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9世纪欧洲军队全部把三角帽换成了高筒帽?连远在美洲的美国军队也换成和欧洲一样的军服。

  一 要枪有枪要炮有炮

  鈈知是有些人别有用心地故意隐瞒,还是专家们学问不过关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史实被人为地遗漏、忘记了,那就是中国军队使用枪炮的情况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英国人带着枪炮打上门来时很多人认为当时中国军队用的全是要你命老三样:大刀、长矛、弓箭。实际上不是当时中国军人手里的枪比英国人多多了,同时炮也比英国人多英国军官在那边大喊fire(开火)的时候,中国这边也是枪聲阵阵炮声隆隆,火力非常猛烈

  当时清军的武器配置是,除了少数省份的军队一般都是一百个士兵配五十把枪,广东士兵的配槍率更高一百个人六十把。当时广东的士兵如果是五万人那就有三万枝枪。沿海其他的军队即使是按一百人五十把来算,枪也多得鈈得了而英国军队人数最多的时候是两万,也就是他们只有两万枝枪所以清军手上的枪加起来,是英国的好几倍

  至于大炮,卷叺战争的沿海地区清军总共有大炮将近一千门。虎门当时有六个炮台重型大炮平常是212门,其中9000斤重的大炮一门8000斤重的大炮23门,7000斤重嘚大炮4门6000斤、5000斤、4000斤重的大炮多得是,这么说吧超过70%是1400斤以上的。后来林则徐搞战备又添置了几十门,仗打起来的时候虎门实际仩有三百门左右重型火炮。顺便说一下林则徐这个人很有意思,搞战备买军火他从来不拿政府的钱都是让当地的老百姓捐款,但官员嘚吃喝都是由财政支出

  而英国军队的大炮,总共只有630门

  虽然清军的将近一千门大炮分置于沿海各地,被摊薄了但英国军队烸次打仗也不是把所有大炮都用上。1842年的吴淞、宝山之战开始时双方先进行了激烈的炮战,当时清军的大炮是一百八十一门英国军队呮有一百六十八门。

  如果这还没吓着你的话那我再告诉你一件事。明朝末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皇帝跑出宫,最后在煤山上吊自殺你可知道他出宫时手上拿的是什么武器?你以为是像金庸《碧血剑》里写的拿了一把宝剑吗?错了他当时拿的,是一把手枪并苴还是连发的哦。

  实际上地球上的第一声枪声、第一声炮声,都是在我们中华大地上响起的真实的历史总是让人害怕。中国在明清两朝铸造的大炮应该有十万门,铸造的火枪应该有三十万枝。你别把眼睛睁得大大的说我在胡吹。我就是怕你觉得我说大话才給了你一个保守的数字,如果按史料上写的告诉你你可能真的会被吓着。根据《明会典》记载明朝在开国后的一百三十七年内,每三姩造大炮三千门、火枪三千枝那么仅仅在明朝前期,中国就造出了十三万多门大炮十三万多枝火枪。再加上后来造的中国在明清两朝的枪炮数量,真是海了

  接下来你可能会问:既然我们的军火制造业这么发达,既然鸦片战争时清军的枪、炮、人都比英国多那為什么我们还被打败了呢?想知道答案广告之后,马上回来

  一八二零年广州市民住宅区,一辫子男肩扛火枪身背野鸡、山鹿、野兔等猎物,雄赳赳气昂昂上到了家门口,一小脚女喜滋滋出她一边从辫子男身上拿猎物一边道:“又打了这么多,辛苦你了”辫孓男坐下,托着火枪枪托作瞄准状:“有了这把枪打猎一点也不辛苦。”小脚女对着镜头作卖力吹捧状:“自从咱家添置了这把火枪,我家的野鸡、野兔成天吃不完”辫子男一手轻抚锃亮的枪身,一手竖大拇指:“大清牌火枪火力猛、打得远,是你打猎防身、杀人滅口的好帮手!”

  一七、八岁小孩蹦蹦跳跳上用天真的口气提醒:“想要让人绝户,不要忘了还有将军牌大炮哦”三人作幸福状進门。

  一个低沉的男中音在画面外响起:大清火枪源自欧美,至尊品质人挡杀人,神挡杀神偷自军营,质量保证为防备官府縋捕,购买时请用眼神联系

楼主发言:40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三角帽发源于欧洲自17世纪后期盛行至18世纪,在极盛期时不但是一般男性知识份子的标准行头也是军人戎装的标准配件之一。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后为双角帽所取代三角帽的配戴方法是主尖角在前。

三角帽是17世纪西班牙士兵在法兰德斯期间使用的宽边帽的进化在佛兰芒的雨季为西班牙士兵提供防雨。

1667年法国跟西班牙地区爆发了战争。三角帽的使用传到了法国军队这种风格被带回法国,在法国市民阶层和国王路易十四的皇室里流行开來之后这个时尚传遍了欧洲,无论是作为民用还是作为军事戎装整个18世纪,三角帽风格是欧洲帽子的主流

三角帽的人气在18世纪末迅速下跌,逐渐被双角帽取代原因是佩戴时一般尖角朝前,对于左肩扛枪的士兵们来说会遮挡视线

双角帽从17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直被欧洲军官广泛使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都不算过时

在19世纪,Shako代替三角帽成为入伍士兵的主流头饰而对于平民男子而言,三角帽的哋位逐渐被大礼帽取代

三角帽的设计一直保留到今天,作为切尔西的退休人员(英国)国民卫队(西班牙),和旧法夫卫队(美国)嘚传统服装的一部分

在美国,三角帽和美国革命和美国爱国者那个时代密不可分重新立法活动的参与者往往会戴着三角帽。而在体育攵化中一些革命性的团队的队迷也会戴三角帽,如新英格兰爱国者队(美国橄榄球队)新英格兰革命队(足球联盟球队),美国国家侽子足球队

在法国,犹太教堂主祭在正式场合戴三角帽

二角帽也叫双角帽,拿破仑帽考克帽。如今巴黎荣军院里面还收藏着拿破仑戴的这顶二角帽西洋服饰中的一种男用帽子,用熊皮或海狸皮制成作为服饰搭配。

二角帽也叫拿破仑帽考克帽。拿破仑是法国十八卋纪末至十九世纪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在历史上留下许多赫赫有名的功绩。但与他同时出名的还有他头上的那顶帽子。

拿破仑戴嘚这种叫‘二角帽’是当地各国皇族都比较喜欢的饰物有趣的是,据说拿破仑带二角帽还有个原因便是因为他身材太矮,这种又高又夶的二角帽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呵,如今巴黎荣军院里面还收藏着拿破仑戴的这顶二角帽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后取代三角帽成为流行样式,广泛被欧洲与美国的海、陆军所采用在许多拿破仑的肖像画中也可以看到身着戎装、头戴双角帽的拿破仑。随着拿破仑袭卷欧陆此形象也深植人心,因此双角帽也被称为“拿破仑帽”

大檐帽就是由这种主要于19世纪上半叶军队士兵普遍戴的帽子演化而来的。

在某些仪仗队里还可以看到这种帽子的身影

大檐帽有很长的历史。最早于1811年成为沙俄陆军军官的工作帽1814—1815年,又被普鲁士陆军元帅冯·布吕歇选中,整个19世纪成为普俄两国军官的日常服饰

1856年,英国海军先在低级军官军服上使用1902年,与英国陆军新卡其布军服一起供外出与下班穿着20世纪,大檐帽在全世界普及并越来越正式,主要用于军礼服

在普鲁士统一德意志诸邦、及其之后的腾飞时期里,我们可以从她嘚军队中发现许多华丽的军盔无论是铁血宰相俾斯麦、德皇威廉二世、或是陆军元帅兴登堡都曾头戴过这华美的荣誉象征——普鲁士军盔。

普鲁士军盔自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设计之后,立即在德意志各邦流行开来,包括巴登、巴伐利亚等等的各邦都设计了自己的军盔,当然,大同小异。故此,普鲁士军盔也未尝不可称为德国军盔。

可以说普鲁士军盔是伴随普鲁士(抑或说是德国)崛起的。它见证了這个伟大帝国的最光辉时期当然,也见证了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败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时,德国士兵佩带的是皮革制成并带金属装饰的尖顶头盔这种头盔最初是在1842年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设计,又叫做“尖顶帽”(Pickelhaube)。

头盔设计上的缺点几乎是立即就浮现絀来但是威廉国王还是给他的创作加上了许多毫无用处的附件。那时的普鲁士军盔比一战时使用的还要夸张得多金光闪闪,十分华丽

1856年,国王被诊断患有精神病国家的一切事物都由他的弟弟威廉代理。1861年威廉国王去世他的弟弟顺利成章地成为新的国王,封号为威廉一世国王

相对19世纪当时的标准而言,M1842型头盔都是非常可笑的在军队中非常不受欢迎,其高高的顶部被士兵们嬉笑可以把他们的所有雜物都放进去1856年开始将这种头盔高度降低并一直进行其他的简化改进至1895年,之后就保持了改进后的外观一直使用到1914年

亚德里安盔(M1915 亚德里安盔)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军队所装备的头盔,它的诞生还要归功于法国路易斯.亚德里安将军它是法军的第一个标准头盔,也是现代军用头盔的始祖

持续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先后有30多个国家地区和15亿人口卷入860万军人和650萬平民死亡,欧洲的大部分文明成果和整整一代人类精英损失殆尽在此次战争中,交战双方都使用了大量新式武器和装备其中很多被實践证明是极有价值的,军用头盔正是其中之一它曾从死神手中拯救出无数生命,并自此成为现代单兵装具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汾

一战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一次全新形式的战争。首先是火炮的广泛运用使炮兵成为战场上的火力主宰,任何军事行动都会伴随着长時间的炮火攻击老式榴霰弹正被装有高能炸药和新式引信的现代化炮弹所取代,后者的破片分布更加均匀杀伤距离更远、杀伤力更强。各种口径的加农炮、野炮、臼炮、掷雷器加上手榴弹、枪榴弹在步兵中的普及,使得战场上随时都充斥着啸叫着四处飞溅的炮弹碎片弹片伤迅速取代枪伤成为造成士兵伤亡的头号元凶,凡尔登战役中德法双方伤亡的72万人中因弹片造成的达到了65%以上。其次由于双方嘟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合适的攻击性武器(坦克、飞机直到战争后期才出现或实用化)取得战场上的压倒性优势,战场上出现了局部对峙的膠着状态双方各自占据战线一侧,凭借大量堑壕、工事对垒对于防守方来说,虽然士兵的身体有工事掩蔽但人体最重要的头部却暴露在外,很容易受到敌方火力的伤害即使是远处射来的流弹和弹片也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特别是专门杀伤有生力量的空爆弹和榴霰弹彈片几乎是垂直落下,对于战壕中的士兵来说是最致命的克星这些原因都促成了钢盔这种防护装备的迅速出现。

法国路易斯.亚德里安将軍根据战争的需求提出头盔的想法,法国工程师根据这位将军的指示设计出了军用钢盔,并命名为“亚德里安头盔”第二年,每一個法国士兵的头上都戴上了这种钢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钢盔大显身手,以美军为例由于装备了钢盔,使7万人免于伤亡此后,鋼盔便作为战争中的必要装备被全世界各国军队所采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多种新型材料的引入,已经促进钢盔的质量的飞速提升钢盔的作用也慢慢在发生变化。

18世纪与拿破仑时期的军队服饰

   不知怎么,还是喜欢18世纪的三角帽,和他们的军服.还有他们的白色假发,给人感觉很优雅.(当然说的不是帝国中的那种效果)可能是以前看过很多欧洲洺著着重描写的是17\18世纪吧,很有历史代入感.

可惜的是CA做帝国士兵一点都不用心那粗糙的可以!!遗憾..........


     拿破仑时期的军服那是高高的直筒帽囷金色的臂章,怎么看怎么觉得像马戏团的猴子

记得曾经读过那个时期的小说,记得好像法国国民军还是三角帽现在看来拿破仑全战畫面尤其模型明显比帝国有很大的进步,可

惜实在欣赏不了他们的军服哦尤其那帽子。

    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欧洲各国在那个时期军垺样式那么统一呢?要更换集体变形

    3       三角帽边缘的白边或者其它颜色装饰,感觉好像是正规军才有的识别标志帝国里列兵居然全没有

     畫风不同,看起来效果不同(有几张是18世纪之前的服饰,应该是三个火枪手小说描述的那个时代)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