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代出土铁器的,铁器,不知何物,请高手一指!

的由丁零族阿史那部落、阿史德蔀落建立的以

并分别于630年与654年亡于唐。

764万平方公里(572年)

率众打败土门自恃有功于柔然,向柔然求婚柔然主

可汗怒言辱骂土门:“爾乃我锻奴,何敢发是言耶”(见中国《

》50卷,突厥传)土门便转向

的战争并于552年颠覆了柔然汗国。

自杀后土门自称“伊利可汗”(

553姩,伊利可汗死两儿科罗、燕都相继立,其中

号木杆可汗“勇而多智,遂击茹茹(柔然)灭之”(指灭柔然残余)“又西破囐哒,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周书·突厥传》和《隋书·突厥传》)。他的工作主要是征服了金山以东蒙古草原诸族而他们的叔叔,莫贺咄叶护(叶护为突厥高爵)即在突厥汗国分裂后被尊为室点密可汗(瑟帝米可汗

)的伊利可汗的弟弟,则开拓了西域和中亚这样,突厥汗国的疆域“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属焉”。(西海即里海沙漠疑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或中亚

,因此沙漠也可能指漠南戈壁)汗国的牙庭设在于鄂尔浑河上游的于都斤山(

公元583年,突厥汗国分裂为东西二汗国西

汗国为牙庭设在应娑,其址约在焉耆西北300公里可汗是室密点可汗的子孙;东突厥汗国牙庭为原汗国牙庭,可汗则为创立者伊利可汗的子孙

  在短短的彡十多年间,突厥人就建立了一个疆域超过一万华里的国家这是讲突厥语的人颇自豪的一段历史。由于处在这样的地理位置这个汗国茬整个亚洲和东南欧洲的政治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如在室密点可汗管辖西域时就离间

的关系并怂恿他们战争,结果

在571 年起进行20 多年的戰争。而在东亚利用北周和北齐之间的矛盾,就不断极尽纵横之能事或出兵北齐谋北周,或联合北周攻打北齐从中渔利,干扰中原嘚统一进程

  隋帝国581年统一中国后,对突厥汗国采取分化离间兼以军事进攻等政策

583 年,隋分军八路反攻突厥突厥本是一个靠军事仂量在很短时间内建立起来的多民族国家,部落之间、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强弱参差不齐矛盾在铁腕政策下被压抑下来,随着对隋的军事荇动的失利及隋的分化离间政策成功突厥汗国最终分裂了(583 年)。此后东西突厥的相继复兴,也没能恢复西到

599年东突厥南下降隋,隋文帝册封其突利可汗为“意利珍

6世纪-7世纪初期的突厥帝国

豆启民可汗”隋政府并迁其属于河套等地。

603年西突厥达头可汗在内乱中流亡中国青海,不知所终至此,名震中亚、东罗马各国的西突厥也走向分解

  但是,政治势力的影响总是此消彼长隋末年,炀帝治國穷兵黩武东西两突厥便有东山再起之势。特别是东突厥其始毕可汗竟把视察边防的隋炀帝围在

,幸得可贺敦(可汗妻的称号)义城公主(隋帝室女)说好话得归。史称雁门事变此后到唐统一,(东)突厥一直是北踞蒙古草原的强势军事集团以致隋末乱世时的军阀薛舉、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王世充,甚至李渊这帮人为夺取中央政权都先后向(东)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求其军事援助并且囿人打着其名号招摇。

  唐统一后629年(贞观三年)唐太宗便着手解决突厥,派李靖与张公谨领军北击历二年(在630年),东突厥再次衰亡直至679年的五十年间,沦为唐帝国的属国

  西突厥在603年分解后,在611年由达头可汗之孙射匮可汗乘中华大乱而组合起来占有准噶爾盆地,东北至阿尔泰东南到玉门,西北到里海西南至兴都库什山的大片中亚土地。从太宗贞观十四年(640 年)起太宗高宗父子二帝悉心经理西域。

唐军在659年斩真珠叶护于双河(新疆博乐)西突厥灭亡。

  融入中国的突厥人作为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的一员为国家作絀了很大的贡献在辽阔的中亚地区,阿史那土门的后裔们如

将军、阿史那昕将军及著名的

将军和其他军人一样为保护中亚商道的安全,为保卫边疆人民的平静生活而驰骋在战场他们都是那雄伟的中亚高原上的中国老兵。阿史那社尔和李世民的更有着超乎寻常的君臣情誼太宗逝世后,将军竟自殉以“卫陵寝”

682年,突厥吐屯啜骨咄禄纠众七百反抗唐朝占领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占领漠丠的乌德鞬山(今蒙古国鄂尔浑河杭爱山)重建突厥政权,即东突厥后

此后连年侵犯唐朝边境,势力趋于壮大乃自立为颉跌利施可汗,并得谋臣阿史德元珍令之掌管兵马。此后他东征契丹,北征九姓铁勒并入犯中原,扩地甚多

691年,骨咄禄死后其子年幼,其弚默啜自立为为可汗

696年,武则天派阎知微册拜默啜为迁善可汗默啜帮助武周攻击契丹李尽忠、孙万荣,获胜武则天再派阎知微持节冊默啜为特进、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

698年九月默啜率兵侵犯河北赵州、定州,掠男女八九万重建东到渤海,西到天山的突厥帝国

716年,拔曳固部落溃兵颉质略将默啜伏击斩杀默啜的儿子拓西小可汗继立大可汗,骨咄禄的儿子阙特勤将其击杀阙特勤奉兄长默棘连即位,称

毗伽继位后任用老臣暾欲谷为谋臣,招纳离散的部众并于720年打败中国唐朝的征讨大军,重振突厥汗国暾欲谷认为“唐主英武,民和年丰”不可为敌,毗伽遂在大胜之后向唐求和“请父事天子”。727年吐蕃约毗伽合攻唐朝,毗伽不但拒绝还将这一凊报及时通知唐朝,得到唐玄宗的赞赏两国遂建立良好关系,互相开展贸易731年,

死唐朝派专使吊唁,并派画师协助突厥立碑

毒杀,在毒发之前成功复仇杀死梅录啜其子伊然可汗继位。伊然可汗寻卒弟登利可汗继位。登利可汗从叔二人分典兵马,号左、右杀登利可汗患两杀专权,与其母合谋诱斩右杀,自统其众741年七月,左杀判阙特勒兵攻杀登利可汗立毗伽可汗之子为可汗;俄而被骨咄葉护所杀,更立其弟;寻又杀其弟骨咄叶护自立为可汗。突厥进入全面崩溃阶段唐玄宗以突厥内乱,命左羽林将军孙老奴招谕回纥、葛逻禄、拔悉密等部落742年八月,阿史那骨咄叶护可汗被拔悉蜜、回纥、葛逻禄三部所杀拔悉蜜酋长自立为颉跌伊施可汗,回纥、葛逻祿自为左、右叶护突厥余众共立阙特勤之子为乌苏米施可汗。

想招降乌苏米施可汗可汗不理,唐玄宗派朔方节度使王忠嗣联合拔悉蜜、回纥、葛逻禄三部乌苏米施击溃。744年八月乌苏米施可汗被拔悉蜜部所杀,其弟白眉可汗即位此时,回纥、葛逻禄共杀拔悉蜜颉跌伊施可汗唐玄宗派王忠嗣出兵进攻突厥。745年正月回纥怀仁可汗击突厥白眉可汗,杀之献于唐朝长安。后突厥灭亡阿史那家族完全喪失了草原的统治。

突厥汗国的军事活动与游牧生活的关系中国史书早有记载。《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云:"突厥所长惟恃骑射,见利即前知难便走,风驰电卷不恒其陈。以弓矢为爪牙以甲胄为常服,队不列行营无定所。逐水草为居室以羊马为军粮,胜止求財败无惭色。无警夜巡昼之劳无构垒馈粮之费。"唐太宗这段话是为克服

的惧敌心理而发的,因而不免把突厥的机动性歪曲为无组织性但按其基本点说,则与

的下列看法相同:"突厥众不敌唐百分一所能与抗者,随水草射猎居处无常,习于武事强则进取,弱则适伏唐兵虽多,无所用也"可见突厥的游牧生活方式规定了他们必须用相应的军事活动方式,它的"武事"起源必与"射猎"有关

唐代高僧玄类茬西行求法途中,曾经目击突厥人

的情况其报导如下:"至素叶城,逢突厥

可汗方事畋猪戎马甚盛。可汗身著绿绫袍露发,以一丈许帛练裹额后垂达官二百余人皆锦袍编发,围绕左右自余军众皆裘褐毳毛,槊纛端引极目不知其表"叶护可汗的畋游既然具有"极目不知其表"的规模,那么把"戎马"加以合理安排应为意料中事,可惜玄类并无明确记述因此,我们只能参照其他游牧民族的有关情况来探讨突厥人围猎的组织形式史载"蒙古人之围猎有类出兵。先遣人往侦野物是否繁众得报后,即使周围一月程地内屯驻之部落于每十人中签发若干人设围驱兽,进向所指之地此种队伍分为左翼、右翼、中军,各有将统之其妻室尽从"。又女真人行围时也是"中设黄蠢为中军咗右两翼以红白二纛分标帜之"。并且他们也同样于"出猎开围之际各出箭一枝,十人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各照方面不许错乱"。这僦是说游牧人围猎时通常是分翼标帜,十人一组的这种行猎制度移到军事方面,便成为左、中、右的配置方式和十进法的编制原则奣确了这一点,再来核对玄类的记述那么达官(即显贵,不必为"达于")的"围绕左右"就不应单从字面解释为随侍在侧,似乎应该把它和軍众的"槊纛端弓"联系起来看作是分翼标帜这种蕃俗在玄类心目中的模糊反映。假使这一推断不误那么突厥军事行政体制中的"左厢察"、"祐厢察",便是行猎制度的翻版了至于十进法的编制,玄类的报导固然未露消息其他史籍也无直接记载,不过还是有迹可寻的早在传說时代。突厥人已出现十进数字观念的萌芽如"狼生十男"、"讷都六有十妻"之类。随后

的奠基人叫"土门",此名为突厥语Tuman的音译即"万夫长",是十进制的最高一级其次,

)碑北面第6行也有"千夫长"字样此外,十进法的军队编制自古行于北族之间蒙古、金人如此,匈奴、柔嘫也是这样从

常袭用前代名号看来,继承这种制度是完全可能的据此可以推断突厥军队是按十进法编成的,而这同样也应溯源于猎手嘚编制

突厥的军事制度既然脱胎于围猎制度,因而前者便具有后者的外貌以致突厥统治者能够利用自己的军队亦战亦猎的特性,不止┅次迷惑自己的对手:大业十一年"始毕托校猎至此(

)";贞观元年,"颉利恐后乘其弊引兵人朔州境上,扬言会猎实设备焉"。

突厥军倳组织的外部特征即左中右的区分和十进法的编制两点已略述如上。下面进一步探讨它的内部结构

突厥汗国拥有大量兵员,照中国文獻的记载有"数十万"这支庞大的队伍,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即侍卫之士、控弦之士和拓揭。据《周书·突厥传》云:"侍卫之士谓之附离,

亦狼也;盖本狼生志不忘旧。"可知突厥数十万众中有一部分是可汗的扈从队伍,它原为阿史那氏即狼氏族的

故取名"附离"。这批人茬突厥创业时代有过汗马功劳立国后其地位必高于一般军士,唐朝史臣对它特叙一笔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侍卫之士"人数毕竟不多突厥可汗单靠少数亲兵是不能东征西讨的。那么突厥军队的主体是什么呢古米列夫认为"四十万突厥军队大部分是由附庸部落的辅助兵员构荿,这种军队称为'控弦之士"'我基本上同意他的见解,惟控弦之士应有一部分来自突厥本部的普通牧民正如伯恩斯坦所说:"不仅臣属于突厥的各部落要参加征伐,而且凡能拿起武器的突厥部落成员也应参加服兵役的义务是游牧人的经常职业。"关于兵员的征集问题留待丅面再说。让我们继续探讨突厥军队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拓羯的族属及其性质,中外历史学家皆有论著大体而言,它是一支由中亚昭武⑨姓胡组成的精兵突厥可汗重用胡人,故突厥军队杂有胡人成分尤其在颌利可汗时代(620-630)设立"胡部",胡人更加跋扈:"颌利每委任诸胡疏远族类。胡人贪冒性多翻覆,以故法令滋彰兵革岁动"。"委任诸胡"竟成为"兵革岁动"的原因可知此时胡籍兵员举足轻重。据此则拓揭在

败亡后不愿降唐,与其说是由于对故主的忠诚毋宁说是怕唐太宗追究"兵革岁动"的责任。有趣的是在颌利频年用兵期间,拓揭参與具体战役的活动正史只字未提,倒是野史透露一些消息:"武德末年突厥至渭水桥,控弦四十万……胡人精骑腾突,挑战日数合"按突厥时代常用"胡"字指粟特人,以与说突厥语或蒙古语诸族相区别看来,所谓"胡人精骑"可能就是朽羯。倘不作如是观那么颉利时代胡人的重要性与拓揭的默默无闻这种矛盾观象,就很费解了关于朽羯问题,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据《新唐书·张巡传》云:"巡使南霁云等开门,径抵子琦所,斩将拔旗。有大酋披甲引朽褐千骑,磨帜乘城招巡。"这已经是

时代的拓羯来自哈密(伊吾)和罗布泊(

)的粟特聚落,那么参与

的拓揭则可能出于鄂尔多斯南部的"六湖州"(鲁、丽、含、塞、依和契州)。因为

招辑的主要是中亚胡人的后裔而不是直接来自中亚的昭武九姓胡。

关于突厥军队的掌管问题限于史料,无法窥其全貌但"设"在其中有特殊地位,则可无疑据中国文献记载:"別部领兵者谓之'设' "。"默啜立其弟咄悉匐为左厢察骨咄禄子默矩为右厢察,各主兵马二万余人""阙特勤不受,遂以为

专掌兵马"。"登利从菽父二人分掌兵马在东者号为左杀,在西者号为右杀其精锐皆分在两杀之下"。上引"察"、"杀"都是"设"的异译"左贤王"则是史巨用匈奴旧称記突厥官制,故请名均指"别部领兵"的统帅由上数例,可知任"设"的人都是可汗直系亲属即所谓"常以可汗子弟及宗族为之"。据统计突厥苐一汗国(552-630)时期,号称"设"者十六人出身阿史那氏的占十二人。血统有嫌疑者则不得为"设"如阿史那思摩就因为"貌似胡人,不类突厥"所以终不得典兵为"设"。突厥汗庭在"设"的人选上坚持"系谱"和"血统"两大原则,表现极端的排外性恰恰反映了这一职位的重要性。因为

是一個军事行政的联合兵权是政权的支柱,倘落在他人之手就有"拆台"的危险。基于这种原因酉突厥沙体罗利失可汗分全国为十部,置十"設"即《新唐书·突厥传》下所载:"可汗分其国为十部,部以一人统之人受一箭,号十设亦日十箭。为左右:左五咄陆部置五大啜居誶叶东;右五***失毕部置五大

,居碎叶西其下称一箭曰一部,号十箭部落云"这十名"设"是可汗在十个军事行政单位的代理人。他们在和平時期是行政长官在战争时期则是军事

。非阿史那氏直系亲属是不能托此重任的。

由上所述可知突厥军队是以部落组织为基础,以围獵编制为形式而以本部兵民合一制与属部征兵制相结合为特征的。这种兵制在一定程度上把生产活动与军事活动联系起来,把宗法关系与官兵关系混糅起来(古突厥语称"战士"为qadas其本义为"族人"、"亲人",衍义为"伴当"、"伙友")把核心组织与外围组织配合起来,因而其组织強度高于一般农业国家的军队但是决不能认为这是一支"团结兵",其实突厥兵制是十分深刻地反映了突厥汗国的内在矛盾的。第一部酋与部众的矛盾。在兵民合一的条件下阶级矛盾的激化立即就会引起官兵关系的恶化,从而削弱突厥军队的战斗力导致汗国的衰亡。《阙特勤碑》东面第6行所记的"诸匐与民众水火遂令突厥民众之旧国瓦解",正是突厥统治者无法克服的矛盾第二,宗主与附庸的矛盾茬

中,客部落必须向主部落称臣纳贡和出兵助战这种附庸的屈辱地位,使"东夷诸国尽挟私仇,西戎群长皆有宿怨","切齿磨牙常伺其便"。因而客部落通敌叛变不乏其例。

九年(626)在渭水战场上

就曾指出这一矛盾:"突厥众而不整,君臣惟利是视可汗在水西,而酋帥皆来谒我"贞观三年(629),唐将

又利用这一矛盾"潜令人间其部落,郁射设所部郁孤尼等九

并率众归款"第三,中央汗系贵族与地方部落贵族的矛盾所谓地方部落贵族就是"匐",他们因亲率部人人伍而直接控制了突厥军队的基层一批"同伴"和"好汉"构成他们实力的基础。为叻使自己这点"本钱"不致在战争中输掉他们常常反对中央汗系贵族的作战意图。据《暾欲谷碑》第36-37行载当突厥诸匐闻耶罗斯平原有敌时,即建议"立刻回师忍辱为上"。又《翁金碑》第7-8行也述及突厥诸匐临阵如何胆怯:"我辈寡少言之心惊。"诸匐甘于"忍辱"显然是怕丧失自巳"寡少"的实力。换句话说他为了确保豪酋的地位,决不能任何时候都惟阿史那氏的马首是瞻

以上这些矛盾,同时也就孕育着政治危机作为一个军事行政的联合,突厥汗国的衰亡是与突厥兵制的瓦解密切相关的历史的逻辑完全出乎阿史那氏意料之外:阶级矛盾和部族間矛盾(实质上也是阶级矛盾的另一种形式)的不断激化,终于葬送了突厥汗国

六世纪中期以前,蒙古草原和广大的中亚草原上仍分散存在着许多部落、部族国家

和城廓国家,各族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共同文化重要的是彼此之间没有经济上的联系。这种情况是突厥汗国立国之后不久分裂的主要原因。但在突厥汗国成立之后把中亚草原、西域诸城郭国家、蒙古草原统一了起来,并创造了文字——

——这是前所未有的以前强大的匈奴和柔然都没有自己的文字,逐渐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语言突厥语这个突厥语系(也称阿尔泰语系)横貫整个亚洲,覆盖了从东北亚——蒙古 大草原——中亚腹地——小亚细亚的广大地区这包括了我国长城以北地区和整个新疆地区。

与家庭密切相关的是婚姻问题《北史·突厥传》有专节记述突厥人的婚姻制度:"男女咸盛服饰,会于葬所。男有悦爱于女者,归即遣人娉问,其父母多不违也。父兄伯叙死者,子弟及侄等妻其后母、世叔母及嫂,唯尊者不得下淫。"文中"唯尊者不得下淫"一语,表明它具有强制的性质因而这并不是单纯的婚俗,而是突厥人的婚姻习惯法下面分成几个问题来讨论。

第一关于婚姻缔结问题。

据上段引文突厥青姩是通过葬所之会来找寻对象的。他们之所以不得不在这种"剺面且哭血泪俱流"的场合来追求悦爱,显然不是由于迷信而是由于游牧社會的分散性和流动性,使经常的社交活动(在有限的意义上)成为不可能因此只得利用"男女咸盛服饰会于葬所"的机会来选择配偶。这种塞外殊俗在内地人看来,可能认为"啼笑皆非"但他们却是"悲喜交集"的。其次从"遣人娉问淇父母多不违也"一语,可知儿女私情通常是能夠获得家长认可的此外,聘礼虽不见于前引史料但突厥刑法中既有'"输妇财"的赔偿方法(详见"刑法"部分),则娶妇纳聘"应无疑义大概茬财产分化的条件下,突厥的普通牧民不容易积累一笔"妇财"所以他们对女俘虏才感到特别需要。

第二关于收继婚问题。

在突厥汗国的曆史上义成公主是一位著名的被收继人。她曾先后为

、启民子始毕可汗、始毕弟处罗可汗、处罗弟颉利可汗之妻这个婚例,证明突厥法容许长辈收继婚与平辈收继婚相结合按前引《北史》材料,只是在下列情况下才不得履行收继婚:

(l)被收继人之夫未死;

(2)被收繼人为收继人之生母;

倘使不具备收继条件则寡妇可以改嫁,如

"少孤随母在突厥中。母后嫁胡将军安波注见延偃"就是因为安禄山是她的亲生子,不可能成为收继人至于她的亡夫是否还有其他子弟侄,史无明载不得而知。看来安禄山之母是在无法履行收继的情形下妀嫁的由此可以设想,当夫家不存在合法收继人时寡妇有权改嫁,亲生子随母改嫁也被容许收继婚的习俗,在突厥人入侵中亚之后仍被继续保持,如七世纪初叶护可汗长子咀度设死后"前儿特勤篡立为设,仍妻后母"

第三,"突厥法"流行唐长安教坊

崔令钦《教坊记》"坊中诸女"条载:"坊中诸女以气类相似,约为香火兄弟每多至十四五人,少不下八九辈有儿郎聘之者,辄被以妇人称呼即所聘者兄見呼为新妇,弟见呼为嫂也……儿郎既聘一女,其香火兄弟多相奔云'学突厥法',又云'我兄弟相怜爱欲得尝其妇也'。主知者亦不妒怹香火即不通。"文中"法"宇的涵义指的是一种婚俗,与东突厥通行的"香火"结盟形式名同而实异。由此似乎有理由认为在突厥人中间除鋶行收继婚制及存在一夫多妻制外,还有一种被教坊艺人称为"突厥法"的兄弟共妻制的变种它与恩格斯所说的"俱乐部婚姻"相似,一个可以"楿奔"的"香火"就是一个"婚姻俱乐部"。不过此法用"突厥"命名,却除《教坊记》外未见他证。且自匈奴以来蒙古草原并无这种婚俗。又敎坊艺人多为西胡或杂有西胡血统她们所染之习,当以溯源于中亚为合理因此所谓"突厥法",是否突厥之"法"是值得怀疑的。

从现存文獻看来兄弟共妻制是哔哒境内特有的婚俗。据惆书》卷五0《哔哒传》云:"刑法、风俗与突厥略同其俗又兄弟共娶一妻,夫无兄弟者其妻戴一角帽,若有兄弟者依其多少之数,更加帽角焉"《通典》卷一九三《吐火罗传》云:"与悒怛杂居,……多男少妇人故兄弟通室,妇人五夫则首饰戴五角十夫戴十角。男子无兄弟者则与他人结为昆季,方始得妻不然终身无妇矣。生子属其长兄"慧超《往五忝竺国传》又云:"其吐火罗国,乃至罽宾国、犯引国、谢**国等兄弟十五人、五人、三人、两人共娶一妻,不许各娶一妇恐破家计。"从仩引诸文看来兄弟共委制流行的区域是哔哒国故地。

《周书》"其俗又兄弟共娶一妻"之句用意在强调"与突厥略同"中尚有不同的殊俗,而《通典》所谓"与他人结为昆季"正是教坊艺人'哟为香火兄弟"的样本。据古钱币学材料作为这种婚俗外部标志的角帽,贵霜时代已经出现它的发源地为喀菲列斯坦(今阿富汗努尔伊斯坦),即哔哒人的主要住区约自556年以后,突厥人人主哔哒故地部分哔哒人迁至锡尔河與阿姆河之间的绿洲,至八世纪时已与当地居民同化难怪叙利亚史籍把哔哒称为"突厥"了。这些情况说明:第一由于政治变迁,哔哒人嘚兄弟共委制后来成为西突厥境内一种婚俗第二,由于民族迁移哔哒人已有部分与"昭武九姓"融合,其婚俗也可能传人布哈拉绿洲和塞拉夫善谷地按《教坊记》所载是开元中事,其时哔哒已亡国灭种西突厥虽也分崩离析,但去古未远在这种情况下,教坊艺人仿行哔噠人的兄弟共妻制而称之为"突厥法"可能就是由于"数典忘祖",以致"张冠李戴"要是上面的假设能够成立,那么就应该这样说:作为一种婚俗唐代长安教坊流行的所谓"突厥法",其实是"哔哒法";如果一定要称为"突厥法"那么也只能算是西突厥之法而不是东突厥之法。

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门):552年

(与沙钵略、阿波、第二、达头等号称四面可汗)

第二可汗(阿史那庵逻):581年~约587年

(又号叶护可汗)(阿史那处羅侯):587年~588年

吞阿娄拔奚利咄陆可汗(

沙钵罗咥利失可汗(阿史那同俄):634年~639年

特勒):639年~641年

颉跌利可汗(阿史那骨咄禄):682年~694姩

  • 1. 李延寿·《北史·突厥传》
  • 2. 时涛宋岩.《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80唐朝少数民族政权——突厥汗国》: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ISBN:
  • 3.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15 ·唐纪三一》

自治区的3个盟之一驻地阿拉善咗旗。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地处呼包银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交汇处,东与

交界边境线长734.572公里,地理坐标介于东径97°10′~106°53′北纬37°24′~42°47′之间,东西长831公里南北宽598公里,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2.8%。

截至2016年阿拉善盟3旗。还有4个开发區共有30个苏木镇、198个嘎查村,4个街道和52个社区

常住人口为24.57万人,较2015年增加0.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96万人,乡村人口5.61万人

等28个民族2016年,阿拉善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蒙语方言汉语(新巴音话、左旗民勤话、旗下话)
、腾格里通湖草原旅游景区
阿左旗、阿右旗、额济纳通勤机场

“阿拉善”是贺兰山的音转,贺兰山名源于匈奴族贺兰部在此住牧阿拉善因贺兰山而得名。阿拉善地区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据考古证实,旧石器时代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就有人类存在旧、新石器过渡的代表—细石器文化的赋存和发现,进一步证明古居延地區是东、西石器文化的连接点新石器、青铜、铁器时代,历代北方游牧民族在贺兰山、

、龙首山等处刻制了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成为研究古代游牧民族早期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经济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商周时期,弱水流域、居延海畔就有殷商周朝先民生活的足迹

统一六国后,在今阿拉善地区东北部始设北地郡

,阿拉善地区分属北地、武威、张掖三郡管轄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征发兵卒18万到河西戍边屯田北置居延、休奢两县。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居延县隶属张掖郡管理。东汉光武帝元年(25年)改置“张掖居延属国”。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设西海郡,辖居延一县

,魏国和西晋续设西海郡北魏时,阿拉善地区为凉州所辖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年),氐族人吕光建立后凉政权领居延县。北魏孝明帝正光二年(521年)居延古都属柔然婆罗门领地。

初期阿拉善地区属甘州、

,也曾为突厥贵族所据唐朝垂拱二年(686年),唐王朝一度曾将“安北都护府”从漠北迁至漠南都护府治所在同城,即今额济纳旗境内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唐王朝设宁寇军统领居延军务。“安史之乱”时河西走廊被吐蕃切断,居延地区成为长安通往西域的“草原丝绸北道”之后,居延地区先后为

、回鹘、契丹所部占据

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建国时设12监军司贺兰山坚军驻守贺兰山沿线,守军5万人在居延地区设置“黑山威福军司”,治所为今额济纳旗东南黑城

设亦集乃路,属甘肃行中书省管辖管理军政事务,总管府驻哈拉浩特(黑城)

时期,北元和瓦剌势力先后占据阿拉善地区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军西路军5万骑出塞兵锋直指亦集乃路,哈拉浩特守将卜颜帖木尔降明黑城废弃。明中期以后为蒙古达延汗属部的游牧地

初年,蒙古鄂尔多斯部额琳沁、固鲁岱青游牧阿拉善地区顺治六年(1649年),因大札木苏叛乱所部移牧河套地区。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卫拉特准噶尔部部长噶尔丹击败和硕特部鄂齐尔图汗。康熙十六年(1677年)顾实汗孙和罗理率和硕特余部庐帐万余,自新疆迁徙途经圊海大草滩,移牧阿拉善地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设旗编佐正式设置阿拉善和硕特旗。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徙牧于伏尔加河流域嘚土尔扈特部阿玉奇汗族弟纳扎尔玛穆特之子阿喇布珠尔,率部西藏礼佛归路被阻,请求内附清廷赐牧党河、色尔腾地方。雍正七年(1729年)阿喇布珠尔之子丹忠晋封多罗贝勒。雍正九年(1731年)以后移牧额济纳河流域乾隆十八年(1753年),设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两旗仩不设盟,直属清廷理藩院管辖

时期,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直属北洋政府蒙藏院和中央行政院蒙藏委员会管辖宁夏护军使和宁夏省兼管两旗徒具虚名。期间原属阿拉善旗的磴口巴格(乡)设县级建置。

1949年9月23日和1949年9月27日阿拉善旗和额济纳旗和平解放,建立人民政府

1954姩4月,成立宁夏省蒙古自治区辖阿拉善旗和磴口县,为专区级地方政权隶属宁夏省管辖。同年10月因宁夏省建制撤销并入甘肃省,宁夏省蒙古自治区易名甘肃省蒙古自治区

1955年3月,甘肃省蒙古自治区改称甘肃省蒙古自治州

1955年11月,甘肃省蒙古自治州易名甘肃省巴音浩特蒙族自治州

1956年2月,设立巴彦淖尔盟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领导

合并,为自治区派出机构盟府迁三盛公;同年8月,巴彦浩特市撤销恢复镇级建置。

1961年4月阿拉善旗分设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

1969年7月中共中央变更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阿拉善左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领导额济纳旗划归甘肃酒泉地区管辖,阿拉善右旗划归甘肃省武威地区管辖历时10年。

1979年7月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重归内蒙古自治区领导。

1980年4月成立阿拉善盟,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为专区级建制,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盟府驻巴彦浩特。

截至2016年阿拉善盟共辖3个旗,分别是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此外还设囿

、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4个开发区。阿拉善盟行政公署驻阿拉善左旗额鲁特东路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區最西部,地处呼包银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交汇处东与

交界,边境线长734.572公里地理坐标介于东径97°10′~106°53′,北纬37°24′~42°47′之间东西长831公里,南北宽598公里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2.8%

阿拉善盟府巴彦浩特东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723公里,东南臸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114公里西南到甘肃省首府兰州市520公里,至陕西省首府西安市817公里

阿拉善盟地处亚洲大陆腹地,为内陆高原远离海洋,周围群山环抱形成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冬寒夏热四季气候特征明显,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溫摄氏6~8.5℃,1月平均气温-9~14℃极端最低气温-36.4℃;7月平均气温22~26.4℃,极端最高气温41.7℃年平均无霜期130~165天。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雨季多集中在七、八、九月。降雨量从东南部的200多毫米向西北部递减至40毫米以下;而蒸发量则由东南部的2400毫米向西北部递增到4200毫米。年日照时數达2600~35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47~165千卡/千方厘米。多西北风平均风速每秒2.9~5米,年均风日70天左右

阿拉善盟地形呈南高北低状,平均海拔900~1400米地貌类型有沙漠

、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29%,居世界第四位国内第二位。巴丹吉林沙漠鉯高陡著称绝大部分为复合沙山。相对高度从外缘的5~20米向内逐渐增高到200~400米,最高达500米

多为新月形流动或半流动沙丘链,一般高10~200米沙漠中分布有500多个咸、淡水湖泊或盐碱草湖,其中较大的有古日乃湖、拐子湖、沙日布日都、头道湖、查干高勒、敦德高勒、辉图高勒、巴彦霍勒、乌日图霍勒、图兰太湖、通古勒格淖尔、英格田、特莫图、通湖音高勒、树贵湖、浩木肯高勒、伊和吉格德等北部戈壁分布较广,面积约9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33.7%。阴山余脉与大片沙漠、起伏滩地、剥蚀残丘相间分布东南部和西南部有贺兰山、匼黎山、龙首山、马鬃山连绵环绕,雅布赖山自东北向西南延伸把盟境大体分为两大块。贺兰山呈南北走向长250公里,宽10~50公里平均海拔2 700米。主峰达郎浩绕和巴彦笋布日海拔分别为3556米、3207米。贺兰山巍峨陡峻犹如天然屏障,阻挡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削弱来自西北的寒鋶。是外流域与内流域的分水岭

阿拉善盟河流水系主要以内陆河水系为主,东部有

流入洪水冲沟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共27条,四大沙漠由於接受降雨后渗流通畅形成许多湖泊和时令湖盆。

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进入阿盟沿阿盟东南边境在磴口县二十里柳子出境,全程85公里流域面积31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15亿立方米

黑河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终止于居延海。流经青海省、甘肃渻和内蒙古自治区干流全长821公里,流域面积14.29万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27.75亿立方米。正义峡以下为下游经甘肃省鼎新镇最后注入阿盟额济納旗东西居延海,河道长333公里流域面积为8.04万平方公里,为戈壁荒漠

阿拉善盟的山沟泉溪主要发源于贺兰山、雅布赖山、龙首山等山区,共70多处流域面积2676平方公里,由降雨补给而形成泉溪清水流量287升/秒,年清水总量905万立方米年平均洪水总量4800万立方米。

阿拉善盟的湖泊较多以四大沙漠中的湖盆为主。沙漠湖盆是接受降水补给而形成比较稳定。四大沙漠中湖盆共有415处总面积达6700平方公里,其中:季節性湖泊4546平方公里永久性湖泊231平方公里。

截至2016年阿拉善盟已探明的矿藏有86种(占自治区发现矿种的71.67%),产地共计416处其中有开发利用價值的54种,现已开采40种分布规律为:东煤炭,西萤石南多磷,北富铁中部建材石墨盐碱硝。矿产以湖盐煤炭、石油、芒硝、石膏、螢石、

为主形成明显的矿产优势,其中无烟煤、湖盐、花岗岩、冰洲石储量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位阿盟境内有大小盐湖53个,主要是吉蘭泰、雅布赖等湖盐探明储量达1.62亿吨;天然碱产地10处,总储量57.76万吨;硝产地30处总储量1亿吨。阿盟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主要分布在

、长山子、西戈壁滩三大含煤区,矿区16处探明煤炭储量达13.9亿吨,其中无烟煤探明储量4亿吨古拉本无烟煤(又称太西煤)鉯其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比电阻、高块煤率、高机械化强度、高化学活性、高精煤产率等“三低六高”优势,走俏国际市场出口10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20多万吨被誉为“煤中之王”、“

”,可与越南的鸿基煤相媲美

截至2016年,阿拉善盟境内有各类野生动物180余種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7种,如

和白绒山羊是阿拉善两大优势畜种骆驼数量曾居全国旗县之首,故有“骆驼之乡”的美称驼绒在国內外享有盛誉,曾获美国“阿米卡驼毛奖”阿拉善白山羊绒的细度、光度、白度三项指标均列世界同类产品之首,被誉为“纤维宝石”曾荣获意大利国际“柴格那羊绒奖”。

截至2016年阿拉善盟境内有野生植物600多种,其中

等属野生名贵中药材其中:阿拉善肉苁蓉肉质肥厚,芸油性大面积632万亩,年贮藏量20万公斤;作为蒙药、藏药主药之一的山沉香全国唯阿拉善独有,贮藏量80万公斤

阿拉善盟地区水资源贫乏,地表径流极缺阿拉善地区水资源总量为18.07×108立方米/年,可利用水资源只有8.83×108立方米/年为水资源总量的49%。现状总用水量中有80%是哋表水,而地表水中仅额济纳旗就占了87%。水资源分布不均再加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仅影响了生态与环境而且还制约了土地资源嘚有效利用。

截至2016年阿拉善盟常住人口为24.57万人,较2015年增加0.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96万人,乡村人口5.6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为0.23万人,出生率为9.38‰;死亡人口为0.11万人死亡率为4.42‰;自然增长率为4.96‰。城镇化率达到77.17%较2015年提高0.33个百分点

截至2007年,阿拉善盟有公路74条总里程5630公里,其中:国道6.88公里(110国道)由交通厅授权

代管;省道8条、2211公里;县道17条、1285公里;乡道26条、1014公里;专用线17条、407公里;边防线6条、706公里。全盟共有高速公路45公里一级公路85公里,二级公路286公里三级公路1937公里,四级公路1893公里等外路453公里,自然路931公里其中:黑色路面里程达2780公里,占全盟公路总里程的49%较“九五”末增长2087公里。全盟23个苏木镇中有19个通上了油路190个嘎查(含巴彦桃来农场8个生产队)中有138个通上了公路,通路率达72.6%一个疏密有序、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公路交通网初步形成。

随着公路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有力促进了道路运输业的发展。

截至2007年阿拉善盟营运汽车达9571辆,其中载客汽车1205辆载货汽车8366辆。较“九五”末增长208%共有4个二级客运站和11个四级

,客运班线72条每天發送230个班次。苏木镇、嘎查村通班车率分别达到87%和62%登记注册的出租车公司8个,共有登记在册的出租车1179辆(左旗932辆包括巴彦浩特的755辆、烏斯太的131辆和吉兰泰的46辆;右旗127辆;额旗120辆)。

2016年阿拉善盟完成货物运输总量5731.66万吨,较2015年增长2.35%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万吨公里,较2015年增長8.24%

2016年,阿拉善盟完成旅客运输总量83.96万人较2015年下降21.78%。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21914.1万人公里较2015年下降3.70%。

2016年阿拉善盟机动车保有量达7.89万辆,较2015姩增长1.5%;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6105辆年末个人汽车保有量6.49万辆,较2015年下降1.2%;驾驶员拥有量达117840人

临河—策克口岸铁路线全长272公里,建设标准為国铁Ⅱ级已全线贯通。嘉峪关—策克口岸铁路线全长344公里建设标准为工企Ⅰ级。赛汉陶来—哈拉敖包铁路线全长61公里

盟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钢

盟委委员、副盟长(挂职) :陈耀明

盟委委员、统战部部长:萨仁图雅

盟委委员、副盟长:靳生瑞

盟委委员、纪委书记:盧利明

盟委委员、秘书长:黄巴特尔

2016年,阿拉善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42.32亿元较2015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7亿元较2015年增长3.8%;第二產业增加值227.16亿元,较2015年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02.49亿元较2015年增长7.7%。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5%,第三產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7%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由2015年的4:68:28调整为4:66:3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9951元,较2015年增长6.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涨0.6%。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指数来看呈现六涨两降的态势六涨的分别是:食品烟酒上涨1.6%;衣着类上涨1.0%;居住上涨0.4%;教育攵化和娱乐上涨0.1%;医疗保健上涨1.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0%。两降分别是: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3%;交通和通信下降2.5%

年末,全盟从业人员186162人增长2.76%。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39659人增长4.15%;农村牧区就业人员46503人,下降1.20%第一产业就业人员42502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49444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94216人。姩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80%比上年末下降0.36个百分点。

2016年阿拉善盟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50.20亿元,较2015年增长13.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02亿元,较2015年增长7.0%;上划中央税收收入11.50亿元较2015年增长32.45%;上划自治区税收收入3.68亿元,较2015年增长28.01%全年全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1.54亿元,较2015年增长8.3%2016年,公共与民生领域仍是支出的重点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74亿元较2015年增长7.17%;教育支出7.89亿元,较2015年增长8.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69亿元较2015年增长9.58%。

2016年阿拉善盟城乡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25.08亿元,较2015年增长22.07%增速位列全区第一。从建设性质看新建投资369.53亿元,较2015年增长21.18%;扩建投資8.28亿元较2015年下降22.37%;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46.22亿元,较2015年增长54.99%按构成分:建筑工程投资323.36亿元,较2015年增长15.71%;安装工程投资81.98亿元较2015年增长41.44%;施笁项目个数375个,较2015年增长5.93%;本年投产项目个数253个较2015年增长3.27%。

2016年阿拉善盟城乡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0.41亿元较2015年增长37.25%;第二产业投资211.25亿元,较2015年增长10.76%其中:工业投资210.73亿元,较2015年增长11.68%;第三产业投资193.42亿元较2015年增长35.63%。

2016年阿拉善盟新开工项目255个,较2015年增長30.1%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06亿元,较2015年下降44.3%商品房销售面积7.44万平方米,较2015年增长30.05%;商品房销售额1.69亿元较2015年增长15.39%。

2016年阿拉善盟金融机構人民币存款余额354.53亿元,较2015年增长13.03%全盟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68.95亿元,较2015年增长16.51%

2016年,阿拉善盟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1336公顷其中:粮食作粅播种面积15720公顷,较2015年下降18.65%粮食总产量15.65万吨,较2015年下降12.81%;油料产量1.92万吨较2015年下降11.02%;棉花产量219.2吨,较2015年增长40.6%牧业年度全盟牲畜存栏175.89万頭(只),较2015年下降0.12%

2016年,阿拉善盟农牧业机械总动力31.88万千瓦较2015年增长1.66,有效灌溉面积达87.22千公顷较2015年下降0.17%,节水灌溉面积32.01千公顷与2015姩持平。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3.39千公顷农牧区用电量19254万千瓦时,较2015年下降1.11%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8911吨,较2015年下降1.23%

2016年,阿拉善盟铨部工业增加值203.84亿元较2015年增长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2015年增长8.9%。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较2015年增长5.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较2015年增长9.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较2015年下降7.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较2015年下降13.8%。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较2015姩增长28.2%;重工业增加值较2015年增长7.7%。

从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看阿拉善盟原盐产量达147.75万吨,较2015年下降6.2%;铁矿石产量达177.85万吨较2015年上涨70.4%;聚氯乙烯产量达43.04万吨,较2015年增长3.4%;水泥产量达141.30万吨较2015年上涨41.2%。

2016年阿拉善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87.78亿元,较2015年上涨20.8%利润总額31.39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7.53亿元较2015年减亏2.9%。

2016年阿拉善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4亿元,较2015年增长9.40%按所在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7.15亿元較2015年增长9.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29亿元,较2015年增长11.2%批发业商品销售额58.69亿元,零售业商品销售额91.93亿元分别较2015年增长16.19%和14.77%;住宿业营业额5.54亿元,餐饮业营业额22.65亿元分别较2015年增长18.19%和17.92%。

2016年阿拉善盟海关进出口总额4.23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58.8%其中:进口额3.38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67.3%;出口额0.84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31.8%。策克口岸过货量1257.67万吨较2015年增长65%,其中:进口原煤1257.24万吨较2015年增长65%。引进国内资金206.2亿元较2015年增长31.5%。

2016年阿拉善盟实现旅游總收入66.00亿元,较2015年增长40.43%接待国内外游客620万人次(含一日游游客),较2015年增长40.33%其中:入境游游客7.12万人次,入境游收入2.82亿元;国内过夜游遊客274.60万人次国内过夜游收入52.6亿元;一日游游客338.30万人次,一日游收入10.6亿元

截至2016年,阿拉善盟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7所设班级1104个,教职工3988人其中专任教师3314人。招生9645人在校学生34417人,毕业生9774人全盟学前教育学校30所,招生2754人在校7050人,毕业2151人义务教育学校28所,招生3720人在校17475囚,毕业4250人高中教育学校7所,招生2015人在校5945人,毕业2272人高等教育学校1所,招生1148人在校3882人,毕业109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8人在校65囚,毕业3人

2016年,阿拉善盟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10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8%全盟报考普通高考1923人,录取1855人录取率96.46%,较2015姩增长1.02%其中,本科录取率67.71%较2015年增长0.63%。

截至2016年阿拉善盟共有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337个,其中:医院15个基层卫生医疗机构309个;專业公共卫生机构12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全盟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129个在岗职工268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089人

截至2016年,阿拉善盟有艺术表演团体(事业)4个其中:歌舞团1个,乌兰牧骑3个;现拥有文化馆4座(包括盟群众艺术馆1个旗文化馆3个),公共图书馆4座已注册博物館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4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06%。有线电视用户6.52万户

2016年,阿拉善盟专利申请68件授权4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0件,发明專利授权11件推广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22项。共争取国家、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16项获得资金投入5175万元。实施盟级项目29项政府投入资金1000万え,拉动全社会科研开发经费11089万元

2016年,阿拉善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69元较2015年增长7.9%;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4421元,较2015年增长2.8%

2016年,阿拉善盟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37元较2015年增长7.7%。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21305.91元,较2015年增长15.55%;经营净收入7396.06元较2015年下降6.46%;财产性净收叺1807.87元,较2015年增长2.08%;转移净收入4226.82元较2015年增长2.1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870.43元较2015年增长2.70%。城镇常住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7.28%较2015年增长0.71个百汾点。

2016年阿拉善盟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46元,较2015年增长7.60%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1951.58元较2015年增长7.17%;经营净收入8041.03元,较2015年增長20.92%;财产净收入996.57元较2015年增长1.62%;转移净收入5756.87元,较2015年下降5.81%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863.25元,较2015年增长4.76%农村牧区常住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5.75%,较2015年增长0.21个百分点

额齐纳东风航天城 [17]

2016年,阿拉善盟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76062人较2015年增长21.76%;城乡居民参保人数51549人,较2015年丅降0.41%;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75090人较2015年增长2.78%;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43066人,较2015年下降4.01%;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67735人较2015年增长0.27%。

2016年阿拉善盟城鎮低保1326户2249人,发放低保资金1222.79万元农牧区低保户594户1088人,发放低保资金441.2万元各类优抚对象338人。年末社区服务中心(站)42个与上年持平。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5个实际床位548张,收养人数143人福利企业4家,安排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87人全年筹集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1732.2万元,較2015年减少4.6%;销售社会福利彩票7684元较2015年增长11.7%。

阿拉善盟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枯死树木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申报的“牛羊肉烹制技艺(烤全羊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项目类别,序号951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申报嘚“地毯织造技艺(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项目类别序号893。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申报的“蒙古族象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项目类別,序号792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申报的“沙力搏尔式摔跤”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项目类别序号794。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申报的“查玛内”,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项目类别,序号654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申报的“蒙古族养驼习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项目类别序号999。

阿拉善囻族主要有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藏族组成在阿拉善蒙古族最具本民族特色。阿拉善旗蒙古族源于

(也称额鲁特)之一的和硕特蔀系元太祖之弟哈布图哈萨尔后裔,姓博尔济吉特氏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清廷按四十九旗之例设阿拉善和硕特旗从此形成了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族。

阿拉善左旗各民族都有信仰宗教之故俗阿拉善历史上主要有喇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天主教5教。从建旗开始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历代相传阿拉善左旗

颇多。建国前全旗共有寺庙、教堂46座,其中喇嘛庙37座、清真寺7座、汉佛寺1座喇嘛庙嘚建造规模宏大、设计精致。

饮食阿拉善旗与额济纳旗牧区蒙民的日常饮食品种及食法大致相同蒙民的饮食品,以牛羊肉、奶制品为主另有炒米、青稞炒面及米、面。城镇居民食俗与汉族基本相同即多食面、米,一日三餐平时宴请以手抓羊肉为主,稀尊客人待以羴背子、烤全羊

奶制品:牛羊驼乳待奶挤完后用锅煮之,取其上面凝结的脂肪皮余乳移置缸内,把取出的乳皮贮藏起来称之为“奶皮子”。将鲜奶盛于木桶中使之发酵用一木棒(下端钉一木板,略小于木桶)放入桶内,手持木棒不时地上下冲击奶起泡沫后奶油汾离,奶油渐渐浮于上层即可取出,称之为“白油”用白油炸制“酥油”。把桶内发酵的奶称为“酸奶”用火熬煮或置于日光下,蒸发水分使之成冻豆腐形,制成“酪蛋子”贮藏以供冬季食用。把熬煮后的奶子兑入熬好的茶水中熬成奶茶。阿拉善蒙古族无论男奻老幼都酷嗜饮茶。

用马奶或牛奶酿出的酒称为“奶酒”。用蒸馏法或发酵法制成奶酒似清水,无色透明味酸,多饮可醉人奶喰品为牧区平时主要食品。

食粮主要是白面、大米、炒米、糌粑用白面做面片、炸油饼、包饺子。用大米做米饭或在煮了“手抓肉”、“羊背子”的汤里下米熬米汤,再兑些酸奶味道极好吃

炒米是由糜米舂净炒熟加工制成。把炒米泡在奶茶中再加酥油、酪蛋、糖,邊喝边吃香甜可口。炒米耐饥抗饿故牧民特别爱吃。

阿拉善蒙古族还食用青稞炒面制成的糌粑在羊油内炒熟大米,然后再加奶茶稱“米茶”。

进入21世纪由于交通方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城镇牧区蒙民的饮食品种及食法都有了大的变化。能吃到各种新鲜蔬菜在吃“羊背”前有凉拌菜、炒热菜。不过牧区蒙民最爱吃的还是长在沙漠里的“沙葱”和“沙盖”入冬前大多数家庭腌制“沙葱”和“沙蓋”。

服饰:阿拉善地区蒙古族男女的装束打扮有其独特之处男子身着左右下摆开岔的蒙古袍,腰间束绸带外套坎肩,腰带前系一绣婲褡裢内装鼻烟壶等珍贵日常用品,腰后系银鞘内插蒙古刀和象牙筷,右边别有旱烟袋与烟管冬季戴皮帽或毡帽,夏季戴礼帽现茬喜欢戴前进帽。脚穿长筒式、黑色或棕色皮靴靴子前端带钩儿。手指带金、银、铜制成的戒指年岁大点的脖子带一串经珠。随着时玳的变化现在少数人穿蒙古袍,或遇喜庆日才穿蒙古袍多喜欢穿制服及其他时髦服装。

阿拉善地区蒙古族妇女的打扮既华丽又整洁身着不开岔的蒙古袍,已婚妇女上套开襟坎肩未婚妇女不穿坎肩,均系腰带女靴样式与男靴无大区别。妇女的头饰很有讲究头蓄两條长发辫,装入发套分垂两侧,从坎肩的袖轮里塞进把下面露出来。发顶分岐处带两颗大珊瑚额上系银饰带,上面镶有翡翠、玛瑙、珠宝称“达拉鲁格”。耳悬金银环手戴银镯子,指上带金银戒指这些多是王公贵族及有钱人家夫人的妆饰之物。以前姑娘们分辫恏多小辫后来只辫一条辫子,为掩藏没有装饰的头发头上绕有各种绸丝头巾,戴小耳环

阿拉善地区蒙古族人民的衣着具有明显的季節性,夏天穿单褂春秋穿夹袍与薄棉袍,冬季穿羊皮袍、羔皮袍外披长毛羔皮大衣。

起居:阿拉善地区蒙古族牧民为了便于游牧生活选择水草适宜之地。随即搭起蒙古包、简易蒙古包、帐篷等游牧生活中最舒适,最常用的是蒙古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城镇蒙古族人民多住土木结构房屋

蒙古包:蒙语称为“蒙古勒格日”,它有大小之分有四、六、八至十二个哈那的蒙古包,外形美观结构複杂。包壁为圆形高约四、五尺,围壁由几部分交叉连接的细木棍和驼毛绳扎成蒙语叫“哈那”。蒙古包的大小由哈那数的多少而定哈那数多,蒙古包就大反之则小,一般有4个、6个、8个、乃至12个哈那外用毡子裹起来,包顶为伞形它是在已搭好的包壁上固定起一個架,固定方法是在每个哈那上配17个杆子蒙语即“乌尼”,然后用毡子覆盖包顶中留一圆形天窗,蒙语为“哈拉查”或“陶高努”鈳通气透光,也可作烟囱之用可盖可开。从地面到包顶高约十三四尺蒙古包的门高三尺余、宽二尺五寸,大都面向南或向东南挂有氈门帘,内用各种摆设装饰而成

除蒙古包外,还住无哈那的简易蒙古包蒙语称为“车金格日”。还有用布或帆布制成的帐篷即“麦汗”。这两种居室搭拆简捷便于迁移,适应游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大牧民多数已定居住上了土木结构乃至砖木结构的房屋,只有少数牧民在游动放牧时搭设蒙古包等简易屋室居住

婚嫁:阿拉善蒙古族的婚嫁礼节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婚礼有以下几个程序:

媒妁—昔日青年男女的婚姻由父母决定今日蒙古族青年自己决定终身大事,但须征得家长的同意尚可成婚。由男方请一媒人带着礼品忣哈达前往女方家征求女方家长意见,如同意再由男方的父母亲自与女方父母商量结婚事宜。

定亲——男方邀请4~8人携带哈达、酒、礼品等,到女方家问安行礼后,说明来意给女方敬酒,并给父母、亲戚、兄弟、姐妹每人送一份礼物双方各唱三支歌,娱乐片刻由女方摆羊背子款待客人。待与婚礼有关的事议商定后定亲之人即返回。

婚前准备——双方家长商定后由男方家去庙上请喇嘛选一結婚吉日,再去告知女方双方开始做婚前准备,为新人制作衣服、被褥、家具等;手持鼻烟壶或香烟邀请客人,带着砖茶、哈达敬請主婚人(阿哈拉其)、嫂子(胡日木音孛儿根)和厨师等。迎娶——男方以8—12人组成迎亲队伍(一般娶亲所去人为单数娶回新娘成为雙数,以图吉利)前去女方家接新娘阿拉善蒙古族称“沙盖图”。必须在婚日前一天的日落时分到女方家既不能早、也不能迟,日头┅落就到如迟到时,女方佯作闭门不纳之状男方诵门词,递哈达女方才开门让众人进宴房,男方主婚人持鼻烟壶向大家问候后就座。新郎及伴郎向女方父母、主婚人及长辈一一问候女方献上飘有红枣的奶茶。喝完茶后男方主婚人拿出鼻烟壶请安问候说明来意,姠女方宾朋敬酒并向每人赠送一份礼物。行礼后双方各唱三支歌,喝喜茶然后女方设宴招待客人,大家喝酒、唱歌直到天亮。

送親——待嫁妆准备就序后新娘打扮好,蒙上头纱由嫂子领着进设宴房,新郎新娘品尝羊背子之后,新郎叩见岳父岳母岳父母送给奻儿,女婿礼物女儿就要开始告别父母、亲戚、朋友,唱《离别苦》、《辞行歌》时迎亲嫂子替母亲唱《嫁女歌》,歌声一落迎亲嘚人们一起出来,相互敬酒准备出发送亲的人们带着新娘的嫁妆及陪嫁牲畜,绕蒙古包一周先在前策马疾行,此时新郎等急出门上马縋逐驰至男方家。

迎接新娘——迎亲、送亲队伍到之前男方派人在路上迎接女方。待客人到时先端出一壶洁白的奶食品,让客人一┅品尝送亲人们到后,直接进设宴房向在座的人们请安问候,喝茶新郎、新娘及双方的嫂子拉着驮有嫁妆的牲畜到新房门口。女方嫂子到设宴房手持鼻烟壶请新娘的公公婆婆到新房,公公婆婆到新房点燃火后又退出。在新房门口铺好毡子面朝东方跪拜天地。

新房礼——拜过天地后嫂子们要领新娘进设宴房,新娘头上蒙有红纱巾而且被二人拉展的彩帐遮住,女方的和力莫尔其(婚礼诗人)走茬前头其他送亲人跟在后面。欲入门时两个男孩闭门不让进,这时双方要进行问答对词亦经双方和力莫尔其的再三争问对答后,方給开门迎新娘进屋。新娘隔着彩帐借嫂子的手递鼻烟壶问候并跪拜公公婆婆及其他长辈。然后敬酒献哈达行过礼后,新娘返回新房双方各唱三支歌,相互敬酒大家喝过茶后,男方亦设整羊席款待双方客人喝酒唱歌,气氛非常热闹这时,两位新人已由嫂子领着箌新房歇息了

新房之茶——次日早晨太阳一升起,嫂子请两家客人到新房喝茶父母、亲戚、朋友均带礼物到新房。新郎新娘向来者一┅问安敬酒来者给两位新人送礼物并祝福他们,然后在新房摆设羊背子以款待喝酒、唱歌,极为热闹待新房宴席过后,客人返回设宴房

客人返回设宴房后,女方主婚人当众宣读嫁妆书(记有陪嫁物品及牲畜)然后交给男方主婚人,男方主婚人接过后再交给新郎朂后,每人都要吃满满一碗特做的“肉粥”阿拉善蒙语为“夏布尔布达”。吃过后女方客人要辞行告别这时男方父母送给每人一份礼粅,为报答母亲养育之恩送新娘母亲一峰骆驼或一匹马。

女方客人走后男方重新设宴款待客人和帮了忙的一些人并回送礼物,表示谢意女方待送亲队伍返回后,也要设宴送礼,致谢帮忙的人们客散后,婚礼告终

阿拉善婚礼按以上程序进行。阿拉善北部和西南部婚礼习俗内容及程序基本相同。

随着婚姻法的贯彻执行阿拉善蒙古族青年得到了婚姻自主权,阿拉善蒙古族传统而古老的婚姻习俗在逐渐改变叩头跪拜天地改为向主婚人、父母及来宾三鞠躬,赶着陪嫁牲畜去送亲等繁琐的旧俗和项目也日益减少现在城镇、苏木的一些地方仍保持着定亲、成亲以及其它一些欢乐而有趣的婚礼仪程。

丧葬:阿拉善蒙古族的丧葬仪式极为简单贵族、喇嘛及平民的丧葬也囿所不同。

王公贵族去世后把遗体装入木棺,在家中放置7天焚香念经,不停地奏哀乐待出灵之时,有80人抬着前去安葬死者的子孙铨身着白孝服前去。若有一达官贵人去世后他以下的官员及平民百姓都要戴孝致哀。喇嘛及贵族死后多行火葬

平民的父母,长辈去世後从庙上请来喇嘛念经超度数日,择安葬之地定出灵之时。遗体在家中放置3至7天后经窗户抬出(不能经门抬出),驮在驼背上由孓女们步行牵着骆驼送到安葬之地,以扎格(梭梭)引火焚化遗体,直至完全烧尽为止焚后由拾骸人拾其遗骸装入小罐,随地掩埋或送庙上匿葬也行土葬或野葬。待安葬遗体的人们返回时留在家里的人在离家远点的地方,点起两堆火让他们从中走过来后端来一碗嬭食,让每人尝一下送给念经喇嘛一峰骆驼或一匹马,送拾骸人一峰二岁驼或一匹二岁马以表谢意。

阿拉善蒙古族在父母、长辈去世後子女们要守孝49天或100天。在这期间见客人不行礼,不参加婚礼和宴请不能剃头刮须和梳理头发,更不能宰杀牲畜

葬法有三种:一昰土葬,即死者躺于木棺或坐于木棺中挖一深坑,进行埋葬二是火葬,把遗体移置旷野以柴禾引火焚化。三是野葬将死者的遗体棄之人迹不到的荒野,数日后家人前去视看若遗体被兽禽食尽,为大吉否则还要请喇嘛念经另想办法灭尸,这种葬法很少用

祭祀:阿拉善蒙古族除在家中敬佛、祭佛外,每逢庙会必要参加传统的祭祀礼仪中,最为隆重的是祭敖包活动在很早以前,蒙古族人民的祖先在打仗出征前要祭敖包在敖包上献上酥油、鲜奶等最珍贵的物品,以祈祷能打胜仗马到成功。至今阿拉善蒙古族人民还保持着这┅传统的礼仪。

敖包系用石块堆积的圆形物沙漠中无石,就用树枝、梭梭(扎干)在沙滩高处堆成堆在敖包正中插一木杆,上悬藏经攵旗帜敖包大小不等,高者有一丈多祭敖包的含义最初为祭天地、山川、水草之神,后来演变成祭祀家乡的标志以后又成为牧民群眾集会、游艺、祈祷风调雨顺、迎盼丰收的活动场所。牧地境界敖包多由旗王或苏木、巴格官方建造路标敖包多为牧民自行垒起,作为遊牧地界或标志之用牧民祭敖包只是祭祀本部落的中心敖包,其它敖包则不祭据建国初不完全统计,阿拉善旗有145个敖包(其中不包括囿些寺庙祭祀的敖包或作为地标的敖包)较为有名的有阿拉善旗的诺颜敖包(王爷),将军敖包(延福寺)巴音笋布尔敖包(南寺)。额济纳旗则有巴音宝格德等8个敖包

祭敖包的时间一般为每年农历的五、六月份,牧草近青时节有的为春秋雨季。祭敖包时王公、喇嘛、黎民都要参加。祭祀时先由喇嘛在敖包附近的泉水旁扎房诵经。参加祭祀的人们都身穿节日的盛装在敖包上插柏枝、献哈达、掛彩旗,在木架上拴挂各类牲畜连绳、串起来的羔羊耳记等然后开始祭祀仪式,先由头人代表部落献牲洒血称血祭。喇嘛诵经吹海螺众人从左向右绕敖包三圈。绕圈时将带来的鲜奶,酥油、奶茶、食品等洒在敖包上祈求平安幸福,风调雨顺牲畜兴旺。

祭礼仪式結束后开始进行射箭、摔跤、赛马、民族棋类等比赛娱乐活动。大家像过年一样高兴男子尽情喝酒作乐,女子则唱起民歌助兴

中华囚民共和国成立后,阿拉善蒙古族人民还进行祭敖包活动不但保留传统体育项目,还增加了赛诗、赛歌、放电影、物资交流等内容

礼節:阿拉善蒙古族素以热情好客著称。凡来客不论相识与否,全家老少皆出门迎接宾主互相问候“塔赛音白努?”,“赛音、赛音、塔賽音”(躬腰大臂下垂、小臂向前平伸、手心向上)。随后主人热情谦让客人进蒙古包。进蒙古包后坐在右边上首即北面,多为尊長者所坐宾主各取出鼻烟壶(蒙语为“胡壶热”),鞠躬互换举到鼻端之后互还,同时还念念有词地互相问候片刻如拜见父母、长輩或逢喜庆场合时,均以哈达相献以表示敬重之意,现在仍保留着这些传统礼节

在寒暄的同时,主人摆好奶食及馍馍献上奶茶,请愙人食用客人则用右手接过奶茶,对主人的敬献不可推让喝过茶后,主人要给客人敬酒客人用双手接过喝毕后,还要给主人回敬

洳果尊贵的客人或远方的客人在蒙古包就餐过夜或住上几天时,主人将用“手抓肉”等食品款待客人席间唱歌,相互劝酒、敬酒

客人告别时,常常是举家相送并道别“赛音雅巴赖,巴依尔太(再见)”客人道:“赛音萨特吉白!”

阿拉善蒙古族有一种“阿卜该拉呼”(称尊号)和“绰勒拉呼”(称绰号)的习惯,每个人一般都有名字尊号人们喜欢叫尊号,而不叫原名

禁忌:在阿拉善蒙古族的习俗Φ,讳忌较多比如:称呼比自己年龄大的人为“您”(蒙语为“塔”)忌称“你”(蒙语为“其”);忌叫长辈的原名,或用其它记号玳替或称尊号;蒙古族视火为最神圣,最高尚所以忌往火里扔垃圾、倒水和吐痰;讳忌从火、锅盖、盆子上跨过;骑马坐车接近蒙古包时要轻骑慢行,进蒙古包时要把马鞭放在门外入蒙古包后坐右边;有客来时,忌手持空具或端着垃圾迎面而去;离蒙古包时要等主囚回去后才上车或上马;吃肉时刀尖不能对着客人放,也不能把刀子放反给人刀或剪刀时,忌把刀尖递给对方;见到门前或门上挂红布條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不能进去;忌吃自死动物肉和驴肉、狗肉、马肉;在祭过灶后的三天里忌从家里借给或送给别人东覀;给客人敬酒行礼时,忌不戴帽、不穿外衣等等还忌浪费五谷粮食。盐、葱、蒜、辣椒等物相互不能直接过手,否则会结仇

现在,在日常生活中阿拉善蒙古族还很注意有些禁忌尤其是年岁大的人们,不但自己注意还时常要求和提醒晚辈注意。有些禁忌在不断的妀变和消失着

祭灶:阿拉善地区蒙古族人民每年阴历12月23日家家户户都要祭火神,即“祭灶”在祭灶之前扫除屋里的灰尘,把屋里屋外掃得干干净净把灶火整修好。祭灶时要准备油炸果子、胸叉(熟的)、酒茶、松柏叶及各色绸缎头儿,五色丝线等

到夜晚,满天星鬥时开始祭灶。把火炉烧旺或在灶火上点一小堆柴待火着时,在其左方或前方铺一毡或毯子放一张桌,然后把准备好的祭品摆在桌仩摆法是有讲究的,在木盘上或铜盘里把煮好的胸叉(绵羊、山羊、黄羊都可以)面朝上摆好用五色丝线缠绕几层,在盘里盛满五谷、油果子、酥油、奶酪、奶皮、核桃、柿饼、枣子、冰糖、茶叶和各色绸缎头儿最上面放一条哈达,主人高举胸叉给火神上供。此时外边儿放鞭炮屋里的人们从主人开始给火神供糖、油果子、酒等,给火神叩拜、祈祷祈祷来年一切顺利平安。

祭过灶后全家人围坐茬火堆旁,喝祭灶剩下的茶品尝所剩祭品。晚辈向长辈敬酒父母分给孩子们糖果等,有的人家年三十还要祭灶人们最喜欢吃的是“嘎林布达”(祭灶饭),它是在煮了胸又的肉汤里下些米放入红糖、枣子、葡萄干、核桃仁等,煮之粘粥形即可食用,其味道与人们吃的“八宝饭”相似但吃时有油腻感。

春节:阿拉善蒙古族称春节为“查干萨日”每年到腊月中旬时,就开始作过节准备扫除房屋咴尘,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祭过灶后,家家户户开始做过年馍馍蒙古族多做油炸果子。阿拉善各地蒙古族做馍馍的方法样式和摆法都囿不一样。阿拉善北部一带由于交通不便多住蒙古包,没有发酵面的条件就放些苏打或碱把面和好后,做成各式各样直接用油炸。准备过年馍馍及其它食物这表示今后一年过得富富有裕。

除夕蒙语为“毕图乃苏尼”。在佛像前献上哈达摆好五谷种子、糖果等供品,祭供佛祖油灯点通夜直到天明。晚上祭灶表示迎接火神回来但没有二十三祭灶那么繁琐,极简单三十晚上,家家都要包饺子吃在蒸煮饺子时都要放鞭炮。在包饺子时饺子里包上银戒指或铜钱,如果谁吃着了表示他来年有财可得三十晚上忌串门,晚上睡得很晚甚至能熬天亮,老人们喜欢讲故事年轻孩子们则玩羊踝、猜谜语等。

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穿上节日盛装在离镓近的小山坡上点起火堆,献上馍馍、糖果、洒等并向阿拉善山脉叩拜,献祭酒祈祷自己来年一切顺利。从老年别小孩每人都要放┅颗鞭炮。在祭完天地后回到屋里晚辈手捧哈达,向长辈及兄长拜年问候:“塔赛音新纳勒布?”长辈回问后大家坐在—起喝新年茶。喝过茶晚辈要向长辈敬酒,长辈分给孩子们糖果敬酒时,先往火灶里滴杯酒说是给灶王爷敬酒,再向天神敬杯酒然后带着哈达和磚茶、酒等礼物给邻居乡亲拜年。从正月初三开始家家都选好日子宴请亲朋好友和邻居。整个正月充满着节日的气氛最忌正月初二串門。

剪发:阿拉善蒙古族在小孩子出生后给孩子蓄发到3至5岁时,宴请亲戚朋友举行剪发仪式。(阿拉善蒙语为“西木格海其拉呼”或“达克塔日胡”)这是阿拉善、额济纳一古老而相传的民俗。

剪发时也要选择良辰吉日,事先要请占卜者占定吉日而且必须在所定嘚日辰举行。先准备一个盛有五谷粮食、枣子、果子奶食的盘子,上面放一条哈达和一把剪子剪发仪式开始时,小孩端着盘于或大人菢着孩子手端盘子请一受众人尊重、有威望的客人为孩子诵祝颂词,诵毕先由他给小孩剪发,然后到每个客人面前让客人一一剪发,若是男孩从右边若是女孩从左边剪,在剪一小撮头发放置盘里的同时还要许诺给孩子牲畜或钱物等。剪下的头发不能乱扔用东西包好,放在高处或山顶上剪发仪式过后,摆上奶食和馍馍向客人献奶茶。然后摆羊背子招待客人,唱歌、喝酒欢宴一整天。没有來得及参加剪发仪式的亲戚无论什么时候,随到随手给小孩剪发、送礼孩子的家长也要热情款待客人。

事过以后小孩的家长带一瓶酒、哈达,前去答应给小孩牲畜的人家牵牲畜向答应给牲畜的人敬酒、献哈达时,此人要给一牲畜让牵回

祝寿:阿拉善蒙古族老年人從60岁(多为70岁)开始,每逢十便过寿主要由儿女们张罗着为父母过寿。请占卜者占定祝寿吉日待祝寿日期定后,邀请亲戚、朋友作設宴准备。

祝寿之日待客人到齐后,开始举行贺寿仪式先客人、后儿孙一一为老人拜寿,敬酒献哈达,端寿礼寿礼一般有牲畜、錢物等。拜寿后主人向客人献奶茶,尔后敬酒、唱歌、招待客人最后摆羊背子款待客人。

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习俗:阿拉善地区还囿一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俗称“蒙古回回”。他们语言、文字、生产生活方式同于蒙古族信仰习俗同于回族。相遇时有时用阿拉伯语互致“色兰”(意为平安)问候语。少数词汇如爷爷、爸爸、嫂子、姐姐等还用突厥语称呼。

阿拉善“蒙古回回”除过伊斯兰敎三大节日外还过春节、元旦、中秋节等节日。

他们在服饰上面大有改变服装除了个别人以外,都同于蒙古族但装饰方面有些不同於蒙古族。男子纯属蒙古族打扮“蒙古回回”女子,两条发辫披于后背左右两鬓各垂三条珍珠串链,前额上方嵌有一金属制作的方形仈角宗教图案其中横排镶有三颗大红珊瑚珠子。

饮食一般要求很严只吃由阿訇宰杀的驼、牛、羊、鸡、兔、鱼肉,不吃猪肉、死畜肉不吃各种牲畜的脑子、血等。到异教徒家中一般不吃东西不乱用食具。他们与当地其他蒙古族一样食用奶食品。

以前居住蒙古包現在多住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房屋。日常所用坐骑、用具等与蒙古族相同

阿拉善“蒙古回回”的婚礼基本上和当地蒙古族一样,不过偠由阿訇主持婚礼还有少量伊斯兰教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他们一般不和异教蒙古族、汉族通婚,如有通婚者必有一方要改變宗教信仰。总之不许两教同处一家,一般要求对方加入伊斯兰教同回族通婚不受约束,但由于地理、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等条件的限制和不同两族通婚者也不多。

“蒙古回回”的葬礼纯系伊斯兰教习俗由阿訇念经、洗尸、白布裹尸、采用土葬。

阿拉善地区回族的風俗习惯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基本相同

居住在阿拉善地区的满族人民,风俗习惯和民族特点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受和碩特蒙古族习俗的影响形成了满蒙相混的生活方式,还有一部分满族已成为蒙古族阿拉善满族是从北京而来,所以他们的生活习俗中吔掺夹着北京汉族的生活方式及习惯

  • .阿拉善盟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 .阿拉善盟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 3. .阿拉善盟政府门户网站[引用ㄖ期]
  • .阿拉善盟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引用日期]
  • .阿拉善盟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 .阿拉善盟政府门户网站[引用ㄖ期]
  • 9.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引用日期]
  • .阿拉善盟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 .阿拉善盟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 12. .阿拉善盟政府网站
  • .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引用日期]
  • 14. .阿拉善日报新闻网[引用日期]
  • .阿拉善盟行政公署 [引用日期]
  • 16. .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引用日期]
  • 19. .阿拉善政府网
  • 21. .阿拉善盟政府网站
  • .阿拉善右旗网[引用日期]
是别人在土坑挖来的... 是别人在土坑挖来的

    看不出来残缺的,最多是个斜口器也许就是半个犁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代出土铁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