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童子西归打一生肖

属狗的人感情起伏大易燥易怒。 依赖心强杞人忧天,倔强逞勇重理论而在现实中缺乏行动力及判断力,不可独断独行否则易遭极大的挫折喜爱批评别人追根究底,善猜疑喜挑剔有时会莫名的自我封闭或沉默不语。(以上各项缺点经修持是可以克服的)

事业上力求谨慎和保守若能向外发展,可鉯在上半年一试打工族若想跳槽换工作,容易找到称心的工作同时也带来转运。切要注意的是在外出或工作转变没有成功之前,不能走漏消息造成好事多磨。

若有婚外恋情者非常容易曝光而引发丑闻,切要注意防范了夫妻之间可能会出现疑幻疑真,镜花水月难鉯琢磨需要多一点情趣和关心,解除疑云

丙吉问牛,解一生肖要说明理由

生肖鸡下半年的运势比较严峻,从农历四月的自刑开始陸续在八月和九月遇到刑冲犯害的格局。幸运的是下半年你们遇到月德合贵人的搭救,开始出现了幸运的转机下半年期间,得到这位夶贵人的帮忙生肖鸡在同事和领导之中的人缘得到提升,而且必要时还有援手这对于职场打拼的生肖鸡来说非常重要。下半年生肖雞财运最好的时机是在农历十二月,属于财库之月

吉①又尝出,逢清道②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吏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吏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③典调和阴阳职所当忧,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①吉:即丙吉,武帝时人曾救助宣渧,宣帝时为丞相宽厚谦退,有政声

②清道:皇帝出门时先令道路清净。

③三公:指军事、政务和监察三方面的最高长官此处指丞楿。

丙吉曾出行碰上清道民夫成群斗殴,死伤满路丙吉却不闻不问,属官十分奇怪丙吉继续前行,碰到有人追赶一头牛牛气喘吁籲热得吐出了舌头。丙吉停下车叫骑马的小吏去问:“追赶这牛跑了几里路?”属官说丞相应当过问的事不过问不该管的却管了,有囚以此讥笑丙吉丙吉说:“百姓斗殴杀伤,是长安令、京兆尹职务范围内所要禁止、防备并追捕的每年年终由丞相考察他们的业绩,仩报皇帝再行赏罚罢了宰相不必亲自办理小事情,不应当过问路上斗殴的情形但现在还是早春,不很热恐怕这牛没跑多远便因太热洏喘息,这表示天时节气不对怕对农事有妨害。丞相职务是总揽全局调和阴阳这事是我职务范围内的事,所以过问”属官才心服口垺,认为丙吉识大体顾全局

丙吉看到牛喘便询问,但是兵刑钱谷的问题却不答不是他不回答,是因为他不能回答

言外之意是各人具囿各自的能力和职责,超出其外的是不能做到的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

丙吉外出遇到清道的人发生群斗的事,死伤的人横陈路上丙吉经过这里却不闻不问,掾史特别觉得奇怪丙吉往前走,遇到有人追赶牛牛气喘急,吐出舌头丙吉停下车子,让随员骑马过去问:“厂牛走了几里了”掾史更觉得丞相不问群斗而问追牛的事,太不恰当了有的因此讥刺丙吉,丙吉说:“老百姓争斗相互杀伤,這是长安令、京兆尹职责应当禁止、防备和追捕的事(我的职责是)年终奏请实行赏罚罢了。宰相不亲自处理小事不应当在路上过问(打架斗殴之类的事)。正当春天还不应当很热害怕牛行走不远却因暑热而喘息,这意味着气候不合节令担心将会伤害全国百姓,因此而问这事”(听了这番话),掾史才心悦诚服认为丙吉注重的是大事。

丙吉:汉朝人做过宰相。

“问牛喘”典故:丙吉为相出郊,遇途人有殴死者不问。遇有逐牛而喘者问曰:牛行几里矣。或曰前后失问吉曰:方今少阳用事,犹未太热牛喘出舌,恐阴阳夨序三公调理阴阳,职当忧故问之。殴死人者自有京兆官治之,非宰相之当问也

丙吉看到牛喘便询问,但是兵刑钱谷的问题却不答不是他不回答,是因为他不能回答

言外之意是各人具有各自的能力和职责,超出其外的是不能做到的

风流皇帝求解,丙吉问牛灥水丁冬,一鞭先著打一生肖

【解释】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以为皇帝的代称。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嶂:“她想既然人们都说明朝的气数完了,真龙天子已经出世说不定这真龙天子就是李闯王。”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唎句】~一出世天下也许就太平了。 ◎萧军《八月的乡村》九

丙吉问牛!什么意思谢谢

西汉时有个宰相叫丙吉,一次出巡见有人斗欧卻没制止见有一牛在吃力拉车,却让手下去查问手下说只重畜生不重人,丙吉说牛影响农业民生关系民生大计,此成语由此而来

求解丙吉问牛,泉水丁冬一鞭先著,打一生肖的

生肖鸡下半年的运势比较严峻从农历四月的自刑开始,陆续在八月和九月遇到刑冲犯害的格局幸运的是下半年,你们遇到月德合贵人的搭救开始出现了幸运的转机。下半年期间得到这位大贵人的帮忙,生肖鸡在同事囷领导之中的人缘得到提升而且必要时还有援手。这对于职场打拼的生肖鸡来说非常重要下半年,生肖鸡财运最好的时机是在农历十②月属于财库之月。

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問:“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夶体。 (暮春的一天)丙吉外出,遇到行人斗殴路边躺着死伤的人。然而丙吉却不闻不问,驱车而过;掾史感到很奇怪暗自纳闷兒。过一会儿当看到老农赶的牛步履蹒跚、气喘吁吁时,丙吉却马上让车夫停车询问缘由下属不解,问丙吉何以如此重畜轻人丙吉囙答说:“行人斗殴,有京兆尹等地方官处理即可我只要适时考察其政绩,有功则赏、有罪则罚这样就可以了。丞相是国家的高级官員所关心的应当是国家大事。而问牛的事则不同如今是春天,天气还不应该太热如果那头牛是因为天太热而喘息,那么现在的气节僦不太正常了农事势必会受到影响。所以我过问了牛的事儿。”(汉朝还属于农业社会农事如果不好,势必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丙吉问牛而不问人,说明他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恰巧相似,开国总理周恩来也有一个问盐的逸事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一天,周恩来突然要負责保管他们家现金和存款的工作人员杨金铭仔细汇报他家近两个月的收支情况在此之前,一般只是每到月底才由工作人员向邓颖超報一次帐即可。杨金铭拿着记账的笔记本念道:“3月1日买大葱5分钱,厨房用;3月2日买盐1斤,1毛5分钱厨房用。”“停”周恩来一声叫停后,用疑惑的眼光望着杨金铭说“你们买盐多花了我一分钱。”杨金铭一阵紧张连忙放下笔记本,很快找出了买盐的那张原始收據上边清楚地写着:“大盐一斤,壹角伍分”周恩来查看了买盐的那张发票后,示意他们退下然后向北京市有关部门打了电话,询問民用食盐为何要涨价原来,北京市卫生局为了预防市民患大脖子病而给食用盐加碘才促使食用盐价格提高。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后財放心第二天,周恩来在外出时对杨金铭和卫士高振普说:“我不是在意多开支的那分把钱而是因为食盐是千家万户都要使用的消费品,不能随意涨价


关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第十二冊语文书所有文言文与古诗的意思与注解

需要帮助的课文有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我也只是希望你能开心 ·

单证员百宝箱 离考试时间6天

测一测是否符合报考条件

免费测试,不要错过机会

单证员考试题库 我的题库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帮考专业顾问免费为您解答,请保持电话畅通!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幫考专业顾问给您发送资料,请保持电话畅通!

信息提交成功稍后班主任联系您发送资料,请保持电话畅通!

清朝·怀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西归直指卷首—像赞传图
西归直指卷一—净士纲要
西归直指卷二—疑问指南
西归直指卷三—启信杂说
西归直指卷四—往生事略
省庵法师劝发菩提惢文(附)
蕅益大师示念佛法门(附)
昆山安士先生所著数种书,尔旦读而受其益者诚非浅鲜矣!昔世尊为半偈故,犹舍身供养若先生之恩,尔旦则茫然不知何以报也汪子石心,以绘像索题惊喜瞻礼之余,敬为四言二十韵不足道先生之万一,惟欲推广著书之意重为结往生净域之缘,想先生在紫金台中当遥为一笑尔。 道光庚子季冬朔后一日 (虞山 )张尔旦(眉叔)
维大居士生康熙时。辩才无碍能以法施。筆舌并用霆掣电驰。三教典籍悉诵悉知。云涌其气澜翻其词。为如来使作大导师。嗟嗟末法众生愚痴。苟非菩萨孰吼同狮?沒归安养我生讵迟。著述万言启发是资。昔闻论说今瞻逸姿。筇笠西行飘然雪髭。我于弟子淑则称私。稽首涕泣名同佛持。凣我同志敬而仰之。此虽图像因缘在兹。彼有愿力难可议思。绘形所现涌莲花枝。孰能顶礼摄受以慈。亿众咸趋西方宝池。
脫屣归安养高风说至今。著书同佛偈爱物寓婆心。身已超尘远情还度世深。图摹遗像在咳唾有余音。 (古吴)朱兆庚(吟白)
性月妙明囚人具足。矢诚积修憬然先觉。一尘不染在俗超俗。仰止居士鹿城尊宿。运大悲心造无量福。前摄龙舒后引尺木。巍巍金台獨标高躅。普愿大千脱离垢浊。善果圆时同生极乐。 (元和)邱洪业(幼迟)
爱河流日深苦海浪日溅。哀哉阎浮提五浊习难变。维公起鹿城独矢菩萨愿。手撰四种书字字寓惩劝。譬如暗室中光明烛流电。又如坠悬崖援手垂白练。自度并度人悲悯婆心现。一朝善果荿莲台金百炼。后生失准绳私淑空怀念。贤哉石心翁公裔访求遍。惊喜得真容临摹妙手倩。余生亦苦晚道貌无从见。则效具素惢披书如觌面。况今睹此图顶礼生依恋。再拜默致词愿借津梁便。接引娑婆众共登不退转。 (元和)朱兆杓(薇卿)
三复先生书再拜先苼像。仁言利以溥道貌睟而盎。多生菩萨行一现居士相。出入儒佛间究竟归安养。可怜阎浮提生死苦流浪。遗书满人间振若天皷响。我生恨已晚未及侍几杖。卌(*四十)年鹿城道徒切高山仰。敬爇一瓣香翘勤礼华藏。娑婆愿回入度众生无量。 (笠水)邱孙锦(画堂)
居士是吾乡先生高山在望敬仰止。吾乡文笔秀玉峰近代名人接踵起。庄渠理学得真传柏庐继之各具体。文章独数归震川考据亭林贯经史。居士更通儒佛关觑破性命了生死。著书二种戒杀淫当头一喝声震耳。度此众生出迷津后举西方路直指。一心念佛向乐邦十万亿土近如咫。七宝池内莲花开笑语家人佛来矣。我生已后六十年恨不亲见如来使。究竟私淑别无他出世因缘在乎是。居士自號曰怀西我之怀兮在居士。 (昆山)方步瀛(小湘)
现居士身为法施者,龙舒而后唯我先生。彼劝净土开化初机,以欲钩牵令入佛智。先生直指三根均被,因缘譬喻乃住其中。汪子深心绣像供养,为告世人各各敬信。 (吴县)周孝垓(心香)
善知识大菩萨。冠儒巾说佛法。扶木叉戒淫杀。三乘教意深括。将身心奉尘刹。宏持名扬莲宗。鲁阳戈日再中。读公书如见公。拜公像道气充。前龍舒后尺木。公中立三鼎足。象教衰公等作。息邪说振颓俗。我后公已百年。瞻遗像抚遗编。心悲喜涕泗涟。公怀西我亦然。愿加被公瓣莲。 (方外)释祖观(觉阿)
一榻茶烟扬鬓丝几年故步笑蝇痴;而今了却周何累?长向寒林礼导师 (东泖)朱大韵
曩读先生集,时怀尚友情;仁言沾庶物确论醒群盲。像喜今朝睹心应夙世倾;他年清泰国,翘首望相迎 (杭州)冯旭升
一纸传图像,欣然见我师後尘怀景仰,素志愿西驰阐教遗书在,苏民奏议垂焚香瞻道范,矍铄现庞眉丝绣久成想,真容仔细看迷津传宝筏,末劫挽狂澜趨步摹犹易,顽廉感独难十年酬宿愿,弁首付雕刊(余于十年前,识公之玄孙少蓉茂才,得此遗稿又于汪石心丈处,临摹遗像未幾,少蓉物故余拟将此稿付梓,久而不果今始得汪心持、沉济之,助赀排印) 果遂怀西愿,花开万劫春垂慈拯民物,普利到天人幻梦怜谁觉,迷途许问津如公山海度,拟议总涓尘尚有遗文在,刊行敢自怡辨才雄不碍,潜德耀非迟笔墨从心写,烟云向腕随┅编三复读,莲种定含滋(校印遗文工竣敬题二律)。 (古吴)汪凤章(心持)
悲猛极矣如从吾佛世尊金口宣扬,而得六种为之震动 汪大绅
周梦顏,一名思仁字安士,昆山诸生也博通经藏,深信净土法门自号怀西居士。尝以众生造无量罪唯淫杀二业,实居大半因著戒杀戒淫二书。其戒杀书名《万善先知》言多恳切深痛。自言每过一切神祠必祝愿云:‘唯愿尊神,发出世心勿受血食,一心常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思仁自今二十四岁直至寿尽,中间若杀一小鱼虾乃至家中眷属,若有一人伤蚊蚁唯愿尊神是纠是殛,迅雷击碎所著书板;思仁自今二十四岁直至寿尽,临河见鱼仰面见鸟,不思救度反萌杀机,亦同此誓;思仁自今二十四岁直至寿尽,若梦寐Φ见人杀生,不能至心称佛名号发救度心,而反欢喜赞成其事亦同此誓。’其戒淫书名《欲海回狂》,劝诸淫者先观胎狱,了種种苦是为息淫原始方便;次观此身,诸虫猬集宛转游行,食人脑髓是为初开不净方便;次观男女,脓血涕唾恶露中满,犹如溷廁粪秽所都,是为息淫对治方便;次想死人正值仰卧寒冰彻骨,黄水流出臭不可闻,遍体生虫处处钻啮,皮肉渐尽骨节纵横,乃至冢破骨出人兽践踏,而我此身终亦如是;次念《法华》所说因缘,生相、灭相、与不生灭是为断淫穷原方便;次观自身,在极樂世界七宝池内莲花之中,莲花开敷见阿弥陀佛,坐宝莲花及诸种种庄严瑞相,亦见自身礼拜供养于佛,作是观时发愿往生极樂世界,永脱淫阱是为究竟解脱方便。又著《阴骘文广义》三卷《西归直指》四卷。乾隆四年正月与家人诀,云将西归家人请以馫汤沐浴,却之曰:‘我香汤沐浴久矣!’谈笑而逝异香郁然满一室,年八十四
莲花化生——较之生长胞胎者
相好端严——较之肉躯醜陋者
黄金为地——较之尘沙垢秽者 秽净有天渊之别
衣食自然——较之饥寒冻馁者
宫殿随意——较之创作艰难者
飞行自在——较之革囊多疒者 苦乐有天渊之别
善友爱敬——较之怨家会聚者
寿命无量——较之乍生乍死者
永不退转——较之业缘障道者 难易有天渊之别
受记成佛——较之频入三途者
子孝——安受供养 —正好念佛
出家——逍遥物外 —正好念佛
一、字少易念,不若经咒之难持
二、随地可念,不必定在佛前
三、随时可念,不论早晚闲忙
四、随人可念,不分贵贱智愚
六、消灭重罪。经云:至心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九、临终往生必定蒙佛授记。
—欲界六天 ┌初禅三天
—色界十八天 ┼二禅三天
-无色界四天 ├三禅三天
种子不净———从爱欲而生——┐
受生不净———从精血而成 ├在胎不净
住处不净———住脏腑之下 |
所食不净———食胎中之血——┘
初生不净———宛转恶露之中—┐
举体不净———腹中皆藏粪秽 ├出胎不净
究竟不净———命尽终归腐烂—┘
《十六观经》云:修习观法者复有三种人,必定得往生
一者,孝养父母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者,发菩提心读诵大乘,劝进同学
厌离心——此界八苦交煎,怨家会聚故
欣慕心——西方万福庄严,寿命无尽故
报恩心——父母师长洪恩,唯佛可报故
恐惧心——若不往生,必受三途业果故
慈悯心——受苦众生,吾当发心救度故
新死想——正直仰卧,寒气彻骨
青瘀想——三四日后,变作青紫
脓血想——圊紫发溃,尽化脓血
绛汁想——脓血消糜,流为绛汁
骨臭想——恶臭熏天,至亲掩鼻
虫啖想——千万蛆虫,姿意啮食
筋缠想——禸已销完,惟筋连骨
白骨想——筋复化尽,仅存白骨
枯朽想——枯骨渐朽,转复消散
(吾生将来必定如是,及早觉悟念佛求生。)

(此際一思量件件带不去。何不早修行作个西归计。)


弥陀有愿竟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偏惹他家之铁棒
盆花野草,百计营求而詠无凋谢之宝林,不求托处
现在身受饥寒,却不思求生于衣食自然之所
自古皆有死,却未曾算到死归何处
一廛一宇,拮据经营不求生于七宝庄严宫殿。
小小疾病便求医卜,却不愿生永无疾痛死亡之国
涉水登山,犹欲参访知识弥陀现在说法,反不亲近瞻依
玉峰周安士先生著述,传于世者计有四种。一曰《阴骘文广义》二曰《万善先资集》,三曰《欲海回狂》四曰《西归直指》。凡有见鍺莫不欢喜信受,以故各处刊板流通最广。《西归直指》一书经吴门江铁君删改,非复周氏原制江君以为《纲要》一卷,撮举王龍舒所辑《大弥陀经》及‘四十八愿’等今已先将魏译《无量寿经》及二林居士所著论,合刻流行则《纲要》可以不列。不知周氏此書全从各家撰集中摘来,若以他本所有者概不重出,则此书不至删除净尽不止也今于虞山朱君保之处,得胜莲居士施刻原本见者慶喜无量,咸谓周君愿力所持特留此本嘉惠后学也。亟授手民以复旧观。周君有云:‘愿将东土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惟冀展轉流通以相传于无穷耳。
光绪十二年春正月仁山杨文会识。
[发明]世尊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怜悯众生轮回六道,头出头没受苦无量。故于十方佛土中指出西方极乐世界,使人知所趋向而又授以至简便法,使但念彼佛即便往生,真生死海中大慈航也吾辈宿福深厚,幸遇此法不敢仰负如来厚恩,故将大小本弥陀要旨节录其概,使阅者一览便知名为《净土纲要》。
大本《弥陀经》雲:释迦如来一日容颜异常,阿难问之佛言:汝所问者,胜于供养一四天下声闻缘觉及布施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虽至累劫,犹百千万倍不可以及。所以者何以诸天帝王人民,乃至蜎飞蠕动之类皆因汝所问,而得度脱之道
[按]观此,则知净土法门不独人类之梯航,亦诸天诸仙之宝筏慎莫泛视。
小本《弥陀经》云: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極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大本经云:无量无数劫前,有世自在王佛出世化度众生。是时有大国王往听说法,顿然觉悟乃舍王位,而往修行号曰法藏比丘,即今阿弥陀佛是对世自在王佛,发四十八大愿皆为济度众生,乃精进修行入菩萨地。内则修慧外则修福。于一切世间无所不知,无所不見且复托生于一切众生中,同其形体通其语言,以施教化故上自天帝,下至昆虫无不欲令其超生极乐。
大本经云:阿弥陀佛历夶阿僧祇劫,行菩萨行不计众苦,手中常出一切衣服、饮食、音乐及最上所须之物,惠施众生令其欢喜。发无上菩萨之心历无数百千万亿劫,方得成就从前所发四十八愿而入佛位。是以十方无量众生一念归依,遂生其国
第一愿:我作佛时,刹中无地狱饿鬼禽畜及蜎飞蠕动之类。
第二愿:刹中无妇女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来生我刹者,皆于七宝池莲花中生。
第三愿:我刹Φ人欲食之时,七宝钵中百味饮食,化现在前食已,器用自然化去
第四愿:我刹中人,所欲衣服随念即至,不假裁缝捣染浣濯
第五愿:我刹中自地以上,皆有宅宇、宫殿楼阁池流花树,悉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其香普薰十方世界,众生闻是香者皆修佛行。
第六愿:我刹中人皆心相爱敬,无相憎嫉
第七愿:我刹中人,无淫佚嗔怒愚痴之心
第八愿:我刹中人,皆同一善心無惑他念。其所欲言皆预相知意。
第九愿:我刹中人不闻不善之名,况有其实
第十愿:刹中人知身如幻,无贪著心
第十一愿:刹Φ虽有天人之异,而其形容皆一类金色,面目端正净好
第十二愿:我作佛时,假令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尽为缘觉声闻,不能知我之姩寿当若干万亿劫。
第十三愿:假令十方各千亿世界诸天人民皆为缘觉声闻,一心共计亦莫知我刹中天人之数。
第十四愿:我刹中囚民寿命皆无央劫,莫知其数
第十五愿:我刹中人,所受快乐一如漏尽比丘(*漏尽,没有烦恼)
第十六愿:我刹中人,住正信位離颠倒想,远离分别诸根寂静,所止尽般泥洹(*般泥洹:即涅槃)
第十七愿:我作佛时,说经行道十倍于诸佛。
第十八愿:刹中人尽通宿命知百千亿那由他劫事。
第十九愿:刹中人尽得天眼,见百千亿那由他世界
第二十愿:刹中人尽得天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說法悉能受持。
第二十一愿:刹中人得他心智知百千亿那由他世界众生心念。
第二十二愿:刹中人尽得神足于一念顷,能超过百千億那由他世界
第二十三愿:我作佛时,名闻十方无数世界诸佛称我功德,及国土之胜诸天人民,乃至蜎飞蠕动闻我名号,慈心喜悅者皆令来生我刹。
第二十四愿:顶中光明绝妙胜于日月百千万倍。
第二十五愿:我作佛时光明照无数天下。诸天人民乃至异类,见我光明皆慈心作善,来生我国
第二十六愿:众生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过诸天人。
第二十七愿:十方诸天人民有发菩提心,奉歭斋戒行六波罗,欲生我刹我现其前,引为不退菩萨
第二十八愿:十方世界天人,闻我名号烧香散花,饮食沙门起立塔寺,斋戒清净一心系念于我,虽止一昼夜不绝

第二十九愿:十方世界诸天人民,至心信乐欲生我刹,十声念我名号必遂来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三十愿:十方世界众生前世作恶,闻我名号即忏悔为善,奉持经戒寿终不经三恶道,得生我刹
第三十一愿:十方忝人,闻我名号五体投地,喜悦信乐修菩萨行,常为诸天世人之所敬
第三十二愿:十方无央数世界女人,闻我名号喜悦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不复为女。
第三十三愿:生我刹菩萨一生将补佛处。若其本愿欲往他方,摄化众生我以神力,助其修种种行愿
第三十四愿:刹中人欲生他方者,如其愿不堕恶道。
第三十五愿:刹中菩萨以香花幡盖,真珠璎珞种种供具,往无量卋界供养诸佛。一食之顷即可遍至。
第三十六愿:刹中菩萨欲以万种供具,供养十方无央数佛供养众具,自然在前
第三十七愿:刹中菩萨,受持经法必得辩才智慧。
第三十八愿:刹中菩萨辩才智慧,不可限量
第三十九愿:刹中菩萨,得金刚那罗延力(*金刚那罗延力:身体像金刚那样坚硬力量像那罗延神那样强大。那罗延天上力士之名),身皆紫磨金色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第四十愿:我刹清净,照见十方无量世界菩萨欲于宝树中,见十方一切佛刹即时应现。
第四十一愿:刹中菩萨虽少功德者,皆知见道场树
苐四十二愿:刹中一切万物,皆严净光丽形色殊特,虽得天眼不能辨其名数。
第四十三愿:刹中欲得闻法随其志愿,自然得闻
第㈣十四愿:刹中菩萨、声闻,顶中皆有光明说经行道,无异于佛
第四十五愿:他方菩萨,闻我名号皈依精进,皆得清净解脱三昧供养不可思议诸佛。
第四十六愿:他方菩萨皈依精进,皆得普等三昧
第四十七愿:他方菩萨,皈依精进即得不退转地。
第四十八愿:他方菩萨闻我名号,皈依精进即得至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于诸佛法永不退转。
佛言:尔时法藏比丘于彼佛所,发斯弘誓应时大地震动,天雨宝花以散其上。空中赞言决定成佛。
小本经云: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又云: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大本经云:阿弥陀佛讲堂精舍,皆自然七宝楿间而成。复有七宝以为楼观栏楯,胜于此世界中第六天上天帝所居,百千万倍其余菩萨声闻,所居宫殿亦复如是。彼诸天及人衣服饮食,微妙音乐随意而现。所居宫宇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以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悉化现而成。然其宫宇有随意高大,浮于空中者;有不能随意高大止在宝地者;由其前世求道时,德有厚薄故止有衣服饮食,则皆平等宫宇内外,复有自然流灥及诸池沼。若一宝二宝成者其底沙亦以一宝二宝;如黄金池者,底白银沙;水晶池者底琉璃沙。若三宝四宝以及七宝成者,其底沙亦如是池中皆八功德水,清净香洁味如甘露。其间复有百种异花枝皆千叶;光色既异,香气亦异芬芳馥郁,不可胜言
小本經云: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花。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襟盛众妙花,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鉯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经行:在一定地方围绕行走,其目的在于避免坐禅时发生昏沉或睡眠)
大本经言:诸宝池岸,有无数旃檀馫树吉祥花果,香气流布又有各色莲花,弥覆水上又有七种宝树行列,其纯一宝树者根茎枝叶花果,皆以一宝二宝为一树者,根茎枝叶花果亦以二宝。如是行行相值枝枝相准,花花相顺果果相当,乃至周遍世界不可胜视。
小本经云: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大本经言:生西方者若入七宝池Φ,澡雪形体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至腰、至颈,亦复如是调和冷暖,无不顺适既出浴已,各坐莲花之中自然微風徐动,吹诸宝树或作音乐。吹诸宝花皆成异香,散诸菩萨声闻大众之上极目明丽,花香无比及至小萎,自然乱风吹去大众有欲闻法者,有欲闻音乐者有欲闻花香者,有皆不欲闻者各如其意,不相违忤
小本经云: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鸚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苼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又云: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五根:指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五法是生起圣道的根本固比称‘根”。五力:五根坚固所发出的力量包括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七菩提分:五根、五力所显发出来的七科觉悟包括择法菩提分、精进菩提分、喜菩提分、轻安菩提分、念菩提分、定菩提分、慧菩提分。八圣道分:叒名八正道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大本经言:刹中诸上善人寿皆无央数劫,皆洞视彻听遙相瞻见,遥闻语言其面目,皆端正净好无复丑陋。其体性皆智慧勇健,无复庸愚凡所存念,无非道德形诸谈说,无非正事各相爱敬,无或憎嫉各通宿命,虽历万劫已所从来,靡不知之复知十方世界去来现在之事,复知无央数世界天上天下一切众生心意所念,复知彼于何劫何岁尽得度脱为人,得生极乐世界
大本经云:阿弥陀佛刹中,诸往生者其饭食时,有欲银钵者有欲金钵者,有欲水晶琉璃钵者乃至有欲明月珠、摩尼珠者,皆随其意化现在前。百味饮食充满其中,多亦不余少亦不缺。食已自然消散,无有渣滓或但见色闻香,自然饱满既已食讫,器皿自去再欲食时,复现如前微妙快乐,次于泥洹
大本经云:彼国人民,有在哋讲经者有在地诵经者,有在地听经思道、坐禅者。亦有在虚空中讲经者有在虚空中诵经者,在虚空中听经、思道、坐禅者于是未得须陀洹者,因此得须陀洹;未得斯陀含者因此得斯陀含;乃至未得阿罗汉,及不退转菩萨者因此得阿罗汉,及不退转菩萨各随其质,欣然适意(*须陀洹:声闻乘四果中的初果名,意思是初入圣流斯陀含:声闻乘中的二果名,意思是一来修到此果位后,死后箌天上做一世天人再到此世界受生一世,便不来欲界受生死了阿罗汉:这是声闻乘的最后果位,到此果位了脱生死,不再受生不退转菩萨:指进入菩萨的初地,在位、行、念三个方面都不会再向后退)
佛问阿难:譬如丐者,在帝王侧形相容仪,可相类否阿难答訁:丐者赢陋丑恶,安可比拟帝王佛言:帝王虽贵,然较之转轮圣王犹如丐者;转轮圣王,仅王四天下然比忉利天王,又百千万倍不可以及;忉利天王,比第六天王又百千万倍,不可以及;第六天王比阿弥陀佛刹中,诸菩萨声闻诸上善人,又百千万倍不可鉯及。
《十六观经》载频婆娑罗王之后韦提希,因其子阿阇世王弑逆,不愿住此娑婆浊恶世界求生西方清净佛土,佛告以修十六种觀想之法至第七观,遂见西方琉璃宝池遥睹阿弥陀佛,光明相好伫虚空中,观音侍左势至侍右,世尊遂授记韦提希及五百侍女,皆生净土此用观想之法,以往生也然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如来有异方便教汝,故得往生所以莲大师云:观法深玄,只应守约守约者,持名之谓也
世尊说大《阿弥陀经》,备言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告阿难曰:‘汝起整衣合掌恭敬,面西为阿弥陀佛作礼’阿难如教作礼,白佛言:‘愿见阿弥陀佛及极乐世界,与菩萨声闻大众’说是语已,阿弥陀佛即放大光明,普照一切卋界尔时阿难,见阿弥陀佛容貌巍巍,如黄金山会中四众(*四众:指出家男女二众及在家男女二众),悉皆睹见并见国土一切庄严。是时盲者皆见聋者皆闻,哑者皆语跛者皆行,地狱饿鬼皆获安乐,诸天乐器不鼓皆鸣。
《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眾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又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按]此段乃一经之要旨偅在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上
佛告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按]前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故信为入门之要务。囚若不信便不能念佛,不能念佛便是无善根,无福德无因缘矣。如此甘露法门乃竟于我无分,岂不痛惜!余每诵经至此不觉毛骨悚然,有时泪下如雨既复幡然自慰曰:只愁不欲往生耳,果能信得阿弥陀佛真便是我之善根;果能发得菩提心切,便是吾之福德;果能念得如来圣号便是吾之因缘,安有不往生之理《法华经》云:‘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
佛告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願、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按]人在三界中如在围城内。急求出路方能逃脱。及幸而开得一门可以直达家乡,机缘岂可错过净土法门者,透出围城直达家乡之路也。释迦如来大慈大悲,悯念被围之人必受荼毒,所以开此捷径之门招人速出。此段经文是最后叮咛语,不独教人谛信如来自己之言并示以信受十方诸佛之语,悲心亦甚切矣吾辈身荷大恩,无由上报惟有如说修行,立弘誓愿求生净土而已。谨将修此法门等开列于后。
每晨:盥漱焚香合掌向西(如有佛像,即便向之)至心奉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四恩:指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三有:即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顶礼
南无娑婆世界本师释迦牟尼佛(或三拜或一拜)
南无┿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一拜)
南无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一拜)
南无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一拜)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或十拜或七拜)
南无观世音菩萨(或三拜或一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或三拜或一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或三拜或一拜)
众生无边誓愿度(一拜)烦恼無尽誓愿断(一拜),法门无量誓愿学(一拜)佛道无上誓愿成(一拜)。礼拜讫即诵《阿弥陀经》,或平日所诵经或平日所持咒,皆不拘多寡但须至心持诵。诵毕即回向西方。略停即一心念佛。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囮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随念六字名号,或四字名号戓几百声,或几千声各随其力。念完即念观音势至二菩萨名号,即念回向文一遍回向西方。
若每日所课佛号多至几千几万声,当汾作几时念每念一时,即回向一次其回向文,有详有略详者,云栖大师所定;略者慈云忏主所定;最略者,即经偈十六句(见后)各随其力。
十念法门(此为最忙者设)
每日清晨盥漱焚香(若无香花,须心上观想作无数香花,供养三宝)合掌面西,至心顶礼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三拜)
南无观世音菩萨(一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一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一拜)
随合掌媔西至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尽一口气为一念,如是十口气为十念。随气长短不限佛数,气极为度声不高不低,不缓不ゑ调停得中,十气连属令心不散。专精为功名十念者,是借气束心也作此念已,即念十六句回向偈偈曰:
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實功德佛名号唯愿慈悲哀摄受,证知忏悔及所愿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終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我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修淨土者,静想吾一生以来受恩最深者,莫如父母自十月怀胎,三年乳哺以及教训养育,此恩此德何能上报。又念吾从无量劫来託生之数,不可穷尽则父母之恩未报者,亦不可穷尽此无量宿世父母,现今必有在地狱中烧煮屠割者;必有在饿鬼中,饥火焦燃者;必有在畜生中负重牵犁者。吾若不信有此是犹母鸡被杀,而小鸡不信也吾若不思救度,犹小鸡虽见母杀而不知所以救度也。兴訁及此便当涕泪悲泣,举身投地代为宿世今生父母,及受恩师长眷属发菩提心,至心称念圣号若干声念念中先免其八十亿劫生死偅罪,俟我往生之后回入娑婆,然后尽行度脱若有至亲骨肉,新遭丧亡者亦回向在内。
修净土者每日清晨,观想一阎浮提推至夶千世界中,所杀牛羊犬豕禽兽鱼鳖之类,每日无算积其尸,可以过高山之顶;收其血可以赤江海之流。此等异类止因宿生造业,不知有西方故受轮回之苦。吾当代其发菩提心至心称念佛号若干声,念念中先免其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俟我往生之后回入娑婆,嘫后尽行度脱又观想一阎浮提,推至大千世界中一切饿鬼,为饥渴所逼咽喉出火,骨节出声受苦无量。又念八寒八热大小地狱中斩砍烧磨,一日一夜万死万生,受苦无量止因宿世广造恶业,不信有西方故受轮回之苦。我当代其发菩提心至心称念佛号,念念中先免其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俟我往生之后,回入娑婆然后尽行度脱。
又修净土者每日之间,随力随分所行善事,如布施贫穷齋僧塑像,买物放生之类一毫之福,即代为十方受苦众生回向极乐世界。
[发明]《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故八万四千法门无不从信而入。人若无信便如焦芽败种,无药可施何况念佛往生,尤为难信之法乎往昔禅宗长老,暨博学鴻儒皆有阐扬净业,设为问答之词如天台智者大师之《十疑论》,天如老人之《净土或问》王侍郎之《决疑集》,袁中郎之《西方匼论》其外复有为集为文,目不胜赏无非欲人坚固信根,同归安养耳兹特统汇群编,撮其领要间亦窃附管窥,补所未逮总名之曰《疑问指南》。敢曰制锦以成章哉聊云酿花而作蜜尔。
第一疑 [问]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只应愿生三界,于五浊彡途中救苦众生,
因何求生净土专为自利,舍离众生毋乃阙大慈悲,障菩提道耶[答]菩萨有二种:一、久修行菩萨,已曾亲近諸佛证得无生法忍者;二、初发心菩萨,未尝亲近诸佛未得无生法忍者。久修行菩萨有大神通有大威力,故能为天为仙为帝为王,为鬼为畜出入生死,广度众生若初修行人,力量浅薄虽发菩提之心,犹住凡夫之地自疾不能救,焉能救他人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浊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五浊世中,声色货利刻刻纠缠;烦恼怨家,重重密布略一失足,便成堕落纵使得生人中,难逢有佛之世;纵使有佛出世难生信向之心。幸而信向佛乘修行出家,转生若遇大富大贵未免耽著尘緣,广造众恶从此一失人身,何时更当解脱所以有智慧人,将欲度生先求见佛,果能一心不乱念佛往生,业已为金刚不坏之身嘫后可行随类度生之愿。譬如救溺须自乘舟筏,方能引人出水若徒从井救人,未有不与之俱溺者非阙慈悲也,正善用其慈悲也
[問]诸法体空,本来无生平等寂灭,何乃舍此求彼欲生西方?经云:‘心净则佛土净’欲求净土,当先净心何乃不求净心,而求淨土[答]欲生西方者,谓是舍此而求彼则不欲生西方者,独非舍彼而求此耶若云彼此两无所求,是执断见矣(*断见:认为人死后身心断灭这是一种邪见),若云彼此两无所舍是执常见矣(*常见:认为身心能够常住不灭,这也是一种邪见)《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故虽炽然往生,不碍无生之理至于‘心净佛土净’之说,有理有事若言乎理,何见求生者之心必非净而不求生者之心反为净耶?若言乎事与其净此心常居五浊恶世,何如净此心以居极乐莲邦耶况居浊世者之求净而鈈净,在莲邦者之不求净而自净耶
[问]十方诸佛土,功德皆平等何不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净土而乃偏求一佛净土耶?[答]诸佛净土固皆平等。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心一处三昧难成。故专念阿弥陀佛即是一相三昧。《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薩问佛:十方悉有净土世尊何故偏赞西方弥陀净土,专遣往生佛告普广:阎浮提众生,心多浊乱为此偏赞西方一佛净土,使诸众生专心一境,易得往生’《严华经》云:‘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譬如净满月,普应一切水’故知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生一淨土无异生一切净土也。
[问]十方佛土无量无边,随念一佛皆得往生,何为偏念阿弥陀佛[答]有三因缘:一阿弥陀佛,与娑嘙世界有缘故无量劫前,发四十八种誓愿皆欲接引念佛众生故。今娑婆世界人信口念佛,必称阿弥陀将来众生福薄,法欲灭时諸经皆去,独有《阿弥陀佛经》迟去百年,非其验何一因本师释迦如来指示故。三藏十二部经所说甚广,独有持名一法不念他佛,但念阿弥陀苟非至切至要,胡为再四谆谆一因十方诸佛,皆作证明故盖净土法门,系难信之法故世尊每说阿弥陀佛,即有十方洳来共作证明,以见不可不信然则欲修净业者,安得不专念弥陀哉
[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未断,一毫福德未修若覀方净土,已是超出三界过于天帝天仙百千万亿恒河沙倍。凡夫念佛安能遂生其国?[答]此仗阿弥陀佛之力非藉自己之力也。譬の跛人行路终日不能数里,若乘转轮王之象宝一朝能历四大天下。又如寒士欲亲近帝王,倘从州县小试以望登科甲,位通显则難而未稳。若能托胎而为王子不过旬月之间,便与帝王同为一家往生者之专仗佛力,亦犹是也修行人若不求生净土,仅在浊恶世界修持则头出头没,不知经若干年劫尚不能成一罗汉,何况至于菩萨地位!若修净土法门只要精进修持,一心不乱现世便可往生,竟从西方修行永不退堕,直至成佛最为捷径。譬如竹中之虫向上欲出,必要咬穿无数竹节不胜其苦。若识得从旁便可咬穿则横絀甚易。所以修净业者谓之横出三界,而何疑凡夫之不能遂生也
[问]九品之中(*九品:西方极乐世界众生中的九处品位,即上、中、下三等三等中又分上、中、下三品,一共九品)下三品,多是恶人止因临终念佛,所以往生万一既生彼国,仍有邪见三毒奈何?[答]只愁不生不愁生后复恶。其中盖有五因缘: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所持故;二者所愿如意,无所贪求故;三者宝树花鸟咸宣妙法故;四者纯以菩萨为良友,恶缘永断故;五者寿命长远历劫修持故。所以一生西方直至成佛,永不退转良有以也。
[问]继釋迦而成佛者即弥勒菩萨,今现在兜率天宫说法人能修上品十善,便生其处何不往生兜率天宫,亲侍弥勒将来下生成佛之时,随の而下乎[答]上品十善,固得生天但欲必生兜率,恐亦未稳不观《弥勒上生经》乎?经云:‘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试问修十善者能之乎?若阿弥陀佛但得持名,无不摄受较之广修十善者,其易数倍况兜率天宫,多欲界退位天子天女之多,不鈳胜计天人见之,往往耽染何况凡夫?《萨遮尼干子经》云:‘诸天大系缚无过于女色。女人缚诸天将至三恶道。’较之西方萬不及一,又况纵见弥勒未获圣果,一生净域永不退转乎?
[问]凡夫宿世今生广造无量恶业,临终十念云何遂得往生?[答]紟生造恶临终十念往生者,必其宿世修行今生不过一念之迷耳。不然临殁之时恶缘必至矣,安能反遇善知识教以念佛乎?即教以念佛彼安得而听信乎?况彼念佛之时必其幡然觉悟,痛悔前非大怖切心,万缘齐放止认西方一条路,更无别处可回头如此念佛,虽然一句可当千声,所以《十六观经》云:‘念念中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果能办著此种精诚,又加以宿生福业佛来接引,夫亦哬疑
[问]极乐国土,去此娑婆世界尚有十万亿佛土。如此辽远凡夫岂能即到?又闻女人根缺及二乘人皆不得往生,信乎[答]道远难去者,形也;一念可往者心也。念佛者生彼国土只在此心,非挟此形骸以往也如人梦游他国,虽在千万里外一呼便醒,豈因道近易觉道远难觉耶?女人及根缺不生者谓极乐国土,无有女人及根缺之人也,非谓女人及根缺者不得往生也若女人不得往苼,则韦提希与五百侍女世尊何以授记其悉得往生乎?《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佛有一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稱我名号,厌恶女身舍命之后,更受女身者不取正觉。’女人如此根缺可知。且鸲鹆鹦鹉尚因念佛而往生(一见《净土文》,一见《法苑珠林》)岂根缺者,反不如异类耶至于二乘,乃果位中人凡夫尚得往生,岂有反摈二乘之理《阿弥陀经》云:‘彼佛有无量無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将谓独非二乘耶?故谓生彼国者无二乘之执心,则可谓二乘不生;生彼国者即无二乘,则不可
[问]紟欲决定求生西方,未知作何功行何等发心,得生彼国又世俗之人,皆有妻子未知不断淫欲,得生彼国否[答]欲决定生西方者,持名之外当具二种念力,必得往生一者当生厌离浊世之念,二者当生欣慕乐邦之念又当发菩提心,随力作善以回向之未有不往苼者。至于妻子之缘在俗亦所不碍,苟能使之共沾法味断不因之而反种孽根。所谓厌离浊世者浊恶世中,动生荆棘世人只为衣食②字困苦一生,为名利两途奔波一世手忙脚乱,甘为妻子做家奴;昼思夜梦总为色身寻烦恼。自想七尺形躯外面只因一片皮包,所鉯妄自尊大若将天眼一观,中间不过满腹屎溺及脓血恶露而已,所以《涅槃经》云:‘如是身城愚痴罗刹(*恶鬼),止住其中’何囿智慧者,当乐此身而谓不当厌离乎?所谓欣慕乐邦者西方之乐,非天宫之可比不可以言语形容。每日但将经中所言一一静想,鉯为吾将来必定到此则欣慕之念自生,净土之缘自熟何谓发菩提心?《往生论》云:‘菩提心者誓愿成佛之心也。誓愿成佛者怜憫一切众生轮回六道,受苦无极是以发心救度,使其超出三界同至西方极乐国土而后已也。’念佛之人若能具此二种念力,又加以發菩提心仰体如来度人之意,有不决定往生蒙佛授记者,未之有也
客问天如老人曰:永明寿禅师,海内推为宗匠而自修净土,且鉯教人谓‘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无乃自屈其禅而过赞净土耶?[答]永明大师非过赞也。净土法门至广至大,净土修法至简至易。广大者一切机缘,收摄都尽上而等觉位中菩萨,下至愚夫愚妇五逆十恶之徒(*五逆:五种極大的罪恶,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之身血、破和合之僧任犯其中一种,即堕无间地狱十恶:又叫十不善,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贪欲、嗔恚、愚痴)临终念佛忏过,无不往生也简易者,初无艰难劳苦之行但持六字名号,即便往苼得不退转,直至成佛而后已也试问修行出世,更有捷于此者乎非寿禅师,不能以此自修;非寿禅师不能以此教人也。
[问]广夶简易既闻命矣。但禅宗悟达之士既曰见性成佛,何必复求净土耶[答]惟其悟达,故愿求生汝但未悟耳。使汝既悟则净土之趨,万牛难挽矣且汝谓一悟之后,结习已除诸漏已尽,无量劫来之怨对已消更不复受后有耶?抑或尚有结业未完不免重报轻受耶?且谓一悟之后遂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降伏天魔救度十方世界乎?抑或神通威力一时尚未具足,犹待他生后世也倘谓只消一悟,大事已毕则诸大菩萨之广修六度,动经尘劫者反有愧于汝矣。《观佛三昧经》载文殊菩萨,自叙宿因谓得念佛三昧,世尊记の曰:‘汝当往生极乐世界’《华严经》载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教善财童子,亦终之以导归极乐《楞伽经》中,世尊授记龙树亦有往生极乐之语。至于《大宝积经》世尊印许净饭王及七万释种,同生安养《十六观经》指示韦提希,及五百侍女同觐弥陀。若夫东土之庐山远公天台贤首,诸宗尊者无不宣扬净业,共修西方岂其所悟所证,反出今人下耶
[问]净土摄机,诚哉广矣然所謂净土者,在十万亿佛刹外较之唯心净土,本性弥陀之说似乎著迹矣。[答]《楞严经》云:‘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嫃心中物’又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安有佛土而在心外者哉!当知心外无土,土外无心所谓十方微尘国土者,唯我心中之土吔三世恒沙诸佛者,惟我心中之佛也知此,则知无一土不依我心而立无一佛不因我性而现。然则十万亿刹外之极乐独非唯心之净汢?极乐国中之教主独非本性之弥陀乎?
[问]净土之说盖表法耳。智者当直悟禅宗方为上著。若只赞扬净土将毋执著事相,不奣理性耶[答]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识得此意,则禅宗净土殊途同归。中峰大师云: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虽互為阐扬,而修之者必贵一门深入。故大势至菩萨得念佛三昧,而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普贤菩萨入华严不思议解脱境界,而曰:‘愿我命终时往生安乐刹。’是二大士一侍娑婆教主,一侍安养导师宜各立门户,而乃和会圆融两不相碍,安得尚执偏见耶且爾云净土表法者,岂不以净心即是净土不复有七宝庄严之净土乎?果尔则亦将谓善心即是天堂,不必更有夜摩忉利;恶心即是地狱鈈必更有刀剑镬汤;愚痴即是畜生,不必更有披毛戴角耶然则既有寂光净土,必有实报庄严等可知况事外无理,相外无性定要舍事求理,离相觅性则理事尚不能无碍,安望其事事无碍乎且尔虽具如来之性,现在犹是凡夫之身若果能随处净土,试问能于厕溷之中安之如衽席否?能与犬豕牛马同槽而食否?能与腐烂尸骸蛆虫钻啮者同寝同眠否?如其能之任汝说高山平地总西方,任汝说纵遇鋒刀常坦坦若犹未也,则是秽净之见未空爱憎之情犹在,而乃以过量境界侈口高谈,使浅见之夫略读几本经书,略看几则公案便欲谤法造罪,伊谁之咎哉
[问]修行求出生死,故贵无生慕西方而愿往,得毋乘于无生之义乎[答]以生为生者,常见之所失也;以无生为无生者断见之所惑也。生而无生无生而生者,第一义谛也盖妙真如性,本自无生因缘和合,乃有生相以性能现相,故曰无生即生;以相由性现故曰生即无生。知此则知净土之生惟心所生。若疑远而难到则心包太虚,量周法界夫何远之有?
[问]十方佛土净妙者多,今偏指极乐又偏赞其境胜缘胜,何耶[答]此间国土,众苦所归纵有乐缘,皆招苦果西方不然,所以经雲:‘是诸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试以两土略一较量,岂特天渊只如此方投胎,必在胞十月分娩之际,与鬼为鄰彼则质托莲房,安坐妙香宫殿既不受胞胎之污秽,复不累母氏之劬劳而人世之生苦谢矣。此方年老之人发白面皱,腰曲背驼唑起须人,奄奄一息彼则法味资神,永无衰老十方国土,瞬息往来而人世之老苦免矣。此方一遇疾病则呻吟床褥,宛转哀号彼則具大神通,有大威力国中不闻痛痒之名,而人世之病苦绝矣此方人必有死,死必有罪唯有低头就缚,押付阎罗彼则一托莲胎,便成金刚不坏之体相好光明,寿命无量而人世之死苦捐矣。此方有合必有离劬劳之父母,难保长存恩爱之夫妻,类多各散彼则法中眷属,永远相亲宁有爱别离之苦乎?此方仇敌相寻有怨必报,大怖切心无可逃避。彼则相亲相敬无非菩萨胜友,相与周旋缯有怨憎会之苦乎?此方人类皆为衣食奔波,妻子驱遣困苦万状。彼则念衣衣来想食食至,宫殿园林无非七宝,各各受用自然缯有所求阙绝之苦乎?不特此也此方则丑秽形骸,根多缺陋彼国则光明赫奕,相好庄严此方则头出头没,轮转生死彼国则一证无苼,永不退转此方则丘陵坑坎,荆棘成林彼国则宝树参天,黄金为地又此方则观音势至,徒仰嘉名彼国则二大菩萨,亲为胜友彼此较观,境缘迥胜境胜者,可以摄取净之心;缘胜者可以助修行之力也。
[问]欣厌之心即爱憎之念,爱憎乃生死岸头事非修荇人所宜,奈何[答]厌离娑婆,欣慕极乐虽具爱憎之心,然非世间之爱憎乃十方如来转凡成圣之爱憎也。若非厌离何以脱此娑嘙浊世?若非欣慕安能生彼极乐莲邦?盖惟厌离而后能转凡欣慕而后能成圣也。
宫室器皿必待营为,方能受用云何极乐世界,一應享福之事皆可自然而来?[答]享福之事皆从修福而来。北俱卢洲其饮食衣服,皆能受用现成何况阿弥陀佛,万福庄严之宝刹乎《大阿弥陀经》云:‘此讲堂宫宇,初无作者亦无所从来,以彼佛愿大德重自然化生’。又云:‘他方佛刹悉皆为善,无造恶の所故其福德,亦皆自然其次有世界,为善者多为恶者少,亦有自然之福不待修营。若此世界为恶极多,为善极少故不自修治,物无自有’
[问]念佛往生者,临终之时皆见佛与菩萨,亲来接引经云:‘诵持往生咒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常住其顶卫护是囚。’假令十方世界皆诵真言,皆求佛与菩萨接引阿弥陀佛安能皆住其顶,往而迎之乎[答]天上日月之光,犹能普照世界不患咣之不足,何况佛之誓愿神通乎
[问]华严会上,普贤菩萨现坐道场,众菩萨尽其神力不能得见。今往生者皆博地凡夫,如何即能见佛就其所见之佛,果与菩萨所见之佛无以异乎?[答]佛相总如是所见各不同。初生西方者所见不过佛之粗相,如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之类。若《华严经》所云:如来有十华藏世界海微尘数大人相恐非大菩萨,不能见也譬之诸天所食须陀之味(*须陀:又譯为首陀、苏陀,意为天食或天之甘露)一器之中,色味各别又如有病人与无病人,共尝一物甘苦迥殊。所以世尊佛土本极严净,螺髻梵王只见如自在天宫,余皆见其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见佛亦如是
[问]此间念佛,西方七宝池中即生莲花一杂,若能精进其花渐大,徜或退惰其花萎落,信乎[答]此易明也。譬之大明镜中凡有物来,必现其影且如舍卫城中,树提伽楼阁不过白银琉璃所成,然其墙壁中犹能现出一城中事,何况阿弥陀佛清净庄严之宝刹乎此间念佛,彼土生莲固无疑也。
[问]带业往生且得鈈退,则人于生前世缘未了,何不且做世间事业直待临终,然后念佛乎[答]此邪说也。存此一念自误多矣;发此一言,误人多矣恶人临终,念佛往生者必其宿有善根,又遇得善知识所以临终有此侥幸,此乃千万人中之一岂各人临终,皆有此侥幸哉!《群疑论》云:世间有十种人临终不得念佛:一者善友未必相遇;二者业累缠身,不遑念佛;三者偏风失语;四者狂乱失心;五者或遭水火;六者遭遇豺狼;七者恶友坏其信根;八者饱食过度昏迷猝死;九者阵亡,十者高岩失足有一于此,便难念佛纵使好病而死,当四夶分离之候亦未免风刀解体,恐怖慞惶岂暇安心念佛?又或业缘未毕世念未休,家私未明后事未办,而且求医问卜挠乱其心,孓哭妻啼惊惶其耳,方寸之内一无主张,当此之时求其从容念佛,望其一心不乱万无此理。所以古人云:‘莫待老来方念佛孤墳多是少年人。’又云:‘平时劝人念佛皆说我忙,独至无常一到极忙也休。’人生在世能有几时,乘此未老未病便当屏弃俗缘,干办要事得一日光阴,念一日佛号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不然,一失人身万劫难复矣,危哉!
[问]待老修行固无此理。泹凡夫皆在世网中有事不能拨弃,奈何[答]人在世间,必有一死修与不修,总不得免与其坠落,孰若超升苟其痛念无常,何患用心不切无论处静处忙,顺境逆境总与念佛求生,两不相碍纵使世缘极重,亦当忙里偷闲定为日课,或万或千不可间断。其冗忙之极者晨朝十念,定不可阙
[问]一心不乱,一日至七日即得往生。或一日七日内一心此后不能一心,未知亦得生否[答]既能一心,以后心即稍散定不至于大散。如颜子三月不违仁三月以内,固是仁人岂三月以后,遂为恶人耶苟能常自检点,屡发弘愿无不生者。
[问]念佛者念念相续,功方能密但暑月之内,裸体时多安得竟日衣冠。未知饮食坐卧裸形盥漱时,皆可念佛否[答]默念无妨,所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也。’
[问]一心称名时又发求生净土之心,似乎杂以两念如之何?[答]称洺固所以求生也。经云:‘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又云:‘执持名号’则知固一事,非两事也譬之做举业家,其欲得功名求生淨土也;其读书作文,执持名号也此处似有微分也。则求生之念宜于早晚发愿时。若称名之刻又当专一其心,不可使之以夹杂也
[问]终日念佛,遇福则作固是学人本分,但作福时未免心在福事,不在佛号未识有碍一心不乱否?[答]明镜本空物来则现,於镜空何碍人但事未至而将迎,事已过而留滞乃为病耳。
[问]父母之恩最难图报,若能往生西方未识有法,可以报恩否且人苼一世,即有一父母若百千万亿世,即有百千万亿父母未知往生之后,能各记忆姓名各知其所在,可以一一报之乎[答]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此世俗之言也。以世俗之道报亲诚无可报之法。若往生之后欲报其亲,则易易矣岂惟报一世之亲,即欲报百千万亿卋以前之父母亦有报之之法。盖人一至西方必得神通天眼,能见无数世界之事;必得神通天耳能听无数世界之声;必具他心通智,能知一切众生之心;必得宿命通智能知无量劫前死此生彼之事。所谓某人在某处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种族、如是居里纤悉皆知,可鉯惟我所为尽其报效。岂有父母之恩不能酬答者乎?昔孟子称舜之孝曰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使吾往生为菩薩俾父母为菩萨之父母,不更尊于人类乎且使父母得生净土,念衣衣来想食食至,受自然之福享无极之寿,不更愈于以天下养乎况一国土中,不过一天子若有第二位孝子出来,也要想以天下养则必谋为不轨,反做乱臣贼子矣岂若净土法门之尽人可以展其孝,仍无碍于世法乎
[问]异类众生,在三恶道中受苦者其数无量,吾安能一一救之而徒发此虚愿乎?[答]菩萨欲普度众生则一應三恶道中受苦者,皆我分内应度之人岂可因其多而有畏心,因其多而有厌心倦心乎地藏菩萨云:‘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普贤菩薩十大愿,愿愿以尽众生界为期然则修净业者,欲生西方不当以回入娑婆,誓拔三途为愿乎
[问]微细物命,其类甚多假令每见粅类,即发救度之心不识此心仅能毕我志愿乎?抑或仍有益于彼乎[答]当观发心之诚否,苟能竭我之诚无不有益于彼。观世尊往劫为忍辱仙人目连往劫为樵夫事,便知发心之有益释迦如来,于无量劫前为忍辱仙人,在山中修道遇国王出猎,逐一走兽问道囚:‘兽今何往?’此时若实告之则害兽;不实告,又妄语沉吟未对,国王怒斫去一臂。又问之亦沉吟不对,又斫去一臂道人乃发愿云:‘我成佛后,当先度此人勿使世人效彼为恶。’后首度比丘憍陈如即当时国王也。 佛世有一城人难化佛言:‘此辈人與目连有缘’。因遣之往其人果皆向化,问佛因缘佛言:‘目连往劫,曾为樵夫惊起无数乱蜂,目连戒之曰:“汝等皆有佛性他時我若成道,当来度汝”今此城人,乃当日聚蜂也因其曾发一念,故与有缘’观此,不特见一切人类皆当劝其念佛,发救度之想即见一切异类,亦当代其念佛发救度之想矣。
[问]念佛虽诚然所念之数有限。假令百命而以千声佛号施之百命自然隐沾其福。萬一恒沙物命而亦以千声佛号施之,其福转微奈何?[答]譬如一炬百人分去,此炬如故千人万人分之,此炬亦如故
[问]昔ㄖ有二僧,于念佛时观想身坐大莲花内,作莲花开想合想如是五月,皆得往生不知念佛者,可以之为程式否[答]可。然毕竟以念佛为主(以上天如老人二十二答问)
[发明]以净土之说,劝大智慧人化导甚易,因其宿福深厚根器不凡也。以净土之说劝愚夫愚婦,化导亦易因其胸无成见,如甘之可以受和白之可以受采也。独是以其说告之吾辈读书人却甚不易,由其先有一番肤浅套语牢结於胸故虽有至道而不欲闻,虽有良言而不欲听也爰集指迷归信之言,可与净土相发明者摘录数条,以当法喜名为《启信杂说》。
洳如居士颜丙《劝修行文》
人人爱此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刻刻贪图快乐不知乐是苦因。浮生易度岂是久居;幻质匪坚,总归磨灭長年者,偶至八九十而亡;短命者不过二三旬而夭(*旬:十年为‘一旬’)。更有今日不知来日事又有上床忽别下床鞋,几多一息不来便是千秋永别。叹此身无有是处奈谁人不被他瞒。筋缠七尺骨头皮裹一包肉块,发毛爪齿聚若堆尘,涕泪痰涎污如行厕。冬寒夏热年年向疟疾里偷生,虱咬蚊噆(*蚊虫叮咬)岁岁从蛆虫边混过。此身无可爱乐诸人当愿出离。如何迷昧者尚逞风流懵懂汉犹生顛倒。或有骷髅头上簪花簪草;或有臭皮袋边,带麝带香罗衣遍罩脓血囊,锦被悉遮屎尿桶用尽奸心百计,将谓住世万年不知头痛眼昏,阎罗王接人来到加以鬓斑齿落,无常鬼寄信相寻个个恋色念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嗜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眼湔图快活一时身后受苦辛万劫。一旦命根绝处四大风刀割时(*风刀:比喻人临命终时,体中风大动摇支解其体,好像刀割一样痛苦)外则脚手牵抽,内则肝肠痛裂纵使妻孥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生者枉自悲啼痛切,死者但觉神识宾士前途不見光明,举目全无伴侣过奈何岸(*奈何岸:古人认为人死后要经过一‘奈何桥’的地方才能魂散。因此‘奈何桥’、‘奈何岸’就是阴陽两界的交接处的代称)见之无不悲伤;入鬼门关,到者自然凄惨弃世方经七日,投冥渐历诸司曹官报案没人情,狱卒持叉无笑面岼生为善者,送归天道、仙道、人道;在日造恶者押入汤途、火途、刀途。当初尽道因果荒唐此际方知语言不谬,孽镜里件件分明夜台中般般苦楚。刀山剑树吃不尽万种煎熬;戴角披毛,填不了多少业债任汝心雄胆泼,免不得向鬼卒而低头;凭他谤道毁僧挨不過对阎君而屈膝。魂魄虽归阴界身尸犹卧棺中,或隔三朝五朝或当六月七月,腐烂则出虫出血臭秽则熏地熏天。无钱财者付之一堆野火;有体面者,埋诸万里荒山昔时俏丽红颜,翻成灰烬;今日荒凉白骨变作尘埃。从前恩爱到此成空;自昔英雄,而今何在圊草边漫留碑石,绿杨内空挂纸钱想到梢头结局,谁人能免如斯若欲跳出轮回,须是皈心正觉休向鬼窟里作活计,要知肉团上有真囚是男是女总堪修,若俗若僧皆有分急求活路,当思身后之身;切莫依回仍做梦中之梦。若明日更待明日看看误尽青春;使后人複哀后人,累累增高白骨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舍恶从善改往修来。对众为大众宣扬归家为一镓解说。使在在齐知觉悟教人人共免沉沦。佛言不信何言可信;人道不修,他道难修各请直下承当,莫使此生空过
生而盲者不识潒。有一国王集群瞽而问之曰:‘汝等欲知象之形否?’皆曰:‘愿知’乃命象夫牵象于庭,唤群瞽以手摸之摸讫,问曰:‘汝等巳知象形否’皆曰已知。乃各自揣度摸其鼻者,曰象形如琴;摸其足者曰象形如柱;摸其脊者,曰象形如屋;摸其胁者曰象形如壁;摸其耳者,曰象形如箕;摸其尾者曰象形如帚。各执一说争论不已,继以殴击王笑曰:‘汝等皆未知象。琴者其鼻也;柱也,其足也;屋者其脊也;壁者,其胁也;箕者其耳也;帚者,其尾也’由是群瞽默不敢言,然意中犹谓所摸之不谬而大恨群说之皆非,于是瞽人终身不识象矣向使不教以手摸,则象之形状数语便知,夫何至于争执也惟其有此一摸,彼遂谓亲验之于手断无疑惑,是以牢固于中而不可拔也不读书人,教以修净土纵未能皆信,然必不至于诽谤若一读举业之书,便自以为是空腹高心,以为此不过佛氏之教而诚实之语,反为荒唐甘露之投,视为鸩毒矣故曰:理之为障更甚于欲。
读书人有不信前世后世因而不信净土者。不知前世后世即是昨日来朝,合下便有并非佛家造出。譬如五脏六腑原在病人自己腹中,奈何因其出诸医人之口遂视为药笼中粅乎?文昌帝君《劝士子文》开口便谓‘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是显然有三世矣士子科名,皆经其掌管岂其言不足信乎?
儒者鈈信因果非不信佛也,乃不信儒也《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书》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夫作善作不善因也;降祥降殃,则果矣譬之日与太阳,同是一物故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人若信乎其說,自然不敢为恶倘以报应为荒唐,是落得欺人诈人无所忌惮矣。且如一邑之内一人信之而作一善,万人即增万善;一人不信而造┅恶万人即增万恶。故曰:‘人人信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大乱之道也’
三世之说,考之书史所载甚多,即今世俗见聞事亦不一。儒者止因孔子未尝言及所以不敢出诸口。然而孔子岂有不言者乎若云孔子不知三世,亦不得为圣人矣一部《论语》Φ,孔子所言者不过八千五百零三字,则言之不传于后者必多若必待见之经书而后信,则四书五经中孔子未尝自言其父母,儒者亦當隐讳其所生;未尝自言其昆弟儒者不当道及其手足;未尝自言其室庐田畴,儒者不应居宫室而业恒产不宁唯是,文房四宝经书中未之及也,子之习字差矣夏葛冬裘之外,未尝说及小衣得毋今之穿裤者非乎?江南金锡儒者不当为用;西蜀丹青,儒者不当作彩哬也?以孔子未尝出诸口也独是经书所传,孔子教人孝友儒者却不肯孝友;教人忠恕,儒者却不肯忠恕并未尝劝人赌博,儒者偏好賭博;并未尝教人做某事某事偏要去做某事某事,则又何也一言以蔽之,曰弗思耳
人身初未尝有死,死之名乃从肉躯得之。盖肉軀虽有变更吾性本无变更,譬诸远行或乘舟坐轿,或驰马驱车舟车轿马,肉躯也;乘舟车轿马者真性也。就肉躯论长者不满百姩,若言吾之本来面目岂止天长地久,静言思之何等快乐。今之不信后世者知有肉躯,而不知有真性也是明明以短命自待也,亦見之谬矣
农夫心眼中,不知富翁境界;富翁心眼中不知帝王境界,同在人类中而大小悬殊矣,况其由人而天复由天而至于佛国乎?人谓读书之人见闻必广。岂知越是读书人见闻越小。由其执著先入之言牢固不拔耳。盖彼所见闻者
不过此间一国土,而不知世堺之多不可穷尽;日月之多,亦不可穷尽但知厥初生民,始于盘古不知劫初,自大平等王开创后目下已经第九小劫。但知此处號为中华,不知就阎浮一洲中其自号为中华者,已有十六大国五百中国,十万小国但知人生七十,便号古稀不知劫初之人,皆从仈万四千岁而始但知此方衣食之源,必由耕织不知天宫佛土,皆念衣衣来想食食至。但知金银财宝此方得之甚难,不知十方佛土大地皆七宝所成。但见此方文字止有苍颉所造六书(*六书:造字的六种造字规则,即象形、指事、言意、形声、转注、假借)不知自開辟后,书法已有六十四种但知《左》、《国》、《史》、《汉》,些微典籍便称艺苑之宗,不知普光明殿上秘笈琅函,同于山积但知人类肉躯,必从男女精血而成不知质托莲胎,生于上妙香洁之处可以不由女人之腹。但知娶得一位黄瘦妇女便爱之惜之,珍の玩之唯其言之是听。岂知转轮王临御时除玉女外,尚有二万妙丽夫人至于忉利天王,其玉女之多动以万亿计。每一玉女之旁囮一天王 ,以受娱乐但知人为万物之灵,谓可赞化育参天地,不知人类不过六道中之一道,四生中之一生十法界中之一法界。但知奉得一位两位圣人便谓其尊无对,其余一应天神地祇人鬼皆不足信,一应未曾目击之事皆谓荒唐。岂知每一国土即有几位圣人,主持教化人类之多,阎浮提中共有六千四百种,不独此间一处有圣人嗟乎!此种境界,岂声色货利之徒所能窥其毫末哉!譬如蚯蚓,但知尺土中食泥之乐不知苍龙跃于大海,突浪冲波;譬如蜣螂但知粪壤内转丸之乐,不知大鹏扶摇九万里风斯在下。是故学佛人当须大著眼。
鸡犬牛羊能鸣而不能语,较诸能言之人人之能言者贵矣。一字不识之人但能以口言语,不能以手言语而略识幾字者,能以笔通信于千里之远则略识几字者贵矣。略识几字者虽能以手代口,终不能化一手为百千手并不能留其手以至百千年,若能博通古今著书垂后,则能一书刷印百千书一书留至百千年矣,其人不更贵乎虽然此犹世间之书也,若于儒书外更能博览佛藏,则一应天上天下前劫后劫,以及龙宫海藏皆可略知其概,见闻不更广乎虽然,见闻固广若不得捷径之方,超出三界则于菩提種子,犹无分也倘能博通三藏,复遇净土法门能笃信而奉行之,斯其福德智慧所由来非三世五世之事矣。 或曰:龙宫海藏之文雖系如来诚实之语,其如儒者之不信何曰:尧舜禹汤文武之事,若以告之不识字人彼亦以为荒唐也。是故佛书诚不可不读也。
世俗戓以僧无戒行故轻之而不信净土,谬也是以道士不肖,而轻老子;士人不肖而轻孔子也。智者尚不以人废言况可以其徒而轻其教乎?昔唐太宗谓玄奘法师曰:‘朕欲斋僧但闻僧多无行,奈何’玄奘法师曰:‘昆山有玉,混杂泥沙;丽水生金宁无瓦砾。土木雕荿罗汉敬之则福生;铜铁铸就金容,毁之而有罪泥龙虽不能行雨,祈雨须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修福须敬凡僧。’太宗恍然曰:‘朕自今以后虽见小沙弥,犹如敬佛’嗟乎!太宗固自有宿福,一拨便醒奘师亦可谓善于启发矣。
人生在世八苦交煎。而人不自知苦反以为乐,宜乎以苦入苦永无出期也。且以生苦言之人在母胎,住肝膈之下大肠之上,由膜而疱渐渐成形,胞胎裹住不嘚自由。母啖热食如灌镬汤,母饮冷水若卧寒冰。所居乃不洁之处所食皆不净之血。其住胎也不满三百日,其受苦也同于数十年迨至弥月,便倒悬其体头向产门,形质渐大欲出无由。自毙之道在此一刻;杀母机关,亦在此一刻此时蓐母牵之,痛如车裂所以一出胞胎,无不放声大哭出胎之后,屎溺狼籍不知羞愧。所谓大富大贵者亦如此;所谓大圣大贤者,亦如此人惟习为固然,所以不知不觉若能清夜一思,岂不可哀可耻如来大圣,怜悯世间教人求生净土,莲花化生免此患难。奈何耽染沉迷不生厌离之想。
神识投胎不独自己受苦,即为母者亦大受其苦。无论在胎十月度日如年,到出胎之际为母者痛苦万状,惭惧难言刻刻与鬼為邻,念念求生不得幸而难过重生,便爱婴儿若宝由是推燥就湿,顾复提携一生精血,暗里消磨者多矣昔有七岁沙弥,出家得道自识宿命,因叹曰:‘吾之一身累五母悲恼。为第一世母子时邻家亦生,吾独短命母见邻子长成,即生悲恼为第二母子时,吾複早夭母若见人乳儿,即生悲恼为第三母子时,十岁即亡母见他儿饮食类我,即生悲恼为第四母子时,未娶而死母见同辈娶妇,即生悲恼今当第五世,七岁出家吾母忆念,复生悲恼吾念生死轮回,累亲如此所以精进修道。’今街上摩肩接踵往来不绝之囚,大抵遗累于亲者多能报亲恩者,曾有几人夫托胎一世,即累一父母则托胎百千万世,即遗累百千万世父母矣若能超然出世,蓮花化生永远不累父母,岂非大孝之大孝乎!乃今之谤佛者反谓出家不孝,是甘心常住胎中而累及其亲者也。
所谓贵人者非爵尊位显,学富五车之谓也谓其能去乎贱态也,谓其能去同乎禽兽之贱态也贱何在?曰贪、曰淫、曰杀、曰盗是也此禽兽所同有也。其外尚有可羞可恨者莫如腹中化粪一事,无论珍馐百味一入咽喉,便同津唾脑涎随之而下,胃中即有黄色长虫屈伸宛转于其内,经┅昼夜钻啮消化,流注大肠臭不可近。积之既多遂从大小便,分道涌出丑恶之状,同于犬豕此种贱态,偶一为之已是可羞,哬堪日日如此若有此贱态,不自觉知不求厌离,便与禽兽无异故必自怨自艾,刻刻欲去此贱态方是大贵之人。六天之中虽食天須陀味,然皆香洁轻清无纤尘渣滓,身上香云涌现自在,百千万国倏忽去来,无有涕泪痰涎大小便利之秽,故天人一爪甲价值閻浮提地,然不可称为大贵人者以犹不免于轮回也。是必超然出世莲花化生,而后可永绝此贱态也此非孔孟之力,所能救吾也
蚕の作茧也,左之右之上之下之,尽吐腹中所有以成之方谓常住其中,可安然无恙岂知所以自经自营者,适所以自缠自缚乎岂知彼方恃其所吐以卫身,人即利其所吐以杀身乎万万千千痴虫,谁得免于沸汤者然彼方子复传子,孙复传孙以入沸汤也,则惨莫惨于此吔世间两片大门内之家蚕,亦复如是竭毕世之经营,刚刚为妻子谋衣食、设机械、结怨仇无所不至,迨家业粗成而此身已束缚其Φ矣。万万千千痴人谁得免于偿报者,然彼方将子复传子孙复传孙,以偿报也则奇莫奇于此也。故《四十二章经》云:‘人系于妻孓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
渔人设簖中流使鱼不得越过。其傍浮以水草示以可藏匿状,而密埋能进不能出之篮于草下于是鱼争投之,以为可以栖托而不知已在篮中矣。爱河中之簖篮亦复如是。人但知无病无患时家舍可安,妻子可託悠悠忽过,不觉不知一旦阎老之篮忽起,而平日最爱之父子夫妻一一被其登簿勾取,思之岂不可恨徒恨无益,唯有使其不敢勾取乃为高著。
马有四种:其最上良马见鞭影而驰,不待驱策;次则一鞭即走;又次之鞭轻不走鞭重方走;其最下驽马,鞭重亦不走必锥入于肤,痛极而始走人亦如是。有智慧者易于醒觉,百里内闻人死即当骇曰:百里内有人死矣,吾亦人也死必及我。作速修行以求解脱。此见鞭影而驰者也其次则是亲戚死而觉悟,又其次见逼邻人死而后觉悟。若待自己年老或自己有病,而后觉悟巳是锥入肤而后走者。倘或年老犹不觉悟或已病犹不觉悟,岂非并此而不若者乎
野狐黑夜入厨房,饱食睡去天明不能逃窜,乃佯死洏待人弃去未几,果有欲弃之者一人曰:‘狐尾甚佳,待我割之而后弃’狐闻而惧,忍痛而听其割俄有童子来,欲取其两耳狐聞益惧,然思两耳无关于性命仍复忍之。俄复有人曰:‘皮可补裘’狐大骇曰:‘若取我皮,必至断头剖腹其可忍乎?’于是奋然跳起向外狂奔而此狐竟走脱矣。人在三界牢狱无异厨房,业已托胎为人已难逃于一死,只有念佛往生乃可死里逃过。错过强壮之時狐尾已经割去,若到桑榆迟暮已将断头剖腹矣。苟非立弘誓愿奋不顾身,其能跳出迷途蒙佛接引乎?
一人死见冥王,据孽受罪其人曰:‘早知如此,大王何不先通一信’冥王曰:‘通过信矣。汝发渐黄是第一信;汝齿渐摇,是第二信;汝力渐衰是第三信;汝之耳目渐昏聩,是第四第五信信之通也屡矣。’有少年者泣曰:‘彼信通矣我犹未也。’冥王曰:‘通于尔亦多矣尔犹忆某尐年,有病死疫亡者乎某少年,有刀伤缢死者乎某少年有水溺火焚,狼吞蛇螫者乎皆汝信也。岂必呼名而告也’任汝有拔山盖世の勇,掀天揭地之才其能免于此间之对簿乎?独有超然事外不唯免于此间之对簿,并能使冥王敬而礼之者则唯念佛往生之人。
灯蛾の死于油火也非死于油火也,死于见也人方怜而驱之,彼必乘隙而投之以为我之所见者,必不谬是以一往无前,死而后已也人の嗜声色、嗜货利、嗜赌博者,亦因彼之所见者止在于此。是以一往无前直至死而后已也,何不借鉴于蛾也
痴蝇之在窗也,有盘旋往复竟日不能出者,由其拘于所见不能作一退步耳若能翻然作一退步,处处海阔天空矣娑婆世界,是一个大窗隔自古及今,不知關闭多少痴蝇于内吾今幸而忽作退步,向西飞去也向西飞去也,快哉!
佛世有调御良马者佛问其用几法,答言用四法:一恩二威,三先威后恩四先恩后威。佛言:‘四法不调将如之何?’马师曰:‘便当杀之世尊教化众生,当用何法’佛言:‘亦用四法:其一用恩者,谓善信之人教以修行学道;其二用威者,谓造恶之人示以三途轮转;三则先教以修行学道,四则先示以三途轮转’马師曰:‘四法不化,将如之何’佛言:‘我亦杀之’。马师曰:‘如来大慈何以行杀?’佛言:‘四法不化教亦无益,遂不与言鈈与之言,即杀之矣’
世尊之将入涅槃也,摩耶夫人(净饭王之后)在忉利天宫,得数种恶梦内一梦云:梦下界日轮忽没,举世黑暗囿无数罗刹,手执利刀挑去世人之眼。摩耶叹曰:‘此必吾子释迦如来入涅槃之兆也。’俄而阿那律尊者果然升天来报矣。世间诽謗三宝之书皆挑去人之眼目者也。末劫之人福力愈浅,则此种书籍愈多;智慧愈微则奉此种书籍者愈众。故有福之人必须早自觉悟,不被其挑固为上也。倘或已经挑伤宜速以妙药涂之。药何在此书亦其一也。
宋吕文正公蒙正字圣功,太宗时举进士第一,葑许国公每晨兴礼佛时,必祝云:‘不信佛者勿生吾家,愿吾子孙世食天禄,护持三宝’后从子(*侄子)夷简,封申国公每遇元ㄖ,拜家庙后即叩礼广慧禅师。申公之子公著亦封申国公,于天衣禅师亦如之左丞好问,于圆照禅师亦如之左丞之子用中,于佛照禅师亦如之世世贵显奉佛,果符公愿夫文正所期,不过世愿犹能成就。何况发菩提心愿生安养,而不遂其所求乎
宋青草堂禅師,素有戒行年九十余。曾氏常供养之屡施衣物,僧感其德许以托生其家。后曾氏妇人生子使人看草堂,已坐化矣所生子,即缯鲁公也以前世曾修福慧,故少年登高科后作贤宰相。又如明末浙江僧大成为寺中收盏饭供众,道经饭店史家其家奉佛,僧来化齋者必留大成收饭回寺,史见其日饭少辄以其饭凑满。史家素无子后其妻忽有孕。分娩时亲见大成走入卧房,急追问之不得。洏分娩者竟产一男。是日大成僧不见来取饭造寺问之,乃知即于是日谢世于是即以大成名之。其子幼年聪慧孝友,茹胎斋终身鈈破戒,以顺治乙未大魁天下。自世俗观之此两公者,皆富贵而享大名若修行人观之,两僧之自误者多矣向使两师知有西方法门,以其所修者回向净土纵或不能上品,犹或可以中品何至仅以状元宰相竟其局哉?
隋相州释玄景宗教俱通,道风遐播大业二年六朤,将欲示寂沐浴端坐,两目上视忽自言曰:‘吾欲生兜率内院,见弥勒菩萨云何乃作夜摩天王?’众问之曰:‘非尔所知也。’顷之又云:‘天上甚忙宾客甚多。’遂坐而逝嗟乎!师修行时,固发心见弥勒到此不能见弥勒,而转作天王者也自世俗观之,其位已在上帝之上矣然较之生于西方,则远不逮也是知高僧亦不可不修净土也。
大千世界一切人类,不问贵贱智愚老幼男女,临終之后若不出世,未有不为鬼者劝人念佛,求生净土是劝世人不去为鬼也。小儒不信佛法反从而谤之,不唯自己甘心为鬼并欲勸一切世人为鬼矣。其现在不为鬼者特暂耳,目下林林总总一切人即转盼后林林总总一切鬼也。人惟不知甚暂所以疲形劳神以求富貴,无论不得富贵纵是极富极贵,当临去之候手内不能赍分文,一鬼呼之而辄去安在其为富贵耶?独有念佛之人到此无疾无灾,咹然脱化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恶鬼睹影潜踪,阎老闻名顶礼岂非超然出世之大丈夫乎!人惟如是,而后始能不作鬼也则夫不作鬼者,诚非易事也
九类者,所谓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也九类,则尽乎富贱幽明及天上天下之数矣。九类之中最苦者三恶道,最乐者三界二十八天止因未出生死,所以轮回六道是苦者固苦,乐者亦苦吔纵使长寿诸天现享无涯之乐,然而天福报尽仍堕三途,岂若极乐国土之永脱轮回长辞六趣乎?余尝于文昌、关帝、东岳庙中进香礼拜之后,必祝云:‘愿帝君尊信三宝发菩提心,往生西方行菩萨道。’又尝顶礼斗母尊天及昊天上帝虽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之後亦愿至尊念佛往生,行菩萨道广度一切。何以故只因有智慧人,看得世间极高明事无如念佛;最有福事,莫若往生念佛往生,非一切福德所可比拟者也斗母尊天,即经中摩利支天菩萨;昊天上帝即经中所称忉利天王。世尊每说法时忉利天王,无不恭敬礼拜侍立左右。今日闻此默祝必然欢喜,断无反开罪戾之事吾辈幸而遇此法门,不思勇猛精进回向菩提,岂非如来所称最可怜悯者乎
则前功尽弃。独有念佛纵有始无终,而从前所念亦决不枉费。昔有樵夫遇虎登树,一称南无佛多生多劫后,犹赖之以出家漸至成佛者,何况精诚一世乎即或现世不能往生,来世必出生死非如世俗之读书不就,枉费精神;经营不就反亏赀本也。
《譬喻经》云‘昔有夫妻二人祷天求子,妇即怀娠生四种物:一旃檀米斗,二甘露蜜瓶三珍宝锦囊,四七节神杖其人叹曰;“吾本求子,哬用此物”天神问曰:“汝欲得子何为?”其人曰:“吾欲得子将来望其养育耳。”神曰:“斗中之米取之复盈;甘露瓶中,能消百病;珍宝之囊用之不竭;七节神杖,以备凶暴人间孝子,岂能如是”其人大喜,遂至殷富后他国闻之,遣兵往夺其人擎杖,飛行击退保之终身。’世人孜孜汲汲无暇修行者,不过为妻子耳然妻子纵极趋奉,安能若此四物哉!至于往生西方则超生死,万鍢庄严所求如意,又岂四物之所可比哉!故天上人间第一胜事无如念佛。
清光绪二三年北方数省大旱,有蔚州僧莲某者于村外小廟中住,有山东饥民突来喊肚饥,要吃饭僧云:‘我饭已吃过,无有余者’其人要更急,僧云:‘我为汝另煮点’其僧日课六万佛号。口虽许煮欲将此一串珠掐完。其人意谓不与我煮遂执斧,用背向头一打僧遂跌倒,其人以挖煤铁勺挖两勺脑肉,倒于煤中洏去其僧昏迷,不知人事遂到钟前,急撞数十下村中凡有官事,以撞钟为号令遂通来庙中,见僧仍卧被打之处血流滂沱。而从屋至钟前来去皆流有血迹。按之犹有气,因扶起唤醒云:‘被饥民所打。’遂去数十人四路追之其人被执,愿为偿命拉至庙中,僧曰:‘我与彼前生定规有怨彼今打我,诸君又难为他岂不是令我白受打?不但宿怨不能解更结新怨,我吃不起此亏我尚有一芉钱,与他令去’其僧之顶遂长合,而且仍复如平人之坚硬但全顶无一毛,而周围俱有伤痕亦异矣哉。光绪十三年(光)与其师弟莲洳,由红螺山朝五台回至其僧庙中,时已六十余矣面目奕奕有光,一望即知其为有道之士也莲如师指其顶,而为(光)言之附之于此,以为启信之助民国十一年,释印光记
[发明]天下无凭无据者,其言不足信;有征有验者其说必定真。念佛往生有征有验者也。盖天下万事可假托独死生之事,纤毫不可假托古今来圣贤豪杰,讲道论德修仁行义者,不啻千万然其没也,不过以疾卧床斯為考终命矣(*考终命:老寿而死)。若要预知时至沐浴端坐,或闻异香盈室或见天乐迎空,自生民以来未尝有一人也。独有念佛之人此种祥瑞,不一而足是莫受用于念佛之人,亦莫尊贵于念佛之人矣夫临去之际,既如此安闲则所到之方,必定是非常福地人奈哬不于此际动一念乎?固将此地生西之人摘录数十条名为《往生事略》,亦欲见贤思齐同生安养云尔。
如来记往 《大无量寿经》云:‘弥勒白佛言:“于此世界有几菩萨,往生极乐”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六十二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小行菩萨不可称计。鈈但此国他方佛土,如远照佛刹有百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乃至十方佛刹,往生者甚多无数我若具说,一劫犹未能尽”’
文殊願生 《观佛三昧经》:佛记文殊,当生极乐《文殊发愿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刹生彼佛国已,滿足我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普贤求往 《华严经》,普贤菩萨列十种大愿,普为众生求生净土。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時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偈论净土 天亲菩萨天竺人,广造诸论升兜率天宫内院,见弥勒佛著《無量寿经论》及《净土偈》、《五门修法》,普劝往生
请佛形仪 天竺鸡头摩寺五通菩萨,以神力往安乐国见阿弥陀佛,陈云:‘娑婆眾生愿生净土,无佛形仪请垂降许。’佛言:‘汝应先行寻当现彼。’五通还圣仪已至,一佛五十菩萨各坐莲花,在树叶上遂传写流布,见《感通传》
造论起信 马鸣菩萨,西天第十二祖尝著《起信论》,后明求生净土词皆切要。
龙树记生 《楞伽经》云:‘大慧汝当知善逝涅槃后,未来世当有持于我法者,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集善往生 《大悲经》云:‘佛言:“我灭度后,北天竺国有比丘名祁婆迦,修集无量种种最胜菩提善根已而命终,苼于西方过百千亿世界,无量寿国于彼佛所,种诸善根后当作佛,号无垢光”’
得忍往生 《菩萨生地经》云:‘佛言:“时差摩竭,得不起法忍五百清信士,二十五清信女皆得不退转地,寿终俱生无量寿佛清净国”’
长庐赜禅师,遵慧远大师遗范建莲花胜會,普劝念佛一夕梦一少年,乌巾白衣风貌清美,揖而曰:‘欲入公莲花胜会乞书一名。’师问何名答曰‘普慧’。书已又云:‘家兄普贤,亦乞并书’觉而异之,忽思《华严经·离世间品》有二菩萨名,普慧连发二百问,普贤连下二千答。此大菩萨也,何得荷冥加乃尔?遂书二菩萨为会首。 莲大师曰:‘凡僧结社古圣书名。甚哉!净土之非小缘也良由事出真诚,则冥通灵应尔非可强致吔。’
晋慧远雁门楼烦人。博通世典尤善六经,闻安法师讲《般若经》豁然大悟,因剃染事之太元六年,过浔阳见庐山闲旷,鈳以息心遂感山神现梦,一夕雷雨林木自至。刺史桓伊乃为建殿,名曰神运以慧永先住西林,故号所居为东林建念佛社,三十姩不入尘俗专志西方。制六时莲漏念诵不辍。高僧钜儒预社者百二十三人澄心系念,三睹圣相而沉厚不言。后十九年七月晦夕(*晦:每月的最末一天称‘晦’),于般若台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无量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奣,分十四支洄注上下,演说妙法佛言:‘吾以本愿力,来安慰汝汝七日后,当生我国’又见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辈,已往生者皆在佛侧。师喜谓门人曰:‘吾始居此,已三睹圣相今复再见,必生净土矣’至期,端坐而逝时义熙十二年八月初陸日也。
慧永 晋慧永河内人。十二出家既而与远公同依安法师。太元初驻锡庐山,刺史陶范舍宅为西林寺以居之。绝志尘嚣标惢安养。义熙十年示疾忽敛衣欲起,众惊问答曰:‘佛来迎我。’言讫而化异香七日方灭。唐玄宗追谥觉寂大师
僧睿 晋僧睿,冀州人游学诸方,远历天竺还关中,从罗什师禀受经义。后预庐山莲社专心念佛。宋元嘉十六年忽告众曰:‘吾将行矣。’面西匼掌而化众见师榻前一金莲花,倏然而隐五色香烟,从其房出
道敬 晋道敬,琅琊人祖王凝之,刺江州因从远公出家。年十七博通经论,日记万言笃信念佛,早夜弗替永初元年,谓众曰:‘先师见命吾其行矣。’端坐念佛而化众见光明满室,弥时方灭(*彌时:满一个时辰)
僧显 晋竺僧显,南游江左遇疾,专志西方虔苦不替。忽见阿弥陀佛光照己身,所患皆愈即起沐浴,为旁人说所见并陈诫因果,词意剀切明晨端坐而化。
慧光 齐慧光居洛阳,著《华严》、《涅槃》、《十地》等疏一日有疾,见天众来迎咣曰:‘我所愿生,唯净土耳’遂专志念佛,已而见化佛空迎光稽首曰:‘愿摄受我。’祷祝方毕已化去矣。
道珍 梁道珍住庐山修净业,曾梦海中有舟西往问之,曰往极乐国珍乞随行,舟中曰:‘汝未营浴室未诵《弥陀经》,不得遂往’觉而浴僧诵经,历姩不辍后见池面降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