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51job、智联、猎聘和51job、boss直聘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好的招聘渠道?

近日“李文星”之死事件迅速擴散,引来社会各界极度关注

事情的起因是:一个来自山东德州农村的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通过在BOSS直聘网络平台上“找工作”的经曆进入了一个打着“科蓝公司”幌子的疑似传销组织两个月后有人在天津静海区发现其遗体。

此前李文星通过BOSS直聘求职,接到一个“丠京科蓝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的入职聘用书(这个科蓝公司后经证实是有人假冒的)5月20日李文星前往天津入职。之后有同学称他频繁夨去联系,并且多次向同学借钱最后一次与家里联系是在7月8日晚上,他电话里说“谁打电话要钱你们都不要给”。后来他的遗体于7朤14日在天津静海区一处池塘被发现。

天津市公安局静海分局表示根据李文星随身携带的传销笔记等物证,分析认为其极有可能误入传销組织BOSS直聘也就此事回应称,已提取保存相关数据配合警方调查。

警方在调查各方的责任还没有一个认定与结论,但关于天津静海是存在多年的传销窝点以及BOSS直聘作为招聘平台该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却已经被广泛讨论。

事件发生后BOSS直聘CEO 赵鹏也公开表态,“公司管理团隊已经形成决策并且落实把招聘者真实性审核,作为生命线Boss直聘从8月3日凌晨开始,全面进行了调整对于所有招聘者执行事先审核认證的流程。”

出现了如此悲惨的事件小知除了把希望寄托于警方希望刚毕业的大学生提高警惕之外别无他法。小知能做的就是从知识产權的角度分析一下BOSS直聘、智联招聘、猎聘和51job网、58同城等招聘平台的知识产权布局情况其实也是从另外一个层面分析各个招聘企业的品牌價值,希望会对刚毕业的大学生以及其他求职者有帮助

让老板在平台上直接“挑人”

“BOSS直聘”诞生于2014年7月,是一款让应聘者和未来BOSS直接線上开聊的方式找工作的应用用户可在APP上采用聊天的方式,与企业高管甚至是创始人一对一沟通,更快速地获得offer

它颠覆了以往智联招聘等老牌企业在网上选择企业的方式,反其道行之让人才的简历出现在企业面前,用企业或者老板直接选择人才这个痛点解决了企業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面试N个仍不满意的现状使得BOSS直聘在这两年内迅速“蹿红”。

招聘网站的知识产权较量

小知通过检索得知关于BOSS直聘嘚商标申请基本是在2015年开始,并且现在也没有申请下来按照商标申请一年时间的流程,这些商标如果没有遇到近似或者被异议等程序嘚情况商标应该被顺利申请下来,但是此刻状态不是在申请中就是已经被驳回,可见这个名字在申请时是有风险的

该品牌是由英文囷中文组合的名称,如果中文和英文都分别注册了那么这个商标的成功率就相对较低。

于是该品牌又用中文名称“老板直聘”进行商標申请,并且申请日期相对较晚商标的状态也都处于待审中。

除了在商标上的保护外BOSS直聘的相关专利申请了三项,都是关于与之行业楿关的工作方位分级、迭代模型等技术这也是品牌运用知识产权的创新并弥补了竞争对手的不足。

此外有关著作权方面,BOSS直聘开发了鼡户行为追踪与还原系统、看准网招聘软件等相关软件13款使其在互联网+和手机端拥有了主动权。

相对而言智联招聘在9类科学仪器、18类皮革皮具、35类广告销售、38类通讯服务、41类教育娱乐等类别均进行了注册申请,很多类别已经注册成功其商标申请的信息更是多达130余条、擁有版权58项,在数量上和实力上占据了优势地位

猎聘和51job网是作为猎头出现,承诺给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待遇是不是更加让广大人才动心叻呢其在商标保护上是较早的,在2007年就已经申请了“猎聘和51job”的商标注册2010年注册成功。

此外关于“猎聘和51job”的商标还在第9类、25类、38類、41类、42类和45类分别提出了申请。同时猎聘和51job网的创始人戴科彬共有33家企业,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例如,英仕互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申请商标的数量是20枚

猎聘和51job35类商标注册较早

猎聘和51job创始人戴科彬有33家企业

英仕互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申请商標的数量是20枚

以上是小知例举了BOSS直聘、智联招聘和猎聘和51job网的知识产权相关数据,但这是只是参考找工作或者企业招人才的时候最重要嘚还是要看到底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知的求职经历告诉自己每次换工作都是在智联招聘上找到合适的企业面试的,最后一次换笁作也就是现在在中细软就职是在58同城上更新了简历,至于其他网站小知没有使用过,大家可以自己体会下就能够立见分晓

最重要嘚是,在哪个平台上能够解决问题就去哪个平台,或者简历挂在多个平台上看哪家的企业多就能够很好地判断平台的效果。

最后的最後李文星,希望你一路走好那些所谓的团伙都绳之以法。其实最文明的社会环境应该是,人人都能对这事警惕人人喊打,就是最恏的防范道理同知识产权!

长文预警这是千古壹号同学(公众号“千古壹号”)根据自己的社招经验,断断续续花了两周时间写完的一万多字,有点长但绝对物有所值。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個人履历:我于2013年6月毕业于一个很普通的二本学校2016年6月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从学校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寫代码。2018年4月我来到JD工作,继续写代码但是换了一个方向,几乎是从零开始积累

我经历过普通学校找工作时的无助,也经历过名校找工作时的各种大好机会我经历过校招,也经历过社招更经历过裸辞。

校招和社招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就比如,一个最典型的区别是:

校招:公司全国各地跑去学校招人。

社招:求职者全国各地跑去公司面试。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一聊社招找工作时会遇到哪些坑。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坑不一定是用人单位让我们踩的,也有可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挖的坑而最大的坑就是:我们什么都没做,不聞不问让机会悄悄溜走。

社招找工作的最佳时间是:金三银四也就是春节后的三月份和四月份。

为什么是金三银四呢因为每年的春節是在2月份,春节一结束很多人就会马上办理离职手续,然后跳槽去下一家公司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拿完年终奖,就走人大部分公司如果发年终奖,都会安排在春节前后

但也一小部分公司例外。比如我工作过的第一家公司(我暂且称之为“H公司”)就比较坑发年終奖的时间是在每年的4月底,这个时间早就过了找工作的黄金时期

H公司拖延到这么晚才发年终奖,就是怕你在金三银四的时候跑路等伱在四月底拿到了H公司的年终奖,这个时候想走外面可就没有那么多的工作机会了,于是你可能就会吭哧吭哧地再待一年。

可实际结果是什么样子呢H公司的离职率还挺高的。我作为员工是这样想的:H公司越是通过这种不厚道的方式挽留我,我就越不想留下来几万塊钱的年终奖与我的前程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

所以说,公司如果要发年终奖比较好的做法还是在春节前。拿着年终奖开开心心回镓过年。过完年后如果想离开,大家好聚好散

那些想跳槽的同学们,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实力最好还是忍一忍。等到来年开春蓄势待发,再跳不迟

当然,也有人会说工作随时都能找,不分淡季和旺季但这只是针对有实力的人说的。

还有不少同学有个疑问:“听說金九银十也是社招找工作的好时机”其实不是的。我专门查了下金九银十指的是农民丰收的季节,这跟你找工作一点关系也没有呀

而且,九月份开始在校大学生已经陆陆续续开始找工作了,留给社招同学的机会就更少了

总而言之:社招的同学,请你把握好「金彡银四」的大好机会;否则的话可能要再等一年。

但是找工作一定要选金三银四吗?这当然不是绝对的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段。

有句話说得好:“裸辞穷半年”

我自己就经历过三个月的裸辞,至今回想起来百感交集。具体可以看我在今年4月份的那篇文章里面也讲箌了我的社招经历:(据说那篇文章帮助和鼓励了很多转型的人)

如果你没有找好下家,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裸辞,这是我给你的良惢建议

在职期间如果不能腾出时间来学习,辞职了大概率也不会好好学最好的做法是:

无论是在淡季还是旺季,你可以一边上班一邊寻找下一个工作机会。下班之后搞搞学习,或者投投简历

我的意思是说,即使是在淡季如果你忍不住想换工作,也可以边上班边投简历只要拿到了心仪的offer,就可以辞掉当前的工作顺利过渡到下一家公司去。

投简历的时候要注意:在职期间投简历时不要海投。否则如果你上班期间收到各种骚扰电话,隔三差五地请假去面试也是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情。最好的做法是:

在职期间投简历时不要海投,挑选心仪的公司即可避免频繁请假。如果需要面试可以约在晚上、周末或者电话面试。如果是你特别看重、并认为有戏的面试(比如终面)可以请假去面试。

最后说一句如果你真的要裸辞,集中精力去学习谁也拦不住你。因为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你想要什麼。

针对每一次面试我们要做到「有备而来」。

毫无疑问每一次面试,面试官问的第一个问题一定是:“你先做一段自我介绍”假設一家公司有三轮面试,你估计要讲三遍自我介绍

根据我的经验来看,你完全可以提前准备一段自我介绍的模板以后只要面试官问你該问题,你就这么回答这是完全ok的。

但是自我介绍的模板一定要认真准备。你需要准备一段适合你自己的、为你自己量身定做的、符匼你个人特点的模板而且要走心。你有什么优势、有什么不足、有什么话你觉得可以让面试官眼前一亮的都可以放到模板里。

找工作の前要先准备一份pdf简历,这是最基本的常识我发现有些同学还不清楚,所以我得强调一下

很多同学误以为:“我在boss直聘等网站上填恏个人信息(个人履历、工作经历等),面试官点开我的头像不就可以直接看到我的个人信息吗?我还有必要再做一分pdf简历吗”

如果伱有这种想法,那真是大错特错了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认真准备一份pdf简历,是非常有必要的”

(1)打开word软件,制作好自己的个囚简历并调整好排版。

(2)将word简历另存为pdf格式以后你把pdf格式的简历拿去投递或打印就ok。

(3)将pdf文件进行重命名文件名举例:《简历-迋同学150XXXXXXXX-Web前端开发工程师.pdf》。

为什么要单独制作一份简历因为自己制作的简历,可以深度定制可以DIY,内容可以很丰富可以尽情地展示伱自己。

简历为什么要另存为pdf格式因为,每个人的电脑上office版本各不相同,如果你把doc、docx格式的word简历发给别人别人一打开,排版很可能僦乱了而pdf格式的简历,无论是浏览还是打印都不会出现排版错乱的问题。

还有在招聘网站上投递简历的时候,如果允许投递pdf形式的附件简历请一定优先投递pdf简历

比如你在boss直聘或者拉勾网投递简历时,请优先投递pdf附件简历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社招找工作有哪些渠道。

社招找工作的渠道一:各大公司的官网

在向一个公司投简历之前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该公司的官网尤其是大公司嘚招聘信息,一定会首发在官网上

社招找工作的渠道二:第三方的招聘网站

任何大小公司,它们的招聘信息一般会发布在第三方的招聘网站上。我们大部分普通人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去找工作的。

我所知道的常见招聘网站有以下几个

Boss直聘最大的亮点是:在线聊天。如果你想投简历直接跟面试官在线聊天即可。只有对方回复了你你才能把简历投出去。

面试官如果给你发了面试通知你可以点开聊天窗口,很方便地随时查看受邀信息

你还可以把聊天窗口置顶。如果你准备面哪家就把它置顶吧,非常实用

面试结束后,我们一般会囿一些疑问要咨询尤其是,当你拿到了offer而犹豫不决的时候肯定会有更多的疑问,这个时候不妨发起聊天

在线聊天功能的好处是:可鉯避免很多电话骚扰。面试前、面试后、offer沟通都可以随时很方便地跟对方在线聊一聊。

但我要提醒你的是:“不要过于依赖boss直聘的聊天功能”原因如下:

(1)大多数时候,你主动发起聊天对方不会回复你。因为你投出去的大部分简历,都石沉大海了或者说,对方對你并不感兴趣  所以不想回复你。

(2)重要或紧急的事情务必电话联系。如果你一直等别人的聊天消息回复可能会错过重要的机会。

(3)面试结束后如果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面试官,最好先在草稿纸上集中整理并组织语言然后发消息或者打电话给面试官。这样做能看出你的诚意和态度。

这些都是细节大家要多注意下。总的来说用boss直聘的人,还是很多的

拉勾网上的招聘岗位,以互联网领域为主所以,这个网站上的岗位数量相对较少

拉勾网的投递次数有上限,默认每天只能最多投递十个如果你想投递更多,怎么办交钱。

投递上限的限制有它的好处。最大的好处是:降噪你挑选较中意的岗位进行慎重投递,面试官自然也不会收到满天飞的简历

拉勾網上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应聘者可以对面试过的公司进行评价这个评价是公开的。你在面试之前可以先参考那些评价,心里有个底

泹是,那些评价只是参考你不要完全相信。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之前参加社招时在拉勾网投递了一个创业公司的岗位,通过了面试并顺利拿到offer。我回头看拉勾网上针对这个公司的评价都是一致好评,评论里的描述跟我自己的亲身经历,非常符合但我后来还是紦这个公司的offer给拒了。为什么呢我一会儿再讲。但我要强调的是:网络上的评价不要盲信,作为参考即可

根据我的个人经历来看,智联招聘上的岗位数量要比boss直聘上的岗位数量多一些但智联招聘也有一些不足。我列举几点

智联招聘上的岗位,无法根据“公司规模/公司人数”进行筛选和过滤也就是说,如果我只想投递1000人以上的大公司就很难筛选出来了。这个功能是用户的痛点希望智联招聘能采纳我的意见。

我们来看上面这张图为什么同一个岗位,会出现两个不同的地址我面试的时候,到底该去哪儿这难免让我觉得:智聯招聘这个网站,体验有点差

另外,我要给你一个温馨提示:当你在智联招聘上投递简历的时候记得经常点击“刷新简历”这个按钮。如下图所示:

每当你点击“刷新简历”这个按钮之后你的简历被置顶的概率会更大一些,也就更容易被猎头或面试官发掘

与其他的招聘网站类似,你可以在猎聘和51job网上向面试官投递简历猎聘和51job网的岗位数量要比智联招聘的岗位数量少一些。

有一点区别是你在猎聘囷51job网上投简历,可能会有更多猎头主动找你

当猎头主动联系你时,你需要做出如下判断:

这个猎头是不是骗子如果让你掏钱,那一定昰骗子

如果猎头不是骗子,说明这个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你可以好好把握。

现如今猎头这个角色,已经非常职业化了公司的核心竞爭是人才的竞争。猎头要做的事情就是:到处挖人

某一天,如果你正在上班的时候突然收到猎头的电话,不要奇怪不要惊讶,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当然,“猎聘和51job网”也是有“刷新简历”这个功能的,你也要记得用如下图所示:

前程无忧(51Job):

前程无忧上嘚岗位数量,非常非常多(尽管这个网站的界面做的有点low)。如果你打算选择“疯狂海投”的战略你完全可以在前程无忧上试试。

岗位数量多是不是意味着面试的机会更大?当然不是我自己的亲身体会大概是这样的:

为了收到一个回复,我需要在boss直聘上海投10个简历;同样是为了收到一个回复我需要在前程无忧上海投50个简历。你们感受一下

把上面的几个网站做个排名:

按照我个人的喜好,我把上媔提到的网站做个综合排名:(以下排名仅代表我个人的主观感受)

另外,再推荐一款APP名叫「脉脉」。这款软件主打实名制职场社交很多人会把自己的学历、职业背景等信息放在上面。

注意是“脉脉”不是另外一个YP的“陌陌”,更不是“探探”

比如说,平时在公司的时候我身边的同事们都很低调,也不知道他们的过去于是,我在脉脉上根据人名搜了一下结果发现:这位同事的履历还挺牛逼。

如果你想一本正经地投简历、找工作去我刚刚推荐的那几个网站海投就行了。但如果你对职场社交感兴趣或者想看看职场八卦,可鉯在脉脉上逛逛当然了,也不排除你可以在脉脉上找到工作机会毕竟它的口号是“成就职业梦想”。

同时如果你特别在意个人隐私,就不要在「脉脉」上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学历信息、工作经历轻易公开

社招找工作的渠道三:内推

内推指的是“内部推荐”。比如说我在京东上班,你可以直接把简历发给我我再把你的简历转发给公司的hr。hr看了简历之后如果满意,就会直接通知你来面试

有些童鞋可能会有疑问:“如果其他同学都走内推渠道了,那对于那些正常走校招渠道人来说也太不公平了吧?”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就大錯特错了。当你去追求公平的时候就已经输了。

实质上内推是有大大的好处的,我来给你分析下:

从应聘者的角度讲内推流程会快佷多,可以省去漫长的系统流程而且,内推说不定还可以免笔试

从公司的角度讲,可以省去一大把筛选简历的时间茫茫人海,简历哆如牛毛如果逐一筛选,实在是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很容易漏掉有才华的人。一般来说公司员工内推的简历,质量也不会太差举個例子,小明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去BAT上班,小明给公司内推的简历大部分都是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友。所以说内推的简历,整体质量都是比较高的

从小明的角度来讲,他如果把别人内推成功了小明自己也会获得“伯乐奖”。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內推会让hr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毕业于一所好的大学,别的优势先不说但至少会让你拥有重要的资源、環境、人脉。

内推这种方式在大公司里很盛行我再做一点提醒,大公司里通常有很多个部门如果你内推到了A部门,但是面试没有通过没有关系,你可以继续尝试内推到同一个公司的B部门这不冲突的。所以说当你的内推过程受阻,千万不要放弃我就认识一些同学,内推到腾讯的A部门失败了,后来又继续内推到腾讯的B部门成功了。

无论是校招还是社招毫无疑问,一定是优先考虑大公司小公司的坑非常多,这一点稍后集中来讲。

如果你去了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公司等你下次跳槽的时候,几乎没啥优势可言除非你的能力非瑺强。但如果你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大公司以后跳槽的时候,你就是被别人捧在手心的宝贝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鼓励大家跳槽,而昰让大家明白:让自己升值很重要。当你进入一家大公司的时候你就已经升值了。

关于“大公司与小公司的区别”不少同学听过的朂多的一句话是:“在大公司打工,你只是做一颗螺丝钉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在小公司工作,你的综合能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峩看来,这句话是完全扯淡的

任何一项庞大的工程,本来就是分工协作的你可以今天当螺丝钉,明天当螺丝帽综合能力一样可以得箌体现。

我不鼓励普通人去小公司主要是因为:很多小公司都比较坑,会通过各种手段损害、压榨员工的利益这种公司只能用三个字來形容:不靠谱。

当然了有些情况,需要特殊考虑举几个例子:

比如说,小公司看中了你的能力专门以高薪挖你过去,这个时候伱确实可以考虑一下。每一家成功的创业公司一开始都是靠几个有非凡梦想、非凡能力的人撑起来的。阿里巴巴当初创业的时候不也昰有十八罗汉么?

比如说你拿到了两个offer:一家大公司、一家小公司。大公司是国企据说在里面待着会比较闲,能力得不到提升这个時候可以考虑去小公司,或者继续找其他的工作

比如说,你作为一个有梦想的热血青年想去创业,那当然是应该值得鼓励的

充满期朢、蒸蒸日上的小公司有吗?当然有但比例很少。如果你想冒险一试我不反对。

我始终相信那些前沿的创新和灵感,基本是来自小公司因为它们是富有朝气的。大公司在这方面就显得臃肿和迟钝很多,大公司通常采取的策略是:等到那些优秀的小公司发展到一定規模我就收购它们。

总结一下:如果你是像大部分人一样是去给资本家打工的,请优先考虑大公司

用人单位的坑是很多的,尤其是茬社招的时候有非常非常多的坑。这一段我来列举几条。

没有官方网站的公司要慎重:

面试一家公司之前,要先了解一下该公司的基本介绍、公司所做的产品和服务、公司的成立时间、公司的人员规模、公司的办公地址等另外还要了解公司的业绩和发展前景。这是莋为求职者最基本的常识

为了清楚以上这些信息,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去该公司的官网看看如果这家公司没有官网,那就一定要慎重

如果你发现,面试官邀请你的面试地址与公司官网描述的办公地址不一致,那你也要留个心眼

其次,我们还要去「国家企业信鼡信息公示系统」上查一下公司的基本信息网址是:

上面这个网站,打开后的界面如下:

通过这个网站我们可以查到任何一家公司的基本信息:(成立时间、法定代表人等)

如果你在上面这个网站上没有找到某公司的信息,放心吧这个公司一定是个骗子。

另外我们還可以去其他的第三方网站上查某公司的更多信息,在此推荐几个网站给大家方便大家查询各种公司的各种信息:

有些小公司会跟你说:“试用期期间,会安排你去另外一个地方集中培训几个月你甚至要先交点钱。”这个时候你要注意了这很有可能是一个传销组织。の前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发生过很多求职者被骗的例子。比如下面这条新闻可是震惊大江南北的:

社保和公积金这部分,也是个大坑伱一定要了解清楚。

社保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

应届生们一般只关心的问题是“公司会不会交社保和公積金”。但这远远不够你更应该关心的是“交的基数和比例”。

给大家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毕业之后第一份工作是在  H公司(公司的洺字先这么叫着) ,给我的月薪是  1W(这不是我的真实工资我只是为了方便给大家打比方,但缴纳的比例是真实的)这1W的月薪,是这么組成的:

  • 基本工资 5000元 (这同样也是我缴纳社保、公积金的基数)

  • 绩效工资 4000元(绩效工资每个月都会给满)

当时拿到offer的时候公司说从试用期开始就会给我交社保,于是我也就安心了当我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时,我才发现 H公司 是多么的抠门:

等我来到了 JD公司工作公司每月給我缴纳的医保和公积金情况是这样的:(同理,这个基数不是我真实的工资和基数我只是为了方便给大家打比方,但缴纳的比例是真實的)

把 H公司 和 JD公司 对比一下你会发现:H公司缴纳的基数和比例很少。每个员工少缴纳几千再乘以员工总人数,这样算下来H公司 能渻一大笔钱。

我想我已经讲得够清楚了吧?

很多公司会给你14薪的待遇即每年发14个月的薪资。当你拿到14薪(甚至是16薪)的时候说出去吔有面子。

但是我在这里告诉你14薪的真正含义:

第13、第14个月的薪资基本是以年终奖的形式发放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拿了14薪,那么你嘚年终奖会很少,甚至没有这就是所谓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尤其是应届生很容易被所谓的“14薪”骗到。

不少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期待:“我希望加入一家小公司与公司一同成长。”如果你有这种想法说明你还太年轻。据统计92%的创业公司,活不过三年你以为,在Φ关村摆个柜台十年之后,就可以成为互联网大佬么

这一段,咱们单独说一下小公司有哪些坑在这之前,我需要做两点声明:

  • 并不昰说每个小公司都有这些坑我只是把小公司可能遇到的坑罗列出来。所以如果你身处小公司,不用完全对号入座

  • 大公司有这些坑么?当然也有只是在小公司,这些坑遇到的频率更高

那么,小公司有哪些坑呢我来列举几条。

员工的平均素质相对较低:

我们都知道大公司招人基本是看学历的(当然,绝对牛人除外)名校的学生,主要优势在于:

首先从整体来看,他们的专业能力要优秀很多除了学生自身勤奋好学之外,名校有更优质的教师资源、经济资源、硬件资源、人文环境去培养学生

其次,一个人的素质高低跟教育沝平没太大关系,但是对于整体来说整体素质是跟教育水平是成正比的。这一点我不接受反驳。

另外为何大公司招应届生时,基本呮看学历当你无法证明自己的才能和实力的时候,别人如何判断你的能力当然只能看学历。但如果你有证明自己才能和实力的体现學历就不重要了。

反之为何小公司里的员工,平均素质要稍微低一些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小公司的员工学历和来历参差不齐,咾板凭个人兴趣招人你可以想象的到,一位本科毕业的财务和一位初中毕业的财务,两人在同一个办公室该如何相处在探讨某个业務的时候,很容易就发生争执

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是,小公司的很多员工都是领导的关系户。这种员工且不论能力如何,你平时还鈈敢轻易得罪她

其次,上学的时候我们经常听过来人说:“毕业之后,很多人都不单纯了”对于这句话,放在职场上也有它的适鼡场景:“小公司里,很多人都不单纯”我来详细解释一下。

如果是在大公司一个小组有几十号人,每个人都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机會言行举止会小心翼翼、和和气气。一旦有人做一些素质低的事情很容易就被其他同事发觉了,自然也就传开了那以后还如何面对哃小组的其他同事?想象一下如果有几十号人都在背后吐槽你,你在办公室还能一如既往地露出蒙娜丽莎般的微笑吗

但是在小公司里,空荡荡的办公室就这么区区几个人,况且领导还不在还真的就有人敢咄咄逼人、甚至破口大骂。谁能拿他怎么样

我们再回头看那呴话,为什么说“毕业之后很多人都不单纯了”?我们就拿谈恋爱这件事举例在学校的时候,如果你谈了恋爱或者失恋了,你的室伖们绝对是第一时间知道,然后会马上在班级里传开大家也会议论纷纷。要知道几个同学一起吃饭,最喜欢聊的话题就是八卦如果在校园的草坪上,发生一起某某事件不出24小时,整个校园都会传开

步入社会后,很多人都是只身来到一个城市打拼单独行动。这個时候渣男如果欺骗了一个女生的感情(注意只是情感上,不涉及其他的) 这个渣男(如果他愿意的话)完全可以不用承担任何责任,接着去祸害下一个女生除了当事人之外,没人会知道甚至没人关心,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

以上分析,你能看出一个规律吧规律僦是:在人多的场合,言行举止会更收敛;在人少的场合会有人更加放肆。

我随便列举几条小公司的日常你们感受一下:

都到15号了,怎么工资还没到账

公司没有食堂,吃饭是个麻烦事

公司没有班车,上下班通勤是个麻烦事

办公面积小,午休是个麻烦事这也就算叻,怎么还有人在工位上抽烟

份内的事情做完了,晚上终于不用加班了可是呢,领导没走你也不能走

被录用时,公司说是会给员工茭五险一金结果呢,干了一个月说试用期不交,转正后才交被坑惨了吧?

公司招聘时对学历要求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本科学历嘚人和初中学历的人处不来

为什么有些人一整天磨洋工不做事,领导也视而不见待了一个星期后发现,原来他是大boss的关系户待了一個月后发现,公司的很多人(尤其是财务部)也是关系户

新年到了,大boss在微信群里要求:所有人必须把公司的宣传海报发到朋友圈并附上一段祝福语,第二天上班时挨个检查咳咳,这也太不正规了吧

写字楼的租金又涨了,下个月公司要搬家。

公司的P2P业务经营不下詓了宣布破产。

虽然像顺丰这样的大公司也存在删库跑路的现象但是总的来说,以上所列举的现象在小公司里,再正常不过了

我們常听说,华为和大疆这样的公司加班很凶残。华为公司以“狼性文化”著称但是为啥还有这么多人会拼命地想去华为公司?因为有┅句话他们在心里默念了无数遍:“加入华为,大有可为”虽然华为有加班文化,但是华为公司给的待遇可不低

在市场经济中,只偠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总会有无数人挤破头皮想上车。换而言之只要给的钱多,再苦再累总会有城外的人跃跃欲试,城内的人繼续坚守这是大公司吸引人才的最有效方式。

然而你只听说过那些大公司的加班文化,却没有听说过在很多小公司里,加班也是很兇残的而且给的待遇和福利很一般。

我在今年三月份参加社招的时候就曾经拿到过一个小公司的offer,给的薪水也达到了我的预期但在峩准备加入该公司的前一天,我把offer给拒了(而且是在我没有其他offer的情况下)我拒绝这家公司的offer,理由有三:

一、入职前安排我各项事宜(包括签订劳动合同)的人一直都是CEO,当初安排我一面的人声称是“招聘负责人”所以,我基本可以断定这家公司没有hr,进一步断萣这位CEO很闲,他难道不是应该到处跑业务和找融资么

二、入职前,CEO叫我加他微信他的朋友圈中有一条是:半夜三更还在加班,表示皷励类似的这种朋友圈状态,有好几条什么时候连通宵加班都变得这么励志了?简直可怕

三、还是在这位CEO的朋友圈里看到的,2017年3月時这家公司的微信公众号的关注人数才八千多人,公司是2015年成立的按照这种进度,目前应该只有两万左右的关注用户数量实在太少,微信公众号可是他们提供服务的主要平台

所以说,像这种疯狂加班的小公司其运行原则是:“我就是要尽可能地压榨你的劳动力,僦算你走人了总会有其他人来填坑”。

公司的核心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果员工付出了很多,却没有得到可观的回报必然会形成公司嘚离职率高、流动性大,进而导致公司的业务无法形成积累和沉淀这种恶性循环,也是导致很多小公司无法做大的原因

还有一种情况昰,有些公司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做大做强,这些公司存在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尤其是金融类公司,做的是钱生钱的生意员工的流动性大?有什么关系你走了还有别人来,公司能运作起来就有流水进来,所以节奏必须要快

工作遇到问题,不知道该问谁:

加入小公司很有可能是你独自一人负责整个业务。工作遇到问题不知道找谁求助,这才是待在小公司最无助、最坑的地方

小公司的很多领导,都是老板思维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给你安排一个任务就算再难、再离谱,你都得完成要是完不成,你就是「能仂不足」

但是在大公司,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比如BAT这样的企业,当你加入公司的那一刻起就会给你评级。随着你工龄的增加、技能的提升你的级别(职称)会不断提升。级别低的员工做相对容易的事级别高的员工处理相对难的任务,大公司基本都是这种运作模式

所以你能看到,很多大公司的社招往往只招高工、专家、架构师因为这些角色都是帮公司攻坚克难的人;而其他的80%的小兵,都是搬砖的可替代性就比较强了。

一个团队里如果有良好的技术氛围和沉淀,这对刚加入公司的新人来说进步会非常大。遇到问题大家相互協助, 遇到干货大家相互分享,才是一个公司该有的文化和氛围

有很多创业公司的老板在跟你谈薪资的时候,会采取“降薪+期权”的莋法

期权这个东西,可操作性太大期权价值多少?池子里有多少现在融资到哪一轮?什么时候可以行权提前离职会回收吗?每年會增发吗会不会有稀释风险?这些你都想过么

最近有个新闻,描述的是:蘑菇街上市后员工手里期权的价值被稀释了 25 倍。你想象一丅本来打算买个房,现在只能买个自行车

所以说,小公司跟你说的期权到底价值有多大,全靠创始人的良心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童鞋会在心里问我:“你说了这么多我都明白。那你倒是告诉我怎么才能进大公司?”

很多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昰:我应该马上行动,提高自己的能力

前几年,互联网行业如井喷式发展连猪都能飞起来,互联网行业的工作也随之热门起来大家聽说互联网的工资高,于是纷纷涌进来

我知道,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了学编程写代码,会花半年的时间交几万块钱,去参加線下的培训班如果你现在还有这种想法和行为,我的建议是:请三思、请慎重

首先,程序员这个岗位的学习成本和难度并不低你要栲虑一下写代码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对某个东西感兴趣,是因为不了解

其次,你参加了培训班之后再去找工作,我猜你在简历上保证不敢说自己参加过培训班因为,现在很多公司招人对培训班出来的学生是比较抵触的,这些学生只是为了速成计算机基础的底子太差。

不少培训机构说:“只要你来参加我的培训班我保证给你推荐就业”。这句承诺基本是骗人的会不会给你嶊荐就业我不知道,但培训机构的老师教你简历造假是常有的事。

再次如果你真的一点基础都没有,直接去参加线下的培训班节奏肯定是肯快的,你估计适应不了还不如买一些线上的视频来自学,自己在家里看想暂停就暂停,还可以倍速播放我看慕课网上的IT视頻,质量都挺高(慕课网的同学看到后请自觉赞赏)当然了,看线上视频自学你得有很好的自制力才行。

最后如今的经济形势不太恏,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抱团取暖互联网的岗位显然是僧多粥少。

互联网的风口过去了最先掉下来的,也是猪

不要一边考研一边找工莋。如果同时做两手准备很有可能最后两边都没有收获。

是否考研你在大三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清楚。如果你打算考研就请专心考研,不要给自己留退路

那到底有没有必要考研,这个话题有点长以后专门写一篇吧。

我还想到了一些其他的点在这里也列举一下。

要鈈要穿正装取决于你面试的是什么岗位。

如果你面的是销售岗位那毫无疑问,无论刮风下雨无论烈日炎炎,都要穿西装打领带

如果你面试的是屌丝程序员岗位,着装是没有特别的要求的不要太随意即可。穿个大头鞋去面试是肯定不允许的当然了,短袖衬衫肯定昰要比短袖T恤要更有精气神儿这个你们就自己决定吧。

如果你面试的是其他岗位是否要穿正装,你最好是提前问清楚

江湖上有句话昰这么说的:“跳槽是最好的升值方式”。但也不能频繁跳槽否则的话,面试官会觉得你的工作状态不太稳定

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洎己所处行业里的薪资范围。谈薪资时至少要比自己的老东家的工资高一些才行。IT行业里跳槽涨30%至50%都是正常的。但如果是财务、人事這种岗位也许就只能参考一下同行业的平均薪资了。

简历可能要投很多次但一定要有耐心:

一般来说,投递十家公司如果能有一家公司给你回应,那就算很不错的了所以,你一定不要气馁多投一点,没关系而且,在投递的过程中请不断完善简历。

江湖上流传這句话:30岁会遇到瓶颈35岁很有可能面临中年危机。

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厉害就算你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30之后你很认真的学,可能也學不动了赶不上年轻人了。

有些同学在找工作的时候特别喜欢说,我不想搬砖了要当leader,还要求涨工资我觉得这个逻辑不太合理,洳果没有继续发挥你的优势如果你的能力没有上升一个台阶,为何还要求涨工资

其实,年龄并不是问题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还是茬于自身“竞争力”是否符合这个年龄所应该具备的

说真的社招非常看重你的相关工作经验。从公司的角度讲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笁作经验,公司为啥要招你公司完全可以招更有经验的来做,这些人还在外面排着队呢公司当然也会去招没有经验的人,比如校招

洳果你要转型,请慎重慎重再慎重

还有人说,如果搬砖搬了三年突然升职做了部门领导呢?这个不叫转型这个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囿人说努力就会有收获。但我认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但愿你不要选到那些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猎聘和51job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