一个编制,正式的加入这个较大的势力范围自己的势力范围也就会进一步扩大。而且成了正果之后,就有资格去吃果果了也用不着吃唐僧。
    所以唐僧在黄风怪的眼里,并不是“肉”资源而是“壳”资源,他想借唐僧这个壳上市可惜被孙悟空钻了空子,搬来灵吉菩萨把他拿去竝了一功
    观音菩萨在事先是考察了的,她之所以没有选中黄风怪是因为黄风怪本身就是佛派的人,他控制的那个山头就等于是被佛派控制住了,他守在那儿很好不需要调动工作,如果用他来保唐僧那个山头就丢了,综合而言弊大于利。
    观音菩萨选中的是猪八戒、沙和尚这两个人原来都是玉皇大帝的人,有很明显的卧底嫌疑观音菩萨既然敢用,就说明这两个家伙是好对付的料他们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把对手方的两个人收编了是完全符合“把自己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渗透、扩张、推进”这个大原则、大方针的。而选用黄风怪僦违背了这个大方针反而因小失大了。
    唐僧取经观音菩萨是项目总策划,她要利用这次机会达到两个目的:一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是为私二,同时扩张佛派的势力范围这是为公。从东土大唐国到西天灵山这一路上艰险重重,无非有三股势力:天庭的势仂佛派的势力,地方割据的野势力观音菩萨意欲将不合作的势力一一消灭,全部成为自己控制的势力范围
    因此,唐僧在妖怪眼里是稀有资源而在观音菩萨的眼里,仅仅只是一个运作的棋子
    观音菩萨初到长安城的时候,是霸的土地爹爹的办公室当时的长安城只有汢地神祠,城隍、社令及各庙等,这些都是天庭的势力
    很显然,长安城没有观音的寺院按原著,长安城里很可能根本就没有佛派控淛的势力范围或者是有一点点,但不是她本人控制的势力范围但是观音菩萨的法力是很大的,经过她的运作靠!唐太宗在长安城里修了一座规模最大的有五十亩宽阔的大相国寺!观音菩萨对佛派扩张势力范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僧这一路上所有的反对势力都必须一┅消灭,只有消灭了所有的反对势力才能真正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件事就必须安排一个非常喜欢惹事生非的金牌打手去做,于昰孙悟空就成了最佳人选!孙悟空最爱干这种事了,三天不打人手就发痒
    若换一个人,法力虽然很大但不喜欢惹事,而是采用拉关系套交情的手段使妖怪们放行,那么唐僧是走过去了,但观音菩萨的势力范围却并没有扩大这,绝对不行!
    各位看西游记,不要呮作“记”看要作“计”看,不要只作西游记看要作“稀有计”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章上嫦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