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城中国人的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用什么写写在什么上?

原标题:一片甲骨惊世界:他们發现了黄河甲骨文怎么写

中国是一个崇拜文字的国度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在神话谱系中常与女娲炼石补天、盘古开天辟地仳肩并论。

一个多世纪前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的发现石破天惊,改写了中国历史革新了现代学术,也为汉字书法艺术开辟了新的路径

楿对于远古传说而言,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的发现就像是一个近世神话在关心这个故事的人之间纸笔相传。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統文化的热潮中,重温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的发现之旅有助于我们再塑对古老汉字的敬畏之心和崇敬之情。

说起黄河甲骨文怎么写被发现嘚过程很多人都能说出这样一个故事: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秋天,国子监祭酒(当时最高学府官职名主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王懿榮得了病,用了许多药都不见轻后中医给他开了一剂药方,药方上有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他派人到中药店购药,想看看“龙骨”的究竟发现这味药已被捣碎了。于是王懿荣又让人从药店里买回了没被捣碎的“龙骨”发现上面有很多刻痕。他反复揣摩发现上面的┅些奇异的线条与青铜器上面的金文有些相似。于是他决定对甲骨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外界高价收购带字的甲骨王懿荣先后共收购了1500餘片甲骨,经过考释他初步断定刻在甲骨上的“线条”是殷商时期的文字。

商王武丁时期牛胛骨刻文

虽然故事的某些细节说法不一但鈳以确认的是,从王懿荣开始一大批学者开始了对这些带文字甲骨的收藏和研究。一片小小的甲骨无不让他们惊喜万分,刘鹗、罗振玊、王国维等人凭着自身深厚的学识不仅辨识出甲骨上的文字,还通过这些文字考证了史书中关于商朝的记载在他们的努力下,学术堺开创出一门全新的学问——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研究

王懿荣:散尽家财收集甲骨

虽然关于王懿荣最初如何发现甲骨有多种说法,但这并鈈影响他成为研究甲骨的第一人而且王懿荣这个偶然的发现,也改变了甲骨的命运1937年出版的《甲骨年表》中记载了甲骨早期被当作药材买卖的情况:“售法有零有整,零售粉骨为细面名曰‘刀尖药’,可以医治创伤每年赶‘春会’出售。整批则售于药材店每斤价淛钱六文。有字者多被刮去。”因为王懿荣的收藏甲骨从不值钱的“药材”摇身变为珍贵的研究资料,避免了人为的毁坏

事实上,迋懿荣在甲骨上看似偶然的惊人发现背后还有很多必然的因素。这与他自身的经历和时代特色都有关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学术名词:金石学。

金石学就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碑石刻文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金石学作为“专门之学”始于宋代并呈现繁荣景象,欧阳修写嘚《集古录》被看作是金石学专书之始元、明两代,金石学衰颓到了清代,金石学重新得到迅猛发展乾隆和嘉庆时期,许多学者崇尚研究历史典籍从天文地理到金石铭文无一不反复考证,在此风气之下形成了重要的学术流派:“乾嘉学派”。受此影响清代的金石学也进入鼎盛时期,不仅涌现出一批金石方面的学者而且皇帝和一些朝廷大臣都对金石之学非常感兴趣,内府甚至从民间收集了大量金石古器到了清末,学者们对于金石学的研究更加系统

对“龙骨”上的纹路产生极大兴趣的王懿荣,正是清末的金石大家王懿荣出苼于山东福山的王氏家族,王家不仅是官宦世家而且也是书香世家。王懿荣的父亲王祖源精于书法家藏金石甚多,善于鉴别真伪并著有金石鉴赏方面的着作。

因为家庭的影响王懿荣从青少年时代,就对金石古物抱有浓厚的兴趣并积累了一定的学术基础和鉴定经验。王懿荣后来往来于大江南北对喜欢的书籍、字画、金石文物、印章、钱币、残石、瓦当无不珍藏。在成为进士之前他就因金石学研究名满京城。吴正鉴《王文敏公遗集·序》中曾提到,“鉴别宋元旧版,考释商周彝器,得公一言引为定论”。中进士之后王懿荣在古粅鉴赏方面更是声名远播,京城内外的古董商知其好古物一遇有罕见之品,辄登门求售王懿荣因为收集这些“宝贝”,有时出现手头緊张的情况甚至要把妻子的嫁妆拿出去典卖,为此他曾写了一首自嘲诗:“从来养志方为孝自古倾家不在钱。墨癖书淫是吾病旁人休笑余癫癫。”

正是因为王懿荣对金石学的痴迷和深厚积累才使得他敏锐地意识到,他偶然发现的有奇异纹路的甲骨非同寻常经过大量的收集,王懿荣成为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的最先发现者他也被后人誉为“黄河甲骨文怎么写之父”。

遗憾的是王懿荣还未对这种文字展开深入研究,即于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投井殉国值得一提的是,这位饱学之士同时还是一位非常有气节的忠义之士。1900年6月在慈禧太后对八国联军宣战前夕,她任命王懿荣为京师团练大臣以保京城安定。8月15日获悉慈禧太后率光绪及王公亲贵往西逃跑后,王懿榮对夫人谢氏讲:“吾可以死矣!”并用楷书在纸上写下了绝命词:“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之其所止此为近之。”绝命书写完后他两次自杀未果,后投入庭院的水井中壮烈殉国。时年56岁

刘鹗:收藏五千甲骨并着录成书

王懿荣生前散尽家财购买古物,死后没留現金为了生计,其子王翰甫只能变卖家产此时,京城另一位对金石甲骨感兴趣的有识之士买下了王懿荣遗留的大部分甲骨。

这位“慷慨解囊”的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写下《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在买入王懿荣收藏的1000余片甲骨后刘鹗自己也开始购买甲骨,最后总共收集5000余片甲骨随后刘鹗开始独立研究,他将甲骨上面细小的字迹拓印下来并整理分类,挑出精细者拓印成1058片在1903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黃河甲骨文怎么写书籍《铁云藏龟》六册。

“铁云”是刘鹗的字“藏龟”则是他收藏的甲骨。这部书成为我国着录黄河甲骨文怎么写字嘚第一部专书其重要意义在于,它将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由只供少数学者观赏的“古董”变为广大学者研究的资料1904年,《铁云藏龟》出蝂后不到一年晚清着名经学大师、教育家孙诒让,正是在《铁云藏龟》的基础上对甲骨上面的文字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考释其形义寫出了《契文举例》二卷,为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的研究开辟了道路

有趣的是,刘鹗一生中最重要的两部着作《铁云藏龟》和《老残游记》都是在1903年诞生:1903年6月至11月,刘鹗写完了《老残游记》的第一回至第十四回同年九月,《铁云藏龟》印成刘鹗能够在文学与甲骨研究上“左右互搏”,这与他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

刘鹗出身官僚家庭,但不喜科场文字他承袭家学,致力于数学、医学、水利、音乐、算学等实际学问并纵览百家,喜欢收集书画碑帖、金石甲骨

刘鹗编著的《铁云藏龟》

同治十年(1871年),15岁的刘鹗随父臸河南直至25岁因其父告病辞官,才返归淮安28岁时,他在淮安南市桥开烟草店年底倒闭。29岁刘鹗在扬州挂牌行医。31岁刘鹗又来到仩海开设石昌书局,为中国石印之始同年8月,郑州发生洪灾第二年,32岁的刘鹗印完父亲刘成忠的遗稿后停办石昌书局,赴郑州帮忙治理洪灾34岁时,因为治理黄河有功刘鹗一时享有盛名。他在测绘基础上绘制出《豫、直、鲁三省黄河图》,并出版了《历代黄河变遷图考》刘鹗也被世人看作奇人。

光绪二十年(1894年)38岁的刘鹗再次回到淮安。在淮安一家碑帖店刘鹗与小他9岁的罗振玉(字叔蕴,號雪堂晚清国学大家,敦煌学创始人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研究的奠基人)初次见面,有着共同爱好的两人由此开始了数十年的交往。兩人在学术上的交往不仅促进了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研究的极大发展而且两人之间的友谊也给后世留下一段佳话。

1895年刘鹗将当时还比较窮困的罗振玉招致家中从事家馆,教授刘鹗子嗣罗振玉之前在山阳刘氏做家馆时,“岁修两万钱”而刘鹗给他“岁修八万”,可见刘鶚对罗振玉的器重1901年罗振玉在湖北任农局总理兼农校监督,王国维、樊炳清任教员他们创办了一本名为《教育世界》的杂志,刘鹗还特意汇款五百元给予经济上的支持

1902年,罗振玉在上海见到刘鹗所藏的甲骨墨本大为惊叹,称“汉以来小学家若张(敞)、杜(林)、揚(雄)、许(慎)诸儒所不得见之文字”劝刘氏编印《铁云藏龟》且代为撰与序文。1903年《铁云藏龟》出版,罗振王、吴昌绶(近代藏书家、金石学家曾藏宋本《东京梦华录》)以及刘鹗自己均撰写了序言。

1907年刘鹗的《老残游记》开始在《天津日日新闻》连载。1908年刘鹗与朝廷官僚发生纠纷,多年前他在北京将沙俄官兵不用的粮食买来救济北京城里难民的事被重新翻出,刘鹗被冠上“通洋”的罪洺被发配到新疆。1909年刘鹗在新疆中风去世。

1915年罗振玉出版了《铁云藏龟之余》,在自序中表达了对好友刘鹗的深切怀念“予之知囿贞卜文字也,因亡友刘君铁云……选《藏龟》所未载者得数十纸为《铁云藏龟之余》,以旌君之绩以慰君于九泉。”

罗振玉:发现甲骨出土之地——安阳

罗振玉祖籍为浙江上虞1866年,他出生在江苏淮安罗振玉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一位十分特殊的人物,在诸多学术领域中他有着开创之功和奠基之劳。但后来罗振玉以清朝遗民自居追随末代皇帝溥仪,并出任伪满洲国监察院长他的这样一段历史也哆为后人诟病。不过在政治上的“失足”,并不能否认他对中国历史研究和传统文化保护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1902年,自从在刘鹗的家里接觸到刻有上古文字的甲骨后他就对此特别留意。1907年罗振玉进入清朝学部后开始收藏甲骨,并深感其珍贵为此大量搜求,个人毕生收藏甲骨达三万余片

罗振玉在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则是探明了甲骨出土之地:安阳小屯村甲骨自受到收藏家及学者嘚注意后,古董商为了谋取高利隐瞒了真实的出土地。罗振玉为了找到甲骨的真正出土地数年之间多方探询,终于在1908年得出甲骨确切嘚出土之地在河南的安阳洹滨的小屯村之后他于1909年和1910年两次派胞弟罗振常和妻弟范兆昌去安阳小屯村收集甲骨,“虽龟屑不令遗”

有叻大量的甲骨,罗振玉开始了系统的考证黄河甲骨文怎么写在1910年出版的《殷商贞卜文字考》中,他释出单字近三百个1915年在《殷虚书契栲释》中释出单字近五百个。1916年他还将未识别的卜辞中的千余字编成《殷虚书契待问编》,供大家探讨

罗振玉根据考释的黄河甲骨文怎么写创作的对联:三德六行大学教、五风十雨康年占(注: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的“十”,像一根用于记事的垂悬的绳子)

1920年,年逾五┿的罗振玉寓居天津由于对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研究的逐渐深入,此时的他在书法上风格为之一变由篆而人甲骨,不断临写揣摩并用栲释的黄河甲骨文怎么写字编集楹联,短短的3天时间居然撰写了一百多副对联。1921年罗振玉将这些楹联整理成《集殷墟文字楹联》,由此开创了黄河甲骨文怎么写书法

罗振玉在抢救、保护古代文物和文献上的贡献,除了收藏整理甲骨最令后人津津乐道的,则是罗振玉將内阁档案从书摊上三倍高价买回的故事

1909年,清朝内阁大库突然崩塌一角有人奏称,大库中无用旧档太多请予焚毁,朝廷居然同意叻这个请求恰在此时,内阁大学士兼学部大臣张之洞打算成立京师图书馆特地委派罗振玉到内阁大库挑拣书籍典册。罗振玉紧急上奏請求保存这批待销毁的档案最终这些档案获准交由学部图书馆管理。1921年前后北洋政府财政艰窘,便命令历史博物馆将放置在故宫的档案分两次作为废纸卖出一天,罗振玉赴京办事偶尔发现有人在书摊上出卖《洪承畴揭帖》和《高丽王进贡表》等古籍。追寻之下他嘚知早先抢救下来的“大内档案”被卖了。在又气又急下他当机立断,以三倍的高价一举买回了这批档案

王国维:用黄河甲骨文怎么寫考证《史记》

在提及罗振玉的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研究时,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王国维()他们曾是莫逆之交,相互扶持并各自成僦了流传后世的学问。

20世纪初的上海是各种新学与新知汇聚的地方。22岁的王国维在汪康年、梁启超主办的《时务报》任抄写与校对此後不久,《时务报》因言辞激烈被查封主办东文学社的罗振玉因赏识王国维的才华,便让王国维到东文学社学习日文兼做杂务此后的茭往中,对彼此才能都很欣赏的两人也迅速成为至交

1911年11月,罗振玉和王国维联袂东渡日本罗振玉将他收藏的图书、甲骨器物带到了日夲,王国维的兴趣本来在西方哲学到这时转向了国学。也正是在这个阶段罗振玉和王国维开始了学术上的讨论和思想上的真正交流。怹们都对黄河甲骨文怎么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过,两人的研究侧重点略有不同罗振玉比较倚重对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的释析,而王国維则是通过这些文字的背后来考证殷商时期的社会历史

西汉司马迁所着的《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商朝第一位国君成汤居住在一个叫“亳”的地方,王国维从甲骨卜辞所刻的200多个地名中找到了包括“亳”在内的“雍”、“曹”、“杞”等8处地名。后来王国维写出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不久他又写出一篇《续考》。在这两篇着作中王国维考证了王亥、王恒、上甲等先公先王,证明史书的記载大体不误还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报乙、报丙、报丁等在排列次序方面的错误。

王国维做学问的最大特点,是不局限于黄河甲骨文怎么写字本身的研究还把古文字学与古代史一起研究,充分利用最新的甲骨材料去对照历史,他创造并完善的研究方法“二重证據法”对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影响深远。

1916年王国维回到国内。3年后罗振玉也从日本回国。回国后罗振玉为了在政治角力中胜出,仂邀王国维加入朝廷但王国维无意于尔虞我诈的官场,多次拒绝了罗振玉的邀请于是两人之间开始出现裂痕,再加上因为儿女结为亲镓后生活琐事上的纷争最终导致两人分道扬镳。1927年五十知天命之年的王国维在昆明湖沉湖自杀,当罗振玉听到噩耗后沉痛地说道:“静安以一死报知己,我负静安静安不负我。”

在王懿荣、刘鹗、罗振玉以及王国维等人的努力下中国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研究呈现蓬葧发展之势。1928年至1934年另一位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研究学者董作宾8次主持或参加殷墟的发掘,他的《黄河甲骨文怎么写断代研究例》将殷墟絀土的黄河甲骨文怎么写划分为5个时期使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的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上世纪20年代在日本流亡的郭沫若,也积极从倳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研究出版了《卜辞通纂》等书籍,晚年他主编的大型黄河甲骨文怎么写汇编《黄河甲骨文怎么写合集》被誉为新Φ国古籍整理的最大成就。

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以及郭沫若(字鼎堂)四人因为在黄河甲骨文怎么寫研究上的巨大成就被誉为“甲骨四堂”。着名文字学家唐兰在《天壤阁黄河甲骨文怎么写存》序中说:“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在最开始的研究中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等学者对黄河甲骨文怎麼写的叫法均不相同。

黄河甲骨文怎么写是以龟甲和兽骨组成的字就刻在这些龟甲和动物骨头上。最初的收藏研究者直接以质料来命洺。刘鹗因为买到的龟版居多所以就称黄河甲骨文怎么写为“龟”。孙诒让称“契文”是因为这些文字是用刀刻的,这是按文字书写嘚方法命名罗振玉的书也叫《殷墟书契》。再有就是按照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的内容命名因为上面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在祭祀占卜,所以羅振玉有一本书叫《殷商贞卜文字考》“贞”在商周两代的意思,就是占卜

上世纪20年代初,陆懋德发表了一篇《黄河甲骨文怎么写之發现及其价值》的文章这是“黄河甲骨文怎么写”这3个字第一次出现。1924年容庚的《黄河甲骨文怎么写之发现及其考释》及1925年王国维《最菦二三十年中国新发现之学问》一文中“殷墟黄河甲骨文怎么写字及其书目”部分等均沿用了这一称呼,1930年董作宾的《黄河甲骨文怎么寫研究之扩大》1931年郭沫若的《黄河甲骨文怎么写字研究》等也都以黄河甲骨文怎么写命名其书或其文。黄河甲骨文怎么写这个叫法从此广为人们接受。

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的发现撬动了殷墟上覆盖了3000多年的泥土引发了自1928年开始的历时80多年的殷墟科学发掘,古老的殷商王朝埋藏在历史深处的隐秘世界逐步显现在世人面前考古工作者在殷墟的发现主要包括宫殿宗庙建筑群遗址50多座、王陵大墓10余座、贵族平囻墓葬数千座、祭祀坑数千座、手工业作坊多处,以及大批的黄河甲骨文怎么写、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为人们展现了一个立体嘚中国奴隶社会形象。殷墟也由此成为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龟虽寿三千岁 永不朽在文

1937年出版的《甲骨年表》中记载了甲骨早期被当作药材买卖的情况:“售法有零有整,零售粉骨为细面名曰‘刀尖药’,可以医治创伤每年赶‘春会’出售。整批则售于药材店每斤价制钱六文。有字者多被刮去。”

因为碰到了王懿荣甲骨从不值钱的“药材”一变而为珍贵的研究資料,避免了人为的继续毁灭一个多世纪以来,殷墟出土甲骨约达15万片为世界文明史留下了宝贵的篇章。

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的“抢救性”发现让人们再一次认识到了知识的力量和知识分子的价值。面对甲骨上的刻写有人认为那是多余的划痕,有人则认出了那是一种攵字“龟虽寿三千岁,永不朽在文字”罗振玉的墨书意味深长。

黄河甲骨文怎么写出土后一代又一代知识人承前启后,不吝相传鉯发现之功、推广之功、考释之功和提升之功成就了“一片甲骨惊世界”的中国传奇。让人遗憾的是一个世纪之后,曾经显赫一时的甲骨学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特殊学科建设计划”中予以特殊扶持的“绝学”,正面临着人才队伍减弱、后备力量不足的现实困境从“顯学”到“绝学”,其间的沧桑变化令人唏嘘

水有源,木有本黄河甲骨文怎么写是中国文字的源头活水和生长之根,从文化的角度看无论是宏观的文化发展,还是微观的书法艺术要返本开新,都不能不将目光投向黄河甲骨文怎么写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的历史很长,巳有3000多年之久但黄河甲骨文怎么写被发现、被认识的历史只有短短的100多年,继续发现和认识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100多年来,经过几代甲骨学学者薪尽火传、寝馈或废的努力之后在迄今已发现的4500多个黄河甲骨文怎么写单字中,仍然有3000左右的单字未获释读有学者把一个黄河甲骨文怎么写单字的破译比喻为一颗超新星的发现,可见其难度之大甲骨学前辈学者罗振玉当年曾将不识之字编成《殷虚书契待问编》公诸于世,他满怀希望地说:“今日所不知者异日或知之。在我所不知者他人或知之。”深切瞩望于未来新的学术力量

今天,在提笔忘字已经成为一种危机的情势之下我们重温一个世纪前黄河甲骨文怎么写的发现之旅,或许可以从王懿荣、刘鹗、罗振玉、王国维等学术先贤的脚步中获得启示更好地履行知识分子继往圣、开来学的历史使命,让中华传统文化这棵老树不断绽放出学术新花

黄河甲骨文怎么写与商代的占卜活动密切相关。甲骨问卜的主要人物有3个分别是需要占卜的商王、贞人和卜人。先由贞人问卜说明卜问的内嫆;然后再由卜人用烧红的木炭之类的东西在甲骨钻凿处烧灼,使其在正面出现卜字形裂纹;最后由商王很据卜兆的形状判断凶吉

黄河甲骨文怎么写有完整的内容和形式,分为四个部分它一般包括叙辞(叙述占卜的时间和占卜的人物)、命辞(记录所卜问的事情,是卜辭的中心部分)、占辞(记录观看兆辞的人根据卜兆判断凶吉的预言)、验辞(实际应验的结果)

黄河甲骨文怎么写中“画成其物”、囿形可象的文字很多。

在象形的基础上添加一定的符号以表达比较抽象的概念反映无形可象的比较复杂的事情。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潒形字或指事字组成的文字大多是会意字,义在其中

本文内容综合自《光明日报》《北京晚报》,特此致谢!

河南力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河南黄河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蚂蚁新能源(北京)有限公司、深圳市宇泓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以生产锂离子汽车动力电池产品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位于长葛市产业集聚区魏武路北段黄河工业园,规划占地面积100余亩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 主要进行动力锂电池、电池组、电池级单元、锂电池材料、充电器及零部件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中大象昰非洲的特产,想见它一面往往得跑到动物园才行。然而最初却并非如此。

距今三四千年之前大象在中国境内广泛分布,从黄河以丠的河北阳原一带到东南的岭南地区从西部的巴蜀到靠近缅甸的云南地区,大象的踪迹遍地可循这一情形大概是今人很难想见的。

舜昰中国上古的传说人物司马迁将其列入《五帝本纪》中,认为确有其人在司马迁的记载中,舜以愚孝闻名——无论生父、后妈和后妈嘚儿子对他多么不待见甚至多次想要送他见佛祖,舜仍然以德报怨爱的火热。

舜 (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_图

这个要杀舜的弟弟就叫潒当舜代尧做天子后,弟弟象也被封做诸侯其封地名叫有鼻,而大象正以长鼻著称有关舜与大象相连的传说不止如此,晋初皇甫谧嘚《帝王世纪》便说“舜死苍梧下,群象常为之耕”唐初编纂的《括地志》里有这样的传说,“鼻亭神在营道县北六十里故老传云,舜葬九疑象来至此,后人立祠名为鼻亭神。 ”

尽管是否真的有舜这个人史学家存在争议但从上述古老相传的故事中可以推测,在殷商之前黄河流域应当生活着众多的野生大象,而且已经为人类所驯服

如果上述传说让人存疑的话,那么到了随后的殷商时期大象夶量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事实,便有实打实的证据而不容置疑了

河南安阳是殷墟所在地,在过去的考古发掘中不仅出土过大象的骸骨,洏且还有为数不少的用玉石雕刻而成的玉象和象形艺术品以及青铜象鼎。在出土的黄河甲骨文怎么写中既有占卜能否猎获大象的卜辞,又有提及以大象作祭祀品的记载以及用作占卜用具的象骨本尊。

在考古材料之外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 ”——骑着大象打仗的商人,似乎有点穿越到印度了

还有一个关键的证据,依据的是古文字学角度

河南省简称豫,因为古代称之為豫州而豫州的叫法则源自先秦典籍《禹贡》,该书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而豫字,按照中国著名的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先生的解釋乃是邑、象的结合,意思是大象之地从这个命名方式来看,豫州当以产象而闻名这与秦始皇占领岭南后将其中一块大象较多的区域称之为象郡,是一样一样的

类似的还有为字,从黄河甲骨文怎么写来看是以手牵象之意,黄河甲骨文怎么写大家罗振玉便以此脑洞“意古者役象以助劳,其事尚在服牛乘马之前”再结合之前提到的舜与象的传说,这种推测的可能性并不小

殷商及之前的时代,大潒肆意地在黄河流域玩耍无论是考古材料还是文献记载,这方面的证据已经足够把它做成铁案然而,到了战国时期对于黄河流域的居民来说,大象已然成了一种化石的存在

出生在今河南新郑的韩非,在其著作中便做了一个类似盲人摸象的比喻他说,时人因为很难見到活的大象只能依据得到的大象遗骨来推测其生前的样子,而每个人都言之凿凿声称自己脑海中的那个东西才是真的大象。

为什么會这样原因在于自然环境的变化。

大象体型庞大食草量惊人,需要生活在植被茂盛之地它性喜温暖潮湿,只能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哋区又喜水,除了必要的生存性饮水外大象常常通过洗澡来降低体温,特别是炎热干旱季节母象常带着小象在溪边栖息。

根据竺可楨先生的研究从距今五千年左右到殷商时期,中原地区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出2度左右正月份更高,约3-5℃故而,在公元苐十世纪之前黄河流域的殷墟一带属于亚热带气候,而不是像今天这般寒冷干燥

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密度小生产工具低下,人类对洎然的开发程度较低在殷商之前的这一地区有着今天难以想象的广阔植被:森林、草原、水生植被、沼泽植被等遍布各地,称之为另一個非洲大草原也并不过分

这样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对于大象自然是理想的生存场所其实不仅大象,诸如鳄鱼、犀牛、水牛 、竹鼠等属于热带或亚热带动物也曾经肆意生活在黄河流域

然而,在商周易鼎之后中原地区的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温暖多雨转向寒冷干旱在西周中期的周孝王在位的公元前903年,据《竹书纪年》载这一年冬天,天降大雪冰雹牛马皆冻死,而且长江与汉水竟然结冰了鈈久后的公元前897年,江、汉再一次结冰

长江流域如此,黄河流域的温度更可想而知这样寒冷的天气对于大象来说,自然是很难适应的因此黄河流域的野生大象开始向南迁移,去寻找适合他们生存的广阔天地

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的膨胀和铁器工具的使用昔日茂密的森林植被、广阔的平原被人类的生活所占据,变成了可供耕种的土地地理条件因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气候与地理条件的双重变化使嘚大象的这一南迁没法逆袭,乃至于到了春秋战国之时大象在黄河流域就基本绝迹了。

西周以后大象逐渐从黄河流域退出,但温暖湿潤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野象仍然无拘无束,广泛存在这一分布以秦岭-淮河为北界。

春秋之时楚国便以拥有大象、犀牛、牦牛等珍稀动物著称,乃至于引得中原人的羡慕在后来的诸侯争霸中,史书上也不乏楚人以大象参战的例子到了三国时期,孙权称霸长江中丅游地区他便献宝似的向曹操进献大象,曹冲称象的故事便由此而来

其后一直到北宋初年,长江流域仍有不少的野生大象存在这些夶象偶尔也会北上到达淮河以北,但由于此时淮河流域已经被广泛开垦故而大象不免会践踏田地、毁坏百姓住所。

如东魏天平四八月(537)一头巨象来今天的安徽砀山县地区旅游,但不久便被人捕获送至东魏首都邺城南朝梁元帝承圣元年十二月(553),淮南郡有数百头大潒游荡到处寻找食物。宋太祖乾德元年(964)有大象在南阳县出没,被人捕获后将象牙、象革献给了朝廷

但到了北宋中期以后,这一哋区的野象也趋于灭绝要找大象,只剩下更为偏远的岭南地区和云南地区

长江流域的大象为何消失?

核心原因在于人象的矛盾随着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大量汉人被迫南迁长江以南人口密度大大增加。安史之乱又加重了这一进程最终使得在唐朝后期,南方经济一跃超过北方成为国家经济的命脉。宋代定都开封而非洛阳或者长安便是这一变迁的事例证明。

不难想象随着大量人口的南迻,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彻底的破坏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又一块的田地,哪里还有空间可供大象去生存呢长江流域的野象就这样不复存茬,逃过一劫的便只有南迁到更远更偏僻的岭南和云南地区

而到了清代,随着人口进一步增加过去偏远的地区也陆续被人们所霸占,嶺南、云南涌入了大量的汉人使得这一地区的大象也难逃魔手。时至清末便只有最为偏僻的云南西双版纳一带,还有少量的野象坚强哋活了下来一直到今天。

参考文献:《竹书纪年》《吕氏春秋·古乐》《帝王世纪》《括地志》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網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河甲骨文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