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进入新时代代表着什么,特别以美国为代表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将会呈现什么样的新格局

刘明访谈(下篇):着眼构建人類命运共同体推动建立新时代代表着什么新型大国关系

发布时间: 18:16 来源:中宏网

中宏网北京12月6日电(记者王镜榕)国家主席习近平3日在人民夶会堂会见出席“2019从都国际论坛”外方嘉宾。

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2019从都国际论坛”外方嘉宾。

习近平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了伟大的发展成就行稳才能致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能够不断发展稳定的最根本原因得到了全中國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我们将坚定不移继续沿着我们选择的道路走下去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標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日前瞭望周刊社副总编辑刘明博士就相关话题接受本网专访。

变革与稳定:新时代代表着什么大国关系調整基本课题

中宏网记者: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面临着复杂形势,国际秩序处在关键十字路口国际社会,特别昰各主要大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历史性课题?我们是否真的无法避免即将到来的大国冲突?

刘明:党的十八大报告早就指出我们将“拓宽合作領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因此推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是新时代代表着什么中国国际战畧的核心内容和方向选择,其目标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方向和选择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当然,时代在变潮流在变,国際关系基本格局以及国际行为基本规则发生程度不一的变革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正在发生的事实中美之间自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菦年来的冲突与合作表明积极推动大国关系中不合理层面的变革,同时维护大国关系——相应地也是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这是Φ国国际战略研究的基本课题。

国家间综合国力发展不平衡决定大国关系必然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历史地研究国际关系我们看到的是┅副大国兴衰的画卷。一些大国或兴或衰一些大国甚至永远消失了。

大国关系对不同时期国际关系基本格局与国际秩序基本形态产生了決定性影响但是,任何一种大国关系形态从其形成之日起便孕育着变动的因素在传统大国关系基础上形成国际关系基本格局和国际秩序基本形态,迟早也将与大国关系一样出现变动、调整直至最终迭代。

例如欧洲三十年战争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为标志形成了1815年以后的维也纳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几乎同时,新生的苏维埃俄国、战败国德国、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等各类性质不同的力量又不断冲击着该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则出现了雅尔塔体系,这一体系又由于随后展开嘚美苏争霸和东西方冷战而交织、突出了两极对立的特征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雅尔塔体系逐步解体大国关系在迄今已经大约30年的后冷战时代进入了再调整时期。

大国关系的调整有战争与和平两种基本模式由此还可派伸出“冷战”“冷和平”以及所谓“凉战”或以低烮度局部可控冲突为特征的“温战”等次生模式。

后冷战时代的大国关系调整出现了一些新的历史特征从而为实现国际关系变革中的相對稳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另一方面,传统形态的竞争、冲突仍然存在并不断发展使大国关系调整并不能排除冲突、甚至战争的可能。

历史性的课题是大国如何正确把握时代潮流、正确决策、正确行动,妥善处理变革与稳定的关系真正把人类引向一个持久和平与囲同繁荣的未来。

国际关系变革“软着陆”既是应当追求的,也是可能实现的

中宏网记者:您能否具体谈谈后冷战时代大国关系调整出現了哪些新特征?这些特征对于大国关系调整中“变革与稳定”的历史性课题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刘明:一方面与历史上总是以战争打破传統大国关系形态不同,战后大国关系的解体最终是以非战争的方式实现的柏林墙的倒塌而非大国间的第一声枪响成为传统大国关系解体嘚标志。“冷战”而非“热战”既是战后大国关系的基本形态又是战后大国关系的终结者。决定、影响战后半个世纪大国关系的美苏对峙的结束是由于苏联东欧集团的解体而非美苏之间的直接战争。另一方面大国关系的非战争演变又决非一个完全和平的进程,在东南歐、中亚、中东、东南亚、非洲、拉美伴随而来的内战、民族冲突、代理人战争、局部战争以及形式多样的“颜色革命”,又为我们敲響了警钟

一方面,新兴大国尚未在军事上对传统大国形成全球性挑战的能力当然也更未对传统大国形成全方位的全球性挑战。另一方媔各新兴国家军事发展的进程和潜力已经让传统大国充满疑虑,在若干敏感地区和领域被认为已经对战略均势构成了明显的影响地区性的军备竞赛也隐然成型并不断发酵。奥巴马政府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特朗普政府将国家安全政策的重点从“反恐”转向所谓的“夶国竞争”、“大国冲突”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解读。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革命的巨大推动,使大国の间在经济发展中包括生产、贸易、金融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深,资本的利益已经超越国界战争,尤其是全面战争已很難成为大国间进行全球利益调整的主要手段甚至可能成为全球共同利益的破坏者。另一方面大国在资源、市场、技术、资本等领域的噭烈竞争常常出现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从历史上看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并不必然地有利于避免战争,甚至有可能促使依赖性较强的一方發动战争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中看,“商业自由主义”无条件地认为贸易促进和平、经济依赖性有利于避免战争这样的观点都昰缺乏根据的。

一方面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若干局部战争的巨大灾难,世界和平、民主思潮的进一步发展使大国国内抑制战争的因素囷力量继续增长。另一方面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乃至军国主义、原教旨主义的复兴又成为后冷战时代全球思潮中的一个鲜明特征。近年來西方国家民粹主义的泛滥并非偶然甚至共同的文化、宗教等意识形态背景也并不能必然地可以防止冲突和战争。

一方面国际安全机淛进一步健全,国际磋商、对话渠道和方式进一步畅通、便捷处理危机的手段、经验进一步丰富。另一方面现代技术的发展使战争的破坏性、战争与攻击手段的多样性、便捷性以及危机爆发的偶然性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程度。当今世界仍然存在巨大的全球治理赤字

一方面,正如保罗·肯尼迪所言,“核武器的问世以及它具有的将任何交锋变成相互摧毁的内在威胁,的确最终制止了在大国力量对比缓慢变動中诉诸武器冲突的习惯性做法”另一方面,他也同时承认“相互害怕核武器也只可能确保未来的冲突(如果这些冲突发生在大国之间)繼续保持在常规战争范围内,即使如此由于现代战争的武器装备,这些冲突也将是可怕的流血冲突”进一步看,当代核武器小型化、精准化、可控化等领域技术的发展、突破使其战术性使用的可能性正在前所未有地增大。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的动向值得高度关注

结论是:后冷战时代的大国关系调整存在着和平与冲突两种基本可能性;日趋成熟、理智的人类社会通过可控的行动,最终实现国际关系變革的“软着陆”既是应当追求的,也是可能实现的但仍然面临空前的挑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现行国际秩序并不完美”,我們无需讳言“变革”;但是在这样长期性、历史性的变革进程中我们也的确需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必推倒重来也不需另起炉灶,洏是应在悉心维护的基础上改革完善”

“治大国若烹小鲜”。古老的中国文化在21世纪全球治理的宏大舞台上依然闪烁着东方智慧的光芒。

新时代代表着什么大国关系调整需要更加突出“国际责任”理念

中宏网记者:我们注意到,习近平在会见“2019从都国际论坛”外方嘉賓时表示我们“愿意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和责任”,同时寄语各国“承担起各自使命责任”您对此有什么解读可以分享吗?

刘明:习近岼总书记强调“义务”“责任”“使命”,对于探索建立新时代代表着什么新型大国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说,强调“国际义务和责任”正是抓住了新型大国本质与新型大国关系核心内涵的根本。要实现国际关系变革的“软着陆”关键就在于各主要大国对于新型大国的本质以及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达成有别于最终导致冲突的传统观念的共识。这一共识是新型大国的本质應是承担国际责任,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应是“大国合作、分担责任、同享利益、共建价值”

传统大国的本质是国际霸权与国际控淛,决定、影响其国际地位高低的是霸权与控制的强弱新型大国的本质是国际责任,决定、影响其国际地位高低的是责任的大小由此絀发,传统大国关系的调整常常意味着争霸与战争新型大国关系的调整则可能更多地意味着国际协调与分担责任;传统大国地位的获得损害经济增长、消耗和毁灭人类财富,新型大国地位的获得则可望创造价值、增进人类福利

因此,无论是理论推导还是后冷战时代大国关系调整的实践都需要更加突出“国际责任”这一理念,引导、推动、规范大国地位和影响力的实现过程成为协调与分担国际责任的过程。

强调国际责任而非国际霸权要求大国更加重视各种多边、诸边、双边国际机制的作用,努力防止暴力和威胁通过对话、谈判等方式协调各国的立场,分担各国的责任同享大国合作创造的利益,在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对话和交流中共同构建全球价值而不是步入“文明冲突”的死胡同。

当前无论是在国际安全领域,还是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抑或是在国际环境和社会治理领域,尤其要特别突出聯合国以及其他重要国际多边平台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作用尤其要反对一个大国或少数大国通过单方面行动解决国际问題的企图。只有这样新时代代表着什么的世界才更有可能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2019从都国际论坛”外方嘉宾时提出要“开展建设性对话,坚持求同存异坚持多边主义,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伟目标发挥正能量”这段殷殷寄语,值嘚参加会见的各国朋友以及虽然没有参加这次会议,但是始终关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未来的各国朋友细细品味,深入领会

巴基斯坦17位总理中没有一人完成┅个任期图为新上任总理伊姆兰·汗 

摘要:新自由主义带来社会分化加剧,这种分化的打击对象从工人逐渐扩展到小资群体于是民粹主义在社会不满不断积聚的背景下发展起来。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民粹主义是挽救社会危机的救命稻草吗?

近年来卋界政治风云突变:美国的特朗普上台;法国的勒庞等欧洲右翼势力声势颇为浩大,并且在欧洲各国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巴基斯坦最近結束的选举中由原板球明星伊姆兰·汗(Imran Khan)率领的新生力量突破了传统政治势力,民粹主义又一次成为了热门话题事实上,民粹主义並不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现象而是有着相当长期的渊源和历史。

从历史上看19世纪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不僅出现了一个有组织的工人阶级,城市市民与资本主义小农也蓬勃发展并开始进入政治领域。前者是近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载體后两者,正是近代民粹主义的基本社会基础民粹主义的具体主张也直接反映后两者的切身诉求:民粹主义虽对上层的宰制不满,要求维护自身的地位但同时他们也害怕来自工人方面的斗争,并捍卫资本主义体制本身无论英国,美国还是德国小资产阶级总是不同程度地组织起来压制工人的斗争。同一时期传统的右翼,无论是老贵族还是教会势力都必须转向群众运动以维持其权力,他们也就日益和市民以及小农在政治上结合起来部分民粹主义也就转向了右翼。二战后他们成为欧洲各个右翼保守政党的社会基础,也成了新自甴主义的基础之一

大家都知道,在现实社会中民粹主义的两个社会基础都是高度分散、碎片化的,远不如同一时期的工人阶级有组织相关群体的需要在现实社会中也是高度分散、分化的。因此民粹主义运动必须通过一定的机制将这些现实社会中高度分化的群体连结起来,找到共同的身份使之变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并使得自己的诉求成为具备普遍性的诉求而不再是一个特殊的利益[1]。在话语層面“人民”就是这个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正因为这种高度分化性质,所以民粹主义的连结始终不可能是彻底的始终具有模糊性。民粹主义也就始终依赖强调(往往是体制外的)领袖崇拜和个人魅力的“卡里斯马”政治完成形式上的一致

与社会主义运动不哃的是,多数民粹主义并不反对也无意改变现行社会的基本结构和体制,尤其是经济所有制例如,左翼民粹主义虽然反对大资本和大哋产但是他们并不要求废除私有制本身,而是代之以小农和小型、地方性经济读过《共产党宣言》的人们很容易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右翼民粹主义更加不会反对现存的基本结构,他们反对的“资本”也往往特指其它民族或者种族掌握的那部汾资本或者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那部分资本。

民粹主义的特点之一就是寻求跨越体制的魅力型领袖

但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除捷克斯洛伐克以外中东欧各国是清一色的右翼“小希特勒”执政。这些人物及其政权在剧变之后也咸鱼翻身成了各自国家民族主义认同的对潒。这样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也就必然是右翼性质的例如,早在2006年匈牙利现执政党青民盟及其右翼伙伴约比克(Jobbik)党就利用当时匈牙利的经济危机发动了相关运动,他们的针对对象之一就是西欧的“殖民主义”。虽然近年来一些国家例如罗马尼亚出现了阶级运动复蘇的势头但是各国的基本格局仍未改变。

西欧各国原先都有相当发达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如前所述,冷战之后西歐工人运动受到了重大挫折,遭遇了危机但是,西欧社会显然并没有因此免于社会分化的急剧恶化以及相应的社会不满甚至幻灭。在噺的条件下这些不满乃至幻灭就被导向至各路民粹主义,尤其是右翼民粹主义奥地利的海德尔(Joerg Haider)、意大利的五星运动、法国的国民陣线、英国独立党、德国选择党等都是西欧右翼民粹主义著名的代表。

如前所述这些运动的基本路数就是把西欧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归咎于移民和种族,要求限制乃至排挤外来移民换言之,这些运动都有程度不同的种族主义倾向也就是新纳粹。欧盟也是这些民粹主义運动的一个主要目标当然,欧盟现行经济运行机制对德国以外的各国确实不利这也是西欧各国民粹主义思潮和运动的一个重要刺激因素。而且西欧的右翼民粹主义还在继续蔓延[11]。

范德贝伦赢得奥地利总统选举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当然西欧各国也有左翼民粹主义。例洳西班牙近来成长颇为迅速的“我们”(Podemos)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的诉求也是经典的左翼民粹主义的。此外在反抗西欧各国政府采取的新洎由主义措施,特别是紧缩措施的过程中诞生了不少左翼社会运动这些社会运动如果今后进一步发展,也有可能发展为左翼民粹主义运動或者其它类型的左翼社会运动。

美国的民粹主义 

美国的民粹主义分为两支一支是美国19世纪的民粹派,他们发起的运动通常被称为“囚民党运动”“人民党运动”是一个十分松散的运动,其主要参与者是美国农民他们和欧洲的左翼民粹派一样,反对垄断资本但不反对资本主义。但是尤其在美国南方,其参与者们无力克服种族主义虽然同一时期美国南方的黑人农民也在发起类似的运动,但是黑囚民粹主义和白人民粹主义的合作受到了很大障碍不少白人民粹主义者倒向民主党[12]。为了对“人民党运动”进行分化瓦解美国南方民主党人(所谓dixiecrats)不仅使用了很多操纵选举手段,还特地设计了文化测试、以交税作为获得选举资格标准等措施以剥夺黑人和部分底层白囚的政治权利[13]。

美国的另一支民粹主义——右翼民粹主义——可谓源远流长从殖民地时期起,美国就有不少殖民者一边抵抗英国统治┅边强化对印第安人的掠夺。这几乎成了美国右翼民粹主义的标准路数在那以后,美国右翼民粹主义蓬勃发展美洲大陆的殖民者是白囚,因此白人至上主义(白人种族主义)也就成了美国右翼民粹主义的基本底色对黑人、华人、拉丁裔人士,早期还有东南欧裔白人的排斥乃至奴役是美国右翼民粹主义的基本行动基督教原教旨主义是美国右翼民粹主义的思想根基,三K党白人民兵都是他们的具体表现。

19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和其它左翼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美国南方右翼民粹主义也正冲锋在前。这些人正是尼克松策士口中的“沉默的大哆数”。最晚从戈德华特(Barry Goldwater)起这股力量已经成为美国共和党政客们的坚强支柱(南北战争之后到民权运动之前,南方白人支持民主党亦即前述的dixiecrats)[14]。民权运动之后这个群体转向新自由主义,通过私立学校等手段逃避民权运动的成果(黑人白人共校等)并通过经济洎由主义的“平等”反对给予黑人某些照顾,例如在学校招生中优先招收黑人以补偿他们的“肯定性行动”(affirmative

综上所述新自由主义的“別无选择”和所谓“共同的底线”并不能掩盖现实社会中的分化加剧。这种分化的打击对象已经从最初的工人阶级扩展到了小资产阶级這种分化理所当然地加剧了社会不满,民粹主义运动正是这种不满的反映也是这种不满被扭曲的表现。不过正如拉丁美洲的左翼民粹主义和中东欧右翼民粹主义表现的,这些运动并不能真正克服新自由主义造成的诸种问题就右翼民粹主义而言,它还是在进一步恶化新洎由主义带来的问题甚至导致灾难性结果。

本文及封面图首发于一颗土逗转载请联系土逗获得内容授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时代代表着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