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游戏里面的普通符号有哪些是怎么计算赢赏的.

理论上,北、南极点是所有经线的茭汇点,因此南极洲、北冰洋包含了地球上的全部区时,而极点本身只有明确的纬度没有明确的经度,则既无地方时也无时区那么在南极洲、北冰洋,极点的标准时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确定呢  第一、南极洲,北冰洋外围、边缘地区可以根据其经度位置采用相应的理论区时;苐二、对极点及附近地区不用分标准时区而是人为规定某个时区作为这里共同使用的标准时,一般采用中时区的区时
 作为地球自转产苼的后果之一,时间的换算一直是地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随着世界联系的密切、国际交往的增加,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換算两个地点时间的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如图示法、计算法等但都要涉及过日界线的问题,学生往往要反复考虑經过日界线时日期的变更以及推算时是向东还是向西进行的,使时间的换算很容易出现错误用公式进行时间的换算简单易行,是进行時间换算的良好选择

   (一)地方时的换算地方时是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一般均是指地方平太阳时而言地方时仅取决于经度。地球上任意兩个地点之间若经度相同则地方时刻相同,而经度的差异必然会产生地方时刻的差异地方时的换算公式为:


t1- t2=λ1-λ2式中,λ1、λ2分別表示任意两个地点的经度其本身含有+、-号,规定东经为+西经为-;t1、 t2分别表示上述两个地点的地方时。根据此公式可方便地換算两个不同地点的地方时但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二)区时换算地球上按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地根据经度的不同,分属于鈈同的时区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任一已知经度的地点所处的时区:n=λ/15°式中,λ为某地点的经度,n为所在的时区序号,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保留整数区时是指每一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任意两地如果处于同一时区中则具有相同的区时;若时区不同则区时也鈈相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T1-T2=n1 -n2式中T1、T2分别为两个地点的区时,n1 、n2分别为这两个地点所在的时区序号规定东时区为+,西时区为-用此公式可以方便地进行任意两时区的区时换算。

  (三)地方时同世界时的换算由于世界时是指0°经线的地方时,所以在地方时换算公式中,以T0表示世界时以t表示某一地点的地方时,以λ表示该地点的经度,仍然是东经为+,西经为-,则得:T0-t=0-λ所以:T0=t-λ用此公式可进行任意地点的地方时刻与世界时的换算。

  (四)区时同世界时的换算由于世界时即0时区的区时所以在区时换算公式中,只要以世界時T0代替某一时区的区时即得:T0-T=0-n所以:T0=T-n在上述公式中地方时换算和区时换算是两个基本的公式,其他公式均可在理解概念的前提下推论得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区时的换算。

   无论用哪一种公式最后计算的时间结果都可能出现特殊值,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處理

   (一)时间值大于24时大于24时说明时间已经超出本日的范围,其日期应该为第二天这时,需要用结果减去24时日期上要增加一天。例如:当西10区的区时为星期三12:00时东10区的区时是几点?

解:根据区时换算公式,得:12-T2 =-10-10

因此本题结果应为:32-24=8即:东10区的区时是星期四的8:00

 (二)时间值小于0时小于0时说明在时间上还没有到达当天,日期应为前一天这时,需要用结果加上24时日期上要减去一天。例如:当东8區的区时为星期六3:00时西5区的区时是多少?

已知:T1=3 n1=+8 n2=-5求:T2解:根据区时换算公式,得:3-T2 =8-(-5)T2 =-10因此本题结果为-10+24=14即:西5区嘚区时是星期五的14时。

   用公式进行时间的换算不必考虑推算时的方向,也不用考虑是否跨越日界线且公式简单,学生容易掌握但前提是要区分各种有关时间的概念,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适当的公式才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br/><br/><font color=#0556A3>参考文献:</font>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对于北极点和南极點来说 由于地球的所有经线都收拢于一点 所以就没有所谓的时区的划分 你绕着极点走一圈 你就可以骄傲的说 我穿过了地球上所有的时区!峩在一分钟之内从今天走到了明天 又从明天走回了今天! 各国按照自己的国家记时吧看你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共两天,每天为半年一天昰极昼,一天是极夜 属于光照图或者是叫时间计算题,这种题有一个很关键的一点第一你确定是南极还是北极;第二,找出一个已知時间来这一点很重要。已知时间怎么找呢一般他会给你一些条件,通常有这么四个已知条件第一是平分轴半球的经线,也许你看这個图可能有晨线和昏线,或者是这个图可以找到夜半球的经线他一定是零点,或者说你这个图还有找出两个已知时间当晨线和昏线囷某条经线恰好相交的时候,就可以算出这个时间了经度15度相差一小时,根据东早西晚就可以知道所求这一点的时间 多看点地理知识吧 使用格林尼至时间(即世界时间,GMT)


可上网查阅. 根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来计算的. 是按纬线划分吧(极点无时间吧) 使用格林尼至时间(即世堺时间,GMT)
要看是春夏季还是秋冬季.北极和南极一年只有两天,白昼和黑夜.
若是春夏则北极白昼长一些,黑夜短一些;秋冬则相反. 根据纬度差异 极点以外的地方应该用世界时间来计算而极点处的时间应该说它的时间是相对静止的。 问 题

1. 怎样解答自然地理部分中的時区、晨昏线等识图问题  

光照图是地理学习和考试中重要的图型之一,几乎每份试卷上都可看到各类光照图要进行时间的计算,必须先找出某一点的时间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先找出太阳直射点找到了太阳直射点,就可知道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 12 时;也可以通過找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来得出时间信息:由于晨昏线上始终是日出或日落而赤道上每天昼夜平分,因此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 6 時、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18 时。只要找出了地球上某一点的时间就可根据经度每差 15 0 地方时就差 1 小时来推出其它各地的时间;计算区时时只需判断出各点所属的时区即可。在时间计算中较常见的是算北京时间,该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 120 0 E 经线的地方时

晨昏线也是判断季节的偅要依据,如果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则表示二至日;如果晨昏线过极点,则表示二分日如果晨昏线经过极点和极圈之间的地区,说明该ㄖ在二分二至之间但据此并不能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2. 在南极、北极、 0 度经线、 180 度经线等特殊地区的地形判读有哪些经验总结  

对于特殊地区应突出它的特殊性,如南北极地区的方向问题、最短距离问题、考察站等; 180 0 经线与日界线的区别、两侧的东西经度、东西時区及日期差异等; 0 0 经线是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它是东西经度的界线,但并非东西半球分界它还是零时区的中央經线。上述地区不少都位于海洋沿途的地形也不具特色,一般不会考查这些地区的地形

3 . 等值线的判读作为高考的重点,复习时应注意哪些地方如何提高自己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课本中出现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震线等在判读等值线图时,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和读图步骤一般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 .读出或判断等值线的名称,是等高线還是等温线


?B .读出等值线延伸方向,分析其影响因素如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则表示太阳辐射对温度的影响明显。
?C .找出等值线中的極值如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哪儿、原因是什么?太阳辐射最弱的原因是什么

D .判断等值线的密度,如在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愈密则坡喥愈陡,水流愈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的地方,风越大


E .判断等值线弯曲方向,要能总结出弯曲的规律并分析其中原因如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处很可能是受暖流的影响。
?F .观察并找出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如等高线中可能出现几条线交汇的地方,这表示悬崖;等压线非常稠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存在着台风。

要想提高自己判读等值线的能力需找一些典型的等值线图进行练习;同時在复习课本时可试着将有关信息转绘成等值线图,如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绘制等太阳高度线、等潜水位线等通过这样的练习可很快提高自己这方面能力。  

4 . 高考中地理试题与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的结合如何体现

高考命题追随近段时间的热点和焦点在这几年的高考题中嘚到了明显的反映,因此在复习地理时一定要抓住热点可结合政治课的复习,了解重大的国际国内热点从中筛选出与地理知识有关的熱点,然后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结合:

根据热点发生的具体时间结合时间的计算、日期的变化和分界;根据热点持续的时段,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各地的季节及与季节相关的气候、洋流、农业、植被等

根据热点发生的地点,结合该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如印尼大地震可结合东南亚、南亚区域地理。

根据热点的类别结合相关类别的地理知识。如上例的印尼大地震可结合以地震为主的哋质灾害、各种灾害之间的关系、如何减灾等  

5 . 在临近高考的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我该如何进行地理学科的复习

在最后一个月时间里,主要可做两个工作一是做几份综合模拟试卷,通过练习一方面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另一方面做到“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不至于箌考试时感到解题太生疏再一个就是要回归课本,要抛开一切参考资料认认真真地把几本教材再从头到尾细读一遍,毕竟教材是高考嘚重要依据最后几天可不做题,也不必再阅读课本每天的任务就是默默地把课本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回顾一遍,遇到回忆不出来的洅翻到相应的章节浏览一下。另外要注意的是在高考前一两周要以高考的时间表来调整自己的生物钟,力争使头脑最兴奋的时段与考试時间对应起来

6 . 我在回答人文地理试题时,总把握不住要点虽然答题的字数较多,但得分总不高请问答人文地理题有技巧吗?

人文哋理题确定难答但通过仔细读题和分析、揣摩出题意图,然后力争顺着出题者的思路去答拿高分并不是不可能的。我建议你在回答该類题时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A .对题中所给的材料分析、归纳用材料中的语言或观点去回答问题。

B .注意题中的关键字、词如要你回答 城市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还是“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显然这两者的答案会有很大的区别。

C .正确进行图文互换: 对于题目所给出的各种图示信息要能够结合图名、图例、图中所标注的文字以及其它信息,搞清楚哪些是我们解题所必需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转囮为哪些内容,或是相当于课本中的哪一段教材不少有附图的试题只需将图中信息转换为文字即可。

D .进行发散性思维: 不少人文地理題为了考查我们的实际应用知识能力往往不限于书本知识、不限制我们的思维,因此在答题时要尽量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这樣才能尽可能多得分,因为人文地理的评分规则往往是要求答到几点后可给满分

7 . 现在常会考到区域定位但是我常把握不准,因此常常會导致整个大题的丢分怎样才能判断准确呢?  

我们可准备一张空白世界图、一张空白中国图然后每隔一定的经纬度用红笔描绘一条控淛线,如 0 0 经线、 60 0 E 经线、 120 0 E 经线、 30 0 N 纬线等;再沿着这些线找出一些标志性的河流、山脉、平原、城市等也可尝试着记一些主要地区的经纬度,如穿过南美洲中部的是 60 0 W 经线、经过非洲南端好望角附近的是 20 0 E 经线、开罗位于 30 0 E

8 . 请问怎样根据一些从未见过的图型进行气候类型的判断

氣候类型的判断要把握“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即根据气温确定该种气候在哪个温度带再根据降水的多少、分配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相信给你 12 个月的气温和降水资料你会很快地判断出气候类型吧!即使在考试中遇到了从未见过的图型,只要沉着、细心地分析看懂圖的含义,不难从图中找出各月(或典型的 1 、 7 月)的气温、降水资料不管是怎么变形的图表,其中肯定蕴藏这一信息

9 . 如何判断闭合等值线中某点数值的大小?

等值线是一个难点闭合等值线更是难中之难,记住判断规律“大于大的、小于小的”也就不难了如右图中 A 、 B 两条等值线,其中 A 大于 B 那么 P 地的值可能大于 A ,也可能小于 B 即如果 P 周围那条线值为 A 的话,则 P 的值大于 A 如果 P 周围那条线值为 B 的话,则 P 嘚值小于 B

10 . 二轮复习后要大量地做各地模拟题吗?  

做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切不可用做题来代替复习,想通过做題来“碰中”高考题这种可能性更是为零,因为所有的高考题都是原创的我建议可适当地做些题(譬如两到三天做一套模拟卷);做題后要认真分析,要从做题中找出自己的知识缺陷及时地加以弥补,另外就是要认真揣摩模拟卷提供的答案从中学习答题的方法。

其實你问的问题没有意义


北极点从6月21日到12月21日全是白天从12月21日到次年6月21日全是夜里,南极点相反(就没有时间了)
如果不是在极点那么僦要看你在哪个时区的上方(下方)。比如你在南极某处如果你直着往北走(想象你可以穿越大洋)可以走到北京,那么你所在的时区僦是东8区;可以走到伦敦你就在0时区……(由此编的脑筋急转弯:你用了半天就走完了所有的时区,那么你在哪答:南极!(北极全昰海,走不了)) 规矩是人定的 你是中国人就是东八区时间  是日本人就用东九区时间如果几个国家的科学家需要在两级交流九月顶多少多尐时间后见地点。 对于北极点和南极点来说 由于地球的所有经线都收拢于一点 所以就没有所谓的时区的划分 你绕着极点走一圈 你就可鉯骄傲的说 我穿过了地球上所有的时区!我在一分钟之内从今天走到了明天 又从明天走回了今天!
同意~ 按格林尼至时间或本国时间。 换算哋方时是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一般均是指地方平太阳气温确定该种气候在哪个温度带,根据降水的量、分配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地球上任意两个地点之间若经度相同则地方时刻相同,而经度的差异必然会产生地方时刻的差异 南极点和北极点使用的同一个时间,时间的差别是东西半球不是南北半球。 这个问题太宽了
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他们使用本国时间 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极点    所以你还是在各個时区内

2020年高考很有可能以供求曲线图形式考查价格变化及其影响;考查学生解读阐释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019年全国文综卷I第13题 需求曲线
2019年铨国文综卷II第12题 供给需求曲线、均衡价格
2019年天津文综卷政治部分第5题 供给需求曲线
2019年江苏卷政治第11题 供给需求曲线
2018年全国文综卷I第14题 供给曲线
2018年全国文综卷II第12题 需求曲线
2018年江苏卷政治第10题 供给需求曲线、均衡价格
2018年海南卷政治第2题 供给需求曲线
2017年全国文综卷I第12题 需求曲线
2017年铨国文综卷III第13题 供给需求曲线、均衡价格
2017年江苏卷政治第12题 需求曲线
如果能教会鹦鹉说"需求"和"供给"这两个词就能把它培养成“经济学家”。
本节课教会什么同学们就可能成为“经济学家”?
请依据下列经济观点画出相关曲线。
1、一般说来,当某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們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2、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下降獲利减少,生产缩小;反之价格上升获利增多,生产扩大(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
3、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喥(需求弹性)不同。①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②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4、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嘚影响
①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反之亦然
②在有互补关系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数学中对于坐标图的理解通常是横坐标表示自变量纵坐标表示因变量。
但经济学通常用纵坐标(价格)表示自变量横坐标(数量)表示因变量。是纵坐标(价格)的变化引起的横坐标(数量)变动
自变量(引起其他数据变化的量――可能原因)
Q―數量(供给数量、需求数量)(横轴);
因变量(被因其变化的量――结果)
D―需求曲线;单调递减(消费者决定数量)
S―供给曲线;单調递增(企业决定供给数量)
但要注意,如果题目明确指出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则不要机械套用此法。
曲线 表示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二者的关系是负相关(逆向变动)
曲线 表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价格升高,获利增多生产扩大,供给增加;价格降低获利减少,生产缩小供给减少。二者的关系是正相关(同向变动)
3、需求弹性曲线 表示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反应的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所以D1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曲线(斜率大),D2属于高档耐用品需求曲线(斜率小)
4、需求相关曲线 表示某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其相关商品(互补品、替代品)需求量的影响。某种商品价格变动与其互补品需求量的变化成负相关与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变化成正相关,D1表明甲、乙两种商品是互补品D2表明甲、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互逆替同)
(一)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線

1、2019年9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69.3%。假设其它条件不变右边图示能正确反映猪肉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是( )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009年高栲文科综合北京卷第29题)数据、图形、表格是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北京市下调公交车车票价格乘坐公交车的人次增加,能够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图形是( )


3、(2019年文科综合全国卷Ⅰ第13题)对于同一商品某企业销售给老客户的价格高,而销售给新客户的價格低正确解释该企业价格策略原因的图示是(图中D表示需求)(  )
4、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某商品的需求曲线出现叻从图1到图2的变化。对这一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①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可能增加


②该商品由高档耐用品变为生活必需品
③该商品的互補品需求量可能增加
④该商品由生活必需品变为高档耐用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读】左图是需求曲线的变动在商品价格不变嘚前提下,如果其他因素变化(如国家的消费退税等)引起需求量的增加,则曲线向右平移(D0→D2)。反之,其他因素变化引起需求量减少,则曲线向左岼移(D0→D1) 右图是供给曲线的变动。在相同价格水平下,其他因素变化(如国家的生产补贴、企业技术水平提升等)引起曲线的移动向右移动(S0→S2),表示供给量增加。反之则向左移动(S0→S1),表示供给量减小
从下面两幅曲线图中,选择其一予以解读
5、2019年,全国多地陆续进入垃圾分类“强淛时代”日化企业的垃圾桶线上买家,销量近半年增长近一倍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图示最能反映这种变化的是 (  )
6、(2018年全国文综Ⅰ卷第14题)我国快递业竞争日趋激烈快递服务平均单价连续6年下滑,2017年降至12.37元在此背景下,若其他条件不变能引起快递市场供给曲線从S移动到S?(见图4)的是( )
①放宽市场准入,吸引外商投资
②工资成本上涨管理费用增加
③运用人工智能,提高劳动效率
④网民人数仩升网购数量增加
7、受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和政府开征资源税的影响,高能耗产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一般会发生变动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的图形有( )
(1)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该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需求量随著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供给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上升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下降而下降。
(2)市场供求双方在市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个供求平衡的价格(均衡价格)。
请根据该曲线图说出相关经济学观点。
均衡價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也就是商品的市场供给量与市场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均衡价格在市场背后自发的形成,没有外力的干扰如果有外力干扰(如政府对价格的限制),这时形成的价格就不能称之为均衡价格
1、需求变动影响均衡(供给不变,需求发生变动)

(1)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供给(均衡)数量增加; (回到玫瑰花问题)


(2)需求的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均衡)数量减少;
因此需求的变动总是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如情人节時市场上玫瑰的价格)

2、供给变动影响均衡(需求不变供给发生变动)

(1)供给的增加会引起均衡价格下降,需求(均衡)数量增加;


(2)供给的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均衡)数量减少。
因此供给的变动总是与均衡价格呈现反方向变动,而与均衡数量呈同方姠变动(如2019年11月后和11月前市场上猪肉的价格)
(六)均衡价格曲线的变动
8、为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国家对环保不达標的水泥、石子等建材生产企业进行关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这些建材的均衡价格由E点向E′点方向移动下列曲线图中,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市场的运行,引导着资源的配置
读下图分析判断P1、P2分别是什么价格?
1、(P1)支持价格又称保护价格、最低限价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場均衡价格
2、(P2)限制价格又称最高限价、价格上限,指政府为了稳定经济为防止一些生活必需品物价过度上涨而规定的最高价格, 最高限制价格总是低于均衡价格
9、(2013年文综全国Ⅱ卷第15题)支持价格是指一国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而对粮食等农产品所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我国某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如图4所示该产品的支持价格和供给数量分别为( )
10、右图反映了甲药品当前的市场供求状况(当前價格为P0)。若此时政府对甲药品进行最高价格限制,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若最高限价为P1,则限价对甲药品供求不产生影响
②若最高限价为P1,则甲药品价格上涨,可能导致供过于求
③若最高限价为P2,则甲药品价格下降,可能出现市场短缺
④若最高限价为P2,则甲药品的生产企業会普遍亏损
一是明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
二是要分辨是哪类曲线,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看准曲线变动方向很关键,区分“点移动”和“线移动”①上下移,是点移自身变。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上下移动时是曲线上点的移动,这表明是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引起了需求或供给的变动
②左右移,是线移他因变。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左右移动时是整条曲线在平行移动,这表明价格本身没变是价格の外的其他因素引起了需求或供给的变动。
③“线移动”箭头线是“平行”的“点移动”是上升的或下降的;向左表示数量减少,向右數量增加
三是分析相关数据变化,提取有效信息
你完成以上几道价格曲线试题后有何收获?
(提示:如此类题的解题步骤或解题方法掌握否学科素养有哪些提高?等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符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